首页 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十五讲 上篇

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十五讲 上篇

举报
开通vip

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十五讲 上篇大乘百法明门论第十五讲上篇 师父开示百法第十五讲要点笔记(上篇) 【原文】如是次第。 此结答也。由上如是胜劣、能所、实假、有无、故云如是次第。此略结上文,总标五位章门,下乃备列百法名数也。 甲一、经文简释 “如是”指的就是五位百法:心法、心所有法、色法、心不相应行法、无为法。五种,一百个法。“次第”,前后的排列顺序。心法排在第一位,心所法排在第二位,色法排在第三位,心不相应行法排在第四位,无为法排在第五位。 排列是有顺序的。 ◇第一位心法心为什么排在第一位呢?我们造善业,造恶业,我们在轮回,在修行,...

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十五讲 上篇
大乘百法明门论第十五讲上篇 师父开示百法第十五讲要点笔记(上篇) 【原文】如是次第。 此结答也。由上如是胜劣、能所、实假、有无、故云如是次第。此略结上文,总标五位章门,下乃备列百法名数也。 甲一、经文简释 “如是”指的就是五位百法:心法、心所有法、色法、心不相应行法、无为法。五种,一百个法。“次第”,前后的排列顺序。心法排在第一位,心所法排在第二位,色法排在第三位,心不相应行法排在第四位,无为法排在第五位。 排列是有顺序的。 ◇第一位心法心为什么排在第一位呢?我们造善业,造恶业,我们在轮回,在修行,学佛,成圣成贤,成佛作祖,都需要靠我们的心,所以说“一切最胜故”,在一切法当中,心王最殊胜。 ◇第二位心所法心所,就是我们内心的活动的状态、活动的过程,一共有五十一个法,也有善的,也有恶的,也有善恶不定的,也有无记法,种种,都是同我们内心相应;反过来说,我们内心有了这样种种的不同的状态,不同的心态,就叫做“与此相应故”。 ◇第三位色法“二所现影故”,谈的是色法。色法是我们心王、心所法所变现出来的影子,常常讲“如影随形”,我们看电影,电影里一幕又一幕,我们看的时候,会以为是真的;电影结束以后,电视,我们看完了以后,或者电脑,看完了以后,一关机,这些影像都不存在了。色法也是如此,它是虚幻不实的,它也是在不断不断地变化。我们心有生住异灭,色法本身也有成住坏空,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所接触到的、所感受到的,仅仅是色法的形象,色法的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层,也就是说,这种色法本身对我们来说,只是一个影子,虚幻不实的。 ◇第四位心不相应行法“三位差别故”,就是十一个心不相应行法。它是从心法、心所法、色法这三种法上面假名安立的,不是一个实体。(现场话筒出了问题)这个话筒也是无常的,比如我们刚才这个话筒来说,没有声音。没声音,你说,我们是得到还是失去?我们失去了“声音”,得到了“没有 声音”——你也可以说是得到,你也可以说是失去,它这个东西都这样,它也是有次第的,如是次第。其实人,人的认识,增加跟减少,它都是人的一种思想的观念,人的一种认知问题的角度。我们操作的时候违约次第,所以它就不能正常,不符合如是次第的缘起,我们符合如是次第,它就不会有问题。 ◇第五位无为法我们学佛法,常常容易发生的问题是自己想象出来的,自己想象出来什么是佛法什么不是佛法。比如说我们常常会认为说,我们自己一个人在那边静静地打坐,虔诚地念经,与人不往来乃至闭关等等,这些是佛法。实际上,这些都是我们修行佛法的一些方法,不是佛法的本身,如果认为说这些就是佛法,除此以外就不是佛法,(是不对的。)实际上,佛法最高的境界——无为法,是在有为法的基础上来显示的,“四所显示故”。 甲二、我们生命状态的升降与佛法密切相关 乙一、总示圣凡之理 我们持戒也好,戒杀也好,放生也好,世间上面的种种伦理道德也好,都是佛法的一种体现。六凡四圣,都是同佛 法有关系的,就是:佛法学好了、用好了,我们人的生命的境界就往上提升;学不好、用不好、学错了、用偏了,人生命的境界就往下坠落。 乙二、明示我们的生命状态与一切众生息息相关 我们觉得佛菩萨的境界很高,不容易体会,不容易把握,那我们就以人为例。 比如我们一个人,他活在世上,是很难生存的,需要很多人(为我们服务)。我们吃的,我们穿的,我们用的,我们所依赖的一切,都是无数的人为我们服务,包括现在的人,包括过去的人,包括未来的人。我们要活下去,都有无数的人为我们服务。我们吃一餐饭,里面有米、有菜、有油、有味精、有盐,等等。菜要有人去种,种菜又需要肥料、种子等等。我们要吃到,也很不容易,要到街上去买;(在)街上(卖菜)要经过很多道工序,才能够到我们的城市里来;农民再去耕种,等等。我们穿的衣服也是如此,有许许多的人层层相应。我们住的房子,我们坐的车辆,(都是许多人劳动的成果。) 我们平时接触到的人,看到的人,等等,这些都是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缘所生法。你在家里也好,在 单位里面也好,在寺庙里面也好,在基金会、慈善团体也好, (都存在很多种人际关系。) 【以“依赖感”为喻,阐述人际关系中存在的种种心相】 在家里有当父母的,有当儿女的,现在的小孩从小就娇生惯养的,对父母有很强的一种依赖感,到学校往往也是如此,有一种依赖感,在单位(也)有依赖感。依赖感,就是事情来了,总觉得会有人来管这件事。在家里会有父母来管,在学校他觉得会有老师、校长去管理,在单位里会觉得顶头上司,经理、主任、总经理会管这个事情。他有依赖感,就不去操这个心。 反过来说,如果一个单位的领导对你很赏识,让你做这个、做那个,刚一开始很积极,觉得领导对我很赏识,过了一两年,一件事、两件事、三件事以后,你会觉得,我做事情都是为领导在做事,就会产生这样的心理。做事情都是在为老师做,为家长做,再往下想,好像我们的所作所为都是上面的影响,都受上面的控制一样,人就会生起这种心。 刚开始是依赖感,不想去做,往后人家交代去做,交代去做就觉得不是自己愿意去做的,是上面人交代的,虽然也 很高兴,但总不是自己的事,慢慢慢慢,就会觉得自己很多事情不能自主,完全听人家的摆布,觉得这个不做也不行,不听也不行,上面的话不听也不行。刚一开始你的心态好,上面的人说是对的;今天心态不好,上面人说这个,你就认为他的话不对,应该怎么做,应该换一种方法来做才是正确的。 乙三、深谙无常调整自心,善巧处理人际关系的种种问题 所以我们应该如何非常正确地来认识在人与人关系的 过程当中自己内心的问题、内心的状态,这非常的重要。 世间上面的一切执着,最后都会产生冲突,大到国家、民族,小到个人、团体,都是有执着产生冲突,也就是有冲突都是因为有执着。不产生冲突,有两个方法:一个就是不跟你接触,两个、三个,或几个关系不好,我不见你,不理你;一个要去除执着,要断除执着。佛教告诉我们是从心里来用功,要断除执着。你如果不见人、不和人接触、不理别人,你就是跟众生结怨,至少是结怨,有违缘,我们常常讲违缘。人也好,环境也好,它不断在变化,天天都在变化,时时刻刻都在变化,我们如果对环境产生过度的依赖感,就 会被人际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所困。自然环境,(有)春夏秋冬;人也有喜怒哀乐,生老病死,有种种的现象。如果我们一味要求别人要如何对我们,今天怎么对我们,明天也怎么对我们,后天也怎么对我们,就是一种执着。 所以我们学唯识、学佛法,就会认识到要改变环境、要改变人的关系是很难的,怎样才能做到不难?大家都想去改变,就不难。犹如有一个地方,非常不卫生,大家随便吐痰、随便丢垃圾,你扫完他再扔,丢下去,地弄脏了,擦干净又脏了,一个人忙不过来。卫生间也是一样,寮房也是如此,如果每个人都讲卫生,每个人都有这种意识,就容易(保持卫生)。 如果你看到一个人不讲卫生,你说:“地怎么这么脏不擦一擦?衣服这么脏不洗一洗?”他肯定听了不高兴。你就想办法说,让他知道没有卫生什么过患,他就会改变。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小组十个人,法师交代下个礼拜一卫生评比,那么他就很注意,哪个人卫生搞得最好。评比的时候大家打勾,不合格的就不打勾,他就容易接受。 这个就有方法的问题,我们的方法不对路,人就不容易接受。这个也就是处理一个事情,会牵扯很多人的问题。那 么,怎么来处理?会有很多选择,方法很关键,方法也是因缘所生法,否则你就很难说这个人讲卫生,那个人不讲卫生,这个很难说,他可能今天刚好不讲(卫生),明天又很讲卫生,不讲卫生只能代表今天的水平,是不是?可能这一个同修,他本来就不讲卫生,他刚好今天很讲卫生,今天你看到了,那都不好说的。你如果评比就不一样的,我们在学校里,每周、每半个月卫生评比,有一个红旗,卫生搞得好,红旗就会到寝室里边去,教室也是一样,自然人的心就上进。我们看起来这个事情很简单,就是一个红旗在流动,但是他能够解决很多问题,让大家觉得很合理。如果哪个老师说哪个房间卫生好不好,人家不一定会服气,他也很难说很准确的,因为每个人有自己看法,看法合理不合理,另当别论,人都会有人的看法。 比如说,人有技能,人有知识,犹如我们做音像来讲,或者我们拍照片、摄像来讲,它里面都有很多技术含量在里头。技术含量我们是不是都能掌握,这个也很难说。永无止境,任何一个行业的知识都永无止境,也就是说,环境在改变,技术也在改变,人也在改变。你昨天认为这个照片拍得很好,今天看到别人拍可能更好,为什么呢?别人设备更先进。这个时候我们自己就会很苦恼,自己会觉得照相的技术比昨天好很多,但是比别人的差距很大,内心就很苦,比较 分别就产生痛苦,那个时候,你还想不想继续往下做,就有很大关系。你只想为什么人家会做那麽好,没有想到人家专门经过培训,设备几万、几十万、甚至几百万,你如果去这么想,才是符合因缘所生法。好、不好,都跟因缘有关系,好、不好,里面都是有次第的,有次第最后才会变成果,乱了次第,果就产生不了。 乙四、用佛法的标准来改善我们的心,才能提升生命境界 我们内心的喜悦,内心的快乐、内心的解脱,都是指我们内心的功夫,跟外界是有联系,但是没有必然联系。比如说;你在一个小茅棚里面读经,坐在那里思维佛法,可能会很有意思,就非常快乐,非常有成就感,非常喜悦。你在一个高楼大厦,书读不进去,即便说你有再好的设备,再好吃的东西,再好玩的玩具,不一定会有快乐可言,是不是? 人的心是不可捉摸的,你很难讲他一个人就是怎么样,好?不好?他是千变万化的。比如我们大家静静的坐在那里,你在想一想,究竟是什么人坐在那里?实际上,我们坐在蒲团上,只是我们的身体坐在那里,因为我们会认为说这个身体是我的,我的身体坐在这里,所以我就坐在这里,这个作 意就是我执,就是我们人对身体一种非常坚固的执着,一种微细的无明,是非常深刻的。你的身体坐在蒲团上的时候,很少人会认为“我没有坐在这里”,你说“我没有坐在这里”,人家也会觉得莫名其妙:“你明明坐在这里,说自己没有坐在这里。”这就有一个问题,“我”跟“我的身体”的关系。比如说,你看到我,你在看到我的时候,你肯定通过眼睛,通过大脑在思考,通过心里面在分别,所以你看到我,你看到一个人。你的身体实际上没有动,还是在原来的位置,所以我们坐在那个地方的时候,我们的心不一定就在那个地方。你的人坐在拜垫上,坐在蒲团上,不一定心就在拜垫上、蒲团上。你人坐在那里,你可能在想昨天是怎么回事,昨天出坡我在干嘛,昨天晚上是不是有什么事情,家里什么事情没有做完,没有用手机会不会有人打电话,实际上你的心没有在蒲团上面,你会想回到手机那里去,这都有可能的事情,你说哪个是我?都不好说。 所以我们一直以来把这个身体当成是我,忽略了我们人的心不断的过程,不断的状态,这就是世间法。世间法告诉我们的一些标准,我们要解脱,要成贤成圣,要在佛法上面有成就,必须按照佛法的一套来做,才有办法扭转,没有按照佛法的标准来做,我们的心是杂乱无章,是无序的状态。只有照佛法的标准来做,我们的心才是有序的,才是规范的, 才是清净的。
本文档为【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十五讲 上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3732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0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9-06-03
浏览量: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