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台湾“高考”国文试题的启示

台湾“高考”国文试题的启示

举报
开通vip

台湾“高考”国文试题的启示台湾“高考”国文试题的启示 台湾中文考试试题 以下是台湾台中市立东峰国民中学2000年度第二学期三年级国文科第三次段考试题及教师点评。一般理解,台湾的中学分国中、高中部分,所以这是相当于大陆初三年级的单元测验试题。同样都是那些知识,这套试题考起来就很有意思。学习到底是让人知道某些常识,还是在培养人对文化的热爱, 我们要做知识分子,不要做知道分子。 1.去年暑假,冠云与家人到大陆旅行,回来之后冲洗照片,赫然发现一张不可能拍到的灵异照片,这张照片的景象应该是: (A)四面荷花三面柳 (B)绿树村边合 (C)古道...

台湾“高考”国文试题的启示
台湾“ 高考 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语文高考下定义高考日语答题卡模板高考688高频词汇高考文言文120个实词 ”国文试题的启示 台湾中文考试试题 以下是台湾台中市立东峰国民中学2000年度第二学期三年级国文科第三次段考试题及教师点评。一般理解,台湾的中学分国中、高中部分,所以这是相当于大陆初三年级的单元测验试题。同样都是那些知识,这套试题考起来就很有意思。学习到底是让人知道某些常识,还是在培养人对文化的热爱, 我们要做知识分子,不要做知道分子。 1.去年暑假,冠云与家人到大陆旅行,回来之后冲洗照片,赫然发现一张不可能拍到的灵异照片,这张照片的景象应该是: (A)四面荷花三面柳 (B)绿树村边合 (C)古道西风瘦马 (D)三更画舫穿藕花 答案:D,因为其他都是正常现象。 2.在《中国历代女作家》这本书里,“找不到”哪位女作家 1 的相关作品, (A)李清照 (B)刘侠 (C)潘希珍 (D)彭端淑 答案:D,他是男的。 3.老师要每位同学选读一本小说,开学后上台发表读书心得。请问下列哪一位同学的报告,不但让一旁的老师听了摇头,还引起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A)《论语》 读后感 读后感免费下载草房子读后感免费下载草房子读后感免费下载草房子读后感免费下载草房子读后感免费下载 (B)《三国演义》读后感(C)《老人与海》读后感(D)《世说新语》读后感 答案:A,能把《论语》当小说读的学生,应该向他膜拜,而不是摇头。 4.为了自然科报告的需要,婉容上《鸟类百科大全》网站搜寻资料。请问她所打的四组关键词中,哪一个是查询不到内容的, (A)鸿鹄(B)鸿儒(C)鸱枭(D)昏鸦 答案:B,虽然大学者有时也会“鸟鸟”的,但那并不代表大学者就是鸟。 5.苏轼与好友张怀民夜游承天寺,请问他们不可能看到什么景象? (A)小斋幽敞明朱曦(B)提灯的萤火虫(C)在松针稀疏处闪烁的小镇灯火(D)慈乌夜啼 答案:A,曦者日光也。 2 6.晋宏所做的动作里,哪一个没有“拍”的意思, (A)打球(B)打寒噤(C)打人!(D)打蚊子 答案:B,虽然有时A和C也不用拍。 7.做下列哪个动作时,左手和右手并不会交叠相碰, (A)“攀”上月台(B)为子“祈祷”(C)“抚掌”而笑(D)“揖”让而升 答案:A 8.下面哪种行为没有违反交通规则? (A)桥下之人犯跸(B)朱自清的父亲穿越火车铁轨(C)小明的爸爸酒后驾车(D)徐志摩骑自行车追逐夕阳 答案;D,在高速公路上骑就会了。 9.全校的大扫除时间,由下列4个人打扫的态度,可看出谁的个性最急躁, (A)玉芳好整以暇地整理工具箱(B)启惠慢条斯理地扫着走廊(C)佑橙气急败坏地刷着厕所地板(D)建青从容不迫地擦着窗户 答案:C 3 10.为了帮同学复习期末考,老师在黑板上写出几个生难字词要大家齐声朗读,请问下列哪个词语让不太会发卷舌音的思源感到很困扰? (A)滑稽(B)佝偻(C)强聒(D)容赦 答案:D,试试看,真的很难念。 11.为更加了解小令、中调、长调在字数上的相关规定,佳燕依照国文老师的推荐,到图书馆借《草堂诗余》这本书来当参考。请问佳燕应该往哪一类的书架上去找,才能找到这本书, (A)近体诗(B)词(C)曲(D)新诗 答案:B 12.慧禅创作了一首五言绝句投稿《东峰青年》,已知稿费是以每字5元来计算,请问慧禅一共可以获得多少稿费? (A)100元(B)140元(C)200元(D)280元 答案:A,5言×4句×5元=100元。 13.信廷决定上高中后一定要加入学校最热门的国乐社。请问他在社团里,可以学到哪一种乐器的演奏技巧, (A)胡琴(B)钢琴(C)小提琴(D)风琴 答案:A,认为BCD是国乐的请举手,教室后面有墙壁, 4 手放下后自己去撞。 14.当贺毅写国文作业时,因为懒得翻课本,就直接拿有德的簿子来抄。在糊里糊涂照抄的情况下,请问下列哪一句话抄错了, (A)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B)别号冰果室主人(C)曾参与戊戌变法(D)是近代著名的政治家与学者 答案:B,有人念到大学了还会把饮冰室记成冰果室,所以不怪贺毅。 15.下列哪组服饰和配件,最有可能是古代女子的打扮, (A)玄端章甫(B)羽扇纶巾(C)拖鞋汗衫(D)云鬟花黄 答案:D。A祭典礼服,B诸葛亮专用,C邋遢男专用。 16.就你对孔子的认识,你认为他的星座应该是属于: (A)争强好胜,表现欲强的牡羊座(B)优柔寡断,多愁善感的金牛座(C)公正无私,博爱仁慈的天秤座(D)处处桃花,风流文雅的射手座 答案:C。A子路,B徽钦二帝,D那是段誉他爸。 台湾“高考”语文试题公布 很重视中国古代文化 3月26日,教育部公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详细阐述了从小学到大学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具体要求,强调将其“系统融入课程和 教材 民兵爆破地雷教材pdf初中剪纸校本课程教材衍纸校本课程教材排球校本教材中国舞蹈家协会第四版四级教材 体系”,同时 5 增加在中考、高考升学考试中的比重。 去年10月,北京市教委宣布将降低高考英语分值,提高语文分值。有网友以“网上忽闻语文贵,初闻涕泪满衣裳”来形容。在笔者眼中,教育部门明确提高母语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程度,意味着长期以来备受诟病的语文教育终于突破困境,返璞归真,走上正道。并且,从高考入手,可谓抓住了根本。 但兴奋过后细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个相当宽泛的范畴,命题者对此如何理解,直接关涉到试题内容的组织和题型的设计,进而影响到教育部《纲要》的实施和整个母语教育变革方向。笔者搜集由台湾地区大学入学考试中心编制的1994-2014学年度学科能力测验国文科试题,与大陆近年高考语文试题做了一番比较。其中的异同之处,折射出两岸对汉语文本质及母语教育价值观的各自理解,也反映出共同的文化历史渊源。 一份试卷的整体结构反映了命题者对这门学科的总体把握,也包括对该学科基本规律的认识 1994年,台湾地区为配合当时大学多元化入学考试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改革,改“联考”为“大学学科能力测验”(简称“学测”),由大学入学考试中心负责统筹举办。考试科目包括国文、英文、数学、社会与自然5科。2002年,台湾地区正式宣布取消大学联考,实行学测和“大学入学指定科目考试”(简称“指考”)并 6 行制,考生可以二选一或者两者都选。 学测迄今已走过20年的历程,成为台湾地区最重要的大学入学考试。2014年报名考生人数14万人,基本上为应届高中毕业生之总数。自2010年始,学测成绩被作为大陆普通高校招收台湾高中毕业生的依据。 台湾大学学科能力测验国文科考试(以下简称“台湾学测国文”)与大陆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科目(以下简称“大陆高考语文”)相比,首先是总分和考试时长存在差异。 由上表可见,大陆比台湾考试时长多了半个小时,总分多了42分。不仅如此,试卷结构也存在明显差异,请看下表: 可以说,一份试卷的整体结构反映了命题者对该学科的总体把握,也包括对该学科基本规律的认识。汉语作为历史最悠久、也最具特色的一种语言,我们的先人早就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即从识字——认识字形、字音、字义始。古人称之为“小学”,亦即传统的文字学、音韵学和训诂学,并认为只有打下这个基础,才谈得上“读书做学问”。台湾学测国文沿袭了这个传统。如2011年度试卷第一部分选择题单选题: 1.下列“”中的字,读音不同的选项是: (A)“柴”火,“豺”狼,同“侪” (B)“耆”老,“脐”带,神“祇” (C)信“笺”,鞍 7 “鞯”,“歼”灭 (D)轩“辕”,墙“垣”,罚“锾” 2.下列文句“”中的字词,意义相同的选项是: (A)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B)足反居上,首“顾”居下,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C)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事行身死,“固”所愿也 (D)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第1小题是关于汉字同音字的辨析,答案为 “D”。第2小题属于字义辨析,答案为“C”。倘进一步分析,第1题共4组12个词,有8个来自古汉语。说来有愧,“D”组中的“锾”字,笔者也是第一次见到,“秀才识字认半边”——从左边的 “金”字偏旁推测,大略与“钱”有关。后查词典,果然是指“罚金”。但“罚锾”一词大陆已基本不用了,笔者怀疑是否考得过于生僻,上网一查,发现台湾仍在使用,如2009年颁布的法令“公职人员财产申报案件处罚锾额度基准”。 第2小题选项所列词句全部来自古汉语,涉及诸葛亮《出师表》、韩愈《师说》、《李陵别苏武诗》、《诗经》、《旧唐书》等。这两道小题看起来简单,但颇能测出考生在汉语文方面的基本修养。 相比之下,大陆高考语文试卷的思路则不同。以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I卷)为例: 8 一、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20世纪后期,陕西凤雏村出土了刻有“凤”字的甲骨四片,这些 “凤”字的形体大致相同,均为头上带有象征神权或王权的抽象化了的毛角的短尾鸟。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云:“鸑鷟”,凤属,神鸟也……江中有鸑鷟,似凫而大,赤目。”据此,古代传说中鸣于岐山、兆示周王朝兴起的神鸟凤凰,其原型应该是一种形象普通、类似水鸭的短尾水鸟。 那么,普通的短尾鸟“凤”为何在周代变为华冠长尾、祥瑞美丽的神鸟了呢,我们看到,在商代早期和中期的青铜器纹饰中,只有鸟纹而没有凤纹,真正的凤形直到殷商晚期才出现,而且此时是华冠短尾鸟和华丽而饰有眼翎的长尾鸟同时出现,可见“凤”是由鸟演变而来的。综观甲骨文和商代青铜器,凤鸟的演变应该是鸟在先,凤在后,贯穿整个商代的不是凤而是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在商人的历史中鸟始终扮演着图腾始祖的重要角色。 (下略) 这篇材料的题目为《试论中国凤文化的“历史素地”及其在文化类型学上的深层涵义》,全文87 0字 个人自传范文3000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100字新时代好少年事迹1500字绑架的故事5000字个人自传范文2000字 ,此处为部分引录。文章内容涉及历史学、考古学和文化人类学等专业。这里且不说题目之冗长晦涩,也不说内容距离高中学生知识结构甚远,单就题型而言,考生一展开试卷,扑面一大片黑黢黢的 9 文字,心理上易产生紧张感,影响后续的发挥。 而更值得质疑的是,以此类阅读题作为汉语文考试的起首题,是否符合该学科的规律,因为,考试命题本身是一门科学。但凡设计合理的考卷,应依循本学科的规律,由浅到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引领考生步步深入该门课程的“堂奥”,而不是置其不顾,“另辟蹊径”。 并且,倘进一步推敲,在试题的分类上也存在问题。由表中可见,大陆新课标卷共分六大部分。其中有四大部分属于阅读类试题: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但四者在概念上并不属于同一个层级,如“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是按时间分类,“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是按文体特点分类。四者并列一起,内涵上会有交叉重叠,即“现代文”中可以包含“文学类”和“实用类”,“文学类文本”也可以包括“现代文”和“古诗文”。除了“古诗文”之外,其余三个概念内涵和外延都颇模糊,缺乏应有的“科学性”。而这种不严谨 的分类法出现于国家级的母语考试,未免有些轻率,客观上也有误导考生之嫌。笔者浏览2013年其他各省市高考语文试卷,几乎有一半是采用这种分类法的。 相比之下,台湾学测国文的试卷结构则相对比较合理,至少是层次分明,逻辑清晰,概念明确,不易产生歧义。 一份设计合理的试卷应该以少胜多,由约见博,通过最精 10 简的试题来考量考生的母语基本素养 两岸除了试卷结构存在差异之外,题型的设计思路也有所不同,尤其是阅读类题目。仍以上述2013年大陆高考语文第一题为例,要求依据阅读材料回答如下3道小题: 1.下列关于凤的形象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世纪后期在陕西凤雏村出土的甲骨文中,凤都表现为短尾鸟的形象。 B。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作为凤属的鸑鷟是跟凫一般大的红眼睛水鸟。 C。综合甲骨文和上古文献记载看,凤的原型是一种类似水鸭的普通短尾水鸟。 D。在周代文化中,凤已经从短尾水鸟变成一种华冠长尾、祥瑞美丽的神鸟。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商代晚期的青铜器纹饰中,华丽而饰有眼翎的长尾鸟形状的凤纹还没有出现。 B。从青铜器纹饰和“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这句话看,鸟是殷商人传说中的图腾始祖。 C。凤鸟知天时,九扈带来耕种、耘田和收获的信息,所以殷人先祖“鸟师而鸟名”。 D。周人的凤崇拜是从商人那里沿袭而来的,而周人的崇凤热甚至超过了商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1 A。后代所见的“凤”并不是自然界的一种鸟。在中国文化史上,凤的形象最为重要的演变开始于殷商晚期,最终完成于周代。 B。周文王、周武王都曾称臣于商纣王。为了表明自己是商朝先王的臣下,周武王在甲子日牧野之战结束后,马上就参拜了商人的神庙。 C。《尚书》“周书”是记载周王朝史事之书,在“周书”十二篇中大量宣传天命、“殷革夏命”,实际上就是在宣传“周改殷命,’。 D。周人之所以把牧野之战克商的时间定在甲子日,即岁星在鹑火的时候,就是因为鹑是赤凤,而赤凤将带来“上天之命” 上述3道小题均要求考生选出“不正确”、“不符合原文意思”、“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选项,思维向度单一,呈低水平重复,有设置逻辑陷阱之嫌。并且,在第3小题中,作为题干的A、B、C、D各项文字表述多达四个分句,冗长累赘,毫无意义地增加考生判断上的困难。 事实上,这段题干的设题还不算多,试卷第三大部分“文学类文本”的设题则多达4道,所用题干材料为阿城的短篇小说《峡谷》,全文长达1300字,题目要求如下: (题干材料此略) (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 12 是: (2)小说中三次写到鹰,分别表现了什么意图,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中的“骑手”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4)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骑手,但几乎一半篇幅是在写峡谷。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题目一连问了4个问题,似对考生形成连环“轰炸”,又像糖葫芦式的“题串”。笔者有些怀疑:作为一篇文学性小说,这些阅读理解题——尤其是第2、4小题——是否存在所谓“标准答案”,又该如何认定, 问题不仅如此。为了编出这种糖葫芦串式的连环题,命题者不得不对文本挖地三尺,无中生有,做过度解读。与此同时,鉴于高考“指挥棒”的作用,语文教师不得不如法炮制,编制出大量“模拟”试题,供学生进行应试训练。而经过这种畸形的“阅读训练”的学生,非但不可能从阅读中获得真正的自我成长,相反,会产生“反阅读”的心理。君不见,每年高考甫一结束,不少学校会“上演”高三毕业班集体撕毁课本和模拟考卷的“情景剧”。 值得寻味的是,在台湾学测国文试卷中,没有这类以整篇小说作为题干材料的阅读题,也没有这种糖葫芦式的“题串”。如果要进行比较的话,与之相近的有下面这类题,如2011学年度学测国文 第一部分选择题第12、13组题: 阅 13 读下列文字,回答12-13题 台湾有许多河流深情地低吟新旧生命的更新与轮回,孕育高山与平原的历史、文化及各族群的光辉。 ……如果没有了河流,人们仍然能活下去,但却会变得毫无情意。 台湾的河流在短短的三十年内,将面临长达亿年寿命的临终时刻,这是台湾土地历史上最大的灾难,也是生存的孽缘。许多河流在不久的将来将无法回到大海的怀抱,成为断河。 现代人只要水不要河流,他们将不爱的留给河流抛给河川,然后以水利工程技术建堤防隔绝人河关系,建水坝和拦河堰截断回到大海老家的路,用越域引水抽干河水,满足人类需水的欲求,很少人尽心尽力去整治复原河流,以免重蹈中东沙漠化的终极命运。 治疗和呵护重病的河川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河禁。 在十年至二十年内尽可能禁止人类进入河川,禁止任何侵犯河流的行为,建造卫生下水道,编组河川警察,建立控制污染的追查网络和人力系统,把砂石采集权收回国营,广建湿地湖泊补注地下水,让河流休养生息恢复健康。 不然,河流终将成为台湾人的记忆、被遗忘的大地之歌。(曾贵海〈河流终将成为记忆〉) 12. 依据引文,符合作者观点的选项是: 14 (A)河流虽被破坏,人们还是能继续生存,不会有丝毫改变 (B)河流生命的迅速枯萎,起因于地层的自然变动 (C)河流如被破坏,他所孕育的历史文化光辉,将面临终结 (D)河流即使被拦腰截断,也不会影响它源远流长 13. 依据引文,作者认为台湾河流面临的灾难是: (A)因为气候暖化,将遭遇沙漠化 (B)因为经常泛滥,隔绝了人河关系 (C)因为现代人需水量大,河流将枯竭成为断河 (D)因为现代人不要河流,河流的生态遭受破坏 所引题干阅读材料只有410字,内容关涉学生切身的生存环境问题,同时也是台湾社会面临的十分迫切的现实问题。并且,题目文字表述言简意赅,题旨显豁,考生容易领会。 考试本身也是一种思维训练,而且是很重要的思维训练。题目的表述方式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文字简洁、逻辑严谨的试题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同样,文字冗长、思维混乱的题目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对此,大陆高考语文应当引以为鉴。 与台湾学测国文相比,大陆高考语文确实存在阅读题材料文本过长的问题。以2013年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新课标II卷为例,其中文学类文本字数1300字,实用类1500字,现代文870字,文言文650字,再加上其他说明性文字,一份考卷总字数多达8500字,迫使考生将大量时间耗在读题上,因而影响答题质量。而台湾学测国文基本控制在6000字左 15 右。 也许有人会说,试题阅读材料越长,下设题目越多,越能测试学生的语文能力。此理论似不成立。汉语文本身有其内在规律,一份设计合理的试卷应该以少胜多,由约见博,通过最精简的试题来考量考生的母语基本素养。 对此,最典型的例子当属1932年陈寅恪先生为清华大学新生入学考试代拟国文试题。他出了一道作文题《梦游清华园记》,又出了一道对对子题,为“孙行者”三字。诚然,今天的高考无论在规模还是性质上都与当初不可同日而语,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模仿陈先生这种出题思路,但其中暗含的汉语文规律的“玄机”,却值得我们深思。 台湾学测国文十分重视中国古代文化,其试题涉及面之广、内容之深、考法之灵活,均值得借鉴 如果说试卷结构和题型的差异属于形式方面的话,那么,更深层的差异则体现在试题内容方面。概而言之,表现在文白比重上。 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文言与白话之争一直是文化界争论不休的论题。在某种意义上,文言代表着中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白话代表着自五四以来的现代新文化。作为一个中国人,对这两种文化的了解、认识及认同的程度,基本上是由其在中小学时期所接受的母语教育所决定的。 台湾学测国文十分重视中国古代文化,其试题涉及面之广、 16 内容之深、考法之灵活,均远超大陆高考语文试卷。题目包括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尤其是先秦诸子思想)、古代文学流派、古诗文赏析、古代诗文理论、古代历史知识、古代礼仪文化常识等等。此类试题占了全卷的50%,比大陆多出一倍余。请看下表: 并且,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出题方法方面,台湾学测国文不是简单机械地罗列一堆朝代、人名、地名及典籍名称等,要求学生回答,而是继承中国古代文史哲融通的传统。如2011学年度学测国文多选题第23题: 下列咏史诗所歌咏的历史人物,每一选项前后相同的是: (A)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B)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C)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D)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E)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玉颜流落死天涯,琵琶却传来汉家 在这道试题中,中国历史朝代常识、文学史常识以及古代诗歌欣赏三者均包含其中,有“一石三鸟”之妙。答案为A、C、E。 17 而更为高明的是,在此基础上,有的学测国文试题还将传统与现代相对接。如2004年度学测国文选择题第21题: 如果我们把古代五经博士或经学专家请到现代社会,以其专业知识提供协助,就经书内容与职务作最适切组合的考量,下列安排适合的选项是: (A)请“尚书”博士担任驻外大使 (B)请“春秋”博士担任国史馆馆长 (C)请“易经”博士担任法务部部长 (D)请“仪礼”专家担任警政署署长 (E)请“尔雅”专家担任国语辞典编纂顾问 这种“对接”既出人意料又十分自然,创造了奇妙的“时空”效果和“化学”效果,令人会心一笑又回味无穷。题中既有古代文化经典常识,又有古代职官制度常识,还有现代社会常识,三者相互贯通、激活,赋予传统以一种活泼泼的生命力。这样的试题,几近艺术创作。于命题者而言,不光需要博古通今的学问,还须有灵感和创造性。此题答案为B、E。 国文教育还天然地承担着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任务。北京教育考试院2014年《考试说明》中亦有这样的说明:“在命题原则上和工作目标上,注重考查语文的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台湾学测国文在中国古代文化类试题方面,呈现出鲜明的审美指向和道德伦理指向,即美善合一。如2012年单选题第 18 9题: 下列文句所描写的景色,依一年时序的先后,排列正确的选项是: 甲、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 乙、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容光共憔悴,不堪看 丙、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门外草萋萋,送君闻马嘶 丁、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着冠 (A)甲乙丙丁 (B)甲丙乙丁 (C)丙甲乙丁 (D)丙丁乙甲 题目本身富于中国古典诗词的情韵美、意境美和文辞美,蕴含了中国文学特有的审美意识。题目所选的角度也十分巧妙。这类试题,考生须有静观、感物的内在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以及良好的古诗词素养,方能做出合乎题意的判断,而非靠死记硬背来得分。此题答案为“B”。 相比之下,大陆高考语文的古诗文类试题则显得单调、生硬。如2013年的一道古诗文阅读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8.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 19 分析。 9.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姑且不论用“阅读”两字来命名“古代诗歌”欣赏类试题是否合适,首先这种出题方式本身就不符合中国古典诗歌的审美规律。中国古典诗歌的特点在于有情趣、有意境、有韵味,以及文辞的精妙,音韵的流美。这些因素融合一起,产生含蓄蕴藉,回环婉转,言有尽而意无穷之表达效果,故有“诗无达诂”之说,由此也形成以感悟、品味、吟咏为特点的欣赏方式。而“分析”本身意味着“理性”和“逻辑”。因此,8、9两题要求考生用“分析”其写作“手法”和“心情”来作为考查诗歌欣赏能力的着眼点,无异于缘木求鱼。而像此类试题在自主命题的各省市试卷中比比皆是,并已成固定模式。 令人欣慰的是,今年年初,北京市教育考试院发布了2014高考科目命题原则和调整重点,在语文学科的调整重点说明中,明确提到“改造古诗词阅读,采用多文本综合性的方式,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考查”。可见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至于如何做到“多文本综合性的方式”,笔者一时还无法领会,且当拭目以待。 台湾学测国文在注重试题的审美价值之同时,同样注重对于考生伦理道德观念的引导,尤其是儒家重德行、轻物质的价值观。如2005年单选题第5题: 儒家着重德行、理想的追求,反对物质生活的耽溺,下列《论语》引文中,并非陈述此种意旨的选项是: 20 (A)君子忧道不忧贫 (B)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C)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D)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此类试题在学测国文中几乎年年都有,且内容与角度灵活多变,鲜明地体现了“考”以载“道”和“美善合一”之趋向。此题答案为C。 并且,学测国文出题范围既注重知识的广博性,也有一定专业性,尤其是对古代文学史的考查,如古诗流变、古文运动、代际文学对比等,均有涉及。如2006年多选题第19题: 汉代与唐代同为中国历史上文治武功皆有可观的时期,下列关于汉唐文学的说明,叙述正确的选项是: (A)汉代散文的代表是《史记》,唐代散文的代表是传奇 (B)《古诗十九首》出现于汉末,代表五言诗的正式成熟 (C)汉代乐府诗富有写实精神,唐代新乐府运动亦关注社会现实 (D)近体诗完成于唐代,形式精整,表现古典诗的对称美、声律美 (E)高适、岑参为唐代边塞诗的代表作家,王维、孟浩然为自然诗的代表作家 此题答案为BCDE。在笔者看来,其深度恐怕要接近大陆中文本科专业水平。 透过上述一道道精心设计的试题, 21 我们仿佛触摸到命题者对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温情与敬意,以及希冀将这份温情与敬意传递给下一代的良苦用心。 11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92to.com,您的在线图书馆 22
本文档为【台湾“高考”国文试题的启示】,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9662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6KB
软件:Word
页数:17
分类:
上传时间:2018-11-10
浏览量: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