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汉语词汇学教学大纲

古汉语词汇学教学大纲

举报
开通vip

古汉语词汇学教学大纲古汉语词汇学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609020018 课程类别 专业选修课 中文名称 古汉语词汇学 英文名称 Lexicology of the Ancient Chinese Language 适用专业 汉语言文学 对外汉语 开课单位 文学院 总学时 36 学 分 2 先修课程 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 后续课程 二、 古代汉语词汇学是对我国丰富的古代书面语词汇进行综合研究的学科。 古代汉语词汇学是为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发展课程,是一门对古代汉语词汇进行总结的理论课。通过 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并掌握古...

古汉语词汇学教学大纲
古汉语词汇学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609020018 课程类别 专业选修课 中文名称 古汉语词汇学 英文名称 Lexicology of the Ancient Chinese Language 适用专业 汉语言文学 对外汉语 开课单位 文学院 总学时 36 学 分 2 先修课程 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 后续课程 二、 古代汉语词汇学是对我国丰富的古代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面语词汇进行综合研究的学科。 古代汉语词汇学是为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发展课程,是一门对古代汉语词汇进行总结的理论课。通过 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并掌握古代汉语词汇的各种规律,了解古今汉语词汇方面的内在联系,为正 确理解和阅读文言文,以及今后从事古代汉语教学和进一步研究古代汉语词汇打下扎实的基础。 1、理论和知识方面: 1)、加强基础理论知识和原始材料的学习,掌握古代汉语词汇学的内容、特点和主要原理。 2)、掌握古代汉语词汇学中重要的的术语。 2、能力和技能方面: 认识到古汉语词汇现象的复杂性,能自觉将古汉语词汇学理论运用在古代汉语的学习和研究中。 第一节 为什么要建立古代汉语词汇学 第二节 古代汉语词汇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第三节 古代汉语词汇学的研究方法 一、讲授内容: 1、古代汉语词汇学的学科性质及其与训诂学、汉语历史词汇学的区别与联系。 2、古汉语词汇的构词类型及其演变与发展、古汉语的词义系统、文字与词的关系、词与词 的关系、古汉语词汇学与修辞学、语法学的关系。古汉语词汇学研究必须充分利用传统训诂学 的研究成果。 3、古代汉语词汇学的几种主要研究方法有:历时与共时相结合、综合考察与典型分析相结 合、对比、汇证等。 二、具体要求: 了解古代汉语词汇学的学科性质及其与训诂学、汉语历史词汇学的区别与联系,了解古代汉 语词汇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了解古代汉语词汇学的几种主要研究方法。 1 三、教学安排: 第一节和第二节共2学时,第三节1学时。 四、教学重点: 古汉语词汇学的学科性质及其与训诂学、汉语历史词汇学的区别与联系。古代汉语词汇学研 究的对象和任务。古代汉语词汇学的研究方法。 五、教学难点: 训诂学、汉语历史词汇学的区别与联系。古代汉语词汇学的研究方法。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议: 1、结合实际语料讲授,让学生对所讲内容有直观的理解。 2、布置参考书目,让学生课后自学,下次上课抽查学习情况。 第一节 字和词 第二节 单音词概说 第三节 单音词的特点 一、讲授内容: 1、古汉语中字和词的区别与联系。 2、古汉语词汇以单音词为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 1)、汉语词汇是以单音节的方块汉字作为表达意义的符号,而每一个汉字都是形、音、 义的结合体,具有很大的独立性,这为单音词的产生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 2)、社会条件的限制。 3)、与书面语和口语的分离有关。 3、古汉语中单音词的特点是多义性、灵活性、词义关系的复杂性。 二、具体要求: 了解字和词的不同性质,弄清古汉语词汇以单音词为主的原因,了解古汉语单音词的特点。 三、教学安排: 第一节和第二节共1学时,第三节1学时。 四、教学重点: 古汉语中字和词的区别与联系。古汉语单音词为主的原因。古汉语中单音词的特点。 五、教学难点: 古汉语中字和词的区别与联系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议: 1、理论联系实际。 2、展示专书词汇研究的一些统计结果,让学生对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有一个直观的印象。 第一节 复音词的分类 第二节 并列复音词 2 第三节 主从复音词 第四节 联绵词 第五节 重言词 第六节 复音词的形成与发展 一、讲授内容: 1、古汉语复音词按语素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单纯词包括联绵词和叠字。合成词包括叠词、 并列复音词和主从复音词。 2、并列复音词分为同义复音词、近义复音词、反义复音词、同性复音词。 3、主从复音词从结构方式分析,可分为偏正式、述宾式、述补式、附加式等。主从复音词 在发展过程中有一些值得注意的现象: 1)、有些复音词在发展过程中改变了词性,由动词性词组变为指人或物的名词。如启 事、讲义等。 2)、有些词组在凝固成词的过程中产生了概念外延的缩小或扩大的变化。外延缩小的 就变为特指,外延扩大的就变为泛指。 3)、有些词组凝固成词,意义或转为抽象,或转为具体。 4、联绵词又叫联绵字。联绵词以两字为主,绝大多数联绵词是由只代表音节的两个汉字组 成的表示一个整体意义的双音词。一些联绵词由于使用既久,人们较为熟悉等原因,其中的某 个字可被独立出来,代表原所构成的联绵词的意义去构造新词,如“蝴蝶”的“蝶”独立出来 构成“蝶泳”、“凤蝶”、“彩蝶”等词。这里的“蝶”代表“蝴蝶”的意思。被抽出代表原联绵 词的代表字,只能做构词成分。有人将这种现象称作“语素的缩略”。联绵词绝大多数是双声叠 韵的,也有不少既非双声又非叠韵。所谓的双声叠韵是就上古语音而言的。同义异形联绵词大 多以声音相同或相近为条件,在确认时要结合古籍材料中的用例。联绵词主要用来描绘形貌、 动作和摹拟声音。 5、重言词包括单纯词中的叠字和合成词中的叠词。从词性来看,重言词主要包括象声词和 形容词两大类,也有一部分是动词。相当多的重言词是单音词派生的。重言词的进一步发展,产 生了三种格式:重言词加词缀,重言词作为形容词或不及物动词的后缀构成三字格形容语,重言 词的重叠式。重言词有声韵优美的特点,它的用法主要有三种,描绘形貌、动作和摹拟声音。重 言词可分为:多义重言词、同音重言词、同义重言词和同源重言词。 6、单音词演变成复音词,复音词的数量不断增多,是汉语词汇发展的必然趋势。造成这一 现象的原因主要有: 1)、同义单音词、反义单音词或意义相关单音词的连用及其它结构词组的固定化。 2)、古代书面语的变化与发展是促使复音词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3)、不断吸收口语的结果。 4)、比喻、借代、割裂、用典、委婉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5)、外来词的影响,包括来自西域的音译词和来自翻译佛经而产生的音译词和意译词。 二、具体要求: 了解古汉语复音词与现代汉语复音词的不同特点及古代汉语复音词的分类原则和分类情 况。了解并列复音词的各种类型及其特点,对偏义复词有正确的认识。了解主从复音词的各种 3 类型,掌握主从复音词在发展过程中值得注意的几个现象,了解主从复音词词义与语素义的关 系。了解联绵词定义、特点和作用。了解重言词的定义、特点、作用和分类。了解单音词向复 音词发展的趋势及复音词形成和发展的原因。 三、教学安排: 第一节和第二节共1学时,第三节、第四节各1学时,第五节、第六节共1学时。 四、教学重点: 复音词的分类,联绵词,重言词,复音词形成和发展。 五、教学难点: 联绵词、重言词。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议: 1、理论联系实际,在讲解理论时辅以大量例证,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2、适当展示当前学术界对一些问题的不同看法,让学生初步认识词汇研究的复杂性。 3、组织课堂讨论,加深学生对某些问题的认识。 第一节 本义 第二节 引申义 第三节 古义与今义 一、讲授内容: 1、本义。字的本义与词的本义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但是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因此在一般 情况下,字的本义就是词的本义。当字与词一致时,根据形声字的意符(形符)来辨别本义是 识别本义的最主要方法。通过假借而产生的词,字与词不一致。探讨这种词的本义的最主要的 方法是分析它的词义系统,还可以根据与该词同源的词的词义来推求本义。 2、引申义。由本义延伸出来的意义就叫引申义。引申义的产生有语言内部因素和语言外部 因素,还有社会因素、修辞因素、语法因素等。 本义与引申义的关系有: 1)、抽象:有些本义是具体的,引申义是抽象的。 2)、转化:本义指甲事物,引申义转指在某一意义上相通的乙事物。 3)、相关:本义指甲事物,引申义指与甲事物相关的乙事物。 4)、相似:本义指甲事物,引申义指与甲事物相似的乙事物。 5)、喻代:本义由于比喻或借代而产生引申义。 词义引申的形式大致有三种,即串联式、并列式、混合式。 中心词义与本义不全是重合的,有些重要的引申义常常取代本义成为引申的中心。 3、古义与今义。古义与今义只是相对的概念。所谓古义,是就其与今义不同这一点上说的。 第一,只要与今义不同,不管是上古、中古还是近古产生的意义,都统称之为古义。第二,古 义并不只是指本义或原始义,也包括了引申义。所谓今义,主要是指词的现代意义,也包括词 的近代意义,有时候也可能包括词的近古、中古甚至上古意义(如果这种意义发展到现在还没 有什么变化。) 4 古义有常用与冷僻之分,常用的古义又有容易忽略与不易忽略之分。我们的研究重点在那 些常用而又容易被人们忽略的古义上。 古义与今义的关系大致有三种: 1)、古今词义基本相同,但又有细微差别,这种差别小到容易被人忽略的地步。 2)、古今词义差别很大,它们之间虽有某种联系,但不大容易看出来。 3)、今义只是古义的一部分。 研究古义与今义的关系,对研究现代汉语词汇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具体要求: 了解字的本义与词的本义的区别与联系,了解寻找词的本义的方法。了解引申义的定义, 引申义产生的原因,本义与引申义的关系等。了解词义引申的形式,中心词义与本义的关系等。 了解古义与今义的区别与联系。弄清研究词的古义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安排: 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各1学时。 四、教学重点: 字的本义与词的本义的区别与联系;引申义的定义;古义与今义的区别与联系。 五、教学难点: 字的本义与词的本义的区别与联系,寻找词的本义的方法。古义与今义的区别与联系。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议: 1、理论联系实际,在讲解理论时多举例证,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 2、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阅读清人的训诂学著作如《说文解字注》等,从中找出与 本章内容有关的词汇现象。 第一节 词义演变的原因 第二节 词义演变的各种情况 一、讲授内容: 1、词义演变的原因主要有: 1)、外部条件。词义演变与社会历史的发展有直接关系,跟古人风俗习惯的变迁有关。 2)、语言内部规律的制约。第一,词义演变必须以起关联作用的共同意义作为基础。 第二,词义的演变往往与义项的增减有关。第三,语法的影响。 2、词义演变的情况很复杂,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 1)、词义的扩大。 2)、词义的缩小。 3)、词义的转移。 4)、中心词义与一般词义相互转化。 5)、词义的贬降和扬升。 二、具体要求: 5 了解词义演变原因的复杂性和词义演变的各种情况。 三、教学安排: 第一节、第二节各1学时。 四、教学重点: 词义演变的原因和词义演变的各种情况。 五、教学难点: 词义演变的各种情况。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议: 1、在讲解时多举例证,启发引导学生从中总结规律,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 2、布置作业,让学生以《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等大型语文工具书为参考,体会词 义演变的各种情况。 第一节 同义词的确定 第二节 词义的演变是同义词形成的主要原因 第三节 同义词形成的其他原因 第四节 同义词的运用 第五节 同义词的辨析 一、讲授内容: 1、古汉语同义词的定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在理性意义上有一个义位相同或相近,而在 风格特征、感情色彩或用法等方面存在着细微差别的,就叫同义词。 2、古汉语同义词形成的原因。词义演变是古汉语同义词形成的主要原因。有些同义词的形 成跟社会的发展有关,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和阶级性,如区别贵践、褒贬善恶、谦称和尊称、表 示委婉等。有些同义词是由于语言的运用而产生的,突出表现为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比喻、借 代、割裂等。有些同义词是由方言造成的。 3、同义词主要运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训释词义。主要有互训、同训、递训三种形式。 2)、词语考订。最常见的是利用对文和异文来确定某些词的词义。 3)、同义词的连用与对用,是古人写诗作文经常运用的方法。 4)、用于避讳。 4、同义词的辨析。古人很重视区分同义词,传统的训诂学材料中有大量辨析同义词的内容, 对这些有益的成果我们要好好吸收和利用。同义词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词义、语法和语用三个层 面上。 1)、词义层面。词义层面的不同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内质、形质、用途、部位、范 围、作用、侧重、方式、速度、程度、对象、施事、情态、原因、来源等。 2)、语法层面。语法层面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构词能力、搭配关系、句 子中的地位作用。 6 3)、语用层面。语用层面即附属色彩意义,包括感情色彩、等级色彩、褒贬色彩、方 言色彩、雅俗色彩、形象色彩、称述方式等。 二、具体要求: 了解古汉语同义词的定义,古汉语同义词形成的原因。了解古汉语同义词的运用,学习辨 析同义词的方法。 三、教学安排: 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共1学时,第四节、第五节各1学时。 四、教学重点: 古汉语同义词的定义。古汉语同义词形成的原因。古汉语同义词的运用。辨析同义词的方 法。 五、教学难点: 辨析同义词的方法。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议: 1、在讲解时多举例证,启发引导学生从中总结规律,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 2、适当展示当前古汉语同义词研究的学术成果,让学生古汉语同义词的研究有直观感受。 3、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阅读古汉语同义词研究的专著,掌握古汉语同义词的分析方法。 第一节 反义词的分类 第二节 反义词的特点 第三节 反义词的运用 第四节 反训词 一、讲授内容: 1、反义词的分类。根据反义词的内部关系,一般分为以下三类: 1)、反义类。反义类指反义词的意义处在两个极限,具有极性的对立关系,它们之间 存在着中间状态。 2)、互补类。互补类指反义词的意义之间具有互补关系,否定此一方即意味着肯定彼 一方,它们之间不存在中间状态。 3)、反向类。反向是指反义词的意义之间形成反向的对立关系,它们在意义上并不相 反,而且也不存在互补关系。这类反义词又可分为三类即自然、方位或时间上的反向对立、 社会关系上的反向对立、动作行为的反向对立。 2、反义词的特点。 1)、反义词的形成与组合,往往随着词义的发展演变而变化。 2)、反义词并非一对一的关系。 3)、两个词只能在一个意义上形成相反或相对的关系。 3、反义词的运用。根据反义词可确定某些多义词的词义,也可以确定某些同义词。反义词 常用来证明词义。反义词常用于古汉语的修辞表达中。 7 4、反训词。反训词指一个词具有两个相反的意义。古籍中反训词的数量不多。反训词形成 的主要原因是词义的引申,词义的分化也是一个因素,还有就是有些词本身就隐含着方向性如 借、售等。 二、具体要求: 了解反义词的分类和特点、作用。了解什么是反训词。 三、教学安排: 第一节1学时,第二节、第三节共1学时,第四节1学时。 四、教学重点: 反义词的分类和特点、作用。反训词。 五、教学难点: 反训词。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议: 1、在讲解时多举例证,启发引导学生从中总结规律,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 2、适当展示当前古汉语反义词研究的学术成果,让学生对古汉语反义词的研究有直观感受。 3、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阅读古汉语反义词、反训词研究的相关论著,掌握古汉语反义词 的分析方法,了解反训词的研究现状。 第一节 同音词 第二节 同形词和多音词 一、讲授内容: 1、同音词。读音相同而意义各不相干的词叫做同音词。可分为同形同音词和异形同音词。 有的语言学家将前者称为同音词,后者称为等音词。同形同音词主要是由字义的假借造成的。 在古汉语中异形同音词很多,一部分是由于语音演变而形成的。古人除用同音词来注音外,有 时还利用同音词互相替代,形成了古音通假。此外同音词还被用作修辞手段即双关。 2、同形词。同形词是指形体相同、读音不同而意义又不相关的词。同形词大多也是由字义 的假借造成的。 3、多音词。多音词是就一个词的范围内不同意义的不同读音而言。 二、具体要求: 了解同音词的定义、分类、作用及形成的原因。了解同形词与同音词的定义,注意二者的 区别。 三、教学安排: 第一节、第二节各1学时。 四、教学重点: 同音词、同形词、多音词。 五、教学难点: 同形词与区别字、同形词与多音词的区别。 8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议: 1、理论联系实际,在给学生展示众多用例,增强学生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相 关理论认识。 2、组织课堂讨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一节 声训 第二节 右文说和亦声字 第三节 音近义通 一、讲授内容: 1、声训。用同音或音近字训释词义的方法,训诂学家称为声训。声训不是一般地训释词义, 主要是根据声音来推求语源。声训特别是早期的声训主要凭个人主观推断,因此,所得出的结 论有一部分是有道理的,但大多数难以令人信服。声训是“因声求义”这种训诂方法发展的最 初阶段。 2、右文说和亦声字。首创右文说的是宋代王圣美。形声字的结构一般是形符在左,声符在 右,“右文”即指声符而言。王圣美认为形声字的形符只表“类”,而声符才具有表义作用,也 就是说,声符具有表声和表义的双重作用。右文说是受声训影响而产生的一种因声求义的训诂 方法。右文说的理论在后世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但也有它的局限性即以偏赅全和拘泥于字形。 亦声字首见于《说文解字》,是指会意字的一个偏旁兼有表声的作用。右文说是亦声字的继承、 发展和提高。 3、音近义通。清代学者在声训和右文说的基础上,逐渐建立了系统的“音近义通”的理论 和训诂条例。这种学说的大意是:在古代书面语言中,一些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其义往往可以相 通,因而人们在训诂的实践中,可以根据这种声义的关系解释字义,考订字音,解决那些仅据字形 不易解决的问题。简要地说,清代“因声求义”的理论及实践,主要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同源 字,二是古音通假。 二、具体要求: 了解声训、右文说、亦声字的内容和特点。了解“音近义通”原理及在训诂学上的作用。 三、教学安排: 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各1学时。 四、教学重点: 声训、右文说、亦声字的内容和特点。“音近义通”原理及在训诂学上的作用。 五、教学难点: 右文说、亦声字、“音近义通”的原理及作用。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议: 1、理论联系实际,在介绍理论时,多讲实例,以增强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2、结合训诂学专书,重点介绍清代训诂学家尤其是段玉裁、王念孙对“因声求义”理论的 贡献。 3、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说文解字注》和《广雅疏证》中体会“因声求义”理论的原 9 理和价值。 第一节 同源词的性质 第二节 同源词的确定 第三节 研究同源词的意义 一、讲授内容: 1、同源词是指那些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相通并有同一来源的词。因为古代汉语以单音词 为主,同源词就是同源字。同源字的互相通用与通假字完全是性质不同的两种现象。 2、确定同源词的方法: 1)、某些声训及右文说和亦声字是确定同源词的重要依据。 2)、古代的训诂也是确定同源词的重要依据。 3)、古今字也是确定同源词的重要依据。 分析同源词的读音,必须以先秦古音为依据。音近的,从声母方面说,必须符合双声、准双 声、旁纽、邻纽等条件,同时在韵母方面必须符合叠韵、对转、旁转、通转等条件。 3、研究同源词的意义: 1)、有助于正确理解古汉语词义。 2)、有助于从“源”上深入了解词义,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二、具体要求: 明白同源词的性质、确定同源词的方法及研究同源词的意义。 三、教学安排: 第一节和第二节共2学时,第三节1学时。 四、教学重点: 同源词的性质、确定同源词的方法及研究同源词的意义。 五、教学难点: 确定同源词的方法。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议: 1、理论联系实际,在介绍理论时,多讲实例,以增强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2、讲授先秦古音的相关知识,复习声训、右文说、亦声字、古今字等相关概念,帮助学生 更好的理解本章内容。 第一节 关于原始材料运用 第二节 《尔雅》与《说文解字》 第三节 古书的注疏 第四节 训诂学研究成果的运用 一、讲授内容: 1、古汉语词汇学的理论是通过对古代典籍所提供的原始材料的分析综合而得出的。但是古 10 籍浩如烟海,我们的研究以代表各个时代书面语言的典范作品为主要对象。我们也可以利用古 代的各种类书和字词典,但应以第一手材料为主。要特别注意古书的真伪。 2、传统训诂学与古汉语词汇的研究有密切关系。我国成书最早、影响最大的训诂学专著首 推《尔雅》和《说文解字》。 3、古书的注疏是指汉以来训诂学家对古书所作的注解。汉唐人作的注疏一般称古注。古书 中的注疏在帮助后人阅读古书方面起了很大作用,为传统训诂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 时也为古汉语词汇研究提供了很多有用的材料。这些注疏中也有不正确的观点。清代学者对汉 唐古注及以后各家的注疏作了很多考证工作,纠正了不少错误,解决了很多疑难问题。且用因 声求义的办法探索新义,说明了很多前人没有说明的问题,取得了很大成绩。 4、将训诂学研究成果正确运用于古汉语词汇研究,必须做好三件事:辨正误、定取舍、寻 规律。 二、具体要求: 了解各个时代书面语言的典范作品。了解《尔雅》和《说文解字》等古代训诂学专书的内容 及其在后世的发展和研究情况。了解古代注疏的内容及其作用。了解在古汉语词汇学的研究中 如何运用训诂学研究成果。 三、教学安排: 第一节、第二节共1学时,第三节、第四节各1学时。 四、教学重点: 各个时代书面语言的典范作品。《尔雅》和《说文》等古代训诂学专书的内容及其在后世的 发展和研究情况。古代注疏的内容及其作用。在古汉语词汇学的研究中如何运用训诂学研究成 果。 五、教学难点: 在古汉语词汇学的研究中如何运用训诂学研究成果。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议: 1、理论联系实际,在讲解理论时多举例证,让学生获得更多感性经验。 2、在课堂上展示重要的训诂学专著如《尔雅》、《说文》及后代的各种字书等。 3、要求学生课后到图书馆翻阅古代著名的训诂学著作。 第一节 传统训诂学与字词典的关系 第二节 古汉语字词典的释义原则 第三节 古汉语字词典义项的确立和分合 一、讲授内容: 1、《尔雅》和《说文》在我国词书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尔雅》以义分类,兼收语词和百 科。它在释义方面运用了义训、声训等方法。“义训”就是直接解释词义。主要有“同义为训”、 “反义为训”、“义界”等。声训就是用同音或音近的字来解释词义的方法。《尔雅》对后代字书 的编纂有深远影响,后代仿照其体例和内容编纂的词书很多,这些书直到现在仍有很大价值。《说 文》是我国最早的字典。《说文》根据字形推求本义,将义训、声训、形训结合起来而以形训为 11 主。“形训”就是根据字形结构的分析来解释字的本义与字形结构的关系。《说文》以“六书”(实 际上只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来分析字形。《说文》以字为目,每个字下注明字义,有时 还以“读若”、“读如”法注音。《说文》首创部首编排法。《说文》的内容和体例为后世字词典 的编纂打下了基础。 古书注疏的内容十分广泛,对字词典影响最大的是字词的释义。 现代字词典的训诂方式是古代传统训释方式的继承和发展。 2、古汉语字词典的释义原则: 1)、要注意词义的历史发展,也要注意区别词在不同时代的含义和用法。 2)、要注意词的不同含义与不同用法的相互关系。 3)、注意词义的灵活性。 3、古汉语字词典中一个字头或词目下有时不仅包括多义词,还包括同音词、同形词。语文 性词典的义项一般是按本义、引申义、用法义、通假义、其他义的顺序排列。义项的确立的原 则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注意义项的概括性,二是注意义项的客观性。 字词典义项分合的主要依据是概念。 二、具体要求: 了解传统训诂学与字词典的关系。了解古汉语字词典的释义原则和古汉语字词典义项确立 和分合的原则和方法。 三、教学安排: 第一节、第二节共1学时,第三节1学时。 四、教学重点: 《尔雅》和《说文》在我国词书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古书注疏对字词典影响。古汉语字 词典的释义原则。古汉语字词典义项确立的原则。 五、教学难点: 古汉语字词典的释义和义项的确立。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议: 1、在讲解这一章内容时以现有的各种古汉语工具书如《辞源》、《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 典》等作为课堂参考。 2、介绍辞书界当前在古汉语词典编纂方面新的理论和观点。 (一)课程教材 自编讲义。 (二)主要参考资料 [1]赵克勤.古代汉语词汇学.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年. [2]王力. 汉语词汇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年. [3]王力.同源字典.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 [4]向熹.简明汉语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 12 [5]王宁.训诂学原理.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6年. [6]赵振铎.中国语言学史.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 [7]何九盈,蒋绍愚.古汉语词汇讲话.北京:北京出版社.1980年. [8]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 [9]张联荣.古汉语词义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10]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年. [11]徐朝华.上古汉语词汇史.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 [12]高守纲.古代汉语词义通论.北京:语文出版社.1994年. [13]孙雍长.训诂原理.北京:语文出版社.1997年. [14]伍宗文.先秦汉语复音词研究.成都:巴蜀书社.2000年. [15]黄金贵.古汉语同义词辨释论.上海:上海古藉出版社.2002年. [16]洪成玉.古汉语词义分析.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5年. [17]符淮青.汉语词汇学史.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年. (一)考核方式:考查。 (二)考查所占课时:期中1学时,期末2学时,共3学时。 (三)成绩构成:平时(20%)+期中(30%)+期末(50%)=最终成绩(100%) 1、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强形象性,帮助理解,扩充教学容量。 2、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启发式教学,应用三分之一课堂时间来组织课堂讨论,让每一个学生都有 机会发表自已的感受和见解。 3、适当介绍学术界对有些问题的不同看法,让学生对古汉语词汇研究的复杂性有一些了解。 执笔人签名: 李娟 专业(教学部)负责人签名:方有国 主管教学院长签名:王本朝 13
本文档为【古汉语词汇学教学大纲】,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8690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4KB
软件:Word
页数:25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1-13
浏览量: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