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现代山水游记散文

现代山水游记散文

举报
开通vip

现代山水游记散文现代山水游记散文 1 烟雨醉翁亭 何 为 幼时背诵欧阳修名篇《醉翁亭记》,辄为之神往。那四百来字的文章用了二十一个“也” 字,那统率全文首句“环滁皆山也”的非凡笔力,那“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成为生活语言中的常用典故,现在都使人心折。去秋我应邀首次到滁州,终于领略了一番 文中历历如绘的琅琊山胜景,觉得这一片名山名水早被欧阳修写完,不知该从何处落笔。 想不到今年,,月我又有滁州之行,以醉翁亭命名的首届散文节就在那里举行。不同 于上次秋阳明丽,这次是秋雨连绵。同行的市委宣传部长举伞笑着说,...

现代山水游记散文
现代山水游记散文 1 烟雨醉翁亭 何 为 幼时背诵欧阳修名篇《醉翁亭记》,辄为之神往。那四百来字的文章用了二十一个“也” 字,那统率全文首句“环滁皆山也”的非凡笔力,那“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成为生活语言中的常用典故,现在都使人心折。去秋我应邀首次到滁州,终于领略了一番 文中历历如绘的琅琊山胜景,觉得这一片名山名水早被欧阳修写完,不知该从何处落笔。 想不到今年,,月我又有滁州之行,以醉翁亭命名的首届散文节就在那里举行。不同 于上次秋阳明丽,这次是秋雨连绵。同行的市委宣传部长举伞笑着说,《醉翁亭记》写尽琅 琊山的四季景观,以及山间晨昏晦明的变化,唯独没有着笔于雨景。这一“点评”使我憬 然有所悟。 那天驱车出城,在琅琊古道下车步行。湿漉漉的宽阔青石板道长约二里许,道傍两侧, 浓阴慰眨缛氩院谏挠募胖常被蚩杉耪坏赖某嫡蓿谷讼胂笠,兜乃暝隆,芯? 一座绿苔斑斑的古老石桥,举首可见林木掩映的亭台楼阁,有一组苏州园林格局的建筑紧 靠崖壁下,这就是传誉古今的醉翁亭所在地。 醉翁亭在宋朝初建时,其实不过是一座孤立的山亭。史载九百多年前,欧阳修被贬谪 到滁州任太守,为琅琊山的秀丽景色所迷醉,在职约两年三个月时间,感怀时世,寄情山 水,常登此山饮酒赋诗。琅琊古刹住持僧智仙同情欧阳修的境遇,尤钦佩他的文才,特在 山腰佳胜处修筑一亭,以供太守歇脚饮酒。欧阳修时年四十,“自号曰醉翁”,即以此亭名 为醉翁亭,其传世之作《醉翁亭记》盖出于此。 雨中走向醉翁亭,恍如进入古文中的空灵境界,有一种超越时空的幻异感。过了古桥, 骤闻水声大作。原来连日多雨,山溪水势湍激,水花银亮飞溅。小溪流绕过一方形石池, 池水清澈澄明,此即欧阳文中所说的“酿泉”。掬水试饮,清甜无比。不知道这立有碑刻的 “酿泉”是否即太守酿酒之泉。 将近千年以来,沧海桑田,历经变迁,最早的醉翁亭只能存于欧文之中了, 然而,山 水犹在,古迹犹在,醉意犹在。人们是不愿《醉翁亭记》中抒情述怀的诗画美景在人间消 失的。 想必是为了满足远道而来访古寻幽者的愿望,现在的醉翁亭发展为“九院七亭”,又称 “醉翁九景”,都是历代根据欧文中的某些意境拓展兴建的,远非曩时“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的山野孤亭可比。例如门楣上题着“山水之间”和“有亭翼然”这一类小院,其名皆取自 欧文。这组建筑中,多半又以“醉”与“醒”为主体,后者如“醒园”和“解醒阁”,似乎 欧阳修常常喝得烂醉如泥,非醒酒不可。其实未必如此,这位太守自己说得很明白:“饮少 辄醉”“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我看都是一种姿态。他的本意“在乎山水之间也”,即使 带有一点醉眼朦胧中看人生世相的意味,实际上他是十分清醒的。 今之醉翁亭位于正门的东院,是一座典雅的飞檐亭阁。亭侧的巨石上刻着篆书的“醉 翁亭”三个大字,碑石斜卧,宛然似呈醉态。斜风细雨,在亭内亭外徘徊良久,旋即到亭 后的“二贤堂”。这“二贤”有几种说法,一种较为可信的说法是指欧阳修和苏东坡。这里 2 有一座新塑的欧阳修高大立像。屋外漫步时,忽然觉得,这些古迹还是“虚”一些,回旋 的余地大一些,更能激发思古之幽情,归根结底这也是爱国主义的感情,我如是想。 从“二贤堂”向西至“宝宋斋”,进入明建砖木结构的狭小平屋。屋内有两块青石古碑, 嵌于墙垣之间,高逾七尺,宽约三尺。两碑正反面刻着苏东坡手书的《醉翁亭记》全文, 每字足有三寸见方。“欧文苏字”,勒石为碑,稀世珍宝,何等名贵~然而在那灾难的十年 间,竟有愚昧狂暴之徒以水泥抹古碑上,铁笔银钩,几不可辨。这两块巨型碑石,既是历 史文明的见证,又是野蛮年代留下的印证。游人驻足而观,无不为之长叹。虽然近年来另 建六角形仿古“碑亭”一座,将“宝宋斋”中的古碑加工拓印后另立碑石于此,然较之原 件逊色多矣,成为永远无法弥补的缺憾了。 首届“醉翁亭散文节”开幕式的会场,设在碑亭后侧的解醒阁内。解醒阁是仿 明代建 筑,与醉翁亭各处一端,一醉一醒,遥相呼应。是日也,来自南北各地散文同行们济济一 堂,大有为散文事业扬眉吐气之概,是一次难得盛会。有几位老朋友未能预期赴会,未免 遗憾,会上相继发言时,我只管眺望廊檐外的雨景。琅琊山的层林幽谷,浓淡深浅多层的 绿色,在烟雨迷离中化为漫天绿雾,令人目迷神驰,酩酊欲醉。忽发奇想,这次冒雨游醉 翁亭,上溯近千年,当人们追踪当年欧阳修在琅琊山与民同乐的游迹,岂不是介乎时醉时 醒或半醒半醉之间,才能约略领悟其中的况味么, 醉翁亭院墙外,迎面一片森森然的参天古木,树冠巨大如华盖,俯临着奔流不歇的山 溪。据植物学家鉴定,这片榆树迄今只见于琅琊山上,人称“琅琊树”或“醉翁树”。我以 其树名寓有纪念意义,随手采撷一片带回来。 提示: 这是当代著名作家何为写的散文,它借叙述雨中游醉翁亭的所见所闻所想,表达了对 历经千年沧桑的醉翁亭的无限感慨,表达了对欧阳公的钦慕之情。文章说古道今,纵横捭 阖,驰骋想象,意蕴深沉,不愧为大手笔。 山中避雨 丰子恺 前天同了两女孩到西湖山中游玩,天忽下雨。我们仓皇奔走,看见前方有一小庙,庙 门口有三家村,其中一家是开小茶店而带卖香烟的。我们趋之如归。茶店虽小,茶也要一 角钱一壶。但在这时候,即使两角钱一壶,我们也不嫌贵了。 茶越冲越淡,雨越落越大。最初因游山遇雨,觉得扫兴;这时候山中阻雨的一种寂寥 而深沉的趣味牵引了我的感兴,反觉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所谓“山色空蒙雨亦奇”,我 于此体会了这种境界的好处。然而两个女孩子不解这种趣味,她们坐在这小茶店里躲雨, 只是怨天尤人,苦闷万状。我无法把我所体验的境界为她们说明,也不愿使她们“大人化” 而体验我所感的趣味。 茶博士坐在门口拉胡琴。除雨声外,这是我们当时所闻的唯一的声音。拉的是《梅花 三弄》,虽然声音摸得不大正确,拍子还拉得不错。这好像是因为顾客稀少,他坐在门口拉 这曲胡琴来代替收音机作广告的。可惜他拉了一会就罢,使我们所闻的只是嘈杂而冗长的 雨声。为了安慰两个女孩子,我就去向茶博士借胡琴。“你的胡琴借我弄弄好不好,”他很 客气地把胡琴递给我。 我借了胡琴回茶店,两个女孩很欢喜。“你会拉的,你会拉的,”我就拉给她们看。 3 手法虽生,音阶还摸得准。因为我小时候曾经请我家邻近的柴主人阿庆教过《梅花三弄》, 又请对面弄内一个裁缝司务大汉教过胡琴上的工尺。阿庆的教法很特别,他只是拉《梅花 三弄》给你听,却不教你工尺的曲谱。他拉得很熟,但他不知工尺。我对他的拉奏望洋兴 叹,始终学他不来。后来知道大汉识字,就请教他。他把小工调、正工调的音阶位臵写了 一张纸给我,我的胡琴拉奏由此入门。现在所以能够摸出正确的音阶者,一半由于以前略 有摸小提琴的经验,一半仍是根基于大汉的教授的。在山中小茶店里的雨窗下,我用胡琴 从容地(因为快了要拉错)拉了种种西洋小曲。 两女孩和着了歌唱,好像是西湖上卖唱的,引得三家村里的人都来看。一个女孩唱着 《渔光曲》,要我用胡琴去和她。我和着她拉,三家村里的青年们也齐唱起来,一时把这苦 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我曾经吃过七八年音乐教师饭,曾经用钢琴伴奏过混声四部合唱(但 是有生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 两部空黄包车拉过,被我们雇定了。我付了茶钱,还了胡琴,辞别三家村的青年们, 坐上车子。油布遮盖我面前,看不见雨景。我回味刚才的经验,觉得胡琴这种乐器很有意 思。 钢琴笨重如棺材,小提琴要数十百元一具,制造虽精,世间有几人能够享用呢,胡琴只要 两三角钱一把,虽然音域没有小提琴之广,也尽够演奏寻常小曲。虽然音色不比小提琴优 美,装配得法,其发音也还可听。这种乐器在我国民间很流行,剃头店里有之,裁缝店里 有之,江北船上有之,三家村里有之。 倘能多造几个简易而高尚的胡琴曲,使像《渔光曲》—般流行于民间,其艺术陶冶的 效果,恐比学校的音乐课广大得多呢。 我离去三家村时,村里的青年们都送我上车,表示惜别。我也觉得有些儿依依。(曾 经搪塞他们说:“下星期再来~”其实恐怕我此生不会再到这三家村里去吃茶且拉胡琴了。) 若没有胡琴的因缘,三家村里的青年对于我这路人有何惜别之情,而我又有何依依于这些 萍水相逢的人呢,古语云:“乐以教和。”我做了七八年音乐教师没有实证过这句话,不料 这天在这荒村中实证了。 1935 年秋日作。 寻常威尼斯 余秋雨 在欧洲,威尼斯算是我比较熟悉的城市之一。 对威尼斯我还没有资格称为老朋友,但见面时早就不惊不咋,剩下的也只是平静打量, 寻常话语。 不管哪一次,人总是太多,而且越来越多,我为它感到累。 我一直在想,为什么世界各地的旅客,不管地区,不管老幼,也不管文化层次,都愿 意先到威尼斯来呢论风景,它说不上雄伟也说不上秀丽;说古迹,它虽然保存不少却大多 上不了等级;说风情,它只知忙忙碌碌,没有太多刺激性的奉献;说美食,说特产,虽可 列举几样却也不能见胜于欧洲各地。那么,究竟凭什么我觉得,主要是凭它有趣的生态景 观。 首先,它身在现代居然没有车马之喧。一切交通只靠船楫和步行,因此它的城市经络 便是蛛网般的河道和小巷。这种水城别处也有,却没有它纯粹。对世界各国的多数旅客来 4 说,徜徉于威尼斯的河道小巷,就像来到童年时代的梦境;其次,这座纯粹的水城紧贴大 海,曾经是世界的门户、欧洲的重心、地中海的霸主、莎士比亚的话题。甚至一度,还是 自由的营地、人才的仓库、教廷的异数。它的昔日光辉,都留下了遗迹,而主要遗迹便是 水边那一栋栋紧密排列又不大清楚年代和归属的楼房,包括那些教堂和广场。这 使历史成 为河岸景观,旅客行船阅读历史,读得质感又读得粗糙。此间似乎有点象征在我看来,这 种行船方式非常符合多数旅客不喜欢粘滞历史却喜欢浏览历史的中学生心理;再次,它虽 然那么特殊又那么有趣,却拥挤着密密层层的商市,把自己和周边地区历史上最让外人喜 悦的工艺品集中呈现,再加上品类各异的食肆,以便游客留连。更重要的是,它没有世界 某些旅游地那种任眼花缭乱的低层次摊贩拉扯游客的喧闹,给人一种无须躲避什么的安全 感。一个个门面那么狭小又那么典雅,轻手轻脚进入,只见店主人以嘴角的微笑作欢迎后 就不再看你,任你选择或离开,这种气氛十分迷人。 …… 当然还有更多的精彩处,但我按平常目光看来,大致就是这样。 不幸的是,正是这些优点,给它带来了祸害。既然大家是来看一种有趣的生态景观, 那就要设法保护,防止损坏。但保护山岩、瀑布容易,保护文物、古迹困难,保护生态景 观更是难而又难。 小巷只能让它这么小着;老楼只能让它在水边浸着;那么多人来来往往,也只能让一 艘艘小船解缆系缆地麻烦着;白天临海气势不凡,黑夜只能让狂恶的海潮一次次威胁着; 区区的旅游收入当然抵不过拦海大坝的筑造费用和治理污染、维修危房的支出,也只能让 议员、学者、市民们一次次呼吁着。 大家难道没有注意到,墙上的警戒线表明,近三十年来,海潮淹城已经一百余次大家 难道没有发现,运河边被污水浸泡的很多老屋,早已是风烛残年、岌岌可危,弯曲的小河 道已经发出阵阵恶臭,偏僻的小巷道也秽气扑鼻毫无疑问,既有旅客在欣赏、游玩,也有 旅客在撒野、排泄。 威尼斯因过于出色而不得不任劳任怨。 我对威尼斯的小巷小门特别关注,还有一个特殊原因。 威尼斯的生态景观几百年来没有太大变化,那么一个与我们中国关系密切的人物也应 该熟悉这副景象。他从这儿走出,然后在遥远的东方思念着这一切。这对他是一种预先付 出的精神代价,报偿却是惊人,那就是以后很多西方人一次次念叨着他的名字开始思念东 方。 当然,我是说马可〃波罗。 马可〃波罗是否真的到过中国,他的游记是真是伪,国际学术界一直有争议,而且必 然继续争论下去。没有引起争议的是:一定有过这个人,一个熟悉东方的旅行家,而且肯 定是威尼斯人。 关于他是否真的到过中国,反对派和肯定派都拿出过很有力度的证据。例如,反对派 认为,他游记中写到的参与攻打襄阳,时间不符;任过扬州总管,情理不符,又史料无据。 肯定派则认为,他对元大都和卢沟桥的细致描绘,对刺杀阿合马事件的准确叙述,不可能 只凭道听途说。我在读过各种资料后认为,他确实来过中国,只是在传记中夸张了他游历 的范围、身份和深度。 5 当年,他一个人游走在中国人之间,现在,有很多中国人游走在他家门前。我在威尼 斯小巷间闹过好几次笑话,都与中国游客有关。大多是我在这里遇到了一批批四川来、浙 江来或湖南来的读者朋友,寒暄一番依依告别,各自钻入小巷;但麻烦的是,刚转了两个 弯再度相见,大笑一阵又一次分手,转悠了几圈又当面相撞。后来连大笑也嫌重复太多只 想躲避,刚退到墙后,却见身边小船上另一批朋友在叫我。 我有时想,这莫不是马可〃波罗在天之灵在跟我们开玩笑吧要在这里开玩笑,他一定 先找中国人。见到自己家乡一下子转来转去地出现那么多中国人,他一定高兴。 莎士比亚写过一部戏叫《威尼斯商人》,这使很多没来过威尼斯的观众也稍稍领略了 当年这座城市的商市风貌,又对这里的商人产生了某种定见。 我在这里见到了很多的威尼斯商人,总的感觉是本分、老实、文雅,毫无奸诈之气。 由此进一步证实了我以前的一个判断:只有发达的商市才能培养良好的商业人格,投机取 巧、狡诘奸诈,不是因为太懂商业而是因为不懂商业。 到一家玻璃制品店逛逛,店主人邀请我破例到隔壁参观烧制过程,理由只是他喜欢中 国文化。见他烧得娴熟便随口叫他师傅,他连忙说不,整个威尼斯没有几个师傅,他还是 徒弟。炉火照得他满脸通红,估计年龄已六十开外。 最难忘的,是一个卖面具的威尼斯商人。 意大利的假面喜剧本是我研究的对象,也知道中心在威尼斯,因此那天在海边看到一 个面具摊贩,便兴奋莫名,狠狠地欣赏一阵后便挑挑拣拣选出几副,问明了价钱准备付款。 摊贩主人已经年老,脸部轮廓分明,别有一份庄重。刚才我欣赏假面的时候他没有任何反 应,甚至也没有向我点头,只是自顾自地把一具具假面拿下来,看来看去再挂上。当我从 他刚刚挂上的假面中取下两具,他突然惊异地看了我一眼,没有说话。等我把全部选中的 几具拿到他眼前,他终于笑着朝我点了点头,意思是:“内行” 正在这时,一个会说意大利语的朋友过来了,他问清我准备购买这几个假面,便转身 与老人攀谈起来。老人一听他流利的意大利语很高兴,但听了几句,眼睛从我朋友的脸上 移开,搁下原先准备包装的假面,去摆弄其他货品了。 我连忙问朋友怎么回事,朋友说,正在讨价还价,他不让步。我说,那就按照原来的 价钱吧,并不贵。朋友在犹豫,我就自己用英语与老人说。 但是,我一再说“照原价吧”,老人只轻轻说了一声“不”,便不再回头。 朋友说,这真是犟脾气。 但我知道真实的原因。老人是假面制作艺术家,刚才看我的挑选,以为遇到了知音, 一讨价还价,他因突然失望而伤心。是内行就应该看出价值,就应该由心灵沟通而产生尊 重。 这便是依然流淌着罗马血液的意大利人。自己知道在做小买卖,做大做小无所谓,是贫是 富也不经心,只想守住那一点自尊。职业的自尊,艺术的自尊,人格的自尊。 去一家店,推门进去坐着一个老人,我看了几件货品后小心问了一句:“能不能便宜 一点”他的回答是抬手一指,说:“门在那里。” 这样的生意当然做不大,这样的态度也实在太离谱,当然也不是所有的意大利商家都 是如此,但无论如何,这里留下了一种典型。 冷冷清清、门可罗雀,这正是他们支付的代价,有人说,也是他们人格的悲剧。 6 身在威尼斯这样的城市,全世界旅客来来往往,要设法赚点大钱并不困难,但是他们 不想。店是祖辈传下的,半关着门,不希望有太多的顾客进来,因为这是早就定下的规模, 不会穷,也不会富,正合适,穷了富了都是负担。因此,他们不是在博取钱财,而是在固 守一种生态。 欧洲生活的平和、厚重、恬淡,部分地与此有关。 如果说是悲剧,我对这种悲剧有点尊敬。 我们看够了那种光灿熠熠的闹剧。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朱自清 一九二三年八月的一晚,我和平伯同游秦淮河;平伯是初泛,我是重来了。我们雇了 一只“七板子”,在夕阳已去,皎月方来的时候,便下了船。于是桨声汩——汩,我们开始 领略那晃荡着蔷薇色的历史的秦淮河的滋味了。 秦淮河里的船,比北京万甡园,颐和园的船好,比西湖的船好,比扬州瘦西湖的船也 好。这几处的船不是觉着笨,就是觉着简陋、局促;都不能引起乘客们的情韵,如秦淮河 的船一样。秦淮河的船约略可分为两种:一是大船;一是小船,就是所谓“七板子”。大船 舱口阔大,可容二三十人。里面陈设着字画和光洁的红木家具,桌上一律嵌着冰凉的大理 石面。窗格雕镂颇细,使人起柔腻之感。窗格里映着红色蓝色的玻璃;玻璃上有精致的花 纹,也颇悦人目。“七板子”规模虽不及大船,但那淡蓝色的栏干,空敞的舱,也足系人情 思。而最出色处却在它的舱前。舱前是甲板上的一部。上面有弧形的顶,两边用疏疏的栏 干支着。里面通常放着两张藤的躺椅。躺下,可以谈天,可以望远,可以顾盼两岸的河房。 大船上也有这个,便在小船上更觉清隽罢了。舱前的顶下,一律悬着灯彩;灯的多少,明 暗,彩苏的精粗,艳晦,是不一的。但好歹总还你一个灯彩。这灯彩实在是最能钩人的东 西。夜幕垂垂地下来时,大小船上都点起灯火。从两重玻璃里映出那辐射着的黄黄的散光, 反晕出一片朦胧的烟霭;透过这烟霭,在黯黯的水波里,又逗起缕缕的明漪。在这薄霭和 微漪里,听着那悠然的间歇的桨声,谁能不被引入他的美梦去呢,只愁梦太多了,这些大 小船儿如何载得起呀,我们这时模模糊糊的谈着明末的秦淮河的艳迹,如《桃花扇》及《板 桥杂记》里所载的。我们真神往了。我们仿佛亲见那时华灯映水,画舫凌波的光景了。于 是我们的船便成了历史的重载了。我们终于恍然秦淮河的船所以雅丽过于他处,而又有奇 异的吸引力的,实在是许多历史的影象使然了。 秦淮河的水是碧阴阴的;看起来厚而不腻,或者是六朝金粉所凝么,我们初上船的时 候,天色还未断黑,那漾漾的柔波是这样的恬静,委婉,使我们一面有水阔天空之想,一 面又憧憬着纸醉金迷之境了。等到灯火明时,阴阴的变为沉沉了:黯淡的水光,像梦一般; 那偶然闪烁着的光芒,就是梦的眼睛了。我们坐在舱前,因了那隆起的顶棚,仿佛总是昂 着首向前走着似的;于是飘飘然如御风而行的我们,看着那些自在的湾泊着的船,船里走 马灯般的人物,便像是下界一般,迢迢的远了,又像在雾里看花,尽朦朦胧胧的。这时我 们已过了利涉桥,望见东关头了。沿路听见断续的歌声:有从沿河的妓楼飘来的,有从河 上船里度来的。我们明知那些歌声,只是些因袭的言词,从生涩的歌喉里机械的发出来的; 但它们经了夏夜的微风的吹漾和水波的摇拂,袅娜着到我们耳边的时候,已经不单是她们 的歌声,而混着微风和河水的密语了。于是我们不得不被牵惹着,震撼着,相与浮沉于这 7 歌声里了。从东关头转湾,不久就到大中桥。大中桥共有三个桥拱,都很阔大,俨然是三 座门儿;使我们觉得我们的船和船里的我们,在桥下过去时,真是太无颜色了。桥砖是深 褐色,表明它的历史的长久;但都完好无缺,令人太息于古昔工程的坚美。桥上两旁都是 木壁的房子,中间应该有街路,这些房子都破旧了,多年烟熏的迹,遮没了当年的美丽。 我想象秦淮河的极盛时,在这样宏阔的桥上,特地盖了房子,必然是髹漆得富富丽丽的; 晚间必然是灯火通明的。现在却只剩下一片黑沉沉~但是桥上造着房子,毕竟使 我们多少 可以想见往日的繁华;这也慰情聊胜无了。过了大中桥,便到了灯月交辉,笙歌彻夜的秦 淮河;这才是秦淮河的真面目哩。 大中桥外,顿然空阔,和桥内两岸排着密密的人家的大异了。一眼望去,疏疏的林, 淡淡的月,衬着蓝蔚的天,颇像荒江野渡光景;那边呢,郁丛丛的,阴森森的,又似乎藏 着无边的黑暗:令人几乎不信那是繁华的秦淮河了。但是河中眩晕着的灯光,纵横着的画 舫,悠扬着的笛韵,夹着那吱吱的胡琴声,终于使我们认识绿如茵陈酒的秦淮水了。此地 天裸露着的多些,故觉夜来的独迟些;从清清的水影里,我们感到的只是薄薄的夜——这 正是秦淮河的夜。大中桥外,本来还有一座复成桥,是船夫口中的我们的游踪尽处,或也 是秦淮河繁华的尽处了。我的脚曾踏过复成桥的脊,在十三四岁的时候。但是两次游秦淮 河,却都不曾见着复成桥的面;明知总在前途的,却常觉得有些虚无缥缈似的。我想,不 见倒也好。这时正 是盛夏。我们下船后,借着新生的晚凉和河上的微风,暑气已渐渐销散; 到了此地,豁然开 朗,身子顿然轻了——习习的清风荏苒在面上,手上,衣上,这便又感 到了一缕新凉了。南京的日光,大概没有杭州猛烈;西湖的夏夜老是热蓬蓬的,水像沸着 一般,秦淮河的水却尽是这样冷冷地绿着。任你人影的憧憧,歌声的扰扰,总像隔着一层 薄薄的绿纱面幂似的;它尽是这样静静的,冷冷的绿着。我们出了大中桥,走不上半里路, 船夫便将船划到一旁,停了桨由它宕着。他以为那里正是繁华的极点,再过去就是荒凉了; 所以让我们多多赏鉴一会儿。他自己却静静的蹲着。他是看惯这光景的了,大约只是一个 无可无不可。这无可无不 可,无论是升的沉的,总之,都比我们高了。 那时河里闹热极了;船大半泊着,小半在水上穿梭似的来往。停泊着的都在近市的那 一边,我们的船自然也夹在其中。因为这边略略的挤,便觉得那边十分的疏了。在每一只 船从那边过去时,我们能画出它的轻轻的影和曲曲的波,在我们的心上;这显着是空,且 显着是静了。那时处处都是歌声和凄厉的胡琴声,圆润的喉咙,确乎是很少的。但那生涩 的,尖脆的调子能使人有少年的,粗率不拘的感觉,也正可快我们的意。况且多少隔开些 儿听着,因为想象与渴慕的做美,总觉更有滋味;而竞发的喧嚣,抑扬的不齐,远近的杂 沓,和乐器的嘈嘈切切,合成另一意味的谐音,也使我们无所适从,如随着大风而走。这 实在因为我们的心枯涩久了,变为脆弱;故偶然润泽一下,便疯狂似的不能自主了。但秦 淮河确也腻人。即如船里的人面,无论是和我们一堆儿泊着的,无论是从我们眼前过去的, 总是模模糊糊的,甚至渺渺茫茫的;任你张圆了眼睛,揩净了眦垢,也是枉然。这真够人 想呢。在我们停泊的地方,灯光原是纷然的;不过这些灯光都是黄而有晕的。黄已经不能 明了,再加上了晕,便更不成了。灯愈多,晕就愈甚;在繁星般的黄的交错里,秦淮河仿 佛笼上了一团光雾。光芒与雾气腾腾的晕着,什么都只剩了轮廓了;所以人面的详细的曲 线,便消失于我们的眼底了。但灯光究竟夺不了那边的月色;灯光是浑的,月色是清的, 在浑沌的灯光里,渗入了一派清辉,却真是奇迹~那晚月儿已瘦削了两三分。她晚妆才罢, 8 盈盈的上了柳梢头。天是蓝得可爱,仿佛一汪水似的;月儿便更出落得精神了。岸上原有 三株两株的垂杨树,淡淡的影在水里摇曳着。它们那柔细的枝条浴着月光,就像一支支美 人的臂膊,交互的缠着,挽着;又像是月儿披着的发。而月儿偶然也从它们的交叉处偷偷 窥看我们,大有小姑娘怕羞的样子。岸上另有几株不知名的老树,光光的立着;在月光里 照起来。却又俨然是精神矍铄的 老人。远处——快到天际线了,才有一两片白云,亮得现 出异彩,像美丽的贝壳一般。白云下便是黑黑的一带轮廓;是一条随意画的不规则的曲线。 这一段光景,和河中的风味大异了。但灯与月竟能并存着,交融着,使月成了缠绵的月, 灯射着渺渺的灵辉;这正是天之所以厚秦淮河,也正是天之所以厚我们了。 这时却遇着了难解的纠纷。秦淮河上幸恢指杓耍且愿栉档摹,忧岸荚 诓梏成希? 唱些大曲之类。每日午后一时起;什么时候止,却忘记了。晚上照样也有一回。也在黄晕 的灯光里。我从前过南京时,曾随着朋友去听过两次。因为茶舫里的人脸太多了,觉得不 大适 意,终于听不出所以然。前年听说歌妓被取缔了,不知怎的,颇涉想了几次——却想 不出什 么。这次到南京,先到茶舫上去看看,觉得颇是寂寥,令我无端的怅怅了。不料她 们却仍在 秦淮河里挣扎着,不料她们竟会纠缠到我们,我于是很张皇了。她们也乘着“七 板子”,她 们总是坐在舱前的。舱前点着石油汽灯,光亮眩人眼目:坐在下面的,自然是 纤毫毕见了— —引诱客人们的力量,也便在此了。舱里躲着乐工等人,映着汽灯的余辉蠕 动着;他们是永远不被注意的。每船的歌妓大约都是二人;天色一黑。她们的船就在大中 桥外往来不息的兜生意。无论行着的船,泊着的船,都要来兜揽的。这都是我后来推想出 来的。那晚不知怎样,忽然轮着我们的船了。我们的船好好的停着,一只歌舫划向我们来 的;渐渐和我们的船并着了。铄铄的灯光逼得我们皱起了眉头;我们的风尘色全给它托出 来了,这使我踧踖不安了。那时一个伙计跨过船来,拿着摊开的歌折,就近塞向我的手里, 说,“点几出吧”~他跨过来的时候,我们船上似乎有许多眼光跟着。同时相近的别的船上 也似乎有许多眼睛炯炯的向我们船上看着。我真窘了~我也装出大方的样子,向歌妓们瞥 了一眼,但究竟是不成的~我勉强将那歌折翻了一翻,却不曾看清了几个字;便赶紧递还 那伙计,一面不好意思地说,“不要,我们……不要。”他便塞给平伯。平伯掉转头去,摇 手说,“不要~”那人还腻着不走。平伯又回过脸来,摇着头道,“不要~”于是那人重到我 处。我窘着再拒绝了他。他这才有所不屑似的走了。我的心立刻放下,如释了重负一般。 我们就开始自白了。 我说我受了道德律的压迫,拒绝了她们;心里似乎很抱歉的。这所谓抱歉,一面对于 她们,一面对于我自己。她们于我们虽然没有很奢的希望;但总有些希望的。我 们拒绝了 她们,无论理由如何充足,却使她们的希望受了伤;这总有几分不做美了。这是我觉得很 怅怅的。至于我自己,更有一种不足之感。我这时被四面的歌声诱惑了,降服了;但是远 远的,远远的歌声总仿佛隔着重衣搔痒似的,越搔越搔不着痒处。我于是憧憬着贴耳的妙 音了。在歌舫划来时,我的憧憬,变为盼望;我固执的盼望着,有如饥渴。虽然从浅薄的 经验里,也能够推知,那贴耳的歌声,将剥去了一切的美妙;但一个平常的人像我的,谁 愿凭了理性之力去丑化未来呢,我宁愿自己骗着了。不过我的社会感性是很敏锐的;我的 思力能拆穿道德律的西洋镜,而我的感情却终于被它压服着,我于是有所顾忌了,尤其是 在众目昭彰的时候。道德律的力,本来是民众赋予的;在民众的面前,自然更显出它的威 严了。我这时一面盼望,一面却感到了两重的禁制:一,在通俗的意义上,接近妓者总算 9 一种不正当的行为;二,妓是一种不健全的职业,我们对于她们,应有哀矜勿喜之心,不 应赏玩的去听她们的歌。在众目睽睽之下,这两种思想在我心里最为旺盛。她们暂时压倒 了我的听歌的盼望,这便成就了我的灰色的拒绝。那时的心实在异常状态中,觉得颇是昏 乱。歌舫去了,暂时宁靖之后,我的思绪又如潮涌了。两个相反的意思在我心头往复:卖 歌和卖淫不同,听歌和狎妓不同,又干道德甚事,——但是,但是,她们既被逼的以歌为 业,她们的歌必无艺术味的;况她们的身世,我们究竟该同情的。所以拒绝倒也是正办。 但这些意思终于不曾撇开我的听歌的盼望。它力量异常坚强;它总想将别的思绪踏在脚下。 从这重重的争斗里,我感到了浓厚的不足之感。这不足之感使我的心盘旋不安,起坐都不 安宁了。唉~我承认我是一个自私的人~平伯呢,却与我不同。他引周启明先生的诗,“因 为我有妻子,所以我爱一切的女人,因为我有子女,所以我爱一切的孩子。”他的意思可以 见了。他因为推及的同情,爱着那些歌妓,并且尊重着她们,所以拒绝了她们。 在这种情 形下,他自然以为听歌是对于她们的一种侮辱。但他也是想听歌的,虽然不和我一样,所 以在他的心中,当然也有一番小小的争斗;争斗的结果,是同情胜了。至于道德律,在他 是没有什么的;因为他很有蔑视一切的倾向,民众的力量在他是不大觉着的。这时他的心 意的活动比较简单,又比较松弱,故事后还怡然自若;我却不能了。这里平伯又比我高了。 在我们谈话中间,又来了两只歌舫。伙计照前一样的请我们点戏,我们照前一样的拒 绝了。我受了三次窘,心里的不安更甚了。清艳的夜景也为之减色。船夫大约因为要赶第 二趟生意,催着我们回去;我们无可无不可的答应了。我们渐渐和那些晕黄的灯光远了, 只有些月色冷清清的随着我们的归舟。我们的船竟没个伴儿,秦淮河的夜正长哩~到大中 桥近处,才遇着一只来船。这是一只载妓的板船,黑漆漆的没有一点光。船头上坐着一个 妓女;暗里看出,白地小花的衫子,黑的下衣。她手里拉着胡琴,口里唱着青衫的调子。 她唱得响亮而 圆转;当她的船箭一般驶过去时,余音还袅袅的在我们耳际,使我们倾听而 向往。想不到在 弩末的游踪里,还能领略到这样的清歌~这时船过大中桥了,森森的水影, 如黑暗张着巨口,要将我们的船吞了下去,我们回顾那渺渺的黄光,不胜依恋之情;我们 感到了寂寞了~ 这一段地方夜色甚浓,又有两头的灯火招邀着;桥外的灯火不用说了,过 了桥另有东关头疏 疏的灯火。我们忽然仰头看见依人的素月,不觉深悔归来之早了~走过 东关头,有一两只大 船湾泊着,又有几只船向我们来着。嚣嚣的一阵歌声人语,仿佛笑我 们无伴的孤舟哩。东关 头转湾,河上的夜色更浓了;临水的妓楼上,时时从帘缝里射出一 线一线的灯光;仿佛黑暗 从酣睡里眨了一眨眼。我们默然的对着,静听那汩——汩的桨声, 几乎要入睡了;朦胧里却 温寻着适才的繁华的余味。我那不安的心在静里愈显活跃了~这 时我们都有了不足之感,而 我的更其浓厚。我们却只不愿回去,于是只能由懊悔而怅惘了。 船里便满载着怅惘了。直到 利涉桥下,微微嘈杂的人声,才使我豁然一惊;那光景却又不 同。右岸的河房里,都大开了 窗户,里面亮着晃晃的电灯,电灯的光射到水上,蜿蜒曲折, 闪闪不息,正如跳舞着的仙女 的臂膊。我们的船已在她的臂膊里了;如睡在摇篮里一样, 倦了的我们便又入梦了。那电灯 下的人物,只觉像蚂蚁一般,更不去萦念。这是最后的梦; 可惜是最短的梦~黑暗重复落在 我们面前,我们看见傍岸的空船上一星两星的,枯燥无力 又摇摇不定的灯光。我们的梦醒了,我们知道就要上岸了;我们心里充满了幻灭的情思。 ,,,,年,,月,,日作完,于温州 乡村春光 10 (一) 山气日夕佳,这话不错。清晨,氤氲的白雾在山顶上连缀成片,在山腰里上下升腾。 晚上,山的轮廓隐在暮色中,青黑的树林传过来清凉的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 世务者,窥谷忘返。”这样的享受,日久天长,一定使心境空明。文字只能瘴叶窥豹地选取 某个景观进行描写,语言的表述毕竟是表面的,而村庄的静谧和安宁,是渗透进心灵的一 种福分。 从云层里透出第一缕晨曦开始,直到山峰从月华里阴去,每一个轮回,村庄没有不充 满了祥和的。 墙弄,深邃的、狭窄的、盘曲的、石块弹凸的,一直向前延伸着,旧式的围墙高耸着。 我常想“鸡犬相闻”,以动衬静,确能营造乡村静谧的气氛。公鸡第一声啼叫,大地尚在沉 睡中,至于旭日东升,农夫全去田间劳作,鸡们在空阔的道地里啄食,偶尔一声打鸣,竟 然会有那么悠远的回音。 清闲的生活其实是丰富的。 打冲的野猪失了群,愚蠢地钻进偌大的院子,邻居们搬来各式的栅栏,欲围住巨大的 豁口,却不能如愿,任它咻咻地吼着,远远地逃离。山麂的胆子实在弱小,在下雪的日子 里,躲进人家的灶间或者床底,蜷缩着,蹲跪着,眼神里渗透着慌张和胆怯,然而传说中, 它是神灵,夜晚,如果角麂在山脊里啼哭,预示着村庄里将会有人走向天堂,所以它不幸 落于村民手中,却往往容易被释放。至于猫头鹰,也叫夜鸢,我们知道它是益鸟,所以劳 作时逮来的雏,常常和家鸡在道地里游逛,只是脚上缠着丝绳。 稻鸡在青绿的禾苗中隐身,“咕咕”的叫声引诱你跑遍田岸,却不见它的影子。青蛙的 合唱高亢,蟋蟀蝈蝈蝗虫作伴奏,它们细心而惊怯,任何微弱的声音,都会打扰他们悠闲 自由地哼哼,即使衣角的索索声,也会使田野突然沉寂。胆子大的,要数各类鸟雀,一群 一群地飞来,张开翅膀,几十只合成群,成了阴云,停留在晒谷场啄食,毫不顾及农夫们 就在旁边筛扬秕谷,“稻草人”的头顶,长木棍顶着飘摆的红领巾,成了毫无意义的装饰。 放学的路上,昏黄的阳光,在身后拉下长长的影子,当我用脚踢着散乱的石子,惊起蒿间 雀愣愣地在低空盘旋,又躲在路边枯黄干燥的茅草丛中,用翅膀扑打着锯刺般的叶片,不 再理睬近在咫尺的你。 我习惯了住宿在宁静的乡村,所以多年以后,来到钢筋水泥的森林里,购臵了一套商 品房,穿梭于来去的人群中,挤身于不息的车马中,人群的嘈杂、机器转动的巨大噪音、 高分贝发电机声的困扰,使我患上严重的三叉神经痛,去了几家医院,划了几次公费医疗 卡,仍不见好,于是在花木市场里,买了五、六只鹦鹉,养在客厅里,才有些许习惯,病 况渐渐地稳定下来。 农村较于城市,立足处海阔天空。俗话说“见天着地才最美”,不像现在,迈上36 级 台阶,转动钥匙后,就再也见不到蔚蓝的天空,从窗口斜望,昏黄的灯光迷迷糊糊,老天 隐约露出个轮廓。 村庄的天空是这样明媚,这样纯净,这样灿烂。这天空,蓝天就是蓝天,乌云就是乌 云,来不得半点灯光烟雾的掺杂。 夕阳西下,西边着实是变幻的童话世界,在地平面上,云霞蔚蔚,变化万千,争斗着 的狮虎,追逐着的狼兔,展翅的昆鹏,闲适踱步的熊罴,还有愚蠢的八戒背着钉耙。你心 11 中想象着什么,就出现什么,及至把你身处的村庄整个地搬到天空,然后笼罩在炫烂的金 光中。 夜色笼罩时,仰面躺在精工细琢的竹床上,看那七颗星组成的北斗,连成筋腱结实的 大熊星座,呆在银河两侧的牛郎织女,望穿秋水,象那天狼、天蝎星之类,我只能似是而 非地辩认。借着捞到的半本希腊神话小说,杜撰着美丽的故事,诱得伙伴们绕着你的膝盖, 舍不得离开。 大家从山谷里挑来两桶清凉的溪水,在道地中,你尽管裸露着黝黑的肌体,,爆着条条 凸显的筋骨,用瓢把水舀起来,从头顶哗啦啦地淋下来。这里的人没有高贵和低贱之分, 关系十分简单,不需要繁琐的礼节,见面称呼一声小叔大爷,就是给人最大的抬举,。这里 不以衣帽待人,在你的鞋子顶端,脚趾顽强地从破洞里钻出来,屁股上的大洞,打结着巨 大的补丁,人们不以为意,山野田地,荆棘丛生,不需要式样翻新的华装丽服,不需要崭 新的西装休闲服,粗陋的破旧的,才最为实用。无论宽阔的肩膀搭着破絮般棉袄,还是纤 巧的颈项飘着零乱的丝巾,都透出健康的气息。 在田地里收获庄稼,需要割、锄、挑、晒,有点累,有点困,于是躺在荫凉地,四肢 张开,忽儿就呼噜四起,闲适是农民最大的奢侈,身体是有些须的劳累疲惫,可是劳力就 象积水潭,一夜沉睡,精力又是如此充沛,如果没有精神的压力,筋骨酸胀也是种福。大 雨过后,在翻过的松软的黑土地上,捡蕃薯屑,一场秋雨,就使白薯爆出密匝匝的嫩叶, 点缀着空旷的田垄;在波涛般起伏的桔林里,孤零零地吊挂着灯笼般的果实,被遗漏的精 灵,熟透了的,细薄的皮里包裹着浓浓的蜜汁。 闲荡在乡村的每一步,那里不是快乐呢, (二) 从食堂去大稍门买盐舀酱油,要经过一段田埂,阳光这么明媚,柔风这么清和,青蛙 们在路边叫得正欢,蟋蟀和蝗虫在稻叶里蹦跳,黑泥土里钻出蚯蚓,正艰难地在润湿的水 洼地上一挪一挪地爬。我喜欢在这里略作停顿,我老是用泥土把蚯蚓掩盖起来,纵使手指 夹里塞满了泥土。然后是村道,偶尔有货郎鼓滴拨滴拨地响,我想象着箬竹叶包裹着的粳 糖,它淡苦而不生涩,清甜而不粘糯。也有卖棒冰的小贩吆喝着:“五分钱一支的罗。”于 是我感觉到喉咙一阵清凉,久久地在舌底盘旋,生津。 最后穿过几户人家合住的大道地,这使我有点害怕。一条狭窄的弄堂,显得隐晦,每 户人家的大房门全开着,堂前的阁楼上,有萌芽的洋芋艿,靠板壁是干燥的柴禾,几张竹 篾散乱地横靠着。大人们,有的牵着耕牛去逛青草地,有的背着锄头,绾着裤脚去放田水, 有的挽着篮子去斫大白菜,院子里,空荡荡地不见人影。 可是在楼梯底下,长年地坐着一个青年。二十几岁了,还象小孩,胸前垫着淌口水的 围巾,高脚椅子的背靠,还有腰间横穿的竹棒,把他安全地包围起来。他总是歪斜着嘴唇 和眼睛,抖瑟着鸡爪一样蜷曲着的手。可是我怎么看,怎么就只象是个怪物。虽然他总对 着我笑,可是越是笑,我就越觉得我的估计是对的,要不他的嘴怎么歪得这样厉害。 常常是锅里的小菜蹦得滋滋响,祖母才发现没了酱油。时间紧急,但我从来不挨近楼 梯走,总是飞一样地穿过道地。我也尽量不看他,可是有时候熬不住地斜瞥一眼。后来祖 母说他是我本家,得了软骨病,论辈份,得叫他大哥。心里就隐隐有点不舍。 我家的小黄牛长成后,去田陇上吃草.,去小溪坑喝水,都喜欢耍蛮力,不听话了,而 12 且还要啃菜心,吃老麻叶,糟蹋庄稼。祖母说:小黄牛要上牛辔了。于是来了个老人,白 碎的头发,草绳绑着裤脚,祖母拉着我的手,让我叫伯父。他抓住细牛角,用钢针把牛鼻 穿了一个孔,说循着息肉,不会疼,后来又用尼龙绳穿过鼻孔,绑在屋柱上,他说过十几 天,伤口结痂,小黄牛就相当于一个壮劳力,可以上硬坂地翻犁了。 春分一过,雨水就多,土地也够墒,于是伯父牵着小黄牛,教习它爬犁,自留地歪歪 斜斜地开了垄,我跟在后面,学把式,或者捡冬眠的泥鳅。伯父一边甩缰绳,一边夸奖我, 说我长大以后,一定是个好把式。这使我有点自豪。所以我很快活,歇了工,就跟着伯父, 到他家里去玩。 伯父在前面矫健地迈着步子,我在后面蹦蹦跳跳的。到了那条惯常走过的弄堂,那个奇 怪的哥哥,不仅歪咧着嘴巴对我笑,而且努力地扭动腰肢,摆弄得高脚椅咿咿呀呀地响。 伯父说:“你不要吓着了你的弟弟,否则没有人来跟你玩了。”又转头对我说:“哥哥在黑暗 的弄堂里安静地坐着,其实很寂寞,没有人玩,没有人说话,可是他很坚强,他习惯了独 坐,习惯了自顾自呓语,习惯了招呼路人,却得不到答应。” 亲近自然 清晨。薄雾腾起之时,你暂别市廛熙攘,转身踏入远山的逶迤小径。 花气濡染的树林,一踏入,你便被浓浓的香气包围。潮湿的雾气中,混杂着的泥土的 清香,幽幽馝馞花香,新生青草的芳香,一齐毫无保留地袭入你的鼻官,复苏你麻木的嗅 觉。曲径通幽处,落英缤纷,旋舞而下,铺陈一起起重重叠叠的往事。 于是,你从满地华彩中,看见你无暇回忆的童年。那里有笑,有泪,有相聚,有别离…… 不知不觉中,你步入一片竹林,竹子株株凛冽威仪,如仙风道骨的智者,如衣袂飘飘的圣 人。他们黑夜里是要出来显圣的。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把酒临风,对月当歌,超然世外, 怡然自得。你的手细细抚过碧玉似的竹叶,想象着曾经,在竹林漫步的苏东坡也与此刻的 你一般,沉醉与光滑细腻而微凉的触感。风声飒飒,绿涛涌动。你仿佛看见王维悠然抱琴 独奏,听见他随风而逝的轻吟:“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出了林子,已是落日黄昏。远方隐隐残霞,虽洗去铅华,却依旧色泽变幻,流光溢彩: 橙黄、酡红、微紫、青黛。叶间虫声啁啾,时而曼声高唱,时而低回凄迷,如满腹心事的 女词人。这样的虫声,却彻底惊醒你一日的浑沌。地上一串串深深浅浅的牛蹄窝,引你来 到林子出口。眼前顿时豁然开朗:几家农舍错落有致,炊烟缭绕。整齐的菜畦间,穿梭着 农妇忙碌的身影。老牛的眼睛,湿润而诚恳。你仿佛看见儿时的自己,踩着深浅 不一的牛 蹄窝,披着夕阳的余辉,经过农家的菜畦,里边的邻居张大娘,亲昵地喊你的小名…… 正沉湎于回忆,突然间,满天银辉,遍地琼瑶;蓦抬头,已是星子闪烁,月挂梢头, 从未见过这样的月儿,如一轮飞镜,照彻乾坤,映透山河(你想起城市的高楼林立,把天 空挤得零碎,丰盈的月被压的面黄肌瘦(在这岑寂的夜,清泉叮咚,月儿尽展其仙容艳姿,
本文档为【现代山水游记散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8258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67KB
软件:Word
页数:36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09-28
浏览量: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