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举报
开通vip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参考答案:(1)君主专制:一方面,体现为帝位终身制、皇位世袭制,渗透着宗法制的原则;另一方面,皇权至上,集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于一身,从而保证君主个人的绝对权威。 (2)中央集权制:最根本的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文化上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政令。 (3)官僚政治:这是封建专制主义的派生物,其主要特点是官为君设,所有官员都听命于皇帝,从而赋予了官僚政治浓厚的人治而非法治色彩。 清代专制政治的强化对中国社会有怎样的影响, 参考...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中国古代政治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的特点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参考答案:(1)君主专制:一方面,体现为帝位终身制、皇位世袭制,渗透着宗法制的原则;另一方面,皇权至上,集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于一身,从而保证君主个人的绝对权威。 (2)中央集权制:最根本的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文化上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政令。 (3)官僚政治:这是封建专制主义的派生物,其主要特点是官为君设,所有官员都听命于皇帝,从而赋予了官僚政治浓厚的人治而非法治色彩。 清代专制政治的强化对中国社会有怎样的影响, 参考答案:巩固了皇权专制统治,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但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和镇压,束缚了人们思想的发展,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三次转折 参考答案:(1)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被以王权为中心的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它避免了因王权交替而导致的混战,保证了社会秩序的稳定,保证了奴隶主贵族在政治上的特权。 (2)以王权为核心的宗法制、分封制到以皇权为核心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自秦至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完善强化,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和地方的矛盾贯穿始终。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于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和中国大一统局面的形成起了积极作用,但后期也阻碍了新经济因素和科技创新的进步。 (3)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向近代民主政治的转变。 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鸦片战争后,受西方代议制和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中国艰难地向近代民主政治迈进。 鸦片战争前夕中英国情的对比。 参考答案:(1)政治:英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国力强盛;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阶级矛盾尖锐,危机四伏。 (2)经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3)思想:英国思想文化繁荣活跃,近代科技世界领先;中国愚昧无知,夜郎自大,科技落后,文化专制。 (4)外交:英国推行殖民扩张政策,成为殖民霸主;中国闭关锁国,封建保守。 总之,从本质上看中国是落后的农耕文明,而英国是先进的工业文明。 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参考答案:(1)政治上:鸦片战争后,随着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和贸易主权等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中国逐渐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2)经济上:鸦片战争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中国占主导地位。鸦片战争后,随着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和对中国丝、茶等农副产品的收购,中国逐渐被卷入世界市场。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开始进入半封建社会。这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3)阶级关系上:鸦片战争过程中的巨额开支,以及对英国的战争赔款,最终都加到人民头上。同时贪官土豪的勒索和盘剥,导致本已尖锐的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促成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4)思想文化上:鸦片战争后有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抛弃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求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对封建思想起到了一定的冲击作用,有利于中国的思想解放。 (5)社会生活上:鸦片战争后,西方的生活方式开始传入中国各通商口岸和沿海城市,并逐渐向内地渗透。 (6)发展阶段上:随着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变成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国进入反侵略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传统的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参考答案:(1)作用:太平天国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政治基础;提出了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资政新篇》。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前者主要反封建,后者主要反帝国主义。他们在一定的程度上承担了反封建和反侵略的任务。打击了封建势力和侵略势力。 (2)局限性:农民阶级与落后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相联系,在思想上受皇权思想、等级思想影响,在组织上难以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在政治上走不出封建制度的窠臼。他们是以封建手段反封建制度。因此,传统的农民起义最终失败,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3)启示:农民运动应该由新的阶级来领导,由新的思想武器来武装,才有出路。 义和团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的比较。 参考答案:(1)相同点: ?领导者:都是由农民阶级领导的; ?斗争方式:都采取武装斗争; ?组织形式:都利用宗教形式来发动和组织群众,都带有封建迷信色彩; ?结果:都以失败而告终; ?影响:都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2)不同点: ?背景:太平天国运动是由于阶级矛盾激化,义和团运动是由于民族危机加深。 ?纲领:太平天国运动有明确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义和团运动只有“扶清灭洋”的口号。 ?政权:太平天国运动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义和团运动没有建立政权。 ?斗争矛头: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封建为主,义和团运动主要抗击的对象是帝国主义。 ?性质:太平天国运动是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义和团运动是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 形成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为什么, 参考答案:列强的入侵是形成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根本原因。因为列强侵略前,中国正值封建社会末期,虽国力渐衰,内部危机严重,但已处在发生巨大震动的前夜。然而列强的入侵,改变了中国原有的历史发展进程。从1840年开始,列强为了开辟中国这个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船坚炮利的优势,对中国发动了一次又一次侵略战争,逼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国家主权遭受严重践踏,中华民族陷于灭亡的危机之中。 全面认识列强侵华。 参考答案:(1)近代列强侵华的原因: ?近代中国屡受侵略的根本原因是列强的侵略本性(扩张性、掠夺性)决定的。 ?列强侵华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是资本主义开拓殖民地、争夺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及世界霸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侵华是与整个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密切联系的。 ?中国的落后为列强侵略提供了可能性。 (2)列强的主要方式和手段: ?政治上:侵占领土、破坏主权、干涉革命、扶植代理人、直接殖民统治。 ?经济上:勒索赔款、商品输出、资本输出。 ?文化上:宗教侵略、奴化教育。 ?军事上:通过武装侵略迫使清朝签署不平等条约。 (3)近代列强侵华的双重影响: ?破坏性(对中国而言):列强侵华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完整独立,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是造成中国贫穷和落后的根源。 ?建设性(另一方面):他们把西方技术带来中国,对中国旧制度、旧观念以前所未有的冲击,同时,也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与终结 参考答案:1(形成原因 (1)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2)本国封建主义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附庸。 2(形成过程 (1)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领土等主权开始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签订,使外国侵略势力从沿海深入到内地,从东南沿海扩展到东北沿海,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3)甲午中日战争及《马关条约》的签订,使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和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的新阶段,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终结: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辛亥革命酝酿和爆发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局限性。 参考答案:(1)必要性:?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帝国主义国家为了加紧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和角逐。?《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成为大势所趋。 (2)可能性:?物质基础: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迅速的发展;清政府推行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在客观上为资产阶级准备了一些条件。?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队伍进一步壮大。?思想基础: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客观条件:20世纪初,人民群众的反帝反封建运动风起云涌;四川保路运动的发展,为武昌起义的爆发提供了可能。 (3)局限性:?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辛亥革命引起的变化有限:整个社会依然笼罩在传统文化氛围中;内阁频繁更迭,总统选举有名无实,民初政治形同闹剧;普通国民选举、监督之权并未兑现;各级地方自治机构中,政治权力仍旧牢牢操控在旧官僚、士绅手里。?相当多社会问题上, 辛亥革命显得更为保守:?法令中没有丝毫体现孙中山所构想的土地税和土地国有制政策;?《临时约法》中没有对妇女参政权做任何规定。?通向民主政治的道路艰难而曲折,中国的现代化改革、民主之路任重而道远。 ??20世纪初民主革命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其根本原因是民族资本主义的长足发展,误以为是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资本主义的长足发展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与发展的内在动力,而清政府的反动与腐朽则是促使民主革命发展的客观因素。 ?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的根本原因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充分,误以为是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妥协退让。资产阶级革命派之所以妥协、退让,虽有政治经验的不足、未认清袁世凯本来面目的一面,但究其根源,还在于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先天不足、后天畸形。正是由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充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足,才使得它具有革命和妥协的双重特性。 .有人认为辛亥革命因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而失败,有人则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从君主到民主”社会转型的成功开始。你赞同哪种看法, 参考答案:这道题实际上涉及对辛亥革命的最终评价——辛亥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这个问题是目前辛亥革命史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教材上提供的仅仅是其中两种看法。第一种看法认为,辛亥革命的历史使命是反帝反封建,它没能完成历史使命,因此失败。第二种观点认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题,从经济上讲是由一个传统的农业国转变成一个近代的工业国,从政治上讲是从君主专制过渡到民主制度。这个转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尽管在民主制度建设上没有一步到位,但放在历史长河中考察的话,却是一个成功的开始。还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时期的人物认为自己的任务就是推翻满清帝制,如果把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和完全的民族独立作为一个任务强加到辛亥革命头上,这是苛求古人。因此,按照推翻满清帝制这个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来说,辛亥革命是成功的。 实际上,各家争论的关键在于评价的标准和评价的角度,是主观标准还是客观标准,是立足短期观察还是“风物长宜放眼量”。 中国共产党怎样探索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参考答案:(1)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领导了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进入党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新时期。武装起义成为中国革命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揭开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 (2)1927年,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3)1927年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4)毛泽东及时总结了井冈山斗争的经验,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从理论上说明了中国革命采取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大城市的道路。这样以毛泽东为代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为中国革命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 (5)在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指引下,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根据地的土地革命和各项建设也取得巨大成就。到1930年夏,全国已建立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红军达10万人。革命根据地数量的增加和红军力量的壮大,充分证明了中国革命道路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中国革命为什么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参考答案:这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缺乏民主制度,无议会可以利用,工人没有罢工的合法权利,而中国革命的敌人又十分残暴,因此只能是武装夺取政权。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落后,工人阶级力量相对弱小,而城市中的反革命势力异常强大;农村中的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而且农民由于深受重重压迫,又有很强的革命愿望,因此只能先占农村后占城市。 如何理解“工农武装割据”, 参考答案:(1)“工农武装割据”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在领导武装起义、创建人民军队的基础上,在广大农村进行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并以此来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一种斗争形式,也是中国式革命道路必经的重要阶段。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一是“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践,一是“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在斗争实践中,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相 结合,创立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2)中国革命要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是由中国特殊的国情决定的。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无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同时,中外反动势力特别强大,并多集中在城市,力量相对集中,农村是其统治薄弱的地方,易于突破。 (3)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相结合,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红色政权存在的重要条件,是土地革命的保障;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武装斗争是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根据地建设是中国民主革命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 (4)“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抗日战争的特点。 参考答案:(1)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了全国各阶级、各民族的一场民族战争。 (2)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 (3)两个战场、两条抗战路线的并存是显著特点之一。两个战场互相配合,相互依存,贯穿始终。国共两党阶级属性的不同决定了该特点的存在。 (4)中共在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共倡导并做出巨大让步最终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制定并贯彻了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抗战方针,坚持敌后抗战始终不动摇,决定性的消耗了日军的力量;以斗争求团结,始终高举抗日大旗;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存在。 (5)以弱胜强,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6)持久性。抗战经历了防御、相持、反攻三个阶段的长达8年的持久性反侵略战争,是所有反法西斯战场中开始最早、结束最晚的战场。 (7)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两次国共合作的异同 参考答案:(1)相同点: ?两次合作都符合时代的需要、符合两党利益。第一次合作时,共产党还很弱小,国民党存在缺陷,需要相互帮助。“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时代要求两党合作。第二次合作时,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日本的全面侵华成为两党的共同威胁,合作抗日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两次合作都是在共产党推动下实现的。第一次是在共产党吸取了二七惨案的教训,中共三大制定了合作的方针,帮助国民党改组、实现了合作;第二次是共产党从民族利益出发,确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提交国共合作宣言,实现了合作。 ?两次合作都极大地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第一次合作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为中国革命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第二次合作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2)不同点: ?基础和任务不同:第一次是两个革命政党的合作,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共同的目标是打倒列强、除军阀;第二次是两个性质对立的政党被迫合作,政治基础是国共合作宣言,共同目标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合作的方式不同:第一次是“党内合作”方式;第二次是党外合作方式,没有共同的政治纲领和固定的组织机构。 ?两党历史地位不同:第一次合作时共产党没有自己的军队政权,国民党也只有少量的军队和地盘不大的政权,国共合作时政权和军队基本上都是由国民党掌握;第二次合作时国共是中国两大政党,都有自己的军队和政权。 ?国际条件不同:第一次合作时只有共产国际、苏联的支持,英、美等国都反对中国革命、国共合作;第二次合作时苏联、英美等国都支持国共合作、中国抗战。 ?合作的结果不同:第一次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中共犯了右倾错误,导致合作中途破裂;第二次尽管国共存在着矛盾和斗争,但在中共的努力维护下,合作坚持到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全民族抗战表现在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1)旗帜: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地域:真正的全国战争。前线军民抗日,后方全国救亡。 (3)参战:全国各个阶级、阶层。工农兵学商各界各族人民,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共同参加。 (4)团结:全国各党派。均以民族存亡为重,结束分裂对抗,求同存异,在抗日的基础上团结一致,集中力量争取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 (5)合作:全国军队。包括国民党军队和共产党军队,主力军和游击队,一致抗日,形成了既统一又独立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两者互相配合,共同抗日。 基础:广大群众。抗日战争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全民族反侵略战争。因为: ?它在地域上是真正的全国战争。在前线,军民坚决抵抗日军进攻;在后方,掀起了全国性的救亡运动。 ?全国各个阶级、阶层都参加了战斗。不仅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还有部分地主买办、海外华侨和宗教界人士,都参加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反对日本侵略者。 ?全国各党派,都以民族存亡为重,结束了分裂对抗的局面,求同存异,在抗日的基础上团结一致,集中力量争取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 ?全国军队,包括国民党军队和共产党军队,主力军和游击队,都一致抗日,形成了既统一又独立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两者互相配合,共同抗日。 ?共产党努力发动和组织了广大群众,使抗日战争有了极大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也是抗日战争取胜的重要原因。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与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 参考答案:(1)五四运动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广大人民同北洋军阀的矛盾。中共成立后,为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政治,联合一切革命力量,与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国民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通过国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2)1927年,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南京国民政府成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和帝国主义在华统治的工具,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代表——国民 党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革命转入低潮,因此中共提出“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开展土地革命,国共两党开始了十年对峙。 (3)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不断扩大侵华战争,制造了一系列的事变,1935年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国共两党捐弃前嫌,共赴国难,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取得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4)抗战胜利后,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国共两党再次由合作走向分裂,蒋介石集团在美国的支持下,发动内战,中共领导全国人民最终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通过分析太平天国、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比较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不同特点。 参考答案:指导思想:农民阶级以传统的平均、平等思想为指导;资产阶级以西方传来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为指导,无产阶级则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革命纲领:农民阶级的革命纲领虽然反封建,但是具有落后性和空想性。资产阶级的革命纲领虽然有一定的革命性和先进性,但是反帝不明确,反封建不彻底。无产阶级则在全国人民面前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革命策略:农民阶级孤军奋战。资产阶级缺乏群众基础。无产阶级则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广泛结成统一战线。 革命前途:农民阶级建立的政权无法摆脱时代的局限,逐步走向封建化。资产阶级的目标是建立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无产阶级的最终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的两次转移 参考答案:1(从城市转移到农村 (1)1921年7月,中共“一大”决定以领导工人运动为中心任务,表明党的工作重心在城市。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后,中国共产党先后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以夺取敌人力量占绝对优势的城市,起义的结果说明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2)秋收起义中,毛泽东根据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放弃攻打大城市而转向敌人 防备空虚的农村,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及时总结斗争经验,指出了中国革命必须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道路,这标志着我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移到农村。井冈山星火已呈燎原之势。 (3)王明在共产国际的支持下,在中国强行推行“城市中心”路线,致使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严重失利,被迫实行战略转移。王明“左”倾路线给我军造成的失败再次证明了不从具体国情出发,照搬别国经验,是行不通的。 (4)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使侵华日军陷入人民力量的包围之中。 2(从农村转移到城市:1949年人民解放军通过三大战役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占领了许多北方的大中城市,民主革命即将取得最后胜利,城市的管理和建设也提上了议事日程。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从现在起,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到城市。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中国民主政治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十年的实践证明,这一制度A有利于党和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全国人民的团结;B有利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充分调动各民主党派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C有利于党和政府兼听各种意见,作出科学的决策;D有利于发扬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克服官僚主义;D有利于形成对共产党的监督机制和党风廉正建设。 特征:?共产党领导是根本。在党的领导下,各民主党派与共产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亲密合作,为共同的目标团结奋斗,是我国政党制度区别于西方多党制的根本特点。?各民主党派是与共产党共同致力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是参政党,而不是反对党或在野党。这是因为我国民主党派与共产党在政治目标和根本利益上具有一致性。这与西方多党制中以谋取执政地位为目的的反对党、在野党具有本质的不同。?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是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挚友、诤友关系,是参政党与执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亲密团结、合作共事的关系,而不是多党竞争、轮流执政、互为对手、彼此倾轧的势不两立关系。这与以竞争为特征的西方多党制政治体制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也是区别于西方多党制的显著特征。 《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比较。 参考答案:1(背景上:《共同纲领》是在国民党政府被推翻、新中国成立前夕颁布的;《宪法》是在人民政权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的情况下,由第一届全国人大制定的。 2(国家性质方面: 《共同纲领》具有新民主主义性质;《宪法》有社会主义性质。 3(原则上:《共同纲领》体现人民民主和新民主主义原则;1954年宪法体现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 4(在经济方针上: 两者都提出了工业化目标,但《共同纲领》允许各种成分并存,分工合作,共同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宪法》确定了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 从“文革”角度认识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参考答案:?从“文革”发动的原因看,民主法制不健全是重要原因,在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下,党内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断逐步发展,党的民主集中制以及集体领导也被削弱和破坏。 ?从“文革”对民主法制践踏的后果来看,在“文革”期间安全毫无保障,社会秩序极端混乱,国家法律形同虚设,国家政治生活及党的生活极不正常。 ?民主法制建设的艰巨性还在于我国长期的封建专制传统,缺乏民主意识,长期的经济落后造成人民群众民主法制意识淡薄。另外,世界各国推进的民主化建设的潮流也使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更加必要。 简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 参考答案:第一,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1982年11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全面修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成为中国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1997年,中共十五大正式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正式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第二,制定了一大批法律及与法律有关的规章,形成了一个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 总结台湾问题。 参考答案:(1)基本史实 ?元朝政府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台湾)。 ?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1684年,清政府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台湾与大陆联系,促进台湾开发,巩固祖国海防。 ?两次鸦片战争,英军入侵过台湾,开放台湾、淡水口岸。 ?1885年,清政府正式将台湾设为行省,刘铭传任第一任巡抚。 ?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日本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达50年,台湾人民展开了反割台斗争。 ?1945年日本投降,国民政府收复台湾。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国民党政府退居台湾,造成海峡两岸分离状态至今。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 ?1971年,第26届联大,驱逐台湾代表。 ?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一部分,与台湾断交、废约、撤军。 ?1979年,人大《告台湾同胞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和平统一方针。同时停止炮击金门。 ?1981年,叶剑英谈话,主张国共两党对等谈判,实现第三次合作;阐明了统一后台湾的基本政策。 ?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 “一国两制”解决台湾和平统一问题。 ?80年代以来,两岸关系和缓松动,“三通”限制逐渐放松。不过,岛内台独势力的发展和某些西方反华势力的干涉,严重阻碍和平统一的进程。 ?2002年,中共在“十六大”报告中再次强调,“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呼吁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两岸暂时搁置某些政治争议,尽早恢复对话,并郑重声明:决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2005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使维护国家统一有了法律依据。 (2)台湾问题的由来 ?台湾问题是国民党发动反共反人民内战的结果,蒋介石在内战结束后,败退台 湾,并在美国的支持下与大陆对抗,从而导致海峡两岸长期隔绝分离的状态。 ?外国反华势力插手台湾问题,推行“以台制华”战略,谋求其所谓的全球战略利益与国家利益,全面扶植国民党及民进党在台湾的统治,这是台湾问题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 ?阻碍两岸统一的因素:台独势力;国际反华势力。 (3)台湾是中国领土的法律依据 ?《开罗宣言》中规定日本侵占的包括东北三省、台湾、澎湖列岛在内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波茨坦公告》进一步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须实施;?1972年中美上海公报中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1978年中美建交联合公报中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1971年联合国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证明世界上最权威的国际组织承认了“一个中国”;?与中国建交的国家都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4)台湾问题与中美关系 ?台湾曾是美国在远东的反共反华基地,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60年代末,美国支持台湾与中国对抗,甚至直接对该地区武力介入,阻止中国武力解放台湾。 ?妥善处理台湾问题为中美建交奠定了基础。1972年中美上海公报中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1978年中美建交联合公报中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 小结:?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遗留问题,属中国内政,不容外国干涉。?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中国对台湾拥有主权,在《开罗宣言》等国际条约中已有明确规定,为国际社会所公认。?“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符合两岸人民的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实现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概述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结合当时的国际形势,分析新中国外交方针的成因。 参考答案: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概括起来就是“一边倒”“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这是新中国领导人根据国际形势的总特点而制定的符合中国实际的外交方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时,也正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与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尖锐对峙之际。与此同时,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已经觉醒的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许多国家摆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枷锁,走上民族独立之路,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在民族解放的浪潮中风雨飘摇,开始走向衰落。而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不仅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有力地鼓舞了世界人民的反帝斗争和民族民主革命运动,同时也得到了社会主义的苏联和东欧、亚洲人民民主国家的同情和支持,成为争取世界和平民主的一支重要力量。但美国顽固坚持与中国人民为敌的立场,企图以政治孤立、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的政策,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在这种国际形势下,新中国采取“一边倒”“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就成为历史的必然。 .新中国初期实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原因 参考答案:1(新中国成立前,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没有独立自主的外交,在国际上没有地位,受尽帝国主义的凌辱。 2(新中国成立时,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不承认新中国,对新中国采取封锁、孤立、包围和敌视的政策,妄图扼杀新政权。 3(新中国成立时,社会主义已形成一个世界体系。欧洲、亚洲建立起许多人民民主国家,并和苏联一起形成社会主义阵营;亚、非、拉美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许多国家摆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枷锁,赢得了民族独立。所有这些都为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4(自遵义会议后,中国共产党政治上已日趋成熟,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走自己独立自主的道路,能够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 5(新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独立自主的国家。新中国要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彻底消除帝国主义的在华残余势力,废除帝国主义在华一切特权,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就必须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关系获得哪些重大突破,其原因和影响有哪些, 参考答案:1(表现 (1)中美关系逐步走向缓和; (2)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中日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4)许多国家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5)打破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僵局。 2(原因 (1)中国综合国力的进一步增强,国际地位的进一步提高; (2)美国等国长期敌视中国政策的失败; (3)中国长期实行的反帝、反殖、反霸政策和对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的支持赢得了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 (4)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企图利用中国牵制苏联; (5)中国政府长期推行和平外交政策,努力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 (6)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对西方国家产生了巨大的引力。 3(影响 (1)打破了美国等国对中国的孤立和封锁政策,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相对和平的外交环境; (2)很大程度上缓和了远东地区和世界的紧张局势,维护了世界和平; (3)增强了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加强了第三世界在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 (4)有利于美、日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 (5)为以后对外开放的进行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8.中美关系改善对中国的影响有哪些, 参考答案:(1)外交环境:中美关系的改善是20世纪70年代震惊世界的大事,追随美国的西方国家纷纷与中国改善外交关系,掀起与中国建交的高潮,美国围堵中国的联盟彻底崩溃。20世纪80年代,苏联也开始检讨对华政策,中国的外交环境得到很大的改善。 (2)经济建设:中美关系改善后,中国开始执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引进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积极发展与西方国家的贸易,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高速 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3)祖国统一:中美关系改善后,美国从台湾撤军,断绝与台湾的外交关系。外国势力从台湾的撤退为祖国的和平统一创造了条件,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逐渐提出了“一国两制”的和平统一方针,为祖国的和平统一创造了条件。 (4)教育与生活:随着中美关系的改善,中国留学生的目的地逐渐从苏联转向美国,促进了中美的文化交流,中国人的生活日益受到了美国的影响,美国的音乐、饮食、电影、体育等传入中国,直接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的原因和意义。 参考答案:(1)原因:?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得到恢复,中国国际社会协调平衡力量提高。?联合国是二战后建立的国家合作组织(主要宗旨是维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各国间的平等友好关系。?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应该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地区冲突的加剧,联合国在缓解和解决地区冲突方面的作用不断加强。中国在维和领域作出贡献,有利于提高国际地位。 (2)意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加强了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赢得了世界人民的信任。 新时期的中国外交特点。 参考答案: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继续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一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维护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其主要内容包括: (1)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对于一切国际事务,都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中国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不搞军事集团,不参加军备竞赛,不进行军事扩张。 (2)中国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中国认为,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一员。国与国之间应通过协商和平解决彼此的纠纷和争端,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不能以任何借口干涉他国内政。中国从不把自己 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人,也决不允许别国把他们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我们。 (3)中国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国认为,新秩序应该体现历史发展和时代进步的要求,应该反映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和共同利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应该成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 (4)中国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主张国与国之间应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相互尊重,求同存异,扩大互利合作。 (5)中国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愿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和地区广泛开展贸易往来、经济技术合作和科学文化交流,促进共同繁荣。 (6)中国积极参与多边外交活动,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个阶段的外交政策的特点、原因、作用和从中得到的启示。 参考答案:(1)20世纪50年代向苏联“一边倒”:?原因:二战后世界形成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华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外交上孤立的政策。?作用: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先后与苏联等17国建交,从而使新中国在保卫胜利果实,维护独立与主权斗争中不致于孤立。 (2)20世纪60年代“两只拳头回击”:20世纪60年代国际形势的特点是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从苏共二十大起,由于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中苏关系恶化,美国继续推行反华政策。为捍卫国家利益和世界和平,中国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行径。 (3)20世纪70年代“一条线,一大片”:20世纪70年代,由于两个超级大国在争夺世界霸权时呈现苏攻美守的战略态势,美国谋求改善对华关系,而苏联严重威胁着中国安全,故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的战略构想,改善了同美日的关系,并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在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我国开始全面参与国际事务,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4)20世纪80年代“无敌国”外交:?特点: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原因:美苏关系缓和,第三世界发展壮大等国际形势的发展需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作用:我国同周边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赢得了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已经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同时,广泛的外交活动促进了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启示:?制定外交政策的立足点是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制定外交政策应根据国际国内情况变化而不断调整。?和平共处的外交方针是我国的基本政策。 为什么说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是新时期中国外交工作的突出成就, 参考答案: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进程是当代国际关系中一次重要的外交实践,它首创了以相互信任、裁军与合作安全为内涵的新型安全观,丰富了由中俄两国始创的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提供了以大小国家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为特征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它所培育出来的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性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对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档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3194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6KB
软件:Word
页数:23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09-18
浏览量: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