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小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举报
开通vip

小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小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 东海渔歌 第一课时 唱歌《赶海的小姑娘》 教学内容, 唱歌《赶海的小姑娘》 教学目标, 1、学会用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2、能够选择适合的打击乐器,并设计节奏,为歌曲伴奏。 3、认识F大调和降记号、还原记号。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师生问好 2、练声 二、新授课 1、老师不放歌曲范唱录音并提问,歌曲中唱了什么, 2、学生即兴创编动作,随音乐表演。 3、学生再次聆听歌曲,老师提问,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歌曲可以分为几 个乐段, 4、学唱第一...

小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小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音乐 教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 下载北师大版¥1.2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教案关于坚持的教案初中数学教案下载电子教案下载 第一单元 东海渔歌 第一课时 唱歌《赶海的小姑娘》 教学内容, 唱歌《赶海的小姑娘》 教学目标, 1、学会用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2、能够选择适合的打击乐器,并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节奏,为歌曲伴奏。 3、认识F大调和降记号、还原记号。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师生问好 2、练声 二、新授课 1、老师不放歌曲范唱录音并提问,歌曲中唱了什么, 2、学生即兴创编动作,随音乐表演。 3、学生再次聆听歌曲,老师提问,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歌曲可以分为几 个乐段, 4、学唱第一乐段 ,1,老师范唱第一乐段,并提问,这个乐段有几个乐句, ,2,老师分句教唱四个乐句的歌谱,注意音准。 ,3,老师弹琴,学生用“lu”演唱这四个乐句,注意演唱姿势、声音位置。 ,4,老师弹琴,学生试着演唱这个乐段的第一段歌词。 ,5,老师提问,应该用什么样的速度、音色、情绪演唱才能表现出赶海小 姑娘的愉快心情, ,6,学生随伴奏用稍快的速度、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这个乐段的第一段歌词。 5、学唱第二乐段 ,1,老师范唱第二乐段,并提问,这个乐段有几个乐句,它的情绪和第一乐段有区别吗, ,2,老师分句教唱三个乐句的歌谱,注意音准。 ,3,老师提问,请同学们找一找,第二乐段的歌谱中有哪些特殊的节奏型, ,4,老师提问,切分节奏和附点节奏对歌曲的情绪表现有什么作用, ,5,老师弹琴,学生用“lu”演唱第二乐段,注意唱准特殊的节奏型。 ,6,学生手打节拍,口读节奏。 ,7,老师弹琴,学生试着演唱这个乐段的第一段歌词,注意节奏准确,咬字清晰。 ,8,老师提问,这个乐段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来演唱, ,9,学生随伴奏演唱第二乐段第一段歌词,注意第一、二乐句要用连贯的声音演唱,唱准切分节奏和附点节奏,第三乐句要用有弹性的声音演唱。 6、学唱结束句 ,1,老师范唱结束句,提问,结束句的节奏与前两个乐段的节奏有什么不同, ,2,学生挥拍演唱结束句的歌谱,注意长音处的时值要唱足。 ,3,老师弹琴,学生填词演唱结束句。 7、学生随伴奏完整演唱歌曲的第二段歌词,注意两个乐段的情绪对比、节奏对比。 8、学生随伴奏完整演唱歌曲,注意要表现出“赶海小姑娘”的愉快心情。 9、为歌曲设计伴奏节奏型,并选用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10、学习F大调 ,1,老师结合图式键盘,讲解F大调的基本知识。 ,2,老师弹琴,带领学生唱一唱F大调音阶。 ,3,听辨“6、7”和“6、b7”两组音,讲解降记号与还原记号。 第二课时 欣赏《大海啊,故乡》 教学内容, 欣赏《大海啊,故乡》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歌曲《大海啊,故乡》,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和祖国的美好情感。 2、能随音乐哼唱歌曲,了解歌曲旋律的发展。 3、认识附点四分音符。 4、学会发“u”音的口型。 教学过程, 导入,发声练习,学习“u”音的口型。 2、老师播放歌曲录音并提问,歌曲中唱了什么,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 3、学生跟这录音哼唱歌曲,并思考,这首歌曲可以分为几个乐段,每个乐段有几个乐句, 4、学生跟着钢琴唱一唱第一乐段歌谱,注意节奏、音准。 5、老师提问,在这个乐段中,有一个节奏型被频繁使用,请你们找出来。 6、学生手打恒拍,用“da”读以下节奏,x x x. xx|x x x-|,老师讲解附点四分音符的记法与时值。 7、老师提问,这个节奏型表现了什么, 8、学生跟着钢琴再次唱一唱第一乐段歌谱,并用手画出旋律线。 9、老师提问,第一乐段的旋律线有什么特点,表现了什么画面, 10、学生随老师的钢琴伴奏填词演唱第一乐段,注意节奏准确、咬字清晰。 11、师生合作演唱下面的旋律,注意“u”音的口型。 12、学生分成两组,合作演唱以上旋律,注意两个声部的声音要和谐。 13、学生随音乐试着唱一唱第二乐段,并思考,这个乐段与第一乐段在音乐情绪、旋律进行等方面有什么不同, 14、老师提问,这首歌曲表现了游子的思乡之情,在文学作品中也有很多这种题材的优秀作品,同学们能说一说吗, 15、学生在歌曲的伴奏声中有感情地朗诵《乡愁》,体会歌曲中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第三课时 唱歌《小螺号》、活动《捕鱼归来》 教学内容, 1、唱歌《小螺号》 2、活动《捕鱼归来》 教学目标, 1、能用欢快的声音演唱《小螺号》。 2、认识反复记号。 3、能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捕鱼归来》的创编和表演。 教学过程, 1、学唱歌曲《小螺号》 ,1,导入,同学们认识海螺吗,吹过螺号吗, ,2,老师播放歌曲范唱录音并提问,歌曲中唱了什么, ,3,老师范唱歌曲,学生边听边思考,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可以分为几 个乐段, ,4, 学唱第一乐段 a) 老师提问,这个乐段有几个乐句,每个乐句之间有什么联系,节奏有什 么特点? b) 老师分句教唱四个乐句的歌谱,注意音准。 c) 学生随琴完整演唱歌谱,注意第三句第三小节七度大跳的音准。 d) 学生随老师的伴奏填词演唱,注意连续十六分音符处咬字要清晰。 e) 老师提问,这一乐段应该用怎样的情绪和声音来演唱, f) 学生带着欢快的心情,用有弹性的声音随伴奏演唱第一乐段,注意咬字 要清晰、节奏要准确。 ,5,学唱第二乐段 a) 老师范唱,并提问,这一乐段有几个乐句,与第一乐段相比,它的情 绪、节奏有什么变化, b) 老师分句教唱四个乐句的歌谱,注意每句句尾的长音要唱得饱满。 c) 老师弹琴,学生完整演唱歌谱。 d) 老师伴奏,学生填词演唱。 e) 老师提问,这一乐段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来演唱, f) 学生随伴奏用连贯的声音演唱第二乐段。 ,6,老师讲解反复记号1 2 3 4 ,学生思考,歌曲《小螺号》的 演唱顺序是什么, ,7,随伴奏完整演唱歌曲,注意两个乐段的情绪对比。 2、活动《捕鱼归来》 ,1,导入,同学们见过渔船回到码头的情景吗,请说一说。 ,2,学生分别学习演唱海风、海浪、螺号、渔歌的音乐。海风的演唱时二部合唱练习,要注意声音的连贯和两个声部的和谐,海浪的演唱实际上是一条轮唱练习,要表现出四三拍的强弱规律,好像此起彼伏的海浪,螺号的演唱要注意装饰音的运用,渔歌要用自由的速度演唱。 ,3,学生根据已有素材创作《捕鱼归来》的情景。 第四课时 欣赏《丰收欢乐而归》 教学内容, 欣赏《丰收欢乐而归》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丰收欢乐而归》,感受乐曲中不同的速度所带来的不同情绪。 2、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力,感受音乐表现的不同情境。 教学过程, 1、通过乐曲片段,并思考,这首乐曲是西洋管弦乐曲还是民族管弦乐曲,为什么, 2、老师介绍作品《东海渔歌》和曲作者。 3、分段欣赏——引子 ,1,聆听音乐,并思考,领奏乐器是什么,表现了什么情绪,联想到了什么画面, ,2,再次聆听,并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它的节奏、速度、力度有什么特点, 4、分段欣赏——A段 ,1,聆听音乐,并思考,这段音乐的情绪发生了什么变化,领奏乐器是什么,联想到了什么画面, ,2,学生看谱随音乐跟唱主题旋律,并分析它的节奏、速度、力度的特点。 ,3,学生随琴用坚定自豪的声音演唱主题旋律,注意长音处的时值要饱满。 5、分段欣赏——B段 ,1,聆听音乐,并思考,这段音乐让我们想到了什么画面,它的节奏、速度、力度有变化吗, ,2,老师提问,这段主题和A段主题有什么联系, ,3,老师弹琴,学生跟唱主题旋律。,强调节奏稳定、每个音要唱得准确而清晰, ,4,再次聆听音乐,并思考,这段音乐具有我国民间锣鼓音乐的特点,它的锣鼓节奏是什么, ,5,出示节奏谱,指导学生练习。 1,全体学生分声部练习,要求准确、整齐。 2,学生分成两组进行合奏。 3,老师弹奏主题,学生跟着钢琴边唱B段主题边进行节奏合奏。 4,老师弹奏主题,两位学生用鼓演奏,其余学生边唱主题边拍手拍腿进行节奏合奏。 6、完整欣赏 聆听全曲,引子、A段用相应的主奏乐器的演奏姿势表示,B段则随音乐敲击节奏。 第二单元 音乐中的故事 第一课时 欣赏《草原放牧》 教学内容, 欣赏《草原放牧》 教学目标, 1、能用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草原赞歌》,表达对草原的赞美。 2、能听辨出乐曲的主题是根据《草原赞歌》的旋律改编的,能准确分辨乐曲两个部分。 3、认识琵琶,并能在音乐中分辨琵琶和双簧管的音色。 教学过程, 1、故事导入 老师讲述 “草原小姐妹”的故事,引出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根据这个故事创作的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的第一乐章《草原放牧》。 2、学唱歌曲《草原赞歌》 ,1,在欣赏乐曲之前,先学唱歌曲《草原赞歌》。这是美术片《草原英雄小姐妹》的主题歌。《草原放牧》的主题就是根据这首歌曲的旋律改编的。 ,2,引导学生分辨歌曲调式和前两个乐句的旋律特点,调式是羽调式,结尾音是la。前两个乐句运用了同尾换头的创作手法,除了第一小节不同外,其他部分的旋律都是相同的。 ,3,在老师的伴奏下再次演唱。 3、欣赏《草原放牧》的引子和第一部分 ,1,播放引子部分,引导学生听辨出由圆号奏出的引子。 ,2,乐队简短的引子之后,由琵琶奏出节奏轻松活跃、欢快明朗的“草原姐妹”主题。 ,3,引导学生分辨主题与《草原赞歌》的关系。这个主题就是以《草原赞歌》的旋律为素材改编的,具有蒙古族音乐的特点,一听到这段旋律就可以使我们联想到龙梅和玉荣小姐妹俩天真、活泼的可爱形象。 ,4,完整欣赏一遍,听一听这个主题出现了几次。 ,5,指导学生为主题编配节奏伴奏。学生可以自由编配。最后老师可出示伴奏节奏谱,X 0 | X 0 | X 0 | X X |。学生随音乐可做声势,前三小节拍腿,最后一小节拍手。或自行设计。也可选用打击乐器演奏。 4、欣赏第二部分 ,1,播放第二部分,引导学生分辨它和第一部分在节奏、情绪上的不同,并说一说它好像表现了什么情景。 ,2,这段音乐的速度慢了下来。琵琶用轮指的方法奏出了宽广、抒情的“草原”主题,节奏舒展,双簧管优美的音色与琵琶交相辉映,使人的心情非常平静。接着琵琶的独奏又与乐队的协奏一起,是乐曲的力度增强,逐渐把情绪推向高潮。高潮过后,结束在渐慢、渐弱的声音之中,好像表现了宽广、宁静、一望无际的美丽草原。 ,3,出示谱例,指导学生哼唱第二主题 ,4,在第二部分的音乐中,除了琵琶的音色之外,双簧管的音色对表现美丽的草原非常重要,复听第二部分,请学生分辨双簧管的音色。 5、完整欣赏 ,1,完整欣赏《草原放牧》,引导学生听辨乐曲的两个部分。当第一部分主题出现时可做声势或打击乐器演奏,第二部分主题出现时可随音乐轻轻晃动身体。 ,2,老师简介琵琶。 6、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欣赏了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了解了“草原小姐妹”的故事。我们要学习她们热爱集体的精神。最后让我们一起演唱《草原赞歌》,用歌声赞美热爱家乡、勇敢保卫集体财产的英雄小姐妹。 第二课时 歌表演《老鼠和大象》 教学内容, 歌表演《老鼠和大象》 教学目标, 1、能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和谐地演唱合唱部分。 2、能与老师合作表演,用歌声和带节奏的念白“讲述”老鼠和大象的故事。 3、知道《老鼠和大象》的寓意。 教学过程, 1、编创导入 ,1,老师按节奏读歌词片段,引导学生关注歌词及其节奏的特点。 ,2,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老师用响板敲击节拍。 ,3,学生用do、re、mi、sol即兴编创一句歌词的旋律,老师先示范,如, 1=C | | | | 一只 很大很大的 大象,一步 一步走过 广场。 ,4,指导学生即兴编创第一句歌词旋律并演唱,引出今天要学习的歌曲《老鼠和大象》,听一听作曲家是怎样创作的。 2、初听歌曲 ,1,老师范唱或播放歌曲录音,听辨歌曲的演唱形式,齐唱和合唱,,并引导学生听出歌曲唱了怎样的一个故事。 ,2,学生复述“老鼠和大象”的故事,并说出故事的寓意。 3、学唱歌曲 ,1,视唱第一乐段歌谱 1,在前面编创的基础上,请学生视唱第一乐句。 2,老师弹琴、学生听唱第二乐句,注意附点八分音符的时值和六度跳进的音准。 3,第三乐句多是八分音符,可让学生自己视唱,注意五度音程的音准。 4,完整演唱第一乐段歌谱。 ,2,演唱第一乐段歌词 指导学生填词演唱,注意一字多音的词曲对位。 ,3,合唱第二乐段 1,指导学生分别视唱高声部和低声部的旋律,然后进行合唱,注意音准。 2,第二乐段的节奏舒展,需要连贯的声音和较长的气息,在四小节换气的基础上争取八小节换气,以保持旋律的连贯。 ,4,完整演唱第一段歌词 1,复听歌曲第一乐段,引导学生分辨第二乐段中的再现部分。 2,歌曲为带再现的两段体结构,合唱之后是第一乐段的部分再现。指导学生完整演唱第一段歌词。 ,5,完整演唱歌曲 1,歌词的第二乐段是念白,可引导学生按不同的节奏读,并注意念白的语气及表情。 2,指导学生演唱第三段歌词。第三段歌词的词曲对位是个难点,有的是两个音对一个字如“稳”,有的是两个字对一个音如“着的”,有的是六个音对一个字,如大象的“大”,还有的是四个音对一个字,如春光的“春”等,要注意指导学生准确演唱。 3,完整演唱歌曲。第一、三段演唱歌词,第二段念白。 4、表演小结 ,1,这是一首叙事性歌曲,趣味性很强,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进行表演。 ,2,表演歌曲。可分表演组与演唱组,演唱组还可分领唱、齐唱、念白等多种形式。最后在完整的表演中结束。 第三课时 欣赏《哪吒再生》 教学内容, 欣赏《哪吒再生》 教学目标, 1、能分辨《哪吒再生》四个部分的音乐在速度、节奏和情绪上的特点。 2、能联想四个部分的音乐表现的情景。 3、能随音乐分辨四个部分。 教学过程, 1、故事导入 老师先引导学生一起讲述哪吒的故事,再讲述《哪吒再生》的故事,引出我们来听一听,音乐是怎样表现这个故事的。 2、欣赏《金光洞里》 ,1,播放《金光洞里》,引导学生分辨音乐的速度、情绪及联想到的情景。 ,2,老师小结,乐曲开始,扬琴奏出轻轻的震音,缓慢的速度、朦胧的音色把我们带进云雾缭绕的金光洞里。接着乐队奏出了优美、动听的主题,表现了哪吒的师傅把银丹放入用藕作身体、荷叶作衣衫的“人”形中。随着主题多次反复,葫芦里喷洒出金水,荷叶也放射出灿烂的金光。 3、欣赏《哪吒苏醒》 ,1,播放《哪吒苏醒》,引导学生分辨音乐的速度、音色、情绪及联想到的情景。 ,2,老师小结,音乐的速度是中速、缓慢的,随着木琴奏出的一连串固定音型,节奏逐步地紧缩,使我们仿佛看到荷花蕊中冒出一股股青气,粉红色的花瓣徐徐展开,哪吒在抬手、伸腿,慢慢地睁开了眼睛。他苏醒了。 4、欣赏《师徒相见》 ,1,播放《师徒相见》,引导学生分辨音乐的速度、情绪及联想到的情景。 ,2,老师小结,当哪吒睁开眼睛看到师傅时,音乐出现了悠长、高亢的主题。大跳起伏的旋律,宽广的二二拍和乐队的全奏,抒发了哪吒见到师傅时悲喜交加、感慨万分的心情。 5、欣赏《出发报仇》 ,1,播放《出发报仇》,引导学生分辨音乐的速度、三连音、情绪及联想到的情景。 ,2,老师小结,这段音乐表现了哪吒要出发报仇,临别前,师傅送他一对风火轮和一只火尖枪。这时音乐转入急板,速度渐快,随着三连音短促、强烈的节奏,表现了哪吒奋发操练、为民除害的决心。特别是音乐中加入了中国戏曲中的板鼓,增加了紧张的气氛,表现了哪吒直奔东海龙宫去报仇的急切心情。 6、完整欣赏 ,1,老师准备两份表现《哪吒再生》四个部分音乐不同情景的图片。全班分成两组,每组选派一个代表随音乐的顺序在黑板上贴图,然后进行评价。 ,2,完整播放《哪吒再生》视频,学生安静地欣赏。 7、聆听小结 ,1,再次完整播放《哪吒再生》,请学生用伸出手指数的方式分辨四个部分的音乐。 ,2,老师针对学生的听辨做简单的小结。 第四课时 歌唱《守株待兔的老农夫》 教学内容, 唱歌《守株待兔的老农夫》 教学目标, 1、能用诙谐的声音和表情演唱歌曲 2、认识倚音记号,并准确演唱。 3、能复述成语“守株待兔”的故事,懂得并说出它的寓意。 教学过程 1.故事导入 师生共同讲解寸株待兔”的歸,引出课题《守株待兔的老农夫》。 1学唱歌曲 ,1,感受情绪 1)老师范唱或播放歌曲《守株待兔的老农夫》,引导学生听辨歌曲的情绪。 2)学生对优美、欢快情绪的音乐体验较多,对诙谐情绪的音乐作品接触较少,可从 歌曲的倚音和叙事风格引导学生感受歌曲诙谐的情绪。 ,2,初步学唱 1)跟老师听唱前两个乐句。提示第一乐句的倚音,以及第二乐句的附点八分音符与 顿音的演唱。 2)老师引导学生发现第三、四乐句旋律的进行特点,每个乐句中有两个旋律完全相同的乐节。指导学生自己视唱,提示十六分音符对应的四个字要吐字清晰,以及倚音和波 音的演唱要准确。 ‘ 3)跟老师听唱第五乐句,提示一字多音以及附点四分音符的演唱。 4)完整演唱第一段歌词。 5)视唱第二段歌词,提示准确地按反复跳越记号演唱。 3、处理歌曲 ,1,这是一首叙事性的歌曲,在演唱时要注意分句。歌曲可分为五个乐句。前四个乐 句都有四小节,一乐句一换气。第五乐句是扩充乐句,六小节,可在第二小节后换气。整 首歌曲要唱得连贯、诙谐。 ,2,引导学生设计不同的力度和速度演唱,表现出老农夫开始的得意和后来的失望等 情绪。 ,3,这是一首诙谐的歌曲,演唱时要注意表情和声音的特点。 4、表演小结 ,1,在唱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组表演,每组可有演唱、表演。师生评价。 ,2,最后,挑选一些表演好的学生进行展示,全体同学演唱结束音乐课。 第三单元 我们的田野 第一课时 唱歌《我们的田野》 教学内容, 唱歌《我们的田野》 教学目标, 1、能在老师的引导下随音乐律动,感受音乐带来的田园意境之美。 2、能用优美舒展的歌声描绘夔丽的田园风光,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 3、认识连线这一音乐符号,了解其在音乐中所起的作用,并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教学过程, 1、图片导人 老师展示一些风景图片,并提问,这些图片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这些画面带给你什么感受, 2、初步聆听歌曲 ,1,老师播放歌曲范唱录音,学生边听边思考,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歌中描写了哪些田园风光, ,2,老师介绍作曲家张文纲。 ,3,老师范唱歌曲第一段歌词,学生聆听并思考,这首歌曲有几个乐 句, 3、学唱歌曲 ,1,学生跟琴视唱歌谱。 ,2,老师提问,前两个乐句开始处的节奏有什么特点, ,3,老师指导学生练习后半拍起唱,0 3 5 3、0 5 1 1。先将“0”唱成“嗯”做铺垫,即,嗯 3 5 3、嗯 5 1 1,熟悉后,在心中默唱“嗯”字,按休止符的正确停顿练唱。 ,4,学生随琴完整演唱歌谱,注意在适当的地方换气。 ,5,老师提问,第二乐句的尾音与其他乐句的尾音的时值有什么不同, ,6,老师介绍连线的概念,连线有两种,一是连接相同音高的连线叫作延音线,二是连接不同音高的连线叫作圆滑线。 ,7,学生随琴画拍演唱歌谱,找一找歌曲中有几处延音线和圆滑线,并感受它们的不同作用。 ,8,学生填词演唱第一段歌词,注意声音要连贯、吐字要清晰,以及起唱的节奏要准确。 ,9,老师提问,怎样才能把歌曲唱得更好听呢, ,10,学生面带微笑、用逄贯的声音演唱歌曲的第一段歌词。 ,11,学生跟琴自学后四段歌词 ,12,学生随伴奏完整演唱歌曲的五段歌词,注意反复跳越记号。 ,13,学生为歌曲设计其他的演唱形式,并表演。 第二课时 唱歌《田野在召唤》 教学内容, 唱歌《田野在召唤》 教学目标, 1、认识顿音记号、重音记号和换气记号,并能够正确使用于演唱。 2、能用弹跳、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 3、引导学生从活泼动听的旋律和诗一般的歌词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使学生了解田园歌曲的另一种风格。 教学过程, 1、音乐导入 学生边聆听维瓦尔第的《四季》组曲中的《春》边进入教室,感受欢快活泼春之气息。 2、学唱歌曲 ,1,老师提问:,请同学们听一听,这首歌曲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乐句,,引出第二乐段, ,2,学生跟琴唱一唱第二乐段的第一段歌词。 ,3,老师讲解顿音记号,重音记号和换气记号。 ,4,学生跟琴唱一唱第二乐段的歌谱,注意顿音要唱得轻巧有弹性、重音要唱得强有力,并思考,这两个乐句的旋律进行有什么特点, ,5,学生跟琴演唱第二乐段的第一段歌词,注意声音要有弹性、吐字要清晰。 乐段的两个乐句的旋律有,6,学生视唱第一乐段的歌谱,并思考,第一 什么异同? ,7, 学生跟琴演唱第一乐段的歌谱,注意“2 0 3 0 4 0 5 0 , 3 0 1 —”处的八分休止符。并思考,这两个乐句与第二乐段的两个乐句的旋律进行有什么不同, ,8,学生跟琴演唱第一乐段的第一段歌词。 ,9,学生为第一乐段设计力度变化。 ,10,学生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第一乐段,注意强弱变化。 ,11,学生跟琴完整演唱第一段歌词,注意歌谱中的各种记号。 ,12,跟琴演唱第二段歌词,注意反复跳越记号,以及情绪变化。 3、表现歌曲 ,1,老师介绍歌曲,《田野在召唤》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的意大利民歌,它以儿童天真活泼的语气表现了在充满生机的春天里,大家出发去郊游时的欢乐心情,抒发了少年儿童对美好大自然的无比热爱的情感。 ,2,老师介绍“梯里通巴”的含义是“快来吧、快快来吧”的召唤声。 ,3,学生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要表现出春天田野的热情召唤。 ,4,学生在歌谱的X X处设计声音或动作,使歌曲更富有朝气。 ,5,学生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并在X X处拍手。 4、拓展欣赏 欣赏童声合唱《春之声圆舞曲》,再次感受春天原野上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 第三课时 活动《田园随想》 教学内容, 活动《田园随想》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乐曲、绘画作品的欣赏和散文的朗诵,了解表现田园风景的多种 艺术形式的不同特点。 2、根据学生的想象,用自己掌握的艺术手段创造性地表现一幅田园风景。 3、搭建一个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平台,培养学生与音乐与生活的想象力。 教学过程, 1、音乐导入 学生随伴奏演唱歌曲《田野在召唤》。 2、欣赏油画《干草车》。 ,1,老师提问,这幅画表现了什么内容, ,2,师生共同交流这幅画的内容、色彩、意境等。 ,3,老师提问,你有其他表现田园景色的美术作品推荐给大家吗, ,4,学生讨论,哪种意境的音乐可以与这样的美术作品意境相符合, 3、欣赏《间奏曲》 ,1,学生聆听音乐,并思考,这首乐曲描绘了什么画面, ,2,老师提问,这首音乐作品与《干草车》的意境一致吗,可以配乐赏画吗,为什么, ,3,老师提问,你还知道哪些音乐作品也具有这种意境, 4、唱歌《我的家园》 ,1,老师范唱《我的家园》,并提问,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它表现了什么内容? ,2,老师介绍《复兴之路》,并观看《复兴之路》视频片段。 ,3,学生视唱《我的家园》歌谱,注意四度、五度大跳的音准。 ,4,学生填词演唱歌曲,注意用稍慢的速度、连贯的声音演唱 ,5,老师提问,这首歌曲与《间奏曲》在音乐风袼上有什么不同, 5、朗读《麦哨》选段 八 ,1,老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章。 ,2,学生为文章选择配乐进行配乐朗诵。 ,3,学生试一试在《间奏曲》或《我的家园》的伴奏下有感情地朗诵文章。 ,4,学生分组讨论配乐朗诵与无配乐朗诵有什么不同, , 启发学生想一想,除了绘画、音乐,还可以用哪些艺术形式表现田园6、 风景。,如舞蹈、雕塑、影视等, 7、学生分组讨论并表演,用各自擅长的艺术形式为大家描绘一副田园风光的美景。 第四课时 音乐实践 教学内容, 1、小小作曲家 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同尾换头”的音乐创作手法,并能用这种创作手法创编旋律。 教学过程, 1、小小作曲家 ,1,老师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书上的两条金鱼有什么不同, ,2,老师提问:这种创作手法在音乐创作中也会出现,你们知道这种创作手法的名字吗, ,3,老师介绍“同尾换头”的相关知识。 ,4,学生用“同尾换头”的手法完成下面的旋律,并唱一唱。 1=C 中速 优美的 3 5 1 |6 - 5 |6 5 3 |2 - - | , | | | |, 第四单元 山乡牧童 第一课时 唱歌《牧童》 教学内容, 唱歌《牧童》 教学目标, 1、能用轻快、明亮的声音演唱二部合唱歌曲《牧童》,表现歌曲欢快的情绪。 2、认识升记号“#”’能在歌曲演唱中唱准“#4”。 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我们的田野》《田野在召唤》。 2、初步感受歌曲《牧童》 ,1,老师简介歌曲,学生龄听录音,整体感受歌曲的情绪、熟悉歌词内容。 ,2,整体聆听歌曲,设计手尖轻拍桌子或双手拍腿的声势动作,随音乐參与,熟悉歌曲旋律。 节奏设计, X X X、0 X X、X X X,X X X,。 ,3,老师提问,这首歌曲可以分为几个乐句,结束句是哪个乐句的变化重复, 3、学唱歌曲 ,1,学唱高声部 ?学生画拍视唱髙声部歌谱.注意音准和切分节奏。 ?学生跟琴完整演唱高声部歌谱.注意反复记号。 ?学生跟琴演唱高声部第一段歌词,声音要轻巧、明亮,切分节奏的力度稍强,要唱得稍连贯一些。 ?学生跟琴演唱高声部其他两段歌词。 ,2,学唱低声部 ?学生边听录音边思考,在歌曲的哪个地方加入了低声部合唱? ?学生边看谱边聆听录音,并思考,低声部旋律与高声部旋律是否有相同之处,它的节奏是否与高声部节奏完全相同, ?学生画拍视唱低声部歌谱。 ?老师讲解升记号,并指导学生练习演唱两组音,2―4,2—#4,注意#4的音准。 ?学生跟琴演唱低声部歌谱,注意#4的音准。 ?学生跟琴演唱低声部三段歌词,声音要轻巧、明亮,注意切分节奏。 ,3,和声音程合唱练习 将学生分为两个声部,合唱以下两个练习,注意两个声部的音准和声音的和谐。 ,4,合唱歌曲 ?与老师合作演唱,即全体学生唱低声部,老师唱高声部。 ?与录音范唱合作演唱,即全体学生随录音范唱演唱歌曲,合唱时都唱低声部。 ?将学生分成两个声部进行二部合唱。在练习中老师随时提出演唱要求,指导学生唱好歌曲。 ?为歌曲加上设声势动作或打击乐器伴奏,边唱边表演。 第二课时 欣赏《牧童短笛》 教学内容, 1、欣赏《牧童短笛》 2、认识音乐家贺绿汀 教学目标, 1、能认真欣赏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感受乐曲欢快的情绪,理解乐曲所表现的意境,掌握作品的曲式结构,熟悉作品音乐主题。 2、了解贺绿汀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 教学过程, 1、复习演唱歌曲《牧童》。 2、欣赏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 ,1,学生聆听全曲,并思考,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是独奏还是合奏?说一说乐曲带給你的整体情绪体验。可以提供一些表情术语供学生选择,如,恬静、优美、庄严、 活泼、抒情、欢快等。 ,2,学生聆听全曲,在老师的引导下,听辨乐曲结构,即整首乐曲由几个乐段組成,说说判断的理出。可以釆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探讨乐曲的结构。 3、对比聆听乐曲第一乐段和第二乐段,引异学生找出音乐的变化。设计符合第二乐段音乐特点的声势动作,随音乐参与表现,也可以编创固定的节奏型,随音乐拍击参与表现。 4、对比聆听第一乐段和第三乐段,先从听觉上感知两个乐段音乐的异同,再出示两个乐段旋律片段,随琴唱一唱曲谱,比较旋律的异同。 5、简介中国民间音乐中常用的加花变奏的创作手法。 6、随琴哼唱第一乐段音乐主题,并熟记。 ,1,揭示乐曲名称,认识曲作者贺绿汀。 ,2,学生带问题看教材中的音乐故亊《贺绿汀与〈牧童短笛〉》。设问,《牧童短笛》创作于哪一年,贺绿汀当时创作钢琴曲《牧童短笛》的原因是什么,《牧童短笛》作品名称的由来, ,3,师生就上面的问题交流探讨,了解作者及乐曲的创作背。 8、完整聆听乐曲,第一、三乐段随音乐用“啦"演唱主题参与表现,第二乐段用声势动作或打击乐器演奏固定节奏型参与表现。 第三课时唱歌《村晚》 教学内容, 唱歌《村晚》 教学目标, 1、能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演唱歌曲《村晚》,表现出歌曲宁静、美丽的意境。能背唱这首歌曲。 2、认识反复跳越记号,能在歌曲演唱中正确表现反复跳越记号。 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牧童》 2、节奏及视唱训练 老师出示节奏, X X |X X X X |X 一 一,学生准确读出节奏。 (2,学生用上面的节奏型,填上同一个音符演唱。 如, 1 1 | 1 1 1 1 | 1 - - ,5 5 | 5 5 5 5 | 5 - -, 6 6 | 6 6 6 6 | 6 - - ,3 3 | 3 3 3 3 | 3 - -。 3,老师随机出示歌曲《村晚》前面齐唱部分的四个乐句旋律,学生唱谱., 并按自己的理解将四乐句旋律排序。 1、学唱歌曲 (1)老师播放录音,学生边听边思考:歌曲中唱了什么内容?它的情绪是怎样的,它 可以分为几个乐段? (2)学唱第一乐段 ?学生画拍跟琴演唱第一乐段歌谱。 ?学生试着填词演唱第一乐段。 ?学生有感情地朗诵古诗《村晚》,并说一说它的含义。 ?老师提问:如何将朗诵古诗时的语调、情感带人到演唱中, ?学生跟琴有感情地演唱第一乐段歌词,注意弱起节奏。 ,3,学唱第二乐段 ?学生画拍视唱高声部旋律,想一想,这四个乐句与第一乐段四个乐句有什么异同, ?学生跟琴演唱高声部旋律。 ?学生画拍视唱低声部旋律。 ?学生跟琴演唱低声部旋律。 ?进行“对对碰”的演唱游戏。即由一位或一组同学唱高声部的一个乐句旋律,由 另—位或另一组同学唱相对应的低声部旋律,形成二部表现。可以不按歌谱顺序、任意选择 其中的一个乐句演唱。 ?按歌谱顺序,分声部唱谱,进行二部合唱。 ?将全体学生分成两个声部,填词演唱。 (4,完整演唱 ?学生跟琴完整演唱两个乐段,注意第二乐段合唱时声音要整齐和谐。 ?认识“反复跳越记号”,引导学生排出歌曲的演唱顺序。 ?学生分别学唱反复之后的最后一个乐句的高、低声部旋律,注意休止符。 ?学生分成两个声部,合唱反复之后的最后一个乐句的旋律。 ?学生填词演唱反复之后的最后一个乐句。 ?学生随伴奏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注意反复跳越记号。 第四课时 欣赏《牧羊姑娘》《山童》 教学内容, 1、欣赏《牧羊姑娘》 2、欣赏《山童》 教学目标, 1、能认真欣赏双簧管独奏曲《牧羊姑娘》,感受乐曲忧伤的情绪,认识双簧管,了解 欢簧管的音色特点,熟悉乐曲的音乐主题。 2、积极欣赏合唱曲《山童》,感受合唱歌曲的艺术表现特点。 教学过程, 1、复习演唱歌曲《牧童》和《村晚》。 2、欣赏《牧羊姑娘》, ,1,认识双簧管 ?出示双簧管和单簧管的图片,让学生辨别两种乐器外形的异同。 ?聆听分别由双簧管和单賛管演奏的乐曲片段,学生听辨其音色的区别』 ?老师简单介绍乐器双簧管。 ,2,整体聆听双簧管独奏曲《牧羊姑娘》,感受双簧管的表现力。 ,3,老师简介乐曲。 ,4,出示歌曲《牧羊姑娘》片段并演唱歌曲第一段歌词,了解歌曲所表现的内容和情感。 ,5,整体聆听乐曲,听辨乐曲的结构。 3、欣赏《山童》 ,1,播放《山童》的合唱表演视频,初步感受合唱的艺术表现力。 ,2,分段欣赏 ?聆听第一部分音乐,听辨它的演唱形式,并讨论旋律中的装饰音对歌曲风格塑造的作用。 ?跟着音乐唱一唱第一部分的音乐主题。 ?聆听第二部音乐,听辨它的演唱形式,并讨论这部音乐是如何表现歌曲意境的。 ?聆听第三部分音乐,听一听这部分音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带来了什么感受。 ,3,完整聆听歌曲,并记录歌曲的结构。 第五单元 欢腾的节日 第一课时 唱歌《快乐的泼水节》 教学内容, 唱歌《快乐的泼水节》 教学目标: 1、知道《快乐的泼水节》是具有傣族风格的歌曲,并能用甜美的声音完整演唱歌曲。 2、能够完整视唱歌谱。 3、感受傣族歌曲的特点,激发学生继续学习傣族音乐的兴趣。 4、能够随着音乐跳傣族舞。 教学过程: 1、聆听导入 老师播放歌曲范唱录音,并提问,这首歌曲具有哪个少数民族的风格, 2、视唱歌谱 ,1,老师用钢琴弹奏歌曲旋律,学生边看歌谱边聆听,数一数这首歌曲有几个乐句,说一说每个乐句之间有什么联系。 ,2,学生视唱第一乐句歌谱,老师监听,节奏方面,附点八分节奏、前八后十六分节奏,音高方面,四度旋律音程、五度旋律音程》演唱得是否准确,及时纠正。 ,3,在唱会第一乐句歌谱的基础上,学生完整视唱歌谱。 ,4,老师弹琴,学生完整演唱歌谱。 3、学唱歌词 ,1,尝试演唱第一段歌词 ?老师播放范唱,学生尝试随范唱演唱第一段歌词。 ?老师根据学生演唱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歌词有难度的部分可以放慢速度读一读再唱,节奏、音准出现问题可以老师示范或者钢琴弹奏来纠正, ?老师伴奏,学生完整演唱歌曲第一段歌词。 ,2,完整演唱歌曲 ?请个别学生尝试演唱第二段歌词,有问题及时纠正。 ?全班练习演唱第二段歌词。 ?老师钢琴伴奏,学生完整演唱歌曲。 ?老师提问,这首歌曲应该用什么情绪来演唱, ?学生随伴奏完整演唱歌曲,要表现出歌曲欢快的情绪。 ,3,检测 ?接龙演唱,一组唱一句或者一组唱一段,,检测学生是否能够准确演唱歌曲。 ?自愿组合演唱。 4、观看傣族舞蹈视频 学生观看傣族舞蹈视频,选择喜爱的舞蹈动作模仿跳一跳。 5、学生边唱歌曲边跳傣族舞 第二课时 欣赏《金蛇狂舞》 教学内容, 欣赏《金蛇狂舞》 教学目标, 1、知道乐曲《金蛇狂舞》的演奏形式是民乐合奏,以及乐曲表现了端午节时人们兴高采烈地赛龙舟的情景。 2、能够记忆A乐段主题旋律。 3、感受乐曲中打击乐器及“一领众合”的形式所塑造的热闹气氛,并对民族音乐产生浓厚兴趣。 教学过程, 1、初听全曲 ,1,学生聆听全曲,并思考,这首乐曲带给你什么心情,你的眼前出现一幅怎样的画 面,乐曲的演奏形式是什么, ,2,学生再次聆听全曲,并思考,这首乐曲有几个乐段,哪个乐段的主题给你印象最深, 2、聆听第一乐段 ,1,老师播放第一乐段音响,学生聆听感受情绪。 ,2,学生说出感受,老师总结,第一乐段的情绪是优美抒情的。 ,3,老师出示第一乐段主题的乐谱,学生识读乐谱。 ,4,老师播放第一乐段音响,学生用“嗒”随音响模唱主题。 3、聆听第二乐段 ,1,老师播放第二乐段音响,学生聆听感受情绪及速度。 ,2,学生说出感受,老师总结,第二乐段的情绪是欢快活泼的。 ,3,老师设计简单的划船动作,学生练习。 ,4,老师播放第二乐段音响,学生边听边随音乐的节拍做划船的动作。 4、聆听第三乐段 ,1,老师播放第三乐段音响,学生聆听感受情绪。 ,2,学生说出感受,老师总结,第三乐段的情绪是热烈的。 ,3,老师出示教材中第三乐段主题的乐谱,学生识读乐谱。 ,4,老师告诉学生第三乐段采用了 “一领众和”的演奏形式,学生按照“领”和“齐”的提示唱主题。 ,5,学生分三组,分别用锣、鼓、镲设计伴奏。 5、表现全曲 老师播放全曲,学生听到第一乐段主题用“嗒”模唱,听到第二乐段主题做划船的动作,听到笫三乐段主题用打击乐器伴奏。 第三课时 欣赏《火把节之夜》 教学内容, 欣赏《火把节之夜》 教学目标, 1、能够参与音乐活动中,积极主动地表达对聆听到的音乐的感受。 2、知道《火把节之夜》是一首具有彝族风格的中阮独奏乐曲。 3、初步了解中阮的形状、演奏方法,听辨中阮的音色。 4、能够听辨乐曲中的不同乐段情绪与速度的变化。 5、能够听辨乐曲的结构。 教学过程, 1、介绍中阮 老师介绍,今天我们要一起欣赏一首乐曲,演奏这首乐曲的乐器大家不常见到,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师出示中阮的图片,。阮是我国的一种民族弹拨乐器,有四根弦,分为中阮、大阮,用拨子弹奏,音色柔和、优美。 2、欣赏《火把节之夜》 ,1,初听乐曲 ?聆听全曲,并思考,这首乐曲给你什么感受,它具有哪个少数民族的风格特点, ?老师提问,在这首乐曲中,中阮的音色是怎样的, ,2,出示标题、介绍火把节 乐曲的名字叫《火把节之夜》。火把节是彝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人们围着篝火祈求平安,唱歌跳舞,通宵达旦。 ,3,分段欣赏—引子老师提问,这段音乐的情绪、速度是怎样的,它描写了什么情景, ,4,分段欣赏—第一乐段 ?老师提问,这段音乐描绘了什么情景,它的情绪、速度是怎样的,请选择适当的速度用语和表情术语。 ?学生随音乐哼唱主题,并轻轻晃动身体。 ,5,分段欣赏—第 二乐段 ?老师提问,这段音乐描绘了什么情景,它的情绪、速度是怎样的,请选择适当的速度用语和表情术语。 ?学生随音乐哼唱主题。 ?学生跟随音乐的节拍横仿中阮的演奏动作。 ,6,完整欣赏 ?学生聆听全曲,听到第一乐段时请随音乐轻轻晃动身体,听到第二乐段时请跟着音乐的节拍模仿中软的演奏动作。 ?学生聆听全曲,记录乐曲的结构。 3、检测 老师播放《快水的泼水节》《金蛇狂舞》《火把节之夜》的音响片段,学生说出哪首作品既有彝族风格,哪首作品具有傣族风格。 第四课时 唱歌《那达慕之歌》、活动《欢腾的那达慕》 教学内容, 1、唱歌《那达慕之歌》 2、活动,欢腾的那达慕》 教学目标, 1、用明亮的声音,高涨的情绪完整演唱歌曲《那达慕之歌》,表现出那达慕大会热闹的场面。 2、能够主动地用力度的变化来表现耿曲,感受力度变化给歌曲带来的不同效果。 3、枳极參与音乐实践活动,乐于与他人交流、合作,培养创造能力和合作能力。 4、能够综合表演《那达慕之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少数民族节日的向往之情。 教学过程, 1、聆听导入 ,1,老帅播放歌曲范唱录音,并提问,这首歌曲具有哪个少数民族风格,歌曲唱了什么内容, ,2,老师介绍那达慕,并提示学生歌词中唱到的就是这个体育集会上的各种活动。 2、学唱歌谱 ,1,老师钢琴弹奏歌曲旋律,学生边看歌谱边聆听。 ,2,学生视唱前四乐句歌谱,老师监听,节奏方面,附点八分节奏、附点四分节奏、音高方面,四度旋律音程、五度旋律音程、六度旋律音程〉演唱得是否准确,及时纠正练习。 ,3,学生视唱结束句歌谱,总结出结束句再现了歌曲第一、二乐句的旋律。 ,4,老师弹伴奏,学生完整演唱歌谱,老师监听是否准确。 3、学唱歌词 ,1,学唱第一段耿词 ?老师播放范唱录音,学生尝试随录音演唱第一段歌词。 ?老师根据学生演唱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歌词有难度的部分可以放慢速度读一读再唱,节奏、音准出现问题可以老师示范或者钢琴弹奏来纠正, ?学生讨论在哪里换气合适并练习。 ?老师伴奏,学生完整演唱歌曲第一段歌词。 ,2,学唱第二段歌词 ?请个别学生尝试演唱第二段歌词,有问题及时纠正。,要给予演唱的同学充分的肯定, ?全体学生演唱第二段歌词。 ,3,学唱结束句歌词 ?全体学生演唱结束句歌词,注意口齿清晰。 ?老师提问,要表现怎么样的结束效果呢,请同学们分组为结束句设计演唱的力度。 ?小组展示结束句力度设计结果,并试着唱出结束句的力度变化。 ?老师提问,结束句的力度变化会带来什么效果, ,4,完整演唱歌曲 ?老师提问,同学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情绪来演唱歌曲, ?老师伴奏,学生完整演唱歌曲,注意两段歌词中间没有间奏。 4、检测 ,1,接龙演唱, 一组唱一句或者一组唱一段〉,检测学生是否能够准确地演唱歌曲。 ,2,自愿组合演唱。 5、活动《欢腾的那达慕》 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活动方式,全体学生一起逐个任务编创或小组分别领取不同任务进行编创。 ,1,老师提要求〔编创要求、练习要求〉。 ,2,学生进行编创和练习〈旋律与节奏的编创、舞蹈的编创、加油歌的演唱,。 ,3,展示编创成果。 6、综合表演 与歌曲《那达慕之歌》结合,加入编创的打击乐伴奏与舞蹈,以及加油歌的演唱进行综合表演。 第六单元 八音盒 第一课时 唱歌《愉快的梦》 教学内容, 唱歌《愉快的梦》 教学目标 1、能用轻柔、连贯的声音演唱《愉快的梦》,表现愉快的梦境。 2、认识八六拍,并用八六拍的声势为歌曲伴奏。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老师提问,同学们都做过梦吧,大家都做过各式各样的梦。有一位日本小朋友,在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夜晚也做了个神奇而愉快的梦,那么她梦到了什么呢,让我们闭上眼睛,随着优美的音乐进入她的梦乡…… 2、听赏歌曲 ,1,初听歌曲 ?老师播放歌曲范唱录音,学生边听边思考,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带来什么样的感受。 ?老师小结,歌曲的情绪是优美抒情的,带来轻松、舒适、愉快的感受。 ,2,复听歌曲 ?老师播放歌曲范唱录音,同学们听一听,小朋友梦见了什么, ?老师小结,梦之船环游太空,看见了神奇的椰子岛,一起和小矮人跳舞歌唱。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美好的意境。 3、学唱歌曲 ,1,按节奏读歌唱,老师引导注意语气要轻柔。 ,2,老师弹奏歌曲第一部分,学生跟音乐用“lu”来哼唱,注意轻声髙位置。 ,3,再次聆听歌曲,引导学生分辨歌曲分为两个部分。 ,4,学唱歌曲的第一部分 ?引导学生观察两个乐句旋律下行的特点,并釆用听唱法进行学唱。 ?提示连线的唱法和适当地方的换气。 ?提示一字多音的演唱。 ,5,学唱歌曲第二部分 ?师生合作演唱歌曲,学生演唱笫一部分两个乐句,老师演唱第二部分两个乐句。 ?引导学生听辨第二部分是二部合唱,学生唱第一声部,老师用钢琴弹奏第二声部,培养学生的二部听觉。 ?老师用钢琴教唱第二声部旋律,学生学唱。 ?师生合作填词演唱笫二部分,可釆用多种形式。 ?将学生分成两个声部,填词合唱第二部分,注意两个声部的声音和谐。 ,6,跟音乐完整演唱歌曲,可采用多种方式演唱,体会歌曲表现的意境。老师要提示学生接准前奏和间奏。 4、学习八六拍 ,1,老师提问,这首歌曲几拍子的,带给你们怎样的感受, ,2,老师小结,歌曲是八六拍的,它的含义是以八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六拍,带给人一种摇动的感觉。让学生按指挥图示随音乐指挥,体会摇动的感觉。 ,3,学生用声势为歌曲伴奏,,拍手一拍腿一拍腿一拍肩一拍腿一拍腿, 5、表现歌曲 学生分角色演唱歌曲,找一位学生领唱独唱部分,其他学生分成两个声部演唱合唱部分.注意音色要和谐统一、声音要连贯。 6、演唱小结 老师,今天我们学习丫歌曲《愉快的梦》。做梦虽然很虚幻,但如果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梦想成为现实,那岂不是更好,让我们一起为了梦想加油吧, 第二课时 唱歌《侗家儿童多快乐》 教学内容, 唱歌《侗家儿童多快乐》 教学目标, 1、能用真挚的声音演唱歌曲。 2、能准确演唱歌曲中的休止符,做到声断气连。 3、能积极参与合唱,用自然的声音合唱歌曲。 教学过程, 1、欣赏导入 ,1,老师提问,中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56个,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侗族看一看。你们对侗族有哪些了解, ,2,老师播放 课件 超市陈列培训课件免费下载搭石ppt课件免费下载公安保密教育课件下载病媒生物防治课件 可下载高中数学必修四课件打包下载 ,介绍侗族的风土人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老师引导学生说说看完的感受和对侗族的了解。 ,4,老师引导,侗族的小朋友们都能歌善舞,过着开心快乐的生活。他们喜欢用一首歌曲来表达他们快乐的心情,就是《侗家儿童多快乐》。请你们听一听,侗族的小朋友是用什么心情来演唱这首歌曲的,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 2、学唱歌曲 ,1,完整聆听歌曲 ?老师范唱或播放歌曲,引导学生说出歌曲的情绪是欢快的,速度是中速。 ?复听歌曲,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并听辨歌曲的演唱形式 ,2,学唱第三、四乐句,合唱部分) ?出示两个声部的节奏谱,分别练习。熟练后,学生分为两组进行节奏合奏。 ?出示两个声部的旋律谱,老师指导学用“lu”分别学唱两个声部。熟练后分为两组用“lu”合唱,老师可用钢琴伴奏,注意两个声部的声音要和谐统一。 ?出示歌词。先按齐唱形式加入歌词演唱,然后全体学生分为两组进行合唱。,要求,轻声演唱,注意和谐统,注意聆听其他同学的声音。演唱完之后请学生说说演唱中出现的不足和问题,再演唱一遍, ,3,学唱第一、二乐句和第五、六乐句 ?老师完整播放歌曲,学生聆听并默唱合唱部分。 ?师生合作演唱歌曲,学生演唱合唱部分,老师演唱其他旋律。 ?学生重点练习0 3 21 ,1 3 , 2 1 0 6 , 6 1 6 , 6 0,,注意做到声断 气连。 ?学生慢速跟琴填词演唱。,老师纠正演唱中不足的地方,指导学生轻声演唱,避免喊唱, ,4,完整演唱歌曲 ?学生跟伴奏完整演唱歌曲,注意吐字清晰、节奏准确。 ?多种形式演唱耿曲,一领众和、师生接龙、男女合唱等,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的演唱形式带来的不同音乐感受,提髙同学们的注意力。 ,5,讲解五声调式 ?老师出示音阶图,提示学生边唱边找一找歌曲中没有出现音阶中的哪些音。 ?老师小结,没有出现fa和si。只有do、re、mi、sol、la五个音组成旋律的调式成为五声调式。作曲家用我们中华民族的五声调式来创编歌曲,更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侗族儿童对祖国、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6,完整演唱歌曲,提示“也罗也”要轻声演唱,引导学生表现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3、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侗家儿童多快乐》,感受到了侗家儿童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希望同学们能像他们一样热爱我们的祖国。 第三课时 欣赏《匈牙利舞曲第五号》 教学内容, 欣赏《匈牙利舞曲第五号》 教学目标, 1、能感受乐曲热烈、奔放的情绪,并能哼唱、记忆乐曲的主题。 2、能分辨乐曲的三部曲式结构。 3、知道《匈牙利舞曲第五号》是德国音乐家勃拉姆斯创作的。 教学过程, 1、视频导入,初步感受全曲 ,1,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过音乐会吗,谁能告诉大家听音乐会时应该注意什么呢? ,2,老师小结,你们真是合格的小观众,老师还要补充一点,每当节目演出结束的时候,要以热烈的掌声表示对演奏者的尊敬。 ,3,老师提问:今天老师就请你们观看一段音乐会的录像。听到这首乐曲,你们都想知道些什么? ,4,老师小结并补充,能不能唱出一段乐曲的主题呢,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世界名曲《匈牙利舞曲第五号》。 2、分段欣赏 ,1,第一主题 ?老师播放第一主题,并提问,这首乐曲是由三部分构成的。A部分有两个主题,我们先来听一听第一主题的情绪是怎样的,它的速度和力度分别有什么特点。 ?老师小结:这段旋律的情绪是热烈、奔放的,速度快,力度也很强。 ?学唱第一主题旋律。老师引导并出示第一主题谱例。老师弹奏旋律,学生画拍用“la”哼唱。 ?老师提示学生注意附点四分音符的演唱,可通过对比的方法感受附点音符的推动作用,用画拍的方法唱准一拍半的时值,并提示八分音符不要唱得过强、要自然。 ?提示学生#5的音准,以及十六分音符的节奏要唱得平均、清楚,用弹跳的声音演唱。 ?声势游戏。老师引导学生边演唱边按X 0,X 0,X 0,X 0,的节奏用拍腿的声势随音乐演奏。 2,A部分—第二主题 , ?老师播放第二主题,并提问,同学们,下面这段音乐的情绪要比刚才的音乐更加热烈奔放,你们能听出为什么吗, ?老师小结,旋律的音区高了,个别音还有重音记号。 ?复听第二主题,引导学生听辨这个主题在速度和力度上的特点。 ?老师小结,同学们听得很仔细,力度时强时弱,速度时快时慢,这就是匈牙利舞曲的一种特点。 ?声势游戏。老师引导学生按X 0,X 0,X 0,X 0,的节奏用拍手的声势随音乐表现。表现强的力度可用拍手表示,表现弱的力度可点手心表示。 ?完整欣赏乐曲A部分的两个主题,引导学生随音乐做声势伴奏,注意表现出力度与速度的变化。 ,3,B部分 ?老师出示四条旋律,引导学生听辨乐句出现的顺序。(请四名同学,每人任意拿一条旋律,在前面站成一排,老师按任意顺序弹奏B部分四个乐句,学生听到老师弹的是自己手中的旋律就上前一步〕 ?老师引导学生按照乐句排列的正确顺序,演唱B部分主题。老师提示反复记号的演唱。 ?复听B部分,引导学生聆听音乐在速度和力度上的特点。 ?老师小结,这部分音乐的速度时快时慢,力度还时强时弱,和乐曲的A部分第二主题一样,体现了匈牙利舞曲的特点。 ?老师出示填词的B部分并范唱,学生聆听。歌词,“啦啦啦啦,我们一起唱歌,啦啦啦啦,我们一起跳舞。啦啦啦啦,我想请你跳个舞,啦啦啦啦,我们一起跳个舞。” ?老师引导学生演唱歌词,注意四度音程与八度音程的音准。 播放歌曲伴奏,学生演唱,师生共舞师范。,男生可用摘帽子的动作表示邀请,女生半蹲表示回应, 老师指导全体学生随音乐舞蹈,提示舞蹈的动作要与音乐的速度、节奏吻合。 3、完整欣赏 ,1,播放全曲,引导学生分辨,C部分的音乐和哪一部分的音乐相似呢, ,2,老师小结,乐曲的C部分再现了A部分的音乐。 ,3,聆听音乐,引导学生准确地分辨音乐的三个部分。,老师发给学生四张卡片,两张红色,两张黄色。学生随音乐举起相应的卡片,并随音乐轻轻晃动。音乐结构为,红、黄、红或黄、红、黄, 4、作曲家介绍 ,1,老师提问,我要隆重地向你们介绍一个人,他就是这首乐曲的作者——勃拉姆斯。你们猜猜他是哪国人,告诉你们吧,勃拉姆斯是德国人,那为什么德国人却写了一首《匈牙利舞曲》呢, ,2,老师小结,勃拉姆斯生于德国的一个乐师家庭,当他在维也纳时,对当地的吉普赛音乐非常感兴趣,吉普赛是一个有着悠久浪漫历史的民族,由于受迫害从一个国家流浪到另一个国家,不少人在匈牙利定居下来,吉普赛音乐热情洋溢、自由浪漫,他们的音乐也被纳入匈牙利民族音乐中,勃拉姆斯把他根据吉普赛音乐创作的乐曲成为《匈牙利舞曲》,一共有二十一首,今天我们听到的是第五首。 5,欣赏总结 老师出示这节课的相关问题,请学生抢答。 曲名…… 作者、国籍…… 乐曲分几部分…… 匈牙利舞曲速度、力度的特点…… 乐曲的情绪…… 请同学们哼唱一个主题…… 6,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欣赏了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创作的《匈牙利舞曲第五号》,了解了匈牙利舞曲热情、奔放的音乐特点。这首乐曲最初创作的时候,是一首钢琴 四手联弹曲,而我们欣赏的是由管弦乐队演奏的版本。最后让我们在最热烈的C部分音乐中结束今天的音乐课。 第四课时 欣赏《马刀舞曲》 教学内容, 欣赏《马刀舞曲》 教学目标, 1、能感受乐曲紧张激烈的战斗气氛,并能体会音乐描绘的不同场景。 2、能分辨乐曲的两个主题,并能感受两个主题在情绪上的不同。 3、认识乐器手风琴,了解并能分辨手风琴的音色。 教学过程, 1、视频导入 ,1,老师播放视频,学生观看并思考,这个视频片段描写的是什么场景,他们的武器是什么? ,2,老师小结,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与上述视频片段相似场面的音乐作品,它叫作 《马刀舞曲》。大家可能都听过管弦乐合奏的版本,但是今天这首乐曲是由一种乐器独奏。 你们听一听,这是什么乐器,表现了怎样的情绪, 2、认识手风琴 ,1,播放《马刀舞曲》,引导学生分辨手风琴的音色和音乐表现的紧张激烈的情绪。 ,2,老师小结,这首乐曲是由手风琴独奏的,出示手风琴图片或实物,简介手风琴。 听辨手风琴音色。播放几种乐器演奏的片段,引导学生分辨哪一个是手风琴演奏的,加深对手风琴音色的认识与感受。 3、分段欣赏 ,1,引子 乐曲开始是一个短小的引子,由手风琴用急板速度奏出节奏强烈的四小节引子,形成炽热的舞曲气氛。 ,2,第一部分 ?播放音乐,引导学生感受A主题在情绪、速度上的特点,并感受音乐表现了怎样的场面。 ?出示旋律.指导学生跟琴哼唱。 ?复听乐曲第一部分,老师提问,A主题在第一部分反复出现,到底反复了几次 (两次)第二次出现有什么不同,〔音区变高了,情绪更加热烈了) ,3,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主要由B主题构成。播放B主题,引导学生听辨B主题表现了怎样 场景。 ?再次聆听B主题,引导学生听辨B主题在情绪和速度上和A主题有什么不同。,速度变为快板,情绪变得柔和而抒情, ?出示旋律,指导学生跟琴哼唱。 ,4,尾声 ?播放尾声部分,引导学生听辨尾声旋律的上下行交替结束。听到请举手示意。 ?再次播放,边听边用旋律线表示上行和下行。 4、完整欣赏 ,1,播放全曲,引导学生听辨第二部分之后还有没有旋律出现,它与哪个主题音乐相似。,有,与A主题音乐相似, 丨 ,2,老师小结,最后的部分是A主题的一个变化再现,乐曲就是由这样三部分构成的,这种结构就叫做带再现的三部曲式。 5、拓展欣赏 ,1,介绍作者 老师,我们今天学习的《马刀舞曲》选自舞剧《加雅涅》,是第三幕第二场的群舞音乐,表现了亚美尼亚民族彪悍粗旷的性格。这首乐曲的作者是谁呢,他就是阿拉姆?伊里奇?哈恰图良,他的苏联著名的作曲家和指挥家。他写了很多好听的作品,其中代表作品有《马刀舞曲》《第二交响曲》,以及舞剧《假面舞会》等。 ,2,欣赏管弦乐曲《马刀舞曲》老师,这首乐曲旋律热情奔放,受到很多指挥家和作曲家的青睐。不仅有手风琴独奏的版本,还有管弦乐合奏的版本。下面老师请你们欣赏管弦乐版本,再次感受一下《马刀舞曲》激烈昂扬的情绪。 6、概述小结 今天,我们欣赏了热烈奔放的手风琴独奏《马刀舞曲》,了解了轻便键盘乐器手风琴的相关知识和音色。请同学们回家搜集其他手风琴演奏的作品,我们将在下节课进行交流。 第五课时 音乐实践 教学内容, 1、小小作曲家 2、小小歌唱家《数鸭子》 教学目标, 1、认识X—、X X、X X X、X 0 、 X X X X这些节奏型,并用这些节奏型创编一首《山村的歌谣》。 2、能随琴挥拍唱准“小小歌唱家”中的二部合唱《数鸭子》。 教学过程, 1、小小作曲家 ,1,老师出示这些X—、X X、X X X、X 0 、 X X X X节奏型,并引导学生正确打节奏。 ,2,出示《山村的歌遥》中的多个素材,老师引导学生正确演唱、敲山节奏、老师指导并及时鼓励。 ,3,学生分组表现各个角色,每个角色可根据需要进行反复。 ,4,老师指导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分组进行创编与练习,可增加新的角色或者改编节奏型。 ,5,分小组进行展示,老师指导并总结。 2、小小歌唱家 ,1,老师弹奏《数鸭子》的高声部旋律,学生听辨其节拍和情绪 。 ,2,老师再次弹奏高声部旋律,学生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唱,注意休止符的地方要唱准确。 ,3,学生演唱高声部,老师小声演唱低声部旋律,培养学生的二部分。 ,4,引导学生观察低声部旋律的特点、两个小节一重复,重复了三次。注意演唱时要唱得轻巧。 ,5,学生跟琴演唱低声部,注意声音要有弹性,休止符的地方要唱准。 ,6,学生跟琴填词演唱低声部,注意声音要有弹性。 ,7,师生合作演唱,学生唱低声邡,老师唱高声部,不准确的地方要及时指导纠正。 ,8,学生分成两个声部合唱歌曲、注意两个声部的配合。 ,9,多种形式演唱歌曲,一领众和、师生接龙、男女合唱等,,轻声演唱,注意声音的和谐统一。演唱完之后请学生说说演唱中出现的不足和问题,再演唱一遍。
本文档为【小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2497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04KB
软件:Word
页数:46
分类:
上传时间:2018-11-13
浏览量: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