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传统村落的集体记忆研究——对纪录片记住乡愁进行内容-慧知文库

传统村落的集体记忆研究——对纪录片记住乡愁进行内容-慧知文库

举报
开通vip

传统村落的集体记忆研究——对纪录片记住乡愁进行内容-慧知文库传统村落的集体记忆研究——对纪录片记住乡愁进行内容-慧知文库 传统村落的集体记忆研究——对纪录片《记住乡愁》进行内容分析为例 原文地址: 第 34 卷 第 12 期 2015 年 12 月 地 理 研 究 GEOGRAPHICAL RESEARCH Vol.34, No.12 December, 2015 传统村落的集体记忆研究 ——对纪录片 《记住乡愁》 进行内容分析为例 汪 芳 1, 孙瑞敏 2 (1.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 北京 100871;2. 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 深圳 5180...

传统村落的集体记忆研究——对纪录片记住乡愁进行内容-慧知文库
传统村落的集体记忆研究——对纪录片记住乡愁进行内容-慧知文库 传统村落的集体记忆研究——对纪录片《记住乡愁》进行内容分析为例 原文地址: 第 34 卷 第 12 期 2015 年 12 月 地 理 研 究 GEOGRAPHICAL RESEARCH Vol.34, No.12 December, 2015 传统村落的集体记忆研究 ——对纪录片 《记住乡愁》 进行内容分析为例 汪 芳 1, 孙瑞敏 2 (1.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 北京 100871;2. 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 深圳 518055) 摘要:传统村落的集体记忆承载着村庄的文化传统与人们的乡愁情感。但随着城镇化及其带 来的大规模人口迁徙, 使得这些记忆正面临巨大冲击。就此展开研究, 对于乡村规划和发展、 乡村记忆保存和传承等意义重大。归纳出集体记忆的社会选择性、 动态重构性、 媒介依赖性等 属性后, 构建传统村落集体记忆三要素的研究框架, 即主体 (记忆者) 、 客体 (记忆对象) 、 时间, 借助大型纪录片 《记住乡愁》 , 选取 60 个典型的中国传统村落, 采用内容分析等方法, 探讨主体 诉求及其相应的情感特征、 客体如何承载传统价值以及时间演变中村落发展阶段划分等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并初步分析了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 这三者是如何发生变化的, 最后结合乡村规划和 乡村旅游提出建议。 关键词:集体记忆; 传统村落; 内容分析法; 纪录片 《记住乡愁》 ; 乡村规划和乡村旅游 DOI: 10.11821/dlyj201512014 1 引言 传统村落记忆承载着文化传统和乡愁情感,具有文化规约、社会认同、心理安慰与 心灵净化的功能[1]。但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及其带来的大规模人口迁徙,中国的乡村记忆正 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巨大冲击,究其原因包括: “不愿记忆” ,曾经辉煌的农耕文明被贬抑 为落后的生产力,以及二元体制下城乡的强烈对比和巨大差异,刺激着记忆者不愿保 留、甚至是故意忘却乡村集体记忆; “不能记忆” ,伴随着物质空间与社会文化的巨变, 农村土地与人口大量流失,使得记忆的对象快速消失或发生改变; “不让记忆” ,在乡村 建设和乡 村旅游发展的过程中,部分地区忽视乡村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扰乱了人们的环 境感知与时间认知,等等。同时这种冲击也可能是双刃剑,或许也为乡村记忆的保存和 发展提供了新的渠道和信息。 鉴于对以上问题的认识,社会各阶层开始对乡村的宝贵文化遗产传承进行反思,有 前瞻性的探索者已经开始了在一些村落的持续实践。乡村记忆的保护与延续,已经成为 当今社会的热议话题,也得到了政府越来越多的关注。2012 年,住建部、文化部、财政 部三部门联合启动了传统村落的全国性摸底调查与保护发展工作;2013 年,中央城镇化 工作会议中提出,要提高城镇建设水平,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 社会各界积极响应,山东、浙江、山西等地随后开展了乡村记忆工程。 关于集体记忆,在 《记忆的社会框架》 中,法国社会心理学家 Halbwachs 将其定义为 “一个特定社会群体的成员共享往事的过程和结果” ,同时指出, “集体记忆在本质上属于社 收稿日期:2015-06-26; 修订日期:2015-11-0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51078003) 作者简介:汪芳 (1973- ) ,女,湖南衡山人,博士,副教授,注册城市规划师,主要从事“地理建筑和规划”的研 究与教学工作。E-mail: wfphd@pku.edu.cn 2368-2380 页 12 期 汪 芳 等: 传统村落的集体记忆研究: 对纪录片 《记住乡愁》 进行内容分析为例 2369 会范畴,共同性是集体记忆的出发点”[2]。集体记忆涉及社会学、历史学、心理学、地理学 等多学科,分别从社会要素、时间视角、人的认知、空间意义等方面展开研究 (表 1) 。 表 1 不同学科对集体记忆的研究列举 Tab. 1 Collective memory research in different disciplines 学科 社会学 研究内容列举 方法选择列举 相关概念列举 政治事件对集体记忆的影响 [3,4]、社会环境和族群 文 献 研 究 、 田 野 考 察 、 社会记忆、文化记忆、 对集体记忆的选择性[2]、社会沉默导致的集体记忆 深度访谈等 收集记忆 的否认和遗忘[5]、文化视角的影响[6,7]等 记忆史研究[8]、特殊历史时期的历史记忆解读[9]等 人体感知的角度 [10,11] 历史学 心理学 地理学 历史文献法、口述史研究 历史记忆 人体实验测试 自传体记忆、闪光灯记 忆、内隐记忆 文 献 研 究 、 空 间 分 析 、 公共记忆 认知地图 物质景观与空间的象征性[12-14] 注:除特殊说明外,本文图表均为自绘。 通过文献研究,归纳集体记忆的特性包括:? 社会选择性。纪念和认同的过去是社 会选择和地理建构的结果[15]。集体记忆并非是日常生活的无限积累,而是一种具有选择 性的社会行为,存在某些方面的结构性失忆或强化记忆。权力阶层可以影响或决定集体 认同,从而主宰了集体记忆的书写和重建[16]。乡村的发展演变是一个历史的、社会的过 程,个人记忆往往会产生差异,但其群体的集体记忆则体现出一定的社会性[17]。? 动态 重构性。集体记忆的重现,不再是简单的原形回忆,而是根据回忆场景,重新建构逻 辑,并赋予新诉求,这促使集体记忆在演变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例如通过对怀旧类电 视综艺节目的演变研究,来探讨集体记忆的重构[18]。? 媒介依赖性。一方面是制度化与 仪式性的“集体欢腾”所产生的深刻记忆,如庆典[19]、传统节日[20]、集体活动[21]等;另一 方面是非制度化的日常生活过程中点滴积累的记忆,如记忆场所[22]、象征符号[23],或是 文献、照片、明信片等[24]等更细微的物质实体引发的记忆。 已有的关于乡村集体记忆研究多以个体村落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中某个重要因素对 集体记忆的影响。? 记忆者:李凡等通过实地调研和人 物访谈,探讨集体记忆和怀旧空 间的形成与改变过程[25];? 物质信息:张士闪等通过研究山东淄博市洼子村对石碑、庙 会活动在文革中的破坏与后来的恢复振兴,说明神圣空间对乡村集体记忆的重要性 [26]; ? 人物事件:唐力行通过研究徽州绩溪宅坦村,探讨咸丰战乱后重修家谱和延续家族活 动对建构集体记忆的作用[27];? 政治环境:张慧卿通过对福建漳州岩兜村的考察,指出 政治运动可以促使集体记忆的产生[28],Hershatter 选取陕西中部、南部村庄,研究当事人 的记忆与官方集体记忆的关系[29]。由上可知,目前对村落的个案研究细致深入,但这也 说明有必要进行整体、系统的研究。本文以已有研究为基础,借助纪录片 《记住乡愁》 中 60 个典型传统村落信息,采用内容分析法,对传统村落的集体记忆进行框架性描述和 规律性探索。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的典型性与代表性 根据多部委关于开展传统村落调查的通知?,传统村落是指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 ? 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联合印发的 《关于开展传统村落调查的通知》 ,源自住建部 网站 ( _209619.html) 。 2370 地 理 研 究 34 卷 富的传统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 落。传统村落具有传统建筑风貌完整、选址和格局保持传统特色,或非物质文化遗产活 态传承的条件。相对于其他村落,传统村落的集体记忆更为清晰完整且延续性强,对乡 村集体记忆的研究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2015 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大型人文纪录片 《记 住乡愁》 的前 60 集,该纪录片由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拍摄制作,围绕着乡愁记忆展 开,采访人数众多,较为真实地纪录下大量的生活场景、历史故事,展现出人们的乡土 情怀与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本文选取其中的 60 个传统村落作为研究对象 (图 1) ,这些 村落在地域空间上分布范围广泛,历史悠久,类型多样、特征鲜明、民族气息浓厚,具 图1 60 个村庄的空间分布 Fig. 1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the 60 villages 12 期 汪 芳 等: 传统村落的集体记忆研究: 对纪录片 《记住乡愁》 进行内容分析为例 2371 有丰富的人文记忆。 2.2 传统村落的集体记忆构成要素 根据前文的文献梳理以及本团队的前 期研究[30],本文认为,记忆是主客体在时间 中的交互作用,由此提出传统村落集体记 忆的三要素——“主体 (记忆者) —客体 (记忆对象) —时间” (图 2) 。传统村落集 体记忆的主体要素是记忆者本身,他们通 过共同劳作、参与集体活动与交往,形成 文化共同体;客体要素是记忆活动所涉及 的对象,如物质空间信息、人物事件线 图 2 传统村落的集体记忆构成要素 索;时间要素则是感知与度量 事件 过程、 Fig. 2 The collective memory elements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时间长短的标尺,以及记录事件发生顺序 的时间轴线。 2.3 研究方法 对纪录片素材的分析,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这是一种将不系统的、定性的符号性 内容,如文字、图像等转化成系统、定量的数据资料的研究方法[31]。内容分析法可以用 于现状分析、趋势分析、比较分析等。以纪录片作为数据分析的基础,进行内容分析, 主要应用于传播学[32]、地方文化[33]等方面。纪录片是进行影像化的保护与传播的媒介形 式,制作过程要求选取真实素材,制作过程依托田野调查方法,进行人物访谈并搜集文 学、戏剧、摄影等资料,对事件或现象进行深度阐释,体现了科学性、可信度高的优 势。因此,基于纪录片、利用内容分析法对集体记忆展开研究,具有一定的科学合理 性。纪录片影像文本对乡村的表达也是一种“集体记忆” ,是解读乡村、探究集体记忆问 题的重要研究手段。 研究的具体操作包括:利用视频截图软件 HyperSnap 获取镜头图像;使用软件 Excel2013、SPSS 19.0 对相关数据作进一步处理;人工记录并分析解说词;利用数据挖掘和 内容分析软件 ROST CM 6.0、NETDRAW 2.083,分析主题歌曲的歌词内容等。 3 结果分析 3.1 传统村落集体记忆的主体要素 传统村落集体记忆的主体指的是生活在村落中的居民,更广泛意义上的主体包括离 开乡村到城市、已完成城镇化的村民,曾外出打工而最终选择回到村落的人,在城市中 长大的但不忘长辈与故乡的新一代,短暂停留或长期居住在村落里的外地游客与迁入 者,以及全社会专注于对传统村落进行研究和实践、共同拥有传统村落集体记忆的人。 主体的记忆过程非常复杂,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内因包括年龄、性别、教育程度 等个体要素;外因包括社会环境、经济情况等集体环境与社会规范制约。受研究素材的 限制,本文仅从主体的年龄特征、主体诉求与情感诉求等角度进行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 3.1.1 年龄特征 集体记忆是自我身份形成与认同的基础。纪录片中,有 123 名受访者的 年龄被明确指出,对这些受访者进行年龄统计与分析 (表 2) ,其平均年龄为 68 岁,老年 人群居多。而其他未提及具体年龄的受访者,通过外貌估计,也能推测其中的中年人与 老年人占绝大多数。考虑到传统村落中的年轻人普遍选择外出打工,因此存在采访受到 2372 地 理 研 究 表2 主体年龄特征分布示意 50~59 16 13.01 60~69 21 17.07 70~79 21 17.07 80~89 29 23.58 90~99 14 11.38 34 卷 Tab. 2 The distribution table of objects' age characteristics 年龄段(岁) 0~19 人数 1 比例 (%) 0.82 20~29 4 3.25 30~39 10 8.13 40~49 4 3.25 100 及以上 3 2.44 限制的可能性。但离开家乡、常年漂泊异地的人们,显然不如固守土地的人们,对自己 的村落有着更多熟悉和情感。由此,可以得知传统村落集体记忆的主体以中老年为主。 这一方面印证了 Halbwachs 的观点[34]:老年人是集体记忆的中坚力量。他们最拥有建构和 传播本族群历史的话语权力和权威,也具有丰富的记忆内容。社会通过赋予老人保存过 去痕迹的功能,鼓励老人把自己可能仍拥有的精神能量都贡献出来,用以进行回忆。 3.1.2 主体诉求 主体诉求是对人们为什么记忆的解读,体现出集体记忆的社会选择性。 本文首先对纪录片中受访村民的诉求 表 3 传统村落集体记忆的主体诉求的高频词频统计 情况进行了统计,进行词频分析后, Tab. 3 High-frequency words based on the people's demands for traditional-village collective memory 列出前 9 位的高频词,得到表 3。 诉求 频次 诉求 频次 诉求 频次 保留和延续耕读传家记忆,是为 45 传承 37 建设家乡 16 了勉励后代向先祖学习。传统农业社 孝文化 15 会,耕是生存之本,读是立身之本, 铭记家族荣耀 42 读书与教育 33 和睦 38 感恩 17 祈福祝愿 13 是维系宗族兴衰的首要因素。这些主 追根溯源 体诉求体现出了中国传统核心价值 观:忠、孝、诚、勤、俭、和等。这些传统村落耕读传家、德教育人,其中蕴含的厚重 文化价值让子孙世代传承。例如,受孝文化的影响,传统村落中具有追根溯源的传统, 认为记住历史和先祖是一种责任,具有主动记忆的意识,同时有祭祖活动、家谱记载等 保障记忆延续的制度设计。 家族先人中的优秀代表,是家族的榜样和荣耀。他们奠定了村风的基石。如在甘肃 省陇南市文县哈南村,受先祖战功赫赫的影响,后代传承了保家卫国的风骨;在山西省 临汾市襄汾县丁村,受先祖立三义庙的影响,后代团结和睦,忠义传家。当有了先祖的 精神灵魂和文化内涵,并且得到传承和发展时,整个村落就有了记忆的诉求,激发出记 忆的动力。 3.1.3 情感特征 在经历种种事情的过程中,人们会产生相应的情感,并作为记忆的内容 存贮进大脑。当进行回忆时,会对情感进行渲染、强化或者注入新的内容,这体现出集 体记忆的动态重构性。对事件亲历者的情感分析,本文是通过解读纪录片解说词来完成 的,归纳出受访者的情感特征,并选取纪录片的主题曲作为研究素材,对更广泛范围内 的主体进行情感分析。 通过对纪录片中受访者的情感进行归类,可以发现:荣耀、自豪、愉快、信任、感 激等正向情感占 98.38%;痛苦、后悔、仇恨等负向情感占 1.62%,且负向情感通常都被 化解。人们从集体记忆中汲取力量,其中荣耀 (108 次) 、感恩 (149 次) 、自我实现 (79 次) 、敬畏 (74 次) 、欢乐 (40 次) 的情感出现的次数最 多。因此,记忆主体具有的正向 情感,是传统村落的集体记忆得以有效保持的重要原因。 同时为了补充和验证,本文选取 《记住乡愁》 纪录片的主题曲,探讨更广泛范围内 的主体情感特征。这些主题曲是经全球征集,从 8000 多件来稿中评出的 12 首优秀歌词作 品。本文使用数据挖掘软件 ROST CM 6.0,对 12 首主题歌曲的歌词进行语义网络分析: 首先对歌词内容进行分词处理,形成可以被提取与识别的分析字段;然后提取高频词汇 12 期 汪 芳 等: 传统村落的集体记忆研究: 对纪录片 《记住乡愁》 进行内容分析为例 2373 并过滤部分无意义词后,通过特征分析生成“记住乡愁”的 VNA 文件;最后,将 VNA 文件导入 NETDRAW 软件,生成语义网络图 (图 3) 。 从图 3 可以判断出语义网络中各个级别的核心词及其相关性。诗歌有四个层次的核 心词:红色标注的为一级核心词,包括“乡愁” 、 “家乡” 、 “老家” 、 “故乡” ;绿色标注的 为二级核心词,包括“送别” 、 “伤心” 、 “相思”等反映送别与思念的记忆,以及“天长 地久”等希望时光永存的期盼祝福;橙色标注的为三级核心词,包括“美丽” 、 “春天” 、 “鸟语花香” 、 “房前屋后” 、 “伊人” 、 “秋水”等对物质空间信息赞美的词汇;蓝色标记的 四级核心词为“记住” 、 “眷恋” 、 “记忆” 、 “守候”等,抒发渴望记住乡愁的情感。因 此,更广泛范围的主体同样具有积极的正向情感。 3.2 传统村落集体记忆的客体要素 集体记忆的客体要素即被记忆的对象,包括物质空间信息和被特定选择的人物与事 件。物质空间信息是人物和事件发生的舞台和背景,是人们记忆人和事件的载体;而人 物和事件的发生,使得物质空间信息具有意义,是记忆的线索。本文通过对纪录片的图 像进行内容分析,来研究被记住的物质空间信息;并借助纪录片的解说词,来解读被记 忆的人物和事件中所体现出来的规律。 3.2.1 物质空间信息 借助于自动截屏软件 HyperSnap,设置每 5 s 截图一次的速度来截取 纪录片图像。此纪录片每集的播放时长约为 30 min,平均每集截图获取 300 张图片,去 除无意义的图像内容,总共获得有效图片 15682 张。通过对纪录片图像内容的分析,并 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将出现的物质空间信息归纳为 8 大类 (表 4) 。 经过人们的抽象思维,物质空间信息被凝聚成具有象征性的文化符号,给予人们环 境认同与归属感。例如,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同江市街津口村,周家大院里铺地的图案 纹样,象征着祖训所教导的勤劳等内容;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屏山村,舒兆元对母亲舒秀 文的回忆和思念就寄托在周恩来夫妇赠与的、母亲生前最心爱的玩具上;浙江省绍兴市 诸暨市斯宅村古祠堂窗棂上,刻满汉字、格言警句,每当看到窗棂上的“亲”字,后辈 们就想起家族长辈的教育和培养。 对各村落 8 类物质空间信息的出现频数进行统计 (图 4) ,可以看出,生产生活场景 图3 《记住乡愁》 纪录片主题歌歌词的语义网络图 Fig. 3 Network semantic graph about lyrics analysis of the documentary 2374 地 理 研 究 表 4 传统村落集体记忆的物质空间信息 Tab. 4 The physical information contents of traditional-village collective memory 信息类型 具体构成 34 卷 村落基本信息 村落空间格局 民居与公共建筑 公共空间与景观 生产生活场景 民俗文化 文献资料 保护与发展情况 名称、行政区划、地理信息、起源与年代、面积范围、人口、民族、方言、自然生态环境 要素等 选址、风貌、轴线、街巷格局、空间特征等 建造年代、历史用途、产权归属、 材料 关于××同志的政审材料调查表环保先进个人材料国家普通话测试材料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销四查四问剖析材料 结构、工艺装饰、室内空间、文化内涵、使用与保 存信息等 古树名木、塔桥亭阁、井泉沟渠、庭园景观等 衣、食、住、行、生产、商业 节日习俗、文学、音乐、经济、绘画、舞蹈、戏剧、曲艺、技艺、医药、传说、民谣、谚 语、禁忌与咒语、传承人与存续情况等 志书、族谱与古书籍、舆图、碑刻题记、匾联、诗词、游记等相关历史资料 当代出版物、有关村落的著作品等 政府政策与制度管理、村庄规划 保护管理大事记与相关的乡规民约 图 4 物质空间信息的出现频数分布图 Fig. 4 The frequency distribution diagram of physical and spatial information 和民俗文化活动出现的频率最多。乡村的生产生活凝聚着世代相传的生存智慧和农业文 明,而民俗文化通常具有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最能唤起村民心底里的情感。即使是离 家千里,在制度规约和情感诉求的驱动下,人们仍不遗余力赶回家中参加这些活动,不 觉繁文缛节、辛苦操持,反而视为精神享受,留下的印记也最为深刻。这两点也印证了 集体记忆的媒介依赖性。 为进一步研究 8 类要素的相互关系,将其频数数值导入 SPSS 19.0 软件,对 8 个变量 进行 Spearman 秩相关分析,得到相关系数矩阵 (表 5) 。在 0.01 和 0.05 显著性水平上通过 检验的要素,体现出具有一定的紧密关系。记忆通过联想形成网络,当这些物质信息的 空间或时间接近、属性相似或者对比明显时,人们就可以将相关的记忆联系起来。例 如,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迆沙拉村的村民,在谈到村史馆的建设、对外交通发展情况 12 期 汪 芳 等: 传统村落的集体记忆研究: 对纪录片 《记住乡愁》 进行内容分析为例 表 5 物质空间信息要素的相关性分析 Tab. 5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physical spatial information elements 村落基本 村落空间 民居与公共 生产生活 公共空间与 信息 格局 建筑 场景 景观 民俗文化 1 -0.216 0.094 文献 资料 1 -0.139 2375 保护发展 情况 1 村落基本信息 村落空间格局 民居与公共建筑 生产生活场景 公共空间与景观 民俗文化 文献资料 保护与发展情况 1 0.344** 0228 -0.017 0.352 ** 1 0.292 * 1 -0.290* 0.159 -0.154 ** 1 -0.078 -0.207 0.101 0.230 1 -0.041 -0.100 0.164 0.017 0.212 -0.006 -0.166 0.393 0.030 -0.259 * ** 0.390 -0.108 0.230 注: “**”表示在置信度(双侧)为 0.01 时,相关性显著; “*”表示在置信度(双侧)为 0.05 时,相关性显著。 时,总会提及村落虽然位于四川省,却具有大量江南风格的建筑的起因。这是因为明朝 初年朱元璋下令远征云南的将士在此就地安迁,将士们思念故土家园,而按照家乡的建 筑风格来修建房屋,并延续至今。 3.2.2 人物事件线索 传统村落集体 表 6 被记忆人物的身份特征统计 记忆的选择性还体现在被记忆者的身 Tab. 6 Identity characteristics statistics of the persons in memory 份特征上。对于被记忆的人物的频数 其他和村落相关 人物身份 当代村民 始祖 皇帝 其他先祖 的著名人物 和比例的统计如表 6 所示。 频数 302 17 16 23 110 其中绝大部分被记忆的个人都是 比例 64.53% 3.63% 3.42% 4.92% 23.50% 村落的优秀代表,体现出村民的精神 信仰与骄傲。而少数反面代表,会作 为教训和警示,而被纳入集体记忆的范畴。在传统村落中,追忆先祖、讲述光辉往事, 这是具有数百年乃至上千年的传统,在此影响下,人们希望以正面形象纳入到村庄的集 体记忆中,因此对自身在集体中的形象高度重视。 传统村落集体记忆的事件符合主体诉求,即传统村落所推崇的文化与价值观。60 集 纪录片,共讲述了 492 个事件。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具有以下特点:? 具有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使得记忆的内容——人物和事件富有生命活力与情怀。因为人类记忆的传承大 部分都是通过对故事的叙述来完成,需要将集体记忆融入故事叙述[35]。? 事件的内容既 有集体仪式与活动经历,也包括日常生活的体验。其中历史记忆的稳定和持久留存是依 赖于一定的载体,如家谱等文字记载、或者建筑遗存中。? 特殊事件引发记忆主体产生 强烈情感的事件,如兴奋、耻辱、恐惧、痛苦的事件记忆。 3.3 传统村落集体记忆的时间要素 时间的存在,使得人们具有记住事件发生顺序的重要能力。对时间的感知,同样是 记忆的内容。时间促成记忆的同时也在消融记忆。本文对时间要素的分析,包括主体对 时间的感知标尺以及对集体记忆时间轴的特征分析。 3.3.1 时间标尺 重大事件往往有较为详细的年代或朝代记载,而日常生活记忆的时间标 尺相对模糊。记忆者的感知与时间计量,遵循自然万物生长的变化,在人事变迁和生产 生活的循环重复中来形象地表达与记录时间,也会把周期性事件以比较的形式来进行回 忆。例如,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张谷英村,每年过年、重阳节和老人的生日最热闹。在 老人心目中,这些就是一年中最开心的日子,也是用其他时间守望的日子,人们就在岁 2376 地 理 研 究 34 卷 岁年年循环的节日里感知时空变化。代表着家族繁衍的“代”也是时间的重要衡量,每 个人对自己辈分以及姓名中字辈的标识记忆清晰,使得村民具有身份认同和归属感。 人们将生命历程和时间感知寄托于自然环境。例如,贵州省黔东南自治州从江县岜 沙村,每个人自出生起就有专属于自己的生命树,使得人的生命和树木的生命紧密联系 在一起,共同感受岁月。过世后,由家人砍下生命树为其做棺木,择地下葬后,又在墓 穴上再种上一棵,表示先人的生命与树同在,让四季常青、百年不枯的树木来延续人类 的生命,这也是怀念祖先的最好方式。再如,广西自治区桂林市灵川县江头村,人们将 婴儿的头发剪下系在竹子上,寄托孩子会和竹子一样正直挺拔、节节升高的美好祝福。 这样的时间感知方式也极大地促使村民保护树木,爱护森林,并传承其中蕴含的文化深 意。此外,传统村落的集体记忆也具有跨越时空的作用,例如,在浙江省绍兴市斯宅村, 村民认为通过阴阳水池可以实现与祖先的对话;在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杨家堂村,村民世 世代代都拜老樟树为干娘等。 3.3.2 时间轴 统计纪录片中事件发 表 7 传统村落集体记忆事件发生的时间 生的时间情况 (表 7) ,可 Tab. 7 The occurrence time of the events about traditional 以看出:传 village collective memory 统村落的集体记忆明显受到首因效应 时期 频次 时期 频次 时期 频次 和近因效应的影响。在记忆心理学领 当代 302 抗日战争时期 8 汉 5 域,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是指个体在 清 62 唐朝 7 民国时期 3 认知记忆过程中,最先输入的信息和 明 37 元 5 三国 3 最后输入的信息由于受到的干扰较 周 2 少,更容易留下深刻印象,因此更容 南北宋 16 易被记住且持续时间长的现象。往往 村落的始祖、近代或当代的名人,更容易被人们所记住;同样,村落的定居阶段、鼎盛 阶段更容易被纳入集体记忆。而对于村落几百年乃至上千年缓慢发展的历程中的点点滴 滴,则容易被集体记忆所遗忘。 3.4 传统村落集体记忆的变化 通过对纪录片中集体记忆在传承中的发展和变化情况进行总结,可以发现,促使传 统村落记忆演变的核心因素是生产力的变迁、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下面将分别从村落 集体记忆构成三要素——主体、客体与时间的演变情况进行初步分析。 3.4.1 主体的演变 前文指出“老年人是集体记忆的中坚力量” 。但记忆本身是具有生命 力的,它在面临着不断变化、调整的时代要求。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年轻人成为 集体记忆中越来越活跃的主体。例如,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张谷英村的张灿炎,在博客 上写回忆录,分享思家之情。除了话语权越来越多元,人们的诉求与情感也不断发生变 化。对外多元文化的交流沟通,使得集体记忆更加鲜活有力,给乡村文化的发展带来契 机。例如,云南丽江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吾木村的和吉胜,外出务工的经历使得他更热家 乡并致力于传播家乡文化。他迎娶了比利时的姑娘温蒂后,夫妻二人经营了客栈,并致 力于将村落与外面的世界进行连通,通过客栈的英文网页,为村庄迎来了来自美国、加 拿大、德国、新加坡、印度等国家的游客,同时使得其他村民发现传统的织布、造纸、 木雕、中草药有更广阔的市场。但信息的多元和渠道的丰富,也会为记忆的主体带来选 择的困境。例如,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街津口村,世代以捕鱼为生,但现在村内 2000 多 人中已有 300 人左右放弃渔猎生活而种植黄豆,成为新的经济小集体。这对传统渔猎集 体记 忆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3.4.2 客体的改变 随着越来越多的村民走出村落,同 时乡村旅游中也有更多的外来者来 12 期 汪 芳 等: 传统村落的集体记忆研究: 对纪录片 《记住乡愁》 进行内容分析为例 2377 到村落,使得传统村落与外界的物质与精神交流逐渐增多,集体记忆的内容也在不断丰 富更迭,烙上了新时代的印记。记忆客体要素的功能在发生着变化,如黑龙江省佳木斯 市津街口村的舞蹈,原本是村里用来治理心理疾病的手段,现在被应用于当地 小学 小学生如何制作手抄报课件柳垭小学关于三违自查自纠报告小学英语获奖优质说课课件小学足球课教案全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生课 间操、老年广场舞及旅游展示。同时,记忆的延续和保存变得更加便捷与容易,记忆载 体与记忆内容也更加丰富,为记忆突破时空限制提供了可能。浙江省诸暨市斯宅村的村 民周智华,自费几十万元拍摄村庄资料片,利用多媒体的方式对外宣传家乡文化。值得 一提的是,这些变化可能也有利有弊,应警惕人们的记忆惰性。例如,以前先人的画像 由于数量少而倍感珍贵,因此人们将其挂在墙上、精心保管,每日祭拜,而现在照片与 影像资料众多,方便获取并且可以反复调取,人们可以随时随处找寻记忆的痕迹。在失 去“物以稀为贵”的情感下,如何唤起人们的积极性而去妥善保存这些记忆,将成为新 的现实问题和研究内容。 3.4.3 时间的更替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所用的时间参照系,不仅有自然日历时间, 还有经济时间和社会时间,从 而信息传播的加而在人们观念中形成立体化、多层次的时间网络体系 [36]。 速,使得人们的主体诉求与情绪能够得到即时表达,削弱了事后冷静反 思并重构记忆的可能性,降低了传统村落集体记忆的魅力及其凝聚力、号召力 [37]。此 外,庆典仪式等集体活动可以通过电视转播和录像等形式展播,不再受时空的限制,时 间更加机动灵活,为更多人成为记忆主体创造可能性,但同时也没有了现场气氛与情感 渲染。这些记忆如果不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被唤起,所能记住的有效时间可能会缩短。 4 结论与讨论 主要结论包括:? 传统村落集体记忆的主体以中、老年人为主,体现出主体诉求及 其相应的情感特征,但随着社会交流网络的日趋便捷,年轻人发挥着与长辈们不同的作 用,在传播手段更有优势,在理解视角上勇于创新;? 客体要素即被记忆的对象,包括 物质空间信息、人物事件线索等,常常与传统村落所推崇的价值观相契合。与外界的更 多交流,带来对记忆客体保存的冲击,也带来其在功能上的转变、内容上的丰富,以及 传播途径的变化;? 时间要素包括主体对时间的感知标尺,这是以周期性事件和自然环 境为参照,以及还包括了集体记忆保存的时间轴,对其特征分析发现,传统村落的初步 发展期、鼎盛时期和当代的集体记忆最为丰沛;但由于传播媒介的变化和快餐文化的影 响,记忆的表达,也许将失去日常生活中时间性、季节性鲜活的体现,而简化为形式上 的表演。 在村庄规划设计中,可以充分利用传统村落集体记忆的研究成果,以增强村落的地 方性与可识别性。例如,这 60 个村庄中的福建省连城县培田村,同时也是全国第一批村 庄规划示范试点村落?,其村庄规划 (2013-2030 年) 的具体内容对村落集体记忆各要素 的保护和传承都有所影响。 ? 主体要素方面:规划调研中注重听取村民的村庄发展意 愿,例如对村落的牌坊 给予保护,以满足村民“保瑞避邪” 、 “望族兴家”的心理需求; ? 客体要素方面:采用模式引导的方式,延续村落空间形态结构以及历史建筑,部分恢 复原有的商业业态,如糕点店、烧酒店、豆腐店、茶馆等;? 时间要素方面:在设计标 识牌时,从民居中的漏花转窗中提取回纹作为装饰符号,结合当地传统建筑材料及其色 彩元素,在表达古村传统氛围的同时运用玻璃、金属等现代材料,强化对比效果,展现 gov.cn/czjs/czjszcfb/index.html) 。 ?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公布第一批全国村庄规划示范名单的通知 (建村 〔2013〕 163 号) (. 2378 地 理 研 究 34 卷 出古村落所具有的历史纵深感。 此外,旅游发展也给传统村落集体记忆的保存 带来了重要影响。乡村旅游作为农村 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式,推动着乡村的 经济与文化发展,丰富了村民的精神与物质生 活。例如,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 板梁村的刘容贵老人,每天在自家门口炒花生免费给游 客吃,并给游客提供茶 水,方便他人的同时,自己也实现了老有所乐;乡村旅游业的发 展使得传统亲 缘、地缘关系被重新发掘出来,如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张谷英村,村民共 商旅 游收入的分红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促使村民形成新的“共同体” 。旅游的发展给村民带来了 强烈的 家族与文化自豪感,但也应注意其中过度商业化对集体记忆的扭曲和破 坏,防止传统集 体记忆的文化特征被现代快餐型的消费价值观所替代。例如, 贵州省黔东南自治州从江 县岜沙村,歌舞和剃发礼原本是传统节日的隆重活动, 现在已经演化为旅游产品,进行 日常表演,而不是与节日相辅相成了。但受访 的村民滚水格的视角也有一定道理,他从 文化传播角度来理解村民的行为,认 为“我们这不是表演,是真实的展示” 。 对于传统村落的集体记忆研究,本 文主要借助的是纪录片 《记住乡愁》 中的素材。 尽管纪录片以真实性为拍摄 原则,但不可避免地加入了制片人的主观认知,存在误读与 漏读的可能性,因 此,后续还需要田野调查,以增加结论的准确性。集体记忆受诸多社 会、经济、 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同时由于地理环境、历史渊源、文化习俗的不同,村落 之 间的情况大相径庭,如何更科学全面地构建记忆体系并探讨其相互关系,需要 进一步 的研究。目前,乡村记忆工程刚刚起步,需要更为系统和科学的理论支 持,也需要社会 各界不懈的实践探索。只有这样,乡村记忆才能在时代变迁中 保存发展, “乡愁”才会在 世代延续中历久弥香。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 ] 杨同卫, 苏永刚. 论城镇化过程中乡村记忆的保护与保存. 山东社会科 学, 2014, (1): 68-71. [Yang Tongwei, Su Yonggang. A study of rural memory protection and preservation o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2014, (1): 68-71.] [ 2 ] Halbwachs M. On Collective Memory.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2. [ 3 ] Novick P. The Holocaust and Collective Memory. London: Bloomsbury Publishing PLC, 2001. [ 4 ] 王汉生, 刘亚秋. 社会记忆及其建构一项关于 知青集体记忆的研究. 社会, 2006, 26(3): 46-68, 206. [Wang Hansheng, Liu Yaqiu. Social memory and its construction: A study of the collective memory of the intellectual youth generation. Society, 2006, 26(3): 46-68, 206.] [ 5 ] Zerubavel E. Time Maps: Collective Memory and the Social Shape of the Past.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4. [ 6 ] Assmann J, Czaplicka J. Collective memory and cultural identity. New German Critique, 1995, 110(65): 125-133. [ 7 ] Boyer P, Wertsch J V. Memory in Mind and Cultur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9. [ 8 ] Nora P, Jordan D P. Rethinking France: Les Lieux de mémoire, Volume 4: Histories and Memories.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10. [ 9 ] 王先明. 历史记忆与社会重构: 以清末民初 “绅权” 变异为中心的考察. 历史研究, 2010, (3): 4-23, 189. [Wang Xianming. Historical memory and the restructuring of society: An investigation centered on the changes in "gentry power" in the late Qing and early Republican period. Historical Research. 2010, (3): 4-23, 189.] [10] Pennebaker J W, Paez D, Rim B, et.al. Collective Memory of Political Events: Social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s. London: Psychology Press, 1997. [11] 汪新 建, 艾娟. 心理学视域的集体记忆研究. 南京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9, (3): 112-116. [Wang Xinjian, Ai Juan. On collective memory studies in psychology. Journal of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09, (3): 112-116.] [12] Azaryahu M, Foote K E. Historical space as narrative medium: On the configuration of spatial narratives of time at historical sites. GeoJournal, 2008, 73(3): 179-194. [13] Lynch K. The Image of the City. Cambridge: MIT Press, 1960. [14] Boyer M C. The City of Collective Memory: Its Historical Imagery and Architectural Entertainments. Cambridge: MIT 12 期 Press, 1996. 汪 芳 等: 传统村落的集体记忆研究: 对纪录片 《记住乡愁》 进行内容分 析为例 2379 [15] Legg, S. Contesting and surviving memory: Space, nation, and nostalgia in Les Lieux de Mémoire.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D: Society and Space, 2005, 23(4): 481-504. [16] 郑宇. 集体记忆的构建与 演化: 箐口村哈尼族 “集体失忆” 的阐释. 思想战线, 2008, 34(3): 20-24. [Zheng Yu. Construction and evolution of collective memory: The explanation of "collective amnesia" in Qingkou Hani village. Thinking, 2008, 34(3): 20-24.] [17] 李凡, 朱竑, 黄维. 从地理学视角看城市历史文 化景观集体记忆的研究. 人文地理, 2010, 25(4): 60-66. [Li Fang, Zhu Hong, Wang Wei. A geographical study on the collective memory of urban historical cultural landscape. Hunan Geography, 2010, 25(4): 60-66.] [18] 张红军, 朱琳. 论电视综艺节目对 “集体记忆” 的建构路径: “仪式观” 的视角.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5, (3): 59-67, 127. [Zhang 基于 Hongjun, Zhuli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ctive memories by television variety shows: From a ceremonial perspective. Journalism & Communication. 2015, (3): 59-67, 127.] [19] 薛亚利. 庆典: 集体记忆和 社会认同.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0, 27(2): 63-71. [Xue Yali. Ceremony: Collective memory and social identity.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0, 27(2): 63-71.] [20] 刘博, 朱竑, 袁振杰. 传统节庆在地方认同建构中的意义: 以广州 “迎 春花市” 为例. 地理研究, 2012, 31(12): 21972208. [Liu Bo, Zhu Hong, Yuan Zhenjie.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traditional festival in the construction of place identity: A case study of the Winter Jasmine Flower Market in Guangzhou.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12, 31(12): 2197-2208.] [21] 梁宏章. 仪式中的集体记忆: 以都江村盘瑶还盘王愿仪式为 例. 地方文化研究, 2014, (4): 104-109. [Liang Hongzhang. The collective memory in ceremony: Taking Panyao village at Dujiang redeem vows to Pan Wang as an example. Local Culture Research, 2014, (4): 104-109.] [22] 陆邵明, 刁嘉辉, 赵浩林, 等. 港口城市的集体记忆 “码头遗产” :以上海为例. 现代城市研究, 2012, (10): 39-49. [Lu Shaoming, Diao Jiahui, Zhao Haolin, et al. Study on collective memories in port cities: A case study of Shanghai. Modern Urban Research, 2012, (10): 39-49.] [23] Duncan J, Johnson N C, Schein R H. A Companion to Cultural Geography. Malden: Wiley-Blackwell, 2007. [24] Hoelscher S, Alderman D H. Memory and place: Geographies of a critical relationship. Social & Cultural Geography, 2004, 5(3): 347-355. [25] 李凡, 杨俭波, 何伟财.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佛山传统祠堂文化景观 变化以及地方认同的建构. 人文地理, 2013, 28(6): 9-16. [Li Fan, Yang Jianbo, He Weicai. Change of ancestral hall landscape in Foshan Cit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placeidentity in the background of fast urbanization. Hunan Geography, 2013, 28(6): 9-16.] [26] 张士闪, 张佳 “ . 常” 与 “非常” : 一个鲁中村落的信仰秩序. 民俗研究, 2009, (4): 148-169. [Zhang Shishan, Zhang Jia. Normal and abnormal: The belief order of a village in middle Shandong province. Folklore Studies, 2009, (4): 148-169.] [27] 唐力行. “千丁之族, 未尝散处” , 动乱与徽州 宗族记忆系统的重建: 以徽州绩溪县宅坦村为个案的研究. 史林, 2007, (2): 82-94, 190. [Tang Lixing. Chaos and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clan memory in Huizhou-Focusing on Zhaitan village, Jixi county, the city of Huizhou. Historical Review. 2007, (2): 82-94, 190.] [28] 张慧卿. 乡村民众的利益调整与秩序变迁: 以福建漳州岩兜村为个案. 合肥: 合肥工业 大学出版社, 2009. [Zhang Huiqing. Rural People's Interest Adjustment and Order Change: Zhangzhou Rock Pocket Village as A Case. Hefei: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9.] [29] Hershatter G. The gender of memory: Rural Chinese women and the 1950s. Signs, 2002, 28(1): 43-70. [30] 汪芳, 严琳, 熊忻恺, 等. 基于游客认知的历史地段城市记忆研究: 以北京南锣鼓巷历史地段为例. 地理学报, 2012, 67(4): 545- 556. [Wang Fang, Yan Lin, Xiong Xinkai, et.al. A study on tourist cognition of urban memory in historic sites: A case study of alley Nanluogu historic site in Beijing.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12, 67(4): 545-556. ] [31] 邱均平, 邹菲. 关于内容分析法的研究.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4, 30(2): 14-19. [Qiu Junping, Zou Fei. A study of content analysis methods. Journal of Library Science in China, 2004, 30(2): 14-19.] [32] 曹陇华, 马昊莹. 2006-2010 年历史文化纪录片叙事特征分析. 科 学 ? 经济 ? 社会, 2011, 29(2): 153-160. [Cao Longhua, Ma Haoying. Narrative study for historical cultural documentary of China from 2006 to 2010. Science? Economy? Society, 2011, 29(2):153-160.] [33] 王晖. 城市文化与影像表达: 以 《话说长江》 和 《再说长江》 中的南京为 例. 理论与创作, 2008, (4): 96-98. [Wang Hui. City culture and image expression: A case study of Nanjing in "Talking about Yangtze River" and "Talking About Yang[34] 莫里斯 ? 哈布瓦赫. 论集体记忆. 毕然, 郭金 华 译.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 [Halbwachs M. Theory of Collective Memory. Translated by Bi Ran, Guo Jinhua. Shanghai: Shanghai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2002.] tze River One More Time". Criticism and Creation, 2008, (4): 96-98.] 2380 地 理 研 究 34 卷 [35] 刘燕. 国族认同的力量: 论大众传媒对集体记忆的重构. 华东师范大学学 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6): 77-81. [Liu yan. The strength of the national identity: A study on mass media's reconstruction of collective memory.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2009, (6): 77-81.] [36] 甘爱平. 论近 代与现代时间观念的演变. 经济科学, 1990, (2): 71-74. [Gan Aiping. The evolution of the theory of the modern and the modern concept of time. Economic Science, 1990, (2): 71-74.] [37] 胡百精. 互联网与集体记忆构 建.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2014, (3): 98-106, 159. [Hu Baijing. The collective memory in the age of Internet. Social Sciences in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2014, (3): 98-106, 159.] Collective memory of Chinese traditional villages: A case study of content analysis on the documentary Homesickness in Mind WANG Fang1, SUN Ruimin2 (1.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China; 2. School of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Peking University, Shenzhen 518055, Guangdong, China) Abstract: The collective memory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carries the villages'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people's nostalgia.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rapid urbanization and mass migration, the rural culture and collective memory are facing the crisis of fading away. Studying the collective memory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e aspects of rural planning, tourism development, rural memory project and so on. Taking the documentary Homesickness in Mind as study material, this paper selects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60 traditional villages, and adopts the literature analysis, content analysis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to build the three elements of collective memory in traditional villages, namely "subject, object and time" and makes a further discussion on these three elements. The main results are demonstrated as follows: (1) The subject elements are given priority to the middle aged and elderly ones, who has special appeal and emotional characteristics; (2) The object elements to be remembered include the substantial spatial information and figure- event clues, which conforms to the values highly praised by traditional villages; (3) The time element includes the peopl's perception indicator to time, which takes the events of natural cycle and natural environment as references, and also covers the time axis of collective memory, through the characteristic of which we could find that the collective memory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mostly prevails in the initial- development, heyday and contemporary phases; (4) With the transition of productivity and people's lifestyle, the three elements of the traditional village collective memory are also in constant evolution. Finally, the application recommendations are proposed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rural planning practices and rural tourism. Keywords: collective memory; traditional villages; content analysis method; documentary Homesickness in Mind; rural planning and rural tourism
本文档为【传统村落的集体记忆研究——对纪录片记住乡愁进行内容-慧知文库】,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8359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62KB
软件:Word
页数:26
分类:
上传时间:2018-02-22
浏览量: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