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酒谱》译文 (宋) 窦苹

《酒谱》译文 (宋) 窦苹

举报
开通vip

《酒谱》译文 (宋) 窦苹《酒谱》译文 (宋) 窦苹 《酒谱》译文 (宋) 窦苹 内篇上?酒之源一 【原文】 世言酒之所自者,其说有三:其一曰仪狄始作酒,与禹同时。又曰尧酒千钟,则酒始作于尧,非禹之世也。其二曰《神农本草》着酒之性味,《黄帝内经》亦言酒之致病,则非始于仪狄也。其三曰天有酒星,酒之作也,其与天地并矣。 予以谓是三者皆不足以考据而多其赘说也。夫仪狄之名不见于经,而独出于《世本》。《世本》非信书也,其言曰:"昔仪狄始作酒醪以变五味,少康始作秫酒。"其后赵邠卿之徒遂曰:"仪狄作酒,禹饮而甘之,遂绝旨酒而疏仪狄,曰:'后世必...

《酒谱》译文 (宋) 窦苹
《酒谱》译文 (宋) 窦苹 《酒谱》译文 (宋) 窦苹 内篇上?酒之源一 【原文】 世言酒之所自者,其说有三:其一曰仪狄始作酒,与禹同时。又曰尧酒千钟,则酒始作于尧,非禹之世也。其二曰《神农本草》着酒之性味,《黄帝内经》亦言酒之致病,则非始于仪狄也。其三曰天有酒星,酒之作也,其与天地并矣。 予以谓是三者皆不足以考据而多其赘说也。夫仪狄之名不见于经,而独出于《世本》。《世本》非信书也,其言曰:"昔仪狄始作酒醪以变五味,少康始作秫酒。"其后赵邠卿之徒遂曰:"仪狄作酒,禹饮而甘之,遂绝旨酒而疏仪狄,曰:'后世必有以酒败国者乎,"'夫禹之勤俭,固尝恶旨酒而乐谠言,附之以前所云,则赘矣。或者又曰:"非仪狄也,乃杜康也。"魏武帝乐府亦曰:"何以消忧,惟有杜康。"予谓杜氏系出于刘累,在商为豕韦氏,武王封之于杜,传国至杜伯,为宣王所诛,子孙奔晋,遂以杜为氏者,士会亦其后也。或者,康以善酿酒得名于世乎,是未可知也。谓酒始于康,果非也。"尧酒千钟",其言本出于《孔丛子》,盖涂巷之说,孔文举遂征之以责曹公,固已不取矣。《本草》虽传自炎帝氏,亦有近世之物始附见者。不观其辨药所生出,皆以二汉郡国名其地,则知不必皆炎帝之书也。《内经》言天地生育,五行体旺,人之寿夭系焉,信三坟之书也。然考其文章,知卒成是书者,六国秦汉之际也。故言酒,不可据以为炎帝之始造也。酒三星,在女御之侧,后世为天宫者或考焉。予谓星丽乎天,虽自混元之判则有之,然事作乎下而应乎上,推其验于某星,此随世之变而着之者也,如宦者、坟墓、弧矢、河鼓,皆太古所无而天有是星。推之,可以知其类。 然则酒果谁始乎,予谓知者作之,天下后世循之,而莫能废。圣人不绝人之所同好,用于郊庙享燕,以为礼之常,亦安知其始于谁乎,古者食饮必先祭酒,亦未尝言所祭者为谁,兹可见矣。《夏书》述大禹之戒,歌辞曰:"酣酒嗜味。"《孟子》曰:"禹恶旨酒而好善言。"《夏书》所记,当时之事;《孟子》所言,追道在昔之事。圣贤之书可信者,无先于此。虽然,酒未必于此始造也。若断以必然之论,则诞谩而无以取信于世矣。 【译文】世间传说酒的起源,有三种说法:一种说仪狄开始作酒,与大禹同时代。又说尧饮酒千钟,那幺酒的制作是帝尧时,不是在大禹时代了;第二种说法,《神农本草经》记录有酒的性味,《黄帝内经》谈到酒与病的关系,那幺,酒的始制就不是仪狄了。第三种说法,认为天上有酒星,酒的制作与天地同时了。 我认为这三种说法都经不起考据,只是一番呓语。像仪狄的名字不见于经传,而独独出自《世本》,《世本》本来就不是可信的书。它说:"过去仪狄开始作酒醪以改变五味,少康开始作秫酒。"后来赵邠卿等人就说:"仪狄作酒,禹饮了感到甜美,就下令戒绝美酒并疏远了仪狄。说:'后世恐怕会有因嗜酒而亡国的呢,'"禹是崇尚勤俭的,固然曾因厌恶美酒而直言,但把上面的话附加上去,就是附会之言了。有人又说:"不是仪狄,而是杜康。"魏武帝曹操的乐府诗也有:"何以消忧,唯有杜康"的诗句。我认为杜氏出自刘累,在商代原为豕韦氏,周武王封豕韦氏在杜,传国到杜伯时,为周宣王诛杀,子孙逃到晋,以杜为姓,士会也是他们的后代。或者杜康确实因制酒得名于世,这也许是真的。但说作酒是杜康开始的,那肯定是错误的。说尧饮千钟酒,本出自《孔丛子》,只能是一种街谈巷语;孔融引它来责备曹操戒 酒,本来就不足取的。《本草》一书虽说传自炎帝,但其中有近世的事物混杂着。你不看看它分辨药的产地,都是两汉的郡国为地名,就可以断言,它不全是炎帝时的著作。《内经》讲天地生育,五行盛衰,人的生命寿夭与之相联,确实是三坟时代的书,不过考据它的文章,就明白这本书的最终定稿,是在秦汉之际。所以它讲到酒,并不能作依据说明酒始作于炎帝时代。天上有酒三星,在女御星座旁边,后世研究天象的可以考证它的存在。但我认为,星在天上虽然天地开辟时就有了,但地上的事物人为地反应于天上,推验天某一星象,这是随着时世变化而呈现的。比如宦者、坟墓、弧矢、河鼓,都是太古之时没有的事而天上都有这些星。由此推论,可知其它了。 那幺,酒究竟是谁开始制造的,我认为是古时智者创造的,普天下的后世人照着制造,而不能废止。圣人不会禁绝人类的共同爱好,把酒于郊庙祭享和聚会筵宴,作为常用的礼仪,又怎能知道是由谁开始的。古时候凡饮宴必先祭酒,也未说过所祭的酒神究竟是哪一个,由此可见这个道理了。《夏书》记大禹的告诫,歌辞是:"酣酒嗜味"。《孟子》说:"禹厌恶美酒而喜爱美言。"《夏书》所记,是当时的书,《孟子》所说,则是对过去的追述。圣贤的书可以相信的,没有比这再早的。即使这样,酒也未必就在夏禹时才开始制造。如果断定某一个说法绝对正确,那就必然妄诞而无法取信于世了。 酒之名二 【原文】 《春秋运斗枢》曰:"酒之言乳也,所以柔身扶老也。"许慎《说文》云:"酒,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恶也。一曰造也,吉凶所造起。"《释名》曰:"酒,酉也。酿之米曲,酉绎而成也。其味美,亦言踧踖也,能否皆强相蹙持也。"予谓古之所以名是物,以声相命,取别而已,犹今方言在在各殊,形之于文,则其字日滋,未必皆有意味也。举吴楚之音而语于齐人,不能知者十有八九。妄者欲探古名物造声之意,以示博闻,则予笑之矣。 《说文》曰:"酴,酒母也。醴,一宿成也。酎,三重酒也。醨,薄酒也。醑,旨酒也。" 昔人谓酒为欢伯,其义见《易林》。盖其可爱,无贵贱、贤不肖、华夏戎夷,共甘而乐之,故其称谓亦广。 造作谓之酿,亦曰酝。卖曰沽。当肆者曰垆。酿之再者曰〒。漉酒曰酾。酒之清者曰醥,白酒曰醝,厚酒曰醹,甚白曰醙。相饮曰配,相强曰浮,饮尽曰釂,使酒曰酗,甚乱曰莤〒,饮而面赤曰酡,病酒曰酲,主人进酒于客曰酬,客酌主人曰酢,酌而无酬酢曰醮,合钱共饮曰醵,赐民共饮曰酺,不醉而怒曰奰,羡酒曰〒,其言广博,不可殚举。 《周官》:"酒人掌酒之政令,辨五齐三酒之名,一曰泛齐,二曰醴齐,三曰盎齐,四日醍齐,五曰沉齐。一曰事酒,二曰昔酒,三曰清酒。"此盖当时厚薄之差,而经无其说。传注悉度而解之,未必得其真,故曰酒之言也略。《西京杂记》有漂玉酒而不着其说。枚乘赋云:"尊盈漂玉之酒,爵献金浆之醪。"云"梁人作薯蔗酒,名金浆,"不释漂玉之义。然此赋亦非乘之辞,后人假附之耳。《舆地志》云:"村人取若下水,以酿而极美,故世传若下酒。"张协作《七命》云:"荆州乌程,豫章竹叶。"乌程于九州属扬州,而言荆州,未详。西汉尤重上尊酒,以赐近臣。注云:"糯米为上尊,稷为中尊,粟为下尊。"颜籀曰:"此说非是。酒以醇醴,乃分上中下之名,非因米也。稷粟同物而分为二,大谬矣。"《抱朴子》所云玄〒者,醇酒也。 皮日休诗云:"明朝有物充君信,〒酒三瓶寄夜航。"〒酒,江外酒名,亦见《沈约文集》。 张藉诗云"酿酒爱干和",即今人不入水也。并、汾间以为贵品,名之曰干榨酒。 宋之问诗云:"尊溢宜城酒,笙裁曲沃匏。"宜城在襄阳,古之罗国也。 酒之名最古,于今益增。唐人言酒之美者,有鄂之富水,荥阳土窟春、石冻春,剑南烧 春,河东干和,蒲东桃博,岭南灵溪、博罗,宜城九酝,当阳湓水,京城西市空、虾蟆陵。其事见《国史补》。又有浮蚁、榴花诸美酒,杂见于传记者甚众。 【译文】 《春秋运斗枢》说:"酒的意思是乳,用来柔润身体,扶养老人的。"许慎的《说文》解释:"酒,就是'就',可以接近、发展人性的善恶。又可以说是'造',人的吉凶都可由它造成。"《释名》说:"酒,就是酉。用曲米酿造、浸泡而成。它的味美,又可称之为敬而不安,因为不管人能否饮酒都会勉强喝它。"我认为古人对事物的命名,大多是用偕音方法,取其分别,就有如现在各地的方言各不一样,表形到文字上,则字一天天增多,未必每个字都有深义。如用吴楚的南方方言给北方齐人说话,十有八九齐人听不懂。无知者想要探求古人给物命名造声的深意,表示自己博闻,我以为是可笑的。 《说文》曰:"酴,是酵母。醴,经一夜酿成的酒,酎,多次酿制的酒。醨,质量低劣的薄酒,醑,味美的酒。" 过去人们称酒为"欢伯",《易林》解说过这个称法的意义。大致说酒为人喜爱,无论贵残、贤与不肖、华夏和蛮夷,都因它甘美而喜爱饮酒,所以酒的名目就很多。 制造酒叫酿,也叫酝。卖酒叫沽。在市场卖叫当垆。重酿的酒叫〒。滤酒叫酾。酒色清的叫醥。白酒叫醝。酒质淳厚的叫醹。更白的叫醙。相对饮酒叫配。强迫饮酒叫浮。饮尽叫釂,饮酒使性叫酗。饮酒乱性叫〒。饮酒脸色红叫酡。饮酒多像得了病叫酲。主人向客献酒叫酬。客向主人进酒叫酢。在一起共饮而不酬酢的叫醮。凑钱一起买酒共饮叫醵,朝廷赏赐民众共饮叫醹。没有醉就发怒叫奰。剩余的酒叫〒。这方面的叫法很多,不能完全列举。 《周官》云:"酒人掌酒之政令,辨五齐三酒之名。一名泛齐,二名醴齐,三名盎齐,四名醍齐,五名沉齐。三酒是:一名事酒,二名昔酒,三名清酒。"这是当时对酒厚薄的分别而经书并没有具体说明。历来各种传注大都是凭想象来解释,未必都正确,所以关于酒的释名只有从略。《西京杂记》记有漂玉酒名而不加说明。汉初枚乘有赋言:"尊盈漂玉之酒,爵献金浆之醪。"解释说:"梁人作薯蔗酒,叫金浆"。不解释漂玉酒。就是这个赋也不是枚乘所作,是后人借枚乘之名伪作的。《舆地志》一书说:"村里的人汲取若下水,用来酿的酒极美,所以世人传有若下酒"。晋人张协作《七命》诗,说:"荆州乌程、豫章竹叶"。乌程在九州中隶属于扬州,这里说是荆州,不知是何缘故。西汉时特别重视上尊酒,皇帝用来赏赐亲近大臣。有 注释 圣经注释小学小古文100篇及注释小古文100篇及注释简短小古文100篇及注释译文小古文100篇及注释 说:"糯米酒是上尊,稷米酒是中尊,粟米酒是下尊。"颜籀说:"这个说法不对。酒以酒质淳薄不同才有上中下的名目,并不是用酿制米来划分。况且稷米和粟米一物而二名。这个说法是大错了。"《抱仆子》所说的玄〒,是一种美酒。 皮日休有诗:"明朝有物充君信,〒酒三瓶寄夜航。"〒酒,是江南的一种酒名,也见于《沈约文集》。 张藉有诗:"酿酒爱干和",就是现在人酿酒时不加水。在并州、汾州间列为珍品,称为干榨酒。 宋之问有诗:"尊溢宜城酒,笙裁曲沃匏。"宜城在襄阳郡,即古代的罗国。 酒的名目最古,至今只增不衰。唐代人说酒之美者,有鄂州的"富水",荥阳的"土窟春"、"石冻春",剑南的"烧春",灌东的"干和",蒲东的"桃博",岭南的"灵溪"、"博罗",宜城的"九酝",浔阳的"湓水",京城的"西市空"、"虾蟆陵"。这些都见于《国史补》。还有"浮蚁"、"榴花"等美酒,杂见于各种传记的很多。 酒之事三 【原文】 《诗》云:"有酒醑我,无酒沽我。"而孔子不食沽酒者,盖孔子当乱世,恶奸伪之害己, 故疑而不饮也。 《韩非子》云:"宋人沽酒,悬帜甚高。"酒市有旗,始见于此。或谓之帘。近世文士有赋之者,中有警策之辞云:"无小无大,一尺之布可缝;或素或青,十室之邑必有。" 古之善饮者,多至石余。由唐以来,遂无其人。盖自隋室更制度量,而斗石倍大尔。 纣为长夜之饮而失其甲子,问于百官,皆莫知。问于箕子。箕子曰:"国君而失其日,其国危矣;国人不知而我独知之,我其危矣。"辞以醉而不知。 魏正始中,郑公谷避暑历城之北林。取大莲叶置砚格上贮酒三升,以簪通其柄,屈茎如象鼻,传吸之,名为碧筒杯。事见《酉阳杂俎》。 晋阮籍常以百钱挂杖头,遇店即酣畅。 山简有荆襄,每饮于习家池。人歌曰:"曰暮竟醉归,倒着白接〒。"接〒,巾也。 扬雄嗜酒而贫,好事者或载酒饮之。 陶潜贫而嗜酒,人亦多就饮之。既醉而去,曾不悕情。尝以九日无酒,独于菊花中徘徊。俄见白衣人至,乃王弘遣人送酒。遂尽醉而返。 《魏氏春秋》云:阮籍以步兵营人善酿,厨多美酒,求为步兵校尉。 唐王无功以美酒之故,求为大乐丞。丞最为冗职,自无功居之后,遂为清流。 北齐李元中大率常醉,家事大小了不关心,每言"宁无食,不可无酒。" 令人元日饮屠苏酒,云可以辟瘟气。亦曰婪尾酒,或以年高最后饮之,故有尾之义耳。 王莽以腊日献椒酒于平帝,其屠苏之渐乎, 北魏太武赐崔浩漂醪十斛。 唐宪宗赐李绛酴醾、桑落,唐之上尊也,良酝令掌供之。 汉高祖为布衣时,常从王媪、武负贳酒。贳酒之称,始见于此。 西汉以来,腊日饮椒酒辟恶。其详见《四民月令》。 天汉三年,初榷酒酤。元始五年,官卖酒,每升四钱,酒价始此。 任昉尝谓刘杳曰:"酒有千日醉,当是虚名。"杳曰:"桂阳程卿有千里醉,饮之,至家而醉,亦其例也。"昉大惊。乃云:"出杨元凤所撰《置郡事》"。检之而信。又尝有人遗昉〒酒,刘杳为辨其〒字之误。〒音阵,木名,其汁可以为酒。 《春秋说题辞》曰:"为酒据阴",乃动麦阴也,先渍曲而投黍,是酒得阴而沸乃成。 《淮南子》云:"酒感东方木水风之气而成。"其言荒忽,不足深信,故不悉载。 《楚辞》云:"奠桂酒兮椒浆",然则古之造酒皆以椒桂。 《吕氏春秋》云:"孟冬命有司:秫稻必齐,曲蘖必时,湛炽必洁,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火齐必得,厉用六物,无或差忒,大酋监之。" 唐薄白公以户小,饮薄酒。 五代时有张白,放逸,尝题崔氏酒垆云:"武陵城里崔家酒,地上应无天上有。云游道士饮一斗,醉卧白云深洞口。"自是酤者愈众。 卞彬喜饮,以瓠壶、瓠勺、杬皮为肴。 陶潜为彭泽令,公田皆令种黍。酒熟,以头上葛巾漉之。 唐阳城为谏议,每俸入,度其经用之余,尽送酒家。 《西京杂记》:汉人采菊花并茎叶,酿之以黍米,至来年九月九日熟而就饮,谓之菊花酒。 【译文】 《诗经》说:"有酒醑我,无酒沽我。"而孔子却不饮买来的酒。这是因为孔子身处乱世,怕恶人奸党害自己,所以对从外面买来的酒有怀疑就不饮它。 《韩非子》说:"宋人沽酒,悬帜甚高。"酒店悬酒旗,始见于此。有的也叫酒帘。近来有文人作赋写酒旗,其中有很精辟的句子:"无小无大,一尺之布可缝;或素或青,十室之邑 必有。" 古时能饮酒的人,可以喝到一石多。自唐以后,再没有这样能喝酒的人了。大概自隋代重新规定了度量,斗和石都比过去增大了几倍。 殷纣王长夜饮酒连年月都忘了,向百官询问,都不知道,问到箕子,箕子说:"国君忘记了年月,这国家就危险了。全国人都不知道我却知道,我也危险了。"于是假装酒醉说自己不知道。 魏正始年间,郑公谷避难到了历城的北林,摘取大莲叶放置在砚格上,倒入三升酒,用簪子穿通叶柄,把叶茎弯成象鼻的样子,轮流吸酒,命名为"碧筒杯"。事见《酉阳杂俎》。 晋阮籍常在杖头挂上一百钱,遇见酒店就酣饮一通。 山筒在荆襄郡任刺史,常常到习家池饮酒。当时人作歌说:"日暮竟醉归,倒着白接〒。"接〒,就是头巾。 扬雄喜欢喝酒而家贫穷,好事的人就时时载酒给他饮。 陶渊明家贫而嗜酒,人们也常邀请他到家饮酒。喝醉了他就离开,一点也不以去留在意。有次是九月初九重阳节,他却没酒喝,独自在花丛徘徊。过了一会看到有白衣人走来,原来是郡守王弘派人送酒来。于是他高兴得尽醉而归。 《魏氏春秋》说,阮籍因为听说步兵营有人善于酿酒,厨房里美酒很多,就请求调任步兵校尉。 唐代王绩因为想得美酒,便请求作大乐丞。大乐丞本是最冗滥之职,自王绩任此官后,便成了清流。 北齐李元中大多在常醉之中,家里的大小事都一点不关心,常说:"宁可没饭吃,也不能没酒喝。" 让人在元旦这天喝屠苏酒,说可以避瘟疫毒气。又可叫婪尾酒,有人认为这酒年龄最长的人最后饮,所有尾的意思。 王莽在腊日把椒酒献与汉平帝,这大概是屠苏酒的起源吧。 魏太武帝赐给崔浩十斛漂酒。 唐宪宗赐给李绛酴醾酒、桑落酒,这都是唐时的上等酒,由酒官良酝令专门掌管。 汉高祖刘邦还是平民时,常找王媪、武负赊酒。赊酒的名称,就从这时出现。 西汉以来,在腊日饮椒酒辟恶。其详情可看《四民月令》。 汉武帝天汉三年(公元前100年),初次征酒税。汉平帝元始五年(公元,年),官方开始卖酒,每升酒四钱,酒价始于此时。 南朝时,任昉曾对刘杳说:"酒中有千日醉,恐怕是徒有虚名。"刘杳说:"桂阳程卿有千里醉,饮了之后,回到家就醉了,正是这样的例子。"任昉大惊。刘杳说:"这出自杨元凤所写的《置郡事》一书。"任昉翻捡书看,果是如此。还有人送给任昉〒酒。刘杳给他辨明〒是误字。〒读音阵,树木名,其汁可以造酒。 《春秋说题辞》说:"为酒据阴",就是用麦阴,先泡曲再投入黍,酒就得到了阴沸而制成。 《淮南子》说:"酒是感受了东方的木、水、风三气而酿成的。"这话荒诞恍惚,不值得相信,所以不全部录载。 《楚辞》说:"奠桂酒兮椒浆"。那幺,古时造酒要用桂和椒了。 《吕氏春秋》记:"孟冬之月命令有关官员,秫米和稻米要准备齐,酒曲和发酵用的蘖必须适时,洗涤要清洁,泉水必须芳香,陶器必须精良,火候必须适当,严格掌握这六点,不能有差错,大酋作监工严格监督。" 唐代薄白公因酒量小,就喝薄酒。 五代时有人叫张白的人,为人放诞,曾经给崔氏酒垆题诗说:"武陵城里崔家酒,地上应 无天上有。云游道士饮一斗,醉卧白云深洞口。"自此,买崔氏酒的人愈多。 卞彬喜欢喝酒。用壶芦、瓠勺、杬皮作下酒菜。 陶渊明作陶泽县令,所有公田都命令种上酿酒的黍。酒熟以后,用头上的葛巾滤酒。 唐代阳城作谏议大夫,每次领回俸禄,估算日用所剩的钱,全部送给酒家买酒。 《西京杂记》记:汉朝人采菊花及茎叶,用黍米同酿,到第二年九月九日成熟,称为菊花酒。 酒之功四 【原文】 勾践思雪会稽之耻,欲士之致死力,得酒而流之于江,与之同醉。 秦穆公伐晋,及河,将劳师而醪惟一钟,蹇叔劝之曰:"虽一米,可投之于河而酿也。"乃投之于河,三军皆醉。 孔文举云:"赵之走卒,东迎其主,非卮酒无以成。"卮之事,《史记》及《后汉书》皆不载,惟见于《楚汉春秋》。 王莽时,琅琊海曲有吕母者,子为小吏,犯微法,令枉杀之。母家素丰财,乃多酿酒,少年来沽,必倍售之。终岁多不取其直。久之,家稍乏,诸少年议偿之,母泣曰:"所以辱诸君,以令不道,枉杀吾子,托君复仇耳。岂望报乎,"少年义之,相与聚诛令,后其众入赤眉。 晋时,荆州公厨有斋中酒、厅事酒、猥酒优劣三品。刘弘作牧,始命合为一,不必分别。人伏其平。 河东人刘白堕善酿,六月以罂盛酒,曝于日中,经旬味不动而愈香美,使人久醉。朝士千里相馈,号曰鹤觞,亦名骑驴酒。永熙中。南青州刺史毛鸿宾赍酒之藩,路逢盗劫之。皆醉,因执之,乃名擒奸酒。时人语曰:"不畏张弓拔刀,惟畏白堕春醪。"见《洛阳伽蓝记》。 【译文】 越王勾践谋划雪会稽之耻,想激励起士卒们全力奋战,便把找到的酒倾倒在长江里,和全军上下一起共饮。 秦穆公伐晋时,大军开到黄河边,想犒劳军士而只有一杯酒,蹇叔劝告说:"即使只有一粒米,也可投到河里全军共享。"于是把这一杯酒倾入河,全军都喝醉了。 孔融说:"赵国的士卒到河东去迎接自己的国主,如果没有卮酒就接不到。"这件事,《史记》和《后汉书》都无记载,只见于《楚汉春秋》一书。 王莽当朝时,琅琊郡海边有位姓吕的老妇人,她的儿子在县里做小吏,犯了点小过失,县令冤枉地杀了他。吕母家里向来比较有钱,于是酿了许多酒,有少年人来买酒,便加倍地多给酒。到年终也大多不收他们欠的酒钱。后来,她家慢慢贫穷了。少年们商议补偿她。吕母哭着说:"我之所以接纳你们,是因县令暴虐无道,冤枉杀了我儿子,想拜托你们代我复仇,哪里是希望你们报答财物呢,"少年们认为她义气,就互相结聚,杀了县令,后来一起参加了赤眉农民起义军。 晋朝时,荆州的官厨里有"斋中酒"、"厅事酒"、"猥酒"三种品质不同的酒。刘弘作荆州太守时,才开始下令将三种酒合为一种,不必强分品质高下。大家都认为他办得公平。 河东人刘白堕善于酿酒,在六月最热时,用罂装满酒,放到太阳下暴晒,经过十天昧不变反而更香美,喝了让人长醉。朝中士大夫从千里之外相互馈赠这酒,命名为"鹤觞",又叫"骑驴酒"。永熙年间,南青州刺史毛鸿宾带着这酒上任,路途中遇上强盗劫走了,结果强盗们饮酒后都醉倒,因而全部被抓住。于是又起名叫"擒奸酒"。当时人说:"不畏张弓拔刀,惟畏白堕舂醪。"此事见于《洛阳伽蓝记》。 温克五 【原文】 《礼》云:君子之饮酒也,一爵而色温如也,二爵而言言斯,三爵而油油以退。 扬子云曰:侍坐于君子,有酒则观礼。 于定国饮酒一石,治狱益精明。历代有萧宠(出《世记》)、卢植、马融、傅玄(出《世记》)、冯政、刘京(学道,年九十二)、魏舒、刘藻,皆饮酒一石而不乱。 晋何充善饮而温克。 魏邴原别传曰:原旧能饮酒,自行役八九年间,酒不向口。至陈留则师韩子助,颖川则亲陈仲弓,涿郡则亲卢子干。临归,友以原不饮酒,会米肉送原。原曰:"早能饮酒,但以荒思废业,故断之耳。今当远别,因见贶饯,可一饮乎,"于是饮酒终日不醉。 《郑玄别传》:马季长以英儒著名,玄往从参考异同,时与卢子干相善。在门下七年,以母老归养。玄饯之,会三百余人皆离席奉觞。度玄所饮三百余杯,而温克之容,终日无怠。 孔融好饮能文,尝云:"座上客常满,尊中酒不空,吾无患矣。" 裴均在襄阳会宴,有裴弘泰后至,责之。谢曰:"愿赦罪。"而取在席之器,满酌而纳其器。合座壮之。又有一银海,受酒一斗余,亦釂而抱海去。均以为必腐胁而死,使觇之,见纱帽箕踞。秤银海,计重二百两。 李白每大醉为文,未尝差误,与醒者语,无不屈服。人目为醉圣。 乐天在河南,自称为醉尹。 皮日休自称醉士。 开元中,天下康乐,自昭应县至都门,官道之左右,当路市酒,钱量数饮之。亦有施者,为行人解乏,故路人号为"歇马杯",亦古人衢尊之义也。 唐王元宝富而好施,每大雪,自坊口扫雪,立于坊前,迎宾就家,具酒暖寒。 梁谢譓不妄交,有时独醉,曰:"人吾室者,但有清风,对吾饮者,惟当明月。" 宋沈文季,字惟贤,为吴兴太守,饮酒五斗,妻王氏亦饮酒一斗,竟日对饮,视事不废。 五代之乱,干戈日寻,而郑云叟隐于华山,与罗隐终日怡然对饮,有《酒诗》二十章,好事者绘为图,以相贶遗。 【译文】 《礼记》说:"君子饮酒,饮一爵就颜色温和;饮二爵就开怀畅言;饮到第三爵,就悠然退席。 扬雄说:"在君子身旁侍坐,有了酒,就可以观看古代的礼仪。" 相传于定国能喝一石酒,审案更加精明。历代有萧宠(见于《世纪》)、卢植、马融、傅玄(见于《世纪》)、冯牧、刘京(任学道、享年,,岁)、魏舒、刘藻,都可以饮一石酒而不醉。 晋代何充善于饮酒醉不失礼。 魏国邴原的别传说:"邴原原来能饮酒,但在游学的八九年中,一口酒都不喝。到陈留,就拜韩子助为师,到颍川,就亲近陈仲弓,到涿郡又亲近卢子干。到了将要回家时,朋友们认为邴原不能喝酒,就凑集了些米和肉赠送邴原。邴原说:"我早年也能饮酒,但怕因酒而荒废学业,所以戒了酒。现在即将远别,又蒙大家相赠饯别,可以饮一次了。"于是开怀畅饮,终日不醉。 《郑玄别传》记:马融以英俊儒雅闻名于世。郑玄去见他研讨经书的异同,常和卢子干交好。在马融门下七年,后因俸养老母求归。在饯别郑玄的宴会上,先后有三百多人离座举杯敬酒。算起来郑玄共喝了三百多杯酒,但始终彬彬有礼,终日都不懈怠。 孔融喜欢饮酒,也很能写文章。常说:"席上客常满,尊中酒不空,我就满足了。" 裴均在襄阳举办酒宴,有个叫裴宏泰的人迟到。裴均责备他,他道歉说:"敬请赦罪。" 从席上取所有酒器,一一斟满,饮干后把酒器全都揣到怀里。大家都佩服他有壮士豪气。席上有一个银制的大酒杯,可以装一斗多酒。他也斟满饮干后揣到怀里回家。裴均以为他恐怕会被酒腐坏胸胁而死,派人去窥看,只见他头戴纱帽箕踞坐地。称了称银海,计重二百两。 李白常常喝得大醉后作诗文,从来没有差错。与清醒的人谈论,没有人不被他折服的。人们把李白视作"醉圣"。 白居易在河南任职时,自号为"醉尹"。 皮日休自号为"醉士"。 开元年间,天下富足安乐。自昭应县到京都城门,官道的左右两边,沿路都卖酒,给钱就饮。也有施舍不收钱的,为行人解乏。所以路人都叫这是"歇马杯",也正是古人说"衢尊"的意思。 唐时王元宝家富有好施舍。常在大雪天,在街坊口扫雪,站在街坊口,迎接客人到家里,摆出酒菜让客人暖寒。 晋时谢譓不随便接交朋友,有时一个人饮酒独醉,便说:"进入我家里的,只有清风;陪我饮酒的,只是明月。" 宋时沈文季,宁惟贤,任吴兴太守,一次可以喝五斗酒,妻子王氏也能饮酒一斗。夫妻二人整日相对饮酒,而处理政事并无荒废。 五代时天下大乱,兵戈日起。郑云叟隐居在华山,和诗人罗隐整天怡然对饮。作有《酒诗》二十章,好事的人把它画成图,相互赠送。 乱德六 【原文】 小说:纣为糟丘酒池,一鼓而牛饮者三千人,池可运船。 《冲虚经》云:子产之兄曰穆,其室聚酒千钟,积曲成封,糟浆之气,逆于人鼻,方荒于酒,不知世道之安危也。 《史记》:纣及齐威王,《晋书》:王道子、秦苻坚、王悦,皆为长夜饮。 楚恭王与晋师战于鄢陵而败,方将复战,召大司马子反谋之。子反饮酒醉,不能见。王叹曰:"天败我也。"乃班师而戮子反。 郑良霄为窟室而昼夜饮,郑人杀之。 《三辅决录》:汉武帝自以为功大,更广秦之酒池、肉林,以赐羌胡,而酒可浮舟。 《魏志》:徐邈字景山,为尚书郎。时禁酒,邈私饮沉醉。赵达问以曹事,邈曰:"中圣人。"达白太祖,太祖怒。渡江将军鲜于辅进曰:"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此醉言耳。" 《三十国春秋》曰:阮孚为散骑常侍,终日酣纵。尝以金貂换酒,为有司所弹。 《裴楷别传》曰:石崇与装楷、孙绰宴酣,而绰慢节过度。崇欲表之,楷曰:"季舒酒狂,四海所知。足下饮人狂药而责人正礼乎," 宋孔〒使酒仗气,弥日不醒,僚类之间,多为凌忽。 汉末政在奄宦。有献西凉州葡萄酒十斛于张让者,立拜凉州刺史。 元魏时,汝南王悦兄怿为元乂所枉杀,悦略无复仇之意,反以桑落酒遗之,遂拜侍中。 《韩子》云:齐桓公醉而遗其冠,耻之,三日不朝。管仲自请发仓廪赈穷三日,民歌曰:"公何不更遗冠乎," 晋阮咸每与宗人共集,以大盆盛酒,不用杯勺,围坐,相向大酌。更饮时,有群豕来饮其酒,咸接去其上,便共饮之。 晋文王欲为武帝求婚于阮籍,醉不得言者六十日,乃止。 胡毋辅之等方散发裸袒,闭室酣饮已累日,阮逸将排户入。守者不听,逸乃脱衣露顶, 于狗窦中叫辅之,遽呼人与饮,不舍昼夜。 唐进士刘遇、刘参、郭保衡、王仲、张道隐,每春选妓三五人,乘犊小车,裸袒园中,叫笑自若,曰颠饮。 元魏时,崔儦每一饮八日。 酒之文十三 (一)酒德颂 【原文】 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行无辙迹,居无室卢,幕天席地,纵意所如。止则操卮执觚,动则挈榼提壶。唯酒是务,焉知其余。有贵介公子,缙绅处士,闻吾风声,议其所以,乃奋袂扬襟,怒目切齿,陈说礼法,是非蜂起。先生于是捧罂承糟,街杯漱醪,奋髯箕踞,枕曲藉糟,无思无虑,其乐陶陶。兀然而醉,豁然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俯观万物扰扰焉,若江海之载浮萍;二豪侍侧焉,如蜾赢之与螟蛉。 【译文】 有位大人先生,把天地当作一朝,万年为一瞬,日月为门窗,八荒为庭院。他行不用车,住不要屋,以天作帐幕,拿地当铺席,随意自如。他停止不动时就端酒杯执酒觚,行动起来就带上榼提上壶,把饮酒作为惟一事务,哪里还知有其它。有位贵族公子和一位想做官的处士,听到我这样生活的风声,议论不已。他们撩起衣袖,怒目切齿,陈说礼法、汹汹然群起评是论非。先生这时正捧着酒罂在酒糟饮酒,端着杯子享受酒醪,须髯怒张,箕踞而坐,枕着酒曲躺在酒糟上,无思无虑,其乐陶陶。他昏然睡去,豁然而醒,静听之际也听不到雷霆之声,孰视之时也看不见泰山之形,也感觉不到寒暑侵入肌肤、利欲的动人情怀。俯视天下万物纷纷扰扰,就像是江海上的一片浮萍,贵族公子和缙绅处士在身边,也只如蜾赢与螟蛉一样渺少。 (二)醉乡记 【原文】 醉这乡不知去中国其几千里,其土旷然无涯,无丘陵阪险;其气和平一揆,无晦朔寒署;其俗大同,无邑居聚落;其人甚清,无爱憎喜怒。吸风饮露,不食五谷。其寝于于,其行徐徐。与鸟兽鱼鳖杂处,不知有舟车器械之用。昔者黄帝氏尝获游其都,归而沓然丧其天下,以为结绳之政已薄矣。降及尧舜,作为千钟百壶之献,因姑射神人以假道,盖至边鄙,终身太平。禹汤立法,礼繁乐杂,数十代与醉乡隔。其臣羲和,弃甲子而逃,冀臻其乡,失路而道夭,天下遂不宁。至乎末孙桀纣,怒而升其糟丘,阶级千仞,南向而望,卒不见醉乡。武王得志于世,乃命公旦立酒人氏之职,司典五齐,拓土七千里,仅与醉乡达焉,故四十年刑槽不用。下逮幽厉,迄乎秦汉,中国丧乱,遂与醉乡绝。而臣下之爱道者亦往往窃至焉。阮嗣宗、陶渊明十数人等,并游于醉乡,没身不返,死葬其壤,中国以为酒仙云。嗟呼,醉乡氏之俗,其古华胥氏之国乎,其何以淳寂也如是。今余将游焉,故为之记。 【译文】 醉乡不知距中国有几千里远,那里土地广阔无边,没有丘陵险阻;空气平和一致,没有晦朔寒热的变化;风俗有如"大同"社会,没有村落都邑。人们心境清和,没有喜怒爱憎。他们吸风饮露,不食五谷。睡觉时悠悠然,走路时慢慢的。与鸟兽鱼鳖和平相处,不知使用舟车器械。以前,黄帝曾访游过醉乡的都城,回来后便嗒然若丧地放弃了天下,认为自己的结绳而治是浅薄的。往后到尧舜,准备了千钟百壶的献酒,通藐姑射山神人的借道,曾到达醉乡的边境,得到了终身的太平盛世。夏禹、商汤建立法治,礼繁乐杂,几十代都与醉乡隔绝。 他们的大臣羲和,扔下政务远逃,希望到达醉乡,迷失了路而半道夭折,因之天下不得安宁。到了禹汤的末代子孙桀纣,愤然登上糟丘,走上千仞高的阶台,向南远望,终于没有看到醉乡。周武王完成志向统一天下之后,命令周公旦设了酒人氏之职,管理"五齐",拓宽国土七千里,才仅仅与醉乡相连,所以四十年里不用刑法。再往下到幽厉二王,直到秦汉,中国一直大乱,于是又与醉乡隔绝。但臣民中喜欢求道的人也常悄悄寻到醉乡的。阮籍、陶潜十多位人都游过醉乡,终身不返,死后葬在醉乡的土地里,中国人认为他们是酒仙。呵,醉乡的淳厚风俗,岂不正是古时华胥国吗,它为什幺会这样淳朴清寂呢。现在我准备去醉乡,所以写了这篇"记"。 窦苹,字之野,生卒年不详,生活在北宋仁宗时代。 《酒谱》杂取有关酒的故事、掌故、传闻计十四题,包括酒的起源、酒的名称、酒的历史、名人酒事、酒的功用、性味、饮器、传说、饮酒的礼仪,关于酒的诗文等,内容丰实,多采“旧闻”,且分类排比,一目了然,可以说是对北宋以前中国酒文化的汇集,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此书成书于宋仁宗天圣二年(公元1024年),后收入于陶宗仪《说郛》中。其“酒之文十三”,本收《酒德颂》、《醉乡记》、《清河先生传》三篇前人关于酒的文章。因《清河先生传》文章较长,且影响不大,这里只选录了《酒德颂》和《醉乡记》两文。
本文档为【《酒谱》译文 (宋) 窦苹】,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9743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0KB
软件:Word
页数:19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2-20
浏览量: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