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辽宁稻田养蟹技术介绍

辽宁稻田养蟹技术介绍

举报
开通vip

辽宁稻田养蟹技术介绍河蟹分类学地位又名河蟹、螃蟹、毛蟹、大闸蟹等,属于高等甲壳动物,隶属于节肢动物门(Arthopoda)、甲壳纲(Crustacea)、软甲亚纲(Malacostraca)、十足目(Decapoda)、爬行亚目(Reptantia)、短尾族(Brachyura)、方蟹科(Grapsidae)、绒螯蟹属(Erapsidae)。由于原产于我国,而且两只大螯上密生绒毛,故动物学家把它命名为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H.Milne-Edward)。河蟹地理分布 河蟹(中华绒螯蟹)是中国的特产。自然分布北起...

辽宁稻田养蟹技术介绍
河蟹分类学地位又名河蟹、螃蟹、毛蟹、大闸蟹等,属于高等甲壳动物,隶属于节肢动物门(Arthopoda)、甲壳纲(Crustacea)、软甲亚纲(Malacostraca)、十足目(Decapoda)、爬行亚目(Reptantia)、短尾族(Brachyura)、方蟹科(Grapsidae)、绒螯蟹属(Erapsidae)。由于原产于我国,而且两只大螯上密生绒毛,故动物学家把它命名为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H.Milne-Edward)。河蟹地理分布 河蟹(中华绒螯蟹)是中国的特产。自然分布北起辽宁省的鸭绿江,南至福建省南部的闽江口,在不同的水系中形成了不同的地理种群。 在国外,主要分布在欧洲莱茵河水域和北美。原因:19世纪、长江口、压舱水河蟹生活史海水淡水河蟹是两年生,在淡水中生长育肥,河蟹在淡水中进行最后一次蜕壳后,秋天水温下降,即开始顺水长途跋涉,到江河入海口的咸淡水中进行交配、产卵、孵化等繁殖过程。其幼体先在咸淡水中生活,以后逐步趋向淡水并在淡水中生长发育。*河蟹蜕壳和生长河蟹的生长必需通过蜕皮(幼体)或蜕壳来完成。蜕壳前河蟹体色深,蟹壳呈黄褐色或黑褐色。刚蜕壳的河蟹体色黧黑,身体柔软。随后吸水膨胀,壳硬化。此阶段称为软壳蟹。需要在原地体息1~1.5h,才能爬动,钻入隐蔽处或洞穴中,此时极易受同类或其它敌害生物的侵袭。因此,河蟹每次蜕壳后1~1.5h,是其生命过程中最脆弱的时刻。在这段时间内,河蟹完全丧失抵御敌害和回避不良环境的能力。促进河蟹蜕壳同步是提高河蟹成活率的技术关键之一。河蟹在蜕壳前后不摄食,在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河蟹蜕壳和生长河蟹具体蜕壳次数、增重率和环境条件、饵料有很大关系。环境适宜,饵料丰富,则蜕壳次数多,每次增重率大。如环境条件不良,饵料不足,河蟹则停止蜕壳,或每次蜕壳增重率很小,就会形成俗话说的“小老蟹”。因此同一年龄的河蟹,个体大小可以相差很大。河蟹蜕壳和生长河蟹蜕壳要求浅水、弱光、安静和水质清新的环境。河蟹通常在水面下5cm~10cm处蜕壳。据资料介绍,水深超过30cm,仔蟹停止蜕壳。同时紫外线对蜕壳后的软壳蟹危害较大,因此,河蟹总选择晚间,有隐蔽物处蜕壳。掌握河蟹蜕壳信息,对养殖过程中管理水位是很有必要的。*河蟹生活环境河蟹喜欢生活在水质清晰、水流平缓、水草较多的湖泊、湿地沼泽、江河中。*水底隐蔽生活打洞穴居饵料丰富水位稳定水质良好饵料缺乏水位变化大环境条件差环境条件好栖息方式河蟹食性 河蟹是杂食性,在自然界中以植物性饵料为主,喜好动物性饵料。 河蟹在蜕壳期间互残现象非常严重,特别是在食物缺乏的情况下。这个习性是影响河蟹养殖成活率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河蟹适合温度范围 河蟹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大。1℃以上,35℃以下,都能生存。生长的最适水温为20℃~28℃。 北方水系河蟹对低温适应能力比较强,可以自然越冬,冰下仍有一定的活动能力和摄食能力。*稻田养蟹模式介绍主要模式 辽宁省盘锦市作为稻田养蟹发源地,已经发展出多种模式,适合当地不同情况。其中的“盘山模式”技术特点概括为“大垄双行、早放精养、种养结合、稻蟹双赢”,曾经是当地稻田养成蟹的主要推广模式。大垄双行、边行密植——一行不少,不穴不缺 .株距18cm、行距20cm和40cm,每亩13500穴主要模式 宁夏模式:要点是水稻主推宁粳43号,河蟹主推辽河、长江水系品种,以“水稻宽窄行插秧、河蟹早放精养、种稻养蟹相结合、水稻河蟹双丰收”为主推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按照“河蟹春季池塘暂养、稻田水稻河蟹生产管理、商品蟹育肥上市”三个关键阶段,推广蟹种培育、宽窄行机插秧、蟹稻共生种养、水质调控和河蟹育肥技术等五项技术,解决成活率低、规格小、效益低三大问题。 吉林省模式:是在“大垄双行”模式的基础上,以“分箱式”插秧模式为重点进行实施。技术原理河蟹稻田养殖模式是利用稻蟹互利共生原理,依托稻田湿地环境,把原有矛盾的种植业和养殖业结合起来,把两种不同的生产场所合并在一起,构建形成稻蟹复合生态种养系统,实现稻蟹综合种养。稻田为河蟹提供生活场所和各种饵料,有利于河蟹隐蔽、蜕壳和生长。河蟹吃食稻田中的水生动物、昆虫卵及幼虫为食物,消灭了田中病害虫,减少了农药投入。河蟹疏松土壤,提高土壤的通透性,其蜕壳物、排泄物和残饵作为有机追肥,能促进水稻生长,减少了化肥投入量,实现了水稻种植与河蟹养殖的有机结合。稻田养蟹模式的优点 1、实现农业生产节能减排,生态效益明显 稻田养蟹构建了一个复合生态系统,河蟹养殖产生的排放物经过该生态系统转化后被水稻吸收,降低了养殖对环境污染;河蟹为水稻除害和施肥,减少了农药和化肥用量,降低了种植投放物对环境污染;稻田杂草、害虫以及残饵、河蟹排泄物经过系统相互转换,降低了外部投入总量,实现了节能目的。 稻田养蟹模式的优点 2、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经济效益明显 河蟹稻田养殖采用立体生态养殖,实现了土地和水资源的复合利用,节省了劳力和农药、化肥等生产要素投入,摊薄了单位成本。实现了一地多用,一水多用,提高了单位产出,综合收入大幅提高。 稻田养蟹模式的优点 3、实现了食品安全,社会效益明显 河蟹稻田养殖方式所生产的水稻品质优良,符合无公害食品生产要求,满足了当前社会对食品安全的诉求,保障了优质农产品供应,对重建食品安全信心提供了基础。稻田养蟹模式的缺点 生长期短,不容易养出大规格河蟹; 水体小、容量有限,单产水平难以大幅提高,单位面积经济效益有限; 水稻发生大面积病害时,影响水稻用药;养殖阶段划分 河蟹养殖需要两年完成。根据不同生长阶段,分为扣蟹养殖和成蟹养殖。 扣蟹养殖:河蟹在第一年养殖阶段,培育为用于第二年养殖的蟹种,该阶段为扣蟹养殖阶段。 成蟹养殖:以养殖出直接供应市场食用的商品蟹为目的,该阶段为成蟹养殖阶段。 两个阶段技术管理措施有一定区别,在基础设施及管理措施上相似。稻田养蟹(大规格成蟹)要具备的条件一是有适合养殖的场地二是有可接续生长的苗种三是有足够饵料四是有防涝、补水条件五是有养成养好的决心养蟹成败最关键是防逃买好苗、防好逃、喂足好料A、防逃最关键部位是进、排水口。在进排水口设袖网,以水管的粗细、长1.5米以上B、低洼地段在内侧设一道纱网。C、防逃墙距地面高35公分左右,埋入地下5-10公分深。D、拐角处做成弧形。无褶无皱。E、竹竿75公分左右长,插入地下15-20公分。用细绳拉紧,一并绑在竹竿上。F、东西向竹竿距离0.4米,南北向0.5-0.6米。一、养蟹前的“预测” 首先是市场预测:投入成本,产品预期产量、价格。 1、成本投入:苗种、饵料、防逃及生产物资等。300--400元/亩。 2、养成规格:平均1.0-1.5-2.0两 3、亩产设定20—25公斤、平均40元/公斤二、稻田养蟹三个要素:环境、苗种、饵料(一)、环境条件:养成大蟹的最基本条件包括:水源、水体、水质、光照、底栖生物1、水源:能在物候期内放养,满足生长期,是完成4次壳的必备条件;河蟹最好是在4月中上旬,水温8-12度左右时入池,经过一到两周的营养补充,在水温稳定在18度时,就开始脱壳。这是保证第一次壳在5月初进入峰期的关键环节。一般情况下,河蟹脱壳周期在一个月左右(浅水域18天,稻田20天),但7月中旬以后只有一次壳机遇,而后转入生物性成熟期不再脱壳。所以说提早入池、满足先期生长时间,是养成大蟹的重要环节2、水体:泡田水来之前的暂养池和插秧初期到苗小、水浅时,通过设置环沟来解决稻田干枯、初夏高温侵害河蟹。实践中通过设置0.6米开口、0.4米深、落底宽0.3米的环沟,就能满足暂养到大面积养成。设置环沟3、水质:一次性施入水稻全程肥,改善水质环境主要是改变施肥方式,避开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施肥氨氮对脱壳后吸水的伤害一次性深施肥、边施边旋、减少裸露时间光照:稻田养蟹光照,是河蟹生存生长至关重要的环节。特别是7月下旬到8月中旬的雨季期间,稻田供水时间间隔长,也是损失最大时期(上岸)。稻田里养出的大蟹少的原因,就是水稻拔节后,透射到地面上的光照少、光合作用的下降、减弱,造成水体溶氧低、pH值低(ph=6、溶解氧在2.0左右)是河蟹养不大、效益低的关键所在。实践过程中探索出增加光照方式:一是:水稻采取大垄双行栽插,将常规9寸行距变为12—6—12—6寸,与常规栽插一垄不少、一穴不缺。二是:设置环沟(或空地)来缓解光照不足。三是:对9寸行距的插秧机,在插出6-12行之间,增加出4-5寸的空地,即不影响水稻产量(靠边际优势)、为河蟹生长提供所需光照条件,效果很明显。四是:缩株距、留空行,每延长米由5.5穴的三行,变为每延长米7穴的两行。每亩由1.2万穴减少到1万0670穴。这个每平方米实际减少2穴,通过边际优势上补回来应该没问题。人工插秧环沟周边加密弥补环沟占地中后期环沟、大垄双行透光呈现机插六行留15公分9寸行距的插秧机,在插出6行,增加出4-5寸的空地,(靠边际优势)即不影响水稻产量、又创建了光照空间。利用常规插秧机插两行空一行缩株距、留空行,每延长米由5.5穴的三行,变为每延长米7穴的两行。每亩由1.2万穴减少到1万0670穴。这个每平方米实际减少2穴,通过边际优势上补回来。9寸垄插秧在中后期的光照对比10、成熟期蟹田水稻长势收割后的环沟(二)蟹苗河蟹的苗种质量是养成后回捕率、产量的关键苗种规格是养成规格的基础1、苗种选择首先是以外观个体均匀、肢体完整、体色浅、无挂脏物、活力强为感观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更重要的是脱水时间和肥满度的高、中、低。选择苗种时,在确认脱水时间和外观认定后,选择有代表性的壳厚的、壳薄的、中等的蟹苗揭开盖。性腺呈金黄色,属近似性成熟,很难再脱壳;性腺呈灰白或似透明状,属育肥不到位,越冬消化系统功能失调,养殖过程中环境稍有变化不死就是小老蟹。浅黄、灰黄肥度中等的扣蟹,才是能养成大蟹的苗种。切记要看准这部分所占的比例。更简便方法:从形态上鉴别——雄看夹雄蟹苗的形态2、苗种规格是养成大蟹的基础 北方成蟹养殖,在满足河蟹生长需求的条件下,一个养殖过程,最多有四次脱壳的过程。每脱一次壳按增重一倍推算,只有80只/斤的扣蟹能达到2两。其中每只在80只、和平均80只,其结果差异很大。也就是说,80只以内的可以养到2两,80只以上的达不到2两。这个就是目前大多数人、还没有认识到苗种规格是养成大蟹的基础,前提是必须具备接续生长能力特征的。2014年稻田培育的53只/斤扣蟹3、扣蟹脱水、网箱暂存对成活率的影响1苗种出水—途中—入池,裸露(网袋)时间以5小时、保温箱48小时为上限,超过上限在入池前必须浸润2-3次水(腮丝水分枯竭)。2起坑苗吐泥用网箱掉,(水不是很浅、很混)每平方米不能超过20斤,且网一半在水里、一半在空间,时间也不能超过10分钟。3网箱掉的苗,蟹苗扎堆局部缺氧,造成河蟹再生功能紊乱,失去再生新膜的能力。还有因密度大,相互夹咬、爪尖破损处体液凝成的节,都是脱不下壳而死掉原因最好的吐泥方法就是:苗出池—进入网箱吐泥—5-8分钟—出箱装袋。4.选择就近脱水时间短的扣蟹5.购苗种数量的确定第一次脱壳不遂的、不能脱的至少要占20%。按脱一次壳后放开,亩放300-330只之间,以两个平方米1只蟹的活动空间和生物量的供给,养成回捕率能达到70%,平均100克/只,亩产42-50斤,应该是合适负载量。依据正常年份不同规格成活率、实际回捕的数据,以100只/市斤扣蟹回捕率在65%、80只/市斤按55%、60只/市斤在40%、50只/市斤35%左右来推算很接近。购苗数量=计划产量/亩×养成只/斤÷回捕率+10—15%的损伤。放苗 蟹苗运达养殖地块后,要立即将蟹苗箱卸下,放在阴凉处,待蟹苗箱内温度与自然气温相近时再开箱放苗。 放苗前,一定要注意稻田水体中是否还有药物毒性的存在。检查的方法是,取少量蟹苗放人稻田的某一局部水域中"试水",若这些苗1天后活动是正常的,则表明水体中药物毒性完全消失,即可放苗。6月初稻田秧苗未生长起来,稻田白天水温最高可达32℃以上,蟹苗应激反应强烈,造成大量死亡。*6、苗种暂养池面积设定暂养池的大小依据暂养时间来确定,就是说在插秧前放入大面积养殖的,暂养时间为30-40天左右,河蟹在一次壳后二次壳前,亩暂养在30-40公斤是上限。插秧以后放入大田的,暂养时间为一般在40-60天左右,在环境好的暂养池中,能完成两次壳,那时池负载量将是入池时的1.5倍以上,亩暂养入池时苗量不能超过25公斤。暂养池的选择,目前采用两种方式,一是临近水渠的稻田,二是排水沟。注意的是:稻田要保水、沟渠要做好防逃。蟹苗暂养池 暂养池进排水自成体系,进排水口对角设置。放蟹苗前将原有水排掉,反复进排水两到三次,进行洗池,然后进新水,滩面水深保持在20cm。 合理控制暂养密度;确定在10~15只/平米比较合适,密度过大,成活率和规格会大幅下降; 暂养阶段,适当控制动物性饵料投喂量,防止脂肪量过大,扣蟹提前性发育; 养殖场地:专用暂养池或池塘、上下水线 暂养结束放入大田时候重新过数、选苗,淘汰未蜕壳的懒蟹。稻田暂养8、苗种入池消毒9、在脱壳期间环沟边设置隐蔽物利用沟渠暂养效果最好二次选择分苗暂养结束在放入大面积时,最好过数、重新选择放苗,就是把没脱过壳的、接续生长不明显的剔出去,这样的苗再养,也不可能脱壳,即便能脱,长不大是肯定的。密度 成蟹养殖密度:目前条件下放养密度在200~300只左右比较合适。 随着养殖密度增加河蟹回捕率会降低; 生长率会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而下降;当养殖密度达到一定程度时河蟹生长率为0。(三)、饵料选择a、合成饵料,重要的是其可吸收粗蛋白至少要在30以上、45以下。 c、豆饼、豆柏、高粱、玉米、小麦等谷物。 d、海杂鱼、淡水鱼、动物加工后的下脚料等。。 河蟹是以植物性饵料为主的甲壳类。如大量提供动物性饵料,容易因营养过剩而导致性早熟。 因此,在饲养过程中,高温季节应以植物性饵料为主,春季,适当投喂一些动物性饲料。秋季加大动物性饵料投喂量; 采用颗粒饲料,要特别注意全价营养,特别是必须添加钙、磷等矿物质营养以及蜕壳素。1、饵料质量与增重的差异饵料数量多、种类杂、品质好,动物性饵料配比恰当。最后两次蜕壳增重率可达60~90%,而且性腺发育快,河蟹品质高。后期动物性饵料不足,河蟹个体较大,但不肥,性成熟晚,体质瘦,容易死亡;饵料长期不足,动物性饵料缺乏,河蟹每次蜕壳后的增重率低,多数在30~50%。现状:养殖户为了节省成本,只少量投喂一些植物性饵料,动物性饵料、配合饲料很少投喂,河蟹增重率明显较低;很多养殖户的河蟹最后一次蜕壳后,增重率甚至不到30%。2、合成饵料质量鉴别a、价格鉴别:可用的合成饵料,要比同期豆粨价略高。b、一看、二闻、三嚼、四泡c、最好联合起来统一到厂家自出配方定做。3、投料量、投喂次数的把握河蟹的摄食量一般保持在2-5%之间。摄食量与水质、水体、脱壳前后、阴雨、大风、降雨、气压低、高温等环境变化,都表现明显。投量依据投料后4个小时或第二天早6点前,以略有剩余为准,不剩下次多投,剩料则下次少投,要细心观察,灵活调整,掌握定点、定时、不定量的原则。投喂次数,在8月中旬前,也就是白天看不到河蟹在觅食的前提下,每天傍晚时投喂一次就可以。准确掌握投料量,能估算出河蟹脱壳、水质变化、病害等情况。4、饵料投喂技巧河蟹生长过程有两个不同阶段:一是从苗种入池到7月中旬,是架子生成的快速期,一个养殖过程有4次脱壳,在这之前要完成三次,以优质饵料足量投喂是养大的关键。二是进入物候成熟期的8月中旬以后,而转入增重育肥期,这以后可改喂杂鱼、新鲜谷物及合成料串换。先期促蟹长大、后期强化育肥,是养成大蟹的最关键环节。河蟹蜕壳期管理 河蟹蜕壳时间内,河蟹完全丧失抵御敌害和回避不良环境的能力。人工养殖促进河蟹同步蜕壳和保护软壳蟹是提高河蟹成活率的技术关键之一。 方法: 保持水位稳定; 适当时机换水,刺激整齐蜕壳; 饵料中加入一定的蜕壳素; 有较多的隐蔽物;5、进入8月中下旬最后一次壳实施集中育肥进入9月初河蟹陆续上岸后,开始集中育肥。7、稻田是成蟹育肥最好环境、亩育肥100-150公斤8、合成料、杂鱼、田螺、动物下脚料,新玉米等谷物快速育肥2010年稻田养出的雌蟹205克稻田中实实在在的养出4两的雄蟹、3两的雌蟹,尽管比例不大,但足以说明稻田能养成大蟹雄蟹壳宽8.5cm,壳长8.0cm体重240g扣蟹养殖与管理稻田大规格扣蟹培育要点扣蟹养殖不被重视,传统的多放苗、少投料方式一直没变,养殖成活率好的户,养成规格大都在100只/斤以上,适合养大蟹的规格苗种很少。养殖成活率低的户,尽管规格在50-60只/斤,但多数是近似性成熟蟹,养殖成活率低、养不大。还有就是一直存在孵化的不养扣蟹、养扣蟹的不养成蟹。(水库、苇田在100以上,出口80-100、北方养成蟹要在60-80)要培育出平均60只/斤的可接续生长的大规格扣蟹,以“亩产量确定养成规格,以养成规格÷成活率来确定放苗量。以先期促长大、中期控成熟、捕前强育肥”的技术方式,就一些做法介绍给大家:一、大眼幼体选择目前市场上所产出的大眼幼体,除少量海捞苗外都是土池育的苗,除了出池盐度、淡化时间和种蟹大小外,基本无差异。扣蟹养殖斤苗回捕率一般在2-2.5万只之间,亩放0.5市斤大眼幼体,应该回捕1-1.2万只左右,养成规格达到平均在80只,亩产120市斤应该没问题。二、放苗量及盐度勾兑亩产按100市斤、规格80只/斤确定;直放不暂养亩放大眼幼体0.3-0.4市斤。暂养后放苗;每亩暂养大眼幼体2-3公斤。大眼出池盐度在4%。以上时,在池一角每立方水勾兑大盐1-2公斤,缓解盐差梯度,一般8-12小时左右,在浮游的大眼幼体见少时的变态前加水放开。*三、暂养时间把握一般大眼入池到两周后,池边逐渐见多到巡边,俗称转圈,这是池内环境开始不适应的表现,要观察在最近一次壳后、下次脱壳前进行分池。大面积养殖用水放养,借用稻田供水,但要避开脱壳峰期。21天左右的5-6期子蟹,2000只/斤左右时进行分池,按65%左右回捕率,亩放1.25万只。分池过数2000只五期仔蟹网过饵料四、培育生物饵料、苗进池即投料前期促长;就稻田中后期无光照,是成扣蟹先期长得快,后期不长的因素所在。前期促长大,一是在放苗前一周用农肥培育浮游生物,从大眼入池开始,直放苗田如水中生物较多,15-20天可以不投料,生物见少时,每天傍晚投一次足量,以略有剩余为准。暂养田在培育浮游生物后的前3-5天可以不投料,在生物见少时,每天至少投2-3次料。分池后每天投喂一次,投量以略有剩余。五、先促长、中控熟、后育肥1、促架子生成;先期以杂鱼泥、合成料泡绞碎,6期子蟹前,以合成料泡后投喂。2、期控成熟;一般到8月上旬,扣蟹基本完成9-10次壳(占80%)90-110只/斤时,要停止投料,否则再脱一次壳,占多数要呈现性成熟。3、捕前强化育肥;越冬前育肥不能过早,过早如入晚秋高温,很可能造成再次脱壳而没有育肥时间难以过冬。4、一般起捕在10月初,9月15日前后开始应该不晚,但要随时检测肥满度的状况,蟹黄呈浅黄色较明显程度时,要结束投喂。发展趋势健康养殖:把病害的控制和环境的改善紧密结合起来—生态防病水产动物病害影响人类的健康,必须进行无公害防治,这是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也是人类对环境和健康发展的要求趋势:生态防病免疫防病疾病发生的原因病原的侵害非正常的环境因素营养不良动物本身先天的或遗传的缺陷机械损伤宿主环境病原养殖过程中的健康管理改善和优化养殖环境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和建筑养殖场时应符合防病要求 采用理化方法改善生态环境 清淤消毒,定期施用环境改良剂,定期换水、注水等 采用生物方法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养殖群体的抗病力 加强和改进饲养管理培育和放养健壮苗种,合理混养和密养,四定投饵,加强日常管理等 培育抗病力强的新品种 降低应激反应控制和消灭病原体 池塘彻底清淤消毒 强化疾病检疫 建立隔离制度 实施消毒措施1机体消毒2工具消毒3饲料消毒4食场消毒5疾病流行季节前的药物预防体外、体内疾病的预防6消灭寄主和中间寄主加强饲养管理,保证优质饲料 科学用水、管水 加强日常管理,谨慎操作 投喂优质的适口饲料 建立信息预报体系河蟹是两年生,在淡水中生长育肥,河蟹在淡水中进行最后一次蜕壳后,秋天水温下降,即开始顺水长途跋涉,到江河入海口的咸淡水中进行交配、产卵、孵化等繁殖过程。其幼体先在咸淡水中生活,以后逐步趋向淡水并在淡水中生长发育。*河蟹的生长必需通过蜕皮(幼体)或蜕壳来完成。蜕壳前河蟹体色深,蟹壳呈黄褐色或黑褐色。刚蜕壳的河蟹体色黧黑,身体柔软。随后吸水膨胀,壳硬化。此阶段称为软壳蟹。需要在原地体息1~1.5h,才能爬动,钻入隐蔽处或洞穴中,此时极易受同类或其它敌害生物的侵袭。因此,河蟹每次蜕壳后1~1.5h,是其生命过程中最脆弱的时刻。在这段时间内,河蟹完全丧失抵御敌害和回避不良环境的能力。促进河蟹蜕壳同步是提高河蟹成活率的技术关键之一。河蟹在蜕壳前后不摄食,在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掌握河蟹蜕壳信息,对养殖过程中管理水位是很有必要的。*河蟹喜欢生活在水质清晰、水流平缓、水草较多的湖泊、湿地沼泽、江河中。**6月初稻田秧苗未生长起来,稻田白天水温最高可达32℃以上,蟹苗应激反应强烈,造成大量死亡。**
本文档为【辽宁稻田养蟹技术介绍】,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1.9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79289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22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农业
上传时间:2021-11-18
浏览量: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