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洱海湿地保护治理的现状与对策

洱海湿地保护治理的现状与对策

举报
开通vip

洱海湿地保护治理的现状与对策洱海湿地保护治理的现状与对策Ξ杨彪(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大理分院,云南大理671000)摘 要:从洱海湿地与周边居民的关系入手,重点分析了洱海湿地保护治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关键词:洱海湿地;保护治理;现状;存在问题;对策1 洱海湿地概况洱海湿地位于云南滇中高原与横断山脉中段东部交界处的大理市境内,海拔1974.13m(海防高程,下同)时,南北长42.5km,东西宽4~9km,湿地面积25100hm2,湖容量27.4亿m3,岛屿面积74.8hm2,最大水深21.3m,平均水深10.6m,透明度...

洱海湿地保护治理的现状与对策
洱海湿地保护治理的现状与对策Ξ杨彪(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大理分院,云南大理671000)摘 要:从洱海湿地与周边居民的关系入手,重点分析了洱海湿地保护治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并提出对策建议。关键词:洱海湿地;保护治理;现状;存在问题;对策1 洱海湿地概况洱海湿地位于云南滇中高原与横断山脉中段东部交界处的大理市境内,海拔1974.13m(海防高程,下同)时,南北长42.5km,东西宽4~9km,湿地面积25100hm2,湖容量27.4亿m3,岛屿面积74.8hm2,最大水深21.3m,平均水深10.6m,透明度4~8m,天然出湖河流为西洱河,属澜沧江-湄公河水系。1.1 水资源洱海湿地水资源较为丰富,大气降水、森林滞留水和少量融雪水是湿地水资源主要来源,入湖大小河流共117条。主要入湖河流为弥苴河、永安江、罗时江、波罗江以及苍山十八溪。平均入湖水量为8.25亿m3,平均出湖水量为8.63亿m3。1996年前,水体理化性质良好,水质总体达到国家GB3838-88《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中II类标准,适合旅游、渔业、农业生产、生活用水。全年水温适宜,一般在10℃~20℃之间,给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境条件。1.2 植物资源湿地内植物资源较为丰富,共有水生维管束植物26科44属61种,其中沉水植物19种,挺水植物11种,浮叶植物7种,飘浮及悬浮植物6种,其它植物18种。湿地植被按生活型可划分为挺水、浮水、沉水3个植被亚型19个群系。其中湿生挺水植被带有5个群系,以酸模叶蓼群落分布最广;浮水植被带有5个群系,以荇菜群落、野菱群落分布最广;沉水植被带有9个群系,以黑藻群落、苦草群落分布最广,其中海菜花(Otteliaacuminata)属国家Ë级保护。黑藻(Hydrillaverticillata)、苦草(Vallisnerianatans)、微齿眼子菜(Potamogetonmaackianus)、金鱼藻(Ceratophyllumsemersum)等植物是湿地的优势种。1.3 动物资源洱海湿地共记录到鱼类4科8属16种(不含引入种),以鲤科鱼类13种,构成鱼类主体,占湿地鱼类总数的81.3%;土著特有种9种,占湿地鱼类总数的56.3%,形成富于特色的鱼类区系;其中大理裂腹鱼(Schizothoraxtaliensis)、洱海鲤(Cyprinusbarbatus)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理鲤(Cyprinusdaliensis)、春鲤(C.longipectoralis)为云南省二级保护动物。浮游动物共有28科55属99种;底栖动物5科10属23种。湿地鸟类共有59种,隶属8目12科31属,以雁形目鸭科赤嘴潜鸭(Nettarufina)、赤膀鸭(Anasstrepera)、赤颈鸭(A.penelope)、绿翅鸭(A.crecca)、斑嘴鸭(A.poecilorhyncha)及鹤形目秧鸡科骨顶鸡(Fulicaatra)为优势种。且有多种水禽达到国际重要意义标准,生物量约每年2.5~3.0万只。湿地鸟类中有留鸟12种,占20.3%;候鸟47种,占79.7%,以候鸟占绝对优势。其中冬候鸟有41种,占湿地鸟类总数的68.5%。所以,洱海湿地是我国蒙新区和东北区水禽的重要繁殖地、越冬地和中途停歇地。1.4 其它洱海是著名风景区,洱海古称叶榆水,洱海胜第1期2009年3月            四川林勘设计SICHUANFORESTRYEXPLORATIONANDDESIGN            No.1Mar.2009Ξ收稿日期:2009-01-12 作者介绍:杨彪(1970~),男,云南大理人, 工程 路基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工程量增项单年度零星工程技术标正投影法基本原理 师,主要从事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等工作.景有三岛、四洲、五湖、九曲、八景、四阁。三岛(金梭岛、玉几岛和赤文岛)、四洲(大鹳洲、鸳鸯洲、青莎鼻洲、马濂洲)、五湖(星湖、神湖、太湖、潴湖、莲花湖)、九曲(莲花曲、大鹳曲、蟠矶曲、凤翼曲、罗莳曲、牛角曲、高岩曲、波堆曲、鹤翥曲)、八景(山海大观、金梭烟云、海镜天开、岚霭普陀、海波渔舟、海阁风涛、海水映月、洱海映月)、四阁(珠海阁、天镜阁、浩然阁、水月阁)。此外,还有南诏风情岛、观音阁、小普陀、海舌等景区景点。洱海还是白族人民的摇篮,孕育了大理地区近四千年的历史文化。2 洱海湿地与周边居民的关系作为湿地周边居民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洱海湿地具有丰富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多样性资源和矿产资源,自古以来湿地周边居民就对洱海湿地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开发利用。洱海湿地介于陆地与水体之间,具有蓄洪抗旱、补充地下水、调节气候、渔业生产、防止土壤侵蚀、保护生物多样性、降解环境污染、湿地生态旅游及促淤造陆等功能。洱海湿地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尤其是居住在湿地周围的人群更是对湿地有着直接的依赖关系。由于湿地环境自身的演化、发展规律与人类的主观需求之间存在相当的差距,因而湿地环境与人类利用之间会不可避免地产生矛盾,这一矛盾在历史时期由于人类干预自然的能力较小而不突出,到了现代,随着人口的增加和技术的进步,人类对湿地环境的干扰和破坏日趋严重,由此产生的环境问题又进一步影响到湿地周边甚至更广大区域的人类生存。2005年,洱海湿地周边有11个乡镇、109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596004人,其中农业人口386497人,占总人数的64.8%;国内生产总值95.53亿元,占大理州国内生产总值的50.8%;耕地面积12593hm2。洱海湿地是整个流域乃至大理州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堪称大理人民的“母亲湖”,具有轴心、纽带作用和突出的标志性地位。3 洱海湿地保护治理现状1996年,洱海大面积爆发蓝藻,水质恶化,严重影响了湿地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给大理人民敲响了警钟。之后,州、市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正确认识洱海保护的重要意义,提出“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洱海”,通过广泛宣传动员,采取“双取消”、“三退三还”、全面实施洱海保护治理“六大工程”:洱海生态修复、环湖治污与截污、流域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主要入湖河道综合整治和城镇垃圾收集污水处理系统建设、流域水土保持、洱海环境管理工程,近10年来,累计投入各级各类资金约6亿元,洱海保护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洱海水质逐步得到改善据大理州环境监测站监测资料,2004年,洱海全湖水质稳定保持在Ë类,其中仅12月份达到Ê类;2005年,洱海水质总体保持在Ë类,其中3月、5月、12月有3个月达到Ê类;2006年,洱海水质保持在Ë类,其中2月、4月到Ê类。洱海水质逐步得到改善。3.2 湿地生态系统逐步恢复通过实施取缔机动捕捞、取消网箱养鱼的“双取消”、不断地投放大规模的鱼苗鱼种,洱海水产品种类不断地增加,水产品产量从2000年的5069t上升到2006年的7300t,多年不见的大理裂腹鱼已再次出现,多种水禽又在湿地周边出现,水生生物呈恢复趋势;恢复了湖滨带,实施退鱼塘还湖288.3hm2、退耕还林484.9hm2、退房屋还湿地41.1hm2的“三退三还”工作,保护了滩地截污、过滤、控制沉积和侵蚀的自然功能,湿地生态环境得到逐步改善。3.3 面源污染控制扎实展开湿地周边各乡镇农业上各种作物推广控氮减磷增施有机肥、昂力素和土壤磷素活化剂面达23333.3hm2,推广种植无公害蔬菜、入湖河道和村落垃圾处理工程,建成农村沼气池1万口,建成日处理垃圾250t的大理市大风坝垃圾集中处理厂,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工作初见成效。3.4 基本完成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完成了大理至下关总长为30km的截污干管,大理古城污水收集管网、洱河南路85四川林勘设计 2009年第1期4686m截污管网、凤仪至波罗江管网、大理污水处理厂等沿湖村落污水处理系统11个和以截污管网为主的基础设施工程建设。3.5 环境管理得到加强强化滩地管理,全面取缔了湖内挖沙,禁止洱海面山采砂取石;取缔挖沙船、机动运输船135艘;对103艘小旅游船实行减量重组;实施了富有成效的禁止制造、销售、使用含磷洗涤用品和禁止白色污染的行动,湿地环境管理得到加强。3.6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洱海水资源的调度,调整湿地主体功能严格实施高水位运行,最低运行水位比原来提高了1.61m,增加了洱海环境库容量,有效改善了洱海生态的水量需要。适时调整了洱海的主体功能,洱海不再以发电、灌溉为主,其主体功能调整为以生态、环保为主。4 洱海湿地保护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随着洱海流域人口的不断增加,一方面大量消耗了水资源,另一方面也排放了大量废物、废水,不断增大了洱海的污染负荷,自净能力较差,主要存在以下问题。4.1 湿地周边部分群众环保意识淡薄乱倒垃圾、破坏和侵占湖滨带使用农药、化肥的现象不时发生,湿地周边群众参与及配合治理洱海污染的意识不强。“三退三还”后,乱占滩地等行为反弹,这是目前洱海治理的关键。4.2 洱海水质仍处在过渡期洱海污染虽经治理成效显著,但洱海水质污染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目前还处在中营养化向富营养化发展的过渡期,正面临着严峻考验。4.3 面源污染是湿地污染的主要因素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是洱海水质污染的主要因素,污染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主要污染源仍是上关、双廊、挖色、海东、大理、喜洲等乡镇。据调查,农业、农村面源污染占流域污染负荷的60%以上,面源污染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理,是洱海污染的主要因素,今后必须抓好的难点问题。4.4 主要入湖河流是洱海的直接污染源2006年,入湖河道水质中弥苴河、永安江、罗时江水质为Ë~Í;苍山十八溪的茫涌溪、锦溪、灵泉溪为Ê~Í类,中和溪、绿溪、莫残溪、阳南溪为Í类~劣Í类;波罗江为Ì~Í类。主要入湖河流仍是造成洱海污染的直接因素。河流污染和面源污染有着直接的关系,也是影响水质的根本因素,是目前治理的重要方面。4.5 洱海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难度大近年来,由于洱海水质的改变,沉积物的增多,水生植物特种逐步减少,南部号称“水下草原”的湖心平台已基本消亡;土著鱼类种群濒临灭绝,生物多样性保护难度大。4.6 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矛盾突出近年来,湿地周边的开发项目,如大理苍海高尔夫球场的养草防虫喷洒杀虫剂污染、养草化肥污染;娃哈哈的排污问题等没有得到科学处理;正在兴起的作为配合大理市行政中心东移的海东片区开发,目前面临的仍是排污问题。4.7 保护治理所需的大量资金筹措困难洱海保护治理需要大量投入,仅洱海保护治理“六大工程”34个子项目需投资30.0亿元,靠大理州财政有限的资金投入远远不够。5 洱海湿地保护治理的对策洱海湿地是一份价值极高的自然遗产,具有完整的生态系统,同时又具有环境的脆弱性,不当的人类活动加剧将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湿地的保护治理是一项长期、复杂和艰巨的系统工程,也是大理州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湿地周边干部群众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科学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湿地资源,以促进洱海湿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5.1 加强全方位宣传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大力宣传普及湿地知识,特别是宣传洱海湿地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举办环保知识讲座,呼吁全社会积极参与洱海湿地保护和治理,增强人们“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洱海”、“大理要发展,根本的要保护好洱海”的自觉行动,并有效遏制湿地生态系统的日益恶化,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5.2 加大生态保护执法力度95杨彪:洱海湿地保护治理的现状与对策依据《云南省环境保护条例》、《云南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形成由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广大群众参与、通力协作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当前,《大理白族自治州州苍山管理保护条例》、《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管理条例》已经颁布,根本的是要贯彻好、执行好。在执行过程中,真正做到“谁污染,谁负责”、“谁污染,谁治理”,依法治人。5.3 科学系统规划,整体推进治理洱海治理必须坚持全面系统、科学规划,目前已完成编制与审批的《洱海流域保护治理规划》,对保护治理的实施起到系统的指导作用,有利于整体推进治理。在继续完善和实施“三退三还”和第一轮“六大工程”基础上,创新方法,尽可能做到周边工程落实,湖内治理方法科学合理,达到整体推进,标本兼治的目的,为大面积推广起到示范作用。5.4 突破自净能力在治理过程中,要突破自净能力的难点,关键要抓实三个方面。一是适度增加湿地、滩地面积,对法定的1974.13m高程内,严格“三退三还”;二是继续建好湖滨带,在高质量地栽种柳树的同时,提高湖滨带质量,尽可能在海湾地带试点推广;三是恢复洱海的原有生物,特别是自净能力强的原生海草,全面提升洱海自净的能力。5.5 重拳出击面源污染在治理面源污染上必须有所突破,主要抓实四个方面。一是管好滩地,阻止垃圾直接污染洱海;二是管好农村垃圾,结合新农村建设,突出治理脏、乱、差,垃圾做到清扫干净,集中到池,彻底清运;三是改厕,管好粪便,解决好人畜类的污染问题;四是改变生产方式,倡导生态农业,逐步实现农业生产技术生态化。5.6 彻底根治河道,控制水源污染河道污染是洱海最直接的污染,也是洱海水质保障的直接因素。根治净化水质的重点,就是要对入湖河流弥苴河、永安江、罗时江、波罗江以及苍山十八溪逐步达到净化、防洪、环保要求,近期内至少入湖水质达Ë类。5.7 合理开发利用一是海东片区的开发,是洱海保护中新增的一个污染源,新开发项目中防治洱海水污染的工程建设,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不能建了海东,废了洱海;二是科学合理调配水源,随着宾川县区域生态的改变,要逐步减少对宾川的供水,以保证洱海所需的自净水量;三是严格执行洱海保护管理条例,尽可能保证1974.13m;四是严格执行半年休渔制度,结合洱海渔业实际,将每年2~8月对洱海实行全湖封湖禁渔,对部分土著鱼类栖息繁衍的海湾水域建议实行全年禁渔。5.8 创新投融资体制,加大投入力度《洱海流域保护治理规划(2003~2020)》通过国家环保总局评审后,已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已投入国债资金3.1亿元,州财政每年投入3000万元以上。此外,通过提高水资源费的收取标准、银行贷款、采用BOT模式等多渠道筹措资金,逐步增加投入,缓解治理经费的困难,同时强化资金的使用与管理,确保洱海保护治理成效。6 参考文献1 中共大理市委宣传部.爱我中华,爱我大理[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5.2 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云南省自然保护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9.3 沈仁湘,刘德隅,钱德仁.云南洱海科学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集[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89.4 陈建伟,袁军.中国湿地环境问题研究的现状及展望[J].林业资源管理,1999,(4).5 云网.总结治理经验,保护洱海实现可持续发展.http:ööwww.yunnan.cnö2007-08-29.06四川林勘设计 2009年第1期
本文档为【洱海湿地保护治理的现状与对策】,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8.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肥猫叫noah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205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0
分类:高中语文
上传时间:2020-05-19
浏览量: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