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注射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PPT课件

注射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PPT课件

举报
开通vip

注射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PPT课件注射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注射的概念注射给药法是将无菌药液或生物制剂注入体内的方法。主要特点是药物吸收快,血药浓度迅速升高,能较快的发挥疗效,适用于因各种原因不易口服给药的患者。但注射给药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组织损伤,可引起疼痛及潜在并发症的发生。根据患者治疗的需要及注射器针头进入不同的组织,分为皮内、皮下、肌内、和静脉注射。*注射原则是注射给药的总则,执行护士必须严格遵守。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1、注射前护士必须洗手、戴口罩,保持衣帽整洁;注射后护士应洗手。2、按要求进行注射部位的皮肤消毒,并保持无菌。皮肤常规消...

注射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PPT课件
注射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注射的概念注射给药法是将无菌药液或生物制剂注入体内的方法。主要特点是药物吸收快,血药浓度迅速升高,能较快的发挥疗效,适用于因各种原因不易口服给药的患者。但注射给药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组织损伤,可引起疼痛及潜在并发症的发生。根据患者治疗的需要及注射器针头进入不同的组织,分为皮内、皮下、肌内、和静脉注射。*注射原则是注射给药的总则,执行护士必须严格遵守。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1、注射前护士必须洗手、戴口罩,保持衣帽整洁;注射后护士应洗手。2、按要求进行注射部位的皮肤消毒,并保持无菌。皮肤常规消毒方法:用棉签蘸取安吉尔碘以注射点为中心向外螺旋式涂擦,直径在5cm以上,涂擦消毒两遍,无需脱碘。严格执行查对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做好三查七对,仔细检查药物质量,如发现药液变质、变色、浑浊、沉淀、过期不可使用;如同时注射多种药物,应检查药物有无配伍禁忌。*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注射时做到一人一针一管,用过的一次性物品按规定处理,不可随意丢弃。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根据药物剂量、黏稠度和刺激性的强弱选择注射器和针头。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注射部位应避开神经,不可在炎症、瘢痕、硬结、皮肤受损处进针,需长期注射的患者,应经常更换注射部位现配现用注射液注射药液药液在规定注射时间临时抽取,即刻注射,以防药物效价降低或被污染。注射前排尽空气注射前必须排尽注射器内空气,特别是静脉注射,以防气体进入血管形成栓塞。排气时防止药液浪费。注药前检查回血进针后、注射药液前,抽动注射器活塞,检查有无回血。皮下、肌内注射如有回血,须拔出针头重新进针。。*掌握合适的进针角度和深度1、各种注射法分别有不同的进针角度和深度要求2、进针时不可将针梗全部刺入注射部位,以防不慎断针增加处理的难度。应用减轻患者疼痛的注射技术1、解除患者患者思想顾虑,分散其注意力,取合适体位,便于进针。2、注射时做到两快一慢加匀速,即进针、拔针快,推药速度缓慢并均匀。3、注射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应选用细长的针头,进针要深。如需同时注射多种药物,一般先注射刺激性较弱的药物,在注射刺激性强的药物。*常用注射法皮内注射法皮下注射法肌内注射法静脉注射法动脉注射法注入造影剂或注入抗癌药物做区域性化疗*皮内注射法皮内注射(ID)是将少量药液注射于表皮和真皮之间的方法。目的1.进行药物过敏试验,观察有无过敏反应2.预防接种(如结核菌素等,接种部位多选在前臂内腕侧。)3.局部麻醉的起始步骤*注射部位及方法根据目的选择,如药物过敏试验选择前臂掌侧下段,因该处皮肤比较薄,易于注射,且易辨认局部反应;预防接种,常选择上臂三角肌下缘。方法:以75%乙醇消毒皮肤,待干,排尽空气,忌用碘酊消毒,以免影响对局部反应的观察。注射时针斜面向上,与皮肤呈5°角刺入,待针头斜面完全进入皮内后,放平注射器,左手拇指固定针栓,右手注入药液0.1ml,使局部半球样皮丘,15-20分钟观察结果*皮内注射并发症1注射失败(无皮丘,或皮丘过大或过小,针口有回血)发生原因(1)患者躁动不合作,多见于无法正常沟通的患者。(2)注射部位无法充分暴露。(3)操作技术不熟练。(4)注射药液剂量不准确。2过敏性休克原因(1)注射前未询问病人的药物过敏史。(2)病人对注射的药物发生速发型变态反应(过敏反应)。*二、预防措施1.掌握正确的皮内注射技术,避免因进针过深或过浅导致针头注射部位不在表皮、真皮之间或针头斜面未完全进入皮内。2.充分暴露注射部位,衣服过多或袖口过窄,协助患者脱去一侧衣袖。注射完毕拔针时,勿用棉签按压局部注射部位。3.操作前询问患者的药物过敏史、用药史、家族史;4.准确掌握配置浓度,准确注入药液剂量。5.对皮肤刺激性强的药物在注射前履行告知义务。注射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选择合适的针头。6.认真做好健康教育,让患者了解皮内注射的目的以及不得随意抓挠、摩擦局部皮丘*二、预防措施7.皮试观察期间,嘱患者不可随意离开,严密观察患者有无不适症状;正确判断皮试结果,结果为阳性者不可使用(破伤风抗毒素除外,可采用脱敏注射)。8.注射盘内备有0.1%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等急救药品。*三、处理措施1.注射失败时(无皮丘或皮丘过小),可重新选择部位进行注射; 2.发生过敏性休克,(1)立即停药,使患者平卧,通知医生,就地抢救,(2)立即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5--1ml,小儿剂量酌减。如症状不缓解,每隔30分钟皮下或静脉注射0.5毫升,直至脱离危险期。3)给予氧气吸入,改善缺氧症状,保持呼吸通畅,呼吸受抑制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肌肉注射尼可刹米、洛贝林等呼吸兴奋剂。必要时气管插管,喉头水肿引起窒息时,应尽快施行气管切开*三、处理措施(4)根据医嘱应用糖皮质激素类、抗组织胺类药物,(5)血压低患者,根据医嘱应用升压药,如多巴胺,静注平衡液或葡萄糖补充血容量。如为链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可同时应用钙剂,以10%葡萄糖酸钙或稀释1倍的5%氯化钙溶液静脉推注,使链霉素与钙离子结合,从而减轻或消除链霉素的毒性症。(6)若呼吸、心跳骤停,则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抢救, (7)密切观察病情,记录患者呼吸、脉搏、血压、神志和尿量等变化, (8) 注意保暖*皮下注射皮下注射H是将少量药液或无菌生物制剂注入皮下组织的方法。目的1.注入小剂量药,用于不易口服而需在一定时间内发生药效的给药法2.预防接种(皮下注射是最常用的接种方法,如百白破、麻疹疫苗、乙脑疫苗等。部位一般选在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3.局部麻醉用药*皮下注射常用的部位有,上臂三角肌下缘,两侧腹壁,大腿前侧和外侧。*皮下注射的方法方法一手紧绷局部皮肤,一手持注射器,食指固定针栓,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30-40度,不易超过45度,以免刺入肌层,消瘦者进针深度酌减,快速将针梗的1/3-2/3刺入皮下。松开绷皮肤的手,抽活塞,无回血,缓慢推药。*皮下注射法 并发症: 1出血 2注射部位瘀斑、硬结 3低血糖反应 *皮下注射并发症:1.出血原因(1)注射时针头刺破血管。(2)病人本身有凝血机制障碍,拔针后局部按压时间过短,按压部位欠准确。*出血预防及处理(1)正确选择注射部位,避免刺伤血管。(2)注射完毕后,局部按压。按压部位要准确,对凝血机制障碍者,适当延长按压时间。(3)如针头刺破血管,立即拔针,按压注射部位,更换注射部位重新注射。(4)拔针后针眼少量出血者,予以重新按压注射部位。形成皮下血肿者,可根据血肿的大小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对皮下小血肿早期采用冷敷(减轻局部肿胀和疼痛),48h后应用热敷促进淤血的吸收和消散。*皮下注射部位:瘀斑、硬结原因(1)反复注射同一部位、注射药量过多、药物浓度过高、注射部位过浅,均可形成硬结。(2)进行注射时,微粒随药液进入组织,引起巨噬细胞增殖,导致硬结形成。(3)注射部位感染后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硬结。*注射部位瘀斑、硬结预防及处理(1)正确掌握注射深度,深度为针梗的1/2~2/3。(2)避免在同一部位多次注射,交替更换注射部位,按压部位要准确,避开瘢痕、炎症、皮肤破损处。(3)注射药量不宜过多,注射时做到两快一慢加匀速,即进针、拔针快,推药速度缓慢并均匀,以减少对局部的刺激。(4)注射后6小时给予局部热敷或按摩,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药物吸收,防止硬结形成(但胰岛素注射后不要热敷、按摩,以免加速药物吸收,使胰岛素药效提早产生)。(5)已形成硬结者,用以下方法外敷:1.用50%硫酸镁湿热敷;2.将云南白药用食醋调成糊状涂于局部;3.取新鲜马铃薯切片浸入山莨菪碱(654-2)注射液后外敷硬结处。*皮下注射低血糖反应1.原因多发生在胰岛素注射期间。皮下注射剂量过大,部位过深,注射胰岛素后摄食量过少、活动量相对过度,注射后局部热敷、按摩导致血流加快,使胰岛素的吸收加快。均可产生典型的急性低血糖反应,2.临床表现突然出现饥饿感、头晕、心悸、出冷汗、软弱无力心率加快,重者虚脱、昏迷甚至死亡、*低血糖反应预防及处理(1)严格掌握给药剂量、时间、方法,对使用胰岛素的病人进行有关糖尿病知识、胰岛素注射的宣教,直到病人掌握为止。(2)把握进针深度,避免误人肌肉组织。如对体质消瘦、皮下脂肪少的病人,应捏起注射部位皮肤并减小进针角度注射。(3)准确抽吸药液剂量,推药前要回抽,无回血方可注射。(4)注射后勿剧烈运动、按摩、热敷、日光浴、洗热水澡等。(5)密切观察病人情况。如发生低血糖症状,立即监测血糖,同时口服糖水、馒头等易吸收的糖类(碳水化合物)。严重者可静脉推注50%葡萄糖40~60m1。*肌内注射IM是将一定量药液注入肌内组织的方法。目的:注入药液,用于不易或不能口服、皮下注射、静脉注射且要求比皮下注射更快发挥疗效时。*注射部位一般选择肌肉丰厚且距大血管,大神经较远处,最常用的部位为臀大肌,其次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及上臂三角肌。儿童选择臀中肌、臀小肌及股外侧肌注射*注射定位臀大肌定位1.十字法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向右做一水平线,后从髂嵴最高点做一垂线,将臀部分四个象限,外上象限(避开内角)为注射区。2.连线法从髂前上棘至尾骨做一连线,其外上1/3处为注射部位*左手绷紧局部皮肤,右手握笔式持注射器与皮肤成90°快速进针,刺入针梗2/3(注意病人胖瘦异常情况)右手固定针栓,左手抽回血,无回血后缓慢注射药液,注意观察病人反应。如见回血,可拔出少许再试回血,确定无回血在注入。 *肌内注射一、并发症: 1、疼痛2、注射部位渗液、渗血 3、注射部位瘀斑、硬结(同皮下注射) 4、神经性损伤*疼痛1.发生原因肌内注射引起疼痛有多方面的原因,如针刺入皮肤的疼痛,推注药物刺激引起的疼痛。一次性注射药物过多、药物刺激性过大、速度过快、注射部位不当、进针过深或过浅都可引起疼痛。2.临床表现注射局部疼痛、酸胀、肢体无力、麻木。可引起下肢及坐骨神经疼痛,严重者可引起足下垂或跛行,甚至可出现下肢瘫痪。*3.疼痛预防及处理(1)正确选择注射部位。(2)掌握无痛注射技术。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在注射刺激性药物时,采用“z”字型途径注射法预防药物渗漏至皮下组织或表皮,以减轻疼痛及组织受损。(3)配制药液浓度不宜过大,每次推注的药量不宜过多,(4)采用“留置气泡技术”即用注射器抽取适量的药液后,再吸进0.2-0.3ml空气,注射时,气泡在上,当全部药液注入后,再注入空气,可防止药液渗液。可使针头内的药液全部进入肌肉组织,防止拔针时药液渗入皮下,降低组织受刺激的程度,减轻疼痛。*注射部位渗液、渗血1.发生原因(1)反复在同一部位注射药液。(2)每次注射药量过多和药物的性质及注射的速度和进针深度有关。(3)局部血液循环组织弹性差、周围有水肿或硬结、组织对药液吸收缓慢。(4)病人本身有凝血机制障碍,拔针后局部按压时间过短,按压部位欠准确2.临床表现推注药液阻力较大,注射时有少量液体自针眼流出,拔针后液体流出更明显。*预防及处理(1)选择合适注射部位,避开硬结、在肌肉较丰富之处注射。(2)掌握注射剂量,每次注射量以2-5ml为宜,一般不宜超过5ml。(3)注射后及时热敷、按摩,促进药液吸收。注射完毕后,局部按压。按压部位要准确对凝血机制障碍者,适当延长按压时间。(3)如针头刺破血管,立即拔针,按压注射部位,更换注射部位重新注射。(4)拔针后针眼少量出血者,予以重新按压注射部位。形成皮下血肿者,可根据血肿的大小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对皮下小血肿早期采用冷敷,48h后应用热敷促进淤血的吸收和消散。*注射部位渗液、渗血5)在注射刺激性药物时,采用“z”字型途径注射法预防药物渗漏至皮下组织或表皮,以减轻疼痛及组织受损。(6)采用“留置气泡技术”即用注射器抽取适量的药液后,再吸进0.2-0.3ml空气,注射时,气泡在上,当全部药液注入后,再注入空气,可防止药液渗液。可使针头内的药液全部进入肌肉组织,防止拔针时药液渗入皮下,降低组织受刺激的程度,减轻疼痛。*肌内注射形成瘀斑硬结瘀斑硬结是肌肉注射最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发生于长期肌肉注射的患者1.发生原因(1)同一注射部位反复、多次、大量注射药物。(久病卧床,体弱消瘦)(2)药物浓度过高、推注速度过快、用力不均匀、注射部位过浅等。(3)局部血液循环不良,注射油剂及刺激性强的药物,导致药物吸收缓慢。(4)注射部位感染后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硬结。*预防及处理(1)避免长期在同一个部位注射,注射时避开瘢痕、炎症、皮肤破损处。(2)注射药量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5ml,注射速度要缓慢,准确掌握注射深度。(3)对于一些难吸收的药液及油剂必须深肌肉注射,注射后6小时给予局部热敷或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药物吸收。若是刚打完针不久,不能立即热敷,以免生水进入针口内引起感染(4)注射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选择合适的针头,熟练掌握注射技术。4.处理 流程 快递问题件怎么处理流程河南自建厂房流程下载关于规范招聘需求审批流程制作流程表下载邮件下载流程设计 停止在此部位注射→局部热敷或按摩,用50%硫酸镁热湿敷*神经损伤1.发生原因(1)注射时针头刺中神经或靠近神经部位。(2)药物直接刺激神经或局部高浓度药物毒性引起神经粘连和变性坏死。(3)2岁以下的婴幼儿选择注射部位不准确。2.临床表现神经支配区麻木、放射痛、肢体无力、活动受限,严重者可出现局部肌肉萎缩。*预防及处理(1)周围神经药物注射伤是一种医源性损伤,应慎重选择药物,正确掌握注射技术,遵守操作规程避开神经和血管走行部位进针。防止神经性损伤的发生。(2)正确掌握给药途径,注意观察注射过程中及注射后的局部反应,如有异常及时向医生汇报。(3)2岁以下的婴幼儿选择臀中肌、臀小肌注射。正确进行注射部位的定位,避开神经及血管。为儿童注射时,除要求进针点准确外,还应注意进针的深度和方向。4.损伤后及时处理,给予解痉药物,尽快恢复患肢血液循环。局部用50%硫酸镁湿热敷。4.处理流程患者主诉注射区麻木或放射痛立即拔针→停止注射→通知医生→遵医嘱局部理疗、热敷,给予营养神经药物治疗→严密观察肢体运动功能状态→记录*局部或全身感染1.发生原因(1)无菌操作观念不强。(2)注射用具、药物被污染。(3)注射部位消毒不严格。(4)注射部位针眼因清洗不当造成污染2.临床表现(1)局部出现红、肿、热、痛,局部压痛明显。(2)若感染扩散,可导致全身菌血症、脓毒败血症,患者出现高热、畏寒、谵妄等症状。*预防及处理(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注射前护士必须洗手、戴口罩,注射用具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使用前并检查注射器的有效期,防止感染。(2)注射部位用碘伏消毒,由内向外环形消毒,直径不小于5cm。(3)针具或操作时消毒不严引起感染,(4)注射后局部避免沾水,防止污染。合并全身感染症状,根据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4.处理流程评估→初步判断→通知医生→遵医嘱抽血→送血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静脉输入抗生素→监测体温→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观察局部及全身情况→记录*静脉注射IV概念是自静脉注入药液的方法目的1.用于不易口服及皮下、肌内,或需迅速发生药效时2.注入药物做某些诊断学检查(碘过敏试验)3.静脉营养治疗*注射部位常用的四肢浅静脉有肘部的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头静脉,手背、足背、踝部等处的浅静脉。小儿头皮静脉,静脉极为丰富,分支甚多且静脉表浅易见,易于固定,方便患儿肢体活动。股静脉,位于股三角区,股静脉在股动脉内侧约0.5厘米处。*四肢浅静脉注射在穿刺部位上方6㎝处扎止血带,止血带末端向上。穿刺时,以左手拇指绷紧静脉下端皮肤,使其固定,右手持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上,针头和皮肤呈15-30度角,由静脉上方或侧方刺入皮下,再沿静脉方向潜行刺入。见回血,证实针头已入静脉,可再顺静脉进针少许,松开止血带,嘱病人松拳,固定针头,缓慢注入药液。在注射过程中,若局部肿胀疼痛,提示针头滑出静脉,应拔出针头更换部位,重新注射*静脉注射一、并发症:1.静脉穿刺失败2.药物外渗、血肿3.疼痛4.静脉炎*(一)静脉穿刺失败1.发生原因(1)操作者心情紧张、技术不熟练。(2)患者本身不配合,操作时躁动不安。(3)血管条件差,针头刺入过浅,抽吸随有回血,松解止血带时静脉回缩,针头滑出血管。(4)穿刺针选择不当,如患者血管较细,而穿刺针粗,刺破血管。2.临床表现(1)穿刺后针头无回血,药液流入不畅,穿刺部位隆起,患者感觉疼痛。(2)穿刺部位皮下瘀血、青紫*预防及处理(1)护士要有娴熟的穿刺技术,穿刺前认真评估患者的血管情况,选择易暴露、弹性好、走行直、清晰易固定的血管进行穿刺(2)对于躁动不安患者、儿童穿刺成功后对穿刺肢体妥善固定。(3)选择合适型号的针头进行穿刺。4.处理流程立即将针头拔出→局部按压止血→向患者表示歉意→按操作流程再行穿刺*(二)药液外渗、血肿1.发生原因(1)操作者技术不熟练,穿刺失败。凝血功能差或者未及时按压即可引起血肿(2)患者躁动或不慎将针头从血管内拔出或固定不当、针头移位,致使针头脱出血管外而不及时拔针按压。(3)患者病情较重,血管通透性发生改变。老年、消瘦病人皮下组织疏松,针头滑出血管后仍可滴入而造成假象。(4)反复穿刺或刺激性强的药物对血管造成物理性损伤(5)细小静脉穿刺,针头选择过粗、进针后速度过快、回血后针头在血管内潜行偏离血管方向而穿破血管。*2.临床表现(1)血管破损,出现皮下肿胀、疼痛。2~3d后皮肤变青紫。1~2周后血肿开始吸收。(2)皮肤温度降低。(3)化疗药、高渗药以及强力缩血管药物外渗后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预防及处理(1)熟练掌握穿刺技术,慎重选择穿刺部位,根据血管条件选择穿刺针头。(2)穿刺成功后妥善固定针头,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尽早发现药液外渗情况,以免引起严重后果。推注药液不易过快,一旦发现阻力增加,应检查局部有无肿胀。若发现药液外渗,立即拔针。(3)选择给药途径时,要熟悉药物对局部的作用,了解药物的酸碱度、浓度所导致的血管通透性改变。(4)重视拔针后对血管的按压,用拇指按压,按压部位应自针孔以上1~2cm处,一般按压时间为3~5min,对新生儿、血液病、有出血倾向者按压时间适当延长。(5)若已有血液淤积皮下,早期予以冷敷,以减少出血。24h后局部给予50%硫酸镁湿热敷,每日2次,每次30min,以加速血肿的吸收。(6)若血肿过大难以吸收,可常规消毒后,用注射器抽吸不凝血液或切开取血块。4.处理流程立即停止给药→拔针后局部按压→通知医生→渗出药液理化性质不同(如甘露醇),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观察局部皮肤→记录*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静脉输化疗药,若患者诉局部麻木、有胀感,即使有回血,也应立即拔针,并用1%利多卡因皮下环行封闭。主要用利多卡因扩张血管,使渗出的化疗药物回渗人血管,同时具有止痛麻醉作用,减少化疗药物的疼痛刺激。(2)静脉给药时,如发现或可疑有外渗情况时,应立即停止给药,并抽吸出残留在针头、血管内药液,用0.25%~0.5%普鲁卡因作局部封闭,并局部用冷敷。避免外渗部位受压。早期应抬高患肢,以利于减轻肿胀和疼痛。(3)局部红肿疼痛者,可用50%硫酸镁湿敷。利用高渗硫酸镁溶液使化疗药物外渗出皮肤,从而减少化疗药物浓度高对周围组织的刺激与损害,有消肿止痛的作用。每次40分钟,24小时内冰袋冷敷可使血管收缩,减少化疗药吸收,同时也可缓解疼痛抑制局部炎症。冷敷时间一般不超过15一20分钟,采用间断冷敷法,早期切忌不可热敷。(4)外渗区域发生破溃、糜烂者,应保持创面清洁,常规换药,同时予以抗生素治疗。如效果不明显,可考虑外科治疗。如有严重的局部组织损伤或坏死,可考虑局部切除和整形外科治疗。*(三)疼痛疼痛(1)病人精神紧张、恐惧。(2)进针与皮纹垂直,皮内张力大,阻力大,推注药物时使皮纹发生机械断裂而产生疼痛。(3)药物浓度过高,推注速度过快或推药速度不均匀,使皮肤游离神经末梢受到药物刺激,引起局部痛觉。(4)注射针头过粗、欠锐利或有倒钩,或操作者操作手法欠熟练。(5)注射时消毒剂随针头进入皮内,消毒剂刺激引起疼痛。*疼痛临床表现注射部位疼痛,推注药物时加重。有时伴全身疼痛反应,如肌肉收缩、呼吸加快、出汗、血压下降,严重者出现晕针、虚脱。疼痛程度在完成注射后逐渐减轻。*疼痛.预防及处理(1)注重心理护理,向病人说明注射的目的,取得病人配合。根据患者年龄、病情及药物性质,掌握推注药液的速度,病随时听取患者主诉,观察局部情况及病情变化。(2)原则上选用无菌生理盐水作为溶媒。准确配制药液,避免药液浓度过高对机体的刺激(酚磺乙胺)。(3)注射钙剂等刺激性较强的药物禁止从头皮静脉注射,防止药物外渗引起头皮坏死。(4)注射对组织有强烈刺激性的药物,另备抽有生理盐水和头皮针,注射穿刺成功后,先注入少量生理盐水,证实针头在静脉内,在换上抽有药液的注射器进行推药,避免药液外渗引起组织坏死。注射过程中随时抽吸药液,确定针头在血管内。*(四)静脉炎1.原因(1)长期输入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静脉留置针固定不牢或使用过久,引起局部静脉壁发生化学炎性反应。(2)输入药液过酸或过碱,引起血浆pH值改变,干扰血管内膜的正常代谢功能而发生化学炎性反应。(3)在输液过程中不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而引起局部静脉感染。(4)长时间在同一部位输液,微生物有穿刺点进入或短时间内反复多次在同一血管周围穿刺。*静脉炎临床表现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细菌感染可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预防及处理(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查对制度,所用溶液必须澄清透明,无可见微粒,插入注射器后立即使用,连续输液超过24小时应更换输液器。(2)严禁在瘫痪肢体行静脉穿刺和补液。(3)输注刺激性药物时浓度要适宜,且输注的速度要均匀而缓慢,因药物浓度过高或输注速度过快都易刺激血管引起静脉炎。应充分稀释后应用,并避免药物漏至血管外。还要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以保护静脉。(4)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的病人,应加强营养,增强机体对血管壁创伤的修复能力和对局部的抗炎能力。*预防及处理5)密切观察局部反应,发现异常立即拔管,对症处理。(6)尽量避免选择下肢静脉留置针,因更易受到损伤,出现静脉炎后,应将患肢抬高并制动,局部用50%硫酸镁或95%乙醇行冷湿敷,24小时后湿热敷,也可用中药外敷。(7)超短波物理疗法。(8)合并全身感染症状,根据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
本文档为【注射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PPT课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35.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Jonathan
丰富的工作经验,喜欢交流,喜欢分享!!!
格式:ppt
大小:525K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57
分类:医药卫生
上传时间:2022-01-13
浏览量: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