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石油行业分析报告

石油行业分析报告

举报
开通vip

石油行业分析报告石油行业分析报告2015年7月目录TOC\o"1-5"\h\zHYPERLINK"bookmark28"\o"CurrentDocument"摘要3一、石油行业概述4石油行业分类4二、石油行业特征4石油行业技术特征4经济特征5HYPERLINK"bookmark35"\o"CurrentDocument"高油价对相关行业的影响6三、国际石油行业发展状况和特征分析6国际石油格局回顾6HYPERLINK"bookmark45"\o"CurrentDocument"国际石油市场发展趋势7HYPER...

石油行业分析报告
石油行业分析报告2015年7月目录TOC\o"1-5"\h\zHYPERLINK"bookmark28"\o"CurrentDocument"摘要3一、石油行业概述4石油行业分类4二、石油行业特征4石油行业技术特征4经济特征5HYPERLINK"bookmark35"\o"CurrentDocument"高油价对相关行业的影响6三、国际石油行业发展状况和特征分析6国际石油格局回顾6HYPERLINK"bookmark45"\o"CurrentDocument"国际石油市场发展趋势7HYPERLINK"bookmark49"\o"CurrentDocument"国际石油价格大势渐成8HYPERLINK"bookmark53"\o"CurrentDocument"未来石油资源的争夺态势8HYPERLINK"bookmark57"\o"CurrentDocument"国际油价走势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9四、石油发展战略10我国石油资源现状10石油行业发展总体战略10HYPERLINK"bookmark64"\o"CurrentDocument"我国石油发展态势11HYPERLINK"bookmark68"\o"CurrentDocument"五、石油行业成长性分析12HYPERLINK"bookmark72"\o"CurrentDocument"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现状12HYPERLINK"bookmark75"\o"CurrentDocument"目前我过石油化工行业面临的挑战13HYPERLINK"bookmark79"\o"CurrentDocument"我国化工行业未来发展趋势13HYPERLINK"bookmark83"\o"CurrentDocument"我国石油化工的未来之路14HYPERLINK"bookmark87"\o"CurrentDocument"结语15摘要中国石油行业作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相关行业的需求带动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它的何去何从成为众所瞩目的焦点。中国是世界上石油需求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2004年世界石油需求为8220万桶/日,比2003年增长3.2%,增加了250万桶/日,其中中国的增加量为83万桶/日,占世界的33.2%。从近期市场供需关系看,2004年新增石油需求的75球自非经合组织国家,2005年新增需求的近80%也将来自非经合组织国家。而中国在2004年和2005年新增石油需求中将起主要作用,平均占30%勺份额。预计2005年中国炼油能力和加工量将会保持较快的增长。初步预计,2005年全国原油加工量将达到2.6亿〜2.7亿吨。过去10年,中国成品油需求的增长速度与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保持一致;成品油消耗量以约8.6%的年增长率上升,成品油消费量也已跃居世界第三位。据预测,在中国经济保持稳定发展的背景下,成品油市场未来10年内将以每年4.5%以上的速度增长。2004年12月11日,我国开放成品油零售市场,允许外商设立合资企业从事成品油的零售业务,到2006年12月11日完全开放国内成品油批发市场,中国成品油批发市场对外资开放。届时,外资公司可在国内营建油库、码头和销售网络。这意味着外资公司可以大量销售自己生产的成品油,因此将对中石油、中石化构成巨大冲击,而这也是两大巨头面临的的最大挑战。本报告依据国家统计局、中国石化行业有关协会、及石油大学等专业研究单位等提供的大量权威资料,结合我中心对行业内的企业群体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与研究,采用定量及定性的科学研究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编写而成。报告对我国石油行业的供给与需求、各子行业的发展状况、进出口形势、消费与市场、竞争与发展机会、行业整合状况、行业领先企业、行业发展趋势等进行了独到的、深入详细的研究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行业发展趋势做出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预测,为企业制定发展战略以及捕捉投资机会提供权威、充分、可靠的依据。一、石油行业概述新中国成立50年来,我国石油工业取得了巨大进步,为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到目前为止,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和近海海域发现了688个油气田,形成了六大油气区,建成了大庆、胜利、辽河、新疆、四川、长庆、渤海和南海等24个油气生产基地。全国原油产量从1949年的12.1万吨增至2000年1.6亿吨,列世界第5位;2000年天然气产量277亿立方米,列世界第15位。目前,石油全行业形成了油气勘探、开发、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施工、科研和技术服务配套的工业体系。石油行业分类石油行业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上下游产业链的关系非常的密切,具有非常鲜明的产业链结构和产业链信息传递效应。其中,上游从事的业务包括原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中游主要是油气的存储与运输,下游则涵盖炼油、化工、天然气加工等流程型业务及加油站零售等产品配送、销售型业务。通常情况下,将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石油产品和石油化工产品的加工工业称为石油化学工业(简称石化工业),而其余统称为石油工业。国家发改委按照该分类分别制定了石油工业“十五”规划和石化工业“十五”规划两个与石油行业相关的规划。二、石油行业特征(1)石油行业技术特征石油工业是一个高风险、技术密集型的行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发展、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新形势下,企业为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竞争力,更加注重科技战略,突出强调技术的价值在于应用而不仅仅是创新和拥有,在重视科技领先性的同时,更加注重其实用性,从而导致研发工作的指导思想发生重大转变,由传统的学科导向转向了当前的问题导向,并由此引发研发模式发生深刻的变化,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创新模式的变化一一以市场为导向在技术创新战略上,突出强调把从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到实现首次商业化应用看作是一个整体,强调市场和获得商业效益是检验技术创新成功与否的最终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用问题导向和市场导向的研究替代了学科导向和公司决定的研究,使科技研发与市场、企业的联系更加紧密,实现了企业研发战略与经营发展战略的一致化和一体化。②研发课题的变化一一注重实用性许多研究机构、油公司和服务公司科研开发课题的选定更加注重实用性,不再进行高投入、高风险、低回报的研究项目,逐渐减少基于产生技术突破的基础性的长期研究项目,将研发重点放在能够满足客户需求、能够快速解决实际问题的短期研究项目上,以降低风险、节约成本、提高资本运营效益。③研究内涵的变化一一重视人力资源和科技规划、管理研究在当今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合理的科研规划、科学的科技管理在企业运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各企业把人力资源开发、科研规划、科技管理纳入研究范畴。重视人才培养,缩短培养周期,建立有效的科技人才激励机制;重视市场研究,强调科研规划的合理性和科技管理的科学性。④科研形式的变化一一国际化与合作研究世界大油公司和服务公司认识到与学术机构信息交流的重要性及密切合作的必要性,纷纷在世界各地的主要大学和研究机构附近建立独立的研究中心,注重技术协作和技术研究联盟,普遍采取了既满足彼此需求又节约成本的产-学-研一体化的合作研究形式,使石油科技研究走向国际化、合作化的道路越来越宽广、深入,更加贴近市场,对市场的反应更加敏捷、快速。(2)经济特征石油具有明显的金融属性和国际属性,石油企业对汇率的依存度也特别高,货币价格变动将对石油企业产生较大的冲击。石油行业是资金密集型的行业,无论是生产性投入或是大宗商品贸易,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我国石油石化行业在经历1998年的重组以后,打破了上下游分割的行业性垄断,组建了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两个上下游一体化的大型企业集团,加上原有的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主要从事海上勘探开采,近两年才开始发展下游加工行业)和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主要从事石化产品进出口业务),初步形成了我国石油石化行业的竞争格局。但是,这并不等于国内市场形成了有效竞争。我国三大石油集团或公司基本上是按地域来组建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和下游批发市场也是按地区划分的。在石油勘探开发环节,三大集团或公司“划地域而治”,除了三家大型石油公司外,还有一些小型地方企业。成品油的批发环节实行严格的进入管制,中国石油集团和中国石化集团拥有成品油批发权,并被授权制订批发企业布局规划,报国家经贸委审批。从1999年起,两大集团公司以外的合格成品油批发企业可由两大集团依法采取划转、联营、参股、收购等方式进行重组。由此可见,我国石油天然气行业的市场组织特点是:资源和市场的区域性分割与局部过度竞争并存。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首先是人为的资源和市场区域分割增加了企业的竞争成本。其次是政府指导定价扭曲了市场价格信号,缺乏石油市场机制。再次是批发市场的人为垄断(国内油品批发市场以两大石油公司为主,油品进口以三家大型国有公司为主)。四是有关市场秩序的法律不健全,缺少独立的市场监管机构,在某种程度上授予大企业集团行使政府职能。由于我国没有反垄断法和独立的石油天然气市场监管机构,不敢也不能在石油天然气行业放开竞争。(3)高油价对相关行业的影响石油天然气开采业是油价上涨的最大受益者,而相关能源行业如煤炭、电力等等行业也会由于能源的替代作用而受益;下游的加工和消费行业由于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的提高,加之转嫁能力弱,利润受到比较大的影响:石油炼制、化纤制造业、塑料加工业、橡胶制品业、建材业等行业转嫁能力弱、高油价打击较大;交通运输行业、航空等服务业等可以利用价格调节手段转嫁成本、但总体效益下滑;汽车生产企业由于产品销售构成负面影响,所以盈利水平下降。三、国际石油行业发展状况和特征分析(1)国际石油格局回顾在中东、里海--中亚、非洲和远东等地区,能源消费大国为掌握全球石油资源的控制权,保障本国经济发展和能源安全展开了激烈争夺。(1)20世纪70年代以前世界现代石油工业诞生后的前100年,美国和前苏联左右着世界石油形势,其中美国占据绝对优势地位。自1859年钻成第一口工业油井以来,美国石油工业发展迅速,石油产量不断增加,1954年全美石油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60%以上,1960年也高达33%达到3.3亿吨。这期间,美国石油不仅做到自给自足,还大量出口。(2)20世纪70年代--80年代随着世界石油工业飞速发展,中东石油产量迅速增加,1960年其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26%约为2.8亿吨,至U1972年则上升为35%达9亿吨,超过美国和前苏联产量之和(8.5亿吨,其中美国为4.9亿吨),成为世界最大产油区,改变了长期以来美国主导的世界石油格局,石油中心移到中东。随着中东石油战略地位日益提高,中东国家与西方爆发了近一个世纪以来最激烈的石油资源争夺。一方面中东国家驱逐了几乎所有西方石油公司,实现了石油生产的国有化,并联合委内瑞拉等产油国成立了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OPEC,统一石油生产与出口政策,并分别于1973年和1979年对西方国家实施石油制裁,引发了严重的石油危机;另一方面,西方国家于1974年在巴黎成立国际能源机构(IEA),协调其石油进口,建立了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应对可能爆发的石油危机,并于80年代通过降低石油需求对欧佩克进行了价格报复。80年代末,欧佩克与西方两极对抗的世界石油格局基本形成。(3)20世纪90年代至今在石油生产与供应方面,欧佩克石油产量持续增加,其石油出口量超过世界出口总量的60%另外,俄罗斯、非洲等非欧佩克石油产量和储量不断增加。非欧佩克产量的增加使得世界石油供应趋于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欧佩克对国际石油市场中的调控作用。在石油消费与需求方面近10年亚太地区新型工业化国家石油消费急剧攀升,进口量不断增加,成为世界石油消费市场的“新生力量”。其中,我国石油消费量成为仅次于美国、日本的世界第三大石油消费国,其中约30咻靠进口,为世界十大原油进口国之一。一个半世纪以来,世界石油工业迅速发展,石油产量、储量持续增长,供需大体平衡。但石油作为战略资源却始终与国际政治、经济、外交甚至战争紧密相连,在全球化、多极化的迅速发展中,世界石油格局逐渐趋于多极化和复杂化。(4)2004年国际石油情况2004年年初以来,国际原油市场笼罩在供求紧张的阴影之下,油价一度出现的螺旋式大幅攀升牵动了世界各国经济决策层的神经。市场分析家们认为,随着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放慢,明年油价上涨的压力有望得到缓解。2004年1月20日,纽约市场原油价格超过每桶36美元,创以往10个月以来最高纪录。5月10日,油价突破40美元,形成今年第一个上涨高峰。8月中下旬,油价向50美元冲刺,形成第二个上涨高峰,并于9月27日突破每桶50美元大关。10月22日和27日,油价更两次突破每桶55美元。之后油价出现回落,并持续至今。但总体说来,油价上涨是今年国际能源市场的主旋律。今年全球经济快速增长导致市场对原油需求不断增加。9月份以来,石油输出国组织(欧5佩克)多次提高石油产量,并创造了10月份日产3061万桶的25年来最高纪录。尽管如此,油价上涨仍无法抑制,而欧佩克剩余生产能力已接近极限。这一情况导致市场信心受到重挫。美林证券高级能源分析师米切尔•罗斯曼指出,90年代初欧佩克剩余生产能力为每天700万桶,目前只有100万桶,只及全球石油日需求量的19侈一点,从而形成市场的"结构短缺"。在这种情况下,各种突发性事件往往导致油价大涨,因为市场担心一旦供应链的某一环节哪怕临时中断,欧佩克也无法弥补原油供应的缺口。进入11月份以来,国际油价开始下行。分析人士认为,主要是三个因素阻止了油价走高:一、美国国内原油库存不断增长;二、布什大选获胜后市场部分资金从能源市场转向股市,油价"泡沫"的形成机制被削弱;三、有迹象显示美国和世界经济增长正在放慢,这有助于舒缓油市供需矛盾。这种情况下,各种突发性事件往往导致油价大涨,因为市场担心一旦供应链的某一环节哪怕临时中断,欧佩克也无法弥补原油供应的缺口。进入11月份以来,国际油价开始下行。分析人士认为,主要是三个因素阻止了油价走高:一、美国国内原油库存不断增长;二、布什大选获胜后市场部分资金从能源市场转向股市,油价"泡沫"的形成机制被削弱;三、有迹象显示美国和世界经济增长正在放慢,这有助于舒缓油市供需矛盾。(2)国际石油市场发展趋势国际石油价格大势渐成尽管全球石油供需关系仍然维持“脆弱平衡”,但从中长期来看,国际油价回落之势已然大体形成。近期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出现回落的主要原因是美国内原油库存大幅增加和墨西哥湾的原油生产逐渐恢复等,这些因素减轻了市场对原油供应可能出现短缺的担心。国际能源机构认为,除非发生不可预测的重大事件,否则世界石油市场的紧张态势有望继续趋于缓和。不过,抬升油价的各种短期因素并未消失,而且会在近期对市场情绪造成严重影响。美军在费卢杰与伊拉克武装人员展开激战,伊拉克境内爆炸袭击事件不断发生,再加上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于巴黎时间11日凌晨在巴黎逝世,都令市场极度关注中东局势的进展情况。另外,非洲最大原油生产国和世界第六大原油出口国尼日利亚的全国总工会举行全国大罢工,将停止尼日利亚的原油出口。此外,俄罗斯尤科斯石油公司案件悬而未决,同样会给原油市场带来极大变数。未来石油资源的争夺态势21世纪,资源取代意识形态成为新世纪国际争夺与控制的焦点。随着各国把石油资源安全确定为本国安全战略的主要目标,未来全球石油资源争夺将愈演愈烈,中东、非洲、拉美及里海--中亚和远东等地区的石油资源将成为争夺的热点。中东地区:截止2001年底,中东剩余石油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65%由于勘探的不断深入,极有可能上升到70%--75%随着世界经济发展,石油需求持续攀升,世界将更加依赖中东石油,中东作为世界石油生产中心的战略地位更加重要。这决定了中东将成为21世纪石油资源争夺最重要地区。美国“倒萨”战争的胜利为美国重新控制中东石油资源奠定了基础。借助于这场战争,美国不仅控制了伊拉克石油资源,排挤了俄、法、德等国家在伊拉克的石油利益,而且通过扶持亲美政权,控制中东的石油资源,逐步将其纳入美国的战略利益范围,实现其全球石油战略,从而为达到独霸全球、建立单极世界提供坚实的能源安全保障。由于萨达姆政权的垮台,俄、法、德等国在伊拉克数百亿美元的债务和石油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完全可能失效,但他们不会甘心损失,必将利用各种机会,角逐伊拉克乃至中东利益。同时,亚太新型工业化国家也将全力参与中东石油竞争,以保障本国石油供应。因此,随着“新伊拉克”的诞生和各能源大国的全力角逐,加之伊拉克和中东地区对英美的抵触情绪,中东石油资源的争夺将越来越复杂、激烈和扑朔迷离。非洲地区:近几年,非洲石油发展迅速,已引起世界高度关注。截止2001年底,非洲剩余石油可采储量占世界的7.3%,石油产量为世界总产量的10.3%,其中70%Z上出口,对于谋求石油进口多元化的美国、亚太等石油消费国家和地区来说,非洲是比较理想的地区。在布什新能源政策中,美国将尼日利亚和安哥拉列为同南非一样重要的3个非洲国家,并宣布要重新启动美国--非洲经济贸易合作论坛及能源部长会议,加速向非洲渗透。然而,非洲长期以来属法国利益范围,这决定了非洲也将成为石油资源争夺的热点地区。拉美地区:委内瑞拉是美国等能耗大国在拉美地区进行石油资源争夺的主要目标。委内瑞拉石油资源丰富,截止2001年底,剩余石油可采储量占世界总量的7.4%,是世界主要石油生产大国之一。由于地缘等因素,美国一直致力于在委内瑞拉建立亲美政权,以保障“石油后院”的稳定。2001年,委内瑞拉对美国原油出口量超过1亿吨,约为美国同年总进口量的20%委内瑞拉石油生产直接关系到美国石油消费。包括我国在内的其他国家介入并加大在该地区的石油勘探,使拉美地区石油资源争夺日益激烈。里海--中亚地区:该区石油资源丰富,总储量达900-2000亿桶(美国能源部2000年估算),有“第二中东”之称。近几年,美国等西方国家、俄罗斯、中亚及周边国家为控制该地区油气资源的生产与运输,展开了激烈竞争。美国通过阿富汗战争顺利进入里海--中亚地区,填补了前苏联解体后留下的权力真空,削弱了俄罗斯在该地区的影响和石油利益。我国、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国也加大了对该地区的渗透。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我国加强了与中亚四国的能源合作,土库曼斯坦与阿富汗、巴基斯坦签订了建设输气管线的有关协议,伊朗与巴基斯坦、印度也草签了协议,拟建伊朗到印度的输气管线。该区地丰富的石油资源极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决定其将长期成为世界能源争夺的热点地区另外,在远东,美国、日本和中国等为控制该地区丰富的油气资源展开了激烈争夺。日本试图拦截俄罗斯输往我国的石油管线,美国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修建输往摩尔曼斯克港的石油管线。预计,为争夺远东油气资源的主导权所展开的竞争也将日益激烈。在南中国海,周边国家为争夺该海域丰富油气资源而引发的争端将长期存在。未来世界石油供需总体供大于求,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爆发严重石油危机的可能性减小,但石油供需形势将继续受战争、政治波动及国际投机资本等非市场因素影响而不断出现剧烈动荡,各能源大国为保障本国能源安全对全球石油资源的争夺将日益激烈。总体看来,未来全球性石油资源争夺主要集中在中东、里海、远东、拉美及非洲等地区,并以中东石油竞争为主要舞台,逐步形成以美国为主导、俄罗斯、亚太地区及欧洲等多种力量交合的复杂竞争态势。国际油价走势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在全球原油需求大大超出预期、地缘政治风险加剧和投机炒作三大因素的影响下,国际油价已经偏离了一般均衡增长轨道,出现了非理性上涨。国际油价的飙升给世界乃至我国经济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2004年国际油价具有涨幅高、持续时间长的特点,以至于有人认为全球已进入高油价时代,每桶低于20美元甚至30美元的低油价一去不复返了目前,我国已进入重化工业阶段,制造业快速发展使得对石油等能源消费急剧增加,石油进口逐年攀升,对外依存度不断加大。因此,毫无疑问,高油价对我国经济运行和居民生活带来不小的负面影响。一方面,2004年不断飙升的国际油价将增加外汇支出、加大企业成本、增加居民消费支出,对我国经济运行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根据宏观经济多部门模型测算,2004年国际油价上涨将导致我国GDP增速放缓约0.4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国际油价持续上涨,将抬升国内能源价格,并使以石油为能源或原材料的相关行业的价格上扬,形成新的涨价因素。因此,从长期来看,应积极实施油气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保障我国经济健康发展。具体来看,一是积极推进走出去市场多元化;二是加快推进石油战略储备建设;三是将节约能源提升到基本国策的高度;四是加快国内油品定价市场化步伐;五是利用部分国债资金开发利用新能源。以减缓油价对通胀的压力,保持我国经济稳定发展。四、石油发展战略我国石油资源现状近年来,我国经济呈高速发展之势,能源需求量大增,导致能源供应越来越紧张,石油市场开始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成品油及石油制品的消费增长速度变快,石油炼制产能和产量也有较大提升,原油的进口规模更是令人惊叹,,消费量、炼制产量和产能、成品油产量、进口量的变化,将我国的石油行业推向了一个又一个发展的新高潮。据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国内原油产量、原油和全部石油产品净进口量首次突破5亿吨,达到5.03亿吨,较上年增5.6%,其中原油产量达到2.07亿吨,增长1.9%;全年成品油产量则为2.82亿吨,增长5.5%;石油净进口量为2.96亿吨,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升至60%这个数字说明在紧迫的市场需求压力下,我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性变得越来越高。石油行业发展总体战略加强国内、开拓海外、油气并举、节约优先、建立储备"是严序朝总结的我国石油的总体战略。加强国内,就是继续发挥国内油气资源的基础性保障作用,继续加大新区新领域的勘探力度,提高老油田采收率,加快难动用储量的动用程度,保持国内石油储量的持续稳定。这是保障国家石油安全最基础、最重要的一条。开拓海外,将国家石油战略置于全球大背景下,积极参与海外油气勘探开发,建立多元化的油气进口渠道、运输通道和基础设施,形成和利用国外油气资源相适应的贸易、投资、设施、政策体系。我国石油企业1993年开始走出去,现在在海外已经建立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石油生产基地,去年我国在海外的作业油田产量已经达到了3000万吨以上。中石油已制定了自己的战略目标:2020年成为跨国集团,国内产油1亿吨,保持在目前的水平,国外油田产量1亿吨,然后通过发展国际贸易,每年从国外进口石油1亿吨,3个1亿吨来保障国家石油安全的需要。油气并举,即加快国内天然气勘探开发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适时引进液化天然气和管道天然气,保障国内日益增长的用气需要。节约优先,是国家对石油发展战略确定的一项基本国策。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高效节油型产业,有效控制交通运输业用油量的增长,提高石油资源利用效率,加快替代石油进度,严格控制不合理用油,推动石油资源的回收利用,建立节约优先的经济体系和消费模式。建立储备,即逐步建立以国家储备为主、机构储备为辅的石油储备,建立具有一定规模的石油资源储备和期货价格储备,逐步形成石油储备、资源储备和价格储备相结合的石油储备战略。2004年,国际油价的飙升、国内能源的紧张,这一切都使得作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的中国,将石油安全视为经济生活中最重要的话题。上至政府下至企业,都在积极寻求与各国的能源合作,中国政府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积极开展能源外交。4月,国家主席胡锦涛出访非洲三国,建立国际能源合作,寻求油气资源成为此行的重要课题。9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首次访问俄罗斯,中俄两国总理签署联合公报,双方协议加强在石油和天然气方面的合作,包括同意争取增加经铁路输入中国的石油总量,俄方表示将积极考虑石油管道通往中国。11月,胡锦涛主席的拉美之行其能源外交色彩更加浓重。中国国家领导人将携能源合作的话题出席APEC会议,并且出访与中国有着紧密能源合作关系并极有可能进一步拓展合作空间的拉美四国。而这次出访甚至直接带上了来自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这三大石油公司的高管同行。对于中国几大石油公司而言,今年也是不同寻常的一年。一方面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成为历史和国家的使命,另一方面努力完善自身产业链,提高在国际能源市场的竞争力,则成为当务之急。中石油正在执行的44个海外石油投资项目,分布于世界4大洲18个国家。统计显示,中石油海外原油作业产量达到2548万吨,获得权益原油产量1304万吨,天然气作业产量19.2亿立方米,获权益产量13.9亿立方米。中石化今年成功进军伊朗,被获准参与伊朗亚达瓦兰油田的勘探开发,同时中国将在未来25年里,每年从伊朗购买1000万吨液化天然气。这一举动引起全球的关注,被认为将使中国石油全球战略布局更趋合理。中海油通过海外并购获得了良好业绩。目前它已经成为印尼最大的海上石油生产商。随着中国石油消费量及对外依存度的与日俱增,可以预见,建立全球石油安全战略将成为中国政府及相关企业在未来几年以及中长期的重要任务之一。我国石油发展态势2004年1月8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在北京签署框架协议,共同商定对中国航空油料总公司进行公司化改制,组成由中国航油控股,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两大集团参股的有限责任公司。中石油、中石化、中航油的合作标志着继民航六大骨干企业集团重组与民航总局脱钩后,民航系统企业开始走出民航,面向市场化发展。也是在我国对WTO承诺到来时,面对今年底将放开成品油零售市场,2006年底将放开成品油批发市场的新局面,我国石油巨头联手增强竞争力的措施之一。中航油目前在国内航空煤油市场上只是扮演一个中间商的角色,中航油既没有控制中石化、中石油等上游资源,也没有控制航空公司等下游资源,航油市场完全开放之后,不仅采油、炼油等上游企业可以抛开中航油,连航空公司等终端市场也可以甩开中航油直接与其它航油供应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这对中航油显然不利。因而,中航油现在与中石化、中石油签署战略合作关系,三家企业共同或参股或控股成立有限责任公司有利于提升中航油的竞争力,至少,中航油已经与航油的供应商上游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航油市场开放之后,三家国内油业巨头将强强联手,共同应对国外航油企业的竞争。五、石油行业成长性分析石油化工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认真分析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有利于保持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趋势、确定行业发展规划,有利于应对目前复杂多变的国际能源形势,有利于我国的能源发展战略。(1)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现状石油化工工业是能源工业及基础原材料工业,是生产油品、农用化学品、有机和无机基本原料、合成材料、精细与专用化学品等多类产品的重要行业,为国民经济各领域提供能源和基础原材料及配套产品,在经济建设、国防事业和人民生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具备了相当规模和基础,形成了包括石油天然气开采、石油化工、化学矿山、化学肥料、无机化学品、纯碱、氯碱、基本有机原料、农药、染料、涂料、精细化学品、橡胶加工、化工新材料等主要行业,有两万七千多家工业规模以上企业组成、可生产四万多种产品、门类比较齐全、品种大体配套的工业体系。2009年,完成工业总产值6.63万亿元,占国内工业总产值的13.2%。2010年我国原油加工能力达到5亿吨/年,实际加工能力达到4.23亿吨。乙烯生产能力达到1400万吨/年,实际生产1419万吨。目前我国石油化工行业总产值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成为名副其实的石油化工大国。目前我过石油化工行业面临的挑战原油资源短缺是我国石油化工行业面临的最大挑战。目前我国原油可开采量212亿吨,占探明率的39%但原油品味在不断下降,进口依存度不断加大。原油对外依存度已由2002年的27.1%上升到2009年的51.3%,预计到2020年对外依存度将可能超过60%。2011年上半年国际原油价格震荡剧烈,三地原油价格振幅均超过30%西得克萨斯轻质原油(WTI126日的原油期货均价98.47美元/桶,最高价115.11美元/桶,最低价83.85美元/桶,振幅34.2%。布伦特(BRENT125日的均价原油期货均价110.83美元/桶,最高价126.99美元/桶,最低价92.52美元/桶,振幅36.48%。欧佩克(OPEC一揽子价格(128日)均价106.7美元/桶,最高价120.91美元/桶,最低价89.81美元/桶,振幅34.62%。受中东北非局势动荡,利比亚供应减少导致全球原油供应紧张;全球经济复苏等乐观因素影响,国际石油价格从年初到4月初,承接2010年底以来的上涨趋势,WTI价格一度突破115美元/桶BREN则接近127美元/桶。6月底国际能源署(IEA)意外宣布释放6000万桶战略储备,国际原油价格震荡下行,WTI和BRENTS格分别一度回落至90美元/桶和110美元/桶附近。国际油价的波动、原油品味的降低和原油的持续供应直接影响到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对我国的国民经济的影响不可低估。提升油品质量、实现清洁生产、满足环保要求,减排二氧化碳是我国石油化工行业面临的第二大挑战。目前我国汽油硫含量控制在350ppm^柴油硫含量控制在550ppmi市场上实际销售的柴油硫含量可能达到2000ppm^许多发达国家油品硫含量均控制在10ppm以下。相比之下,在技术和环保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国油品国4标准硫含量为50ppmi,这也是我国石化行业在“十二五”期间的奋斗目标。2009年,在丹麦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上,我国政府做出庄严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这些都对行业的科技创新工作提出了迫切要求。另外,我国以石脑油为原料的乙烯产品与中东、美国等以廉价的天然气制乙烯是缺乏竞争优势的。我国化工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当前以我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呈现快速发展趋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快速发展造成石油需求快速上升。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需要更多石油来满足能源的供应,预计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90亿左右。一个人平均一生要吃551kg、穿290kg、行3838kg、住3790kg石油。石油基燃料将仍是主要的交通运输燃料,未来30-40年难以实现大规模替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石油为原料的合成材料将继续被广泛使用。以石油为初始原料的三大合成材料的需求将继续增长。总而言之,未来世界的石油需求会不断增大。未来世界的石油供应形势却不容乐观。石油产量存在峰值,不可能永远随需求增长而增长。石油形成理论告诉人类地下的石油资源量是有限的。世界已探明石油储量4138亿吨,已开采1344亿吨,占可开采储量的1/3。世界石油勘探开发的难度越来越大,全球90咖勺油田已进入成熟期。美国的石油产量峰值在1971年达到,从80年代开始,美国本土石油的开采量开始大于发现量。预计全球石油产量峰值将会在2010年—2030年达到,这将是人类必须要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我国石油化工的未来之路东部成熟探区油气的精细勘探度;加强西部深层油气资源的勘探,寻找大型油气藏;加强海域油气藏的勘探,尤其是南海北部深水区天然气的勘探;适度加快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探步伐。发展成熟油区及特殊油气藏开发技术,提高油藏采收率;研发适用于低品位、高含硫气藏开采技术,提高天然气资源采收率。充分合理地利用宝贵的石油资源,实现运输燃料的收率最大化。运用“分子炼油”的概念,创新炼油工艺和催化剂,改进工艺和催化剂,提升油渣的开发能力。提升运输燃料质量,推进炼油产品的结构调整。燃料污染排放属于高度分散污染源,很难处理。提高汽柴油质量,可以从源头上解决环保问题。发展柴油轿车,降低柴油硫含量,提升发动机性能,也将是一个发展方向。适度发展甲醇制烯炷,实现石化原料多元化。适度发展煤制油,减少原油的国外依存度。与此同时,煤制油用水量大,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在技术上还存在很多难题。重视馄分油蒸汽裂解制乙烯的副产品的充分作用。提高三大合成材料(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的性能,实现材料使用减量化。创新工艺技术,节能减排,减少炼油及石化行业的三废及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重点开发脱硫、降低烯炷、提高辛烷值等技术,并重视技术的优化组合,突破10-20项清洁油品关键技术,开发出符合未来国V汽油车和柴油车排放标准的清洁汽、柴油生产成套技术,实现清洁燃料生产。整体达到国际同类技术的先进水平,部分达到国际同类技术的领先水平。结语综上所述,我国石油石化工业的发展既存在许多有利的条件和优势,也有许多挑战和不足,我们要通过不断提高我国石油石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大对西部和海上油气勘探开发的力度,充分利用国外石油资源,加大科技投入,不断推动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拓展发展领域,强化资源优势,实施强强联合战略,实现互利双赢,促进共同发展等一系列举措加快石油石化工业的发展。我国石油化工行业一定能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本文档为【石油行业分析报告】,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lizheng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95KB
软件:Word
页数:10
分类:建筑/施工
上传时间:2022-06-08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