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举报
开通vip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第1单元 数据收集整理第1课时 数据收集整理(一)【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例1及第4页练习一第1,2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做出判断的过程,体会统计的必要性。2。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3。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学会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教学难点】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复习准备1.统计数据的时候,可以用举手、(  )、(  )、(  )等方法....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第1单元 数据收集整理第1课时 数据收集整理(一)【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例1及第4页练习一第1,2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做出判断的过程,体会统计的必要性。2。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3。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学会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教学难点】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复习准备1.统计数据的时候,可以用举手、(  )、(  )、(  )等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2。想一想,统计数据时要注意什么?二、创设情境,引入新知(PPT课件出示主题图)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新的学期开始了,学校要给同学们订做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指名3~5个学生说一说)那这节课就以我们班级为单位,在班级中进行调查统计,看看大多数同学最喜欢哪种颜色.要统计出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首先要进行数据的收集过程.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调查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三、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1)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应该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指名学生回答。)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2)出示统计表。颜色红色黄色蓝色白色人数  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完成这张统计表呢?(3)学生说出各种不同的方法。(学生可能回答:把自己喜欢的颜色写在纸张上、举手、小调查等。)(4)教师提问:你认为以上各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方便?  师:在这些方法里,举手表示是比较简便的方法,现在由老师发布指令,每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最喜欢哪种颜色就举手表示.“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师生活动,教师说颜色,学生举手,教师数人数,学生填 表格 关于规范使用各类表格的通知入职表格免费下载关于主播时间做一个表格详细英语字母大小写表格下载简历表格模板下载 。2.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发现。)(1)师: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吗?怎样计算?(把每种颜色喜欢的人数加起来,如果与全班人数不相符,说明我们在统计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2)师:喜欢✕✕颜色的人数最多,这个班订做校服,选择该种颜色,那么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组织学生分析表格,教师根据分析的情况加以引导,突出统计的意义。3。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1)全班共有(  )人。(2)最喜欢(  )色的人数最多.(3)如果这个班订做校服,选择(  )色合适。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师:你们真的很厉害,会帮助领导分析并解决问题,相信学校的领导一定会采纳你们的 意见 文理分科指导河道管理范围浙江建筑工程概算定额教材专家评审意见党员教师互相批评意见 。四、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4页“练习一”的第1题.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小组。(1)PPT课件出示第1题的表格图.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师生活动,共同填表格。(2)根据表格内容回答问题。参加(  )小组的人数最多,参加(  )小组的人数最少。我们班参加计算机小组的有(  )人。我最喜欢(  )小组,喜欢这个小组的有(  )人。学生回答,集体订正。2.完成教材第4页“练习一”的第2题.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哪一个季节,把结果填入下表。(1)PPT课件出示第2题的表格图.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小组合作完成统计表。师生活动,共同完成表格.(2)根据表格内容回答问题.最喜欢哪个季节的人数最多?如果组织同学们去游玩,最好应安排在哪个季节?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学生讨论后回答,集体订正。五、归纳总结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举手数一数”的方式统计了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校服的颜色,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活动,最喜欢在哪一个季节去游玩,这个方法简便,易操作,下次我们班级调查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六、布置作业完成《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板书设计】数据收集整理(一)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颜色红色黄色蓝色白色人数8624【教学反思】[成功之处] 1。设计中引导学生动手、动脑、自主探究数学问题,让学生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去看待、分析、解决问题。2。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成为一个问题的探索者。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和经验进行探究,不仅能深入理解数学,还能体验乐趣。3。注重让学生体验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在整理本班学生参加课外小组活动的情况时,老师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用的记录数据的方法,然后采用了记录数据最常用的方法-—举手查人数,并且放手请一名学生负责统计,教师适时指导,学生在合作中完成了记录数据的统计.这样做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同时也体验了统计过程。[不足之处] 本次教学是以收集数据、分析数据为基础的,学生收集数据不够严谨,导致数据有重复的现象。[再教设计] 收集数据是科学而严谨的,提醒学生收集数据时要仔细认真,做到适时监督。第2课时 数据收集整理(二)【教学内容】教材第3页例2及第4页练习一第3,4题。【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体验如何收集信息,如何分析统计表。2。使学生在练习中,在收集、整理、分析、决策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促进,掌握本课时内容.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选择合适的记录方法作记录,并体会哪种记录方法既清楚又方便.【教学难点】根据统计表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情境引入教师谈话:同学们,新的学期已经开始了几天,我们的学习生活正逐渐步入正轨,今天,老师要请你们帮忙,为老师评选一名数学科代表。教师PPT课件出示评选条件:1。数学成绩优秀.2。数学成绩一般,但非常希望能提高数学成绩。3.愿意为大家服务,乐意为数学老师服务.师:你想推荐谁当数学科代表?(学生自由发言并说出理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筛选出两位学生的名字写在黑板上,如张三、李四。二、互动新授1。学习用记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1)收集数据。教师引导:刚才我们通过筛选选出了两位合适的同学,那么,这两位同学哪个更合适呢?我们要从这两位同学中选一位,你有没有合适的方法?学生讨论,说说选择的方法.教师提问:用我们上节课学习的举手统计的方法可行吗?为什么?小结:举手投票,存在很多人情因素,有时会出现其他同学不公平、不服气的情况,影响同学之间的和睦相处,那有没有更公平、公正的方法呢?(学生自由发言。)PPT课件出示小精灵的话:可以用投票的方法来决定谁能担任科代表。教师讲解投票的方法,拿出准备好的小纸张,从黑板上选一个你心目中的科代表的名字。学生动笔写,将写好的纸张折好,由小组长收上来。(2)学习记录方法.教师将收好的纸张放在讲台桌上.师:现在老师要从这些纸张里拿出一张,报出名字,同学们要想办法把它记在纸张上,老师报一个,你记一个,一直到把这些纸张记完。请小组讨论一下,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来统计数?(提示学生:纸张很多,报得又很快,必须抓紧时间统计,最好能分工合作。)指名学生说,肯定学生的方法,如画“○”、画“∣”、画“正”等.请方法独特的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其他学生用自己想到的方法记录。讲述:记录完讨论一下,哪种方法记得既清楚又方便,将不同的方法展示在黑板上让大家瞧一瞧。完成统计表.姓名张三李四票数  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  )担任数学科代表。(3)小结。师:刚才同学们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方法,你们能说说是怎样记的吗?把你喜欢的方法说给大家听一听,要说出喜欢这种方法的理由。2。教学例2.(1)过渡:同学们,光明小学要举办讲故事大赛,某班要从王明明和陈小菲中选一位参加比赛,他们也是用投票的方式来决定谁参加比赛的。PPT课件出示投票结果。师:你能看懂他们用了哪些记录方法吗?(画“􀳫"、画“正”、画“○”)学生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2)填写统计表,分析数据。把上面的统计结果填入下表。姓名王明明陈小菲票数1522回答问题: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谁参加比赛?(陈小菲)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样?(让学生讨论可能性。)指名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即使把缺勤同学的两票加到王明明的票数中,也不影响投票结果,所以,结果不会改变。(3)从上面这道题中,你有没有学到新的记录方法?(让学生自由说.)教师:你喜欢哪种记录方法,下次你统计事物数量时,就可以用上这种记录方法。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4页“练习一"的第3题.PPT课件出示统计表。师: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天气情况吗?(1)根据统计图,完成统计表。(2)根据统计表逐题回答教材上的问题。(3)从统计表中你还知道什么?2.完成教材第4页“练习一”的第4题。(1)师:同学们,我们班谁的家里有车?(家里有车的同学举手,了解学生家里有车的情况。)这么多同学家里有车,随着社会水平的提高,各种各样的车辆越来越多,你们看,几个同学正在统计一个路口10分钟内所通过的各种交通工具的数量。根据他们的记录结果,你知道道路上的面包车、大巴车、小轿车、摩托车各开过多少辆吗?(2)小组内分工,分发记录单。学生填写,汇报,教师展示。种类面包车大巴车小轿车摩托车辆数683312  (3)回答问题。  这个路口10分钟内所通过的哪种车最多?哪种车最少?(小轿车最多,面包车最少。)如果再观察10分钟,哪种车通过的数量可能最多?(放手让学生讨论,说出理由.)四、归纳总结师:这节课最让你高兴的收获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应用统计知识帮助老师选了一位同学们心目中的数学科代表,老师先谢谢同学们,我们还学到了统计的另一种方法-—投票,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了记录,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统计的内容很多,有兴趣的同学课后还可以选择一些内容进行统计.五、布置作业完成《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板书设计】数据收集整理(二)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姓名张三李四票数【教学反思】[成功之处] 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出示表格,让学生独立尝试填写,最后找代表汇报,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数据整理的工作之中。[不足之处] 对于不同形式的数据记录方式,学生接受起来需要一段时间的整理,课程时间过于紧凑。[再教设计] 再次教学时,使同学们体会到用“正”字记录数据的好处,体会记录数据方法的逐步优化.第2单元 表内除法(一)第1课时 平均分(1)【教学内容】教材第8页例1及第8页“做一做"第1,2题.【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3.通过学生具体操作平均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教学重点】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教学难点】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掌握“平均分”的方法。【教学准备】PPT课件,圆片。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复习准备1.把6颗糖分成3份,你有几种分法?分法一:    分法二:    分法三:2.分物体的时候,我们可以一个一个地分,也可以2个2个地分,还可以(  )地分。3.读教材第8页,说说什么是平均分。二、情境导入,认识平均分1.师:同学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春天柳树醒了,桃花红了,在这样的好天气里,二(1)班的同学准备明天去公园玩.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物品.(PPT课件出示主题图),你看了这幅图,你想说什么?2.这些小朋友在分糖果的时候出现了一点小麻烦,我们来帮帮他们可以吗?(PPT课件出示分糖果要求)“把6块糖果分成3份,分一分。”让学生拿出学具6个圆片代替糖果动手分一分,分完以后小组内交流分的方法,看哪个小组的分法多.3。我们去看看光明小学二(1)班的小朋友是怎么分的?我们的分法和他们的分法一样吗?(PPT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分糖果图)这三种分法,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4.师: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板书课题)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什么叫平均分吗?三、运用拓展,理解平均分1.完成教材第8页“做一做”第1,2题。2。联系生活实际:列举生活中哪些方面用到平均分的知识。(在此,学生会引出许多有趣的话题)四、归纳总结师:这节课最让你高兴的收获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平均分,即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五、布置作业完成《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板书设计】平均分(1)把6颗糖分成3分,你有几种分法?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教学反思】[成功之处] 1.尝试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学生在一些与生活相关的情境中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从中有效地理解什么是平均分。2。出示平均分概念的时候将三种分法都同时摆在黑板上,让学生明白前两种不是平均分,因为每份不是同样多,后一种是平均分,因为每份分得同样多.[不足之处] 在让学生们动手画分6块糖有几种分法的时候,学生有的画了一种,有的画了两种,没有达到预期的三种,在这个时候,老师不应该硬是要求学生再想一想还有没有其他的画法了。[再教设计] 再次教学时,可借助点子图······和数的组成,让学生回忆6可以分成几和几,体会6分成两份有多种不同的分法,然后再让学生动手将6块糖分成3份,促使学生生成多样化的分法。第2课时 平均分(2)【教学内容】教材第9页例2及第9页“做一做"。【教学目标】1.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2.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探索平均分的方法。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教学难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课前准备1。把一些物体分成若干份,如果每份分得(  ),叫做平均分。2.如果要把6个橘子平均分成2分,你打算怎样分?每份(  )个.3.把18个苹果平均分成6分,每份几个。二、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平均分”师:春天到了,“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我们身边.瞧,动物王国要开春季运动会了,小动物们在忙着分东西呢.(出示PPT课件)苹果,桃子。师:哇!准备了这么多的东西,它们打算分给谁?怎样分呢?我们一起瞧一瞧。三、动手操作,探讨“平均分”的方法(一)读懂题意,理解“平均分”。(PPT课件出示)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分一分。你知道了什么?(分什么?平均分成几份?)(二)实际操作,应用“平均分”.(1)自己试着分一分。(2)交流分的结果,边分边跟大家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三)交流分法,提升认识“平均分”。四、运用拓展,理解平均分完成教材第9页“做一做”。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  )盒.五、归纳总结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进一步认识了平均分,并知道了等分的意义。六、布置作业完成《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板书设计】平均分(2)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分,每份几个?分一分。【教学反思】[成功之处] 在教学活动中,我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注重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积累充分的直观经验.通过摆一摆、分一分、拼一拼、圈一圈等多种方式,让学生逐步从直观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从个别到一般,使学生深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不足之处] 有的学生动手能力不是很好,老师应该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再教设计] 在问题解决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画图,准确理解题意,将抽象的文字用直观的图示表示出来,便于学生看清楚数学信息与数学问题之间的关系,从而帮助学生选择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第3课时 平均分(3)【教学内容】教材第10页例3及第10页“做一做"第1,2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物体的活动,初步感知平均分的特点,会按每几个一份的要求,将一些物体分成若干份。2。通过分一分、圈一圈等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教学难点】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建立“平均分"的观念。【教学准备】PPT课件,小棒。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课前准备1.把一些物体分成若干份,如果每份分得(  ),叫做平均分。2。把8个苹果平均分成4分,每份(  )个。说说你是怎样分的?3.把8个苹果,每2个分成一份,可以分成(  )份。你又是怎样分的?二、探究新知PPT课件出示教材第10页例3.师: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几份?“每2个一份”是什么意思?请拿出8个学具,每2个一份,分一分。学生合作摆一摆。(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名学生分一分,其他同学注意分的方法.交流:可以分成几份?为什么?结合PPT课件演示,教师总结: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4份.谈话:刚才我们把8个果冻,每2个一份地平均分,现在你能把8个果冻,按每4个一份地分吗?能分成几份?学生合作每4个一份地分。交流反馈:把8个果冻,按每4个一份地分,能分成2份。小结:像这样,我们按每2个一份,4个一份的方法把8个果冻平均分了,这些平均分的方法可以概括成是“每几个一份地分”。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10页“做一做"第1题。(1)首先让学生操作12根小棒摆一摆,再填空。(2)首先让学生操作,摆一摆,再填空。  2.完成教材第10页“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提问,集体订正。四、归纳总结请学生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可以和同桌说一说吗?学生交流。五、布置作业完成《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板书设计】平均分(3)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几份?分一分。【教学反思】[成功之处] 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获得充分的直观认识。[不足之处] 没有注重学生对平均分过程和结果的语言表述。[再教设计] 在分一分,摆一摆,圈一圈等活动的基础上,应及时引导学生填一填、说一说,强化学生对平均分过程和结果的语言表述,为除法含义的学习奠定基础.第4课时 除法(1)【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例4及“做一做"第1,2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除法运算的含义(等分),认识除号,会读写除法算式。2.经历分一分、说一说、填一填等数学活动,掌握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方法。3.渗透模型化思想,体会所学知识的价值。【教学重点】如何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理解除法运算的含义。【教学难点】明确除法算式是对平均分的数学符号表示.【教学准备】PPT课件,学具。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课前准备1。8个苹果,每2个分一份,可以分成(  )份;8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  )个。2.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  )个。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答案吗?试试看?二、问题引入师: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我们看看它是谁?(PPT课件出示)可爱的大熊猫遇到了一些困难,想寻求大家的帮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遇到了什么问题?大熊猫说:“我想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放几个呢?”师:你们能帮助大熊猫解决这个问题吗?三、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下面就请同学们用学具代替竹笋和盘子,亲自动手分一分。动手操作,解决下列问题。1.要想帮助大熊猫正确地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注意什么?2。“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3.说说你是怎样分的?结果怎样?4。不管怎样分,最后的结果怎么样?5.谁能完整地说一说分竹笋的结果?四、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一)引入除法.刚才我们帮助大熊猫解决了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的问题,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揭示课题:除法。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每盘放得同样多,是平均分吗?(二)介绍除号。1.加法、减法、乘法都有自己的运算符号,分别是“+"、“-”、“×”,除法也有自己的运算符号“÷”,读作除号,板书指导除号的写法.2。除号是怎么来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介绍除号的由来。(PPT课件出示)3.1695年,瑞士数学家拉恩在他的《代数》一书中,第一次用“÷”表示除法,你知道除号表示什么意思吗?师:“÷”表示平均分的意思。(三)介绍除法算式.1.解决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师:请大家试着将“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这件事用一个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再说说这样表示的理由。师:这个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2.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师:谁来说一说这个算式中的12、4、3分别表示什么?师:这个算式所表示的含义是什么?师:除号表示什么?  (四)在改写中深化除法意义的理解。列出算式并说一说算式所表示的含义。1。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2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2。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3。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6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五、布置作业1.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1,2题。2。读出下列算式,并说出算式的意义。10÷2=5;18÷6=3;16÷8=2;15÷3=5。3。完成《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板书设计】除法(1)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  )个。12÷4=3【教学反思】[成功之处] 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数学活动中的操作既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体验、理解数学的知识.[不足之处] 在操作中没有积极探索规律,建立概念,没有将兴趣激发、思维训练及能力培养融为一体,使知识充满内在活力,没有充分为学生提供体验经历的过程。[再教设计] 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多采用激励性的语言,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第5课时 除法(2)【教学内容】教材第14页例5及第14页“做一做”第1,2题。【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除法运算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多少份,也是用除法计算。2。使学生掌握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即认识被除数、除数和商.【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教学准备】PPT课件,圆片。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课前准备1.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  )盘。2。想: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求能放(  )盘,就是求(  ),列式是(  )。3。认识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二、创境明标,复习导入师:教师拿出8个小圆片。要把这些小圆片分给一些同学,每个同学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同学?接着教师让学生注意观察,老师是怎样分的。师:想一想:刚才老师是怎样分的?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师:这节课我们继续认识除法.三、互动探标,深入了解(PPT课件出示例5)今天熊猫有个问题想让我们帮帮它,同学们愿意帮助它吗?熊猫想把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几盘?请你帮帮它.1.平均分活动。(1)我们要帮熊猫分什么?(2)分的要求是什么?(3)每4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每一份是4个竹笋)(4)用自己的学具帮熊猫分一分。2。汇报交流.小结:我们分竹笋的时候,把4个竹笋放一盘,求能放几盘,实际上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这种方法也叫用除法来计算。3.探讨新知.同学们能把刚才分的情况和结果用一个算式表示吗?(用除法表示)(1)竹笋的数量是20个,这表示要分的数量,写在除号的前面。每4个放一盘,就是每份是4,写在除号的后面。分的结果是可以放5盘,5是分的份数,写在等号的后面.板书:20÷4=5。(2)让学生说一说除法算式20÷4=5表示什么意思?(3)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四、归纳总结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了除法,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用除法来计算,并认识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五、布置作业1。完成教材第14页“做一做”第1,2题。2.完成《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板书设计】除法(2) 20÷ 4= 5【教学反思】[成功之处] 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新授教学中通过观察主题图,让同学们自己发现什么样的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这样学生的注意力能更集中于课堂来思考问题。[不足之处] 本节课从学生的发言来看,部分学生在除法第二层含义的表达上存在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学生还没能真正理解其中除法的含义,只知道这里是平均分,只要是平均分就都是用除法,至于为什么,还不能说出充足的理由。[再教设计] 引导学生动手、动脑、自主探究数学问题,让学生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去看待、分析、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成为一个问题的探索者。第6课时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1)【教学内容】教材第18页例1及第20页练习四第1,2题。【教学目标】1.探索求商的过程,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初步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2。感受利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便利,会比较熟练地使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3。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会探究的快乐.【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经历探索算法的过程。【教学难点】主动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教学准备】PPT课件,圆片。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课前准备1.背诵乘法口诀。2。每组摆3个圆片,摆了4组,一共摆了多少个圆片?列式:(   )。3。12个圆片,每组摆3个圆片,能摆(  )组.列式:(   )。4.想一想:12÷3等于几,你是怎么想的?二、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填空。2×(  )=10 3×(  )=9 4×(  )=8(  )×4=12 (  )×3=18 (  )×5=15说一说(  )里的数是用哪句乘法口诀想出来的。三、创设情境,探究新知(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今天猴妈妈带孩子们到山上摘桃子,他们摘了12个又大又甜的桃子,兴高采烈地回到家,猴宝宝都特别想吃,猴妈妈想给每只猴宝宝分3个。(PPT课件出示主题图)师:你能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一个问题吗?生:可以分给几只猴子?教师把问题完整地出示: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二)引出算式。师:怎样列式?学生列出算式12÷3。(三)探究方法.师:究竟能分给几只小猴呢?各小组来讨论,说一说怎样求商。教师巡视,寻找典型案例。(四)汇报交流。生1:我们组是这样想的,有12个桃,分给第一只小猴3个后还剩下9个,分给第二只小猴3个后还剩下6个,分给第三只小猴后还剩下3个,最后把剩下的3个桃分给第四只小猴,正好分完。生2:我们组是这样想的,1只小猴分3个,两只小猴就分6个,3只小猴就分9个,4只小猴分的正好是12个桃。生3:我们组认为这道题也可以用乘法口诀来计算。因为“三四十二”,所以12个桃可以分给4只小猴。(五)优化算法,点明课题.师生共同梳理三种算法:边说边演示课件。师: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12÷3=4,哪种方法更简便快捷?学生自由发言。师小结:通过刚才我们的计算,同学们发现用乘法口诀很快就能算出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板书课题)四、巩固练习(一)填一填.2×(  )=8    3×(  )=9    5×(  )=10等(二)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12÷6=    6÷2=    12÷4=(三)一共有(  )片枫叶,每(  )片一份,平均分成了多少份?(图略)(  )÷(  )=(  )(四)完成教材第20页“练习四”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集体订正。五、布置作业完成《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板书设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1)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12÷3=4三(四)十二,商是4【教学反思】[成功之处] 1.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看一看、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做一做,给学生一个放的过程,让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全身心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2.学生还初步学到了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的学习方法。[不足之处] 没有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以及为什么用乘法口诀求商。[再教设计] 让学生自己根据故事情境的信息提出问题,这样就变接受式学习为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探究式学习了.第7课时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2)【教学内容】教材第19页例2及第19页“做一做”第1,2题。【教学目标】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了解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2.让学生理解用乘法口诀想商的思路,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3.体会乘法与除法之间的联系,会运用乘法或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理解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道理。【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课前准备1.背诵乘法口诀.2.看乘法想除法。5×6=    4×8=    5×7=    4×6=3.可以用(  )来求商,计算时,看除数和(  )相乘得被除数,商就是几。二、复习导入1。口算下面各题,并说出用哪句乘法口诀.12÷6=   10÷2=   12÷4=   5×7=   6÷2=8÷4=   9÷3=   5×6=   4×8=  2.谈话导入,并板书课题: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教学例2。师:同学们,阳光餐点的张师傅正在出售蒸好的包子,我们来看看他给我们提供了什么数学信息?请仔细观察(PPT课件出示教材第19页例2主题图)学生可能回答:每屉有4个包子,有6屉。师: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学生可能回答:(1)每屉有4个包子,6屉一共有多少个包子?(2)一共有24个包子,可以装6屉,每屉多少个包子?(3)一共有24个包子,每屉4个,可以装几屉?师:同学们真棒,提出了这么多问题,你们能独立解答这三个问题吗?师:好,请你们尝试解答并思考以下问题:(1)你是怎样解答的?和组里的同学说一说你的想法?(生生互动)(2)你是怎样计算出结果的?师:组内交流自己的探究结果,师巡视了解情况.组织学生汇报探究过程(生生互动)。学生可能回答(师生对学生的回答做及时评价——多鼓励):(1)每屉有4个包子,求6屉一共有多少个包子?用乘法计算:4×6=24(个),我是这样想的,要求6屉一共有多少个包子,就是求6个4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想口诀:四六二十四.(2)一共有24个包子,可以装6屉,要求每屉多少个包子,就是把24平均分成6份,求每份多少个,所以用除法计算:24÷6=4(个),想:(四)六二十四。(3)一共有24个包子,每屉4个,要求可以装几屉?就是求24里面有几个4,所以用除法计算:24÷4=6(屉),想:四(六)二十四。……师:同学们想一想:三个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学生可能回答(生生互动,并及时评价):(1)它们都是用同一句口诀(四六二十四)来计算得数的.(2)第一题求总数用乘法计算,后两道是求每份数和份数,所以用除法计算。(3)我们还可以根据第一道乘法算式来计算后两道除法算式的得数。……四、巩固提升游戏:同桌完成教材第19页做一做第1,2题。一人说一句乘法口诀,另一人说出相应的乘法和除法算式。然后思考:在所学过的乘法口诀中,哪几句口诀只能算一个乘法算式和一个除法算式?五、布置作业完成《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板书设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2)4×6=2424÷6=4 24÷4=6四六二十四【教学反思】[成功之处] 1.把握教材,选择教材,利用教材,从教材出发却又不局限于教材。对教材有游刃有余的运用能力,最大程度地发挥教材的教学作用.2.在课堂中,呈现了不同的说的方式,个别说、小组讨论说、跟着同学一起说,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通过说展现思维过程,表达自己的想法.[不足之处] 整节课是在做游戏这个具体的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没有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来独立思考,以致学生不能充分思考.[再教设计] 把课外作业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动手、动脑、自主探究数学问题,让学生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去看待、分析、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成为一个问题的探索者。第8课时 解决问题(1)【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例3及第24页练习五第1,2题。【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用所学的除法知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2。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平均分的两种分法,感受出其在生活中的作用.3。培养学生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好习惯。【教学重点】能用除法知识解决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明确平均分的两种分法的联系与区别。【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我来分一分。(1)把12块糖,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块?(2)把12块糖,每份分4块,可以分几份?(3)○○○○○○○○表述图意并列式算式: ○ = 2.揭题:我们已经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几"和“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都是用除法计算,这节课我们利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板书:解决问题(1))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教学教材例3左图.(1)读题,找出数学信息。(2)画图理解题意,再请学生结合图说一说.(3)列式解答。师:你能列式解答吗?请你说一说15,3,5分别指什么?15÷3=5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4)验证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师:我们的解答正确吗?请学生画一画进行验证。2.教学教材例3右图。读题,找出数学信息。(师:你知道了什么?)教学方法同前。师:所求问题是什么?(要用几个纸盒?)3.比较两题的异同。(体会内在联系,理解数量关系)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两道题有什么异同?学生互相交流、补充订正、完善答案。师生小结:(1)不同点:左图已知总只数与盒数,求每盒的只数.右图已知总只数与每盒的只数,求盒数。(2)相同点:①是求平均分,都用除法计算.②计算商时都用到乘法口诀“三五十五”。师生归纳总结解决平均分的问题的方法: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1.教材第24页练习五第1题,第2题.2.出示图(见PPT课件).请学生观察,提出用除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四、总结评价,谈谈收获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回答。五、布置作业完成《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板书设计】解决问题(1)(1)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每个纸盒放几只?15÷3=5(只)(2)每个纸盒里放5只,要用几个纸盒?15÷5=3(个)【教学反思】[成功之处] 寓德于教。关注学生的学习,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不足之处] 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教学内容并不难,但学生掌握得不理想.老师讲得很多,学生感悟并不深刻。在学生技能形成的过程中,教师没有给予充分的时间。[再教设计] 合理安排时间,引导学生动手、动脑、自主探究数学问题,让学生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去看待、分析、解决问题,使学生成为一个问题的探索者。第9课时 解决问题(2)【教学内容】教材第24页练习五第4~9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熟练应用所学乘、除法知识解决问题。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好习惯.【教学重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教学难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旧知巩固,引入新知1。口算.(指名回答)18÷3=      12÷3=      15÷5=10÷2=      16÷4=      9÷3=2。填一填。△△△△△△  △△△△△△一共有(  )个三角形.列式:               。 每两个放一盘,可以放(  )盘。列式:               . 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每盘放(  )个.列式:               。 二、探究新知1.完成教材第24页练习五第4题。(1)36里面有(  )个6。(2)20个●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  )个。2。PPT课件出示第5题情境图“中国结”.(1)观察中国结,引导学生完成问题。(2)解决问题(2)时交流想法,学生列式,交流时说出自己的想法。3.PPT课件出示教材“练习五”第6题。学生计算,说说已知乘数,求积的方法以及已知积和一个乘数求另一个乘数的方法.4。PPT课件出示教材“练习五”第7题。三、巩固迁移1.PPT课件出示教材“练习五”第8题。(1)出示情境图,学生看图思考,独立完成练习。(2)同桌交流,说说题意、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2。PPT课件出示教材“练习五"第9题。学生尝试计算,交流讨论,说说思考过程。四、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布置作业完成《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板书设计】解决问题(2)每个热气球上有3人,6个热气球共有(  )人。3×6=18(人)18人坐6个热气球,平均每个热气球上有(  )人.18÷6=3(人)18人,每3人坐一个热气球,需要(  )个热气球。18÷3=6(个)【教学反思】[成功之处] 1.学生主动建构新知.知识不仅仅是教会的,而更应该是由学生自己学会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树立“以学生主动发展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2.本课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主动获取新知识的时间和空间,充分让学生通过摆、看、想、说、算等实践活动,感知新知和旧知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教师穿针引线,适时点拨,帮助学生完成新知的主动建构。[不足之处] 没有充分让学生体验到生活是数学的源泉。[再教设计] 让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第3单元 图形的运动(一)第1课时 轴对称图形【教学内容】教材第29页例1及“做一做”。【教学目标】1.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知道对称轴,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能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2。经历操作、观察、想象、交流等活动,增强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3。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准确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教学难点】能够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教学准备】PPT课件,长方形纸,剪刀。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课前准备1。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在折好的图形上画图,用剪刀把图形剪下来,再打开,说说你发现了什么。2.照着教材第29页的方法,试着剪一剪,观察这些图形,它们有什么特点?3。说说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什么是对称轴。二、欣赏图片,建立表象PPT课件出示教材第28页单元主题图。谈话: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场吗?这些项目大家都玩过吗?那你对这个场景肯定不陌生了,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游乐场里有哪些好玩的项目吗?(请认识的学生介绍项目。)你瞧,这个游乐场可好玩了,高高的上空有缆车、大摆锤等,下面有小火车、滑滑梯、旋转飞机等,孩子们在这里玩得可高兴了,他们还在这儿放风筝呢,这里不仅好玩,还藏着好多数学知识,想不想了解它们呢?这节课我们就要在这样的游乐场里学习数学知识。三、互动新授1.小组合作,探究对称。教师点击蜻蜓风筝和蝴蝶风筝的图形。谈话:你看,这是在游乐场上的蝴蝶风筝和蜻蜓风筝,认真观察,它们在形状上有什么特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教师小结并过渡:像这些物体,它们的左右两边是完全一样的,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对称”,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着许多这样的物体,让我们一起去欣赏吧!师:从这些物体中,你发现它们都有什么特征呢?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2。教学“对称”。师:同学们刚才观察得非常仔细,发现了这些各式各样的图形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它们的左右两边都是完全一样的。这种现象在数学上称为——对称,这些物体就是对称现象。3。剪一剪——认识轴对称图形.(1)师: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对称图形,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些纸,大家能够用剪刀试着剪出一个对称图形吗?在剪之前先想一想怎样剪才能剪出对称的图形,然后动手试一试.(2)引导学生明确剪对称图形的方法。要剪出一个对称图形,可以先把纸张进行对折再剪,最后打开,这就形成了一个对称图形。教师小结:像这样剪出来的图形都是对称的,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4.引导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谈话:将对折的图形打开,你有什么发现?(中间有一条折痕.)学生认识对称轴,画出对称轴。5。同桌之间互相找找剪出来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6。说一说,在我们的周围你能找出哪些轴对称图形?四、拓展延伸,巩固深化完成第29页“做一做"。五、课堂小结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六、布置作业完成《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板书设计】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像这样剪出来的图形都是对称的,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教学反思】[成功之处] 1.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创造一种和谐愉悦的气氛,让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主动地去探求知识,发展思维.2。挖掘教材中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因素,不仅注重学生知识的掌握,更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不足之处] 没有充分地让学生初步地、直观地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再教设计] 从兴趣入手,以兴趣为先导,创设轻松的心境。针对小学生年龄偏低,抽象思维能力还相对弱的实际情况,借助一幅幅赏心悦目的图像,这样可以做到“寓知识于娱乐,化抽象为形象,变空洞为具体",使学生的学习具有形象性、趣味性.第2课时 平 移【教学内容】教材第30页例2及“做一做”。【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生活实例,初步感知平移现象,并能正确判断平移。2。会画平移后的图形。3。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教学重点】感知平移现象。【教学难点】正确判断平移现象。【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课前准备用“平移”和“旋转"填空。(1)推拉抽屉是(  )现象。(2)旋转木马运动是(  )现象。二、情境引入1.教师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游乐场中认识轴对称图形,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游乐场,去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播放游乐场动画视频。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看看画面上都有哪些物体在运动,它们是如何运动的?2。这些项目的运动方法相同吗?你们能根据它们运动方式的不同试着将它们分类吗?3.谈话:像缆车向前运动、小孩子在滑滑梯上运动,这样的运动叫平移。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平移现象。三、互动探究1。生活中的平移。谈话: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平移就是物体沿直线移动.像缆车是向前平移,小孩子在滑滑梯上运动是向斜方向平移,你瞧,这里有一个观光电梯,它是什么运动?(平移)2.移移看。PPT课件出示例2的房子图。谈话:这里有几座小房子,哪几座小房子能通过平移相互重合?让我们一起来移移看!(课件中小房上平移)移动了多远?(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向上或向左等。)3.巩固拓展。完成教材第30页“做一做"。剪下教材第121页的学具,小组合作,沿着直线画一排小汽车。四、课堂小结谈话: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平移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布置作业完成《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板书设计】平 移平移:物体或图形在直线方向上移动,而本身没有发生方向上的变化.平移现象:观光梯、缆车的运动,推拉窗户……【教学反思】[成功之处] “做一做”的教学放手让学生尝试,学生画出水平、竖直甚至斜向或散乱的小汽车图形,教师抓住这些进行分析与判断,深化了学生对图形平移的认识.[不足之处] 在教学中,老师没有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再教设计] 加强学生归纳总结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用手势、动作表示平移,充分调动学生头、脑、手、口等多种感官直接参与学习活动,来加深理解。第3课时 旋 转【教学内容】教材第31页例3及“做一做”。【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生活实例,初步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能正确判断旋转。2。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教学重点】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教学难点】正确判断、区别平移和旋转现象。【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游戏导入师: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做一个游戏,你们愿意参加吗?生:愿意。(我们先玩一个丢手绢的游戏,接着玩一个“开小火车”的游戏。)师:游戏结束了,大家说这两个游戏的玩法一样吗?如果不一样,哪里不一样?生:一个是直直的、平平的往前走,一个是转圈.师:你们真棒,观察得真仔细。刚才我们玩的游戏,有的同学没参加,很着急,别着急,现在,老师再带你们去游乐场看看,好不好?(PPT课件出示游乐场的图片)师:谁说一下,图片上都有哪些娱乐设施?生边说,教师边板书。师:谁说一下,在这些设施中,你最喜欢玩什么?想象一下,如果你真的坐在上面,会怎样运动?请你用手势给大家演示一下。(学生进行相应的表述)师:如果老师让你们给这些娱乐设施进行分类,你会怎样分?你为什么会这样分?它们的运动有什么特点?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说出平移和旋转的特点。“旋转”也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讲的内容。二、探索新知师:其实,平移和旋转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下面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欣赏一下,这些都是平移或旋转。(出示PPT课件)师:你会判断吗?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些练习。师:除了刚才咱们在课件上看到的平移和旋转,你还知道哪些呢?先小组讨论,再全班进行交流。师:同学们都知道了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那你们知道怎样做才是平移和旋转吗?下面老师就考一考大家。1.让学生在桌子上平移自己的数学书,说说平移的过程要注意些什么。2。谁能在老师的计数器上表示出平移?3.谁能让我的风车旋转?4。谁能让悠悠球进行旋转?5.谁能让卡通人物在黑板上进行平移?师:大家的表现都不错,刚才我们的平移都是实物,如果把平移表现在纸上,你还会吗?(PPT课件出示小鱼图,看哪些鱼可以通过平移重合.)可以学生来前面指一指。师:下面完成教材第31页“做一做”。用教材第121页中的学具照样子做陀螺.陀螺上的每个点转出来是什么形状呢?想象一下,再转一转。和你想的一样吗?你也可以自己设计一个不同的陀螺,看看能转出什么美丽的图案。三、课堂小结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呢?学生汇报。四、布置作业完成《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板书设计】旋 转旋转现象:风车,悠悠球旋转……生活中你还看到哪些旋转现象?【教学反思】[成功之处] 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把生活中鲜活的题材引入到数学课堂中,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景。[不足之处] 没有充分调动学生手、脑、眼、口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再教设计] 在实施课程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的实践中,不停留在理念的学习上,把内化了的理念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外化出来。第4课时 剪一剪【教学内容】教材第32页例4。【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亲自剪一剪,剪出有规律的图形,结合剪出的图形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2。通过剪一剪,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创新意识。【教学重点】动手剪出有规律的图形。【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揭示课题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都喜欢剪纸,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剪一剪。二、探索新知1。猜一猜。老师这里有一张纸,把它对折,然后在不开口的(有折痕)一边画出半个小人。请大家猜一猜,沿着画线把它剪下来,打开会是什么?你给它取个名字吧。2.出示PPT课件,看一看,一眼功夫就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那么它成了什么样了?请大家说一说,怎样才能很快剪出两个连续的小人.(1)小组讨论,组员每人拿一张纸,边思考边折,然后把自己的方法说给伙伴听,让方法不同的学生进行演示,集体汇报。方法1:把纸连续对折两次,再画出半个小人。方法2:把纸里外翻着折,折三
本文档为【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1.9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大浪淘沙
一线教师,区级兼职教研员
格式:doc
大小:534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小学数学
上传时间:2021-04-19
浏览量: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