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猪腹泻病的鉴别诊 私藏版ppt课件

猪腹泻病的鉴别诊 私藏版ppt课件

举报
开通vip

猪腹泻病的鉴别诊 私藏版ppt课件猪腹泻病的鉴别诊断和防控措施谢怀根南通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猪腹泻病猪腹泻病是一种多种不同病因分别或混合作用于机体后引起的猪消化道形态与机能紊乱,伴有正常菌群失调,导致肠道吸收不良,肠道内积聚大量水分和电解质,粪便呈松软或液状排出。由于水分丢失,病猪表现消瘦和衰竭,如不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迅速死亡。发病猪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因此需加以重视。引起猪腹泻的原因通常发生于卫生条件差的猪场,天气骤变,使用劣质饲料或饲料使用不当等可促进本病的发生流行。病原微生物或寄生虫感染引起的腹泻所造成的损失较为严重,临床上应加以重...

猪腹泻病的鉴别诊 私藏版ppt课件
猪腹泻病的鉴别诊断和防控措施谢怀根南通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猪腹泻病猪腹泻病是一种多种不同病因分别或混合作用于机体后引起的猪消化道形态与机能紊乱,伴有正常菌群失调,导致肠道吸收不良,肠道内积聚大量水分和电解质,粪便呈松软或液状排出。由于水分丢失,病猪表现消瘦和衰竭,如不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迅速死亡。发病猪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因此需加以重视。引起猪腹泻的原因通常发生于卫生条件差的猪场,天气骤变,使用劣质饲料或饲料使用不当等可促进本病的发生流行。病原微生物或寄生虫感染引起的腹泻所造成的损失较为严重,临床上应加以重视。自2010年10月份以来,受异常气候等因素影响,我国部分生猪主产省区大范围发生仔猪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疫病,死亡率较高,个别养殖场户甚至超过50%,这不仅给养猪场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2011年上市肥猪供给量,成为推动2011年猪价上涨的因素之一。一、传染病引起的腹泻1、细菌性疾病仔猪黄白痢、仔猪副伤寒、仔猪红痢、仔猪血痢(猪痢疾)、猪增生性回肠炎。2、病毒性疾病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感染、博卡病毒与Hoko病毒、猪伪狂犬病与猪瘟、猪圆环病毒感染。二、寄生虫因素猪球虫病猪小袋纤毛虫病三、其他因素胃肠菌群紊乱(长期大量抗生素的使用)饲料因素(霉变、蛋白质含量过高、微量元素缺乏等)环境因素(温度、湿度以及通风状况)仔猪黄白痢(一)本病由某些血清型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大多数情况下,这类腹泻具有严格的日龄限制,仅发生于仔猪,母猪可感染大肠杆菌,但不出现临床症状。黄痢多发生于出生后10日龄以内仔猪,粪便为黄白稀粪,死亡率较高,而白痢多发生于10日龄以上的猪,粪便灰白色,死亡率较低,但康复后往往成为僵猪。剖检后仅见肠壁菲薄,内含稀薄或水样粪便。根据个人 经验 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宣传工作经验交流材料优秀班主任经验交流小学课改经验典型材料房地产总经理管理经验 ,黄白痢可分别发生于猪场某一产房中不同日龄阶段仔猪中。从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资料基本上可以作出诊断,但细菌分离、血清型鉴定和小白鼠接种试验,是确诊该病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仔猪黄白痢(二)本病的诱发因素是卫生条件较差、潮湿。因此,预防本病的首要措施是改善饲养管理,即保持母猪产床的干燥,母猪分娩后用干净的毛巾擦拭母猪的乳头,乳猪方吮吸乳汁,以避免感染。其次是母猪可用大肠杆菌K88-K99二价基因工程疫苗在分娩前免疫。如果免疫效果不理想,可分离本场的细菌,鉴定优势血清型,进而培养灭活,利用灭活的菌体免疫母猪,可取得较为满意的预防效果。对于发病仔猪,补液以及口服敏感药物可起到治疗效果。另外,利用微生态制剂或抗菌肽直接饲喂仔猪或拌料饲喂母猪,也是可选择的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好的情况下,可考虑放弃抗生素疗法,使用微生态制剂。但是使用微生态制剂时,不能使用抗生素或有抗菌作用的中草药。仔猪副伤寒本病由沙门氏菌引起,多发生于2~4月龄猪,除了急性型败血型较为常见外,在同一猪群不同猪只也可出现慢性型病例,表现为腹泻症状,但是腹泻与便秘相互交替出现。其病理特点是回盲瓣附近黏膜具有规则圆形的坏死灶,特征是纤维索性一坏死性肠炎,表现肠壁增厚,黏膜潮红:上覆盖一层弥漫性坏死和腐乳状坏死物质,剥离后见基底潮红,边缘留下不规则堤状溃疡而,肠鼓气、出血坏死。利用仔猪副伤寒疫苗免疫猪群,可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可以使用阿米卡星、强力霉素、土霉素等抗生素治疗。仔猪红痢本病由C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主要感染1~3日龄仔猪,以排出红色(含血液)的稀粪为主,剖检以小肠呈高度充血、出血,肠腔中聚集含血液的水样粪便为特点。部分母猪可出现腹部胀气,突然死亡等,呈散发性。母猪群使用灭活疫苗预防仔猪红痢的发生,对病仔猪和母猪往往由于病程短,治疗效果不佳。但仔猪口服和母猪饲料中添加抗厌氧菌的药物,可降低仔猪死亡率和母猪的发病率。猪血痢本病由猪痢疾密螺旋体引起,主要发生于90日龄以后的育肥猪,病猪可突然死亡。粪便中有脱落的肠黏膜,伴有血凝块。剖检可见大肠黏膜增厚,充血出血。本菌严格厌氧,分离十分困难。临床诊断时用肠黏膜涂片,姬姆萨染色镜检可见弯曲状的菌体,本病目前尚无疫苗可用,特效药物是使用痢菌净。猪增生性回肠炎本病由胞内劳森氏菌引起,常见于80日龄以上的猪,病猪皮肤苍白,消瘦,以出现酱油色稀粪、污染后肢为特征,可迅速死亡,此为急性型病例。其病理特征是回肠黏膜增厚,具有皱襞外观。对病猪群使用支原净拌料,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对受威胁猪使用增生性回肠炎活疫苗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传染性胃肠炎-病原由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传染性肠道疾病。其临床特征为呕吐、剧烈腹泻,10日龄以内病仔猪大量死亡,传播迅速,冬季多见。该病病原为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属冠状病毒科,有囊膜。对乙醚、氯仿等脂溶剂和紫外线敏感。对胰蛋白酶敏感。耐低温,不耐热。在pH3的溶液和胆汁中稳定。0.03%的福尔马林、氢氧化钠、季铵盐等消毒药均具有较好的消毒效果。传染性胃肠炎-流行病学特点传染源为病猪和带毒猪。通过粪便、呕吐物、乳汁和鼻腔分泌物及呼气排出病毒,污染饲料、饮水、空气、土壤以及车船、用具后经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其它猪只。10日龄以内的哺乳仔猪大量死亡,断奶猪、育肥猪和成年猪损失小。猫、狗和猪场的野生鸟类以及苍蝇可传播本病。该病可见于一年四季,但以寒冷的冬季为主。在气温剧变的时候,尤为多见。传染性胃肠炎-临床特征剧烈水样腹泻和呕吐,数日即可波及全群。哺乳仔猪突然一过性呕吐后,可见频繁地喷射状水样腹泻,粪便中含有未消化的凝乳片,腥臭。粪便初期呈灰白色,后呈黄绿色,末期粘稠。病猪严重脱水、萎顿、消瘦、被毛粗乱。日龄越小,病死率越高,耐过仔猪因生长发育受阻而成僵猪。青年猪几乎全部发病,呈水样腹泻,个别猪呕吐、厌食。哺乳母猪呕吐、腹泻、泌乳减少,加速哺乳仔猪的死亡。妊娠母猪,偶尔可见流产。传染性胃肠炎-综合防控技术措施一是严格执行卫生防疫制度,严禁从疫区引种,严格执行全进全出饲养方式。二是可用猪传染性胃肠炎弱毒疫苗或猪传染性胃肠炎灭活疫苗或猪流行性腹泻-猪传染性胃肠炎二联灭活疫苗给妊娠母猪产前2月和半月分别免疫一次,可有效提高初乳抗体,保护仔猪渡过易感期。三是对发病猪群,应立即隔离病猪,全场彻底消毒。可提高发病仔猪猪舍的温度,补给充足的电解质,可投给敏感抗生素以控制细菌性继发感染。可用抗血清喂服发病仔猪,每次10mL,连用3天。猪流行性腹泻-病原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肠道传染病,以排水样稀粪、呕吐、脱水为特征。病原为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不强,对乙醚、氯仿等敏感,一般消毒药均可杀灭。猪流行性腹泻-流行病学特点发生于冬末春初寒冷季节,以11月至第二年3月发生较多。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的传染源,传染主要途径是消化道。各年龄段猪均可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随猪龄增长而下降,1~5日龄哺乳仔猪感染率最高,病死率几乎100%。该病传播迅速,猪只密集的猪场数日波及全群。猪流行性腹泻-临床特征哺乳仔猪日龄越小,症状越严重。病初体温升高或正常,精神沉郁,食欲减少,继而排水样粪便,呈灰黄色或灰色,粪便恶臭。有的吃奶后呕吐,吐出物含有凝乳块。病猪很快消瘦,后期粪水从肛门流出,污染臀部及尾。不食,不愿走动,通常2~4天内因脱水而死亡。断奶猪、育肥猪症状轻微,表现为厌食、腹泻,持续4~6天可自愈,但生长发育受阻。成年猪仅发生厌食和呕吐。猪流行性腹泻-综合防控技术措施一是加强饲养管理,做好哺乳仔猪的防寒保暖,产房生产必须严格执行全进全出制。二是严格执行生物安全控制措施。控制人员进出,对运输工具进行清洗和消毒。杜绝从发生疫情的地区或猪场引种,避免引入带毒或感染的种猪。三是加强猪场内外环境的卫生消毒,尤其是产房卫生消毒。仔猪断奶后,产房母猪应全部移出,然后对产房进行彻底清洗、清除粪便及污染物、干燥、喷洒消毒剂或进行熏蒸消毒、空舍5-7天,同时应对产房的饲槽等饲喂工具进行清洗和消毒。待产母猪进行卫生清洗后,方能进入产房。四是疫苗免疫接种。可尝试用商品化的猪流行性腹泻灭活疫苗或猪流行性腹泻-猪传染性胃肠炎二联灭活疫苗对妊娠母猪进行免疫接种,为所产仔猪提供一定水平的母源抗体,保护哺乳仔猪。一般妊娠母猪在产前1个月进行免疫。五是发病猪场应重在切断PEDV的传播,关键在于对发病猪产房彻底进行消毒,严格采用:清洗-干燥-喷洒消毒剂(薰蒸、火焰消毒)-空舍的消毒程序,以杀灭污染的病毒。六是及时淘汰发病猪,如实施治疗,可采取对疗法,如静脉或腹腔注射5%~10%葡萄糖盐水和5%碳酸氢钠溶液,或给发病猪口服补液盐。轮状病毒感染本病主要发生于断奶仔猪,排泄稀薄的粪样,没有明显的临床特征。诊断以从粪便中检出病毒为主,可采取RT-PCR检测目的基因或粪便处理后直接在电镜下观察,如出现车轮状外观的病原,即可确诊。轮状病毒也是一种人畜共患病病原,婴幼儿感染后出现腹泻,应加以重视。我们从猪粪便中分离到的轮状病毒与人轮状病毒具有较高的同源性。目前尚无商品化的猪轮状病毒疫苗问世。轮状病毒弱毒疫苗以及活细菌为载体的基因工程疫苗尚处于临床试验中。博卡病毒与Kobu病毒猪博卡病毒、猪Hoko病毒(细小病毒基因3型)和猪细小病毒基因4型是近年发现的新细小病毒,其中猪博卡病毒在仔猪断奶衰竭综合征病猪的检出率高于健康猪;牛博卡病毒可引起犊牛的呼吸系统疾病和腹泻。华中农业大学肖少波研究小组在国内首次测定了病料中猪博卡病毒的基因组序列,其大小为4.8kb,与引起猪繁殖障碍的猪细小病毒的基因组同源性为52%~53%,与经典细小病毒VP2蛋白的氨基酸同源性仅为21%,这表明,常用的细小病毒疫苗不能预防该病。虽然腹泻样品中该病毒的检出率达42%,但要将此病毒认为是腹泻的原因,需要将分离的病毒作动物回归试验,复制出病例,才能作出结论。但目前国内尚未见到病毒成功分离的报道。猪Kobu病毒猪Kobu病毒与口蹄疫病毒为同一病毒科,国内外均报道了从粪便样品中检出该病毒,如日本(133/2935,45%)泰国(97/989,99%)、韩国、(43/119,36.1%)和匈牙利(39/60,65%)。华中农大近期采集了临床健康的4个猪场的共237份不同日龄的猪粪便,用PCR检测Kobu病毒阳性数为147,阳性率为60%。而从某腹泻猪场的73份样品中,检出46份,阳性率为63%。因此,Kobu病毒可以认为是猪肠道中常在的病毒之一,其致病性仍需进一步证实。伪狂犬病与猪瘟伪狂犬病毒通常引起母猪繁殖障碍和育肥猪呼吸道症状,但是如果仔猪在出生后采用肌肉注射伪狂犬活疫苗,母源抗体将中和疫苗病毒,导致体内伪狂犬病疫苗毒株数量下降,在另一方面仔猪免疫注射剂量不足等,均可引起免疫效果下降,引起仔猪顽固性腹泻,这种情况还常被养殖业者所忽视或困惑。此时用伪狂犬病基因工程活疫苗(如HB98株疫苗)滴鼻接种,可起到紧急预防和治疗的作用,仔猪出生后滴鼻免疫,可预防这种现象。此外,猪瘟急性病例耐过猪可发生腹泻,回盲瓣黏膜出现规则的坏死灶,可作为诊断的依据。猪圆环病毒病猪圆环病毒2型除了引起PMWS外,也可引起肠炎导致腹泻。免疫组化技术在PCV2感染猪的肠黏膜中检测出PCV2阳性信号,进而对病仔猪注射PCV2高免血清,可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对该群母猪免疫PCV2灭活疫苗,可预防仔猪因PCV2感染引起的腹泻。猪球虫病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是猪球虫病。病原为猪等孢子球虫和某些艾美耳球虫,主要发生于出生后1周龄以上的仔猪。病初排出灰色糊状粪便,随着病程的发展,可出现水样粪便,呈暗红色,混有血液。病变特征为小肠有局灶性伪膜状炎症,空肠和回肠黏膜表面可出现出血点或纤维素性坏死,镜检粪便中出现圆形球囊即可确诊。加强环境消毒和卫生是预防本病的主要措施,对病仔猪可采用抗球虫药物如百球清等预防和治疗。猪小袋纤毛虫猪小袋纤毛虫病是由纤毛虫纲小袋虫科的结肠小袋纤毛虫(Balantidiumcoli)寄生于猪和人大肠(主要是结肠)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轻度感染时,猪无异常表现,严重感染时有肠炎等症状,甚至可导致死亡。致病作用与症状猪结肠内的小袋纤毛虫,一般情况下为共生者,以肠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物为食,对肠粘膜并无损害,但如宿主的消化功能紊乱或因种种原因肠粘膜有损伤时,虫体就趁机侵入肠壁,破坏肠组织,形成溃疡。溃疡主要发生在结肠,其次是直肠和盲肠。常与肠道微生物协同致病。猪结肠小袋纤毛虫病的临床症状有下列3种类型。1、潜在型感染动物无症状,但成为带虫传播者。主要发现在成年猪。2、急性型多发生在幼猪,特别是断奶后的小猪。主要表现为水样腹泻,混有血液。粪便中有滋养体和包囊两种虫体存在。病猪表现为食欲不振,渴欲增加,喜欢饮水,消瘦,粪稀如水,恶臭。被毛粗乱无光,严重者1~3周死亡。3、慢性型常由急性病猪转为慢性,表现出消化机能障碍、贫血、消瘦、脱水的症状,发育障碍,陷于恶病质,常常死亡。病理变化最特征的病变在肺、淋巴结和肝。主要表现为:全身淋巴结髓样肿大,灰白色,切面湿润,尤以肠系膜淋巴结最为显著,呈绳索状,切面外翻,多数有针尖到米粒大、灰白色或灰黄色坏死灶及各种大小出血点。肺门、肝门、颌下、胃等淋巴结肿大2~3倍;肺出血,有不同程度水肿,小叶间质增宽,小叶间质内充满半透明胶冻样渗出物,气管和支气管内有大量粘液性泡沫,有的并发肺炎;肝脏呈灰红色,常见散在针尖大到米粒大的坏死灶;脾脏肿大,棕红色;肾脏呈土黄色,有散在小点状出血或坏死灶;大小肠均有出血点;心包、胸腹腔有积水;体表出现紫斑。主要的病理组织学变化为,局灶性坏死性肝炎和淋巴结炎,非化脓性脑膜脑炎,肺水肿和间质性肺炎等。在肝坏死灶周围的肝细胞胞浆内、肺泡上皮和单核细胞的胞浆内、淋巴窦内皮细胞和单核细胞的胞浆内,常可见有单个、成双的或三、五、六个不等的弓形虫呈圆形、卵圆形、弓形或新月形等不同形状。诊断粪便检查,在粪便中找到结肠小袋纤毛虫的滋养体或包囊,结合临床症状,即可确诊。在急性型病例,粪便中常有大量的能运动的滋养体;慢性型病例,粪中以包囊为主。检查方法是用温热的生理盐水稀释粪便(5∶1或10∶1),过滤,吸取少量液体涂片镜检,也可滴加1∶1000的稀碘液,使虫体着色,便于观察。尸体剖检时可刮取肠粘膜作涂片检查。防治预防主要在于改善饲养管理,管好粪便,保持饲料、饮水的清洁卫生。对发病猪要及时进行隔离治疗。治疗可试用甲硝哒唑(灭滴灵)每头按0.25g口服,一天两次,连用3天有效。0.1%福尔马林灌肠可收到暂时的效果,虫体在一两天内消失,但不久再次出现。其他如土霉素、金霉素、四环素、黄连素、乙酰胂胺等也可应用。对当前仔猪腹泻病的看法(一)自2011年1月以来,腹泻病在我国一些猪场发生和流行,其流行病的特点是仔猪出生后第3天开始,出现呕吐和水样腹泻,死亡迅速,病死率可高达50%,10日龄后的死亡率较低。剖检除了常见的肠道黏膜充血、变薄、含有水样粪便外,少数仔猪肾脏上有针尖大小的出血点,无其它可见病变。一些母猪可见短暂发热,乳汁分泌不足,部分母猪出现水样腹泻。疾病可先在仔猪发生,随后传播给母猪,然后发生腹泻。初产母猪发生率高于经产母猪。用含毒的小肠组织返饲母猪有一定预防效果,用进口的“开口金”(含多种腹泻病原抗体)无效。对当前仔猪腹泻病的看法(二)针对此种情况,今年1~8月份,华中农大检测了华中地区57个猪场的855份样品,其中33个猪场为流行性腹泻病毒阳性,占58%,13个猪场为轮状病毒阳性占22%,8个猪场为传染性胃肠炎病毒阳性,占14%。同时也发现轮状病毒与流行性腹泻病毒混合感染的现象。在2011年3~4月份检测的28个猪场中,46%的猪场腹泻样品为PCV2PCR阳性。目前流行性腹泻的病原主要为流行性腹泻病毒;同时,圆环病毒和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等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虽然博卡病毒和Kobu病毒也从腹泻和正常粪便中以不同阳性率出现,但其作用仍需要评估。猪腹泻病的综合控制措施预防措施1、营养与饲养管理措施2、环境控制措施发病时的措施营养与饲养管理措施-母猪 加强母猪的营养与饲养管理对仔猪成活率至关重要,重点考虑如何提高母猪采食量和泌乳量。一是提高日粮营养水平。母猪营养水平调控不仅需要注意蛋白质水平,能量和氨基酸水平也不可忽视。二是饲喂适口性好的饲料。饲料原料的选择应以优质和易消化为原则,避免使用适口性差或影响采食量的饲料,如含有霉菌毒素的饲料。三是选择适宜的饲喂方式。第一种是实行自由采食,不限量饲喂。即从分娩3天后,逐渐增加采食量的办法,到7天后实现自由采食;第二种是做到少喂勤添,实行多餐制,每天喂4~5次。四是供给充足清洁水,提高哺乳期母猪的采食量,一头哺乳期母猪每天需要30~40千克清洁水,其饮水器流量控制在1.5~2千克/分钟。五是减少环境应激和生产中的噪音,加强哺乳母猪的采食量疾病防御及保证哺乳母猪健康,从而提高采食量。营养与饲养管理措施-仔猪1.防寒保暖;2.固定乳头;3.早吃初乳;4.适时补料;5.补充铁盐;6.防止踏压;7.科学断奶;环境控制措施环境因素对猪的影响很大,适宜的环境条件,猪遗传和营养优势才能充分发挥。冬季,温度湿度等气候环境因素变化大,由于仔猪发育不完善,环境适应能力较差,环境依赖度比成年猪大,对环境要求也高。仔猪饲养环境目标温度目标:初生后6小时内为35℃、1日龄~3日龄为30℃~34℃、4日龄~7日龄为28℃~30℃、8日龄~30日龄为26℃~28℃,31日龄~60日龄为24℃~26℃。湿度目标:仔猪理想的湿度为60%~70%,高于80%或低于50%对仔猪的生长带来不利影响。换风量:产房与保育舍空气流速在寒冷季节应控制在0.2米/秒以内。空气:猪场及猪舍内二氧化碳、硫化氢、氨气等有害气体不能超标。一般要求氨气含量在20mg/m3以下,硫化氢不应超过15mg/m3,二氧化碳不超过0.2%,粉尘小于1.5mg/立方米。光照:仔猪在50~100勒克斯的光照强度下光照时间14~18小时(一盏普通日光灯挂在2.7米左右高度时,垂直下方的地面照度大概是75勒克斯)。饲养密度:仔猪补料间以1m2为好。断奶转入保育舍以1m2不超过3头为度。漏缝地板条件下,10kg以下的仔猪0.11m2/头,11~20kg的仔猪0.18m2/头。做好免疫预防措施分别使用相应的疫苗免疫母猪,尤其是出产母猪可加强免疫。对于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病,经产母猪在每年11~12月用灭活苗普免之后,可在产前3~4周加强免疫一次。微生态制剂的使用,使用微生态制剂可调整正常菌群,促进仔猪的康复,但不能同时使用抗菌药物(含抗生素和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草药)。发病时的措施1.加强圈舍的消毒。戊二醛是有效的消毒剂之一,尤其是针对目前的病毒性腹泻。2.对症治疗。主要是采用口服补液盐(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和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同时适当使用收敛药。3.定期驱虫。腹泻病防控研究的趋势l.研发能剌激仔猪肠道黏膜免疫的新型疫苗,如减毒活疫苗或基因工程活疫苗,探索更为便捷的免疫方式。2.研制针对多病原的多价或多联疫苗,如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三联苗,提高病毒培养的滴度,制备抗原含量高的灭活疫苗。3.建立和完善检测多种腹泻病原的检测方法,快速诊断,及时采用针对性的疫苗和防控措施。4.提高腹泻病毒分离的效率,加强对遗传变异规律的研究。谢谢大家,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本文档为【猪腹泻病的鉴别诊 私藏版ppt课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机构认证用户
爱赢
公司经营范围:网络软件设计、制作、图文设计、影视制作(编辑)
格式:ppt
大小:79K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成人教育
上传时间:2021-01-25
浏览量: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