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业关联》PPT课件 (2)

《产业关联》PPT课件 (2)

举报
开通vip

《产业关联》PPT课件 (2)第八章产业关联精选PPT大纲要求了解:产业关联的涵义、实质和关联方式理解:投入产出法和投入产出模型相关经济涵义、产业间波及效果分析掌握:产业关联分析工具、产业间的结构分析、产业关联方式类型、投入产出表的各部分的经济涵义、投入产出各类系数、产业的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精选PPT本章主要内容产业间的关联关系产业关联分析工具产业间的结构分析产业间的波及效果分析精选PPT第一节产业间的关联关系知识点产业关联的实质产业关联纽带产业关联方式产业关联理论精选PPT1.1产业关联的概念与实质一、产业关联的概念:产业关联是指产业间以...

《产业关联》PPT课件 (2)
第八章产业关联精选PPT 大纲 专科护士培训大纲语法等级大纲网络小说大纲模版专职安全员生产检查释经讲道讲章大纲 要求了解:产业关联的涵义、实质和关联方式理解:投入产出法和投入产出模型相关经济涵义、产业间波及效果分析掌握:产业关联分析工具、产业间的结构分析、产业关联方式类型、投入产出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的各部分的经济涵义、投入产出各类系数、产业的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精选PPT本章主要内容产业间的关联关系产业关联分析工具产业间的结构分析产业间的波及效果分析精选PPT第一节产业间的关联关系知识点产业关联的实质产业关联纽带产业关联方式产业关联理论精选PPT1.1产业关联的概念与实质一、产业关联的概念:产业关联是指产业间以各种投入品和产出品为连接纽带的技术经济联系。★投入品和产出品包括: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实物形态和价值形态。精选PPT二、产业关联的实质:各产业相互之间的供给与需求的关系精选PPT三、产业间联系的纽带:指不同产业之间是以什么为依托连接起来的。¶1、产品、劳务联系:指一些产业部门为另一些产业部门提供产品或劳务,是产业间最基本的联系。¶2、生产技术联系:作为产业间联系的重要依托,不仅直接影响产业间产品和劳务的供求比例关系,还会使产业依存度发生变化。¶3、价格联系:实质上是产品和劳务联系的价值量的货币表现,为投入产出价值模型的建立铺平了道路。¶4、劳动就业联系:某一产业的发展会相应地增加一定劳动就业机会,必然会使相关产业的劳动就业机会增加。¶5、投资联系:某一产业直接投资导致大量相关产业投资的现象,集中反映在“投资乘数效应”上。精选PPT四、产业关联方式产业关联方式是指产业部门间发生联系的依托或基础,以及产业间相互依托的不同类型。精选PPT1.单向联系与多向联系★单向联系是指一系列产业部门间,先行产业部门为后续产业部门提供产品以供其消耗,而后续产业部门的产品不再返回先行产业部门的生产过程。如棉花→棉纱→色布→服装。★多向联系指产业部门间,先行产业部门为后续产业部门提供产品作为生产性直接消耗,同时后续部门的产品也返回相关先行产业部门的生产过程。如煤炭←→电力为产业部门间双向联系,煤炭→钢铁→矿山机械部件→煤炭为多项循环联系。精选PPT2.顺向联系和逆向联系★顺向联系是指某些产业因生产工序的前后,前一产业部门的产品为后一产业部门的生产要素,一直延续到最后一个产业的产品,即最终产品为止。如采矿→冶炼→机械加工→组装成品。★逆向联系是指后续产业部门为先行产业部门提供产品,作为先行产业部门的生产消耗。如机械设备行业生产的设备和零部件供冶炼业或采掘业使用,形成一种逆向联系。现实经济运行中,产业部门间的联系方式是很复杂的,顺向和逆向联系往往交织在一起。精选PPT3.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直接联系是指两个产业部门之间存在着直接的提供产品、提供技术的联系。如汽车工业和石油冶炼工业之间★间接联系是指两个产业部门本身不发生直接的生产技术联系,而是通过其他一些产业部门的中介才有联系。如汽车工业与采油设备制造业之间精选PPT案例:奥运会的产业活动关联产业精选PPT第二节产业关联分析工具知识点投入产出表投入产出模型精选PPT2.1投入产出表一、投入产出的涵义1、投入产出的“投入”,是指产品生产所消耗的原材料、燃料、动力、固定资产折旧和劳动力;2、“产出”是指产品生产出来后所分配的去向、流向,即使用方向和数量,又叫流量,如用于生产消费、生活消费和积累。投入产出法是通过编制棋盘式的投入产出表和建立相应的线性代数方程体系,构成一个模拟现实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产品的相互“流入”、“流出”的社会再生产过程的经济 数学 数学高考答题卡模板高考数学答题卡模板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测试卷数学作业设计案例新人教版八年级上数学教学计划 模型,来分析各产业间的各种重要比例关系。精选PPT投入产出分析的应用20世纪50年代初:西方国家纷纷编制投入产出表,应用投入产出分析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美国第一张官方表是1939年表、日本是1951年表)。前苏联于1959年开始应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先后编制了1959、1966、1972、1977及以后几个年份的投入产出表,在国家制定的“苏联编制全国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的方法指示”中专门列有投入产出一章,将它纳入计划方法体系中,作为国民经济平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东欧国家在计划经济时期都成功地应用了投入产出方法。精选PPT投入产出分析在中国的发展1959年:孙冶方访问苏联,回国后即开始倡导1974—1976年:编制第一张1973年61种产品的实物型投入产出表;1982年:试编完成第一张1981年23部门国民经济全部门价值型投入产出表;国务院1986年决定,正式编制全国1987年投入产出表,并且决定:以后每5年编制一次;目前已经正式编制了1987、1992、1997、2002年四张表除国家级外,我国各地区都编制了本地区的投入产出表,部分部门和企业也编制了本部门和本企业的投入产出表。精选PPT二、投入产出表投入产出表和投入产出模型是产业关联分析的基本工具,包括实物型和价值型两种类型。使用最广泛的是价值型分析工具。精选PPT一个简单的实物型投入产出表表中第一行的数字表示:农业的总产出为100蒲式耳小麦,其中25蒲式耳提供给了本部门,20蒲式耳提供给了制造业,另外的55蒲式耳则为居民所获得。总之,在投入产出表中,行的数字表示了总产出在各部门的分配(供给)情况,或者说是各部门对总产出的需求。精选PPT表中第一列的数字表示:农业部门为了生产100蒲式耳的小麦,农业部门消耗了25蒲式耳自己的产品,14码的布和80人年的劳动。总之,在投入产出表中,列的数字表示了对某个部门总的投入情况(某个部门的直接消耗情况),或者说是对某部门总投入的供给。精选PPT三部门经济的简化投入产出表(价值型)如果小麦的价格为2美元每蒲式耳,布为5美元每码,居民的收入为80每人每年,则实物型投入产出表可以转化成价值型,如下表所示:精选PPT(一)实物型投入产出表以产品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单位或自然单位计量的投入产出表。用以显示国民经济各部门主要产品的投入与产出关系,即这些主要产品的生产、使用情况、以及它们之间在生产消耗上的相互联系和比例关系。精选PPT 1.实物型投入产出表的一般形式精选PPT表中xij是指第j种产品生产时所消耗第i种产品的数量,或者是第i种产品提供给第j种产品生产时的需要量。例如x12既表示第二种产品(制造业的产品布)生产时所消耗第一种产品(农业的产品小麦)的数量,又表示第一种产品(农业的产品小麦)提供给第二种产品(制造业的产品布)生产时的需要量。精选PPT其中:Yi是指第i种产品用作最终使用的数量;Xi是指第i种产品的生产总量;Lj是指第j部门生产产品的劳动力需要量;L是指各种产品所需劳动力数量之和。精选PPT表的横行反映了各类产品和劳动力的分配使用情况,其中包括作为中间产品的分配使用和作为最终产品的分配使用。表的纵列反映了各类产品再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各类产品数量和劳动力数量,反映了整个社会主要最终产品的构成和各种产品的总量。精选PPT2.实物型投入产出表中的平衡关系(1)总产品=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用公式表示:(2)劳动力总量=各产品生产所需劳动力数量之和。精选PPT精选PPT1.价值型投入产出表的一般形式:纵列数字是各个产业的投入结构,即各产业为了进行生产,从包括本产业在内的各产业购进了多少中间产品,以及为使用各生产要素支付了多少费用。每一纵列反映了相应产业部门的投入构成,总计就是总投入。横行数字是各产业的产出结构,包括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产出,并反映了这些产品的销路或分配去向。每一横行的总计即为响应产业部门一定时期内的总产出。(二)价值型投入产出表纵列包括物质消耗的价值转移和新创造价值两部分,反映了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横行包括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两大部分,反映了社会产品的分配和使用流向。精选PPT精选PPT(I)中间需求部分:亦称为内生部分,是投入产出表的核心部分。它反映在一定时期内(如一年)一个国家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各产业之间相互提供中间产品的依存和交易关系。(II)最终需求部分:亦称“外生部分”。它反映各产业生产的产品或服务成为最终产品那部分的去向。消费部分:包括个人消费和社会消费投资部分:包括固定资产更新与新增固定资产出口部分(III)毛附加价值部分:精选PPT举例:某年某国4部门价值型投入产出表精选PPT2.价值型投入产出表中的均衡关系:(1)各行的平衡关系:各行的中间产品+各行的最终产品=各行的总产品(2)各列的平衡关系:各列的生产资料转移价值+各列新创造价值=各列的总产值精选PPT(3)行与列之间还存在如下平衡关系:第一,横行各产业部门的总产出等于相对应的同名称的纵列各产业部门的总投入。第二,最终产品总量等于国民收入总量和固定资产折旧总量之和,即最终需求部分和毛附加价值部分相等。精选PPT1997年中国6部门价值型投入产出表单位:10亿元中间使用最终使用农业工业建筑业运输邮电业商业饮食业非物质生产部门中间使用合计最终消费资本形成出口最终使用合计进口其他总产出农业39686371581613411036106411183-40-172468工业461613510201673556218758166697813413985-1170-4011534建筑业5121126681030167521677-5-361739运输邮电业2527863212263473521041102-2-5567商业饮食业4550083121199084929658129483-421330非物质生产部门6128664331263208901401191001520-55-82347中间投入中间投入合计994807312392446861178124144450284616548950-1276-10419984固定资产折旧585352994652501031劳动者报酬129814143461253226504154生产税净额4365341231351291024营业盈余7585985801221411361初始投入增加值合计1474346150032264411697570总投入24681153417395671330234719984精选PPT中国2000年六部门投入产出表(延长表)单位:10亿精选PPT2.3投入产出模型投入产出模型是由系数、变量的函数关系组成的数字方程组构成。模型建立一般分为两步:1、先依据投入产出表计算各类系数;2、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投入产出表的平衡关系,建立起投入产出的数学函数表达式,即投入产出模型。精选PPT1、直接消耗系数的计算与确定。直接消耗系数又叫投入系数,其经济含义是生产单位j产品所直接消耗的i产品的数量。其计算方法是一、各类系数的计算与确定精选PPT2、直接折旧系数。其经济含义是某产业部门生产单位产品所提取的直接折旧费用的数额。其计算公式为:3、国民收入系数。亦称净产值系数,表示某产业部门生产单位产品所创造的国民收入或净产值的数额。其计算公式为:精选PPT4、劳动报酬系数。该系数是指某产业部门生产单位产品需支付的劳动报酬数量。其计算公式为:5、社会纯收入系数。该系数表示某产业部门生产单位产品所能提供的社会纯收入数量。该系数的计算公式为:精选PPT6、直接劳动消耗系数。该系数是表示某产业部门生产单位产品所需投入的劳动力数量,它是依据实物型投入产出表来计算的。其计算公式为:7、完全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的经济含义是指某产业部门单位产品的生产,对各产业部门产品的直接消耗量和间接消耗量的总和。也就是说,完全消耗系数等于直接消耗系数与间接消耗系数之和。用公式表示:精选PPT举例:以汽车生产(设为j产业)对电力(i产业)的完全消耗为例来计算bij:第一步:假定所有产业对电力的完全消耗系数为bik已知第二步:计算出汽车生产对所有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aij第三步:计算汽车生产通过直接消耗各产业产品而形成的对电力的全部间接消耗系数bikakj第四步:计算出汽车对电力的完全消耗系数精选PPT完全消耗系数的推导B=A+BAB-BA=AB(I-A)=AB=A(I-A)-1B=[I-(I-A)](I-A)-1B=(I-A)-1-I精选PPT二、投入产出的两个基本模型1.按行平衡关系式建立的投入产出模型(I-A)称之为里昂惕夫矩阵,其经济含义是:矩阵中的纵列表明每种产品的投入与产出关系;每一列都说明某产业为生产一个单位产品所要投入各相应产业的产品数量;负号表示投入,正号表示产出,对角线上各元素则是各产业的产品扣除自身消耗后的净产出。精选PPT2.按列平衡关系式建立的投入产出模型精选PPT第三节产业间的结构分析知识点中间需求和中间投入分析产业间的三角形配置图精选PPT三、投入产出分析的主要内容通过投入产出分析,能为更深刻认识一国的经济现状、探索经济运动规律、预测经济变动结果和制定经济计划服务。各产业部门的投入结构和销路结构;产业间的比例关系;各产业部门的“中间需求率”和“中间投入率”;产业部门间的联系广度与深度精选PPT(一)各产业部门的投入结构和销路结构1.投入结构:是指投入产出表纵列的费用结构,它以中间产品的投入形式反映着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生产技术上的联系。用“投入系数”,即“直接消耗系数”来衡量。某产业产品实现一定增长时,其他各产业中间产品应增长到某一程度的量化数据;为现存的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结构比例是否合理提供了判别准则;为一国制定经济计划提供了重要的经济参数。精选PPT2.销路结构:是指各产业部门产品的分配去向,它通过各产业部门产品的分配系数来度量。分配系数:表示某一产业部门的产品分配使用在各产业部门的比例。通过分配系数,可以清楚地看出i产业部门的产品流向及其比重,从而反映出某产业部门的发展受其他产业发展的不同影响和制约程度。精选PPT(二)产业间的比例关系通过投入产出表的数据,可计算出以产值为根据的产业间比例关系,以及以净产值或最终产品为根据的产业间比例关系。同时,投入产出表还为以大类产业分类的比例关系提供了良好的数量分析基础,为判别产业之间比例是否协调与合理提供了有力依据。精选PPT(三)各产业部门的“中间需求率”和“中间投入率”1.中间需求率。所谓中间需求率,即某一产业的中间需求率,是指各产业对某产业产品的中间需求之和,与整个国民经济对该产业部门产品的总需求之比。其计算公式为:依据中间需求率,就可比较精确地计算出各产业部门产品用于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比例,从而较准确地把握各产业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精选PPT2.中间投入率。某产业部门的中间投入率是指该产业部门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生产过程中的中间投入与总投入之比。其计算公式为:中间投入率反映各产业为生产单位产值的产品须从其他各产业购进的原料所占的比重。“附加价值率+中间投入率=1”,某产业的中间投入率越高,该产业的附加价值率就越低,高“中间投入率”产业就是低附加价值率产业部门。精选PPT反映产业关联程度的中间需求率、中间投入率指标,其在产业关联分析中的作用在于:第一,可较准确地确定按不同的中间需求率和中间投入率划分不同产业群在国民经济中的不同地位。第二,可较清楚地显示各产业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不同程度。第三,可揭示各产业部门协调发展的“有序性”。精选PPT按中间需求率和中间投入率大小划分的不同产业群精选PPT如果用二维平面图按各产业中间投入率、中间需求率的大小,对投入产出表中的国民经济部门重新排序。在横轴上,从左至右按产业的中间投入率由大至小排列;在纵轴上,从上至下按产业中间需求率由小到大进行排列。由于各产业之间的连接是单向联结型的,则调整过排列顺序的投入产出表上的xij,其数字只出现在对角线以下三角形的阴影部分以内。精选PPT三角型配置投入产出图3精选PPT所谓产业发展的“有序性”,是指国民经济运行中各产业有有先有后的发展顺序,这种先后顺序是由产业之间关联的依存度决定的。处于带阴影三角形底部的产业,对其他产业投入品的依存度低,但其他产业对它们的依存度大,这些产业为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原材料,是其他产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应先行发展。精选PPT(四)产业部门间的联系广度与深度1.产业间联系广度当aij=0时,表明i产业部门与j产业部门没有直接联系;当aij>0时,且涉及j(j=1,2,…,n)产业部门越多,则表明第i产业部门与其他产业部门的联系就越广,反之亦然。当然,通过aij=0不能断定i与j两个产业部门间完全没有联系,需要用完全消耗系数bij来判断。精选PPT2.产业间联系深度通过计算投入产出表各列中各自的流量(即产业间的直接消耗)在总的直接消耗中所占比重的大小来度量,这一度量指标可用下列公式计算:rij值越大,表明第j产业部门与第i产业部门的联系深度越深,反之则联系深度就浅些。精选PPT第四节产业间的波及效果分析知识点产业波及效果分析原理产业间波及效果分析工具产业波及效果现状分析产业波及效果分析的其他应用精选PPT4.1产业波及效果分析原理与产业关联的静态分析不同,产业波动效果分析是一种产业关联的动态分析,即在特定的产业联系状态下,某些产业的发展变化如何通过这种联系影响到其他产业。精选PPT(一)产业波及效果、波及源及波及线路1.产业波及效果产业波及,是指国民经济产业体系中,当某一产业部门发生变化,这一变化会沿着不同的产业关联方式,引起与其直接相关的产业部门的变化,并且这些相关产业部门的变化又会导致与其直接相关的其他产业部门的变化,依次传递,影响力逐渐减弱,这一过程就是波及。这种波及对国民经济产业体系的影响,就是产业波及效果。产业波及效果分析,就是分析某一些产业发展变化会导致的其他产业的变化与影响。通过投入产出表中某些数据的变化会引起其他数据的变化来反映。精选PPT2.产业波及源在投入产出分析中,产业波及效果的波及源一般有两类:最终需求发生了变化—反映在投入产出表中,表现为表中第Ⅱ部分横行数据的变化及将要变化,并通过第Ⅰ部分的产业间中间产品联系,波及或将要波及各产业部门;毛附加值发生了变化—在投入产出表中,表现为表中第Ⅲ部分中的某一或某些数据的变化,通过表中第Ⅰ部分产业间的中间联系,导致对国民经济分业部门的影响。精选PPT3.产业波及线路某一或某些产业的变化,是按什么样的走向,将这一变化波及到各产业部门,这一走向就是产业波及线路。由于产业波及效果总是通过已有的产业间通道(产业关联的联系状态)发生,因此波及必然是依据产业间的联系方式和联系纽带规定的线路影响下去。精选PPT4.2产业波及效果分析的基本工具精选PPT1.投入系数表。投入系数功能见下图:精选PPT投入系数表示反映各个产业之间生产技术上的联系的一览表,该表的着眼点是揭示投入产出表纵向的费用结构,即投入结构。投入结构是以中间产品的投入形式来反映各产业部门之间的生产技术上的联系,投入系数aij又称生产技术系数和物质消耗系数。某一产业最终需求变化对各产业生产的波及与影响是通过投入系数这一工具的指示功能的指向,逐层跟踪推进,并随之确定各产业产出的相应变化量。精选PPT2.逆阵系数表。所谓逆阵,是指里昂惕夫矩阵(I-A)的逆阵(I-A)-1。逆阵系数表就是指具体的(I-A)-1的矩阵,即:逆阵系数的经济含义是,当某一产业部门的生产发生了一个单位变化时,导致各产业部门由此引起的直接和间接地使产出水平发生变化的总和。精选PPT举例下面两个表是根据日本总务厅所编制的“1990年日本投入产出表”的简化形式。表1:日本1990年投入产出的投入系数表精选PPT表2:日本1990年投入产出的逆矩阵系数表精选PPT根据表2的逆阵系数当第一次产业的最终需求增加一个单位时,第一次产业除自身增加一个单位的产出外,受其它产业增加中间投入的波及影响,还要多生产0.14855个单位。对第二次产业来说,由于第一次产业的最终需求增加了一个单位而增加的中间投入的波及效果是0.20030个单位,即第二次产业必须增加0.20030个单位才能满足第一次产业的最终需求增加了一个单位的要求。同理,第三次产业必须增加0.14282个单位。对第二次、第三次产业最终需求的增加也可做同样的分析。精选PPT利用投入产出表、投入系数表和逆阵系数表这三个基本工具,进行产业波及效果分析时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第一,投入系数的稳定性和有效性问题。依据过去投入系数分析将来短期的产业波及效果,并不影响分析的准确性和精度,但用于长期产业波及效果计算时,必须对现有的投入产出系数进行修正和预测,以保证稳定性和有效性。第二,波及效果的时滞现象。产业波及效果的时滞,是指某产业最终需求的变动导致其他产业的变动并不立即反映在产出量的变化上,要有一个时间过程(“库存”原因)。精选PPT4.3产业波及效果现状分析产业波及效果的现状分析,是指对现实的产业间波及效果进行分析,基本上不涉及未来情况的预测分析。实质是运用逆阵系数从投入产出表提供的数据中引申出有关系数,来认识产业波及现状的有关规律。精选PPT一、产业的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任何一个产业部门的生产活动通过产业间的联系方式,必然要影响或受影响与其他产业的生产活动,这种相互影响就是波及。一个产业影响其他产业的“程度”叫作该产业的影响力;把受到其他产业影响的程度叫作该产业的感应度。产业的影响力和感应度的大小,分别用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来表示。精选PPT1.感应度系数公式某产业的感应度系数若大于1或小于1,表明该产业的感应度系数在全部产业中居于平均水平以上或以下。精选PPT2.影响力系数公式某产业的影响力系数大于1或小于1,表明该产业的影响力在全部产业中居平均水平以上或以下。精选PPT二、生产诱发系数及生产的最终依赖度生产诱发系数用于测算各产业部门的各最终需求项目(如消费、投资、出口等)对生产的诱导作用程度,可以揭示和认识一国各最终需求项目对诱导各个产业部门作用的大小程度。生产的最终依赖度是用来测量各产业部门的生产对最终需求项目的依赖程度大小,也就是说最终需求对各产业生产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程度。精选PPT1.生产诱发系数的计算所谓某产业的生产诱发系数是指该产业的各种最终需求项目的生产诱发额除以相应的最终需求项目的合计所得的商。WiL—第i产业部门的最终需求L项目的生产诱发系数;ZiL—第i产业部门对最终需求L项目的生产诱发额;YL—各产业对最终需求L项目的生产诱发额。精选PPT2.最终依赖度的计算最终依赖度是指某产业的生产对各最终需求项目(消费、投资、出口等)的依赖程度。精选PPT三、综合就业系数和综合资本系数利用逆阵(I-A)-1除了可以计算各最终需求变化诱发的最终产出额变化外,还可以计算出随着各产业部门生产的增长而最终需要投入的就业人数和资本量,这就需要计算综合就业系数和综合资本系数。精选PPT1.综合就业系数的含义与计算方法某产业的综合就业系数的经济含义是,该产业为进行1个单位的生产,在本产业部门和其他产业部门直接和间接需要的就业人数。综合就业系数=就业系数×逆阵中的相应系数从劳动力就业系数和综合就业系数在第一、二、三次产业的分布情况看,第一产业的就业系数最高,其次是第二产业;就各产业就业系数的动态变化看,随着经济发展赶夜就业系数都呈下降趋势;各产业综合就业系数的差距要小于就业系数。精选PPT2.综合资本系数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某产业的综合资本系数的含义是,该产业为进行1个单位的生产,在本产业部门和其他产业部门直接和间接需要的资本。 综合资本系数=资本系数×逆阵中的相应系数从各产业资本系数看,一般地说电力、运输、邮电通信、煤气供应等公共性产业和基础性产业投资的资本系数较大;在制造业中资本系数较高的产业多半是水泥、钢铁、化工、造纸等“装置型产业”;各产业综合资本系数的差距要小于资本系数。精选PPT4.4产业波及效果分析的其他应用特定需求、特定产业的波及效果的预测分析价格波及效果的预测分析波及效果分析在计划编制中的应用精选PPT(一)特定需求、特定产业的波及效果的预测分析1.特定需求的波及效果预测分析这种特定需求往往是指特大型投资项目所造成的特殊需求,例如高速公路、铁路、港湾、大型钢铁基地、巨型化工联合企业,以及大规模住宅建设等投资项目。  其预测分析过程是:首先,将该投资项目所需的最终产品按产业分类进行分解;其次,运用前述方法,将这些需求作为各产业的最终需求YiL的增加额,再用波及效果分析模型Z=(I-A)-1·YiL,来分别计算各产业的生产诱发额ZiL。这些生产诱发额便是该投资项目对各产业将要发生的影响,即该投资项目波及效果的预测数据。精选PPT2.特定产业波及效果的预测分析对待定产业波及效果的预测分析分两种情况。第一,如果这个国家没有这一产业,这时需要根据这一新兴产业可能达到的生产水平,依据有关信息分解为投入各产业的产品,然后将它作为最终需求放到模型中进行计算,就可算出该产业的建立对原有各产业的波及效果。精选PPT第二,如果该国家有这一类产业或国家内某一地区有这类工厂,并且投入结构也是相同的,那么有一个简便的计算方法,即先从原有投入产出表的逆阵系数表(I-A)-1上求出一个次逆阵系数。计算方法是用该产业的纵列各系数除以该产业横行和纵行交叉点的系数,其各商数值就是该产业生产1个单位时对各产业产生的波及效果。这种方法可以用来测定任何产业对其他产业的波及效果系数。精选PPT(二)价格波及效果的预测分析1.价格波及效果的含义价格波及效果有两层含义:第一,是指某一产业或某些产业的产品价格变动对其他产业产品价格变化带来的全部影响(包括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这就是该产业或该产业产品价格变化的波及效果。第二,是指某一或某些产业的工资、利润、折旧、税金等变动对各产业部门产品价格变动带来的全部影响。2.某一或某些产业部门产品价格变动对其他产业部门产品价格影响的预测和分析精选PPT(三)波及效果分析在计划编制中的应用从最终产品出发编制计划的简要过程是:第一,预测计划期内国民消费总需求;第二,依据计划期生产的增长情况确定积累总额;第三,确定计划期的直接消耗系数,对短期计划可参照使用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期的直接消耗系数,而对于中长期计划,则要使用R·A·S法(适时修正法)等进行预测;第四,利用X=(I-A)-1计算计划期内各产业部门的总产出,并与各产业部门实际生产的可能进行反复平衡;第五,选择一个比较合理的计划。精选PPT投入产出表精选PPT本章思考题1、什么是产业关联?其实质是什么?产业关联的方式有哪些?2、简述投入产出表中“中间需求部分”、“最终需求部分”、“毛附加价值部分”的经济含义。3、简述实物型、价值型投入产出表及其平衡关系。4、什么是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其经济含义是什么?按行平衡关系式建立的投入产出模型是什么?5、简述投入产出分析的主要内容。简述“中间需求率”、“中间投入率”的经济意义和作用。6、产业波及效果分析的基本工具有哪些?(I-A)-1的经济含义是什么?7、投入系数表及逆矩阵系数表在产业波及效果分析中的应用。8、什么是产业的感应度和影响力?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的公式是什么?精选PPT
本文档为【《产业关联》PPT课件 (2)】,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机构认证用户
爱赢
公司经营范围:网络软件设计、制作、图文设计、影视制作(编辑)
格式:ppt
大小:935K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教育学
上传时间:2021-02-19
浏览量: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