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伤性颅内血肿诊疗常规

外伤性颅内血肿诊疗常规

举报
开通vip

外伤性颅内血肿诊疗常规外伤性颅内血肿诊疗常规 一、硬膜外血肿 【定义】 头部外伤后,常因颅骨骨折致硬脑膜动静脉撕裂,以及板障出血使血液积聚于硬膜外腔和颅骨之间,形成硬膜外血肿。血肿形成使硬脑膜与颅骨内板剥离,又可撕裂另外一些小的血管,导致血肿不断增大。、 【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 (1)头部外伤史; (2)意识障碍:有三种情况:①无原发昏迷,血肿增大,出现进行性颅内压增高和意识障碍;②昏迷-清醒-昏迷,中间清醒期;③伤后持续昏迷;以中间清醒期最为常见和典型; (3)颅压增高:头痛、恶心、呕...

外伤性颅内血肿诊疗常规
外伤性颅内血肿诊疗常规 一、硬膜外血肿 【定义】 头部外伤后,常因颅骨骨折致硬脑膜动静脉撕裂,以及板障出血使血液积聚于硬膜外腔和颅骨之间,形成硬膜外血肿。血肿形成使硬脑膜与颅骨内板剥离,又可撕裂另外一些小的血管,导致血肿不断增大。、 【诊断依据】 1.临床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 (1)头部外伤史; (2)意识障碍:有三种情况:①无原发昏迷,血肿增大,出现进行性颅内压增高和意识障碍;②昏迷-清醒-昏迷,中间清醒期;③伤后持续昏迷;以中间清醒期最为常见和典型; (3)颅压增高:头痛、恶心、呕吐、烦躁、视乳头水肿、Cushin9反应等; (4)可有小脑幕裂孔疝:患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对侧肢体瘫痪,锥体束征。 2.辅助检查 (1)血常规可有应激表现,如白细胞增高等; (2)头颅X线片常有颅骨骨折; (3)头颅CT可见颅骨内板下凸透镜状高密度区,多在骨折线附近; (4)头颅MRl可见颅骨内板下凸透镜状异常信号区,其T1、T2信号强度与血肿形成的时间有关。 (5)病情重或设备条件限制不能做CT检查者,应根据受伤机制、临床表现初步判断,及早通过钻孔探查明确诊断,并行手术治疗,以免延误抢救时机。 【鉴别诊断】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脑挫裂伤。 【治疗原则】 1.内科治疗 (1)监测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和神经系统功能,若有神经功能恶化,及时复查头颅CT; (2)保持气道通畅; (3)吸氧,避免低氧血症; (4)避免低血压; (5)降低颅内压:头高l50~300、甘露醇、速尿、轻度过度通气(PC02维持在25~35mmHg); (6)预防性使用抗癫痫药; (7)止血; (8)激素; (9)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10)对症降温、镇静; (11)营养支持; (12)病情稳定后,可开始康治疗。 2.外科治疗 手术指征: (1)病情危急,已有脑疝者; (2)CT显示幕上血肿>30ml,幕下血肿>10ml,中线结构有移位; (3)病情进行性加重,并出现意识障碍加重、瞳孔变化或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体征者。除入院时已出现脑疝者外,应争取在脑疝出现前明确诊断并手术治疗。 手术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多采用骨瓣开颅硬膜外血肿清除术,少数情况下,也可采用钻孔引流术。 二、硬膜下血肿 【定义】 头部外伤后,脑皮质动静脉或桥静脉撕裂,血肿积聚于硬膜下腔,多在脑挫裂伤基础上发生。3天以内为急性硬膜下血肿,3周以内为亚急性硬膜下血肿,3周以上为慢性硬膜下血肿。急性硬膜下血肿为最常见的外伤性颅内血肿。 【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 (1)头部外伤史; (2)急性和亚急性硬膜下血肿多有进行性意识障碍,少数可有中间清醒期; (3)颅压增高:头痛、恶心、呕吐、烦躁、视乳头水肿、Cushin9反应等。 (4)慢性硬膜下血肿多见于老年人,表现为慢性颅压增高,精神症状,智能下降等,头部外伤常轻微,易被病人忽视; (5)可有小脑幕裂孔疝:患侧嘛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对侧肢体瘫痪,锥体束征; (6)可有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 2.辅助检查 (1)血常规可有应激表现,如白细胞增高等; (2)头颅CT可见颅骨内板下新月状高密度区,慢性硬膜下血肿可表现混杂密度区: (3)头颅MRl可见新月状异常信号区,其T1、T2信号强度与血肿形成的时间有关。 【鉴别诊断】 硬膜外血肿、脑内血肿、脑挫裂伤、硬膜下积液。 【治疗原则】 1.内科治疗 (1)监测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和神经系统功能,若有神经功能恶化,及时复查头颅CT; (2)保持气道通畅,吸氧,避免低氧血症;避免低血压; (3)降低颅内压:头高l50~300、甘露醇、速尿、轻度过度通气(PC02维持在25~35mmHg); (4)预防性使用抗癫痫药; (5)止血; (6)激素; (7)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8)对症降温、镇静; (9)营养支持; (10)病情稳定后,可开始康复治疗。 2.外科治疗 手术指征: (1)病情危急,已有脑疝者; (2)幕上血肿>30ml,幕下血肿>lOml,或CT显示中线结构有移位; (3)病情进行性加重,并出现意识障碍加重、瞳孔变化或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复查头颅CT显示血肿增大者; (4)慢性硬膜下血肿出现颅压增高者。 手术方法:多采用钻孔冲洗引流术,若血肿呈血凝块,也可采用骨瓣开颅硬膜下血肿清除术; 三、脑内血肿 【定义】 头部外伤后,脑组织受力变形或剪力作用使深部动静脉撕裂出血,常伴有脑挫裂伤。 【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 (1)头部外伤史; (2)多有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且较持久; (3)项压增高:头痛、恶心、呕吐、烦躁、视乳头水肿、Cushin9反应等; (4)易出现小脑幕裂孔疝:患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对侧肢体瘫痪,锥体束征;常有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 2.辅助检查 (1)血常规常有应激表现,如白细胞增高等; (2)血气可表现为低氧血症、高二氧化碳血症; (3)头颅CT可见脑内高密度区,周围可有水肿,脑室和脑池受压变窄,可有中线移位; (4)头颅MRl可见脑内异常信号区,T1、T2信号强度与血肿形成的时间有关。 【鉴别诊断】 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脑挫裂伤、动静脉畸形、高血压脑出血引起的脑内血肿等。 【治疗原则】 1.内科治疗 (1)监测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和神经系统功能,若有神经功能恶化,及时复查头颅CT; (2)保持气道通畅,吸氧,避免低氧血症; (3)避免低血压; (4)降低颅内压:头高l50一300、甘露醇、速尿、轻度过度通气(PC02维持在25~35mmHg); (5)预防性使用抗癫痫药; (6)止血; (7)激素; (8)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9)对症降温、镇静; (10)营养支持; (11)病情稳定后,可开始康复治疗。 2.外科治疗 手术指征: (1)病情危急,已有脑疝者; (2)幕上血肿>30ml,幕下血肿>lOml,或CT显示中线移位超过1.5cm; (3)经内科治疗后,颅压仍超过30mmHg,病情进行性加重,并出现意识障碍、瞳孔变化或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复查头颅CT显示血肿增大者。 手术方法:多采用骨瓣开颅脑内血肿清除术,少数患者也可采用钻孔引流术。
本文档为【外伤性颅内血肿诊疗常规】,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9988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3KB
软件:Word
页数:7
分类:
上传时间:2012-06-20
浏览量: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