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力差速式转向机构设计开题报告

动力差速式转向机构设计开题报告

举报
开通vip

动力差速式转向机构设计开题报告动力差速式转向机构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学生姓名 李晓桃 系部 机电工程院 专业、班级 动化09-1班 机械设计制造及从事 指导教师姓名 陈树海 职称 ?是,否 是否外聘 专业 其自动化 题目名称 动力差速式转向机构设‎‎计 一、课题研究现状、选题目的和意义 1.履带车辆的转向机构研究现状 履带车辆的转向机构是重要的总成之一,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车辆的转向机动性和生产效率。因此对性能优良的转向机构的研究一直是车辆工程领域的重要课题。依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履带车辆转向...

动力差速式转向机构设计开题报告
动力差速式转向机构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开题报告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ppt课题开题报告格式污水处理厂开题报告研究生开题报告酒店vi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学生姓名 李晓桃 系部 机电工程院 专业、班级 动化09-1班 机械设计制造及从事 指导教师姓名 陈树海 职称 ?是,否 是否外聘 专业 其自动化 题目名称 动力差速式转向机构设‎‎计 一、课题研究现状、选题目的和意义 1.履带车辆的转向机构研究现状 履带车辆的转向机构是重要的总成之一,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车辆的转向机动性和生产效率。因此对性能优良的转向机构的研究一直是车辆工程领域的重要课题。依据不同的分类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履带车辆转向机构可根据车辆在转向过程中功率流的传递方式分为单功率流转向机构和双功率流转向机构,也可根据在转向过程中两侧履带的运动有无关联而分为独立式转向机构和差速式转向机构。目前国内主要采用单功‎‎率转向机构,而国外多采用双功率转向机构。 1.1 单功率流转向机构 单功率流转向机构一般构造方法是在变速机构后串联某种转向机构,是构成履带车辆转向传‎‎动的最为简单的方法。单功率流转向机构是最简单的转向机构,其中最常用的有转向离合器、单差速器、双差速器转向机构等。转向离合器都是多片式摩擦离合器,靠摩擦表面的摩擦力传递力传递转矩,当分离某一侧的转向离合器时,就可以减少或切断该侧驱动轮所传递的转矩使车辆转向。转向半径的大小由驱动轮所传递转矩的减少量即离合器分离的程度所决定。转向离合器由于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在早期的中‎‎小型履带式拖拉机、推土机上得到了广泛运用。但由于其操纵性差、生产效率低、能耗较大,随着履带车辆功率的不断增大,转向离合器的应用将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当要小半径转向时,还需借助制动器单边制动,如图 1.1 所示。 图 1.1 转向离合器转向机构 单差速器转向机构可使车辆几何中心位置的速度在转向过程中仍保持原直线行驶速度,但当一侧完全制动时,转向半径过小,而另一侧履带速度过高、转向角速度过大,因此所需转向功率很大,会超出一般发动机的功率限制,驾驶员若持续转向,稍有不慎就会使发动机熄火,因而只能靠滑磨,用较大的半径转向,或极不稳定地以小半径继续转向。因此这种差速器转向机构现在几乎不再使用。 双差速器转向机构可使履带车辆在转向时慢速侧履带降低的速度等于快速侧履带增加的速度,因此车辆转向时的平均速度与直线行驶的速度相同。但由于双差速器不能完全制动一侧履带,车辆不能原地转向,且转向半径的变化范围没有使用转向离合器的大,转向平顺性‎‎较差,转向时快速侧履带加速,因此发动机的附加载荷比采用转向离合器的大。双差速器是由齿轮组成的转向机构,与转向离合器相比零件数目少、耐磨性好、寿命较长。 行星转向机构由一组行星轮系和制动器组成。操作行星机构上的制动器可以改变两侧驱动轮‎‎驱动力矩大小使车辆转向。该类转向机构相对于转向离合器转向机构能传递较大的转向力矩,能够实现单自由度运动的固定轴齿轮机构所不能实现的二自由度的速度分解与合成,行星机构的行星架、太阳轮、齿圈三元件之间具有差速关系;转向机构多点传递动力,并且机构内部径向力相互平衡。但由于其结构复杂,仅在大功率的工业拖拉机、推土机及其它重型车辆上应用。 单功率转向的缺点是明显,车辆仅有几‎‎个固定的转向半径,按非规定的转向半径转向时,要靠摩擦元件的滑磨来实现,难以得到稳定准确的转向半径;其次是在转向过程中摩擦元件的剧烈滑磨会带来发热和磨‎‎损,使传动效率降低,特别是在较大功率的转向工作状态下,会存在较大的功率损失,以致常需降速转向;另外,剧烈的摩擦也使机构容易损坏,导致工作可靠性差,寿命降低。 1.2 双功率流转向机构 在发动机后,将发动机功率分成变速和转向两路并列传递,就是双功率流转向机构。双功率流转向机构将用于直驶推进的变速机构与造成左、右侧履带速度差的转向机构在传动系中并列,转向机构在车辆直驶时不造成两侧履带的速度差,在转向时,变速流提供各档不同的直线行驶造成的两侧履带的速度差汇流,实现车辆的转向。 1(机械式双功率流转向机构 在单功率流转向机构的基础上最早出现的是直驶和转向两功率流均由机械装置来实现机械式双功率流转向机构。此种转向机构主要由两个变速箱(一个主变速箱、一个分动箱)、行星齿轮机构、离合器和行星机构制动器组成,在转向性能上较单功率流转向机构有很大提高,但是它的转向半径仍然是有极限的。挡位越低,得到的转向半径越小;挡位越高,得到的转向半径越大。仍然不能适应车辆在所有不同曲率的道路上用圆滑轨迹转‎‎向行驶的需要,也不能排除部分按合摩‎‎擦元件进行滑摩擦转向及由滑摩擦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2(机械液压式双功率流转向机构 机械式转向机构的转向性能容易受到驾驶员的驾驶技术、体力条件和离合器、制动器磨损的影响,并且容易给驾驶员带来疲劳。随着机电液压及人机工程技术的发展,机械式转向机构必将会在大功率拖拉机、推土机等工程车辆上遭到淘汰。在机械系统上附加液压泵-液压马达驱动的机械-液压转向系统将逐渐得到应用。机械液压式双功率流转向机构 ,有发动机、变量泵、控制泵、定量马达、多档变速箱以及后桥转‎‎向差动机构组成。它将由发动机穿来的机械功率流在多档变速箱的输入轴上分流,一路流经由液压泵-液压马达组成的转向调速系统;另一路流经多档变速箱,最后在行星排上合流,然后经行星排中的某一部件(如行星架)传到车辆的‎‎终传动轴上。由于液压泵和液压马达可以无级控制,因此使用这类转向机构既可获得车辆两侧的速‎‎度差来实现无级控制,有克服了机械式转向机构的很多缺点。若液压马达不工作,只有来自中央传动的功‎‎率流,车辆作直线行驶;若只有来自液压马达的功率流,车辆可实现转向半径为零的原地转向;若同时输入两路功率流,由于液压马达可实现无级控制,因此车辆两侧履带驱动轮转速差可以有无穷尽多个,可得到无穷多个转向半径,既可实现无级转向,驾驶员只要操纵转向盘转动液压装置,就可使车辆稳定地沿一定的圆弧行‎‎使。 这种转向机构不但具有结构性好、没有摩擦元件、寿命长、效率高、工作可靠、布置简便、 维修和调整方便及降低能耗等特点外,而且在工作性能上它不是通过部分或全部切断一侧履带的‎‎动力来制动一侧驱动轮来实现转向的,而是两侧履‎‎带始终传递动力,这样可很好地实现动力转向,基本上消除了履带的打滑现象,适用与进行偏载推土和切除树根作‎‎业;在坡地转向时不会出现逆转向现象,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由于转向时不切断动力,因此车辆的平均车速不‎‎降低;履带不停驶,对土壤破坏少,在松软土壤上的通过性能好;转向半径的大小可任意控制,提高了履带车辆的机动性,转向平稳;转向时车辆能发挥与直线行驶同样高的作业性能;容易实现一根操纵杆来控制进退和‎‎转向。 2(目的及意义 履带式工程机械的转向机构普遍采用单功率流的转向离合器和制动器,两者相配合,使两侧履带以不同速度行驶,实现转向。这种结构非常简单,同时也易于实现转向,但是要实现小半径转向时需借助摩擦元件的打滑来实现,造成严重的功率浪费,降低摩擦元件的使用寿命。同时驾驶操作费力,还不好准确把握车辆的转向半径。 本设计采用国外的行星转向机构,此种转向机构由三个行星排与变速箱动力输出连接的锥齿‎‎轮副及转向液压马达动力输出轴连接的圆锥齿轮副组成,其中与变速箱动力输出轴连接的大‎‎锥齿轮与行星排?的行星架连接为一体,而与转向液压马达动力输出端连接的大锥齿轮与行星排?的齿轮的齿圈连接为一体,行星排?的行星架与右端输出轴连接为一体逆向转动,行星排?的齿圈固定在转动机构的壳体上,且三个行星排的太阳轮安装在共用轴上。 该转向机构两个动力输入,一个大部分功率经过变速系统输入中央主传动提供车辆前进速度和方向,另一个通过转向液压泵变量马达来-控制转向。该机构利用液压马达输入的功率来通过差速来提高一侧履带的速度的同时降低另一侧履带的转速,结果因为两侧履带的转速差而实现转向。当只有马达工作还易于实现原地转向。该装置转向无制动功率损失,且操作省力、方便、易掌握。 3. 履带车辆的转向机构发展趋势 3.1 纯液压无级转向机构 要实现履带车辆转向半径可控且连续无级变化的转向性能‎‎,采用容积式液压泵和液压马达等无级变速元件是较现实可行的方法。纯液压转向机构通过泵的正反两向无级变量调节,实现发动机动力经双功‎‎率流传动转向路到汇流行星排间的无级变化的传动比,最终实现车辆向左右两侧的转向半径可连续无级变化。直驶时,通过液压泵和液压马达的闭锁(变量泵的排量为零)来实现转向零轴的闭锁,从而保持稳定的直驶。在变速机构挂空档转向的情况下,发动机所发出的功率全部由转向路的液压元件传递,可实现车辆原地转向。 目前的液压工业水平还难以得到功率足够大且性能优良的液压元件,并且液压系统的效率低,这是纯液压无级转向技术发展的最大障碍。 3.2 复合转向机构 为克服纯液压转向机构的上述缺陷,目前出现了多种采用功率较小的液压元件的液压复合转向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 1、双泵双马达方案 此方案是解决液压元件功率不足最直接、最简单的方案,其性能与纯液压转向相同,但两套液压元件并联使该机构体积重量较大,效率仍较低。 2、机械液压复合方案 该方案在采用双流液压转向的同时,保留一套机械转向机构。利用功率不大的液压元件实现大半径转向的连续无级变化;利用机械转向机构实现有级的小半径转向。这种转向机构不能实现整个半径范围的无级变化。 3、双半径液压转向方案 该方案采用有两种输出速比的液压马达,在较好路面上转向时采用较高的输出转速,当地面情况不好时则换用低速输出以克服较大的转向阻力。 4、液压液力复合转向方案 该方案是以有限功率的液压元件进行无级转向,助力偶合器在转向液压马达力矩不足时及时提供助力矩。该方案虽减少了液压元件但效率会更低。 总之,采用液压元件的无级变速特性来实现履带车辆的无级转向是较佳的选择,解决液压元件功率不足和效率低则是该方向研究的重点。 3.3 机械液压连续无级转向机构 机械液压连续无级转向机构是在简单液压机械分流传动原理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机械机构参数组合,并与液压元件配合的一种最新型的转向机构。它能保证在连续无级输出转速的前提下应用较小的液压元件大幅度提‎‎高车辆的输出总功率,并且其传动效率远远超过纯液压转向机构的传动效率。它代表着履带车辆转向机构的发展方向。研究开发性能优良的机械 液压连续无级转向机构、优化匹配该类转向机构的结构参数是目前车辆工程领域的重点课题。 下面我们介绍的就是上述的一种机械液压式双功率流转向机构,如图 1.2 所示。它是由美国卡特公司开发的一种新型差速式转向机构。图中 A 为变速器伞齿轮轴(输入动力),B 为转向马达。此种转向机构由三个行星排(?,?,?)与变速箱动力输出连接的锥齿轮副及转向液压马达动力输出轴连接的圆锥齿轮副组成,其中与变速箱动力输出‎‎轴连接的大锥齿轮与行星排?的行星架连接为一体,而与转向液压马达动力输出端连接的大锥齿轮与行星排?的齿轮的齿圈连接为一体,行星排 B 齿圈与行星排?的行星架及左端输出连接为一体顺向转向;行星排?的行星架与右端输出轴连接为一体逆向转动,行星排?的齿圈固定在转动机构的壳体上,且三个行星排的太阳轮安装在共用轴上。 卡特公司D8N推土机的动力差速式转向机构克服了离合器式转向机构的上述缺点, 使推土机的转向灵活性、可控性得到明显改善, 大大提高了转向效率和行走机构的使用寿命。 二、设计(论文)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设计内容 本设计采用一套动力差速式转向装置。该转向机构主要包括一个转向差速机构、一个液压泵、一个液压转向马达和转向控制器,它将转向和差速和为一体,简化了机械的结构,提高了机械的使用性能。该机构具有差速性的同时,还具有差速锁的效果,并具有降速增扭的功能,大大提高了履带车辆行驶通过性和‎‎转向性能。 三、技术路线(研究方法) 1.动力差速式转向机构运动学分析 1.1差速式转向机构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1.2 差速式转向机构的运动‎‎学分析 2.履带理论转向阻力矩分析 2.1 履带与路面摩擦引起的力 2.2履带侧面推土产生的力 3.动力差速式转向机构的设计 3.1各传动比的选择 3.2 各零件运动参数的计算 3.3 零件设计 3.4 传动机构组装简图 四、进度安排 1、2011年2月28日,3月20日 调研及收集相关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2、2011年3月20日,4月10日 方案设计、审查和确定; 3、2011年4月10日,5月30日 绘制图纸和撰写设计 说明书 房屋状态说明书下载罗氏说明书下载焊机说明书下载罗氏说明书下载GGD说明书下载 ; 4、2011年6月1日,6月7日 统一打印; 5、2011年6月8日,6月17日 提交图纸,说明书,审图及修改; 五、参考文献 [1]陈铁鸣主编.机械设计[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2. [2]王三民,诸文俊主编.机械原理与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12. [3]罗圣国,李平林等主编.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 [4]苗淑杰 ,王世刚,张秀亲主编 .机械设计实践[M]. 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 社,2003,2. [5] 刘 品 ,徐 晓 希 主 编 . 机 械 精 度 设 计 与 检 测 基 础 [M].哈 尔 滨 : 哈 尔 滨 工 业 大 学 出 社,2004,1. [6]张光裕主编.工程机械底盘设计[M].北京:机构工业出版社,1994,6. [7]王国强等.多履带车辆转向性能分析[J].《吉林工业大学学报》,1994,1. [8]张太杰主编.工程机械底盘理论与性能[M].人民交通出版社,1989,8. [9]姚怀新,陈波主编.工程机械底盘及其液压传动理论*工程机械底盘理论[M].人民交通 出版社,2002,4. [10]赵建军.履带车辆差速式转向机构动力学分析与比较[J].《工程机械》杂志,2002,2. [11]张银彩,左丽等.新型转向机构的动力学分析[J].《矿山机械》杂志,1998,12. [12]王金武,董子龙.橡胶履带行走装置转向性能分析[J].《农机化研究》杂志,1999,6. [13]曹付义,周志立,贾鸿社.履带车辆转向机构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河南科技 大学学报》,2003,12. [14]Krus.P.unload sensing fluid power systems linking studie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C]. Dissertation No.198.1988. [15]Fawcett.JN.proceedings of the 1994 International Gearing conference[C],London. Mechanism Engineering Publication Limited 1994. [16]Dudley.DW.gear Technology – past, Present and Future[C].In: proceeding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earing ZhengZhou,China,1988. 六、备注 指导教师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 日期 地点 指导方式 指导记录 (指导内 容、存在问 题及解决思 路) 学生(记录人)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地点 指导方式 指导记录 (指导内 容、存在问 题及解决思 路) 学生(记录人)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地点 指导方式 指导记录 (指导内 容、存在问 题及解决思 路) 学生(记录人)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地点 指导方式
本文档为【动力差速式转向机构设计开题报告】,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6925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5KB
软件:Word
页数:11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11-14
浏览量: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