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拔火罐

拔火罐

举报
开通vip

拔火罐拔火罐 关于拔火罐治疗疾病最早的文字记载,是公元281,361年间,晋代医学家葛洪著的《肘后备急方》,用挖空的兽角来吸拔脓疮的外治方法。后来,牛角筒逐渐被竹罐、陶罐、玻璃罐所代替,治病范围也从早期的外科痈肿扩大到风湿痛、腰背肌肉劳损、头痛、哮喘、腹痛、外伤淤血、一般风湿感冒及一切酸痛诸证。 唐代王焘著的《外台秘要》,也曾介绍使用竹筒火罐来治病,如文内说,“取三指大青竹筒,长寸半,一头留节,无节头削令薄似剑,煮此筒子数沸,及热出筒,笼墨点处按之,良久,以刀弹破所角处,又煮筒子重角之,当出黄白赤水,次有脓出,亦有虫出...

拔火罐
拔火罐 关于拔火罐治疗疾病最早的文字记载,是公元281,361年间,晋代医学家葛洪著的《肘后备急方》,用挖空的兽角来吸拔脓疮的外治方法。后来,牛角筒逐渐被竹罐、陶罐、玻璃罐所代替,治病范围也从早期的外科痈肿扩大到风湿痛、腰背肌肉劳损、头痛、哮喘、腹痛、外伤淤血、一般风湿感冒及一切酸痛诸证。 唐代王焘著的《外台秘要》,也曾介绍使用竹筒火罐来治病,如文内说,“取三指大青竹筒,长寸半,一头留节,无节头削令薄似剑,煮此筒子数沸,及热出筒,笼墨点处按之,良久,以刀弹破所角处,又煮筒子重角之,当出黄白赤水,次有脓出,亦有虫出者,数数如此角之,令恶物出尽,乃即除,当目明身轻也。”从以上介绍的角法和青竹筒制火罐的情况看来,我国晋、唐时代早已流行 火罐了。 陶瓷火罐,使用陶土,作成口圆肚大,再涂上黑釉或黄釉,经窑里烧制的叫陶瓷火罐。有大、中、小和特小的几种,陶瓷罐,里外光滑,吸拔力大,经济实用,北方农村多喜用之。 ,3,玻璃拔火罐,是中华传统医疗保健中医器具。 ?制作方法,徐州是出产玻璃制品的产地之一。有悠久的历史。质量优,纯度高。生产推出的玻璃拔火罐,是使用高温玻璃炉、池炉法机制的。是环保产品。 ?质量,无色透明。壁厚边宽,罐口光滑、没毛刺。手感好。系以耐热性好的玻璃制成,口小,腔大,罐口略外翻。有五种型号。玻璃罐的优点是罐壁透明,可随时面察拔罐部位的皮肤变化,因此临床最为常用。又由于观察方便,特别适于刺络拔罐。 5只/套,有5个规格,有底顶座。产品已经销到世界各地,受到外商的好评。中国第一“罐”,国内的诊所、医院等,医务人员说,“使用得顺手,质量好。不易碎。偶然掉到地上不怕坏。” ?包装,任何型号的拔罐12只/合小包装,使用瓦楞纸板包装箱/合。每一个罐有格板,2层包装。 5只罐体总重量,+/-50G/ 》,900克/套,质量符合产品标准。 ?类别、规格,产品分为,1.0无色火罐。5只/套,有5个规格。有顶,底,座 ,产品是在自然光线下拍照的,与实物有误差的,请与实物为准。,拔火罐的规格如下,,误差,+/-2MM,外经,MM 内径,MM 高度,MM 单只/重/G 1号,42 ,最小,30 52 85 2号50 35 70 120 3号55 43 76 141 4号70 62 94 190 5号75 ,最大,58 105 265 重量,1:85g 2:120g 3:140g 4:190g 5:265g。 宋金元时期 如果说,在隋唐时代还是兽角和竹罐交替使用的话,那么,到了宋金元时代,则竹罐已完全代替了兽角。拔罐疗法的名称,亦由“吸筒法”替换了“角法”。在操作上,则进一步由单纯用水煮的煮拔筒法发展为药筒法。亦即先将竹罐在按一定处方配制的药物中煮过备用,需要时,再将此罐臵于沸水中煮后,乘热拔在穴位上,以发挥吸拔和药物外治的双重作用。元代医家萨谦斋所撰的《瑞竹堂经验方》中曾明确地加以记述,“吸筒,以慈竹为之削去青。五倍子(多用),白矾(少用些子),二味和筒煮了收起。用时,再于沸汤煮令热,以筋箕(箝)筒,乘热安于患处。” 明代 拔罐法已经成为中医外科中重要的外治法之一。当时一些主要外科著作几乎都列有此法。主要用于吸拔脓血,治疗痈肿。在吸拔方法上,较之前代,又有所改进。用得较多的是将竹罐直接在多味中药煎熬后的汁液中,煮沸直接吸拔。所以,竹罐又被称之为药筒。明代外科大家陈实功,对此曾作过详尽的记载,煮拔筒方,“羌活、独活、紫苏、艾叶、鲜菖蒲、甘草、白芷各五钱,连须葱二两。预用径一寸二、三分新鲜嫩竹一段,长七寸,一头留节,用力划去外青,留内白一半,约厚一分许,靠节钻一小孔,以栅木条塞紧。将前药放入筒内,筒口用葱塞之。将筒横放锅内以物压,勿得浮起。用清水十大碗筒煮数滚,约内药浓熟为度候用。再用披针于疮顶上一寸内品字放开三孔,深入浅寸,约筒圈内,将药筒连汤用大磁钵盛贮患者榻前,将筒药倒出,急用筒口乘热对疮合上,以手捺紧其筒,自然吸住。约待片时,药筒已温,拔去塞孔木条,其筒自脱。”(《外科正宗。痈疽门》)。这种煮拔药筒的方法,在明清的一些重要外科著作如《外科大成》等以及《医宗金鉴》,都有详略不等的载述,表明此法当时十分流行。 药罐 常用的有二种, ,1,煮药罐,将配制成的药物装入布袋内,扎紧袋口,放入清水煮至适当浓度,再把竹罐投入药汁内煮15分钟,使用时,按水罐法吸拔在需要的部位上,多用于风湿痛等病。常用药物处方,麻黄、蕲艾、羌活、独活、防风、秦艽、木瓜、川椒、生乌头、曼佗罗花、刘寄奴、乳香、没药各二钱。 ,2,贮药罐,在抽气罐内事先盛贮一定的药液,约为罐子的2/3-1/2,。常用的为辣椒水、两面针酊、生姜汁、风湿酒等。然后按抽气罐操作法,抽去空气,使吸在皮肤上。也有在玻璃罐内盛贮1/3-1/2的药液,然后用火罐法吸拔在皮肤上。常用于风湿痛、哮喘、咳嗽、感冒、溃疡病、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牛皮癣等。 6、药物水煮法,即以某些药物配伍组成成方,如川芎、白芷、血竭、小茴香、土木鳖、乳香、没药、乌头、独活、羌活、防风、泽兰、红花等,以布包做袋包,用水煮半小时左右,再将完好的竹罐放在铝锅内煮沸1,3分钟,然后用镊子将罐口朝下夹出来,把水甩干净,口向下,迅速投入另一手持的毛巾中,把水吸干,立即扣在需要治疗的部位上,即可吸附于皮肤之 7、 中药外敷治疗腰腿痛+足跟痛外治法+熏灸阿是穴防治糖尿病足+肩周炎的特效治疗 中药外敷治疗腰腿痛 用中药外敷治疗腰腿痛,获得满意疗效,与各位同仁共享。 川乌60G、草乌40g、灵仙40g、红花60g、当归40g、羌活40g、白芷40g、川芎60g,以上中药研末混匀,适量白醋及甘油调匀,外敷痛处,厚3mm,用塑料膜覆盖,胶布固定敷24小时,隔日一次,5次一疗程,连用3疗程。 骨质增生实用方 骨质增生的主要表现是疼痛,颈椎骨质增生还会出现头晕,手麻,甚至影响内脏器官。 全虫、蜈蚣、土鳖等量,白芥子,需要视情况而定,,将这几种药物干燥,粉碎,对于所有部位的骨质增生都能用。粉碎后,用醋调敷。用1-3克,加3滴醋,调成像橡皮泥一样的浓度,软硬适度,调好后,如药丸大小,可以拍扁,放在麌香虎骨膏上,贴在选定病变部位的痛点上,然后固定即可。可以贴24小时左右取下。效果很好。特别对于跟骨骨质增生贴敷效果最好。跟骨骨质增生的可以加用等量的白芥子。白介子只适用于跟骨,因为脚后跟皮肤厚,需要一个穿透性好的药物来引导药性。颈部、腰部一般只贴敷一夜。适应症,适用于所有的骨质增生,特别是X光片确诊的,痛点贴敷。对于膏药过敏的,需要间断使用。禁忌症,孕妇、哺乳期妇女禁用。治疗时间灵活,可以自己掌握,一般3-5天可以见效。最长用过45天。具体情况具体掌握。使用白芥子只能用于跟骨,切记。 增温液 生川乌50g 生草乌50g 硫黄15g 透骨草100g 路路通100g 防风150g 艾叶50g 毕拨150g 红花75g 冰片125g 川椒50g,可以少放, 肉桂5g,以上各药用好酒,纯粮食酒,60度濅泡,夏天7天,冬天15天,,液体溢过药物4或5寸就可以了。 火疗液 适用范围,风湿、肩周炎、腰肌劳损、头痛、类风湿,牙痛。 杜仲6g 地龙5g 桑寄生8g 丹参6g 白芍5g 乌蛸蛇6g 木瓜6g 当归7g 独活6g 三七8g 鸡血藤7g 红花5g 蜈蜙3条 生地8g 60度白酒1公斤浸泡3-7天即可。 1 足跟痛外治法 足跟痛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尤以女性为多见。中医学认为,足跟痛多属肝肾阴虚、痰湿、血热等因所致。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亏虚,筋骨失养,复感风寒湿邪或慢性劳损便导致经络瘀滞,气血运行受阻,使筋骨肌肉失养、经络受阻或足跟底部骨质退变、增生引起而发病。采用中药外治可获良效,以下验方可供患者选用, 1,米醋1000克,适当加热后浸泡患足,每次一小时,每日一次,15~20次为一疗程。 2,透骨草、寻骨风、老鹳草各30克,黄花蒿20克,独活15克,乳香、没药、血竭各10克。水煎,趁热洗足,每日两次,每次10~15分钟,7~10天为一疗程。 3,白芷、白芥子、川芎,以3,1,1的比例研末配好。取适量与醋调成稠膏状,敷于洗净的足跟患处,外以伤湿止痛膏覆盖。3天换药一次,一般用药1~2次即可见效。此方对由骨质增生引起的足跟肿胀疼痛,有明显的消肿止痛效果。 熏灸阿是穴防治糖尿病足 早期发现糖尿病足,并给予恰当的治疗是预防其发生和发展的惟一方法。艾灸作为一种中医传统疗法,在治疗糖尿病足中有独特的效用。治疗的时候,针灸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再将艾条截成段,放臵于熏灸器里点燃熏灸阿是穴,阿是穴,又称天应穴。一般无固定的部位,以局部压痛点来定穴位,,具有温经散寒、通络止痛、祛湿化浊、升阳举陷等作用。现代医学也研究证明,艾熏时产生的艾烟、艾油具有良好的杀菌作用,艾灸的热量促进了局部的血液循环,前者在控制炎症方面颇具效用,后者则在促进创口愈合方面功不可没。糖尿病足的早期连续治疗10次,到了晚期则需要3个月。 糖尿病病人在家做做足浴效果会更好,方法也很简单,将红花、桂枝、伸筋草熬制后熏洗患处,这种局部熏洗可以有效改善微循环障碍,控制感染,从而达到对糖尿病足的治疗作用。 肩周炎的特效治疗 一、治疗肩痛的经验用穴 对于肩痛,个人喜欢使用对侧外踝直下的赤白肉际处,直刺0.5-1寸,再在同侧根据疼痛的部位加一针牵引针,比如太阳部位疼痛加后溪、太阴部位疼痛加鱼际、阳明部位加二间、少阳加中渚。疼痛时间久的可以加健侧董氏奇穴肾关,阴陵泉下2.5寸,,针1-2寸。在治疗的同时嘱患者活动患肩,一般一次就可以见效。据本人观察,效果优于肩痛穴和条山穴,朋友们不妨试一试。 二、综合治疗肩周炎的最佳治疗方案 1、肩三针加艾条温灸 2、TDP烤患处 3、推拿治疗 4、中药外敷 ,川乌30g、草乌30g、肉桂30g、干姜30g、樟脑30g、赤芍20g、南星20g、白芷20g、甘松20g、吴茱萸10g、威灵仙50g、细辛30g、川芎15g、玄参15g。 以上药打粉,高度醋调至糊状,用伤湿止痛膏固定。贴敷于肩峰部位,不超过24小时,有时皮肤敏感的人会有过敏现象,可嘱其在略痒时即行揭掉。一般一贴即见明显效果,每天一贴,7天一疗程。 另外肌肉劳损、关节冷痛、扭伤24小时后此方均适用。 5,锻炼 ,1,蝎子爬墙,让病员侧面面站立靠近墙壁,在墙壁上面一高度标志,以手指接触墙壁逐步向上移动,做肩外展上举动作,每日2-3次,每次5-10分钟,逐日增加上臂外展度数。 也可在屋柱上装一滑车挂绳牵,一端系着患肢病员以健侧上肢向上向下牵拉另一端绳子,来帮助患侧肩关节的锻炼活动。 ,2,耸肩 坐姿或立姿态双手叉腰,用力上下缩头耸肩,每次耸15下。每日2次 ,3,下垂摆动练习,躯体前屈,使肩关节周围肌腱放松,双下肢自然下垂,然后做前后摆动练习,和左右摆动练习,,幅度可逐渐加大,以肩关节有轻度疼痛不诱发肌肉痉挛为宜。 三、动态针刺法治疗原发性肩周炎50例 治疗方法, 令患者抬臂寻找痛点,在痛点出现时保持抬臂状态不动,取28号、3寸毫针在痛点进针,沿三角肌肌纤维方向针刺,约刺入2.5寸左右,然后令患者重复使其出现疼痛的抬臂动作,反复这一动作不少于50次。当该痛点消失,新的痛点出现时,以同一方法进行治疗。然后,另患者侧卧,患肩在上,以同一型号的毫针针刺患侧肩髃、肩髎及其他可能出现的痛点。针毕,以电艾灸仪灸疗各痛点,留针30分钟。最后,在痛点行拔罐治疗10分钟,治疗5次后统计疗效。 疗效观察, 50例病人中,痊愈(患肩随意各方向活动时无痛点出现)32例,占64%(其中,经1次治疗即获痊愈者13例,经2次治疗痊愈者17例,经3次治疗痊愈者2例),显效(患肩活动时疼痛轻微,可以忍受,不影响日常生活。患肩夜间疼痛消失)12例,占24%,有效(患肩疼痛有一定程度的减轻)6例,占12%,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0例。总有效率100%。 四、肩周炎一针灵 肩周炎引起的肩关节粘连,可用丹参注射液20ml,找出痛点,一般在肩关节处,,进针得气后,注入即可。 作用,丹参活血化淤,大量液体进入肩关节,其张力可使粘连松解,起液体针刀作用。 副作用,注射后,一般2-3天内疼痛,可在注射后给于止痛药口服。 我自己做了近百例,只有十例左右因注射过程中的胀痛而放弃这种疗法。 五、刺血拨罐治疗肩周炎 1、 取穴,尺泽,曲池,曲泽任选一穴 2、 选择穴位周围有於血现象的静脉血管,局部常规消毒,用小号三棱针刺入静脉血管壁,即流出5―10毫升暗紫色於血,出血量和病情,体质有关,血止拨罐五分钟,去罐后用盐水棉球擦洗针孔血迹,十天后可行第二次。 3、 部分病人一次治疗即可恢复或明显改善,多数病人经二三次治疗可获得显著效果。 我的手法是, 1、先在患肢的尺泽或曲泽刺小静脉再拔罐,约十分钟后起罐,也可视出血量的多少起罐。 2、针刺中平穴。 3、从肩至手慢慢先分筋再理筋,同时用泻法摇针。四再揉肩颈部穴位。整个操作过程约四十分钟,基本上一次即有明显效果。 我的治疗办法,先在最痛点结节处用0.7的粗针深刺到骨膜为止快速提插抖探后出针然后拔火罐令其出血少许。大的结节可刺2-3针,再辩证取穴进行针灸治疗 一般2-3次后症状减去大半,然后令其配合运动疗法和温和性的针灸调治输通10-15天即能恢复活动功能, 在患者的尺泽、大椎、及啊是穴,拔罐后用梅花针轻叩见有微血时再在此处拔罐见有淤血出起罐擦净,继续拔见有颗颗黄豆大水珠时起罐,如不愈3天后在重复此术100%有效,80%可愈。当然,治疗前后的消毒不可缺少。 六、条山穴治肩周炎 条山穴既条口穴透承山,一针两穴。 为什么条山穴能治肩周炎呢,条口和承山一属足阳明胃经,一属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在肩部的走向路过缺盆而络督脉的大椎,与足太阳膀胱经相交于肩部。两穴经气上行同交于肩,所以治疗肩周炎有奇效。 从古人的著作中也可发现,上病下治、下病上治、内病外治、外病内治、左病右治、右病左治的重要论述。《素问.五常政大论》谓,“气反者,病在上,取之下,病在下,取之上”。《灵枢.终始篇》云,“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升降出入是人体气 2 机功能运动的基本形式,所谓“升降出入,无器不有”(《素问.六微旨大论》)。这样在治疗上就构成了上病下治,下病上治。凡是通过药物、针灸下取以治疗上部病证,上取以治疗下部病症的方法都属于上病下治,下病上治之列。它是在整体观念的指导下依据人体经络、脏腑及气机升降的调节机能而确立的法则,不同于通常按疾病部位而因势利导的方法。 七、平衡针灸重点穴位肩痛穴-----肩周炎效穴 肩痛穴是平衡针灸学中研究时间最长,治疗病人最多,用途最广泛,疗效最理想的一个穴位,临床治愈率98%,一针治愈率11%。 别名,肩周穴,中平穴,平衡穴,镇痛穴。 定位,此穴位于腓骨小头至外踝高点连线的上三分之一处。即足三里穴下两寸,偏外一寸。 局部解剖,在腓骨长肌与趾总伸肌之间,深层为腓骨短肌,分布有胫前动静脉肌支和腓前神经。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右侧病变取左侧穴位,左侧穴位取右侧,双侧病变取双侧穴位。 针刺特点,以针刺腓浅神经后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方法,上下提插手法,直刺进针2寸左右。 针感,呈触电式针感,向足面足趾或踝关节传导。 功能,消炎止痛,降压醒脑,扩张冠状动脉,调节内脏,调节神经,调节胃肠,调节内分泌。 主治,肩关节软组织损伤,肩周炎,颈椎病,颈肩肌筋膜炎,落枕,此外临床还可用于治疗偏头痛,高血压,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带状疱疹,肋间神经痛,急性腰扭伤,癔症性晕厥,上肢瘫痪,中暑休克,癫痫,精神分裂症,对冠心病,心绞痛也有疗效。 临床应用, 1,配颈痛穴治疗肩关节软组织损伤,肩周炎,颈椎病,落枕。 2,配胸痛穴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肋间神经痛,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带状疱疹。 3,配咽痛穴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牙痛,三叉神经痛。 4,配胃痛穴治疗急慢性胃炎,消化到溃疡,膈肌痉挛。 5,配急救穴治疗中暑休克,癫痫发作,精神分裂症。 6,配耳聋穴治疗神经性耳聋耳鸣。 7,配腰痛穴治疗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 8,配臀痛穴治疗坐骨神经痛,梨状肌损伤。 按语,肩痛穴是以部位功能命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临床主要用于间关节,内脏病变为主。特别对于冠心病,心绞痛,急腹证疗效更为显著。该穴是平衡穴位的代表穴位,也是开始研究的第一个穴位。研究时间最长,治疗病人最多,用途最广泛,疗效更为理想,治愈率98%,一针治愈率11%,穴位的名称先后经历了肩周穴,中平穴,肩痛穴三个阶段。经基础研究,此穴具有消炎,镇痛,促进软组织修复等多种功能,还可以用于保健,抗衰老。 八、穴位注射治疗肩周炎 维生素B12注射液0.5ug、地塞米松针5mg、天宗穴注射,二天一次、五次一疗程。效果特好。 九、 肩周炎奇效穴 肩周炎病程较长虽可自愈但患者痛苦难当.我治疗此病单取一穴我给命名为 肩周炎穴<自创>. 此穴位于足三里下1.5寸.病人仰卧位 取三寸针同侧取穴 针尖在胫腓骨之间游离滞针术捻针10分,以针感传至足底过电感为最佳, 嘱患者活动患肩 留针30分.在患肩做些放松手法 基本一次就可痊愈. 我临床使用很久了效果奇佳各位同人不妨试试另外此穴还对各种腰痛有很好得了效,只是手法稍有变动 ,治腰痛针尖向上顺时针为补逆时针为泻 试试吧各位。 十、治疗肩周炎的方法,针灸为主结合推拿药物外敷. 针灸取肩三针,天宗,肩背穴局部阿是穴.加电针密波10分钟,后该为疏密波20分钟.TDP30分钟起针. 外敷药物可为生川乌,生草乌.川芎等份研末酒调外敷. 推拿隔日一次. 肩背穴 定位,位于尾骨旁开4--5厘米处。 解剖,布有臀大肌,梨状肌下缘,股二头肌,和臀下动静脉及臀下皮神经,臀下神经,坐骨神经。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特点,以针刺坐骨神经干后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感, 以放射性针感出现的麻胀为宜。 手法, 上下提插手法,带出现相应的针感后即可出针。 功能, 消炎止痛,调节神经,祛风湿,疏通经络,醒脑开窍,镇静安神。 主治, 颈肩综合征。颈间肌筋膜炎,肩关节周围炎。以及精神分裂症,癫痫,癔症性昏厥,偏瘫, 梨状肌损伤,坐骨神经痛。腓肠肌痉挛。 按语, 因取穴不方便,临床上以肩痛穴代替。 歌诀, 肩背尾骨外二寸,坐骨神干交叉值。颈肩筋膜综合征,偏瘫癫痫癔症分。 十一、肩周炎早期以疼痛为主,后期以功能障碍为主,这是本病之特点。早期针刺效果好,很快可治愈。后期因肩关节粘连,针刺推拿都不易收效。我的方法1,采用银针从肩髑进针,经关节囊透极泉,深达粘连组织将之松解,然后行抬肩扳法,将粘连组织彻底松解开,大多一次即可。 十二、我一般采用局部注射,口服中药 注射液配方,当归注射液,ml,,mg氟美松,vb12注射液,,,ug,,.,,布比卡因,ml,注射用水,ml 中药,羌活10 、防风5、白芷15g、葛根15g、土元5g、红花10g、木瓜15g、伸筋草15g、艾叶5g、丹参15g、鸡血藤15g 5付,水煎服。 十三、我的理解肩周炎多是合并颈肌损伤患侧斜方肌强直椎体生理曲度改变致颈肩综合症,临床我多是采用中药透敷,手法按揉,针灸治疗,药敷以温经散寒,祛风止痛,舒经活络重用生川,草乌,细辛,路路通,乳香,没药等,手法以放松患侧斜方肌,三至五次后纠正椎体旋转,偏斜,变直,肩周抚摩,痛点点按,风池,颈部夹脊,肩井,肩髃,肩髎,肩贞,天宗,曲池,三至五次后施用制腋抻腕,托肘摇肩辐度逐渐加大,至大鹏展翅为效佳,针灸以上述穴位为主并配以同侧悬钟,针感放射到头颈部效果最佳,早期嘱病人做爬墙活动,康复期以单杠拨伸为主,对患者整条脊柱都有不可预料的收获,且主张肩病寻颈。 十四、我的经验,对早期患者,病程较短,以无菌性炎症为主、粘连不明显、疼痛明显无功能障碍者,采用2%利多卡因3ML、曲安奈德40MG、VITB12500ug、肌生注射液4ml、亚甲兰0.02ml局部压痛点注射,配合复方骨仙膏N贴贴于各压痛点(次膏组方偶已发在本论坛),1~3次搞定, 对后期患者,粘连较重,关节功能受限,除上述治疗外,还要适当加大局麻药用量,再加针刀和手法松解。一次明显见轻。很少超过3次,对50岁左右的患者要配合口服六味地黄丸,它是调节内分泌的优秀药物,肩周炎多发50岁左右更年期中老年人,为什麽叫50肩呢,就因为与内分泌有一定关系,调节内分泌至关重要,也可以用点甲基睾丸素5mg/日或乙烯雌酚0.5mg/日。 常见压痛点,喙突、大小结节、间沟结节、岗上下窝、肩胛骨脊柱缘、喙肱韧带、三角肌、肩胛上N投影、大小圆肌、周围滑囊、肱二头肌长头,最后一定不要忘了颈椎是否有压痛,一些久治不愈的肩周炎要考虑颈椎的问题!! 3 4
本文档为【拔火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8690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6KB
软件:Word
页数:10
分类:
上传时间:2018-10-12
浏览量: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