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在现实的_私处_张宏志诗歌读札_张清华

在现实的_私处_张宏志诗歌读札_张清华

举报
开通vip

在现实的_私处_张宏志诗歌读札_张清华 关  注 在现实的“私处” 张宏志诗歌读札 张 清 华 1 如果人们常说的“现实”或者“时代”这样 很实在、很客体的东西也有它的“身体”的话, 我相信, 不同的人总是注定了生活在它们身 体的“各个部位”, 和它的不同的部分打交道, 这在某种意义上就构成了人们在今天的现实 中各自的处境和所谓命运。这很有意思。多 年前, 我曾经激动于莎士比亚名剧中的一段 台词, 看到丹麦无情的黑暗和知悉了父亲之 死的秘密的哈姆莱特, 在半真半假的疯狂中, 对人生与社会的认识产生了质的变化和飞 跃。当“变节”的大臣,改事新王兼弑...

在现实的_私处_张宏志诗歌读札_张清华
关  注 在现实的“私处” 张宏志诗歌读札 张 清 华 1 如果人们常说的“现实”或者“时代”这样 很实在、很客体的东西也有它的“身体”的话, 我相信, 不同的人总是注定了生活在它们身 体的“各个部位”, 和它的不同的部分打交道, 这在某种意义上就构成了人们在今天的现实 中各自的处境和所谓命运。这很有意思。多 年前, 我曾经激动于莎士比亚名剧中的一段 台词, 看到丹麦无情的黑暗和知悉了父亲之 死的秘密的哈姆莱特, 在半真半假的疯狂中, 对人生与社会的认识产生了质的变化和飞 跃。当“变节”的大臣,改事新王兼弑兄凶手克 劳狄斯的罗森格兰兹和吉尔登斯吞提到他们 的“命运”一词的时候, 哈姆莱特 不,是老 莎士比亚,他的语言在这里达到了最光芒四 射的神妙境地。下面是这段台词的原话。吉: 无荣无辱便是我们的幸福; 我们高不到命运 女神帽子上的纽扣。哈: 也低不到她的鞋底 吗?罗:正是,殿下。哈:那么你们是在她的腰 上,或是她的怀抱之中吗?吉:说老实话,我们 是在她的私处。哈:在命运身上秘密的那部分 吗? 啊,对了,她本来是一个娼妓⋯⋯世界的 末日快到了⋯⋯我的好朋友们,你们在命运 手里犯了什么案子, 她把你们送到这儿的牢 狱里来了? 吉: 牢狱,殿下! 哈:丹麦是一座牢 狱。罗:那么世界也是一所牢狱。哈:一座很 大的牢狱,里面有许多监房、囚室、地牢;丹麦 是其中最坏的一间⋯⋯ 由此我相信居住在命运的“私处”的人, 是一种比较特殊而幸运的人。他需要说出,又 难于启齿,如果不说,又无法掩饰他经验中的 那份兴奋和得意 知晓秘密的人就是这样 地矛盾而激动。当然,这样的得意其代价无疑 也是极大的,秘密总是很难说出口的,这时候 便只好借助于佯疯和诗歌, 哈姆莱特正是这 样, 因为连篇的疯话和看上去像“诗歌”的韵 文,使胆小怯懦的他在表面上却成了高大尊 严的思想者,也使他能够得以说出许多泄愤 而不受追究的话, 因为谁会与一个精神出了 问题的人较真呢?这很好啊,他因此而坚持了 很长时间,逃避着现实、责任和勇气对他的追 逼,还在舞台上留下了大段的堪称杰作的台 词,让世世代代的人们去背诵、欣赏、激动和 玩味,真是一举数得。 读张宏志的诗, 让我产生了上面这些联 想。因为我觉得他是那种有幸生活在现实 至少是在“现实”,如果还深不到“命运” 的层次的话 的“私处”的人,所以他的诗 有了特殊的意义,有了我在一般的很“内行” 很职业的诗人那里读不到的东西。因为那些 人只是生活在现实的背部、头上,或经过打扮 102 当代作家评论 2002年第 2期  梳 洗之后的脸面的表皮, 即便是在靠近“下 部”的地方, 也大都是在它的脚下,被它踩得 很痛, 所以写出来的东西就比较带着痛苦或 嗥叫的味道,即便他们对这现实的私处也充 满了兴趣和好奇, 但那也多属一厢情愿的猜 度与想象;而张宏志则不但熟识地居于此地, 而且还与这“娼妓”过从甚密。在张宏志的诗 中,我读到了这样一种掩藏不住的得意劲儿, 一种深谙现实之私秘的优越感与由此带来的 压力 一种不吐不快的言说欲。 我这样说当然不是一种故意的饶舌和故 弄玄虚,张宏志是一个商界人士,虽然我与他 从不相识,但在一点点背景资料和他的诗歌 作品里也看得明白, 其人乃当今工商界典型 的成功人士。用涅克拉索夫式的疑问口吻, 谁 在现时代的中国快乐又幸福? 那显然是他这 样一群人,飞行于辽阔的天空,出入于高级的 酒店与娱乐场所, 穿梭在现实最隐秘的部位, 同政界或域外的有身份有背景的人士打着交 道,喝着洋酒咖啡,做着明的或暗的大笔的交 易。虽说这情景我们曾道听途说,甚至在“新 新人类”们的小说中也略有见识,但想想那毕 竟是混吃混喝让别人买单的寄生一族, 真正 腰缠百万, 体验“主人”生活与气派的还轮不 到他们(她们)。谁都知道,现今中国社会最敏 感的部位实际早已经不在政治方面, 更不在 所谓的文化方面, 而是在经济领域。我们社会 的全部秘密实际上是在经济生活中, 这才是 整个社会的旋涡和无限风光的险峰。社会的 大变动、人群的分裂、体制的瓦解或过渡、社 会财富的重新分配、未来的脉搏动向等等, 都 特别敏感和意味深长地反映在经济生活的一 举一动中。许多不便说出的秘密,实际上又是 不言而喻的道理, 是不公开但所有人又都知 晓的事实。其实在所谓“转型时期”的宏伟叙 事的掩藏之下, 无非是这样的一些简单的事 实。这就如同一个人的私处一样,无论你怎样 讳言, 不愿意承认, 如何遮挡掩盖,其实都不 过是一个简单的器官而已。 但是器官的简单并不表明感受的简单。 纵欲狂欢挥金如土的人可能只是追求一种动 物的和爆发户小市民式的快乐,而一个有着 追问癖和愿意思想着的人, 却有了复杂而无 法排遣的感受。仅仅说是痛苦未免矫情,但忧 患的、惶惑的、狐疑的、感到荒诞和滑稽的、与 现实纠结一起的、在放纵的快乐中感到空虚 与无奈的、自责与忏悔的心绪与情感,却是真 切的事实。这个人因为还持守了基本的社会 良知,还试图找寻和秉持某种价值的公正,对 这现实的“私处”的种种腐恶与疾病有痛切的 了解, 对这时代的隐秘处的可怕渊薮看得真 切和胆战心惊,他便开始了一种特殊的哈姆 莱特式的臆想和诳语,用一种韵文的句子和 “思考着”本身 仅仅是思考这种形式 来进行一种精神的自慰,与自我的心理平衡, 特别是对自己进行一种暗示, 你不是一个失 去灵魂的享乐与狂欢者,也不是一个胆怯的 逃避与旁观者,你具有思想,你在找寻, 你始 103张清华 在现实的“私处” 终没有失去追问与怀疑的勇气,你是在和现 实私处的自我作着斗争,你是出污泥而不染, 你⋯⋯ 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一种“精神分析”, 但我坚信张宏志写的是一种特殊的诗歌, 是 一种完全不具有职业心态的和功利感的文 字,所以试图用“专业”的眼光来解读他就未 免显得迂腐和滑稽。也许就他个人的经验而 言,这种写作可能是他学生时代的一个未曾 兑现的梦想, 一个旧有的顽固“情结”,但那也 只是一种原始的动机,而构不成他现今诗歌 的本体, 因为诗歌不会给他带来任何现实利 益,他更没必要指望诗歌能给他的身份带来 什么装饰。我相信这些作品只是他的一种“本 能” 在所置身的隐秘而可怕的“现实”中 强烈的精神颤动和语言反应,这不是往昔“个 人精神历史”的遥远派生,而完全是他与现实 愉快而痛苦的“磨擦”的产物。 2 张宏志的诗有一种特殊的吸引力, 对我 来说, 它可能满足了我的对现实或者时代的 一种“窥视欲”。其实一般的读者并不缺少想 象力,甚至许多稳私已然是公开的秘密,但毕 竟说出这“秘密”的人的“身份”是很重要的, 它决定了一种事实能否存在得以“对证”的条 件。在张宏志的诗里,我找到了可以证实的依 据。所以这“现实”还是极具诱惑力的,因为他 始终对准了它的私处。比如《水船曲》:“又一 轮奖金兑现/从良心的彼岸到智慧的此岸/人 们纷纷绕过法律的种种陷阱/逃到宝贵的堡 垒避难/ /你是说那一笔钱来自哪一方面/是 不是与资产负债无关? /是不是与国税地税 无关? /是不是与爱和不爱无关? / /你是说 银行的哭声我是否听见? /我答应你/银行的 哭声明日再重放一遍! /因为今日太忙/中午 十二时三楼大厅会餐”。平心说,这些句子算 不得什么妙句箴言,但又是我从未读到过的, 带着一种原始而未加装饰未被拙劣地修改过 的真实感。这是欲揭还挡, 欲露还遮,是不怎 么“秘密”的现实。而在这个现实之上的人物 就更具有自揭的意味: “其实我也有难处/我 的难不比你的难/我要在吐血的时候维持血 液循环/我要在没钱的时候装做有钱/我要在 死的时候假装活着/我要在活着的时候假装 死了/⋯⋯我是一幅画 需要的时候/必须拿 出来展览/我是一块布 需要的时候/还要把 现实遮掩”。这就是今天现实中“水”与“船”的 关系,这水是“国情”的另一种更边缘和更底 线的说法,而这水中的人,就是那在这样的特 殊环境中如鱼得水或逆水而行的船, 这和“鞋 大鞋小只有脚知道”的那句俗话的道理一样, 水与船的关系有一半是永远在水面以下的。 只暗示给你就够了, 不可以、也不必全部说 出。 但水面以下的情形却令张宏志焦虑, 这 现实的隐私使他在比较反讽调侃甚至常常带 着恶作剧味道的书写之外, 有时不得不直接 地挑开“遮羞布”,这时尽管诗变得不那么有 味道,但却让人感到出汗、焦灼: “是的 董事 长来了就没了董事会/监事会形同虚设/通透 式办公大厅建起来了/模糊了产权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 / ⋯⋯很多的无奈怪不得无辜的白天/有能耐 你就去铲除昨日那个夜晚/那才是怪胎的生 产者万恶之源”(《四月十三日凌晨》)。类似这 种“直击”现实私处的句子在张宏志的作品中 是很多的。这样的句子使我想起从前的一种 “政治抒情诗”,比如八十年代张学梦、骆耕野 等人的作品,那些诗在思考现实方面也有相 当深度,甚至也大声疾呼地表达过“不满”(骆 耕野:《不满》)。但问题却有二: 一是“小骂大 捧”, 至多不过是写到现实脸上的一块灰, 或 衣服上的一个被荆棘挂破的洞;二是基本上 还是限于一种“书生意气”,为了尽量剔净诗 中的酸软之气便拼命往“主流主题”上靠, 反 而失去了可信性。相比之下,张宏志这种写作 倒是足以算得上是“民间”了,既不想表衷曲, 也不激进到去革体制的命。但惟其民间,才接 104 当代作家评论 2002年第 2期 近了中国人传统的“诗史”观念, 以诗写史, 当 然不一定意味着能够达到“史诗的”水准, 但 却是民间写作的本然。什么是真实? 我意识 到,这也许才称得上是一种“真实”,他们在某 种程度上与我们平常在酒桌茶肆里听到的许 多民谚歌谣极有相似之处。 张宏志的诗中有一个“主体”,请原谅我 不想把他称作什么“抒情主人公”,因为这个 人物实在是太“底线”了,同现实或时代的“私 处”相对应, 他在与它龃龉冲突的同时, 也只 能更多地是“非自愿地同谋”。他一边厌恶而 备感忧虑地穿行出入,一边又离不开这无法 选择的生存的角逐地与名利场。他是坦率的, 无顾忌无掩饰地袒露着自己的行为与思想, 仿佛是 1830年代巴尔扎克笔下的巴黎,那些 个为了生存而挣扎角逐的人们一样, 透过这 个人,我们其实看到的是一个时代的核心, 它 内里的秘密, 这秘密不是僵滞的景致,而是活 的肉体和灵魂。这是《慷慨》中的诗句:“有人 来了/推开我慷慨的门/毕恭毕敬,谦卑的笑 容/然后在门里/做倒卖良心的生意/成本是 由我的脸/还有我的名字构成”。这个人可谓 是与狼共舞,与黑暗共存的,“挡在我面前的 夜/并非是我最后的主意/⋯⋯早晨在天亮前 淫荡的水中溺死/我也在水中下沉下沉/直到 夜的底部 /一种永远的屈服/ (我是说我 的灵魂)”(《挡在我面前的夜如何将它洞 穿》)。 我不知道这种与狼共舞式的“永远的屈 服”能不能算是一种很悲壮的境地,是不是我 们这个时代中人的灵魂的一种写照, 但我觉 得在张宏志的诗中这种东西是真诚而有力量 的,我想这灵魂中的搏斗与沉沦,至少也是另 一种惨烈的景象。它与“局外人”的猜度或摹 写是不一样的, 所以我说他满足了我的一种 对“当事者”的“观看”或“窥视”的欲望。其实, 袒露才是真正的反省,有一种忏悔是掩盖式 的,就像解构主义的理论家保罗·德曼对卢 梭的《忏悔录》的“解构”分析一样,是一种文 过饰非的“辩解”。在张宏志这里,他没有必要 制造一个自我的“知识分子假象”,他是现实 中的参与者,不是遥远的批判者。也正因为如 此,他的反省和暴露才更具有“自我”的真实, 也更别有一种力量,如《五月的最后日子》: 能出口的全部出口了 只剩下我们不值钱的灵魂 能进口的全都进口了 只剩下他们不可爱的制度 能污染的地方全都污染了 包括我们不能污染的内心世界 能破坏的全都破坏了 包括我们不可以破坏的人格 我知道写出这样的句子是需要一种“资 格”的, “体制内的生存”和“体制外的写作”, 在张宏志这里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对应, 这对 应让我享受到一种目击的快感: “真相被糊在 /窗户纸的后面/伸出来千万只舌头/可以大 声喧哗/却不可以舔破它”。我确信这必须是 与狼共舞者才有的一种言说方式,它具有强 烈的现场感: 因为一个共同的死者 我们都在告别室里徘徊 于是一个时代 迟迟不能到来 在某种意义上, 脱衣或者捅破窗纸也需 要一种仪式,这和告别死者的仪式有异曲同 工之妙,这种微妙的体验,非张宏志这样的诗 人不能体会得如此之深。 3 我有时想,中国人关于诗歌的概念大概 是有好几个原型的,“风”、“雅”、“颂”是远古 的说法, 比较平易和朴素的分法至少也有 105张清华 在现实的“私处” “诗”、“歌”、“谣”几种, 不过已经比较含混了。 我姑且作一个很个人很主观的划分: “诗”, 大 概是比较书面比较文雅的一种; “歌”呢,应该 相对比较接近公众, 而且明显有可以诉诸听 觉的功能;至于“谣”,就成了纯粹的大众的口 语创作,是时尚与土语的结晶了。在现代, 即 使不能划作三类,至少也可以分为“诗歌”和 “歌谣”两类,即一类比较专业、书面和雅, 另 一种则相对比较“业余”、口语和“俗”,但历来 真正为诗歌输入活力的因素, 恐怕并不是前 者而是后者。可是当代的诗歌已经很久没有 这样“开放”的姿态了, 诗歌已经丧失了从大 众口语和时尚语言中汲取营养的兴趣和能 力,它与“歌谣”的距离正越来越远,这不能不 让人感到奇怪。说到底,诗歌还是要通过语言 来触及现实和时代,或者说,要把那个时代的 富有“标志性”特征的语言“嵌入”到诗歌中 去,否则,诗歌何以在文本中留下一个时代的 真切而又微妙的擦痕? 张宏志的诗无疑提供了一个例子, 一种 比较与“歌谣”相接近的文体。而且这并不说 明他的诗“土气”, 而是说他的语言中有更多 的“时代”与“现实”感。在这里你可以找到所 有我们时代的敏感词语, 包括政治的、经济 的、流行文化的。这在其他的诗人那里是比较 难以想象的: “奖金”、“法律”、“国税”、“地 税”、“资产”、“银行”、“股份制”、“监事会”、 “竞选”、“一国两制”、“综合治理”、“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经 济”、“市场配额”、“国企改革”、“离任审计”、 “民主生活会”、“桑拿”、“索罗斯”、“戴安娜”, 甚至“甲 A”、“KTV 包房”、“二奶”⋯⋯如此 可以一直列下去, 那些被我们认为不可能进 入诗歌的“毫无诗意”的词语, 在这里都大模 大样地进入了, 这使得张宏志的诗有了一种 远离书斋大雅之作的“现代都市歌谣”的意 味。我不知道该给这种诗起一个什么样的名 字才更合适, 也许可以叫一种“现代乐府”, 抑 或一种“诗歌摇滚”?不过,其中多数带有比较 浓厚的抒情和比喻意味的作品,似乎更接近 于前者;只有少数节奏感比较强烈、语势比较 长得接近于一种“贯口式”的篇什,似有些“摇 滚”的味道。上述词语的“嵌入”,确给他的作 品带来了某些“暴力”色彩和粗粝风格,甚至 于粗糙的感觉,但总起来我觉得它提供的实 验意义却更大些, 他用诗歌的形式尝试了一 种“语言的时装表演”, 同时也使诗歌获得了 一次与语言本身的时尚暴力共效互戏互虐之 欢的机会,而这正是对我们时代普遍的政治、 社会与文化现象的一种有效的隐喻。其实,正 像民歌、乐府、词、曲等原始的民间创作给诗 歌带来了原动性的活力一样, 当代诗歌不应 将这类带有明显的“反职业写作”的倾向排斥 在外,而应该从中吸取启示与力量。 民间歌谣肯定给了张宏志以许多的启 示,像这样的句子:“祖国江山红烂漫 到处 是能干的养不能干! /你让我下岗分流 可 我的人才早就想走”(《1997片断》)。这是直 接化自市井茶肆的俚语歌谣。其中还有的是 借助了类似的语感的句子: 夜幕已降 KT V 包房开张 整座 城市变成一只干嚎的狼 那位即将退休的局长 正在享受人 生最后的疯狂 老板娘送上一个果盘也送上一脸惆 怅: “今后的日子难了!大首长!没有您, 我们将退出这块市场!” (于是打开XO吧!今夜只潇洒今夜 不思想! 所有的歌儿都高八度地唱! ) 这些句子似乎还不失柔软的“优雅”, 而 另一些就带上了比较浓厚的暴力、急促和粗 鄙的意味,如《今晚饭在哪儿吃》、《把我请出 去把我灌醉》等, 干脆就用了摇滚的节奏与语 调,语势的急促和逻辑的混乱,隐喻式的暗示 出现实秩序、经济生活、人的思维与道德状况 106 当代作家评论 2002年第 2期 的颠倒混乱,像后者中的句子: “以种种理由 种种借口种种办法种种笑脸种种表情种种温 柔把我请去在天黑时分在华灯初上在出租车 开始围困酒店桑拿夜总会把我请去像绳子牵 狗像诱惑牵人像闪电牵云像政治导引经济把 我请去把我请去⋯⋯”这是欲望的速度和膨 胀的官能所驱动的令人窒息的语势, 现实就 在这其中被神不知鬼不觉地颠倒了: “于是进 口吧出口吧订立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确定买卖搞定关系吧两 种所有制竞争吧国有的部分屡遭败绩倒在酒 桌边倒在石榴裙下倒在四个伟人头上报纸不 承认不承认不承认不承认还撒谎说初见成效 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吧!”欲 望产生交易, 交易使人格丧尽, 人就变成了 “现代野人都市野人制度野人野人野人野人 野蛮的人田野的人野性的人野交的人”。 这是另一种被“异化”的景象, 它不同于西方 那种被后工业时代所异化的人 在那种异 化的文化中产生了迈克尔·杰克逊那样的野 兽式摇滚;而这里是另一种有中国特色的“野 兽摇滚”。 作为一种写作样式, 张宏志的诗让我看 到了他与现时代一种比较普遍的“反学院化” 倾向相联系甚至相似的特征。我之所以用“在 现实的私处”这样的说法来形容他的写作向 度,也是感觉到了他与最近的一两年里标张 反学院和反知识写作的“民间派”、以及更年 轻的“'70后”中的一伙所追求的“下半身美 学”的某种不谋而合。然而他们之间又有一种 根本的不同, “民间派”诗人和“下半身”群体, 他们的“底线写作”或反道德写作所追求和体 现的是一种相当“个人化”的处境与价值趣 味,而张宏志的诗则在揭示现实的底线或“私 处”的同时充满着“反个人化”的倾向,也即是 说,他的“下半身写作”非是个人的趣味,更不 是纯然的私人生活场景中的性心理与潜意 识;他不带有文化上的“痞化的先锋意识”, 也 不是试图通过语言的意义降解与道德的反讽 式解构,来确立其“另类”意义上的“文化精 英”的身份地位, 他是一个自足的写作者, 一 个只凭着责任与忧患感对现实发言的人, 他 之所以“瞄准”现实与时代的隐秘处写作, 是 因为这里是“真相”的所在,是最具有揭示力 量的部分。应该说,张宏志提供了我们在“民 间派写作”和“下半身写作”者那里难以找到 的另外的写作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与方式。我想,这也应该成 为他的写作的一种特殊意义。 4 据说张宏志的诗有许多是在飞机上写下 的,这让我感到很有某种象征意味 不在 于这表现了多么令人敬佩的才气,而在于它 隐含或暗示了张宏志诗的一种意境和风格, 这即是一个“飘”字。这个“飘”不同于漂泊的 “漂”,那种“漂”含了水波上的愁思的意味,是 古典的情调; 而这种“飘”, 除了速度、宽阔的 空间感、一种特有的洒脱之外,更多的则是现 代人的荒谬与失重之飘,是天空中的虚渺与 不踏实感,是充满了深渊感的飘。一个搏战于 商海的写作者有这样的感受, 除了让人佩服 他的责任感与胸怀以外,也不免让人格外添 几分不寒而栗的感觉 因为他毕竟太接近 我们时代和生活的质核部分了。 粗粝是张宏志诗歌写作所追求的风格, 但粗粝不等于粗糙, 张宏志的有些作品甚至 还写得相当细腻, 比如他的一些短诗, 像《温 哥华的一个下午》、《同代人或海》、《鱼的结 局》等。它们或者显示了相当精细的刻画能 力,或者是使哲思与形象得到了十分贴切和 谐的统一,或者是恰当地运用了包含着十分 敏感的潜意识内容的细节描写。比如《温哥华 的一个下午》对殖民者历史的思考,就通过一 个白人的雕像的刻写来表达了复杂矛盾的感 受:“老杰克是被人用青铜/固定在这里的/因 为他的家族挖出了这里的第一铲煤/给这一 地区带来了最早的温暖⋯⋯”而与此同时, “那些印第安人也被固定了/固定在临街的那 些工艺品店里/在红红绿绿的背景下/印第安 107张清华 在现实的“私处” 人在木头里 在石头上哭天喊地⋯⋯”两相 对比,两种凝固的历史情景、不同的文化命 运,使人油然而生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与深 深的叹息,一种更复杂的关于美国乃至人类 现代文明的思考。类似这样的作品,其对景物 的刻画,确显示了张宏志细腻精微的一面。再 如《鱼的结局》,这首诗值得称道之处不仅在 于它的反思自我的主题,更在于这自我反思 是通过敏感的直觉与潜意识的参与来表现 的:“在鱼的面前/我是一刃刀锋/晚餐掩护我 冲进鱼的心脏/大屠杀/在无人知晓的地方悄 悄进行/直到鱼变成了鱼的尸体/被埋进铁锅 和调料的坟墓/才发现/刽子手早已变成了餐 桌边的主人/并和警察共进晚餐⋯⋯”如果说 这里的无意识成分还伴随着习惯的本能, 思 考在这里还显得颇有反讽式的冷静的话, 接 下来的几句就更多地受到直觉的刺激和支配 了: 而鱼儿只好用一只惊诧的眼睛 观看 恶魔的饱食 (我不知道那个人是我) 鱼的结局和现代人类社会之间的某种异 化与荒唐的逻辑, 可以说构成了互为印证的 关系。这个形象无疑是太鲜明了。 张宏志的诗几乎还可以看作是一种“动 词的诗歌”,它让我们体验到一种“动词的诗 学”的力量。虽然在不少作品中他也力图运用 象征、暗示的手法,但在更多的篇章中他却是 直接进入场景与动作的展示与描写, 这使他 的写作更具有了强烈的质地感与锋芒。 此外, 幻想的荒诞色彩与强大的抒情的 力量的暴力式的糅合,也是张宏志诗歌的一 个特点。这比较突出地表现在他的长诗作品 中,以其近四百行的《梦见帕斯》为例,这首诗 几乎把现代世界包括现代中国所发生的一切 事件与现象, 出现的一切重要历史人物,一切 荒谬与丑恶,都以一个连续不断的梦幻的断 片形式拼接在一起, 构成了一幅巨大的充满 幻象色调的画卷。在这里,正与反、善与恶、成 功与失败、真理与虚谬、历史与现实, 统统互 为悖反着、纠缠着,生发出令人震撼而又惶惑 的意蕴, 疑问、追思、幻灭、荒诞、愤怒、绝望, 种种复杂的感受堆积在一起,几乎令人窒息。 这是噩梦的历史、让人疑惑的现实,同曾经的 信条和理想之间巨大的断裂所造成的荒诞 感,是现代诗歌普遍的美学特质同写作者当 下的独特感受的奇妙结合的产物。 至于要挑刺的话, 其实我在前面也已经 说了。在最后我想强调的一点是,作为一种写 作,其个人化的行为和某种职业性的规则之 间,肯定还要找到一个更完美的切合点。这对 于张宏志来说,也许是一种腐朽和无理的要 求,也许他的写作就是要立意于对常规写作 方式的反对和抵制。然而,有时对材料的处理 的过于粗放、直露、粗疏和随意的方式, 过于 暴力化的修辞,实际上反过来也可能降低了 它的活力与创造性。事物都是两面的,如果张 宏志真地要把诗歌看作是他的事业与人生的 一种精神层面上的实现、看作是他对现实关 注追思的责任、甚至是他对生存意义的一种 追求的话, 那他所要做的就不只是一种“破 坏” 不只是要把现实与时代“私处”的遮 挡物撕得粉碎,而且还要尝试让这撕碎的过 程得以更加延长、更戏剧化、更“诱惑”和更富 于表演的艺术性,包括给它做更多“遮盖”的 装饰物与衣裳 这算是我一点主观的建议 吧。 2001年 11 月 19日   于济南舜耕山下   【作者简介】张清华, 男, 1963年生于山 东博兴,现为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主要著 作有《中国当代先锋文学思潮论》等多部。 (责任编辑 刁 斗) 108 当代作家评论 2002年第 2期
本文档为【在现实的_私处_张宏志诗歌读札_张清华】,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26874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220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7
分类:文学
上传时间:2013-11-12
浏览量: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