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农业概论试题及答案

农业概论试题及答案

举报
开通vip

农业概论试题及答案《农业概论》试题及答案  一、是非题(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人们对种植业的理论和技术研究较早,逐渐形成了包括作物学、园艺学、植物保护学和环境学四个方面的科学体系。×  2.种植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的综合。√  3.生长在空旷地上的单株树木也称为林木。×  4.对森林的科学的认识应当是把它看作是以乔木树种(建群种)为主体的完整、复杂的生态系统。√  5.养殖业的最重要作用是将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植物化学能,转化为人类可利用的能量。√  6.特种经济动物就是...

农业概论试题及答案
《农业概论》试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及答案  一、是非题(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人们对种植业的理论和技术研究较早,逐渐形成了包括作物学、园艺学、植物保护学和环境学四个方面的科学体系。×  2.种植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的综合。√  3.生长在空旷地上的单株树木也称为林木。×  4.对森林的科学的认识应当是把它看作是以乔木树种(建群种)为主体的完整、复杂的生态系统。√  5.养殖业的最重要作用是将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植物化学能,转化为人类可利用的能量。√  6.特种经济动物就是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特种用途的动物.×  7.中国主要出口农产品为大宗农产品和水产品。×  8.农业产业化经营一般经历由松散型到半紧密型、再到紧密型的逐步发展过程。√  9.农业科学发展的量变和质变分别叫做农业科学进化和农业科学革命。√  10.科学是改造自然,技术是认识自然。×  二、填空  1.高产、稳产、优质、早熟和适应性强,是现代农业对作物品种性状的共同要求,而具体要求则因地、因时、因作物而异。  2.世界种植作物的面积依次为小麦、水稻和玉米。  3.林业的经营对象是森林,包括自然界保存的未经人类活动显著影响的人工林、原始林经采伐或破坏后自然恢复起来的天然次森林以及人工营造的原始天然林。  4.森林的种类包括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特殊用途林等五大林种。  5.根据国际饲料分类原则,可将饲料分为8大类,即添加剂、青贮饲料、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矿物质饲料、维生素饲料、粗饲料和青绿饲料。  6.海水养殖的主要种类有贝类、藻类、虾类、鱼类等。  7.中国农业合作经济的指导原则可以概括为民办、民营、民受益。  8.农业合作经济是农民为了共同的经济目标,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的,实行自主经营、民主管理、共负盈亏的农业经济形式。  9.新阶段农业科技工作的方针:推动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实现农业现代化,加速农业主要注重数量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转变,加速实现技术跨越。  10.狭义的农业科技革命:在农业科研、推广组织和制度相对稳定的状态下,通过农业科技的重大创新而实现农业科技质的变革  三、名词解释  1.作物  答:是指野生植物经过人们不断的选择、驯化、利用而长期演化而来的具有经济产量或其他经济价值的栽培目的植物。  2.作物品种  答:是人类在一定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某种群体。  3.林业  答:是培育、管理森林资源,利用森林功能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的社会公益事业和提供木材等多种林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  4.经济林  答: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饲料、工业原料和药物等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林木。  5.养殖业  答:即是动物的饲养业,包括畜禽和水产养殖。  6.饲料  答:能为畜禽、水产动物提供营养物质或能用于饲喂这些动物的物质。  7.农业产业化经营  答: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将农业再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实现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一体化经营,是引导分散的农户小生产转变为社会化大生产的组织形式。  8.农业家庭经营  答:就是指以农民家庭独立或相对独立的从事经济活动的生产经营单位,因此又称其为农户。  9.农业科技  答:人类在农业生产领域中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动,又是这种活动的成果。  10.高新技术  答:(也称高技术)是高技术与新技术的统称,指那些对国家的军事、经济(包括农业)有重大影响,具有较大的社会意义,能形成产业的新技术或尖端技术。  四、 简答题 809固体物理简答题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教育知识和能力简答题名词解释及简答题答案财务管理简答题重点   1.简述大田作物的分类  答:按用途和植物分类学系统相结合的分类法,将大田作物分类如下。(1)粮食作物:禾谷类作物、豆类作物、薯类作物(2)工业原料作物: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嗜好类作物、特用作物(3)饲料及绿肥作物:苜蓿、黑麦草、高羊茅、紫云英、三叶草、草木樨、苕子、田菁、柽麻、绿萍等作物(4)药用作物  2.简述林业的作用  答:森林产品可以为人类提供服务多种多样。它们包括提供木材和非木材林产品、保持水土、缓解气候变化、消减环境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旅游和休闲娱乐、带动就业、体现文化与精神价值等。不同的森林提供这些产品和服务的能力不同,而且不同的开发使用者赋予了它们不同的价值。除提供木材以外,森林还生产多种食物、药物和化工原料,同时也是野生动植物繁殖、生息、庇护的重要场所。森林具有维护环境、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净化大气与调节气候、保持生物多样性和减少或减弱自然灾害等多种生态功能,是生物圈中最重要的稳定因素。对农、牧、渔业生产来说,林业的主要作用是保护和改善较大范围的生态环境,减轻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  3.简述养殖业的地位和作用  答:地位:在农业生产中,养殖业与种植业和林业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三者构成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和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并都为人们提供生活和生产资料。作用:养殖业的最重要作用是将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植物化学能,转化为人类可利用的能量,为人类提供高品质的食物(如肉、蛋、奶)。转化了大量植物饲料、秸秆等农副产品,生产大量畜产品,支持了粮食生产,而且每年可为种植业提供大量有机肥,使种养结合、农牧互补、改善生态,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并极大地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为社会发展提供就业岗位,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4.简述中国农业合作经济的功能  答:与分散和独立的农户经营比较,农业合作经济具有明显的优势。这种优势具体体现在农业合作经济的以下主要功能上:第一,发挥协作优势。第二,优化要素组合。第三,提高竞争能力。第四,减轻自然风险。第五,提高管理水平。  5.简述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内容  答:(1)农业科技创新:①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应用于农业领域,培育出一批产量更高、质量更优、适应性更强的农作物新品种。②以高技术为基础的设施农业兴起,根本上改变农业的传统生产方式。③以因特网为代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农业领域,加强农业生产与社会的联系。(2)农业科技体制和管理创新:①农业科技体制创新;②农业科技推广的体制创新;③加强软科学研究,提高农业管理和经营决策水平。  五、分析题  1.分析我国大田作物的生产现状  答:中国作物分布存在明显的水平和垂直的空间分布以及年度、季节的时间分布差异。加上地区间经济发展、社会历史条件等不一致,作物生产之间的差异更大。①粮食作物:单产以稻谷最高,玉米次之,小麦列第三。东北、华北是中国大豆的主产区。薯类种植面积较大的省区有四川、河南、山东、广东、安徽、贵州、河北、湖北、湖南、陕西、福建、云南、甘肃、广西、山西、内蒙古等。②工业原料作物:棉花主要集中分布在长江、淮河、黄河流域平原及新疆等地。中国的麻类分区基本上是长江中上游的黄红麻、苎麻种植区和黑龙江的亚麻种植区。五大油料作物是指油菜、花生、芝麻、胡麻、向日葵,糖料作物包括南方的甘蔗和北方的甜菜。  2.分析我国林业发展现状  答:新中国成立以来,森林覆盖率由建国初的8.6%上升到2005年的18.21%。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 措施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软件质量保证措施下载工地伤害及预防措施下载关于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 ,进一步加快了林业建设步伐。“三北”防护林等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1991年以来,先后有广东、福建、湖南、浙江、江西、湖北、广西、安徽、山东、吉林、江苏、海南共12个省(区)基本消灭了宜林荒山荒地;不断调整林业的产业结构,各类商品林基地的建设、林产工业、经济林、竹藤花卉产业和生态旅游快速发展,促进了山区综合开发向纵深推进;森林资源的培育、管护和利用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组织、法制和工作体系,进一步加强了森林及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工作。新中国成立以来,林业累计提供木材五十多亿m3,而森林覆盖率提高了112%。  3.分析我国养殖业的发展现状  答:养殖业的发展,可极大地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发达国家的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一般在50%以上。1980年我国畜牧业比重是17%,到2003年上升到30%,已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到2010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将超过40%,畜牧业对农业、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支持作用将更大,并将有力地推进农业现代化与国家现代化的进程。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畜牧业蓬勃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2004年肉类、禽蛋与奶类产量分别达到7244.8万t、2723万t和2368.4万t,分别比1980年增长了5倍、9.6倍和16.3倍。养殖业生产结构日益优化,生产方式不断进步,生产水平显著提高。养殖业开始向规模化、专业化、多样化方向发展,从而可为人们提供更加丰富、安全的畜禽和水产品。中国人均肉、蛋、奶占有量1978年分别是8.9kg、2.4kg和1.0kg,2004年分别提高到56kg、21.1kg和18.3kg。中国人均肉类和蛋类占有量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但奶类人均占有量则还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水产养殖产品总量目前已居世界首位。改革开放20多年来,渔业是中国农林牧副渔各业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产值增长了8.2倍。中国渔业资源开发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淡水和海水养殖的快速发展,使中国渔业产品的年均增长率达到10.5%,而同期世界渔业增长率仅为3.1%。  4.分析农业产业化经营在现代农业中的作用  答:1).有利于解决农户小规模经营与大市场的矛盾2).有利于增加农业投入,提高农业的科学技术水平3).有利于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4).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5).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保障农民的正当权益6).有利于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5.分析现代农业科技在我国农业上的应用  答:(1).生物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①组织培养;②分子标记辅助选择;③基因组学;④蛋白质组学;⑤转基因生物。农药、兽药和植物生长调节物等农业生物制剂技术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2).信息科学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①作物生长发育的计算机模拟和产量预测。②作物生产的专家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③遥感和GIS技术的应用。④计算机网络的应用。(3)其他学科新技术材料科学、能源科学、航天科学以及海洋科学等其他高新技术被应用于农业中,进一步改进了农业生产手段和生产工具,拓展了农业生产领域,也将为农业科技创新带来革命性的影响。  一、是非题(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农业生产中,一般劳动时间要比生产时间长。×  2.农业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物质生产部门,也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  3.在世界各国的生产和经济统计中,农业的主体都是种植业和畜牧业两大部门。√  4.根据生产类型和学科属性相结合的原则,农业可以划分为植物生产和动物生产两大类。×  5.在众多制约农业布局的因素中,土地因素是最终的决定性因素。×  6.近百年来,地球气候正经历一次以全球气候变暖为唯一特征的显著变化,这种变暖是由人类活动的影响引起的。×  7.农业的出现是铁器时代人类伟大的进步。×  8.近代农业阶段生产工具以农业机械为主,生产技术以投入大量化学农用物质为特征。√  9.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正确处理农业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问题,是农业可持续稳定发展的基本前提。√  10.按照农业资源的属性来分,可以分为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社会经济资源。√  二、填空  1.农业的本质或农业生产最根本的特性就是经济经济再生产过程与自然再生产过程的有机交织。  2.土地是农业生产中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其质量、位置和数量都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制约因素。  3.中国现行统计口径将农业划分为农、林、牧、渔四个部门。  4.国民经济的部门划分常用方法:产品部门划分、国民经济行业划分和三次产业划分三种方法  5.作物的五大生活因子包括光、温、水、养分和空气等。  6.作物的五大生活因子包括光、温、水、养分和空气等  7.世界农业发展史进程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等三个基本历史发展阶段。  8.现代农业阶段生产工具以生物工程技术的利用、机械化为主要特征,农业生产技术将以智能化为特征。  9.按照用途来分,农业资源可分为种植业资源、林业资源、畜牧业资源和渔业资源四大类。  10.农业区划的基础理论包括自然地域分异规律、劳动地域分工理论等  三、名词解释  1.农业生产  答:是人类有意识地利用动植物生长机能以获得生活所必需的食物和其他物质资料的经济活动。  2.生产时间  答:是指产品处于生产状态的时间,其中包括劳动作用于产品的时间  3.第一产业  答:产品直接取自于自然界的部门  4.第二产业  答: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  5.生态因子  答:在环境中与生物体的生存、分布,生长发育及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等有密切关系的因子  6.生物环境  答:是指农业生物周围的植被、杂草、昆虫、病害等因素,它们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调节因素和制约因素。  7.作业(工艺)专业化。  答:是指一个农场专门生产某种中间产品,专门完成产品生产这一个过程里某一项作业的专业化  8.传统农业  答:是指从奴隶社会至封建社会、一直到资本主义工业化之前这一阶段  9.农业资源  答:是指农业生产活动中所利用的投入,它包括自然界的投入和来自人类社会本身的投入  10.资源  答:在一定时空条件下和一定的经济、技术水平下,由人们发现的,可被人们利用的、有价值的物质。  一、名词解释(20分,5题,4分/题)  1、农业生产:就是人类利用工具制造农产品的过程。农业生产的对象是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性生产,其根本特征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结合。  2、农作系统(农作制):指一个区域或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的自然和人工环境与农林牧等农业生物组成的多种相互联系的亚系统的集合体。  3、蒸腾系数:又称需水量,指植物制造1g物质所消耗的水分克数。  4、养分:指的是作物必需的化学营养元素,包括作物所需的大量元素(C.H.N.O.P.K.Ca)和微量元素(Mg.S.Fe.Mn.Cu.Zn.B.钼.Cl)  5、土壤肥力:指土壤在植物体生长发育过程中,能同时不断的供应和协调作物在生长发育所需的水、肥、气、热和其他生活条件能力。  6、GDP:即国内生产总值,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值。  7、农业增加值:指项目在报告期(一年)内农林牧渔及农林牧渔业生产货物或提供活动而增加的价值,为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扣除农林牧渔业现价中间投入后的余额。(农林牧渔各业生产经营和劳务活动的最终成果。)  8、作物:指直接或间接为人类需要而栽培的植物。(野生植物经过人们不断选择、驯化、利用而长期演化而来的具有经济产量或者其他经济价值的以栽培为目的的植物。)  9、复种:指在一年内在第一茬作物收获后,再次种植第二、第三茬作物。这是充分利用时间的做法。  10、复种指数:指全年内农作物的收获面积与耕地面积之比。影响复种指数的自然因数包括积温、水分(降水)、肥力、劳动力。  11、产量:又称为经济产量。是指作物在单位面积上所获得的有经济价值的主产品数量。(在农科中是指人或机器在一定时间内生产出来的农产品的数量。)  12、农业技术变革:指对原有农业技术体系的改革和创新,或在原有的技术原理或组织原则范围内,发明创造新的农业技术或新的农业技术体系。(如:新品种的育成和应用、配合肥料和配合饲料的研制和推广、施肥方法的改进等。)  13、农业技术革命:指农业技术或技术体系发生质的飞跃性变革,使农业生产工具和农业生产手段体系发生质的变化,从而改变农业生产的组织和农业生产方式。  二、填空题(30分,30空,1分/空)  1、世界上有关农业的最早著作是农业概论。  2、罗马时代的加图著有DeAgricultural,是现存最早的农业概论。内容包括因地种植、农事安排、栽培技术、家畜饲养、农产品加工等。在我国,最早的一本农书是《汜胜之书》,概括的记载了黄河流域和关中一带的农业生产经验。公元六世纪北魏的贾思勰写下了不朽名著《齐民要术》,它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一部概论性农书。  3、真正意义上的原始农业时期起源于1万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原始社会,刀耕火种时期即原始农业发生时期,这一时期以磨制石器为主要工具。。  4、农业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为:农耕前的采集和渔猎时期、原始农业时期、古近代农业时期和现代农业时期。  5、世界四大油料作物是大豆、油菜、花生、向日葵。其中,花生的营养价值最高。  6、影响作物光能利用的因素有:光合面积、光合强度和光合时间。  7、我国的森林主要分布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集中于三大片:东北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域、江南丘陵区域和西南高山区域。  8、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特点为:统分结合、以分为主、双层经营。  9、WTO的基本原则为:非歧视原则、透明度原则、自由贸易原则、公平竞争原则。  10、农业科学具有季节性、地域性、多变性和生物性的特点。  11、近代实验农业技术发展主要三大支柱为:农业机械的使用、农业化学研究的进展、生物进化论和遗传学研究的进展。  12、现代农业科技革命科学基础主要有:生命科学技术基础和信息科学技术基础。  13、我们平时说的三基点温度指的是:最低温度、最高温度和最适温度。  14、农业增长要素包括:土地、劳动力、资本、科学技术和管理。  15、作物种类按作物用途分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园艺作物和药用作物。  16、影响复种指数的因素有积温、水分、肥力和劳动力等。  17、农业科学是探索农业生产的自然规律和经济管理的应用性科学。  18、农村产业结构和农业生产结构:(1)GDP(2)农业总产值(不包括农务)(3)农业增加值(4)当年价格(5)不变价格  三、简答题(28分,4题,7分/题)  1、现代农业的必备条件有哪些?  答:(1)品种改良,土地生产力和劳动生产力大幅度提高。  (2)农民与农村富裕化。  (3)农业生产机械化。  (4)普及现代科学技术。  (5)自给性生产转为商品性专业化生产。  2、简述土壤的主要作用。  答:(1)它是植物的载体,植物可以固定在土壤上生长发育。  (2)土壤可以调节固体、气体和液体的三相比。从而为连续向植物提供养分、水分创造条件。  (3)肥沃的土壤还可以在一定时期内供应作物所需的养分。  3、简述农业科技的作用。  答:(1)改善各种农业要素的质量与能力,促进农业生产力的提高。  (2)扩大劳动对象的种类和范围,节约成本,增加产值,提高劳动生产率。  4、(3)改造传统产业、产品、农作制,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需求。  5、简述农业合理结构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  答:(1)是否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需要;  (2)是否与经济发展和农作制水平相一致;  (3)生物与周围的环境要素是否协调;  (4)生物与生物之间是否协调;  (5)系统内与系统外是否协调;  (6)是否具有全面协调发展的总体框架;  (7)国家、部门、地方、农民的利益是否协调;  (8)是否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  6、简述间混套作增产的原因。  答:主要是由于不同作物共生,构成了多作群落,使群落体的组成结构发生了变化,因而带来了水分、光照、温度、空气成分等的变化,作物种内、种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使群体的产量也发生了变化,通过不同的作物品种的搭配,充分利用了光照条件和土壤中的养分等。  (1)充分利用空间,提高土地和光能利用率。  (2)增加边行优势。(高矮作物间、混作,改善二氧化碳的供应浓度;又能使光线均匀照射,同时扩大了根系吸收范围)  (3)促进用地与养地相结合。  (4)提高作物抗逆能力,稳产保收。  (5)充分利用了生长季节的光温资源。  6、简述合理轮作增产的原因。  答:(1)用养结合,调剂并平衡利用土壤中的养分(即利于土壤中的养分的均衡消耗),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2)有利于消除田间杂草和减少病虫害。,  (3)增加作物对光能的利用率。  (4)可调节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  7、提高作物的光能利用率有哪些途径?  答:(1)选育高光效的品种。  (2)合理密植,增加光合面积。  (3)提高复种指数。  (4)选择合适的播种季节。  (5)预防自然灾害和防治病虫草害。  8、什么叫转基因技术?为什么很多人都反对转基因技术(原因)?  答:转基因技术是指通过限制性内切酶和连接酶的作用,使个别基因和作为基因载体的质粒或病毒分子相结合,成为重组脱氧核糖核苷酸分子(成为重组的DNA分子),再将这种分子通过转化等方法引入某种细胞中,使这一细胞表达出相应的性状。  转基因技术反对者对转基因的顾虑主要是三方面:  (1)基因漂移。如会因此而产生抗除草剂的超级杂草。  (2)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3)可能含免疫或过敏物质、毒素或致癌物质,对人类不利。  9、简述农业技术推广的含义与功能。  答:农业技术推广是应用农业科学及行为科学原理,采取教育、咨询、开发、服务等形式,通过示范、培训、技术指导等方法,将农业生产过程中各方面的新技术、新技能、新知识与信息,扩散、普及、应用到农村、农业、农民中去的一种实用性、社会性、综合性的农业活动过程。其目的是将农业潜在生产力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它的功能是:(1)提高农民素质的教育功能。  (2)发展农业生产和经济的功能。  (3)发展农业科技的功能。  10、农业技术推广的渠道有哪些?  答:(1)政府渠道或政府资助的公益性渠道。  (2)群众性自助渠道。(如各种专业协会、技术协会、生产技术合作等形式)  (3)企业性营利性渠道。与农民合作的公司、股份合作社、商贸机构等,进行项目推广中的技术指导和监督。  11、种植业之所以是基础  答:(1)农业生产要素中的耕地、劳动力、资金、工具等主要都用在种植业上,且从业人数最多;  (2)种植业生产的粮、棉、油、菜、果、糖等农产品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  (3)植物产品是动物产品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基础,没有种植业就没有农业产业链的基础;  (4)半数以上的农业总产值来自种植业,在多数国家,种植业对农民收入的贡献仍然占主要部分。  12、科学与技术的区别  答:(1)科学是发现、是认识世界;技术是发现、是改造世界  (2)科学提供可能,技术使可能变为现实  (3)科学处在自然与技术的交点上,技术处在科学与社会的交点上  (4)科学与技术的有机结合,推动着社会的产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发展与变化  13、育种和良种繁育  答:(1)常规育种方法:选择育种、杂交育种、杂种优势利用、诱变育种  (2)现代育种方法:花药培养和组织培养、原生质体培养和融合、远缘杂交和染色体工程、基因工程  (3)良种繁育:选育加代繁殖、杂交育种  (4)高新技术:转基因技术(基因工程)、信息技术、精确农业技术、新材料在农业中的应用。  14、中国的森林主要分布于湿润半湿润地区,集中于三大片:  (1)、东北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域,年降水量600—700mm;  (2)、江南丘陵区域,年降水量1000—2000mm;  (3)、西南高山区域,年降水量800—1200mm,大西北地区森林只有局部零星分布。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渔业通常指捕捞和养殖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和海藻类水生植物,以取得水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一般分为______________和淡水渔业。广义的渔业还包括______________。  2.农业发展的过程,一般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现代农业三个历史阶段。  3.从物质生产及其转化效率上看,作物经济产量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者的乘积。  4.间、混、套作增产的原因,主要有(1)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3)边行效应;(4)作物间互利关系;(5)增强抗灾能力。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油菜、芝麻是我国除大豆以外的四大油料作物。  6.作物以耕地种类分,可分为______________作物;______________作物。  7.果树种类按季相分,可分为三类,如苹果属______________,甜橙属______________。  8.森林按培育目的或作用分类,可分为用材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饲料添加剂的种类主要包括(1)_____________;(2)________两大类。  10.我国养殖的十几种鲤科鱼类,正常所需的氧溶量一般要大于______________毫克/升,最适为______________毫克/升。  11.我国光能资源丰富,年总辐射量变化在80~240kcal/cm2之间,其中东部主要农区平均为______________,西部则为______________。  12.自然生态系统具有(1)整体性或平衡性;(2)程序性;(3)可更新性;(4)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等特点。  13.目前有两种农业能源消费类型的国家:一种是______________,另一种是____________。  14.在人口发展过程中,目前,发达国家经历了人口演变的______________阶段。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大多仍处在______________阶段。  15.细胞工程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细胞器摄取等内容。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5分)  1.一个早稻品种在晚季(下半年)种植,则会产生()。  A.生育期延长      B.生育期缩短  C.生育期没有变化      D.不能收到产量  2.在同一地段上既有无性更新方式培育小径材,又培育实生树生产大径材的经营方法,称为()。  A.矮林作业B.次生林经营C.中林作业D.天然林经营  3.凡饲料干物质中粗蛋白含量高于()者,均称为蛋白质补充料。  A.40%B.30%C.20%D.10%  4.从系统的开放性上看,农业生态系统属于()系统。  A.封闭性         B.开放性  C.半开放性         D.开放性不确定(随时间或空间不断变化)  5.在我国的整个能源结构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  A.石油B.水电C.煤炭D.天然气  三、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5分)  1.在下列播前土壤耕作措施中,属于土壤辅助耕作措施的有()。  A.耙地B.耕地C.起垄  D.镇压E.作畦  2.植物(作物)无性繁殖的方式有()。  A.根、茎类器官繁殖B.嫁接C.体细胞组织培养  D.扦插E.体细胞杂交  3.下列蔬菜中属于茎菜类的有()。  A.大头菜B.马铃薯C.榨菜  D.大蒜E.芹菜  4.下列鱼类中,栖息于水域底层的鱼有()。  A.鲢鱼B.草鱼C.青鱼  D.鲤鱼E.鳊鱼  5.水资源是一个由()所构成的整体。  A.大气降水B.地面水C.地下水  D.冰川E.降雪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30分)  1.农村产业结构  2.喜光作物  3.宜耕期  4.轮作  5.自花授粉作物  6.农业自然资源  7.腐生食物链  8.生态学  9.激光  10.酶工程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何谓植物必需营养元素?大量营养元素与微量营养元素各有哪些?  2.简述土壤酸碱度是如何影响土壤肥力的。  3.作物适宜播种期的确定应考虑哪些主要因素?  4.遥感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主要有哪些方面?  六、论述题(共10分)  为什么说生态农业是农业发展的一个方向?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海洋渔业水产品加工业  2.原始农业传统农业  3.生物学产量经济系数  4.充分利用光能充分利用地力  5.花生向日葵  6.旱地水田  7.落叶果树常绿果树  8.经济林防护林  9.营养性物质添加剂非营养性物质添加剂  10.35.5  11.120~130kcal/cm2140~160kcal/cm2  12.变异性区域性  13.能源集约型劳力集约型  14.三个(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15.体细胞杂交(细胞融合)细胞核移植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B2.C3.C4.B5.C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ACDE2.ABCDE3.BC4.CD5.ABC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30分)  1.是指种植业内部各业(如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等),与农业内部各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等)的组成及比重。  2.农作物几乎都是喜光作物。一般是指叶片的光饱和点较高(约为2~8万1ux)的作物。  3.土壤含水量在一定范围内才适于耕作,这时耕作的阻力小,耕后土壤疏松散碎,有助于非水稳性团粒结构的形成,称为土壤的宜耕期。  4.指在同一块田地上,将不同作物在一定年限内按一定顺序循环种植的方式。  5.自然杂交率低于5%的作物。  6.通常是指除地下矿藏、能源资源外的地表资源。主要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等。  7.又称残渣食物链。以死的有机体或生物排泄为食物,通过腐烂、分解,将有机物质分解为无机物质的食物链。  8.是研究地球表面,包括人在内的,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9.即光受激辐射而产生的一种高强度的相干光。  10.利用人工的方法对酶进行分离、提纯、固化及加工改造,使其充分发挥快速、高效、特异的催化功能,更好地为人类生产各种有用产品或促进某些生化反应过程的进行,达到所需要的目的。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对所有作物生长发育都是必需的,缺少某种元素就不能完成其生命过程,并出现相应的缺素症,只有施加此种元素时症状便会减轻或消失,其他元素不能替代这种元素的作用。这种元素称为作物必需营养元素。  大量营养元素:C、H、O、N、P、K、Ca、Mg、S  微量营养元素:Fe、B、Mn、Cu、Zn、Mo、Cl  2.通过影响:  (1)土壤微生物的活动;  (2)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  (3)氮、磷等养分的转化与释放;  (4)微量元素的有效性;  (5)土壤保持养分的能力;等方面来影响土壤肥力。  3.(1)土壤温度;  (2)土壤水分;  (3)栽培制度;  (4)当地主要自然灾害;  (5)品种特性。  4.(1)土地资源的普查及分类;  (2)土地资源、土壤性状及动态变化监测;  (3)植被调查与识别;  (4)农作物长势调查及产量估算;  (5)作物病虫害监测与农业灾情估算。  六、论述题(10分)  要点:  (1)生态农业概念:生态农业是遵循生态学原理,按生态规律进行生产的良性循环农业;是全面规划、总体协调的整体农业;是建立一个高功能人工生态系统的高效益农业,是高度知识密集的科学农业;是无废物、无污染生产的清洁农业。  (2)生态农业特点:绿色植被最大,生物产量最高,光合产物利用最合理,经济效益最好,动态平衡最佳。  (3)生态农业吸取了我国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精华,取长补短,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本文档为【农业概论试题及答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9.9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快帮设计
一线资深高级砌筑工,拥有多年建筑经验,先进领头人称号,热衷于学术、技术交流分享。
格式:doc
大小:66KB
软件:Word
页数:27
分类:农业
上传时间:2022-10-04
浏览量: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