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寻思和四种定(唯识观十步骤)

四寻思和四种定(唯识观十步骤)

举报
开通vip

四寻思和四种定(唯识观十步骤)四寻思和四种定(唯识观十个步骤)现在我们再把四寻思观加上四种定完整地捋一遍。十个小步骤后四个再加上定的名字。十个小步骤是三大段,三三四。前两个是三小段,最后一个是四小段。【A】:第一个悟入三性是悟入遍计所执性。什么叫悟入遍计所执性?这时想八个字:唯有意言、义皆无故。我们凡夫所知一切法只有我们意识在胡说八道、胡思乱想,意识想到的一切法全都没有。你就算懂了什么叫遍计所执性了,我们凡夫所知一切法都是自己在胡思乱想、颠倒梦想。具体想什么?【A1】-01:第一步就想我们凡夫所知的一切法可以分两大部分名和义,找不出第三个来,不...

四寻思和四种定(唯识观十步骤)
四寻思和四种定(唯识观十个步骤)现在我们再把四寻思观加上四种定完整地捋一遍。十个小步骤后四个再加上定的名字。十个小步骤是三大段,三三四。前两个是三小段,最后一个是四小段。【A】:第一个悟入三性是悟入遍计所执性。什么叫悟入遍计所执性?这时想八个字:唯有意言、义皆无故。我们凡夫所知一切法只有我们意识在胡说八道、胡思乱想,意识想到的一切法全都没有。你就算懂了什么叫遍计所执性了,我们凡夫所知一切法都是自己在胡思乱想、颠倒梦想。具体想什么?【A1】-01:第一步就想我们凡夫所知的一切法可以分两大部分名和义,找不出第三个来,不服气的可以试验,你找不出名和义之外的第三个。无非是一个语言和一个语言所指的境界。这样的话名和义都是意言,为什么呀?名是意识起的名字,义是起名字时规定这个名指的是什么东西,都是意识规定的,一切都是意识,所以这肯定都是意言。意识的言说有四种:见闻觉知。这个和一般人的看法不一样,一般人认为意识的语言就是语言,就是说的话。佛说不是,佛说见闻觉知四种都是语言,我们看到的一切都是意识的语1言。一睁眼颜色来了是意识见的语言、眼识的语言。声音来了,是闻的语言。身体有感觉了,鼻子闻到味道了、舌头尝到味道了,是三种触觉的语言。知是我们意识的分别。什么叫分别?就是意识把法分成两分,就叫分别。比如意识说有对有错、有黑有白等都叫分别。知就是指意识所有的分别,知道的东西都是比量,都是分别出来的。凡夫承认这个是空。见闻觉的色声香味触凡夫不承认是空,认为这是真实有,但是经过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我们也知道颜色并不客观存在,你不看就没有颜色、你不听没有声音。所以我们就知道见闻觉知都是你意识的语言,一个人一套,你跟动物的不一样,你跟鬼道众生的也不一样,跟地狱众生也不一样。见闻觉知四种只存想中,这四种语言只是在你的想象当中,就是说全部你认识到的世界都在你脑海里。扩大一句话,我们人以为我们人在世界中,实际上是世界在我们的脑海里。这是世间论坛讨论的,一个人就是讲的这个道理,他就说这都是我们的主观感觉,实际上我们没认识到客观存在的任何东西。那个人也不懂佛法相信科学,他都能说出这样的话来。这是第一步,知道唯有意言没有所知道的一切法,只有见闻觉知四种意言。【A2】-02:第二步回答一个问题,有人说不对,不是只有意言,有一种离开意言客观存在的东西,跟意言没有关系的物质自身、物质的本身,跟你认识不认识它没有关系,我们2起名叫自性、物质的自性,叫离言自性。意思是它跟言说没关系,任何一个都不知道它的存在都没关系,它就是存在、客观存在,这叫离言自性。如何破离言自性?这是唯识观里最难破的。实际上也好破,比现量还好破,为什么呢?就是要认真一下。离言自性凡夫谁也见不到,最后就证明你说的物质是一个猜想,猜想的对不对有待实证。谁实证谁来报告,凡夫里永远找不到这个人。为什么?根本没有那个东西哪个能见呀?本来就是人们一个猜想,人们现在解释不了为什么能看见颜色,他就猜想有一种物质,就是人们的猜想。因为实际不存在。所以找不到证据。只要指出你说的物质你没见过,是一种猜想,这就破了,你不能拿猜想当真呀?如果猜想就算数,我们这个世界也乱套了,我猜想一个、他猜想一个都有法律效力。就如判刑一样,我估计你是怎么回事就判刑、那所有人都得进监狱。因为我们人发生矛盾都是在这儿猜想,猜想完了大家说句话就完了,如果猜想就算真的,整个世界人死光了。希特勒、日本人想占领全世界,中国人还想把日本鬼子杀光呢,一想就应该没有日本人了。猜想不算数,这个道理很容易想通,所以破物质实际上也好破。一句知你根本没见过是瞎猜的。【A3】-03:第三步,因为没有离言自性,那是你的猜想,现在佛法告诉你你猜错了,实际上唯有心,只要世界上有心,3心就可以生起梦,比他解释得还合理,他连解释都解释不了。如果说就有物质,你让他解释一下物质从哪来呀?他更说不出来了,他连物质都没见过,怎么知道物质是从哪来的呢?既然没有离言自性,而且名义里这六种义都没有,所以唯有似文似义六相义。为什么是似文呢?我们再深入考虑一步,有文字有声音有语言,有语言吗?没有语言。印出来的书不是语言,放的录音不是语言,必须有一个人看书时他脑子里想这是语言,这时才有语言。放录音必须有一个人听,如果录音是别的声音,比如大自然的声音,他也不会生起语言的想法,他也认为没有语言,他听到之后意识用声音一翻译,他说有语言,这时只在他的认识里有语言。所以世界上只有似文,好像是文字、好像是语言的东西。为什么是好像呢?世界上没有文字没有语言,不是客观存在。存在在哪呀?只存在于你的想法里。似义,你找义找不到,什么是义?物质就是义找不到,只有似义,好像是义实际上不是义。这个世界上唯有似文似义六相意言。哪六相呢?名、义、自性差别假、自性差别义,都是只存在在想象当中的主观觉知。主观觉知的意思是一个主观感觉,是现量的;一个主观推知的就是比量的,及见闻觉知四种意识言说。4六相六义非实皆无。六义没有凡夫承认,凡夫说有六相。六相不是真实存在,不是客观存在,只在你的想象当中存在,它就应该没有。你喜欢那个不存在的东西干什么呀?因为有六相你吃了多少苦呀?如果没六相你见到真实得大自在多好呀?所以六相就是现量,它不是实有、不要执著它实有。第一步是悟入遍计所执性,有人说这不是很彻底了吗?一切法都空了?还不行。如果你不学唯识,你看我们前边讲的道理,基本上《心经》、《般若经》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无色、无受想行识,这是五蕴。还有无色声香味触法,无凡夫所知的一切境界,《般若经》空的就是遍计所执性。如果只讲空遍计所执性他不敢空,因为两种结果。一个是如果他敢空,说凡夫所知法真的都是空,他又没学唯识,这个时候他很恐惧很害怕,原来这世界上什么都没有。这点很多人本能地就意识到这个世界上应该不是什么都没有,如果这个世界上真的什么都没有应该连假相都没有,因为必须有因才能生起假相,因必须是真的因,不能是假的生假的。如果假的能生假的那我说一个东西我让它生它能生吗?假的不能生假的,假的本来就是空,所以因必须有一个真的因,必须有一个真的因来生假的。所以这样一推想你也觉得不可能这个世界上什么都没有,如果这个世界上真的什么都没有那假的也应该没有,那才叫真的什么都没有。但是假的有,就证明我们看到的是假相一定有真相。5从一般逻辑上也可以知道世界上不可能顽空,但是《心经》又句句说五蕴皆空、十八界皆空、十二缘起皆空,苦集灭道,佛用语言假安立的佛法也是空,最后要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证涅槃,要达到无所得,说的话真的让他无所得,所以就会发生矛盾。他觉得不应该全空,但是《般若经》又讲的是全空,他就要想别的办法了。现在一般人想出来的办法是什么?五蕴皆空的空字可能不是没有的意思,这样暂时地解决了他的矛盾。但是这个用我们世间法考虑也不对头,如果五蕴不是没有,五蕴是有,佛就不可能说五蕴皆空,这也是很简单的道理。如果五蕴是真的有,佛怎么会反复地说五蕴空呢?无色无受想行识,把什么都给空了?佛肯定不会这样说,不学唯识不能真正地读懂《般若经》,现在很多人都处于这种状态。【B】:第二步一定要搞清楚假相哪来的,第二步就是悟入唯识,实际上是悟入唯识的道理,这个也分三步。【B1】-04:第一步说唯有意言,我对的境没有,意言哪来的呀?佛说一切唯心造,我们学了《华严经》觉林菩萨偈,讲得很清楚,心能造一切法,原来世界上有真东西,三界唯有心。怎么造一切法呀?摄论讲了一个人真有的就是一个阿赖耶识,无始以来全部的记忆,这是他的自性,有情的自性是这个,不是我们想的不死不变的灵魂。在阿赖耶识里那么多6的记忆相互一作用你碰我我碰你,一活动,业最重、力量最大的就会显现出来。就好像我们说我在这儿打会儿坐静一会儿吧,这个事出来了、那个事也出来了,出来的是什么事?是你考虑最多、你认为最重要、你放不下、力量最大的事。我们的阿赖耶识也如此,你说静一会儿吧,不行,力量最大的就跳出来了,这就叫现行的相识。为什么叫相识?它里面都是相,都是颜色声音这些相,相识一出来就有一种作用,它能让你看到相的作用,这个作用叫意识,叫意辨别识。意识的本体叫了别识,这个了别识有能让我们见到假相的作用,这个作用就叫辨别识。意识能取相识影像,它能看到现行的相识,看到之后于脑海中使人能见虚妄假相,它用它的语言给你描述一下,让你见到假相,就是我们说的人道的意识用三色描写。我看到一篇文章,动物有十二色的,它有十二种颜色,它的意识用十二种颜色来描写,它看到的其它众生心、那个世界肯定跟我们的不一样,意识的语言不一样,还有简单的灰色,也可以说黑白二色,实际上黑不应该算色,黑算无色,白还能算一种色。所以各人意识语言不一样,自己的意识描写它见到的真相。这个假相如梦中见,似有实无,你感觉好像有,你在梦里感觉什么都是真的,实际上没有。《金刚经》就讲这一句,你见到的一切法实际上如梦幻泡影,看着好像7有实际上没有,把假相怎么来的讲得很清楚,否则你觉得真的有人。为什么让你觉得真的有人呢?因为你原来做了无数的梦,把梦记下来了,所以又用梦的影像来组影,所以你不要说我看着是有呀?因为你熏的根据就是假的,或者你也可以想我们阿赖耶识里就是好多照片、好多录像、就是好多录音,用它来组合给你放出一部电影。【B2】-05:这是第二步,我们明白假相是怎么出来的了。明白之后有人说这不就完了吗?【B3】-06:第三步还要想,这一步也很重要,这一步就决定了为什么证空性之前四刹那就过去了,那四刹那就是你想这一步想多了,到时四刹那一下就过去了,这一步一定要清楚。我们第二步悟入的唯识、依他起,唯识是真实有的,实际上的唯有识凡夫看不见,所以这讲的实际上是理入唯识。真正的证入依他起证入唯识是在见道之后才能真正证入,这个地方实际上是一个理入,这一步一定要想清楚。那就是说我们凡夫知道的佛法也是虚妄也要舍掉,这一步思想上一定要有,所以此唯识之想是名言假立,它叫作依他起性叫作真实境界,实际上用的是我们凡夫的名言,实际上属于遍计所执性,所以在证空性之前的最后一步唯识想也要去掉,这个道理也要搞明白,道理明白确切之后、空了义之后,因为你8总有这个思想,没义了用不着唯识来空义了,唯识就没用了,它自然就不起了。【C】:第三步到最后了悟入圆成实性。第二步是所取能取性现前故,就是成立唯识的三步。第三品成立唯识也是这三步,整个就是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唯识的道理。前边讲了怎么生起的假相,我们现在知道了生起的假相都没有。最后证圆成实性的四小步怎么考虑?【C1】-07:第一步依明得定,实际上就是未到地定至四禅,你就能入这些定就行了。确定无义之后,因为无义是在第一步想的,到此时你就能确定无义了。你在修四寻思观时说唯有意言无有义,生起什么义你都空,到最后义就不生起了。义不生起时只剩名,剩什么名?摄论给我们总结了剩十种名,你不想义之后因为习气的力量你在定中就会空名,即名所行境,前九种境,第十种所行境叫究竟名,就是实证空性了。所以你在加行位实际上只生起前九种,前九种是什么呢?就是法、义、字母等,就是你不起义之后还会零零星星地生名,九种名实际上都是重复,这个时候你对它不要加分别,因为你知道它是妄相,他没有义就是一个名,所以越生越少。从加行位开始到这一步都是暖位,到只生名时都是暖位。从开始唯识无义,作四寻思观,作到最后义不生起了,只零零星星地生名字了,这时候都叫暖位,属下品寻思。9【C2】-08:你再接着作四寻思观到第二步了,依唯识想于明增定中空最后一个名相时,即是顶位。没有义了只零零星星地起名,起名你不加作意知道它都是空的,慢慢的名也不生起了,到最后一个名生起的时候就到了顶位,到顶位之后名也不生起了,没有影像了,这就到了上品寻思,这是两刹那。【C3】-09:名也不生起之后就进入第三步,叫入真义一分。你已经证到无有义了,这个义实际上包括名,因为名离不开义,离了名没义、离了义没有名,因为指着义才叫名,所以名和义实际上是一回事。所以到无义时就包括没有名了。所以第三步是入真义一分,证到无义了,名和义全不起了、六种名义都不起了,所以入真义一分,假相不起了,没有假相了。为什么叫印顺定?这是《成唯识论》里的名字,印顺定也讲得很有道理,他说这个定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定,印前边无义。我们平常说大印一扣就决定了、不改了。印无义就是说到这儿无义了,到第三步义彻底没有了,叫印无义。顺,是无能取。前边的义是所取,还有一个唯有识的能取,承前启后的意思是说印无义顺无识,印无所取顺无能取,这一步开始空能取了,所以叫印顺定,印前顺后。印所取空、顺能取唯识想空,这个时候即是忍位,只有一刹那,属下品10如实遍智。四寻思有上下品,如实遍智也分上下品。第三个是下品如实遍智,确定没有义了但是还有识,还有识想。【C4】-10:最后一步,依无间定印能取空,这一步把能取也空掉了,唯识想也舍弃掉。这就是唯识性觉。我们一直想唯有识,这就叫唯识性,觉就是感觉,一个唯有识性的感觉,亦被舍弃时即世第一位,属上品如实遍智。世间法里最高,下一品就出世间了、出三界了、出梦了,这还是在梦中的最后一刻,下一刻就挨着梦醒见真实了。空唯识性觉亦如蛇觉,是不是蛇觉呀?根本没有彻底没有。这就是把整个唯识观细化一下,细化成十个小步骤,所以这个是我们重点的重点,可以经常看一看想一想。11
本文档为【四寻思和四种定(唯识观十步骤)】,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百里登峰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475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11
分类:
上传时间:2023-06-05
浏览量: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