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代文化常识之节日与习俗专题

古代文化常识之节日与习俗专题

举报
开通vip

古代文化常识之节日与习俗专题古代文化常识之节日与习俗专题一、判断1.古人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日或元旦,正月十五称为上元或元宵。(   )2.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而形成的传统节日。(   )3.七夕,农历七月初七,和民间传说牛郎织女的故事有关。(   )4.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辛弃疾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正是写于中秋之夜。(  )5.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古人有重阳节带老人家登高的习俗,以示对老人家的尊敬。(   )6.腊日,农历十二月廿八,”年廿八,洗邋遢”,这一天,古人有清洗家具、大搞清洁的习俗。(  ...

古代文化常识之节日与习俗专题
古代文化常识之节日与习俗专题一、判断1.古人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日或元旦,正月十五称为上元或元宵。(   )2.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而形成的传统节日。(   )3.七夕,农历七月初七,和民间传说牛郎织女的故事有关。(   )4.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辛弃疾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正是写于中秋之夜。(  )5.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古人有重阳节带老人家登高的习俗,以示对老人家的尊敬。(   )6.腊日,农历十二月廿八,”年廿八,洗邋遢”,这一天,古人有清洗家具、大搞清洁的习俗。(  )7.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因此也叫”年三十”,那一天人们往往通宵不眠,有除旧迎新的意思。(   )8.寒食,节令名,在清明节的前一天或两天。寒食节这一天禁止生火,只吃冷食。(   )9.社稷:”社”,古代指谷神,即农业之神;”稷”,指土地之神。社稷后来成为国家的象征。(  )10.旦日:太阳初出、天亮时,或指第二天、明天,也特指农历正月初一。(   )二、选择1、下面四首古诗都含有我国民间的传统节令,诗中所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示的节令以及它们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②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③细雨成阴近夕阳,湖边飞阁照寒塘。黄花应笑关山客,每岁登高在异乡。 ④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A元宵、七夕、重阳、春节B春节、中秋、端阳、除夕C元宵、中秋、清明、元旦D元旦、七夕、重阳、元宵古代文化常识之天文与历法专题一、判断1.古人用干支纪年、纪月、纪日,如甲子、乙丑等,一个循环下来共有六十种排列组合。(   )2.十二天干排第一的是甲,十地支排第一的是子。(   )3.古人用十二地支纪时,其中子时是指23点至1点,辰时是指7点至9点,午时是指11点至13点。(  )4.古人拿十二种动物配十二地支,寅为虎,午为马,戌为狗。(   )5.十二生肖排第一的是鼠,排最后的是狗。(   )6.古人根据月亮的圆缺把一年分成二十四段,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7.二十四节气中排第一的立春,排最后的是除夕。(   )8.农历每月的第一天叫“朔”,最后一天叫“晦”。(   )9.古人把农历每个月的十五称为“望”,每个月的十六称为“既望”。(   )10.古人把每个季节三个月顺次称为孟、仲、季,仲夏就是夏季的第二个月。(   )二、选择1、古代有”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每月第一天叫”朔”,月中叫”望”,”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下面关于”月相纪日法”用法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正确的是:()①《五人墓碑记》:”在丁卯三月之望”,”望”阴历三月十五日。②《庄子·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晦朔”,晦:阴历每月初的一天;朔:阴历月末的一天。③《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既望”就是阴历七月十六日。④”今当六月朔日,乃是妃子诞辰。”“朔日”指六月初一至初九。⑤”道光元年辛巳冬十月朔五日”,”朔五日”指这个月初五。⑥”正月晦日巷死。”“晦日”,正月末的一天。⑦”宋嘉定宁宗八年乙亥四月朔四日”,”朔四日”指这个月初四。A、①③④B、②⑤⑥C、③④⑦D、③⑤⑦2、我国古代人们把一夜分为五更,按更击鼓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称五夜,从晚上七时开始起更,又把每更分为五点。每更就是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即120分钟,所以每更里的每点只占24分钟。由此可见”四更造饭,五更开船”相当于现在的”后半夜1时至3时做饭,3时至5时开船”。那古时候”五更三点”、”三更四点”相当于现在的时间是:()A、早晨6时12分、凌晨2时36分B、早晨5时又12分钟、1时又36分钟C、早晨6时12分、1时又36分钟D、早晨5时又12分钟、凌晨2时36分3、中国古代”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应了季节、物候现象、气候变化三种,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其中表示四季开始的四个节气是:()A、春分、夏至、秋分、冬至B、立春、立夏、立秋、立冬C、小暑、大暑、小寒、大寒D、白露、寒露、小雪、大雪古代文化常识之山川与地理专题一、判断1.古人把山南水北称为“阳”,山北水南称为“阴”,如衡阳在衡山之南,江阴是长江之南。(    )2.古代的“河”专指黄河,“江”专指“长江”,所以《鸿门宴》里“将军战河南”的“河南”是指“黄河以南的地区”,不是今天所说的“河南省”。(   )3.“五岳”是指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和中岳黄山。(   )4.古代分天下为九州,即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雍州、扬州、梁州、广州。(   )5.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地理常识推断,古代的“江左”是指长江以西的地区。(   )6.古人把“坐北朝南”的位置认为是尊位,反之为卑位,因此“北面”有称臣的意思。(   )7.古代以中原为中心,人们将处于东、西、南、北方的少数民族分别称为东夷、西戎(西羌)、南蛮(南闽)、北狄,有鄙视之意。(   )8.古代的“山东”一般是崤山以东地区,和今天的山东省不是一个概念;古代的“中国”有“中原之国”的意思,和今天的“中国”不是同一个概念。(   )9.“路”是宋代时期区域的名称,与今天的省区大致相似,如福建路、广东路。(   )10.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的封地称为“国”,士大夫的封地称为“家”。(   )二、选择1、“阴阳”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具有基础性性质的学说。可以理解为:太阳光能照到的地方为阳,照不到的地方为阴。山北当然照不到,为阴;水的北岸正对着太阳,为阳。反之亦然。所以,水南为阴,水北为阳。例如:“江阴”、“汉阳”、“衡阳”、“华阴”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长江南岸、汉水的南边、衡山的南边、华山的北边B:长江北岸、汉水的北边、衡山的北边、华山的南边C:长江南岸、汉水的北边、衡山的南边、华山的北边D:长江北岸、汉水的北边、衡山的南边、华山的南边2、五岳,是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五岳起源于古代中国人的山川崇拜,是和国君对山神的祭祀系在一起的。其中“东岳”“西岳”、“南岳”、“北岳”、“中岳”分别指的是  A.恒山、嵩山、泰山、华山、衡山B.华山、衡山、恒山、嵩山、泰山  C.衡山、恒山、嵩山、泰山、华山D.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嵩山3.古代散文中很多地理名称与现代地理名称含义不同,对下面句子古代地理名称理解正确的是:(  )A.“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山东”是指“泰山以东”。B.“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河南、河北”是指“黄河以北、黄河以南”。C.“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关中”是指“潼关以西”地区。 D.“以攻山西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山西”是指“泰山以西”。4.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东:因长江自金陵以上至九江一段为南北走向,江东就是指这段长江以东地区 B.京畿指国都。阙是古代宫殿、祠庙或陵墓前的高台,通常左右各一,台上起楼观。阙又常借指宫殿、京城、朝廷等。 C.中原: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 D.中国: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本文档为【古代文化常识之节日与习俗专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仙人指路88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8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小学语文
上传时间:2021-09-29
浏览量: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