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昙华林宣传

昙华林宣传

举报
开通vip

昙华林宣传江城最美街景——昙华林昙华林,位于老武昌的东北角,地处城墙内的花园山北麓与螃蟹岬(亦名城山)南麓之间,随两山并行呈东西走向。历史上的昙华林是指与戈甲营出口相连的以东地段。1946年,武昌地方当局将戈甲营出口以西的正卫街和游家巷并入统称为昙华林后,其街名一直沿袭至今。现昙华林街东起中山路,西至得胜桥,全长1200米,是明洪武四年(1371年)武昌城扩建定型后逐渐形成的一条老街。马道门马道门是明清两代进出战马的专用通道口,并在马匹进出的道口处设置了能开关的铁栅栏门楼,遇战马通过可以开关,是官府加...

昙华林宣传
江城最美街景——昙华林昙华林,位于老武昌的东北角,地处城墙内的花园山北麓与螃蟹岬(亦名城山)南麓之间,随两山并行呈东西走向。历史上的昙华林是指与戈甲营出口相连的以东地段。1946年,武昌地方当局将戈甲营出口以西的正卫街和游家巷并入统称为昙华林后,其街名一直沿袭至今。现昙华林街东起中山路,西至得胜桥,全长1200米,是明洪武四年(1371年)武昌城扩建定型后逐渐形成的一条老街。马道门马道门是明清两代进出战马的专用通道口,并在马匹进出的道口处设置了能开关的铁栅栏门楼,遇战马通过可以开关,是官府加强城防的一处军事要地,普通百姓及闲杂人等不能随意进出。现已建成居民小区。三义村历史上这里是明清时期武昌道教丛林-灵端道观所在地。人们为景仰缅怀三国英雄任务刘备、关羽、张飞的神勇忠义和所建功业,就在道院内修建了供奉他们三人塑像的“三义殿”。1938年日军轰炸武昌时被毁,只留下地名“三义殿”,到20世纪50年代更名为“三义村”,现为居民小区。武昌正卫衙门昙华林小学为清代武昌正卫衙门遗址。现武昌正卫衙门的建筑没有保留下来,仅存1925年“改建校舍记”碑一块(1925年改建为湖北女中)。1946年改为昙华林小学至今。它的东侧曾是熊十力先生创办的反清革命团体“黄冈军学社”的遗址。武汉市第14中学武汉市第十四中学原是湖广总督林则徐兴建的丰备仓遗址,于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所建。据考,昙华林西端的军事机关——武昌卫,担负着漕粮军运的任务,“丰备仓”是武昌卫的屯粮仓库。1903年张之洞在这兴办了东路高等小学堂,是当时普通中学的中心。辛亥革命后的1912年,该校改名为湖北省立第一中学,也就是现在14中的前身。武汉市第十四中学中遗存一幢民国早期的小楼。该楼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的旧址。当时郭沫若任三厅厅长,属政治部副部长周恩来直接领导。1938年4月到1939年期间,三厅为发动人民群众抗日救亡,在此发动领导了一系列抗日宣传活动,其中以抗战周年发动的“七七”献金运动最著名。这幢楼见证了第二次国共两党合作历史。仁济医院湖北近代最早的西方医院之一,也是近代保存完好的医院,当时的所有用房至今一间也不缺。由英国传教士杨格非于1895年建成。1864年,英国传教士杨格非在戈甲营建礼拜堂,尔后开设诊所和义塾为教众和附近的居民服务,1868年传教士将诊所和义塾迁至昙华林并加以扩建,原名英国伦敦教会医院1883年正式改名仁济医院。这组建筑群为两层砖木构,系英格兰古典主义派生出的殖民地式建筑风格,整体由一栋主楼、三栋辅楼、一栋门楼、一栋后楼及两个院落组成。辛亥首义期间,武昌仁济医院曾无偿救护受伤的起义军和老百姓;1931年长江发大水时,这里曾是英国红十字会的华中赈灾中心。  该建筑位于湖北省中医学院的校园内5号楼,建造于1870年,为西式建筑,其廊柱造型为仿古希腊廊柱风格。2002年维修,木板地面改为大理石,三拱卷门改方门。该建筑系美国基督教圣会在文华大学内建造的校园礼拜堂,1958年停止校园宗教活动,现产权属省中医院,为医院俱乐部礼堂。该建筑为省内独有,且是鄂校园中兴建最早和使用时间最长的礼拜堂。辛亥革命期间,日知会成员刘静庵、胡兰亭、余日章等在此宣传反清革命思想。1906年,由张统一作词、余日章作曲的《学生军军歌》在此诞生圣诞堂基督教崇真堂从戈甲营44号铁门进去,有一座基督教崇真堂,是基督教英国伦敦教会的杨格非于1864年主持兴建的,是单层拉丁十字形哥特式建筑,它是产生在武昌的第一座基督教堂。1924年维修改造保存至今。瑞典教区旧址 穿过一个拱门口,里弄内的房子可以看到房屋旧时轮廓。这些建筑是2层和4层的砖木结构。当时基督教瑞典行道会创立瑞典教区,在武汉成立湖北总会,驻地就选在此。  此后行道会在武汉先后建教堂、主任牧师楼、真理中学等,当时瑞典教区的武汉信徒之众。抗战期间,汪精卫在武汉成立伪政府,瑞典驻华领事便一度将领事馆迁到这里,不仅处理本国外事,居然还代理英美等西方国家与汪伪政府的事务。小型天文台融园咖啡馆上面有一座由美国人于1930年修建的小型天文台,台内安装有观测天象预报天气的设备和仪器,启用后曾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1938年武汉沦陷后台内设备和仪器被日本人抢劫一空,此后在没有恢复。嘉诺撒仁爱修女会武昌圣堂该堂落成于1888年的复活节,自今有120多年的历史,是专门为本会修女兴建的聚会祈祷场所。罗马式建筑,堂内的祭坛设在西端,正中供复活耶稣立像,左右分别供的是圣约瑟与圣母玛利亚。该堂约150平方米,耸立山顶,视野开阔。嘉诺撒仁爱修女会是个天主教的国际性修会,1806年创立于意大利,1868年来到了武昌花园山,湖北有关修女的历史由此开始。该会一直在此兴办医疗与慈善事业,先后创办了圣约瑟诊所(今湖北省中医院的前身)和花园山育婴堂(今武汉市儿童福利院的前身)。育婴堂万婴墓位于花园山2号,建于1928年,为砖木结构建筑。该堂由艾原道主教创设,委托德籍女士主持,开始将收进的婴儿送到堂外,雇请奶妈托养,成活率较高。以后不断发展,集中堂内抚养。1929年圣若慧善功修女会成立,其主要工作就是管理本育婴堂。1951年该堂大量死亡事件被揭露,引起社会各界愤慨,6月4日政府接管该堂,修建万婴墓,掩埋在山上搜集的白骨,铭刻碑文。现为市儿童福利院。翁守谦故居翁守谦,福建人,曾是北洋水师官员、甲午战争的幸存者,甲午中日战争后慈禧嘉奖了一批参与甲午中日战争的官员,翁守谦就1912年弃官向佛、购置房产隐居于此。现为私人住宅。蔡广济旧宅民国警察局局长蔡广济的旧宅,现在是蔡家后代的私宅,现租出来作画室。石瑛故居石瑛先生是孙中山的亲密战友和忠实信徒,是欧洲同盟会支部的创建人、负责人,为推翻帝制、建立民石瑛故居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石瑛在创建国立武昌大学任校长时,始在武昌区三义村置私人住宅一幢二层小楼。故居是辛亥首义革命前辈在武汉市内难得的一处故宅,对研究和展示辛亥革命历史和武汉名城发展轨迹具有极高的价值。  这幢房子始建于20世纪20年代,曾有董必武、陈独秀、陶铸、李四光等名人来往。刘公公馆建于1901年,是一栋独门独院中西合璧式建筑,呈两进院落式总体布局,保存较完好。从门里看天井,彩色玻璃、雕花栏杆,无不显示出异国情调。据传在这里曾经拍过电视剧。在这幢老房子里,共进会领导人刘公,领导赵师梅等设计、制作出了辛亥革命军旗——“九角十八星旗”。现为私人住宅。钱基博故居(朴园)著名国学大师、教育家钱基博先生(钱钟书之父)的故居。   朴园诞生于1936年,是当时的私立华中大学(现华中师范大学)修建的新公寓之一。它的第一位主人是碧眼勾鼻的美国教授。那时和朴园类似的小楼有近百栋;抗日战争中,这里一度成为日军的宪兵司令部。  房内也改成了可以推拉的日式门廊;到1946年,钱基博走进这栋历经更迭的小楼,成为住户之一,在这里度过了他人生最后的11年。钱基博过世后,这里逐渐变成了学生、教工的宿舍,最多时两层楼里住了20多户人家 
本文档为【昙华林宣传】,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旋律
几年的财务工作经验,现认财务主管一职!精通各种财务管理软件
格式:ppt
大小:8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8-06-20
浏览量: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