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石化质检部安全操作规程

石化质检部安全操作规程

举报
开通vip

石化质检部安全操作规程DCSH-ZJAG受控号:201607000420万吨/年芳烃联合装置安全操作规程(质检部)东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石化分公司发布日期:2016年7月东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石化分公司质检部安全操作规程编制:审核:批准:2016年7月18日 常用的术语、符号和代号 序号 常用的术语、符号和代号 说明 备注 1 化学品 指各种化学元素、由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及其混合物,包括天然的或者人造的。 2 危险化学品 指具有爆炸、燃烧、助燃、毒害、腐蚀等性质且对接触的人员、设施、环境可能造成伤害或者损害的化学品。 3 安全和危险 危险...

石化质检部安全操作规程
DCSH-ZJAG受控号:201607000420万吨/年芳烃联合装置安全操作规程(质检部)东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石化分公司发布日期:2016年7月东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石化分公司质检部安全操作规程编制:审核:批准:2016年7月18日 常用的术语、符号和代号 序号 常用的术语、符号和代号 说明 备注 1 化学品 指各种化学元素、由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及其混合物,包括天然的或者人造的。 2 危险化学品 指具有爆炸、燃烧、助燃、毒害、腐蚀等性质且对接触的人员、设施、环境可能造成伤害或者损害的化学品。 3 安全和危险 危险,常指危害或危害因素。安全,是指免遭不可接受危险的伤害。安全的实质就是防止事故,消除导致死亡、伤害、急性职业危害及各种财产损失发生的条件。 4 事故 事故是指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事故是由危险因素导致的,危险因素导致的人员死亡、伤害、职业危害及各种财产损失都属于事故。 5 风险 风险是危险、危害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危险、危害事故严重程度的综合度量。 6 系统和系统安全 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的、为了达到一定目标而具有独立功能的要素所构成的有机整体。对生产系统而言,系统构成包括人员、物资、设备、资金、任务指标和信息六个要素。系统安全是指在系统寿命期间内应用系统安全工程和管理方法,识别系统中的危险源,定性或定量表征其危险性,并采取控制措施使其危险性最小化,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的可接受安全程度。 7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 单元 初级会计实务单元训练题天津单元检测卷六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教学设计框架单元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 8 建设项目“三同时” 建设项目“三同时”是指建设项目中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以确保建设项目竣工投产后,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标准,保障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健康。 9 新建项目 指拟依法设立的企业建设伴有危险化学品产生的化学品或者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设施)和现有企业(单位)拟建与现有生产、储存活动不同的伴有危险化学品产生的化学品或者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设施)的建设项目。 12 安全设施 指企业(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将危险因素、有害因素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以及预防、减少、消除危害所配备的装置(设备)和采取的措施。 13 安全设施分类 安全设施分为预防事故设施、控制事故设施、减少与消除事故影响设施3类。 14 预防事故设施 检测、报警设施:压力、温度、液位、流量、组份等报警设施,可燃气体、有毒有害气体、氧气等检测和报警设施,用于安全检查和安全数据分析等检验检测设备、仪器。 设备安全防护设施:防护罩、防护屏、负荷限制器、行程限制器,制动、限速、防雷、防潮、防晒、防冻、防腐、防渗漏等设施,传动设备安全锁闭设施,电器超载保护设施,静电接地设施。 防爆设施:各种电气、仪表的防爆设施,抑制助燃物品混入(如氮封)、易燃易爆气体和粉尘形成等设施,阻隔防爆器材,防爆工器具。 作业场所防护设施:作业场所的防辐射、防静电、防噪音、通风(除尘、排毒)、防护栏(网)、防滑、防灼烫等设施。 安全警示标志:包括各种指示、警示作业安全和逃生避难及风向等警示标志。 15 控制事故设施 泄压和止逆设施:用于泄压的设施,用于止逆的设施,真空系统的密封设施。具体包括安全阀、爆破片、呼吸阀、放空阀(放空管)、回流阀、逆止阀、减压阀等,低压真空系统的密封设施,排气设施、吸收设施等。 紧急处理设施:紧急备用电源,紧急切断、分流、排放(火炬)、吸收、中和、冷却等设施,通入或者加入惰性气体、反应抑制剂等设施,紧急停车、仪表联锁等设施;自动控制及紧急停车系统(如SIS、ESD、FSC系统)等。 16 减少与消除事故影响设施 防止火灾蔓延设施:阻火器、安全水封、回火防止器、防油(火)堤,防爆墙、防爆门等隔爆设施,防火墙、防火门、蒸汽幕、水幕等设施,防火材料涂层。 17 作业场所 指可能使从业人员接触危险化学品的任何作业活动场所,包括从事危险化学品的生产、操作、处置、储存、搬运、运输、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处置或者处理等场所。 18 危险因素 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19 有害因素 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20 危险程度 危险程度是指能对人造成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尺度。 21 有害程度 有害程度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尺度。 22 爆炸极限 可燃气体、可燃液体蒸气或可燃粉尘与空气组成的混合物,并非任何混合比例下都可以爆炸,而是固定浓度范围的,不同可燃物有不同的固定浓度范围。这一固定范围通常叫该物质的爆炸范围或爆炸极限,通常用可燃气体、可燃液体蒸气、可燃物粉尘在空气中的体积百分数表示。能够产生爆炸的最低浓度称为爆炸下限,最高浓度为爆炸上限。爆炸极限的数值越宽,爆炸下限越低,爆炸危险性越大。爆炸极限是在常温、常压等标准条件下测定出来的,这一范围随着温度、压力的变化而有变化。 23 粉尘 是指分散的固体物质。 24 粉尘爆炸 是指悬浮于空气中的可燃粉尘触及明火或电火花等火源时发生的爆炸现象。 目录1第一章概述11原材料取样12成品取样13样品登记14样品检验25填写记录26出具检验报告单2第二章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部门规章、标准及制度21人身安全十大禁令22防火防爆十大禁令33装置用火安全规定44防止中毒窒息十条规定45硫化氢防护安全管理规定56防冻防凝安全规定67消防器材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68安全教育制度79安全检查制度710脱水排凝制度711进入下水道(井)、地沟作业规定812进入事故现场规定8第三章装置中的有关危险危害物质及其危害、预防81液化石油气vv82丙烯93硫化氢114硫化氢(H2S)125原料油126柴油(中芳烃)137汽油(轻芳烃)148甲基叔丁基醚(MTBE)149石脑油1610磷酸三钠(Na3PO4)1611钝化剂1712碱液1713甲醇1814甲基二乙醇胺(MDEA)1815氨1816盐酸(HCL)1917硫酸(H2SO4)1918甲苯19第四章安全监督的重点部位及要点191使用电器设备安全规程202化学试验一般操作规则213使用强酸、强碱及腐蚀剂安全规程214使用易燃品安全规则225使用易爆品安全规则236玻璃及陶瓷器皿安全操作规程237天平安全操作规程238电光分析天平安全操作规程249电烘箱安全操作规程2410高温炉安全操作规程2411化学试验器皿安全操作规程2512取样安全操作规程2513油品分析岗位安全操作规程2614标准溶液岗位安全操作规划规程2615环保化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27第五章防护用品及器材的安全使用规则271 防毒面具292 自给正压式空气呼吸器303 安全帽304 防冲击眼护具305 防噪音用品316 安全带317 消防设施328 事故柜33第六章 质检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331总则332危险性分析343组织机构及职责344预防与预警345信息报告与处置356质检部事故处理367后期处置388保障措施389培训3810奖惩3911附则第一章概述20万吨/年芳烃联合装置项目,质检部主要负责公司各项油品、水、气、等介质的化验分析工作,接触的介质多数属于易燃、易爆、有毒化学品。主要工作如下:1原材料取样化验员应取样按各物料取样规程进行取样,确保所取样品具有代表性,取样结束后按实际取样情况填写样品取样记录。2成品取样每天取样至少4次(每2小时一次),每次取样不得少于500g,取样袋数不得少于10袋,确保做到取样均匀,所取样品具有代表性。 3样品登记化验员应及时在样品取样登记表上进行样品登记。对成品和原材料要保留样品(每次检验样品留样约200g)至生产结束。保留样品要及时登记并确保样品和记录相符,确保样品在保留期间的完好,未经批准不得外借与调换。4样品检验4.1成品检验要以班为一批次根据要求进行项目检验,检验完毕后要封存样品。4.2原材料以每天进厂同一厂家同一规格含量为一批次根据要求进行分类检验,检验前要先查阅被检样品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操纵规程,确定其所需的检验仪器、试剂、试液和规定的检验项目,检验后封存留样。4.3化验员要严格按照相应的执行标准或检验操纵规程进行操作,不得随意更改检验方法和检验项目。4.4检验过程中,化验员要随时填写相关记录,如仪器破损记录、试剂、试液配制记录等。4.5检验过程中,化验员要随时清理操作台、仪器设备,及时处理废物、残料,始终保持现场的整洁有序。4.6样品取回后要及时检验,以防止样品发生变化。5填写记录4.1检验过程中化验员要随时填写检验记录。4.2检验记录必须按具体操纵如实填写,保持页面字迹清晰、整洁、不得随意涂改。4.3检验记录填写完整后,检验职员必须在检查无误后签字,并对记录结果负责。6出具检验报告单6.1检验记录需经化验员复核无误签字后,方能出具检验报告单。6.2检验报告的出具要严格按照检验记录数据进行出具。6.3检验报告单出具后,化验员先检查无误后签字盖章,之后送交总工程师。6.4原材料及成品检验报告单一式四份(分别为存根,技术部,生产部,销售部),存根由检验职员保存、另三份上报给总工程师。6.5原材料及成品检验记录要分种别由检验职员每天进行记录(记录内容:原材料进货报验单、样品取样记录、检验记录、检验报告单)。第二章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部门规章、标准及制度1人身安全十大禁令1.1未经安全教育和岗位考核不合格者,严禁独立顶岗操作。1.2不按规定着装或班前饮酒者,严禁进入生产岗位或施工现场。1.3不戴安全帽者,严禁进入生产装置和检修施工现场。1.4未办理安全作业票及不系安全带者,严禁高处作业。1.5未办理安全作业票,严禁进入塔、容器油罐、油舱、反应器、下水井、电缆沟等有毒有害、缺氧场所作业。1.6未办理维修工作票,严禁拆卸停用的与系统联通的管道、机泵等设备。1.7未经办理电气作业“三票”,严禁进行电气施工作业。1.8未经办理施工破土工作票,严禁破土施工。1.9机动设备或受压容器的安全附件、防护装置不齐全好用,严禁启动或使用。1.10机动设备的转动部件必须加防护措施,在运转中严禁擦洗或拆卸。2防火防爆十大禁令2.1严禁在厂内吸烟及携带火种和易燃、易爆、有毒、易腐蚀物品进厂。2.2严禁未按规定办理用火手续,在厂内进行施工用火或生活用火。2.3严禁穿易产生静电服装进入油气区工作。2.4严禁穿带钉的鞋进入油气区及易燃易爆装置。2.5严禁用轻芳烃、易挥发溶剂擦洗各种设备、衣物、工具及地面。2.6严禁未经批准的各种机动车辆进入生产装置、罐区及易燃易爆区。2.7严禁就地排放易燃、易爆物料及危险化学品。2.8严禁在各种油气区内用黑色金属或易产生火花的工具敲打、撞击和作业。2.9严禁堵塞消防通道及随意挪用或损坏消防设施。2.10严禁损坏厂内各类防爆设施。3装置用火安全规定3.1动火作业分为特殊危险动火作业、一级和二级动火作业。3.2正常生产的轻质油、液化气、干气和其它可燃气体的管线、容器的动火均属特殊动火,必须严格执行用火规定。3.3化验楼区域可为二级动火。3.4动火作业必须办理动火安全作业证,并经审批后方可动火。3.5特殊危险动火作业必须经主管厂长或总工程师审批,一级动火由安全处审批,二级动火作业由分厂主管领导审批。3.6凡盛过化学危险品的容器、设备、管道等动火作业,需经清洗置换,分析合格后方可动火作业。3.7用火部位必须用盲板与其他相连设备、管线隔绝,所用盲板应合乎工艺管道设计压力等级要求。3.8进入容器作业要办理容器作业票,作业票的前提条件是要有可燃气及含氧合格的分析合格手续,对盛装含有H2S气体分析,合格后方可。3.9装置检修要有盲板图(表)、盲板员,所装设的盲板要按盲板图上的标号逐一挂牌,做好标记,并进行联合检查验收,设备吹扫设备及管线的盲板拆装要执行票据制度。3.10动火分析合格标准:(1)动火分析采样点由安全员提出,要有代表性。(2)采样和动火间隔不得超过30分钟;超过30分钟应重新采样分析。(3)可燃气体爆炸下限大于等于4%时,被测浓度小于0.5%;可燃气体爆炸下限小于4%时,被测气体浓度小于0.2%;3.11五级风以上(含五级)禁止室外露天动火,因需要必须动火时,动火升级管理。3.12动火作业前检查焊具完好;氧气和乙炔瓶相距5米,距离动火点10米。3.13带压不置换动火作业,必须制定施工安全方案,落实安全防火措施,相关人员必须到现场,必要时请消防队现场监护,严禁负压动火作业,动火现场通风良好。3.14动火作业完毕后,清理现场,确认无残留的火种后方可离开。电源开关应拉开,气焊作业完毕休工前,必须将焊枪拿出设备,容器外部。3.15电焊机电源应按于指定地点开关上,电源线、把线、地线均应绝缘良好,地线必须固定于用火烧焊部位,电源线禁止从下水井口上方跨过。3.16动火作业应有人监火,动火作业前应清除动火现场和周围的可燃物,附近的下水井、地沟、电缆沟等清除易燃物后要可靠封闭并用蒸汽掩护,并备有消防器材。3.17高空用火,要落实防止火星向外飞溅措施。3.18高温、高压、可燃及有毒介质的容器、设备、管线一般不允许动火,但生产上却是必须用火时,必须采取可靠的安全技术措施后,作为特殊用火处理。3.19用火过程中,遇有跑油、窜油和可燃气体泄漏威胁用火安全时应立即停止用火。3.20动火人、监火人、安全员、化验员、当班班长、单位安全负责人应严格按动火作业证的要求,履行自己的职责,按规程要求逐项检查安全措施落实情况,严防事故发生。3.21装置区内禁止吸烟,明火取暖和明火照明。4防止中毒窒息十条规定4.1对从事有毒作业、有窒息危险作业人员,必须进行防毒急救安全知识教育。4.2工作环境(设备、容器、井下、地沟等)氧含量必须达到20%以上,毒害物质浓度符合国家规定时,方能进行作业。4.3在有毒场所作业时,必须佩带防护用具,必须有人监护。4.4进入缺氧或有毒气体设备内作业时,应将与其相通的管道加盲板隔绝。4.5在有毒或有窒息危险的岗位,要制订防救措施和设置相应的防护用器具。4.6对有毒有害场所的有害浓度,要定期检测,使之符合国家标准。4.7对各类有毒物品和防毒器具必须有专人管理,并定期检查。4.8涉及和监测毒害物质的设备、仪器要定期检查,保持完好。4.9发生人员中毒、窒息时,处理及救护要及时、正确。4.10健全有毒有害物质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长期达不到规定卫生标准的作业场所,应停止作业。5硫化氢防护安全管理规定5.1存在硫化氢危害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中,预防硫化氢中毒的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5.2对存有硫化氢的生产工艺应从原油评价开始,对生产过程中总硫和硫化氢分布生产环境和作业点的硫化氢浓度调查等建立动态硫分布图,制订相应的加工方案及工艺、管理措施。严格执行设备维护保养的规定和要求。对高温高压易腐蚀部位,应加强设备检测。对不符合防止硫化氢中毒要求的作业场所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5.3因原料组分变化、加工流程、装置改造或操作条件发生变化可能导致硫化氢浓度超过允许含量时,主管部门应及时通知有关装置。主要装置控制室应设置含硫原料(介质)硫或硫化氢含量动态显示牌。5.4含硫污水应密闭送入汽提装置处理,禁止排入其他污水系统。保证脱硫装置的正常运转,做好设备、管线的密封,禁止将硫化氢气体直接排入大气。5.5加快工艺技术的革新改造,对所有含硫化氢介质的采样和切水作业应改为密闭方式,从根本上减少硫化氢的危害。5.6可能发生硫化氢泄漏的单位应制订相应的作业过程防护管理规定,并建立定期隐患调查整改制度。定期对可能存在硫化氢的工作场所进行硫化氢浓度监测评价,并将结果存档、上报和向劳动者公布。监测仪器及个体防护设备应有专人管理并建立设备档案。5.7硫化氢浓度超过国家标准或曾发生过硫化氢中毒的作业场所,应作为重点隐患点,进行监控,并建立台账。5.8可能发生硫化氢泄漏的场所应设置醒目的中文警示标识。发生源多而集中,影响范围较大时,可在地面用黑黄间隔的斑马线表示区域范围。装置高处应设置风向标。5.9在可能有硫化氢泄漏的工作场所使用的固定式和便携式硫化氢监测仪器。其低位报警点均应设置在10mg/m3,高位报警点均应设置在50mg/m3。现场需要24小时连续监测硫化氢浓度时,应采用固定式硫化氢监测仪。显示报警盘应设置在控制室,现场硫化氢监测探头的数量和位置按照有关 设计规范 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配电网设计规范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220kv变电站通用竖流式沉淀池设计 进行布置。所使用的检测仪器应经国家有关部门认可,并按技术规范要求定期由有检测资质的部门校验,并将校验结果记录备查。硫化氢检测报警器的安装率、使用率、完好率应达到100%。在生产波动、有异味产生、有不明原因的人员昏倒及在隐患部位活动(包括酸性水、瓦斯的逸出部位、排液口、采样口、储罐计量等)时,均应及时检测。5.10根据不同岗位的工作环境为作业人员配备适量适用的防护器材,并制定使用管理规定。当硫化氢浓度低于50mg/m3时可以使用过滤式防毒用具,在硫化氢浓度大于50mg/m3或发生介质泄漏、浓度不明的区域内应使用隔离式呼吸保护用具,供气装置应置于上风侧。禁止任何人不佩戴合适的防护器具进入可能发生硫化氢中毒的区域,禁止在有毒区内脱卸防毒用具。5.11进入含硫化氢介质的设备内作业前,应切断一切进料,彻底冲洗、吹扫、置换,加好盲板,经取样分析合格、落实好安全防范措施,在有人监护的情况下进行作业。5.12原则上不应进入工业下水道(井)、污水井、密闭容器等危险场所作业。如需作业时,应按《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规定》执行。5.13在含有硫化氢的油罐、粗轻芳烃罐、轻质污油罐及含酸性气瓦斯介质的设备上作业时,必须佩戴适用的防护器具,作业时应有人监护。5.14硫化氢监测仪器在低位报警点发生报警时,作业人员应检查泄漏点并准备防护用具。当高位报警点报警时,作业人员应戴上防护用具并向上级报告,同时疏散下风向人员,禁止动用电、气焊,查明泄漏原因并控制泄漏。抢救人员进入戒备状态。硫化氢浓度持续上升而无法控制时,应立即疏散人员并实施应急方案。5.15在含硫化氢环境中的作业人员均应接受教育培训,经考核合格,并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培训内容应包括有关硫化氢的基本知识、有关的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管理规定、硫化氢监测仪器及个体防护设备的使用和规定、急性硫化氢中毒的急救措施等。每次培训时间不少于24小时。每年复训一次。各级主管和监护人员、高危作业人员(可能接触高浓度硫化氢;进入设备、容器或其他有限空间)应进行相应安全知识培训并取得上岗许可。外来人员(含施工人员和非正式职工)应接受相关培训并遵守本规定。5.16对在含硫化氢环境中作业人员应定期进行职业性健康检查并建立健康监护档案。职业性健康检查应由具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5.17可能存在硫化氢暴露的单位应制定和建立应急救援预案和急救网络,保证现场急救、撤离护送、转运抢救通道的畅通,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使中毒者得到及时救治。对预案应定期演练,并及时进行修订完善。5.18发生硫化氢中毒时,救(监)护人员应佩戴上适用的防护用具,立即将中毒人员脱离危险区,到上风口对中毒人员进行现场人工呼吸或心肺复苏术并送达有条件抢救的医疗单位救治。5.19可能发生硫化氢中毒的作业场所,在没有适当防护措施的情况下,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应强制作业人员进行作业,同时作业人员有权拒绝该作业,并可直接向上级安全主管部门报告。6防冻防凝安全规定6.1冬季来临前,应组织做好防冻防凝检查工作,对查出的问题应逐条处理,不留后患。对冬季装置开、停工、检修等作业,应制定防冻防凝相应措施。6.2易冻易凝设备、管线、阀门、仪表均须采取防止冻凝措施,各类保温保持良好,伴热线畅通。6.3重质油品和液化气的采样,应先用蒸汽缓慢加热后,再缓慢开阀采样。不得盲目开大阀门采样以免介质喷出伤人。6.4重质油线及仪表要投伴热线,防止凝线凝表,发现凝表时应及时处理;发现凝线时应加大伴热蒸汽或开启胶带蒸汽直接暖管。干气、液化气系统及其死角要经常检查,及时脱水,防止管线、阀门冻裂造成漏气事故。6.5备用机泵必须保持冷却水畅通,热油泵要作预热处理,定期盘车以防凝死。无法预热的,要用石棉布盖好,吹少量蒸汽防冻。6.6水线、风线、蒸汽线的排放口、导凝口要保持适当开度,排除死角存水,做到既节约又防冻。蒸汽排凝必须装好疏水器。6.7重油管线及冷换设备停用后,及时用蒸汽吹扫,打开低点排凝,排尽存水,能用风、N2吹扫的,再用风、N2吹一遍;冷却器停用时,应打开循环水线连通阀,使冷却水保持流动;管线及设备停用,又不能扫线时,可每小时用热油活线一次以防冻防凝,每次以顶出冷油为止。6.8设备、管线、阀门冻凝时,应用蒸汽或热水缓慢加温溶化,不许急剧加温,或硬砸硬敲,严禁明火烘烤。6.9扫线、排凝水应导入地沟、下水道,不得任其流淌。清扫地面、平台积水、积雪、冰块,必要时加铺草垫防滑,高空冰溜子应及时打掉,以防掉落时砸坏设备或伤人。6.10各类消防器材做好防冻工作,以防冻结失效。7消防器材管理制度加强消防器材管理和保养,是保证安全生产,贯彻预防为主的重要措施,要做好以下几点;7.1消防器材要设专人及当班人员管理,定位、定人、定期进行维护保养,保证灵敏好用,并要交接班。7.2消防器材不能用于与消防无关的事情。7.3消防器材在检查中发现药物失效,零部件损坏或灭火中用过,要及时报告车间更换,保证完整无缺。7.4消防器材应放在明显部位,附近不能堆积杂物,保证道路畅通。7.5消防器材不要露天存放,避免暴晒雨淋,泡沫灭火机不要放在高温或低温部位,防止失效或冻结,干粉灭火机要放在干燥的地方,以免受潮,干粉结块。7.6消防器材如有丢失、损坏、用于与消防无关方面的,参照相关规定执行。7.7蒸汽灭火线、消防用胶带严格交接班,有损坏或缺少时,应急时修复、配齐。7.8消防栓、炮等供水专用设备,不准做其它供水使用。7.9人人要熟知本岗位火灾特点,做到会报火警、会使用各类灭火工具和器材,会扑灭各类初期火灾。8安全教育制度8.1凡新进人员必须经公司、车间、班组三级安全教育,经考试合格后方可进入生产岗位工作学习。8.2未经三级安全教育考试或教育不合格者不能分配工作。8.3日常安全教育(1)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投产前,各主管部门应对岗位人员进行专门教育,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2)参加装置检修人员,进入现场要进行安全教育。(3)组织日常的安全教育活动。9安全检查制度9.1建立严格的交接班制度,巡回检查制度,当班人员应认真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保证安全生产。9.2每月要进行一次全面安全检查,发现问题逐一落实解决。9.3做好定期检查,包括季节性与节日前检查。9.4各种形式的安全检查,要认真填写检查记录。9.5安全检查中查出的隐患,要及时整改,做到“三定”,“三不交”,“三定”:指定措施,定负责人,定完成期限;“三不交”:指班组能整改的不交车间,车间能整改的不交分公司,分公司能整改的不交上级。10脱水排凝制度在含硫原料油的炼制过程中,从原料油到各种半成品、副产品均需脱水排凝,这些物料很多带有H2S等有毒有害气体,必须防患于未然。10.1酸性气体脱水排凝如前所述,酸性气体含H2S是致死浓度的几百倍至一千多倍。必须采取密闭脱水集中回收到一个容器中,再用泵把酸性水送到汽提装置处理。如果有时确需敞开脱水,务必做到:(1)佩戴适用的防毒面具,有专人监护,站在上风向。(2)脱水阀与脱水口应有一定的安全距离。(3)脱出的酸与气要用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钙溶液与之中和,并有距离措施,防止过路行人中毒。脱水过程人不能离开现场,防止脱出大量的酸性气。10.2液态烃的脱水排凝输、贮液态烃的设备、容器、管线、液态烃的水洗脱硫醇,进加热炉的瓦斯罐、瓦斯进压缩机等均需脱水,对液态烃的脱水排凝,最好采用密闭方法,如果的确要敞开脱水,必须安全采取措施。(1)佩戴适用的防毒面具,有专人监护,站在上风向。(2)脱水阀与脱水口应有一定的安全距离。(3)脱水过程人不能离开现场,防止脱出大量液态烃。(4)若长期敞开脱水,其下风向应设置H2S固定式测报仪。11进入下水道(井)、地沟作业规定下水道内含有H2S、瓦斯等有毒有害气体,进入前必须采取严密的安全防护措施。11.1执行进入设备容器作业的安全防护规定。11.2严禁在下水道井口10米内动火。11.3控制各种物料的脱水排凝进入下水道。11.4采用强制通风或自然通风,保证氧含量大于20%。11.5佩戴好防毒面具。11.6携好安全带(绳)。11.7办理安全作业票。11.8进入下水管道内作业,井下要设专人监护,并与地面保持密切联系。12进入事故现场规定当火灾、爆炸、中毒或泄漏事故时,需要人员到事故现场进行抢救处理,这时必须做到:12.1发现事故应立即呼叫或报告,不能个人盲目处理。12.2按要求佩戴劳动防护用品,必须2人以上开展作业,并有专人监护。12.3进入堵容器、下水道等事故现场,还需携好安全带(绳),有问题应按联络信号撤离现场。第三章装置中的有关危险危害物质及其危害、预防1液化石油气vv1.1理化特性:液化石油气主要由丙烷、丙烯、丁烯、丁烷等介质组成,还含有少量硫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杂质,由石油加工过程产生的低碳分子烃类气体压缩而成。1.2外观与颜色:无色气体或黄棕色油状液体,有特殊臭味;不溶于水。闪点-74℃;沸点从-0.5℃到-42℃;爆炸下限2.5;引燃温度426—537℃;爆炸上限9.65(体积比);相对于空气密度:1.5—2.0;1.3危险特性:第2、1类易燃气体,极度易燃;受热、遇明火可引起燃烧;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气体比空气重,可沿地面扩散,蒸气扩散后遇火源着火回燃;包装容器受热后可发生爆炸,破裂的容器具有飞射的危险。1.4健康危害:如没有防护,直接大量吸入有麻醉作用的液化石油气蒸气,可引起头晕、头痛、兴奋或嗜睡、恶心、呕吐、脉缓等;重症者可突然倒下,尿失禁,意识丧失,甚至呼吸停止;不完全燃烧可导致一氧化碳中毒;直接接触液体可引起冻伤。1.5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大气造成污染,残液还可对土壤、水造成污染。1.6工业卫生接触限值:LD501.7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采取措施防止泄漏气体进入下水道等地方。喷雾状水稀释,通风对流,加速扩散。如有可能,将泄露的气体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处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1.8呼吸系统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佩戴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高浓度吸入。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他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2丙烯1、理化特性:燃烧性:易燃闪点(℃):-108引燃温度(℃):455爆炸下限[%(V/V)]:1.0爆炸上限[%(V/V)]:15.0最小点火能(mJ):0.282最大爆炸压力(MP):0.843外观与性状:无色烃类气味的气体熔点(℃):-191.2相对密度(水=1):0.5沸点(℃):-47.7相对密度(空气=1):1.48饱和蒸气压(kPa):602.88(0℃)临界温度(℃):91.9燃烧热(KJ/mol):2049临界压力(MPa):4.62溶解性:溶于水、乙醇。主要用途:用于制丙烯腈、环氧丙烷、丙酮等。2、危险特性:危险性类别:第2.1类易燃气体危险性综述:易燃,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大气可造成污染。侵入途径:吸入3、健康危害:本品为单纯窒息剂及轻度麻醉剂。急性中毒:人吸入丙烯可引起意识丧失,当浓度为15%时,需30分钟;24%时,需3分钟;35%~40%时,需20秒钟;当40%以上时,仅需6秒钟,并引起呕吐。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可引起头昏、乏力、全身不适、思维不集中。个别人胃肠道功能发生紊乱。4、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5、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采用泡沫、干粉、二氧化碳、雾状水进行灭火。6、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采取措施防止泄漏气体进入下水道等地方。喷雾状水稀释,通风对流,加速扩散。如有可能,将泄露的气体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处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7、工业卫生接触限值:LD508、呼吸系统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佩戴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高浓度吸入。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他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3硫化氢1、理化特性:   硫化氢:Hydrogensulfide,CAS:7783-06-4,分子式H2S,为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有毒气体。分子量34.08熔点:-82.9℃沸点:-61.8℃相对密度(空气=1):1.19饱和蒸气压:2026.5kPa(25.5℃)临界温度:100.4℃,临界压力:9.01MPa,爆炸下限:4.3%,引燃温度:260℃,爆炸上限45.5%,最小点火能:0.077mJ,最大爆炸压力:0.490Mpa,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温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浓硝酸、发烟硝酸或其它强氧化剂剧烈反应,发生爆炸。硫化氢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至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迅速引着回燃。另外,它易溶于水,易溶于甲醇、乙醇类和石油溶剂以及原油中。2、硫化氢的毒害特点   硫化氢是强烈的神经毒物,侵入人体的主要途径是吸入,而且经人体的黏膜吸收比皮肤吸收造成的中毒来的更快。硫化氢对黏膜的局部刺激作用是由接触湿润黏膜后分解形成的硫化钠以及本身的酸性所引起。由于人的中枢神经对缺氧最敏感,因而首先受到损害的就是人的中枢神经。人若吸入硫化氢70~150毫克/立方米/1~2小时,出现呼吸道及眼刺激症状:流泪、眼痛、畏光、视物模糊和流涕、咳嗽、咽喉灼热,吸2~5分钟后嗅觉疲劳,不再闻到臭气,变得麻木;若吸入200毫克/立方米/,6~8分钟出现眼急性刺激症状,稍长时间接触引起肺水肿。吸入760毫克/立方米,15~60分钟,发生肺水肿、支气管炎、肺炎,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晕倒、乏力、意识模糊等症状;若吸入1000毫克/立方米,数秒之内,很快出现急性中毒,突然昏迷,导致呼吸、心跳骤停,发生闪电型死亡。高浓度接触眼结膜会发生水肿和角膜溃疡。而低浓度长期接触,会引起神经衰弱综合症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   硫化氢对粘膜的局部刺激作用系由接触湿润粘膜后分解形成的硫化钠以及本身的酸性所引起。对机体的全身作用为硫化氢与机体的细胞色素氧化酶及这类酶中的二硫键(-S-S-)作用后最敏感,因而首先受到损害。硫化氢作用于血红蛋白,产生硫化血红蛋白而引起化学窒息,是主要的发病机理。急性中毒早期,实验观察脑组织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活性即受到抑制,谷胱甘肽含量增高。3、如何预防硫化氢中毒(1)如果有硫化氢泄露,要抓紧时间进行修复、检验,及时封堵、修复损坏的泄漏处。进入容器、管道等限制性空间或其他高浓度区域时,做好检测并落实监护。(2)如果有泄露,要站在上风处,采用喷射雾状水进行污染区域的稀释、溶解和冲洗,阻止硫化氢气体的蔓延、扩散。,控制和降低空气中硫化氢气体浓度和含量。(3)控制现场安全、妥善处理废液、废气和残余物。(4)严禁其他人员进入现场内。撤离现场的施救人员,必须进行淋浴、更衣、换洗服装和检查。紧急情况下可将浸湿的毛巾等织物捂住口鼻,迅速撤离毒害污染区域至上风处。不要盲目奔跑,大声呼叫,防止毒气吸入和烟气呛入。要借用敲打声响,挥动光、色等物达到求救的目的。(5)禁止现场吸烟、进食和饮水。4、硫化氢中毒后的急救(1)快速将患者抬离中毒现场,移至空气新鲜通风良好处,解开衣服、裤带等,吸入氧气。参与现场抢救者应穿隔离衣、戴防毒面罩,以免自身中毒。(2)在病人移离有毒环境后,立即肌注4、2甲氨基酚(4-DMAP)10%溶液2ml。4-DMAP是高铁血红蛋白形成剂,作用快,且无降低血压作用。(3)用3%亚硝酸钠溶液作静注,每分钟2ml~3ml,若收缩压低于80mmHg,即停止注射,亚硝酸钠注入人体后,其中的三价铁与硫化氢和细胞色素氧化酶结合的硫离子结合,恢复了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活力,从而达到解毒作用。(4)如面对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同时施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等心肺复苏,注意切勿用口对口呼吸的方法,以防交错中毒,并立即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短程应用糖皮质激素,及时合理的采用对症、支持等综合疗法;中、重度中毒有条件时可应用高压氧治疗。注意防治脑水肿和肺水肿,实施急救措施。4、防护须知1、在易燃易爆等危险场所,禁止接、打手机。2、进入装置人员,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帽带要系牢),必须穿工作服(工服穿着要求三紧:领口紧、袖口紧、下摆紧)。3、禁止穿带钉鞋及化纤衣物进入装置区。4、泵工在泵房内必须戴好工作帽,发辫不许露在外面;5、高温泵放空作业时,做好个人防护,防止烫伤。6、液化气体放空作业时,做好个人防护,防止冻伤。7、有硫化氢泄漏危险的场所,必须双人进入(取样、巡检、作业),佩戴防毒面具及便携式硫化氢报警器。8、有酸性水或酸性气的场所进行放空作业时,必须有人佩戴防护用品在现场监护;当生产需要或其他条件必须进入时,必须佩戴正压式呼吸器。9、转动设备进行检修时,必须等转动部件静止时才能进行作业。并停电,挂警示牌。10、有酸、碱、药剂等场所进行作业时,必须佩戴防喷溅眼镜、穿防酸碱工作服。11、现场取样或放空后,必须将阀门关闭,若有阀门关不严现象,应及时通知岗位操作人员。12、在易燃、易爆场所进行敲击或碰撞作业时,必须使用铜制工具。13、外来人员进入生产装置、罐区时,必须有人引导并佩戴好防护用品方可进入。4硫化氢(H2S)4.1理化性质:该物质是一种无色有臭鸡蛋味的气体。分子量34.08,密度1.19g/l,沸点-60.2℃,熔点-85.5℃,自燃点260℃,易溶于水,也溶于乙醇、汽油、煤油、原油中。H2S化学性质不稳定,在空气中易燃烧。爆炸极限为4.3-45.5%,它能使银铜及金属制品表面发黑,由于其蒸汽比空气重,故会积聚在低洼处或在地面耐散,若遇火源会发生燃烧。本品是强烈神经毒物,对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4.2急性中毒:短期内吸入高浓度硫化氢后出现:流泪、眼痛、眼内异物感、畏光、视物模糊、流涕、咽喉部灼热感、咳嗽、胸闷、头疼、头晕、乏力、意识模糊等。部分患者可有心肌损害。重者可出现脑水肿、肺水肿。极高浓度(1000mg/m3以上)时可在数秒内突然昏迷,呼吸和心跳骤停,发生闪电型死亡。高浓度接触眼结膜发生水肿和角膜溃疡。4.3长期低浓度接触,引起神经衰弱综合症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4.4吸入后,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4.5危险特性: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高热或明火即会发生爆炸。与浓硝酸、发烟硝酸或其他强氧化剂剧烈反应,发生爆炸。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与明火会引起回燃。4.6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防火防毒服。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泡沫、干粉。4.7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小泄漏时隔离150米,大泄漏时隔离300米。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体用防爆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通风橱内,或使其通过三氯化铁水溶液,管路装止回装置,以防溶液吸回。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4.8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4.9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手的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引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及时换洗工作服。作业人员应学会自救互救。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5原料油2.1.1理化性质:原料油是炼油厂从原油中提取汽油、柴油和润滑油后剩余的黑色油状物,是多种烃类的混合物,俗称液体石蜡沥青。含有一些高沸点油类所组成的烃和一些分馏不完全而残留的挥发性物质。2.1.2危险特性:受高热分解,放出腐蚀性、刺激性的烟雾;自然点:230℃—240℃;燃烧产物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水,扑救物质水、二氧化碳、干粉、泡沫、沙土等。2.1.3急救措施(1)皮肤接触:脱去污染衣着,用稀按叶油或二甲苯擦洗,再用肥皂水或清水冲洗,就医。(2)眼睛接触:立即翻开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4)食入:立即漱口饮足量的温水,催吐,就医。(5)泄漏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切断火源,防高温自燃,注意个体防护,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6)防护措施:提供良好的通风条件,高浓度环境中,佩带防毒面具。眼睛不需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防护眼镜,穿工作服,戴防护手套,工作后淋浴更衣,彻底清洗。油浆的性质和渣油相近。6柴油(中芳烃)2.2.1理化性质:用于柴油机的液体燃料,由原料油裂化制得,根据主要成分的不同,有石蜡基柴油、环烷基柴油、环烷芳基柴油等,根据密度不同一般分为重柴油和轻柴油,主要指标是十六烷值、粘度、凝固点等。相对密度:0.8709;熔点:-35℃—20℃;沸点:280℃—370℃;闪点:45℃—90℃;自燃点;257℃;2.2.2危险特性:遇明火、高温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若遇高温,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灭火剂有泡沫、二氧化碳、干粉、沙土等,用水灭火无效。2.2.3毒性:柴油主要是烷烃和芳烃,都是高沸点,故由于吸入蒸汽所致的中毒机会较小,柴油的雾滴吸入可引起吸入性肺炎,柴油燃烧的废气中含有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醛类及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大量的黑烟。黑烟中含有油物、碳粒和高沸点的一些物质,并有一些致癌物如3,4—苯并芘,所以柴油废气的毒性随组分而异。2.2.4急救措施(1)皮肤接触:脱去污染衣着,用大量的清水清洗污染的皮肤。(2)眼睛接触:翻开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3)吸入: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4)食入:误食者饮牛奶或植物油,洗胃并灌肠,就医。2.2.5防护措施:密闭操作,注意通风,对于呼吸系统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但建议特殊情况下佩带供气式空气呼吸器,穿工作服,必要时戴防护手套和安全防护眼镜,以保护皮肤和眼睛。工作现场禁止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2.2.6泄漏处理:切断火源,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堵漏。用活性炭或其他惰性材料吸收,然后收集运到空旷处焚烧。如大量泄漏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7汽油(轻芳烃)2.3.1理化性质:无色至淡黄色的易流动的液体,具有挥发性和易燃性。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有特殊气味,不溶于水,易溶于苯、二硫化碳和醇,可混溶于脂肪。组成成分:C5H12-C12H26;相对密度:0.67—0.71(液体)3—4(气体);熔点:-60℃以下;沸点40℃—200℃;闪点:-43℃;自燃点;415℃—530℃;爆炸极限:1.4%—7.6%;2.3.2危险特性:极易燃烧,蒸气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温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发生强烈反应,引起燃烧或爆炸;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若遇高温,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爆炸的危险,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常用的灭火剂有泡沫、干粉、二氧化碳、沙土等,用水灭火无效。2.3.3毒性:本品属于低毒类,为麻醉性毒物。主要作用是使中枢神经系统紊乱,低浓度引起条件反射的改变,高浓度引起呼吸中枢麻痹,对脂肪代谢有特殊作用,引起神经细胞内类脂质平衡失调。血中脂肪含量波动,胆固醇和磷脂的改变。依其成分品种不同、毒性不同,汽油在加入某些添加剂后毒性增强。在气温升高或蒸气与一氧化碳同时吸入时毒性增强。因其不饱和烃、硫化物和芳香烃含量增加毒性增加。轻度中毒表现有头痛、头晕、短暂意识障碍、四肢无力、恶心、呕吐、易激动、步态不稳、身体失调等。重度中毒:高浓度汽油蒸气可引起中毒性脑病,少数患者发生脑水肿,吸入较高浓度蒸汽可引起突然意识丧失,反射性呼吸停止及化学性脑炎,部分患者出现中毒性精神病病状,汽油直接吸入呼吸道,可致吸入性肺炎。2.3.4急救措施(1)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的肥皂水或清水冲洗。(2)眼睛接触:立即翻开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或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并敷硼酸眼膏,就医。(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暖并休息,保持呼吸道畅通,呼吸困难输氧,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4)食入:误食者立即漱口,口服牛奶、蛋清或植物油,洗胃并灌肠,就医。2.3.5防护措施: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在高浓度环境下,佩带空气呼吸器,眼睛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可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工作服,戴防护手套,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2.3.6泄漏处理:切断火源,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到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禁止泄漏物进入受限制的空间(如下水道等),以避免爆炸。喷水雾可减少蒸发,应急处理人员戴空气呼吸器,穿一般消防防护服,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堵漏。用活性炭、沙土等惰性材料吸收,然后收集运送废物处理场所。如大量泄漏,封闭附近道路,禁止机动车通行,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8甲基叔丁基醚(MTBE)3.5.1理化性质:无色液体,具有醚样气味。微溶于水。可用作汽油添加剂代替四乙基铅。相对密度:0.76(液体)、3.1(气体)。熔点:-110℃。沸点:54℃-55℃。蒸气压:32.66Kpa。闪点:-10℃。自燃点:191.7℃。爆炸极限:1.6%-15.1%3.5.2危险特性:其蒸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汽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3.5.3毒性:属低毒类,人过量接触后有头痛、恶心、呕吐、眩晕、麻醉、呼吸急促、血压降低及神经系统抑制等症状。对眼和皮肤有刺激性。误服后可产生胃肠道刺激症状和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有资料报道,在肺内的MTBE能引起化学性肺炎,导致患者死亡。3.5.4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吸入者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暖并休息,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误服者立即漱口,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3.5.5防护措施: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空气中浓度较高时,佩带防毒面具,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必要时戴防护化学品手套,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后,淋浴更衣。3.5.6泄漏处理: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消防防护服,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喷水雾可减少蒸发。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然后收集于干燥净洁有盖的容器中,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3.5.7方法:用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灭火、用水灭火无效。9石脑油9.1理化性质(1)外观与性状:无色至淡黄色的易流动液体(对于不同等级的汽油,数据变化较大)。(2)主要用途:主要用作汽油发动机的燃料。用于橡胶、制鞋、印刷、制革、油漆、洗染、颜料等行业,亦可用作机械零件去污剂。(3)熔点(℃):<-60(4)沸程:40~200(5)相对密度(水=1):0.67~0.71(6)相对密度(空气=1):3~4(7)溶解性:不溶于水,易溶于苯、二硫化碳、醇、可混溶于脂肪。(8)燃烧热(kcal/kg):110009.2健康危害(1)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肤吸收。(2)健康危害:1)急性中毒: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轻度中毒症状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步态不稳、共济失调。高浓度吸入出现中毒性脑病,极高浓度吸入引起意识突然丧失、反射性呼吸停止。可伴有中毒性周围神经病及化学性肺炎,部分患者出现中毒性精神病。液体吸入呼吸道可引起吸入性肺炎。溅入眼内可致角膜溃疡、穿孔,甚至失明。皮肤接触致急性接触性皮炎,甚至灼伤。吞咽引起急性胃肠炎,重者出现类似急性吸入中毒症状,并可引起肝、肾损害。2)慢性中毒:神经衰弱综合症、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周围神经病。严重中毒出现中毒性脑症状类似精神分裂症。皮肤损害。9.3急救措施(1)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2)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3)食入:给饮牛奶或用植物油洗胃和灌肠,就医。9.4燃爆特性与消防(1)燃烧性:易燃(2)闪点(℃):-50(3)爆炸下限(%):1.3(4)引燃温度(℃):415℃~530(5)爆炸上限(%):6.0(6)最小点火能(mj):无资料(7)最大爆炸压力(MPa):0.813(8)危险特性:其蒸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汽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9)灭火方法:汽沫、干粉、二氧化碳灭火剂。用水灭水无效。9.5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或在保证安全情况下,就地烧。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9.6包装及储运(1)危险性类别:第3.1类低闪点易燃液体。(2)危险货物包装标志:7;包装类别Ⅱ;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仓内温度不宜超过30℃。防止阳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要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桶装堆垛不可过大,墙距、顶距、柱距及必要的防火检查走道。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灌装时应注意流速(不超过3m/s),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放,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9.7防护措施(1)车间卫生标准:中国:MAC(mg/m3)300[溶剂汽油](2)检测方法:气相色谱法(3)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4)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5)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6)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7)手防护:戴防苯耐油手套。(8)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9.8环境资料该物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地表水、土壤、大气和食用水的污染。9.9废弃处置前应参照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废物贮存参见储运注意事项,用控制烧法处置。10磷酸三钠(Na3PO4)10.1理化性质:无色或白色结晶,急热到75℃熔融,在100℃时失去11分子结晶水,到200℃时也不完全脱水,能溶于水,在水溶液中几乎全部分解为磷酸氢二钠和氢氧化钠,溶液呈强碱性。分子式:Na3PO4.12H2O分子量:380.12相对密度:1.62失水温度:100℃熔点:73.3℃—76.7℃10.2危险特性:本品不燃,溶于水呈强碱性,与酸发生激烈反应,对金属如铝、锌等具有腐蚀性,受热分解产生剧毒的氧化磷烟气。10.3毒性:本品对皮肤和粘膜有刺激性和腐蚀性,严重损害粘膜、上呼吸道、眼睛和皮肤,吸入后可因喉和支气管的痉挛、炎症和水肿、化学性肺水肿而致死,接触后引起烧灼感、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10.4急救措施(1)皮肤接触:脱去污染衣物,立即用大量的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2)眼睛接触:立即翻开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畅通。(4)食入:立即漱口,饮牛奶或蛋清,就医。10.5防护措施:密闭操作,注意通风。操作人员穿工作服,戴防护手套和防尘口罩,必要时戴防护眼镜,佩带防护面具。10.6泄漏处理:应急处理人员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具进入现场,用沙土、苏打灰混合,然后在专用废弃场所深层掩埋,如大量泄露收集,回收,无害处理后废弃。10.7储运要求:储存于阴凉、通风的仓库内,远离火种,保持包装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防潮、防晒,应与酸类分开存放,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11钝化剂该物质是一种颗粒粉末状固体,内含有严重的刺激眼睛及对皮肤也有一定刺激的有害物质。因此在调配液体浓度操作时应注意:11.1防止眼睛与之接触,要戴化学防护镜。11.2要穿戴好防护服,如橡皮手套,橡皮围腰和靴子等。11.3戴好防毒面具,避免吸入含有这种化合物的气体(调和过程中更要注意)。11.4用完后的衣物,操作者应用水和肥皂彻底洗净。11.5不得将食物、饮料与之放在一起。11.6万一眼睛与之接触,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并立即进行医疗护理。如果中毒停止呼吸,要将遇难者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做人工呼吸,并马上请医生抢救。12碱液装置汽油脱硫中进行碱洗,所用碱液为10%;主要成分氢氧化钠。12.1理化性质:纯品为无色透明的晶体。工业品含有少量氯化钠和碳酸钠而成白色不透明的固体,用片状、粒状、块状和棒状。易溶于水,同时强烈放热,溶于乙醇和甘油,露放空气中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水溶液呈强碱性,对皮肤、织物、纸张有强腐蚀性,吸收二氧化碳而成为碳酸钠。相对密度:2.13;熔点:318℃;蒸气压:0.13kPa沸点:1390℃;12.2危险特性:本品不会燃烧,遇水和水蒸气大量放热,形成腐蚀性溶液,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具有强腐蚀性。12.3毒性:氢氧化钠为强碱性物质,具有腐蚀性和刺激作用,其粉尘和烟雾刺激眼和呼吸道,副食鼻中隔,皮肤接触可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12.4急救措施:(1)皮肤接触:立即用水冲洗15分钟。若有灼伤就医治疗。(2)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或用3%的硼酸溶液冲洗。(3)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4)食入:误食者清醒时立即漱口,口服稀释的醋或柠檬汁,就医。12.5防护措施:密闭操作,呼吸系统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可佩带防毒口罩,必要时戴安全防护眼镜,穿工作服,戴防护手套,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12.6泄漏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立警示标志,应急处理人员戴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有盖的容器中,运至废物处理场,也可以用大量的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液排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13甲醇13.1理化性质:无色澄清易流动,易挥发的极性液体,纯品略带乙醇气味,粗品刺鼻难闻,能与水、乙醇、乙醚、苯、酮类和大多数其它有机溶剂混溶。燃烧时生成蓝色火焰。易受氧化或脱氢而生成甲醛。相对密度:0.7913(液体)1.11(气体)熔点:-97.8℃沸点:64.5℃蒸汽压:12.265KPa闪点:11℃自燃点:385℃爆炸极限:5.5%-44.0%13.2危险特性:其蒸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汽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引着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燃烧时无光焰。13.3毒性:属Ⅲ级危害(中度危害)毒物。对呼吸道及胃肠道粘膜有刺激作用,对血管神经有毒作用。引起血管痉挛,形成瘀血或出血;对视神经和视网膜有特殊的选择作用,使视网膜因缺乏营养坏死。①急性中毒:表现以神经系统症状,酸中毒和视神经炎为主,可伴有粘膜刺激症状。病人有头痛、头晕、乏力、恶心、狂燥不安、共济失调、眼痛、复视或视物模糊,对光反应迟钝,可因视神经炎的发展而失明等。②慢性中毒:主要为神经系统症状,有头晕、无力、眩晕、震颤性麻痹及视神经损害。13.4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用流动清水彻底冲洗。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数15min,吸入者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误服者用清水或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就医。13.5防护措施:工作现场加强通风,生产设备要密闭。可能接触其蒸汽时,应该佩带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带自给式呼吸器。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操作工人穿戴防护服,戴防护镜及防护手套。工作后,淋浴更衣,实行就业前和定期体检。13.6泄漏处理:撤离现场无关人员,切断火源,处置人员戴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喷水雾会减少蒸发。用砂土或其它不燃烧吸附剂混合吸收,然后使用无火花工具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也可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13.7灭火方法:用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灭火。用水灭火无效。14甲基二乙醇胺(MDEA)14.1含硫气体和液化气的脱硫剂,吸入本品蒸气或雾,刺激呼吸道,高浓度出现咳嗽、头痛、呕吐、昏迷。蒸汽对眼睛有强烈的刺激性。长期皮肤接触可致灼伤。大量口服出现恶心、呕吐和腹痛。14.2侵入途径:皮肤接触、吸入、食入。14.3急救方法:(1)皮肤接触:脱去污染衣着,立即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眼睛接触:翻开上眼睑,用流动的清水冲洗,就医。(2)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暖并休息。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或给输氧气,就医。(3)食入:误服者立即漱口,饮牛奶或蛋清,就医。15氨对人体的上呼吸道有刺激和腐蚀作用,急性中毒表现为刺激和灼伤呼吸道粘膜,轻度中毒表现为咳嗽和胸闷,车间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为30mg/m3n。16盐酸(HCL)16.1物理性质:盐酸是无色液体(工业用盐酸会因有杂质三价铁盐而略显黄色),有腐蚀性,为氯化氢的水溶液,具有刺激性气味,一般实验室使用的盐酸为0.1mol/L,pH=1。高中化学把盐酸和硫酸、硝酸、氢溴酸、氢碘酸、高氯酸合称为六大无机强酸。氯化氢与水混溶,浓盐酸溶于水有热量放出。溶于碱液并与碱液发生中和反应。能与乙醇任意混溶,氯化氢能溶于苯。由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作用形成盐酸小液滴,所以会看到白雾。16.2危险特性:健康危害:接触其蒸气或烟雾,可引起急性中毒:出现眼结膜炎,鼻及口腔粘膜有烧灼感,鼻出血、齿龈出血,气管炎等。误服可引起消化道灼伤、溃疡形成,有可能引起胃穿孔、腹膜炎等。眼和皮肤接触可致灼伤。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引起慢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牙齿酸蚀症及皮肤损害。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和土壤可造成污染。燃爆危险:该品不燃。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16.3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可涂抹弱碱性物质(如碱水、肥皂水等),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用大量水漱口,吞服大量生鸡蛋清或牛奶(禁止服用小苏打等药品),就医。17硫酸(H2SO4)17.1物理性质:纯硫酸一般为无色油状液体,密度1.84g/cm³,沸点337℃,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同时放出大量的热,使水沸腾。加热到290℃时开始释放出三氧化硫,最终变成为98.54%的水溶液,在317℃时沸腾而成为共沸混合物。硫酸的沸点及粘度较高,是因为其分子内部的氢键较强的缘故。由于硫酸的介电常数较高,因此它是电解质的良好溶剂,而作为非电解质的溶剂则不太理想。硫酸的熔点是10.371℃,加水或加三氧化硫均会使凝固点下降。17.2化学性质:纯硫酸加热至290℃分解放出部分三氧化硫,直至酸的浓度降到98.3%为止,这时硫酸为恒沸溶液,沸点为338°C。无水硫酸体现酸性是给出质子的能力,纯硫酸仍然具有很强的酸性,98%硫酸与纯硫酸的酸性基本上没有差别,而溶解三氧化硫的发烟硫酸是一种超酸体系,酸性强于纯硫酸,但是广泛存在一种误区,即稀硫酸的酸性强于浓硫酸,这种想法是错误的。的确,稀硫酸第一步电离完全,产生大量的水合氢离子H3O;但是浓硫酸和水一样,自身自偶电离会产生一部分硫酸合氢离子H3SO4,正是这一部分硫酸合质子,导致纯硫酸具有非常强的酸性,虽然少,但是酸性却要比水合质子强得多,所以纯硫酸的哈米特酸度函数高达-12.0。17.3急救措施:硫酸与皮肤接触需要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碳酸氢钠溶液冲,迅速就医。溅入眼睛后应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迅速就医。吸入蒸气后应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迅速就医。误服后应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迅速就医。18甲苯无色澄清液体。有苯样气味。有强折光性。能与乙醇、 乙醚、丙酮、氯仿、二硫化碳和冰乙酸混溶,极微溶于水。相对密度0.866。凝固点-95℃。沸点110.6℃。折光率 1.4967。闪点(闭杯)4.4℃。易燃。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1.2%~7.0%(体积)。低毒,半数致死量(大鼠,经口)5000mg/kg。高浓度气体有麻醉性。有刺激性。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第四章安全监督的重点部位及要点1使用电器设备安全规程1.1在使用电器设备时,必须事先检查电器开关接地线以及机械设备,各部分是否安全可靠。1.2开始工作或停止工作时,必须将开关扣严和拉下。1.3要更换保险丝时,要按负荷选用保险丝不准加大或以铜丝代替使用。1.4电器开关箱内,不准放任何物品。1.5严禁用导电器具去清洗电器和用湿布擦洗电器。1.6凡电器动力设备超过允许温度时,应立即停止运转。1.7禁止将水洒在电器设备和线路上,以免漏电。1.8凡使用110伏以上电源装置,仪器的金属外壳必须接地线。1.9严禁用湿手分、合开关或接触电器设备。2化学试验一般操作规则2.1配制稀硫酸时,必须在烧杯和锥形瓶等耐热容器内进行,并必须缓缓将浓硫酸加入水中,配制王水时,应将硝酸缓缓注入盐酸,同时,用玻璃棒随时搅拌,不准用相反次序操作。2.2一切试剂瓶要有标签,有毒药品要在标签上注明。2.3溶解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发热物时,必须在耐热容器内进行。2.4严禁试剂入口,如须以鼻鉴别试剂时,须将试剂瓶远离,用手轻轻煽动,稍闻其气味,严禁鼻子接近瓶口。2.5折断玻璃管(棒)时,须用钢锉在折断处锉一小槽,再垫布折断。使用时要把断口烧成圆滑。如将玻璃管(棒)插入橡皮管或橡皮塞时,应垫布插之,防止折断伤手。2.6严禁食具和器具混在一起或互相挪用。2.7易发生爆炸的操作,不得对人进行,例如二氧化钠溶融时,坩埚口不得对着人,并应事先避免可能发生的伤害,必要时,应戴好防护眼镜或设防护挡板。2.8一切发生有毒气体操作,须于通风柜内进行。通风装置失效时,禁止操作。2.9一切固体不熔物及浓酸严禁倒入水槽,以防堵塞和腐蚀水道。2.10身上或手上沾有易燃物时,应立即洗干净,不得靠近明火。2.11开启大瓶液体药品时,须用锯将石膏锯开,禁止用它物敲开,以免瓶颈破裂。2.12处理后的浓酸和浓碱溶液,必须先将水门放开,方可倒入水槽,一切废液如含有害物质超过安全标准,应先行处理,不准直接排入下水系统。2.13高温物体(灼热的磁盘或烧杯的燃烧管等)要放于不能起火的地方。2.14取下正在沸腾的水或溶液时,须先用烧杯夹子轻轻摇动后才能取下使用,以免使用时突然沸腾溅出伤人。2.15使用酒精灯,煤气灯时,注意无色火焰烫伤。2.16工作人员手、脸、皮肤有破裂时,不许进行有毒操作,尤其是氢化物的操作,更不允许。2.17使用水银注意事项:2.17.1装水银的玻璃器皿。2.17.2装水银的容器表面应盖一层甘油,有脏水银应盖一层脏水银。2.17.3装水银可能与大气直接接通时,不许在表面上覆盖其它物质,应在水银和大气中间接一段内装活性二氧化锰的玻璃管。2.17.4装水银容器应放在金属质浅盘中,当水银溅出地面时,应填死或以高锰酸钾溶液灌泡。2.17.5脏水银的回收,可用10%的硝酸(浓度不许再高)在通风柜内处理,分离后用水洗3—4次,先用滤纸吹干,然后再于真空中干燥二小时左右,不许采用加热蒸干。2.18遇到下列毒性强烈的物质时,应特别注意安全:汞及汞盐、铅盐及铅、砷化物及砷、氢化物、白磷及磷化氢、氟化物、二硫化碳、钾钠氨的氯酸盐、铬的化合物、所有的有机化合物。3使用强酸、强碱及腐蚀剂安全规程3.1搬运和使用腐蚀性药品如强酸、强碱及溴等,要戴橡皮手套、围裙、眼镜,并穿深筒胶鞋。3.2搬运酸、碱前仔细作下列几项检查:3.2.1运器具的强度;3.2.2装酸或碱的容器是否封严;3.2.3容器的位置固定是否稳固;3.2.4搬运时不许一人把容器背在背上;3.3移注酸溶液时,要用虹吸管,不要用漏斗,以防酸、碱溶液溅出。3.4酸碱或其它荷性溶液,禁止用嘴直接吸取,如无吸气器可用量筒量取。3.5开放盛溴、过氧化氢、氢氟酸、氨水和其它荷性溶液器时,应先用水冲洗,然后开瓶。开瓶时,瓶口不准对人。3.6在稀释酸(尤其是硫酸)时,应当一面搅拌冷水,一面慢慢将酸注入,禁止将水注入酸内。3.7拿取碱性金属及其氢氧化物和氧化物时,必须用镊子夹取或用磁匙采取。3.8废酸、废碱必须倒在专门的容器内。容器应放在安全的地方。3.9如腐蚀性物质触到皮肤上时,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3.10腐蚀性强烈的物质有:溴及溴水、硝酸、硫酸、王水、氢氟酸、铬酸溶液、氢氰酸、五氧化二磷、磷酸、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铵、冰醋酸、磷、硝酸银、盐酸4使用易燃品安全规则4.1不许将易燃烧的物质放置在明火附近或试验地区附近。4.2在贮存易燃着火物质的周围不应有明火作业,如点着的煤气酒精灯,燃着的火柴和其它等。4.3使用易蒸馏或升华,易着火的物质应注意:4.3.1不许用明火加热,加热可用水、油、浴器电热板或电砂浴,周围不应有明火;4.3.2试验仪器应当严密不漏气;4.3.3在蒸馏装置下面,应有一金属浅盘(边高80—100毫米);4.3.4工作地点应有良好的通风,四周不可放置有可燃性的物料;4.3.5工作时要戴上眼镜;4.4在实验室内存放各种可燃性物质总量不许超过三公斤,每种不得超过一公斤。随用随取,用后送回专门的贮放地点。4.5遇火易着火的物质(如黄礁、过氧化钠、金属钠、钾等)禁止丢入废液桶内。凡能引起着火的物质(如废汽油、废有机溶剂)应集中在专门的容器内,放在安全的地方,不得任意乱放。4.6一旦发生失火事故,首先应撤除一切热源、关闭煤气和电门,然后用沙子或石棉布盖住失火地点或用四氯化碳等灭火。除酒精外,化学物品失火,不许用水灭火。4.7应经常检查防火设备:灭火机、黄沙、石棉等。4.8应加热、蒸馏及其它有关用火的工作进行时,要有专人负责管理,不许随便离开,用完后即关掉热源。4.9可燃物尤其是易挥发的可燃物,应存放在密闭的容器中,不许用无盖的开口容器贮存。4.10易着火的物质有:醇类、醚类、丙酮、苯、甲苯、酚、汽油、二硫化碳、磷、过氧化钠、金属钾钠镁等、碳化钙、石脑油、轻蜡油、原油、减侧线油。4.11做蒸馏提纯或蒸馏实验,必须用明火加热时,则每次蒸馏物的数量不得超过一百毫升,附近不得存放易燃物质,同时,应有防火措施。5使用易爆品安全规则5.1预防由于内外压力差引起的爆炸措施5.1.1仔细检查供真空操作用的全部仪器有无裂纹,不许使用有裂纹的仪器;5.1.2使用前应检查容器真空度是否够高,检查时应将容器用布包好。5.2使用氧气时应注意:5.2.1能使氧气瓶受碰撞或冲击。不许用人背或在地下滚动办法运气瓶,立着使用应有固定措施,开气时气嘴不能对人。5.2.2氧气瓶不能放在电炉、暖气附近,不能放在日光照射的地方,禁止在氧气瓶旁抽烟。5.2.3氧气瓶必须有减压阀才能使用。5.2.4氧气瓶、氧气表以及导管,禁止与油类物质接触。5.2.5氧气不能用完,瓶内至少保持20kg/cm2的压力。5.3使用氢气时应注意:5.3.1室内必须通风良好,保证空气中氢气最高含量不超过1%(体积比)。5.3.2氢气瓶与盛有易燃、易爆物质及氧化性气体的容器和气瓶的间距不应小于8米。5.3.3与明火或普通电气设备的间距不应小于10米。5.3.4与其他可燃性气体贮存地点的间距不应小于20米。5.3.5使用气瓶,禁止敲击、碰撞;气瓶不得靠近热源;夏季应防止曝晒。5.3.6必须使用专用的减压器,开启气瓶时,操作者应站在阀口的侧后方,动作要轻缓。5.3.7阀门或减压器泄漏时,不得继续使用;阀门损坏时,严禁在瓶内有压力的情况下更换阀门。5.4使用液化气应注意:5.4.1胶管应使用专用耐油高压胶管,不能穿墙越室,并要定时检查,发现老化或损坏要及时更换,与燃气具之间要连接紧固,严防泄漏。5.4.2点火用气时要有人看管,燃气具每次使用后必须将开关扳到关闭的位置,关闭气瓶的气源角阀,做到人离气关。每次使用前必须确认燃气具的开关在关闭的位置上,才可通气点火,用气完毕后,牢记关闭钢瓶角阀。5.4.3日常检漏,常用的方法是涂抹肥皂水,切不可用明火检查。5.4.4将钢瓶放置于通风良好且避免日晒的场所,直立使用(不可将钢瓶放倒使用)。避免受猛烈震动,不在钢瓶上放置物品,以免引燃。5.4.5严禁瓶过瓶倒气,不准私自乱倒残液。5.4有爆炸危险性的药品(过氧化钠、浓高氯酸等),在实验室内只许放一小部分,并应保存在干燥阴凉的地方。5.5禁止浓硫酸和结晶状高锰钾接触。5.6禁止和有机物一起研磨氯酸钾。5.7禁止和有机物质一起研磨硝盐。5.8乙炔铜、乙炔银的干粉最易爆炸,故在实验完时,将它和溶液一同倒在室外,用土埋住。5.9使用乙醚,首先应按下列方法检查过氧化醚是否存在,取10毫升乙醚于试管中,加入新制10%碘化钾溶液一毫升,摇匀后放置一分钟,如乙醚层显黄色,则不能用此乙醚。6玻璃及陶瓷器皿安全操作规程6.1使用器皿时必须小心轻放,以防碰坏。6.2加热时不可使器皿骤热,并应注意抹干器皿上流下的水。6.3烘干玻璃器皿时,温度应维持在120°C以下。6.4洗涤玻璃仪器时应注意勿碰破。6.5不可用细砂洗涤器皿。6.6瓷管不要在高温时放入。6.7不可使用未经烧圆的玻璃棒或在玻璃杯内进行搅拌。6.8将玻璃管通入木塞或橡皮塞的孔内时,应戴手套握玻璃管,并在玻璃管端沾水缓缓进入,以免玻璃管折断戳伤手指。6.9瓷器内不可加入氢氟酸,瓷坩埚内最好不熔融碳酸钠。7天平安全操作规程7.1使用天平时,首先检查天平盘是否干净,检查零点是否正确,如有不正常的情况立即通知保管人。7.2用完天平后把砝码拿下来放在砝码盒内盖好,砝码必须用镊子夹取,切不可用手拿。7.3欲称量的东西,一律不准直接放在天平盘上,应放在表面器皿或称秤盘中称量,称量时应将天平门关上。7.4增减样品或砝码时,应将天平升降板关闭。7.5称量样品如系液体,应使用称量瓶,并将瓶盖严。7.6如在称量时不小心把样品掉在天平箱内则应立即擦净,掉在天平盘上,则应立即用软物轻轻擦净。7.7天平间所用的物品,不要乱动或挪作其它用。7.8使用后应将天平台上收拾干净。7.9天平工作间应保持室内清洁卫生、干燥,不得向地上乱丢东西。8电光分析天平安全操作规程8.1检查水准气泡位置是否在中央,保证天平安装的水平。8.2不能称过于冷热和含有挥发性腐蚀性的物品。8.3所称物体要放盘中央,并不得超过天平的最大称量。8.4在称量时,不得打开正门,打开关闭侧门和取送物件时须小心轻放,防止震动。8.5天平使用完毕后,应将“自动”关闭和将所用砝码及指数盘旋到原“0”位,最后将罩罩好。8.6经常注意更换柜罩内的变色硅胶,保持天平的干燥。9电烘箱安全操作规程9.1烘箱要按照各牌上所规定的温度范围使用。9.2烘箱必须保持接地良好。9.3烘箱附近不得堆放油盆、油桶、棉纱、布屑等杂物。9.4不得在烘箱前后洗涤、刮漆和喷漆工作。9.5电阻丝在底部的烘箱,要防止小零件落入烘箱底部与电阻丝接触造成短路。9.6打开烘箱门时,必须先断电,加温过程中操作者不得离开。9.7不得在烘箱内存放物品,如工具、器材、零件及油料挥发物。9.8经过汽油、煤油、酒精、香蕉水等易燃液洗涤过的零件及喷漆过的产品,应在室温下停放15—30分钟,待绝大部分易燃液体挥发后才能放入烘箱内烘烤,室内应注意通风。9.9烘烤在工作时,不得进行清洁工作,更不得用汽油擦拭。9.10非金属产品放入烘箱内加温,一定要按照工艺规程进行。9.11烘箱工作前必须开放通风的闸门,以防爆炸。9.12使用前要先检查自控装置是否失灵。10高温炉安全操作规程10.1使用前首先检查该炉是否正常,是否漏电,炉膛是否清洁。10.2温度最高不得超过1000°C。10.3使用时应注意避免燃烧物倒入炉内。10.4升温需逐步升高。10.5降温时应使其自行冷却,不得将炉门打开。10.6应保持炉子清洁。10.7用毕将开关以反时针调到零点。10.8使用时,如发现炉内有火花发生或炉温与指定温度不符合时,须立即告知保管人。10.9使用完后应把电插销拉下,把温度调节器放在最低温度,关好炉门,方可离开。10.10如须焙烧特殊物质(如铅、锌等),应事先与保管人联系,用毕将炉膛清理干净。11化学试验器皿安全操作规程11.1不知其性质的试样,绝不可放进加热。11.2除铂头坩埚外,其它坩埚不可坩铂器皿。11.3铂器皿必须在煤气灯氧化焰上灼烘和加热不能在还原焰上烧,以免生成脆弱的碳化铂。11.4铂器皿放于高温炉内加热时,必须先扫清炉膛,以免炉膛内之赃物沾污坩埚,铂器皿在电炉内加热正蒸发时,必须垫以清洁而固定使用的石棉板,不准垫铁制物品,不准乱拿脏的石棉板垫放。11.5在铂坩埚内熔融试剂,不允许使用过氧过钠、过氧化钡、硫代硫酸钠、碱金属(钾、钠)的硝酸盐,亚硝酸盐、氢化物及氧化物,碱土金属(钙、镁、钡)氢氧化物。11.6为了避免铂由于和其它金属生成合金以及生脆弱的铂化物而损坏,不可在铂容器内烧灼和加热以下物质:11.6.1易被还原金属及盐类如:铅、锌、铬、锑、锡、银、汞、钕金属等类。11.6.2避免与金属铁作用,以免生成铁铂合金,因此当含金属铁样品需熔融时,必须用酸先将大部分铁熔后,再将不熔物放于铂坩埚中熔融。容易被还原的金属化合物,硫酸铅、氧化铅、二氧化锡、三氧化二铋和三氧化二铁等。11.6.4含磷和硫砷的化合物,磷酸铝、硫化锰等。盐酸与高锰酸钾或重铬酸钾不能混用。11.7使用是必须防止器皿的变形、磨损、减重,因此:11.7.1不得用无橡皮头之玻璃棒处理玻璃器皿内熔融物。11.7.2铂在900°C会减重,故在高炉内放置时间愈短愈好。11.8在铂坩埚内灰化滤低时,必须在低温下进行,并应充分氧化以免有还原性之碳化物与铂作用。11.9弄污了的氰铂容器应采用以下方法清洁:11.9.1在不含硝酸的盐酸中加热,如盐酸已变深为黄色,则必须另换新的。11.9.2用上法不能处理清洁时,则以重铬酸钾熔融处理。11.9.3上法不行时,用焦硫酸钾。12取样安全操作规程12.1取样操作时,必须一人取样、一人监护;12.2取样操作时,要随时注意个人防护,避免被车辆碰撞;12.3取样操作时,如遇有大风、雷雨等恶劣天气时,应及时协调,禁止登高爬罐;12.4登高取样,要戴好安全带、安全帽、穿好劳保鞋、防毒口罩等防护用品;12.5取样操作时,要注意正确选择、穿戴好劳保用品;如取酸类、碱类产品时,要戴好防护眼镜、手套等劳保用品,避免直接接触,如果溅到劳保用品或皮肤上,应立即用水进行清洗.12.6进入生产装置区内取样时,要穿戴安全帽、防静电工作服、没有金属钉的鞋;12.7在进行炉渣取样时,应保持人与传送带的安全距离,要用取样器取样,不可徒手取样,另规定在传送带上取样,不可在下渣器底部取样,以免烫伤。12.8取样时,一定要站在上风向。12.9气体取样时,要站在取样口的侧方。13油品分析岗位安全操作规程13.1在进行硫磺样品制备时,要严格执行粉碎机操作规程,必须压紧压盖后在进行操作;13.2所有使用过含毒物的溶液,必须严格按照《固(液)废弃物处置管理规定》执行,然后清洗仪器和工作地点。13.3使用压力钢瓶,应注意通风,精心操作,使用前检查是否漏气,钢瓶及气路不准占有油污;13.4在进行馏程检测时,操作前严格检查仪器及电源有无异常,控制加热速度,防止爆沸等现象发生;13.5在进行闪点检测时,应首先检查液化气罐及气路是否漏气,注意明火的使用,对使用后火柴梗应注意集中回收,防止余火造成火灾危险;13.6在进行残碳测定时,应注意控制火焰大小及加热速度,防止火焰突然变大伤身或者液化气泄漏。13.7在沥青各项目检测时,要戴好手套,眼镜等防护用品,精心操作,防止产品飞溅、烫伤。13.8各种油品加热,严禁使用电炉,要用加热板加热。13.9在进行腐蚀性产品检测时,要戴好手套,眼镜等防护用品,精心操作,防止产品飞溅;13.7对助剂类产品洗涤,要穿戴好防护用品,远离火源;13.8在使用气相色谱仪时,应首先进行载气气路的检查,防止漏气;在检测时应先开载气,再开电源,以免烧毁仪器;13.9在冰箱、冰柜使用时,不得存放个人用品,不得存放易燃易爆品等13.10在温控设备的使用过程中,注意检查温控表,防止出现不可控现象的发生;13.11压力钢瓶应与试验室分离,做好压力容器的标识,远离热源、火源,使用前应检查是否漏气,钢瓶及气路不准粘有油污;13.12对危化品的储存、使用,严格执行《化学试剂管理规定》中关于储存、领放、使用规定,防止丢失,对剧毒试剂,要双人双锁管理;13.13对留样的管理,要按规定分类存放,及时通风,远离火源;随便离开,用完后即关掉热源。14标准溶液岗位安全操作规划规程14.1滴定分析用标液和杂质测定用标液的配制分别按《化学试剂滴定分析月标液的制备》、《化学试剂杂质测定用标液的制备》执行;分析用制剂、制品的配制按《化学试剂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制品的制备》执行;14.2对所有危化品严格按分类标准规定进行储存、使用,严禁混放;14.3标液配制完毕,配制人员应及时粘贴标签加以标识,各实验室领用时应给以相同的标识;14.4标液和制剂当出现浑浊、沉淀或颜色发生变化时应重新制备;14.5标准溶液在常温下放置的期限不得超过各种标液理应规定的期限;14.6标液的发放应建立发放台帐,详细填写溶液名称、浓度、发放数量、发放日期、有效期、领取单位、领取人、发放人等,并有复核人复核;14.7除执行上述安全操作规程外,其他执行质量监督安全岗位操作规程。15环保化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15.1取样安全操作规程:15.1.1小宗原料取样前应先了解小原料的性质及防范措施,注意正确选择并穿戴好劳保用品。15.1.2有毒有害固体取样时,须检查有无洒落,以防摔倒。15.1.3取样时如有小原料溅到劳保用品或皮肤上,应立即用水进行清洗。15.1.4污水取样要穿戴好防毒口罩等防护用品,要站在上风向。15.2在冰箱使用时,不得存放个人用品,不得存放易燃易爆品等15.3在温控设备的使用过程中,注意检查温控表,防止出现不可控现象的发生;15.4压力钢瓶应与试验室分离,做好压力容器的标识,远离热源、火源,使用前应检查是否漏气,钢瓶及气路不准粘有油污;15.5检测后的废液,应进行处理,符合排放条件后在进行排放15.6危化品的使用,储存,严格执行《化学试剂管理规定》15.7对留样要分类存放,加强管理,及时通风,远离火源15.8对留样进行销毁时,必须严格执行《固(液)废弃物处置管理规定》,对有毒有害的留样要进行处置后再销毁15.9进行炉渣取样时,应保持人与传送带的安全距离,要用取样器取样,不可徒手取样,另规定在传送带上取样,不可在下渣器底部取样,以免烫伤。15.10在使用粉碎机制样时,研钵盖压紧后,扣上机盖,方可启动电源。机器停转后方可打开上机盖。粉煤机要定期除尘,以防煤尘浓度过高,造成粉尘污染。15.11定硫仪、工业分析仪均属于高温操作。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严禁使用温度超出规定的温度范围。高温操作设备附近不得放置易燃杂物。15.12严禁使用高温设备烘烤与工作无关的物品,以防不熟悉物品特点造成危险。15.13注意正确选择佩戴必要的劳保用品,以防烫伤。15.14使用量热仪进行发热量操作时,仪器操作必须按相应工艺操作规程进行,检验前先检查氧弹是否漏气,是否符合安全要求。检查充氧压力是否正常。15.15使用定硫仪时,取放瓷舟应用镊子,不可徒手拿取,以防烫伤。勿使氧化钨及电解液溅到皮肤上,一旦发生应立即用水冲洗。电解液更换时,废液应中和后再倒入煤场。15.16.COD检测(尤其是硫酸)时,应当一面搅拌冷水,一面慢慢将酸注入,禁止将水注入酸内。第五章防护用品及器材的安全使用规则1 防毒面具防毒面具属于过滤式呼吸器的一种,目前主要是自吸式。一般由面罩、滤毒罐(盒)、导气管(直接式无导管),可调拉带等部件构成。面罩和滤毒罐(盒)是关键部件。1.1 防毒面具面罩分为全面罩和半面罩。全面罩有头盔式,头带式两种。全面罩由罩体、呼吸阀、眼窗及固定拉带构成;半面罩由罩体、呼气阀、吸气阀及可调拉带构成。1.2 滤毒罐(盒)主要由壳体,滤毒药剂、固定弹簧、滤烟(尘)层等组成,按吸毒容量分为大、中、小型罐和盒。1.3 滤毒罐(盒)主要种类见表1、表2,罐分为七类,盒分为四类。表1滤毒罐种类 编号 标色 防毒类型 防毒对象例 1 1L 草绿+白道 综合防护 氢氰酸、光气、路易氏气、砷化氢、溴甲烷、芥子气、氯化氢等 1 绿 2 2L 桔红 综合防护(加防一氧化碳) 同上,加防一氧化碳 3 3L 褐+白道 防有机气体 苯、丙酮、氯气、苯胺、醇类、二硫化碳、硝基烷、氯仿、溴甲烷、氯化苦等 3 褐 4 4L 灰+白道 防氨和硫化氢 氨气、硫化氢等 4 灰 5 白 防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 6 黑 防汞蒸汽 汞蒸汽等 7 7L 黄+白道 防酸性气体 二氧化碳、氮氧化物、氯气、硫化氢、光气、氯气、含磷和含氯的有机农药等 7 黄 表2滤毒盒种类 编号 标色 防毒类型 防护对象类型 3 褐 防有机气体 苯及同系物、汽油、丙酮、二硫化碳等。 4 灰 防氨、硫化氢 氨气、硫化氢。 6 黑 防汞蒸汽 汞蒸汽等 7 黄 防酸性气体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硫化氢、1.4 防毒面具的选择:应根据作业场所中毒物的浓度、种类、作业条件择用;使用者应选配适宜自己面型的面罩型号;选定好滤毒罐的种类和品种。(1)自吸式波纹胶管防毒面具适用于缺氧、有毒气体不明、浓度较高的场合作业、流动性小或定点作业的岗位,较为有效,并且经济,有的品种可自行设计组装。由连结导管、软管、低阻过滤器组成。此面具属于隔绝式呼吸器,这类呼吸器的功能是使戴用者呼吸系统与劳动环境隔离,由呼吸器自身供气(氧气和空气),或从清洁环境中引入纯净空气维持人体正常呼吸。①使用前要严格检查气密性,确认面罩和胶管未老化、无破损方可佩戴进入工作场所。用于危险场所时,必须有第二者监护,用毕要清洗检查,保存备用。②自吸式长管呼吸器要求进气端悬置于无污染的不缺氧的环境中,软管要力求平直,以免增加吸气阻力。③面罩与导气管的连接应紧固,导气管吸入口应放在有毒区域的上风口,保证吸入新鲜空气,并应有专人监护。④使用时胶管连接长度10m,管口应距地面10cm以上。(2)过滤式防毒面具此面具由面罩、导气管、滤毒罐、背包组成。平时均存放在背包内,使用时将面罩、导气管、滤毒罐相连接,(滤毒罐平时密封在塑料袋内),使用时打开滤毒器的上、下盖,螺纹的一端与导气管牢固连接。戴好面罩,做几次深呼吸,如无不适,方可使用。①此种面具只适用于有毒气体浓度不超过2%,空气中氧含量不低于18%的场合。当不了解气体性质和氧气含量时,严禁使用此类防护器具。一般不能用于槽、罐等密闭容器的工作环境;②3号滤毒罐(褐色),适用于防护苯、氯气类毒气。4号滤毒罐(灰色)适用于防护氨、H2S气体;③使用前应拔去滤毒罐底部的橡皮塞,否则会出现窒息事故,威胁人身安全;④3号滤毒罐使用时间不超过20分钟;4号滤毒罐使用时间不超过25分钟。⑤使用前应检查面具是否有破损现象,如有老化破损现象,严禁使用。1.5 防毒面具的使用:除按防尘面具的使用要求外,使用防毒呼吸器要留意滤毒罐(盒)是否失效,如嗅到异味,发现增重超过限度,使用时间过长等应警觉,最好设置使用记录卡片或失效指示装置等;发现失效或破损现象应立即撤离工作场所。2 自给正压式空气呼吸器自给正压式空气呼吸器适用于在有毒气体浓度较高的环境作业。主要由面罩组件、供气阀组件、减压器组件、空气瓶组件和瓶阀组件、背架组件组成。2.1 检查装具性能使用装具前必须完全打开气瓶阀,同时观察压力表读数,气瓶压力不应小于20Mpa。2.2 背戴装具将气瓶阀向下背上气瓶,通过拉肩带上的自由端调节气瓶的上下位置和松紧,直到感觉舒适为止。将腰带插头插入腰带插座内,然后将腰带左右两侧的伸出端同时向后拉紧,收紧腰带。2.3 佩戴面罩放松面罩下的二根颈带,拉开面罩头网,先将面罩置于使用者脸上,使下巴进入面罩下面凹形内,然后将头网从头部的上前方往后下方拉下,将面罩戴在头上,调整面罩位置,先收紧下端的二根颈带,然后收紧上端的二根头带;如果感觉不适可调节头带松紧。2.4 检查面罩密封用手掌心捂住面罩接口处,通过吸气直到产生负压,检查面罩与脸部密封是否良好。否则再收紧头带或重新佩戴面罩。2.5 安装供气阀将供气阀上的红色旋钮置于12点钟的位置,确认其接口与面罩接口啮合,然后沿顺时针方向旋转90°,当听到咔嚓声时即安装完毕。,通过几次深呼吸检查供气阀性能,吸气和呼气都应舒畅,无不适感觉即可正常使用。2.6 使用结束(1)装具使用结束后,将右手的手掌放在供气阀盖上,使大拇指指向左面抓住供气阀,用大拇指将锁闩向上盖方向移动,直至从面罩上的锁定槽中脱出;然后把供气阀沿逆时针方向旋转90°,使红色冲泄阀指示器旋转到12点钟的位置,使供气阀与面罩脱开。(2)按下供气阀上方的橡胶罩开关,关闭供气阀。(3)用手捏住下面左右两侧的颈带扣环向前一推,同时松开头带,将面罩从脸部由下向上脱下。(4)用两手拇指和食指压住腰带插扣两端的滑块,然后向前拉,松开腰带。用右手拇指和食指压住插扣中间的凹口处,轻轻用力压下将插扣分开。(5)两手握住拉肩带上的扣环,轻轻向上一提即放松肩带,将装具从背肩上卸下。(6)关闭气瓶阀。2.7 注意事项(1)装具使用过程中要注意报警器发出的报警信号,听到报警信号应立即撤离现场。从发出报警声到气瓶内压缩空气差不多用完,本呼吸器大约可使用5-8分钟。报警器音响在0.5米范围内声级为90dB(A)。(2)装具使用过程中,若感到呼吸不畅(供气阀发生故障)或面罩有水雾时,可打开红色冲泄阀旋钮来保证供气和清除水雾。(3)面罩的密封圈与皮肤必须紧密贴合,必须保证密封面与皮肤之间无头发或胡须等。3 安全帽安全帽的功能是保护作业人员的头部,以消除或减缓坠落物、硬质物件的撞击、挤压伤害,是生产中广泛使用的个人安全用品。3.1 安全帽结构安全帽主要由帽壳和帽衬组成,帽壳为圆弧形,帽与衬之间有25-50mm间隙,当物体接触帽壳时,载荷传递分布在帽壳的整个面积上,由头和帽顶之间的系统吸收能量,减轻冲击力对头部的作用,从而达到保护效果。帽衬与帽顶的垂距,塑料帽衬必须大于25mm;棉织(化纤)衬必须大于30mm,而小于50mm;衬与帽壳内侧面的水平间距应大于5mm而小于20mm;帽重应小于460g,特殊的(防寒)小于690g。3.2 选用和保养必须选择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安全帽产品,根据不同的防护目的选用适宜的品种,了解各种安全帽的性能,掌握正确的使用、保养方法,以发挥其作用,做到有效、经济。使用前的检查(1)每次使用前要检查安全帽的质量,如有裂痕、碰伤和凸凹不平以及存在影响性能的各种缺陷,不能使用;已受过一次冲击的帽要报废;检查帽顶与衬之间的距离是否为25~50mm。(2)使用时,帽要戴牢,戴正。(3)不要随意在帽顶上开通气孔,不要随意碰摔安全帽,不要当坐垫使用,以免降低帽壳强度。(4)安全帽应存放在无腐蚀,干燥的库房。4 防冲击眼护具主要用的防止异物对眼部的冲击伤害。以往常用的一般眼镜普通镜架自托镜片防护性能差,易碎不安全,现已制定了国家标准,并规定镜片必须用高强度镜片,如CR一39光学塑料或强化玻璃片,防冲击眼护具的各项指标应符合GB5890—86《防冲击眼护具》的要求,标准中侧重于对镜片,镜架的抗冲击性能及强度等项目作了规定,使之具有可靠的防护作用。5 防噪音用品噪音防护主要是对听觉器官,头部和胸部的防护。通用的用品有耳塞、耳罩和头盔三大类。如长期在85dB(A)以上或短期在115dB(A)的环境中工作时,都应使用防护用品,以减轻对人的危害。耳塞是护耳器中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携带使用方便。使用时直接插入耳道。只要正确使用,可以获得较好的声衰减效果,声衰减值一般为15—25dB(A)。5.1 耳罩耳罩结构较为复杂,平均隔声值在职20dB以上,有的A级隔音值达30dB以上,对于高噪声和A声级在100dB的高频噪声,应佩戴耳罩。工业上用的防噪声耳罩由塑料壳、密封垫圈、内衬吸声材料和弓架四部分组成,只有当这四个部分都设计选材适当,才能获得较好的或理想的效果。5.2 防噪声帽盔防噪声帽盔是保护听觉和头部不受损伤的品种。有软式和硬式之分。(1)软式防噪音声帽由人造草帽和耳罩组成,耳罩固定在帽的两边,其优点是可以减少噪声通过颅骨传导引起的内耳损伤,对头部有防振和保护作用,隔声性与耳罩相同。(2)硬式防噪声帽盔由玻璃钢壳和内衬吸声材料组成,用泡沫橡胶垫使耳边密封。军用时可与通话耳机同时使用,只有在高噪声条件下,才将帽盔和耳塞连用。5.3 防噪声用品的选用根据噪声声级选用适宜的护耳器,总噪声级低于100dB时,采用耳塞;总噪声级在103~125dB时,还需佩戴耳罩;如超过125dB,则除采耳塞外,还应佩戴防噪声头盔。选用护耳器应注意:予模型耳塞分有不同型号,使用人员应根据自己耳道大小配用;防噪声帽也按大小分号,戴用人员应根据自己头型选用。在使用护耳器时,一定要使之与耳道(耳塞类)耳壳外沿(耳塞类)密合,紧贴,主能起到好的防护效果。6 安全带安全带由带、绳、金属配件三部分组成。人从高处往低处坠落,冲击距离越大,冲击力越大。冲击力为体重的5倍左右时不会危及生命,如在体重的10倍以上,可能使人致死,安全带就是以此为基本依据设计制度,起到防止坠落冲击伤害的。6.1 选择必须根据作业人员的用途选择符合标准的安全带产品。6.2 使用(1)水平拴挂系好腰带后,把绳的挂钩挂在和安全带同一水平处,人与挂钩保持差不多等于绳长的距离。如水平距离远,可接绳拴挂,这样当发生坠落时,人体受摆动冲击负荷较垂直情况小,但在摆动过程中要防止与其他物件相撞。(2)高挂低用安全绳挂高处,人在下面工作,可减少冲距,这是较为安全的挂绳法。(3)拴、挂安全带要牢固,以防脱落,绳不能打结,挂钩必须挂在金属圆环上,经受过冲击的绳应更换,不能继续使用。6.3 养护经常检查安全带缝制件是否受潮或开线,检查金属配件是否生锈,要保证处于完好状态;保持安全带的清洁,应存放的干燥无腐蚀的库房中。7 消防设施7.1 消防设施包括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火栓、固定消防水炮、消防、灭火器材等。7.2 加强对各类消防设施、灭火器材的管理,建立健全各级责任制,确保责任落实到位,消防设施、灭火器材完好。7.3 岗位员工对本岗位、本装置的消防设施、灭火器材要做到会使用、会维护保养。装置消防器材的安置是根据装置生产特点进行安排的,各班不得随意移动,并保持干净整洁。7.4 消防设施、灭火器材的管理,要纳入安全管理和设备管理工作中,专人负责,建立消防设施、灭火器材台帐,定期对消防设施、灭火器材进行检查、维护、保养,并进行记录。7.5 火灾(烟雾)自动报警系统是用于探测初起火灾并发出警报,以便采取相应措施,必须加强管理,确保系统完好。不得随意触动或中断运行,如因维护保养需要中断运行的,必须报安全管理部门,并在维护保养结束后及时恢复正常运行。7.6 固定消防水炮应编号,并定期检查,每半年进行一次润滑保养,对压力表、旋转手轮、开关损坏及炮衣丢失的必须及时维修更换。7.7 固定(半固定)灭火系统的管道接口应用闷盖封住,以防杂物和小动物进入管道。平时应放空管内的残液或水;消防竖管上的快速头应完好好用;管道应每年清洗防腐一次,以清除管内锈屑和杂物,确保管道畅通完好。消防蒸汽带、水带应完好并盘好、不得随意乱拉。7.8 消火栓不得用于与消防无关的方面,不得损坏或擅自开启使用消火栓,如因生产施工、绿化等特殊情况用水,附近又无水源的,使用单位事先提出书面申请,经分公司消防大队同意,办理《消火栓使用许可证》后,方可使用。不得埋压、圈占室外消火栓。7.9 消火栓应编号,并定期检查,每半年进行一次润滑保养,对漏水、损坏的应及时维修更换。7.10 小型移动式灭火器是扑救初起火灾的重要消防器材,必须按照规定进行配置,实行定值管理,并按《灭火器定值管理卡片》的内容标明器材名称、数量、投用和有效截止日期、负责人及摆放位置等。手提式灭火器应摆放在器材箱内,推车式灭火器应有防日晒雨淋措施。。7.11 凡因保管不善、检查不力、随意动用或被他人乱用造成消防设施损坏、丢失、过期、不能使用的,由责任班组自行维修、购买,并对责任人按消防管理规定考核细则进行处理。7.12 消防器材使用须知(1)干粉灭火器主要成份为碳酸盐和磷酸盐等组成的干粉剂。其原理是干粉在二氧化碳或氮气的推动下,以雾状喷出,受高温后发生反应。适用范围:用于扑救石油及其制品,可燃液体,可燃气体,可燃固体物质的初起火灾,还可扑救5万伏以下带电设备火灾。不适用扑救精密仪器机械及仪表火灾。使用方法:手提式:拔出保险销用力下压把柄或提起圈环即可。推车式:打开储气瓶手轮、出粉管阀门,将喷枪打开即可。(2)二氧化碳灭火器该钢瓶内盛装的是压缩的液体二氧化碳。其原理是液态二氧化碳从钢瓶中喷出立即汽化,吸收大量汽化热<138千卡/公斤>,干冰的温度为-78.5℃,能冷却燃烧物;二氧化碳气体能稀释空气中的含氧量,当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达29.2%时能使燃烧因缺氧而熄灭。适用范围:由于二氧化碳灭火器具有灭火不留痕迹,并有一定的绝缘性能等特点,因此更适用于扑救600伏以下的带电电器,贵重设备,图书资料,仪器仪表等场所的初起火灾,以及一般的可燃液体的火灾。使用方法:使用时一只手握住喇叭筒根部的手柄,另一只手打开手轮或压下压把即可。8 事故柜8.1 事故柜是在紧急情况下为确保人身安全、存放气防器具、事故应急器具而设置的专用柜,严禁擅自移动或挪作它用。8.2 只允许在事故情况下使用柜内的防护器材,平时未经安全人员同意,任何人不准动用。8.3 事故柜内气防器具、事故应急器具使用后应在8小时内通知本单位安全技术人员,安全技术人员及时进行检查或更换柜内物品,并做好记录。不通知、不报告者必须对其产生的后果负责。8.4 单位安全员每月对事故柜内气防器具、事故应急器具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并认真填写“检查记录卡”,“使用记录卡”。对在事故状态下使用气防器具、事故应急器具后,应将使用情况书面报告分公司安环部。8.5 事故柜内正压式空气呼吸器,保管压力应不低于20MPa、过滤式防毒面具、滤毒罐保存期为5年(以出厂日期开始)。气瓶和滤毒罐更换由车间安全员负责。8.6 保持事故柜的清洁和完好无损,人人有责,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报告单位安全员。8.7 凡无故损坏事故柜或擅自动用柜内气防器具、事故应急器具者,要追究其责任,索赔损失,并由安全员进行考核。第六章 质检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1总则1.1编制目的为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规范部门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对风险和防范事故的能力,特制定本方案。1.2编制依据依据《石化分公司事故应急救援预案》1.3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质检部化验室内发生的各类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人员中毒、自然灾害事故、灭火和应急疏散救援、职业病危害事故。本预案应急响应为第三级响应:即为启动分厂应急救援队伍即能达到事故有效控制的响应。2 危险性分析2.1概况化验室是质检部对各种危险化学品化验分析收集数据的场所,根据其装置设备、工艺特点,有如下危害、危险因素。氢气瓶储区,各分析室内用电仪器设备,色谱室色谱仪四台,中控一室污油桶,中控分析室留样橱一个,成品分析室留样橱一个,中控二室污油桶,高温室甲醇分析仪,药品室内酸碱等药品。 2.2主要危险源为:超温、超压、泄漏、火灾、爆炸、中毒、酸碱烧伤。 2.3 主要介质有: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原油、渣油、甲醇、汞、苯、氨水、锌及其化合物、酸碱等2.2危险源与风险分析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对使用到的危化品进行辨识,本装置根据危险物质临界存储量尚不构成重大危险源。表1危险有害因素分布情况表 危险因素危险场所 火灾爆炸 中毒窒息 压力容器爆炸 压力管道爆炸 高温烫伤 化学灼伤 成品油化验室 √ √ 原料油化验室 √ √ 气体化验室 √ √ 水分析化验室 √ √3组织机构及职责3.1事故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组长:侯庆宝副组长:王齐武组员:张娜、李晓燕、张双彦及其相关成员3.2职责组长职责:对事故发生第一时间反应,在组织实施具体救援工作同时,联系其他救援组织。副组长职责:第一时间采用当地资源,组织自救。组员职责:第一时间组织人员避险及救护,对最容易救助的对象优先救助。4预防与预警4.1危险源监控(1)本装置在重要的岗位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在中央控制室24小时有人监控,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2)本装置坚持岗位按时巡检制度,并执行巡回检查制度,有效地促进了岗位职工按时巡检。(3)本装置车间每周进行一次装置安全大检查,使得危险源得到了有效的监控。4.2预警行动当事故可能影响到分公司内其他人员甚至周边企业或居民区时,应及时启动警报系统,并向公众发出紧急公告。(1)事故第一发现人发出警报,车间应急救援小组发出紧急公告。在发生紧急事故时,事故第一目击人在第一时间发出警报,由车间应急救援小组根据影响范围,向公众并告知事故性质、对健康的影响、自我保护措施、注意事项等,以保证公众能够及时做出自我防护相应。(2)车间应急救援小组还要同时向分公司进行上报。5信息报告与处置5.1信息报告与通知24小时报警电话中央控制室:8231救援小组组长:18954607986救援小组副组长:15205462468生产调度中心:23683002368200火警电话:119市急救中心电话:120安全环保管理部门电话:82155.2接警与通知中央控制室负责接警,接警人员必须掌握的情况有:①事故发生的时间与地点、种类、强度;②已泄漏物质数量;③已知的危害方向。5.3信息上报与传递根据应急的类型和严重程度,车间应急救援小组将事故有关情况同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通报信息必须包含内容如下:①将要发生或已发生事故或泄漏的部位名称;②通报人的姓名和电话号码;③泄漏化学物质名称,该物质是否为极危险物质;泄漏时间或预期持续时间;④实际泄漏量或估算泄6质检部事故处理6.1水质分析 所使用设备:各类玻璃仪器 可能遇到事故:6.1.1酸碱伤害:当酸碱喷溅到衣服上时,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立即脱掉衣物,检查鞋内是否有酸碱进入。如酸碱溅到皮肤或眼内,轻微者,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后,再次用相应防护液进行清洗,然后再用大量清水冲洗。如果已经产生溃疡面,在冲洗后报告主任,送医院进行处理。6.1.2玻璃割伤、刺伤:轻微玻璃割伤、刺伤,立即检查伤口是否有残存玻璃。然后用清水或肥皂水清洗创口,并挤出几滴血液,防止有玻璃残存。并涂抹相应消毒药品。如果创口过大,血流不止,先检查是否有残存玻璃,如果确定没有,可用纱布、毛巾等干净物品止血,并立即上报主任,送医院进行处理。6.2色谱分析 所使用设备:气相色谱仪、气体发生装置、气瓶 可能遇到事故:6.2.1停电:设备正在使用或老化过程中突然停电,立即关闭设备电源、气源设备电源。但不可关氮气瓶。待设备至室温后,关掉氮气瓶。如果操作中途来电,亦需要设备完全关掉后,视情况决定是否重启。(不主张立即重启设备)6.2.2设备火灾:如果设备使用过程中着火或者化验室其他位置有火灾发生,立即关掉设备电源及气源电源。采用相应灭火器进行灭火。并视情况决定是否转移钢瓶。如果火势已经漫延,关闭总电源,启动消防火预案。6.2.3气瓶及气体发生装置故障:如果分析前气瓶及气体发生装置,不可以启动设备。必须先排除故障后再决定是否启动设备。如果实验中故障,第一时间关闭设备电源,进行故障排除。必要将气瓶转移出分析室到安全位置。6.3综合采样 现场设备:车辆、槽罐车 可能遇到事故:6.3.1雷电、暴雨:室外作业,突遇雷电、暴雨,立即停止作业,回化验室或者现场休息室躲避。如果就近躲避,注意避免选择地势低洼位置及易受雷电伤害位置。6.3.2车辆事故:现场如遇车辆伤人或伤已,立即报告主任或主管部门进行处理。6.3.3停电:在现场采样时突然停电,立即离开采样位置到安全处躲避。视情况决定是否报告主管部门。待生产运行稳定后,重新开始采取样品。6.3.4机械伤害:如果衣物、手套等绞入机械设备,可能情况下立即紧急停车或者脱掉衣物及手套。如果是使用工具绞入设备,立即放手。并呼叫现场操作人员进行帮助。 6.3.5酸碱伤害:当酸碱喷溅到衣服上时,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立即脱掉衣物,检查鞋内是否有酸碱进入。如酸碱溅到皮肤或眼内,轻微者,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后,再次用相应防护液进行清洗,然后再用大量清水冲洗。如果已经产生溃疡面,在冲洗后报告主任,送医院进行处理。6.3.6苯、油罐车失火:在采样过程中,如果车辆突然起火,避免跳车,立即从未着火部位下车,并远离车辆。上报主任及主管部门进行处理。6.3.7身体及衣物喷溅上粗苯及焦油等可燃液体:在操作过程中,粗苯喷溅到身体及衣物上,应远离热源及火源,脱掉身上衣物置于通风处。人员立即去浴池进行冲洗,避免进一步伤害。如果油喷溅到身体及衣物上,立即脱掉衣物,用食用油擦洗身体。避免使用强挥发性液体(如苯、甲苯、汽油等)清洗身体,然后去浴池冲洗。6.3.9触电:立即断开电源。如果无法断开电源,利用身边的绝缘物品:如干燥的木棒、塑料棒及干燥的衣服等把电源线挑开。并对触电人员进行相应急救,上报主管部门处理。6.4废油桶着火事故处理预案6.4.1 若燃油已经外溢应对地面流油采用沙土进行堵截。6.4.2 立即利用附近消防器材对着火区进行灭火。6.4.3 打开门窗和排气扇,及时将油烟排出,以防中毒。6.4.4 若发现火灾有扩大的趋势,应立即向消防队打电话求援。6.4.5待火被扑灭后应对现场进行认真检查,防止死灰复燃。6.5油杯中油外溢着火事故处理预案6.5.1若外溢油品未着火,应迅速将外溢油品擦拭干净。6.5.2立即切断加热电源。6.5.3外溢油品着火,立即用附近灭火器材进行灭火。6.5.4或用湿布板材将油杯口盖住,使着火源缺氧窒息。6.6蒸馏烧瓶破裂着火处理: 蒸馏烧瓶中多为轻质油,破裂漏油时,若不能得到有效控制,轻则烧毁分析仪器,重则引起室内大火,应采取以下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6.6.1立即关掉加热电炉,切断仪器电源。 6.6.2用室内1211灭火器对准火焰根部进行灭火。 6.6.3火焰熄灭后,立即将带油烧杯取下,将残余油回收处理。7后期处置后期处置是指将事故现场恢复到相对稳定、安全的基本状态。根据事故类型和损害严重程度,具体问题具体解决,主要考虑如下内容:(1)组长根据现场救援情况,当应急全部结束宣布应急结束;(2)由车间救援小组组织人员进入和人群返回;(3)在应急结束后,事故区域还可能存在危险,如残留有毒物品、可燃物继续爆炸、建筑物结构由于受到冲击而倒塌等。由质检中心在周边受影响区域的连续检测,直接恢复正常为止,并且将监测结果上报救援小组,包括发放个人防护设备、通知所有进入人员有关受破坏区的安全限制等。(4)事故车间设置事故现场警戒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甚至事故现场调查和清理结束,方向撤销警戒;恢复工作人员应该用彩带或其他设施将被隔离的事故的现场区域围城警戒区。(5)应急反应结束后,由于以下原因可能还需要继续隔离事故现场;①事故区域还可能造成人员伤害;②事故调查组需要查明事故原因,因此不能破坏和干扰现场证据;③工程技术人员需要检查该区域以确定损坏程度和抢救设备。(6)评估事故损失状况:损失状况评估是恢复工作的另一个内容,评估工作主要集中在紧急事故后车间如何进行修复工作等问题。可参考以下项目来进行评估:a.重要设备:如贮罐、工艺容器、精馏塔、热交换器、工艺仪表、化学管线、泵、车辆、基础设施等;b.紧急设备:如灭火设备、个人防护设备、急救设备、传感器等;c.电力系统:如电源开关、电源插座、电力线路、变压器、应急灯、室外照明设施等;d.警报系统:如传感器、电线、警报器、计算机等;e.通信系统:电话、电池、电线等;f.一般性机械:动力电缆、紧急开关、进出接线、进出管道、设备传感器或检测器、移动备件、机器基础装置、污染控制装置等。g.完成损失评估后,每个需要立即修理或恢复的项目都应分派专人或专门部门负责。在进行设备处理前,要确保事故调查组对设备的查验及记录存档。(7)恢复损坏区的水、电等供应;水、电供应的恢复只有在彻底检查之后才能开始,以保证不会产生新的危险。(8)抢救被事故损坏的物资和设备;(9)恢复被事故影响的设备、设施;如果事故涉及有毒或易燃物质,清理工作必须在进行其他恢复工作之前进行。消除污染可建立临时洗池,用于清除场所内有毒物质。另外,土壤净化也是需要考虑的一项重要问题。(10)由车间救援小组组织事故调查。事故调查主要集中在事故如何发生及为何发生等方面。事故调查的目的是找出操作程序、工作环境或安全管理中需要改进的地方,以避免事故再次发生。一般情况下,需要成立事故调查组。根据惯例,事故调查组应该由事故救援组成员、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组成。事故调查组通常需要做以下工作:①查看事故现场;②查看事故现场的图片和录像;③搜集与整理证据;④核对工艺数据;⑤确认并采访证人。完成以上工作后,事故调查组应分析事故原因。分析的主要目的是辨识根本原因和诱发原因,确定纠正措施及任务分配。调查小组要在报告中详细记录调查结果和建议。8保障措施应急救援措施的配备情况:为保证质检部的安全运行,原料预处理装置配备提式干粉灭火器98具,灭火器箱49只,消防水炮1套;MCC装置配备推车式干粉灭火器9辆,手提式干粉灭火器186具,灭火器箱93只,消防水炮1套;化工装置配备提式干粉灭火器78具,灭火器箱156只,消防水炮1套。另外还配备空气呼吸器2套,医药箱一个,其他各种应急器材。9培训车间安全员负责组织培训工作,应根据本预案实施情况每年制定相应的培训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采取多种形式对应急有关人员进行应急知识或应急技能培训。培训应保持相应记录,并做好培训结果的评估和考核记录。(1)应急人员的培训内容a.如何识别危险;b.如何启动紧急警报系统;c.易燃品泄漏处理措施;d.毒物泄漏控制措施;e.各种应急设备的使用方法;f.防护用品的配戴;g.如何安全疏散人群等基本操作;(2)公众的培训内容a.潜在的重大危险事故及其后果;b.事故警报与通知的规定;c.灭火器的使用以及灭火步骤的训练;d.基本防护知识;e.撤离的组织、方法和程序;f.在污染区行动时必须遵守的规则;g.自救与互救的基本常识。(3)应急培训的评估每次培训完成后,安全员组织相关救援小组人员要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培训效果的评估采取考试、现场提问、实际操作考核等方式,并对考核结果进行记录,对于关键应急岗位的人员,如果考核不合格,可对其单独加强培训或调离岗位,以保证此岗位人员有能力应对突发事故。(4)应急培训的要求a.针对性:针对可能的事故情景及承担的应急职责,不同的人员应培训不同的内容;b.周期性:培训时间相对短,但有一定周期,一般至少每年进行一次;c.定期性:定期进行技能训练;d.真实性:尽量贴近实际应急活动。10奖惩(1)对下列在应急救援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车间应上报分公司给予表彰和奖励:a.出色完成应急任务的;b.对应急工作提出重要建议,实施效果显著的;c.有其他突出贡献的。(2)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车间将依照相关规定处理:a.不履行岗位职责,影响应急救援工作的;b.破坏或挪用应急救援物资的;c.发生事故隐瞒不报的;d.对应急工作造成危害的其他行为。11附则1、术语和定义(1)危险化学品指属于爆炸品、压缩气体或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或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或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或腐蚀品的化学品。(2)应急救援指在发生事故时,采取的消除、减少事故危害和防止事故恶化,最大限度降低事故损失的措施。(3)重大危险源指长期或临时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而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4)危险目标指因危险性质、数量可能引起事故的危险化学品所在场所或设施。(5)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又称应急计划,是针对可能的重大事故(件)或灾害,为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与救援行动,降低事故损失而预先制定的有关计划或方案。它是在辨识和评估潜在的重大危险、事故类型、发生的可能性及发生过程、事故后果及影响严重程度的基础上,对应急机构职责、人员、技术、装备、设施(备)、物资、救援行动及其指挥与协调等方面预先做出的具体安排。(6)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造成的危险化学品泄漏造成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事故。(7)火灾、爆炸事故由于火灾或爆炸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事故。(8)中毒事故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引起的人员中毒的事故。(9)生产事故凡违反工艺规程和岗位操作法及各种规章制度或指挥失误,以及停水、停电、停风、停汽(气)等造成停产、跑料、串料、冻凝等的事故。(10)设备事故由于各种原因构成的机械设备、电讯、仪器仪表、容器、运输设备及管道、建筑物、构筑物等损坏的事故。(11)自然灾害通常把以自然变异为主因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和生存条件的各类事件通称为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风暴潮等。2、应急预案备案预案版本发生变化,应及时向石化分公司安全部备案。3、维护和更新1.本部门每次演练后,应根据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修改,确保预案的有效性;2.当领导小组人员发生变
本文档为【石化质检部安全操作规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百里登峰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011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20-07-21
浏览量: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