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试论商业性报刊在我国新闻传播史上的地位

试论商业性报刊在我国新闻传播史上的地位

举报
开通vip

试论商业性报刊在我国新闻传播史上的地位试论商业性报刊在我国新闻传播史上的地位 ○杨 璐 【摘 要】商业性报刊在鸦片战争前后出现并得到迅速发展,甚至曾一度成为上海报业主流,是我国近代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性报刊的出版时间长短不一,但在新闻业务、经营理念和与其他报刊间的互动等方面对宗教性报刊、政治性报刊产生重要影响,在中国新闻传播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为我国以后的报业发展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关键词 商业性报刊 新闻业务 经营理念 报刊互动 一、商业性报刊的发展概况 商业性报刊不同于宗教性报刊、政治性报刊,其重点是“商业”二字。商业性...

试论商业性报刊在我国新闻传播史上的地位
试论商业性报刊在我国新闻传播史上的地位 ○杨 璐 【摘 要】商业性报刊在鸦片战争前后出现并得到迅速发展,甚至曾一度成为上海报业主流,是我国近代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性报刊的出版时间长短不一,但在新闻业务、经营理念和与其他报刊间的互动等方面对宗教性报刊、政治性报刊产生重要影响,在中国新闻传播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为我国以后的报业发展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关键词 商业性报刊 新闻业务 经营理念 报刊互动 一、商业性报刊的发展概况 商业性报刊不同于宗教性报刊、政治性报刊,其重点是“商业”二字。商业性报刊分为两种,一是以刊登商业信息和广告为主的内容商业化报刊;二是以赢利为主要办报目的的商业化报刊。 鸦片战争前,英文商业报刊首先在广州出现,主要有《广州纪录与行情报》(后改名为《广州纪录报》)、《广州周报》、《中国差报与广州钞报》和《中国丛报》等。鸦片战争期间,第一份在香港出版的英文报刊《香港钞报》问世。 鸦片战争后,商业性报刊在香港、上海纷纷出现,并迅速成为报业主流。大量英国移民在战后涌入香港,使该地区的外国侨民居第一位,为英文商业报刊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此时期的英文商业报刊主要有《中国之友》(后与《香港钞报》合并为《中国之友与香港钞报》)、《香港纪录报》、《德臣报》、《孖剌报》、《香港电讯报》等。鸦片战争后,香港作为英国殖民地,中外贸易率先发展起来并走向繁荣。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中文商业报刊,而香港的中文商业报刊大都是从已经成熟的英文商业报刊中孕育出来的,主要有《香港船头货价纸》(后改名为《香港中外新报》)、《香港新闻》、《中外新闻七日报》、《香港华字日报》、《近事编录》等。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文商业报刊迅猛发展,上海成为新的报业中心,主要有《上海新报》、《申报》、《字林沪报》、《新闻报》等。其中《申报》的创办与发展 标志 禁止坐卧标志下载饮用水保护区标志下载桥隧标志图下载上坡路安全标志下载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下载 着我国中文商业性报纸发展到了成熟阶段,而《字林沪报》和《新闻报》创刊后,形成了“申”、“新”、“沪”三报鼎立的格局,上海的商业性报刊出现大发展的局面。 二、商业性报刊在我国新闻传播史上的地位 商业性报刊在诞生时期多为外国人所办,在民族报业中商业性报刊并未得到充分发展,在我国近代报刊中并不占主流,但它仍旧是我国近代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新闻传播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它的重要性主要是通过它在新闻业务、经营理念和与其他报刊间的互动等方面体现出来的。 1、商业性报刊在新闻业务方面的改进 (1)重视新闻报道。《香港船头货价纸》创办于1857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份中文商业报纸,改为《香港中外新报》后,虽然仍以报道商业行情为主,但所刊新闻进一步增多,设有《京城全录》、《羊城新闻》、《中外新闻》等栏目,发行对象也由最初的商人扩大到一般市民;《近事编录》创刊于1864年,除刊登行情、船期和广告外,也大量刊登新闻,是当时所有中文报刊中最早报道巴黎公社起义消息的报纸,其新闻还常被当时的《上海新报》转载;《上海新报》创办于1861年,是上海最早的中文商业报纸。该报初创时分为两个版面,第一版是商业信息和新闻,刊登过许多有关太平天国的报道。在第二阶段时,中外新闻占据第二版,大多译载或转载中外文报纸,还辟有《苏省日报》专栏;《申报》创办于1872年,是上海的第二份中文商业报纸。该报更是将新闻报道放在首位,在多地聘请特约记者,还向社会征求各方面稿件,并从1874年开始拓宽新闻报道面,大量报道社会新闻。 与政治性报刊注重言论相比,商业性报刊更加重视新闻,遵循重新闻、轻言论的方针,视新闻为立命之本。以1883年2月6日的《申报》为例,报纸总共8张,广告占4张。但这并不意味着新闻和广告在商业性报刊中分量相同,因为任何广告都是依附在新闻之上的,广告带来的巨额利润是以真实及时的新闻为前提的。而商业性报刊重视新闻报道,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政治性报刊重言论、轻新闻的不足。 (2)加强新闻时效观念。《广州纪录与行情报》创刊于1827年,初创时为双周刊,后改为周刊,每周二出版;《德臣报》创刊于1845年,初创时为周刊,1862年2月1日起改为日报;《孖剌报》创刊于1857年,是香港最早出版的英文日报;《上海新报》是上海第一份中文商业日报;《申报》创刊时为两日刊,出至第五期时改为日刊,星期日休刊;《字林沪报》、《新闻报》也都是日报。 与一月一出的宗教性报刊相比,商业性报刊的出版周期大大缩短,同时商业报刊对信息量的要求也大大增加,这就势必使商业性报刊要在新闻采写、通讯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以便增强采写效率、提高新闻时效。如《申报》在国内报纸中最早使用了电报。电报在发展之初被称为“闪电式的发展路线”,为新闻传播提供了快速有效的通信手段。随后,其他报刊也开始注重新闻时效,大规模地利用电报发送新闻。当今,时效性仍是媒体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 (3)改进报刊样式。《香港船头货价纸》是最早的以单页报纸形式两面印刷的中文报纸,改变了传统的线装书样式;《上海新报》在1868年进入第二阶段后,样式已接近现代日报,是国内最先使用白报纸印刷的报纸。该报自1870年3月24日起率先在每条新闻上加标简明题目,用头号字排标题,四号字排正文,此前国内各报都没有专门的新闻标题。商业性中文报纸成为19世纪70年代第一批国人自办报刊的样板和直接模仿的对象。 (4)创办副刊。副刊是中国报纸的重要特色。副刊即报纸上刊登文艺性、知识性作品或理论性、学术性文章的固定版面,每天或定期出版,多数有刊名。《字林沪报》于1897年11月24日创办我国报纸的第一个副刊《消闲报》,开我国报纸副刊之先河;《申报》非常重视发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副刊性文字,公开征集文艺类作品,并在版面上特辟文艺类作品的篇幅,后出版副刊《自由谈》。商业性报刊副刊的内容,主要是消闲文字,与报纸总体报道内容无直接关联,但这都为今后副刊成为整张报纸的有机组成部分奠定了基础,如五四时期的四大副刊。 2、商业性报刊“自负盈亏”的经营理念 以《申报》为例,它在报刊经营方面有很多成功经验。在发行发面,《申报》采取低价销售的营销策略,每份报纸定价仅为8文;《上海新报》为与之竞争,每份报纸的售价从30文降为8文;《新闻报》售价为7文,比《申报》还便宜1文。《申报》还雇用报童在街头售报,并注意加强外埠发行工作,在部分城市设立分销处,聘请经理人负责当地的发行事宜。没有设置分销处的地区,则委托信局代寄,邮费另加。在广告方面,《申报》积极宣传广告的作用,向社会招刊广告。史量才主持《申报》时期,继续延用张竹平任总经理。张竹平在馆内专门设立广告推广科,四处招揽广告,并且改进广告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申报》还根据报纸版面的地位等级将广告分为“论前广告”(封面广告)、“后幅广告”、“中缝广告”、“紧要广告”、“特别广告”等。其中,“中缝广告”一直沿用至今。1935年,《申报》每月的广告收入平均在15万元以上。 与政治性报刊依附党派提供资金不同,商业性报刊在报业经营上采取依靠广告、发行等赚取利润的策略,这是商业性报刊保持言论独立的重要经济基础。这种报刊经营理念使商业性报刊具有活力,不像政治性报刊依附于某个阶层或政党而死气沉沉。商业性报刊对发行、广告的重视,不亚于政治性报刊对言论、宗教性报刊对传教的重视。没有发行、广告,商业性报刊就没有利润,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经济基础。我国现在报纸重视广告的价值与商业性报刊重视广告的作用是一脉相承的。同时,商业性报刊“自负盈亏”的报刊经营理念也是当今我国媒体走企业化经营之路的开端。 3、商业性报刊与其他报刊之间的互动 (1)中文商业报刊刊登京报部分内容。《香港船头货价纸》改为《香港中外新报》后,开设《京报全录》栏目;《香港华字日报》所刊内容以翻译外报和转载京报为主;《上海新报》也摘登京报上的消息,还刊登“辕门抄”发布的江苏政界消息;《申报》还刊登京报的“宫门钞”;《字林沪报》“首列上谕,尊君也”。 中文商业报刊从邸报中选取有价值的内容刊登在其报纸上,既使一般市民了解商业信息,也使士大夫知识分子对朝政和国家大事有所知晓,从中选取自己所需要、所关心的和感兴趣的信息。但是,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京报的发行。 (2)商业性报刊巩固政治性报刊发展成果。政治性报刊较为激进,常常与当权者处于激烈的敌对立场,这使得它们经常处于“尽情地抨击当局”和“无情地被当局取缔”的状态。如《苏报》肆无忌惮地鼓吹革命,直呼光绪皇帝为“载湉小丑”,结果被判处永久停刊。与政治性报刊相比,商业性报刊存在“保守”、“守旧”的不足。《申报》主张“不偏不倚”的中立态度,在新闻报道和言论方面持中立、谨慎的立场,1872年创刊,1949年上海解放时停刊,前后历时78年。也就是说,正是这所谓的不足才使得政治性报刊的观念和新闻报道方面的成果保存下来。试想如果没有《申报》等商业性报刊,中国新闻传播史将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所以,纵观中国新闻传播史,尽管商业性报刊在我国近代报刊中不占主流,但是它以新闻业务、经营理念和与其他报刊间的互动等方面成为我国近代报业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新闻传播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①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②《本馆告白》[N].《沪报》,1882-5-08 ③武占江,《论〈申报〉1905年改版》[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3(1) ④袁英珍,《〈申报〉经营管理的史量才时期》[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 ( 1
本文档为【试论商业性报刊在我国新闻传播史上的地位】,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机构认证用户
精品文档
千万精品文档模板,下载即用
格式:doc
大小:20KB
软件:Word
页数:8
分类:建筑/施工
上传时间:2018-10-07
浏览量: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