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Creature from Jekyll island

Creature from Jekyll island

举报
开通vip

Creature from Jekyll island ? ? ? ? h t t p :/ /b l o g .s i n a .c o m .c n /w o r d t e l l e r 真相道白 http://blog.sina.com.cn/wordteller 1 真相道白:如果没有开篇的介绍,您可能很难相信这是一篇 16年前的演讲,因为它是如此的贴...

Creature from Jekyll island
? ? ? ? h t t p :/ /b l o g .s i n a .c o m .c n /w o r d t e l l e r 真相道白 http://blog.sina.com.cn/wordteller 1 真相道白:如果没有开篇的介绍,您可能很难相信这是一篇 16年前的演讲,因为它是如此的贴近 现实正在发生的金融危机。演讲者是爱德华特·葛莱芬先生(Edward Griffin),畅销书《哲基尔 岛上的怪物——审视美联储的第二视角》(Creature from Jekyll Island:A second look at Federal Reserve)的作者。 爱德华特毕业于密歇根大学新闻传播专业,他制作的电视节目曾获美国泰利奖。他创办了美国癌 症诊疗基金,是美国卫生联盟与国际癌友协会董事。他还是《新美国人》杂志与《美国传媒之王》 电视节目的编辑。 以下内容来自爱德华特所主持的“现实领域”(Reality Zone)电台节目录音,我将分期发布,转 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非主流经济学观点,欢迎光临真相道白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wordteller 演讲者:爱德华特 (录音下载:MP3, 67M) 翻译:真相道白 欢迎来到现实世界,我是爱德华特·葛莱芬(Edward Griffin)。您即将听到的是一段我的演讲录 音。此次演讲是我在出版《哲基尔岛上的怪物——审视美联储的第二视角》(Creature from Jekyll Island:A second look at Federal Reserve)一书后不久做的。令我略显尴尬的是,这还是我第一次 将自己的著作整理成录音材料,但我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加入到反对美联储的阵 营里来。我告诉读者,如果他们联系我,我会教给他们一些方法,告诉他们如何更有效率地传播 有关美联储的真相。我很荣幸地收到了几千封读者来信,他们都纷纷表示自愿加入征讨美联储的 “十字军”。我个人能力有限,无法独自实现这个宏伟目标,但我很清楚,应该立即把这份材料 制作成节目公之于众,以填补这块空白。以下便是我于 1994年 11月 18日,在洛杉矶所做的演 讲——《哲基尔岛上的怪物》。 【掌声】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晚上好!本来以为有人会给我做一个简短的开场白……【笑】不 过没关系。因为今晚车堵得厉害,我晚到了很久。我们最好能节约时间,省去那些开场的闲谈和 笑话,直接进入主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 ? ? ? ? h t t p :/ /b l o g .s i n a .c o m .c n /w o r d t e l l e r 真相道白 http://blog.sina.com.cn/wordteller 2 我非常喜欢追溯历史。让我们先回到公元前 1世纪,那时有个小国叫弗吉尼亚。在这个国家里, 有位哲学家名叫埃皮克提图(Epictetus),他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所有事物无外乎四种形态: 似是且是;似非且非;似非而是;似是而非。”听上去很奇怪是不是?【笑】当我第一次听到这 段话时,您猜我在想什么?我想如果埃皮克提图今天还活着,那他可能是位出色的哈佛大学金融 与经济学专业教授。他提供的解释,没有用到你在美联储官方网站所看到的、或专家告诉你的诸 如“货币集合”这样的晦涩概念。埃皮克提图做了什么?他给出了一个非常简单的结论,但你却 听不懂他在说什么,就像今天的很多专家一样。不过在我看来,埃皮克提图说得相当精辟。他为 我们今天要讨论的主题提供了一条线索。正如您所知,美联储正是这样一个“表面上看是,但事 实上却不是”的东西,即事物的第四种形态——“似是而非”。在今天的演讲中,我会以“似是 而非”作为主线,时不时地提醒大家这一点。“美联储”这个概念充满了欺骗,您只有牢记它属 于第四种形态,才能真正理解美联储究竟是什么。 我打算从美联储究竟是怎样成立的说起。这也和我的书名一致——哲基尔岛上的怪物。可能某些 读者对该书的背景还不太了解,您只要知道哲基尔岛是真实存在的一个岛就行了,它位于佐治亚 州海湾。1910年,就是在这里,几个人召开了一次地下会议,秘密策划了《联邦储备系统》。一 般来说,什么事情如果是暗中发生的,总会有些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我会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 故事,听过之后在座的各位至少可以明白:第一、在这个岛上的确召开过一次会议,会议起草了 联邦储备系统;第二、整个会议是在极端秘密的环境下进行的;最后我们再来讨论为什么这个会 议需要秘密进行。 1910年的哲基尔岛完全是一个私有岛屿,它属于纽约的一群百万富翁。J.P.摩根、威廉·洛克菲 勒等产业巨头时常来这个岛上过冬。这里有一个被称作“哲基尔岛俱乐部” 的度假胜地。岛的中 心是一个颇为壮观的行业会馆,富豪们在这里进行各种社交活动。今天,整座岛屿已被佐治亚州 州政府买下,任何人都可以去随意参观。行业会馆也得到了重建,你可以走进会馆,在走廊的尽 头你会看见一个房间,门上镶着一块铜牌子,上面写着:“这里是联邦储备系统的诞生地”。所 以对公众来说,这段背景其实并没有什么秘密可言。让我们就从这里说起。 1910年 11月的一个深夜,参议员尼尔森·奥尔德里奇(Nelson Aldrich)命令他的私人列车赶赴 新泽西车站,接驳他本人还有其他六个人一起参加一个秘密会议。他们被告知要一个一个前往车 站,不要结伴同行;不要在出发当晚共进晚餐;不要同时到达车站,就算两人同时到达,也要装 作互不认识。他们要尽量避免引起记者注意,因为他们是名人。报刊记者经常云集在车站捕捉关 于名人行程的新闻,一旦发现这些名人三五成群的在一起,难免会跑上来问一大堆问题。其中一 个人带了杆猎枪,装在一个黑色皮箱里,这样就算有人问他去哪里,他也可以说自己要去猎鸭子。 这个人后来出了本自传,有趣的是翻遍全书,也没有提到他有打猎的嗜好。此人一生从未开过一 枪,那天带的枪也不是他自己的,而是借来的,目的就是为了迷惑和伪装。 ? ? ? ? h t t p :/ /b l o g .s i n a .c o m .c n /w o r d t e l l e r 真相道白 http://blog.sina.com.cn/wordteller 3 上车之后,这七个人依然没有撕去伪装。他们相互称呼时只用名字,绝口不提姓氏,有的甚至弃 用名字而改用绰号。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列车上的工作人员认出他们是谁。他们都是名人, 一旦被认出来,那么工作人员势必会在私下讨论,这就有可能导致此行的计划泡汤,因此在整个 行程中必须做到绝对保密。 列车向南行驶了 1000多公里,经过了一天两夜。当他们清晨醒来时,车已抵达佐治亚州的布伦瑞 克(Brunswick),在那里他们乘坐一艘渡轮,穿过一条内海海峡后终于来到了哲基尔岛。之后的 九天里,他们一直在岛上的行业会馆里开会,讨论联邦储备系统的所有重要细节。计划完成后, 这七个人便返回了纽约。 在随后的几年里,他们一直矢口否认曾经存在过这样一个会议。但是当联邦储备系统已经彻底建 立起来之后,这些人便纷纷开始在公开场合讨论这次会议,以及他们在会上的“主要成就”。几 个人都写了书,另一个人在杂志上发表文章,他们也不再拒绝媒体采访。所以你现在可以随时查 阅当时的资料,这些资料全部都是公开的,而且几乎忠实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了每一个细节。 那么这七个人究竟是谁?第一个我前面已经提到了——参议员尼尔森·奥尔德里奇,私人列车的 车主,参议院共和党人的组织秘书,国家货币委员会主席。国家货币委员会是国会下属的一个特 别组织,专门负责提出有关货币改革(或金融改革)的立法建议,目的是防止金融垄断,因为美 国人民十分担心金融权力集中在纽约华尔街的一小撮人手里,也就是所谓的“金融托拉斯”。政 治家为寻求选战支持,“反金融托拉斯”往往是非常热门的承诺,以奥尔德里奇为首的国家货币 委员会,其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打破金融托拉斯”。他本人也是 J.P.摩根的商业合作伙伴,之 后成为小约翰·洛克菲勒的岳父,也就是后来副总统尼尔森·洛克菲勒的外祖父。这位前副总统 的全名是尼尔森·奥尔德里奇·洛克菲勒,中间的名字就取自他的岳父。 与会的第二个人名叫派亚特·安德鲁(A. Piatt Andrew),美国财政部助理部长,后来成为了国会 议员。这个人一生都在金融圈里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力。 第三个人是弗兰克·范德利普(Frank Vanderlip),纽约国家城市银行总裁。这是一家当时在美国 规模与权力最大的银行,代表着威廉·洛克菲勒等金融财团,以及库恩雷波(Kuhn Loeb & Company)等国际投资公司的利益。 ? ? ? ? h t t p :/ /b l o g .s i n a .c o m .c n /w o r d t e l l e r 真相道白 http://blog.sina.com.cn/wordteller 4 另一位叫亨利·戴维森(Henry Davison),他是摩根公司的高级合伙人。另外还有查尔斯·诺顿 (Charles D. Norton)——纽约第一国家银行总裁、本杰明·斯特朗(Benjamin Strong)——J.P. 摩根银行家信托公司总裁。三年后,美联储法案通过,本杰明·斯特朗还是第一任美联储主席。 最后一位,也是最重要的一位——保罗·沃伯格(Paul Warburg),他在欧洲有极其丰富的金融从 业经验。沃伯格出生于德国,后来成为了一名美国公民,他是库恩雷波公司的高级合伙人,也是 罗斯柴尔德金融财团在英国与法国的代表,在那里他和自己的哥哥——沃伯格金融财团创始人麦 克斯·沃伯格一生都保持着长期合作关系。沃伯格金融财团控制着德国与荷兰。保罗·沃伯格当 时是全世界最富有的人之一。听上去有些不可思议,但这七个人加在一起,直接或间接地控制着 全世界四分之一的财富。就是这七个人,在哲基尔岛秘密开了九天会议,终于策划了《联邦储备 法案》。 听到这里你是否感到好奇?这些人究竟想做什么?当然,对此从来不乏有人怀疑,我也听到台下 有些先生在相互议论。有人怀疑是好事,这总让我感到无比兴奋。可能有人会问:这些事真的发 生过吗?还是你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刻意夸大其辞?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们,这些事的确发 生过。今天我只给大家引用一份证据,来自弗兰克·范德利普自己写的文章,此文登载在 1935年 2月 9日的《星期六晚邮报》上。请别忘了弗兰克正是与会的那七个人之一。他这样写道: “有关我们秘密前往哲基尔岛开会的报道其实并没有夸张成分,正是这次会议酝酿了之后的《联邦储备法案》。我们被 告知不要提及任何人的姓氏;我们被告知在出发当晚不要共进晚餐;我们一个一个低调地前往哈德森河畔的新泽西车站, 那里有一列即将驶往南方的火车,最后一节车厢是奥尔德里奇的专用车厢,正静静地等候着我们……上车之后,我们立 即执行事先约定好的规则,用本、保罗、尼尔森或亚伯来相互称呼,戴维森和我伪装地更深,干脆彻底摒弃我们的名字, 他变成了威尔伯,我则成了奥维尔,名字有些像发明飞机的怀特兄弟。列车上的工作人员最多只会认识我们当中的一两 个人,不可能全都认识。要是我们所有人的名字出现在一起,那么一定会惊动华盛顿,惊动华尔街,甚至伦敦。这样的 事万万不可发生。” 我们要问一下为什么。为什么要如此秘密?几个银行家坐在一起开个会,讨论一下金融问题或金 融立法问题,这有什么不行吗?还是在那篇文章中,弗兰克·范德利普给了我们回答,他说: “要是外界知道我们这群身份特殊的人聚在一起写了个银行法案,那么这项法案是无论如何也不 可能被国会批准的。”为什么?因为该法案的目的是为了打破“金融托拉斯”,而起草它的正是 “金融托拉斯”。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如果公众一开始就知道发生了这样的事,那么《联邦 储备法案》完全没有通过的可能。这就好比邀请狐狸建造一座鸡舍,然后负责保卫鸡舍的安全! 由此可见,“绝对保密”对该法案顺利通过至关重要,否则国会无法接受,公众也无法接受。现 在的人都搞不清美联储究竟是什么,在当时就更别提了。之所以要保密,就是为了欺骗。 ? ? ? ? h t t p :/ /b l o g .s i n a .c o m .c n /w o r d t e l l e r 真相道白 http://blog.sina.com.cn/wordteller 5 值得怀疑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很多……看一下与会人员的组成,你难道不感觉奇怪吗?这里有 摩根财团、洛克菲勒财团、库恩·雷波公司,以及罗斯柴尔德与沃伯格财团。哪里奇怪?女士们、 先生们,这些人原本是竞争者!金融与投资领域的竞争者,竟然齐聚一堂,开了一个会,然后达 成一项协议。在此之前,这些巨头们是敌对关系,竞争得异常惨烈,相互之间为争夺金融市场霸 权打得头破血流,不只是在纽约,还在伦敦、在巴黎,在世界的各个角落!现在——他们却达成 了某项协议。这点非常重要,但在当时不幸被公众忽视了。这件事恰好发生在一个特殊的时期, 在历史教科书中被称作“卡特尔时代的拂晓”,期间美国企业家的经商理念发生了颠覆性的变革。 原先的美国是以私有企业的相互竞争为基础的,这正是美国之所以伟大,并能超越旧世界中其他 国家的原因。但是当企业在自由竞争中取得长足优势,其规模、能力与声望都达到无与伦比的高 度之后,他们就会转向垄断,并竭力避免竞争。约翰·D·洛克菲勒就曾直言:“竞争是一种罪 恶。”他教育后来的企业家要“不惜一切代价防止竞争”,为消除竞争而奋斗终生,如果实在消 除不掉,就把竞争对手买断,或者加入他们,共享垄断利润。这就叫做“卡特尔”。那段时期的 美国,几乎各个行业都在发生由自由竞争到垄断的快速转变。在哲基尔岛会议召开前的 15年里, 我们谈到的这些金融财团之间的合作,其实已经远远多于竞争。他们发现这的确很有用,他们非 常喜欢。哲基尔岛会议则到达了这种合作的巅峰——形成超级金融卡特尔,彻底实现共赢、杜绝 竞争。 因此关于美联储,你要认识到:它并不是一个政府机构,而是卡特尔。他们先建立了一个卡特尔, 然后令其合法化。法律通过之后,便开始付诸实施。这些令你吃惊的事实,在课本里是无法找到 的,但你应该心知肚明,它是卡特尔。 要搞清楚他们究竟对我们做了什么,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你必须明白,这点比我前面提到的那些更 加重要。那就是对美联储这个特别的卡特尔,政府也参与其中。为了使自己合法,卡特尔经常与 政府沆瀣一气。但是这一次尤其为甚。 既然加入,那么当然指望能从中捞到好处,否则何必费此周折?因此我们有理由问:每个参与者 都各自获得了哪些好处?政府为什么也要加入?这个卡特尔究竟怀有怎样的目的?为了弄清这些 问题,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美联储创造货币的机制,搞清楚我们国家流通的货币是从哪里来的。 我喜欢把这个神秘的货币创造机制称作“曼陀罗机制”(Mandrake Machanism)。曼陀罗这个名 字来源于 40年代一部流行漫画中的人物——大魔法师曼陀罗。这位大魔法师可以像上帝一样把东 西无中生有地变出来,然后只要挥动几下魔杖,东西又可以瞬间消失。在我们继续之前,我想先 提醒一下各位:别和这个机制较真,试图去理解它为什么合理,因为它原本就不合理,他们也不 希望你真正理解。但只要你从一个骗局的角度去观察,你会非常透彻地明白所有的来龙去脉。我 将尽可能地剥离掉那些晦涩难懂的金融与会计术语,用最简明的语言向您解释这个系统。虽然它 简单地甚至有些滑稽可笑,但我可以向您保证:从专业角度来看,它 100%正确。 ? ? ? ? h t t p :/ /b l o g .s i n a .c o m .c n /w o r d t e l l e r 真相道白 http://blog.sina.com.cn/wordteller 6 以下便是“曼陀罗机制“的运作过程。让我们从政府和国会这边开始。 国会需要用钱,需要 10亿美元来开发某项政府 工程 路基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工程量增项单年度零星工程技术标正投影法基本原理 ,但这笔预算远远超出了国家收入,税收所得 甚至还不够塞牙缝。怎么办?于是他们先去问财政部要钱,财政部官员这样回答:“你们不是在 开玩笑吧!你们今年 3月就把钱全都花光了,所有的税收已经分文不剩。”然而要钱的人并没有 泄气,径直向前走,走到了美联储大楼前,联储官员正在那里亲切地等候着他们,因为成立美联 储的目的正在于此。联储官员打开抽屉,拿出一叠支票簿,大笔一挥,便为财政部开具了一张 10 亿美元的支票:“现在有钱了,快去拿钱吧!” 在座的各位一定想问一个问题:是谁把这 10亿美元放在美联储支票帐户里的?以至联储官员可以 如此轻易地把这些钱借给政府?这些钱又是从何而来?答案或许让您吃惊:美联储根本就没钱! 他们甚至连支票帐户都没有,有的只是这张空头支票!【台下大笑】 这 10亿美元完全是在联储官员开具支票的瞬间被凭空创造出来的。如果你我做这种事,监狱将成 为我们的归宿。但他们却能合法地做,因为国会想让他们做。这便是政府从中得到的好处;这便 是他们也一同加入卡特尔的原因。以这种方式,他们可以在任何时间轻而易举地拿钱,要多少就 有多少,而不必通过加税等直接手段。如果他们直接告诉纳税人政府要做这做那,所以每户家庭 必须加税 3000美元,那么纳税人一定会投票让他们立马下台。所以他们一般不喜欢直接加税,而 对“曼陀罗机制”情有独钟。这就是为什么政府要加入卡特尔。 那么金融势力为什么也要加入?让我们来追踪一下这 10亿美元的去向。财政部拿到这张 10亿美 元的联储支票后,会马上把它存到政府帐户里去,也就是财政部在美联储开的银行帐户。这时电 脑立刻显示政府拥有 10亿美元存款,因此总共可以开具 10亿美元政府支票。我们假设其中一张 100美元支票用来支付一名政府邮递员的薪水。邮递员拿到支票后,把它存到了自己在地方商业 银行的帐户里。这样一来这笔钱便脱离了美联储、脱离了政府,完全进入了商业银行系统。商业 银行的工作人员非常高兴,他们立即奔向信贷处,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所有在哪里排队等候借钱的 人:“银行有钱贷给你们了!有人刚刚在我们这里存了 100美元。”众人欢呼雀跃,因为他们在 这里等待的目的就是为了从银行申请贷款,现在银行终于有钱可贷了!但是只有 100美元,该给 谁?银行安慰他们:“别着急,人人有份,因为只要有这 100 美元,我们就可以贷出 900 美元!” ? ? ? ? h t t p :/ /b l o g .s i n a .c o m .c n /w o r d t e l l e r 真相道白 http://blog.sina.com.cn/wordteller 7 帐户里只有 100美元,却能借给别人 900美元,这是怎么回事?原来美联储官员规定,各地方商 业银行只需在存款账户上保留 10%的钱作为“储备”,其余 90%可以用于放贷。事实是:这 100美 元存款可以看作是 1000美元的 10%,因此商业银行只需保留这 100美元存款,便可贷出 900美元。 那么这 900美元从何而来?答案是一样的:凭空而来。这 900美元就在商业银行对外放贷的瞬间 被无中生有地创造了出来。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两种凭空创造货币方式之间的区别:美联储首先创造货币让政府来花,用以 开展各种政府工程;商业银行再次创造货币,但他们并没有自己的工程,而是为了把钱借给我们, 让我们来花,然后坐收利息。也就是说,商业银行是在自己凭空创造的钱之上征收利息,而这种 行为看起来又似乎很合理。这便是金融势力加入的原因,因为这使得“在并不存在的钱之上征收 利息”变成了一种合法行为。 这会引起怎样的后果?新钱只要流入经济体,就一定会稀释经济体内部已经存在的旧钱的价值。 就好比往一锅汤里面加水,那么汤则被稀释。你把新印出来的美元投入到经济这锅粥里去,毫无 疑问美元的价值就会下降,引起物价飞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从表面上 看是物价上涨,但那只是表象,不是本质。我之所以说它是一种表象,是因为物价自己是不可能 上涨的,物价上涨只不过体现了钱的贬值。如果我们的钱是以黄金、白银或其他任何具有内在价 值的实物来支撑的,那么物价完全可以在长时间内保持稳定。古罗马时期,用 1盎司金币可以买 到一件袍子、一根手工腰带,外加一双布鞋,这是罗马当时的物价。今天我们能用 1盎司金币买 到什么呢?随处走进一家服装店,你一样可以买到一件漂亮的衣服,一根皮带和一双旅游鞋。可 见若以诚实货币计价,这些商品的内在价值,甚至经历几千年也不会发生什么大的改变。但是如 果以纸币,也就是美元来计价,情况会如何呢?要知道美元并不是钱,它只是“美联储券”,这 些纸的价值只会越来越少,因为它的数量越来越多,全都注入了经济这锅粥里。 还有一件事需要分析。既然我们的购买力随着钱的贬值而下降了,那么这些购买力究竟跑到哪儿 去了?是有人拿走了,还是“自然蒸发”了 ?这个问题不得不问。购买力当然不会自己凭空消失。 每一个输家,其背后必定有一个赢家。有人不知不觉偷走了你的购买力。是谁?让我们来追踪一 下。 偷走你购买力的人,首当其冲是那些能最先得到被造出的新钱的人。因为在他们花这些钱的时候, 钱依然具有完全的价值。可是当这些钱被转手给下一个人,下一个人去花,接着再转手,钱再被 花……慢慢地,钱的价值就会逐渐下降。如果把新钱的注入比作水龙头喷水,那么偷走你购买力 的人,就是那些守候在“喷头”附近,能最先喝到水的人。他们是谁?政府当然排第一,因为是 它最先得到了美联储那凭空而造的 10亿美元支票。接下来看商业银行这边,谁拿到了钱?是在信 ? ? ? ? h t t p :/ /b l o g .s i n a .c o m .c n /w o r d t e l l e r 真相道白 http://blog.sina.com.cn/wordteller 8 贷窗口排队等候的借款者。这儿就是“喷头”所在地。想必很多人都知道,在通胀年代,借钱消 费是明智之举。为什么?因为你借来的是值钱的钱,要还的却是不值钱的钱。通胀侵蚀了钱的价 值,因此当你签下一纸合约,那可怜的债主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的购买力被稀释,而你却大获全 胜,因为你很聪明,懂得用负债来对抗通胀的“硬道理”。 实际上,借钱给你的银行并不笨。他们正是用这种手段诱使你陷入债务陷阱,他们告诉你“贷款 是聪明人的做法”;可是他们并未提醒你,在负债“获益”之后,你需要反过来向银行支付贷款 利息——即在“凭空而造的钱”之上征收的利息。银行早已经过精心计算,他们会用这些利息来 没收你的“获益”。在特定的时候,你会被账面资产所迷惑:“哦,看看房价涨的多快,看看股 价涨得多高!”众人纷纷涌入这些市场,将资产价格越抬越高。可是女士们、先生们,不要忘了, 经济环境是会发生变化的。这些账面资产既然能扩张,也一定会收缩。经济只要开始收缩(其实 每次扩张之后都会收缩),多数人就被彻底清洗了。人们不知道,自美联储被创建之后,呈锯齿 状大起大落的经济繁荣-衰退周期,就从来没有停止过。经济先是缓慢扩张,然后呈现一派欣欣向 荣之景,10年、20年、30年……于是大家达成共识,每个人都认为“繁荣将会永远延续”。而 恰恰在此时,重锤悄然而至,一般来说下跌速度非常迅猛,很多人失去了自己的资产。然后,再 来一波:10年、20年、30年……下一代人又说:“这多美妙啊”,接着又是一记重锤。每一次 繁荣过后,多数人的资产都会被洗劫一空。设想一下,当你每次走进银行,那些家伙把毫无成本、 凭空而造的钱借给你,他们究竟图什么?关注一下在你签署的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上还写了哪些内容——没错, 如果你不能如期归还这些“他们可以凭空而造,而你却要辛苦挣得”的钱,那么你的房屋和汽车 就归银行所有了。这些银行家们是永远不会输的,不论经济是扩张还是紧缩,对他们都是一样。 这些本身就是他们完美计划的一部分,每一次“繁荣-衰退”周期都是人为制造出来的。女士们、 先生们,这些家伙不是一般人,他们是科学家。 事实已经很清楚了,是政府与银行这两个强大集团联合在一起所建立的美联储,不知不觉偷走了 你的购买力。这是一个强制征税的过程,不论你称它通胀也好,还是什么其他的名词,这就是税。 我希望您从我今天的演讲中至少领悟了一件事,那就是:通货膨胀是一种税。这便是政府与银行 卡特尔相互合作的原因。用这种手段,政府可以随心所欲地从公民那里征收任何数目的税,而公 民对此甚至毫不知情;银行这边则可以在凭空而造的钱上坐享永无止境的利息。 好的,现在让我们回到哲基尔岛吧。这里仍然有许多我们需要了解的东西,因为今天的一切全都 源自当时在这里召开的为期 9天的秘密会议。政府与银行的联合,其实并非什么新鲜事,美联储 也不是始作俑者。早在 16世纪的欧洲,随着英格兰银行的创建,这种“联姻”就已经开始普及。 之后欧洲绝大多数政府都采取了这种机制,当然他们用的并不是“曼陀罗”这个名字,而给它起 了一个更加响亮的名字——中央银行。当时机成熟,他们想把中央银行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引入美国的时候,很 清楚“中央银行”这个名字不能再用了,为什么?因为美国国会早就明确立法,禁止成立中央银 ? ? ? ? h t t p :/ /b l o g .s i n a .c o m .c n /w o r d t e l l e r 真相道白 http://blog.sina.com.cn/wordteller 9 行,当时只有我们美国才有这样的立法约束。于是这些家伙们开始玩弄一些策略,为该起一个什 么样的名字展开了辩论。他们说:首先,名字前面要加上“联邦”,让它看上去像是一个政府机 构;其次,名字里要有“储备”,让人以为这个机构某处保存着一些储备【台下笑】;最后,名 字里还要有“系统”,这点在当时尤为重要,因为人们非常担心权力在纽约过度集中。于是他们 试图说服公众,他们要创建的是一套分布于全国的“银行体系”,起初由 10家地方银行组成,后 来他们说不够,又拓展到 12家,目的是为了“分散权力”,或至少在表面上看可以分散权力。今 天我们知道,它并不是联邦,也没有储备,从分散权力的角度来看也不是什么系统,甚至都不能 算作是一个银行。它完全符合埃皮克提图所说的第四种形态:似是而非。 这真是一个非常完美的“发明”,那么下一步就是向公众兜售了。起初,相关草案被称作“奥尔 德里奇法案”,因为它由参议员尼尔森·奥尔德里奇所资助。聪明的保罗·沃伯格表示反对,他 对奥尔德里奇说:“亲爱的尼尔森,如果你把你的名字加进去,那么这个法案是不可能获得通过 的,因为你已被明确划定为‘既得利益集团’的一分子”。保罗说对了,国会马上就否决了这个 草案,认为它是在保护大银行家的利益。没关系,这只是一个小小的挫折。他们把草案拿回去修 改,删掉一些段落,去掉尼尔森的名字,又找了一群民主党人对此摇旗呐喊。别小看这一点,它 非常重要。因为在公众心目中,共和党是大企业利益的代言人;只有民主党才代表小老百姓,那 些在流水线上忙碌作业的工人,比方说泰德·肯尼迪(Ted Kennedy)【听众狂笑】。就这样,他 们找了一大帮腰缠万贯的民主党富翁来为这个法案说话,他们中有参议员卡特·格拉斯(Carter Glass),众议员罗伯特·欧文(Robert Owen),欧文自己也是一个相当成功的银行家。现在这个 法案被重新命名为“格拉斯-欧文法案”。 随后,奥尔德里奇和范德利普开始寻找媒体,四处演讲发文,对这个法案展开了疯狂攻击。他们 说:“这个法案一旦通过,将会毁掉金融体系,给我们国家带来深重灾难。”普通读者听到这些 会怎么想?他们会想:“哦,大银行家们不喜欢的东西,那就一定是好东西!”【听众大笑】谴 责这个法案的人应该得到奖赏。他们不是乡巴佬,他们不傻。这些人深谙大众心理学,熟悉政治 运作,出牌出得非常漂亮。 与此同时,还是这帮人,自掏腰包组建所谓的 “草根研究俱乐部”,使其在全国范围内分发小册 子,广泛宣传联邦储备法案的“优越性”。他们还为美国各知名大学提供巨额捐款,用以成立新 的经济学分支;精心挑选自己的手下将其培养成教授,并号召许多在学术上颇有造诣的专家们频 繁演讲、撰文,告诉公众美联储有多么美妙。这还不够。在谋略过人的“军师”保罗·沃伯格的 强烈建议下,他们又特意在《联邦储备法案》中加入了不少限制银行家凭空印钞的条款。沃伯格 的同伴不解地问:“你这是干什么?我们不需要这些条款。”沃伯格的回答则堪称经典:“伙计 们,别太急。记住,我们当前的目标是让这个法案通过。只要它能通过,以后有的是机会修改。” ? ? ? ? h t t p :/ /b l o g .s i n a .c o m .c n /w o r d t e l l e r 真相道白 http://blog.sina.com.cn/wordteller 10 果不其然,修改后的法案得到了民运领袖威廉·詹宁斯·布莱恩(William Jennings Bryan) 的支持。布莱恩起初怀疑这个法案可能会被国家利用,籍此滥引钞票,但看到那些限制银行家们 的条款之后,他改变了主意,说:“哦,我想我现在可以投赞成票了。”有了布莱恩的支持,多 数人也都不再反对这个改良后的《联邦储备法》,除了某些个别的声音,但这些人显然无碍大局。 正如沃伯格所言,《联邦储备法》自其通过之日迄今,一直在被反复修订,一共修订过 100 多次, 每次都会移除掉一部分限制条款,并用一批新的能使美联储权力得到扩张的条款取而代之 1。在 沃伯格的精明策略和专业的欺骗伎俩之下,《联邦储备法》终于赢得了两党支持,最后于 1913年 12月 22日在国会顺利通过。这些哲基尔岛的怪物们终于成功地进入了华盛顿 2 。 我们再来仔细研究一下美联储的目标到底是什么,因为教科书告诉我们,成立这个机构的目的是 为了稳定经济,避免恐慌性的金融危机再度发生。今天,在大学校园里普及的那本由萨缪尔森所 编写的经济学教材,是这样描述的:“美联储的成立源于 1907年那场金融恐慌,在此期间各大银 行以惊人的速度接连倒闭。不稳定的私有金融体系使整个国家陷入了一种类似于无政府的混乱状 态”。这些话都是萨缪尔森说的,也是今天经济学系的学生们所学的。我们先不必挑战萨缪尔森 的权威,姑且接受它,因为这正是我们一直在被灌输的官方教条,即“美联储的目标是稳定经济 和保护人民”。这就是为什么格林斯潘现在在不断加息 3 ,因为他想“帮助人民【台下大笑】、 维稳经济,保护民众不至于遭受过于严重的通货膨胀”。多么可笑,要知道通货膨胀正是你们这 帮家伙干的!这点刚才已经说过了。如果各位想通过官方解释来理解美联储的目标,那么可能永 远也理解不了。 好吧,让我们暂时承认他们的目标就是为了稳定经济,那么究竟稳定得怎么样?看一下他们的成 绩单吧:自 1913年美联储成立之日算起,美国经历了——1921年的经济衰退、1929-1939年的 大萧条、1953、1957、1969、1975以及 1981年的经济衰退、以及 1987年股灾,我们都知道股灾 过后企业债激增、个人债陡升、无论是企业破产数目还是个人破产数目,都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其中储蓄银行与机构的破产数目尤为惊人 4。现在,美国仅国债利息一项就超过了税收的一半; 重工业在全球竞争乏力;我们甚至出现了建国以来的首次贸易赤字 5 。很多大都市,还有洛杉矶 75%的城区都已由外国人掌控,另外有一半以上的州目前处于衰退状态。 这便是美联储成立 80年来为我们交上的“稳定经济”的成绩单【台下大笑】。显而易见,美联储 没能实现自己的目标,这个结论我想没人会提出异议。有争议的问题只是:“为什么他们没能实 1大家请留意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又发生了什么。这次美联储被赋予的是“金融监管权”与直接救助投资银行的权力。——译者注 2《联邦储备法》诞生之初,美联储并没有权力购买政府债券,若是当年的国会议员得知这些人的目的是要玩 QE,QE2,QE3……,是不可 能批准通过的。——译者注 3 1994年,格林斯潘上调利率是为了退出经济刺激,因为 90年储贷危机和第一次对伊战争已经结束。不过就这点译者个人认为:此时 上调利率是正确的。——译者注 4一次比一次严重,当时演讲者还不知道 2000年有互联网泡沫、2007年有次贷危机、2008年甚至爆发了全球金融危机。——译者注 5现在的赤字已经达到了 14万亿美元,16年间美国变成了全球最大的债务国。——译者注 ? ? ? ? h t t p :/ /b l o g .s i n a .c o m .c n /w o r d t e l l e r 真相道白 http://blog.sina.com.cn/wordteller 11 现这个目标”。对此我的回答是:“因为这从来就不是他们真正的目标”。他们的真实目标,或 者说所有卡特尔所追求的共同目标,应该是“长期确保自己在市场中的有利地位,以使卡特尔成 员永远享受超额利润率”。带着这个思路,那么所有的问题你就全都理解了。 从真实目标的角度审视,他们并没有失败,他们成功了。这些人在哲基尔岛开会的时候,就已经 制定了三个基本目标,且每一步都规划得十分具体。第一、确保纽约银行家的利益不被侵蚀。 《联邦储备法》所反对的,正是他们想要的。有一点我需要说明,这里提到的银行,并不是那些 在市场上摸爬滚打赖,处于美联储保护之外艰难求生的中小银行。还记得吗,洛克菲勒曾经说过: “竞争是一种罪恶”。美联储成立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遏制竞争,限制那些新兴银行的发展, 让他们永远无法成长到像华尔街的大银行那样壮大。通过出台各种监管措施,制造一些大银行能 轻松应对,小银行却无法企及的苛刻条件。所以大家注意,我说的不是地方上的中小银行,而是 从属于卡特尔利益集团的纽约大银行。这是目标一。 目标二、阻止民众积累私有资本,一旦出现这样的苗头,立即采取措施逆转。私有资本是金融术 语,它泛指人们用自己的储蓄做事,而不是去银行借钱做事。本世纪初,企业家们都喜欢储蓄, 他们把自己的利润积累起来,沉淀到一个资金池里。随着资金池里的钱越来越多,企业完全可以 用自己的储蓄修建新的工厂或开展科研项目,而不需要对外负债,这在当时形成了一股潮流。银 行家们对这种趋势非常担忧,于是想方设法蛊惑人们停止储蓄,到银行来借钱。银行家们很清楚, 要想成功地引诱人们负债,唯一的办法就是降低利率。你们可能会问:“这有何难,直接调低不 就行了吗?”女士们、先生们,今天是可以这样,但在当时不行。今天很容易,因为我们有美联 储,运用利率工具可以随时按自己的意愿升息、减息,一切尽在掌控中;可是在 1913年,他们手 上没有这样的利率工具,同时货币被黄金与白银支撑,无法随意增加或减少。在这种情况下,利 率完全由市场对货币的供求关系决定,谁说了也不算。没有人能强大到操控利率,无论是个人还 是机构,因为成千上万的人在市场自由交易,每个交易都会影响利率,要想掌控它是不可能的。 当时的利率无法受政治因素所左右。于是这些家伙清楚地认识到,必须用一种人为的方法来压低 自然利率,才能诱使民众来银行借钱。怎么做到这一点?他们说:国家需要采取一种“弹性”货 币政策,来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那么什么是“弹性货币政策”呢?它不是指你口袋里的钱能弹 来弹去,金融教科书给出的解释十分复杂,但归根结底其实就是一件事——凭空造钱。这个把戏 不难理解,只要你拥有合法凭空造钱的本事,那么你根本不用在意利率的高低,因为即使利率低 得离谱,你一样可以通过增加贷款规模来获得可观的利润【台下笑】。有了弹性货币,这些人就 可以在不影响自身利润的情况下随意压低自然利率,引诱企业和个人从他们那里借钱,让人们陷 入债务陷阱。这是目标二。 目标三、以“保护人民”为由,将大银行无法规避的损失转嫁到纳税人的头上。 ? ? ? ? h t t p :/ /b l o g .s i n a .c o m .c n /w o r d t e l l e r 真相道白 http://blog.sina.com.cn/wordteller 12 以上便是美联储的三个真实目标。那么再来查看一下这些人的成绩单,看看他们做得怎么样。是 否在纽约控制了金融霸权?——是的。虽然我们在西部和南部也有不少大银行,但远远比不上那 些在北京、莫斯科,甚至连非洲都有分部的纽约银行。后者对整个世界都一直发挥着无可比拟的 影响力。因此对这第一个目标,他们的成绩完全可以打“A”。 再来看看“阻止私有资本趋势”这项,美联储做得如何呢?简直可以用完美来形容。他们成功地 通过人为压低利率的方式,不断吸引着企业与个人从储蓄走向负债,人们甚至相互议论:“为什 么要存钱?那是傻子才做的事!”于是,在“弹性货币”的诱惑下,每个人都跑去银行贷款,给 自己套上债务枷锁。现在呢?结局大家都知道了,经济形势掉头向下,无数企业、无数个人走向 破产。深陷债务中的人,不得不节衣缩食、艰难求生,因为他们无论如何都得给银行还债。更令 人惊讶的是,许多企业每年给银行归还的利息,甚至超过了给股东的分红。大家可以想想这是否 合理?投资者必须牺牲消费、勤俭度日,才能积攒足够的本金来购买上市公司的股票;而银行却 是在凭空而造的钱上收取利息。因此对这第二个目标,我们也可以给这些家伙打“A”。他们用 “弹性货币”政策成功阻止了私有资本的积累,让人们从存钱走向借钱。 第三个目标呢?即他们能否以“保护人民”的名义,成功地把自己的损失转嫁给纳税人?在座的 各位可能忘记了,有一个术语叫做“救援”(bailout)。如果某些大银行因为负债企业倒闭,或 第三世界的主权国家无法还钱,而不幸陷入困境的话,他们就会向国会求助,声称如果不去救援 这些负债企业和第三世界国家的话,美国人民就会受到伤害。他们威胁道:如果放任这些企业倒 闭,成千上万的工人会失业,社会问题接踵而至……6。要是拉丁美洲的主权国家濒临破产呢?山 姆大叔也必须拔刀相助!否则纽约的大银行就不得不减记资产,从而在技术上陷入破产,最后关 门大吉,导致许许多多把钱存入这些银行的储户蒙受损失。由于它是大银行,谁知道破产之后又 会诱发怎样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呢?可能成百上千的中小银行也会相继破产,最后整个国家陷入深 重的经济衰退……国会听着觉得挺有道理,说:“没错,不能放任这样的事发生”,议员们纷纷 投票赞成救援。于是,源源不断的利息,继续流入这些大银行……请注意,小银行玩不了这样的 救援游戏,只有大银行才可以。相关案例不计其数:1970年,救助宾州中央运输公司(Penn Central Railroad);同年,救助洛克希德·马丁公司(Lockheed Corporation);1972年,联 邦底特律银行(Commonwealth Bank of Detroit);1975年,纽约城市银行(New York City); 1978年,克莱斯勒(Chrysler)7 ;1980年,宾州第一银行(First Pennsylvania Bank);1982 年,伊利诺伊大陆国民银行(Continental Illinois),它也是当时救助规模最大的银行。第三 世界的国家也从IMF那里得到了救援,以继续向这些大银行支付利息。IMF的钱来自美联储,而美 联储的钱则通过“曼陀罗机制”来自我和你。 今天我要讲的最后一个话题,想必在座的各位都感兴趣,那就是“高利贷”(Usury)。在古代, 任何对债务征收利息的行为都是非法的;而现代社会只认为对债务收取“过高的利息”非法,即 “高利贷”。也就是说,“适当的利息”不仅合法,而且合情合理。为什么?因为债权人事先必 6多么具有预见性!2008年以后,bailout这个词都已经用烂了……AIG,花旗,通用,克莱斯勒……。——译者注 7 2009年,这家汽车业巨头再次被救援。——译者注 ? ? ? ? h t t p :/ /b l o g .s i n a .c o m .c n /w o r d t e l l e r 真相道白 http://blog.sina.com.cn/wordteller 13 须努力工作、牺牲消费和享乐,才能攒下储蓄,把钱借给你,因此他们有权对自己先前的牺牲要 求一定的回报,这非常公正。那么多少利息算作“过高”?托马斯·爱迪生(Thomas Edison)曾 经这样说过:“那些既不提供资源,也不付出劳力的人,得到的钱却比倾其所有、全力以赴工作 的人还要多。”当我读到这里的时候,第一感觉是爱迪生可能夸大其词了。于是我掏出计算器, 以建造一幢价值 100 000美元的房屋为例,做了一次具体计算。假设其中 30 000美元用于购买地 皮、申请建筑许可并向建筑师偿付工资;70 000美元用于实际的建筑过程,包括购买建材、给建 筑工人支付工钱等等。我们再假设买主去银行申领住房按揭贷款,在一次性交清 20%的首付之后, 其余 80%则按为期 30年,每年 10%的利息向银行分期支付。我的计算结果是:这位买主 30年里一 共要向银行支付 172 741美元作为利息,而在建筑过程中具体做事的人总共也只得到了 70 000美 元。也就是说,银行所得是实际生产者的 2.5倍。您或许会说:“这没错,但不要忘了货币具有 时间价值。当我把钱借给你的时候,也就牺牲了自己 30年的消费和享乐……” 不,女士们、先生们,并非如此。没人曾经为这笔钱工作过,也没人付出或牺牲过。这笔钱不是 任何人的储蓄,它是凭空造出来的。如果这 172 741美元还不算是“过高的利息”,那么什么才 算是呢?我想我可以给“高利贷”下一个新的定义——任何在凭空而造的法定货币上征收的利息, 都是高利贷。【台下掌声】 我想告诉在座的各位,这个建造 10万美元房屋的例子,不过是沧海一粟。它根本算不了什么。您 可以想象一下,类似的过程,发生于全美所有的房屋交易、所有的酒店、所有的商业地产、所有 喷气式飞机、所有汽车、所有工厂、所有原材料仓库、所有农场与农具……这是一条不劳而获的 财富之河,它流向银行卡特尔,长流不息。这条河流如此宽广,以致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力。那么 这些钱最终要去哪里?是不是他们又会把这条河引向一个大湖,然后再加一个坝,只是不断积累 财富,让钱越来越多,让自己越变越富? 您错了。没有这么简单。当一个人坐拥数不尽的金钱,足以换取人世间的任何物质享乐的时候, 他还想追求些什么? 权力。女士们、先生们,有了这条永无止境的财富之河,他们还可以用钱来购买权力——影响你 我,也影响我们子孙后代的权力。他们几乎买到了操控整个世界的权力,不是说他们购买了全世 界的房地产和其他设施,而是控制了所有每天能深入影响公众思想的组织和机构。用社会学术语, 这些组织或机构叫做“权力核心”,在社会上发挥着引导作用,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这里便是 金钱的集散地。所有在社会上发挥着一定影响力的机构,其运作者都会成为金钱试图买通的目标: 政客、政党、有线电视、报纸、杂志、出版社、通信社、制片厂、大学、工会、教会、同业公会、 免税基金会、跨国企业、男女童子军……所有团体,所有机构,只要你在社会上有影响力,都有 ? ? ? ? h t t p :/ /b l o g .s i n a .c o m .c n /w o r d t e l l e r 真相道白
本文档为【Creature from Jekyll island】,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56100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517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16
分类:金融/投资/证券
上传时间:2010-12-17
浏览量: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