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精神病医院医疗管理制度汇编(106个)

精神病医院医疗管理制度汇编(106个)

举报
开通vip

精神病医院医疗管理制度汇编(106个)精神病医院医疗管理制度汇编(106个)医务科工作制度1、树立为领导服务、为医疗第一线服务、为群众服务的思想,廉洁奉公,谦虚谨慎。2、经常深入科室,了解听取意见,督促检查各种医疗工作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尤其重危、急诊、疑难病人处理问题,发现问题及时督促解决,对科室提交的申请报告或请示的问题,能解决者立即解决,不能解决或不属于本职范围者,应及时给予答复和主动向有关领导报告。3、每年组织两次医务人员“三基训练”考核。4、分析存在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及对策。每周、月、季分别对临床、医技科室进行工作质量抽查和全面检查。5、协...

精神病医院医疗管理制度汇编(106个)
精神病医院医疗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汇编(106个)医务科工作制度1、树立为领导服务、为医疗第一线服务、为群众服务的思想,廉洁奉公,谦虚谨慎。2、经常深入科室,了解听取意见,督促检查各种医疗工作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尤其重危、急诊、疑难病人处理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发现问题及时督促解决,对科室提交的申请报告或请示的问题,能解决者立即解决,不能解决或不属于本职范围者,应及时给予答复和主动向有关领导报告。3、每年组织两次医务人员“三基训练”考核。4、分析存在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及对策。每周、月、季分别对临床、医技科室进行工作质量抽查和全面检查。5、协助院长、分管院长每周组织科主任例会;每季组织一次临床、医技科室联席会、医疗质量管理领导小组会议。6、每周一下午向分管院长汇报上周医疗工作运行情况,请示本周工作安排问题。7、每周五上午开科务会,总结本周工作,商议下周工作安排。8、按时参加医院领导召集的其他会议,坚持请示报告制度。医院感染管理领导小组工作制度1、医院感染管理领导小组在院长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2、至少每半年召开一次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会议,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重大事项,遇有紧急问题及时召开。3、评议审核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4、对院感办拟定的医院感染工作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及落实进行评价考核,并提出改进建议。5、对医院感染监测工作提供业务技术指导。医疗差错事故防范与处理1、成立医疗质量监控组织,由院长担任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医疗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医务科负责日常工作,负责监督本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工作,检查医务人员执业情况,接受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投诉并做好相关的咨询服务以及医疗纠纷调查、核实工作。2、制定防范、处理预案,主要内容应是针对容易引发医疗差错事故的医疗质量、医疗技术水平、服务态度等因素制定相应预防措施,进行目标管理。3、严格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处理医疗事故,可能引起医疗事故的医疗过失行为或医疗事故争议。4、严格执行医疗事故、可能引起医疗事故的医疗过失行为或医疗事故争议的报告制度。实行医务人员、科室、医疗质量监控组、院长报告制度,同时上报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公司。5、实行医疗差错事故的医疗缺陷、责任分析、整改及处罚。(1)对已发生的医疗差错、事故,医院应对医务人员、科室在医疗差错事故中的医疗缺陷、责任进行逐级分析,明确相关责任及程度。(2)根据责任程度,即完全责任、主要责任、次要责任和轻微责任进行相应处罚,并根据造成差错事故的原因,责成责任人、科室进行整改。医疗安全管理制度1、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严格遵守医疗卫生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恪守医疗服务职业道德。2、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病历书写规范》、《病案管理规范》、《处方管理办法(试行)》及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和要求,书写和妥善保管病历资料。病历资料承担医疗纠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司法鉴定和法律诉讼举证责任。3、严格执行值班制度、岗位责任制度、查对制度、医嘱制度、交接班制度、三级查房制度、会诊制度、病例讨论制度、手术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分级护理制度以及请示报告制度等有关制度和规定。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4、按照国家卫计委、各省卫计委关于医疗技术准入有关规定,规范医疗技术准入和医师、护士的执业行为,执行医院有关规定。5、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应当用患者能够理解的语言,将患者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等如实告知患者或家属,及时解答其咨询;并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要让家属对保护性约束、护理常规和非常规治疗项目风险了解清楚,并于检查或治疗前履行同意签字手续。6、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要求,做好病历和实物封存和保管。按规定保管和复印病历资料,严格遵守病历回收和病历借阅制度。7、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要求,做好患者死亡尸体处理和尸检。凡医患双方当事人对患者死亡原因有异议的,应在患者死亡后48小时内进行尸检,并有死者亲属(或监护人)同意签字。8、发生或者发现医疗过失行为,当班医务人员及科室领导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者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防止损害扩大。9、发生或者发现医疗事故,可能引起医疗事故的医疗过失行为或者发生医疗争议时,应当立即向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及时向医院相关职能部门报告,职能部门接报后,应立即进行调查、核实,将有关情况如实向主管院长报告,并按规定向公司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10、科室负责人及相关医务人员要积极做好患者或亲属的解释,化解矛盾,并主动配合医院处理善后工作。质量管理与考核评价制度1.医院必须把预防、健康教育、医疗、康复工作质量放在首位,把质量管理纳入医院的各项工作中。2.医院实行统一管理,医院负责人为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3.要建立健全质量管理组织,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质量管理工作。并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和自身工作的实际,建立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方案,完善内部约束机制。主要内容包括:质量管理目标、指标、计划、措施和效果评价方法及信息反馈等,加强医疗质量关键环节、重点部门和重要岗位的管理。4.认真执行首诊负责制,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规范及管理制度,交接班等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5.医院要加强对全体人员进行质量管理教育,组织其参加质量管理活动,牢固树立质量和安全意识,提高全员质量管理与改进的意识和参与能力,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和常规;医务人员“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必须人人达标。6.质量管理组织应定期对各项业务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并有文字记录,形成报告,定期(每季度)逐级上报。7.加强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管理,要用《技术规范》、《诊疗常规》指导对居民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工作,有条件的医院要逐步用《临床路径》规范对患者诊疗行为。8.通过检查、考核、分析、评价、反馈等措施,持续改进医疗质量,质量的检查结果与评优、奖惩相结合,并纳入医院年终考核评估。药品管理制度1、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和《医疗机构药品管理暂行规定》,做好药品管理工作。2、购药计划应根据临床的用药需求,实行计划采购,计划供应,购进药品应严格按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渠道采购,验明药品相关合格证书,并对药品进行进货检查验收,保证药品质量。遵循“定额管理、合理使用、加速周转、保证供应”的原则,拟定购药计划,经院长批准,报公司从规定药品销售单位购置药品。3、临床要求的新药,需由医院药事领导小组集体讨论后,填写首次购药审批表,由院长签字报公司购入。使用新药时,要注意临床观察,收集、整理、分析、反馈药物安全信息,并及时上报主管部门及公司。4、对购置药品的质量、数量、购入和领用,必须健全入库验收、出库手续,严格执行入库验收、核对等工作,每月必须将药品销售使用情况报送财务室进行核算。作好药品的期效、品种、帐目等项目登记工作。注意发现存放药品的变化,若出现问题,及时与该药品销售单位进行联系,更换或退掉,并做好各项登记。5、药品应在符合环境要求的条件下放置,根据药品特性(如避光、低温)分别保管,注意药品的失效期,避免变质、损失和浪费。6、毒麻药品和一类精神药品应有安全贮存设施,实行专库、专柜、专账、专处方、双人、双锁管理。7、建立进、销、存帐目管理,做到日清、日结、月盘存,每月对在库存的药品进行一次质量抽查,全年覆盖率在100%。8、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的品种,应在指定的配送企业采购,按统一药品价格销售,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价销售。零差率药品与非零差率药品应分别采购、分别入账、分别管理。毒性药品管理制度1.毒性药品是指毒性剧烈、治疗量与中毒量相近,使用不当会致人中毒或死亡的药品。2.毒性药品的管理,应做到专柜加锁、专人保管,并建立保管、验收、领发、核对登记制度,严禁与其他药品混放。其包装容器上必须印有毒药标志。3.毒性药品的处方应完整、清晰,每次处方不得超过2日极量。处方应当留存3年备查。4.毒性药品的供应、调配,必须有医生签全名的正式处方,并由配方人中员及具有药师以上技术职称的复核人员签名盖章后方可发出。配制含毒性药品的制剂,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准确投料,记录完整。对处方未注明“生用”的毒性中药,应当付炮制品。不得非法使用、储存、转让、借用。麻醉药品管理制度1.麻醉药品是指连续使用后易产生身体依赖性、能成瘾癖的药品。2.麻醉药品实行“专人负责、专柜(保险柜)、专用帐册、专用处方、专册登记”的管理。不得非法使用、储存、转让、借用,专柜实行双人双锁管理。麻醉药品由执业医师取得麻醉药品处方资格后方可使用。3.麻醉药品处方应书写完整,字迹清晰,签写开方医生姓名,配方应严格核对,配方和核对人员均应签名,并建立麻醉药品处方登记册。医务人员不得为自己开处方使用麻醉药品。4.麻醉药品的每张处方,注射剂不得超过2日常用量,片剂、酊剂、糖浆剂不超过3日用量,连续使用不超过7天。处方实行专册登记应当留存至少3年备查。5.癌症患者需长期使用麻醉药品,凭市级卫计委核发的“晚期癌症病人麻醉药品专用卡”,并指定本医院供应者,从第二次起交回上次取药空安瓿取药(安瓿上药名必须清晰可见),药房凭处方与空安瓿到库房换取药品。6.各病区存放的少量麻醉药品,应有专人负责、专柜(保险柜)保管登记。药剂科有权不定期检查。病房固定的麻醉药品换取时,必须凭处方和空安瓿(安瓿上药名必须清晰可见)换取。麻醉药品的采购,应持市级卫计委核发的《麻醉药品购用印鉴卡》,按麻醉药品购用限量的规定,在指定的麻醉药品经营单位购买。7、麻醉药品包括:阿片类、可卡因类、大麻类、合成麻醉药类及其他易产生依赖性的药品、药用原植物及其制剂。精神药品管理制度1.精神药品是指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之兴奋或抑制,连续使用能产生依赖性的药品。2.依据精神药品使人体产生的依赖性和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分为第一类和第二类。3.第一类精神药品实行双人双锁专柜(保险柜)管理,建立精神药品收支帐目,按季节盘点,做到帐物相符,发现问题应当立即上报。4.第一类精神药品由执业医师取得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资格后方可使用。5.医师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严禁滥用。除特殊需要外,第一类精神药品的处方,每次不超过3日常用量,第二类精神药品的处方,每次不超过7日常用量。处方应当留存2年备查。6.第一类精神药品的采购,应持市级卫计委核发的《精神药品购用卡》在指定的经营单位购买,不得使用现金交易。7.所购精神药品只准在本单位使用,不得转售。8.精神药品处方实行专册登记,保存至少2年。门诊部工作制度1、热情接待就诊人员,科学组织和指导分诊,以缩短候诊时间,对高热病员、危重病员应当优先安排门诊。2、根据医院的技术特长开设专科(病)门诊,组织有经验的医师参加门诊,实行首诊医师负责制,医师对首次来诊的病员应详细询问病史,仔细体检和进行必要的影像、实验等检查,作出诊断和处置,发现传染病人应填写传染病报告卡,需要转科诊治的病员,由首诊医师负责介绍,不需重新挂号。3、医院应有一名高资龄医师分工负责门诊工作,各科室主任、主治医师应每月定期参加门诊。4、遇有疑难、重危伤病员或3次以上来院尚不能确诊者,应及时请上级医师检诊或专科会诊,必要时报请门诊部主任或门诊各科医疗组长组织会诊。5、对待病员要关心、体贴,态度和蔼,各项检查要认真,并按统一格式书写好门诊病历,各科应定期检查总结门诊医疗质量。6、承办病员入院、出院、转院手续,掌握各科病员流动和床位使用情况,每日向医务科报告。7、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医院感染,内科应建立传染病诊室,做好疫情、职业病报告。8、门诊应经常保持清洁整齐,对候诊人员宣传精神卫生防治知识。门诊病人就诊须知尊敬的病员同志:热诚欢迎您来到我院就诊。为了您安全顺利地就诊,请注意以下事项:1、凡来我院就诊的病员请在我院门诊大厅候诊。有骗子(医托)专骗城外病人,请您务必提高警惕。2、门诊上班时间为上午8:00-17:00,双休日及节假日照常应诊。3、医生为您开具的检查及治疗请在本院进行,如有医务人员介绍您到院外去做检查应拒绝(本院不能开展除外),并请举报。4、您就诊时应交的各种费用,请在门诊大厅收款室交纳,任何科室及个人不得收取您的现金。5、在本院门诊就诊的病员,请持医生处方在我院门诊药房或在便民药店购药,严禁任何科室及个人向病人出售药品,如有发现,请举报。6、凡发现医务人员收受、索要病人“红包”,或暗示索要财物者,请病员同志拒绝,并请举报(门诊大厅设有举报箱)。举报电话:0563-4021898处方管理制度1、处方必须用钢笔书写,项目填写完整,字迹清晰,并有医师签名。如需更改,医师必须在更改处签名。2、不符合规定或有配伍禁忌处方,药剂人员有权退回处方。3、凡使用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规定范围以外的药品,须告知患者及家属并征得其同意。4、每张处方以三日量为限且不能超过五种药品,慢性病可开七日量,并实行处方值限额管理。5、毒、麻、限剧药品处方必须使用专用处方笺,其用量不得超过规定的常用量。6、处方当日有效,若超过期限须重新挂号,经医师重开处方方可调配。7、凡需做皮试药物的处方,无皮试结果标记及执行者签名药房不得发药。8、处方应每天装订成册并统计张数、金额等,按月装箱保存。一般处方保存一年备查,麻醉药品处方保存三年备查,毒性及精神药品处方保存二年备查。医疗请示报告制度凡有下列情况,必须及时向领导或有关部门请示报告:1、严重工伤、大批中毒、甲类传染病及必须动员全院力量抢救的病员;2、凡首次开展的新手术、新疗法、新技术。3、紧急情况而病员单位的领导和家属、监护人不在;4、发生医疗事故或严重差错,损坏或丢失贵重器材和贵重药品,发现成批药品变质;5、收治涉及法律和政治问题以及有自杀迹象的病员;6、各级医师因公出差、院外会诊及接受院外会诊;7、危重病人,由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认真填写病危通知书,一式三份,一份报医务科,一份给病人家属,一份附病历存档。急救观察室工作制度1、急诊医师根据病情,对需留观察人,安置住观察室,但在48小时内必须妥善处理,不得在观察室久留。2、对观察室病人,建立病历,开好医嘱,写好观察记录,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有效的诊疗措施。3、对传染性疾病及严重精神障碍的病人,不得收入观察室留诊。4、观察室工作人员,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坚守岗位,保证病人得到及时治疗。5、对急救后病人留观察时特别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做好观察记录,待病情稳定后做好妥善处理。6、门诊需要输液病人可住观察室输液床进行输液,输液要经常观察液体流速和漏液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调整。7、搞好观察室的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门诊急诊抢救制度1、对急诊抢救病人当班医务人员应在岗在位。医务人员应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及时、严肃、敏捷、准确地进行诊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各项记录。2、在抢救进程中,需要各有关科室支持时,必须及时积极给予保证,病人需要转入病房时,要及时收容,严禁推托,抢救科室有呼救权和转诊权。3、参加抢救的医护人员要严肃认真,紧张而有序地工作。由主管医生和护士长组织抢救,必要时科主任或院领导组织有关科室共同进行抢救,各级人员应听从指挥,既要明确分工,又要密切协作。4、抢救工作中遇有诊断、治疗、技术操作等方面困难时,应及时请示上级迅速予以解决。一切抢救工作要做好记录,要求准确、清晰、扼要、完整,而且必须注明执行时间。5、医护要密切配合,完成各自所担负的任务。口头医嘱要求准确、清楚,尤其是药物的使用,如药名、药量,给药途径与时间等,护士要重复一遍,避免有误。并及时记录于病历上,补开医嘱或处方。用过的安瓿、输液空瓶、输血空瓶等用完后要集中放在一起,以便统计与查对,避免治疗差错。6、病人经抢救后,如病情稳定,应由护士护送到观察室、病房继续治疗,病情不允许搬动者,应留在急、重症室继续观察与治疗,且需专人看护或经常巡视。消毒供应室工作制度1、消毒供应室负责全院医疗器材清洗、消毒、灭菌以及敷料制备和供应工作。根据各科需要配置各种物品,并根据使用情况及时调整基数,保证临床使用和减少无效储备。2、严格划分三区(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各区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程,3、各种无菌物品应注明品名、灭菌期、失效日期及打包人编号,并做到专架、专柜、专人保管,保证无菌物品质量。如超过有效期、外观检查不合格或疑为污染,应重新再处理,灭菌后发放。4、定期进行本室的各项监测,做好院内感染监控工作,确保工作质量。各种器材、敷料均应达到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要求。5、建立各科室物品账目及请领、发放、报损制度,定期清点,以旧换新,做到帐物相符,杜绝物品丢失浪费;对发出的各种物品应专物专用,不得挪做它用。6、按时下收下送,保证无菌物品的供应。7、定期到使用科室征求意见,及时改进工作。8、建立停电、停水、消毒锅故障时应急预案,以及意外事件的处置程序 消毒隔离制度1、工作时间工作人员必须衣帽整洁,禁止戴首饰。2、收污物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前后注意洗手。3、下收下送车“污”“洁”标记明显,工作完毕后用消毒液檫拭。4、各项操作应严格按所划分的区域进行,保持室内清洁、整齐。5、工作间不得存放私人物品,供应室各种器材均不得挪为私用。6、工作人员必须每年查体一次,患传染病、皮肤病等均应调离。7、各工作间每日进行空气、地面、物表消毒(回收间、粗洗间、精洗间、包装间、消毒间、监测间、无菌间)每月进行空气培养一次,应符合卫生学标准,并保留资料。8、传染病人用过的医疗用品,均需作特殊处理。供应室安全管理制度1、在护理部的领导下,成立科室安全质控小组。2、定期组织室内工作人员进行法制法规、消防知识及安全教育,树立安全意识。3、消防设备有专人定期检查和管理,并保证消防设备的性能完好。4、加强对各工作室的安全检查,每日下班前,应仔细检查各工作室水电设施及其它安全设施,做到防火、防盗、防水、防爆。5、做好假日前的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应及时解决。6、严格执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确保常规器械灭菌合格率100%,防差错事故发生。供应室无菌室工作制度1、无菌专人管理,坚守岗位,服务周到,工作间使用专用工作衣、鞋,非工作人员不得入内。2、每日用消毒液擦拭桌面、地面,保持环境清洁,每日空气消毒2次。3、无菌物品摆放有序,发放日期先近期后远期,5月1日—9月30日有效期为一周,10月1日—4月30日有效期为两周。4、发放无菌物品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及交接班制度,不得发放过期、潮湿、破损包,外借物品必须办理登记手续。5、每月做空气细菌培养、物品细菌培养、热源监测一次,符合卫生学标准要求。6、做好物品的清点和交接班工作。供应室消毒室工作制度1、消毒室专人管理,消毒员负责全院医疗物品的消毒灭菌工作。2、消毒员必须经过培训,持证上岗。3、消毒期间,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坚守工作岗位。4、定期监测灭菌锅的使用效能,确保使用安全,物品灭菌合格率为100%。5、“已灭菌”、“未灭菌”物品有明显标记,分开放置。6、认真作好灭菌效果监测,有记录。7、定期进行灭菌锅的保养及室内卫生清洁工作,每日空气消毒一次,有记录。8、对“待消包”严格执行规范检查工作,做到送取包有登记。检查包装室工作制度1、所属人员衣帽整洁,禁戴手饰及穿拖鞋。2、 严格执行初洗后物品的精洗工作程序及器械保养、打包。3、室内物品放置有序,工作前后洗手,用消毒液擦拭桌面、地面、每日紫外线消毒,并做好记录。4、打包前按卡片认真核对,检查各类器械性能完好,包布洁净、无破损、十字包扎,并注明名称、灭菌日期,失效期,工作责任代号。5、各种诊疗包需经另一人查对方可进行灭菌。6、复消的各种诊疗包,要重新处理后再包装灭菌。7、每日做好登记,统计工作。供应室查对制度1、各类诊疗包包装前须经两人核对品名、器械的种类、数量、性能、质量,合格后方可进行包装送消毒室灭菌。2、发放无菌物品时,应认真核对发放单上登记的科别、物品名称、数量及灭菌日期、失效日期。3、回收物品时应查对品名、器械的种类、数量、性能,盒、盖、物相符,所用器械已经过初步消毒处理。4、配置酸碱液时,需经两人查对后方可进行配置使用。供应室下收下送制度1、每日坚持上下午定时到科室下收下送,做到认真负责、服务热情、虚心接受使用者意见,保障供应。2、换物品数目要清,发放准确,回收准确,查看有无破损。3、输液器、注射器、头皮针用后,各科室先清洗后浸泡消毒。如供应室验收不合格者有权退回。传染科或特殊感染病人用过的物品,应先消毒后再交给供应室处理。4、药液、血迹不得沾污包布。5、下收下送时应将无菌物品与用过的物品用两个车和容器分开放置并应有醒目标志。供应室高压消毒锅使用保养制度消毒供应室负责医疗器材清洗、消毒、灭菌、敷料的制备和供应,以及一次性医疗物品的统一管理。2、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应熟悉专科理论知识及无菌技术,严格遵守工作程序,保证灭菌物品质量及供应。3、严格三区划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已灭菌物品与未灭菌物品分开放置,避免混淆。4、各工作室应严格按照消毒原则,做到工作前后清洁、消毒,按规定定期做各项监测,确保工作质量。5、各种无菌物品应注明失效日期及操作负责人编号,并做到专架、专柜、专人保管,保证无菌物品质量,如超过有效期或疑为污染,应重新再处理,灭菌后发放。6、各科室使用的物品必须经初步消毒后方可进行交换,以旧换新,做到账物相符,杜绝物品丢失浪费,对发出的各种物品应专物专用,不得挪做它用7、按时下送下收,定期到科室征求意见,及时改进工作。8、配合医院做好感染监控工作。供应室保洁监控制度1、严格区分污染物品、清洁物品与无菌物品,无菌物品掉在地上或放置在不洁之处应视为污染,不得作为无菌使用。2、灭菌物品超过贮存期后应停止发放,并重新灭菌,应严格检查灭菌包的有效期,一般为7天。3、物品取出时应保持干燥,包裹水分含量一般不超过3%,超过6%则为湿包,应视为未灭菌,不能作为无菌使用。4、运送灭菌物品时应加防尘罩,以免再污染。5、高压蒸汽灭菌柜每季度以生物指示剂进行检测,进行监测、质控的化学胶带或指示卡未达到灭菌标志的视为未灭菌,不得作为灭菌使用。6、包装操作室、无菌物品存放间每月做细菌培养(物体表面、手、空气),并有记录。供应室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1、每日进行一次B-D试验,检测灭菌器空气排除效果。标准试验包(25cm×30cm×30cm),内置指示图,灭菌周期后观察颜色变化,均匀一致变色,说明排除冷空气性能良好。并记录。2、灭菌包外贴化学批示剂胶带,包内放置化学指示剂。3、每月生物制度监测一次,以测定热力灭菌效果,并作好记录。4、每月送无菌物品培养一次,并附化验单保存。首诊负责制度1.首次接诊的医师或科室为首诊医师和首诊科室,首诊医师对患者的检查、诊断、治疗、抢救、收住院和转院等工作负责。2.首诊医师必须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必要的辅助检查和处理,并认真记录病历。对诊断明确的患者应积极治疗或提出处理意见,对诊断尚未明确的患者应在对症治疗的同时,应及时请上级医师或有关科室医师会诊。3.首诊医师下班前应将患者移交接班医师把患者的病情及需注意的事项交待清楚,并认真做好交接班记录。4.对急、危、重患者,首诊医师应采取积极措施负责实施抢救。如为非所属专业疾病或多科疾病,应组织相关科室会诊或报告医院主管部门组织会诊。危重症患者如需检查、住院或转院者,首诊医师应陪同或安排医务人员陪同护送。如接诊医院条件所限,需转院者,首诊医师应与所转医院联系安排后再予转院。5.首诊医师在处理患者,特别是急、危、重患者时,有组织相关人员会诊、决定患者是否收住院治疗等医疗行为的决定权,任何科室、任何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或拒绝。6、首诊医师完成本岗位工作后应主动指导患者进入下一个诊疗环节。三级医师查房制度1.实行科主任领导下的主任(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三级医师查房制。2.住院医师每天至少对分管的病人查房2次(一般上下午各1次),特殊情况随时查房。(1)重点巡视危重、新入院、疑难、待诊治及手术或特殊检查治疗后的病人,同时巡视一般病人。(2)应在24小时内完成入院记录,做好知情告知。(3)查看辅助检查报告单,分析结果,提出进一步检查或治疗意见;检查当天医嘱执行情况;书写病程记录。(4)对上级医师的查房内容应准确记录,及时执行。(5)观察患者饮食情况。(6)对疑难、危重或合并躯体疾病的患者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7)尊重患者、注意仪表、保护隐私、加强沟通、规范流程。 3.主治医师对本组病人每日查房一次,危重及紧急情况随时查。(1)新入院病人48小时内明确入院诊断及确定治疗方案。(2)及时诊断、处理疑难、危重及有合并症的病人,并向主任(副主任)医师汇报。对需MECT治疗及其他特殊治疗与检查的病人,应及时做出决定。(3)审改住院医师(含进修医生)的病历,检查医嘱执行情况,评估治疗方案、治疗效果。(4)决定转科、出院。4.主任(副主任)医师每周对本病区(科室)病人查房1~2次,紧急情况随时查房。(1)解决疑难问题;审查新入院、重危患者的诊断、治疗计划;决定特殊治疗及检查。(2)检查医嘱、病历质量;听取医师对诊疗的意见。(3)组织本病区的教学查房工作。5.上级医师查房时下级医师必须到场,并备齐查房的病历及检查报告等,做好上级医师查房记录。疑难病例讨论制度1.疑难病例讨论的范畴:入院1周内不能确诊的病例须科室讨论;2周不能确诊的多科室或者全院讨论;紧急疑难病例随时讨论。其他需要疑难病例讨论的情况可酌情安排讨论形式:治疗效果欠佳的病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的病例;病情复杂、涉及多个学科的疑难杂症;有医疗事故争议倾向的病例等。2.疑难病例可在科室内举行,也可全院联合举行。科内疑难病例讨论由科室定期举行,多科室、病区联合疑难病例讨论由各科科主任共同决定,全院疑难病例讨论按照需要不定期举行。3.科室疑难病例讨论由管床医师提出,科主任同意。由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主持,各级医生、护士长、责任护士必须参加,可邀请药学及其他专业人员参加。科室联合或者全院疑难病例讨论需由科主任提出,将相关材料加以整理递交医务科,经医务科同意,由医务科确定会诊时间并邀请相关人员参加。4.病例讨论前,经治医师应做好充分准备,提出需讨论的主要问题和疑点难点,通知并提交给参加讨论人员。5.参加讨论的人员应详细阅读病例资料,查看患者并查阅有关资料,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分析,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可应用国内外学术理论,专业新进展,针对病情提出可行性的诊疗建议。最后由主持人进行总结,尽可能明确诊断,确定进一步的诊疗方案,对患者的预后和疗效。6.管床医师做好讨论记录后在病程记录和《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本》中规范记载。死亡病例讨论制度1.死亡病例必须进行讨论,应在一周内进行。特殊病例,如死因不明,涉及纠纷,意外事件和刑事案件的死亡病例必须在24小时内完成死亡病例讨论。尸检病例在尸检报告出具后1周内必须再次讨论。 2.死亡病例讨论会由科主任或主任医师主持,本科全体医护人员和药剂等相关人员参加,必要时请相关职能部门人员参加。死亡病例讨论情况应当按照本机构统一制定的模板进行专册记录,由主持人审核并签字。死亡病例讨论结果应当记入病历。 3.讨论前主管医师必须准备好相关材料及相应记录。4.讨论时由主管医师汇报病情摘要,诊治过程和抢救经过,死亡原因的初步分析、死亡诊断及治疗中可能出现的缺陷等;上级医师和参加抢救的其他工作人员加以补充;参加讨论人员应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对诊疗意见,死亡原因,抢救措施进行详尽分析;最后由主持者归纳小结。5.死亡病例讨论的内容应详细的记录在病程记录及《死亡病例讨论记录本》中,内容包括:死者一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病案号、住址、工作单位)、入院日期、入院情况和诊断、治疗经过(重点记录病情演变及抢救经过)、死亡日期、死亡诊断、讨论日期、主持人及参加人员姓名与专业技术职称、具体的讨论意见及主持人小结意见(要记录每一位发言人的具体内容,重点记录诊断意见、死亡原因分析、抢救措施意见、经验教训及国内外诊疗进展),记录者签名等。主持人对死亡病例讨论记录应审阅签名等。6.死亡病历应如实详细记录,事后不得涂改、补充。7.医务科对死亡病例讨论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督导检查。HYPERLINK\l"_Toc400952490"会诊制度1.对危、急、重症、疑难或合并躯体疾病的患者应进行会诊(急诊会诊、科间会诊、全院会诊、院外会诊)。2.急诊会诊可以电话或字面形式通知相关科室,会诊科室接到会诊通知后,会诊医师应在10分钟内到达。3.科间会诊:患者病情超出本专科专业范围,需要其他专科协助诊疗者,需行科间会诊。科间会诊由经治医师提出并填写《会诊邀请函》,送至被邀请科室。应邀科室应在24小时内派中级及以上职称人员进行会诊。会诊时经治医师应在场陪同,介绍病情,听取会诊意见。会诊后会诊人员要填写会诊记录单并签名。4.全院会诊:病情疑难复杂且需要多科共同协作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医疗纠纷或某些特殊患者等应进行全院会诊。全院会诊由科室主任提出,填写《会诊邀请函》,报医务科登记、备案并决定会诊日期。会诊科室应提前将会诊病例的病情摘要、会诊目的和拟邀请人员报医务科,由医务科通知有关人员参加。会诊时由医务科或申请会诊科室主任主持,经治医师认真做好会诊记录。5.院外会诊:(1)邀请外院医师来院会诊:当患者的病情需要,本院无相应的医疗条件,经治医师评估会诊的必要性,提出会诊;经科主任或主任医师审核同意;患者或患者授权委托人、监护人知情同意后,可填写《会诊邀请函》提交医务科,医务科登记备案,并与具有相应资质的外院医务部(科)联系,由被邀请医院医务部(科)指派专家进行会诊,会诊后会诊医师填写《会诊记录单》。外院专家会诊所产生的费用由患方承担。(2)本院医师外出会诊:派本院医师到外院会诊,按照院内《医师外出会诊管理制度》执行。6.会诊前会诊医生下医嘱“请**科会诊”;会诊后会诊意见由经治医师整理并记入病程记录,会诊情况应简要摘录在《会诊登记本》中。疑难病例讨论制度1.疑难病例讨论的范畴:入院1周内不能确诊的病例须科室讨论;2周不能确诊的多科室或者全院讨论;紧急疑难病例随时讨论。其他需要疑难病例讨论的情况可酌情安排讨论形式:治疗效果欠佳的病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的病例;病情复杂、涉及多个学科的疑难杂症;有医疗事故争议倾向的病例等。2.疑难病例可在科室内举行,也可全院联合举行。科内疑难病例讨论由科室定期举行,多科室、病区联合疑难病例讨论由各科科主任共同决定,全院疑难病例讨论按照需要不定期举行。3.科室疑难病例讨论由管床医师提出,科主任同意。由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主持,各级医生、护士长、责任护士必须参加,可邀请药学及其他专业人员参加。科室联合或者全院疑难病例讨论需由科主任提出,将相关材料加以整理递交医务科,经医务科同意,由医务科确定会诊时间并邀请相关人员参加。4.病例讨论前,经治医师应做好充分准备,提出需讨论的主要问题和疑点难点,通知并提交给参加讨论人员。5.参加讨论的人员应详细阅读病例资料,查看患者并查阅有关资料,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分析,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可应用国内外学术理论,专业新进展,针对病情提出可行性的诊疗建议。最后由主持人进行总结,尽可能明确诊断,确定进一步的诊疗方案,对患者的预后和疗效。6.管床医师做好讨论记录后在病程记录和《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本》中规范记载。HYPERLINK\l"_Toc400952490"合并躯体疾病患者会诊制度1.合并躯体疾病患者需多学科联合会诊的,由科室主任提出,填写《会诊邀请函》,邀请函应填写详细、齐全,包括:会诊病例的病情摘要、会诊目的和拟邀请人员等,科主任签字,医务科登记备案并组织会诊。会诊应提前24小时报医务科。急会诊随时安排。2.会诊人员须由中级及以上职称人员担任,应及时到达会诊科室。3.会诊由请求会诊科室科主任或主任医师主持,必要时医务科参加。会诊意见由经治医师整理并记入病程记录,科主任或医疗组长签字确认。会诊情况应简要摘录在《会诊登记本》中。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1.发现危重患者的第一个工作人员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同时通知其他医护人员到场协助抢救。对危重病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迟抢救,必须全力以赴。2.危重病人的抢救工作,由科主任、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主持(由现场职称最高的医师主持抢救工作),并及时通知科主任、主任或副主任医师及主管医生,特殊病人应及时报请医务科、护理部和分管副院长,以便组织有关科室共同进行抢救工作。医务人员在接到院内紧急会诊通知后必须在10分钟内到达现场。3.参加危重病人抢救的医护人员必须明确分工,要无条件服从主持者的指示。一般以书面医嘱为主,在紧急情况下可下达口头医嘱,执行口头医嘱时按照口头医嘱制度执行。4.抢救记录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由参加抢救的医师按时间顺序记录病情变化及所采取的具体措施等。记录时间应具体到分钟,主持抢救的人员应当审核并签字。 5.抢救所用药物的安瓿及包装,均需经过二人核对后封存,保存一定时间后方可弃去。抢救结束后,各种抢救物品、器械应及时清理、消毒、补充,物归原处,以备再用;房间进行终末消毒。6.抢救工作的主持者或指定人员随时向家属告知患者的病情和可能发生的预后,取得家属的理解配合,必要时下达病重病危通知单,做好相应的签字记录。书写病程记录中应记录在抢救现场的患者亲属姓名及关系,以及他们对抢救工作的意愿、态度和要求。如患者死亡,应记录患者家属及患者代理人对尸检的态度和意见等。涉及医疗纠纷的,要主动报告相关部门。7.抢救工作期间,药房、检验、放射或其他特检科室应积极配合,总务后勤科室应保证水、电、气等供应。8.抢救结束后,根据病情,及时组织科内讨论,吸取抢救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并作好相应的记录。9.建立抢救资源配置与紧急调配的机制,确保各单元抢救设备和药品可用。10.建立绿色通道机制,确保急危重患者优先救治。11.应当为非本机构诊疗范围内的急危重患者的转诊提供必要的帮助。 值班和交接班制度1.建立全院性医疗值班体系,包括行政、临床、医技、护理部门以及提供诊疗支持的后勤部门,明确值班岗位职责并保证常态运行。 2.各临床科室在节假日或夜间及午休时间,须设有值班医师,可根据科室的大小和床位的多少,单独或联合值班。3.医院临床值班设有一线值班、二线值班。(1)一线值班医师由取得医师资格的住院医师、主治医师或取得了处方权的进修医师担任,门诊值班医师由工作满3年的医师担任。值班期间必须在值班室留宿。一线值班医师负责所管辖病区患者的诊疗工作,应高度关所管辖病区的重点患者。节假日需及时书写新入院患者的首次病程记录、住院志、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一级护理患者的病程记录。(2)二线值班医师为主治医师担任。二线值班医师负责指导当日的一线值班医师的工作及院内会诊工作。值班期间必须在医师值班室留宿,不得擅自离岗。4.交班医师在下班前,应将本班值班期间患者的病情变化、处置及其他情况向下一班医师交班,并在《医师交接班记录本》上记录,注明下一班医师应注意观察、处理的内容。特殊治疗患者要在《特殊治疗交接班本》上详细注明交接内容并与执行护士交接班。5.接班值班医师应提前到达科室,接受各级医师交办的医疗工作。交接班时,应巡视病房,危重及需要特别观察的患者,应做到床边交接班。6.如遇主管医师更换时,应在病程记录中书写交班记录和接班记录。交接班记录内容包括入院日期、交班和接班日期、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主诉、入院情况、入院诊断、诊疗经过、目前情况、目前诊断、注意事项或诊疗计划、医师签名等。7.各级值班医师应将电话联系方式,留存在医师办公室或护士办公室,并保持通讯畅通。8.护理、药房、检验、特检等科室,应根据情况设值班人员,并完成值班时间内所有工作,保证临床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9.值班期间所有的诊疗活动必须及时记入病历。10.需要交接班(床头交班)的情况:(1)当天新入院病人。(2)生命体征异常者及危重病人。(3)有冲动、消极(自伤、自杀)、外跑等言行者。(4)有药物副反应者。(5)有躯体疾病阳性体征者。(6)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患者。(7)其他需要交班的情况。知情告知制度1.门诊医师接诊时,应将疾病诊疗的有关情况向患者或患者授权委托人、监护人做必要的告知,必要时将告知的关键内容记录在门诊病历上。2.诊疗过程中,充分考虑患者或家属的意见,医务人员应掌握告知技巧,采用患者易懂的方式进行医患沟通,对疾病诊断、主要治疗措施、重要检查目的、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某些治疗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药物不良反应、医疗收费等与患者或家属进行知情告知,并做好记录,必要时患者或家属签字确认。不宜向患者说明的,应当向患者的监护人说明,记录说明内容并取得书面同意。3.患者住院时签署相应入院告知书和知情同意书。4.住院期间,出现下列情况时应对患者或患者授权委托人、监护人进行知情告知,并记入病程记录中或签署相应的知情同意书,必要时患者或患者授权委托人、监护人签字确认:患者病情明显变化时;特殊治疗前(约束治疗);变更治疗方案时;贵重药品或自费药品、高值耗材使用前;医保患者采用目录外的诊疗或药品前;选择不同诊疗方式时;非自愿/自愿住院;临床路径入组;其它需要沟通的等情形。5.特殊告知应记录告知的时间、地点,参加告知的医护人员、患者或患者授权委托人、监护人姓名,告知的内容及患者或患者授权委托人、监护人的意见等,记录的结尾处要求患者或患者授权委托人、监护人签字或按手印,参加沟通的医护人员签字。6.患者出院时应进行末次沟通,填写相关出院知情同意书。7.知情告知可采取床旁告知、分级告知、集中告知、出院回访等形式。8.紧急特殊患者,无患者或患者授权委托人、监护人签署知情时,由法人授权给医务科签署相关文书。病历书写制度1.医师应严格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要求书写病历,除医嘱需要取消时使用红色墨水标注“取消”并签名外,一律用蓝黑墨水,要求字迹清晰、表述准确,语句通顺,标点正确。病历书写应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规范。2.病历应当使用中文和医学术语书写,无正式中文译名的症状、体征、疾病名称等可以使用外文。诊断应按照国际疾病分类标准名称填写。3.对由文字处理软件编辑、打印的病历文档严格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执行。4.病历质控如发现存在“模板拷贝复制病历记录”者与其所在科室当月绩效挂钩。5.病历应当按照规定内容书写,并由相应的医务人员签名。实习、进修及试用期医务人员,只能书写“日常病程记录”,并需上级医师审阅、修改并签名。医师签名应当签全名,书写工整正规、字迹清晰。6.门急诊病历书写的基本要求:(1)门诊病历是患者在医院门(急)诊就医过程中,医务人员对患者诊疗过程的记录。包括门(急)诊手册封面、病历内容、化验单、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等。门诊病历由接诊医师及时完成。(2)要简明扼要。门(急)诊手册封面应当有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婚姻状况、籍贯、工作单位、身份证号、联系方式或住所务必真实,由患者或患者家属挂号时填写。病史内容包括提供者姓名、电话、病史详细与否、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各种阳性体征和必要的阴性体征、专科检查、诊断或印象诊断及治疗、处理意见等,由医师书写签字。(3)初诊或疑难患者应全面检查,对拒绝做必要检查者,告知风险,请患者或监护人签字,并在病历中明确记录。(4)间隔时间过久或与前次不同病种的复诊患者,一般都应当与初诊患者同样写上检查所见和诊断,并应当写明“初诊”字样。常规复诊病历,只记录上次就诊后到本次就诊前的情况。(5)每次诊查,均应填写日期,急诊病历应加填时间至分钟。(6)请求他科会诊,应将请求会诊目的及本科初步意见在病历上填写清楚。被邀请的会诊医师应在请求会诊的病历上填写检查所见、诊断和处理意见并签字。(7)门诊患者需要住院时,由医师签写住院证,并在病历上写明住院的原因和初步印象诊断。若家属拒绝住院,告知风险,请患者或患者授权委托人、监护人签字,并在病历中明确记录。(8)急诊病历抢救记录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完成,按时间顺序记录病情变化及采取的具体措施等。记录在抢救现场的患者亲属姓名及关系。以及他们对抢救工作的意见、态度和要求。如患者死亡,应记录患者或患者授权委托人、监护人对尸检的态度和意见等。抢救过程的每项医嘱、治疗以及病程记录均要注明时间。(9)法定传染病应注明疫情报告情况。7.住院病历书写的基本要求:(1)住院医师为新入院患者书写一份完整入院病历并签名,上级医师应审查修正并签字。书写时力求详尽、整齐、准确,入院记录要求入院后24小时内完成,急诊应即刻检查填写。(2)再次入院者应写再次入院病历。(3)首次病程记录入院后8小时内完成。必须于入院后24小时内进行拟诊分析,提出诊疗措施,并记于病程记录内。主治医师首次查房记录应于患者入院后48小时内完成。(4)病程记录包括病情变化、检查所见、鉴别诊断、上级医师对病情的分析及诊疗意见、治疗过程和效果等。凡施行特殊处理时要记明施行方法和时间。病程记录按规定及时、完整、准确地记载,对病危患者应当根据病情变化随时记录,每天至少记录一次,记录时间应当具体到分钟;对重病患者,至少2天记录一次病程记录;对病情稳定的患者,至少3天记录一次病程记录。副主任医师及以上技术职称医师每周查房1-2次。病程记录由经治医师负责书写,主治医师应有计划地进行检查,提出同意或修改意见并签字。病程记录根据病情观察、查房情况结合检查结果有分析、有判断,体现医疗组三级医师的诊断思路和处理方案。(5)科内或全院会诊及疑难病症的讨论,应详细记录,会诊由会诊医师填写记录并签名。(6)凡移交患者需由交班医师写出交班记录于病程记录内,接班记录在交班记录后24小时内完成。阶段小结由经治医师在患者住院第30天或31天所做病情及诊疗情况总结,交接班记录、专科记录可代替阶段小结。(7)凡决定转诊或转院的患者,经治医师必须书写详细的转诊或转院记录,上级医师审查签字。(8)各种检查回报单应按顺序粘贴,各种心理治疗、工娱疗等记录单亦应附于病历中。(9)出院记录和死亡记录应在24小时内完成。出院总结内容包括病历摘要及各项检查要点、住院期间的病情转变及治疗过程、效果、出院时情况、出院后处理方针和随诊计划。死亡记录除病历摘要、治疗经过外,应记载抢救措施、死亡时间、死亡原因。病历管理制度 1、医院应当建立住院及门急诊病历管理和质量控制制度,严格落实国家病历书写、管理和应用相关规定,完善病历质量检查、评估与反馈机制。 2、医疗机构病历书写应当做到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规范,并明确病历书写的格式、内容和时限。 3.实施电子病历的医疗机构,应当建立电子病历的建立、记录、修改、使用、存储、传输、质控、安全等级保护等管理制度。 4、病案统计室负责全院住院病案的收集、整理和保管工作。5、住院病历至少保存30年。6、有适宜的病历编号系统,病历编号是患者在本院就诊病历档案唯一及永久性的编号。7、患者出院(或死亡)时,经管医师应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各项病历书写工作,并按规定录入病案首页的相关信息,在病人出院(或死亡)后7天之内提交病案统计室,逾期不交者按相关条款处罚。8、病案管理人员收集病历,病案质控员对病历进行质量控制,但不得私自对病历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病案编目人员做好疾病名称的分类录入,依序整理装订病历,按编号排列后上架存档。9、患者住院期间,住院病历统一由所在病区保管。住院病历因医疗活动或复印、复制等需要带离病区时,应当由病区指定专门人员负责携带和保管。10、除涉及为患者提供诊疗服务的医务人员及医疗管理、病案管理人员外,其他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擅自查阅患者病历。11、病历一般不予外借(公、检、法、医保、卫生行政单位除外但必须履行相关手续)。院外单位借阅人持介绍信,经医务科核准,可以摘录病史。12、可为申请人(患者本人、患者监护人、保险机构和公安、司法机关)复印或者复制的病历资料包括:住院病历中的住院志(即入院记录)、体温单、医嘱单、检验报告、医学影像资料、各种知情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单、护理记录、出院记录(但必须查验证件、履行相关手续)。HYPERLINK\l"_Toc400952485"病历书写质量控制制度1.病历质量控制分为环节质控和终末质控。2.病历的环节质量控制逐级负责。有院科两级病历质控人员,定期开展质控活动,有记录。(1)经治医师负责病历的书写,并及时打印。(2)上级医师应及时进行修改审查修正,并对存在的错误予以反馈。(3)科室质控员每月对该病区的运行病历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反馈,促进提供病历质量。(4)科主任每月对本科室的运行病历进行质量控制,召开病历质量控制专题会,整改存在的问题。3.出院病历由科主任全面质控后方可送交病案室。4.终末质控由病案室质控员负责,存在问题反馈给临床科室。5.医务科、病案统计科每月对病历质量进行一次专项检查,履行监管职责,对病历质量进行评价、分析、反馈及提出整改措施。6.每位医师知晓病历书写的规范和要求,有病历书写的训练计划,实施培训并考核。将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作为医师岗前培训和临床医师“三基”训练的基本内容之一,并将病历质量评价结果用于临床医师技能考核,并有反馈。7.电子病历按照时点质控,医务科每月进行汇总并反馈。HYPERLINK\l"_Toc400952485"电子病历管理制度1.电子病历必须由本院的执业注册医师、注册护士、心理咨询师、在上级医生或其他医务人员指导下的实习生或进修生等录入,电子病历中对由文字处理软件编辑、打印的病历文档严格按照应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执行书写。2.电子病历系统为操作者提供登录编号和个人密码,并设置有相应的权限。个人对本人登录信息的使用负责,严禁将个人登录信息泄漏给他人,造成不良后果的,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3.电子病历格式应符合医疗文书规范,任何科室和个人不得擅自更改。4.电子病历要按相关规定及时和保质完成,各临床科室主任、医疗组长及有关人员要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必要时向医务科汇报。5.各种知情同意书打印后由患者或家属签名,医生必须手写签名。6.入院记录完成后为保证病史采集的真实性,防止日后出现医患争议,病史提供者应在打印的入院记录上签字确认。7.电子病历的保管由信息科与病案室共同负责,信息科负责数据形式的电子病历保管,病案室负责纸质电子病历的保管。8.病案统计室负责收集和处理医疗质量控制、安全管理相关信息,信息数据集中归口管理,方便管理人员阅读使用;负责医院运行与医疗业务指标数据收集,根据医院工作需要定期报告。HYPERLINK\l"_Toc400952485"病历借阅制度1.本院工作人员因医疗、教学、科研等需要可借阅病历,在借阅者借阅本上登记,由病案室工作人员审核后方可借阅。借阅的病历不能离开病案室。2.借阅再入院病历,需病区的医务人员借阅,并在病历借阅本上登记签字。3.实习生因教学借用病历的,需带教医师签字,并做好登记。4.病案室建立病历借阅登记制度,病历归还时逐册清点,及时注销。HYPERLINK\l"_Toc400952485"病历复印制度1.对下列人员和机构申请复印或复制病历资料的,予以受理:(1)申请人为患者本人的,应当提供有效身份证件。(2)为患者监护人或代理人的,应当提供患者及其监护人或代理人的有效身份证明及关系的法定证明材料。(3)申请人为死亡患者近亲属的,应当提供患者死亡证明、近亲属的有效身份证明及近亲属关系的法定证明材料。(4)申请人为死亡患者近亲属代理人的,应当提供患者死亡证明、近亲属及其代理人的有效身份证明、近亲属关系的法定证明材料、代理关系的法定证明材料。(5)申请人为保险机构的,应当提供保险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复印件,承办人员的有效身份证明,患者本人或其代理人同意的法定证明材料;患者死亡的,应当提供近亲属或其代理人同意的法定证明材料,合同或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6)公安、司法机关因办理案件,需要查阅、复印或复制病历资料的,需提供公安、司法机关出具采集证据的法定证明及执行公务人员的有效身份证明。2.可为申请人复印或者复制的病历资料包括:住院病历中的住院志(即入院记录)、体温单、医嘱单、检验报告、医学影像资料、各种知情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单、护理记录、出院记录。3.未出院患者需要复印病历资料者,病区医务人员将病历送至病案室,予以复印。病案室按照上述规定核定身份并留取相关证明及复印件保存至病历。4.发生医疗纠纷时,由病案室人员在患者或家属、相关科室人员在场的情况下复印或封存病历。封存的病历由医务科(病案统计科)负责保管。封存的病历可以是原件
本文档为【精神病医院医疗管理制度汇编(106个)】,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9.92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机构认证用户
质量2035
专业从事ISO9000、ISO14000、ISO45001、IATF16949、ISO27000、QC080000、SA8000、ISO13485、CE、UL、CCC等体系认证和产品认证的咨询机构以及注册审核员培训及各体系内审员培训以及文案策划于一体的管理咨询服务机构。
格式:doc
大小:133KB
软件:Word
页数:69
分类:医药卫生
上传时间:2021-12-21
浏览量: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