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宋初三朝的禁军三衙将帅

论宋初三朝的禁军三衙将帅

举报
开通vip

论宋初三朝的禁军三衙将帅  2002 年 3 月               河 北 学 刊                Mar. ,2002 第 22 卷  第 2 期           Hebei Academic Journal             Vol. 22  No. 2 论宋初三朝的禁军三衙将帅 陈  峰 (西北大学 文博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9) [摘  要 ]宋初三衙为禁军最高统帅机构 ,其将帅不仅统领拱卫内廷和京畿之军 ,而且出外带兵 ,承担征伐、镇守重任 ,可 谓军中重要首脑和代表。通过对宋初三...

论宋初三朝的禁军三衙将帅
 2002 年 3 月               河 北 学 刊                Mar. ,2002 第 22 卷  第 2 期           Hebei Academic Journal             Vol. 22  No. 2 论宋初三朝的禁军三衙将帅 陈  峰 (西北大学 文博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9) [摘  要 ]宋初三衙为禁军最高统帅机构 ,其将帅不仅统领拱卫内廷和京畿之军 ,而且出外带兵 ,承担征伐、镇守重任 ,可 谓军中重要首脑和代表。通过对宋初三朝三衙将帅的出身进行分析 ,不难发现其大都与皇帝有特殊关系。宋太宗以后 ,藩邸 背景成为入选三衙将帅的重要条件 ,而对能力和素质却往往忽略 ,这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 [关键词 ]宋初 ;三衙 ;将帅 ;藩邸 [中图分类号 ] K2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 - 7071 (2002) 02 - 0120 - 05   北宋一代 ,三衙为禁军最高统帅机构 ,其将帅不 仅统领京师驻军 ,拱卫内廷和卫戍京畿 ,而且也出外 带兵 ,承担征伐、镇守重任 ,可谓是当时军队中的重 要首脑和代表。因此 ,对三衙将帅进行全面考察 ,不 仅有助于对宋朝军制的研究 ,更能够加深对北宋武 将群体状况的认识。 一、宋初禁军三衙将帅官职 的定型及其角色地位   北宋时期的所谓禁军三衙 ,即 :殿前司、侍卫亲 军马军司和步军司的合称 ,又别称三司。其渊源乃 始于五代后梁的侍卫亲军马步军司 ,至后周时又出 现殿前司[1 ] (《兵考七》) [2 ] (《官制门》) 。侍卫亲军和殿前二 司军队是当时君主直接掌握的中央禁军 ,其将帅也 成为握有重兵的要职。北宋建国初 ,沿袭后周政权 的禁军体制。由于随之实行将全国“兵骁勇者 ,籍其 名送都下 ,以补禁旅之阙”的措施[3 ] (卷6) ,各道仅余 承担劳役的厢军 ,因此禁军成为北宋正规作战队伍 的总称 ,而殿前司和侍卫马步军司遂成为禁军最高 统帅机构。所谓 :“禁兵者 ,天子之卫兵也 ,殿前、侍 卫司二司总之。”殿前和侍卫马步军二司的主要官职 有 :殿前都点检 ,副都点检 ,殿前正、副都指挥使及殿 前都虞侯 ,侍卫亲军马步军正、副都指挥使 ,马步军 都虞侯 ,马军正、副都指挥使 ,步军正、副都指挥使以 及马军都虞侯和步军都虞侯[4 ] (《兵一》《职官六》) 。这些 军职都可谓禁军将帅 (以后三衙的某些高级职务常 常阙如 ,遂以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龙神卫四厢都 指挥使参与管军 ,这方面的情况在此暂时不予讨 论) 。诚如宋人所说 :“以祖宗之制论之 ,军职之大者 凡八等 ,除都指挥使或不常置外 ,曰殿前副都指挥 使、马军副都指挥使、步军副都指挥使 ,曰殿前都虞 侯、马军都虞侯、步军都虞侯 ,曰捧日天武四厢都指 挥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 , 秩秩有序若登梯 然。”[5 ] (《三衙军制》) 宋太祖时期 ,三衙的正式名称虽尚未出现 ,但在 建隆二年 (961 年) 以后却事实上开始产生。当年 , 宋太祖先罢免慕容延钊和韩令坤的两司最高的军 职 ,“自是 ,殿前都点检遂不复除授”。不久 ,又通过 “杯酒释兵权”之举 ,剥夺了殿前副都点检高怀德、马 步军都虞侯张令铎和殿前都指挥使王审琦等人的帅 职 ,“殿前副都点检自是亦不复除授”。石守信虽在 出镇之后兼任马步军都指挥使一年左右 ,“其实兵权 不在也”[3 ] (卷2) 。如宋人评说 :“凡诸将职典禁卫者 , 例罢 ,悉除节度使 ,独石守信兼侍卫都指挥使如故 , 实亦带以为职 ,元不典兵也。”[6 ] (《殿前三司军职》)而马步 军都虞侯一职 ,在张令铎罢任后“凡二十五年不以除 授”[3 ] (卷27) 。由于马步军司正、副都指挥使及都虞 侯等官职被闲置起来 ,于是便形成了侍卫马军和步 军由各自都指挥使及都虞侯管辖的局面 ,这样 ,由殿 前、侍卫马军及步军构成的禁军三衙体制便在实际 上出现。直到宋太宗后期和真宗即位初 ,才一度又 任命田重进、傅潜及王超为马步军都虞侯。但自景 德二年王超被罢黜后 ,马步军都虞侯从此不再授人 , “而侍卫司马军、步军遂分为二 ,并殿前号三衙”[2 ] 。 [收稿日期 ]2001 - 03 - 10 [作者简介 ]陈峰 (1960 - ) ,男 ,山西省芮城县人 ,西北大学文博学院教授 ,主要从事宋史及中国古代史研究。 021 不过 ,需要指出的是 ,此后三衙长贰也往往存在空缺 的情况。如景德二年 ,步军司一度无主官 ,遂由马军 都指挥使葛霸代管。当葛霸患病后 ,再由殿前都指 挥使高琼兼领。高琼因此上奏说 :“臣衰老 ,倘又有 犬马之疾 ,则是一将总此三职。臣事先朝时 ,侍卫都 虞侯 以 上 , 常 至 十 员 , 职 位 相 亚 , 易 于 迁 改 ⋯⋯。”[3 ] (卷61)三衙将帅之职中间或又有权殿前司、 权马军及步军司公事之职 ,所谓 :“资序浅则主管本 司公事”[2 ] 。 在宋初三朝 ,三衙将帅扮演着禁军最重要的统 兵官的角色 ,“凡统制、训练、番卫、戍守、迁补、赏罚 , 皆总其政令”[4 ] (《兵一》《职官六》) 。就其 职责 岗位职责下载项目部各岗位职责下载项目部各岗位职责下载建筑公司岗位职责下载社工督导职责.docx 概括而言 , 第一是主掌京师驻军 ,以拱卫内廷、京畿 ,扈从皇帝 出行。如开宝二年 (969 年) ,有宫廷卫兵图谋不轨 , 殿前都虞侯杨信连夜应召入宫平叛[4 ] (《杨信传》) 。在 宋真宗晚年多病之际 ,刘后与丁谓为了继续控制大 权 ,以防止他人染指朝政与皇嗣继承之事 ,遂安排与 刘后有特殊关系的刘美出任侍卫马军都虞侯 ,并“权 马军司公事”;又以夏守恩为殿前都虞侯。另据记 载 :“帝 (宋真宗) 不豫 ,中宫预政 ,以守恩领亲兵 ,倚 用之。擢殿前都虞侯 ,以安远军节度使观察留后管 勾殿前马步军都指挥使事。”[4 ] (《夏守恩传》) 宣和末 ,步 军都虞侯何灌即将外任 ,“未及行而帝内禅 ,灌领兵 入卫。郓王楷至门欲入 ,灌曰 :‘大事已定 ,王何所受 命而来 ?’导者惧而退”[4 ] (《何灌传》) 。在宋太祖的几次 出征活动中 ,都少不了石守信、高怀德等三衙大帅的 身影。赵匡胤巡幸西京洛阳时 ,步军都虞侯刘遇奉 命“率禁卫以从”[4 ] (《刘遇传》) 。宋太宗在亲征河东和 幽州的过程中 ,大批禁军三衙将帅也随同护驾。此 后 ,在宋真宗东封泰山时 ,殿前副都指挥使刘谦以都 大勾管山下公事的身份、马军都虞侯张耆和步军都 虞侯郑诚以都大提举山下军马的身份 ,“扈从升山 , 提举宿卫兵”[3 ] (卷70) 。三衙将帅的第二职责是出外 带兵 ,承担征讨和镇守的重任。如宋太祖朝 ,马步军 都指挥使韩令坤、殿前都点检慕容延钊率军征讨李 筠之叛 ;宋太宗朝 ,马步军都虞侯田重进镇守定州 ; 宋真宗即位初 ,马步军都虞侯傅潜、王超先后出任河 北前线主帅 ,等等。特别是从宋真宗朝开始 ,三衙将 帅往往出为河北及西北前线主帅。由此可见 ,其地 位相当显赫。三衙将帅的第三项重要职责是负责京 师禁军的日常训练和管理。如咸平二年 ,宋真宗亲 自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在这次检阅活动中 ,殿前 都指挥使王超负责了三衙的二十余万禁军的训练事 务。当阅兵仪式结束后 ,宋真宗便对王超表示 :“士 众严整 ,戎行练习 ,卿之力也。”[3 ] (卷45) 宋守约为殿 前都虞侯 ,“卫兵以给粟陈哗噪 ,执政将付有司治 ,守 约曰 :‘御军安用文法 !’遣一牙校语之曰 :‘天子太仓 粟 , 不 请 何 为 ? 我 不 贷 汝。’众 惧 而 听 命”[4 ] (《宋守约传》。 但是 ,按照宋初确立的治军原则 ,三衙虽为禁军 最高统帅机构 ,但却受到最高军政机构枢密院的制 约 ,本身并无调兵权。如宋人所说 :“三司 (衙) 天下 之兵柄皆在 , 其权虽重 , 而军政号令则在枢密 院。”[2 ]范祖禹在《上哲宗论曹诵权马军司有二不 可》中进一步指出 :“祖宗制兵之法 ,天下之兵本于枢 密 ,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 ;京师之兵总于三帅 , 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上下相维 ,不得专制。 此所以百三十余年无兵变也。”[7 ] (《百官门》) 不仅如此 , 宋初统治者 ,特别是宋太宗和真宗朝还逐渐推行“崇 文抑武”的方略 ,有意压制武将的权威[8 ] ,于是出现 了三衙将帅在礼节上屈从文官大臣的局面 ,所谓“祖 宗时 ,武臣莫尊三衙 ,见大臣必执梃趋庭 ,肃揖而 退”[9 ] (《行在越州条具时政》) 。由此可见 ,在北宋君主集权 体制下三衙将帅受到严格的控制 ,其地位虽在军队 中极为显赫 ,但却不足以祸乱朝政。 二、宋初的三衙将帅及其出身背景 三衙将帅作为宋初武将群体的核心人物和军队 的重要代表 ,其角色地位和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 遗憾的是 ,由于三衙的地位不如东西二府重要 ,其任 职人员、时间等情况缺乏完整系统的记载 ,没有如 《宋史·宰辅年表》和《宋宰辅编年录》等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宰辅大 臣任职情况的 资料 新概念英语资料下载李居明饿命改运学pdf成本会计期末资料社会工作导论资料工程结算所需资料清单 。现存南宋人郭倪所撰《侍卫马 军司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名记》[10 ] (《官守志·侍卫马军司》) ,是有关马军司长 贰较为完整的资料 ,但殿前司和步军司长贰的情况 , 便无系统的记录。笔者现除了依据《侍卫马军司题 名记》的史料外 ,更全面梳理了《续资治通鉴长编》 (并借助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的《长编》电子文本 检索系统加以核查) 和《宋史》本纪及传的资料 ;此 外 ,还尽可能地搜集了其他有关资料 ,将宋初三朝三 衙将帅依照任职前后顺序列出下表 (为节省篇幅 ,不 再一一注明出处) 。需要说明的是 ,除了《侍卫马军 司题名记》对侍卫马军司内的任职情况有较为完整 的记载外 ,其余则从零散的史料中获取 ,故下表中个 别人的任职时间可能不确切 ,也可能存在遗漏。而 《侍卫马军司题名记》也有错误 ,如其所记载的权马 军都指挥使刘延翰 ,查《宋史》及《续资治通鉴长编》 并无其人 ,但有曾任殿前都虞侯的刘廷翰 ,故刘延翰 当为刘廷翰之误。不过 ,下表还是能够反映宋初三 衙将帅的总体任职情况。根据下表所列情况 ,可进 121 一步对当时三衙将帅的出身及其变化进行透析。 宋太祖一朝 ,最初的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进因 为反叛被镇压。韩令坤和慕容延钊虽同属后周宿 将 ,但由于认同赵匡胤建国 ,遂在宋开国不久便出任 马步军和殿前二司的最高军职 ;石守信、高怀德、王 审琦、张令铎、张光翰及赵彦徽等人则是赵匡胤发动 兵变的主要支持者 ,自然都得到了重用 ,在宋太祖登 基数日后便分任禁军重要将帅之职 ,史称 :“官爵阶勋 并从超等 ,酬其翊戴之勋也。”[3 ] (卷1) 至于赵光义出任 殿前都虞侯一职 ,乃在于其为赵匡胤胞弟的缘故。 时间 殿前司 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 宋 太 祖 朝 都点检慕容延钊 ,副都点检高 怀德 ,都指挥使王审琦 ,都虞 侯赵光义 ,都指挥使韩重  , 都虞侯张琼、杨信 ,都指挥使 杨信 ,都虞侯李重勋 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进、韩令坤 ,马步军副都指挥使石守信 ,马步军都虞侯张令铎 ,马 军都指挥使张光翰、韩重  ,步军都指挥使赵彦徽、罗彦  马军都指挥使刘廷让 ,马军都虞侯张廷 翰、李进卿 ,马军都指挥使党进 ,马军都 虞侯李汉琼 步军都指挥使崔彦进 ,权步军司王继勋、 杜审琼、党进 ,步军都指挥使党进 ,步军 都虞侯李进卿 ,步军都指挥使李进卿 ,步 军都虞侯刘遇 宋 太 宗 朝 都指挥使杨信 ,都虞侯李重 勋、白进超 ,副都指挥使白进 超 ,都虞侯崔翰 ,权都虞侯赵 延溥 ,都虞侯刘廷翰、王昭远 , 都指挥使刘廷翰 ,都虞侯孔守 正、范廷召 ,副都指挥使戴兴 , 都指挥使戴兴 ,都虞侯葛霸、 王超 ,都指挥使王超 马军都指挥使党进 ,马军都虞侯李汉琼 马军都指挥使白进超 ,马军都虞侯米信 步军都虞侯刘遇、李怀忠 ,步军都指挥使 李怀忠 ,步军都虞侯田重进 ,步军都指挥 使田重进 马军都指挥使米信 ,权马军都指挥使刘延翰 ,马军都虞侯李继隆 ,步军都指挥使田重 进 ,步军都虞侯戴兴 ,马步军都虞侯田重进 马军都指挥使李继隆 ,马军都虞侯王荣、 王汉忠 步军都指挥使戴兴 ,步军都虞侯元达 ,步 军都指挥使高琼 马步军都虞侯傅潜 ,马军都指挥使李继隆 ,马军都虞侯王汉忠 ,步军都指挥使高琼 ,步 军都虞侯丁罕 ,马军都指挥使范廷召 ,马军都虞侯康保裔 宋 真 宗 朝 都指挥使王超 ,权都虞侯张 进 ,都虞侯葛霸 ,都指挥使范 廷召 ,副都指挥使葛霸 ,都指 挥使高琼 ,副都指挥使王汉 忠 ,都虞侯王继忠 ,权都虞侯 刘谦 ,副都指挥使刘谦 ,都虞 侯曹璨、张凝 ,都指挥使曹璨 , 都虞侯李继和、张耆、蔚昭敏、 夏守恩 ,权殿前司公事夏守 恩 ,副都指挥使蔚昭敏 马步军都虞侯傅潜 ,马军都指挥使范廷召 ,步军都指挥使高琼 ,马军都虞侯康保裔 ,步 军都虞侯丁罕 ,马步军都虞侯王超 ,马军副都指挥使王汉忠 ,步军都虞侯张进 ,马军都 指挥使葛霸 ,步军副都指挥使桑赞 ,马军都虞刘谦 ,步军都虞侯王隐 ,权步军都指挥使 刘谦 马军都指挥使葛霸 ,马军副都指挥使曹 璨 ,马军都虞侯张耆、郑诚 ,马军副都指 挥使王隐、张耆 ,马军都指挥使张耆 ,马 军都虞侯王守  ,马军副都指挥使蔚昭 敏 ,马军都虞侯靳忠 ,马军副都指挥使王 守  ,马军都虞侯刘美 ,权马军司公事刘 美 ,马军都指挥使王守 、杨崇勋 步军副都指挥使桑赞、王隐 ,步军都虞侯 郑诚、袁贵 ,步军副都指挥使王能 ,步军 都指挥使王能 ,步军都虞侯冯守信 ,步军 副都指挥使冯守信   众所周知 ,宋太祖汲取以往武人跋扈的深刻教 训 ,厉行收兵权方针。于是 ,在巩固政权的同时 ,逐 渐撤换了以上握有兵权的将帅 ,继任者由宋太祖的 亲近下属和外戚组成。其中韩重 和罗彦  ,在后 周末都是殿前都点检赵匡胤的直属部下 ,也有“翊戴 之功”[4 ] (《韩重 传》《罗彦 传》) ,因此都得到提拔。刘廷 让、崔彦进、张琼、杨信、李进卿、党进、张廷翰、李重 勋、刘 遇 及 李 汉 琼 也 是 赵 匡 胤 的 早 年 旧 部[4 ] (俱见《宋史》本传) ,而张琼和杨信更是赵匡胤的亲 信。史称 ,张琼“少有勇力 ,善射 ,隶太祖帐下”,曾舍 身保护过赵匡胤 ,所以 ,宋太祖“及即位 ,擢典禁 军”[4 ] (《张琼传》) ;杨信则在“显德中 ,隶太祖麾下为裨 校”,张琼死后 ,遂接替其职。韩重 罢任后 ,杨信曾 以都虞侯的身份独掌殿前司六年之久[4 ] (《杨信传》) 。 宋太祖时期 ,外戚出身的三衙将帅有王继勋和杜审 琼二人。王继勋为宋太祖王皇后胞弟。乾德二年 (964 年) ,步军都指挥使崔彦进出征后蜀 ,王继勋权 侍卫步军司公事。乾德四年 (966 年) ,王继勋因暴 虐被“解兵柄”。杜审琼乃赵匡胤母亲杜太后之兄 , 当王继勋解职后 ,“诏审琼兼点检侍卫步军司事”,但 不久病死[4 ] (《外戚传》上) 。 宋太宗即位之初 ,沿用以往禁军三衙将帅。但 在帝位稳定不久 ,宋太宗便很快罢免了党进、李汉琼 和刘遇的典军将帅之职。次年 ,当杨信、李重勋病 221 死[3 ] (卷19)后 ,三衙长贰已经完全更换。对此后宋太 宗任用的二十一位三衙将帅的出身进行分析 ,可以 发现 ,有过半数属于宋太宗藩邸亲随 ,藩邸之外的武 将不足半数 ,另有外戚一人。考诸有关记载 ,非藩邸 出身者有白进超、李怀忠、崔翰、米信、田重进、刘廷 翰、范廷召、孔守正及丁罕等九人 ,其任职时间主要 在宋 太 宗 朝 前 期。除 白 进 超 原 本 地 位 较 高 外[3 ] (卷19) ,其余八人在宋太宗登基时 ,都不过是中 级武官。正因为这些武将大都地位不高 ,与先朝皇 帝无亲近关系 ,所以都得到宋太宗的提拔 ,先后成为 三衙将帅[4 ] (俱见《宋史》本传) 。宋太宗藩邸亲随出身的 三衙将帅有戴兴、王超、傅潜、赵延溥、王昭远、高琼、 王汉忠、葛霸、元达及王荣等十人。据记载 :戴兴 , “太宗在藩邸 ⋯⋯留帐下”;王超 ,“太宗尹京 ,召置麾 下”;傅潜 ,“太宗在藩邸 ,召置左右”;赵延溥 ,“以所 部为 (赵光义)帐下牙军”;王昭远“事太宗于晋邸 ,特 被亲遇”;高琼 ,“太宗尹京邑 ⋯⋯召置帐下”;王汉 忠 ,“太宗在藩邸 ⋯⋯置左右”;葛霸 ,“始事太宗于藩 邸”;元达 ,“太宗居晋邸 ⋯⋯得隶帐下”;王荣 ,“太宗 在藩邸 ,得隶左右”[4 ] (俱见《宋史》本传) 。可见戴兴等人 皆因有藩邸背景 ,故分居三衙要职。外戚出身的李 继隆 ,是宋初大将李处耘之子 ,又是宋太宗皇后李氏 兄 弟 , 史 称 : “ 在 太 宗 朝 , 特 被 亲 信。”[4 ] (《李处耘传附李继隆传》) 宋真宗时期 ,已知三衙二十七位将帅中 ,有八人 属于留用的前朝旧将。其中丁罕、范廷召分别在咸 平二年 (999 年)和四年 (1001 年) 病死于任上 ,康保 裔在咸平三年战死 ,傅潜因罪于同年流放 ,王汉忠和 王超以失职分别于咸平五年、景德二年贬官 ,高琼、 葛霸则在景德二年 ( 1005 年 ) 以“老疾”罢军 职[4 ] (俱见《宋史》本传) [3 ] (卷59、卷61) 。也就是说 ,在景德二 年以后 ,三衙将帅完成了新旧更替 ,而此后占宋真宗 朝的绝大多数时间。在宋真宗提拔的十九位三衙将 帅中 ,王继忠、刘谦、张耆 (后改名 ) 、夏守恩、蔚昭 敏、靳忠和杨崇勋等七人明确有宋真宗藩邸背 景[4 ] (俱见《宋史》本传) 。无宋真宗藩邸背景者五人 ,其中 桑赞、张凝和王能为宋太宗藩邸旧人 ;张进在宋太宗 朝为中级武官 ;曹璨则是宋初大将曹彬之子 ,在宋太 宗朝为西北统兵官[4 ] (俱见《宋史》本传) ;王隐、郑诚、袁 贵、冯守信及王守 等五人 ,因缺乏资料 ,其出身情 况不详。李继和、刘美为外戚。其中李继和为李处 耘之子、李继隆胞弟 ;刘美被宋真宗皇后刘氏认做兄 长 ,但同时又有藩邸关系 ,所谓“初事真宗于藩邸 ,以 谨力被亲信”[4 ] (《外戚传》上) 。 三、宋初三衙将帅的素质及其下降趋势 宋初的三衙将帅 ,既然是禁军最高统帅机构的 首脑 ,就具有一种象征或楷模意义 ,其素质及表现必 然对当时的武将群体产生极大的影响 ,因此无疑是 十分重要的。然而 ,从宋初三朝的实际情况来看 ,三 衙将帅的能力和作为却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 在宋太祖时期 ,殿前和马步军司的将帅以功臣、 猛将为主 ,其能力与军事将领的身份大致相称。慕 容延钊、石守信及高怀德等人 ,都是久经战争考验的 将领 ,足以承担禁军将帅之职。此后的继任者虽然 资历较浅 ,但绝大多数人作为军事将领的素质并没 有降低。考诸《宋史》韩重 以下诸人传 ,不难发现 他们大都拥有丰富的战场经历及突出的军功。如韩 重 曾大败契丹援军 ;党进勇于战阵 ,曾击败北汉名 将杨业 ;李汉琼“善战有功”,曾取得抗击契丹的满 城大捷。刘廷让、崔彦进、李进卿、张廷翰、李重勋及 刘遇诸将 ,都不失勇将本色。张琼更是一名猛将 ,宋 太祖即承认 :“殿前卫士如虎狼者不下万人 ,非张琼 不能统制。”[3 ] (卷2) 杨信虽无突出战绩的记载 ,但以 其在表现和深得宋太祖器重的情况观之 ,杨信绝非 等闲之辈。宋太祖朝惟有王继勋和杜审琼属于忝位 其职之流 ,或暴虐不堪 ,或庸碌有余。不过 ,此二人 在禁军统帅中所占比重既小 ,任职时间又极为短暂。 宋太宗即位后 ,在对三衙长贰的选拔上 ,更多地 偏重顺从、循谨特点的要求 ,这便不可避免地削弱了 任职者作为军事将帅应有的基本素质。如最初提拔 的白进超被史家评价为 :“初无灼然战功 ,徒以小心 谨密抚士卒 ,故致将帅焉。”[3 ] (卷19) 孔守正也以顺从 见长 ,如孔氏在高阳关领兵时 ,“军中小将有詈其校 长者 , 守 正 械 送 阙 下 , 取 裁 于 上 , 未 尝 专 决 焉”[4 ] (《孔守正传》) 。而由宋太宗藩邸出身的三衙将 帅 ,更普遍具有循规蹈矩的特点 ,虽深受器重 ,但在 战场上往往表现出无能、怯懦的状态。如傅潜和王 超 ,或“畏懦无方略”, 或“然临军寡谋 , 拙于战 斗”[4 ] (《傅潜传》《王超传》) ,纵然手握重兵 ,也临阵惧战。 傅潜终因丧师失地而遭到国人皆曰可杀的唾骂 ,王 超则因一味避战被诏责为“稽违诏旨 ,缓失师期 ,讫 致残人”[11 ] (《责王超诏》) ,王荣也因屡战屡败 ,成为时人 的笑柄[4 ] (《王荣传》) 。至于戴兴、李继隆、赵延溥、王昭 远、王汉忠、葛霸、元达之流 ,实为庸碌之徒 ,尽管身 居要职 ,然而皆无可称道的表现。惟有高琼稍有作 为 ,以后曾代表禁军支持了寇准抗击契丹入侵之举。 至宋真宗时代 ,除了张凝和王能尚属战将 ,曹璨 “习知韬略”、“善抚士卒”[4 ] (《曹彬传附曹璨传》) 外 ,其余 321 三衙将帅的表现就更差强人意 ,或品行拙劣 ,或昏庸 无能 ,其中张耆颇有代表性。张耆平庸贪财 ,曾因受 贿被贬。大中祥符末 ,张耆奉命选兵 ,由于措施不 当 ,几乎激起兵变[12 ] 。又据《宋史·张耆传》记载 ,张 耆生性吝啬刻薄 ,在家中设肆“贸易”,甚至为家人看 病卖药 ,“欲钱不出也”。而《挥麈录·后录》卷五则反 映了张氏奢侈无度的另一面[13 ] 。桑赞则缺乏武将 应有的勇气 ,临阵退缩惧战。咸平六年 (1003 年) , 辽军围攻望都 ,桑赞与王超受命增援 ,但“超、赞皆畏 缩退 师 , 竟 不 赴 援”, 致 使 王 继 忠 一 军 覆 没[4 ] (《王继忠传》) 。夏守恩无所作为 ,却“恃宠骄恣不 法”,终以贪赃被废[4 ] (《夏守恩传》) 。杨崇勋不仅庸碌 无为 , 而且“性贪鄙”, 又“喜中伤人 , 人以是畏 之”[4 ] (《杨崇勋传》) 。刘谦被评为“虽乏奇功 ,而亦克共 乃职 ,能寡过者也”[4 ] (卷275 ,论曰) 。刘美原为银匠 ,本 与军旅无缘 ,仅仅由于刘皇后的背景[14 ] (卷5) ,遂忝 位马军司首脑。王继忠战败被俘 ,蔚昭敏、张进、王 隐、李继和、郑诚、袁贵、冯守信及王守 诸人事迹平 平 ,靳忠所为则在史籍中无处可觅。 综观宋初三朝三衙将帅的构成及其变迁过程 , 可以清楚地看出其素质和表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可 以说 ,从宋太宗朝开始 ,三衙统帅组织中已无良将可 言。这种现象的存在 ,不仅日渐腐蚀了禁军的领导 体系 ,进而降低了当时军队的战斗力 ,而且对后世产 生了严重的影响。宋仁宗以后 ,三衙将帅无论是在 能力上还是在权威上都更进一步沦落 ,遂基本上退 出了战场上方面军指挥者的位置 ,成为文官统帅手 下的配角 ,其主要职责仅余下管辖京师驻军而已。 [参 考 文 献 ] [1 ]马端临 . 文献通考[ M ] . 北京 :中华书局 ,1986. [2 ]章如愚 . 群书考索[ M ] . 台北 :商务印书馆 ,四库全书影印 本 ,1983. [3 ]李焘. 续资治通鉴长编 [ M ] . 北京 :中华书局 , 1979~ 1986. [4 ]脱脱. 宋史[ M ] . 北京 :中华书局 ,1977. [5 ]洪迈. 容斋随笔 [ M ] . 台北 :商务印书馆 ,四库全书影印 本 ,1983. [6 ]程大昌 . 演繁露 [ M ] . 台北 :商务印书馆 ,四库全书影印 本 ,1983. [7 ]赵汝愚. 宋朝诸臣奏议 [ M ] .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 1999. [8 ]陈峰. 武士的悲哀 ———北宋崇文抑武现象透析 [ M ] . 西 安 :陕西教育出版社 ,2000. [9 ]汪藻. 浮溪集 [ M ] . 台北 :商务印书馆 ,四库全书影印本 , 1983. [10 ]周应合 . 景定建康志 [ M ] . 台北 :商务印书馆 ,四库全书 影印本 ,1983. [11 ]宋大诏令集[ M ] . 北京 :中华书局 ,1962. [12 ]王素. 文正王公遗事[ M ] . 济南 :齐鲁书社 ,四库全书存 目丛书 ,1997. [13 ]王明清 . 挥麈录 [ M ] . 台北 :商务印书馆 ,四库全书影印 本 ,1983. [14 ]司马光 . 涑水记闻[ M ]1 北京 :中华书局 ,1989. About the Military off icer of Jin - Jun San - Ya in early Song - Dynasty CHEN Feng ( Depart ment of History , Northwest U niversity , Xi’an 710069 , China) Abstract :San - Ya is the highest Military organization in early Song - Dynasty , the generals can no only control the army looking after the security of the palace and the capital of the state , but be the captain going on a punitive expedition or guarding the important places. One can find that most gener2 als have the special relations with the emperor by the review about their life experiences. After the Song - Taizong’s time , the person who has the experience of Fan - di will be the strong candidate of the general of San - ya , on matter if has the ability. That makes some deep negative influences for the future. Key Words :early Song - Dynasty ;San - ya ;generals ; Fan - di [责任编辑 :田卫平 ] 421
本文档为【论宋初三朝的禁军三衙将帅】,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40226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217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5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1-03-16
浏览量: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