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举报
开通vip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 第1课、观察蜗牛 一、教学目标: 二、过程与方法: 1、会用文字和图画等方式观察记录蜗牛的行为特征。 2、会用简单表格统计、整理蜗牛的食性等情况。 3、能倾听其他同学的想法和建议。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蜗牛的生活习性和运动方式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体验照顾小蜗牛、观察它的生活和成长是十分有趣的。 3、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想法。 三、教学重难点: 能对蜗牛的各个方面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并进行探究。 四、教学准备: 五、教师、学生准备: (1) 学生课前捉到的蜗牛,盛放...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 第1课、观察蜗牛 一、教学目标: 二、过程与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 1、会用文字和图画等方式观察记录蜗牛的行为特征。 2、会用简单表格统计、整理蜗牛的食性等情况。 3、能倾听其他同学的想法和建议。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蜗牛的生活习性和运动方式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体验照顾小蜗牛、观察它的生活和成长是十分有趣的。 3、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想法。 三、教学重难点: 能对蜗牛的各个方面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并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并进行探究。 四、教学准备: 五、教师、学生准备: (1) 学生课前捉到的蜗牛,盛放蜗牛的容器、放大镜等。 (2) 供蜗牛选择的食物,如切成小块的菜叶、面包、鸡蛋、苹果皮等。 (3) 供学生实验用的啤酒、醋、干布、湿布(或干纸、湿纸)、特制的纸盒(里边涂黑,盖子上开个长条孔)等。 六、教学时间: 七、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平时大家都喜欢猜谜语,今天老师让大家猜猜这是一种什么动物:名字叫做牛,不会拉犁头,说它力气小,背着房子走。(板书:蜗牛) 2、检查学生捉到的蜗牛。说说你在哪里捉到的蜗牛? 二、观察蜗牛 1、发给学生放大镜,谈话:同学们,这是什么?(放大镜)你能用它来干什么?(观察蜗牛)(板书:观察) 2、现在就请大家仔细观察蜗牛,并把它画下来,你可以给你的蜗牛起个名字。 3、谁来说说通过刚才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并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画的蜗牛。 三、研究蜗牛 1、你还想了解蜗牛的哪些方面? 2、找到和你研究同样问题的伙伴,与他们组成一个小组,制定研究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讨论:你们准备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什么样的实验来研究你们想了解的问题?需要哪些实验用品? 3、根据各小组所研究的问题,分别给学生提供切成小块的菜叶、面包、鸡蛋、苹果皮、啤酒、醋、干布、湿布(或干纸、湿纸)等实验用品。 4、提出实验要求: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实验前能不能给你们的实验结果先做一个预测?各小组的记录员要做好实验研究记录。 5、学生进行分组实验研究。(教师巡视,根据出现的情况进行点拨) 6、汇报交流研究成果:通过刚才的研究,你们发现了什么?得出了什么结论?与你们预测的结果一致吗? 四拓展 今天我们通过对蜗牛的研究,对蜗牛的各个方面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大家能不能根据你对蜗牛的了解,给你捉到的蜗牛设计一个家,饲养它,让它成为你的好朋友呢? 第2课、观察蚂蚁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会用文字等多种方法观察记录蚂蚁。 2、能倾听其他同学的想法和建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3、能对蚂蚁的形态和行为特征提出问题,并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蚂蚁的外形特征和行为习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到探究蚂蚁秘密的乐趣。 2、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想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会用文字等多种方法观察记录蚂蚁。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学生准备:干净的瓶子、筷子、糖水、放大镜、肉、苹果、米饭、奶糖、植物的种子、死昆虫、喷水壶等。 教学过程: 一、指导捉蚂蚁。 1、准备几只干净的瓶子。 2、用筷子前端沾点糖水,靠近蚂蚁。 3、蚂蚁一上来,就把它甩进瓶子。 二、观察并描述蚂蚁的外形特征。 1、指导学生用放大镜观察蚂蚁。 2、学生分组自己观察。 3、指导学生把观察结果写在或画在活动记录上。 三、研究不同蚁穴中的蚂蚁的相处情况。 1、教师指导实验方法: ① 把不同地方捉到的两只蚂蚁放在一起,观察它们的反映。 ② 再多放几只试试,注意使数量不等。 2、学生分组研究。 3、学生分组汇报研究结果。(活动结束,告诉学生把蚂蚁放回到捉它的地方) 四、研究蚂蚁的食性。 1、教师指导实验方法: 把苹果、米饭、奶糖、死昆虫等多种物品放在一群蚂蚁的周围,观察什么食物吸引过去的蚂蚁最多。 2、各小组实验。 3、各小组汇报研究结果,教师把各组的结果汇总板书。 4、全班统计结果。分析蚂蚁吃什么。 五、研究下雨时蚂蚁的反应。 1、教师指导实验方法: 用喷水壶模拟下小雨。观察蚂蚁在下雨时的反应。 2、分组研究观察。 3、学生分组汇报研究结果。 六、研究蚂蚁的其他行为和习性。 1、学生讨论自己研究的项目。 1、教师重点指导有难度的小组。 2、学生自主研究。 七、教师课堂小结。 第3课、观察鱼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会用文字和图画观察记录鱼。 2、能对鱼的形态特点提出问题,并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 3、能倾听其他同学的想法和建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鱼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到探究鱼的特征方面的兴趣。 2、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看法。 教学重点、难点: 能对鱼的形态特点提出问题,并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并进行探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鱼、鱼缸、放大镜、水槽、回形针、直尺、记录纸 学生准备:鱼、鱼缸、放大镜、水罐、直尺、 教学过程: 一、指导观察并描述鱼的特征。 1、教师指导学生明确观察目标、观察要求、并描述观察到的鱼把观察到的鱼画下来。 2、学生自主观察。(注意提醒学生不要把鱼捞出水来) 3、学生汇报观察情况, 4、指导学生对他们的发现进行猜测、推测。 二、研讨感兴趣的问题并分组。 1、指导学生讨论:关于鱼,你想研究什么问题? 2、师生讨论。(教师板书问题) 可以研究的问题主要有: ① 鱼听得见声音吗? ② 鱼知道饥饱吗? ③ 鱼怎样运动的? ④ 研究鱼鳞花纹的年轮。 ⑤ 鱼怎样睡觉? ⑥ 于是怎样呼吸的? …… 3、指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问题,把学生按研究的问题进行分组。 5、指导小组学生制定研究计划、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 6、全班讨论、研究、完善研究计划。 三、分组研究感兴趣的问题。 学生分组自主研究(教师参与其中一个小组的研究或者巡视各组研究的情况) 四、交流研究成果。 1、各小组汇报交流研究成果。(汇报展示成果的形式可以多样,如:描述、画、数据等) 小组汇报时有组长主要发言,其他组员补充,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提出疑问请这个小组回答。这样共同研讨,活跃课堂气氛。 2、教师简要小结。 五、教师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2、观察鱼 鱼听得见声音吗? 鱼知道饥饱吗? 鱼怎样运动的? 研究鱼鳞花纹的年轮。 …… 第4课、动物-人类的朋友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学会搜集、阅读资料来提高对动物的认识。 2、知识与技能: 3、认识保护动物特别是珍稀动物的重要性。 4、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珍稀动物是全人类的财富要保护它们。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人和动物要和谐相处。 2、珍爱动物朋友。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保护动物特别是珍稀动物的重要性。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珍稀野生动物的录像带、挂图、投影片等。 教学过程: 一、认识动物朋友。 1、指导学生阅读。 2、讨论:"为什么说动物使人类的朋友 "。 3、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开展竞赛:比一比,哪一小组结交的动物朋友多,认识了解的动物朋友多。) 4、讨论:你最喜欢的动物,并说一说理由。 二、指导学生认识一些珍稀的野生动物。 1、教师播放录像、学生阅读资料、看书。 2、研讨:让学生提出自己的感受、观点。 3、大家总结归纳、得出结论。 三、认识一些力所能及的保护一些野生动物的方法。 1、学生看图,说一说图中所示内容是否正确,谈谈自己的想法。 2、请学生设想出保护野生动物的其他措施。 3、总结概括。 四、调查了解当地的野生动物资源。 1、指导学生分组进行调查、研究。 2、指导学生制作海报等形式汇报。 3、对学生进行评比。 五、教师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啄木鸟 人类的朋友--动物 牛 小白鼠…… 第二单元  土壤与生命 第1课、土壤里有什么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 2、会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3、能够和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土壤里含有不同大小的颗粒,含有动植物和它们的遗体 2、能够建立土壤是个混合物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 2、愿意亲近土壤。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一块土地、给每个学生准备一只放大镜、一份土壤研究记录表、每组一小桶水。 学生准备:一根木棒、一张白纸、一只塑料杯子、一个硬纸板碟子、一把小铲子、一块抹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今天来研究有关土壤的知识。 二、自主学习 1、 说说你对土壤的认识 (1)你对土壤已经知道了些什么? (2)小组内交流、分组汇报。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录你已经知道的有关土壤的知识。 2、 挖土壤(室外活动) 把学生带到校园里事先选好的一块土地,让学生自主去挖泥土。 3、 观察泥土里有什么 (1)在桌上铺上报纸,把挖来的泥土倒在报纸上,仔细观察泥土里有什么。哪些是你已经知道的?你最惊奇的发现是什么? (2)小组内交流、分组汇报。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下或画下你的观察结果。 4、 你还想知道有关土壤的什么知识 (1)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2)小组内交流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下或画下你想知道的问题。 三、课后研究 花一定的时间去自主研究一下你们提出的问题,把研究结果记录下来。 第2课、落叶变成了什么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会做腐殖质形成的实验,能够制作肥料袋。 2、能够经历成肥的全过程。 3、能够用图画和文字的形式记录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死了的动植物会变成土壤的一部分,腐殖质是由腐烂的动植物的遗体变成的。 2、知道在成肥过程中蚯蚓的作用。 3、建立腐殖质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坚持长期观察,有持久性。 2、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之间的联系。 二、教学准备: 一块有明显落叶的土地、一堆土、蚯吲、一壶经过处理的水、每个学生带一些植物、吸管、小铲子、塑料袋、一张黑纸、胶带、报纸、抹布、记录纸、放大镜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猜一猜,落叶会变成什么? 2、今天我们来研究这方面的问题。 (二)自主学习 1、观察有落叶的土地 (1)学生户外活动、教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落叶下有什么?土壤是什么颜色的? (2)从土里捡出一些烂叶子,用塑料袋装好带到班上。 2、自主研究 (1)把烂叶子按腐烂程度排队。 (2)交流:你认为落叶在土壤里是怎么变化的?落叶最终变成了什么?土壤的颜色可能与什么原因有关? 3、制作肥料袋 (1)为了能证明落叶在土壤里变成了什么,我们将做一个小实验,这个小实验将要花费你们一段时间,希望你们能长期坚持下去。 (2)讲解制作肥料袋的方法。(同桌两人为一组对比) ① 把土壤用塑料袋装好,往土壤里放入一些植物,搅拌。 ② 往塑料袋里加上一些水,同桌两人一人放蚯蚓,一人不放。 ③ 在自己的肥料袋上贴上标签,将肥料袋放在不被干扰的角落里,用黑纸盖上。 (3)学生制作肥料袋,教师巡回指导。 (4)学生做好后自己做好清理工作。 4、 观察肥料袋 (1)每周观察一次,记录下肥料袋的变化。 (2)比较有蚯蚓的和没蚯蚓的两个肥料袋有什么相似与不同? 5、 管理肥料袋 (1)定期翻动肥料袋,并作好记录,一定要有坚持性。 (2)对比有蚯蚓的袋和没蚯蚓的袋里的肥料的变化,作好记录。 (三) 总结巩固 概述课文,提醒学生坚持观察记录。 第3课、我们周围的土壤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不同方法鉴别土壤中的沙、黏土成分的多少。 2、能够独立地探究一堆土壤的成分。 3、能够设计实验,比较出不同土壤的某方面的特性。 4、能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家乡的土壤。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沙、黏土和腐殖质是组成土壤的三种主要成分。 2、了解土壤中沙、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影响着土壤的种类。 3、了解不同种类的土壤的透水性和保水能力不一样。 4、了解不同土壤里适合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自己感观的作用,形成探究意识。 2、具有探究土壤的热情。 3、具有关心家乡土壤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沙子、黏土和腐殖土若干,一堆新鲜的当地土壤。 学生准备:每两个学生一组,每组学生准备:沙子、黏土、腐殖土、3只塑料汤匙、3张白纸、木棒、研钵一套、报纸、抹布、一小桶水、搅拌棒、纸和盘子。3只塑料杯子、两只放大镜、两根木筷、一只硬纸板盘子、过滤装置一套、表格若干张。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周围的土壤为什么有不同的颜色?它们里面到底有些什么不同?今天我们来研 究这个问题。 (二)自主学习 1、用沉淀法认识土壤中的三种成分 (1)把土块放入水中,搅拌后静置一段时间,你有什么发现? (2)学生观察、记录。 (3)小组交流、汇报。 (4)小结:把土块放入水中,搅拌后静置一段时间,可以看到水面上飘浮着一些东西,这是土壤中的腐殖质,再细看一下水中的土块,你会发现它在水中明显地分成两层:上面一层颗粒较细,是黏土;下面一层颗粒较粗,是沙。 2、观察比较沙、黏土、腐殖质的特征 (1拿出准备的土壤放在桌上仔细观察: ① 摸:感觉土壤颗粒大小及土壤的潮湿程度。 ② 看:观察土壤颗粒大小及土壤的颜色深浅。 ③ 捻:感觉土壤颗粒的硬度及土壤的粗糙程度。 ④ 握、搓:感觉土壤的黏性。 ⑤ 嗅:感觉土壤的气味。 ⑥ 摇:听听干土壤的发出的声音。 ⑦ 涂抹:感觉土壤在纸上留下的痕迹。 (2)学生自主研究,小组交流。 (3)小结:含沙多的土壤 叫沙质土,含黏土多的土壤叫黏质土,含沙和黏土差不多的叫壤土。 3、比较沙、黏土、腐殖土的渗水性 (1)在渗水装置中放入同样多的这三种物质,同时倒入同样多的水,等它们停止渗水时观察它们渗出的水的多少。 (2)学生观察,小组交流。 (3)交流:它们为什么渗出的水不一样多?谁渗出的水多?谁保留的水多?说明什么问题? (4)在活动记录卡上记录下你们的研究成果。 (三) 总结巩固 概述课文。 课后研究: 1、 调查家乡的土壤 制定出计划,按计划实施并做好记录。 2、这些植物适合种植在哪种土壤中?我们家乡的土壤适合种植什么农作物? 第4课、土壤和我们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交流自己的想法,能够参与讨论。 2、能够用《土壤小报》的形式将自己的土壤知识表达出来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土壤为人类所作的贡献。 2、了解我国的土壤资源。 3、知道人类的许多行为是破坏土壤的。 4、知道垃圾等对土壤的危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土壤的重要,能够感激土壤。 2、能够在自己的行动上为保护土壤做出一份努力。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土壤的资料,记录纸若干张。 学生准备:收集自己进行土壤研究的所有资料和卡片。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土壤和我们的关系。(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 1、了解土壤为人们做了什么 (1)小组交流:你认为土壤能为人们提供什么? (2)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资料,分小组交流、讨论 (3)把你知道的填写在书上。 (4)小结:土壤是植物的母亲,植物又为食草动物提供了食物,食草动物又为食肉动物提供了食物。动植物死后,土壤中的微生物又将它们的尸体还原成土壤中的养料,土壤就这样周而复始地为生命提供着无尽的营养,正是有了土壤,才有这美丽可爱的世界。 2、 讨论人类的哪些活动破坏了土壤 (1)小组交流:你认为人类的哪些活动破坏了土壤? (2)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3、 讨论假如地球上没有土壤会怎么样 (1)小组交流:你认为假如地球上没有土壤会怎么样? (2)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4、 讨论我们能为保护土壤做什么 (1)小组交流:你认为我们能为保护土壤做什么? (2)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3)小结:我们小学生能做的就是搞好宣传工作。 (4)指导学生自办土壤小报,搞好宣传工作。 (三) 巩固应用 总结课文,引导学生写出或画出他们的建议,指导学生办好土壤小报。 第三单元  植物的一生 第1课、种子里面有什么 一、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科学探究 科学知识 意识到坚持性和细心操作、认真观察是做科学研究必须具备的素养。 1、能够做种子前发实验。 2、会解剖种子,会用放大镜观察种子。 3、能够将观察到的种子画下来。 知道种子里有"胚" 教学重点: 1、知道种子的构造。 教学难点: 1、设计种子萌发的实验。 二、课前准备 教师: 放大镜、绿豆、培养皿或学生。3个分格的小盒子或三只同样的小器皿。(每组一套) 学生: 用水泡过的菜豆、花生、葵花子、蚕豆、黄豆种子和与之对应的干种子自带做绿豆发芽实验的器皿 三、教学过程(含课后活动) 一、谈话 导入,回忆原有知识,引发研究内容 1、你已经知道那些植物的知识? 2、倾听学生发言,了解学生已有知识。 3、了解种子吗? 发表自己的看法 填写活动记录 学生提出种子构造! 能参与讨论,并在小组中发表意见。较快的记录;对研究问题有兴趣 二、解剖观察种子,发现种子的共同点 1、提出:你认识那些植物的种子? 2、提出:只有解剖了种子,才能观察。 3、你觉得解剖观察时要注意什么? 4、解剖观察其他植物种子,你发现什么? 1、说出常见植物种子的名字。 2、讨论发表注意点。 3、解剖、观察大豆的种子,并记录。 4、学生解剖其他种子,发现种子的构造相同点!讨论归纳 1、讨论积极,认真倾听。 2、实验、观察、记录合作好。 三、讨论种子的萌发 1、猜一猜种子为何能长出一棵植物?你能根据你的观察说说吗? 2、指导实验(讨论注意点) 1、讨论,发表意见 2、一起做好种子萌发的实验,填写活动记录 1、积极发现问题 2、能完成7天实验,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四、交流问题 关于今天的学习,你们还有哪些问题? 共同讨论 第二课、种油菜 一、教学目标 1、体验种植油菜的乐趣 2、能够用图画和文字把油菜最初的生长状况记录下来。 3、了解油菜生长过程 教学重点:会用图画文字记录实验日记。 教学难点:持之以恒种植与管理。 二、课前准备 教师:大花盆l~2个。或校园内选一块种植地 学生:油菜种子(或别的短生长期草本植物种子)、小花盆。牙签、小铲、水、纸巾。学具袋里提供的油菜种子需要经过"春化处理",教师可集中处理, 三、教学过程(含课后活动) 一、延伸导入 种子里的胚,有何作用? 汇报 回答积极 二、观察油菜籽,种植油菜 油菜籽中有没有胚?你怎么认为? 我们来种油菜,研究? 1、讨论回答 2、看29页图学生讨论种植注意点; 3、按步骤种植 讨论积极 小组和作好 三、种好我们的油菜 谈话:油菜籽我们一种到土壤中了!是不是万事大吉了?怎样才能种好油菜,使它也快乐的生长? 学生讨论、汇报,如何管理,观察、记录 汇报积极,有好的建议,并呈现对种植好油菜强烈的兴趣,并能持续的管理种植油菜。 四、深入研究 你能在种植油菜的过程中,同时,进行一些科学研究吗?比如用对比实验,研究油菜对光、水、土壤、肥料不同的要求! 学生积极讨论; 小组讨论实验设计,汇报 能有自己组的研究课题,会设计实验,并能去做。 四、教学后记(反思与重建) 第三课、油菜开花了 一、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科学探究 科学知识 体会到种植的辛苦,意识到要爱惜油菜花。 1、会用镊子摘取油菜花,将它解剖并制成标本。 2、记录花蕾的形状和颜色。 认识油菜花各部分名称。 教学重点: 认识油菜花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会用镊子解剖油菜花,观察记录 二、课前准备 教师: 一朵油菜花、镊子、放大镜、胶带、剪刀、台纸。(每人一套) 学生: 三、教学过程(含课后活动)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评价 一、谈谈我的油菜 请你根据你的种植记录,描述油菜的生长,到花开过程 学生汇报,并补充发表自己不同的发现 汇报积极,敢于说出自己的不同发现。 二、解剖油菜花,观察 教师演示用镊子解剖油菜花 1、学生提出疑问,共同解答; 2、学生进行解剖油菜花的实验 认真观察演示实验,能提出疑问困难,实验认真细致 三、制作油菜花标本 1、指导看图34页 2、为什么要做标本? 3、标本制作注意点讨论 1、讨论怎样做; 2、动手做一做; 3、完成标本、保护方法 小组合作协调,互相帮助。 四、课后延伸 观察更多的花,了解它们的构造,或做标本, 鼓励学生好好做 注意保护花草树木!! 1、 说出自己想要观察的花 2、 说说自己打算怎么去做 对课后研究有热情,更有自己的研究打算 第4课、谁给花传粉 教学目标 1、体验种油菜带给自己的乐趣,增强继续照料好它的信心。 2、观察干蜜蜂的身体,并能以图画的形式记录下来。 3、能够对"棉签和干蜜蜂谁沾花粉的本领高"进行预测,并进行相应的探究活动。 1、认识蜜蜂在传播花粉中的重要作用,了解蜜蜂与花的关系。 2、知道干蜜蜂的身体是什么样的,为"昆虫"概念的建立打下感性认识的基础。 教学重点:观察干蜜蜂的身体,并能以图画的形式记录下来 教学难点:能够对"棉签和干蜜蜂谁沾花粉的本领高"进行预测,并进行相应的探究活动二、课前准备 教师:油菜花、棉签、干蜜蜂(没有计学具、工具箱的学校可以选择别的昆虫)、小塑料袋、放大镜。 学生: 三、教学过程(含课后活动)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评价 一、谈话导入 在解剖油菜花、制作油菜花标本的时候,我们不小心碰掉下来的花粉。也许只知道它是生长在雄蕊顶端的一种粉末状的东西。 学生汇报:没有想到蜜蜂在花丛中忙忙碌碌会与它有关。 二、观察花粉 找一找花粉在花的什么地方。(2)说说传粉是怎么回事。 1、学生观察花粉;用放大镜观察,用手指沾一点儿花粉捻一捻,说一说花粉是什么样的一种物体。说说花粉的形态 2、讨论传粉的意义 认真观察,积极汇报 三、探究蜜蜂粘花粉本领的特点 1、观察蜜蜂的身上脚上,你发现什么? 2、有什么作用吗? 3、怎样证明蜜蜂的这种构造和传粉有关? 4、比实验设计意图、实验注意点 1、学生观察汇报 2、讨论汇报蜜蜂特点可能的作用 3、学生设计实验 4、根据36页提示,实验分析,汇报 讨论热烈,有自己独特的想法。 敢于设计实验 观察认真细致 四、花和蜜蜂的关系, 讨论:蜜蜂与花的关系 探究传粉后与花那部分有关, 指导学生实验方法! 学生汇报, 说说实验的方法: 传粉后摘去:1花瓣,2花萼,花蕊,分别用塑料袋罩(可以选择做不同的实验) 敢于假设,设计实验 五、作业与延伸 1、查阅资料或观察发现:是不是所有的植物都需要蜜蜂蝴蝶传粉, 2、观察其他传粉昆虫的特点 3、了解植物其它传粉方式,记录在活动记录本中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指导捉蚂蚁。 1、准备几只干净的瓶子。 2、用筷子前端沾点糖水,靠近蚂蚁。 3、蚂蚁一上来,就把它甩进瓶子。 二、观察并描述蚂蚁的外形特征。 1、指导学生用放大镜观察蚂蚁。 2、学生分组自己观察。 3、指导学生把观察结果写在或画在活动记录上。 三、研究不同蚁穴中的蚂蚁的相处情况。 1、教师指导实验方法: ① 把不同地方捉到的两只蚂蚁放在一起,观察它们的反映。 ② 再多放几只试试,注意使数量不等。 2、学生分组研究。 3、学生分组汇报研究结果。(活动结束,告诉学生把蚂蚁放回到捉它的地方) 四、研究蚂蚁的食性。 1、教师指导实验方法: 把苹果、米饭、奶糖、死昆虫等多种物品放在一群蚂蚁的周围,观察什么食物吸引过去的蚂蚁最多。 2、各小组实验。 3、各小组汇报研究结果,教师把各组的结果汇总板书。 4、全班统计结果。分析蚂蚁吃什么。 五、研究下雨时蚂蚁的反应。 1、教师指导实验方法: 用喷水壶模拟下小雨。观察蚂蚁在下雨时的反应。 2、分组研究观察。 3、学生分组汇报研究结果。 六、研究蚂蚁的其他行为和习性。 第5课、收获和播种 第四单1、学生讨论自己研究的项目。 1、教师重点指导有难度的小组。 2、学生自主研究。 七、教师课堂小结。 第四单元 固体和液体 第1课、认识固体 一、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辨别周围的环境中的物体,哪些是固体,哪些是液体,给物体分类。 2、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固体在颜色、形状、软硬、透明、轻重等方面的性质,并能描述出来。 (二)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不同的固体能混合,也能分离。混合前固体重量不变、体积改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工具比感官更有效。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文具盒、石块、笔、鸡蛋等各种固体;水、饮料、胶水、酒精等液体;天平、量筒、量杯。 分组实验材料:烧杯、水、面粉、筷子、小勺、放大镜、筛子。 2、学生准备:各种固体、锤子等。 三、教学时间: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认识有关固体和液体的一些知识。(板书课题)关于固体和液体,你都知道些什么呢? 2、学生回答。 (二)自主学习。 1、按固体和液体两类给物体分类。 (1)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一些物体,请学生按固体和液体分类。 (2)师生交流。 (3)还有哪些物体是固体或者是液体。 (4)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牙膏是固体还是液体?"让学生充分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不需要下定论,只要学生能够说出道理即可。 (5)教师演示"和面"的实验。 往水里加水,不停地搅拌,直到搅不动为止。边搅动边让学生描述当时是固体还是液体?从而让学生明确固体和液体的区别。 2、研究固体和液体的性质。 (1)小组确定研究哪几种固体。 (2)组内讲座用哪些方法研究固体的性质。 (3)分组实验。请学生注意记录研究的情况。 (4)小组内交流,完善本组的研究成果。 (5)小组间交流,描述固体的性质,还要比一比,哪个组研究的项目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法能够全面地认识固体的性质。 (6)引导学生总结固体的共同性质:都有一定的形状。 (7)学生实践活动:用多种办法把P44上列举的固体弄碎,并按硬度的强弱排队。 3、研究固体的混合与分离。 (1)研究固体混合前后重量是否变化。 教师带领同学们利用天平来共同完成这项实验。通过数据分析,使学生发现,固体混合前后和重量不变。 (2)研究固体混合前后体积是否变化。 让学生利用工具箱里的器材独立完成此项实验。通过数据分析,原来自己的猜想与实际情况有不同之处,使学生明白,工具的测量比自己的感官更可靠。 (3)指导学生把黄豆、绿豆、玉米粉的混合物分开。 A.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B.小组交流办法。 C.如果课内时间不够,要求学生能够在课后完成。 (三)小结本课。 第2课 把固体放到水里 一、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和溶解现象,并能够用文字、图画、图表等较细致地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 (二)知训与技能: 1、知道哪些物体可以沉浮,哪些固体可以溶解。 2、知道固体与水混合或分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制作彩色树杈的乐趣。 二、教学时间: 1课时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一些会沉和会浮的物体、橡皮泥、高锰酸钾、装水烧杯、水槽、沉淀分离好的土壤、酒精灯、留有矿物痕迹的小勺或玻璃片、五颜六色的树杈、每组一份表格。 2、学生准备各种固体、食盐、纸盒、报纸、不同颜料、方塘、土壤、沙子、搅拌棒或筷子。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引入:上节课我们研究了固体的性质,谁能说说各种固体有哪些不同的性质,又有哪些不同的性质呢? 2、固体还有许多性质,今天我们继续研究。 (二)自主学习。 1、认识固体在水中的的沉浮现象。 (1)师将几种固体放入水中,让学生观察,会发现什么现象?有的沉有的浮。 (2)请学生预测,老师带来的其它固体哪些会沉哪些会浮? (3)让学生把自己带来的固体集中在小组内,预测它们放在水中善,把预测的结果记在P82的表格中。 (4)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验证自己的预测是否正确,并预修改。 2、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1)师演示:将高锰酸钾放入水中,请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 (3)我们可以把这种现象叫做什么呢? (4)师生共同小结得出:固体在水中化了,看不见了的现象叫做溶解。如果固体在水中浮在水面或沉在水底,那说明固体在水中不溶解。 (5)学生分组实验:观察方塘、土壤、沙子放在水中并搅拌后的现象。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P82。 3、了解固体与水混合与分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学生阅读P47的图。 (2)这些固体与液体的混合与分离有什么科学道理吗?或说出为什么? (3)你还说出其他的例子吗? 4、结晶实验。 (1)在热水里加盐,充分搅拌,使盐完全溶解,一直到盐恰好不再溶解。 (2)在热水中加入绘画的颜料,使溶液着色。 (3)把各种颜色的热盐水放在纸盒内,周围塞好报纸,这样可以使热盐水慢慢冷却。 (4)把小树枝分别浸入各种颜色的热盐水中,就可得到彩色的树枝。 (四)小结本课。 第3课、认识液体 一、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会用感官和简单器材研究液体的性质。 2、能够运用多种方式(语言、文字、符号)将观察到的现象表述出来。 (二)知识与技能: 1、知道液体关于颜色、形状、轻重、黏稠度、表面张力、毛细现象的性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与同学合作与交流,体验合作与分享的快乐。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1)烧不、平底烧瓶、锥形瓶、天平。 (2)分组实验材料:装饰板、滴瓶、回形针、烧杯、双层玻璃版、几种不同液体(鲜牛奶、菜油、蜂蜜、洗涤剂、水等)、三把勺子、表格。 2、学生准备:厚塑料袋、简易天平、蜡光纸、大小完全相同的两个小瓶。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研究了生活中常见的液体,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游戏:猜猜它是谁?每位同学选一种液体,说出它的样子和作用,其他同学猜猜是哪种液体。 2、学生思考。 3、学生开始游戏。请一名学生上前说液体的样子和作用,全班同学在纸上写出这种液体的名称。然后请这位同学公布答案,比一比,谁说的比较好。然后换其他同学继续游戏。 (二)学生自主学习: 1、请学生说说教师指定的几种液体的性质。 (1)鲜牛奶、菜油、蜂蜜、洗涤剂、水等。 (2)完成P49的表格,此表格可以加长,比一比,谁加得长。 (3)小结:刚才我们认识了液体在颜色、气味、味道上的性质,其实,液体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性质。 2、认识液体在其他方面的性质。 (1)学生阅读P50的内容。请学生参照书中介绍的方法研究,你能发现哪些液体的其他性质。 (2)学生分组实验。 A.倒出同样多的液体,在天平上和水比比看。 B.把不同的液体同时倒一点在斜放的板上。 C.把不同的液体用滴管滴在蜡光纸上。 …… (3)小组交流。 (4)师生小结:通过同学们的研究,发现了液体在轻重、黏稠度、表面张力、毛细现象等方面有所不同。在此要注意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述。 3、小结本课研究的一些科学方法。 今天这节课我们用到了以下一些科学研究的方法:观察、比较、实验、分析、综合等研究了液体的性质。 要想全面认识一个事物,就需要用多种多样的方法。 第4课、把液体倒进水里去 一、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认识液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和溶解现象,能用文字、图画、图表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 (二)知识与技能: 1、知道哪些液体可以沉浮,哪些可以溶解在水里。 2、知道混合液体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制作果汁饮料的乐趣,留心注意日常生活中的身边的事物。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食用油、蜂蜜、果汁、洗涤剂、烧杯、搅拌棒、天平、凉开水。 2、学生准备:桃子或桔子,榨汁机、干净的矿泉水瓶、少量白糖或蜂蜜。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引入。 (1)液体有哪些不同性质? (2)液体有哪些相同性质? (二)学生自主学习。 1、研究把水倒进水中有的沉,有的浮。 (1)提出问题。 A.教师帮助学生提出问题:前面我们研究了把固体放入水中的一些情况,我们发现有的固体在水中沉有的在水中浮,有的会溶解,有的不溶解。那么,把液体倒进水中,是否也会有的沉,有的浮呢?是否也会有的溶解,有的不溶解呢?下面我们先来研究把液体倒入水中是否有的沉有的浮? B.学生假设。 (2)设计实验。 A.根据我们刚才的假设,我们怎样设计实验来验证呢? B.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法、实验中应该要注意的一些现象。 C.请学生汇报设计的情况。 (3)进行实验。 (4)分析实验结果。 A.你们预测与实验结果相同吗?你能找这其中的原因吗? B.在实验过程中边研究边填写P51的表格。 (5)师生共同小结得出结论:和固体在水里的沉浮一样,有的液体浮于水面,有的沉在水下。 2、研究把液体倒入水中有的溶解,有的不溶解。 (1)把液体倒入水中是否也会有的溶解,有的不溶解呢?请同学用刚才的研究方法或者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研究。请自己设计一个表格,把观察到的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2)学生分组研究。 (3)师生共同小结:和固体在水里的溶解一样,有的溶解于水,有的不能溶解于水,但这不是绝对的。在条件改变的情况下,原先不溶解于水的深也可能溶解于水。课后我们可以继续研究。 (三)课后作业。 1、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液体混合与分离的例子。例如:榨取果汁、用洗涤剂洗碗等,你还知道哪些例子呢?课后榨取一份果汁,将你的果汁调制的美味一些。 第5课、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一、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运用多种方法,使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 (二)知识与技能: 1、知道改变形状、增大空间或水中加盐都能增加水的浮力。 2、知道船的承载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研究有哪些方法可以使沉在水底的物体浮起来的过程中,体会探究的乐趣。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水槽、橡皮泥,水杯、盐、小螺帽、铝片、牙膏皮、生鸡蛋 2、学生准备:橡皮泥、铝片、土豆 三、教学时间:一 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激发探究欲望 1、出示本节课要研究的物体:橡皮泥、牙膏皮、土豆、铝片。 2、讲述:这些物体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水里都是沉的。 3、提问:你能猜想一下可以用一些什么办法使它们在水中浮起来吗? (二)、学生自主学习。 A、探究有哪些方法可以使沉在水底的物体浮起来。 1、学生猜想用什么方法可以使以上这些沉在水里的物体在水中浮起来。 2、用实验验证猜想。 (1)明确实验注意点: a、安全 b、卫生 c、认真研究 (2)学生实验,并填写表格。 (3)汇报实验结果。 3、小结:我们用(  )的方法可以使牙膏皮、橡皮泥、铝片、土豆这些沉在水底的物体浮到水面上来。。 B、探究小船能装载的重量与什么有关 1、讲述:我们让这些沉在水底的物体浮上来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造船的过程,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就是我们自己制作的小船,刚才每个同学都做了一回小小的造船工程师。 2、提问:船有什么作用? 3、开展用小船装载螺帽的比赛。 (1)明确实验要求 a、在自己制作的小船中任选一艘小船参赛  b、可以对船再进行改进 (2)、学生比赛,用自己制作的小船装螺帽。 (3)、汇报比赛结果。 4、讨论:小船装的东西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 5、小结:小船装的东西的多少与小船的材料、形状等许多方面都有密切的关系。 三、课后延伸: 1、提出课后活动目标: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制作一艘船。 2、活动注意点:(1)安全 (2)利用自己身边的材料 第6课、认识船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船的发展历程、船的种类、船的用途等方面来认识船,并通过设计未来的船加强对船的认识,体验设计的艰辛和快乐,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通过网络查阅资料,了解船的发展史。 2、知识与技能:通过网络浏览图片,认识各种各样的船,知道它的用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设计一艘船,体验设计的艰辛和快乐,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活动过程中乐于与人合作。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各样的船并知道它们的用途,了解船的发展史。 教学难点:设计一艘船。 教学准备:网络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过程一、激趣导入:2分 出示船的图片,认识它们吗? 揭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船"。 问:你知道这些船的名称吗?? 学生说出认识的船的名称(帆船、客船、货轮、水翼艇、航空母舰……) 过程二:认识各种各样的船,了解船的发展史:20分 师:它们有什么特点?你还想认识更多的船吗?1分 打开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网站,点击"船的世界",你将看到各种各样的船,看一看,说一说你认识船的名称并用简单的话说说它的特点。 学生浏览网页5分 利用教学网络向大家交流汇报。5分(7--8个同学) (你真聪明,不仅知道船的名称,还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它的特点,真棒!) (恩,听了你的介绍,张老师也认识这种船了!) 出示图片:(一边指:)张老师这里还有一些船的图片,(一边问:)你们认识这些船吗?让我们一起说出它的名字吧! (潜水艇、航空母舰、客船、摩托艇、木筏、消防船、捕鲸船) (巡洋舰、护卫舰、中国福船、破冰船、挖泥船)2分 师:船作为重要的水上交通工具,随着人类文明、社会科学的不断进步,各种各样的船相继问世,船的家族也越来越庞大,从古代的船发展到现在的船,中间经历了大约一万年呢!可以说它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那么它是怎样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呢? "船的发展史"这一专栏主要介绍了着一知识。点击"船的发展顺序"可以了解船的发展历程并能对图片上的船按照发展顺序进行排序。 同学们可以四人为一小组,进入"船的发展史"进行研究,如果有问题可以通过"留言与讨论"和大家交流或向老师提问。 学生进行研究5分 请一生上来对船进行排序,问一问:为什么这么排?2分 过程三、设计未来的船12分 在我们感叹船家族的庞大、船历史的悠久时,我们不禁要佩服船的设计者,他们在设计船时除了精心设计船的外形和构造,还要精心考虑船的材料、使用的动力以及船的用途!真是不简单!假如同学们长大后成为一名船舶设计师,你想怎样去设计一艘未来的船?注意考虑它的材料和用途。 学生设计未来的船8分 画笔中的通过教学网络进行展示并讲解4分(2--3个同学) 听了你们的汇报,老师真的很高兴,你们构思的船新颖、独特、令人向往,相信你们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小小船设计家! 过程四:谈感受。5分 今天我们认识了船,想一想,你想对大家说些什么?你还想知道有关船的哪些知识?请大家将感受与问题写在"留言与讨论"上。 第五单元  太阳和月亮的移动 第1课、太阳和影子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辨认影子了解物体和影子的关系。 2、能够通过玩影子游戏感受阳光和影子的关系。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到影子的方向和长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2、知道这种变化是太阳(视)运动造成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到平常事物的变化中包含着科学的规律。 2、有意识地关注身边的科学。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标杆、粉笔 学生准备:卡纸、铅笔等记录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猜谜语:你走它也走,你停它也停,白天跟着你,晚上离开你。(影子) 3、你知道影子和什么有关吗? 4、今天我们来研究这些问题。(板书课题) 5、室外活动:在有阳光的地方放上标杆,画上它的影子,进入教室。 一、自主学习 1、这是谁的影子? (1)小组讨论:你认为这是谁的影子? (2)汇报。 (3)在活动记录卡上画出树和电杆的影子。 2、 认识影子是怎么形成的 (1)小组交流:影子是怎么形成的? (2)汇报。 (3)小结:物体挡住光形成影子。 3、 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 (1)室外活动:再次画出标杆的影子。 (2)观察:你发现影子变化有什么规律吗? (3)小组交流。汇报。 (4)小结: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和方向在发生变化。 二、巩固应用 1、影子是怎么形成的。 2、影子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3、课后继续研究影子,你还能发现什么? 第2课、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观察记录一天中太阳的位置和时刻。 2、用太阳高度仪、温度计等简单测量工具,对一天中影子和气温的变化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做简单记录。 3、利用简单表格(或曲线图)整理有关数据。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太阳在天空的(视)运行模式。 2、知道太阳的(视)运动与影子、气温变化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持久而细心地连续进行一天的观测。 2、体会到事物之间存在着联系。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太阳高度仪(自制的)、指南针、温度计、手表、记录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为什么早晨影子在西边,傍晚影子在东边呢? 2、今天我们来学习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 观察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 (1)学生室外活动,观察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 (2)室内交流:怎样描述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 (3)小结:太阳的位置可以用方向和高度来表示,先用指南针确定太阳的方位,再用拳头量一量太阳离地平线有多高。 2、 用仪器观测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 (1)将太阳高度测量仪平置于地面,指针指向太阳的方向,使阳光通过指针前端的圆孔,光斑落在指针后端"十"字的中央,此时针尖所示的角度就是当时的太阳高度。 (2)在阳光下,从物体顶端拉一根线到物体影子的顶端,用量角器量出地面和细线之间的夹角的度数,这也是当时太阳的高度。 (3)学生室外活动。 (4)室内交流。 三、总结应用 1、怎样描述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 2、如果同时记下一天中每个整点时刻的太阳高度和气温情况,气温和太阳高度变化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把我们的发现记在活动记录卡上。 第3课、太阳钟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设计、制作太阳钟,并用它计时。 2、尝试做一个沙漏。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太阳钟的计时原理。 2、认识多种多样的古代计时工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掌握和运用自然规律,可以为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2、体会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日晷和其他计时工具的图片或音像资料。 学生准备:制作日晷模型的材料(学具袋中有备)、手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有经验的老农会根据天上的太阳来判断时间,这是怎么回事呢? 2、太阳的确可以当作一个钟来计算时间。今天我们来学习太阳钟。(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认识太阳钟及各种各样的计时器 (1)太阳钟又叫日晷,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 (2)认识地平日晷、赤道日晷。 (3)认识各种各样的古代计时器。 2、看手掌日晷 (1)到阳光下看手掌日晷,注意要面向正南方。 (2)学生室外活动,看手掌日晷,方法按照书上的样子。 3、做太阳钟 (1)你在不同时间里画过物体的影子吗?你发现了什么? (2)我们来做在个太阳钟。 (3)学生室外活动,画不同时间里物体的影子,在每条影子旁标上时间。 三、总结应用 1、小结课文。 2、课后利用星期六时间,按照这种方法做一个整点时间的太阳钟。 第4课、看月亮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 2、连续一个月观察月亮,给月亮记日记。 3、观察一天中的月亮移动,并且给月亮的移动作记录。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 2、知道月亮在天空的运行模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坚持做长期观察。 2、能够克服恐惧感。 3、能够实事求是地观察。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月相观察记录本,月相观察纸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前一个月我们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观察月球的,你的观察怎样? 2、今天我们来学习整理下我们的观察记录。 二、学习新课 1、画出你记忆中月亮的形状。 (1)你看过月亮吗?你还记得它是什么样子的吗? (2)画出你记忆中月亮的形状。 (3)月球明亮部分的形象叫月相。 2、观察模拟的月相变化。 (1)装实验装置,分小组实验。 (2)观察模拟的月相变化。 (3)小组交流、描述实验现象。 3、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 (1)把我们的观察记录资料整理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2)分享交流我们的记录,比一比谁记的最好、最准确。 (3)小结:月相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也在发生变化,包括同一天中和一个月中月球的位置变化两种情况。 4、阅读:月球相对于太阳的位置变化,形成不同的月相。 三、总结应用 (1)小结课文。 (2) 课后继续观察月球的运动,你还能发现什么?
本文档为【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5459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38KB
软件:Word
页数:30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3-17
浏览量: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