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略论先秦时期庶人姓氏之有无

略论先秦时期庶人姓氏之有无

举报
开通vip

略论先秦时期庶人姓氏之有无 第 28 卷第 2 期 凯里学院学报 Vol. 28 No. 2 2010 年 4 月 Journal of Kaili University Apr. 2010 ·政史研究· 略论先秦时期庶人姓氏之有无 ① 朱泽坤 (凯里学院人文学院,贵州 凯里 556011) 摘 要:长久以来,学者囿于“五帝之世民无姓,贵而为官者始有姓”以及“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 氏,贱者有名无氏”的观点,先秦时期的庶人没有姓氏的说法几成盖棺定论。但是,通过仔细分 析,我们发现先秦时期的“姓氏”并不仅仅只是“世官世邑”的贵族们的特权...

略论先秦时期庶人姓氏之有无
第 28 卷第 2 期 凯里学院学报 Vol. 28 No. 2 2010 年 4 月 Journal of Kaili University Apr. 2010 ·政史研究· 略论先秦时期庶人姓氏之有无 ① 朱泽坤 (凯里学院人文学院,贵州 凯里 556011) 摘 要:长久以来,学者囿于“五帝之世民无姓,贵而为官者始有姓”以及“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 氏,贱者有名无氏”的观点,先秦时期的庶人没有姓氏的说法几成盖棺定论。但是,通过仔细分 析,我们发现先秦时期的“姓氏”并不仅仅只是“世官世邑”的贵族们的特权。先秦时期的庶人与 贵族虽然在社会地位及经济地位上存在差别,但是两者共同生活在同样的社会发展模式中,有着 共同的文化心理,有着相似或者说是相同模式的血缘组织,因此在作为家族组织的标志的“姓” 和“氏”上也不会有太大的差异,庶人阶层也是有姓和氏的。 关键词:先秦时期;庶人;姓氏 论文编码:Doi:10. 3969 / j. issn. 1673 - 9329. 2010. 02. 08 先秦时期的庶人,是指当时社会中既不具有贵族 身份,又不是奴隶的群体,即当时的平民阶层。《孟子 ·万章》称“在国曰市井之臣,在野曰草莽之臣,皆谓庶 人”。可见,当时的庶人分为两类,一类是在“国”中,一 类是在“野”中。国中“庶人”属于国人的底层,他们一 般是由氏族时代的自由民转化而来的,也有一小部分 来源于中小贵族家族中既没有资格继承父辈的爵禄, 又没有机会踏上仕途的庶子和余子。野中庶人在先秦 文献中通常被称为“野人”或者“鄙人”,他们可能是被 征服的土著居民,也可能来源于被释放的战俘。 在历代学者关于先秦时期姓氏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的研究中,庶 人阶级通常被认为是既没有姓又没有氏,但这个结论 真的是不可移易的吗?我认为不是。从目前所掌握的 材料 关于××同志的政审材料调查表环保先进个人材料国家普通话测试材料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销四查四问剖析材料 来看,先秦庶人无姓无氏的说法还有许多值得商 榷的地方,有许多疑点还没有得到解决,在这些问题还 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之前似乎不宜过早地下结论。 一 有关先秦时期的庶人阶层没有姓氏的说法出现得 并不早,并且也不是由一位学者提出来的,而是在较长 时期内由多位学者的说法汇集、发展而成,现列举几种 有代表性的观点如下: (一)庶人无姓 最早提出这一观点的是明朝学者王世贞,他在其 为凌迪知《万姓类谱》所作的序中写道:“五帝之世民无 姓,贵而为官者始有姓”[1]。王世贞认为,“五帝”时代 所有的民都没有姓,到了后来,一些“贵而为官者”才最 先有了姓。至于庶人阶层,因为不属于“贵而为官者”, 在起初自然是没有姓的。清代学者梁玉绳在其著作 《史记志疑》“五帝本纪”条下称“三代以前,必着功德 然后赐姓命氏,故人不皆有姓”。他认为姓是由天子赐 给有功德者的,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姓,无功德的庶人自 然不能有姓。 (二)庶人无氏 南宋学者郑樵最早提出这一观点。在《通志·氏 族略》序中,他提到“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 名无氏……古之诸侯,诅词多曰:‘坠命亡氏,踣其国 家’,以明亡氏则与夺爵失国同,可知其为贱也”。郑樵 认为,“贵者……亡氏与夺爵失国者同为贱”,因为各种 原因失去氏的贵者会降格成贱者,而庶人则是属于那 种本身“有名无氏”的“贱者”那一类。明末清初的著 名学者顾炎武也指出“最下者庶人,庶人无氏,不称氏, 称名”。在他看来,庶人是属于“最下者”的,庶人只称 名,不称氏,因为“庶人无氏”,自然无氏可称。而孙曜 在其著作《春秋时代之士族》一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中,也不认为庶人阶 层有氏。 (三)庶人无姓无氏 现代学者认为“姓”和“氏”都是贵族身份与地位 的象征,庶人无“姓”和“氏”几乎成为定论。马雍先生 在其所著《中国姓氏制度的沿革》一文中提出:“‘姓’ 与‘氏’是有爵有土的贵族才能拥有的标志,丧失了贵 族的权力与身份即不再能拥有‘姓’、‘氏’[2]。李学勤 先生认为,“古代社会中并非人人有姓,而是具有一定 ·13· ① 收稿日期:2009 - 11 - 20 作者简介:朱泽坤(1981 -),男,湖南龙山人,历史学硕士,凯里学院人文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先秦史。 身份的人才有……至于氏,得于世功官邑,身份低贱的 人自然不能拥有”。庶人是平民中的最低阶层,自然是 无“一定身份”可言,所以庶人是没有“姓”的;“氏”只 有“世官世邑”的贵族才有资格拥有,“身份低贱”的庶 人也不可能具有“氏”。 前人关于先秦庶人没有姓氏的说法还有很多,这 里只是选取了一些有代表性的说法。但是仔细分析这 些观点,我们却发现,虽然学者们都异口同声地认为先 秦时期的庶人没有姓氏,但他们对自己的观点却缺乏 有力的论证。他们的观点基本上是建立在《国语·周 语》和《左传·隐公八年中》的两段话以及《左传·襄 公十一年》中所记的一段诸侯会盟诅辞之上的。《国语 ·周语》:“唯有嘉功,以命姓受祀,迄于天下……。及 其得之也,必有忠信之心间之,度于天地而顺于时动, 和于民神而仪于物则,故高朗令终,显荣昭明,明姓受 氏,而附之以令名”。《左传·隐公八年》:“天子建德, 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诸侯以字为氏,因以为 族。官有世功,则有官族。邑亦如之”。根据这两段材 料,学者们遂推导出姓氏的取得都要通过命赐或者世 官世邑,而身为平民阶层的庶人则无法取得姓氏这一 结论。而根据《左传·襄公十一年》亳之盟的诅词“或 奸兹命,司慎、司盟,名山、名川,群神、群祀,先王、先 公,七姓、十二国之祖,明神殛之,俾失其民,队命亡氏, 踣其国家”和《国语·周语》“及其失之也,必有滔淫之 心间之,故亡其氏姓,踣毙不振,绝后无主,湮替隶圉” 的材料,学者们又推断出一旦贵族失去贵族地位便同 时也要被剥夺姓氏的结论。综合这两个结论,遂得出 先秦时期包括庶人在内的所有“贱人”都没有姓和氏的 结论。笔者认为,这样的论证过程还有值得商榷的地 方,由此推导出的结论其可靠性也是值得怀疑的。早 在 20 世纪 30 年代,孙曜就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在其 著作《春秋时代之士族》一书中,他指出庶人是有姓 的[3]。 二 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未曾发现足以说明先秦庶人 没有姓氏的有力证据,反倒见到了一些很能证明先秦 庶人有姓或者是有氏的证据。 (一)先秦庶人有氏的证据 1.孔子的弟子中就有很多是有氏的,试举几例如 下:(1)颜回。颜回及其父颜路,俱以颜为氏。《论语· 雍也》描绘颜回的生活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即 便有稍稍夸张之处,但颜回的生活贫困是可以想见的, 足见其为经济地位低下的庶人。(2)曾参。曾参及其 父曾皙,父子俱以曾为氏。《庄子·让王》篇记载曾参 的生活是“縕袍无表,颜色肿哙,手足胼胝,三日不举 火,十年不制衣,捉襟而肘见,纳履而踵决”,足见其为 生活困苦的庶人。(3)子路。子路,姓仲,名由,字子 路。据《太平御览》载,子路之子名为仲子崔,可见父子 都以“仲”为氏。而子路的身份,《韩诗外传》卷八明 言,“夫子路,卞之野人也”。可见子路为庶人中之有氏 者。(4)冉雍。冉雍,字仲弓,以“冉”为氏。《世纪· 仲尼弟子列传》载“仲弓父,贱人”,仲弓的父亲身份是 “贱人”即“庶人”,则冉雍的自然也为庶人身份。 孔子办学主张“有教无类”,其弟子中有出身庶人 的自不足为怪。而其弟子有氏的当远远不止我们上面 所列举的这么几位,传说孔门“弟子三千,达者七十 二”,当有更多出身庶人而有氏的孔门弟子。 2.孔门弟子之外,我们还可以举出其他许多例证。 (1)观起。《左传·襄公二十二年》:“楚观起有宠于楚 令尹子南,未益禄而有马数十乘”。杨伯峻《春秋左传 注》引《荀子·强国篇》论曰:“‘大功已立,士大夫益 爵,官人益秩,庶人益禄。’此云未益禄,则观起乃庶人 之在官者”。观起的身份为庶人,以“观”为氏,是庶人 阶层有氏的一个例证。(2)公孙强。《左传·哀公七 年》:“及曹伯阳即位,好田弋。曹鄙人公孙强好弋,获 白雁,献之,且言田弋之说,说之。因访政事,大说之。 有宠,使为司城以听政”。“鄙人”就是野中庶人,公孙 强之称“公孙”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为某公(诸侯) 之后代,另外一种可能就是以“公孙”为氏。如果其为 诸侯之后代,则其沦为“鄙人”的可能性不大。所以其 称“公孙”就只能是属于后一种可能,即以“公孙”为 氏。公孙强的身份是“鄙人”,而以“公孙”为氏,可以 作为庶人有氏的又一例证。 3.“氏”是家族组织的名号,也就是说如果存在庶 人的家族组织,就能够说明庶人是有氏的。那么庶人 阶层究竟有没有家族组织呢?赵世超先生认为,在当 时的条件下,庶人“不得不采用集体的方式,依赖由协 力所造成的劳动强度,对大自然展开艰苦的斗争”[4]。 而庶人的这种集体,当然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联合起 来的。《诗经·周颂·良耜》:“积之栗栗,其崇如墉,其 比如栉,以开百室。百室盈止,妇子宁止”。郑玄笺云: “百室,一族也……一族同时纳谷,亲亲也。百室者,出 必共洫间而耕,入必共族中而居”。正反映了庶人阶层 以家族为单位进行农业生产和生活的景象。 文献和考古发现还揭示了先秦庶人聚族而葬的情 况。《周礼·春官·墓大夫》:“墓大夫掌凡邦墓之地 域,为之图,令国民族葬,而掌其禁令”。郑玄注云:“族 葬,各从其亲”。陕西宝鸡斗鸡台墓地证实了《周礼》的 这个说法。在斗鸡台墓地已发掘的三十六座墓中,除 一座为中小型墓以外,其余都为小型墓,这一墓群之间 无叠压打破关系,全体墓葬的葬式和葬制也相差不多, 可见为一个有血缘关系的庶人家族墓地。 庶人阶层生而以家族为单位进行生产和生活,死 而以家族为单位合族而葬,那么其有家族组织的存在 是不言而喻的。在当时,作为纯粹消费和生育单位的 贵族家族尚不能脱离血缘组织,还需要寻求家族的庇 佑来生存,作为生产单位的庶人阶级就更加需要家族 组织的帮助和庇护。庶人既然有自己的家族组织,那 么有家族组织的名号“氏”自然是可能的。 4.先秦时期,不仅庶人有氏,连地位低于庶人的人 也有氏。《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载:“(宋国)寺人惠 强伊戾为太子内师而无宠”。“寺人”是宫内服杂役之 ·23· 人,一般是以阉人充任,其身份之低贱可以想见。“寺 人惠强伊戾”,杜预注云:“惠强,氏;伊戾,名”。当时不 仅寺人有氏,某些沦为奴隶者也有氏。如《左传·襄公 二十三年》:“初,裴豹,隶也,著于丹书”。杜预注云: “盖犯罪没为官奴,以丹书其罪”。而传下文单称裴豹 为“豹”,可见“裴”为他的姓氏。身份低于庶人的寺人 和奴隶尚且有氏,庶人有氏,自然是无可非议的了。 (二)先秦庶人有姓的证据 《国语·周语》载:“宣王既丧南国之师,乃料民于 太原。仲山父谏曰:‘民不可料也!夫古者不料民而知 其少多,司民协孤终,司商协民姓,司徒协旅,司寇协 奸,牧协职,工协革,场协入,廪协出,是则少多、死生、 出入、往来者皆可知也’”。仲山父口中所谓的“民”, 王玉哲先生认为是指当时的劳动人民,即“庶民”抑或 说是“庶人”。既然“庶人”是可以包含在“民”的定义 之类,“司商协民姓”,自然也包括“协”庶人的姓,即是 说,庶人应该是有姓的。 由于姓氏的来源十分复杂,先秦时期的庶人完全 可能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姓氏。《左传·隐公八年》将姓 氏来源归纳为五种“天子建国,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 命之氏。诸侯以字为谥,因以为族;官有世功,则有官 族;邑亦如之”。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氏族篇》又归 纳为九种:“或氏于号,或氏于谥,或氏于爵,或氏于国, 或氏于国,或氏于官,或氏于字,或氏于居,或氏于事, 或氏与族”。宋代郑樵的《通志·氏族略》更分为 32 种,其中主要的几种情况有:(1)最初产生的姓,即真正 意义上的姓,后人以姓为氏族。如姬姓,姜姓等。(2) 以国邑为氏。如周朝建立后所封的各诸侯国,其中如 鲁、卫、晋、滕、虞等姬姓诸侯,宋、陈、杞、焦等异性诸 侯,他们的后代可以国名为姓。(3)以官职为姓。如司 马、司空、司徒、司寇、史、理、钱、宗、帅等姓。(4)以祖 父或父亲的名或字为氏。如公子、公孙等姓。(5)以排 行次第为姓。如孟(伯)、仲、叔、季等。(6)以爵号、谥 号为氏。如王、侯、文、武、穆、姜、闵、简等。(7)以居住 地为氏。如池、柳下、西门、东郭、南宫、东方等。(8)以 职业或技能为氏,如屠、陶、卜等。(9)以事为氏。如 林、车、昃等。由此可见,先秦时期的庶人有可能通过 多种途径获得姓氏。 三 先秦时期的庶人之所以被认为没有姓氏,应该与 以下两方面因素有关: (一)材料的局限 先秦时代的重要典籍诸如《左传》、《国语》、《礼 记》等基本都是对贵族阶层活动的记录,其间虽然保存 了大量关于姓氏的记录,但平民阶层的姓氏情况却是 被排除在外的。因此学者们据此研究先秦姓氏制度之 时,往往因为不易见到庶人的姓氏的记录材料而得出 庶人没有姓氏的结论。其实这种情况不仅在先秦时期 存在,即使到了汉代,由于庶人阶层个人名字见于史料 记载者依然难于发现,要搞清庶人及其以下阶层的姓 氏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直至居延汉简等一批出土材 料被发现,汉代庶人有姓才成为定论。 (二)与先秦男子不称姓的习俗有关 先秦男子不称姓,这种习俗在我国的某些少数民 族仍有遗存。庶人阶层的姓因为常不被使用而不为人 所知,而上层贵族的姓氏却载于典册而为人所知晓。 久而久之,便给后人留下了贵者有姓有氏、贱者有名无 姓的印象。 综上所述,先秦时期的庶人阶层与贵族阶层两者 虽然存在着贵贱、贫富的差别,但其毕竟都生活在同一 个发展模式当中,有着类似的血缘组织形态,因此在血 缘组织的标志符号上也不会有太大的差异,庶人阶层 也是有姓和氏的。 参考文献: [1]王世贞.葊州四部稿[M]. 北京:中华书局,1985:14. [2]马 雍.中国姓氏制度的沿革[M]∥中国文化研究辑 刊:第二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168. [3]孙 曜.春秋时代之士族[M].北京:中华书局,1936: 184-187. [4]赵世超.试论周代家长制家庭公社存在的原因[J].河 南大学学报,1984(4):11. [责任编辑:刘 鹤] Discussion on Commoner’s Surname during the Pre-Qin ZHU Ze-kun (Institute of Humanities of Kaili University,Kaili,Guizhou,556011,China) Abstract:For a long time,scholars held the same ideas that“the commoners have no surnames, while the noble and the officers have”and“surname is the only criteria of telling the noble from the humble”. This is a verdict. However,based on analyzing the Pre-Qin period,it was found that“sur- name / family name”not only belonged to the officers and the nobles,but belonged to the cmmoners be- cause they lived in the same society,had the common cultural psychology,and had a similar or identi- cal modes of organization. Key words:the Pre-Qin period,commoners,surnames ·33·
本文档为【略论先秦时期庶人姓氏之有无】,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69018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71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3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4-03
浏览量: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