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答案课后习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答案课后习题

举报
开通vip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答案课后习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考题答案要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习题答案库 上编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 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一、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历史的发展从此发生了重大转折。 (一)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和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鸦片战争中断了中国由封建社会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进程,使中国由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开始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答案课后习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考题 答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填图题岩土工程勘察试题省略号的作用及举例应急救援安全知识车间5s试题及答案 要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习题答案库 上编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 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一、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历史的发展从此发生了重大转折。 (一)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和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鸦片战争中断了中国由封建社会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进程,使中国由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开始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则变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三)中国革命的任务发生了变化,战前长时期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正因为如此,鸦片战争就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二、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一)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两对主要矛盾及其斗争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一般来说,当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中国内部各阶级除一些叛国分子外,能够暂时地团结起来举行民族战争去反对帝国主义。这时,民族矛盾特别尖锐,阶级矛盾暂时降到次要和服从的地位。而当帝国主义与中国的反动统治阶级结成同盟,用战争以外的形式共同压迫中国人民,尤其是封建主义统治特别残酷的时候,中国人民往往采取国内战争的形式去反对这个同盟,而斗争的矛头主要直接地指向中国的封建政权,这时阶级矛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民族矛盾退居次要地位。 (二)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后,随着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其一,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其二,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在不同历史阶段和不同地区有所差别。在某些时期,中国的某些地区甚至沦为帝国主义直接统治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社会性质,体现在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各个领域,两者是密切结合、互相联系的统一整体。 (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从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可以看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 1.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2.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3.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4.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它的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5.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分裂、不统一状态。 6.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后来还加上官僚资本主义),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地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其特征,是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结合的加深而逐渐形成的。 三、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一)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中国人民在民族压迫下的痛苦以及争取民族独立的愿望,是鸦片战争以来最重要的事实。近代中国人民的斗争,主要的是以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为出发点的,因此,必须改变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世界上的帝国主义国家,不论大小,几乎都曾经欺侮过中国,而近代中国的反侵略战争,也无不以中国失败、被迫接受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结束,"其原因:一是社会制度腐败,二是经济技术落后。"就是说,为了使中国在世界上站立起来,而且站得牢固,为了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境遇,使人民过上自由、幸福、富裕的生活,就必须改变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面貌,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即实现中国的现代化。 (二)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两大历史任务的主题、内容与实现方式都不一样,前一个任务是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秩序,主要是解决生产关系的问题;后一个任务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地位和状况,主要解决生产力发展的问题,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除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两大历史任务的实现是无数爱国志士和革命先驱者为之献身的理想,是中华民族不懈追求、为之奋斗的目标。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一、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使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 (一)资本——帝国主义列强通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并在中国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和国家的主权。 (二)资本——帝国主义列强通过驻中国的公使直接向清政府发号施令,直接干预中国内政外交,通过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它们还扶植收买代理人,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而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三)资本——帝国主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所攫取的特权,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通过协定关税,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同过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并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 (四)资本——帝国主义列强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一些传教士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它们还宣扬"种族优劣论"、"黄祸论"等,为它们侵略有理论制造舆论。 (五)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千方百计的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虽然,列强的侵华客观上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但是,其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富强的近代化国家,它的侵略严重地阻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二、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一)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粉碎了它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资本—帝国主义每一次侵略都遇到了中国人民的反抗,使他们的狂妄野心无法得逞。正是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给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和深刻教训,使它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很难征服的国家。它们虽然可以强迫清政府签订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但是始终无法把中国变成它们完全的殖民地,使它们看到了中国人民中所隐含的不甘屈服的伟大力量,不得不放弃瓜分中国的政策。 (二)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振奋了民族精神,鼓舞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志,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意识。 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巨大灾难和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考、探索和奋起,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痛定思痛,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失败教训,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和抵御外敌的方法,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等重要思想,特别是甲午战争以后,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全国的民族意识有了普遍的觉醒,救亡图存的思想日益高涨。正是这种亡国灭种的危机感,增强了中华民族整体利益休戚与共的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成为中华民族自立自强并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所在。 三、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一)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 近代中国的反侵略战争,无不以中国失败、被迫接受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结束,究其原因:一是社会制度腐败,二是经济技术落后。 1.社会制度的腐败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在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由于清王朝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和文化保守,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御敌之策。一方面封闭自守,妄自尊大,骄奢淫逸,盲目进攻,另一方面在战争面前完全没有应变的能力和心态,不适应于近代战争,不少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有的甚至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尤其是清政府害怕人民群众,担心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会危及自身统治,所以不敢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在这样腐败的政府领导和指挥下的战争,怎么可能不失败? 2.经济技术的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 19世纪中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过工业革命,经济和技术飞速发展,而中国仍停留在封建的自然经济水平上,被远远地抛在后面。 经济和技术的落后直接造成军事装备的落后,军队指挥员不了解近代军事战术,从而造成军队素质和战斗力的低下。虽然中国军队有时在总兵力上占优势,但综合实力、战斗能力却远远低于外国军队。 经济技术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但并不表明经济技术落后就一定在反侵略战争中失败。正是因为当时的中国政府不能很好地组织反侵略战争,不能发动和利用人民群众的力量,甚至压制人民群众,其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二)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教训。 1.一个国家必须努力提高综合国力,富国强兵,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否则“落后就要挨打”。 2.一个民族必须觉醒和奋起,只有了解世界大势,才能确定自身在世界潮流中的位置,知己知彼,立于不败之地。 3.必须相信并努力组织和发动人民群众,开展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才能使反侵略战争获得胜利的基础 4.必须把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斗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阶级斗争统一起来,才能从根本上完成反侵略的民族革命的任务。 第2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一、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动摇了清王朝统治的根基,加速了它的衰败过程。 2.太平天国农民战争还猛烈地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3.太平天国农民战争还有力地打击了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给了侵略者应有的教训。 4.太平天国农民战争还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出路进行了可贵的探索 。 5.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他和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二)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 从客观上看:资本—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的联合力量大大超过了农民战争的力量,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联合镇压了太平天国。 从主观上看: 1.农民阶级不是新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 2.太平天国是以宗教来组织发动群众的,但是拜上帝教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它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战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 3.太平天国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别开来,对西方侵略者还缺乏理性的认识。 (三)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教训: 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反帝反封建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二、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一)洋务运动的性质 洋务运动是清朝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官僚,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而实行的一场改革运动,是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宗旨和“自强、求富”的口号下,以拯救清王朝统治、御侮自强为目的,以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为主要内容的自救运动。 (二)洋务运动的失败的原因 1.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企图在不改变中国固有的制度与道德的前提下,以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严重限制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2.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西方列强依据种种特权,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加紧对中国的侵略控制,他们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而洋务派处处依赖外国,企图以此来达到自强与求富的目的,无异与虎谋皮。 3.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洋务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其管理却仍旧是封建衙门式的,企业内部充斥着营私舞弊、贪污受贿、挥霍浪费等等官场恶习,这就无法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行。 正因如此,洋务运动不能避免最终失败的命运。 (三)洋务运动失败的教训。 洋务运动的破产证明了,地主阶级一部分人物企图在维持封建的上层建筑、济基础的前提下,学习西方的器物技能以求强求富,是一条走不通的路。洋务派标榜办洋务是要“自强”、“求富”,然而,洋务运动不仅没有使中国“强”和“富”,甚至也没能够使清王朝免于衰落、灭亡的命运。所以不难看出,地主阶级不可能担负起中国近代化的历史重任。 三、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一)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1.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要求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向富强之路。维新派的政治实践和思想理论,不仅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2.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维新派突破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的局限,主张改革君主专制制度。虽然他们未能成功地在中国建立起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度,其颁布的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若干 措施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软件质量保证措施下载工地伤害及预防措施下载关于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 也未能生效,但在政治、经济等领域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 3.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在维新运动期间,维新派大力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自由平等、社会进化观念,批判封建君权和封建纲常伦理,从而把顽固的封建主义思想壁垒打开了一个缺口,有利于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 4.戊戌维新运动不仅在思想启蒙和文化教育方面开创了新的局面,而且在社会风习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新的主张。其移风易俗、开启社会新风的效用不可低估。 (二)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 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而维新派本身的局限性又是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1.不敢否定封建主义。他们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在经济上,虽然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却未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 2.对帝国主义报有幻想。他们大声疾呼救亡图存,却又幻想西方列强能帮助自己变法维新,结果是处处碰壁,事事落空。 3.惧怕人民群众。维新派的活动基本上局限于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小圈子。他们不但脱离人民群众,而且惧怕甚至仇视人民群众,因此,运动难以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三)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教训。 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不仅暴露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第3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一、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中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的? 1905年至1907年间,围绕中国究竟是采取革命手段还是改良方式这个问题,革命派与改良派分别以《民报》、《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展开了一场大论战。革命派在论战中论述了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 (一)清政府是帝国主义的"鹰犬",因此,爱国必须革命。只有通过革命,才能“免瓜分之祸”,获得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 (二)进行革命固然有牺牲,但是,不进行革命,而容忍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中国人民就不能免除痛苦和牺牲。革命虽不免流血,但可"救世救人",是疗治社会的良药和捷径。 (三)人们在革命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乃至做出的牺牲,是以换取历史进步为补偿的。革命本身正是为了建设,“革命的目的是为中生谋幸福”,破坏与建设是革命的两个方面。 二、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辛亥革命是孙中山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民主革命。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的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中国人民的反封建斗争跨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三)辛亥革命严重地冲击了皇权和忠君思想,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人民群众日益觉醒,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特别是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外反动势力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束缚和压迫,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工人阶级队伍也随之成长、壮大,对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乱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主义统治秩序,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三、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一)辛亥革命失败原因。 从客观方面来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帝国主义与袁世凯为代表的大地主、大买办以及旧官僚、立宪派一起勾结起来,从外部和内部绞杀了这场革命。 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 1.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他们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口号,甚至幻想以妥协退让来换取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承认和支持。他们只强调反满和建立共和政体,并没有认识到必须反对整个封建统治阶级,致使革命党人最后甚至还把政权拱手让于袁世凯。 2.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同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不敢依靠反封建的主力军农民群众。正因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农民没有被动员起来,辛亥革命的根基就显得相当单薄。“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 3.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中国同盟会内部的组织比较松懈,派系纷杂,缺乏一个统一和稳定领导核心。甚至有人主张“革命军起,革命党消”。有的还另建党派,自立山头。正如孙中山所说,辛亥革命之所以失败,“非袁氏兵力之强,乃同党人心之涣散”。 (二)辛亥革命的经验教训。 1.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生长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中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不愿和不能彻底推翻帝国主义,更加不愿和更加不能彻底推翻封建势力。”“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两个基本问题,两大基本任务,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都不能解决。”因此,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也不能够挽救中国。 2.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民主革命取得反帝反封建彻底胜利的重任,历史地落到了中国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这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基本结论。 中编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 综述:天翻地覆三十年 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什么时代条件下和国际环境中发生发展的?这给中国革命带来哪些影响? (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发展的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 1.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后国际形势的重大变化。 A.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发达国家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 B.1914年至1918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大战后,欧洲走向衰落,美国、日本崛起。日本侵略势力成为中国的最大威胁。 C.1917年11月俄国爆发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D.1919年3月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宣告成立,帮助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的先进分子创建共产党。 E.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民逐步觉醒,开始进行反对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解放运动。 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其胜利后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 A.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被彻底打败,战胜国英法也被严重削弱,帝国主义阵营难以形成足够的力量来镇压各国人民的革命。 B.300年来以维持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以美苏为首的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营垒的对立。 C.战后世界形势的重大变化,就是美国竭力向全世界扩张,苏联经过战争考验,成为足以与美国抗衡的世界一流强国。 D.社会主义冲破一国范围在多国赢得胜利,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南太平洋地区,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殖民主义体系急剧瓦解。 (二)对中国革命事业带来的重大影响。 1.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后国际形势的变化对中国革命影响。 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使中国的先进分子找到了革命的新道路,在探索中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开展了天翻地覆的人民大革命,成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领导力量,使中国人民在实践中认识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A.中国人民在东方开辟了反对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并最终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成为抗日中流砥柱。这就为中国争取光明的前途奠定了基础。 B.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扶蒋反共,控制中国,成为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中国革命的发展是一个严重的障碍。正确制定应对美国的政策和策略成为中国革命胜利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 C.中国共产党无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一个成熟的马列主义政党,它对形势的科学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和采取相应的对策,能够最终赢得人民革命的胜利。 二、为什么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作为对象?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是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以它们为对象。 (一)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打破外国资本的控制,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实现的首要任务。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仍然和封建主义以及官僚资本主义相勾结,共同镇压人民的反抗斗争。它们对中国进行了残酷的殖民主义掠夺,疯狂剥削和压迫中国人民,尤其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极其深重的灾难。因此,要实现民族独立,必须彻底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 (二)反对封建主义,进行土地制度的彻底改革,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反对官僚资本主义、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国的封建统治阶级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在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中国社会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都没有改变,不仅封建压迫继续存在,而且人民大众所受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更加严重,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因此,要实现人民解放,必须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制度,摧毁封建军阀和官僚资本主义赖以存在的基础。 三、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一)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存在着的三种主要政治力量。 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后为官僚资产阶级),他们是中国的反动势力、是民主革命的对象。其政治代表先是北洋军阀政府,以后主要是国民党统治集团。 二是民族资产阶级,他们属于中间势力,民主革命的力量之一。其政治代表是民主党派的某些领导人物和若干无党派民主人士。 三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他们是进步势力,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其政治代表是中国共产党。 (二)三种政治力量分别提出的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 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主张维持地主阶级、买办的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使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 二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他们是要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以便使资本主义得到自由和充分的发展,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 三是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他们主张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首先进行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新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以便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即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并经过这个人民共和国,逐步达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上述建国方案摆在中国人民的面前,由他们在自己的政治实践中做出选择,但是,从根本上说,由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并不具备现实性,可供中国人民选择的方案主要是两个:或者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或者是创建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两种建国方案代表了两个中国之命运,两种方案的斗争是中国两个前途、两种命运的生死决斗。 (三)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由于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违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遭到了广大人民的唾弃,他们的反动统治在根本上被推翻了。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脱离中国实际,也没有得到中国广大群众的拥护和认同,连提出这种方案的多数人最终也承认这个方案是行不通的。由于只有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关于建立人民共和国的方案,代表了中国社会的前进方向,代表了人民大众的意愿,逐步的获得了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乃至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治代表的拥护,所以最终成为中国最广大群众的共同选择。 第4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一、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一)选择马克思主义的条件和背景。 1.中国的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向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农民阶级、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探索国家出路的努力先后失败,先进分子向西方寻求真理的努力一再碰壁,开始对西方文明产生了怀疑和保留态度。 2.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中国的出路问题再一次摆到中国人民面前。 3.五四前后工人阶级的壮大及其斗争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需求。 4.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运动思想启蒙的结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前提条件。 5.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影响,推动了先进分子思想方向的转变。“一战”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中国人对资本主义方案产生了怀疑;俄国十月革命给陷于彷徨、苦闷的中国人昭示了新的理想目标和建国方案,使先进分子看到了斗争的新希望, (二)选择马克思主义是经过反复比较和探求的结果。 1.各种社会主义流派的百家争鸣和非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试验及失败(工读互助团和新村主义的试验及失败),表明只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才是科学的真理,才能为解决中国社会问题找到出路。 2.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同各种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思潮不断论战,扩大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影响和阵地,使更多的人认识并自觉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 3.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并在斗争中自觉运用和传播马克思主义。他们一方面重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一方面注意同中国的实际结合,提出知识分子同工农相结合等重要思想。 4.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过程中,大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出现,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后来中国共产党的产生作了思想社干部上的准备。 二、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党,是一个新型的工人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中国人民的斗争之所以屡遭挫折和失败,重要原因之一,是由于没有一个先进的坚强的政党的领导。而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这种局面就根本改变了。 (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从此不断向前发展,由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斗争策略,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了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走资本主义道路提供了客观可能性。 三、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为什么?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中国革命就展现了新的面貌:第一、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第二、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在中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开始从事发动农民的工作,农民的运动蓬勃发展。第三、实行国共合作,并在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掀起大革命高潮,进行了北伐战争。 中国革命之所以呈现了这些新面貌,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中最先进、最有政治远见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它代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只有它才能成为中国革命的真正领导者。正如毛泽东所说,由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根本地改变了革命的面貌,引起了阶级关系的新调度,农民革命的大发动,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革命彻底性,由民主革命转变到社会主义革命的可能性,等等。所有这些,都是在资产阶级领导革命时期不可能出现的。”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一)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斗争。 1927年8月,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八七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八七会议以后,举行了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中国革命由此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进入创建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新时期。 (二)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 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以农村为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这是1927年以后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所要求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依靠了党和人民的集体奋斗,凝聚了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而毛泽东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在秋收起义失败后,及时地将进攻的方向转向农村,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三)毛泽东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 1928年,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社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明确指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还科学阐明了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这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1930年,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是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议的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四)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使中国革命开始走向复兴。 随着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逐步发展起来,红军游击战争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农村根据地成为积蓄和锻炼革命力量的主要战略阵地。 (五)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革命新道路的理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的科学概括,它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当时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做坚决斗争基础上形成的,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产生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重大成果。 二、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 (一)从党自身建设方面来说,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对于中国的历史现状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了解不深,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的实践没有统一的理解,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的、正确的结合起来。 (二)从社会根源上来说,中国社会状况是两头小,中间大,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少,小资产阶级是汪洋大海,而党员的大部分出身于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处于小资产阶级的包围之中。小资产阶级在思想方法上往往主观片面,在政治倾向上易于左右摇摆,遇到问题容易走向极端。党内连续产生“左”倾错误的根源正在这里。 了中国小资产阶级民主派的思想。 (三)从以往纠正错误的方法和结果来说,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浓厚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认真地清理。在纠正第一、二次“左”倾错误的方法有缺点,太着重个人责任,只注意组织处理,没有在思想上彻底弄清错误的实质,没有使干部在思想上彻底了解当时错误的原因、环境和改正此种错误的详细办法,以至重犯类似的错误。 (四)从外部因素来说,共产国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和不适当地干预,以及党内教条主义倾向盛行,以致把八七会议以来党内的左倾思想和左倾情绪推向了极端。 三、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重视总结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 土地革命时期,党内连续发生“左”倾错误,给中国革命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危害。这些错误的发生,主要是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统一的理解而产生的。正因为如此,毛泽东强调,为了纠正错误,必须端正思想路线,实行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1930年5月毛泽东写了《反对本本主义》一文,明确提出要注重调查研究,反对本本主义,强调中国革命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的情况。 红军到达陕北后,毛泽东、中共中央用很大的精力,去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 1935年12月毛泽东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阐明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批判了左倾“关门主义”错误,系统地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上的问题。 1936年12月毛泽东写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这部著作,总结土地革命战争中党内在军事问题上的大争论,系统地说明了有关中国革命战争战略方面的诸多问题。 1937年夏,毛泽东在抗日军政大学讲授《实践论》和《矛盾论》,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揭露和批判党内的主观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的错误,深入论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地阐明了党的思想路线。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共中央所进行的理论工作,对党的政治路线、军事路线和思想路线进行了拨乱反正,从思想上、理论上武装了中国共产党人,使他们满怀信心地去迎接即将到来的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一、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 (一)从世界意义上看,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战火遍及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20亿人口卷入其中。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二)从战争的性质上看,是一个民族反对另一个民族侵略、压迫、奴役的战争。日本侵略者肆意践踏中国的大好河山,屠杀中国军民,强行掠夺中国劳工,蹂躏和摧残妇女,甚至进行细菌战和化学战,制造了南京大屠杀等一系列灭绝人性的惨案,犯下了令人发指的罪行,使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遭到了惨重破坏,使中华民族蒙受了巨大损失。因此,中国进行的是正义的、进步的反侵略战争,是得道的;日本侵华是非正义的、野蛮的、侵略战争,是失道的。 (三)从战争的结果上看,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雪洗了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中国人民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二、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一)中国共产党吹响了挽救民族危亡的第一声号角,举起了全民族奋起抗战的第一面旗帜,它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抗战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着。   (二)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实施了一套完整的坚持抗战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路线、策略和方针,提出了持久抗战的战略思想,对抗战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中国共产党通过游击战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牵制和消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特别是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抗日根据地正面牵制和打击了侵华日军三分之二以上兵力,逐步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不仅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也为抗日战争的战略反攻准备了条件。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力量,以自己最富于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不怕牺牲、浴血奋战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三、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和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 (一)国民党政府执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即不敢放手发动和武装民众,实行单纯的政府和军队的抗战,这是一条反人民的路线,它的目的是要保证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剥削利益和一党专政的政治制度。 (二)国民党在战略战术上,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而是实行“以空间换时间”的战略和单纯的阵地防御战,并存在利用暂时的抵御换取日方妥协的思想,因而导致正面战场的溃败,使大面积的国土沦入敌手。 (三)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广大爱国官兵面对凶残的日本侵略军,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抵抗,表现了空前的爱国激情和不畏强暴、不怕流血牺牲的精神,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为抗战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四)国民党正面战场起到了维系全国抗战的作用,但在抗战各个阶段中表现不同,其地位和作用也不同。抗战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政府能够积极抗战;在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开始实行“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方针,不断制造反共摩擦,在抗战中的地位、作用明显下降;在战略反攻阶段,虽坚持抗战,但对夺取抗战最后胜利的作用是有限的。 四、为什么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弱国战胜强国的范例? (一)从实力对比来看,抗日战争是弱国对强国的战争。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综合实力都很落后,是弱国。而日本是世界上一等强国,军事、经济实力和政治组织力量都很强大。 (二)从战争性质上看,抗日战争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20世纪30年代展开的一个决死战争,中国的抗战是抵御日本侵略的正义的、进步的反侵略战争,而日本对中国发动的是极其野蛮的、充满掠夺和屠杀的罪恶的战争。 (三)从战争结果上看,在敌我力量对比极为悬殊的形势下,中国人民万众一心,铸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钢铁长城,与敌人殊死搏斗,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抗战,终于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近代以来的第一次反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 (四)历史证明,亡国论和速胜论都是错误的,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物,只要实行全民动员,就会造成陷敌于灭顶之灾的、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造成弥补武器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就能获得最后的胜利。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一、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一)从根本上说,国民党政府实行内战、独裁和卖国的政策,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一党专政,妄图把中国拉回到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黑暗前途,违背历史发展规律,违背全国人民的公意,必然遭到全国人民反对。 (二)国民党政府的官员们的贪污腐败、大发国难财,严重丧失人心。抗战后期在大后方已经民怨沸腾,抗战胜利时,国民党政府派出的官员到原沦陷区接收时,便已把接收变成了“劫收”,对他抱有很大希望的原沦陷区人民,也很快对他感到极端的失望。 (三)国民党政府违背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休养生息、和平建国的意愿,执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公然发动全面内战,造成人心的向背。 (四)国民党反动统治很快出现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的全面危机,使它迅速走向失败、崩溃是不可避免的。军事上,到全面内战的第三年,人民解放军发动战略决战,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政治上,蒋介石召开伪国大,制定伪宪法,玩弄“改组政府”把戏,并残酷镇压人民,制造多起流血惨案,使其政治欺骗迅速破产。经济上,为了筹措内战经费,国民党政府横征暴敛,残酷掠夺,导致恶性通货膨胀,民族工商业倒闭,农村经济破产,人民生活恶化。 这样,国民党政府的倒行逆施迫使全国各阶层人民团结起来,同它作你死我活的斗争,伴随国民党军事、政治、经济危机四起,国统区爱国民主运动迅速高涨,并形成反蒋的第二条战线,有力配合人民解放军的作战,使它陷于全国人民包围之中,其统治迅速崩溃。 二、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一)各民主党派虽然政治纲领不尽相同,但都主张爱国,主张民主,反对独裁。在抗战中,对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对国统区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都起了积极作用。抗战胜利后,民主党派作为“第三方面”力量,与共产党一起,反对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政策,为争取和平民主而努力奋斗。 (二)各民主党派成立时,中国共产党就与他们建立了不同程度的合作关系,并在斗争实践中逐步发展了这种关系。在共同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不仅鼓励、支持各民主党派的斗争,而且对它们某些不妥的意见进行批评,诚恳地帮助它们进步,这是的中共与民主党派的关系更加融洽,合作方式不断发展完善。 (三)国民党坚持一党独裁,迫害民主党派、进步人士,使得民主党派人士逐步转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立场上,特别是1948年1月22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55人发表《对时局的意见》,表示愿意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建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国,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初步形成。 (四)中国共产党邀请民主党派“积极参政,共同建设新中国”。1949年9月,各民主党派积极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标志着各民主党派正式接受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人民共和国,确认了社会主义的正确性,各民主党派成为人民民主专政的参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基本形成,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在此基础上也基本形成。 三、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中国人民基于自己的切身体验所确认的客观真理。 1.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始终英勇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以实际行动表明了自己是最有远见,最富于牺牲精神,最坚定,而又最能虚心体察民情并依靠群众的坚强的革命者,从而赢得了广大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 2.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最先进的政党,中国人民依据一百多年来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的历史经验,所得出的科学结论就是:只有以科学的革命理论武装起来的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3.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中国共产党在反帝反封建的旗帜下,实行正确的革命统一战线的政策,把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起来,依靠各族人民自身力量,经历千辛万苦,终于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4.在中国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是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一个重要的原因,正是由于以人民民主代替了资产阶级民主,以人民共和国代替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28年的曲折斗争, 终于使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在中国建立了起来。 5.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由于没有先进的革命政党的领导,最终都失败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由于有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虽然也经过曲折,但终于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性胜利,使各族人民成了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二)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革命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锻造出了有效的克敌制胜的武器。 1.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由于中国人民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严重压迫,在中国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群众基础是十分广泛的。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坚持和发展革命的政治基础。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必须坚持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权,必须对同工人阶级争夺领导权的资产阶级采取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 2.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 由于中国没有资产阶级民主,反动统治阶级凭借武装力量对人民实行独裁恐怖统治,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作为主要形式。为了坚持和发展中国革命,必须建立一支在工人阶级政党绝对领导下的、具有严格纪律的、同人民群众保持亲密联系的新型人民军队,必须实行一系列具有中国特点的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必须深入农村,发动和武装农民,在农村建立革命的根据地,走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3.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在工人阶级人数很少而战斗力很强,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中国,建设一个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党,是极其艰巨的任务。中国革命之所以胜利发展,就在于毛泽东 的建党学说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难题。中国共产党正是遵循这一建党学说,在长期的斗争实践中,把党锻炼成了“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成为了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成为了全国各族人民拥戴的领导核心。 下编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9—2006) 综述 辉煌的历史征程 一、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宣告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已经到来,中国历史由此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一)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华民族一洗近百年来蒙受的屈辱,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二)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长期以来受尽压迫和欺凌的广大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一个真正属于人民的共和国建立起来了。 (三)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匪患不断的历史从此结束,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政治局面趋向稳定,各族人民开始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人民可以集中力量从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建设的时期开始到来了。 (四)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五)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它可以运用国家政权凝聚和调集全国力量,解放并发展社会生产力,以造福于各族人民,造福于整个中华民族。这就为巩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成果,为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根本的政治保证。 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这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胜利。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第一项历史任务,即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务基本上完成了,这就为实现第二项历史任务,即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 二、从新中国成立取
本文档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答案课后习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5228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10KB
软件:Word
页数:24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1-04-21
浏览量: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