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元杂剧中的关羽形象

元杂剧中的关羽形象

举报
开通vip

元杂剧中的关羽形象 一、元代关羽崇拜 在元代英雄人物神的崇拜中,关羽是最突出 的一个。“三国”故事自宋代起流传日广,作为“忠 义”象征的关羽,也愈来愈受到官府和民间的尊 奉。“其英灵义烈遍天下,故所在的庙祀,福善祸 恶,神威赫然。人咸畏而敬之,而燕赵、荆楚为尤 笃,郡国州县乡邑间皆有庙”。(郝经《汉义勇武安 王庙碑》,《陵川文集》卷三三,《北京图书馆古籍 珍本丛刊》本)“蜀人往往立庙以祀之。”“燕赵”、 “荆楚”、四川都是当年关羽活动的地方。其他地 区亦有关侯(王)庙,见于记载的如巩昌(今甘肃 陇西)、镇江丹徒...

元杂剧中的关羽形象
一、元代关羽崇拜 在元代英雄人物神的崇拜中,关羽是最突出 的一个。“三国”故事自宋代起流传日广,作为“忠 义”象征的关羽,也愈来愈受到官府和民间的尊 奉。“其英灵义烈遍天下,故所在的庙祀,福善祸 恶,神威赫然。人咸畏而敬之,而燕赵、荆楚为尤 笃,郡国州县乡邑间皆有庙”。(郝经《汉义勇武安 王庙碑》,《陵川文集》卷三三,《北京图书馆古籍 珍本丛刊》本)“蜀人往往立庙以祀之。”“燕赵”、 “荆楚”、四川都是当年关羽活动的地方。其他地 区亦有关侯(王)庙,见于记载的如巩昌(今甘肃 陇西)、镇江丹徒、开化(今浙江开化)和汲县(今 山西汲县)等,可以想见,其分布是很广的。 元朝政府尊奉关羽。忽必烈接受藏传佛教萨 迦派领袖八思巴的建议,每年二月一十五日举行 盛大的游隍城仪式,“云与众生拔除不祥,导引福 祉”。“宣政院所辖官寺三百六十所,掌供应佛像、 坛面、幢幡、宝盖、车鼓、头旗三百六十坛”,这是 游隍城仪式的主体部分。同时由军人“抬舁监坛 汉关羽神轿车”(《元史》卷七七),参加游行。关羽 成为游隍城时的监坛神。宋朝宣和五年(1123), 封关羽为义勇武安王,入元以后,这个封号一直 沿用。到元文宗天历元年(1328),“加封汉将军关 羽为显灵义勇武安济王”(《元史》卷三二)。封号 增加了四个字,与天妃接近。 在元代遍布全国的关王庙中,大都(今北京) 的关王庙其关羽崇拜意识颇为典型。“武安王庙, (大都)南北二城约有二十余处”。一地关王庙如 此之多,应是全国之冠。其中之一“在故城(即南 城)彰义门内里楼子街”。“自我元奉世祖皇帝诏, 每月支与马匹草料,月计若干”。为什么忽必烈会 专门下诏“支与”关帝庙“马匹草料”?很可能是这 座庙中养有赤马(传说中关羽乘骑赤兔马),供人 参观及集会时展览,故由官府支与“草料”。这座 庙中的关羽像,在二月十五日游隍城时,便被安 置在轿车中“监坛”。 各地关庙在“夏五月十有三日,秋九月十有 三日,则大为祈赛,整仗盛仪,旌甲旗鼓,长刀赤 骥,俨如王生”(郝经《汉义勇武安王庙碑》)。这种 祈赛活动显然是民间自行组织的,大概有人装扮 成关羽的模样,手执长刀,乘坐赤马,结队游行。 在民间,关羽是无所不在有求必应的神灵。开化 关庙,“每遇盗贼临境,水旱疾疫,祷即应。”巩昌 的关侯庙,“凡今巩民水旱疾疫,盗贼凶害,无所 于诉者,必侯焉”(同恕《关侯庙记》)。丹徒县“大 德三年秋,旱,县尉孙琳祷雨有应。飞蝗渡江,又 祷于神,禾稼无伤。乃率众建(关王)庙焉”。 二、元杂剧中的关羽形象 元代是关羽形象塑造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阶 段。 相貌和称呼:元人笔下的关羽相貌已经基本 定型。关汉卿《关张双赴西蜀梦》第三折张飞唱 元代关羽崇拜与元杂剧中的关羽形象 李玲珑 (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青海西宁 810008) 摘 要:作为英雄神的关羽,自古以来备受人们的崇拜,而元代尤甚。元代关羽崇拜不仅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在官方或民间对之的顶礼膜拜上,同时 在文学作品中也有反映,元杂剧中对关羽形象的塑造亦可明证。 关键词:关羽崇拜 元杂剧 关羽形象 收稿日期:2005-10-14 作者简介:李玲珑(1965-),女,汉族,青海湟中人,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戏曲。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ofMinoritiesTeachersCollegeofQinghaiTeachersUniversity 第17卷第1期 Vol.17.1 2006年5月 May.2006 34 道:“九尺躯阴云里惹大,三缕髯把玉带垂过,正 是俺荆州城里的二哥哥。”“往常开怀常是笑呵 呵,绛云也似丹脸若频婆,今日卧蚕眉瞅定面没 罗。”同剧第四折张飞唱道:“俺哥哥丹凤之目。” 关汉卿《关大王单刀会》第一折乔国老说关羽: “上阵处三绺美须飘,将九尺虎躯摇,五百个爪关 西簇捧定个活神道。”第二折司马徽说关羽:“那 神道横将卧蚕眉皱。”无名氏《诸葛亮博望烧屯》 第一折诸葛亮说关羽:“生的高耸耸俊莺鼻,长挽 挽卧蚕眉,红馥馥双脸胭脂般赤,黑真真三绺美 髯垂。内藏着君子气,外显着碜人威。这将军生前 为将相,死后做神祗。”对于关羽的相貌,《三国志 平话》卷上写道:“生得神眉凤目,虬髯,面如紫 玉,身长九尺二寸。”(第755页)卷中写道:“帝见 关公虬髯过腹,心中大喜,官封寿亭侯。”再看关 羽的称呼。《三国志平话》对关羽的称呼以“关公” 为多,连刘备也称其为“关公”、“吾弟关公”、“吾 爱弟关公”。此外称“关将”者至少有五处,即华容 道故事两处,收黄忠故事两处,刮骨疗毒故事一 处。元刊杂剧的称呼更加值得注意。除“关公”的 称呼较为普遍外,尚有称“关某”者。《关大王单刀 会》有四处,均为关羽自称;《诸葛亮博望烧屯》有 一处,为诸葛亮所言。称关羽为“关某”与称孔子 为“孔某”作用相同,都是为了避讳。称“关”。《诸 葛亮博望烧屯》有三处,均见于科泛,而同时出现 的“刘备”、“张飞”均直书其名。“关”的作用其实 与“关某”相同,亦是避讳之辞。称“关大王”。《关 大王单刀会》有一处,见于“正名”。称“神道”。《关 大王单刀会》有三处,为乔国老、司马徽所言。称 “尊子”。《关大王单刀会》有一处,见于第三折科 泛。“文子”。《关大王单刀会》有一处,见于第四折 科泛。按“文子”当即“文子文孙”之简称,原指周 文王子孙,后泛用以称美帝王子孙。再往前发展 一步,就应该出现“关帝”的称呼了。“尊子”的意 思也应大体相似。可见,后代演出关公戏的种种 禁忌,元人已肇其端,至后代而愈演愈烈。 勇猛无敌、有勇有谋:《杏林庄》剧演皇甫嵩招 “天下义士”共破黄巾,刘备、关羽、张飞攻打黄巾 的所在地———杏林庄。《寿亭侯五关斩将》剧演关 羽过五关(东岭、洛阳、汜水、荥阳、滑州)斩六将 (孔秀、孟坦、韩福、卞喜、王植、秦琪),千里独行。 此剧佚。《单战吕布》剧演虎牢关十八路诸侯战吕 布不胜,刘关张兄弟三人大战吕布,吕布败退;孙 坚想让张飞一人一骑战胜吕布,与张飞赌印牌,张 飞胜孙坚,孙坚于是认输。剧情与郑光祖、武汉臣 作《虎牢关三战吕布》情节相似。吕布与刘备、关 羽、张飞轮番交战,难以取胜。与张飞交战时,本来 想以“小歇”为名,使九牛二虎之力的张飞“靴尖点 地”,结果被关羽识破,只好拨回马头败逃而去,此 剧以张飞与关羽作比,以表现张飞建功立业心情 之急,反衬关羽镇定、有勇有谋。《关云长古城聚 义》一剧佚。《石榴园》剧演曹操和张辽设计,在石 榴园宴请刘备,趁着刘备赴宴时,捉拿他。关、张二 人赶来接应,夏侯淳阻挡,关羽令校手相围,守住 园门,张飞闯入,救得刘备返回。 仁义礼智信:《桃园结义》剧演刘备、关羽、张 飞在桃园结义之事。史书没有记载三人在桃园祭 天祭地但求同日死、誓为兄弟的事。无名氏的《千 里独行》,全名《关云长千里独行》,主要写关羽与 兄刘备、弟张飞分离聚合的一段故事。刘备、关 羽、张飞借曹操兵破吕布后,在许都被封官赐赏, 刘备因想曹操乃奸雄之人,因此与关张暗出许 都,来到徐州,杀了徐州刺史,夺了徐州。曹操亲 自为帅,征讨刘关张。为拒曹兵,关羽提出兄弟三 人分守徐州、小沛、下邳的长蛇阵,张飞提出偷袭 曹营的“热奔阵”。刘备按照张飞的计策,让关羽 守下邳,刘备张飞偷袭曹营,被曹操伏兵杀散。刘 备被曹兵赶至河边,使金蝉脱壳计,将衣甲头盔 放在河边,自己寻找张飞去了。曹将张辽未捉到 刘备,拿着衣甲头盔向曹操献功,第二天,曹操打 着刘备的旗号,赚开徐州城门,将三房头家小掳 于军中,到下邳招降关羽。关羽见刘备衣甲头盔, 以为刘备张飞已死,为了三房头家小的生命安 全,只好暂降。但提出三个条件:一是降汉不降 曹,二是和嫂嫂家小一宅两院分住,三是打听得 哥哥兄弟信息,便去相寻。关羽随曹操到许都,被 李玲珑:元代关羽崇拜与元杂剧中的关羽形象 35 封为寿亭侯,曹操对云长甚厚,与云长上马一提金, 下马一提银,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河北袁绍 与曹操交锋,关羽于百万军中斩颜良、诛文丑。关 羽听说刘备还活着,把曹操赐与他的金银和寿亭 侯牌印,锁在宜阳宅,星夜逃离许都。曹操派许褚 捉拿关羽,张辽建议“智取”。曹操从其计,赶上关 羽,以送行之名下马相别,企图让关羽下马受缚, 被关羽识破。又请关羽下马饮酒,企图让关羽服 毒酒毙命,也没得逞。又使三计,向关羽赠送锦征 袍,要关羽下马来穿,关羽却于马上刀尖斜挑锦 征袍。关羽领甘糜二夫人等来到古城,下马向刘 备问安,刘张断然不认,甘夫人把情况一一说明, 张飞还是不相信。这时曹操派蔡阳领军赶到,关 羽为表示自己的忠心,遂斩了追将蔡阳,张飞才 与其相会。此剧的主旨是刘备最后说的一段话: 关羽不得已而降曹,身居重职,不改其志,此为 仁;不远千里而来,刘张百般发忿,口出怨恨之 语,此为义;弃印封金,辞曹归汉,此为礼;立斩蔡 阳,此为智;与曹操言三事,不忘桃园结义之心, 此为信。表现关羽仁义礼智信五德俱全。 汉家节:《单刀会》是最杰出的历史英雄传奇 戏。据《三国志》,孙权见刘备已得益州,便令人前 往索还荆州。刘蜀人物拒还荆州的理由不外三种。 《吴主传》记载刘备回答说:“吾方图凉州,凉州定, 乃尽以荆州与吴耳。”这是托辞拖延。《周瑜鲁肃吕 蒙传》的裴松之注记载关羽回答说:“乌林之役,左 将军身在行间,寝不脱介,戮力破魏,岂得徒劳,无 一块壤,而足下来欲收地邪?”这是以刘备在赤壁 之战中的战功为理由,但经过鲁肃的反驳,“羽无 以回答”。《周瑜鲁肃吕蒙传》记载当时“坐有一人” (后世认作周仓)回答说:“夫土地者,惟德所在耳, 何索之有!”这是以传统的“惟德厥命”作了理直气 壮的回答,但因说理不够而显得粗暴。纵观以上三 种,刘蜀方面总显得理不直、气不壮。但《单刀会》 里却反过来,关羽理直气壮,摆出一番堂堂正正的 大道理:“[沉醉东风]想着俺汉高皇图王霸业,汉光 武秉正除邪,汉献帝将董卓诛,汉皇叔把温侯灭。 俺哥哥合情受汉家基业。则你这东吴国的孙权,和 俺刘家却是甚枝叶?请你个不克己的先生自说!” 一口气说出五个“汉”字,说得大义凛然,不容置 辩。“汉家基业”就是不许旁人,匡扶汉室是至高的 神圣职责,就这个理由已经足够了。果然鲁肃也就 哑口无言,理亏气输,关羽满怀豪情把他揶揄了一 番:“说与你两件事先生记者:百忙里趁不了老兄 心,急且里倒不了俺汉家节!”他捍卫的是汉家气 节,反映了汉族人要求维护祖先基业的民族要求。 塑造了一个正气凛然、豪壮的关羽。义正词严地驳 斥鲁肃收回荆州的理由,是刘姓,用五个“汉”,关 羽的汉家节是民族气节。 英雄垂暮的悲凉:《单刀会》是四折末本戏。 前两折关羽没有出场,第一折是乔国老、第二折 是司马徽,这两个人物渲染关羽。乔国老听鲁肃 的设计后坚决反对,“千里走单骑”等唱出关羽的 英雄事迹;司马徽又唱一遍。用侧面描写的手法、 铺垫的手法写出关羽的英雄本色。第四折写关羽 带着周仓等人泛舟长江,面对滔滔的江水,回忆 当年的赤壁鏖战,不禁感慨万状。关羽不是赳赳 武夫,而是有深刻的人生体验的形象。曲词沉郁 苍凉。“[双调][新水令]大江东去浪千叠,引着这数 十人驾着这小舟一叶。又不比九重龙凤阙,可正 是千丈虎狼穴。大丈夫心别,我觑这单刀会似赛 村社。[驻马听]水涌山叠,年少周郎何处也?不觉 的灰飞烟灭。可怜黄盖转伤嗟,破曹的樯橹一时 绝。鏖兵的江水犹然热,好教我情惨切。(这也不 是江水)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两曲视野如江 天一样开阔,感情似江涛那样起伏,前后文脉相 连,但角度和情调却有所区别:前曲有感于当前 使命而即景抒情,其藐视一切无所畏惧的雄风, 充分展示大丈夫的气概。后曲有感于二十年前的 赤壁之战而顿生江水依旧、人事已非之感。当年 震赫一时的江上鏖战之事以及英雄人物已“灰飞 烟灭”,曾被战士血染的江水却永远奔流,无穷无 尽,这种面对自然的永恒而深感人生短暂所产生 的“惨切”之情,实际上是一种英雄垂暮时的悲 凉。当然,英雄无悔,暮年的悲哀更进一步拓展了 英雄的感情世界,使关羽的形象更贴近现实人 李玲珑:元代关羽崇拜与元杂剧中的关羽形象 36 生。另外,这两支曲尤其是[驻马听]还明显化用了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的意境和语言,作 者显然从苏轼词中受到了启发,这才使关羽对周 郎特别怀念,称“年少周郎”,而“年少周郎何处 也?”,更能使人产生惊心动魄之感。但作者赋予 关羽的感受比苏轼更加深刻,苏词只是对“人生 如寄”的惆怅,而(驻马听)则通过一边是“年少周 郎何处也?”、一边是“鏖兵的江水犹然热”的强烈 对照,表现出关羽一种强烈的“惨切”之情,一种 对英雄时代、英雄人物逝去的悲凉意绪。 悲愤和急切的复仇情绪:《西蜀梦》关张鬼魂 向刘备托梦的情节则于史无据。此剧无科白,仅存 曲词。刘备做了大蜀的皇帝,结义兄弟关羽、张飞 被害。此剧的第三、四折是张飞的魂灵,他追怀与 刘备、关羽桃园结义以及半生征战的业绩,回想为 匹夫所算的结局,不胜悲怆,他的阴魂与关羽的阴 魂在半途相遇,同诉被害的不幸,一同前往蜀都, “先惊觉与军师诸葛,后入宫廷,托梦与哥哥”,出 兵东吴,报仇雪恨,“不杀贼臣不讲和”,“也不须香 共灯,酒共食,但得那腔子里的热血往空泼,”超度 了关羽,发奠了张飞。第四折写关羽阴魂来到宫 廷,“做鬼的比阳人不自由”,过去为君兄上寿何等 威风气派,今天只能“驾一片愁云在殿角头,痛泪 交流”。他俩向君兄诉说当年桃园结义的情谊,表 示“伏侍君王不到头”的悲痛,临行再三叮咛,捉杀 贼人,报冤伸仇,使贼血成河,“向成都闹市里流, 强如与俺一千小盏黄封头祭奠酒。”表现功臣为人 所算的悲愤和急切的复仇情绪。 三、结语 宋元瓦舍的说书中,“讲史”盛行,流传下来 的讲史话本如《三国志平话》。郑光祖、武汉臣作 《虎牢关三战吕布》,剧情不见正史,出自《三国志 平话》。《石榴园》剧情出自演义传说。关汉卿的 《单刀会》的故事可以从《三国志》等史书中看到 部分原始的面貌,但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关汉 卿的《西蜀梦》关张鬼魂向刘备托梦的情节则于 史无据,而在上述的平话和演义小说中却可以看 到和这些剧本相近似的故事情节。戏剧与通俗小 说的亲缘关系又一次说明,戏剧作者是沿着瓦舍 书会的传统走过来的,按照瓦舍勾栏传述的面 貌,塑造市井百姓喜欢的关羽、张飞等传奇英雄。 从作者对历史素材的改造,同样可以看出他们的 创作个性和时代精神。 仁义礼智信是传统儒家思想中的核心思想, 关羽是代表,尤其是忠信。关羽是有勇有谋的英 雄,时刻胸怀蜀汉事业的大局。关羽又是一个儒 将,如同士大夫一样对人生有深刻的体验。在元代 戏剧中,关羽的形象都趋向于成熟,因而关羽的地 位也更加显得崇高。关羽在元代是一位具有亲和 力的英雄神。元代关羽崇拜体现了人们对传统思 想道德观的肯定。元杂剧中给关羽戴上了一个汉 民族盖世英雄的光圈,使这一形象放射出正义的 逼人的光芒。关羽振振有辞讲“汉家节”,人们常说 “汉唐盛事”,这是汉族人统治的辉煌时期。对汉族 人来说,元朝是异族统治。元朝人分四等:一等是 蒙古人、二等是色目人、三等是北方汉族、四等是 南方人。这一形象寄予元代汉族人的民族情绪,对 传统道德失去的追念、汉家天下失去后的悲哀和 复仇的愿望。而元代统治者对这个汉族英雄也很 崇拜。关羽是马上英雄,蒙古族是马背上的民族, 崇尚武力、崇尚勇猛、崇尚忠义。关羽形象也符合 蒙古族道德审美标准。元代戏剧作品中关羽形象 是高大的,而且在民间和官方,在汉族人和蒙古人 中,关羽也成为最受崇拜的英雄神。 参考文献: ①陈高华,史卫民.中国风俗通史(元代卷)[M].上海: 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11. ②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M].上海:上海文艺出 版社. ③臧晋叔.元曲选[M].世界书局印行. ④隋树森.元曲选外编[M].北京:中华书局,1959. ⑤徐沁君.新校元刊杂剧三十种[M].北京:中华书局, 1980. (责任编辑:蒲生华) 李玲珑:元代关羽崇拜与元杂剧中的关羽形象 37
本文档为【元杂剧中的关羽形象】,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57248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32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4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7-13
浏览量: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