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杨慎_行书禹碑考证卷_真伪考辨及文献价值

杨慎_行书禹碑考证卷_真伪考辨及文献价值

举报
开通vip

杨慎_行书禹碑考证卷_真伪考辨及文献价值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78 杨慎《行书禹碑考证卷》真伪 考辨及文献价值 王亦 (故宫博物院 副研究馆员) 一 《行书禹碑考证卷》真伪考辨 《禹碑》又称《神禹碑》或《岣嵝碑》,传说为 大禹治水时所刻 ,碑石原在南岳衡山之祝融峰 上 ,因衡山又称岣嵝山 ,故此碑亦称《岣嵝碑》。 现岳麓山上存有一处《禹碑》刻石 (图一...

杨慎_行书禹碑考证卷_真伪考辨及文献价值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78 杨慎《行书禹碑考证卷》真伪 考辨及文献价值 王亦 (故宫博物院 副研究馆员) 一 《行书禹碑考证卷》真伪考辨 《禹碑》又称《神禹碑》或《岣嵝碑》,传说为 大禹治水时所刻 ,碑石原在南岳衡山之祝融峰 上 ,因衡山又称岣嵝山 ,故此碑亦称《岣嵝碑》。 现岳麓山上存有一处《禹碑》刻石 (图一~三) , 传为南宋人何致 (字子一) ,在嘉定五年 (1212 年) 游南岳祝融峰时发现 ,并摹刻于此 [1 ]。历代 关于《禹碑》的描述多属传闻 ,记载含混不清 , 碑上文字更是奇古难辨 ,自从明代学者杨慎 (1488~1559 年) 对其进行考证并释读之后 ,才 得以传布天下 ,并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 [2 ]。由于 杨慎的研究对《禹碑》的保存和传播起到了关 键作用 ,故清代金石学家王昶在《金石萃编》的 《岣嵝碑》一条中 ,特意将杨慎对《禹碑》的释文 和论点置于首篇 ,以示对他在这方面开创性研 究的认可 [3 ]。 杨慎字用修 ,号升庵 ,四川新都人 ,是明代 著名的学者和文学家。他书写的《禹碑考证 卷》,又称《禹碑歌卷》,既是一篇关于《禹碑》研 图一 湖南岳麓山《禹碑》 刻石局部之一 图三 湖南岳麓山《禹碑》 刻石局部之三 图二 湖南岳麓山《禹碑》 刻石局部之二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79 究的重要手稿 ,又是一件著名的书法作品和文 学作品。以前我们了解杨慎对《禹碑》的研究主 要是通过他的文集 ———《升庵集》中的相关论 著 ,而作为书法作品的《行书禹碑考证卷》则一 直藏于民间或宫廷内府之中 ,鲜为学术界所 知。加之此卷在民国时期被撕毁 ,只残留片断 , 使得学术界对它的价值认识不足 ,甚至怀疑它 的真实性。为了客观评价这件书法的学术价 值 ,有必要先对其真伪作一准确判断。 这件《行书禹碑考证卷》为纸本 ,行书 ,以 诗歌的形式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了杨慎对《禹碑》的研究。款署 “博南山人杨慎”,钤有“臣杨慎”、“玉堂金马” 二印。卷中还钤有多方收藏印 ,包括卞永誉的 “令之”、“仙客”朱文方印和“式古堂”、“式古堂 书画”朱文长方印 ;乾隆皇帝的“乾隆鉴赏”白 文圆印、“三希堂精鉴玺”朱文长方印、“宜子 孙”白文方印 ;嘉庆皇帝的“嘉庆御览之宝”朱 文椭圆印以及末代皇帝溥仪的“宣统御览之 宝”、“宣统鉴赏”朱文方印和“无逸斋精鉴玺” 朱文方印。今所见墨迹已不完整 ,其中一小段 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4 ](图四) ,后半段几年前 曾两度见于国内的拍卖市场 [5 ](图五、六) ,其余 部分至今不知下落。 通过与书画著录相参证 ,可知此作品在清 代以后一直流传有绪 ,先后曾经清初卞永誉 《式古堂书画汇考》[6 ]和乾隆内府《石渠宝笈续 编》[7 ]著录。此作品的材质、尺幅及文字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均 与著录完全相符 ,但据《石渠宝笈续编》记载 , 此卷所钤印章应是乾隆八玺俱全 ,现则只见其 中三方。按乾隆八玺的钤盖规矩 ,“乾隆御览之 宝”、“石渠宝笈”、“石渠定鉴”、“宝笈重编”和殿 座印“养心殿”五玺当是钤在卷首被撕去的部 分上。此外卞氏还有“孺古”和“学而未能”两 印 ,可能也曾钤在该卷的前面 ,现则缺失。另 外 ,现存部分卷中多处出现行数不等的剪拼痕 迹 ,基本上是一行、四行、五行交替出现 ,有一 定规律 ,每一接缝处都有“式古堂”骑缝印。估 计在卞永誉之前 ,此稿曾剪裱为册页 ,后又从 册页改成手卷形式 ,为防止缺失 ,卞永誉在每 个接缝处加盖了印章。 按照著录 ,此作品被清内府收藏时仍是完 整的 , 全卷应包括《禹碑歌序》、《禹碑歌》正 文和跋文三部分 , 在《式古堂书画汇考》和《石 渠宝笈续编》中录有全文。再据《赏溥杰书画 目》即《佚目》[8 ]所记 ,此作品于宣统十四年 (1922 年) 十一月二十日以赏溥杰的名义被溥 仪偷盗出宫 ,后被辗转带到东北 ,存于长春伪 皇宫。1945 年抗日战争快结束时 ,溥仪逃离长 春 ,看守伪皇宫的“国兵”乘机大肆抢夺存放在 “小白楼”中的书画文物 ,并爆发了激烈的争 抢 ,导致许多长卷书画被撕成数截、首尾异地。 今所见《行书禹碑考证卷》的这两段残卷 ,前后 图四 《行书禹碑考证卷》残卷 (故宫博物院藏部分) ■杨慎《行书禹碑考证卷》真伪考辨及文献价值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80 2 0 1 0 年·第 5 期 图 五 行 书 禹 碑 考 证 卷 残 卷 民 间 藏 部 分︵ ︶ ︽ ︾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81 边缘不 规则 编码规则下载淘宝规则下载天猫规则下载麻将竞赛规则pdf麻将竞赛规则pdf ,明显为撕扯的痕迹 ,应是在当时 的抢夺中被损坏的。最先被发现的是故宫所藏 这一段残卷 ,仅存一百余字 ,不及原作内容的 十分之一 ,不仅文物价值有限 ,更影响了对作 品真伪的判断。今借助新发现的后半段墨迹 , 使我们能看到这件作品三分之二的内容 ,因此 可以从书法角度进一步分析它是否确为杨慎 真迹。 关于这件书法作品的真伪 ,前辈学者有不 同的见解 :徐邦达先生通过对故宫所藏残卷的 鉴定 ,认为不是杨慎的真迹 [9 ];杨仁恺先生开始 亦判定故宫的残卷非杨慎所书 ,在发现末尾那 一段之后 , 又修正己说 , 认为都是杨慎的真 迹 [10 ]。但两位前辈鉴定家均没有对各自的鉴定 作详细的论证。 杨慎的传世书法作品不多 ,主要是一些尺 牍、诗札和题跋。其中 , 藏于故宫博物院的 《致中麓先生札》(图七) 、《致时川先生札》(图 八) 、《致蜀中家书札》,藏于上海博物馆的《行 书致木泾札》等 , 属于亲友之间往来信件 ; 藏 于故宫博物院的《行书石马泉亭记诗二首册 页》(图九) 、《行书诗翰二首册页》(图一 ○、一 一) 等 ,属于他写的诗稿 ;藏于故宫博物院的杨 慎跋《文 明画洛原草堂图卷》、藏于安徽省博 物馆的杨慎跋《文 明画木泾幽居图并书卷》 等 [11 ] ,则属于他为朋友的画作书写的题跋 ;真 正属于纯粹意义上的书法创作的 ,只有藏于故 宫博物院的《摹王羲之行书帖屏》、《行草书诗 扇面》(图一二) 以及藏于济南市博物馆的《行 书临赵孟 书册》[12 ]等几件作品。 从这些传世墨迹中 ,可以看出杨慎书法的 几个特点 :首先 ,杨慎的书法明显承袭赵孟  的风格 ,并且具有晋人古雅的气韵 ,这一点也 与他的书法理论相吻合。在其所著《墨池琐录》 中 ,杨慎对赵孟 师法晋人的书风大加赞赏 , 其书法作品的风格亦多呈现赵字的特点 ,因此 王世贞在《名贤遗墨》的跋中说 :“慎以博学名 世 ,书亦自负吴兴 (赵孟 ) 堂庑。”[13 ]由此可 见 ,杨慎的书风是与其书学思想及审美趣向相 符的。其次 ,杨慎书法的用笔在一定程度上受 当时颇为流行的文 明书风的影响。杨慎与文 明 (1470~1559 年) 是同时代的人 ,且交谊深 厚。文 明作为当时开一代风气的书坛领袖 , 其书风也师法赵孟  [14 ] ,并对杨慎的书法有所 影响。从杨慎与文 明的经历看 ,二人的交往 始于嘉靖初年同在翰林院修纂《武宗实录》时 期 ,之后杨慎书法 (特别是戍守云南时期) 的某 些用笔和结字均带有文氏书风的特点。第三 , 杨慎与文 明虽然都取法赵孟  ,但二人的艺 术见解又各不相同。文 明继承了赵字法度严 谨的特点 ,与他本人温厚平和、一丝不苟的性 格相一致 ;杨慎则更看重赵孟 在行草书方面 “奕奕得晋韵度”的特点 ,行笔奔放 ,点画之间 多有异趣 ,注重书法中所蕴涵的文人情怀 ,是 典型的学者书法 ,同时也是其豪迈洒脱性格的 真实反映。因此 ,在杨慎的身上 ,学者的色彩比 图六 《行书禹碑考证卷》残卷局部 (民间藏部分) ■杨慎《行书禹碑考证卷》真伪考辨及文献价值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82 2 0 1 0 年·第 5 期 书法家更浓一些。他不像文 明那样以书法闻 名于世 ,传世墨迹中也很少有单纯意义上的艺 术创作 ,更不会在书写中刻意保持某种一贯的 艺术风格 ,多数情况是内容第一 ,而艺术观赏 则退居第二。故在杨慎的墨迹中 ,不同主题内 容的书写往往呈现不同的特色 ,如作品题跋时 的工整、诗稿信札时的自然、书艺创作时的率 性等等 ,因此不能用一种笔墨规律去概括杨慎 的书法风格。 从内容上看 ,现存《行书禹碑考证卷》属于 一篇文稿 ,而非一次单纯的书法艺术创作。将 其与杨慎的这类书法真迹《致中麓先生札》、 《致时川先生札》、《行书石马泉亭记诗二首册 页》与《行书诗翰二首册页》作一全面对比 ,可 以看出《行书禹碑考证卷》的用笔结体特点与 这些诗稿中的字是一致的。现试举几字如下 : 卷中的“游”、“迁”、“涟”等字与《行书诗翰二首 册页》的“远游”二字中“辶”的行楷书用笔 (图 一三) ,卷中的“遗”字与《行书石马泉亭记诗二 首册页》的“还”字中“辶”的草书写法 (图一 四) ,其提按、转折过程中用力的轻重缓急皆与 杨慎真迹的笔法相同。又如 ,卷中的“见”字与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83 《行书石马泉亭记诗二首册页》的“镜”字中最 后一笔的挑 (图一五) ,不仅运笔和收笔特点相 同 ,其欹侧取势的结构 ,也是杨慎书法中所特 有的。这种结字特点在杨慎真迹中多有体现 , 如卷中的“瞰”字、“鼓”字与《致时川先生札》的 “敢”字的最后一笔亦是如此 (图一六) 。同时 , 《行书禹碑考证卷》中很多字的结字方式也与 杨慎真迹相同 ,如“耳”字、“穷”字、“第”字等 (图 一七~一九) ,这些字的运笔次序、章法结构均 与真迹中的字一致 ,只是有的工整些、有的草 率些 ,但从笔性上看应是同一个人所书。 此作品署款为“博南山人杨慎”,博南山位 于云南永昌境内 ,明代属永昌卫 ,“博南山人” 是杨慎谪戍此地时所用别号 ,而此作品确实呈 现出杨慎谪戍云南时期的典型书风 ,其整体风 格亦与前述杨慎诗稿、信札类书法作品基本一 致。此卷通篇书写自然流畅 ,无仿本的造作之 气和拘谨之感 ,与杨慎书写同类题材作品时所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达出来的用笔韵味相吻合。综合以上因素 , 这件《行书禹碑考证卷》应是杨慎真迹 ,只是作 为一篇文稿 ,行笔结字更加沉稳工整。 二 《行书禹碑考证卷》的书写时间 《行书禹碑考证卷》上并没有留下书写时 间。目前记载杨慎考证《禹碑》的时间主要见于 各地翻刻的一些《禹碑》碑石上 ,但其记载又相 互抵牾。如刻于河南汤阴的《禹碑歌》上有“嘉 靖壬辰三月既望升庵杨慎书”款 [15 ] ,壬辰年为 嘉靖十一年 (1532 年) ,这一时间与杨慎自己的 记载相矛盾。杨慎在《禹碑歌序》中云 :“吾友碧 泉张子自楚宪拜表过家相晤 ,执手谓予曰 :‘吾 新得神禹碑刻 ,子岂愿见之乎 ?’”碑拓本的 《序》也说 :“碧泉张子得墨本于楚 ,持以贶予。” 明言自己所见《禹碑》拓本得自张碧泉。张碧泉 名素 ,字季文 ,号碧泉 ,云南安宁人 ,嘉靖二年 (1523 年) 进士 ,是杨慎的好友。在今云南省安 宁市洛阳山法华寺遗址保存着明代翻刻的《禹 碑》,上有张素本人的跋文 ,云 :“(禹碑) 原文奇 古难辨 ,丙申冬持归 ,以示升庵 ,杨子称奇 ,乃 指释其文 ,歌叙其事。复病其传不广也 ,又刻之 吾安宁州东之鸡岭崖壁。千百世下 ,南中知有 禹刻 ,自杨子始也。”据跋文所记 ,张素带回《禹 碑》拓片在丙申冬 ,即嘉靖十五年 (1536 年) ,则 杨慎作《禹碑歌》及《禹碑》释文也不会早过此 时。两处碑文必有一处记载有误。 按照清代安宁人段昕所纂《云南通志》的 记载 :嘉靖十三年 (1534 年) ,时任湖广兵备道 的张素巡视长沙时 ,在长沙岳麓书院发现了何 致所摹刻的《禹碑》,惊异其文字奇古难辨 ,遂 拓其碑文。十五年冬 , 他巡抚四川后 , 回到云 南老家 ,并将此拓本带回故乡 ,给杨慎观看。杨 慎乃象形会意 ,释读了《禹碑》的文字 ,并作《禹 碑歌》以记此事。他还倡议将此文镌刻于云南 安宁县法华寺的石壁上 [16 ]。此外 ,今云南大理 弘圣寺 (即一塔寺) 内亦藏有《禹碑》一块 ,碑文 77 字 , 由于长期风雨剥蚀 , 笔画完整的仅 53 字。碑文末行仍有“嘉靖丁酉”4 字可辨 ,知此碑 刻于嘉靖十六年 (1537 年) ,略晚于法华寺之 图九 《行书石马泉亭记 诗二首册页》 ■杨慎《行书禹碑考证卷》真伪考辨及文献价值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84 2 0 1 0 年·第 5 期 图一 ○ 《行书诗翰二首册页》 之一 图一一 《行书诗翰二首册页》 之二 碑 , 但二者不矛盾 , 且均与文献中所述时间 相吻合。再者 ,《云南通志》中特意强调杨慎对 《禹碑》中“南渎衍亨”四字的考证 ,亦称“夜梦 黄衣鱼首人”所释 [17 ] ,与《行书禹碑考证卷》墨 迹中第三段跋的内容相同。由此可见 ,河南所 刻《禹碑歌》碑文上的时间记载有误 ,杨慎《行 书禹碑考证卷》的书写时间应该在 1536~1537 年之间。 三 《行书禹碑考证卷》的文献价值 杨慎《行书禹碑考证卷》的内容是以《禹碑 歌》为核心的 ,记述了《禹碑》的传奇经历和文 字的奇伟 ,前面的《序》考证禹碑的流传及碑文 释文 ,后面的三段跋文是对《禹碑》考释的一些 补充和修订。这些内容又见于杨慎本人的文集 《升庵集》[18 ]和《金石古文》[19 ]、王世贞《古今法 书苑》[20 ]等书中 ,以及万历时刻于河南的《禹碑 歌》石碑中 [21 ] ,而且各处记载与这卷书法中的 内容互有不同 ,具体情况如下。 《升庵集》中关于《禹碑》的记载有两处 :一 处见于卷二十四 ,题名《禹碑歌》,内容是《禹碑 歌》的序和正文 ;另一处见于卷四十七 ,题名 《禹碑》,内容是综述前人有关《禹碑》的记载及 《禹碑》的释文 ;杨慎《金石古文》卷一 ,有《衡山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85 ■杨慎《行书禹碑考证卷》真伪考辨及文献价值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86 2 0 1 0 年·第 5 期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87 ■杨慎《行书禹碑考证卷》真伪考辨及文献价值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88 2 0 1 0 年·第 5 期 慎《衡山云密峰神禹碑》和《禹碑》这两篇文章 中 [23 ]。 总之 ,墨迹本的语言表述不如文集本精 练、准确、有文采 ,应属于杨慎关于《禹碑》考证 较早的一个稿本 ,尚不成熟 ;而文集中的内容 则用词精准 ,篇章结构严谨 ,应为最后的定稿 , 碑拓本、王本亦主要采用定稿的内容。通过墨 迹本与文集本等各本的比较 ,不仅可以使我们 看出杨慎对《禹碑歌》序和正文修改的经过 ,更 借助这些修改的痕迹 ,使我们了解到杨慎在 《禹碑》研究方面一些推敲思索的过程 ,这也正 是这卷书法的文献价值所在。 结 论 综上所述 ,《行书禹碑考证卷》是一件流传 有绪的作品 ,在书法风格上与杨慎的其他传世 真迹相符 ,可以断定其为杨慎书法的真迹。其 次 ,《行书禹碑考证卷》更是杨慎《禹碑》研究过 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虽然 ,从今天古文字学 的角度看 , 他的考释结论不够科学准确 , 但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89 ■杨慎《行书禹碑考证卷》真伪考辨及文献价值 文中内容展现了杨慎在考订金石过程中的一 些具体细节 ,是我们研究其书法及评价其金石 学成就的第一手材料 ,具有重要的文物与文献 价值。 [ 1 ] (宋) 张世南《游宦纪闻》卷八 ,中华书局标点本 , 1997 年。 [ 2 ] 关于此碑的记载情况及学术界的争论 ,参见拙文 《杨慎与〈禹碑〉研究》,载《古代书画精品录》第 3 册 ,长城出版社 ,2003 年。 [ 3 ] (清) 王昶《金石萃编》卷二 ,中国书店影印本 , 1991 年。 [ 4 ] 这段残片与宋人写经 ,及祝允明、董其昌等书法 残片合装一卷。 [ 5 ] 结尾这段残卷先后见于 1998 年北京瀚海春季拍 卖会和 2003 年北京中贸圣佳秋季拍卖会。 [ 6 ] (清) 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 ·书卷之二六》, 《中国书画全书》第 6 册 , 上海书画出版社 , 2000 年。 [ 7 ] 清内府编《石渠宝笈秘殿珠林合编》第 4 册 ,第 1031 页 ,上海书店 ,1988 年。 [ 8 ] 见《故宫已佚书籍书画目录四种》, 1934 年故宫 博物院编印。 [ 9 ] 徐邦达编《重订清故宫旧藏书画录》, 第 16 页 , 其鉴定意见仅一“伪”字 , 人民美术出版社 , 1997 年。 [ 10] 杨仁恺《国宝沉浮录》,第 306~307 页 ,辽海出 版社 ,1999 年。 [ 11] 图见《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第 12 册 ,皖 1 - 028 , 文物出版社 ,1993 年。 [ 12] 图见《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第 3 册 ,鲁 2 - 016 , 文物出版社 ,1997 年。 [ 13] 《四库全书总目·子部艺术类·墨池琐录提要》 卷一一三 ,中华书局影印本 ,1992 年。 [ 14] 明代的文嘉在《先君行略》中评价其父文 明的 书法时说 :“公 (文 明) 平生雅慕元赵文敏公 , 每多事之。”见《文 明集 ·附录》,上海古籍出 版社 ,1991 年。 [ 15] 此碑拓片见《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 汇编》第 55 册 , 第 3 页 , 中州古籍出版社 , 1990 年。 [ 16] (清)段昕《云南通志》卷二六、卷二九 ,台湾影印 文渊阁《四库全书》。 [ 17] 同[ 16]卷二九。 [ 18] (明)杨慎《升庵集》卷二四、卷四七 ,台湾影印文 渊阁《四库全书》。 [ 19] (明) 杨慎《金石古文》卷一 ,台湾文丰出版公司 影印《丛书集成初编》。 [ 20] (明) 王世贞《古今法书苑》卷二 ○、卷五五 ,《中 国书画全书》第 5 册 ,上海书画出版社 , 2000 年。 [ 21] 原石现在河南省汤阴县 ,此碑拓片见《北京图书 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第 55 册 ,第 3 页 ,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0 年。 [ 22] 此两句墨迹本原文漏掉 ,据《升庵集》卷四七补 , 碑石上亦有此八字。 [ 23] 同[ 19]卷一 ;同[ 18]卷四七。 (责任编辑 :刘 婕)
本文档为【杨慎_行书禹碑考证卷_真伪考辨及文献价值】,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72390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3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12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9-14
浏览量: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