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学概论讲义

旅游学概论讲义

举报
开通vip

旅游学概论讲义《旅游学概论》第一周讲义 第二讲 旅游学的核心概念 本节要点:旅游与旅行区别在于,旅游的必须是从常住地出发且在一定时间内回到常住地,而旅行则可以是从任何地点出发且不要求回到出发地 一、​ 自学成果展示 学生分别展示自学效果。根据上节课所留作业,学生的展示内容分别为: 1、什么是旅游? 2、旅游与旅行的区别。 二、自学指导 课程引入 根据刚才的自学成果展示,老师提问: ★同学们刚刚从家里来到学校,有很大同学可能是“长途跋涉”,那同学们思考一下,大家从家乡来到北京,我们的这个行为可以称作是一次“旅游”吗? 大家的意见好...

旅游学概论讲义
《旅游学概论》第一周讲义 第二讲 旅游学的核心概念 本节要点:旅游与旅行区别在于,旅游的必须是从常住地出发且在一定时间内回到常住地,而旅行则可以是从任何地点出发且不要求回到出发地 一、​ 自学成果展示 学生分别展示自学效果。根据上节课所留作业,学生的展示内容分别为: 1、什么是旅游? 2、旅游与旅行的区别。 二、自学指导 课程引入 根据刚才的自学成果展示,老师提问: ★同学们刚刚从家里来到学校,有很大同学可能是“长途跋涉”,那同学们思考一下,大家从家乡来到北京,我们的这个行为可以称作是一次“旅游”吗? 大家的意见好像不太统一,答案到底是什么呢?在此老师先不告诉大家,等我们进行过本次的自学指导,同学们就可以得出正确的答案。 自学指导 (一)、旅游的字义   旅游(Tour)来源于拉丁语的“tornare”和希腊语的“tornos”,其含义是“车床或圆圈;围绕一个中心点或轴的运动。”这个含义在现代英语中演变为“顺序”。后缀—ism被定义为“一个行动或过程;以及特定行为或特性”,而后缀—ist则意指“从事特定活动的人”。词根tour与后缀—ism和—ist连在一起,指按照圆形轨迹的移动,所以旅游指一种往复的行程,即指离开后再回到起点的活动;完成这个行程的人也就被称为旅游者(Tourist)。   “旅游”从字意上很好理解。“旅”是旅行,外出,即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在空间上从甲地到乙地的行进过程;“游”是外出游览、观光、娱乐,即为达到这些目的所作的旅行。二者合起来即旅游。所以,旅行偏重于行,旅游不但有“行”,且有观光、娱乐含义。 (二)、旅游的定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的形式和内涵在不断地扩展,所以,对“旅游”这个词国内外尚没有统一的定义,但大家对“旅游”的理解基本一致。 1、概念定义:   旨在提供一个理论框架,用以确定旅游的基本特点以及将它与其他类似的、有时是相关的,但是又不相同的活动区别开来。   国际上普遍接受的艾斯特定义   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一种现象及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因而永久居留,并且主要不从事赚钱的活动。   2、技术定义:   用它来为统计和立法提供旅游信息。各种旅游技术定义所提供的含义或限定在国内和国际范畴上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技术定义的采用有助于实现可比性国际旅游数据收集工作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化。   世界旅游组织和联合国统计委员会推荐的技术性的统计定义:   旅游指为了休闲、商务或其他目的离开他她们惯常环境,到某些地方并停留在那里,但连续不超过一年的活动。 旅游目的包括六大类:休闲、娱乐、度假,探亲访友,商务、专业访问,健康医疗,宗教/朝拜,其他。   3、其他相关定义   交往定义:1927年,德国的蒙根·罗德对旅游的定义,旅游从狭义的理解是那些暂时离开自己的住地,为了满足生活和文化的需要,或各种各样的愿望,而作为经济和文化商品的消费者逗留在异地的人的交往。注意:这个定义强调的是:旅游是一种社会交往活动。   目的定义:20世纪50年代,奥地利维也纳经济大学旅游研究所对旅游的定义,旅游可以理解为是暂时在异地的人的空余时间的活动,主要是出于修养;其次是出于受教育、扩大知识和交际的原因的旅行;再是参加这样或那样的组织活动,以及改变有关的关系和作用。   时间定义:1979年,美国通用大西洋有限公司的马丁·普雷博士在中国讲学时,对旅游的定义为,旅游是为了消遣而进行旅行,在某一个国家逗留的时间至少超过24小时。注意:这个定义强调的是,各个国家在进行国际旅游者统计时的统计标准之一:逗留的时间。   相互关系定义:1980年,美国密执安大学的伯特·麦金托什和夏西肯特·格波特对旅游的定义,旅游可以定义为在吸引和接待旅游及其访问者的过程中,由于游客、旅游企业、东道政府及东道地区的居民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注意:这个定义强调的是:旅游引发的各种现象和关系,即旅游的综合性。   生活方式定义:我国经济学家于光远1985年对旅游的定义为,旅游是现代社会中居民的一种短期性的特殊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的特点是:异地性、业余性和享受性。 4、定义旅游的三要素   尽管上文中所提及的技术定义应当适用于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这两个领域,但是在涉及国内旅游时,这些定义并没有为所有的国家所采用。不过,大多数国家都采用了国际通用的定义中的三个方面的要素:   ——出游的目的   ——旅行的距离   ——逗留的时间 三、其他相关概念 1、旅行与旅游的区别 在日常的运用中,我们把旅游等同于旅行,其实旅游与旅行是区别又联系的两个概念: “旅”是旅行,外出,即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在空间上从甲地到乙地的行进过程;“游”是外出游览、观光、娱乐,即为达到这些目的所作的旅行。二者合起来即旅游。所以,旅行偏重于行,旅游不但有“行”,且有观光、娱乐含义。 除此之外,旅游与旅行最大的区别在于,旅游的必须是从常住地出发且在一定时间内回到常住地,而旅行则可以是从任何地点出发且不要求回到出发地。 2、旅游者   1963年,联合国国际旅游大会在罗马召开。这次大会是当时的国际官方旅游组织联盟(英文名字的缩写为IUOTO,即现在的世界旅游组织,英文缩写为WTO发起的。   大会提出应采用“游客”(Visitor)这个新词汇。游客是指离开其惯常居住地所在国到其他国家去,且主要目的不是在所访问的国家内获取收入的旅行者。游客包括两类不同的旅行者:   ——旅游者(Tourist):在所访问的国家逗留时间超过24小时且以休闲、商务、家事、使命或会议为目的的临时性游客;   ——短期旅游者(Excursionists):在所访问的目的地停留时间在24小时以内,且不过夜的临时性游客(包括游船旅游者)。   从1963年开始,绝大多数国家接受了这次联合国大会所提出的游客、旅游者和短期旅游者的定义以及以后所作的多次修改。   在1967年的日内瓦会议上,联合国统计委员会提议,应该建立一个单独的游客类别。旅游者至少要逗留24小时,然而,有些游客外出游览但于当日返回了居住地,这些人被称为“短期旅行者(Excursionists)”、这类游客包括了不以就业为目的的一日游者、游船乘客和过境游客。短期旅行者很容易与其他游客区分开来,因为他们不在目的地过夜。 1963年提出的游客(Visitor)术语的定义仅仅是针对国际旅游而言,它也适用于国民(国内)旅游。 3、世界旅游日   世界旅游日 (World Tourism Day),是由世界旅游组织确定的旅游工作者和旅游者的节日 1970年9月27日,国际官方旅游联盟(世界旅游组织的前身)在墨西哥城召开的特别代表大会上通过了将要成立世界旅游组织的章程。1979年9月,世界旅游组织第三次代表大会正式将9月27日定为世界旅游日。选定这一天为世界旅游日,一是因为世界旅游组织的前身“国际官方旅游联盟”于1970年的这一天在墨西哥城的特别代表大会上通过了世界旅游组织的章程。此外,这一天又恰好是北半球的旅游高峰刚过去,南半球的旅游旺季刚到来的相互交接时间。   中国于1983年正式成为世界旅游组织成员。自1985年起,每年都确定一个省、自治区或直辖市为世界旅游日庆祝活动的主会场。 近年世界旅游日的主题口号 2001年:旅游业:和平和不同文明之间对话服务的工具。   2002年:经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003年:旅游:消除贫困、创造就业和社会和谐的推动力。   2004年:旅游拉动就业。   2005年:旅游与交通——从儒勒*凡尔纳的幻想到21世纪的现实。   2006 年:旅游让世界受益   2007年:旅游为妇女敞开大门   2008年:“旅游: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2009年:“庆祝多样性”   2010年:“旅游与生物多样性” ★总结 回答课前问题 通过这次课的学习,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同学们离开家乡来到学校学习是一次旅游,叫做“修学游”。 自学内容 请同学回去后自学: 1.​ 如何理解“旅游是一种生活方式” 2.​ 旅游具有何种属性 《旅游学概论》第二周讲义 国际交流学院 李忠艳 第一讲:旅游的本质和属性 本节要点: 旅游不是一种单纯的经济现象,它本质上是一种文化体验活动,同时具有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多种属性,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活动 1、​ 自学成果展示 学生分别展示自学效果。根据上节课所留作业,学生的展示内容分别为: 1.如何理解“旅游是一种生活方式” 2.旅游具有何种属性 二、自学指导 课程导入 山东安徽两省三地争夺西门庆故里 山东省阳谷县、临清县和安徽黄山三地争夺西门庆故里。阳谷县将建设“水浒传·金瓶梅文化旅游区建设项目”,复原西门庆和潘金莲的幽会地点。临清县提出打造“西门庆旅游项目”,重修王婆茶馆、武大郎炊饼铺等。而黄山则声称将投资2000万元开发“西门庆故里”。经媒体曝光以后,三地否认争“西门庆故里” 改打“潘金莲”牌 我们都知道,近年来,争夺名人故里的事件常有发生,与争夺像“曹雪芹、诸葛亮”等正面名人故里的战争不同,进来还发生了我们刚才提到的“”西门庆、潘金莲故里这样的事件。大家都知道后面两位不是“善类”,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地区争着给他们落户呢? ★同学们回答的很好,各地争抢名人是为了吸引旅游者,进而获得经济效益。我们也看到,很多地区在旅游的带动下,逐步脱离贫困。那是不是就是说,旅游是一种经济现象呢? 自学指导 (一)、旅游的文化本质 1、旅游本质上是一种文化体验活动   从文化与人的关系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人既是文化的创造者,又是文化的创造物。人总是生活在历史文化之中,文化是人的本性。人只有在一定的文化中才能实现自我理解和相互理解并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因此,文化之于人,不仅具有外在的审美功能,而且还是“使人能够成为人”的基本条件。文化与人的关系,决定了文化是旅游的灵魂。   从消费资源的属性分析,旅游资源一般划分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根据旅游业发展的趋势,人文资源正在取代自然资源成为旅游最重要的观赏对象。没有文化内涵的旅游将逐步淡出旅游市场,代之而起的将是以文化为构成内容和表现形式的新的旅游产业。   因此,现代旅游首先是一种文化体验活动。旅游者通过对自然环境、建筑、歌舞、节庆礼仪、餐饮住宿等外显形式的消费,获得内隐的文化所指,从中体验文化提供给人们不同于日常居住地的社会空间、身份的重新确认和文化认同。此外,从消费的角度来说,旅游消费的核心是文化符号,现代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核心就是文化符号的提供,因此整个旅游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也就是一种文化创意活动。综观国内外的旅游热点,无不是以文化符号取胜,既有鲜明的文化表现形式,又蕴含意义丰富的文化内容。 2、旅游是文化自身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方式   旅游在促进文化发展方面能发挥重要作用。 首先,文化发展应该是一个内容和形式协调共进的过程。 其次,文化发展应该是一个继承和摒弃共同存在的过程。 此外,旅游对文化发展最直接的作用表现为,它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社会大众可以消费的商品,随之又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资金。 在发挥旅游对文化促进作用的同时,必须注意到,旅游自身的发展并不会带来对文化资源的自觉保护。因此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首先应提高对保护文化资源的认识,做到合理开发利用,实现旅游与文化双赢。对于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以及那些早已退出我们社会生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旅游的确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能因旅游业的兴起而遭遇灭顶之灾,也可能因旅游业的发展而带来传承和发展的机遇。 因此,合理地开发利用文化资源是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之道。合理开发利用文化资源的关键是要保持文化资源持有者的主体地位。这个主体地位既表现在经济利益的获取上,也表现在文化的保护创造发展上。文化的保护创造发展都要以当地群众为主体,使保护创造发展的文化仍然是本来的文化,而不是仅仅为吸引游客生造出来的“伪文化”。 (二)、旅游的其他属性 1、消费属性   1)旅游是一种消费行为而非生产行为。 生产和消费是人类活动对立统一的两大领域,纯粹地讲,前者是对生活资料的创造和积累,后者则是对生产成果的耗用。在大众旅游活动过程中,必然性地将涉及到食、宿、行、游、购、娱等多种要素,每一要素的发生,显然都是一种典型的消费行为。旅游在其全过程中既不向社会也不向旅游者个人创造任何外在的可供消费的资料,相反,却吞噬着旅游者以往的积蓄和他人的劳动成果。即使在比较极端的情况下,如仅限于个人流连山水,陶醉于大自然的美景,他也是在消磨本可以用于创造财富的生产时间。当然,由于旅游自身的特征使然,旅游消费与人们的日常消费往往存在着诸多的差异。 2)旅游消费与日常消费不同。 从时间维度上说,旅游消费是一种“间歇式消费”,两次消费的发生通常相隔较长一段时间;而日常消费是一种“连续性消费”,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重复性发生。从行为方式上说,旅游消费是一种“井喷式消费”,在短短的旅游期间集中消费额度大,无理性消费成分较多;日常消费则是一种“溪流式消费”,理性色彩较为浓烈,凡事表现为精打细算,小进小出。从实际效用上说,旅游消费主要是一种心理体验过程,谋求精神上的欢娱;日常消费则主要是为了维持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所做出的购买行为。从实质上看,旅游消费也不可能完全超脱于一般性的日常消费,因为消费导向及意义的不同,旅游消费在某些方面可能表现为对日常消费的畸变。 因此,对个人而言,旅游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消费活动,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正在发展成为现代社会人们生活中的一种基本需要。在人类与自然界的长期斗争中,人类为自身的生存需要奋斗了许多个世纪。只是在近代,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收入逐步增加,在基本生活需要解决之后,他们需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因此,现代社会人们除了进一步发展自身的物质需要外,还产生了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和享乐的需要。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最反映人的本质的是人的需要;该理论认为人类的需要分为五种,从低层次需要到高层次需要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成就需要。旅游则是满足人们社交需要的一种较好的形式。所以,人们在基本生活需要相对满足之后,拿出部分收入和时间进行这种较高层次消费的旅游活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向。 2、休闲属性 1)旅游活动是一种休闲体验。 从主观上来讲,人们外出旅游旨在借助各种休闲活动来调节原有的程式化生活。在旅游观览与体验过程中,自然天放的随意性和畅神自娱的目的性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人们短暂地进入一种相对自由状态,没有了生活与工作的压力,也无须劳作,真正达到了“身”与“心”的双重休整。旅游是生活的休闲阶段,是多种休闲活动的集合,旅游者在目的地停留期间,除了吃、喝、睡等满足生理需要的活动之外,所有其他活动,如观光、游览、聊天、购物、棋牌、健身等都具有鲜明的休闲性质旅游还是人们打发闲暇时间的一种积极手段。不同于其他的一些消闲方式,旅游既可以增长见识,又能够扩大社会交往,许多康体性质的旅游活动还有益于生命机体的调适,因而备受人们的青睐。但是,用于旅游的闲暇时间必须具备一定的完整性,因此,人们的旅游行为往往集中于公休假日。 2)旅游活动多发生在自由时间。 在我国周末双休日和春节、“五一”、“十一”三个黄金周是旅游的高峰期,前者适宜于近程旅游休闲,后者则适合到较远的距离之外去体验异域风情。带薪假期是大规模推动度假旅游的有效 措施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软件质量保证措施下载工地伤害及预防措施下载关于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 。工作性质的不同,导致人们带薪假期的存在状态也有所不同。例如,教师的寒暑假就是一种典型的带薪假期形式;国家公务员的带薪假期则是一种福利,通常采取轮流制;而一般公司员工的带薪假期更是具有随机性,取决于公司的效益和工作繁忙程度。传统节假日是人们另一种相对完整的自由时间形态,分布在一年中特定的几个时期,由于一般为时较短,又多有传统的节俗活动内容,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们外出旅游,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节俗观念的日益淡化,人们利用传统节假日旅游的趋势明显增加。 3、社会属性 1)旅游活动扩展了人的社会交往范围。 旅游活动加快了人员、信息、物质和资本的流动,在这些人类本身和各种资源的流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促进不同地区人们之间的相互接触和了解,能增进各地人们之间的社会交往活动。在现代社会,由于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新的事物、新的信息层出不穷,人们除了通过各种媒体和渠道进行了解外,也越来越重视社会交往的作用,通过交往拓展了解的途径,结交新友,增长见识,达到思想和感情上的交流。旅游是实现不同地区人们之间相互交往和交流的一种好形式。首先,通过到异地的旅游,人们不仅可以亲身了解其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社会面貌和风俗民情,而且在旅途中可以接触当地不同性别、年龄和职业的居民,通过交往实现情感上的交流。 其次,在旅游中,人们还会接触到不同地域,甚至不同国度的游客,实现同当地居民以外更大范围的交往活动。最后,这种接触和交往是自由自在的,既不受地域、种族和信仰的限制,又不存有固定的偏见,因而这种交往是自然的、大方的、纯真的,气氛也比较轻松愉快,容易沟通彼此的思想感情,达到相互了解、增进友谊的目的。 2)旅游活动中的审美活动具有社会性,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追求身心愉悦,获取最大的审美享受是每个旅游者的愿望。老子在两干多年前就把“辛美”、“至乐”即一种超然至上的美感、快感归结为游的最高旨趣,可以说这是至今发现的关于旅游活动审美主题最早的命题。在旅游活动中,自然美、艺术美、生活美、服务美……融为一体,审美需求、审美情趣、审美感受……贯穿于旅游活动全过程。自然界中的名山大川、峻岭奇石、小桥流水、大漠孤烟、黄昏夕照、松柏竹梅……传统文比中的戏剧绘画、音乐舞路、园林建筑……乃至各种适应旅游者求新、求奇、求险而出现的娱乐活动,无不处处洋溢着美、渗透着美,滋润着旅游者的心灵。就连烹饪,在人们追求美食、美饮中也成为一种艺术。 旅游者外出品尝菜肴,不仅讲究菜点本身的色美、味美、形美、技术美、意趣美,而且讲究伙食器具的造型美、质地美和饮食环境的优美.包括环境布置美、餐桌摆设美、宴席配乐美、服务美等。旅游活动中的一切,有的表现为静态美,有的表现为动态美,总之都审美化了。旅游者在欣赏自然风光之美、文化艺术之美和社会生活之美中,感受到万物存在与运动的意蕴,从而物我融合,景我融合,最终心灵得到慰藉。 4、经济属性 1)扩大国家外汇收入 就接待国际入境旅游者来说,其最明显、最重要的作用是增加接待国的外汇收入。通常情况下,扩大国家的外汇收入有三条途径:一是贸易收入,指商品出口的收入;二是非贸易收入,指有关国际保险、运输、旅游、利息、居民汇款、外交人员费用等方面的外汇收入;三是资本来往收入,指对外投资和贷款方面的外汇收入。旅游外汇收入是非贸易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特殊的优越性。因为国际旅游赚取的外汇是由旅游者食、宿、行、游、购、娱等方面的支出构成的,这种通过入境旅游者消费旅游商品而获取外汇的方式实际上是一种就地的“出口贸易”,其换汇成本远低于外汇商品的换汇成本,而且,旅游产品因其无形性和即时消费的特点,出口无须包装、储运和支付保险,也不用办理很多繁杂的进出口手续以及长时间等候对方付款。此外,由于国际旅游费的支付手段是外币,旅游发展还起着平衡国际收支、增加外汇储备、弥补贸易逆差的积极作用。 2)拓宽货币回笼渠道 就国内旅游而言,其主要影响之一便是拓宽货币回笼渠道、加快货币回笼速度和扩大货币回笼量。国家货币回笼的渠道主要有四条:一是商品回笼,即通过组织生产各种商品投放市场换回货币;二是服务回笼,即通过各种服务行业的收费回笼货币;三是财政回笼,即通过国家征收各种税款来回收货币;四是信用回笼,即通过吸收居民存款、收回农业贷款、发放国库券等手段回笼货币。在经济欠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商品投放能力有限,难以及时扩大市场所需商品的投入量,此时,采用服务回笼的方法,转移人们的购买趋向,鼓励人们多消费服务产品,不失为商品回笼的一种有益补充,这样既可以节省大部分物化劳动,又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旅游业通过向旅游消费者提供各类旅游商品和服务,可以大量回收货币,其中既有商品回笼的货币,又有服务回笼的货币。 3)增加国民就业机会 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每个劳动者的生存发展和享受,而且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作为一个综合性的服务行业,旅游业比其他行业具备更强的就业吸纳能力,不仅能为旅游饭店业、旅行社业和旅游交通运输业提供大量的工作岗位,还可为众多关联行业造就新的工作机会。据世界旅游组织资料显示,旅游部门每直接收入1元,相关行业的收入就能增加4.3元;旅游部门每增加1个直接从业人员,社会就能增加5个就业机会。旅游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主要表现为从业人员直接地对客服务,因而比以资金密集和技术密集为特征工业企业及高新产业具有更大的就业吸收空间,旅游业中就业岗位层次众多,很多基层接待服务工作并不需要很高的技术,只需进行较短时间的 培训 焊锡培训资料ppt免费下载焊接培训教程 ppt 下载特设培训下载班长管理培训下载培训时间表下载 便可胜任,所以可为广大妇女和刚步入社会的青年提供就业机会。 4)提高区域经济水平 地区经济的不平衡是制约社会全面进步的一大瓶颈。旅游业的大发展,有利于促进经济发达地区的人流、物流和资金流导向欠发达地区,有利于提高区域经济水平,促进区域间经济的合作和社会的协调发展。由于先天的原因,许多旅游资源赋存丰富的地区同时又是交通不便、产业基础薄弱的贫困地区,在做好规划的前提下投入资金开发这些地区的旅游资源,对于尽快推动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使人民脱贫致富具有显著的作用。除了天赋的“扶贫”功能外,旅游发展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价值还体现在对乡村城市化的促进上,在城市边缘的一些乡村旅游区,旅游开发不但帮助该地留住了将要外迁务工的人员,而且将那些寻求工作与发展机会的外来人才也吸引进来,人口数量的增多和基础设施的扩充使得这些非城市旅游地渐而初具城镇规模。 ★总结: 通过上述讲解,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旅游不是一种单纯的经济现象,它本质上是一种文化体验活动,同时具有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多种属性,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活动 自学内容 请同学回去后自学: 1.​ 旅游产生的时间 2.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历史 《旅游学概论》第二周讲义 国际交流学院 李忠艳 第二讲: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本节要点: 现代旅游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1、​ 自学成果展示 学生分别展示自学效果。根据上节课所留作业,学生的展示内容分别为: 1.旅游产生的时间 2.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历史 二、自学指导 课程导入 乾隆六下江南、马可波罗中国游记、郑和下西洋、徐霞客游记,等等等等,我们可以列出历史上很多名人的 “出行”,虽然不符合我们今天“旅游”的定义,但多多少少有了古代旅游的雏形。但旅游也不是从人类产生之时就随之产生了,古人类从一个地区到另外一个地区的迁徙也不可以称为旅游。★那在什么时间之后,现代旅游才应运而生呢? 自学指导 从历史的眼光看,人类的旅游活动大致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一是限定在有闲阶层中的古代旅游,其特征是以游乐为主,规模较小。二是开始普及到中产阶层的近代旅游,它源自于人本主义意识和科学技术进步,并直接促成了现代旅游业的出现。三是社会大众共同参与的现代旅游。 (一)、古代旅行时期 这里所讲的古代,是指19世纪以前的时期。这一时期包括原始社会后期、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古代旅行同人类古文明连在一起,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埃及、印度、中国、巴比伦、古希腊和古罗马是人类文明发源地,也是古代旅行活跃地区。特别是古罗马、阿拉伯和中国封建社会时代,旅行活动丰富多彩。 1、古代旅行的特点 古代旅行是古代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一部分,同现代旅游相比,有以下特点: 1)旅行活动兴起和发展同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状况有直接关系。 2)古代社会中商务旅行人数较多,一直处于主导地位。 3)古代旅行参加人数有限,消遣性旅行只局限于统治阶级及其附庸阶层人士。广大奴隶和农民受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注重农时,缺少旅行的要求和习惯。 4)伴随旅行的发展和人数的增加,为旅行服务的交通、旅店、饭馆、商贩也不断增加,成为现代旅游业的前身。 2、西方各时期旅行情况及著名的旅行家(略) 3、中国的古代旅行(略) 中国古代旅行有下列特点: 1)中国古代旅行历史悠久,不断扩大生存空间,2000年前就同西方联系起来,开展文化经济交流。 2)中国古代旅行家对旅游文化的贡献是巨大的,成为人类重要遗产。 3)古老的中华民族历来有对天地崇拜,对祖先崇拜,对帝王、英雄人物和宗教敬仰的习惯,以及帝王贵族对陵墓和风水的重视,因而今天一批时代久远的文物能够完好地保存下来。 (二)、 近代旅游业的诞生 1、产业革命对旅游的影响 产业革命指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代替工场手工业的过程。它始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到19世纪30年代末基本完成。美、德、法、日等国也在19世纪内先后完成。产业革命使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引起了重大社会经济变革,也使旅游活动发生了质的转变。 1)交通工具的改进是近代旅游特征的标志。 2)产业革命造就了工业资产阶级,使旅游人数增多,旅游阶层更加广泛,再加上工人阶级要求加薪和带薪假日斗争的不断胜利,广大劳动人民也有可能加入到旅游队伍中来。 3)产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进程,也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性质。 随着大量人口涌入城市,人们工作和生活的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原来那种忙闲有致的多样性农业劳动开始被单一枯燥的机器工业所取代。这一变化最终导致人们会强烈要求假日和外出旅游。 近代工业革命的成功打破了旅行游览活动在历史上一直是以个人为单位的个体消费活动,出现了有组织的旅游活动。英国人托马斯·库克(1808年~1892年)最先将旅游与运输业直接挂钩,并于1845年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此后,在欧洲各地出现了许多类似的组织,作为经济行业的旅游业应运而生。 2.、托马斯·库克对旅游业的贡献 1)1841年禁酒大会:1841年7月5日,利用包租火车方式,组织了一次570人规模的团队活动,从英国中部的莱斯特(托马斯·库克家乡是英国德贝郡的墨尔本,莱斯特是他现在居住的地方)前往洛赫伯勒去参加禁酒大会。 特点分析:发起、筹备和组织者,自始至终随团陪同照顾,是现代旅行社全程陪同的最早体现。 但是,这次活动还不能作为旅行社产生标志。因为:第一,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参加禁酒大会,不是单纯的消遣旅游;第二,托马斯·库克组织这次活动也不是出于商业目的(只售出1先令的来回车票)。它只是为以后正式创办旅行社打下了基础。 关于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诞生的时间,学术界有如下几种说法: (1)1841年,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通济隆旅行社在英国成立,它的创始人是托马斯·库克。这是世界近代旅游业诞生的标志。托马斯·库克被誉为近代旅游业的先驱。 (2)1845年,托马斯·库克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旅行社——托马斯·库克旅行社。 (3)1865年,托马斯·库克父子公司正式成立,这是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 2)1845年莱斯特——利物浦消遣旅游活动: 特点分析:(1)性质:商业活动。(2)目的:观光消遣。(3)时间:长达1周。(4)工作方式:全陪、地陪,开创了旅游业务开展的基本模式。 3)1855年莱斯特——巴黎参观世博会旅游活动: 特点分析:(1)时间:4天。(2)费用:采用一次性包价,包括住宿费和往返交通费共为36先令,是世界上出国包价旅游开端。 4)1865年,托马斯·库克父子公司正式成立。 5)1872年组织了世界上第一次环球旅游。 总结:托马斯·库克组织旅游活动的开展标志了近代旅游业的诞生。 3、近代中国旅游业 (三)、现代旅游业 现代旅游业崛起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加快发展则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它是“后工业化社会”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 1、现代旅游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综观现代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出,决定现代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相对持续和平的国际环境;二是现代科技革命的成功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相对持续和平的国际环境是前提条件。 二战结束以来半个多世纪,尽管局部战争时有发生,但就世界范围而言,和平与发展始终占据主要地位,成为各国发展本国经济,促进各国之间友好往来的前提条件和保证。 2)现代科技革命的成功,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现代旅游业迅速崛起成为世界最大产业之一,具体表现为: ①战后世界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几乎所有国家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大大超过战前,人均国民收入迅速增加,为战后旅游大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②现代科技革命的成功,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加上工人阶级不懈地斗争,个人闲暇不断增多,大众的带薪假日开始普及,为旅游大发展提供了时间保障。同时,生产、生活的快节奏也使人们的旅游愿望变得十分强烈。 ③现代科技革命使交通工具日益现代化。 除火车、轮船外,飞机和汽车成了主要交通工具。交通更加高效、便利、快捷,不但相对缩短了旅游的时空距离,也极大地消除了人们的时空心理障碍,促进了现代旅游的发展。 ④现代科技革命的成功,促进了信息交流手段的现代化。 旅游供求双方信息交流渠道更加顺畅和多元化,旅行社产业更加兴旺发达,从而带动了现代旅游业的发展。 ⑤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各国之间的经济往来日益频繁,跨国公司、集团的迅速兴起,商务旅游者不断增加,也使国际旅游普及开来。 ⑥现代旅游业大发展与各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 20世纪60年代以来,几乎所有国家的政府都采取了各种有利于旅游业发展的干预政策。如取消出境限制,放宽入境条件,简化手续,方便游客,大大减少了国际、国内的人为障碍。各国政府积极支持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市场的开拓,极大地刺激了旅游业的发展。 2、现代旅游发展的特点 1)发展的持续性 2)游客的大众性 3)地区的广泛性 4)竞争的激烈性 5)资源的丰富性 6)服务的周到性 3、世界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1)世界旅游业仍将持续、超前发展; 2)亚太地区已经超过美洲并与欧洲三分天下; 3)旅游的内容和形式将更加多元化:生态旅游、绿色旅游将成为时尚,更注重旅游的文化内涵,专项旅游将倍受青睐,新奇的旅游项目会不断涌现; 4)旅游产业的经营方式将得到革新,信息化将得到广泛应用,产业将更加综合和整合。 4、当代中国旅游业 回顾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历史,大体经历以下6个阶段: 1)初创阶段(1949年~1957年) 两大旅行社系统成立 1979年以前政府办旅行社主要是为了争取外国人和华侨来访,使他们更好地了解、同情和支持新中国,以扩大中国的对外影响,属于友好接待性质。那时对旅行社的要求主要是取得接待工作的政治效果而不是经济效益;主要根据政治条件选择接待对象,而不是广为招徕;旅行社的体制也是行政或事业单位而不是企业。 2)开拓阶段(1958年~1965年) 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成立 1964年,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成立,其直接意义是中国旅游事业从此有了专门领导机构。1978年改为直属国务院的“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总局”,各省直辖市成立旅游局;1982年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 3)坎坷阶段(1966年~1977年) 4)改革开放新局面(1978年~1989年) 但是由于中国旅游设施不完善以及其他因素,此时我国旅游业发展重点是入境旅游(没有采取“先国内,后国外”的常规发展模式,而是优先发展入境旅游。),对国内旅游则实行“不宣传、不提倡、不反对”的方针。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旅游市场逐步形成。国家有关部门也对国内旅游发展给予重视,提出国家、地方、部门、集体、个人“五个一起上”的方针,形成全社会大办国内旅游业的格局。 5)20世纪90年代大发展和合理产品结构形成(1990年~2000年) 6)新世纪建成世界旅游强国(2001年以后) ★总结: 通过上述讲解,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二战之后,在相对持续和平的国际大环境下,加上因现代科技革命的成功而飞速发展的社会生产力的促进,现代旅游先蓬勃发展起来。 自学内容 请同学回去后自学: 1.刚刚结束的世界杯属于旅游资源吗? 2.你的家乡有哪些旅游资源? 《旅游学概论》第三周讲义 国际交流学院 李忠艳 第一讲:旅游资源概述 本节要点: 凡能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为旅游业所利用,并由此产生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因素和条件即称为旅游资源。 一、​ 自学成果展示 学生分别展示自学效果。根据上节课所留作业,学生的展示内容分别为: 1.刚刚结束的世界杯属于旅游资源吗? 2.你的家乡有哪些旅游资源? 二、自学指导 课程导入 2008奥运过去不久,世博会是继其之后我国的又一国际性盛会。大家都知道,为申办和举办这些国际性盛会,国家和举办地要付出极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其争夺得激烈程度我们在中国申办08奥运时就可以深深体会到。还有刚刚结束不久的南非世界杯,可以说是举国家之力去完成的。★举办这些烧钱的国际盛会可以提高国家的影响力,更可以给国家和地区带来众多的旅游者,大大提高旅游收入,这些盛会属不属于我们常说的旅游资源呢? 自学指导 (1)​ 旅游资源的基本概念 1、旅游资源的定义 1)凡能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为旅游业所利用,并由此产生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因素和条件即称为旅游资源。 2)凡是能为人们提供旅游欣赏、知识乐趣、度假休闲、娱乐休息、探险猎奇、考察研究以及人民友好往来和消磨时间的客体和劳务,都可称之为旅游资源。 3)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的综合。 4)凡是能够造就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环境的自然事物、文化事物、社会事物或其他任何客观事物,都构成旅游资源 (二)、旅游资源的分类 1、根据旅游资源的基本属性分类   按照旅游资源的属性对其进行分类是目前较为流行的一种分类方法。根据这种分类方法,人们一般将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类(也有学者主张将人文旅游资源进一步细分,从而出现包括社会旅游资源的“三分法”)。   1)自然旅游资源   所谓自然旅游资源是指依照自然发展规律天然形成的旅游资源,是可供人类旅游享用的自然景观与自然环境。自然旅游资源的形成有一定的地学条件,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它是地球表层所有自然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以及有规律运动的结果。根据2003发布《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自然旅游资源分为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和天象与气候景观等四主类,其中又以前两类数量最多、分布范围最广 2)人文旅游资源   所谓人文旅游资源是指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进程中,由人类社会行为促使形成的具有人类社会文化属性的各种人与事物。其形成和分布不仅受历史、民族和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制约,而且还受自然环境的深刻影响。根据2003发布《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人文旅游资源分为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等四主类 2、根据旅游资源的管理级别分类   1)世界级旅游资源   主要包括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分别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名胜古迹,列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自然保护区,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的世界地质公园。它们具有全球性的艺术观赏、历史文化以及科学研究价值,是世界上品味和知名度最高的旅游资源。截至目前为止,我国先后有31处名胜古迹被列入《批准》,有24个自然保护区被列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有12家地质公园被评为世界地质公园。2、国家级旅游资源   2)国家级旅游资源   主要包括国务院审定公布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由原林业部批准建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此外,国家旅游局分别在1985年和1991年以游客投票和专家打分相结合的形式组织评选的“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和“中国旅游胜地40佳”,以及1997年确定的中国旅游王牌景点35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也应该视为国家级旅游资源。 3)省级旅游资源   主要包括为数众多的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省级自然保护区、省级森林公园。它们具有较为重要的艺术欣赏、历史文化和科学研究价值以及浓郁的地方特色,在省内外均有较大的影响。   4)市(县)级旅游资源   主要包括市(县)级风景名胜区和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它们具有一定的艺术欣赏、历史文化和科学研究的价值,是邻近地区或本地游客主要的游览对象。 3、根据专题旅游项目分类   将旅游资源分为历史考察专题旅游资源、寻根祭祖专题旅游资源、科学考察专题旅游资源、文化交流专题旅游资源、体育娱乐专题旅游资源等。 4、根据旅游资源的利用限度和生成价值分类   将旅游资源分为再生性旅游资源、非再生性旅游资源等 (三)、旅游资源的特点 1.旅游资源的共性   1)地域性与广域性   2)季节性和时代性  3)多样性和综合性  4)审美性与文化性  5)价值变异性  6)不可转移性  7)复杂性和多涵性  8)永续性和不可再生性 2.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特征 1)自然旅游资源的特征 (1)地带性 (2)季节性和周期性 (3)不可移置性 2)人文旅游资源的特点 (1)历史性 (2)人为性和可创造性 (3)可移置性 (4)文化性 (四)、旅游资源评价 1.旅游资源的评价因子 1)质量因子 2)环境因子 3)市场因子 4)社会经济因子 2.旅游资源评价的类型和方法  1)旅游资源评价的类型     ①单项评价   旅游资源是由多个要素组成的,每一个要素都是旅游资源组成的重要部分,但对于某一旅游活动来说,都会有一个或几个因素对旅游活动的质量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如气候的适宜性评价对户外旅游活动的影响,美国学者特吉旺设计了舒适指数和风效指数,根据大多数人的生理感受对当地气候进行评估。 用月平均最高气温和月平均最小相对湿度、月平均最低气温和月平均最大相对湿度,查舒适指数图确定舒适指数等级。用月平均最高气温、月平均最低气温和月平均风速三个指标查风效指数图,得出风效指数等级。 ②综合评价   旅游资源综合评价是指对旅游资源的整体价值进行评价。旅游资源综合评价系统中的评估因子大都有权重值,评估的结果多是数量化的指数值,在综合指数评估中,以单项资源分析评价为基础。 2)旅游资源评价方法 ①定性评价方法 一般体验评价法 一般体验评价是评价者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对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旅游资源就其整体质量进行定性评估。通常是旅游者在问卷上回答有关旅游资源的优劣顺序,或统计报刊、旅游书籍、旅行指南上出现的频率,或邀请各方面的专家讨论评议,从而确定一国或地区最出色的旅游资源。这种评价多是由传媒机构或传媒管理机构发起。如1985年《中国旅游报》发起的“中国十大名胜”和1995年国家旅游局主持的“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等的评选,就是运用的这种方法。这种方法常局限于少数知名度较高的旅游资源,无法用于一般类型或尚未开发的旅游资源。 美感质量评价法 旅游资源美感质量评价一般是基于对旅游者或专家体验的深入分析,建立规范化的评价模型,评价的结果多是具有可比性尺度或数量值。其中对自然风景质量的视觉美评价已经较为成熟,目前较为公认的有四大学派,即专家学派、心理物理学派、心理学派以及现象学派。 “三三六”评价法   由北京师范大学卢云亭先生提出,该方法通过评估旅游资源的三大价值(即历史文化价值、艺术欣赏价值和科学考察价值)、三大效益(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以及六大条件(即景区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景物或景类的地域组合条件、景区旅游容量条件、施工难易条件、投资能力条件、旅游客源市场条件),达到评价旅游资源的目的。 资源及环境综合评价法   上海社会科学院的黄辉实从旅游资源本身和资源所处环境两个方面对旅游资源进行定性评价。对旅游资源本身的评价,采用美、古、名、特、奇、用六个标准进行衡量;对旅游资源所处环境的评价,采用季节、污染、联系、可进入性、基础结构、社会经济环境、旅游市场七个标准进行评价。 ②定量评价方法   旅游资源的定量评价方法主要有层次分析法、价值 工程 路基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工程量增项单年度零星工程技术标正投影法基本原理 法、指数评价法等,多选用层次分析法。 ★总结: 通过上述讲解,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奥运会、世博会、世界杯都属于旅游资源,它们属于专题旅游资源中的体育娱乐旅游资源。 自学内容 请同学回去后自学: 1.旅游资源应注意哪些问题? 2.保护家乡的主要旅游资源,你有什么建议? 《旅游学概论》第三周讲义 国际交流学院 李忠艳 第二讲: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本节要点:合理的保护是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第一部分:自学成果展示 学生分别展示自学效果。根据上节课所留作业,学生的展示内容分别为: 1.旅游资源应注意哪些问题? 2.保护家乡的主要旅游资源,你有什么建议? 第二部分:自学指导 课程导入 从80年代起的乱砍滥伐,致使森林植被大量减少,从而加剧了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的进程。早在1992年,国家建设部将黄果树、张家界、九寨沟风景名胜区一起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申报为世界自然遗产,黄果树风景名胜区终因森林植被少、人工痕迹重、环境质量差而落选。植被的贫瘠,使土地不能涵养水源,大雨时河水浑浊,天晴日久则水源枯竭,甚至出现瀑布断流现象。据沿河群众介绍,60年代以前,黄果树瀑布无枯水现象,如今,瀑布不仅有明显的枯水期,而且呈逐年延长的趋势,目前枯水期竟长达半年之久。这是大自然向人们发出的危险信号。专家预言,若不下大力进行生态重建,50年后黄果树作为风景名胜将不复存在。★如何通过我们的努力,在对旅游资源进行开发的同时,进行有效的保护,使旅游资源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呢? 自学指导 一、旅游资源的开发 (一)、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 1、独特性原则 2、市场导向原则 3、保护性开发的原则 4、游客参与原则 5、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6、美学原则 7、综合开发原则 8、成本最优化原则 二、旅游资源开发的内容   (一)景点或风景区的规划和建设 任何一种旅游资源不经过有意识的开发和建设,是无法融入旅游业开展大规模的旅游接待活动的,只不过在开发的深度和广度上有所差异。因此,这项工作是旅游资源开发的核心部分,也是整个旅游开发工作的出发点。不论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的旅游资源,都是在特定的自然、历史、社会背景下形成的,绝大多数资源本身是与旅游活动没有直接联系的,因而缺乏旅游活动开展的基本条件,这也就对旅游资源开发和建设提出了客观要求。 (二)提高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可进入性 可进入性问题,主要是指交通、通信条件,包括交通线路、交通设施、交通方式以及现代化的通信设施等。旅游活动的异地性特征表明,旅游者通常是经过一定距离的旅行后,方才进行游览活动的;也就是说,旅游者从所居住的地方到目的地,必须借助于一定的交通条件。因此,没有一定的交通设施和交通条件,旅游活动就不可能实现,旅游资源的开发就毫无意义。景区内部的交通状况同样重要,通常要求做到“进得来、散得开、出得去”。所以,重点解决可进入性问题,可使旅游资源开发的目标得到保障,使旅游者选择旅游地时没有顾虑。 (三)建设和完善旅游配套设施 旅游吸引物是旅游者到达旅游地后的主要目标,但在游览过程中游客仍有基本生活需要,这就决定了旅游地必须要建设向旅游者提供相关服务所必需的旅游配套设施。旅游配套设施包括旅游服务设施和旅游基础设施两种。旅游服务设施,主要是供外来旅游者使用的,一般包括住宿、餐饮、交通及其他服务设施,其中一部分也为本地居民的生活需要提供服务。旅游基础设施,是为了旅游地居民生产生活需要所提供给大家共同使用的设施,如水、电、热、气的供应系统,废物、废水、废气的排污处理系统,邮电通信系统,安全保卫系统等,它们并不直接为旅游者服务,但在旅游经营中是直接向旅游者提供服务的部门和企业必不可少的设施。 (四)完善旅游服务   旅游服务是旅游产品的核心。旅游者购买并消费旅游产品,除了在餐馆和旅游生活中消耗少量有形物质产品外,大部分是接待和导游服务的消费。所以,旅游资源只是旅游活动的吸引物和旅游产品的基本条件,其开发必须注重旅游服务的完善。从旅游供给的角度来看,旅游服务包括商业性的旅游服务和非商业性的旅游服务。前者一般是指当地旅行社的导游和翻译服务、交通部门的客运服务、饭店业的食宿服务、商业部门的购物服务,以及其他部门向旅游部门提供的营业性接待服务;后者一般包括当地为旅游者提供的旅游问询服务、出入境服务,以及当地居民为旅游者提供的其他义务服务。 (五)加强宣传促销,开拓客源市场 发展旅游业,就是开发旅游地本身所具有的旅游资源,利用一切有利条件,满足市场的旅游需求,发展完善的产业结构,获得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旅游资源的开发并不仅仅是简单地将目标集中于旅游资源本身进行景点开发和配套设施建设等,还必须进行市场开拓工作,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市场开拓工作,一方面是将景点建设及旅游活动的设置与旅游需求趋向联系起来,即根据旅游者消费行为特征,进行旅游资源开发的具体工作;另一方面,通过多种媒介加强宣传促销,将旅游产品介绍给旅游者,不断开拓市场、扩大客源,实现旅游资源开发的目的。 (六)重视旅游资源的保护 旅游资源的开发者和经营者在经济效益的驱动下会积极地投资开发,但在这种思路引导下往往会忽视旅游资源的保护。那些被自然或人为因素破坏或损害的旅游资源若不及时加以整治和修复,就会继续衰退,有些会完全消失,无法恢复。因此,一方面要在旅游从业者和当地群众间树立资源保护的观念,把开发与保护并重的思路融入到旅游地的每一个角落;另一方面,要建立科学保护旅游资源的机制,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及时发现问题并合理解决,从而有效地保护旅游资源,保证旅游资源开发工作的顺利进行。 (七)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 旅游地的旅游环境,可以充分展示旅游资源的地域背景,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旅游政策、出入境管理措施、政治动态或社会性安定状况、社会治安、风俗习惯,以及当地居民的文化修养、思想观念、好客程度等,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对旅游者产生吸引或排斥作用,进而影响旅游资源开发的效果。因此,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既可突出本地旅游资源的特色,又可提高旅游者对旅游资源的认可度和满意程度。 2、​ 旅游资源破坏的原因 (一)自然因素 1、突发性破坏 自然界中常发生的地震、山火、海潮、火山喷发等灾害对旅游资源的破坏力是巨大的,而且这种破坏在短时间内完成,破坏力度大,有时会导致旅游资源在一夜间化为乌有。 2、缓慢性破坏   在自然条件下,一些遗迹历史久远,长时间受到风吹雨淋,再加上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动物的破坏,导致旅游资源本身发生了各种物理、化学变化,旅游资源本身的形态和性质随着发生了缓慢的变化,这又称风化。 (二)人为因素 1、战争破坏 战争是人类摧毁旅游资源最具有毁灭性的一种行为。战争的炮火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使一处文物古迹化作一片瓦砾。我国历史上集中外园林于一体的“ 万园之园”——圆明园,在 1860 年被英法联军纵火烧毁,园中珍宝被洗劫一空,至今仍有大量文物流失国外。 2、建设性破坏 我国在建国之初,对于旅游资源的重视程度不够,拆毁了很多古代遗址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或经济建设。在经济建设中有些地方政府为了局部利益置文物古迹于不顾,擅自拆毁旧城墙、旧建筑。 3、旅游开发经营性破坏   在早期的旅游规划中,某些旅游规划人员和旅游项目建设者没有生态保护意识,大肆砍伐景区树木或在旅游景区内兴建宾馆饭店等接待设施,致使旅游接待区与旅游观赏区紧密相连,当时的目的是考虑当地接待设施的经济利益,而且可以使游客参观游览方便。结果宾馆酒店所产生的废水、废气及游客产生的生活垃圾都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当地的旅游资源。 4、旅游者的破坏 旅游者的破坏在所有人为破坏中占有很大比重。特别是旅游旺季,游客呼出的气体导致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加剧,对壁画、石像、雕刻等影响较大,会使一些古迹表面失去光泽,颜色变得灰暗,甚至发黑。有一些不文明游客在寺庙的柱子上乱刻乱画破坏文物,在一些禁止拍照的景点拍照,致使闪光灯的闪烁引起景观表面老化、褪色。 四、旅游资源保护的对策 (一)杜绝人为破坏旅游资源的对策   透过旅游资源人为破坏原因的表面看本质,其根源主要是广大民众保护旅游资源的意识不强,不少人不知道旅游资源的价值;法制不够健全;旅游资源保护理论研究不成熟;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管理不善等。只有解决根源上的问题,才能真正杜绝旅游资源的人为破坏。   (二)旅游资源保护的行政手段 1、发布行政命令、决定、通知 2、不予审批、勒令整改或予以关闭 3、政府
本文档为【旅游学概论讲义】,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0018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88KB
软件:Word
页数:91
分类:管理学
上传时间:2011-10-16
浏览量: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