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4章 国际贸易中的比较利益1

第4章 国际贸易中的比较利益1

举报
开通vip

第4章 国际贸易中的比较利益1第四章国际贸易中的比较利益主要内容斯密绝对优势理论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穆勒相互需求原理赫俄要素禀赋理论特定要素模型一、绝对优势理论的背景二、绝对优势理论的内容三、绝对优势理论的数学解释三、绝对优势理论的评价第一节绝对优势理论一、绝对优势理论的背景亚当·斯密1723年6月5日出生在苏格兰。1776年出版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政治经济学巨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它标志着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面世。在这本著作中,亚当·斯密提出了著名的绝对优势说。亚当·斯密所处的时代...

第4章 国际贸易中的比较利益1
第四章国际贸易中的比较利益主要内容斯密绝对优势理论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穆勒相互需求原理赫俄要素禀赋理论特定要素模型一、绝对优势理论的背景二、绝对优势理论的内容三、绝对优势理论的数学解释三、绝对优势理论的评价第一节绝对优势理论一、绝对优势理论的背景亚当·斯密1723年6月5日出生在苏格兰。1776年出版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政治经济学巨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它标志着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面世。在这本著作中,亚当·斯密提出了著名的绝对优势说。亚当·斯密所处的时代,在英国已是资产阶级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这时,英国从事国内外贸易的一切生产者、商人和工人的活动,不是受到中世纪遗留下来的行会制度的限制,就是遭受重商主义经济政策的桎梏。在英国的对外贸易中,对于制造品的进口,或者加以极重的税课,或者完全禁止。有些外国特产,如法国的酒也遭受同样的厄运。有些为本国企业所必需的商品,也在禁止之列。英国把殖民地当作原料的供给地和工业品的销售市场。斯密对这一切措施,肆力攻击,并提出了以自由贸易为核心的国际贸易学说。他认为,在国际贸易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上,应主张自由地发展对外贸易,反对垄断和政府限制政策。亚当·斯密简介亚当·斯密(AdamSmith,1723-1790),经济学开山鼻祖,之前虽有重商主义、重农主义,但无系统理论。著作:1776年发表《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的研究》(国富论),另著有《道德情操论》(1759年)理论核心财富的形成:劳动价值论财富的增加:增加劳动数量,但存在天然限制;提高劳动生产率(斯密研究重点)提高生产率:分工分工的产生:交换产生分工(与马克思不同)理论在国际领域的运用:绝对利益论(绝对优势论)二、绝对优势理论的内容亚当·斯密认为,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产品成本,促进财富的增加。一是分工能提高劳动者的熟练程度,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二是分工可使每个人专门从事某项工作,从而节省与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时间;三是分工可使专门从事某项工作的劳动者比较容易改变工具和发明机械。绝对优势理论主要内容:在某一种商品的生产上,如果一个国家在劳动生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或其生产所消耗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个国家,如果各个国家都从事自己占有绝对优势商品的生产,然后进行交换,那么双方都可以通过交换从中获得绝对的利益,从而整个世界也可以获得分工的好处。三、绝对优势理论的数学解释理论前提:劳动价值论。价值和价格是由投入的劳动量决定的。假定只有二个国家、生产二种产品(2╳2模型)。自由贸易。没有关税,没有运输成本。劳动力在国内自由流动、在国际间不流动。国内可以实现劳动力在两生产部门间的转移。国际分工前国际分工后四、对绝对优势理论的评价贡献:第一次从理论上对国际贸易的起因,及其利益的来源给出了解释,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不足:从国际贸易实际出发的评价。绝对优势不一定存在,即斯密假定不一定成立,因此解释能力弱。特别是对于强国和弱国之间的相互贸易无法解释。亚当·斯密强调劳动价值论。亚当·斯密强调劳动价值论,但没有说明产品交换的内在等价要求是什么。他认为分工引起交换,不承认交换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认为自然条件是决定因素,不承认生产力是决定因素,自然条件是第二位的;分工对所有参加者都有利,强调自由贸易政策。第二节比较优势理论一、比较优势理论的背景二、比较优势理论的假设前提三、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四、比较优势理论的数学解释五、比较优势理论的模型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六、对比较优势理论的评价一、比较优势理论的背景比较优势说最早是由英国经济学家罗伯特·托伦斯1815年在其《论对外谷物贸易》一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中提出,后来李嘉图在其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对此进行了完善和发展。其目的在于说明决定国际贸易的基础是比较优势,而不是绝对优势。在李嘉图所处的时代,资产阶级的主要任务仍然是反对封建主义,它同无产阶级的矛盾虽已发展但还未达到十分尖锐的程度,因而他能以较诚实的科学态度,无顾虑地探讨政治经济学中的许多重要问题,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推向顶峰。在国际贸易学说方面,其贡献卓著,不但提出了著名的比较成本学说,而且就货币、汇兑、国际分工、自由贸易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是国际贸易学说的集大成者。大卫·李嘉图简介大卫·李嘉图(DavidRicardo,1772—1823)是著名的英国经济学家,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其主要著作有:《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和《论对农业的保护》等。 二、比较优势理论的假设前提假定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生产两种商品;以单位劳动时间表示的劳动成本确定各国的比较成本且没有熟练劳动与非熟练劳动的区别;生产单位产品的成本不因产量的变化而变化,即假定生产是在机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进行的,并假定没有运输成本;包括劳动力在内的生产要素是充分利用的,它们在国内是完全流动的但在国际间则是不能流动的;劳动生产率是不变的,不存在技术进步,不会出现更加先进的生产方法,亦没有新的可以替代的产品出现。以上假定前提使李嘉图在论述比较成本学说时,把多变而复杂的国际关系抽象成静止和凝固的状态,不免与实际经济生活脱离较远。三、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第一,两国商品比较成本的差别,决定了两国间比较利益优势的差异。比较成本是指两国生产同一商品所消耗的劳动量的比率。第二,在自由贸易的条件下,两国将分别集中生产本国相对优势的产品,并在此基础上实行国际分工,就能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果,节约劳动和增加使用价值数量。第三,在国际贸易中发生了两国用不同劳动时间所生产的产品交换。经济发达的国家具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同劳动生产率较低的不发达国家相比较,在同样的劳动时间里,生产同种商品的数量较多,因而形成较多的国际价值,经济发达的国家就有可能以自己较少的劳动生产的产品,同不发达国家以较多的劳动生产的产品相交换。四、比较优势理论的数学解释葡萄牙生产毛呢和葡萄酒的比较成本为:英国生产毛呢和葡萄酒的比较成本是:英国、葡萄牙两国分工后:五、比较优势理论的模型分析(一)模型假设条件生产要素只有劳动一种;劳动在一国之内是完全同质的;劳动在一国之内可自由流动,在国际间不能流动;规模收益不变;商品和劳动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不考虑运输成本和其他交易费用;两国的生产函数不相同;两国的消费者偏好相同。**(二)生产函数2×2×1模型(两个国家、两种产品、一种要素),A和B两国的X和Y两种产品的生产函数为:李嘉图认为生产成本取决于劳动投入,商品的生产成本或价格与其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三)生产可能性边界(A国)表示A国的劳动供应总量,第三个表达式代表充分就业条件。**A、B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在封闭均衡状态下,A、B两国的相对价格由各自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相切决定:**(四)国际均衡价格A国X商品过剩供给曲线的导出:**A国过剩供给曲线与B国过剩需求曲线的交点决定的国际均衡价格:由图2-3和2-4可知国际均衡相对价格为Pw位于Pa和Pb之间。**(五)贸易后的一般均衡如下图所示:贸易后A国完全专业化生产和出口X,进口Y;B国完全专业化生产和出口Y,进口X。**(六)贸易利益从贸易前后社会无差异曲线的移动来判定:贸易后社会无差异曲线均向上移动,因此,贸易改善了两国福利水平;从资源配置的角度来判定:以A国为例,开放后放弃1单位Y的生产,转而生产X,再用X与B国交换Y,所得的Y商品数量为:**(七)古典贸易理论的验证与评价迈克道格尔(MacDugall)对李嘉图贸易理论的实证检验:以1937年为例,考察了美国与英国各行业的出口绩效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表2-4迈克道格尔对李嘉图贸易理论的检验结果 行业或产品 美国劳动生产率/英国劳动生产率 美国出口/英国出口 收音机 3.5 8 生铁 3.6 5 容器 2.4 4 罐头 5.2 3.5 机械 2.7 15**迈克道格尔对李嘉图贸易理论的检验结果(续表1)资料来源:迈克道格尔(1951)。 纸 2.2 1.5 烟卷 1.7 0.5 油毡 1.9 0.33 针织品 1.8 0.33 皮鞋 1.4 0.33 可乐 1.9 0.2 化纤 1.5 0.2**六、对比较优势理论的评价贡献: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学说比斯密的绝对优势学说更具有普遍意义。只要两国间存在成本上的差异,即使其中一国处于全面的劣势地位,国际贸易仍会发生,而且可以使所有国家获利。一国生产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通过国际贸易就能获得比较利益。以相对生产率代替绝对生产率进行国别比较,克服了斯密假定的限制,扩大了自由贸易理论的适用范围,将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对实践具有重大指导意义。不足:比较优势说是为英国服务的。没有从根本上揭示出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没有解释比较优势的来源,无法解释国际价格的形成。比较优势说许多假设过于苛刻,不符合经济现实。比较优势说与现实的国际贸易实际不相符合。内容小结古典贸易理论起源于亚当·斯密,后经李嘉图和穆勒的发展和补充,日趋完善。亚当·斯密从各国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角度解释了国际贸易的基础,李嘉图则更进一步,从更一般的意义上,论证了各国依据劳动成本的相对差异(比较优势)进行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可以改善各自的福利。古典贸易理论,从本质上讲,是从生产技术差异的角度,来解释国际贸易的起因与影响的。只不过,在古典生产函数中,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因此,生产技术差异就具体化为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在这种情况下,劳动生产率差异就是国际贸易的一个重要起因。**第三节相互需求原理一、相互需求原理的产生背景和内容二、穆勒相互需求原理的数学说明三、相互需求原理的图形解释四、对相互需求原理的评价一、相互需求原理的产生背景和内容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只说明了国际贸易所依据的国际分工原则,说明了国际分工下贸易的互利性,但是它没有说明总的贸易利益是如何在交易双方进行分配的。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斯图亚特·穆勒(J.S.Mill)在他1848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提出了相互需求原理,从需求的角度来论证贸易条件的确定。穆勒认为,本国商品的价值决定于它的生产成本,而外国商品的价值则决定于为得到这种商品而支付给外国的本国商品的数量,就是说外国商品的价值决定于国际贸易条件二、穆勒相互需求原理的数学说明根据穆勒两个国家和两种商品的模型,如果A国在X产品的生产上有相对优势,B国在Y产品生产上有相对优势,两国在进行贸易时,A国用X商品交换B国的Y商品,所得到的Y商品不会小于国内的交换比例,如果小于这个比例,A国就不会进行贸易。但同时也不会多于B国以X商品所交换到的Y商品量,如果多于这个量,B国也就没有必要将Y商品拿出去进行交换了。因此,对于X商品与Y商品的交换比率,A、B两国国内的交换比率分别构成国际交换比例的上下限。A国国内交换比率:10X:15YB国国内交换比率:10X:20Y三、相互需求原理的图形解释 在由比较利益决定的两国交换比率的上、下限内,实际而且是唯一的均衡贸易条件,是由两国对于交易对手商品的相对需求强度决定的,它处于双方正好能够吸收掉对方出口,如果对手对于本国商品的需求强度大于本国对于对手商品的需求强度,则交换比率越接近外国国内的交换比率,反之,则越接近本国国内的交换比率。四、对相互需求原理的评价穆勒的相互需求原理指出了国际贸易条件的决定性因素,回答了李嘉图没有解释的问题,对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作了必要的补充。但是,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1.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只能说明经济规模相当,而且双方需求对国际交换比率给予重大影响的两国贸易,这种现象并不具有普遍性。在现实生活中,国家间的相互需求可能悬殊很大,那些经济和贸易小国的需求强度一般小于大国的需求强度,而那些经济和贸易大国的国内交换比率往往实际成为国际交换的比率。2.穆勒的相互需求均衡是以物物交换为前提的,与现实大相径庭。虽然,根据两国间物物交换的易货贸易条件,可以大体上实现彼此进出口额的平衡。然而在现实以货币为媒介的国际贸易中,各国进口与出口是两个不同的过程,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可能是脱节的,所以穆勒的均衡贸易条件在实践上往往是难以实现的。********************
本文档为【第4章 国际贸易中的比较利益1】,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xxj7584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1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建造师考试
上传时间:2020-03-21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