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古代经济史7套经典试卷及解析\3

中国古代经济史7套经典试卷及解析\3

举报
开通vip

中国古代经济史7套经典试卷及解析\3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史试卷名词解释(本题共四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使黔首自实田”:秦统一后,为了统一征收全国田税,秦始皇“使黔首自实田”。“黔首”是指官吏以外的居民,即让这些百姓向封建国家呈报他们占有的土地数量,政府根据土地数额向他们征收赋税。它标志着从春秋战国以来发展起来的封建土地私有制,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法律上的确认,保证了封建国家的赋税来源,是巩固统一和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一项重要措施。“工商食官”:商周时期,手工业和商业基本上由官府控制经营。由于商品经济不发展,独立经营的手工业者和商人极少,工匠和商贾多...

中国古代经济史7套经典试卷及解析\3
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史试卷名词解释(本题共四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使黔首自实田”:秦统一后,为了统一征收全国田税,秦始皇“使黔首自实田”。“黔首”是指官吏以外的居民,即让这些百姓向封建国家呈报他们占有的土地数量,政府根据土地数额向他们征收赋税。它标志着从春秋战国以来发展起来的封建土地私有制,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法律上的确认,保证了封建国家的赋税来源,是巩固统一和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一项重要 措施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软件质量保证措施下载工地伤害及预防措施下载关于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 。“工商食官”:商周时期,手工业和商业基本上由官府控制经营。由于商品经济不发展,独立经营的手工业者和商人极少,工匠和商贾多是官奴隶。工商业者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在官府作坊和指定的范围内进行,其产品和经营主要地为贵族统治者的政治或生活需要而服务的,这就是所谓的“工商食官”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五铢钱:汉代的铜质铸币。始铸于汉武帝元狩五年,钱文“五铢”,重如其文,有周郭。最初,中央与地方均可铸造。元鼎四年,汉武帝下令取消郡国铸币的权力,将铸币权收归中央,专令水衡部尉属下的中官、辨铜、技巧三官负责铸造新五铢钱,当时名为“三官钱”。新莽时期禁用五铢钱。东汉时期,复行五铢钱。五铢钱成为汉代使用时间最久,质量最好,数量最多的官铸货币。东汉后各朝仍有沿用,至唐代才废除。均田制:自西晋末年以来的社会大动荡,流民南迁造成了中原地区“地广人稀”的局面,在这样的客观条件下,北魏的统治者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北魏孝文帝于太和九年颁布均田法,实施“计口授田”的“均田制”。其内容为:男子十五岁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如采用休耕法,田加倍授给;男子另给桑田二十亩。人身老免课或者身死之时,所授田均要还给国家。二、材料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题(本题有2小题,第1题题12分,第2题8分,共20分)1、阅读下面四则材料:材料一凡赋役之制……课户每丁租粟二石。其调随乡土所产绫绢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输绫绢者锦三两,输布者麻三斤,……凡丁岁役二旬,无事则收其庸,每日三尺(布加五分之一)——《大唐六典》材料二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度所取与居者均,使无侥利。居人之税,夏秋两入之,俗有不便者正之。…夏税尽六月,秋税尽十一月。——《新唐书•杨炎传》材料三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留存、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明史•食货志》材料四令各省将丁口之赋摊入地亩,输纳征解,丁随地起……统谓之地丁银。——《清史稿》请回答:(1)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哪几种赋税制度?(4分)(2)归纳材料一中赋税制度的特点。(2分)(3)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反映的赋税制度有哪些进步性?(3分)(4)比较材料三、四所反映赋税制度的主要异同点。并说明其影响。(3分) 答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填图题岩土工程勘察试题省略号的作用及举例应急救援安全知识车间5s试题及答案 :(1)包括:唐朝前期的租庸调制;唐朝后期的两税法;明朝的一条鞭法;清朝的摊丁入亩(2)特点:按丁征税,交纳实物,输庸代役。(3)按土地和财产多少征税,比按丁征税合理,放松了对农民的控制;贵族官僚和商人都要纳税,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4)相同点:都征收银两;都简化了税收项目和手续。不同点:一条鞭法没有废除人头税。影响:农民对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松驰。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冬,有司言:“县官(国家,下同)用度太空,而富商大贾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不左国家之急……”“……诏禁民敢私铸铁器,煮盐者……没入其器物。”──司马光《资治通鉴》卷19材料二 郡国多不便[于]县官[所]作铁器苦恶,价贵,或强令民买之……──杜佑《通典•食货十》材料三 令郡国举贤良文学之士,问以民间疾苦,教化之要。皆对曰:“愿罢盐铁酒榷均输官(盐铁酒专卖机构),毋与天下争利,示以俭节,然后教化可兴。”御史大夫桑弘羊则以为:“此国家大业,所以制四夷、安边足用之本。往者豪强之家,得管山海之利,采石鼓铸煮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大抵皆放流之人,远去乡里,弃坟墓,依倚大家,相聚深山穷泽之中,成奸伪之业……今纵人于权利,罢盐铁以资强暴,遂其贪心,众邪群聚,私门成党,则强御日以不制,并兼之徒奸形成矣。盐铁之利,佐百姓之急,奉军旅之费,不可废也。”──杜佑《通典•食货十》结合材料简述汉武帝时期采取的盐铁政策,并说明它的利弊。(8分)答案:(1)政策:政府垄断铁器和盐的生产、买卖,禁止民间经营,违者要受到政府惩罚。(2分)(2)利弊:有利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保证军事开支,增强国力;限制商人势力,抑制兼并,维护统治秩序。(3分)政府生产的铁器质次价高,强迫人民购买,对人民生产、生活产生不利影响。(3分)简答题(本题有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简述中国古代交通的发展情况(10分)(1)先秦时期,我国古代交通初具规模,陆路修筑许多通行战车的道路,沿途设有驿站,水陆交通不仅利用黄河、长江等天然水道,而且相继开凿了胥河、邗沟、鸿沟等运河。如夏朝时交通运输有了一定的规模,交通工具种类繁多,史书上说“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撬”,等等;商朝重视交通运输发展;西周交通比商朝发达,从都城镐京到全国有几条宽广的大道,路面平坦。商周时期,道路沿途设有旅舍,并建立了邮驿传递制度。(2分)(2)秦汉时期,水路交通形成全国网络。秦朝统一中国后,颁布“车同轨”的法令,并建成遍及全国的驰道,其东达燕齐,南抵吴楚;挖掘灵渠,把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连接起来。汉朝开辟了汉帝国同罗马帝国的海上航线。(2分)(3)隋唐时期,古代交通进入高峰,唐都长安成为国内外交通枢纽和重心,构成了以长安为中心的遍及全国的驿路系统。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和沟通海上贸易的海上“丝绸之路”使水陆交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交通要道上有私家店肆,备有“驿驴”,供客商骑用;以运河、长江为主的水运也很方便,商船往来不绝。(2分)(4)宋元时期,古代交通进入鼎盛时期,宋朝将指南针应用到海船上,航海技术大大提高。元朝继续开挖运河,京杭运河全线通航,大都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交通中心。(5)明清时期,我国古代交通由盛而衰。明代出现造船高峰,郑和七下西洋,把我国古代航海活动推向顶峰。不久以后,明清两朝相继实行海禁,航海事业从此一蹶不振。(2分)2、简述两税法出现的原因及其内容、意义。(10分)答案:(1)原因:唐朝后期,土地兼并激烈,均田制被破坏,农民失地破产,沦为地主的佃户,唐初按丁征收租庸调的 办法 鲁班奖评选办法下载鲁班奖评选办法下载鲁班奖评选办法下载企业年金办法下载企业年金办法下载 不通了。为解决财政困难,780年,唐德宗根据宰相杨炎的建议,统一各项税收,创立两税法。(2分)(2)主要内容:取消租庸调及一切杂税;不分主户客户一律收税;根据资产田亩的多少征收产税和地税;行商按收入的三十分之一纳税;每年分夏秋两季征税;根据财政支出定出全国税额。(6分)(3)意义:两税法代替租庸调法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大变化,它扩大了纳税面,官僚地主不再享有免税特权,根据资产、田亩征税比按丁收税合理、进步,顺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2分)3、简述中国古代经济重心转移的原因、过程、规律及特征。(10分)(1)原因:①北方长期战乱,南方则相对稳定;②北方农民大批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③南方统治者从维护自身统治出发,重视发展生产;④都城南迁,政治中心南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南方的开发;⑤南方自然环境优越,发展海上交通便利。(5分)(2)过程:①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从战国到两汉,这里一直比南方发达,经济重心在北方。②从魏晋到唐宋,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南方开始超过北方。③宋元明清时期,南方成为中国经济重心所在。(3分)(3)规律:由北向南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和江南一带;由内地向沿海逐渐转移。(1分)(4)特征: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或封建割据、战乱时较为突出。(1分)四、论述题(本题有两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1、试述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起源、原因、实质和历史作用。(15分)答案:(1)起源:重农抑商政策产生于战国时代,最早由李悝在魏国的改革内容中有所体现,随后商鞅在秦国的变法中将重农抑商政策第一次明确提出,并以此作为大力推行农战方针的基本内容付诸实施。以后中国历代统治者都将其作为治国的典范。(3分)(2)原因:①农业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②封建国家可以通过征收稳定的土地水保证财政收入;③有利于社会安定,将农民紧紧束缚在土地上;④工商业不能提供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其发展又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的流失,造成种种社会问题;⑤商品交换不发达,拥有货币、店铺和作坊不如经营土地使生活有保障;(5分)(3)实质:维护封建经济基础,保护封建地主阶级经济。(2分)(4)作用:①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新兴的地主政权,起了积极作用,从根本上重视农业的思想是正确地。②但到了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消极作用成了主要方面。明朝中后期,生产力水平提高,商品经济空前活跃,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在这种形势下,统治者把商业和农业对立起来,采取各种措施,极力压抑和束缚资本主义发展,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使农业也长期停留在自然经济水平之上,同时抑商的结果迫使商业资本流向土地,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兼并,严重影响了商业资本的积累,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发展,从根本上造成了中国社会的落后。(5分)2、论述中国历史上人口的迁徙问题(15分)答案:(1)人口流向:由人口稀少的荒漠草原向黄河流域迁移,如东汉以后的五族内迁,元朝时女真和蒙古人的南下;北方人民南迁,即中原人民南迁到江淮地区,其主体是原先居住在黄河流域的汉人,如西晋末年起,北方人民南迁,五代十国时期中原人民流落江南;内地人口向边疆迁移,主要是由于中原地区的战乱或政府迁移人口实边,如元统一后许多汉族人到边疆去;华人外流,如唐朝时有人到南洋,郑和下西洋后去南洋的人更多;外族内流,如唐朝时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到我国一些地区居住,元朝时形成回族。(5分)(2)人口迁徙的原因:少数民族生产方式的落后和中原地区先进的经济文化吸引少数民族内迁;北方战乱不断,南方相对安定导致大量北人南迁;统治阶级出于政治、经济、军事目的组织军民迁移;统治阶级专制统治、土地兼并等,使农民流离失所,导致人口被迫迁移。(5分)(3)人口迁徙的意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有利于国家统一,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有利于国内各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推动各民族经济的进步发展;有利于江南的开发,推动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开发南洋,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贡献;人口分布日渐合理,人口资源得到开发和利用。(5分)
本文档为【中国古代经济史7套经典试卷及解析\3】,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4858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2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8-09-07
浏览量: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