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副科级后备干部选拔理论考试思考题及参考答案要点

副科级后备干部选拔理论考试思考题及参考答案要点

举报
开通vip

副科级后备干部选拔理论考试思考题及参考答案要点 副科级后备干部选拔理论考试思考题及参考答案要点 一、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根本要求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物质运动有其自身固有的规律,规律是客观的,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承认客观事物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之外,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要认真分析客观事物,掌握客观规律,用以指导实践,这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第...

副科级后备干部选拔理论考试思考题及参考答案要点
副科级后备干部选拔理论考试思考题及参考答案要点 一、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根本要求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物质运动有其自身固有的规律,规律是客观的,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承认客观事物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之外,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要认真分析客观事物,掌握客观规律,用以指导实践,这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第一性、规律客观性原理的表现。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和方法,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我们当前所从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必须从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3、质变量变规律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运动的两种状态。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超过一定限度就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会引起新的量变。 按照质变量变规律,在现代化建设中,既要注意增加产品数量,更要注意提高产品质量;要掌握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更要注意经济效益。 4、辩证的否定观 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既统一又斗争的结果,而不是外力的推动;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联系的环节,否定是“扬弃”,既发扬、继承,又抛弃、变革,既克服又保留。 5、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 事物发展的内因是指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指事物的外部矛盾。“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在现代化建设中,我们要注意处理好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6、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的原理,指的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关系,它包括三层含义:第一,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系;第二,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区别;第三,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正确理解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意义重大。第一,这个原理为我们提供了正确认识事物矛盾的一般方法,即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第二,这个原理也是我们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的哲学依据。 7、辩证思维的实质 按照事物的矛盾本性去思考事物,认识事物,即在对立中认识统一,在统一中认识对立,在对立统一中认识事物。 在当前,要更加注重矛盾的统一性,切实转变思维方式。 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特征。 马克思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列宁认为“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先的基本的观点”;毛泽东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因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9、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社会发展的最基本规律。它包括两方面内容: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第二,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但这种反作用归根到底取决于和服从于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这个规律是我党制定方针、政策的客观依据。 10、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制度变革的决定力量。 是否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之一。 11、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理论基石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理论基石。 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继承人类思想文化优秀成果基础上,实现了哲学、经济学的革命性变革,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把社会主义思想置于这两大基石之上。由于这两大发现,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12、“两个必然”的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两个必然”的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 13、“两个决不会”的思想 马克思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两个决不会”思想,是对资本主义灭亡过程认识的科学论述,它与“两个必然”的思想一起,共同构成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核心。 14、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 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是自由人的联合体,它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 所谓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指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部才能和力量,是指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也就是真正实现人的解放,真正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 15、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作用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必须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进行,这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价值规律的作用主要是:①调节作用;②刺激作用;③分化作用。 1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17、将毛泽东思想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  中共七大 18、党的优良作风 毛泽东在七大报告中把党的优良作风概括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 19、“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红色政权建设为依托,三者密切配合。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提出,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20、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1、必须从中国的特殊国情出发 毛泽东认为:“认清中国的国情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认清中国国情,这是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要求,是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做好一切领导工作的基础。 要认清中国的国情,就必须调查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今天,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仍然必须从中国的特殊国情出发,从我们仍然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实际出发。 22、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思想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不过社会主义社会的这些矛盾,同旧社会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表现出既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第一次比较科学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实际上为后来的社会主义改革打开了一条宽广的认识道路。 23、毛泽东关于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思想 ①“在我们面前有两类社会矛盾,这就是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矛盾” ②敌我矛盾是对抗性矛盾;人民内部的矛盾,在劳动人民之间说来,是非对抗性的;在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说来,除了对抗性的一面以外,还有非对抗性的一面。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的矛盾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③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是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因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简单地说,敌我矛盾是分清敌我的问题,人民内部矛盾是分清是非的问题。敌我矛盾用专政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用民主的方法解决。 ④毛泽东把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概括为一个公式“团结——批评——团结”。即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者斗争,使矛盾得到解决,从而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他还根据执政以来的经验,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各项方针、政策,即“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等等。 毛泽东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对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启示。 24、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25、党风 党风即党的作风。是指党在思想、政策、组织和工作等各方面表现出来的一贯态度和行为。它反映党的精神风貌。党风是由党的世界观和党性决定的,是世界观和党性的外在表现。 26、民主集中制 民主集中制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毛泽东指出,民主集中制是民主与集中的统一,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 27、“两个务必”的思想 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以后,这种地位上的变化,给党创造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新条件,同时也容易使党内滋生官僚主义、命令主义、骄傲自满等不良作风,脱离实际和脱离群众的危险性比以前大大增加了,由此产生的危害也比以前大大增加了。鉴于这种情况,1949年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全党要继续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作风,警惕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反对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这就是著名的“两个务必”的思想。 28、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思想政治工作能够保证经济工作和其他工作的正确方向;思想政治工作能够为经济工作和其他工作提供精神动力;思想政治工作有助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保障经济建设和其他工作顺利进行;思想政治工作能够提高人的思想政治水平,防止和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对革命队伍的侵蚀。 29、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既相对独立,又相互渗透、互相补充,辩证统一地共同构成了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30、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是一致的 毛泽东在论述实事求是时,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的内容;但明确地把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连在一起,是从邓小平开始的。 针对有人把二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的倾向,邓小平对解放思想的内涵作了科学阐述。他说:“什么叫解放思想?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 31、邓小平的两大历史贡献 邓小平同志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做出了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两大历史性贡献: 第一,科学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意义;第二,成功地找到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32、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的问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问题,也是邓小平理论的主题。 33、社会主义的本质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4、当代中国最大的实际 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当代中国最大的实际。 35、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简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36、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改革是开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 37、“三个有利于”标准 邓小平认为,要用“三个有利于”标准判断改革开放,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38、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邓小平认为,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因为四项基本原则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第一,四项基本原则能够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第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能够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有一个稳定的环境;第三,用四项基本原则教育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能够保证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有一个共同理想和统一意志。离开四项基本原则,我们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就没有根基,没有方向。 39、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党的基本路线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党的基本路线集中体现了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愿望;党的基本路线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纲领;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将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①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②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政治、文化的关系;③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④要警惕“右”,主要是防止“左”。 40、“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党的十三大按照邓小平的构想,将“三步走”发展战略正式表达为:第一步,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加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41、“两个大局”的思想 邓小平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包括区域发展中的“两个大局”的思想和战略部署。 东部沿海地区加快对外开放,先发展起来,带动内地更好的发展,这是一个大局,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东部沿海拿出更多力量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一个大局,那时东部沿海地区也要服从这个大局。 4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这是邓小平同志关于科技理论的核心思想。其内容主要包括五个要点:①发展生产力必须注重发展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②实现“三步走”战略和现代化的关键是依靠科学技术;③中国必须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④通过改革开放,最大限度地发展科技生产力;⑤造就宏大的知识分子队伍,必须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43、“两个不等于”的思想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 “两个不等于”的思想,从根本上解除了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对立起来的思想束缚,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成为我们党的基本理论依据。 44、“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这是我们党提出“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思想的重要理论依据。中国的发展之所以离不开世界,这是因为,第一,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国家与国家之间也是这样;第二,现在的世界就是开放的世界;第三,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 45、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一,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第二,民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第三,民主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基本条件。 46、“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邓小平关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是辩证法在领导工作中的创造性运用。“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在不同时间、场合有不同的表述,但其精神实质是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一起抓,不要一手硬一手软。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一起抓,有其深刻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根据。从理论上说,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全面发展的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项事业是相互依存的,必须协调地、全面地发展。从实际情况看,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出现过物质文明建设一手硬、精神文明建设一手软的倾向。对此,邓小平指出,只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都搞好了,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47、“一国两制” 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概括地说,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48、解放思想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 实践是永无止境的,认识真理不是一次完成的,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也要一以贯之。我们必须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使认识符合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使理论随着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前进而不断丰富和发展,从而使我们的工作不断开拓新的局面。这是我们的事业和理论生命力之所在。  4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要意义:①它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发展阶段基本理论的深化和发展;②它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石;③它使我们对基本国情有了清醒的认识,为我们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提供了根本依据;④它为我们提供了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的有力思想武器。 50、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发展是改革的目的和稳定的基础,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和稳定的保证,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处理好三者关系,关键在于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51、科教兴国战略的含义 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5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5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分配制度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54、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是就全国而言的,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在经济发展不同阶段上,其布局要相应调整。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55、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统一的 爱国主义具有团结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是统一祖国、振兴中华的强大动力,只要有利于建设现代化,统一祖国、振兴中华,只要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只要有利于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不论哪个阶级、阶层,哪一个党派、集团,哪一个人,我们都团结。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这种团结愈广泛,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愈有利。 56、“四个尊重”的方针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 57、与时俱进的含义 十六大报告指出,与时俱进是指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都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58、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地统一起来。 59、当前我们党必须解决好的两大历史性课题 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60、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这些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通过诚实劳动和工作,通过合法经营,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其他事业作出了贡献。他们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解放军指战员团结在一起,他们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6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62、保持党的先进性是党的建设的根本 党的先进性问题,是党能否存在和发展的根本依据,是党能否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的根本条件。 我们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因此我们党是先进的,但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必须要始终与中国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联系在一起,使党的先进性始终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 63、衡量政党先进性的标准 看一个政党是否先进,是不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主要应看它的理论和纲领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不是代表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64、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要求 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点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要求是: ①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反映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时代发展的要求。②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③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社会前进的脉搏,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使党的工作充满活力。④要把思想理论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 65、“三个解放出来” 江泽民认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引领社会前进的强大动力。我们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66、“八个坚持,八个反对”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反对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照抄照搬、本本主义;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反对独断专行、软弱涣散;坚持党的纪律,反对自由主义;坚持清正廉洁,反对以权谋私;坚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坚持任人唯贤,反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二、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  1、我们党长期以来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第一,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始终是我们党生存、发展、壮大的根本性建设。第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需要同实现党的历史任务紧紧联系起来。第三,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在执政特别是长期执政的条件下任务更为艰巨。第四,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长期任务和永恒课题。 2、为什么说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是中央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深入分析我们党肩负的任务和党员队伍的现状、经过全面考虑作出的重大决策 从国际上看,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从国内看,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任务艰巨繁重。总之,无论从国际上还是从国内看,我们既面临着需要紧紧抓住的发展机遇,也面对着需要认真对待的严峻挑战。 3、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必要性 从总体上说,我们党组织和党员队伍是好的、有战斗力的。改革开放以来,党员队伍状况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党肩负的使命光荣而艰巨,人民群众对我们党要求很高、期望很大。 4、新时期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基本要求 要自觉学习实践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胸怀全局、心系群众,奋发进取、开拓创新,立足岗位、无私奉献,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广大群众前进,不断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这段话,从理想、信念、宗旨和作风等方面,对新时期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基本要求作出了概括,全体党员都要身体力行。 (1)坚持理想信念,坚定不移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 (2)坚持勤奋学习,扎扎实实地提高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领。(3)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始终不渝地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4)坚持勤奋工作,兢兢业业地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 (5)坚持遵守党的纪律,身体力行地维护党的团结统一。(6)坚持“两个务必”,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5、共产党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精神的基本要求 要牢记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我们党的庄严使命,树立为党和人民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保持旺盛的革命意志和坚韧的革命品格;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带领群众百折不挠的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要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成绩面前不自满,困难面前不退缩,戒骄戒躁、不断进取,勇于开拓、善于创新,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要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和肩负的历史责任,自觉加强党性锻炼,弘扬艰苦朴素的作风,坚持勤俭建国、勤俭办一切事情。 6、树立和实践正确的权力观的基本要求 作为领导干部必须牢记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而绝不能来为自己谋私利。要始终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忠实地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努力使我们制定和实践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措施更好地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要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的道理,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  7、领导干部如何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发挥表率作用 首先,要带头学习。搞好理论学习,是教育活动取得成效的基础和前提。其次,要带头查摆问题。各级领导干部要发扬民主作风,坚持走群众路线,找准自己在党性党风方面和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第三,要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健全党内生活、保持党的生机和活力的有力武器。第四,要带头搞好整改。能否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衡量这次教育活动质量高低、成效大小的一个重要标志。   8、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的85年不平凡的历程中,干了三件大事 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2)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3)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幅度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决定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在世界上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9、总结我们党85年的历史,可以得出的基本结论 我们党之所以能够成为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核心力量,之所以能够承担起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历史重托,之所以能够在剧烈变动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根本原因是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高度重视并不断保持和发展自己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 10、85年来我们党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的创造性实践,为我们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供的宝贵经验 第一,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准确把握时代脉搏,保证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第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党始终与人民群众共命运。第三,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不断与时俱进,保证党的全部工作始终符合实际和社会发展规律。第四,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进行,保证党始终引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第五,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保证党始终具有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11、为什么说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准确把握时代脉搏,保证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 正确判断时代特征,准确把握发展趋势,科学制定目标任务,是关系到马克思主义政党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也是衡量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重要根据。 我们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分析世界发展的总趋势、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和中国人民的根本要求,依据发展变化的实际,明确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目标和任务,不断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指明前进方向。 历史表明,只有正确认识和把握时代特征和世界发展的总趋势,科学制定和实施符合我国实际和人民愿望的目标和任务,我们党才能始终站在时代发展的前列和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潮头。 12、为什么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人民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把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的根本依据,始终深深扎根于人民之中,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不懈奋斗。历史表明,只有深刻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力,真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我们党才能得到人民的充分信赖和拥护,才能无往而不胜。 13、十六大以来的先进性教育的鲜明特点 一是坚持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线,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学习贯彻党章为重点,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党员。二是着眼于取得实效和群众满意,在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上狠下功夫。三是坚持正面教育、自我教育为主,实行开门搞教育,广泛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四是实行试点先行、分批推进、分类指导,既有统一要求,又鼓励从各自实际出发进行创新,形式灵活多样。五是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做到先进性教育活动和生产、工作“两不误、两促进”。六是强调领导机关、领导干部带头,在各个阶段、各个环节为基层和党员作出表率。七是注重宣传引导,加强先进典型报道,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形成正确导向。八是把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探索规律结合起来,坚持实践成果、制度成果、理论成果一起抓,实现整体推动、相互促进。 14、十六大以来的先进性教育取得的显著成效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条。一是广大党员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提高了素质能力,增强了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党员队伍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得到初步解决,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发挥。二是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提高,一些软弱涣散和不够健全的基层党组织得到整顿和加强,党的工作覆盖面明显扩大,党执政的组织基础更加巩固。三是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的行动更加自觉,党员干部的作风进一步改进,人民群众关心的一些重点问题得到初步解决,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四是各地区各部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理清了发展思路,努力解决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一些主要问题,积极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五是各级党组织在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管理、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抓基层党的建设工作责任制等方面形成了一些务实管用的新制度,推动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建设。六是各级党组织认真总结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功实践和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历史经验,深入研究党的先进性建设规律,丰富了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 15、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的根本目的 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根本在于增强广大党员的先进性意识,激发其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内在动力。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必须把着力点放在坚定广大党员的理想信念和增强广大党员的自觉性、主动性、责任感上,推动广大党员增强先进性意识,高标准地要求自己、剖析自己、提高自己,为保持先进性而不懈努力。实践证明,抓住了党员主体这个根本,促使党员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不断增强党员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使命意识,保持党的先进性就有了强大而不竭的动力源泉。 16、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的关键问题 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关键在于完善制度和机制,把党的先进性要求转化为党员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党的先进性是多方面要素共同构成的,包括指导思想、路线纲领、奋斗目标、方针政策,也包括组织原则、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干部能力、党员素质,等等。要长期保持和不断发展党的先进性,必须通过完善制度和机制,使党的先进性要素充分发挥作用,激励广大党员自觉遵守党章和党规党纪,自觉实践党的先进性基本要求。这次先进性教育活动,把党的先进性基本要求同广大党员的岗位职责结合起来,明确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使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有了进一步的制度保障。实践证明,有了这样的制度和机制,才能使党的先进性要求切实成为广大党员的自觉意识和实际行动,才能使广大党员更加积极主动地发挥先进分子的模范带头作用。 17、如何进一步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 第一,要紧密结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第二,要紧密结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第三,要紧密结合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实践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第四,要紧密结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实践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18、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活动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2000年2月到2001年6月。“三个代表”要求的提出在党内外、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全党全国以极大的热情开展学习研究,对这一重要思想的认识不断深化。 第二阶段是从2001年7月到2002年11月。江泽民同志代表党中央在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系统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全党全国深入学习贯彻,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第三阶段是从十六大到现在。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学习贯彻的根本要求和工作部署。十六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围绕主题、把握灵魂、狠抓落实,形成了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的热潮,取得了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的明显成效。现在,这一重要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党的建设起到了有力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19、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意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意愿,体现了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是全党全国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引向深入。这就是党中央提出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20、“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又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第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创造性地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实际,为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更好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新的理论概括。 第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最终奋斗目标、根据实际制定和实施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科学战略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第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植根于人民的政治立场,注重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吸取养分,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出了新的理论要求。 第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在实践中推进理论创新打开了新的理论视野。 总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的红线,在许多重大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21、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我们将长期面对三个重大课题 一是要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正确应对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以及科技进步的发展趋势,妥善处理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各种复杂和不确定因素,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日益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牢牢掌握加快我国发展的主动权。 二是要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这个社会主要矛盾,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不断增强综合国力,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三是要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肩负的历史使命,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党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执政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始终成为团结带领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 2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过程中的重大课题提供了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指明了方向  第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系统概括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成果,科学预测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趋势,规划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宏伟蓝图和一整套发展战略。 第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依据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紧紧把握我国社会生活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作出了科学判断。 第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审视当今世界格局的变化,准确判断国际形势的发展趋势,深刻分析国际社会各种力量和矛盾的交互运动,提出了我国外交工作的战略策略方针。 第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紧密联系起来,赋予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和任务以丰富的时代内容,确定了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 总之,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系党和国家工作的全局,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关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   23、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如何做到牢牢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第一,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落实到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方针政策的工作中去。第二,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第三,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总之,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和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和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切实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具体地、深入地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 24、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如何做到在武装思想和指导实践两方面都取得新的成效 第一,坚持学习理论和指导实践相结合。第二,坚持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相结合。第三,坚持运用理论和发展理论相结合。 25、如何坚持学习理论和指导实践相结合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理论工作,目的就是要通过强有力的理论指导,使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第一,要深刻认识学习好、运用好科学理论对推进事业发展的重大意义,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努力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全面系统地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领会其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着力掌握其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努力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不断增强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 第二,要按照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密切联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实际,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实践、解决问题、推动工作。 第三,要紧紧围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抓紧研究解决本地区本部门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抓紧研究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迫切问题,抓紧研究解决党的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真正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体现到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行动中去,成为推动事业实现新发展、开创新局面的强大精神动力。  26、目前,我国科技的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的主要表现 关键技术自给率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特别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科技水平还比较低,高新技术产业在整个经济中所占的比例还不高,产业技术的一些关键领域存在着较大的对外技术依赖,不少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主要依赖进口;科学研究实力不强,优秀拔尖人才比较匮乏;科技投入不足,体制机制还存在不少弊端。 27、我国科技的总体水平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主要表现是 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状况,与完成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迫切要求还不相适应,与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轨道的迫切要求还不相适应,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迫切要求还不相适应。 28、为完成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任务,本世纪头20年总体目标 到2020年,使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9、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 第一,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第二,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第三,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30、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指导方针 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指导方针是: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自主创新,就是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重点跨越,就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支撑发展,就是从现实的紧迫需求出发,着力突破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引领未来,就是着眼长远,超前部署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培育新兴产业,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 31、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要重点加强的工作 一是要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全面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二是要建设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以建立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运行机制为中心,高效利用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科技资源,稳定支持从事基础研究、前沿高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研究的科研机构,集中力量形成若干优势学科领域、研究基地和人才队伍。 三是要建设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军民科技资源的集成,实现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产品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制造到技术和产品采购的有机结合,形成军民高技术的共享和相互转移的良好格局。 四是要建设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促进中央与地方的科技力量有机结合,发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重要作用,增强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度。 五是要建设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大力培育和发展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引导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向专业化、规模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 32、如何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 要坚持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全面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完善适合我国科技发展需要的人才结构,不断发展壮大我国科技人才队伍。 要坚持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 要依托国家重大人才培养计划、重大科研和重大工程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科研基地、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项目,积极推进创新团队建设,努力培养一批德才兼备、国际一流的科技尖子人才、国际级科学大师和科技领军人物,特别是要抓紧培养造就一批中青年高级专家。 要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激情和活力,提高创新效率,特别是要为年轻人才施展才干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舞台。 要加大引进人才、引进智力工作的力度,尤其是要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吸引广大出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 33、如何动员全党全社会力量,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奋斗  第一,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关系全局的大事抓紧抓好。第二,加强协调配合,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第三,坚持以人为本,让科技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3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任务。从国内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从国际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从我们党肩负的使命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35、我们党明确提出并积极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利条件 首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最根本的保证。 其次,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我们已经具备了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可以为缩小社会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完善社会保障、发展社会事业、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等提供更充分的物质保证。 第三,在我国,各阶层、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政治上享有平等地位,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第四,马克思主义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指导地位已经确立并不断得到巩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教育科技文化事业不断发展,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民族凝聚力显著增强。 36、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37、简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它们既有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又有各自的特殊领域和规律。2)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基础;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可以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提供重要条件。4)我们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同时又通过和谐社会建设来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  38、如何切实处理好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 切实处理好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关键是我们要正视矛盾,找到化解矛盾的正确途径和有效方法,形成妥善处理矛盾的体制机制,而不能让矛盾积累和发展起来、以致影响国家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第一,要深刻分析现阶段人民内部矛盾产生的原因特别是深层次原因,注重从源头上减少人民内部矛盾的发生。第二,要认真检查我们的各项政策措施和工作部署、工作方法、工作作风是否切合实际,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着力避免因决策失误和工作不当引起群众不满和抱怨。第三,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加强矛盾纠纷的排查工作,及早发现可能发生的各种矛盾,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加以解决。第四,要进一步完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式方法,完善信访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把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结合起来,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第五,要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解决利益矛盾。第六要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坚持依法办事、按照政策办事,既依法维护群众正当权益,又依法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39、如何切实做好保持社会稳定的工作  第一,要进一步落实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第二,要大力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依法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第三,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真正吸取血的教训,切实加大工作力度,认真抓好安全生产,坚决防止重大安全事故。第四,要抓紧建立健全社会预警机制,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和社会动员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40、如何加强和改善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 第一,要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第二,要深入做好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第三,要加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研究。   三、政  治  1、怎样理解“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决议,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这一党员义务 党章把学习作为党员的一项义务并作出明确规定,表明党对党员的理论武装和学习是非常重视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行动指南,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只有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努力实践,才能不断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理论水平。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决议,是党的主张、奋斗目标、基本任务的具体体现和党的重要工作部署,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当然必须认真学习和坚决贯彻执行。学好党的基本知识,努力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是共产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本领的客观要求。 2、为什么要强调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一全党的思想和行动 十六大党章规定,全党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基本路线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增加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一全党的思想和行动,是因为:第一,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一全党的思想和行动,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第二,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一全党的思想和行动,是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第三,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一全党的思想和行动,是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和优良传统在新时期党的建设中的具体运用。第四,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一全党的思想和行动,是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紧迫任务。 3、十六大党章关于党的性质是如何表述的 一是把党的先锋队性质由“一个先锋队”进一步表述为“两个先锋队”。首先毫不含糊地强调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十六大党章也强调了中国共产党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二是把“两个先锋队”和“三个代表”共同作为党的性质的重要规定性鲜明地表达出来,极大地丰富了党的先进性的内涵,意义重大而深远。 4、共产党员必须履行哪些义务 党章规定,共产党员必须履行下列义务:(1)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决议,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2)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带头参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动群众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艰苦奋斗,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3)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4)自觉遵守党的纪律,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严格保守党和国家的秘密,执行党的决定,服从组织分配,积极完成党的任务。(5)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对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坚决反对一切派别组织和小集团活动,反对阳奉阴违的两面派行为和一切阴谋诡计。(6)切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7)密切联系群众,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遇事同群众商量,及时向党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维护群众的正当利益。(8)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提倡共产主义道德,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在一切困难和危险的时刻挺身而出,英勇斗争,不怕牺牲。 5、党章规定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任务 党章总纲对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提出了“七个必须”的明确要求: 第一,党必须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在同级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第二,党必须集中精力领导经济建设,组织、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同心协力,围绕经济建设开展工作。第三,党必须实行民主的科学的决策,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做好党的组织工作和宣传教育工作,发挥全体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第四,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党必须保证国家的立法、司法、行政机关,经济、文化组织和人民团体积极主动地、独立负责地、协调一致地工作。第五,党必须加强对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等群众组织的领导,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第六,党必须适应形势的发展和情况的变化,完善领导体制,改进领导方式,增强执政能力。第七,共产党员必须同党外群众亲密合作,共同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 6、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积累了哪些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 一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二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三是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四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五是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六是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七是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八是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九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十是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7、十六大报告中关于创新是怎样阐述的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世界在变化,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前进,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在发展,迫切要求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只有这样,党的思想理论才能引导和鼓舞全党和全国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 8、如何理解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相辅相成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者相辅相成。物质文明是构成人类文明的基础,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构成人类文明的上层建筑。在人类文明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立在一定历史阶段物质文明的基础上。其中,政治文明体现该历史阶段政治法律制度的发展状况和进步程度。 9、如何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通过科学的制度和程序,坚持把这三者统一于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实践中,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核心在于坚持党的领导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总之,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性,是社会主义的重要优势,是我们党对国家事务实行领导的重要特点。只有坚持三者在实践中的统一,才能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实施,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才能保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正确方向,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从事实上保证人民群众享有广泛的民主和自由。 10、十六大报告中是如何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 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11、十六大报告中是如何阐述与时俱进的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谱写新的理论篇章,要发扬革命传统,又要创造新鲜经验。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12、当前如何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做到“四个必须”:(1)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2)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3)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4)必须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 13、为什么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第一,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根本要求。第二,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要求。第三、抓好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聚精会神做好发展这篇大文章。 14、如何理解必须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 第一、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强党自身的建设,是我们党的一大法宝。第二、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第三、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使党永不脱离群众、永葆蓬勃活力。 15、十六大报告中是如何阐述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须严格依法办事,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16、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的三大历史任务 当前我国正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国际局势变化深刻,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形势逼人,不进则退。我们党必须坚定地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党的庄严使命。 17、为什么说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18、如何做到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统一性 根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必须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第一,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第二,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第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必须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将两者对立起来。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19、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目标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必须严格依法办事,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20、为什么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第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和伟大实践的科学总结。第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党的先进性、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强大理论武器。第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1、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 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 22、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主要任务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增强党的活力和团结统一;建设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形成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层。 23、为什么说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 如果不坚决惩治腐败,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会受到严重损害,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党就有可能走向自我毁灭。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党必须十分注重防范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维护党的队伍的纯洁,对任何腐败分子都必须彻底查处、严惩不贷。 24、什么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我们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不是针对台湾同胞的,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台湾分裂势力搞“台湾独立”图谋的。中国人民将义无反顾地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 25、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都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们主张顺应历史潮流,维护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主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主张维护世界多样性,提倡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主张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我们将继续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以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为重,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扩大共同利益的汇合点,妥善解决分歧。 26、五十五年来党执政的主要经验有哪些 必须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必须坚持推进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增强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必须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必须坚持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27、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主要任务 指导思想: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总体目标是:通过全党共同努力,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归根到底成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 主要任务:按照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28、如何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 第一,牢固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第二,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第三,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始终站在时代前列领导和谋划改革。第四,掌握对外开放的主动权,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第五,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完善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和方式。 29、“五个统筹”的具体内容 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30、如何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 第一,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第二,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提高依法执政水平。第三,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第四,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第五,按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 31、党的执政能力的科学内涵 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 32、如何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第一,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第二,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第三,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第四,健全工作机制,维护社会稳定。第五,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33、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指导思想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根据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判断,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开发国内国际两种人才资源,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大力加强以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为主体的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把各类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中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 34、“五支人才队伍”的评价标准 五支人才队伍是指:党政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这五支队伍。对党政人才的评价重在群众认可,对经营管理人才的评价重在市场和企业的认可,对专业技术人才的评价重在社会和业内认可,对技能人才的评价重在用人单位的认可,对农村实用人才的评价重在社会和群众的认可。 35、怎样理解《实施纲要》的颁布实施,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 坚决惩治腐败是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有效预防腐败更是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志。我们党执政50多年的实践充分证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是我们党执政以后的一项根本任务,也是我们党将长期面对并必须始终解决好的一个历史性课题。反腐倡廉、拒腐防变,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轻视不得、放松不得。执政基础最容易因腐败而削弱,执政能力最容易因腐败而降低,执政地位最容易因腐败而动摇。如果不能坚持不懈地做好反腐倡廉、拒腐防变工作,听任腐败现象在党内滋长蔓延,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党就有可能走向自我毁灭。我们必须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战略高度,进一步认识做好反腐倡廉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认真贯彻落实《实施纲要》,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36、怎样理解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一项紧迫而长期的任务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形势发生了新的深刻变化,我国改革发展处在关键时期,党所处的执政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反腐败工作体制、机制和工作方式还存在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依然存在,腐败现象在一些领域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的形势还比较严峻。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的违纪违法案件不断发生,特别是少数高级干部的腐败案件造成了很坏的社会影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弄虚作假、铺张浪费现象仍然突出;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屡禁不止。从实践看,教育不扎实,制度不健全,监督不得力,仍然是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重要原因。我们既要增强反腐败斗争的紧迫感,又要充分认识其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抓紧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37、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紧紧围绕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坚持为民、务实、清廉,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拒腐防变能力。 38、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主要目标 到2010年,建成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基本框架。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建立起思想道德教育的长效机制、反腐倡廉的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的监控机制,建成完善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39、《实施纲要》总结了党反腐倡廉的哪六条基本经验 一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保证反对和防止腐败的正确方向;二是必须坚持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新实践;三是必须紧紧围绕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政治保证;四是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五是必须坚持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制度,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六是必须坚持和完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反腐败斗争的整体合力。 40、怎样推进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制度改革和创新 《实施纲要》指出,推进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制度改革和创新,必须推行“六项改革”、“三个公开”、“四个规范”。“六项改革”:一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二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三是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四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五是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六是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三个公开”,即健全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制度。“四个规范”,即规范工程建设招标投标制度、规范土地使用权出让制度、规范产权交易制度、规范政府采购制度等。同时,强调提高制度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实现制度建设的与时俱进。 41、《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任务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任务是:维护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严肃党的纪律,纯洁党的组织,保障党员民主权力,教育党员遵纪守法,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决议和国家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 42、《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了哪些原则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原则。坚持党员在党纪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 43、对党员的纪律处分种类包括哪些  对党员的纪律处分种类包括: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 , , , 巢炜矗豢臣? 44、对严重违反党纪的党组织应当采取什么纪律处理措施 对严重违犯党纪的党组织的纪律处理措施包括:改组;解散。 45、违纪行为共分哪几大类 违纪行为共分10大类,分别是: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的行为,违反廉洁自律规定的行为,贪污贿赂行为,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的行为,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失职、渎职行为,侵犯党员权利、公民权利的行为,严重违反社会主义道德的行为,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  46、制定《党内监督条例》的目的和根据 目的:加强党内监督,发展党内民主,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坚持党的先进性,始终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47、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 条例规定,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条例首次以党内法规的形式确立监督的重点对象,强调对“一把手”的监督,并将其列为监督的重点,这是条例的一个重要特点。 48、党内监督的重点内容是 党内监督的重点内容有七项:(1)遵守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维护中央权威,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决议、决定及工作部署的情况;(2)遵守宪法、法律,坚持依法执政的情况;(3)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情况;(4)保障党员权利的情况;(5)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执行党和国家有关规定的情况;(6)密切联系群众,实现、维护、发展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情况;(7)廉洁自律和抓党风廉政建设的情况。 49、党内监督工作有哪几项制度 条例规定了10项党内监督工作制度,即: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重要情况通报和报告、述职述廉、民主生活会、信访处理、巡视、谈话和诫勉、舆论监督、询问和质询、罢免或撤换要求及处理等。 50、哪些重要事项由党的委员会集体讨论作出决定 凡属方针政策性的大事,凡属全局性的问题,凡属重要干部的推荐、任免和奖惩,都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由党的委员会集体讨论作出决定。     51、重要情况通报和报告制度主要有哪些内容 主要有四项内容:一是上级党组织向下级党组织和全党通报重要情况;二是党的各级委员会、纪律检查委员会向党代会代表通报情况;三是下级党组织向上级党组织报告或请示重要情况,上级党组织要及时批复下级党组织的报告和请示;四是领导干部向党组织如实报告个人重大事项。这些规定,既有上级对下级的监督,又有下级对上级的监督,以及同级领导班子内部监督,体现了多种监督的结合。 52、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坚持哪些原则和程序 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坚持的原则:(一)党管干部原则;(二)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原则;(三)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原则;(四)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五)民主集中制原则;(六)依法办事原则。 53、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坚持哪些程序 民主推荐、考察、酝酿、讨论决定、任职。 54、党政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 (1)具有履行职责所需要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水平,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经得起各种风浪的考验。(2)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坚持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立志改革开放,献身现代化事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艰苦创业,做出实绩。(3)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认真调查研究,能够把党的方针、政策同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相结合,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反对形式主义。(4)有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有实践经验,有胜任领导工作的组织能力、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5)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依法办事,清正廉洁,勤政为民,以身作则,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自觉接受党和群众的批评和监督,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反对官僚主义,反对任何滥用职权、谋求私利的不正之风。(6)坚持和维护党的民主集中制,有民主作风,有全局观念,善于集中正确意见,善于团结同志,包括团结同自己有不同意见的同志一道工作。 55、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按照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要求,以增强执政意识、提高执政能力为重点,推动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思想政治保证、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56、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坚持“实事求是”基本要求的内涵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活的灵魂,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精髓。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必须从干部教育培训的规律和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因需施教,注重实效性,因人施教,注重针对性,因时施教,注重时代性,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57、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坚持“与时俱进”基本要求的内涵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弘扬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的精神,以更加宽广的视野,深刻认识和把握时代的发展要求和根本趋势,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形成新认识,开辟新境界,使干部在思想上、理论上始终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58、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坚持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原则的基本含义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体现了干部教育培训学风建设的要求。学风问题是决定干部教育培训质量与效益的根本性问题。坚持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就是要理论联系实际,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相结合,教育干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引导干部运用所学的理论和知识来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现实问题。理解和把握这一原则,需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紧密联系国际形势的新变化、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进展。第二,紧密联系干部的思想和工作实际。第三,积极引导干部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指导实践。同时,注意在实践中完善理论,锤炼自己。 59、干部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参加哪些相应的教育培训 一是在职期间的各类岗位培训;二是晋升领导职务的任职培训;三是从事专项工作的专门业务培训;四是新录(聘)用的初任培训;五是其他培训。 60、《干部教育条例》对干部教育培训内容与方式提出的总体要求 干部教育培训应当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结合岗位职责要求和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干部的特点,以政治理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文化素养和技能训练等为基本内容,并以政治理论培训为重点,综合运用组织调训与自主选学、脱产培训与在职自学、境内培训与境外培训相结合等方式,促进干部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高。 61、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要达到哪些目标要求 (一)提高党员素质。(二)加强基层组织。(三)服务人民群众。(四)促进各项工作。 62、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应该遵循的指导原则 (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务求实效。(二)坚持正面教育为主,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坚持发扬党内民主,走群众路线。(四)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发挥表率作用。(五)坚持区别情况,分类指导。  63、怎样理解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党的建设的一项根本任务  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历来是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中一个带根本性的重大课题。80多年来,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保持党的先进性,总是把党的先进性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来抓。以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和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一脉相承,为我们开展党的先进性建设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指南。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出全面部署,强调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坚持民主集中制,大兴求真务实之风,都是为了进一步推动党的先进性建设。 64、怎样理解和把握新时期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基本要求  就是做到“六个坚持”: 一是要坚持理想信念,坚定不移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二是要坚持勤奋学习,扎扎实实地提高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领。三是要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始终不渝地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四是要坚持勤奋工作,兢兢业业地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 五是要坚持遵守党的纪律,身体力行地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六是要坚持“两个务必”,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65、“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内容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反对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照抄照搬、本本主义;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反对独断专行、软弱涣散;坚持党的纪律,反对自由主义;坚持清正廉洁,反对以权谋私;坚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坚持任人唯贤,反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66、“两个务必”的内容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6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内容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6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肩负的历史任务、党的自身状况,都发生了新的重大变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对当今国际局势科学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冷战结束后,国际局势发生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恐怖主义危害上升,一些地区的冲突和争端时起时伏,世界还很不安宁。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国际经济、政治关系,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更为激烈。当今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69、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没有改革,就不可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我们的事业就不可能顺利前进;没有发展,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不可能保持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没有稳定,改革和发展都无从进行。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70、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 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二O二O年力争比二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71、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和基本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既有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问题,又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既管当前,又管长远;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重大的实践问题。这个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推进改革与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有七个方面的内容: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坚持区域协调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人为本。 72、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 首先,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基本内涵,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其次,科学发展观吸收了世界文明进步的最新成果。再次,科学发展观适应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73、科学发展观的实质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科学发展观,首先是要发展,其次是要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第三是要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发展。 74、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 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总结了我国20多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吸取了世界上其他国家在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概括了战胜“非典”疫情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 首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特征要求我们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其次,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根本任务要求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第三,解决制约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瓶颈要求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第四,我们要建设的小康社会和所要实现的现代化的性质要求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75、如何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工作中 (1)在经济建设的实践中,就要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不动摇。(2)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经济建设的更快发展。(3)紧紧抓住和切实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促使经济建设再上新台阶。 76、什么是以人为本,怎样认识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以人为本,就是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利,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首先,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其次,坚持以人为本,也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本质要求。第三,我们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77、什么是正确的政绩观 所谓正确的政绩观,就是要用全面的、实践的、群众的观点看待政绩。所谓用全面的观点看待政绩,就是既要看经济指标,又要看社会指标、人文指标和环境指标;既要看城市变化,又要看农村发展;既要看当前的发展,又要看发展的可持续性;既要看经济总量增长,又要看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既要看经济发展,又要看社会稳定;既要看“显绩”,又要看“潜绩”;既要看主观努力,也要看客观条件。所谓用实践的观点看政绩,就是重实干、办实事、求实效,各项政绩应该经得起实践检验和历史检验。所谓用群众的观点看政绩,就是倾听群众呼声,忠实履行全心全意人为民服务的宗旨,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追求政绩的根本目的。衡量干部政绩,最根本的是看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 正确的政绩观具有以下特征: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政绩观的灵魂和指南;要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追求政绩的根本目的;要把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创造政绩的重要内容;要把重实干、求实效作为实现政绩的重要途径;要把党和人民的需求作为评价政绩的重要尺度。 78、如何充分认识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大意义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继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后,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度,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为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而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社会主义荣辱观与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紧密相连、有机统一,是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精辟概括,是对社会主义道德的系统总结,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和重要指导方针。 79、八荣八耻”的主要内容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80、“八荣八耻”的核心、原则、基本要求 “八荣八耻”坚持了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 81、加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意义、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加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意义: 江泽民同志强调:“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党在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也是农村改革、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政治和组织保证。”胡锦涛同志强调:“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而所有这一切,归根结底,要靠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团结和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去落实,都离不开基层组织的有效工作。多年的实践证明,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根本,是关键,是必须做好的基础工作。”两位领导人的讲话,高度而精辟地概括了党的农村基层组织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第一、加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需要。我们的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由党的中央、地方和基层组织构成的严密的统一整体。广大农村基层组织是党的整个组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在农村的组织基础和最基本的组织单位。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最终都要通过基层组织去执行去落实,广大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全党作用的有效发挥。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重视加强量大面广的农村基层组织。     第二、加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全面推进农村小康进程的客观要求。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基础在农业、重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可以说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肩负着贯彻党的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组织带动亿万农民发展农村政治、经济、文化,加快推进农村小康进程的重大职责。其自身建设好坏,战斗力强弱关乎全面建设小康大业。全面推进农村小康进程必须重视加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第三、加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提高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战斗力的现实需要。经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和扎实工作,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不断加强,农村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稳步推进,齐抓共管、常抓不懈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农村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明显进步,农民收入不断增加。这一切,都与我们党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不断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分不开的。我们党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实践证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直接关系着农业的发展、农村的稳定、农民的福祉,也关系着整个党的事业的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任何时候都要高度重视,大力加强。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一是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农村经济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经济结构多元化、组织形式多样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农民生产经营的自主性日益增强,跨地区、跨产业多种形式的生产联合或经营联合不断涌现,新的经济组织日益增多,农村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和地区间流动越来越频繁,离土离乡、经商务工的农民包括农民党员越来越多。这就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传统设置形式、工作方法,以及党员教育管理的方式等,进行相应的转变或调整。 二是随着我国农业生产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将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普遍使用现代生产工具、全过程实现现代管理,推进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这就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经济工作的领导。 三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在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基础上,实行了税费改革,现在又在大力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从而使国家、集体和农民的分配关系发生了重大调整。这就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转变工作职能,学会用经济、政策、法律手段开展工作,服务群众。 四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农村经济与社会事业发展,注重资源节约与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和农民生活全面改善。这就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转变发展观念,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转向推动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协调发展。 82、如何加强基层(农村、社区)组织建设 村级组织主要包括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团支部、村妇代会、村民兵组织等。村党组织是村里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党联系广大农民群众最直接的桥梁和纽带,是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带领群众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斗堡垒。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要重点抓好村党组织建设。 第一,创新党组织的设置形式。科学合理地设置基层党组织,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组织作用的前提。要在坚持按地域、建制村为主设置党组织的基础上,按照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有利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有利于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的原则,积极探索其他设置形式。 第二,选好配强村党组织领导班子。加强村党组织建设,关键是选好配强村党组织领导班子,特别是选好党支部书记。加强村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要把整顿软弱涣散和瘫痪状态的党支部作为重点。 第三,加强和改进农村党员管理。要通过“设岗定责”、“结对帮扶”、“分类管理”、“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户”、“党员承诺制”等措施,加强党员管理,促进党员履行义务、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第四,做好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积极探索在青年农民、外出务工人员、专业协会负责人、致富能手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的有效方式,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和知识结构,不断增强生机与活力。 第五,加强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在着重抓好村党组织建设的同时,还应当注重加强对村民自治组织和其他村级组织的配套建设,做到同步推进、协调发展。要加强村民委员会的自身建设。要加强青年、妇女等群众组织建设。 第六,抓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 83、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如何扩大和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使农民在所在村庄真正当家作主,充分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课题。 第一,巩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始终坚持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不动摇。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进一步疏通和拓宽民主渠道,积极推行农村基层党务公开,保障党员能够切实行使民主权利;要健全完善党支部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要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 第二,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村民自治是广大农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一项基本制度。健全村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保障。要进一步加强教育引导,帮助村党组织成员全面理解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深刻内涵,增强民主法制观念,支持村委会依法开展工作;帮助村民委员会成员充分认识坚持党的领导与发扬民主是有机统一的,牢固树立党的领导观念,自觉维护和尊重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总结运用基层的创新成果,健全相关工作制度,进一步规范村“两委”的具体职责和工作程序,保证村民自治健康发展。 第三,大力推进乡镇政务、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实行乡镇政务、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是扩大农村基层民主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要建立和完善“一事一议”制度,做到所“议”之事确实符合大多数村民的意愿、议事过程充分发扬民主、实施过程和结果接受群众监督,真正体现村务公开。 84、“三级联创”活动 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是指创建以“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建设业绩好、农民群众反映好”为主要内容的“五个好”村党组织、“五个好”乡镇党委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市)活动。它规范了县、乡、村三级党组织争创先进的具体目标和工作内容,是把农村党的建设与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紧密结合起来的一个重要载体,是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实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推进、常抓不懈的一个有效机制。 85、如何深化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 第一,深化“三级联创”活动,村党组织是基础。村党组织是农村党组织体系中最基层的一级组织,承担着具体组织动员农村党员干部投身创建活动的重要任务。村党组织在开展创建活动中,必须紧紧围绕本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把“五个好”的目标要求进一步具体化,使创建活动与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探索有效的活动载体,充分调动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参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 第二,深化“三级联创”活动,乡镇党委是重点。乡镇党委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负有直接责任,在“三级联创”活动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乡镇党委除了按照“五个好”的目标要求加强自身建设以外,还要抓好村党组织建设和乡镇站所创建活动。 第三,深化“三级联创”活动,县(市)委是关键。县(市)委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负有直接的领导责任,县(市)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在深化“三级联创”活动中,县(市)委要按照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市)的五个方面的目标和要求,认真抓好自身的创建活动,同时要制定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着力抓好乡镇党委和县(市)涉农部门的创建活动,明确有关部门和单位的责任,加强调查研究和督促检查。县(市)委书记和县级党员领导干部,要经常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了解真实情况,进行具体指导。 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创”是关键,“联”是保证。“创”,就是要按照“三级联创”活动的原则和目标要求,从本地实际出发,制定创建规划,完善推进措施,建立激励机制,表彰先进,鞭策后进,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联”,就是县(市)、乡镇、村三级联动,形成相互衔接、相互促进、环环紧扣、整体提高的工作格局。 86、领导干部如何做好联系党员和服务群众工作 1、结对帮扶困难群众。2、参加主题实践活动。每年承诺为群众办几件实事。3、参加党员设岗定责。4、参加社会公益活动。5、深入基层调查研究。   四、经  济  1、我国市场取向改革的主要成就 一是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割据已经初步形成;国有企业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在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方面,市场调节的基本格局已经初步形成,价格机制趋于合理;宏观调控体系框架初步建立;全方位、多元化、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初步形成。 二是对外开放使我国社会经济面貌发生了重大历史性的变化。推动了社会生产的持续快速增长;加快了工业化进程,促进了工业化和信息化的结合;推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买方市场的形成;促进了城市化水平的显著提高;促进了综合国力的增强。加速了向小康目标迈进的过程。 2、“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基本内容:第一步,在80年代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基本解决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0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基本消除贫困现象,进入小康水平;同时,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特点:第一、它把近期、中期、远期目标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既突出阶段性,又联系紧凑、相互衔接、协调发展。第二、它强调了发展和改革之间目标的一致性。第三、它把经济发展目标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结合起来。 3、试分析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战略目标的有利与不利条件 有利条件:第一,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已上了一个大台阶,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工业和基础产业生产体系,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已位居世界前列。第二,市场供求状况发生了重大变化,买方市场形成。第三,形成了以国有经济为主导、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新的所有制结构。第四,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开始发挥主导作用,与此同时,政府对于经济运行过程的宏观调控日益完善。第五,对外开放取得显著成效,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形成。第六,政治稳定,为经济发展创造了较好的环境。 不利条件:第一,农业落后、农业劳动生产率比较低的状况,在短期内还难以根本改变。第二,生态环境和资源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压力较大。第三,人口总量仍将持续增长,同时人口老龄化的步伐加速。第四,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比较突出,许多行业和产品竞争力不强。第五,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还没有完成。 4、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主要任务 一是提高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使工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部门。二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三是推进工业结构的转换和升级,逐步提高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型工业在工业构成中的比重。四是提高工业自身的物质技术装备水平。 5、我国城市化进程应遵循的基本规律 第一,遵循城市化客观规律,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第二,以现有中小城市扩张为主。第三,适度发展大城市,合理引导大城市规模扩张。第四,重视发展小城镇。 6、试述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与信息化发展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一是高技术产业所占比重低。二是科技与经济仍然是两张皮,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三是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程度低。 7、目前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业基础薄弱,工业素质不高,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三次产业间关系不协调。二, 是企, 业, 规模, 偏, 小,组织程度低,专业化、社会化水平低。难以实现规模经济。三是产品结构上,技术含量低、质量性能低、附加价值低的产品比重高,大量生产能力闲置。 8、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措施 第一,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第二,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服务技术对传统服务业进行改造。第三,加快第三产业市场化、社会化步伐。 9、怎样正确理解国民经济现代化的概念 第一,国民经济现代化是一个历史的、发展的概念。第二,国民经济现代化是一个世界性的概念。第三,国民经济现代化是一个整体性的概念。第四,国民经济现代化与工业化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0、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第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不否定而是鼓励经济增长,但必须改变过去那种“高消耗、高投入、高污染”的不可持续的生产与消费模式,力求使生产中所耗能源和原材料降低到尽可能低的水平,实现经济增长质量的全面提高。第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自然资源为基础,同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第三,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承认自然环境具有经济价值。 11、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特征 第一,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互补性。第二,全球生态系统与社会系统的开放性与相互依赖性。第三,战略的普遍性与模式的多样性。 12、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压力与挑战 一是经济发展面临人口增长过快的沉重压力,二是经济发展面临资源短缺的挑战,三是经济发展面临生态与环境方面的巨大压力。 13、促进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第一,要从根本上改革传统的发展模式,走经济环境持续协调发展的道路。第二,要不断完善有中国特色的人口政策体系,有效地开发利用人力资源。第三,要逐步完善环境保护的制度安排。 14、我国国有企业的作用 第一,提供公共产品和劳务,为社会生产创造必要的条件。第二,研究开发尖端技术和某些高新技术,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第三,控制自然垄断行业,保证国民经济正常运行。第四,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支柱作用。第五,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第六,为国家实施宏观经济调控提供物质基础。第七,对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发挥重要作用。第八,提供国防产品和其他一些战略物资,保证国家安全。第九,对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起保障作用。 15、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内容 一是企业法人制度;二是有限责任制度;三是法人治理结构。 16、为什么说企业股权多样化有利于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 企业股权多样化有利于保证国有资产出资人到位;有利于企业实行有限责任制度;有利于实现政企分开。 17、农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 主要内容: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加快发展畜牧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农业区域布局,调整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 基本原则: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坚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坚持运用经济手段,坚持尊重农民的意愿与生产经营自主权。 18、农村税费改革的基本内容和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主要内容是:1)取消乡统筹费和农村教育集资等专门面向农民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集资。2)取消屠宰税。3)取消农业特产税。4)逐步取消过去统一规定的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5)调整农业税政策。6)改革村提留征收使用办法。 基本原则:1)坚持把减轻农民负担作为农村税费改革的基本出发点,从轻确定农民负担水平,并保持长期稳定;2)妥善处理改革力度与各方面承受能力以及各种利益的关系;3)实行科学规范的分配制度和简便易行的征收方式,把农民负担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管理轨道;4)统筹安排,加快推进各项配套改革,建立健全确保农村基层组织正常运转和农村义务教育必要经费投入的保障制度;5)完善改革后农民负担监督管理约束机制,防止农民负担反弹。 19、发展小城镇的指导原则 一是尊重规律,循序渐进。二是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三是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四是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20、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基本特征、内涵和功能 基本特征:统一性、开放性、竞争性、有序性。 内涵:社会主义市场体系是指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在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市场有机整体。在这一体系中,既包括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在内的商品市场,也包括资本、劳动力、技术、信息等市场在内的要素市场。其中,商品市场是市场体系发展的基础,要素市场的发育程度和水平反过来又制约着商品市场的发展。 功能:一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功能。二是经济联系的功能。三是利益关系调整的功能。四是信息产生和传递的功能。五是社会评价的功能。 21、我国劳动力市场发育的特点 一是劳动力自由流动程度大大提高。二是劳动力市场价格化程度提高。三是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发育程度提高。四是劳动力市场的法制化程度提高。五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有了重大进展。 22、我国土地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双轨制带来的寻租现象,主要表现在越权批地和横向多部门批地,影响了土地市场的健康发展。二是投机严重。三是对土地市场缺乏有效的管理。 23、技术市场的功能 价格实现功能、市场竞争功能、加快技术转化功能。 24、金融市场的概念 广义的金融市场是指金融活动关系的总和。狭义的金融市场是指具体的资金融通场所和方式。作为一个完整的市场,金融市场包括四个方面:短期资本市场、长期资本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 25、信息市场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是各类信息服务咨询机构。二是各种涉及信息生产、加工、处理的机构。三是为信息服务提供各种软、硬件服务的公司。四是网络信息市场。 26、我国市场体系发育中存在的问题 市场交易行为不规范;市场组织化程度偏低;市场竞争秩序仍存在不少问题;市场分割、封锁仍然存在,全国统一市场仍未真正形成。 27、我国市场体系发育中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是立法滞后、执法不严。二是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三是市场调控机制尚不健全。四是部分扭曲的利益分配机制加剧了市场分割和封锁。五是市场中介组织发育滞后。 28、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我国市场体系的方法 1)制定科学的市场培育和发展规划,促进统一市场的形成。2)整合市场资源,提高市场组织化程度。3)进一步加强市场体系的法制建设,加强和改善各级政府对各类市场的依法管理。4)加快要素市场的建设,解决要素市场中存在的问题。5)重视中介组织的发育和健康发展。 29、怎样从思想认识上全面正确理解对外开放的涵义 1)树立全面开放的意识。2)正确认识和处理外贸、外资、外债、外汇、外援的“五外”辨证统一关系。3)对外开放不等于放弃保护。4)正确处理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 30、对外开放的意义 1)有力的促进了对外经贸事业的发展,为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作出了突出贡献。2)加快了我国开放型经济的形成。3)成为带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国家竞争力提高的重要渠道。4)推动了祖国统一大业。总之,对外开放是20多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拉动力量,它为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为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为促进人们的观念更新、加快新旧体制的转换进程,为以后我国经济持续而稳定的增长,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31、我国利用外资的主要方式 一是各种贷款,包括外国政府和金融组织提供的中长期、中低利率贷款、带援助性的无息贷款、商业贷款,以及各种名目的开发基金等。二是直接投资,通过合资、合作、独资经营、补偿贸易等方式吸引外国直接投资。三是证券市场融资。 32、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遵循的基本原则 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遵循的基本原则: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则;先富带后富的原则;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33、转型期收入差距变化的原因 1)经济增长或发展。2)经济改革或体制变迁。3)经济政策及其变化。 34、改进收入分配的途径 1)抓住改革和发展两个环节。2)发挥政府在收入再分配上的功能。3)改进宏观经济政策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35、近年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遵循的原则 1)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2)社会公平原则与市场效率原则相结合。3)行政管理职能与基金收缴营运相分离。4)城镇保障制度与农村保障制度相区别。5)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合理分担风险。 36、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基本框架 1)由国家财政支撑的保障项目。主要包括国家立法强制实施的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三项。2)由国家、企业、职工三方负担的社会保险。在我国目前包括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五项。3)由企业和个人出资的企业补充保险和个人储蓄性保险。 37、我国对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模式改革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探索 1)实行部分积累基金制。2)探索“统账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3)统一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38、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体系的措施 一是建立统一的覆盖所有城镇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二是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 39、我国传统的社会救济制度的弊端 1)实施范围窄,覆盖面小,相当一部分贫困居民和职工得不到救济和补助;2)标准偏低,难以保障救助对象的基本生活;3)民政部门经办的社会救济经费不足,企业经办的救济负担重,一旦企业出现经济困难,职工需要救助,企业反而难于承担责任。 40、当前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和深化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原则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1)扩大实施范围;2)合理确定保障标准;3)落实保障资金;4)理顺管理体制。 深化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原则:1)以全体农村居民为对象,以家庭保障为基础,以保障基本生活为目的,保障项目和保障标准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2)保障资金由个人、集体、国家共同负担,以个人和集体为主;3)坚持公平与效率相结合,权利与义务相结合,保障生活与扶持生产相结合,物质帮助与生活服务、政策扶持相结合;4)政府组织、整体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逐步到位。 41、计划调控的主要功能 1)凝聚社会共识。2)宏观信息导向。3)协调政策手段。4)引导资源配置。 4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 1)资源配置职能。2)收入分配职能。3)宏观经济调控职能。 43、深化税制改革完善新税制的基本方向 一是优化税源结构,由以间接税为主体逐步过渡到间接税与直接税并重的双主体税制。二是完善增值税制,由生产型逐步过渡到消费型。三是适当扩大消费税的征收范围,合理调整征税项目和税率。四是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五是完善个人所得税。六是理顺税费关系。七是建立健全地方税体系。八是完善税收征管制度。 44、财政政策的类型 1)从财政政策机理的角度,可分为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2)从财政政策取向的角度,可分为扩张性、紧缩性和中性财政政策。 45、我国目前金融组织体系的构成 1)国家金融管理机构。2)商业银行。3)政策性银行。4)非银行金融机构。 46、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保持币值稳定、防止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并以此促进经济发展。 47、从政策取向看财政政策与货币的搭配有哪些方式 1)松财政、松货币。2)紧财政、紧货币。3)紧财政、松货币与紧货币、松财政。4)中性货币、中性财政。 48、汇率及其决定 汇率是本币与外币的比价。在汇率完全市场化的条件下,决定汇率的基础是各国货币的实际购买力。现实的汇率,主要由外汇市场供给状况来决定。 4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的基本职能 1)维护市场秩序。2)宏观平衡。3)公平分配。4)解决“外部化”问题。5)提供公共品。6)对外经济管理。 50、政府调控经济的手段和方式 1)制定游戏规则。2)计划指导。3)政策参数调节。4)直接投资。5)直接调控和一定的行政手段。 51、我国渐进式改革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先农村,后城市。2)先沿海,后内地。3)从发展乡镇企业、个体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等非国有经济入手,形成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局面。4)在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方面,先采取放权让利的“政策调整型”改革,然后转到以企业制度创新和整个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为重点的改革。5)先在一段时期内实行“双轨制”,然后在条件成熟时并轨,实行单一的市场经济体制。6)先着重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然后再适时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52、当前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1)结构问题,包括产业结构不合理,地区发展不协调,城镇化水平低等。2)总量问题。3)就业问题。4)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差和银行不良资产比重大等问题。5)可持续发展问题。 53、当前从经济方面看,涉及全局性稳定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1)化解金融风险,保障金融稳定。2)缓解就业压力,化解失业风险。3)注意按资分配可能形成的累积效应,防止收入差距过大。 54、为什么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加速推进现代化,必须妥善处理工农城乡关系。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3)农村人口众多是我国的国情,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才能保障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才能不断扩大内需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4)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力度扶持“三农”的能力和条件。 55、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要求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56、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1)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2)必须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不断创新农村体制机制。3)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4)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的逐步推进。5)必须坚持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依靠农民辛勤劳动,国家扶持和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6)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 57、怎样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1)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重点在“多予”上下功夫。2)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国家财政支出、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要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3)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4)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转向农村。5)提高耕地占用税税率,新增税收主要用于“三农”。6)、进一步加大支农资金整合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7)、金融机构要不断改善服务,加强对“三农”的支持。8)、加快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实行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多种形式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推进征地、户籍等制度改革。 58、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主要内容 1)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基地和区域性农业科研中心,在机构设置、人员聘任和投资建设等方面实行新的机制。2)加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3)稳定发展粮食生产。4)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5)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6)加快发展循环农业。 59、促进农民增收的手段 1)拓宽农民增收渠道。2)保障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3)稳定、完善、强化对农业和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4)加强扶贫开发工作。 60、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应从哪些方面着手 1)大力加强农田水利、耕地质量和生态建设。2)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建设。3)加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 61、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培养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的具体内容 1)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着力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2)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3)积极开展农村卫生事业。4)繁荣农村文化事业。5)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6)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 62、为什么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 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重大进展。2)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3)经济体制还不完善,生产力发展仍面临着许多体制性障碍。4)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加快的国际环境,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必须加快推进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注入动力。 63、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1)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2)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注重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3)坚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4)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有重点、有步骤的推进改革。5)统筹兼顾,协调好改革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6)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64、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措施 1)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规范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者的权责,完善企业领导人员的聘任制度。2)股东会决定董事会和监事会成员,董事会选择经营管理者,经营管理者行使用人权,并形成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制衡机制。3)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并适应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要求,改进发挥作用的方式,支持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者依法行使职权,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4)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并同市场化选聘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机制相结合。5)继续推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深化劳动用工、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分流安置富余人员,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创造企业改革发展的良好环境。 65、如何改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环境 1)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的培训机制,推进乡镇企业改革和调整,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积极开拓农村就业空间,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限制性规定,为农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2)逐步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加强引导和管理,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3)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流动人口管理,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平稳有序转移。4)加快城镇化进程,在城市有稳定职业和住所的农业人口,可按当地规定在就业地或居住地登记户籍,并依法享有当地居民应有的权利,承担相应的义务。 66、加强和完善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服务 (1)大力发展社会中介服务。各级政府要加大对中介服务机构的支持力度,坚持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原则,不断完善社会服务体系。支持发展创业辅导、筹资融资、市场开拓、技术支持、认证认可、信息服务、管理咨询、人才培训等各类社会中介服务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规范和发展各类行业协会、商会等自律性组织。整顿中介服务市场秩序,规范中介服务行为,为非公有制经济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2)积极开展创业服务。进一步落实国家就业和再就业政策,加大对自主创业的政策扶持,鼓励下岗失业人员、退役士兵、大学毕业生和归国留学生等各类人员创办小企业,开发新岗位,以创业促就业。各级政府要支持建立创业服务机构,鼓励为初创小企业提供各类创业服务和政策支持。对初创小企业,可按照行业特点降低公司注册资本限额,允许注册资金分期到位,减免登记注册费用。(3)支持开展企业经营者和员工培训。根据非公有制经济的不同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整合社会资源,创新培训方式,形成政府引导、社会支持和企业自主相结合的培训机制。依托大专院校、各类培训机构和企业,重点开展法律法规、产业政策、经营管理、职业技能和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培训,各级政府应给予适当补贴和资助。企业应定期对职工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和安全知识培训。(4)加强科技创新服务。要加大对非公有制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的支持,加快建立适合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特点的信息和共性技术服务平台,推进非公有制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大力培育技术市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让。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要积极为非公有制企业提供科技咨询、技术推广等专业化服务。引导和支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与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鼓励国有科研机构向非公有制企业开放试验室,充分利用现有科技资源。支持非公有资本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和科研开发机构。鼓励有专长的离退休人员为非公有制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切实保护单位和个人知识产权。(5)支持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改进政府采购办法,在政府采购中非公有制企业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推动信息网络建设,积极为非公有制企业提供国内外市场信息。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企业扩大出口和“走出去”,到境外投资兴业,在对外投资、进出口信贷、出口信用保险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在境外申报知识产权。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等中介组织作用,利用好国家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开拓国际市场。(6)推进企业信用制度建设。加快建立适合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特点的信用征集体系、评级发布制度以及失信惩戒机制,推进建立企业信用档案试点工作,建立和完善非公有制企业信用档案数据库。对资信等级较高的企业,有关登记审核机构应简化年检、备案等手续。要强化企业信用意识,健全企业信用制度,建立企业信用自律机制。 67、维护非公有制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  1)完善私有财产保护制度。要严格执行保护合法私有财产的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非公有制企业的合法财产,不得非法改变非公有制企业财产的权属关系。按照宪法修正案规定,加快清理、修订和完善与保护合法私有财产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2)维护企业合法权益。非公有制企业依法进行的生产经营活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预。依法保护企业主的名誉、人身和财产等各项合法权益。非公有制企业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提出的行政复议等,政府部门必须及时受理,公平对待,限时答复。3)保障职工合法权益。非公有制企业要尊重和维护职工的各项合法权益,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法律法规,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与职工签订规范的劳动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并健全集体合同制度,保证双方权利与义务对等;必须依法按时足额支付职工工资,工资标准不得低于或变相低于当地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逐步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必须尊重和保障职工依照国家规定享有的休息休假权利,不得强制或变相强制职工超时工作,加班或延长工时必须依法支付加班工资或给予补休;必须加强劳动保护和职业病防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切实做好安全生产与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工作,改善劳动条件,加强劳动保护。要保障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禁止使用童工。4)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非公有制企业及其职工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参加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按照国家规定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有关部门要根据非公有制企业量大面广、用工灵活、员工流动性大等特点,积极探索建立健全职工社会保障制度。5)建立健全企业工会组织。非公有制企业要保障职工依法参加和组建工会的权利。企业工会组织实行民主管理,依法代表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企业必须为工会正常开展工作创造必要条件,依法拨付工会经费,不得干预工会事务。  68、加强和改进政府对非公有制企业的监管 1)改进监管方式。各级人民政府要根据非公有制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完善相关制度,依法履行监督和管理职能。各有关监管部门要改进监管办法,公开监管制度,规范监管行为,提高监管水平。加强监管队伍建设,提高监管人员素质。及时向社会公布有关监管信息,发挥社会监督作用。2)加强劳动监察和劳动关系协调。各级劳动保障等部门要高度重视非公有制企业劳动关系问题,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执行劳动合同、工资报酬、劳动保护和社会保险等法规、政策的监督检查。建立和完善非公有制企业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健全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及时化解劳动争议,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维护社会稳定。3)规范国家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收费行为。进一步清理现有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收费,除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务院财政、价格主管部门规定的收费项目外,任何部门和单位无权向非公有制企业强制收取任何费用,无权以任何理由强行要求企业提供各种赞助费或接受有偿服务。要严格执行收费公示制度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规定,企业有权拒绝和举报无证收费和不合法收费行为。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各类收费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乱收费、乱罚款及各种摊派行为。 69、贯彻公平竞争原则,全面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1)依法保护民营经济合法权益。认真贯彻《安徽省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权益保护条例》。依法保障民营企业及企业主的人身财产安全。未经法定程序,任何单位不得查封、冻结民营企业的财产、资金。依法保护民营企业知识产权、非专利技术和商业秘密。加大纠风治乱力度,切实落实“收费卡”和收费许可证制度,严禁乱罚款、乱收费、乱摊派、乱检查、乱评比、乱拉赞助。杜绝搭车收费,禁止经营服务性收费进入行政服务中心。对严重损害民营企业权益的案件,要从严查处,公开曝光。2)拓宽民营经济融资渠道。建立民营企业征信体系。开发适应民营经济特点的金融产品。推进银企合作,扩大对民营企业授信。壮大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各级财政都要加大投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在担保体系建设中的引导作用;广泛吸纳民间资本和外来投资,组建民间担保机构,开展担保业务;鼓励企业开展互助担保,开展商业担保业务;支持省、市两级担保机构等扩大再担保业务。简化抵押、担保手续,降低评估费用。积极利用民间资本,加速城市商业银行、信用社和信托投资公司等股份制改造,壮大地方金融实力。支持在合肥、芜湖等地发展风险投资机构。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上市融资、债券发行等方式筹集发展资金。3)促进高素质人才进入民营企业。建立健全民营企业经营管理者业绩评定制度,逐步发展民营企业职业经理市场。各级人才服务机构要加强对民营企业的人事代理服务,健全社会化管理新机制,切实做好民营企业经营管理者和高中级技术人员人事档案管理、职称评定、职业推介、社会保险接续等工作。开展人才租赁试验,及时满足民营企业多样化的人才需求。对科技型民营企业租赁高层次人才,由省、市政府人才开发专项资金给予一定的资助。4)改进对民营企业的土地供应。民营企业申请使用国有、集体土地,与国有集体企业同等对待。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原国有土地为行政划拨的,可继续保留划拨使用方式。民间投资基础设施和工业项目可直接租赁集体土地。民营企业重大项目建设用地可由省、市统一调剂安排用地指标。社会公益事业项目可依法实行划拨供地。支持各市、县加强土地经营,增加收入,补贴工业用地征用费用、降低工业用地价格。5)改善对民营经济的服务。推进政府各部门转变职能,强化公务员为纳税人服务的教育,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办好各级行政服务中心,简化办事程序,提高行政效率。建立公共经济信息发布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布重要的行业发展规划、重大项目规划、政府采购和建设招标、各项优惠政策等信息。放手发展各类市场中介组织,为民营企业提供社会化、专业化和规范化服务。   70、发展民营经济的重要意义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两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是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等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当前,经济自主增长的动力显著增强,民营经济等非公有制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正成为我市经济重要增长点。要牢牢把握新形势下的发展主动权,就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推进新的思想解放,营造鼓励创业的社会氛围,营造平等竞争的经济环境,全方位发展民营经济,聚集民资,依靠民力,发挥民智,实现民富。积极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有利于繁荣城乡经济、增加财政收入,有利于扩大社会就业、改善人民生活,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五、科   技    1、我国科技工作的基本方针 我国科技工作的基本方针是: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努力攀登科学技术高峰。   2、在人口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保障全国人民丰衣足食,使农业和农村经济不断跃上新台阶,我国如何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科技进步 1)必须始终把科技进步摆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优先地位,把农业科技摆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推动传统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转变,使我国农业科技率先跃居世界先进水平。2)要着重抓好我国现有农业先进技术的组装配套,并有选择地引进一批国外、境外的优良品种、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速推广应用。大力提高农业技术成果的转化率和规模效益。3)要继续推进农科教结合,全面普及农业科技知识,采用多种方式培养农业技术人才,进一步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稳定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发展技工贸一体化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4)切实加强农业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集中优势力量,在动、植物新品种选育、病虫害与自然灾害的综合防治、区域综合发展、农产品加工及综合利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对农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关键技术领域,力求取得重大突破。5)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努力提高乡镇企业技术水平和科学管理水平,引导其向技术密集、集约经营的方向发展。运用各类先进技术开创新的产业领域,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广开渠道,推动农村工业化的小城镇建设。6)要进一步加强科技扶贫工作。大力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科技和教育。帮助贫困地区培养技术人才,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引导贫困地区人民依靠科技开发当地资源,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发达地区也要在技术、信息、人才、资金等方面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支援。    3、科教兴国 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社会生产力中第一位的、首要的和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①科学技术的主导作用;②科学技术的超前作用;③科学技术的驱动作用;④科学技术是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因素 。 5、纳米 纳米是一个长度单位,1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 6、知识经济  是高技术经济、高文化经济、高智力经济,是以高技术产业为支柱,以智力资源为依托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7、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又称DNA重组技术,是将生物特定的基因按照人的意愿经过体外重组后再转入生物体内,使这个基因能在受体生物内复制、转录、翻译、表达,从而产生出人们所期望的产物或达到某种目的。  8、世界贸易组织《关于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和制止假冒商品的协定》所定义的知识产权包括的9项内容 一是版权,包括计算机程序和数据汇编;二是商标,包括商品商标和服务商标;三是工业品外观设计;四是地理标志;五是发明专利;六是植物新品种权;七是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拓扑图);八是未公开信息,包括技术秘密、商业秘密和实验数据;九是对许可合同不合理限制条款的控制。 9、办公自动化与电子政务的主要区别   ①应用服务定位有所不同。办公自动化系统更多把重点放在一个政府部门内部或一个系统内部,其应用范围主要以内部公文、政务信息、会议管理、人事档案管理、文档管理、公共信息、视频会议、电子邮件等业务的处理为主;而电子政务则侧重于政府部门之间、跨部门以及政府部门面向企业或个人模式的应用,其应用范围主要有:面向政府部门的政府公文交换与会签、政务信息交流、公共信息共享、项目网上审批、视频会议电子邮件等业务应用处理,面向企业的企业信息稽查、企业营业执照年审、企业征税、项目网上审批、政府采购等业务应用服务,面向个人的电子税务、电子福利支付、电子证件、电子身份认证、就业服务信息等业务处理。 ②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应用服务对象主要是政府部门机关的内部用户;而电子政务的应用服务对象是政府部门以外的用户,如其他政府部门的用户(G 2G 模式)、企业用户(G2B模式)和社会公众(G 2C 模式)。应用服务对象的不同决定了两者的应用环境、功能设置、操作模式、系统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区别。 10、计算机硬件由哪几部分组成 由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四个部分组成。   六、 法   律  1、为什么说依法治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2、依法行政的含义 依法行政,就是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必须有法律的授权并且依据法律。法律是行政机关活动的准绳,也是对行政机关行为进行监督和评价的依据。首先,依法行政是对行政机关提出的要求。第二,依法行政的内容是,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一是要有法律授权,二是要有法律的具体规定。第三,依法行政的最终目的是保护公民的权益。第四,这里所说的行政机关是一种泛称,既包括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也包括法律法规授权行使权力的组织。 3、刑法的基本原则 所谓刑法的基本原则,是指贯穿于刑法始终的,指导刑事立法、刑事司法的基本准则。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有:罪刑法定原则、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 4、现行宪法是哪一年制定,经过哪几次修改 现行宪法通过时间是1982年12日4日,经过了1988年、1993年、1999、2004年四次修改。 5、什么是行政处罚的“一事不再罚”原则 行政处罚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这就是行政处罚的一事不再罚原则。 6、行政处罚的设定权限 1)法律可以设定各种行政处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设定。2)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罚。3)法律对违法行为已经作出行政处罚规定,行政法规需要作出具体规定的,必须在法律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规定。4)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销企业营业执照以外的行政处罚。5)法律、行政法规对违法行为已经作出行政处罚规定,地方性法规需要作出具体规定的,必须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规定。6)国务院部、委员会制定的规章可以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作出具体规定。7)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的,前款规定的国务院部、委员会制定的规章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可以设定警告或者一定数量罚款的行政处罚。罚款的限额由国务院规定。8)国务院可以授权具有行政处罚权的直属机构依照本条第一款、第二款的规定,规定行政处罚。9)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以及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可以在法律、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作出具体规定。10)尚未制定法律、法规的,前款规定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可以设定警告或者一定数量罚款的行政处罚。罚款的限额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规定。11) 其他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行政处罚。 7、行政处罚简易程序适用的条件 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五十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的,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8、行政处罚听证程序适用的条件 行政机关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 9、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 举证责任,是指诉讼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提交证据加以证实的法律责任,当事人不履行法定的举证责任,要承担败诉的后果。 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是: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 在诉讼过程中,被告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 10、什么是审查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原则 审查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是指人民法院通过依法审查行政案件,对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审查,并作出判决。它包括受理、审理、评价和判决几个环节,其中判决是审查的终结,也是审查最具有决定意义的一个环节。审查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原则,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审查具体行政行为;二是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 11、结合《行政处罚法》,谈谈你对我国的劳动教养制度的看法。 劳动教养制度与现行《行政处罚法》的规定有不符之处。《行政处罚法》第9条规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规定。”第10条第一款规定:“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罚。”第64条第二款规定:“本法公布前制定的法规和规章关于行政处罚的规定与本法不符合的,应当自本法公布之日起,依照本法规定予以修订,在 1997年12月31日前 修订完毕。”由此可见,作为行政法规的《劳动教养试行办法》规定“劳动教养”这样一种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与《行政处罚法》的规定有矛盾和冲突。 12、 什么是行政诉讼的选择复议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对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的行政案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先向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13、公务员法的立法宗旨 规范公务员的管理,保障公务员的合法权益,加强对公务员的监督,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促进勤政廉政,提高工作效能。 14 、什么是公务员 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15、公务员享有哪些权利,承担哪些义务 公务员享有下列权利:(一)获得履行职责应当具有的工作条件;(二)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被免职、降职、辞退或者处分;(三)获得工资报酬,享受福利、保险待遇;(四)参加培训;(五)对机关工作和领导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六)提出申诉和控告;(七)申请辞职;(八)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公务员应当履行下列义务:(一)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二)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认真履行职责,努力提高工作效率;(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接受人民监督;(四)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五)忠于职守,勤勉尽责,服从和执行上级依法作出的决定和命令;(六)保守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七)遵守纪律,恪守职业道德,模范遵守社会公德;(八)清正廉洁,公道正派;(九)法律规定的其他义务。 16、公务员晋升领导职应当遵循的程序 (一)民主推荐,确定考察对象;(二)组织考察,研究提出任职建议方案,并根据需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酝酿;(三)按照管理权限讨论决定;(四)按照规定履行任职手续。 17、公务员执行公务时,应当如何对待有错误的上级决定或者命令 公务员执行公务时,认为上级的决定或者命令有错误的,可以向上级提出改正或者撤销该决定或者命令的意见;上级不改变该决定或者命令,或者要求立即执行的,公务员应当执行该决定或者命令,执行的后果由上级负责,公务员不承担责任;但是,公务员执行明显违法的决定或者命令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18、我国的人事争议仲裁制度 1)《公务员法》第一百条规定:国家建立人事争议仲裁制度。2)人事争议仲裁应当根据合法、公正、及时处理的原则,依法维护争议双方的合法权益。3)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根据需要设立。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由公务员主管部门的代表、聘用机关的代表、聘任制公务员的代表以及法律专家组成。4)聘任制公务员与所在机关之间因履行聘任合同发生争议的,可以自争议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向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接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仲裁裁决生效后,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执行。 19、行政许可的立法宗旨 规范行政许可的设定和实施,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 20、什么是行政许可 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 21、试述行政许可的基本原则和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 行政许可的基本原则:1)法定原则。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2)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3)便民的原则。实施行政许可,应当遵循便民的原则,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4)救济原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享有陈述权、申辩权;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其合法权益因行政机关违法实施行政许可受到损害的,有权依法要求赔偿。5)信赖保护原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受法律保护,行政机关不得擅自改变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行政许可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修改或者废止,或者准予行政许可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变更或者撤回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由此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财产损失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给予补偿。 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一)直接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宏观调控、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直接关系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特定活动,需要按照法定条件予以批准的事项;(二)有限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公共资源配置以及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特定行业的市场准入等,需要赋予特定权利的事项;(三)提供公众服务并且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职业、行业,需要确定具备特殊信誉、特殊条件或者特殊技能等资格、资质的事项;(四)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设备、设施、产品、物品,需要按照技术标准、技术规范,通过检验、检测、检疫等方式进行审定的事项;(五)企业或者其他组织的设立等,需要确定主体资格的事项;(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其他事项。 22、试论行政许可的设定权限 1)法律可以设定行政许可。2)尚未制定法律的,行政法规可以设定行政许可。必要时,国务院可以采用发布决定的方式设定行政许可。实施后,除临时性行政许可事项外,国务院应当及时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或者自行制定行政法规。3)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的,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行政许可;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的,因行政管理的需要,确需立即实施行政许可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章可以设定临时性的行政许可。临时性的行政许可实施满一年需要继续实施的,应当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地方性法规。4)地方性法规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章,不得设定应当由国家统一确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资格、资质的行政许可;不得设定企业或者其他组织的设立登记及其前置性行政许可。其设定的行政许可,不得限制其他地区的个人或者企业到本地区从事生产经营和提供服务,不得限制其他地区的商品进入本地区市场。5)行政法规可以在法律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范围内,对实施该行政许可作出具体规定。6)地方性法规可以在法律、行政法规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范围内,对实施该行政许可作出具体规定。7)规章可以在上位法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范围内,对实施该行政许可作出具体规定。8)法规、规章对实施上位法设定的行政许可作出的具体规定,不得增设行政许可;对行政许可条件作出的具体规定,不得增设违反上位法的其他条件。9)其他规范性文件一律不得设定行政许可。 23、行政许可的便民原则 1)行政许可法明确规定,实施行政许可,应当遵循便民的原则,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2)法律规定,经国务院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许可权。行政许可需要行政机关内设的多个机构办理的,该行政机关应当确定一个机构统一受理行政许可申请,统一送达行政许可决定。3)法律规定,申请人可以委托代理人提出行政许可申请。行政许可申请可以通过信函、电报、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方式提出。4)法律规定,行政机关对申请人提出的行政许可申请,应当根据下列情况分别作出处理:申请事项依法不需要取得行政许可的,应当即时告知申请人不受理;申请事项依法不属于本行政机关职权范围的,应当即时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并告知申请人向有关行政机关申请;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的,应当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或者在五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申请事项属于本行政机关职权范围,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或者申请人按照本行政机关的要求提交全部补正申请材料的,应当受理行政许可申请。 24、简述行政许可的费用收费制度    1)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和对行政许可事项进行监督检查,不得收取任何费用。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2)行政机关提供行政许可 申请书 入党申请书下载入党申请书 下载入党申请书范文下载下载入党申请书民事再审申请书免费下载 格式文本,不得收费。3)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所需经费应当列入本行政机关的预算,由本级财政予以保障,按照批准的预算予以核拨。4)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收取费用的,应当按照公布的法定项目和标准收费;所收取的费用必须全部上缴国库,任何机关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挪用、私分或者变相私分。财政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向行政机关返还或者变相返还实施行政许可所收取的费用。 25、什么是信访 信访,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依法由有关行政机关处理的活动。 26、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的职责 (一)受理、交办、转送信访人提出的信访事项;(二)承办上级和本级人民政府交由处理的信访事项;(三)协调处理重要信访事项;(四)督促检查信访事项的处理;(五)研究、分析信访情况,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完善政策和改进工作的建议;(六)对本级人民政府其他工作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的信访工作进行指导。 27、如何处理可能造成社会影响的重大、紧急信访事项和信访信息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发现可能造成社会影响的重大、紧急信访事项和信访信息时,可以就近向有关行政机关报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上一级人民政府;必要时,通报有关主管部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主管部门;必要时,通报有关主管部门。国务院有关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国务院;必要时,通报有关主管部门。  行政机关对重大、紧急信访事项和信访信息不得隐瞒、谎报、缓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缓报。 对于可能造成社会影响的重大、紧急信访事项和信访信息,有关行政机关应当在职责范围内依法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不良影响的产生、扩大。 28、对信访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信访事项的,有哪些特别规定 1)信访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信访事项,应当向依法有权处理的本级或者上一级机关提出。2)信访事项已经受理或者正在办理的,信访人在规定期限内向受理、办理机关的上级机关再提出同一信访事项的,该上级机关不予受理。3)信访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信访事项的,应当到有关机关设立或者指定的接待场所提出。4)多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共同的信访事项的,应当推选代表,代表人数不得超过5人。 29、信访事项的办理期限 信访事项应当自受理之日起60日内办结;情况复杂的,经本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办理期限,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30日,并告知信访人延期理由。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30、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应当对那些事项及时督办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发现有关行政机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督办,并提出改进建议:(一)无正当理由未按规定的办理期限办结信访事项的;(二)未按规定反馈信访事项办理结果的;(三)未按规定程序办理信访事项的;(四)办理信访事项推诿、敷衍、拖延的;(五)不执行信访处理意见的;(六)其他需要督办的情形。 收到改进建议的行政机关应当在30日内书面反馈情况;未采纳改进建议的,应当说明理由。   七、历   史  1、1900年西方列强发动的侵略中国的战争是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2、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南京条约》 。 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的三大运动是指 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 。 4、中国共产党的哪次会议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十四大”。  5、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哪年召开?大会确立的全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大会召开有什么历史意义是什么 时间:1945年。 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 意义:这次大会是党 在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代表,是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它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作了重要准备。 6、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什么?前期的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有哪些 标志:《新青年》或《青年杂志》的创办。 内容:提出“民主”(或“德先生”)和“科学”(或“赛先生”)两大口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7、苏联剧变的主要教训 ①执政的共产党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且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②执政的共产党必须代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坚定不移地领导人民迅速发展国民经济,不失时机地改革同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力,逐步地满足人民的各种物质文化需求。③执政的共产党必须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④执政的共产党必须搞好党的建设,特别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从根本上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8、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 通过全党共同努力,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归根到底成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   9、经济全球化的动力 ①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发展是经济全球化发展必不可少的两大因素。②科学技术是经济全球化的强大助推力。③跨国公司是推动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合理配置的微观经济主体。  10、国际经济协调的三大全球性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集团。   八、公共行政  1、公共产品 是由以政府机关为主的公共部门生产的、供全社会所有公民共同消费、所有消费者平等享受的社会产品。  2、公共产品的类型  ①基本公共产品或纯公共产品。它是政府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的平等的、无差别的共同服务,人们不受地位、种族、富裕程度和城乡差别的限制,均可平等享受,如国防、外交、公安、司法、义务教育、神态环境保护等 ②混合公共产品或称半公共产品。这种公共产品既能满足公共需要,又能满足个人需要;既人人平等消费又具有一定程度的竞争性与排他性,如高等教育中的研究生教育。 ③由政府出面提供的部分带有规模经济效益的公民消费服务。这种公共产品的特点是:最终消费者是个人,由使用者付费,具有规模经济特性,只有政府集中投资与管理才能产生效益,如邮政、民航、铁路、煤气等基础产业。  3、公共行政  公共行政是指政府处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的管理活动。  4、公共行政的客体  是公共事务。公共事务依其范围的大小可分为四类:国家事务、共同事务、地方事务和公民事务。 5、公共行政的原则   法治原则、服务原则、效率原则。 6、中国现代公共行政的基本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中国现代公共行政的基本原则:人民主权原则、社会主义宪政原则、党领导行政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  7、公共行政职能   又称政府职能,是政府在依法管理国家公共事务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职责范围及其作用,也是政府管理活动方向与实质的体现。政府应该做什么,即是对这一概念最通俗的表述。  8、政府职能体系的构成 分为基本职能体系和运行职能体系。政府基本职能体系: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社会职能。政府运行职能体系:计划职能、组织职能、控制职能。  9、现阶段,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主要内容   政府职能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各个方面。 首先,就政治领域而言,政府的政治职能必须向培植、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方向转变。其次,就整个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而言,政府职能应该从以经济职能为主向以经济和其他社会事务管理并重的方向发展。最后,就经济领域而言,政府的经济职能必须从对微观经济生活过多的干预转向对全社会经济活动的宏观管理。 10、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途径   ①深化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②大力扶持和发展各类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不断增强社会自我管理的能力。③加快政治体制改革的步伐,通过综合配套的方式不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11、行政体制的基本内涵  行政体制通常与国家的立法体制、司法体制相对应。行政体制包括政府组织机构、行政权力机构、行政区划体制、行政规范等,其核心是政府的机构设置、职权划分以及运行机制等。 12、行政权力    行政权力是指各级行政机关执行法律,制定和发表行政法规,在法律授权的范围内实现对公共事务的管理,解决一系列行政问题的强制力量与影响力。  13、行政权力具有的特征   公共性、强制性和约束性。  14、行政责任   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法律上的行政责任,一是指普通的行政责任。法律上的行政责任,是指政府工作人员除了遵守一般公民必须遵守的法律法规外,还必须遵守有关政府工作人员的法律规范。普通行政责任,则不涉及法律问题,主要包括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等。  15、中国的政治制度  中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核心是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的多党合作制度以及政治协商制度。  16、中国公共行政体制的特点   ①各级行政机关都是同级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并向权力机关负责,接受权力机关的监督。②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生活实施领导。③国家各级行政机关内部,实行首长负责制的领导体制,并坚持下级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的原则。  17、行政领导者的素质构成   行政领导者的素质是指履行行政领导职责所应具备的能力和条件的总和,包括①政治素质;②业务素质;③品德素质;④文化素质;⑤身心素质。 18、行政首长负责制    是国家机关的最高行政决策权、指挥权和全部责任赋予行政首长一人承担的一种行政领导体制。  19、行政首长负责制的优缺点    优点是事权集中,责任明确,可减少扯皮;指挥统一,便于执行,行政效率高。缺点是大权独揽,容易形成个人专断;若缺少监督,易于产生腐败。  20、行政领导基本领导方法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方法;②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方法;③调查研究方法;④系统分析方法。 21、人事行政的基本原则  ①以人为本的原则;②党管干部的原则;③任人唯贤的原则;④德才兼备的原则;⑤适才适用的原则;⑥科学分类的原则;⑦公正公平的原则 。 22、人事行政的运行机制   ①竞争机制;②激励机制;③更新机制;④法制机制。 23、职位分类 是以工作为中心的分类方法。即按照工作性质、难易程度、责任轻重、所需资格等因素,将众多的职位划分为若干类别,并划分为若干等级,以便做到对不同专业、不同等级的工作人员实行不同的管理方法。  24、公务员制度的主要内容   公务员的录用、考核、奖励与惩戒、晋升、培训、工资福利、退休、公务员的权利义务、纪律和法定权益保障等方面的管理规范。  25制定公共政策方案的步骤   ①诊断问题所在,确定决策目标;②探索和拟定各种可能的备选方案;③从各种备选方案中选出最合适的方案。  26、公共财政的含义    是指市场经济中政府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和纠正市场失灵而进行的经济活动,具体表现为国家行政机关为履行行政职能、开展公务活动而进行的资金收支与管理活动。公共财政主要包括公共选择、公共收入、公共支出、财政体制和财政政策等内容。  27、政府采购    是指各级政府为开展日常政务活动或为公共部门提供公共服务的需要,在财政的监督下,以法定的方式、方法和程序,利用国家财政性资金从市场上为政府部门或所属公共部门购买商品、工程及服务的行为。  28、政府绩效   政府的工作成就或管理活动所产生的积极效果。  29、绩效管理的程序   ①明确组织使命、战略和价值;②签订绩效 协议 离婚协议模板下载合伙人协议 下载渠道分销协议免费下载敬业协议下载授课协议下载 :工作任务和责任、绩效目标、绩效计划;③进行持续性的绩效管理:绩效状况的监测和反馈、绩效目标和绩效计划的调整、绩效改进的行动计划;④绩效的正式评估。  30、政府部门质量管理的主要机制  ①政府部门质量管理的商业途径;②政府部门质量管理的专业途径;③政府部门质量管理的“使用者介入”机制;④政府部门质量管理的市场机制。   PAGE - 1 -
本文档为【副科级后备干部选拔理论考试思考题及参考答案要点】,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7606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38KB
软件:Word
页数:39
分类:
上传时间:2018-09-09
浏览量: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