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教科版2022-2023四年级科学上册全一册教案(共24课时)

新教科版2022-2023四年级科学上册全一册教案(共24课时)

举报
开通vip

新教科版2022-2023四年级科学上册全一册教案(共24课时)课题:听听声音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虽然看不到它,但可以感受到它。2.声音可以用高低、强弱、悦耳和刺耳等词语来进行描述。科学探究目标运用语言描述听到的声音,并能给声音进行简单的分类。科学态度目标在认识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和态度,乐于与同伴交流。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初步认识到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它随时随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教学重点:重点:细心倾听周围的声音。教学难点:难点:能根据听到的声音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教学准备:教师:班级记录表、微课视...

新教科版2022-2023四年级科学上册全一册教案(共24课时)
课题:听听声音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虽然看不到它,但可以感受到它。2.声音可以用高低、强弱、悦耳和刺耳等词语来进行描述。科学探究目标运用语言描述听到的声音,并能给声音进行简单的分类。科学态度目标在认识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和态度,乐于与同伴交流。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初步认识到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它随时随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教学重点:重点:细心倾听周围的声音。教学难点:难点:能根据听到的声音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教学准备:教师:班级记录表、微课视频资料和课件 ppt 关于艾滋病ppt课件精益管理ppt下载地图下载ppt可编辑假如ppt教学课件下载triz基础知识ppt 。小组:作业本。教学过程:一、导课:导入新课(预设3分钟)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半分钟的时间仔细听听我们周围的声音。提问:都能听到什么声音呢?2.教师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是呀,只要我们仔细地、用心地倾听,你肯定能听到很多声音,声音无处不在。这个单元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声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听听声音》。二、探索:倾听周围的声音(预设27分钟)(一)活动一:听声、描述声音[材料准备:课件微课视频材料、作业本、班级记录表]课件播放声音,仔细听听,你能听到哪些声音呢?2.研讨:这些声音是由什么物体发出来的?3.描述声音:你能描述听到的声音吗?通过视频,你学会用科学词汇来描述我们听到的声音了吗?4.小组交流:看了微课后,把你听到的声音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5.反馈交流:教师将学生反馈的信息记录在“我听到的声音”班级记录表中。6.教师总结:无论在何时何地,我们总能听到一些悦耳的或刺耳的声音,这些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呢?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逐一进行研究。(二)活动二:声音分类[材料准备:“我听到的声音”班级记录表]1.提问:请大家看我们的班级记录表,这些都是我们刚才听到的声音,你能给这些声音分分类吗?2.讨论:小组内讨论分类标准。3.反馈:(提示学生按动物发出的声音、自然界的声音和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分类。)4.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声音方面的知识或问题呢?与全班同学一起分享一下吧!三、拓展:听一段乐曲(预设10分钟)[材料准备:课件PPT音频]1.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声音,请大家看大屏幕,会唱的同学可以边听边唱。2.手势比划:学生根据边唱曲谱边唱边用手势比划音符的高低。3.强弱变化:学生边唱音符边打拍子,感受曲子中声音的强弱变化4.教师小结:声音有强弱变化,这些强弱变化也给我们带来了美妙的视听体验。我们将在后面的学习中,逐一了解声音的魅力。板书设计:1.听听声音高、低、强、弱动物发出的:悦耳、刺耳自然界发出的: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教学反思:课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科学探究目标1.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时的不同状态,并记录下来。2.能从多个物体发声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科学态度目标1.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大胆地阐述自己的发现。2.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随时都影响我们的生活。教学重点:重点:能对“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提出自己的观点,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概念。教学难点:难点:能尝试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观察到物体发声时在振动的证据。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锣、演示台、记录单等。小组:1面鼓、1把钢尺、1根固定在模板上的皮筋、1个音叉,栓有细绳的乒乓球、若干个泡沫粒和1个装有水(占水槽深度的2/3)的水槽。教学过程:一、聚焦:导入新课(预设4分钟)1.同学们,我们不时的听到各种声音,我们自己也能发出多种不同的声音。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2.大家对于物体是怎样发出声音有自己不同的想法,那我们先来看看皮筋是怎样发出声音的?二、探索:物体怎样发出声音(预设发出声音20分钟)(一)活动一:研究皮筋是怎样发出声音的[材料准备:橡皮筋、橡皮筋固定架、学生活动手册]1.请大家拿出橡皮筋,请大家拉伸皮筋、按压皮筋、用手搓揉皮筋……皮筋能否发出声音?2.轻轻弹拨皮筋、横向拉动皮筋,皮筋能否发出声音?3.为什么拉伸皮筋时没有发声,而弹拨皮筋却能发出声音?请大家用对比方法研究一下,皮筋发声的时你看到了什么?将皮筋发声时的状态用文字或示意图的方法记录在活动手册上。4.小组活动后交流:(1)是不是只要我们对物体用力,物体就能发出声音呢?(2)同样是对皮筋用力,为什么拉伸皮筋时没有发声,而弹拨皮筋却能发出声音?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3)皮筋发声时是怎样运动的?你能用手势来比画一下吗?5.小结:在力的作用下,皮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称为振动。6.皮筋在发声时振动,不发声时不振动,那么现在你认为皮筋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你们同意吗?(二)活动二:其他物体是怎样发出声音的[材料准备:钢尺、鼓和音叉、水槽、栓有细绳的乒乓球、若干个泡沫粒、学生活动手册]1.教师出示钢尺、鼓和音叉:刚才我们研究了皮筋发出声音时在振动,那么其他物体在发出声音时是否也在振动呢?(1)与学生一起依次演示它们的发声方法。钢尺--轻轻拨动(注意放在桌面的一端要压紧)鼓--轻轻敲击音叉--敲击上方(2)分组实验,观察记录。(3)汇报交流:钢尺能明显观察到振动,鼓和音叉振动不明显。2.音叉和鼓振动不明显,你打算怎样进一步来收集鼓和音叉在发声时振动的证据呢?(1)教师出示水槽、栓有细绳的乒乓球、若干个泡沫粒:思考一下,可以借助以上辅助材料证明音叉和鼓在振动吗?想到了就来领取材料,并补充记录。(2)学生借助辅助材料,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证明音叉和鼓的振动。(3)汇报交流:音叉、鼓在发声时也在振动。三、研讨:实验发现[材料准备:锣、竖笛]1.通过刚才的观察研究,你认为物体怎样发出声音的?有哪些证据可以支持你的想法?(1)教师播放尺子、橡皮筋、音叉和鼓的慢动作视频,你能说说它们在发声时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点了吗?(2)这些物体停止振动后,还会发出声音吗?①出示锣,师生合作演示:让锣发出声音,发声时锣有没有在振动?如果正在发声的锣停止振动,声音会怎么样?②这说明了什么?你们是怎么想的?③小结:看来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停止振动,声音也就停止了。2.教师出示竖笛,让学生吹一吹。①提问:吹竖笛的时候,是什么在振动呢?②小结:空气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四、拓展:我们的发声器官1.我们每个人的身上就有一个非常敏感、可以产生振动发出声音的器官,猜猜它在哪儿?2.阅读教科书上的资料,汇报交流收获。五、小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预设3分钟)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2.这些物体发出声音的时候是怎么振动的?板书设计:2.物体怎样发出声音方法敲力的作用打重复地物体振动拨往返运动弹教学反思:课题: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声音能够在空气、固体、水中传播。2.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效果不同。3.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科学探究目标1.借助实验和想象,对声音传播的方式进行描述。2.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进行比较。科学态度目标通过实验设计和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在实验过程中,能积极大胆阐述自己的发现,乐于与他人合作。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教学重点:重点:通过实验研究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效果。教学难点:难点:理解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能简单地描述声音的传播方式;对比实验中对条件的控制等。教学准备:教师:鼓、多媒体课件,有条件的准备真空仪(闹钟、抽气机等)。小组:音叉(敲击小锤)、水槽、声音传播的观察记录、土电话(棉线、一次性纸杯)等。教学过程:一、聚焦:导入新课[材料准备:鼓]1.敲鼓,说说声音是怎么产生的?2.鼓声是怎样传到你耳朵里去的呢?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有什么变化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一起来研究学习。出示课题: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二、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一)活动一:空气传播声音[材料准备:视频,有条件的准备真空仪(闹钟、抽气机等)]1.同学们,这是一个真空仪,这个是电铃,我们把电铃打开。现在我们把玻璃罩戴上,还能听到声音是吗?让我们把真空仪打开,慢慢抽干里面的空气,注意听。2.大家还能听到声音吗?为什么?3.小结:声音能够在空气中传播,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二)活动二:声音在固定中传播[材料准备:无]1.教师敲击桌面,听到桌面的敲击声了吧。敲击声是通过空气传到我们的耳朵里的。现在请我们同桌之间,进行一个小实验。(1)同桌之间保持安静,一个同学抓挠桌面,一个同学听,抓挠桌面的声音。(2)听的同学侧耳靠近桌面,另一个同学继续抓挠桌面。(3)比较贴近桌面听到的声音和不贴近桌面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4)同学之间互换角色,再进行上述实验。2.学生分组活动,并填写记录单。3.汇报交流:贴着桌面听到的敲击声和不贴着桌面听到的敲击声有什么不同?为什么?4.小结:声音能够在桌面传播,比在空气中传播更加容易。(三)活动三:声音在液体中传播[材料准备:每组1根音叉、水槽]1.声音能够在空气中,固体中传播,那么在液体中能传播吗?我们可以怎么来进行探究呢?2.实验指导,通过课件出示:(1)把音叉放到水面上的时候,应等到水面平静之后。(2)轻轻敲击音叉,同时轻轻地用敲击后的音叉去接触水面。(3)重点观察水面是如何波动的?把观察到的现象描述出来。(4)听一听声音,感受下声音有什么不同。3.讨论:水是怎么传播声音的?4.小结:水面的波动是从振动的音叉开始,逐渐向四周传播,声音能够在水中传播。三、研讨:声音是怎样传播的(预设8分钟)1.通过上述的活动,我们知道声音是怎样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的?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借助了什么物质?2.为什么宇航员在太空中工作时,需要借助电子通信设备才能沟通呢?3.为什么听铁轨就能判断火车有没有开来?4.钓鱼时,我们可以大声说话吗?为什么?5.小结:声音可以在空气、固体和水中传播,没有媒介是不能传播声音的。四、拓展:做个“土电话”(预设7分钟)[材料准备:土电话材料,包括纸杯两个、绳子一根]1.出示一个土电话。请同学试试效果,然后制作。2.分组实验:玩土电话游戏。(1)说话人的声音的大小以听话人不能直接听到为宜。(2)连接两个“话筒”的线应拉紧。(3)两人彼此交换听和说。3.交流现象,并思考:声音是怎样从“土电话”的一端到达另一端的?4.用“妙妙圈”模拟声音波的传播。五、总结:声音是怎样传播的(预设2分钟)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板书设计:声音的传播声音能够在空气、固体、水中传播。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效果不同。声波→物体振动→声音教学反思:课题: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构成的。2.外耳的耳郭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鼓膜很薄而且有弹性,即使是轻微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鼓膜的振动传递给耳蜗经听觉神经传递给大脑,通过大脑的加工,我们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了。科学探究目标1.通过模拟自制的鼓膜在远近、强弱不同声音作用下振动的状态,解释人耳鼓膜的作用。2.通过体验活动感受耳郭的作用。3.能初步利用简单的表格来记录和整理实验结果。科学态度目标1.能对自制鼓膜表现出探究兴趣。教学重点:重点:通过模拟自制的鼓膜在远近、强弱不同声音作用下振动的状态,解释人耳鼓膜的作用。教学难点:难点:耳的各部位结构及功能。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耳的结构”挂图或耳的结构模型,塑料杯、大于塑料杯口的薄橡胶(气球皮)、橡皮筋、音叉(或锣等能发出声音的器具)、少量的细沙或碎纸屑,听诊器。小组:A4纸、学生作业本。教学过程:一、聚焦:导入新课1.引导:我们生活在一个奇妙的世界,每天都要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为什么我们能听到这些声音呢,这主要和我们身体的哪个器官有关?2.提问:对于耳朵,你想了解一些关于它的什么知识呢?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二、探索:耳的结构及作用(一)活动一:观察耳朵的结构图1.出示挂图或模型,提问:你发现耳有哪些结构呢?谁来说说看?2.学生交流耳的结构。3.追问:那么你认为这些耳的结构有什么作用呢?4.小结:是呀,耳的这些结构都有各自的作用,缺一不可。它们是我们能听到声音的关键所在。(二)活动二:感受耳郭的作用1.学生小组活动:通过用纸卷成“喇叭”的活动了解耳郭的作用。2.交流:借助“喇叭”听到的声音更清楚,更响亮。3.小结:耳郭能更好的帮助我们收集声音。(三)活动三:观察比较鼓膜的振动1.学生用气球皮、塑料杯、橡皮筋等制作鼓膜模型。2.观察1:当保持音叉与气球皮距离不变时,用强弱不同的力敲打音叉,观察气球皮振动幅度。记录在活动记录表内。3.观察2:用相同大小的力敲打音叉,改变音叉与气球皮的距离,观察气球皮的振动幅度。记录在活动记录表内。4.交流:发现用力强时,气球皮振动幅度大;距离近时,气球皮振动幅度大。5.小结:声音能够引起气球皮的振动,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明显,距离越近,振动幅度越明显。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10分钟)(一)研讨一:我们对人耳的结构和功能有哪些新的认识?你认为鼓膜的作用是什么?1.学生反馈交流:我们对耳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新的认识,还了解了鼓膜的作用。2.小结: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构成的。外耳的耳郭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鼓膜很薄而且有弹性,即使是轻微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鼓膜的振动传递给耳蜗经听觉神经传递给大脑,通过大脑的加工,我们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了。(二)研讨二:耳郭与纸喇叭在聚集声音方面有什么相似之处?听诊器是怎样工作的?1.交流:耳郭与纸喇叭能帮助更好的收集声音。2.观察听诊器,了解听诊器的工作原理。3.小结:听诊器头的薄膜能够帮助收集声音,胶管和听筒起到更好的传播声音的作用。四、拓展:兔子的耳朵兔子有着长长的耳郭,能收集到各方面的声音,只要有风吹草动,立刻撒腿就跑。这对长耳朵就是它们逃避灾难的法宝。五、小结: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1.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构成的。2.外耳的耳郭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鼓膜很薄而且有弹性,即使是轻微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鼓膜的振动传递给耳蜗经听觉神经传递给大脑,通过大脑的加工,我们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了。板书设计: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声音——外耳——中耳——内耳——大脑耳郭鼓膜教学反思:课题:5.声音的强与弱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物体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音量就越大;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音量就越小。科学探究目标·通过使物体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观察物体振动幅度的不同,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科学态度目标·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与我们的身边的各种现象密切相关。教学重难点重点: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难点:能如实观察并记录物体的振动幅度,并与发出的声音强弱相联系。教学准备教师:一段音频(可在计算机上播放)、教学课件。学生:1把钢尺或塑料尺、1根两端固定了的橡皮筋、1面鼓和鼓槌、几粒黄豆、学生活动单(以小组为单元,材料充足,可2人一组)。教学过程一、聚焦:声音的强弱是怎么形成的(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一段音频]感受音量的小游戏。教师播放一段鼓乐,里面有轻重不同的鼓声。学生伸出手臂,当听到比较弱的鼓声时,放低手臂;当听到比较强的鼓声时,抬高手臂。教师指出,声音的大小不同也成为声音的强弱不同。提问:声音的强弱是怎么形成的呢?揭示课题:声音的强与弱二、探索:不同物体发出强弱不同声音时的变化(预设15分钟)探究钢尺、橡皮筋、鼓面振幅大小与声音强弱的关系[材料准备:每组2把钢尺、1根两端固定了的橡皮筋、1面鼓和鼓槌、几粒黄豆、学生活动单]出示尺子,提问:怎样让钢尺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教师揭示“音量”的概念。2.学生相互合作,先尝试让钢尺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再进行观察发出不同声音时钢尺自身的变化。交流后出示“振动幅度”的概念,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上台来画一画看到的振幅情况,最后统一用“”来表示物体的振幅大小。3.出示活动单,明确活动要求。组内合作,依次观察并记录尺子、橡皮筋、鼓发出强弱不同声音时的振幅大小。振动物体振幅大小(可用示意图表示)声音强弱钢尺轻轻拨动用力拨动橡皮筋轻轻拨动用力拨动鼓面轻轻击鼓用力击鼓(第5课活动单内容)(二)探究小泡沫球与振动音叉的关系[材料准备:音叉、线、铁架台、棒槌、小泡沫球]出示悬挂式装置,将小泡沫球用线悬挂在铁架台上,在小泡沫球旁放置一个音叉。教师演示,用不同的力度敲击音叉,观察小泡沫球的变化。学生尝试解释现象。3.发现:当音叉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振动幅度就不同,带动泡沫球的振动幅度也就不同。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10分钟)学生反馈交流:钢尺、橡皮筋、鼓发出强弱不同声音时的变化。并能通过多次的观察对比,将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幅度的关系联系起来。小结:物体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提问:在生活中还能举出哪些事例能证明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拓展:人耳为什么能听到强弱不同的声音(预设5分钟)围绕“人耳为什么能听到强弱不同的声音?”该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小结:因为物体振动幅度不同,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幅度也不同,传入我们耳中的声音强弱不同。板书设计6.声音的强与弱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音量就越小;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音量就越大。教学反思课题:6.声音的高与低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表示。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科学探究目标通过描述尺子伸出桌外长度的不同时,振动的快慢和发出声音高低的变化情况,提高学生进行有根据的推测和科学操作能力。科学态度目标养成勤于观察,乐于动脑的习惯。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科学技术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索钢尺伸出桌外不同长度在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的变化,以及振动快慢的变化。难点:推测物体发出声音的高低,并能用所学知识作出合理解释。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一把尤克里里小组:一个钢片琴、一把口琴、一把螺丝刀、1把钢尺、1本厚的硬皮书、《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过程一、聚焦:(预设1分钟)[材料准备:一把尤克里里]在上课前,老师先考考大家的耳朵。接下来我会弹2个音,请你听一听这2个音有什么变化?2.接下来老师弹一组高低不同的声音,请你听听是从低到高还是从高到低变化的。(老师用尤克里里拨弹一组高低不同的声音。)3.声音有高低和强弱的变化,上节课我们研究了声音的强弱变化与振动幅度有关,那么高低不同的声音又是怎样产生的?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声音的高低。【板书:1.6声音的高与低】二、探索:(预设9分钟)[材料准备:每组一个钢片琴、一把口琴、一把螺丝刀]请大家拿出钢片琴,试着让它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思考高低不同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接着拿出口琴,怎样让它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口琴高低不同的声音又是怎样产生的?大家见过口琴内部吗?请各小组小心拆开口琴外壳,看看它的内部结构,一边吹一边找它的发声部分在哪。口琴的内部结构:由外壳、音格、金属板组成。金属板上是口琴的发声部分——簧片,当我们吹或吸气时,口琴的簧片会振动起来发出声音。请你仔细观察,比较钢片和簧片,思考声音的高低与钢片、簧片有什么关系?我们发现,钢片、簧片越长,发出的声音越低;钢片、簧片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那么高低不同的声音又与振动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可以用钢尺来研究与振动的关系。二、探索: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的关系(预设20分钟)[材料准备:每组1把钢尺、1本厚的硬皮书、《学生活动手册》]用钢尺该如何研究呢?怎样让它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预设:改变伸出桌面的长度)如果我们不断地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它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高低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请你先进行预测,并说说理由。(预设:伸出桌面越长,声音越低,伸出桌面越短,声音越高。)那么它的振动情况又会怎样变化呢?我们需要通过实验寻找规律。实验前,老师有几点提示:按长度变化顺序依次拨动钢尺,寻找规律从侧面观察钢尺的振动情况为了保证公平,每个长度尽量按压到相同的幅度重复实验至少3次最后,请大家把实验结果记录到《学生活动手册》中。接下来就开始实验吧!学生相互合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研讨:实验发现(预设10分钟)学生反馈交流:通过实验发现,不同长度的钢尺,发出声音的高低不同,振动的快慢也不同。究竟谁振动得更快?我们可以利用手机“慢动作”拍摄功能,看看放慢32倍后结果如何。通过以上实验,你认为高低不同的声音与振动有什么关系?练习:观察下图中的编钟、钢管、音叉,推测他们发出的声音高低将会怎样变化?并说说理由。板书设计6.声音的高与低物体越长振动越慢声音越低物体越短振动越快声音越高作业设计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探索尺子音高变化时发现,尺子伸出桌面越长,()。A.振动越快,音高越高B.振动越慢,音高越低C.振动越快,音高越低D.振动越慢,音高越高教学反思课题:7.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物体长短粗细的不同,发出声音的高低也就不同:短而细的物体发出的声音高,长而粗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就低。弦乐器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造出来的。科学探究目标1.能从物体能发出高低不同声音的现象中提出可探究的问题。2.能对影响物体发出高低不同声音的因素进行假设,说明理由。并通过反复的观察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发现物体音高变化的规律。科学态度目标1.能对影响物体发出音高变化因素表现出探究兴趣,并提出假设。2.能通过探究活动解决问题。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教学重难点:重点:发现影响弦乐器音高的因素难点:设计能让弦音高发生连续变化的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尤克里里。小组:尤克里里、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材料准备:尤克里里]1.出示尤克里里,简单介绍,教师弹奏乐曲。学生欣赏。提问:你们知道尤克里里是怎样发声的么?提问:揭题:我们可以怎样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弦的发声规律。二、探索一:影响弦音高不同的因素有哪些?有怎样的变化规律?[材料准备:尤克里里]1.出示实验器材,提问:我们可以怎样来研究?2.出示实验要求及记录单:1、仔细观察、思考,完成你的预测。2、根据推测在乐器上反复试弹,验证推测。3、根据实验结果,完成记录单。3.学生相互讨论,试验,观察体会其中的现象并记录。研讨一:实验发现1.学生反馈交流:影响弦音高不同的因素有哪些?小结:弦的粗细、弦振动部分的长短、弦的松紧2.提问:弦的音高变化有什么规律?你是怎样研究的?小结:拨动不同琴弦,我们发现弦的音高和弦的粗细有关,弦越粗,发出的声音越低,越细,声音越高;拨动同一根琴弦,我们发现:弦的音高和弦的长短有关,弦越长,发出的声音越低,越短,声音越高。转动琴准,我们发现:弦的音高和弦的松紧有关,弦越松,发出的声音越低,越紧,声音越高。探索二:设计弦音高发生连续变化的方案。1.提问:怎样让弦的音高发生连续有规律的变化?2.学生相互讨论,反复弹拨试验,设计方案。研讨二:实验发现1.学生反馈交流:让弦的音高发生连续有规律的变化的方案。小结:1.由粗到细,手指依次拨动不同粗细的琴弦。2.从上往下改变手指按在同一根琴弦上端的位置,另一手拨动琴弦。3.一手缓慢转动弦准,另一手拨动同一根琴弦。4.拨动不同琴弦,手指按住琴弦不同位置。三、总结: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1.揭示课题:提问:怎样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板书)2.学生尝试总结。弦的音高和弦的粗细、长短、松紧都有关系。板书设计: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影响因素:音低高弦的粗细粗细弦的振动部分长短长短弦的松紧松紧【作业设计】1.在弹奏尤克里里前,小明发现弦的声音偏低于标准,他可以采用哪种方法来调节()A.转动弦准使弦更紧B.转动弦准使弦更松C.两种方法都可以2.影响乐器发声高低的因素有()A.弦的粗细、长短B.弦的松紧C.A、B都会影响3.在拨动尤克里里琴弦时,手指按在弦上的位置越往下,发出的声音越()A.高B.低C.不变教学反思:课题:8.制作我们的小乐器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改变物体的属性可以使它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科学探究目标1.经历从设计、制作、调整、展示的完整的制作自己的小乐器过程。2.通过口述、图示等方法表达自己的设计和想法,能从交流中提取信息改进自己的小乐器。科学态度目标养成乐于动脑、动手的习惯,感受到身边处处是科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感受科学技术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利用科学与技术的结合可以改变我们听到的声音高低,并演奏悦耳的音乐作品。教学重难点能够根据自己的设计选择不同的材料及工具。根据自己的需求设计小乐器并画出草图。教学准备弹拨类制作:组装纸板、皮筋、琴码打击类制作:烧杯(500ml)、水、勺子吹奏类制作:试管、水小乐器设计单等教学过程一、聚焦:启发谈话,直接导入课题。1.图片出示几种常见的小乐器。你认识它们吗?这些都是什么小乐器?它们是怎样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的?2.听一段《欢乐颂》乐曲,今天我们就一起制作我们的小乐器来演奏这首曲子。二、明确任务,探讨评价标准1.问题:想要完成这个任务,小乐器必须满足哪些标准?能发出声音→能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能发出有规律的声音可先出示三大类小乐器的制作所需材料问题:怎样让橡皮筋/烧杯/试管发出声音?——皮筋振动/烧杯与水共同振动/空气柱振动怎样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改变皮筋松紧/改变烧杯中的水量/改变空气柱长度怎样确认发声是否在准确的音阶上?——借助调音器(电子屏)梳理标准:1.设计图与小乐器成品相一致2.能发出接近音阶的音高声音3.便于使用,能演奏《欢乐颂》4.制作精美,成本节约5.分工合作,卫生整洁出示材料,(1)6根皮筋、组装纸板、琴码均为免费,若要增加材料需要购买。(2)烧杯(500ml)、勺子(金属勺)、水(1200ml)均为免费,若要增加材料需要购买。(3)试管、水(100ml)均为免费,若要增加材料需要购买。2.明确任务分配(3分钟)(1)小组讨论确定三大类小乐器的设计制作小组:你想做弹拨类、打击类、吹奏类这三类中的哪类乐器?小组确定选择材料:用你选择的材料和工具,画一画设计图。你打算怎样让它演奏出1、2、3、4、5等的音节?画出示意图。(2)分享两个小组的设计。问题:你更喜欢哪个小组的设计?为什么?有哪些优点?(找到不足,针对问题,自己思考、与人讨论,尝试解决问题。大胆设计乐器草图,让教学的难点在小组的交流、合作、探讨和老师的适机点拨中得到解决)(二)制作与调试小乐器1.学生制作我的小乐器。(1)各组根据设计图,小组内几个同学分工制作,初步制作小乐器。同时小组内进行交流,边制作边调试。(2)制作成的小乐器,能否用它试着演奏《欢乐颂》,看看它能否发出有规律的,高低不同的声音。(3)调整和校对小乐器的音准,让它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小乐器。小组内分工合作。制作小乐器时不能大声喧哗,不能影响到他人。制作时要注意安全,注意小乐器美观度。做完后组内自我交流。2.交流分享:问题:在制作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什么问题?我们是如何解决的?完善我们的小乐器。三、展示:自制小乐器展示会。根据评价标准,完成小组自评。请得分较高的小组展示他们的成果,并演奏《欢乐颂》。四、拓展:小结延伸1.同学们,我们还可以怎样改进我们的小乐器?2.看一看:这些都是其他同学制作的小乐器。利用家中可以得到的材料,做一做其他类型的小乐器吧!课外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其他类型的小乐器。板书设计8.制作小乐器黑板上贴上学生制作小乐器的设计图作业设计课外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其他类型的小乐器。教学反思课题:2-1感受我们的呼吸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学生通过自主感受,知道呼吸是人体的重要活动。2.学生通过观察呼吸模拟器和人体呼吸器官图,能说出鼻腔、口腔、气管、肺等器官共同参与呼吸活动。3.学生通过观察人体呼吸器官图和小组讨论,了解呼吸是气体交换的过程,氧气和二氧化碳两种气体对生命具有重要意义。科学探究目标1.学生通过自主体验和观察,感受到呼吸时身体各部分的变化。2.学生通过进行人体呼吸的模拟实验,了解呼吸器官在呼吸过程中的协同合作。科学态度目标1.学生通过呼吸体验活动,对探究自己的身体感兴趣。2.学生通过进行人体呼吸的模拟实验,愿意倾听别人的观点,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学生通过讨论,认识到氧气与人体生命活动的联系。教学重点:学生经历自身体验观察与模拟实验了解呼吸的过程是气体交换的过程,鼻腔、口腔、气管、肺等器官共同参与呼吸活动。教学难点:学生在呼吸过程中体会呼吸器官在呼吸过程中的协同作用。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学习单、笔、呼吸过程模拟装置。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呼吸系统结构图、班级记录表。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人体呼吸器官示意图、班级记录表]1.图片导入(儿童水下捏鼻子)(1)提问①:同学们,图片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2)提问②:如果你是他,你会有怎样的感受?(预设:难以呼吸)(3)提问③:说明我们每时每刻都需要呼吸,呼吸是我们的重要活动,这是为什么呢?(预设:为了吸收氧气或空气)(4)小结:氧气是维持生命所必须的物质。2.揭示课题:感受我们的呼吸。3.初始概念暴露:(1)提问①:你对呼吸有哪些了解?请说一说。(2)教师一一记录到班级记录表上。二、探索1:感受呼吸过程(预设10分钟)[材料准备:学习单、呼吸过程模拟装置]1.推测呼吸器官(1)提问①:你知道参与呼吸的器官有哪些?(2)提问②:你在呼吸的时候,身体的哪些变化可以支持你的观点?(聚焦至胸部和腹部)2.呼吸体验活动。结合人体轮廓图或者自身进行指导并记录。(1)说明胸部位置,双手放在胸部,感受吸气和呼气时胸的变化;说明腹部位置,双手放在腹部,感受呼吸时腹部变化。先自己感受再同桌之间面对面互相观察,并完成下列表格。提醒:一呼一吸算一次呼吸。身体部位吸气呼气胸部收缩扩张收缩扩张腹部收缩放松收缩放松3.小结(1)提问①:通过刚才的活动,你们发现了什么?(2)学生回答:吸气胸部扩张,腹部收缩,呼气时,胸部收缩,腹部放松。三、探索2:模拟人体呼吸(预设15分钟)[过渡语]那么到底哪些器官参与了我们的呼吸,它们是怎么工作的呢?1.认识装置(1)出示人体呼吸模拟器,提问:各部分结构分别模拟人体的哪些部位?(2)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小结:塑料管模拟气管,两个气球模拟两个肺,塑料瓶模拟胸廓,底下的橡胶膜模拟膈肌。2.学生活动提问①:怎样用这个装置来模拟吸气和呼气?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使装置模拟吸气和呼气。3.教师引导(1)请两个典型的小组上来展示操作方法。提问①:两种方法都正确吗?提问②:能用嘴巴去吹气和吸气吗?提问③:呼吸时外力促使还是人体自主呼吸?提问④:人体哪个部位是“呼吸的开关”呢?学生再次尝试用橡胶膜来控制呼吸。提问①:仔细观察人体呼吸模拟器,你发现了什么?提问②:哪种情况模拟吸气?哪种情况模拟呼气?四、研讨(预设10分钟)1.交流讨论一:请结合呼吸模拟器和人体呼吸器官图,说一说参与呼吸的器官有哪些?吸气时,他们是怎么配合的?呼气时他们是怎么配合的?2.小结:吸气时,含有氧气的空气由鼻腔或口腔进入气管,再进入肺,肺变大。呼气时,是含有二氧化碳的空气由肺部到气管,再由鼻腔或口腔呼出,肺变小。二氧化碳也是植物制造养料所必须的原料哦!3.交流讨论二:吸气和呼气时膈肌和胸腔分别是怎么运动的呢?4.小结:吸气时膈肌向下,胸腔扩张;呼气时膈肌向上,胸腔收缩。5.提问:关于呼吸,你还想了解哪些事情?板书设计:感受我们的呼吸鼻腔/口腔吸气:胸腔扩张,腹部收缩,膈肌向上呼气吸气呼气:胸腔收缩,腹部放松,膈肌向下气管肺教学反思:课题:2-2呼吸和健康生活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学生通过资料阅读,知道呼吸是进行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肺是身体进行气体交换的“中转站”。2.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知道人体运动量越大,消耗的氧气会越多,就需要加快肺的呼吸,吸入更多的氧气。3.学生通过拓展阅读,知道肺的功能大小是可以改变的,经常性锻炼可以使我们的身体更健康。科学探究目标1.学生在人体活动对呼吸影响的活动中,能及时地记录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初步的分析。2.学生在人体活动对呼吸影响的活动中,能根据不同活动对呼吸次数的影响,提出合理的解释。科学态度目标1.学生能够耐心、细致地完成测量活动,并在活动中相互交流,相互协作。2.学生在科学探究中能针对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或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学生通过拓展活动,了解呼吸与健康生活之间是有关联的。教学重点:重点:学生通过统计与分析不同状态下呼吸次数的变化,理解呼吸功能与身体健康的关系。教学难点:难点:学生通过统计与分析不同状态下呼吸次数的变化,理解呼吸功能与身体健康的关系。教学准备:教师:计时器,教学课件,班级记录表(一张白纸)。每个小组:计时器,小组汇总记录表,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3分钟)1.复习导入:上一节课,我们感受了呼吸,知道呼吸主要依靠什么器官进行呢?怎么样才算是呼吸一次? 预设学生回答:肺、一呼一吸(或者一吸一呼)2.引出主题:那么你一分钟大概要呼吸几次?学生预测:20次,30次……(至少有4-5个不同的预测)3.追问:那一个人一分钟呼吸次数是固定不变的吗?说说你的理由。4.今天我们就继续来研究呼吸。板书课题:呼吸和健康生活二、探索与发现:人体活动与呼吸(预设25分钟)[材料准备:每组1个计时器、学生活动手册、小组汇总记录表]活动一、安静状态呼吸次数1.提问:人在安静状态下一分钟呼吸几次呢?2.出示计时器并介绍使用方法,记录单。3.提示:放松心情正常呼吸,不要刻意控制呼吸。指导测量呼吸的两种方法。4.学生集体实验:第一次测试1分钟呼吸的次数,并记录。5.刚才有些同学没有放松,这样测出来误差就比较大,为了减少误差,我们再来测两次,注意不要刻意控制呼吸。6.学生小组内测试,并记录。7.数据处理:三次测量后取相同数值较多的数;没有相同数值的,取位于中间大小的数。活动二、运动后人体呼吸次数1.提问:你觉得哪些活动会让你的呼吸发生变化?运动后,我们的呼吸会发生变化。2.运动后,我们的呼吸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根据场地,师生选择合适的活动2项。引导选择一项活动量小的活动,一项活动量大的活动。3.提示:运动的时候要注意安全,保持安静,一个活动结束后马上测量1分钟呼吸次数,测量结果要及时记录在表格中,在进行第二个活动时一定要先恢复到安静状态的呼吸,再进行第二个活动。4.学生小组活动,并记录。5.组长负责统计把每个人的数据统计到小组汇总表中(包括刚才测得安静状态下的呼吸次数),粘贴到白纸上合成班级记录表投影展示。6.交流说发现:运动后人的呼吸次数会增加,运动量越大,每分钟的呼吸次数越多。活动三、探究呼吸变化的原因[材料准备:两个保鲜膜袋,两根牛筋]1.为什么运动后我们每分钟呼吸次数会增加,运动量越大增加的越多呢?预测:因为运动量大我们需要的氧气多,因为运动后出汗多……2.教师演示:用一个塑料袋,装取一袋空气,这是我们吸进去的空气。吸一大口空气后,用塑料袋捂住口鼻,呼出一大袋空气,这是我们呼出来的空气。提问:你觉得这两袋空气有区别吗?(学生自由回答)3.我们用肉眼很难观察出这两袋空气的区别,科学家在实验室里经过仔细的分析,比较出了这2袋空气的区别。(出示吸进去和呼出来的气体成分对比表)4.请仔细观察这两张图表,你发现了什么?预设:学生发现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5.追问:氧气怎么会减少?二氧化碳为什么会变多?6.小结:我们体内所有的细胞都需要空气中的氧气来帮助我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所以人体呼吸其实就是进行气体交换:氧气进入血液,部分被消耗掉,产生的二氧化碳会随剩余的空气排出。三.交流研讨:(预设8分钟)1.哪些活动会影响我们每分钟的呼吸次数呢?2.那你知道什么活动能够减缓呼吸呢?教师:是的,一个成人,一般在平静状态下一分钟呼吸20次左右,深层睡眠后呼吸次数约16次/分钟,但这也是因人而异的。由此我们知道了:在不同状态下,人体呼吸会发生什么变化?学生小结:有的活动会使我们呼吸加快,有些活动会使我们呼吸减慢。3.运动后,呼吸次数的增加对我们的健康有什么好处呢?所以,呼吸和我们的健康是密不开分的。4.伴随着呼吸次数的增加,你的身体还有什么变化?5.心跳加速我们可以通过测量脉搏的方法来了解,我们该如何来测量脉搏呢?6.心跳加速有什么作用?小结:不同状态下我们的呼吸次数会发生改变,我们的心跳次数也会发生改变,因为我们人体是一个多器官协同合作的大系统。四、知识拓展(预设4分钟)1.我们呼吸的主要器官是肺,它与我们的健康有什么关系呢?2.教师解释:肺是气体交换的“中转站”,“中转站”的大小直接决定着每次呼吸气体交换的量。虽然这个“中转站”每次能够交换的气体量是一定的,但是这个量的大小是可以通过体育锻炼来增强的,所以经常锻炼,可以使得我们的肺功能更加强大。3.小结:人每时每刻都在呼吸,保护好呼吸器官,才能更健康。【小组汇总记录表】活动对呼吸次数的影响记录单日期:活动呼吸次数姓名安静状态下原地踏步1分钟连续深蹲20个板书设计:2.呼吸和健康生活加快增强依靠保护运动呼吸(气体交换)肺功能健康教学反思:课题:2-3测量肺活量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学生通过教师引导,认识到肺活量是人体吸入最多的空气后,呼出去空气的量,是人体发育是否健康的一个指标。2.学生通过对测得的肺活量值进行分析和反思,体会到进行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加大肺活量,有利于身体健康。科学探究目标1.学生通过利用简易的材料测量肺活量,掌握如何获取合理的数据,并初步学会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2.学生通过与国家标准肺活量数值的比较和分析,初步学会对自己测量的结果进行反思、评价。科学态度目标1.学生通过探究活动,逐步学会以事实为依据,不从众,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乐于与人合作交流。2.学生通过探究活动,逐步学会耐心、细致的完成测量活动。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意识到呼吸系统与空气质量关系密切,逐步建立环境保护的意识。科学概念目标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意识到呼吸系统与空气质量关系密切,逐步建立环境保护的意识。教学重点:重点:学生通过分析、反思肺活量测量数据,认识到积极锻炼提高肺活量的重要性。教学难点:难点:学生通过分析、反思肺活量测量数据,认识到积极锻炼提高肺活量的重要性。教学准备:学生探究准备:一个肺活量测试袋、一根吸管、回形针、学习单教师教学准备:与学生相同的材料、各类肺活量测试器、哨子、班级肺活量统计表、本班学生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检测中的肺活量数据、课件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板贴、哨子]1.出示哨子,今天老师想和同学们玩一个吹哨子比赛,想试一试吗?(1)出示游戏规则:吸一口气吹哨子,声音断了比赛结束,看看谁持续的时间长。开始游戏挑战。(2)提问:刚才这位同学赢得挑战的秘诀是什么?2.出示肺活量的概念:人体一次性吸入最多的空气后,呼出空气的量就叫做肺活量。(1)提问:你知道自己的肺活量吗?提问:你想测量一下自己的肺活量吗?3.出示课题:测量肺活量(板书)二、探索:测量肺活量(预设20分钟)[材料准备:肺活量测试袋、吸管、回形针、学习单、班级肺活量统计表]1.思考:如何才能测出自己的肺活量呢?想想办法。2.出示材料(肺活量测量袋、吸管、回形针),学习如何测量。微视频讲解,清楚测量要点:展开测量袋,放好吸管(确保测量袋中没有多余空气);深吸一口气,捏紧袋口,将气体从吸管呼入测量袋;肺部全部气体呼出后,拔掉吸管,向里卷折测量袋,直到卷不进去为止;(4)读取鼓起的测量袋上的最大数值,单位为毫升。3.出示学习单,多次测量,记录数据。4.讨论:肺活量如何取值。5.学生实验,巡视指导。(1)观察测量方法是否准确;(2)查看取值是否有误;(3)指导学生将测量的肺活量值填入班级统计表中。三、研讨:肺活量联系健康生活(预设12分钟)[材料准备: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中有关肺活量的数据]1.展示班级记录表中学生的肺活量数据。提问:你测得的肺活量值和同学、老师一样吗?你觉得肺活量值和哪些因素有关?引导:比较普通成年人和专业运动员的肺活量有什么差别?(预设:经常参加运动的肺活量明显比较大)2.肺活量的重要性提问:肺活量大小对人体健康有影响吗?3.出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中有关肺活量的数据提问:对比《国家学生体质标准》中肺活量的数值,你达标了吗?提问:如果你没有达标,我们可以怎么提高自己的肺活量呢?4.小结:提高肺活量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深呼吸、唱歌、大笑等等都是可以提高肺活量的,不过重要的是需要同学们的坚持,在耐心和毅力下才会有效果。板书设计:提高肺活量影响肺活量的因素测量肺活量3.测量肺活量单位:毫升性别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最大值年龄是否参加体育锻炼教学反思:课题:2-4一天的食物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学生通过对食物进行记录和分类,发现我们一天要吃很多不同的食物来保持身体健康。2.学生能根据一定的标准对食物进行分类。科学探究目标1.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统计分析,发现一天中所吃的食物是非常丰富的。2.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使用多种方法对食物进行分类,并通过记录的方式将分类的结果进行整理和描述。科学态度目标1.学生通过对食物的记录与分类的活动,逐步学会细致地思考、筛分。2.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集体的研究讨论活动,并表述自己的想法。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学生在对食物进行记录和分类活动中认识到人类需要从自然界获取食物转化为人体所需要的养料与能量。教学重点:重点:学生在对食物进行记录和分类活动中,发现我们吃的食物是丰富多样的。教学难点:难点:学生通过对多种多样的食物进行分类,发现我们吃的食物是丰富多样的。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三餐统计表。小组:学生活动手册、按餐别统计的调查记录表、食物卡片。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1.猜谜语(1)一粒粒,像珍珠,白灿灿,锅里铺,煮熟香气飘满屋,引得饥肠咕噜噜。(大米)(2)底下平平,上面圆圆,白白香香,松松软软。(馒头)(3)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个白胖子。(花生)2.中国有许多关于食物的谜语和俗语,大家知道哪些关于食物的俗语?(预设:民以食为天/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3.我们的生活离得开食物吗?是的,我们的生活和食物息息相关,我们一天要吃三餐:早餐、午餐和晚餐,大家回忆一下,昨天一天你吃了什么?(预设:吃了豆腐鱼汤,还吃了面条/吃了包子、红烧肉、鸡翅、豆角)4.今天我们就要来研究一天的食物。揭示课题:一天的食物(板书)。二、活动一:记录统计一天中吃的食物(预设15钟)[材料准备:学生活动手册、统计表]1.引言:你能把一日三餐的食物按照早餐、午餐和晚餐记录在这张表格中吗?(展示三餐记录表)2.提问:刚刚有同学说他吃了一碗面条,大家想一想这碗面条算几种食物呢?(预设:里面有一个鸡蛋,青菜,牛肉和面条)3.分析:一碗丰盛的面条里面是由面条、青菜、鸡蛋和牛肉四种食物组成。许多食品是由多种食物组成,大家一定要注意由多种食物组成的要分开来记录哦!4.布置要求:大家都很好的掌握了正确找出食物数量的技能,接下来大家把自己昨天的三餐食物记录到三餐记录表中吧!在填写表格时,大家要按照三餐有序地记录,在完成记录之后要和小伙伴交流一下你发现了什么。5.学生汇报。6.小组汇总:大家在分享的时候发现很多食物都出现了重复,为了方便我们更好地研究食物,我们需要把每个人的三餐统计表按照小组汇总成一张大表格,让食物能够更加清楚地呈现在大家面前。在汇总时,重复的食物只需要记录一次,汇总的是整个小组所有成员三餐的食物,并数一数小组成员昨天一天一共吃了多少种食物?(预设:20-30种)7.小结:同学们,一天中我们要吃很多种不同的食物,我们每天的饮食是丰富多样的。这么多的食物,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的眼花缭乱呀!面对丰富的食物,我们想要更好的认识它们,不妨对采用分类的方式来研究一下吧!三、活动二:对一天中的食物进行分类(预设15钟)[材料准备:食物卡片、分类表]1.提出要求:分类首先要确定一定的标准,例如我们刚刚在记录食物时,按照三餐顺序:早餐、午餐和晚餐进行记录的,这个方法就是按照进餐时间进行分类的。同学们,你有哪些分类方法,赶紧把你的食物先写到卡片上,然后依据一定的标准分一分吧!2.小组讨论,教师进行指导,并督促学生将食物填写到卡片上。3.学生分享小组交流成果。(预设:(1)按照生吃和熟吃可以分为生食和熟食;(2)按食物的来源分为植物类食物和动物类食物;(3)按照食物的种类分为荤食和素食;(4)按照食物的性质分为主食和副食等)4.每组学生挑选一种分类方式对组内的食物进行分类。5.交流:(1)主食和副食分类:主食是我们餐桌上的主要食物,一般指用粮食制成的,能够很快地帮助我们填饱肚子的食物;副食指的是下饭的鱼肉蔬菜等。让学生按照这一分类标准对小组的食物卡片进行分类,完成后分享交流。(2)植物类食物和动物类食物分类:植物类食物是指以植物的种子、果实或组织部分为原料,直接或加工以后为人类提供能量或物质来源的食品;动物类食物是动物来源的食物,包括畜禽肉、蛋类、水产品、奶及其制品等。让学生按照这一分类标准对小组的食物卡片进行分类,完成后分享交流。(3)荤食和素食分类:荤食指的是含有肉类的食物;素食指的是不含肉、家禽、海鲜等动物产品的蔬菜食物让学生按照这一分类标准对小组的食物卡片进行分类,完成后分享交流。6.小结:通过分类我们发现,每天我们都在吃不同种类的食物,食物种类繁多。四、总结拓展:(预设5分钟)1.今天我们通过记录、整理、分类等科学研究方法对一天的食物进行了研究,讨论研究了如何记录一天中三餐的食物,对于丰富多彩的食物有许多种分类标准可以帮助我们分类整理。关于食物还有许多可以研究的问题,下课后大家可以继续研究,例如:(1)一天中甚至一周内,哪类食物吃得最多,哪类食物吃的最少?(2)如何选择食物种类更有利于我们身体健康?(3)每天我们都在吃不同种类的食物,这是为什么呢?如何做到合理搭配,均衡饮食呢?请小朋友们赶快去找找答案吧!板书设计:一天的食物记录:记录下一日三餐的食物由多种食物组成的要分来记录整理分类生吃或熟吃:生食和熟食食物的来源:植物类食物和动物类食物食物的种类:荤食和素食食物的性质:主食和副食教学反思:课题:2-5食物中的营养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是从食物中得到的。2.人体保持健康需要的营养成分包括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3.没有一种食物会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所以我们要吃各种不同的食物。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实验的方法检验食物中的脂肪和淀粉。2.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阅读资料获取信息,丰富对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营养的类别等方面的认识。科学态度目标1.在对食物营养成分的认识中,感受各种营养与支撑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产生继续探究食物的兴趣。2.在完善一天中食物统计的记录活动中,建立严谨细致的研究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认识到人类可以运用一定的技术辨别食物中的营养。教学重点:重点:用实验的方法检测食物中的糖类和脂肪教学难点:难点:用双缩脲试剂检测食物中的蛋白质教学准备:教师:双缩脲试剂AB、滴管、蛋清稀释液、试管、⑤食物中的营养1支、小量筒2个、豆腐(糊状)1份、肥肉(糊状)1份、馒头(糊状)少许、食物中的营养成相关资料、课件等。小组:上节课使用的“一天的食物”记录卡;蔬菜、马铃薯、西红柿、食用油、肥肉、花生、核桃、馒头、米饭、花菜、芋头、面条、棉签、白纸、淀粉、水、碘酒、滴管、小碗、棉签、镊子;学生活动手册等。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教师呈现一天的食物记录卡,继而提问:我们每天
本文档为【新教科版2022-2023四年级科学上册全一册教案(共24课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lc1899
一线教师
格式:doc
大小:539KB
软件:Word
页数:114
分类:小学科学
上传时间:2022-10-31
浏览量: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