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评_西安历史地图集_

评_西安历史地图集_

举报
开通vip

评_西安历史地图集_õ书  评õ评《西安历史地图集》陈桥驿《西安历史地图集》(西安地图出版社1996年版)的出版,是历史地理学和地图学两门学科合作的重要成就。1995年6月,曾邀集全国有关专家在西安对《图集》的图稿进行评审,最后由我草拟了《评审意见》,获得与会专家的一致通过。《评审意见》说:“专家们首先从《图稿》的总体方面进行评审,认为地图集的《总体设计书》所提出的编绘目的意义明确,要求具体周到,对整部图集的编绘具有重要指导作用。而地图集的《图幅设计表》编制周详,设计精密,是图集获得成功的重要基础”。现在,规模宏大、内容浩瀚的《图集》...

评_西安历史地图集_
õ书  评õ评《西安历史地图集》陈桥驿《西安历史地图集》(西安地图出版社1996年版)的出版,是历史地理学和地图学两门学科合作的重要成就。1995年6月,曾邀集全国有关专家在西安对《图集》的图稿进行评审,最后由我草拟了《评审意见》,获得与会专家的一致通过。《评审意见》说:“专家们首先从《图稿》的总体方面进行评审,认为地图集的《总体设计书》所提出的编绘目的意义明确,要求具体周到,对整部图集的编绘具有重要指导作用。而地图集的《图幅设计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编制周详,设计精密,是图集获得成功的重要基础”。现在,规模宏大、内容浩瀚的《图集》已经问世,再回过头来看《评审意见》, 证明 住所证明下载场所使用证明下载诊断证明下载住所证明下载爱问住所证明下载爱问 了当时参与评审的专家们的意见完全正确。在短短十几年时间中,中国已经出版了三部大型历史地图集,即谭其骧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侯仁之先生主编的《北京历史地图集》和史念海先生主编的《西安历史地图集》。谭编是全国历史地图集,侯编和史编是城市历史地图集,而且都是古都历史地图集。在中国的七大古都之中,北京和西安无疑都是其中翘楚,现在,这两大古都均有了巨型历史地图集,的确令人欣慰不已。正如我在《评审意见》中所提出的:“《西安历史地图集》必可继《中国历史地图集》及《北京历史地图集》之后,进入国内外优秀历史地图集之列,成为一部世界名著。”对于《中国历史地图集》和《北京历史地图集》,当年我都写了书评①。现在又要对《西安历史地图集》作一点评论。必须说明的是,我对每一部巨型历史地图集都发表意见,绝非我对此有所专长,主要是因为我是历史地图集的用户。从近年来历史地理学、古都学、地图学等学科发展的情况来看,各种性质的历史地图集必然还要陆续出版,作为一个用户,我的意见可以譬喻作顾客对商品的评价和要求。我在评论中首先肯定《中①《评〈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国社会科学》1985年第4期;《评〈北京历史地图集〉》,《历史研究》1989年第5期。·176·评《西安历史地图集》国历史地图集》和《北京历史地图集》的成功,但同时也都提出我对这些《图集》的意见。例如在《评〈北京历史地图集〉》一文中曾指出:“记得我在《评〈中国历史地图集〉》中曾经提到,‘我对图集的内容的总的看法是,与人文地理相比,自然地理各要素的反映相对不足。人文地理的内容当然相当丰富,但各分支之间不够平衡。’⋯⋯这几句话,对于《北京历史地图集》来说,也同样适用。”我对两本图集提了相同的意见,显然是希望以后的历史地图编制者能够考虑这一要求。对于历史地图集的评论,有一点必须说明,《西安历史地图集》是历史地理学和地图学两门学科合作的成就。因此,图集的卓越声誉,应由为此图工作的历史地理学者和地图学者所分享;图集或有不足和失误,则也应视其性质(资料性或技术性)而由两类学者分别承担。过去评论历史地图集或其他专业地图集,往往侧重专业一面而忽视地图一面,这种倾向或许值得注意。不过,对于历史地图集,我愿意坦率地指出,由于许多历史地理学者都没有念过地图学课程,更极少有用经纬仪或大、小平板仪从事野外作业(或实习)的经历,但他们实际上却是这种地图集的主要用户。地图绘制工作者确实为此付出大量劳动,但他们的劳动具有为历史地理学者或其他专业学者服务的性质。因此,这类书评偏重专业也属难免,这一点需要地图绘制工作者谅解。现在回过头来对《西安历史地图集》作一点评论。《图集》卷首《目录》页中,用不同颜色把全集分成16个图组,包括各种不同比例尺的地图89幅。除了第1图组中的现代图8幅(包括《西安地区历史地理环境卫星影射图》)以及最后一个图组中的民国时代图5幅都有现成资料可按外,从石器时代到清,包括史前地图和历史地图一共76幅,这是《图集》的主要内容,也是《图集》编者积年累月的劳动成果。按照卷末的《地名索引》推算,收入《图集》的地名,包括少量现代地名(但不包括各历史地图的地理底图的地名),总数约在6500处之谱。而全图的注记符号,则数倍甚或十数倍于此。我在《评中国历史地图集》一文中曾经指出该图的主要成就,是把从历史文献查得的许多地名,包括大量注记符号,纳入一种现代新式地图经受计量的考验:“要把偌大的内容,从各种历史文献,从古代的示意地图,统统移植到现代的计量地图上,这也是极不容易的。从全局来说,这是此图集编绘工作中的最大工作量,也是此图最大的成功。要评价规模如此庞大,内容如此丰富的一部历史地图集,真是千头万绪,但我所说的这一点,或许就是其中的关键。”对于《西安历史地图集》,其成功的关键显然也在于此。与《中国历史地图集》相比,在图幅的数量上,《西安历史地图集》当然要少得多。但是就编绘技术的难度来说,某种程度上,后者实有过之。这是因为《中国历史地图集》是一种小比例尺的大区域地图,而《西安历史地图集》则是一种大比例尺的小区域地图。在全部图幅中,比例尺大于1÷50000的达27幅之多。其中《唐庆兴宫图》和《唐九成宫图》二幅,比例尺都是1÷11000,而《唐骊山华清宫图》竟用了1÷7000的大比例尺。特别是用缩尺计值的两幅:《姜寨遗址图》用215cm=25m的缩尺,则比例为·177·历 史 研 究1997年第3期 1÷1000;《半坡遗址图》(北部主要遗迹Ê区)用3cm=2m的缩尺,则比例为1÷6617。我的确佩服编者的胸有成竹,竟有这样的胆识,把远古的历史资料置于如此大比例尺的现代地图而经得起计量的考验。如果不是以史念海先生为首的这些历史地理学家们在这个地区的长期耕耘和丰富积累,是不可能获得如此成就的。前面已经指出,《图集》由16个图组组成。其中汉代图共11幅,占总图数的1213%,唐代1图共18幅,占总图数的2012%。这两朝的历史地图,图幅几占《图集》的3。这是因为历史地图的编绘,决定于历史地理能够提供的资料。两朝图幅所占的巨大份额,说明了这座汉唐名都的实况。与地图相配合,《图集》选用了各种照片88帧,其中有的照片如《周原凤雏甲组建筑基址》、《史墙盘及铭文》等,都是十分珍贵的。每幅地图都有简要的文字说明,继承了图文并茂的传统。整部《图集》的内容丰富多彩,但要把每个图组都加以评论显然没有可能。作为《图集》与众不同的特色,在我看来,是第二个图组,即西安市在几个不同时期的自然环境图,包括新石器时期、西周、西汉和唐的4幅地图。前面已经提及了《中国历史地图集》“与人文地理相比,自然地理要素的反映相对不足”。如今《西安历史地图集》在卷首就编列这个图组,使整部《图集》在学术性上显得不同凡响。《西安市新石器时期自然环境图》是这个图组中的首幅,从另一种角度说,此图所表示的是西安市的远古原始自然环境。因为全图除了“半坡氏族部落”和“姜寨氏族部落”两种人文景观的注记符号以外,其他涉及人文的符号很少。在图例上,这种注记符号被称作“主要文化遗址及其附近粟作农业栽培植被”。能够绘入地图的这类符号,当然都是考古学的成果。当时,人类对自然的干预微乎其微,所以这实在是一幅西安市的原始自然环境图。在此图的基础上,与以后的另外3幅进行比较,对于研究这个地区自然环境的发展变迁和人类对于这个地区的开拓过程具有重要意义。第二幅《西安市西周时期自然环境图》显示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初期利用和改造。地图上出现了西周的都城丰京和镐京,这是历史上在这个地区建都的发端。黄土台塬的利用已经开始。在周原之上,出现了黍稷为主的旱作农业栽培植被。人们已经懂得了河流的利用,图面上有了泾水、渭水、丰水、 水、漆沮水等河流名称,在这些河流可以灌溉的冲积平原上,出现了黍稷与局部稻作农业栽培植被。在 水流贯镐京处,出现了我国的最早人工湖之一—— 池。此外,人们对山岳的崇拜也已开始,所以在图面上出现了骊山和梁山的地名。总之,这个地区在我国历史上风风雨雨的过程和轰轰烈烈的场景,是从这一幅地图上开始的。第三幅《西安市西汉时期自然环境图》清楚地说明了由于人为活动的加剧而促使这个地区自然环境迅速变迁的过程。除了首都长安以外,其他城市或者说大型聚落,在图面上已多达20多处。河流的利用扩大,八水绕长安的形势初步形成,特别是人工河渠已出现,这中间,郑国渠(泾渭渠的前身)当然是秦时遗物,但汉代开凿的白渠和成国渠也已完成。漕渠的出现是关中平原水利发展史上的重要纪录。因为人工河渠在这个·178·评《西安历史地图集》地区开始从农业灌溉进入交通运输领域。农业和土地利用有了很大发展,不仅麦粟旱作农业和麦粟(局部水稻)灌溉农业有显著的扩大,并且出现了人工园林。此外,黄土台塬的利用也显著增加,西周发祥地的周原已经成为远离首都的西鄙,而与首都接近的短阴原和白鹿原绘入了图面。白鹿原上并且建立了杜陵、南陵和蓝田三座城市。这个地区自然环境的发展变迁到了西汉,已经不难在图面上看出,尽管中心聚落即首都的位置,自西周以来一直迁移不定,从西周丰镐到秦咸阳,从秦咸阳到西汉长安,从西汉长安到以后的隋唐长安,并不都在同一地点;但从自然环境综合变迁的情况观察,这幅地图所显示的迹象是,这个地区必然要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高度发展地区,这个地区的中心城市必将成为中国最古老和稳定的古都。第四幅《西安市唐时期自然环境图》是这个图组中最重要的一幅,因为它显示了这个地区的大规模开发和自然环境的全面变迁。第一个重要标志是中心城市在经过了1000多年的迁移以后,终于在最有利的地理位置上稳定下来,八水绕长安的形势完全形成。于是,河流冲积平原进一步得到垦殖利用。人工河渠增加(太白渠、中白渠、南白渠、升原渠等),农业获得更大的发展。第二个重要的标志是黄土台塬利用的迅速发展。在西汉图上,被开发利用的黄土台塬只有3处,但在此图上有地名的黄土台塬已多达29处,而一座崭新的、从此稳定的首都就建立在这一块被称为龙首原的高地上,它的东边紧靠着乐游原。李白词《忆秦娥》:“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这片都城东郊的高地,不仅是市民憩息游乐的胜地,而且是著名的交通要道。此外如凤栖原、少陵原、高阳原、细柳原等,也都是见诸唐人诗篇的著名地方。随着黄土台塬的开发带来了首都外围的繁荣发展,但是比较细心的读者也同时可以在这幅地图上看到,在诸如白鹿原、御宿川西原以及不少洪积平原和冲积平原上,自然植被开始遭到破坏。当然,这是任何一个地区在开发过程中必然要发生的现象。在《图集》的16个图组中,当然还有不少内容精湛和表达生动的图组和图幅。但是应该指出,这一组历代自然环境图在全部《图集》中不仅别开生面,而且是画龙点睛,值得以后城市历史地图集编制者学习。而且,正由于这个图组给我的深刻印象,促使我还想提出一点或许是脱离实际的奢求,希望能看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和明清时期的自然环境图。因为前者是人文环境剧烈变化的时期,而后者是自然环境(自然植被)剧烈变化的时期。这个图组假使能增加这样两幅就会更臻完美。当然,这两幅图在资料搜集方面具有极大的难度。另外,在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内容方面,也希望能适当增加,在正图边角附加一些插图的办法不知是否可以尝试。例如,利用历史气候学和物候学的研究成果,增加一些气候变迁的数值图表之类。当然,资料的搜集和整理也都存在许多困难,这无非也是我个人并不成熟的想法。在全部《图集》中,我觉得唯一尚可商榷的问题是两幅《明西安府城图》和两幅《清西安府城图》。因为这4幅图都没有比例尺。在一部以现代技术绘制的图集中,出现了·179·历 史 研 究这样4幅不能计量的“彩色示意图”,看来并不适合。前面曾经指出,历史地理学者大多没有使用经纬仪和大、小平板仪作业的经验,但地图绘制者应该都是这方面的行家。从这4幅示意图来看,在明清府城之内,诸如鼓楼、钟楼、碑林、大小莲花池(今莲湖公园)等许多地理实体的位置至今不变,明清两代距今不远,要测定城壕与城门的位置,估计并不困难。这座矩形府城的长、宽、面积,都是可以测出来的。这样,为这4幅图测算一种比例尺或许不是难事。假使能够如此,则全部图集的每一幅图都可以计量,不必再保留例外了。最后提一提《图集》卷末的《地名索引》。这一份28页、1102个字头、约计有地名6500余处的《地名索引》,其编制是一件相当浩繁的工程。但是作为一部巨型地图集,这项工程是完全必需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图集》的实用性。假使没有这个《索引》,要在这样一部规模庞大的地图集中检索一个地名甚为困难。《索引》编制不易,难免有一些小的错失。例如在第169页(从十三画的“福”字起,到十六画的“豫”字止),天头上漏列了这一页的全部字头,而这一页的字头又特别多(83个)。另外,与此同页,“察院”(114C2)这个地名,在14画的“端履门街”下排列一次,而在15画的“颜师古宅”下又排列一次。“察”字是14画,所以在15画下的重排是错误的。但总的说来,这个《索引》是好的,我曾经作过30次的抽查,每个地名都能据《索引》在图面上查实不误。我之所以特别提及《索引》,是为了顺便在此提醒当前全国修纂地方志高潮中的方志界同仁。因为直到最近,还有许多新修方志,部头很大,但没有索引。其实,方志的索引如果同地图集的索引相比,前者要简便得多。因为方志的索引只要查出页码,而地图集的索引不仅要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页码,并且必须记录这个地名在不同页码中的具体地理位置,实在要困难得多。在结束这篇书评以前,我想对《西安历史地图集》写几句总结性的话。记得1995年我在此图稿评审会议上起草的、经过会议通过的《评审意见》中的最后一段:“专家们在评审过程中,对《图稿》已经取得的成就给予高度的赞赏;对《图稿》今后的清绘、印刷等环节表示极大的关注;对《西安历史地图集》的最后成功及其在国内外地图学界和其他学术界将会赢得的荣誉充满希望。”现在看来,这一段话都已经落实。面对着这样一部成就非凡、令人鼓舞的历史地图集,应该感谢和祝贺以史念海先生为首的许多西安的历史地理学家们的杰出贡献。这段话中提及对《图稿》的清绘和印刷表示极大的关注,这是当时与会专家们都感到焦虑的事。现在,《图集》终于在不长的时间中清绘和印刷完成,联系到本文前面提到的在评论专业地图时往往偏重专业工作者而忽视地图绘制工作者的倾向,最后我必须对西安地图出版社的专家和工作人员们表示由衷的感谢。(责任编辑:宋 超)   〔作者陈桥驿,1923年生,杭州大学地理系教授。〕·180·
本文档为【评_西安历史地图集_】,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百万精品文库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231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5
分类:交通与物流
上传时间:2022-09-21
浏览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