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心理学案例分析论文

心理学案例分析论文

举报
开通vip

心理学案例分析论文心 理 学 案 例 论 文 系别: 系别:电气系 专业班级: 专业班级: 姓名: 姓名: 学号: 学号: 2010-6-19 1 谈谈对心理学的认识 谈谈对心理学的认识! 对心理学的认识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心理学从本能出发解释人的行为动机.他认为,人有两 种本能:一是生的本能,弗洛伊德称之为"利比多" ,它代表着爱和建设的力量, 指向于生命的生长和增进.二是死的本能,弗洛伊德称之为"达那多斯" ,它代 表恨和破坏的力量,表现为求死的欲望.死的本能有内向与外向之分.当冲动指 向内部的时候,人们就会限制自己的...

心理学案例分析论文
心 理 学 案 例 论 文 系别: 系别:电气系 专业班级: 专业班级: 姓名: 姓名: 学号: 学号: 2010-6-19 1 谈谈对心理学的认识 谈谈对心理学的认识! 对心理学的认识 弗洛伊德的精神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心理学从本能出发解释人的行为动机.他认为,人有两 种本能:一是生的本能,弗洛伊德称之为"利比多" ,它代表着爱和建设的力量, 指向于生命的生长和增进.二是死的本能,弗洛伊德称之为"达那多斯" ,它代 表恨和破坏的力量,表现为求死的欲望.死的本能有内向与外向之分.当冲动指 向内部的时候,人们就会限制自己的力量,惩罚折磨自己,变成受虐狂,并在极 端的时候毁灭自己;当冲动指向外部的时候,人们就会表现出破坏,损害,征服 和侵犯他人的行为. 一,驱力理论 所谓驱力理论,指的是当有机体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便会在有机体的内部 产生所谓的内驱力刺激,这种内驱力的刺激引起反应,而反应的最终结果则使需 要得到满足.例如,进食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便会产生内驱力刺激,推动有机体 采取最终使食物摄入体内的行为.一旦需要满足之后,也就使内驱力刺激平息. 所以驱力理论时常又被称之为驱力还原论或需要满足论.这种理论观点认定:当 有机体的生理需要得不到满足时, 就会驱使有机体采取有意的行为去纠正这些身 体的缺失或障碍.可以认为,使驱力降低是行为发生的主要原因. 二,需要层次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坚持反对一切人类动机都可以用剥夺, 驱力和强化 来解释的观点.他致力于对人的动机研究,认为人有 5 种基本的需要,按其满足 的先后依次排列成一个层次.在这一层次中,最基础的生理方面的需要,即对食 物,水,空气等的需要;在生理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之后,便出现安全或保护的需 要;随后出现对爱,感情,归属的需要;接着出现对尊重,价值或自尊的需要; 在上述这些低一级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之后,最后剩下的便是对自我实现的需 要.所谓自我实现,就是使自己更完备,更完美,能够更充分地使用自己具有的 能力和技能.马斯洛认为,人的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于旨在实现最基本的但 又尚未满足的需要上,当这些需要或多或少得以实现后,人才能越来越注意到更 高层次的需要. 三,成就动机理论 要激励人们的积极动机,就要满足人的这种高层次的成就需要.高层次的成 就需要与企业家的行为有很强的相关.成就需要高的人,行为方式通常更像成功 的企业家.他们喜欢对问题承担个人责任,能从完成一项任务中获得一种成就满 足感;相反,当成功决定于运气或问题由别人为他们解决时,他们很少产生满足 感.在解决问题时,成就动机高的人毅力强,而且总是倾向于将自己的失败归因 于努力不够而不是归因于任务太难或运气不佳.总之,成就动机高的人希望获得 成功,而当他们失败之后,会加倍努力,直至成功. 个人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类:其一是力求成功的需要,其二是避免失败的 需要.人在这两种特征的相对强度方面各不相同,可以分为力求成功或力求避免 失败这两种类型的人.阿特金森认为,生活使人面临难度不同的任务,他们必然 会评估自己成功的可能性. 力求成功的人旨在获取成就, 并选择有所成就的任务. 这种情况,最有可能发生在他们预计自己成功的可能有 50%的把握时,因为这 种情况给他们提供了最大的现实挑战.如果他们认为成功完全不可能,或胜券在 2010-6-19 2 握,动机水准反而下降.反之,避免失败的需要强于力求成功愿望的人,在预计 自己成功的机会大约有 50%的希望时,则会回避这项任务.他们往往选择更易 获得成功的任务, 以使自己免遭失败; 或者选择极其困难的任务, 这样即使失败, 也可以为自己找到合适的借口. 四,归因理论 归因理论认为,任何人都有探索自己行为成败原因的倾向,常常会问自己: 为什么这次成功(或失败)了这种理论把成败原因的分析,归纳成 3 个方面: (1)控制点(控制位置) :是外在归因还是内在归因; (2)稳定性:是稳定的原因还是不稳定的原因; (3)可控性: 是可控制的原因还是不可控制的原因. 归因理论的指导原则和基本假设是: 寻求理解是行为的基本动因. 韦纳认为, 能力, 努力, 任务难度和运气是人们在解释成功或失败时知觉到的 4 种主要原因. 最后,韦纳将这 4 种基本原因分成控制源和稳定性两个维度.根据控制源这一维 度,可将原因分成内部的和外部的.例如,能力和努力是内部原因,因为它们源 于一个人的内部; 相反, 任务难度和运气则源于一个人的外部, 因此是外部原因. 根据稳定性维度,又可以将原因分成稳定的和不稳定的.韦纳认为,能力和任务 难度是稳定的因素,因为在反复从事某一任务时它们不会变化,而努力和运气则 是不稳定的因素,它们会随时间或场合的不同而变化. 归因研究发现, 人们对决定自己活动和命运的力量的稳定看法将成为他们的 人格特征.心理学已区分出内控与外控两种不同的人格特征.具有内控特征的人 认为, 自己能从事的活动和活动的结果是由自身具有的因素如能力或努力所决定 的; 具有外控特征的人则认为, 自己的活动及其结果受命运, 机遇和他人的摆布. 当然,在现实生活中,极端的内部控制者或外部控制者是不多的. 一般说来,内部控制者具备较高的成就动机,外部控制者的成就动机相对要 低些.要改变一个人的稳定的归因看法涉及改变一个人的人格特征,通过改变人 格特征来影响其行为动机. 六,动机系统理论 首先,这一理论认为动机是与满足某些需要有关的活动动力.如果说需要是 个体的各种积极性的实质与机制,那么动机就是这种实质的具体表现.动机的不 同起因导致动机所表现的需要的种类不同,动机所采取的形式不同,以及动机赖 以实现的活动的具体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不同. 复杂的活动是由几种同时起作用的相互影响的动 机所推动的.这些机构成了多分支的动机系统. 其次,这一理论明确指出了动机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 第一个组成部分是兴趣.兴趣是个体的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它使个体积极 地寻找满足他所产生的认识和了解的需要的途径和方法.因此,彼得罗夫斯基认 为,兴趣是经常推动认识的机制,是个体活动动机的重要方面. 第二个组成部分是信念.信念是激励个体根据自己的观点,原则和世界观去 行动的,被意识到的需要的系统.以信念的形式表现的需要的内容,是关于自然 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知识以及对这些知识的某种理解. 当这些知识形成有序和有内 在组织的观点体系时,就可以被看做个体的世界观. 第三个组成部分是意图.意图是行为的直接动因,其中表现出对生存和发展 条件的需要,它能够在较长的时期内维持个体活动的积极性.意图往往以企图, 幻想,热情,理想等不同的心理形式表现出来,而它们又和兴趣,信念系统不可 分割,其共同特点是能被个体所意识. 2010-6-19 3 最后,他认为,个体的动机系统除了能够被意识的部分外,还有无意识的部 分.由被意识的动机系统和无意识的动机系统共同构成了个体完整的,有层次的 动机系统,而它们二者之间是彼此联系,能够相互转化的.在未被意识的动机系 统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心理形式是定势和意向. 七,激励理论 激励理论是关于如何满足人的各种需要, 调动人的积极性的原则和方法的概 括总结.激励的目的在于激发人的正确行为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 充分发挥人的智力效应,做出最大成绩.自从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国外许多 管理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结合现代管理的实践,提出了许多激励理论.这 些理论按照形成时间及其所研究的侧面不同,可分为行为主义激励理论,认知派 激励理论和综合型激励理论 3 大类. 1.行为主义激励理论 本世纪 20 年代,美国风行一种行为主义的心理学理论,其创始人为华生. 这个理论认为,管理过程的实质是激励,通过激励手段,诱发人的行为.在"刺 激—反应"这种理论的指导下,激励者的任务就是去选择一套适当的刺激,即激 励手段,以引起被激励者相应的反应标准和定型的活动. 新行为主义者斯金纳在后来又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这个理论认为, 激励人的主要手段不能仅仅靠刺激变量,还要考虑到中间变量,即人的主观因素 的存在.具体说来,在激励手段中除了考虑金钱这一刺激因素外,还要考虑到劳 动者的主观因素的需要.根据新行为主义理论,激励手段的内容应从社会心理观 点出发,深入分析人们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并使个体需要的满足与组织目标 的实现一致化. 新行为主义理论强调, 人们的行为不仅取决于刺激的感知,而且也决定于行 为的结果.当行为的结果有利于个人时,这种行为就会重复出现而起着强化激励 作用.如果行为的结果对个人不利,这一行为就会削弱或消失.所以在教育中运 用肯定,表扬,奖赏或否定,批评,惩罚等强化手段,可以对学习者的行为进行 定向控制或改变,以引导到预期的最佳状态. 2.认知派激励理论 行为简单地看成人的神经系统对客观刺激的机械反应, 这不符合人的心理活 动的客观规律性.对于人的行为的发生和发展,要充分考虑到人的内在因素,诸 如思想意识,兴趣,价值和需要等.因此,这些理论都着重研究人的需要的内容 和结构,以及如何推动人们的行为. 认知派激励理论还强调,激励的目的是要把消极行为转化为积极行为,以达 到组织的预定目标,取得更好的效益.因此,在激励过程中还应该重点研究如何 改造和转化人的行为. 属于这一类型的理论还有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和挫 折理论等.这些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外部环境刺激和内部思想认识相互作用的 结果.所以,只有改变外部环境刺激与改变内部思想认识相结合,才能达到改变 人的行为的目的. 3.综合型激励理论 行为主义激励理论强调外在激励的重要性, 而认知派激励理论强调的是内在 激励的重要性.综合性激励理论则是这两类理论的综合,概括和发展,它为解决 调动人的积极性问题指出了更为有效的途径. 心理学家勒温特提出的场动力理论是最早期的综合型激励理论. 这个理论强 调,对于人的行为发展来说,先是个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外界环境的刺激 2010-6-19 4 实际上只是一种导火线,而人的需要则是一种内部的驱动力,人的行为方向决定 于内部系统的需要的强度与外部引线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果内部需要不强烈,那 么,再强的引线也没有多大的意义. 波特和劳勒于 1968 年提出了新的综合型激励模式,将行为主义的外在激励 和认知派的内在激励综合起来. 在这个模式中含有努力, 绩效, 个体品质和能力, 个体知觉,内部激励,外部激励和满足等变量. 在这个模式中,波特与劳勒把激励过程看成外部刺激,个体内部条件,行为 表现,行为结果相互作用的统一过程.一般人都认为,有了满足才有绩效.而他 们则强调,先有绩效才能获得满足,奖励是以绩效为前提的,人们对绩效与奖励 的满足程度反过来又影响以后的激励价值.人们对某一作业的努力程度,是由完 成该作业时所获得的激励价值和个人感到做出努力后可能获得奖励的期望概率 所决定的.很显然,对个体的激励价值愈高,其期望概率愈高,则他完成作业的 努力程度也愈大.同时,人们活动的结果既依赖于个人的努力程度,也依赖于个 体的品质,能力以及个体对自己工作作用的知觉. 波特和劳勒的激励模式还进一步分析了个人对工作的满足与活动结果的相 互关系.他们指出,对工作的满足依赖于所获得的激励同期望结果的一致性.如 果激励等于或者大于期望所获得的结果,那么个体便会感到满足.如果激励和劳 动结果之间的联系减弱,那么人们就会丧失信心. 郭凯利 2009-12-6 2010-6-19 5 1 心理学案例分析论文.9 母爱是一滴甘露,亲吻干涸的泥土,它用细雨的温情,用钻石的 坚毅,期待着闪着碎光的泥土的肥沃;母爱不是人生中的一个凝固点,而是一条流动的河, 这条河造就了我们生命中美丽的情感之景。 心 理 学 案 例 论 文 系别: 系别:电气系 专业班级: 专业班级: 姓名: 姓名: 学号: 学号: 2010-6-19 1 谈谈对心理学的认识 谈谈对心理学的认识! 对心理学的认识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心理学从本能出发解释人的行为动机.他认为,人有两 种本能:一是 生的本能,弗洛伊德称之为"利比多" ,它代表着爱和建设的力量, 指向于生命的生长和增进. 二是死的本能,弗洛伊德称之为"达那多斯" ,它代 表恨和破坏的力量,表现为求死的欲望.死 的本能有内向与外向之分.当冲动指 向内部的时候,人们就会限 制自己的力量,惩罚折磨自己, 变成受虐狂,并在极 端的时候毁灭自己;当冲动指向外部的时候,人们就会表现出破坏,损害, 征服 和侵犯他人的行为. 一,驱力理论 所谓驱力理论,指的是当有机体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 便会在有机体的内部 产生所谓的内驱力刺激,这种内驱力的刺激引起反应,而反应的最终结 果则使需 要得到满足.例如,进食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便会产生内驱力刺激,推动有机体 采取 最终使食物摄入体内的行为.一旦需要满足之后,也就使内驱力刺激平息. 所以驱力理论时常 又被称之为驱力还原论或需要满足论.这种理论观点认定:当 有机体的生理需要得不到满足 时, 就会驱使有机体采取有意的行为去纠正这些身 体的缺失或障碍.可以认为,使驱力降低 是行为发生的主要原因. 二,需要层次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坚持反对一切人类动机 都可以用剥夺, 驱力和强化 来解释的观点.他致力于对人的动机研究,认为人有 5 种基本的 需要,按其满足 的先后依次排列成一个层次.在这一层次中,最基础的生理方面的需要,即对 食 物,水,空气等的需要;在生理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之后,便出现安全或保护的需 要;随后出 现对爱,感情,归属的需要;接着出现对尊重,价值或自尊的需要; 在上述这些低一级的需要得 到基本满足之后,最后剩下的便是对自我实现的需 要.所谓自我实现,就是使自己更完备,更 完美,能够更充分地使用自己具有的 能力和技能.马斯洛认为,人的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 于旨在实现最基本的但 又尚未满足的需要上,当这些需要或多或少得以实现后,人才能越来 越注意到更 高层次的需要. 三,成就动机理论 要激励人们的积极动机,就要满足人的这种高 层次的成就需要.高层次的成 就需要与企业家的行为有很强的相关.成就需要高的人,行为方 式通常更像成功 的企业家.他们喜欢对问题承担个人责任,能从完成一项任务中获得一种成 就满 足感;相反,当成功决定于运气或问题由别人为他们解决时,他们很少产生满足 感.在解 决问题时,成就动机高的人毅力强,而且总是倾向于将自己的失败归因 于努力不够而不是归 因于任务太难或运气不佳.总之,成就动机高的人希望获得 成功,而当他们失败之后,会加倍 努力,直至成功. 个人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类:其一是力求成功的需要,其二是避免失败的 需要.人在这两种特征的相对强度方面各不相同,可以分为力求成功或力求避免 失败这两种 类型的人.阿特金森认为,生活使人面临难度不同的任务,他们必然 会评估自己成功的可能性. 力求成功的人旨在获取成就, 并选择有所成就的任务. 这种情况,最有可能发生在他们预计 自己成功的可能有 50%的把握时,因为这 种情况给他们提供了最大的现实挑战.如果他们认 为成功完全不可能,或胜券在 2010-6-19 2 握,动机水准反而下降.反之,避免失败的需要强于力求成功愿望的人,在预计 自己成功 的机会大约有 50%的希望时,则会回避这项任务.他们往往选择更易 获得成功的任务, 以使 自己免遭失败; 或者选择极其困难的任务, 这样即使失败, 也可以为自己找到合适的借口. 四,归因理论 归因理论认为,任何人都有探索自己行为成败原因的倾向,常常会问自己: 为什 么这次成功(或失败)了这种理论把成败原因的分析,归纳成 3 个方面: (1)控制点(控制位 置) :是外在归因还是内在归因; (2)稳定性:是稳定的原因还是不稳定的原因; (3)可控性: 是可控制的原因还是不可控制的原因. 归因理论的指导原则和基本假设是: 寻求理解是行为 的基本动因. 韦纳认为, 能力, 努力, 任务难度和运气是人们在解释成功或失败时知觉到的 4 种主要原因. 最后,韦纳将这 4 种基本原因分成控制源和稳定性两个维度.根据控制源这 一维 度,可将原因分成内部的和外部的.例如,能力和努力是内部原因,因为它们源 于一个人 的内部; 相反, 任务难度和运气则源于一个人的外部, 因此是外部原因. 根据稳定性维度, 又可以将原因分成稳定的和不稳定的.韦纳认为,能力和任务 难度是稳定的因素,因为在反复 从事某一任务时它们不会变化,而努力和运气则 是不稳定的因素,它们会随时间或场合的不 同而变化. 归因研究发现, 人们对决定自己活动和命运的力量的稳定看法将成为他们的 人 格特征.心理学已区分出内控与外控两种不同的人格特征.具有内控特征的人 认为, 自己能 从事的活动和活动的结果是由自身具有的因素如能力或努力所决定 的; 具有 外控特征的人 则认为, 自己的活动及其结果受命运, 机遇和他人的摆布. 当然,在现实生活中,极端的内部 控制者或外部控制者是不多的. 一般说来,内部控制者具备较高的成就动机,外部控制者的成 就动机相对要 低些.要改变一个人的稳定的归因看法涉及改变一个人的人格特征,通过改变 人 格特征来影响其行为动机. 六,动机系统理论 首先,这一理论认为动机是与满足某些需要 有关的活动动力.如果说需要是 个体的各种积极性的实质与机制,那么动机就是这种实质的 具体表现.动机的不 同起因导致动机所表现的需要的种类不同,动机所采取的形式不同,以及 动机赖 以实现的活动的具体内容不同. 复杂的活动是由几种同时起作用的相互影响的动 机 所推动的.这些机构成了多分支的动机系统. 其次,这一理论明确指出了动机系统的各个组成 部分. 第一个组成部分是兴趣.兴趣是个体的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它使个体积极 地寻找满 足他所产生的认识和了解的需要的途径和方法.因此,彼得罗夫斯基认 为,兴趣是经常推动认 识的机制,是个体活动动机的重要方面. 第二个组成部分是信念.信念是激励个体根据自己的 观点,原则和世界观去 行动的,被意识到的需要的系统.以信念的形式表现的需要的内容,是 关于自然 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知识以及对这些知识的某种理解. 当这些知识形成有序和有内 在组织的观点体系时,就可以被看做个体的世界观. 第三个组成部分是意图.意图是行为的直 接动因,其中表现出对生存和发展 条件的需要,它能够在较长的时期内维持个体活动的积极 性.意图往往以企图, 幻想,热情,理想等不同的心理形式表现出来,而它们又和兴趣,信念系 统不可 分割,其共同特点是能被个体所意识. 2010-6-19 3 最后,他认为,个体的动机系统除了能够被意识的部分外,还有无意识的部 分.由被意识 的动机系统和无意识的动机系统共同构成了个体完整的,有层次的 动机系统,而它们二者之 间是彼此联系,能够相互转化的.在未被意识的动机系 统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心理形式是定势 和意向. 七,激励理论 激励理论是关于如何满足人的各种需要, 调动人的积极性的原则和方 法的概 括总结.激励的目的在于激发人的正确行为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 充分 发挥人的智力效应,做出最大成绩.自从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国外许多 管理学家,心理学 家和社会学家结合现代管理的实践,提出了许多激励理论.这 些理论按照形成时间及其所研 究的侧面不同,可分为行为主义激励理论,认知派 激励理论和综合型激励理论 3 大类. 1.行 为主义激励理论 本世纪 20 年代,美国风行一种行为主义的心理学理论,其创始人为华生. 这个理论认为,管理过程的实质是激励,通过激励手段,诱发人的行为.在"刺 激—反应"这种 理论的指导下,激励者的任务就是去选择一套适当的刺激,即激 励手段,以引起被激励者相应 的反应标准和定型的活动. 新行为主义者斯金纳在后来又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这个 理论认为, 激励人的主要手段不能仅仅靠刺激变量,还要考虑到中间变量,即人的主观因素 的存在.具体说来,在激励手段中除了考虑金钱这一刺激因素外,还要考虑到劳 动者的主观因 素的需要.根据新行为主义理论,激励手段的内容应从社会心理观 点出发,深入分析人们的物 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并使个体需要的满足与组织目标 的实现一致化. 新行为主义理论强调, 人们的行为不仅取决于刺激的感知,而且也决定于行 为的结果.当行为的结果有利于个人时, 这种行为就会重复出现而起着强化激励 作用.如果行为的结果对个人不利,这一行为就会削 弱或消失.所以在教育中运 用肯定,表扬,奖赏或否定,批评,惩罚等强化手段,可以对学习者 的行为进行 定向控制或改变,以引导到预期的最佳状态. 2.认知派激励理论 行为简单地看 成人的神经系统对客观刺激的机械反应, 这不符合人的心理活 动的客观规律性.对于人的行 为的发生和发展,要充分考虑到人的内在因素,诸 如思想意识,兴趣,价值和需要等.因此,这 些理论都着重研究人的需要的内容 和结构,以及如何推动人们的行为. 认知派激励理论还强 调,激励的目的是要把消极行为转化为积极行为,以达 到组织的预定目标,取得更好的效益. 因此,在激励过程中还应该重点研究如何 改造和转化人的行为. 属于这一类型的理论还有斯 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和挫 折理论等.这些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外部环境刺激和内部思 想认识相互作用的 结果.所以,只有改变外部环境刺激与改变内部思想认识 相结合,才能达到 改变 人的行为的目的. 3.综合型激励理论 行为主义激励理论强调外在激励的重要性, 而认 知派激励理论强调的是内在 激励的重要性.综合性激励理论则是这两类理论的综合,概括和 发展,它为解决 调动人的积极性问题指出了更为有效的途径. 心理学家勒温特提出的场动力 理论是最早期的综合型激励理论. 这个理论强 调,对于人的行为发展来说,先是个人与环境 相互作用的结果.外界环境的刺激 2010-6-19 4 实际上只是一种导火线,而人的需要则是一种内部的驱动力,人的行为方向决定 于内部 系统的需要的强度与外部引线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果内部需要不强烈,那 么,再强的引线也没 有多大的意义. 波特和劳勒于 1968 年提出了新的综合型激励模式,将行为主义的外在激励 和认知派的内在激励综合起来. 在这个模式中含有努力, 绩效, 个体品质和能力, 个体知觉, 内部激励,外部激励和满足等变量. 在这个模式中,波特与劳勒把激励过程看成外部刺激,个 体内部条件,行为 表现,行为结果相互作用的统一过程.一般人都认为,有了满足才有绩效.而 他 们则强调,先有绩效才能获得满足,奖励是以绩效为前提的,人们对绩效与奖励 的满足程 度反过来又影响以后的激励价值.人们对某一作业的努力程度,是由完 成该作业时所获得的 激励价值和个人感到做出努力后可能获得奖励的期望概率 所决定的.很显然,对个体的激励 价值愈高,其期望概率愈高,则他完成作业的 努力程度也愈大.同时,人们活动的结果既依赖 于个人的努力程度,也依赖于个 体的品质,能力以及个体对自己工作作用的知觉. 波特和劳 勒的激励模式还进一步分析了个人对工作的满足与活动结果的相 互关系.他们指出,对工作 的满足依赖于所获得的激励同期望结果的一致性.如 果激励等于或者大于期望所获得的结果, 那么个体便会感到满足.如果激励和劳 动结果之间的联系减弱,那么人们就会丧失信心. 郭凯利 2009-12-6 2010-6-19 5 1 心 理 学 案 例 论 文 系别: 系别:电气系 专业班级: 专业班级: 姓名: 姓名: 学号: 学号: 2010-6-19 1 谈谈对心理学的认识 谈谈对心理学的认识! 对心理学的认识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心理学从本能出发解释人的行为动机.他认为,人有两 种本能:一是生的本能,弗洛伊德称之为"利比多" ,它代表着爱和建设的力量, 指向于生命的生长和增进.二是死的本能,弗洛伊德称之为"达那多斯" ,它代 表恨和破坏的力量,表现为求死的欲望.死的本能有内向与外向之分.当冲动指 向内部的时候,人们就会限制自己的力量,惩罚折磨自己,变成受虐狂,并在极 端的时候毁灭自己;当冲动指向外部的时候,人们就会表现出破坏,损害,征服 和侵犯他人的行为. 一,驱力理论 所谓驱力理论,指的是当有机体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便会在有机体的内部 产生所谓的内驱力刺激,这种内驱力的刺激引起反应,而反应的最终结果则使需 要得到满足.例如,进食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便会产生内驱力刺激,推动有机体 采取最终使食物摄入体内的行为.一旦需要满足之后,也就使内驱力刺激平息. 所以驱力理论时常又被称之为驱力还原论或需要满足论.这种理论观点认定:当 有机体的生理需要得不到满足时, 就会驱使有机体采取有意的行为去纠正这些身 体的缺失或障碍.可以认为,使驱力降低是行为发生的主要原因. 二,需要层次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坚持反对一切人类动机都可以用剥夺, 驱力和强化 来解释的观点.他致力于对人的动机研究,认为人有 5 种基本的需要,按其满足 的先后依次排列成一个层次.在这一层次中,最基础的生理方面的需要,即对食 物,水,空气等的需要;在生理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之后,便出现安全或保护的需 要;随后出现对爱,感情,归属的需要;接着出现对尊重,价值或自尊的需要; 在上述这些低一级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之后,最后剩下的便是对自我实现的需 要.所谓自我实现,就是使自己更完备,更完美,能够更充分地使用自己具有的 能力和技能.马斯洛认为,人的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 于旨在实现最基本的但 又尚未满足的需要上,当这些需要或多或少得以实现后,人才能越来越注意到更 高层次的需要. 三,成就动机理论 要激励人们的积极动机,就要满足人的这种高层次的成就需要.高层次的成 就需要与企业家的行为有很强的相关.成就需要高的人,行为方式通常更像成功 的企业家.他们喜欢对问题承担个人责任,能从完成一项任务中获得一种成就满 足感;相反,当成功决定于运气或问题由别人为他们解决时,他们很少产生满足 感.在解决问题时,成就动机高的人毅力强,而且总是倾向于将自己的失败归因 于努力不够而不是归因于任务太难或运气不佳.总之,成就动机高的人希望获得 成功,而当他们失败之后,会加倍努力,直至成功. 个人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类:其一是力求成功的需要,其二是避免失败的 需要.人在这两种特征的相对强度方面各不相同,可以分为力求成功或力求避免 失败这两种类型的人.阿特金森认为,生活使人面临难度不同的任务,他们必然 会评估自己成功的可能性. 力求成功的人旨在获取成就, 并选择有所成就的任务. 这种情况,最有可能发生在他们预计自己成功的可能有 50%的把握时,因为这 种情况给他们提供了最大的现实挑战.如果他们认为成功完全不可能,或胜券在 2010-6-19 2 握,动机水准反而下降.反之,避免失败的需要强于力求成功愿望的人,在预计 自己成功的机会大约有 50%的希望时,则会回避这项任务.他们往往选择更易 获得成功的任务, 以使自己免遭失败; 或者选择极其困难的任务, 这样即使失败, 也可以为自己找到合适的借口. 四,归因理论 归因理论认为,任何人都有探索自己行为成败原因的倾向,常常会问自己: 为什么这次成功(或失败)了这种理论把成败原因的分析,归纳成 3 个方面: (1)控制点(控制位置) :是外在归因还是内在归因; (2)稳定性:是稳定的原因还是不稳定的原因; (3)可控性:是可控制的原因还是不可控制的原因. 归因理论的指导原则和基本假设是: 寻求理解是行为的基本动因. 韦纳认为, 能力, 努力, 任务难度和运气是人们在解释成功或失败时知觉到的 4 种主要原因. 最后,韦纳将这 4 种基本原因分成控制源和稳定性两个维度.根据控制源这一维 度,可将原因分成内部的和外部的.例如,能力和努力是内部原因,因为它们源 于一个人的内部; 相反, 任务难度和运气则源于一个人的外部, 因此是外部原因. 根据稳定性维度,又可以将原因分成稳定的和不稳定的.韦纳认为,能力和任务 难度是稳定的因素,因为在反复从事某一任务时它们不会变化,而努力和运气则 是不稳定的因素,它们会随时间或场合的不同而变化. 归因研究发现, 人们对决定自己活动和命运的力量的稳定看法将成为他们的 人格特征.心理学已区分出内控与外控两种不同的人格特征.具有内控特征的人 认为, 自己能从事的活动和活动的结果是由自身具有的因素如能力或努力所决定 的; 具有外控特征的人则认为, 自己的活动及其结果受命运, 机遇和他人的摆布. 当然,在现实生活中,极端的内部控制者或外部控制者是不多的. 一般说来,内部控制者具备较高的成就动机,外部控制者的成就动机相对要 低些.要改变一个人的稳定的归因看法涉及改变一个人的人格特征,通过改变人 格特征来影响其行为动机. 六,动机系统理论 首先,这一理论认为动机是与满足某些需要有关的活动动力.如果说需要是 个体的各种积极性的实质与机制,那么动机就是这种实质的具体表现.动机的不 同起因导致动机所表现的需要的种类不同,动机所采取的形式不同,以及动机赖 以实现的活动的具体内容不同. 复杂的活动是由几种同时起作用的相互影响的动 机所推动的.这些机构成了多分支的动机系统. 其次,这一理论明确指出了动机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 第一个组成部分是兴趣.兴趣是个体的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它使个体积极 地寻找满足他所产生的认识和了解的需要的途径和方法.因此,彼得罗夫斯基认 为,兴趣是经常推动认识的机制,是个体活动动机的重要方面. 第二个组成部分是信念.信念是激励个体根据自己的观点,原则和世界观去 行动的,被意识到的需要的系统.以信念的形式表现的需要的内容,是关于自然 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知识以及对这些知识的某种理解. 当这些知识形成有序和有内 在组织的观点体系时,就可以被看做个体的世界观. 第三个组成部分是意图.意图是行为的直 接动因,其中表现出对生存和发展 条件的需要,它能够在较长的时期内维持个体活动的积极性.意图往往以企图, 幻想,热情,理想等不同的心理形式表现出来,而它们又和兴趣,信念系统不可 分割,其共同特点是能被个体所意识. 2010-6-19 3 最后,他认为,个体的动机系统除了能够被意识的部分外,还有无意识的部 分.由被意识的动机系统和无意识的动机系统共同构成了个体完整的,有层次的 动机系统,而它们二者之间是彼此联系,能够相互转化的.在未被意识的动机系 统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心理形式是定势和意向. 七,激励理论 激励理论是关于如何满足人的各种需要, 调动人的积极性的原则和方法的概 括总结.激励的目的在于激发人的正确行为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 充分发挥人的智力效应,做出最大成绩.自从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国外许多 管理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结合现代管理的实践,提出了许多激励理论.这 些理论按照形成时间及其所研究的侧面不同,可分为行为主义激励理论,认知派 激励理论和综合型激励理论 3 大类. 1.行为主义激励理论 本世纪 20 年代,美国风行一种行为主义的心理学理论,其创始人为华生. 这个理论认为,管理过程的实质是激励,通过激励手段,诱发人的行为.在"刺 激—反应"这种理论的指导下,激励者的任务就是去选择一套适当的刺激,即激 励手段,以引起被激励者相应的反应标准和定型的活动. 新行为主义者斯金纳在后来又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这个理论认为, 激励人的主要手段不能仅仅靠刺激变量,还要考虑到中间变量,即人的主观因素 的存在.具体说来,在激励手段中除了考虑金钱这一刺激因素外,还要考虑到劳 动者的主观因素的需要.根据新行为主义理论,激励手段的内容应从社会心理观 点出发,深入分析人们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并使个体需要的满足与组织目标 的实现一致化. 新行为主义理论强调,人们的行为不仅取决于刺激的感知,而且也决定于行 为的结果.当行为的结果有利于个人时,这种行为就会重复出现而起着强化激励 作用.如果行为的结果对个人不利,这一行为就会削弱或消失.所以在教育中运 用肯定,表扬,奖赏或否定,批评,惩罚等强化手段,可以对学习者的行为进行 定向控制或改变,以引导到预期的最佳状态. 2.认知派激励理论 行为简单地看成人的神经系统对客观刺激的机械反应, 这不符合人的心理活 动的客观规律性.对于人的行为的发生和发展,要充分考虑到人的内在因素,诸 如思想意识,兴趣,价值和需要等.因此,这些理论都着重研究人的需要的内容 和结构,以及如何推动人们的行为. 认知派激励理论还强调,激励的目的是要把消极行为转化为积极行为,以达 到组织的预定目标,取得更好的效益.因此,在激励过程中还应该重点研究如何 改造和转化人的行为. 属于这一类型的理论还有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和挫 折理论等.这些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外部环境刺激和内部思想认识相互作用的 结果.所以,只有改变外部环境刺激与改变内部思想认识相结合,才能达到改变 人的行为的目的. 3.综合型激励理论 行为主义激励理论强调外在激励的重要性, 而认知派激励理论强调的是内在 激励的重要性.综合性激励理论则是这两类理论的综合,概括和发展,它为解决 调动人的积极性问题指出了更为有效的途径. 心理学家勒温特提出的场动力理论是最早期的综合型激励理论. 这个理论强 调,对于人的行为发展来说,先是个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外界环境的刺激 2010-6-19 4 实际上只是一种导火线,而人的需要则是一种内部的驱动力,人的行为方向决定 于内部系统的需要的强度与外部引线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果内部需要不强烈,那 么,再强的引线也没有多大的意义. 波特和劳勒于 1968 年提出了新的综合型激励模式,将行为主义的外在激励 和认知派的内在激励综合起来. 在这个模式中含有努力, 绩效, 个体品质和能力, 个体知觉,内部激励,外部激励和满足等变量. 在这个模式中,波特与劳勒把激励过程看成外部刺激,个体内部条件,行为 表现,行为结果相互作用的统一过程.一般人都认为,有了满足才有绩效.而他 们则强调,先有绩效才能获得满足,奖励是以绩效为前提的,人们对绩效与奖励 的满足程 度反过来又影响以后的激励价值.人们对某一作业的努力程度,是由完 成该作业时所获得的激励价值和个人感到做出努力后可能获得奖励的期望概率 所决定的.很显然,对个体的激励价值愈高,其期望概率愈高,则他完成作业的 努力程度也愈大.同时,人们活动的结果既依赖于个人的努力程度,也依赖于个 体的品质,能力以及个体对自己工作作用的知觉. 波特和劳勒的激励模式还进一步分析了个人对工作的满足与活动结果的相 互关系.他们指出,对工作的满足依赖于所获得的激励同期望结果的一致性.如 果激励等于或者大于期望所获得的结果,那么个体便会感到满足.如果激励和劳 动结果之间的联系减弱,那么人们就会丧失信心. 郭凯利 2009-12-6 2010-6-19 5 1 心 理 学 案 例 论 文 系别: 系别:电气系 专业班级: 专业班级: 姓名: 姓名: 学号: 学号: 2010-6-19 1 谈谈对心理学的认识 谈谈对心理学的认识! 对心理学的认识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心理学从本能出发解释人的行为动机.他认为,人有两 种本能:一是 生的本能,弗洛伊德称之为"利比多" ,它代表着爱和建设的力量, 指向于生命的生长和增进. 二是死的本能,弗洛伊德称之为"达那多斯" ,它代 表恨和破坏的力量,表现为求死的欲望.死 的本能有内向与外向之分.当冲动指 向内部的时候,人们就会限制自己的力量,惩罚折磨自己, 变成受虐狂,并在极 端的时候毁灭自己;当冲动指向外部的时候,人们就会表现出破坏,损害, 征服 和侵犯他人的行为. 一,驱力理论 所谓驱力理论,指的是当有机体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 便会在有机体的内部 产生所谓的内驱力刺激,这种内驱力的刺激引起反应,而反应的最终结 果则使需 要得到满足.例如,进食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便会产生内驱力刺激,推动有机体 采取 最终使食物摄入体内的行为.一旦需要满足之后,也就使内驱力刺激平息. 所以驱力理论时常 又被称之为驱力还原论或需要满足论.这种理论观点认定:当 有机体的生理需要得不到满足 时, 就会驱使有机体采取有意的行为去纠正这些身 体的缺失或障碍.可以认为,使驱力降低 是行为发生的主要原因. 二,需要层次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坚持反对一切人类动机 都可以用剥夺, 驱力和强化 来解释的观点.他致力于对人的动机研究,认为人有 5 种基本的 需要,按其满足 的先后依次排列成一个层次.在这一层次中,最基础的生理方面的需要,即对 食 物,水,空气等的需要;在生理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之后,便出现安全或保护的需 要;随后出 现对爱,感情,归属的需要;接着出现对尊重,价值或自尊的需要; 在上述这些低一级的需要得 到基本满足之后,最后剩下的便是对自我实现的需 要.所谓自我实现,就是使自己更完备,更 完美,能够更充分地使用自己具有的 能力和技能.马斯洛认为,人的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 于旨在实现最基本的但 又尚未满足的需要上,当这些需要或多或少得以实现后,人才能越来 越注意到更 高层次的需要. 三,成就动机理论 要激励人们的积极动机,就要满足人的这种高 层次的成就需要.高层次的成 就需要与企业家的行为有很强的相关.成就需要高的人,行为方 式通常更像成功 的企业家.他们喜欢对问题承担个人责任,能从完成一项任务中获得一种成 就满 足感;相反,当成功决定于运气或问题由别人为他们解决时,他们很少产生满足 感.在解 决问题时,成就动机高的人毅力强,而且总是倾向于将自己的失败归因 于努力不够而不是归 因于任务太难或运气不佳.总之,成就动机高的人希望获得 成功,而当他们失败之后,会加倍 努力,直至成功. 个人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类:其一是力求成功的需要,其二是避免失败的 需要.人在这两种特征的相对强度方面各不相同,可以分为力求成功或力求避免 失败这两种 类型的人.阿特金森认为,生活使人面临难度不同的任务,他们必然 会评估自己成功的可能性. 力求成功的人旨在获取成就, 并选择有所成就的任务. 这种情况,最有可能发生在他们预计 自己成功的可能有 50%的把握时,因为这 种情况给他们提供了最大的现实挑战.如果他们认 为成功完全不可能,或胜券在 2010-6-19 2 握,动机水准反而下降.反之,避免失败的需要强于力求成功愿望的人,在预计 自己成功 的机会大约有 50%的希望时,则会回避这项任务.他们往往选择更易 获得成功的任务, 以使 自己免遭失败; 或者选择极其困难的任务, 这样即使失败, 也可以为自己找到合适的借口. 四,归因理论 归因理论认为,任何人都有探索自己行为成败原因的倾向,常常会问自己: 为什 么这次成功(或失败)了这种理论把成败原因的分析,归纳成 3 个方面: (1)控制点(控制位 置) :是外在归因还是内在归因; (2)稳定性:是稳定的原因还是不稳定的原因; (3)可控性: 是可控制的原因还是不可控制的原因. 归因理论的指导原则和基本假设是: 寻求理解是行为 的基本动因. 韦纳认为, 能力, 努力, 任务难度和运气是人们在解释成功或失败时知觉到的 4 种主要原因. 最后,韦纳将这 4 种基本原因分成控制源和稳定性两个维度.根据控制源这 一维 度,可将原因分成内部的和外部的.例如,能力和努力是内部原因,因为它们源 于一个人 的内部; 相反, 任务难度和运气则源于一个人的外部, 因此是外部原因. 根据稳定性维度, 又可以将原因分成稳定的和不稳定的.韦纳认为,能力和任务 难度是稳定的因素,因为在反复 从事某一任务时它们不会变化,而努力和运气则 是不稳定的因素,它们会随时间或场合的不 同而变化. 归因研究发现, 人们对决定自己活动和命运的力量的稳定看法将成为他们的 人 格特征.心理学已区分出内控与外控两种不同的人格特征.具有内控特征的人 认为, 自己能 从事的活动和活动的结果是由自身具有的因素如能力或努力所决定 的; 具有外控特征的人 则认为, 自己的活动及其结果受命运, 机遇和他人的摆布. 当然,在现实生活中,极端的内部 控制者或外部控制者是不多的. 一般说来,内部控制者具备较高的成就动机,外部控制者的成 就动机相对要 低些.要改变一个人的稳定的归因看法涉及改变一个人的人格特征,通过改变 人 格特征来影响其行为动机. 六,动机系统理论 首先,这一理论认为动机是与满足某些需要 有关的活动动力.如果说需要是 个体的各种积极性的实质与机制,那么动机就是这种实质的 具体表现.动机的不 同起因导致动机所表现的需要的种类不同,动机所采取的形式不同,以及 动机赖 以实现的活动的具体内容不同. 复杂的活动是由几种同时起作用的相互影响的动 机 所推动的.这些机构成了多分支的动机系统. 其次,这一理论明确指出了动机系统的各个组成 部分. 第一个组成部分是兴趣.兴趣是个体的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它使个体积极 地寻找满 足他所产生的认识和了解的需要的途径和方法.因此,彼得罗夫斯基认 为,兴趣是经常推动认 识的机制,是个体活动动机的重要方面. 第二个组成部分是信念.信念是激励个体根据自己的 观点,原则和世界观去 行动的,被意识到的需要的系统.以信念的形式表现的需要的内容,是 关于自然 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知识以及对这些知识的某种理解. 当这些知识形成有序和有内 在组织的观点体系时,就可以被看做个体的世界观. 第三个组成部分是意图.意图是行为的直 接动因,其中表现出对生存和发展 条件的需要,它能够在较长的时期内维持个体活动的积极 性.意图往往以企图, 幻想,热情,理想等不同的心理形式表现出来,而它们又和兴趣,信念系 统不可 分割,其共同特点是能被个体所意识. 2010-6-19 3 最后,他认为,个体的动机系统除了能够被意识的部分外,还有无意识的部 分.由被意识 的动机系统和无意识的动机系统共同构成了个体完整的,有层次的 动机系统,而它们二者之 间是彼此联系,能够相互转化的.在未被意识的动机系 统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心理形式是定势 和意向. 七,激励理论 激励理论是关于如何满足人的各种需要, 调动人的积极性的原则和方 法的概 括总结.激励的目的在于激发人的正确行为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 充分 发挥人的智力效应,做出最大成绩.自从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国外许多 管理学家,心理学 家和社会学家结合现代管理的实践,提出了许多激励理论.这 些理论按照形成时间及其所研 究的侧面不同,可分为行为主义激励理论,认知派 激励理论和综合型激励理论 3 大类. 1.行 为主义激励理论 本世纪 20 年代,美国风行一种行为主义的心理学理论,其创始人为华生. 这个理论认为,管理过程的实质是激励,通过激励手段,诱发人的行为.在"刺 激—反应"这种 理论的指导下,激励者的任务就是去选择一套适当的刺激,即激 励手段,以引起被激励者相应 的反应标准和定型的活动. 新行为主义者斯金纳在后来又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这个 理论认为, 激励人的主要手段不能仅仅靠刺激变量,还要考虑到中间变量,即人的主观因素 的存在.具体说来,在激励手段中除了考虑金钱这一刺激因素外,还要考虑到劳 动者的主观因 素的需要.根据新行为主义理论,激励手段的内容应从社会心理观 点出发,深入分析人们的物 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并使个体需要的满足与组织目标 的实现一致化. 新行为主义理论强调, 人们的行为不仅取决于刺激的感知,而且也决定于行 为的结果.当行为的结果有利于个人时, 这种行为就会重复出现而起着强化激励 作用.如果行为的结果对个人不利,这一行为就会削 弱或消失.所以在教育中运 用肯定,表扬,奖赏或否定,批评,惩罚等强化手段,可以对学习者 的行为进行 定向控制或改变,以引导到预期的最佳状态. 2.认知派激励理论 行为简单地看 成人的神经系统对客观刺激的机械反应, 这不符合人的心理活 动的客观规律性.对于人的行 为的发生和发展,要充分考虑到人的内在因素,诸 如思想意识,兴趣,价值和需要等.因此,这 些理论都着重研究人的需要的内容 和结构,以及如何推动人们的行为. 认知派激励理论还强 调,激励的目的是要把消极行为转化为积极行为,以达 到组织的预定目标,取得更好的效益. 因此,在激励过程中还应该重点研究如何 改造和转化人的行为. 属于这一类型的理论还有斯 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和挫 折理论等.这些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外部环境刺激和内部思 想认识相互作用的 结果.所以,只有改变外部环境刺激与改变内部思想认识相结合,才能达到 改变 人的行为的目的. 3.综合型激励理论 行为主义激励理论强调外在激励的重要性, 而认 知派激励理论强调的是内在 激励的重要性.综合性激励理论则是这两类理论的综合,概括和 发展,它为解决 调动人的积极性问题指出了更为有效的途径. 心理学家勒温特提出的场动力 理论是最早期的综合型激励理论. 这个理论强 调,对于人的行为发展来说,先是个人与环境 相互作用的结果.外界环境的刺激 2010-6-19 4 实际上只是一种导火线,而人的需要则是一种内部的驱动力,人的行为方向决定 于内部 系统的需要的强度与外部引线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果内部需要不强烈,那 么,再强的引线也没 有多大的意义. 波特和劳勒于 1968 年提出了新的综合型激励模式,将行为主义的外在激励 和认知派的内在激励综合起来. 在这个模式中含有努力, 绩效, 个体品质和能力, 个体知觉, 内部激励,外部激励和满足等变量. 在这个模式中,波特与劳勒把激励过程看成外部刺激,个 体内部条件,行为 表现,行为结果相互作用的统一过程.一般人都认为,有了满足才有绩效.而 他 们则强调,先有绩效才能获得满足,奖励是以绩效为前提的,人们对绩效与奖励 的满足程 度反过来又影响以后的激励价值.人们对某一作业的努力程度,是由完 成该作业时所获得的 激励价值和个人感到做出努力后可能获得奖励的期望概率 所决定的.很显然,对个体的激励 价值愈高,其期望概率愈高,则他完成作业的 努力程度也愈大.同时,人们活动的结果既依赖 于个人的努力程度,也依赖于个 体的品质,能力以及个体对自己工作作用的知觉. 波特和劳 勒的激励模式还进一步分析了个人对工作的满足与活动结果的相 互关系.他们指出,对工作 的满足依赖于所获得的激励同期望结果的一致性.如 果激励等于或者大于期望所获得的结果, 那么个体便会感到满足.如果激励和劳 动结果之间的联系减弱,那么人们就会丧失信心. 郭凯利 2009-12-6 2010-6-19 5 1
本文档为【心理学案例分析论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7755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8KB
软件:Word
页数:23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09-07
浏览量: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