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雅安市教科所文件[管理资料]

雅安市教科所文件[管理资料]

举报
开通vip

雅安市教科所文件[管理资料]雅安市教科所文件[管理资料] 雅安市教科所文件 雅市教所„2010?14号 关于印发《雅安市2010年初中毕业及高中阶段教育 招生学科考试说明》的通知 各县区教研室、雅安中学: 根据雅市教函„2010?15号文精神~为了组织好雅安市2010年初中毕业及高中阶段教育招生考试命题~指导初中教学工作~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我所根据现行各学科课程标准~结合我市教学实际情况制订《雅安市2010年初中毕业及高中阶段教育招生考试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现将《考试说明》,见附件,印发你们。 初中毕业及高中阶段教...

雅安市教科所文件[管理资料]
雅安市教科所文件[管理资料] 雅安市教科所文件 雅市教所„2010?14号 关于印发《雅安市2010年初中毕业及高中阶段教育 招生学科考试说明》的通知 各县区教研室、雅安中学: 根据雅市教函„2010?15号文精神~为了组织好雅安市2010年初中毕业及高中阶段教育招生考试命题~指导初中教学工作~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我所根据现行各学科课程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结合我市教学实际情况制订《雅安市2010年初中毕业及高中阶段教育招生考试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现将《考试说明》,见附件,印发你们。 初中毕业及高中阶段教育招生考试书面闭卷考试学科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思想品德与历史、生物、地理共9科。语文、数学、英语三科闭卷考试成绩满分各为120分,物理和化学2科闭卷考试~满分成绩各为60 分,思想品德和历史2科闭卷考试~满分成绩各为30分, 考试时间:语文150分钟~数学和英语各120分钟~理化同堂考试共100分钟~政史同堂考试共100分钟。 各学科难度要求是: 容易题?中难题?较难题约为7?2?1。 各学科命题时要坚持有利于高中阶段招生~有利于初中教学的原则。 附件:《雅安市2010年初中毕业及高中阶段教育招生考试学 科考试说明》 二0一0年三月二十五日 雅安市2010年初中毕业及高中阶段教育招生考试 学科考试说明 语文考试说明 一、指导思想: 按照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命题,命题坚持有利于推进语文课程和学科教学的改革,坚持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坚持有利于全面提高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坚持有利于高中招生。 二、命题依据及范围: 命题按照《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内容和要求,考查学生在七至九年级学段的语文学习情况。考查内容不受教材内容的限制,重点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考试方式: 考试采用书面闭卷的方式,全卷满分120分。 四、试卷结构及比分: 试卷分为I卷和II卷。一题为I卷,二至四题为II卷。一题,积累与运用20分。二题,阅读理解35分。三题,文言文15分。四题,作文50分。 五、说明: 1(阅读理解材料全部选自课外,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迁移。(现代文) 2(文言文: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含背诵)。 3(背诵:限九上、九下中教材要求背诵的课文。(含附录) 数学考试说明 一. 考试性质 2010年雅安市初中毕业考试与高中阶段教育招生考试,是由全体初中毕业生参加的一次选拔性考试, 高中阶段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考试应具有相应的难度、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 二(考试要求 1(能力要求 雅安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数学),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以现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为依据,结合我市实际,主要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进一步考查运算能力、推理思维能力及空间观念,考查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的创新研究能力,并考虑初中数学知识的基础性和后继学习的延续性和潜能。 2、知识水平要求 A((了解):对知识的涵义有感性的、初步的认识。能说出这一知识是什么。能够(或会)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它。 B((理解):对概念和规律(定律、定理、公式、法则等)达到了理性认识,不仅能够说出概念和规律的行径,而且能够知道它是怎样得出来的,它与其他概念和规律之间的联系,有什么用途。 C((掌握):一般地说,是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练习,形成技能,能够(或会)用它去解决一些问题。 D((灵活运用):是指能够综合运用知识并达到了灵活和程度,从而形成了能力。 E((经历): 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初步的经验。 F((体验):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景中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 G((探索):主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对象的某些特征或与其他对象的区别与联系。 三(考试方式 1.考试方式采用书面笔答、闭卷方式。 2.考试时间:120分钟。 四(试卷结构 1(试题类型分布 试卷分为第I卷和第II卷,第I卷为选择题12道,第II卷为填空题5道和解答题8道两种题型。 2(分值分配 单一选择题12道,共36分。以较易题为主。 填空题5道,共15分。以中等难度题为主。 解答题8道,共69分。主要考查运算、推理能力及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适当考查创新探索能力。 全卷满分为120分。 3(试卷难易分布 所考查题目的难度比约为 7 : 2 : 1,即较易题(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占70%、中难题(具有一定的运算、推理、应用能力)占20%、较难题(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占10%;难度系数约0.55。 4(知识结构分布 重点知识重点考,知识交汇点处综合考查。 五、考察内容与水平 一、数与代数 (一)数与式 1.有理数的意义(B);2. 数轴(C);3.比较有理数的大小(C);4.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C);5.求有理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C);6.乘方的意义(B);7.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C);8.有理数的运算律;9.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问题(D);10.对含有较大数字信息作合理解释(C);11.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A);12.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立方根(C);13.开方与乘方互为逆运算(A);14.用平方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或用计算器求平方根(C);15.用立方运算求某些数的立方根或用计算器求立方根(C);16.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A);17.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A);18.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范围(C);19.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A);20.用计算器进行近似计算(C);21.二次根式的概念(A);22.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A);23.实 数的四则运算(C);24.用字母表示数(B);25.列代数式(C);26.解释代数式(C);27.求代数式的值(C);28.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和基本性质(A);29.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C);30.整式的概念(A);31.简单的整式加、减、乘运算(C);32.乘法公式: 22222(C);33.用提公因式、公式法进行因式(a,b)(a,b),a,b,(a,b),a,2ab,b 分解(C);34.分式的概念(C);35.利用分式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C);36.简单的分式加、减、乘除运算(C);37.简单无理式的化简(包括有理化分母或分子)(C)。 (二)方程与不等式 1.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组)(D)(F);2.估计方程的解(C)(E);3.解一元一次方程(C);4.解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C);5.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C);6.配方法(B);7.作因式分解法、分式法、配方法简单的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C);8.列方程(组)解应用题,要检验结果是否合理(C);9.解分式方程必须检验(C);10.不等式的意义(A);1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D)(G);12.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C);13.解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C);14.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D);15.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实数根的判别方法(C);16.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数根与系数的关系(C);17.解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C);18. 解简单的二元二次方程组(C)。 (三)函数 1.对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分析(C)(G);2.常量、变量的意义(A);3.函数的概念和三种表示法(A);4.确定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C);5.求函数值(C);6.用适当的函数表示法刻画某些实际问题中的变量之间的关系(C);7.对变量的变化规律进行初步预测(C);8.一次函数的意义(B);9.根据已知条件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C);10.画一次函数的图象(C);11.一次函数的性质(C)(G);12.正比例函数(B);13.用一次函数的图象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近似解(C);14.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C);15.反比例函数的意义(B);16.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C);17.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C);18.反比例函数的性质(C)(G);19.用反比例函数解决某些实际问题(C);20.二次函数的意义(B);21.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C);22.画二次函数的图象(C);23.二次函数的性质(C)(F);24.用二次函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C);25.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C);26.理解函数图象交点的意义并会求函数图象的交点(C). 二、空间与图形 (四)角 1.点、线、面的概念(A);2.角的概念(A);3.比较角的大小(C);4.计算角度的和与 );5.角度的度、分、秒的概念中(A);6. .度、分、秒的换算(C);7.角平分线及其差(D 性质(A)。 (五)相交线与平行线 1.补角、余角、对顶角的概念及性质(A);2.垂线、垂线段等概念(A);3.垂线段最短(A)(F);4.点到直线的距离(B)(F);5.过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A);6.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C);7.线段垂直平分一及其性质(A);8.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A)(F);9.平行线的性质(D)(G);10.过直线外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A);11.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C);12.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C)(F)。 (六)三角形 1.三角形的有关概念(A);2.作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C);3.三角形的稳定性(A);4.三角形中位线及其性质(D)(G);5.全等三角形的概念(A);6.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D)(G);7.等腰三角形的概念(A);8.等腰三角形的性质(C)(G);9.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条件(C)(G);10.等边三角形的概念(A);11.等边三角形的性质(C)(G);12. );13.直角三角形的性质(C)(G);14.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条件(C)直角三角形的概念(A (G);15.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B)(F);16.勾股定理的应用(D);1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应用(C)。 (七)四边形 1.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A)(G);2.正多边形的概念(A);3.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性质(C);4.矩形的概念和性质(C);5.正方形的概念和性质(C);6.梯形的概念和性质(C);7.平行四边形、矩形、正方形、梯形的关系(A);8.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C)(G);9.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条件(C)(G);10.矩形的有关性质(C)(G);11.四边形是矩形的条件(C)(G);12.菱形的有关性质(C)(G);13.四边形是菱形的条件(C)(G);14.等腰梯形的有关性质(A)(G);15.四边形是等腰梯形的条件(A)(G);16.探索并了解线段、矩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重心及物理意义(A)(G);17.平面图形的镶嵌(A)(G);18.用三角形、四边形、正六边形分别进行平面镶嵌设计(C)。 (八)圆 1.圆及其有关概念(A);2.弧、弦、圆心角的关系(A);3.点与圆的位置关系(A)(G);4.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A)(G);5.圆与圆的位置关系(A)(G);6.圆的性质;7.圆周角与 );9.三角形的内心与外心(A);10.切线的概圆心角的关系(C);8.直径所对的圆周角(B 念(A);11.切线与过切点的半径之间的关系(C)(G);12.切线的判定(C);13.过圆上一点取圆的切线(C);14.计算弧长及扇形的面积(C);15.计算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C)。 (九)尺规作图 1.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C);2.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C);3.作角的平分线(C);4.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C);5.已知三边作三角形(C);6.已知两边及夹角作三角形(C);7.已知底边上的高作等腰三角形(C);8.过一点、两点,不共线三点作圆(B)(G);9.尺规作图的步骤(A);10.会写已知、求作和作法(C)。 (十)视图与投影 1.画基本几何图形的三视图(C);2.判断简单物体的视图(C);3.根据三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C);4.直棱柱的侧面展开图(A);5.圆锥的侧面展开图(A);6.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立体模型(C);7.基本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关系(A);8.物体的阴影的形成与判断(A);9.生活中图形的欣赏(A);10.视点、视角、盲区的涵义(A);11.在简单的 );12.中心投影、平行投影(A)。平面图和立体图中表示视点、视角、盲区(C (十一)图形的轴对称 1.轴对称(A);2.轴对称的基本性质(B)(G);3.作简单图形经过一次或两次轴对称后的图形(C);4.简单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关系(C)(G);5.对称轴的确定(C);6.基本图形的轴对称性质及其相关性质(C)(G);7.物体的镜面对称(A);8.轴对称图案设计(A)。 (十二)图形的平移 1.图形的平移(A);2.图形平移的基本性质(B)(G);3.作简单平面图形平称后的图形(C);4.用平移进行图案设计(A)。 (十三)图形的旋转 1.图形的旋转(A);2.图形旋转的基本性质(B)(G);3.平行四边形、圆是中心对称图 形(A);4.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C);5.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A);6.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轴对称、平移、旋转及其组合)(C)(G);7.组合图案设计(利用变换)(D)。 (十四)图形的相似 1.比例及基本性质;2.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A);3.黄金分割(A);4.图形的相似(A);5.相似图形的性质(A)(G);6.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面积比等于对应边的比的平方(C);7.三角形相似的概念(A);8.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C)(G);9.图形的位似(A);10.放大、缩小图形(用位似)(C);11.利用相似解决实际问题(C)(G);12.锐角的三角函数;13.的三角函数值;14.求锐角的三角函数(用计算器);15.30:,45:,60: 已知三角函数求锐角(用计算器);16.三角函数与直角三角形知识的应用。 (十五)图形与坐标 1.平面直角坐标系(A);2.在直角坐标系中,位置与坐标的对应关系(A);3.建立适当 )(E);5.确定物体坐标系,描述物体位置(C);4.同一坐标系中,图形变换与坐标变化(B 的位置(D)。 (十六)了解证明的含义 1.证明的必要性(B);2.定义、定理、命题的含义(A);3.命题的条件与结论(A);4.逆命题的概念(A);5.互逆命题及正误判断(B);6.反例及其作用(A);7.反证法(C)(F);8.综合法证明的格式(C)(F)。 (十七)证明的依据 1.一条直线截两条平行直线所成的同位角相等;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若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直线平行;3.若两个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或两角及其夹边,或三边)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4.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分别相等。 (十八)命题的证明 1.平行线的性质定理(C);2.平行线的判定定理(C);3.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推论(C);4.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定理(C);5.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C);6.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C);7.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及逆定理(C);8.三角形的三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C);9.三角形中位线定理(C);10.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定理(C);11.等边三 角形的性质及判定定理(C);1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定理(C);13.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判定定理(C);14.矩形的性质及判定定理(C);15.菱形的性质及判定定理(C);16.正方形的性质及判定定理(C);17.等腰梯形的性质及判定定理(C);18.欧几里德《原本》知识(A)(E);。 三、统计与概率 (一)统计 1.收集数据(C);2.整理数据(C);3.描述数据(C);4.分析数据(C);5.用计算机处理较为复杂的统计数据(A);6.抽样(B)(F);7.总体、个体、样本的概念(A);8.抽样的特点(A)(E);3.扇形统计图(C);9.加权平均数(B)10.数据的集中程度(A)(E);11.数据的离散程度(A)(G);12.极差、方差(B);13.频数、频率的概念(B);14.频数公布的意义和作用(A);15.频数分布表(C);16.直方图与折线图(C);17.用抽样估计总体(A);18.估计总体的平均权、方差(B)(F);19.根据统计结果作出合理判断和预测(C);20.统计对例举的作用(B)(F);21.查阅资料,获得数据(C);22.对日常生活中的数据发表自己的看法(A);23.统计的应用(A);24.用统计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C)。 (二)概率 1.概率的意义(A);2.用列举法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C);3.通过实验,获得事件发生的概率(A);4.大量重复实验中用频率估计概率(A);5.生活中的概率实例(A);6.用概率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B). 英语考试说明 一、命题指导思想 英语科以《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五级为命题依据。 二、考试范围 1. 译林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新课标 初中英语预备课程Starter》; 2. 译林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牛津初中英语Fun with English》七年级上(7A)——九年级上(9A)。 三、考试方式 1. 考试方式采用书面笔答、闭卷方式。 2. 考试时间:120分钟。 3. 试卷分为第?卷和第?卷。 1)第?卷为选择题,为笔试(一)。 2)第?卷主要采用非选择题,为笔试(二)。 全卷试题不超过12页。 四、试卷结构 1. 试题难易分布 基础题70%,中难题20%,较难题10%。 2. 知识结构分布 既测试词汇、语音、语法、功能、话题等基础知识,又测试基本语言技能,还要测 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3. 试题类型分布 试卷分笔试(一)和笔试(二),全卷满分120分。 1)笔试(一),70分。全部采用客观性试题(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2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0分。每小题“四选一”。 二、完形填空。2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0分。每小题“四选一”。 三、阅读理解。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每小题“四选一”。 2)笔试二,50分。主要采用主观性试题(非选择题),也有少量的客观性试题(选择 题)。 四、补全对话。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本大题“六选五”。 五、单词拼写。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 六、短文改错。1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15分。 七、书面表达。满分20分。 五、注意事项: 1. 笔试(一)答在机读卡上。 2. 笔试(二)答在试卷上。 物理考试说明 一、命题要求 雅安市2010年初中毕业生毕业考试与升学考试合并进行, 实行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考试题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适当的难度。命题以《教育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及《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为依据,全面考查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达到课程目标所规定要求的程度;有利于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层次、不同发展程度的学生的学习水平都能得到客观、公正、全面、准确的评价;有利于推动中小学实施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活泼学习;有利于高中阶段学校按照择优录取的原则选拔学生;有利于高中阶段教学,特别是普通高中的教学。 二、考试范围 1(根据《标准》的培养目标,从多方面考查学生,以促进初中物理课程多维培养目标的达成。 2(根据《标准》确定考查内容与要求。根据《标准》中的内容标准确定考查内容和要求,在内容标准中,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均有具体条目及表明要求程度的行为动词,命题时应严格遵守,严禁任意加深课程标准内容的难度。 3(注重试题素材的时代性,加强试题素材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加强试题素材与生产、生活及学生认知特点的联系,恰当反映物理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应用,及其对社会进步的影响和带来的一些社会问题。 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按以下规定实施。 1、答卷方式: 闭卷、笔试。满分为60分。物理答题时间约为55分钟。 2、试卷结构 (1)、试题难易分布 试题按基础题、中难题、较难题设置,其比例约为7:2:1 (2)、知识结构分布 考查内容分数分别约为:力学占43%,热学占8%――10%,光学占8%――10%,电磁学占36%,其它补足100%。 3)、试题类型分布 ( 试题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与探究题、计算与解答题。各种题型分数分别约为:单选题20分;填空题10,13分;作图题3,6分;实验题8,11分;计算题12,15分。 化学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2010年雅安市初中毕业考试与高中阶段教育招生考试(简称“二合一”考试)是全体初中生参加的考试。因此“二合一考试”化学试题应有适当的难度、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 二、命题指导思想 1. “二合一考试”应有利于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掌握自身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基础化学知识和技能的水平,反映初中毕业生运用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分析、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反映初中毕业生从化学的角度认识自然、社会与环境的能力等。 2. “二合一考试”应有利于引导教师改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化学中考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设置真实、生动的化学情景和开放的化学问题,在考查学生“双基”的同时,考查学生在学习过程、探究过程中形成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引导教师改变教学行为,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 3. “二合一考试”应有利于普通高中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择优选拔录取新生,实现普通高中的均衡发展。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发展水平进行命题,并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范畴内适当设置开放性和发展性试题,以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充分地、真实地展示自己的水平。 4、化学命题应该坚持“稳中求变、稳中求新、稳中求精”原则。 三、考试范围 根据课程标准三维目标分类,中考化学考试的考试水平要求如下: ?认知性考试水平的要求由低到高分为:知道水平、认识水平和理解水平。 知道水平:对所学知识能知道、记住、说出、列举、找到等。 认识水平:能领会所学知识的基本内涵,能认识、了解、看懂、识别、表示等。 理解水平:能应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说明、区别、判断、运用等。 其中较高层次的要求包含较低层次的要求。 ?技能性考核目标由低到高分为初步学习和初步学会两个层次。 初步学习:初步形成的技能。 初步学会:能独立完成的技能。 ?体验性考试要求由低到高依次为 体验、感受 意识、体会、认识、关注、遵守 初步形成、树立、保持、发展、增强 在试题素材和内涵中应体现课程标准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要求。 (一 )科学探究与实验能力要求 1.科学探究能力 (1)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2)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3)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4)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5)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6)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能从日常生活中或从化学问题情景中,发现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并能比较清楚的表达出来。 (7)能根据已学过的化学知识和经验对问题作出有意义的猜想,并有论证猜想的意识。 (8)能根据已学过的化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简单的化学探究设计。 初步学会通过实验、观察等收集化学事实和证据,并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客观、真实地描述简单的化学事实和现象。 (9)初步学会对事实证据进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得出科学结论,解释化学现象。 (10)能对简单的化学科学探究结果的可靠性,简单的化学探究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的优势与不足进行评价,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11)能比较清楚地表达探究的过程和结果,表达自己的观点。 2.初中化学实验 (1)能进行药品的保存和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的实验操作。 (2)能根据简单的化学实验要求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进行实验操作。 (3)初步学会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4)初步学会根据某些性质检验和区分常见化学物质。 (5)初步学习使用过滤、蒸发等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6)初步学习运用简单的实验装置、方法收集和制取O、CO、H等。222 (7)初步学习运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完成课程标准中涉及的重要探究活动。 说明:化学实验实际操作部分,不作为书面考试重点考查内容。 (二). 身边的化学物质 1.地球周围的空气 (1)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2)知道氧气、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3)认识氧气与常见物质(碳、磷、铁、硫、蜡烛、氢气、甲烷、一氧化碳等)的氧化反应;认识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水的反应。 (4)能运用简单的实验装置、方法收集和制取O、CO、H。 222 (5)能区分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常见气体。 初步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6) 2.水与常见的溶液 (1)认识水的组成。 (2)知道纯水与矿泉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3)了解吸附、沉淀、过滤、蒸馏等净水方法。 (4)认识溶解现象;了解溶液、溶质、溶剂概念;知道水、乙醇等常见溶剂。 (5)初步学习使用过滤、蒸发等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6)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的含义;能查阅溶解度曲线和溶解度表。 (7)能进行有关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8)初步学会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9)知道结晶和乳化。 (10)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3.金属与金属矿物 (1)了解金属的物理特性;能区别典型金属与非金属;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认识常见金属与氧气、常见酸(稀硫酸和稀盐酸)的反应。 (3)了解防止金属腐蚀的简单方法。 (4)知道一些常见的铁矿和铝矿。 (5)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6)了解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知道合金的特性及应用;知道生铁和钢等是重要的金属合金。 (7)知道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知道回收金属的重要性。 4.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 (1)认识常见酸(稀硫酸、稀盐酸)的主要化学性质(与指示剂、金属、典型金属氧化 物、碱、典型盐反应);认识常见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主要化学性质(与指示剂、典型非金属氧化物、酸、典型盐反应);知道酸碱的用途;认识酸碱的腐蚀性。 (2)初步学习稀释常见的酸碱溶液。 会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3) (4)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5)知道食盐、纯碱、小苏打、碳酸钙等盐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6)能检验和区分典型、常见的酸(稀硫酸、稀盐酸等)、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 —2+3+和盐(碳酸盐、Cl、Cu、Fe等)。 (7)知道常用化肥的名称和作用。 (8)能列出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认识有机物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命题说明:关注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及其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密切联系生产与生活实际,着重考查学生对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的理解及运用有关知识解释、解决生产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化学实验是本次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倡导模拟科学研究的过程,考查实验设计、实验基本操作、实验观察和实验信息加工,分析推理以及解决开放性问题的能力等。溶质质量分数只要求简单计算。不要求利用100?S=m(溶剂)?m(溶质)公式进行溶解度计算。不要求涉及结晶水的溶液计算。 (三). 物质构成的奥秘 1.化学物质的多样性 (1)认识物质的三态变化 (2)能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有机物和无机物。 (3)认识物质的多样性。 2.微粒构成物质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常见的物理和化学现象。 (3)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 (4)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离子之间可以互相转化。 (5)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能看懂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 3.认识化学元素 知道氢、碳、氧、氮等与人体关系密切的化学元素。 (1) (2)记住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H C N O F Na Mg Al P S Cl K Ca Fe Cu Zn Ag Ba Mn 等)。 (3)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 (4)给出元素周期表中能够找到指定元素。 (5)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能用元素、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化学变化。 4.物质组成的表示 (1)记住常见元素或原子团的主要化合价(H C N O Na Mg Al P S Cl K — Ca Fe Cu Zn Ag Ba NO— 3 SO2— 4 OH CO2— 3 HCO, 3 MnO- 4 ClO- 3 NH+ 4等 )。 (2)能用化学式正确表示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 (3)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 (4)能看懂常见商标中用化学式表示的物质成分及含量。 命题说明: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认识和表示物质的组成和构成,解释常见的化学现象,识别物质的类别。命题时注重概念的联系,不要求概念的机械记忆。对物质组成的计算不扩展和加深(只要求能根据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求相对分子质量、元素的质量比,元素的质量分数等)。 (四). 物质的化学变化 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1)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之间的联系。 (2)知道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变化;认识化学变化对获得能源的重要性。 (3)知道催化剂的重要作用。 (4)初步具备化学物质是变化的观点。 2.认识常见的化学反应 (1)能识别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并能解释与日常生活相关的现象。 (2)能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对有关置换反应作简单的判断,并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了解人们如何利用化学反应改善和提高自身生活质量。 3.质量守恒定律 (1)能从原子、分子的观点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能正确书写常见的化学方程式。 (3)能进行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4)认识定量研究对化学学科发展的重大作用。 命题说明:命题时,要通过生动、具体的化学变化现象,考查学生运用化学变化规律分析有关化学现象的能力;有关化学计算的考查注重基础性和计算情景的真实性,不涉及多个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一般也不出反应物不纯、原料损耗并存的计算,不出过量计算。 (五). 化学与社会发展 1.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 (1)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 (2)了解氢气、天然气、沼气、石油液化气、酒精、汽油和煤燃烧对环境的影响,会选 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 (3)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的条件及其防火灭火、防爆炸的措施。 (4)了解水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 (5)认识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形成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6)了解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 (7)知道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8)知道石油的组成;知道石油加工的产品(液化气、汽油、煤油等)。 (9)了解我国能源和资源短缺的国情;认识综合利用资源和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意义。 2.常见化学合成材料 (1)知道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及其应用。 了解使用合成材料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2) (3)认识新材料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3.化学物质与健康 (1)了解某些元素(Ca、Fe、Zn、I)等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2)了解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的有机物(糖、淀粉、油脂、氨基酸、蛋白质、维生 素等)。 (3)了解一些有毒物质(一氧化碳、甲醛、黄曲霉素、尼古丁、毒品等)对人体健康的 危害。 (4)认识化学在战胜疾病与营养保健中的重大贡献。 4.保护好我们的环境 (1)认识“三废”处理的必要性和一般处理的原则。 (2)了解典型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的原因及其危害。 (3)认识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4)初步形成正确、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认识化学在环境监控与环境保护中的重 要作用。 命题说明:不强调对化学与社会相关知识的简单记忆。命题时,一般把科技发展前沿、人类可持续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生活中的化学情景作为试题的背景材料,设置有一定开放性的问题,在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同时,使学生感受化学对改善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以上知识、技能、方法等的综合。 四、考试方式 1、考试方式采用书面笔答、闭卷方式。 2、考试时间:与物理共100分钟,化学答题时间约45分钟。 3、化学试卷分为第?卷和第?卷,全卷满分60分。 第?卷为单项选择题。第?卷为非选择题,题型主要有填空题、实验与探究题、推断题、 计算题等题型。 五、试卷结构 1、试题难易分布 容易题约为70%,中难题约为20%,较难题约为10%。 、知识结构分布 2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考试内容分为“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五部分,各部分内容在命题时均要按适当比例涉及。其中,科学探究过程、实验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的考查融于对其余四部分内容考查之中。其中涉及科学探究和实验的内容不少于20%,涉及计算的内容约10%。 实际命题时,可能由于题目涉及的知识不简单是某一个方面的知识,因而上述比例是一个大致比例。 3、试题类型分布 选择题24分,非选择题为36分。 思想品德考试说明 一、2010年中考的基本要求. (一)考试性质 学业考试、选拔考试二合一 (二)考查的依据和目标 考试评价所依据的是《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要求。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分类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民族关系。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含义、内容和意义。 (2)正确认识财富,理解小康。 (3)正确认识弱势群体,明白公正与平等的内涵和意义 (4)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政治制度、基本国情、基本路线、基本国策及依法治国的意义和基本要求。 (5)了解世界概况,认识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重要作用。理解机遇与挑战并存 的道理。 2、能力目标 (1)懂得各民族如何相处;以实际行动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维护国家统一。 (2)树立正确的财富观,认识财富中蕴藏着德与法的交织力量,提高依法致富,勤劳致富、科技致富、勤俭节约,文明消费的能力。 (3)培养践行平等,遵守社会公德,正确行使民主权利,依法办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增强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树立民族平等、团结、互助观念,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 (2)树立国际视野,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3)明确建设社会主义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4)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成才观、择业观,合理选择职业和今后的人生道路。积极进取、艰苦奋斗,实现理想。 根据上述课程目标和现行使用教材的特点,命题既要落实学科知识要求,又要体现思想品德学科的价值引导功能,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引导学生关心国际国内大事,关心身边社会生活和自身成长。 2010年中考,注重考查学生对重要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特别是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 (三)考试内容 教科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三 单元 初级会计实务单元训练题天津单元检测卷六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教学设计框架单元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在同一片土地上》;九年级全一册除第一单元外的内容。 (四)考试题型及比例 1.单项选择题10个,每小题1分,共10分 2.简答、辨析、分析理解说明题等共20分 二、考试范围内容要点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在同一片土地上(主题是我国的民族关系) 1、我国56个民族的关系, 国家保障各民族平等权利的方针政策。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意义 3、维护民族团结,我们应该怎样做? 4、为了解决祖国和平统一问题,我国提出了怎样的方针? 其含义是什么? 5、“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及其关系是什么? 6、维护祖国统一,坚决反对“台独”。 7、在实现祖国统一问题上,我们青少年应怎么做? 九年级全一册第二单元 财富论坛(认识财富,了解小康) 1、人们生活小康化的表现与现代小康的提出。 2、怎样看待我国已经达到的小康, 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矛盾是什么? 4、我国现阶段最基本的国情是什么? 5、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含义是什么, 6、中华民族勤劳的传统美德,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7、开拓进取精神的作用。 8、科技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9、创造财富的源泉有哪些,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1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12、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和政策是什么?提出的依据是什么? 13、为什么要合法致富? 14、正确理解“义”与“法”。 15、税收的含义、作用、特征。 16、我国倡导的富民政策是什么, 17、“富而思源”、“富而思进”中“源”和“进”各指什么, 18、为什么要培养勤俭节约的习惯和品德? 第三 单元 同在阳光下(关注弱势群体) 1(为什么我国会有弱势群体? (什么是弱势群体?它有哪些特征? 包括哪些人群? 2 3、人与人之间平等的基础和体现是什么? 4、平等的含义是什么? 5、维护和实现社会平等的含义是什么?有何意义? 6、中国共产党在实现社会平等道路上所做出的努力和成就有哪些? 7、怎样看待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不平等现象 8、我国政府在关心、帮助弱势群体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 9、社会上还有不少有特殊困难的弱势群体,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 10、怎样以实际行动维护公平? 第四单元 又到两会时(我国基本政治制度) 1(“两会”指的是哪两会? 2(在我国,人民是如何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力的?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具有哪些职能?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表明了什么? 5(政协的性质是什么? 6、我国政协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是什么? 7、依法有序地参与选举在人们政治生活中有何重要地位? 8、我国宪法对公民选举权利的资格规定。 9、行使选举权利的法律程序是什么 10、我国基层民主的主要形式和内容有哪些, 11、什么是依法治国? 12、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各自地位及相互关系如何? 13、政府依法行政有何意义? 12、作为一名现代法治社会的合格公民,应如何“与法同行”,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 13、法律与公平正义的关系是什么? 14、如何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我国建立了哪些民主监督制度? 15 16、积极行使监督权有何意义?行使监督权利的途径有哪些? 17、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我们具备怎样的素养? 18、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职责各是什么? 第五单元 国策经纬(基本国情、基本路线和基本国策) 1、为什么说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3、为什么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什么是四项基本原则?为什么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5、为什么要坚持改革开放? 6、为什么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8、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是如何体现的? 9、什么是先进文化?先进文化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10、如何发展先进文化? 11、检验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成败的最高标准是什么? 12、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如何体现的? 13、我国的人口特点是怎样的? 14、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唯一正确途径是什么? 具体要求、目的是什么, 1 5、我国面临着什么样的资源形势? 16、环境问题是如何产生的? 17、面对我国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我们必须坚持什么基本国策?具体应怎么做? 18、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我们青少年能做些什么 19、什么是可持续发展?这对我们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第六单元 漫步地球村(世界形势与我国的地位与作用) 、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有哪些? 1 2、人类为什么渴望和平? 3、为维护世界和平,人们作出了哪些不懈努力? 4、为什么说当今世界并不安宁? 5、世界的发展主要面临哪些严峻形势? 6、造成一些国家贫困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7、贫困和落后会带来怎样的危害? 8、中国为消除贫困作出了哪些贡献? 9、经济全球化带来了哪些影响? 10、在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中,世界各国应怎么做? 11、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在社会生活方面有哪些具体体现, 12、艺术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13、目前世界上广为流传、影响较大的宗教主要有哪些? 14、中华文化具有怎样的特征? 15、文化冲突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16、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文化交流有什么意义? 17、不同民族与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的基本前提是什么? 18、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哪些贡献? 19、中国对促进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哪些贡献? 20、中国为促进世界文化交流与合作作出了哪些贡献? 21、我们青少年应该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做些什么? 第七单元 新的旅程(反思总结 立志择业) 1、一个人在作出选择时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2、如何正确看待升学和就业? 3、确定职业理想时应考虑什么因素? 4、理想对我们实现人生价值有哪些重要意义, 5、如何才能树立正确的个人志向? 6、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怎样的? 7、如何才能实现理想? 三、现阶段复习教学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了解中考思想品德学科的价值追求 1、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新课程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具体落实在相关学科的三维目标的达成上。根据纸笔测验的功能,2010年思想品德中考在体现新课程理念上应落实对三维课程目标的要求,力求做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并重,并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 2、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 学习是一种艰苦的劳动,但这种劳动也应当是有基准的,即以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底线。为了减轻学生应对考试而产生的不必要的负担,在试题的难度设计上,我们以“学生正常学习状态作为参照点,并力求将过度学习的效益降到最低”作为难度设计的基本原则。 3、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新课程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课程标准是全体受教育者应当达成的最基本的要求。也是考试考查的基本依据。 (二)研究新教材特点与考察题型功能相结合 2010年,是教科版思想品德教材第一次参加中考,本届毕业生是从八年级下期才改学教科版教材的,师生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这要求我们尽力把握教科版教材体现课程标准、呈现知识内容的特点和编写教材对生活逻辑的偏重,利用其巨大的开发空间,在迎考复习中,注意利用考试题型的功能,把握开发教材和掌握基础知识的度。 1、客观题着重考查对基础知识的知晓、解释、理解和运用的能力,辅之以考查阅读、观察、推理等方面的能力。 2、主观性试题突出思想品德行为导向,引领学生过健康积极的生活,做负 责任 安全质量包保责任状安全管理目标责任状8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幼儿园安全责任状占有损害赔偿请求权 的公民 (1)用鲜活的典型事例设置情景,考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做负责任的公民。 (2)在教材、教学的重点知识中选点,用新的生动的发生在学生生活中的事例,考查学 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明确的是非观念。 (3) 2010年中考,不单纯就时事知识命题考试,以与学生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时政背景为材料,考查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牢固树立回归生活的教育理念 课程标准反复强调促使学生在自身经验、体验中学习。不同版本的教材,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利用学生自身获得的经验,从经验中体验和反思,从而获得情感的升华、知识的理解,能力得到培养。即所谓一句学生生活建构教材。这要求: 1、要呈现合适的教育内容。 思想品德课程的任务是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这样的目标任务是从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的,因此教育的内容既不能高高在上远离学生生活,又不能平庸琐碎地一味关注具体生活,而忽视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追求。 2、突出时代性 教师要及时地将社会生活中最新、最近发生的事件引入课堂,与学生生活的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让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课堂始终涌动澎湃的时代激情。 3、要真诚面对学生的世界。 道德教育之所以应该特别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是因为只有在学生的生活世界里,在学生的现实遭遇中,在学生内心世界的价值冲突中,才真正蕴藏着宝贵的德育时机,才能够真正开掘出学生道德品质生成与确立的源头活水。 4、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 参与既是新课程强调学生主体性的要求,也是学生学习的途径和方法。参与才有体验,参与才会获得经验。探究释疑,学习才有兴趣。 5、要注重践行 践行是教学过程的一个主要环节。践行实现德育回归生活,实现学生知、情、信、行的统一。既体现思想品德的课程性质,又是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所在。 这些要求,都是在教学过程贯彻“德育回归生活”理念的操作方法,同样适用于复习迎考的需要,特别是新教材初次参加中考更需注意。 历史考试说明 一、命题指导思想 中考命题要有利于推进中学阶段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和人文素养;有利于推动教学改革,引导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改进;有利于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综合评价、择优录取,是高中阶段招生的重要依据。 二、考试依据及范围 以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有关教学内容标准的要求为考试依据,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世界历史》(九年级上、下册)的基本内容作为本次考试范围。 三、考试方式、时间 1. 考试方式采用书面笔答、闭卷方式。 2. 考试时间:与政治学科共100分钟。 四、试卷结构与分值比例、难易分布 1. 试卷结构与分值比例:试卷(政史合卷)分为历史第?卷和第?卷,第?卷为单项选择题:15分,每小题1分;第?卷为材料题、问答题,其分值比例分别为: 5分、10分。 2、试题难易分布:容易题、中难题、稍难题的比例为7:2:1。 五、考试内容 九年级上册(世界近代史):第10,14课、第17,21课。 九年级下册(世界现代史):第1,9课,第14,17课。 每课课文中的人物图、注释不考,活动课不考,自由阅读卡不考。(楷体字内容不在选择题中出现。)
本文档为【雅安市教科所文件[管理资料]】,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7495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63KB
软件:Word
页数:33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8-01-07
浏览量: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