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庆教师公招考试最新教育公共基础知识题库及答案汇总

重庆教师公招考试最新教育公共基础知识题库及答案汇总

举报
开通vip

重庆教师公招考试最新教育公共基础知识题库及答案汇总重庆市事业单位考试 最新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试题、题库及答案汇总 目录: 题库套卷(一)    - 2 - 题库套卷(二)    - 8 - 题库套卷(三)    - 15 - 题库套卷(四)    - 22 - 题库套卷(五)    - 30 - 题库套卷(六)    - 37 - 题库套卷(七)    - 44 - 题库套卷(八)    - 52 - 题库套卷(九)    - 60 - 题库套卷(十)    - 67 - 《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及解析(一)    - 74 - 《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及解析(二)    ...

重庆教师公招考试最新教育公共基础知识题库及答案汇总
重庆市事业单位考试 最新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试题、题库及答案汇总 目录: 题库套卷(一)    - 2 - 题库套卷(二)    - 8 - 题库套卷(三)    - 15 - 题库套卷(四)    - 22 - 题库套卷(五)    - 30 - 题库套卷(六)    - 37 - 题库套卷(七)    - 44 - 题库套卷(八)    - 52 - 题库套卷(九)    - 60 - 题库套卷(十)    - 67 - 《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及解析(一)    - 74 - 《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及解析(二)    - 80 - 重庆市事业单位考试 最新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试题、题库及答案汇总 题库套卷(四)   一、单项选择题   1.新课程特别强调引导学生建立(  C  )的新学习方式。     A.合作学习、接受学习和体验学习  B.探究学习、实践研究和反复巩固学习   C.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 D.自主学习、小组学习和班级学习     2.实行国家、地方、学校课程管理,为的是增强课程的(  B  )。     A.统一性  B.适应性     C.规范性    D.选拔性     3.对于在学校接受教育的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学生,学校和父母或者其篷监护人应当相互配合,加以管教;无力管教或者管教无效的,可以(  D  )。     A.劝其退学    B.取消学籍     C.让其自由发展、成长    D.送专门学校使其继续接受教育     4.普通中小学经常组织诸如生物、物理、航模等兴趣小组,主要是为了(  C  ):     A.深化课堂教学     B.培养竞赛人才     C.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D.充分发挥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学习潜力     5.某寄宿小学派车接送学生,途中有学生提出要上厕所,司机在路边停车5分钟,5分钟过后,司机没有清点人数就将车开走。小学生王某从厕所出来发现车已经开走,急忙追赶。在追赶过程中摔倒在地,将门牙跌落三颗。王某的伤害应由谁来承担责任? (  B  )     A.司机负责  B.所在寄宿学校负责     C.司机和所在寄宿学校共同负责    D.司机和王某共同负责     6。下列选项中体现了“问题解决”的是(  C  )。     A.回忆一个人的名字    B.幻想自己是美人鱼   C.用一个词来造句   D.荡秋千     7.下列选项中,体现了迁移的是(  D  )。     A.学生学习解决一元二次方程,老师测验一元二次方程     B.学生学习古诗文后,老师让学生默写     C.学生刚学习一篇文章,老师带领学生用真实情景演示出来   D.学生学习一位数加法,作业是两位数加法     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  B  )。     A.民事责任    B.刑事责任     C.-般责任    D.行政责任     9.数学教师在教应用题时,一再强调要学生看清题目,必要时可以画一些示意图,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B  )。     A.牢记题目内容    B.很好地完成对问题的表征     C.有效地监控解题过程    D.熟练地使用计算技能   10.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研究,师生关系主要是一种(  B  )。     A.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B.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     C.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D.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     11.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是必须具有(  A  )。     A.教育能力   B.管理能力     C.研究能力    D.控制能力     1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出自(  C  )。     A.《春秋》    B.《论语》     C.《师说》    D.《学记》     13. -组学习材料中,中间的项目往往比两端的项目学得慢,记得差,这支持了哪种遗忘理论?( B )     A.痕迹衰退说  B.干扰说     C.动机说    D.同化说     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美国心理学家杜威以实用主义的“从做中学”为信条,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改革,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B.英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等重视教育心理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际的结合,强调为学校教育服务,发起了课程改革运动     C.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     D.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强调教育与教学在儿童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并提出了“文化发展论”和“内化说”     15.“我敢说我们日常生活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就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是出自洛克的(  B  )。     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爱弥儿》    D.《普通教育学》     16.对于获得知识的理解,认为主要有“亲知”、“闻知”和“说知”三种途径的是我国古代的(  C  )。 A.孔子      B.孟子 C.墨翟       D.荀子            17.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D  )。     A.社会本位    B.个人本位     C.社会要求与个体发展的统一    D.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18.以下不属于泰勒评价程序步骤的是(  C  )。     A.确立课程目标    B。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     C.控制评价过程   D.根据目标评价课程     19.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体制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职权影响力;二是(  C  )。     A.年龄影响力    B.性别影响力   C.个性影响力    D.学术影响力     20.健康是现代社会人们追求的重要目标,拥有健康并不意味着拥有一切,但失去健康则意味着失去一切。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应包括(  D  )。     A.躯体健康     B.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C.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 D.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21.首先提出“普及教育”口号的是在(  C  )时期。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2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从事科学研究,是每个教师的(  A  )。   A.权利   B.义务     C.责任    D.使命     23. -个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最终取决于(  C  )。     A.文化传统    B.受教育者的需求   C.生产力水平   D.教育的规模     24.对残疾儿童的教育要依据(  B  )的特征进行。     A.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B.儿童身心发展的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C.儿童身心发展的统一性     D.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25.对认知的认知,即个体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与调节是指(  B  )。     A.认知策略    B.元认知     C.元认知策略    D.元认知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26.学习“直角、锐角、钝角、平角”等概念时,各种概念的相互影响称为(  A  )。     A.水平迁移   B.正迁移     C.顺应性迁移    D.-般迁移     27.视“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为人生乐事的是(  C  )。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苟子     28.“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把(  D  )相隔离。     A.教育与生活    B.教育与经济     C.教育与政治  D.教育与生产劳动     29.夸美纽斯在其代表作《大教学论》中提出(  B  )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A.泛爱    B.泛智     C.泛美    D.泛德     30.“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必然的联系”属于(  C  )。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意义学习     D.机械学习 二、多项选择题     1.青年初期心理发展的特征是(  ABCE  )。     土.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出现了辩证思 维   B.道德感、理智感与美感都有了深刻的发展     C.形成了理智的自我意识     D.心理活动的随意性显著增长   E.对未来充满理想,但有时也会出现与生活相脱节的幻想     2.学校对高中生可以进行以下何种处分?(  ABDE  )     A.警告  B.记过     C.送劳动教养  D.开除学籍     E.留校察看     3.班主任的角色特点决定着他们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负有以下责任:(  ABCDE  )。   A.教育的责任    B.培养的责任     C.发现的责任    D.激活的责任     E.夯实的责任     4.《新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  AB  )。     A.学费    B.杂费     C.书费    D.住宿费     E.伙食费     5.有些教师不讲职业道德,对学生进行谩骂、体罚、变相体罚、私拆学生信件等,其 行为侵犯了学生的(  BCD  )。     A.人身自由权    B.人格尊严权     C.身心健康权    D.隐私权   E.选举权 6.认知主义教学观认为,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有(  BCDE  )。   A.鼓励原则    B.动机原则   C.结构原则    D.程序原则   E.强化原则 7.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重要区别有( ABCE )。 A.人类的学习要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   B.人类的学习要掌握人类积累下来的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 C.人类的学习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进行   D.人类的学习是对未知的阶段、领域进行探索的过程 E.人类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8.克服遗忘主要有以下几种策略:(  ABCDE  )。 A.深度加工材料    B.有效运用记忆术   C.进行组块化编码    D.适当过度学习   E.合理进行复习 9.关于班级管理的概念,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有(  ABCDE  )。   A.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    B.主要对象是学生   C.体现出一种互动的关系    D.是一种组织活动过程   E.主要管理手段有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 10.从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空间特性来看,可以将教育形态划分为(ABD) A.家庭教育    B。学校教育   C.普通教育  D.社会教育   E.职业教育 11.数学学习中由数字运算到字母运算的转化,属于(  BC  )。   A。自上而下的迁移    B.自下而上的迁移   C.正迁移    D.负迁移   E.水平迁移 12.下列属于德育的途径有(  ABCDE  )。 A.参观军事博物馆    B.学习模范事迹 C.教学活动    D.共青团工作 E.进行公益劳动 13.教育目的的确定要符合(  BDE  )的需要。 A.社会舆论  B.生产力和科技发展 C.个人意志    D.社会政治经济 E.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14.学生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包括(  ABDE  )。 A.知识获得   B.知识概括 C.知识巩固    D.知识保持 E.知识提取 15.新课程带来的转变有(  ABCE  )。 A.教学观念的转变 C.教学评价的转变 E.学生评价的转变 B.学习方式的转变 D.教师评价的转变 16.我国中小学的德育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ABCDE  )。   A.政治教育    B.思想教育   C.道德教育    D.心理健康教育   E.法制教育 17.班级的社会化功能主要表现在(  ABCE  )。   A.传递社会价值观,指导生活目标   B.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形成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   C.教导社会生活规范,训练社会行为方式   D.满足学生的正当需求 E.提供角色学习的条件,培养社会角色 18.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可以撤销教师的教师资格的情况包括( ABC )。 A.弄虚作假、骗取教师资格的 B.品行不良影响恶劣的 C.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D.开除学生的 E.被剥夺政治权利的 19.资源管理策略包括(  ABCDE  )。 A.学习时间管理策略      B.学习环境的设置策略   C.学习努力与心理管理策略    D。学习工具的利用策略   E.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策略 20.教育法律责任的类型有(  ABCD  ) A.民事法律责任      B.行政法律责任   C.刑事法律责任      D.违宪法律责任   E.刑法法律责任 三、判断解析题 1。定势往往会降低问题解决的效率。 此观点错误。定势对问题解决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在解决相似或相同的问题时,定势有助于个体对问题的适应,从而提高个体反应与解题的速度。对于变化的情景或问题,定势常常限制个体的思维范围,从而降低问题解决的效率。 2.新课程改革进一步强化了教育评价的甄别与选择功能。 此观点错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教育评价的功能有:导向功能、鉴定功能、监督功能、调节功能、诊断功能、激励功能。 3.体育就是正确引导学生室外活动,从而锻炼出强健的体魄。 此观点错误。体育是授予学生体育卫生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增强体质,发展机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养成良好的、保健习惯的教育。所以,体育并不仅仅是室外活动、锻炼身体。我国体育的主要任务包括:(1)指导学生锻炼身体,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发展,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身体的基本活动能力;(2)使学生掌握体育的科学知识和正确的体育锻炼技能技巧,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经常锻炼的良好习惯;(3)使学生掌握卫生保健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保健习惯,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创造维护身体健康的条件;(4)培养良好的品德。 4.我国的全面发展教育包含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五部分,其中智育为其他方面的教育活动提供着科学知识和智慧基础,因此应当优先发展。 此观点错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相辅相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其中,体育是基础,德育是灵魂、方向,智育是核心。美育与德育、智育处于同一层次,具有促进个体朝向真、善、美发展的功能,劳动技术教育对于人的生存与发展更是不可缺少的,五者缺一不可。“五育”并举并不是教育上的平均主义。智育虽然为其他方面的教育活动提供着科学知识和智慧基础,但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其他各育的作用。 1.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 此观点正确。一个人良好思想品德的提高和不良品德的克服,都要经历一个反复的培养教育或矫正训练的过程,是一个无止境的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特别是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需要长期反复培养、实践的过程,是逐步提高的渐进过程。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对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变化,坚持长期抓、反复抓;又要注意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的反复性,注意反复抓。     四、案例分析题     李老师在教学时有这样一个令人尴尬的现象:他讲课不可谓不透、不明、不用功(有时甚至很卖力),课下督促检查不可谓不细、不紧、不认真,而学生也付出了较大的努力, 师生满以为会取得较大的收获与提高,可最终结果却不尽如人意,付出与希冀相去甚远。   针对这种现象,结合相关理论谈谈李老师应该怎样改变这种情况。 (l)从案例中可以看出,教师只忙于“教”与“检”,学生只忙于“学”与“考”,却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因此,建议李老师可以尝试从学习策略的培养来作出改变。     (2)教师教任何功课,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但纵观当今学校教育,大多数教师只注重讲与教,而缺乏学法与运用的指导。学生只会机械地动用一些学习方法或技巧,却不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该何时选择和运用这些技巧。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不失为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成绩的良好途径。     (3)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这几个步骤去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首先,培养兴趣、激发求知欲,保持良好的注意、情绪与思维状态;其次,分析学习情况,选择学习方法;然后,制定周密,详尽的计划;最后,执行、监控和整理学习计划。 五、阅读分析题     一班的A老师正在上课,突然,从窗外传来一阵急促的“嘀嘟”“嘀嘟”声,这声音犹如一块巨石落入平静的水面,教室里顿时喧闹起来,紧接着,像有谁下了一道命令“向左看齐”,所有学生都向左边看去。这是怎么回事,还没等老师喊出话来,坐在窗边的同学已经站起来,趴在窗台上向外张望,其他的同学更是着急,他们有的站在椅子上,有的一蹦一跳,脖子伸得老长,平时上课就坐不住的索性冲出座位,拥到窗前,他们你推我,我推他,争先恐后地向外张望——原来是两辆红色的消防车由南向北从窗前驶过……     教室里恢复平静后,A老师灵机一动,便放弃了原来的教学内容,而让同学把刚才的所见、所闻、所想说出来,写下来。结果,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涨,说得头头是道,写得也很精彩,乐得老师满脸堆笑。     二班的B老师面对以上的情境板起面孔,维持纪律,让学生回到座位上,继续原来的教学,而学生却余兴未止,沉浸在刚才的氛围中-B老师不愿意放弃原来的教学内容,否则认为自己“没有完成教学任务”。 问题:请问A、B两位老师的做法有何不同,你赞同哪位老师的做法? 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之一就是“变课程的预定性和封闭性为课程的生成性和开放 性”。A老师突破预定计划而“创造性地教学”,凸显了课程的多元创新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的兴趣、情感,培养和爱护学生的求知欲。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化选择来拓深、拓宽课程的内涵和外延。捕捉了这一偶发事件,把它转变成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活教材,引导学生看、听、说,写;指导他们学会了正确、全面、有条理地观察事物,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B老师的教学是一种“捕秧式”的教学,这种教学其实就是试图维护严格的甚至苛刻的课堂秩序,即极端的课堂纪律,通过这种方式来确立所谓的教师权威。B老师“以知识、学科为本位”,把学生当作“学科人”,而不是真正的“生命、成长中的完整的人”。他力图完成教学内容和任务,剥夺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和权力,忽略了学生的兴趣、需求、情感,不重视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活动。因此, 我赞成A老师的做法。 六。论述题 1.结合教学实际论述建构主义的学生观。 (l)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并不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 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和看法。     (2)这种在没有现成知识经验前提下的解释,并不都是胡猜乱想,而是从他们的经验背景出发而推出合乎逻辑的假设。所以,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另起炉灶,从外部真正地装进新知识,而是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作为学习新的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已有知识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3)教学不是知识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的看法,洞察他们的这些想法的由来,以此为根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需要与学生共同就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此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彼此作出某些调整。     (4)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在学生的共同体之中,这些差异本身便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 教学就是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使他们看到那些与他们不同的观点,从而促进学习的进行 2.论述问题解决的历程。 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问题解决的历程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发现问题     从完整的问题解决历程来看,发现问题是其首要环节。能否发现问题,取决于:主体活动的积极性,主题求知欲望和主体的知识经验。个体的好奇心、求知欲望越强,活动的积极性越高,则越能发现常人所发现不了的问题。个体的知识经验越丰富,视野也越开阔,这就更容易发现问题。     (2)理解问题     理解问题就是把握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摒弃无关因素,并在头脑中形成有关问题的初步印象,即形成问题的表征。只有认清问题的关键,思维活动才会有明确的目标,才会有条不紊地围绕问题的核心展开。     表征既是个体在头脑中对所面临的事件或情境的表现和记载,也是个体解决问题时所加工的对象:对问题的表征既包括问题的表面特征,也包括其深层特征。其中深层特征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3)提出假设     提出假设就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与方案,选择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操作步骤。常用的方式主要有两种:算法式和启发式。算法式即把解决问题的所有可能的方案都列举出来。逐一尝试。此种方式虽然可以保证解决问题,但效率不高。启发式即依据经验或直觉选择解法。它可以迅速地解决问题,但不排除失败的可能。     提出假设的数量和质量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个体思维的灵活性;二是与已有的知识经验=     (4)检验假设     检验假设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来确定假设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符合科学原理。检验假设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直接检验,即通过实践来检验,通过问题解决的结果来检验。二是间接检验.即通过推论来淘汰错误的假设,保留并选择合理的、最佳的假设。     直接检验虽然可靠,但有些假设不可能或不允许进行直接检验。间接检验的结果是否正确,最终还要由直接检验来证明。 题库套卷(五)   一、单项选择题   1.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  D  )。     A.发展性功能    B.个体性功能     C.教育性功能    D.社会性功能     2.以“产婆术”著称的提倡启发式教学的是古代先哲(  C  )。     A.孔子    B.孟子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     3.以单元来计算,短时记忆的容量大约为(  C  )。     A.3+2    B.5±2   C.7+2    D.9±2     4.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感到做出奉献就是一种幸福,而不觉得是“牺牲”。这体现了德育的(  D  )。     A.政治功能    B.生存功能     C.发展功能  D.享用功能     5.观察者因看到榜样而受到强化,如同自己也受到强化一样,这称为(  D  )。     A.外部强化    B.自我强化     C.间接强化    D.替代强化     6.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指(  A  )。     A.情感陶冶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指导自我修养法     7.如果儿童处于2-7岁年龄阶段,那么他属于皮亚杰儿童智力发展阶段中的(  B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8.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  A  )。     A.价值体系    B.认知结构     C.策略系统    D.新观点     9.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的班级管理方法是( A ):     A.常规管理   B.民主管理     C.平行管理    D.目标管理     10.关于师生关系,“教师中心论”认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主宰作用,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其代表人物是(  C  )。     A.卢梭    B.杜威   C.赫尔巴特   D.布鲁纳     11.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国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  C  )。     A.道德品质    B.健壮体魄     C.实践能力    D.创造能力     12.王老师很善于教育学生,当学生出现不良行为时,他总是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王老师运用了德育的( B )。     A.导向原则  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的一贯性原则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制定机关是(  C  )     A.国务院    B.国家教育部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4.具有英语基础的人比其他人更容易学习德语,这种现象属于学习中的(  B  )。     A.定势    B.正迁移     C.记忆    D.负迁移     15.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这是德育培养方法中的(  D  )。     A.说理法    B.榜样法     C.陶冶法    D.锻炼法     1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资格证应由谁来认定?(  A  )     A.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主管部门     B.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主管部门     C.省级人民政府教育主管部门     D.授权的高等教育师范院校     17. 1970年写成并出版《终身教育引论》而成为终身教育理论的积极倡导者和理论奠基者的是(  A  )。     A.朗格朗   B.戴维     C.德洛尔    D.富尔     18.实施教育行政处罚的机关,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外,必须是(  A  )教育行政部门。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B.省人民政府     C.市级以上教育局    D.人民法院     19.教师未经学生同意按考分高低排列名次,张榜公布,或让学生分发试卷,这些行为侵犯了学生的(  A  )。   A.隐私权   B.名誉权     C.受教育权    D.人身自由权     20.借助结构化的学习材料,指导学生进行操作与思考而获得知识的学习方法是(  C  )o     A.接受学习    B.指导学习     C.探究学习    D.开放学习     21.(  D  )是指给学生提供有关的学习材料,让学生通过探索、操作和思考,自行发现知识、理解概念和原理的教学方法。     A.掌握学习    B.非指导性学习     C.程序教学  D.发现学习     22.(  D  )曾在1939年将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集权型、民主型和放任型三种类型。     A.戴尔    B.布鲁纳     C.斯金纳    D.勒温     23.下列活动属于动作技能的是(  C  )。     A.摇头    B.吞咽食物     C.写毛笔字    D.运用记忆策略背单词     24.“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A  )。     A.疏导原则   B.导向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25. -般来说,有利于问题解决的动机强度是(  D  )。     A.强烈    B。较弱     C.微弱  D.中等     26.马克思指出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D  )。     A.理论联系实际    B.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     C.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7.广义的教学,包括所有(  A  )的共同活动。     A.教与学   B.教师与教师     C.人与人    D.学与学生     28.我国现在实行的义务教育的年限是(  D  )。     A.6年    B.5年     C.8年    D.9年     29.小明把新学习的概念“钢笔”归到以前学习的概念“笔”之下,这种策略属于 (  D  )o     A.计划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复述策略    D.组织策略     30.班级组织能够为班级成员提供发展的机会,这说明班级具有(  D  )。   A.满足需求的功能      B.诊断功能   C.矫正功能        D.促进发展功能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教育学著作中,作者和其作品相一致的有(  ABCD  )。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洛克的《教育漫话》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D.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E.乌申斯基的《爱弥儿》 2.教育的“三个面向”是指教育要( BCE  )。   A.面向学生  B.面向未来   C.面向现代化    D.面向21世纪   E.面向世界 3.下列属于新课程结构调整的内容的有(  ABCDE  )。 A.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B.逐步走向课程综合化   C.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D.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E.新课程十分强调思想道德教育 4.学校不得有(  BCEA  )行为。 A.拒绝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   B.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C.随意开除学生   D.处分学生 E.选用未经审定的教科书 5.元认知策略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包括( CDE )。   A.元认知知识    B.元认知体验 C.监控策略    D.计划策略   E.调节策略 6.下列属于操作性条件性作用基本规律的有(  BCE  )。   A.获得    B.正强化 C.负强化   D.消退 E.惩罚 7.教育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有(  ACD  )。 A.假定    B.申请 C.处理   D.制裁   E.惩罚 8.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人类的需要有(  ABCDE  )。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归属和爱的需要      D.尊重需要   E。自我实现需要 9。心智技能的特点有(  ABD  )。 A.观念性    B.内潜性 C.外显性    D.简缩性 E.展开性     10.下列属于意义学习的条件的是(  ABC  )。   A。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     B.学习材料可以和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联系     C.学生要有把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关联起来的意向     D.学习材料应有新异性,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E.学习材料要高于学习者的能力范围     ll。讲授策略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常用策略,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经常出现讲授策略误用的现象,主要表现在(  ABCDE  )。     A.过短的时间内呈现了过多的新知识     B.讲授时间太长,超出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限     C.讲授内容缺乏组织性、逻辑性     D.讲授不顾及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或对学生的知识准备作想当然假设     E.讲授时没有激发起学生有意义地理解知识的心理倾向     12.实施德育的基本方法之一是说服法,以下属于说服法的有(  ABCDE  )。   A.谈话    B.报告     C.讲解    D.讨论     E.参观     13.品德形成大致经历的阶段有(  ABD  )。   A.依从    B.认同     C.接受    D.内化     E.反馈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必须具备( ABCD )。   A.有合格的教师     B.有符合规定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     C.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D.有组织机构和章程     E.有稳定的生源     15.依据埃里克森的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  )。   A.中学阶段儿童主要面临的危机是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B.小学儿童所面临的主要危机是“勤奋与自卑”之间的冲突     C.成年早期主要任务是形成亲密感     D.图式的形成对儿童发展的意义重大   E.儿童自主性的培养是在小学阶段 16.根据法律规范专门职能,教育法律规范可分为(  ABCDE  )。 A.一般性规范    B.概念性规范   C.原则性规范    D.规则性规范   E.技术性规范 17.现存教育由于某种异化而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ABD  )。   A.学业负担过重,唯“智”是举   B.学校的管理模式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创造性的培养   C。学习理论和学习设施不健全 D.教育的功利性使教育丧失了对生命的关怀   E.教育观念落后 18.教师的基本素养决定了教师在专业技能方面应具备的能力有(  ABCD  )。 A.教师要有一定的课程开发能力   B.教师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C.教师要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D.教师要有一定的学术研究和教学研究能力   E.教师要不断接受新知识以增长专业能力 19.下列属于人本主义课程理论所主张的观点的有(  ACDE  )。   A.促进学习者的自我实现为目标   B。强调训练的价值   C.内容选择要关注学习者的兴趣、需要与能力   D.主张设置学术性课程、人际关系课程等课程   E.课程实施中鼓励师生间的对话 20.常用的课堂教学策略有(  ABD  )。   A.讲授策略   B.对话策略   C.自学策略    D.指导策略   E。示范策略 三、判断简析题 1.负强化和惩罚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此观点错误。负强化与惩罚都是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中的核心概念。负强化是指对于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撤消或减弱原来存在的消极刺激或者条件以使这些行为发生的频率提高。惩罚是指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据此可以看出负强化与惩罚在本质上是不相同的。 2.-个班级里几十个学生集合在一起,有了班级组织,就标志着班集体的形成。 此观点错误。一个良好班集体的形成大致需要经历以下过程:   (1)确定班级的发展目标;   (2)建立班级的核心队伍;   (3)建立班级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3.教育的民主化是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 此观点错误。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定。教育民主化的进程在各个时期各个阶段所面临的课题和表现不尽相同,是逐步深化和扩展的。首先是教育的普及化,即满足所有公民受教育的希望。其次是外部民主向内部民主发展,即尊重学生个体的主体性,让学生主动地,自由地学习,尊重教育的自主权,尊重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教育的多元化是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它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在教育上的反映。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元化、管理模式的多元化、教学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标准的多元化等。 4.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因此夸美纽斯被称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此观点错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1632年出版了《大教学论》,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这也标志着教育学开始了独立探索时期,但还远没形成“科学教育学”。直到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出版,才使得教育学从哲学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因此“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应该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 5.《学记》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育学的论著。 此观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文献《学记》。《学记》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系统阐发了学校制度、教育目的、教学原则、教师的作用、师生关系等,尤其以教学原则的总结最突出。《学记》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设计了从基层到中央的完整的教育体制,提出了严密的视导和考试制度;《学记》提出了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和“师严然后道尊”的教师观,要求“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即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藏息相辅。在教学方面,《学记》反对死记硬背,主张启发式教学;对学生提出比较高的要求,但不要使学生灰心;指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但不提供现成的答案。《学记》主张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学不躐等”即循序渐进。这些原则和方法都已经达到了很高的认识水平,对我们现在的教育仍有借鉴意义。     四、案例分析题     学习课文《小珊迪》后,教师提问:“你最喜欢这篇课文的哪一段?”几个学生踊跃发言,表达自己对课文的喜爱。随后,老师叫了一个没有举手的小个子男生,要他说说自己喜欢的句子:小男生慢吞吞地站了起来,说了句:“我都不喜欢。”老师批评了他,小男生一声不吭地坐下了,看得出他心里很不服气。     学生可以不喜欢课文吗?老师的说法是:“我认为不可以。不喜欢不就等于可以不学了吗?再说,教材选的都是好文章。” 试结合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进行分析。 建构主义认为,“教材是例子”,学生是主动的信息建构者,学习是知识建构的过程,无论专家选出的文章是好是坏、是对是错,学生总要以自己的经验和方式去理解。     建构主义的观点引发了新一轮的教育观念变革,新观念要求我们尊重学生,发展学生的独特个性,造就健康有序、宽松和谐、激励上进的新型教育。鼓励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建构自己独立的意义。如果我们总是以一个固定的模子去框住学生的思维,势必使学生丧失个性、丧失自我、丧失创造力。 五、阅读分析题     王老师是一位青年教师。工作热情非常高,他对学生的要求十分严格,他经常要求学生不要讲脏话;不要乱扔废纸……而这位教师讲课情急时,常常“笨猪”,“死脑子”不绝于耳。吸烟后,随手将烟蒂抛在课桌下面……教育后的班级会怎样呢?虽然王老师没少用嘴皮子,没少用各种惩罚手段,但是班上说脏话、粗话连篇,纸屑杂物随处可见。王老师百思不得其解。     问题:请你帮助分析一下,王老师教育的班级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后果,做一名班主任应怎样教育学生才能有良好的效果?   原因如下:     第一是王老师“身教”不利,没有“身教”,“言教”就显得苍白无力。“身教”即可以增加“言教”的可信性和感染力,而且还能像春雨润物一样起着细微的、不易觉察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只有严格要求自己,随时把自己置身于“榜样”和“镜子”的位置,事事从自我做起,才能顺利地“内化”为学生的需要。 第二是言教不服。“言教”必须以理服人,否则无教育可言。学生中出现问题,一味的“管、卡、压”,固然不行,只有言之以理,以理服人,才能达到教育效果。否则一切教育都是徒劳的。     第三是心教不诚。教育不过是为了不让学生弄清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错在什么地方,怎样去改正,而不应该把学生的错误化成给学生的理由。如果这样学生会产生对立情绪,对教师产生戒备和反感,甚至会“背道而驰”。由此可见,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必须抱着关心、帮助、谅解、鼓励的态度,用“心”去爱学生,让学生明白“老师是爱你,才教育你”。让学生感到你的“爱心”和“诚意”,乐于接受你的教育,才会有效果。 六。论述题 1.结合事假谈谈德育活动中知,情,意,行的互动影响。 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这四者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     知,即道德认识,是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对是非、善恶、美丑的 认识、判断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识辨能力,也是人们确定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和行为准则的内在依据。情,即道德情感,是人们对社会道德思想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是进行道德判断时引发的一种内心体验。意,即道德意志,是为实现道德行为所作的自觉努力,使人们通过理智权衡,解决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盾与支配行为的力量。行,即道德行为,是人们在行动上对他人、社会和自然所做出的行为反应,是人的内在的道德认识和情感的外部行为和外部表现,是衡量一个人思想道德、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道德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道德认识、陶冶品德情感、锻炼品德意志和培养品德行为习惯。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应是相互作用的。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具有多种开端,即不一定遵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2.试述学习过程中学生注意的组织与培养。 教学中组织学生形成良好的注意,主要有以下策略: (1)唤起学生的随意注意,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2)正确运用不随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3)引导学生几种注意交替使用,设法保持学生的注意; (4)引导学生掌握集中与保持注意的方法。 学生良好注意力的培养,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培养广泛而稳定的兴趣; (2)加强意志力的锻炼,培养“闹中求静”的本领; (3)养成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注意习惯; (4)培养良好的情绪,控制调节激情,增强注意力; (5)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对培养注意力和注意品质的意义。 题库套卷(六)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教育起源问题上,认为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本能的观点是(  A  )。     A.生物起源说    B.神话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2.我国基础教育新的课程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是实行(  C  )。     A.国家统一管理制度    B.国家和地方二级管理制度     C.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制度   D.学校校本管理制度     3.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  A  )制定本法。     A.宪法和教育法   B.宪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     C.宪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D.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     4.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  D  )。     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     B.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     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电视的行为 D.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     5.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  C  )。     A.孟禄    B.华生     C.沛西·能    D.马克思     6.学习策略一定要适于具体的学习目标和学生类型,这是学习策略培养的( A ):     A.特定性原则   B.主体性原则     C.生成性原则    D.内化性原则     7.(  B  )的教育具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特点。     A.原始社会    B.古代社会     C.资本主义    D.社会主义     8.临近期末考试,小明根据考试范围安排自己的复习进度,这种策略属于(  A  )。   A.计划策略   B.监控策略     C.调节策略    D.时间管理策略     9.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  C  )。     A.教师、学生、教材    B.教师、学生、教学内容   C.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D.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环境     10.教育者应重视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时期的教育,这是因为儿童的发展具有( B )。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差异性     11.智育的根本任务是(  A  )。   A.发展学生的智力    B.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C.提高学生的生活情趣    D.形成学生的品性     12.通过排除材料间相互干扰、运用多种感官协同记忆等,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D  )。     A.精细加工策略    B.认知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复述策略     13.心理定势对解决问题具有(  C  )。     A.积极作用    B.消极作用     C.既有积极也有消极作用    D.没有作用     14.以下选项中,不属于模象直观的是(  A  )。     A.观察实物   B.图片     C.幻灯片    D.教学电影     15.在动作技能形成的过程中,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的阶段是(  B  )。     A.操作定向  B.操作整合     C.操作熟练    D.操作内化     16.“学校下学年生源锐减,教师严重超编,不愿意上早晚自修和补课的同志可以去其他学校另谋高就!”这种说法违反了(  B  )。     A.《学校管理条例,》    B.《教师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7.最佳学习效果的过度学习需达到(  D  )。     A.50%    B.50% - 100%     C.100%  D.100% - 150%     18.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是从下列哪一种角度来进行划分的?(  C  )     A.从课程功能的角度    B.从教育阶段的作用     C.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层次    D.从课程核心组织角度     19.完整的教育目的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教育要为社会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二是( A )。     A.所培养的人的素质结构    B.教育方针政策     C.人才培养目标    D.教学目标     20.以下不属于良好的师生关系的主要特征的是(  A  )。   A.自由开放   B.民主平等     C。教学相长    D.尊师爱生     21.下列哪种理论是对遗忘原因的最古老的解释?(  A  )   A。痕迹衰退说   B.干扰说     C.同化说    D.动机说     22.(  C  )是指教育行政相对入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并造成损害时,通过裁决纠纷,使受害者的权利得到恢复,利益得到补救的法律制度。     A.教育法定权益    B.教育法律责任   C.教育法律救济   D.教育行政判决     23.下列不属于学生申诉范围的是(  D  )。     A.学生对学校给予的处理不服的    B.学校侵犯学生合法财产权利的     C.学校或教师侵犯学生知识产权的  D.学生不满老师公开成绩的     24.我国当前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  D  )。     A.美育    B.劳动教育     C.爱国主义教育  D.美育、劳动教育     25.“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是(  D  )的重要主张。     A.实践教育学派    B.实证教育学派     C.传统教育学派    D.实用主义教育学派     26.个体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  B  )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27.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这一原则是(  B  )。     A.导向原则  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的一贯性原则     28.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是(  C  )。     A.常规管理    B.民主管理 C.平行管理   D.目标管理     29.奥苏伯尔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  D  )。     A.知识学习和技能学习    B.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C.概念学习和意义学习  D.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     30.(  D  )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A.形象    B.知觉     C.表面特征    D.深层特征 二、多项选择题 1.少年期表现出的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有(  ABC  )。 A.从依靠性向独立性过渡    B.从“自我朦胧”向“自知之明”过渡 C.从幼稚向成熟过渡   D.性意识的发展   E。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 2.教师的领导方式可分为(  ACE  )。   A。权威型    B.开放型   C。民主型   D.封闭型   E 放任型 3.为了有效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教育者应该做到(  ABCDE  )。   A.教育的目的性、方向性要明确   B。教学内容要适合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   C.要选择适当的教育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D.要考虑到家庭和社会环境的作用   E.要兰意教育内容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4.西方学者认为,在采取小组讨论法时,教师应至少做到以下几点(  ABDE  )。 A.通过认真监督、巡视各组,确保学生注意力保持在讨论的主题上   B。确保学生在进行讨论前已具备相关的背景知识   C.教师要确定活动主题 D。讨论的计划时间要做得相对短一些   E。教师要针对讨论向学生提出明确的目标要求 5.下列关于道德的描述正确的有(  ABCD  )。   A。道德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与人之间、社会与个人之间关系行为规范的总和   B.道德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   C.道德具有阶级性   D.遭德品质是一种个体的心理现象   E.个体所表现出的任何道德行为都可以看作为品德 6.操行评定的一般步骤包括(  ABCD  )。   A,学生 自评 基础验收自评报告创建“平安校园”自评报告医院健康促进医院自评报告焦虑自评量表标准幼儿园等级评估自评报告     B.小组评议   C.班主任评价    D.信息反馈   E.信息收集 7.中国近代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有(  ABCD  )。 A.陶行知    B.徐特立   C.蔡元培    D。杨贤江   E.朱熹 8.教育活动的基本规律包括(  BD  )。   A.教育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B.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C.教育现象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D。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E.教育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9.英国哲学家洛克的教育思想有(  AC  )。 A.白板说   B.泛智教育   C.绅士教育   D.从做中学   E.教育即生活 10.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途径有(  ABCDE  )。   A。转变传统的角色心理,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B。变革陈旧的教育方式   C.热爱尊重学生,发扬教育民主   D.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E.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11.筛选法是确定课程目标的主要方法之一,其具体步骤有( ABCDE )。 A.预定若干项课程目标,涉及课程的各个方面   B。书面征求有关人员对预定课程目标的意见   C.把原先预定的课程目标和补充的其他课程目标汇总在一起   D。请有关人员根据汇总的课程目标,依次选出若干项最重要的课程目标   E。根据统计结果,确定名次靠前的若干项课程目标 12.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有(  ABCD  )。 A.强化    B,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 C.消退    D。惩罚 E.分化与泛化 13.奥苏伯尔提出的有意义学习的三种的同化模式是(  ABC  )。   A.下位学习    B.上位学习 C。并列学习    D.接受学习   E.发现学习 14.下列属于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的有(  ACE  )。 A。知情统一的教学目标观    B.自我实现的人格观力 C。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   D.内在学习论 E.学生中心的教学观 15.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有(  ABCDE  )。 A.相似性    B.原有认知结构 C.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D.教师的指导 E。学习策略的水平 16.合理复习是克服遗忘的主要策略之一,合理复习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ABCD )。 A.及时复习    B。分散复习 C.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   D.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   E.强行识记 17.交互式教学模式目的在于教学生学习以下四种策略(  ABCE  )。   A.总结段落内容    B.提与要点有关的问题 C.明确材料中的难点   D.识记材料的主要内容 E.预测下文会出现什么 18.德育对智、体、美诸育的促进功能,就其共性来看主要有以下哪几点?(  ABC  ) A.动机作用    B.方向作用 C.习惯和方法上的支持    D.提升智慧   E.获得体魄、体能的提高 19.新课程改革倡导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这种体系强调(  ABC  )。   A.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基础上的教师自评为主   B。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C.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评价   D.以教师教学成绩为主要评价指标   E.以学生成绩为主要评价指标 20.教育法规实施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有(  ABCD  )。   A.教育性原则    B.效力性原则   C.民主性原则    D.平等性原则   E。强制性原则 三、判断简析题 1。实验教育学的不足之处是思辨气息很浓,对很多问题的论述带有很强的哲学色 此观点错误。属于张冠李戴。实验心理学不足之处是当把科学的定量方法夸大为教育科学研究的唯一有效方法时,实验心理学就走上了“唯科学主义”的迷途,受到文化教育学的批评。而文化教育学的不足之处才是思辨气息很浓,对很多问题的论述带有很强的哲学色彩。另外,文化教育学过分夸大了社会文化现象的价值相对性,忽视了教育中客观规律的存在。 2.新课程倡导探究式学习,所以应抛弃传统的接受式学习。 此观点错误。学习过程除了被动接受知识外,还存在大量的发现与探究等认识活动。新课程要求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是要学生转变单一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究学习或发现学习是体现学习的真正价值、实现有意义学习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但提倡探究式学习并不意味着要完全排斥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因为接受式学习可以使学生迅速掌握某一领域的基础知识,而探究式学习正是在掌握一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行的。 3.教育的多元化就是指教育思想的多元化。 此观点错误。教育的多元化包括教育思想的多元化、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元化、管理模式的多元化、教学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标准的多元化等。教育的多元化是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它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在教育上的反映。 4.师生关系就是一种简单的知识授受关系。 此观点错误。从教育内容的角度看,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二者构成了授受关系。但在人格上,两者又是民主平等的关系。真正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将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有机地统一起来,师生之间建立起一种朋友式的帮助与信任的关系。在社会道德上,师生之间又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师生通过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社会互动。    从以上师生之间的三种关系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智力上的,更是思想上、人格上的。教师不仅要成为“经师”,而且要成为“人师”。教师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充实与完善自己,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去感染、教育学生,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 5.教学就是传授知识。 此观点错误。所谓教学是在教育目的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它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体力,陶冶品德、美感,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的活动。据此可以看出,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四、案例分析题     陈老师是一名新教师,她认为自己年轻、活泼、大方、热心、口才好、有感召力、语言表达清晰,很有当教师的天赋。她为即将成为一名高中政治教师而兴奋。这天,她要上的第一堂量是高一年级的政治课,讲授“市场交易的原则”。为此,她早已做好了准备。可课后她却困惑不解。她按照教参精心准备了 教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 下载北师大版¥1.2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教案关于坚持的教案初中数学教案下载电子教案下载 ,制作了课件,甚至连教案都背得很熟了。大家却说她在背教案。她自己也感到上课时,确实离开教案就不知说什么。更可气的是,为了让学生体会强买强卖对交易的影响,以进一步认识为什么要遵守自愿原则,也体现课堂教学中的双边活动,她设置了问题,如“课文中所列举的强买强卖的事例是否在自己身上发生过?当时是什么样的情况?”要学生交流、讨论,学生回答虽很踊跃,但说着说着,就说跑了题,说到买卖时怎么说到和商贩吵架上去了。为什么就跑题了呢?陈老师真的很困惑。学生的回答为什么与陈老师的期望不同?试用教育心理学的有关知识进行解析。 (l)陈老师的第一堂课“死的”东西准备有余,“活的”东西准备不足,对学情了解不够。她虽然精心地制作了课件,而且也相信自己有当教师的天赋,却没能很好地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性格特点等,也没有做好应对课堂中的意外情况的心理准备。     (2)在设置讨论题的时候,指向不明,有误导的地方。“课文中所列举的强买强卖的事例是否在自己身上发生过?当时是什么样的情况?”这一个题目设置没有紧密结合课文,设计的精细度不够。 (3)讨论时没有注意引导、监控,课堂操作过于机械,忽视了课堂的生成性。在发现学生讨论跑题时,应及时给予引导,引导学生注意讨论的中心,不要脱离论题,从而达到讨论的目的。 五、阅读分析题     “差生”的成绩     我是差生行列中的一员,我也曾努力过,刻苦过,但最后却被一盆盆冷水浇得心灰意冷。就拿一次英语考试来说吧,我学英语觉得比上青天还难,每次考试不是个位数就是十几分,一次教师骂我是蠢猪。我一生气下决心下次一定要考好。于是,我加倍努力,真的拿了个英语第一名。心想这次老师一定会表扬我了吧!可是出乎我意料,老师一进教室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问我:“你这次考的这么好,不是抄来的吧?”听了这话,我一下子从头凉到脚,难道我们差生就一辈子都翻不了身了吗?     问题:透过这份案例,深切地感受到学生对现行评价制度和评价方法的恐惧、不满与无奈。分析此课程评价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1)评价功能失调,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忽视改进、激励、发展的功能,表现在学生身上就是学生只关心考试得了多少分,排在第几名,而很少关心考试中反映出来的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过分关注活动的结果。(如学生成绩、教师业绩、学校升学率等)忽视被评价者在活动的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忽视对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评价,忽视对教育活动发展、变化过程的动态评价。     (3)评价主体单一,基本上没有形成学生、教师管理者、教育专家、家长等多主体共同积极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忽视了评价主体多元、多向的价值,尤其忽视自我评价的价值。     (4)评价标准机械、单一,过于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学生、教师、学校的个性发展和个体间的差异性。     (5)评价内容片面,过于注重学业成绩,缺乏有效的评价工具和方法。     (6)评价方法单调,过于注重传统的纸笔测验,对体现新的评价理念的质性评价方法不够重视。     (7)忽视对评价结果的反映和认同,使评价的激励、调控、发展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8)评价对象基本处于被动地被检查、被评判的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对评价往往持一种冷漠、应付、对立、讨厌、拒斥或者害怕、恐惧、逃避的态度,甚至出现欺骗、弄虚作假的行为。 六、论述题 1.试述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并阐述如何根据这一理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美国心理学家维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系统的归因理论。主要内容如下:     (1)个体对自己的行为及其结果有寻找原因的倾向,个体解释自己行为结果时的归因是复杂而多维度的,不同的归因方式会影响个体今后的学习动机;     (2)人们倾向于将活动成败的原因归结为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等因素。这些因素又可以分别纳入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内外源维度)、稳定性归因和不稳定性归因(稳定性维度)、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可控性维度)等三个维度之中。     不同的归因将导致对成功与失败不同的情感反应,导致对成功与失败的不同期望,将影响个体对所从事活动投入的努力,并影响个体的自我概念。因此,要使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对学业成败进行正确的归因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在教学实际中,学生往往将学业失败归因为能力不足,从而产生习得无助感,造成学习动机降低。教师在归因训练过程中,对于那些学业失败的学生,应引导其将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努力不足;同时,也应对学习的努力给予反馈,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努力的收获,体验到自己努力的有效性。 2.试论述教师职业道德养成的途径和方法。 教师职业道德养成的基本途径:     (1)努力学习教师道德理论,树立人民教师道德的理论人格     人民教师道德理论是教师进行职业道德养成的指导思想,掌握了它,才能辨别善恶与是非,才能在自己思想领域里战胜那些错误的、落后的道德观念。学习教师道德理论,主要是个人自学和教育部门组织的教师道德学习。     (2)参加社会实践,做到知行统一     参加社会实践是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养成的根本办法。教师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在处理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与社会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中,才能认识到自身行为的是与非,才能辨别善与恶,才能培养自己良好的教师道德品质。     教师职业道德养成的主要方法:     (l)加强理论学习     教师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高理论修养,提高自身觉悟;要不断学习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以适应新形势教育的需要;要注重内省慎独,不断反省自己,不计较个人得失,以无私的心境干好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2)勤于实践磨炼,增强情感体验     师德养成的目的,在于形成良好的师德素质,提高教师实践能力。教师不仅要通过理论学习来分清是非,更重要的是要求身体力行,用这些认知指导自己的行动,培养自己的良好的品行。教育实践是正确师德观念的认识来源,只有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才能正确认识教育活动中的各种利益和道德关系,才能培养好自己的师德品质。     (3)虚心向他人学习     主要是学习先进教师的优秀道德品质,因为先进教师是存在于社会之中,其优秀品质能够以直观形式启发教育和感染其他教师,进而影响其他教师的思想和行为,监督和促使他们以先进人物为榜样,取长补短,提高道德素养水平。     学习先进教师的优秀品质,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多读教育界名人的传记和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二是学习身边的模范教师。     (4)确立可行目标,坚持不懈努力     教师职业道德养成同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其他活动一样,有着明确的目标作为指导。师德养成实际上是教师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行为和习惯诸要素从无到有、从低到高、从旧到新的矛盾运动过程,因此也就决定了它是一个长期的艰苦过程,这就必然要求教师确立可行目标后,应做出坚持不懈的努力。 题库套卷(七)   一、单项选择题   1.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一部教育著作是(  A  )。     A.《学记》   B.《论语》     C.《论演说家的培养》    D.《理想国》     2.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B  )。     A.个别教学制  B.班级授课制     C.现场教学    D.小组教学     3.决定教育事业领导权的是(  B  )。     A.经济发展水平  B.政治经济制度     C.文化    D.科技     4.班主任工作是从(  C  )开始的。     A.评定学生操行    B.教育个别学生     C.了解和研究学生    D.组织班集体     5.王某担任某县高二英语教师期间通过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学校以王某服务期未满、学校英语教师不足为由不予批准王某在职学习。王某欲以剥夺其参加进修权利为由提出申诉,受理申诉的机构应当是(  A  )。     A.当地县教育局    B.当地县人民政府     C.地市教育局    D.省教育厅     6.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  B  )。     A.授受关系  B.民主平等的关系     C.相互促进的关系    D.师道尊严的关系     7.学校实施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A  )。   A.教学活动    B.社会活动     C.课外、校外活动    D.共青团少先队     8.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是(  D  )的出版。     A.培根的《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洛克的《教育漫话》  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9.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是(  D  )。     A.中等教育    B.幼儿教育     C.高等教育  D.义务教育     10.“君子忧道不忧贫”,故孔子把请学稼、学圃的樊迟视为“小人”。这反映了(  C  )。     A.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B.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   C.古代教育脱离生产劳动    D.古代教育形式简单     11.小红为了获得老师和家长的表扬,学习非常刻苦,她的学习动机是(  C  )。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求知欲     12.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属于最高层次的需要是(  C  )。     A.安全需要    B.爱与归属的需要   C.自我实现的需要   D.尊重需要     13.学生在学习中发现,及时复习往往能够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这是因为及时复习符合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即遗忘进程呈现出的特点是(  A  )。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比较均匀    D.没有规律     14.在师生关系上存在影响较大的两大理论流派,即“教师中心论”和“儿童中心论”。“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  A  )。   A.赫尔巴特    B.卢梭     C.杜威    D.赞科夫     15.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针对所学内容画出网络关系图,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B  )。     A.元认知策略  B.认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复述策略     16.没有具体明确的课程标准和教科书,活动的选材由儿童的兴趣和需要而定,这种课程理论属于(  A  ),   A.活动课程论    B.要素课程论     C.结构课程论    D.发展课程论     17.《教育法》第十条规定:“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教育事业。国家扶持边远贫困地区发展教育事业。国家扶持和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这体现了《教育法》的(  B  )原则。     A.方向性    B.平等性     C.公益性    D.全面性     1 8.教育学生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这说明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必须具有(  D  )。     A.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    B.精深的专业知识     C.广博的文化修养  D.丰富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     19.根据课程实施的主体的不同,可把课程分为(  B  )。     A.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B.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C.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实践性课程     D.小学课程、初中课程、高中课程     20.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  C  )。     A。强化    B。惩罚   C.逃避条件作用   D。消退     21.正确反映教学与智育之间关系的命题是(  A  )。     A。教学是智育的主要途径   C.智育是教学的唯一任务     B.教学是智育的唯一途径    D。智育是教学的次要任务     22.-个孩子出现打人行为,因此父母规定他一个月不准吃肯德基,这种做法属于(  C  )。     A.正强化    B.消退   C.惩罚   D。负强化     23.儿童容易模仿影视片中反面人物的行为,结果导致不良品德。为了避免影视片的消极影响,根据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适当的做法是(  D  )。     A.避免学生观看这类影视片     B.对有模仿行为的儿童进行说理教育     C.影片中尽量少描写反面人物     D.影片中应使观众体验到“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24.先行组织者策略是一种(  B  )的教学技术。     A.强调直观教学   B.强调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适当知识的联系     C.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     D.引导学生的发现行为     25.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是(  D  )。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 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和顺序     26.(  C  )是由英国学校德育家麦克费尔和他的同事所创的,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     A.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B.价值澄清理论     C.体谅关心理论   D。社会学习理论     27.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是(  D  )。     A.形成条件反射    B.形成整体完形     C.同化    D。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28.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  D  )。   A.能力    B.兴趣   C-技能    D.刺激——反应联结 29.调整性规范和保障性规范是按照教育法律规范的(  A  )分类的。 A.基本职能   B.调整方式   C.法律行为产生的基础    D.内容的弹性程度 30.下列属于教师申诉范围的是(  A  )。   A.政府行政部门侵犯其合法权益   B.企业单位侵犯其合法权益   C-事业单位侵犯其合法权益    D.其他个人侵犯其合法权益 二、多项选择题   1教育目的的评价作用指的是(  ACE  )。     A评价学校的办学方向    B.指明受教育者的发展方向     C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   D.教育方法的选择   E.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     2.家长教育权利指的是学生家长依法享有的,与子女或被监护人接受教育相关的各种权利。影响家长教育权利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ABCD  )。     A.国家的教育权利  B.学校的教育权利     C  家长的权利意识    D.家长维护和争取自己权利的努力     E.子女的权利意识     3矫正学生不良品德行为的注意事项有(  ABCDE  )。   A.培养深厚的师生感情,消除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     B.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C保护和利用学生的自尊心,培养集体荣誉感     D.锻炼同不良诱因作斗争的意志力,巩固新的行为习惯     E.针对个别差异,因人施教     4.我国有哪些法律专门规定了少年儿童受教育的权利?(  ACD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E.《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5.说服是常用的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方法之一。有效使用说服,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ABCE  ):     A,有效地利用正反论据     B.发挥情感的作用,以理服人和以情动人     C.考虑原有态度的特点     D.引导个体利用理性思维和情绪体验   E.逐步提高要求     6.品德形成的影响因素主要有(  ABCDE  )。   A.家庭教养方式    B.社会风气 C.同伴群体 E.受教育程度 D.道德认知 7-般来说,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会涉及以下几种要素:(  ABCE  )   A.目标    B.初始条件   C.障碍    D.理解问题 E.解决方法 8.建构主义的学习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ABE  )。   A.主动建构性    B.活动情境性   C.学习趣味性    D.交流快捷性   E.社会互动性 9。教师职业道德不良的危害主要有(  ABCDE  )。 A.危害学生的身心发展    B.败坏社会的道德风气   C.影响学校的发展    D.增加教育的管理成本   E.不利于教师的个人专业发展与成长 10.下列体现杜威的教育观点的论断有(  ABCD  )。   A.教育即生活    B.教育即生长   C。学校即社会    D。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   E.教育性教学 11.教育学独立形态阶段的教育家有( ABDE  )。   A。夸美纽斯    B.杜威   C.柏拉图    D.卢梭 E.赫尔巴特 12.下列选项出自《学记》的有(  ABCDE  )。   A.“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B.“君子之教,喻也”   C.“师严然后道尊”    D.“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E.“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13.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主要有(  ABCD  )。   A.教育专门性    B.教书和育人要求的一致性   C。全面性    D.功能的多样性   E.自我意识性 14.下列对于师生关系的认识正确的有(  ABCD  )。 A.关于师生关系,有两种对立的观点,即“教师中心论”和“儿童中心论”   B.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结成授受关系   C.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   D.师生在社会道德上是互相促进的关系   E.专制型的师生关系是最理想的师生关系类型 15.下列属于相对功利取向阶段的特征的有(  BCDE  )。   A.逃避惩罚 B.满足自己的要求   C.道德价值偶尔也来自对他人需要的满足   D.较强的自我中心性   E.符合自己需要的行为就是正确的 16.价值澄清理论对我国学校德育的启示有(  ABCD  )。   A。重视学生道德选择能力的培养   B.强调学生内在道德冲突的激发   C.追求道德情感与理智、行为的整合统一   D.注重道德教育理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E.目标体系应当通过一套包含人际一社会问题情境的教材体现出来 17.下列属于裴斯泰洛齐的教育主张的有(  AC  )。   A.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   B.越是远离社会影响的教育才越是好的教育   C.教育者对儿童施加的影响,必须和儿童的本性一致   D.强调教育的自然性   E.主张教育即生活 18.社会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ABD  )。 A.社会传统的教育      B.社会制度的教育 C.社会文化的教育      D.社会活动或事件的教育 E.社会行为的教育 19.保护未成年人应该遵循的原则是(BCD)   A。平等原则   B.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C.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D.教育与保护相结合   E.家庭与学校相结合 20.我国到2020年的教育战略目标是(  BCE  )。   A.基本全面实现素质教育    B.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C.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    D.普及高等教育   E.进入人力资源强国 三、判断简析题 1.教育目的就是培养目标。 此观点错误。教育目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后所产生的结果和所发生的积极变化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对教育应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育要为社会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二是教育要培养的人应具备怎样的素质结构。     而教育目标是在教育目的的制约下,根据社会发展的某一历史时期对人才的特殊需要所规定的各级各类学校及专业的培养规格。     学校的培养目标是通过课程来实现的。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在课程中具体体现的。课程的培养目标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是第一位的,它集中体现了课程体系的性质和方向,对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的过程和方法有决定性的指导作用。它是组织与选择课程内容的重要依据,也是组织和选择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必须依从的指导思想。课程目标和学校教育目标在方向上是一致的,但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更为具体,且因为不同课程设置在学校教育的不同阶段是不同的,因此课程的培养目标较之学校教育的总培养目标还有阶段性的特点。所以,将教育目的仅仅理解为培养目标是缩小了教育目的的范畴。 2.发挥儿童主体性与坚持学生中心论是一致的。 此观点错误。“学生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法国教育家卢梭和美国教育家杜威。 他们反对教师中心,主张发展学生的个性,要求一切措施围绕儿童转动,力图削弱传统教育中教师所具有的那种专断性的主导作用,主张把师生关系的中心由教师转到儿童。儿童经验的形成、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发展,其根本原因是儿童的活动,由于儿童的活动才有可能使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该理论强调发挥儿童主动作用是正确的,但把儿童的主动性建立在本能论的基础上则是错误的。而且它过分夸大了儿童的主体地位,在管理上出现了一种放任主义的倾向。因此,不能把儿童主体性等同于学生中心论。 3.德育过程也就是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 此观点错误。从联系来说,德育只有遵循人的品德形成、发展规律,才能有效地促进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而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也离不开德育因素的影响。     从受教育者角度看,德育过程是受教育者个体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过程,只不过是在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影响下,受教育者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是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过程。     因此,德育过程与思想品德的形成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不能单纯地说德育过程也就是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 4.教师应当禁绝班集体中的非正式组织,增强班级群体的力量。 此观点错误。并非所有的学生组建的非正式组织都是没有意义的或是有害的。教师应该辨别出非正式组织是积极型、娱乐型,还是消极型、破坏型。对不同类型的非正式组织,应采取不同的对策,发挥学生非正式组织的促进作用,规避其不良影响。 5.维果茨基认为,教学必须与儿童的发展相适应,因而不能超越儿童的发展:   此观点错误。维果茨基认为,教学必须考虑儿童已达到的水平并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在确定儿童发展水平及其教学时,必须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现有发展水平;另外一种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可以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或者是借助他人启发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学可以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创造”学生的发展。 四、案例分析题 一位语文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了以下造句: 想——我想听到花开的声音。 活泼——河里的水很活泼。 丢——上街时,我把爸爸丢了。 爬——牵牛花像个小弟弟,爬在树上。 老师不假思索就把这些句子打了叉,理由是不符合人们的表达习惯。 请你对该老师的行为作出评价。 这位教师的做法是错误的。从案例中四个造句可以看出学生的表达很有个性,思维活跃,想象丰富。新课程改革倡导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发展性评价的基本特征体现为“多元性、主体性、过程性和激励性”几个方面。多元性体现在全面评价,根据人类智能多元构成的特点和社会对人才多元发展的需求,多元评价主张“多一把评价尺子,多一批优秀人才”。采用多元的评价标准,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和渠道,注重发现并发展个体多方面的潜能。多元化评价,无疑能给更多的学生的发展创设新平台。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所以,我认为这位学生的独特和个性,应受到鼓励和关注。   五、阅读分析题   一名专家到一所小学考察学生的地理知识。她浏览了一下课本,向学生问道:“假如你在地下挖一个几百米深的坑,坑底比上面是热还是冷呢?”没有学生能够回答。这时,教师对专家说,“我确信他们是知道的”。于是教师向学生问道,“地球的内核是什么样的状态?”地球内核是火热的熔岩”,同学们齐声回答。     问题:为什么原本有意义的知识学生只能如此死记硬背?请根据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理论对此现象进行分析。 (1)奥苏伯尔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生的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     (2)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相反,如果学习者并未理解符号所代表的知识,只是依据字面上的联系,记住某些符号的词句,则是一种死记硬背的机械学习。     (3)意义学习的产生有主客观条件,客观条件是材料本身有意义,主观条件包括:学生有适当观念;学生要有将新知识与适当观念联系起来的倾向性,从而使新知识获得心理意义。     (4)从阅读材料中可以看出,教学内容本身有意义,造成学生死记硬背的是主观条件,也就是说,学习没有将新知识与适当观念联系起来,从而没有使新知识获得心理意义。 六、论述题 1.试论述教育应如何促进学生心理的发展。 教育作为一种心理发展的决定性条件,制约着学生心理发展的趋向和速度。但是,教育对心理发展的影响作用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单向的。教育与儿童的心理发展之间存在着比较复杂的相互依存的关系,教育工作必须从儿童的身心发展出发。第一,儿童的机体发育有一个逐渐成长达到成熟的过程,教育工作的内容和方法必须适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和特点才能起到促进作用;同时,教育也不能忽视各种社会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第二,心理发展是在学生的积极活动中实现的,教育工作必须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我教育的要求,将教育这种外部力量转化为学生本人的需要,才能取得成效。 为了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教育者要做到以下几点:     (1)教育的目的性、方向性要明确;     (2)教学内容要适合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略高的要求,使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能够获得学习效果,并通过学习效果进行自我强化,培养起学习兴趣,力争做到从全体出发,又照顾到个别学生:     (3)要选择适当的教育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能集中注意,添加活力;     (4)要考虑到家庭和社会环境的作用,尽可能做到互相配合、协调一致;     (5)教育的影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无论是个性还是智能的培养都不可能一蹴而就。迟效性和反复性都是教育工作中的正常现象,要在缓慢的发展和反复中看到学生的进步,要注意教育内容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2.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学校应该如何进行安全教育?     学校安全教育应以学生为主,同时对教职员工开展教育。安全管理重点在于预防,重视和加强中小学学生及教职员工的安全教育,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是有效降低事故率,保障学生安全的重要手段。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年级特点,环境、季节特点及有关规律适时进行防盗、防火、防病、防伤害等方面的教育。要善于利用与学生紧密相关的事例教育学生,从中吸取教训,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安全素质。总的来说,在日常的学习生活过程中,学校应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风险教育     根据学生年龄小、认识水平低、风险意识差的特点,加强对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风险教育,使学生对社会上存在的一般危险有基本的认识,具备一定的风险识别能力,避免因缺少对危险后果的认识而酿成意外事故。     (2 )加强防范救护教育     对学生进行安全防范和自我救护教育时,要着力培养学生在紧急情况下的自救能力和处理问题能力,确保在发生事故时不至于手足无措,能够采取合理而有效的救护手段。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学生注意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帮助学生克服因各种原因造成的心理障碍,避免因心理原因引发突发事故。要创新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提高学生的信赖度。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让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     (4)加强对教职工的安全教育     要进一步严明教职工的职业纪律,切实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要按照《教师资格条例》的规定对在职教师进行资格审查,坚决清退不符合教师任职资格条件的人员,对因身体等因素不适宜教育教学工作的,要调整工作岗位。要加强对教师的安全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教育,提高教师应对突发事件的方法和技巧,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所引发的各种损失.要从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出发,树立安全意识,努力改善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保护学生人身和财产安全。 题库套卷(八)   一、单项选择题   1.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一门科学,并认为应该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的是(  A  )。     A.赫尔巴特   B.裴斯泰洛齐     C.洛克    D.杜威     2.“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产生于生产劳动的需要,其根本目的在于促使人的全面发展。”这句话所表述的是(  D  )的观点。     A.实用主义教育学    B.制度教育学     C.实验教育学    D.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3.“标准化的教学很可能束缚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这句话体现了教育的(  B  )。     A.正向功能  B.负向功能     C.社会发展功能    D.隐形功能   4.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揭示了个体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即按照感知运算水平、 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的顺序发展的特征,表明了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A  )规律。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5.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  D  )的职业。     A.自由化    B.现代化     C.专业化    D.社会化     6.课程的特点在于动手“做”,在于手脑并用,以获得直接经验。这种课程类型体现了( B )的理念。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显性课程     7.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是根据(  D  )的不同而划分的。     A.课程内容的固有属性    B.学生的学习要求     C.课程的任务    D.课程的呈现方式     8.“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这句话说明教学中应重视(  B  )。   A.知识的传授              B.发展学生的能力   C.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D.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学校工作要以教学为主   B.课外活动就是活动课程     C.《学记》提出了“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的教育思想     D.向学生传授知识是教师的根本任务之一     10.教师将正在上课的学生赶出教室侵犯了学生的(  A  )。   A.受教育权   B.人身自由权     C.隐私权    D.名誉权     11.引起并决定教育发展变化的最根本、最内在的因素是(  A  )。     A.社会生产力   B.文化传统     C.社会制度    D.科技水平     12.个体在不同的年龄段表现出的不同的身心发展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  D  )。     A.差异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13.(  C  )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    D.教育目标     14.小学阶段相当于身心发展中的(  C  )。     A.幼儿期    B.少年期     C.童年期   D.青年初期     15.认为动机水平适中时最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的理论是(  B  )。     A.成就动机理论    B.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     C.成绩结构理论    D.强化理论     16.德育原则和德育规律的关系是(  C  )。     A.两者相同    B.前者指导后者     C.前者反映后者   D.前者决定后者     17.(  B  )是指在进行德育时要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     C.知行统一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8.德育应坚持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所以(  C  )。     A。只用说服法就可以了    B.适当体罚也可以   C.说服教育为主,辅以纪律约束   D.纪律为主,说服为辅     19.下列德育原则与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有关的是(  B  )。     A。因材施教原则    B.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C.知行统一原则    D。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原则     20.“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A  )。     A.知行统一原则    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导向性原则     21.关于建立学生档案的环节,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C  )。     A.收集——整理——保管——鉴定  B.管理——收集——鉴定——保管     C.收集——整理——鉴定——保管  D.收集——鉴定——保管——整理     22.“对班级管理不过多干预,以容忍的态度对待班级生活的冲突,不主动组织班级活动。”这属于(  B  )的班主任领导方式。     A.权威型    B.放任型     C.民主型    D。随意型     23.“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B )的教育目的观。     A.文化本位    B.社会本位     C.科学本位    D.个人本位     24.教师对生病的学生救护不力,属于(  D  )。     A.侵犯学生的生命权    B。侵犯学生的健康权     C.侵犯学生的身体权    D.不作为违法侵权     25.关于先进生的心理特征,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  )。   A.自尊心强,充满自信   B.不适度的自尊心     C.学习动机不强    D.意志力薄弱     26.(  A  )理论认为:“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入课堂的。”它也是我国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     A.建构主义    B.认知主义     C。行为主义    D。人本主义     27.某老师未经学生允许私自将学生的作文编入自己编著的优秀作文集,对该老师的做法叙述正确的是(  B  )。     A.该老师的做法侵害了学生的财产权     B.该老师的做法侵害了学生的著作权     C。该老师的做法没有侵害学生的著作权,因为作文不算“作品”,不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     D.该老师的做法侵害了学生的人身权利     28.提出程序教学并为计算机辅助教学提供理论基础的心理学家是(  A  )。   A.斯金纳    B.布鲁纳     C.加涅    D.桑代克     29.根据迁移性质的不同和影响效果的不同,可分为(  A  )。     A.正迁移与负迁移   B.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C.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D。-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30.如果学生已经有了“哺乳动物”的概念,然后再来学习“鲸”这种动物,这种学习属于(  B  )。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命题学习   二、多项选择题 1.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主要表现在(  ABC  )。   A.教育促进人的观念社会化      B。教育促进人的智力和能力社会化   C.教育促进人的职业和身份社会化  D.教育促进人的个体价值的实现   E.教育促进个体主体意识的发展 2.教育对人口发展的作用有(  ABCE  )。   A.教育可以减少人口数量    B.教育可以提高人口素质   C.教育可以使人口结构趋于合理   D.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结构   E.教育有利于人口迁移   3.下列有关教育的论述出自《论语》的有(  ADE  )。     A.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B.教也者,长善而救失者也     C.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E.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4.下列选项中,认同社会本位价值取向的学者有(  BCD  )。     A.夸美纽斯  B.柏拉图     C.涂尔干     D.凯兴斯泰纳     E.裴斯泰洛齐   5.学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措施主要有(  ABC  )。     A.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B.坚持以内部动机作用为主,外部动机作用为辅     C.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对学生的学习结果给予恰当的评定     D.设置榜样,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     E.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6.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ABCDE  )。     A.课程计划本身的特性    B.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C.课程实施的组织和领导    D.教师的培训     E.各种外部因素的支持   7.下列属于教师的职业权利的有(  ABCDE  )。 A.教育教学权 C.管理学生权 E.进修培训权 B.学术研究权 D.民主管理权 8.德育的基本任务包括(  ABCD  )。 A.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形成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观序   B.培养学生的道德评价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C.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D.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形成正确的理想和信念   E.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9.教育目的指明了受教育者的(  AD  )。   A.发展方向    B.发展阶段   C.发展动因    D.发展结果   E.发展进程 10.活动课程的特点有(  ABCD  )。 A.广泛性    B.灵活性   C.主体性    D.实践性   E.强制性 11.下列属于元认知计划策略的有(  ACDE  )。   A.产生待回答的问题    B.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   C。浏览阅读材料    D.设置学习目标   E.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 12.以下观点错误的有(  ABE  )。 A.杜威认为课程的组织要考虑儿童的心理顺序,没有必要考虑教材的逻辑顺序   B。“课程”一词是由英语派生而来的   C.人们对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认识决定着课程组织的心理逻辑   D。编写教科书时要考虑这门科学本身的内在逻辑 E。课程评价包括对课程本身的评价和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 13.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意义有(  ABCDE  )。 A.预防精神疾病    B.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 C.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D.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 E.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 14.以下关于品德的理解,正确的有(  ACE  )。 A.品德是后天学习形成的   B.品德是个体的先天禀赋 C.品德具有相对稳定性   D.品德是认知和行为的统一 E.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它等同于道德 15.下列属于体罚学生的情形是(  BCE  )。 A.让小学三年级学生一首古诗抄写1 0遍 B.明明说脏话,老师令其上讲台默写课文 C.刘欣雨上自习课睡觉,老师令其到学校运动场跑步 D.体育课教师在课堂上为纠正某学生的不规范动作,令其反复练习4次 E.小学五年级教室内,英语老师拿树棍在发音不准的学生脊背上使劲击打5下 16.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有(  ABCDE  )。 A.分散复习    B.及时复习   C.多种感官同时参与记忆    D.对材料进行精加工   E。增加学习动机,明确记忆目的 17.对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的学习可以通过(  AB  )的学习方式来完成。   A.发现学习    B.接受学习   C。意义学习    D.机械学习   E。启发法 18.布鲁纳认为学生具有三种最基本的内在动机,它们是(  ABC  )。   A.好奇内驱力    B.胜任内驱力   C.互惠内驱力   D认知内驱力   E.附属的内驱力 19.学生伤害事故的构成要件的构成要素有(  ABCD  )   A.学生伤害事故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是受害人或加害人   B。必须有客观的伤害结果发生   C.伤害事故结果的发生与学校疏于教育管理保护行为有因果关系   D.学校主观方面存在故意或过失   E.从时间和地点上看,伤害行为或者结果必须有一项是发生在学校 20.教育立法的程序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ABCD  )   A.法律议案的提出    B.法律草案的审议   C.法律的表决和通过    D。法律的公布   E.法律的实施 三、判断简析题 l,苛勒的顿悟说与桑代克的试误说是相互独立与排斥的。     此观点错误。最初苛勒的顿悟说与桑代克的试误说是作为对立的理论出现的。后来,美国心理学家哈咯将两种理论联系起来,他认为两种理论并不是矛盾的,试误和顿悟分别代表学习和思维发展中的两个阶段,试误是初始阶段,是顿悟的基础;顿悟是高级阶段,是试误的飞跃。 2教学就是指课堂的上课活动。 此观点错误。教学是在教育目的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它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体力,陶冶品德、美感,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的活动。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教学具有课内、课外、班级、小组、个别教学等多种形态。教师上课备课、学生听课、作业批改、课外辅导、学习成绩的检查与评价,学生的课后预习、复习、作业等也都属于教学活动。教学作为一种活动、一个过程,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结合。因此,教学不仅仅包括课堂的上课活动。 3.教学中,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教师处于从属地位。     此观点错误。现代教学理论强调教学活动中教与学的辩证关系,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学生这个学习主体是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的学习主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主导作用。教师教决定着学生学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影响着学生的个性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 4.正迁移就是顺向迁移,负迁移就是逆向迁移。 此观点错误。正迁移与负迁移、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是从不同的角度对迁移进行划分得到的结果。根据迁移的性质的不同,人们把迁移划分为正迁移、负迁移与零迁移。正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负迁移是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零迁移是指两种学习之间不存在直接的相互影响,有时候也称为中性迁移。根据迁移的时间顺序,可以把迁移划分为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前者是指前面的学习对后面的学习的影响,后者则恰恰相反。因此,正迁移不一定是顺向迁移,负迁移也不一定就是逆向迁移。 5.品德就是道德。   此观点错误。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准则行动时,经常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固的倾向和特征。道德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与人之间、社会与个人之间关系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起源于人类劳动,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道德具有阶级性,道德始终是一定阶级的道德,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道德规范。道德品质是一种个体的心理现象。     一个人的品德不但体现在他的某一时期、某一方面,而且体现在他的一系列行为中,甚至体现在他的一生中,偶尔的道德行为不能看作是品德;品德不仅有外部的道德行为,还要有与之相应的内部道德行为需要,二者相统一才称其为品德。因此,品德与道德是有区别的。     四、案例分析题     小刘以优异的成绩被聘为某中学特岗教师,她一到岗就认真备课,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她还用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手段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她的课很受学生欢迎,但是,她不能容忍学生不认真听课,对个别不认真听课的学生经常采取罚站、甚至不许进教室听课等方式来惩罚他们。   请运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知识对小刘的做法进行分析评价。 (l)小刘老师的做法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爱岗敬业。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规 范要求教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志存高远,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认真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辅导学生。案例中的小刘老师能够认真备课,认真讲课,获得学生欢迎,符合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     (2)小刘老师的做法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终身学习。终身学习的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老师不断拓展业务知识,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小刘老师人教后一直努力积极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创新和发展自己的教学,符合终身学习的职业道德要求。     (3)小刘老师的做法不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爱国守法。爱国守法的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的职责权利。而小刘老师让不认真听课的学生罚站,这是体罚,侵犯了学生的人身权。另外,她甚至不允许不守纪律的学生听课,这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规定。     (4)小刘老师的做法不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关爱学生。关爱学生的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人格,爱护学生,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要有耐心,不讽刺、挖苦,不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而小刘老师让学生罚站,并且不让学生听课都违背了这一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     五、阅读分析题     材料一  “明亮的教室要干净,神圣的教室要安静。”不少教师强调课堂要鸦雀无  声,追求课堂秩序井然。     材料二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重在善于引导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非谓教师滔  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听。——叶圣陶     材料三  张晓萌从小酷爱天文,每次向家长和教师提出的问题都与天文有关。家长认为孩子满脑子奇思异想,对他们认为的主科语、数、外下功夫太少,会影响他将来的学习、升学与就业,多次横加阻拦。班主任则认为张晓萌有天文的潜质,便建议张晓萌自己做一个人生规划设计,并联合家长、自然学科教师共同指导,使张晓萌正确处理好了学科学习与业余爱好的关系。后来,张晓萌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几年后硕士毕业,分配在北京天文馆工作。     问题:   1.分析材料一,反思“课堂上比安静更重要的是什么?”你认为在新课程背景下应该树立怎样的教育观?   2.教师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材料二中,叶圣陶先生提出了什么样的教师观?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怎样落实这一先进的教师观? 3.材料三中,班主任有着什么样的学生观?请结合新课程改革的实际,谈谈如何突出这一学生观。 1.(1)课堂里没有秩序、没有纪律是不行的,但秩序和纪律都是手段,不是目的;(2)过分地强调安静并不科学;(3)让学生喜欢学习、学习得更好(让学生健康地发展、让学生积极地思考)比让学生安静要更重要。应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观。     2.叶圣陶先生一语道破了教师主导的教师观。落实主导性的教师观,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中需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1)启迪学生做人;(2)引导学生会学习;(3)激励学生会思考;(4)指导学生能实践。     3.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突出学生主体性要提倡学生全体发展、自主发展、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六、论述题 1.试论述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的利弊。     发现学习的优点:     (1)提高学生的智慧潜能,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     (2)激发内在学习动机,使学生对知识和学习过程本身发生兴趣;     (3)培养学生发现的技巧,促进学生学会学习以及在新情境中进行迁移;     (4)有利于对知识的记忆、保持与提取。     发现学习的不足:     (1)有些学科诸如文学艺术不适合发现学习;     (2)有些学生不适合发现学习;     (3)发现法耗时过多、不经济,不宜于在短时间内向学生传授一定数量的知识和技能。对教师的知识素养和教学机智、技巧、耐心等要求很高,一般教师很难掌握,反而容易弄巧成拙。     接受学习的优点:     (1)突出了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有意义学习在知识获得中的重要作用;     (2)在讲授知识间的抽象关系时可能更有效;     (3)在一些学习情境里,学生必须用言语来处理各种复杂的、抽象的命题时,更适合采用接受学习;     (4)为学生提供好方法来帮助他们保持重要的信息。     接受学习的不足:(1)偏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创造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     (2)对于具体经验和程序性知识,其他教学模式可能更加有效。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都可以是机械的或有意义的。在学生学习知识的活动中,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和有意义的发现学习各具特色、各有所长,都是重要的学习方式,是相辅相成、互相补充的。 2.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各有什么样的心理特点?应该如何进行指导?   (1)优等生     优点:理想远大,品质优良,聪明好学,成绩优秀,自尊自信,好胜心强,意志坚定,习惯良好:     不足:一是容易产生优越感,二是容易滋长自满情绪,三是因好胜心太强而导致嫉妒心太强等。教育:严格要求,防止自满;不断激励,提高抗挫折能力;消除嫉妒,公平竞争;发挥优势,带动全班。     (2)中等生     中等生可分三类:一是思想基础较好,想干而又干不好的学生;二是甘居中游的学生;三是学习成绩不稳定的学生。     特点:一是信心不足,二是表现欲不强。     教育:首先,重视对中等生的教育。既要抓两头,也要抓中间,努力使中间因素向积极的方向转化。其次,根据中等生的不同特点有的放矢的进行个别教育。对第一类学生,主要解决方法问题;第二类学生,主要解决动力问题;第三类学生,主要解决非智力因素。第三一给中等生创造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后进生     特点:求知欲不强,学习能力较低;自卑复杂感强;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多疑心理和逆反心理严重;意志薄弱,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育:关心热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善于发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其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针对后进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对后进生的教育要持之以恒。 题库套卷(九)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知识的不同状态和表述形式,可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  A  )。   A.程序性知识   B.理性知识     C.普遍原理知识    D.抽象知识     2.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  A  )。     A.教学为主   B.德育为主     C.教师为主    D.学生为主     3.德育原则是有效地进行德育工作必须遵循的(  D  )。     A.基本规律    B.基本方法     C.基本途径    D.基本要求     4.只要给足了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内容都能达到掌握的程度。这是(  D  )。     A.意义学习    B.机械学习     C.发现学习    D.掌握学习     5.我国于(  B  )颁布了《义务教育法》,开始推行九年义务教育。     A.1984年    B.1986年     C.1988年    C.1990年     6.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被称为是(  A  )。   A.“教育学的雏形”   B.世界上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的著作     C.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D.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育法的书     7.某实验室老师在学生做实验时,离开实验室接听私人电话,学生在老师离开之后,随意触碰老师的实验用品,导致学校实验室失火,幸而没有人员伤亡。该老师的行为(  B  )。     A.触犯了刑法     B.属于不作为侵权     C.侵犯了学生的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     D.没有违法     8.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A )。   A.无差别原则   B.无歧视原则     C.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D.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9.班主任在组织班级教育力量中所起的作用是(  C  )。     A.决定作用    B.领导作用     C.纽带和桥梁作用    D.核心作用     10.我国从法律上对教师职业作出了规定,认为教师职业是一种(  C  )。     A.私人职业    B.从属职业   C.专门职业   D.附加职业     11.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核心是(  D  )。     A.无关刺激    B.中性刺激     C.无条件刺激  D.强化     12.学生刚学英语时,对26个字母的记忆两头容易,中间难,可以对这种现象做出解释的理论是(  D  )。     A.痕迹消退说    B.动机说     C.同化说    D.干扰说     13.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2-3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  A  )。   A.自主性    B.主动性     C.勤奋感    D.自我同一性     14.某同学背一首诗,读12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继续读(  B  )。     A.4遍    B.6遍     C.8遍    D.9遍     15.在科尔伯格的有关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中,服从于惩罚定向阶段属于(  B )。     A.习俗水平    B.前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权威水平     16.小王任某县高二的化学教师,在职期间通过了研究生入学考试,而该校的领导以学校缺化学老师等理由拒绝该教师参加在职就读,小王可以向(  A  )部门提出申诉。   A.该地县教育局    B.当地县政府     C.本市、地区教育局    D.省教育厅     17.“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属于(  C  )。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意义学习    D.机械学习     18.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的是(  D  )。     A.《义务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D.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我国实施义务教育的目的是(  C  )。     A。扩大教育规模,赶上发达国家    B.提高民族素质,快出人才,出好人才     C.普及基础教育   D。延缓就业,减轻社会就业压力     20.“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  C  )特点的要求。     A。大众性    B.公平性     C。终身性    D。未来性     21.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否则就侵犯了学生的(  B  )。     A。名誉权    B.人身自由权     C.受教育权    D.人格尊严权     22.某校一名学生在跑八百米时突然死亡,后查明该生有严重心脏病。学生家长事先将此事告知过该生的班主任。该班主任的行为(  B  )     A.触犯了刑法     B.属于不作为侵权     C.侵犯了学生的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     D.没有违法     23.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 B )。     A.教育理论知识    B.崇高的职业道德     C.文化科学知识    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24.为了要记住“桌子”“巧克力”这两个词,而在这两个词中间加上一些词构成“桌子上放着巧克力”,这种做法是运用了学习策略中的(  C  )。     A.注意策略    B.复述策略     C.精加工策略    D.组织策略     25.“有正常的智力水平和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能够了解并接受自己、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并善于调节与控制情绪”,上述标准是( B  )。     A.积极上进的标准  B.心理健康的标准     C。身体健康的标准    D.身心健康的标准     26.在英语学习中,学生在学习“eye”和“ball”后学习“eyeball”就比较容易,这种现象属于(  B  )。     A.-般迁移    B.具体迁移     C.垂直迁移    D。负迁移     27.在品德形成的认同阶段,个体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试图使自己在态度和行为上(  B  )。     A.与他人完全相同     B.与他人相接近     C.被他人认可     D.放弃自己的意见而与大多数人保持一致     28.皮亚杰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分成四个阶段,处于自我中心阶段的儿童的年龄大致为(  B  )。     A.10~12岁  B.8~10岁    C.O^一2岁    D.2-7岁     29.“这次考试失败是因为我的运气不好”,这是把失败归因于(  D  )。     A.内部的可控因素    B.内部的不可控因素     c.外部的可控因素    D.外部的不可控因素     30.分析问题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属于问题解决的(  B  )阶段。     A.发现问题    B.理解问题     C.提出假设    D.验证假设   二、多项选择题     1.发现问题取决于以下因素(  CDE  )。     A,智力    B.认知过程     C.主体活动积极性    D.主体的求知欲望     E.主体的知识经验     2.下列属于批判教育学所持有的观点的有(  ABD  )   A.当代资本主义的学校教育是维护社会不公平和不公正的工具     B.学校教育的功能是再生产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的文化关系和经济结构     C.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完成预想的社会变迁     D.教育现象不是中立的和客观的,应该采用实践批判的态度和方法     E.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3.下列选项中,属于影响教育社会功能发挥的因素的有(  ABCDE  )。     A.生产力发展水平    B.政治经济制度     C.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D。文化     E社会人口     4.建国以来,我国的教育目的的表述虽然几经变换,但基本精神是一致的,总的来说,包括这样几个基本点:(  ABD  )。   A.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B.要求全面发展     c.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D.使受教育者具有独立性     E.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5.师生之间要达到心理上宽容理解的效果,教师应该(  ABD  )。     A.多接触学生,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     B.遵循教育规律,多采取讨论、启发等教学方法     C.坚持师道尊严,维护教师的绝对主体地位   D.为人师表,以人格力量感化学生     E.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6.作为一个教师,需要掌握教育理论的基本课程主要有(  ABC  )。     A.教育学    B.心理学     C.学科教学法   D.社会学     E.管理学     7.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是(  ABCDE  )。   A.备课    B.上课     C.课外辅导    D.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E.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8.贯彻疏导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ABD  )。     A.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B.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C.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   D.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E。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集体的教育力量结合起来     9。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评价主要体现在(  ABC  )。     A.评价功能上强调促进与提高作用  B.评价主体上注重教师的互动参与     C.评价内容上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D.评价主体上注重家长的互动参与     E.评价结果上考虑家庭环境的影响     10.体谅关心理论的特征有(  BCE  )。     A.坚持性恶论    B.大力倡导民主的德育现     C.德育目标是培养健全的人    D.人的本质是理性的     E.人具有一种天赋的自我实现趋向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BDE  )。   A.教师对学生的德育影响,必须经过他们主体的选择、吸取与能动的实践活动,才能转化为他们的品德     B.自我教育能力是德育的一个重要条件,只有注意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学生品德内部矛盾才能转化     C。学校的德育工作必须主要放在调节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环境方面     D。德育要注意发挥知、情、意、行的整体功能     E.德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应有爱心和耐心     12. -般而言,德育目标的确立主要依据(  ABCDE  )。     A.时代需要     B.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     C.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     D.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     E.社会发展需要     13.新课程倡导建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这样的评级体系的主要特点有(  ABCDE  )。     A.评价内容包括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     B.采用多样、有效的评价方法     C.为每个学生建立成长记录,反映学生学习的过程与结果     D.学习成绩评定应采用等级制,评语应多采用激励性语言     E.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要点并制订改进计划     14.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遵循以下一些步骤和要求(  ACD  )。     A.要明确选择教学方法的标准     B.认真听取教育专家的说明与建议     C。尽可能广泛地了解有关新的教学方法,以便自己选择     D.对各种可供选择的教学方法进行比较     E.对教学方法的选用结果进行客观评价,以便做出调整     15.皮亚杰理论中的具体运算阶段的思维特点是(  ABCE  )。   A.建立守恒概念     B.出现去自我中心化     C.形成初步的运算结构,思维可以逆转     D.能够顺利解决抽象问题     E.解决问题仍局限于具体事物,缺乏抽象性     16.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角色有(  ABC  )。   A.是学生全面成长的关护者     B.是对学生产生全面影响的教育因素     C.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     D.是班级一切活动的决定者     E.是班级制度的贯彻者     17.皮亚杰认为,支配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有(  ACDE  )。     A.成熟   B.模仿   C.物理因素   D.环境因素     E。平衡     18.《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强调指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本上要(  CD  )来保障”。     A.靠教师    B.靠社会   C.靠法制    D.靠制度     E。靠学校     19.陈述性记忆处理陈述性知识,如(  ABCD  )。     A.字词    B.人名     C.时间    D.观念     E.怎样骑车     20.下列心理现象中,属于学习迁移现象的有(  ABCD  )。   A。学习弹钢琴,可以有利于弹手风琴   B.后来的学习对先前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   C.会骑自行车的人比较容易掌握摩托车技术   D.汉语拼音的学习会对以前学习的汉字发音产生积极的影响   E.长得漂亮的人总是被人认为很聪明 三、判断简析题 1.学校德育的基本方法就是榜样教育法。 此观点错误。学校德育的基本方法是说服法。说服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明理晓道,分清是非,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说服法包括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等。运用说服法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1)明确目的性;(2)富有知识性、趣味性;(3)注意时机;(4)以诚待人。 2.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化,对政治经济制度起决定作用。 此观点错误。一方面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化。教育通过科学文化思想,提高人的民主观念,使公众具有民主意识;教育不仅提高国民的政治素质,而且推动他们参与政治的热情和能力,它是使政治走向民主化的助推器。另一方面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教育是培养人的工具。在阶级社会里,无论哪个时代、哪个国家,统治阶级总是利用他们手中的权力掌握支配教育的优先权,利用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和道德去培养年青一代,以使他们具有统治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和知识技能。在社会主义国家,全体公民都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所培养的人才都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3。膝跳反射是动作技能的一种表现形式。   此观点错误,技能是运用已有知识经验,通过练习形成的能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动作方式或智力活动方式。膝跳反射是一个正常人先天具有的本能反应。而运动技能是后天习得的动作系统,二者是不可以等同的。 4师生关系就是教与学的关系。 此观点错误。从教育内容的角度看,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因此我们可以说在教学内容上,教师与学生之间是教与学的关系。但是,师生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关系,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又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智力上的,更是思想上、人格上的:教师不仅要成为“经师”,而且要成为“人师”。教师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充实与完善自己,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去感染、教育学生,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 5.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是一回事,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 究,进而揭示教育规律。   此观点错误。一方面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并不是一回事,教育现象反映教育问题,另一方面教育学确实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教育,它广泛地存在于人类的社会生活之中。人们为了有效地进行教育工作,需要对它进行研究,总结教育经验,认识教育规律。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因此,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重点是研究教育问题,目的是揭示教育规律。   四、案例分析题     小明上小学时因经常把麻雀、青蛙、蚯蚓等带到教室而被老师批评和惩罚,上初中后他仍然经常把小动物带进教室,班主任发现后没有批评他,还在班里成立了动物兴趣小组。他非常激动,向班主任表示了决心,半年后,小明在班主任的引导下,通过对动物的探索活动,懂得了学好各门功课的重要性,并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逐渐改掉了散漫的习惯,学习有了很大进步,他完成并发表了《蚯蚓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的小论文,还在全市昆虫标本制作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 请运用教育学的有关理论对班主任老师的做法进行分析评价。   教师职业作为专门性的职业,不仅仅需要学科专业素养,更重要的是需要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与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教育者持有不同的教育观、不同的师生观,会培养出不同的学生。     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在管理上表现为“以教师为中心”的专制型师生关系,具有等级主义,必然导致学生的被动性和消极态度,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学生的人格得不到尊重,学生的自有意见与自主思想得不到重视。本案例中小明的小学班主任老师没能理解小明的行为而一味的进行批评和惩罚,使得小明的行为得不到强化,从而影响了小明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进入现代社会,信息来源多元化,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教育领域,教师要由原来的知识拥有者和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引导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树立新型师生观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前提和基础。能够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点因材施教的教师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所以现代教师要深入学生的精神世界,真正做到理解学生,欣赏学生,善待学生。本案例中小明初中班主任在课外活动中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对所感兴趣的科目进行探究式学习,进而迁移到各门功课中,发现学习的重要性,使得学习有了很大提高。     同样的学生,不同的教师,会培养出不同的学生。所以,现代教师要懂得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能够根据学生的需求,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素质和潜能的挖掘。 五、阅读分析题     对学生来说,由于知识基础的差异和个性品质的不同,对课程也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比如,新课程提倡的研究性学习,就有很多学生不知所措。一个班少则有四五十人,多则六七十人,要进行有效的探究学习,难度很大。据上课教师分析,在研究性学习中那些主动性强的学生受益,三分之二的学生是跟着走或跟不上。在众多的课堂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只是那些性格外向的学生,性格内向的学生只能做旁观者。这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两极分化。     问题:对于新课程改革者遇到的这个问题,你认为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才能使所有学生受益? (l)重视个别差异,加强个别指导。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和个性品质不同,甚至差别很大,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课程时,充分注意学生的不同需求,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使每个学生在课程的实施中都能够获得发展。 (2)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调动那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六、论述题   1.美国教育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请你谈谈对这个教师成长公式的理解和体会。     这个公式反映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因为,经验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但没有反思的经验是封闭的、僵化的和有局限的。     在教育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以下功能:     (l)反思使教师重新找回失去的自我,相信自己才是处理自己问题的专家;     (2)反思使教师隐藏在自己心中的教育思想得以激活;     (3)反思是充分挖掘自己专业发展资源的主要方式。     结合自己的实际体会论述。 2.试述终身教育思想以及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1)“终身教育”观念和理论是二战后在成人教育的经验基础上形成的。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采纳了“终身教育”。终身教育强调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生;它是对过去将人的一生截然分为学习阶段和学习结束后阶段观念的否定。终身教育应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和教育形式中。教育的终身化是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     (2)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个人成为教学专业成员并且在教学中越来越成熟的转变过程。也就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训练,获得教育专业的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有一定的专业道德、专业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成长过程。     (3)受终身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其终身学习的过程。教师的专业发展主要是要不断提高自己以下几方面的素养:学科专业素养,即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文化素养,即具有广博的文化修养;教育专业素养,包括具有敬业精神,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教育理论和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题库套卷(十)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史上提出“有教无类”口号的教育家是(  A  )。   A.孔子   B.孟子     C.夸美纽斯    D.荀子     2.斯巴达和雅典两种教育体系出现于欧洲的(  B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3学习新信息对已有1日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叫(  B  )。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消退抑制    D.超限抑制     4.进人中学,学生经常思考“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的未来应怎样”等问题,按照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形成(  B  )。     A.信任感    B.自我同一感     C.主动感    D.勤奋感     5.学习活动中最稳定、最可靠、最持久的推动力是(  B  )。     A.学习动机    B.认知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附属内驱力     6.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知识直观的方式主要有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  A  )。     A.言语直观   B.形象直观     C.感知直观    D.表象直观     7.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  B  )。     A.公式学习  B.命题学习     C.原理学习    D.推理学习     8.维果茨基提出“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的含义是(  C  )。     A.提前讲授下一阶段才能掌握的内容     B.教学可以不考虑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     C.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创造最近发展区     D.根据学生现有的水平进行教学     9.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  D  )。     A.感受与体验    B.前人经验     C.记忆的内容  D.信息及其组织     10.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是(  A  )。     A.道德认识    B.活动与交往     C.道德情感    D.道德意志     11.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主要是由(  B  )因素决定的。     A.政治  B.生产力     C.文化    D.军事     12.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B  )。 A.尼德兰 C.斯图谟 B.夸美纽斯 D.福禄贝尔     13.知识的急速增长要求人们学会学习,(  A  )比知识教育更重要,方法教育比结论教育更重要。   A.能力教育   B.集体教育     C.情感教育    D.价值观教育     14.在科尔伯格有关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中,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属于(  B  )。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权威水平     15.个体的平均文化程度越高,人口出生率就越低,这体现了教育(  B  )。     A.可以改变人口质量  B.可以控制人口数量     C.可以调整人口结构    D.可以制约人口迁移     16. -定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制约、决定着教育的社会性质,具体地说,(  A  )主要是由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决定的。     A.教育的目的    B。教育的领导权     C.受教育的权利    D.教育的方针政策     17.学习中为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用以调节学习行为和认知活动方法的是( B )。     A.学习动机    B.学习策略     C.学习理念    D.学习目标     18.学会写“木”字后有助于学习写“森”,这种迁移符合(  D  )。     A.水平迁移    B.顺向迁移     C.垂直迁移    D.具体迁移     19.班级授课制的实施在我国始于(  B  )。     A.唐代    B.清末     C.民国时期    D.新中国成立     20.根据学生善于模仿、崇拜英雄的特点,我们可以使用(  A  )。   A.榜样法    B.陶冶法     C.说服法    D.指导自我教育法     21.假如你是一名班主任,要做好学生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B  )。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B.全面了解学生     C.培养优良的班风    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22.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学生的(  C  )为主要目的。     A.学习成绩    B.自学能力     C.创新和实践能力    D.学习能力     23.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突袭(比如,应该学习新知识,却进行考试),这不利于 学生学习,其做法依据的是学习的(  A  )。   A.准备律   B.练习律     C.效果律    D.条件反射     24.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认为,学习就是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其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C  )。     A.练习    B.学习     C.强化   D。巩固     25.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有人按偏旁结构归类识字,有人安字音归类识字,这属于(  D  )。     A.复述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精加工策略    D.组织策略     26.根据科尔伯格的观点道德判断的最高阶段是(  D  )     A.寻求认可取向阶段    B.遵守法规取向阶段     C.社会契约取向阶段  D.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27.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书的次日起(  C  )内,做出处理。逾期未作处理的,申诉人可依法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     A.10日    B.15日   C.30日    D.2月     28.“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下列哪一种德育方法? (  A  )     A.陶冶法   B.榜样法     C.锻炼法    D.品德评价法     29.我国的教学理论专著《学记》,出现在教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的(  A  )。     A.萌芽期   B.建立期     C.成熟期    D.繁荣期     30.(  C  )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     A.教学设计    B。教学模式     C.教学策略   D.教学评价 二、多项选择题 1.聘任教师的形式有(  ABCE  )。   A.招聘    B.续聘   C.解聘     D.不聘   E.辞聘 2.常用的教学设计模式有(  ABC  )。   A.系统分析模式      B.目标模式   C.过程模式         D.结果模式   E.评价模式 3-新课程的具体目标除了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重建课程管理体系外,还包括 (  ABCD  )。 A.改变课程功能 C.精选课程内容 E.改善师生关系 B.调整课程结构 D.改进学习方式 4.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  ABCE  )。   A.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建立的     B.学习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     C.强化在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     D.认知结构是学习的基础   E.习惯化是反复练习与强化的结果 5_作为班主任,要使工作取得满意结果必须了解和研究学生,而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指了解( ABC )。 A.学生思想 C.学生现有知识水平 E.学生的家庭 B.学生品德 D.学生身体素质 6.关于先进生的教育,教师需要注意的问题有(  ABDE  )。   A.严格要求,防止自满    B.不断激励,弥补挫折   C.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D。发挥优势,全班进步   E.消除嫉妒,公平竞争 7.班集体的基本特征包括(  ABDE  )。 A.明确的共同目标   B.-定的组织结构   C.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D.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E.-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 8.下列属于认知派学习理论的(  BCE  )。 A.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说    B.布鲁纳的学习理论   C.格式塔学习理论    D.马斯洛的学习理论   E.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 9.人本主义对有意义学习的理解是(  ABCD  )。   A。学习是学习者自我参与的过程   B.学习是学习者自我发起的   C.学习会使学生的行为、态度等发生变化   D.学习的结果由学习者自我评价   E.学习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 10.关于布鲁纳的学习理论说法正确的有( ABE  )。   A.布鲁纳提出了发现学习   B.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的基本结构的一般理解   C.学生的学习是接受学习   D.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通过同化过程实现的   E.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11.下列属于学校课程的物化形式的有(  ABC  )。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教材   D.课程目标   E.教学大纲 12.关于综合课程,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有(  ABCD  )。   A.是由两门或两门以上相邻学科的知识渗透、融合而成的课程   B.强调学科之问的关联性与统一性   C.是基于各门学科内在联系编制而成的课程   D.它是针对学科课程而言的   E。可以取代学科课程 13.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学方式有(  ABC  )。   A。探究式教学    B.培养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   C.自主选择教学方法    D.教师少于预,学生多动手   E.非指导性教学方法 14.归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有(  ABCD  )。   A.影响学生对学习结果的情感体验  B.影响学生对后续学习的期望   C.影响学生学习努力程度    D.影响学生对自身的认识与评价   E.影响学生对职业角色的判断 15.学校可以解聘教师的情形有(  BDE  )。   A.不能团结同事,其他教师不愿与之共事的 B.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C.教师不受学生欢迎   D.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E.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16.依据成败归因理论,努力程度属于(  BCE  )因素。 A.稳定    B.不稳定 C.内在     D.外在 E.可控制 17.教师职业道德养成的主要方法有( ACDE  )。 A.加强理论学习    B.参加社会实践,做到知行统一 C.勤于实践磨炼,增强情感体验    D.虚心向他人学习 E.确立可行目标,坚持不懈努力 18.常用的精加工策略有(  ABC  )。 A.记忆术    B.做笔记 C.提问      D.列提纲 E。画关系图 19.下列不属于模象直观的是(  BCD  )。   A.网络模拟动画  B.观察实物   C.演示实验        D。到实地参观访问   E.幻灯片演示 20.学困生同样具有进步心、自尊心,渴望进步。教师要转化学困生,须做到以下(ACDE)   A.掌握学困生的心理,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   B.加强对学困生的监控力度 C.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D.关爱宽容学困生,给予他们最大的信任   E.关爱宽容学困生,给予他们最大的信任 三、判断简析题 1.教师只能适应青少年的发展而不能促进其发展。     此观点错误。教育一方面具有加速个体身心发展的特殊功能,另一方面,教育受个体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教育必须适应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但这种适应正是为了促进其发展,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2.我国课程计划中的“活动课程”与杜威所提倡的活动课程无实质性的差别。     此观点不正确。造成将两种“活动课程”混为一谈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真正理解杜威所提倡的“活动课程”的含义。杜威的活动课程,主张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经验为基础,以各种不同形式的活动来组织课程。它从根本上反对分科课程。而我国课程计划中所设的活动课程,作为课程的一种类型,并不反对分科课程,而是与分科课程相并列、提供学生自由选择、以学生活动为主的课程。 3.学习策略是一种程序性知识,由一系列的规则和技能系统构成。     此观点错误。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根据知识的分类,学习策略的实质是一种程序性知识,但是不能说它是由一系列规则和技能系统构成的。技能不是程序性知识。 4.学生自行外出或擅自离校期间发生的伤害,学校也应该负责任。     此观点错误。根据我国有关法律,学生自行外出期间发生的伤害,学校不需要负责任,但是如果教师发现学生擅自离校等与学生人身安全直接相关的信息,而没有及时告知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这时学生发生的伤害学校是需要负责任的。 5.心理健康也就是没有心理疾病。     此观点错误。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心理健康有以下几个标准:     (1)情绪稳定、乐观;     (2)人格完整;     (3)正确的自我观;     (4)心理行为表现符合年龄特征;     (5)人际关系和谐;     (6)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据此可以看出,心理健康不仅仅是没有心理疾病。 四、案例分析题     儿童刘某,男,2001年4月出生。2007年该儿童要求进入某师范大学的附属小学接受义务教育,该小学拒绝接收,理由是:区教委制定的区中、小学2007年度招生方案规定该附属小学的新生入学年龄为6岁10个月,而刘某至2007年8月30日新生入学只有6周岁4个月零10天。刘某的父亲则认为其子已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5条规定的年满6周岁应当入学的年龄,附属小学拒收系违反义务教育法的行为。他们多次与学校交涉未果。刘某的父亲遂多次要求区教委对该小学拒收刘某入学一事作出处理,区教委一直对此事不予受理。   请你利用教育法律知识分析该案例。     该案例涉及到公民受教育权利的保护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4条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第5条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推迟到七周岁入学。而本案争议的焦点正在于入学实际年龄的确定。而保障适龄儿童按时入学、保障其接受义务教育权利的行使,这当然是各级人民政府的法定职责。《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正式实施以来,此类案件中的相对人一方可依法向区教委所属的本级人民政府(区政府)或其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市教委)申请复议,区人民政府或市教委应予以处理。 五、阅读分析题     开学不久,陈老师发现学生杨朗有许多毛病。陈老师心想,像杨朗这样的学生缺少的不是批评而是肯定和鼓励。一次,陈老师找他谈话说:“你有缺点,但你也有不少优点,可能你自己还没有发现。这样吧,我限你在两天内找到自己的一些长处,不然我可要批评你了。”第三天,杨朗很不好意思地找到陈老师,满脸通红地说:“我心肠好,力气大,毕业后想当兵。”陈老师听了说:“这就是了不起的长处。心肠好,乐于助人,到哪里都需要这种人。你力气大,想当兵,保家卫国,是很光荣的事,你的理想很实在。不过当兵同样需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需要有真才实学。”听了老师的话,杨朗高兴极了,脸上露出了微笑。 问题:材料中陈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遵循了哪些德育原则?     (1)陈老师在教育过程中遵循了疏导原则。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疏导原则实际上也就是循循善诱原则。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是讲明道理、疏通思想;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以表达、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陈老师在对学生杨朗进行教育时,让其自己发现自身优点,并进行表扬和激励,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德育效果。     (2)陈老师在教育过程中遵循了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品德发现现状,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措施,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陈老师正确认识和评价了杨朗的优点(心肠好、力气大),并鼓励他去参军,使他树立了自信心。     (3)陈老师在教育过程中遵循了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这一原则是指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以达到长善救失的目的。陈老师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客观地分析和评价了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并鼓励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正是这一原则的体现。 六、论述题   1.有人建议,在教育实践中,“要多使用奖励,而尽量少用惩罚”。请简要阐述你对这种建议的看法。     这种建议有一定的道理。心理学研究表明,表扬与奖励比批评与指责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前者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对学习有促进作用;而后者恰恰起到相反的作用。虽然表扬和奖励对学习具有推进作用,但使用过多或者使用不当,也会产生消极影响。所以,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奖励,当然,对于某些学生而言,适度而善意的批评有时也能促进学习。     2.王某想去参加教师招聘考试,问及原因,他回答说:“教师工作轻松、悠闲,每年还有寒暑假,我图的就是这个。”也有人认为教师的劳动就是“三清”(清闲、清贫、清高)。对这些看法,应做何评价?     (1)王某对教师工作的认识是不对的。实际上,教师的工作不仅不轻松,而且很辛苦,没有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是做不好的。     (2)教师工作的专业性很强,对教师的个人能力要求更高,没有相应的教育教学技能是做不好教师工作的。     (3)如果抱着图轻松、清闲的态度从事教育工作势必造成不良的后果。     (4)现在教师的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工资水平,教师的待遇逐年改善。 《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及解析(一)   一、单项选择题   1.(  A  )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又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A.教育目的   B.教育任务     C.教育内容    D.教育规律     2.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要求所引起的需要与个体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  A  )。   A.动力    B.前提     C.条件    D.基础     3.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D  )。     A.科学主义课程论    B.人文主义课程论     C.实用主义课程论  D.结构主义课程论     4.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的是(  D  )。     A.课外活动    B.公益活动     C.团队活动    D.教学     5.-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称为测量的(  B  )。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6.教师申诉制度是一项专门保护教师的(  A  )的法律制度。     A.权益   B.权利     C.利益    D。权力     7.在学校管理活动中占有中心地位,是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的是(  B  )。     A.交流  B.沟通     C.激励    D.控制     8.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 C )。     A.热爱教育事业    B.热爱学生     C.教书育人   D.开拓创新     9.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指的是(  B  )。     A.课程计划    B.课程类型     C.课程标准    D.课本     10.班级授课制的首行时代是(  B  )。     A.15世纪末的欧洲    B.16世纪的欧洲     C.15世纪末的中国    D.16世纪的中国     11.瞬时记忆的信息贮存方式具有鲜明的(  A  )。   A.形象性   B.直观性     C.抽象性    D.概括性     12.反馈在操作技能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其中(  D  )的作用尤为明显。     A.外部反馈    B.方法反馈     C.过程反馈    D.结果反馈     13.生成性学习就是要求学生对所阅读或听讲的内容产生一个(  C  )。     A.新理解    B.新认知   C.类比或图像   D.不同认知     14.下列属于元认知计划策略的是(  A  )。     A.产生待回答的问题    B.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     C.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    D.考试时监视自己的速度和时间     15.学习一种新材料时运用联想,假借意义,对记忆有帮助的这种方法称为( D )。     A.语义联想    B.视觉想象     C.关键词法  D.谐音联想法     16.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对中小学生的身份表述是: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各类中等或初等学校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  A  )。     A.未成年公民   B.社会公民     C.普通受教育者    D.青少年儿童     17.教师私拆、毁弃学生的信件、日记的行为,是侵犯了学生的(  B  )。     A.公正评价权  B.隐私权     C.人格尊严权    D.名誉权     18.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一种(  A  )。   A.平等关系   B.上下关系     C.道德关系    D.教育关系     19.小学阶段的课程应体现(  C  )。     A.强制性、普及性和统一性    B.科学性、选择性和统一性   C.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D.科学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20.在关于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相互关系上,一般认为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条件,而掌握知识则是发展智力的(  D  )。     A.唯一选择    B.内容     C.途径  D.基础     21.有的学校在学生手册中规定:“禁止男女生之间互访宿舍。”此规定从法学的角度看,也可以解释为:“男女生不得无故进入异性宿舍。”这一解释属于(  A  )。     A.目的解释   B.文法解释     C.历史解释    D.体系解释     22。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对在校园内结伙斗殴,寻衅滋事,扰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教学秩序或者破坏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由(  D  )来处罚。     A.学校    B.教育主管部门     C.家长  D。由公安机关     23.依据我国相关法律,下列有可能成为行政诉讼被告的是(  C  )。     A.某教育局局长    B.某市市长   C.某市公安局   D.某乡镇党委书记     24.根据《教育法》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  B  )。     A.民事责任    B.刑事责任     C.-般责任    D.行政责任     25.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国务院有权制定和发布(  B  )     A。教育法律    B.教育行政法规     C.教育政府规章    D.教育单行条例     26.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为具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 C )的适龄少年设置专门的学校实施义务教育。     A.违纪    B.违法   C.严重不良行为   D.犯罪     27.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和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应当进行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  C  )予以保障。     A.家庭    B.学校     C.人民政府   D.慈善机构     28.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依法维护学校周边秩序,保护学生、教师、学校的合法权益,为学校提供(  B  )。     A.制度保障    B.安全保障     C.经费保障    D.政策保护     29.特殊教育学校(班)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应当(  C  )普通学校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     A.低于    B.不低于     C.高于   D.等于     30.各级人民政府保障教师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待遇,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完善农村教师工资经费保障机制。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  C  )的平均工资水平。     A.工人    B.医生   C。公务员   D.农民 二、多项选择题     31. 20世纪80年代( BD )的理论被大量介绍到美国,使教育心理学的体系越来越完善,内容越来越丰富。     A.华莱士    B.皮亚杰     C,列昂节夫    D.维果斯基     E.罗杰斯     32.高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有下列特点(  ABCDE  )。     A.独立意向日趋强烈    B。自我评价成熟     C.强烈关心自己的个性成长    D.有较强的自尊心     E.道德意识得到高度发展     33.认知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有(  BDE  )。     A.桑代克  B.苛勒   C.华生    D.布鲁纳   E.奥苏伯尔     34.认知心理学把人的记忆系统分为(  ACE  )。     A.瞬时记忆   B.形象记忆   C.短时记忆    D.逻辑记忆     E.长时记忆   35.头脑风暴训练的基本原则有(  ABCE  )。   A.参与者畅所欲言,评价和判断方案     B。鼓励标新立异、与众不同的观点     C.鼓励多种想法,多多益善     D.鼓励提出改进或补充意见     E.师生互动   36.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包括(  CE  )。 A.低级效能感    B.高级效能感 C.个别教学的效能感    D.自我效能感 E.-般教学效能感 37.联结主义学习理论认为(  ABCE  )。 A.-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建立的   B.学习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   C.强化在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   D.认知结构是学习的基础   E.习惯是反复练习与强化的结果 38.教育现代化的主要内容有(  ABCD  )。   A.教育观念现代化    B.教育内容现代化   C.教育管理现代化    D.教育方法现代化   E.教育设备现代化 39.我国学校教育层次包括(  ABCD  )。 A.幼儿教育    B.初等教育   C.中等教育    D.高等教育   E.学历教育 40.广义的教育包括(  ABC  )。 A.学校教育    B.社会教育   C。家庭教育    D.全民教育   E.素质教育 41.联结学习理论认为(  ABCE  )。   A.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    B。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   C.强化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      D.认知结构是学习的基础   E.习惯是反复练习与强化的结果 42.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  BD )。   A。兴趣    B.学习需要   C.态度    D.学习期待   E.学习自觉性 43.垂直迁移的两种表现方式是(  BD  )。   A.由内向外的迁移    B.自下而上的迁移   C.由外而内的迁移  D.自上而下的迁移   E。平行迁移 44.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  ACE  )。 A.上位学习    B.概念学习   C.下位学习   D.命题学习   E.并列结合学习 45.操作技能的形成可以分为(  ABCE  )。 A.操作定向    B.操作模仿   C。操作整合    D.操作控制   E.操作熟练 46.青年初期心理发展的特征是(  ABCE  )。   A.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出现了辨证思   B.道德感、理智感与美感都有了深刻的发展   C.形成了理智的自我意识   D。心理活动的随意性显著增长   E.对未来充满理想,但有时也会出现与生活相脱节的幻想 47.根据学习的定义,学习的内涵包括(  ACE  )。 A。行为和行为潜能的变化   B.学习引起的变化是短暂的 C.学习是反复经验引起的    D.学习是身心成熟的结果 E.学习引起的变化是持久的 48.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方面的内驱力组成,即(ACE A.认知内驱力    B.直接的内驱力 C.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D.间接的内驱力   E.附属的内驱力 49.早期的迁移理论主要包括(  ABCE  )。   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说 C.经验类化说    D.认知结构说 E.关系转换说 50.下列学习中属于符号学习的有(  ABCD )。   A.汉字学习    B.英语单词学习   C.图像图表学习    D。历史事件学习   E.-般柱体体积计算公式的学习 三、填空题     51.班集体的正常秩序包括必要的_规章制度_、共同的生活准则,以及一定的活动节律。     52._道德教育_注重受教育者的良好个性的塑造与培养。     53.“拔苗助长”、“陵节而施”违背了身心发展的_顺序性_规律。     54.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建立在_历史唯物主义_和_剩余价值_学说的理论基础上。     55.相对于教师来说,学生具有_向师性_和_依赖性_,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具有天然的_权威性_。     56.言语在原型定向与原型操作阶段,其作用在于_标志_动作,并对活动的进行起_组织_作用。     57.从个性入手来培养创造性是促进创造性产生的一条有效途径。     58.艾里斯曾提出理性情绪辅导法。     59.有的心理学家把问题行为分成品型性问题行为、性格性问题行为和社会 上的不成熟行为三种类型。     60.非组织化观摩要求观摩者有相当完备的理论知识和洞察力,否则难以达到观摩学习的目的。 四、判断题     61.皮亚杰认为认知本质上是一种建构过程,认知依赖于个体已有的知识和自我的组织。    (  √)     62.认知教学观向行为主义教学观的过渡是学习与教学心理学的一次革命。(  Χ) 63.教师培训与教师自我的专业发展应该采用整齐划一的模式。(Χ  )     64.皮亚杰认为,儿童只有达到自律的水平才可能具有真正的道德品质。  (  √  )     65.“道德两难论”是柯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问题的主要方法。    (  √  )     66.在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中,环境对人起了重要作用,所以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正确的。    (√  )     67.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 )     68.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    )     69.新课程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     70.教育培养少年儿童的过程就是德育过程。(  ) 五、简答题   71.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1)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2)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   72.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有哪些? 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是:     (1)在身体发展方面,要进行保健和青春期教育,让少年懂得青春期生理变化的必然性和意义;     (2)在认知方面,应重视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的培养;     (3)在情意方面,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思想和深刻的情感体验;     (4)在自我教育能力方面,帮助学生形成较正确的自我认识,使学生掌握评价自我的多维标准。 73.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现代教育特别是二战以后的教育制度呈现出的发展趋势如下: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5)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74.前阶段思维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这个阶段的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特别是语 言的出现和发展,使儿童日益频繁地用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但他们的语词或其他符号还不能代表抽象的概念,思维仍受具体直觉表象的束缚,难以从知觉中解放出来。他们的思维有如下主要特征: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不具有可逆性等。 75.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促进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促进作用表现在:     (l)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     (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六、论述题 76.论述教师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一般说来,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 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传道者角色。教师负有传递社会传统道德、价值观念的使命。教师对学生的“做人之道”、“为业之道”、“治学之道”等也有引导和示范的责任。     (2)授业、解惑者角色。教师在掌握了人类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所获得的知识经验、技能的基础上,对其精髓加工整理,然后以特定的方式传授给年轻一代,并帮助他们解除学习中的困惑,启发他们的智慧,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技巧,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3)示范者角色。教师的言行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会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4)管理者角色。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需要肩负起教育教学管理的职责,包括确定目标、建立班集体制度和贯彻规章制度、维持班级纪律、组织班级活动、协调人际关系等等,并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控制、检查和评价。 76.联系教育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1)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     (2)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计划、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是引导学生完成观察的重要条件。     (3)在实际观察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良好观察习惯。     (4)引导学生学会记录整理观察结果,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写出观察报告、日记或作文。     (5)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成果,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 七、案例分析题     78.成都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基础教育办学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规定:“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近免试入学,任何公办、民办和各类进行办学体制改革的小学、初中不得以考试的方式择优选拔新生,也不得以小学阶段各类学科竞赛(如小学数学奥赛等)成绩作为录取新生的依据。”     你对成都市教育局的规定有什么看法?请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出发对奥赛进行评价。   我认为成都市教育局的规定进一步规范基础教育的办学,避免教育偏离它的轨道,成了变相教育;这个规定也促进了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实现。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必然要求,全面发展教育由德、智、体、美、劳五育组成。在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面前,注重智力发展是当代世界各国教育的共同趋向。奥赛正是发展学生的智力,用知识的精华去武装学生,迎合教育的趋向。但许多人却一味地为了奥赛,只注重去发展学生的智育,而忽视其他四育的发展,厚此薄彼,有所偏颇。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知竞赛,而不知其他是不健全的。 《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及解析(二)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考试制度的建立始于(  A  )。   A.汉代   B.隋代     C.唐代    D.宋代     2.欧美教育史称世界上第一所大学是(  B  )。     A.雅典大学    B.波罗尼亚大学     C.阿资哈尔大学    D.萨莱诺大学     3.大学的交流功能包括自由的学术氛围,校园的开放化,学科发展的综合化,还有(  C  )o     A.民族化    B.地域化   C.国际化   D.时代化     4.美国在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上采用(  B  )。     A.中央集权制    B.权力分散型     C.集权与分权结合型    D.高校独立发展型     5.高校教师来源的构成状况是(  B  )。     A.专业结构    B.学缘结构     C.学历结构    D.职务结构     6.采取一个模式,用一个标准要求学生,这根本上是对教育上的(  C  )的关系及其意义缺乏正确的认知所致。     A.自然性与社会性    B.受动性与能动性     C.共性与个性   D.方向性与现实性    、     7.有关法律规定:“对使用特殊音响警报和红色回转警灯的警车,其他车辆应当避让。”这体现了行政职权的(  C  )特征。     A.优益性    B.单方性     C.强制性    D.执行性     8.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一律不公开审理的年龄是(  B  )。     A.14周岁以下  B.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     C.16周岁以上不满17周岁    D.18周岁     9.对民办学校重大问题拥有决策权的是(  D  )。     A.校长    B.教职工代表大会     C.学校工会    D.学校董事会     10.王某担任某县高二英语教师期间通过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学校以王某服务期未满、学校英语教师不足为由不予批准王某在职学习。王某欲以剥夺其参加进修权利为由提出申诉,受理申诉的机构应当是(  A  )。   A.当地县教育局    B.当地县人民政府     C.地市教育局    D.省教育厅     11.聘任或任命教师担任职务应当有一定的任期,每一任期为( D )。     A.2年    B.3年     C.2-3年  D.3-5年     12.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  C  )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实际发展。     A.耐心    B。个性   C.平等   D.分层次     13.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  B  )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A.相当于  B.不低于     C.不高于    D.无关于     14.新课程呼唤综合型教师,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  C  )。     A.变革    B.改革   C.变化    D.改变     15.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教师要用(  C  )去施教。     A.嘴    B.耳   C.心   D.眼     16.心理断乳期是指(  C  )。     A.幼儿期    B.儿童期   C.少年期   D.青年期     17.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应具有的三个基本特征是(  D  )。     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    B.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     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  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18.第三次全教会对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要求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 C )。     A.活动课程    B.社会课程     C。学校课程    D.特色课程     19.根据一节课所完成的任务,课的类型一般可分为(  C  )。     A。新授课和巩固课    B.讲授课和练习课   C.单一课和综合课   D.理论课和实践课     20.《学记》中说“学不躐等”。下列哪一条教学原则与其在思想上是一致的?(  B  )     A.因材施教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启发性原则     21.对一个过分害怕猫的学生,为让他不怕猫,可以让他选看猫的照片、谈论猫、远远观看关在笼中的猫;让他靠近笼中的猫;最后让他摸猫、抱起猫,消除对猫的惧怕反应。这是一种(  C  )行为改变法。     A.代币奖励法    B.行为塑造法   C.系统脱敏法    D.肯定性训练     22.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能力上的差异不能决定他们能否成功掌握教学内容,而是在于他们( C )。     A。学习积极性    B.学习自觉性     C.要花多少时间   D。智力水平     23.(  D  )是使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的重要条件。     A.教学计划    8。教学大纲     C.教材    D.课程表     24.教师评分的相对标准对应的评价方式是(  D  )。     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标准参照评价    D。常模参照评价     25.教师反思的四种方法是(  C  )提出的。     A.布鲁纳    B.布鲁姆   C。布鲁巴奇   D。波斯纳     26.学生将茄子、白菜、青菜等归纳为“蔬菜”,这样的学习属于(  C  )。     A.信号学习    B.连锁学习   C.概念学习   D.辨别学习     27.小红为了获得老师和家长的表扬,学习非常刻苦,她的学习动机表现为( C )。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C.附属的内驱力   D.求知欲     28.“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体现的是(  C  )。     A.创造性    B.学会学习   C。学习迁移   D,学习动机     29.由于反映活动形式的不同,知识可以分为(  A  )与程序性知识。     A.陈述性知识    B.实用性知识     C.抽象知识    D.直观的知识     30.在技能学习的最初阶段,(  C  )对技能学习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     A.知识    B.能力   C.练习    D.活动 二、多项选择题 31.在进行心理辅导时,辅导教师与受辅导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的主要特点有(  ACDE )。 A.积极关注    B.询问 C.尊重  D.真诚 E.同感 32.教师帮助学生形成或改变态度和品德,常用而有效的方法有(ABCDE)   A.说服    B.榜样示范   C.群体约定    D.价值辨析   E.奖励与惩罚 33. -般观念要真正成为个人的道德价值观,须经历(  ADE  )阶段。 A。选择   B.认同 C.接受    D.赞赏 E.行动 34. CAI的优越性体现在( ABCE )。   A.交互性    B.即时反馈 C.所呈现信息生动形象   D.机器规定速度 E.自定步调 35.群体凝聚力的正性力量包括以下含义(  ACD  )。   A.成员间较多的情感联系   B.制约成员的思想和行为   C.成员间彼此喜欢   D.使成员留在群体中的动机   E.调节成员间的思想和行为 36.对技能分类,较典型的观点是将技能分为(  BD  )。   A.言语技能    B.操作技能   C.认知技能    D.心智技能   E.体育技能 37.针对陈述性知识的学习策略主要有(  ACE  )。   A.认知策略   B.模式再认策略   C.精细加工策略    D.动作系列学习策略   E.组织策略 38.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有(  ABC  )。 A.问题的特征    B.已有的知识经验   C.定势与功能因素   D.负向迁移   E.个性特征 39.道德情感从表现形式上看,主要包括(  ACE  )。 A.直觉的道德情感    B.自发的道德情感   C.想象的道德情感   D.灌输的道德情感   E.伦理的道德情感 40.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障碍有(  ABCDE  )。   A.焦虑症    B.抑郁症   C.强迫症    D.恐怖症   E.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 41.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  ACE  )。   A.符号学习    B.上位学习   C.概念学习   D.下位学习 E.命题学习 42.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相比,具有(  ACE  )特点。 A.对象的观念性   B.动作的外显性   C.执行的内潜性   D.运用的闭合性 E.结构的简缩性 43. -般来说学习策略可分为(  ABC  )。 A.认知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减少管理策略   D.教学设计策略   E.学校领导策略 44.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是各种各样的,研究者倾向于将其分为两类,即(  AB )。 A.有结构的问题    B.无结构的问题   C.创造性的问题    D.认知性的问题   E.-般性的问题 45.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  ABE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规范    D.道德原则   E.道德行为 46.教师良好的教育能力体现在(  ACD  )。   A.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B.知识广博   C.富有感情、有感染力    D.富有个性   E.改善实践 47.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体现在( ABCD  ).   A.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    B.制约教育的结构   C.制约教育的内容        D.决定教育发展的速度   E.决定教育发展的方向 48.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有(ABC   A.遗传素质    B.环境   C.学校教育    D.社会活动   E.生产劳动 49.教学目标的特征有( ABD )。   A.具有可操作指标体系    B.体现学生学习行为及其变化   C。体现教师思维活动的规律性  D.具有灵活性   E.反映教学方式的科学性     50.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确立儿童的社会权利主体地位,体现这一核心精神的基本原则是(  ABCD  )。 A.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B.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C.尊重儿童观与意见原则    D.无歧视原则 E.保护儿童原则 三、填空题      51.分析指将整体材料分解为其构成成分并理解组织结构,包括对要素的分析、__关系__的分析和__组织原理__的分析。     52.维持功能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持久地维持良好的__内部环境__,使学生的__心理活动__始终保持在课业上,以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53.通过教学过程中的非正式__观察__,教师也能够收集到大量的关于学业成就的信息。     54.罗森塔尔等人对教师的__期望__进行了研究。     55.处于__关注情景__阶段的教师经常思考的是“如何上好每一堂课?”、“如何呈现材料?”等问题。     56.人类身心发展的水平受到遗传素质、心理成熟、环境、教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__教育__在个体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57.中小学的教学组织形式有班级授课制、__分组教学__、个别教学和道尔顿制。     58. -般认为,品德包括道德认识、__道德情感__、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几种心理成分。     59.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__需要层次__理论。     60.教师的劳动特点包括:__复杂性___、__创造性__、__示范性__、长期性。     四、判断题     61.在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中,环境对人起了重要作用,所以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正确的。    (  Χ  )     62.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  √  )     63.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  Χ  )     64.新课程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     (  √  )     65.教育培养少年儿童的过程就是德育过程。    (  √  )     66.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的方法就是练习法教学。    (  Χ  )     67.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三个方面组成。    (  √  )     68.教育以创造社会物资财富为直接目的,为经济服务是其本质的功能。  (  Χ  )     69.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审美情趣。    (  Χ  )     70.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  Χ  ) 五。简答题 71.简述教育评价的功能。 教育评价的目的首先应该服务于教育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很好的促进学 生和谐发展,教育评价的功能有三个:认识、反馈和导向。教育评价首先就要确认一定的教育现象是怎样的。所以认识功能是教育评价的基本功能,通过教育评价,可以帮助评价者和有关人士更好的把握了解评价对象。为进一步决策提供依据,教育评价的结果一般都要反馈给评价对象,这有助于评价对象站在第三者的角度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在群体中的位置,了解自己努力与标准要求的差距,这就是评价的反馈作用。但是教育评价不是为评价而评价,是为了教育而评价。 72.简述基础型课程夫人基本内容。 (1)基础性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历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 “三基”(读、写、算)为中心的基础教养,是中小学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 (2)它的内容是基础的,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不仅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也注重思维力、判断力等的发展和学习动力、学习态度的培养。 (3)基础性课程是必修的、共同的课程,无论哪个学生都要学习。要求很严格,必须有严格的考试。 (4)基础性课程的内容是不断发展的,它随学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73.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是什么?     (1)在身体发展方面,要进行保健和青春期教育,让少年懂得青春期生理变化的必然性和意义;     (2)在认知方面,应重视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的培养;     (3)在情意方面,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理想和深刻的情感体验;     (4)在自我教育能力方面,帮助学生形成较正确的自我认识,使学生掌握评价自我的多维标准,这一阶段也是培养初中生自我认识能力的起始阶段。 74.传统教育与网络教育的区别表现在哪些方面?     74.(1)传统的学校教育是“金字塔形”的等级制教育,网络教育却是“平等的”开放式教育;     (2)传统学校教育的优劣标准所依据的是掌握在他人手中的“筛选制度”,而网络教育所依据的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兴趣选择”;     (3)传统学校教育是较严格意义上的“年龄段教育”,而网络教育是“跨年龄段教育”或者是“无年龄段教育”;     '(4)传统学校教育存在着时空限制,而网络教育是跨时空的教育。 75.有意义学习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有意义学习的产生既受学习材料本身性质(客观条件)的影响,也受学习者自身因素(主观条件)的影响。     从客观条件来看,有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学习材料在学习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学习能力范围之内的。     从主观条件来看,首先,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其次,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和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最后,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或旧知识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 六、论述题 76.论述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德育规律。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过程,学生品德是由思想、政治、法纪、道德方 面的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等因素构成的。这几个因素简称为知、情、意、行。这四个要素是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的。     知,即道德认识,是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判断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识辨能力。情,即道德情感,是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它伴随品德认识而产生、发展并对品德认识和品德行为起着激励和调节作用。意,即道德意志,是为实现道德行为所作的自觉努力,是人们通过理智解决思想道德问题、生活中的内心矛盾与支配行为的力量。行,即道德行为,是人们在行动上对他人、社会和自然做出的行为反应,是人内在的道德认识和情感的外部行为、外部表现,是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     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是相互作用的,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在德育的具体实施过程中1,具有多种开端,即不一定遵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而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后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达到和谐发展。 77.怎样培养学生优秀的意志品质? (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     (2)发展健康的情感;     (3)发挥集体和榜样的作用;     (4)教育学生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     (5)针对意志的个别差异,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七、案例分析题     78.李海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学生,他的最大特点就是贪玩,学习不用功。每次考试他都有侥幸心理,希望能够靠运气过关。这次期末考试他考得不理想,他认为这次是自己的运气太差了。     请运用维纳的归因理论来分析:     (1)他的这种归因是否正确?这种归因对他以后的学习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2)如不正确,正确的归因应是怎样的? (3)对教师来讲,正确掌握维纳归因理论有何意义? (1)不正确。他将行为的原因归因为外部的不可控制的因素,这样他就对自己 的行为不用负责,因此学习动机不高,学习成绩也不会提高,甚至会越来越差。     (2)他应该将其归因为自己的内部的可控制因素,如不努力。如果他认为学习失败是不努力造成的,那他就会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学习一定可以获得成功。     (3)有助于教师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有助于根据学生行为及其结果推断出个体的稳定心理特征和个性差异,有助于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动机,对于改善其学习行为,提高其学习效果也会产生一定的作用。此外,归因训练还有助于提高自我认识。
本文档为【重庆教师公招考试最新教育公共基础知识题库及答案汇总】,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9113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40KB
软件:Word
页数:84
分类:英语四级
上传时间:2017-09-15
浏览量: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