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西方文明 古希腊文明.doc

西方文明 古希腊文明.doc

举报
开通vip

西方文明 古希腊文明.doc西方文明 古希腊文明.doc 第二章 古希腊文明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希腊文明的发展阶段和特征,爱琴文明的主要文明成就和特色,了解雅典和斯巴达城邦的历史。 教学重点: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系统 学时:4学时 人类文明从起源于西亚、北非和东亚后,逐渐汇流并扩大影响范围。这种交流和融合,使文明更为多样化,也进一步增添了文明的内容,使文明变得更丰满、更多彩、更生动,更具生命力。最后这种文明的汇流,在地中海造就了新的文明——希腊文明,人类文明达到新的高峰。 古希腊文明是欧洲文明的主要来源之一,西方人...

西方文明 古希腊文明.doc
西方文明 古希腊文明.doc 第二章 古希腊文明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希腊文明的发展阶段和特征,爱琴文明的主要文明成就和特色,了解雅典和斯巴达城邦的历史。 教学重点: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系统 学时:4学时 人类文明从起源于西亚、北非和东亚后,逐渐汇流并扩大影响范围。这种交流和融合,使文明更为多样化,也进一步增添了文明的内容,使文明变得更丰满、更多彩、更生动,更具生命力。最后这种文明的汇流,在地中海造就了新的文明——希腊文明,人类文明达到新的高峰。 古希腊文明是欧洲文明的主要来源之一,西方人整个思想体系和文化模式基本上都出自于古代希腊。古希腊文化是现代西方文化的“基始”。全部现代欧洲的文化,乃至一部分欧洲以外的文化,也都是在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基础成长起来的。古代希腊文化,是世界文明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就其范围和内容来说,博大精深,多姿多彩。 一、希腊文明的曙光:克里特和麦锡尼文明 1、地理和基本分期 (1)地理: 在埃及文明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交界处,有一片辽阔而美丽的海域,这就是世界最大的内陆之海:地中海。这片海域被欧洲、亚洲和非洲三大洲所环绕,它为沿岸的人提供了天然的通道,商品和思想通过它在各民族中沟通和交流。在海的东端是巴尔干半岛,隔着爱琴海与小亚西亚遥遥相望。巴尔干半岛的南端濒临爱琴海的地方被称为希腊,在此成长起希腊文明。不过古代的希腊文明圈不局限于希腊半岛,它包括整个爱琴海,及其沿海地区,小亚细亚沿海部分也包括在内。 图:古代希腊地图,红色虚线为古代希腊的疆界。 爱琴海碧海蓝天之间,岛屿星罗棋布,岛与岛之间常常仅一箭之遥,人们即使驾驶小船也能在这片海域航行,而不会有太大的危险。人们从埃及和新月沃地将知识和思想传播到这些岛屿上,传播到希腊半岛和爱琴海沿岸的小亚西亚地区。 希腊半岛气候宜人,雨水充沛,阳光普照,夏无暴暑,冬无严寒。不过,人的生活光凭这些还是不够的。希腊半岛没有大河,没有太多肥沃的耕地,平原和山地间隔,许多大小山脉将半岛分割得零零碎碎。人们可以在山地间的平地和缓坡上种植谷物、葡萄和橄榄等农作物,在山脚的草地上放牧牛羊,但他们所种的粮食却不够养活岛上的居民。因此,这里不可能成为文明的原生地,最早的文明只能产生在大河流域。但在文明的第二波浪潮中,这里的发展就有了可能,小亚西亚和埃及有可能提供多余的粮食,希腊半岛曲折的海岸线和爱琴海众多的岛屿为希腊提供了数不清的良港,辽阔的地中海是便捷的通道,如此,为了生存,希腊人学会了捕鱼、学会了航海、学会了经商,同时不断殖民到地中海各地;如此产生了希腊文明的独特性。 1 早在旧石器中期,大约在公元前4万年,希腊半岛就有人迹,考古有遗址发现。到了新石器时代,在约公元前4500年左右,人类遗址分布在希腊半岛各地,据考古情况,当时的居民过着定居生活,已开始从事农业生产,住房比较简陋,通常只有一间房间。公元前3000年,希腊半岛进入青铜时代,这些希腊半岛的原始住民从近东学来了青铜的冶炼技术和青铜器的制造,居民的住房也有了多间房间。人们对当时的社会和政治结构知之甚少,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当时并没有出现如埃及和两河流域那样高度发展的文明。我们现在也还不能确定这些居民来自何方,属于何人种和民族,暂且用“前希腊人”称呼之。 约在公元前2000年,一些印欧游牧民族开始渗透进入希腊半岛,这些后来被称为“希腊人”的民族,讲着与进入印度和伊朗地区的印欧人差不多的语言,有着相似的社会结构和政治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有着相似的家庭生活和宗教传统,经济活动也相差不多,不过这里的印欧人却发展起与印度、伊朗完全不同的文明。这种分化的原因很复杂,但我们坚持认为,决定文明特质最重要的因素可能就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地理因素,一是历史经历。早期的这些希腊人就文明发展程度来说,要低于前希腊人。虽然希腊半岛又可分为北希腊、中希腊和南希腊(伯罗奔尼撒 )。航海加强了希腊人与东方文明的联系 。他们很快受到了爱琴海诸岛文明的影响,一下子提高了文明的层次,随后在此基础上锻造了更为先进的文明。但是,希腊文明却发源于克里特岛,对后来希腊文明真正产生深刻影响的是地处爱琴海南端的克里特岛文明。 (2)爱琴文明的分期: 根据地下发掘和考古学者们研究表明,爱琴海各岛和希腊本土在公元前3500至前3000年间逐渐由新石器文化转向早期青铜文化。到公元前2000年后,克里特岛产生了米诺斯文明。从公元前1900年起,一部分印欧人移居希腊半岛中部,吸收了早期的希腊文化,并在米诺斯文明影响下,在公元前1600年后建立了国家,从此产生了迈锡尼文明。按照考古学者们的研究,克里特文明从公元前2000年到前1450年,分为旧王宫和新王宫两个阶段。约从公元前1600至前1100年,是迈锡尼文明产生和发展的时期。 爱琴文明(克里特,迈锡尼),公元前2000――公元前1100年其中: 克里特文化:公元前2000至前1450年(又分为旧王宫和新王宫时期) 迈锡尼文化:公元前1600至前1100年。 但是这两种文明有着很明显的区别,把两者合称为爱琴文明似乎忽略了者之间的差别。 2、克里特文明 关于克里特岛,有一则动人的希腊神话故事。克里特岛国王名叫米诺斯(Minos),王后帕西淮(Pasiphae)与一公牛染情后,生下人身牛首的怪物弥诺陶洛斯(Minotaure)。为了将这头怪物囚禁起来,建筑师代达罗斯(Dedale)在克里特岛上的克诺索斯修建了一座迷宫。人们一旦进入迷宫的走廊,就很难走出来。传说中的雅典臣属于克里特人,米诺斯国王要求雅典人每年要进贡七个童男和七个童女,作为怪物弥诺陶洛斯的美餐。为了不让这样的悲剧再次发生,雅典国王爱琴(Egee)的儿子提秀斯(Thesee)加入到被贡献的童男童女之中,在米诺斯国王女儿阿里阿德涅(Ariane)的帮助下,提修斯 2 成功地杀死了妖怪,并利用阿里阿德涅给他的线团,走出了迷宫。可是在班师回朝时,英雄的公主病死了,悲痛中他却忘了与父亲的约定:走时,船挂的是黑帆,如果胜利了就换上白矾;如果还是黑帆,说明儿子已死。父亲在海崖上见到黑帆后,痛不欲生,绝望地跳海自尽。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父亲,就以他的名字将这片蓝色的大海命名为“爱琴海”。 克里特岛产生的文明,一般称为克里特文明,同时因希腊神话中国王之名,它也被称为“米诺斯文明”。克里特岛其大小和塞浦路斯岛相仿,不过它的形状更为狭长,正好横亘在爱琴海的南端,就如爱琴海的一道门栓。它的西端与希腊的伯罗奔尼撒半岛非常接近,东端与小亚西亚的海岸不远,它是爱琴海上距离埃及最近的大岛。这样的特殊地位使它进退自如,进,可以与周边地区建立经济文化联系;退,可以排除外族入侵威胁,保持自己文化的鲜明个性和特点。(1941年5月下旬,德军发起了克里特岛空降战役,代号“水星”,空降作战历时12天,最终夺占了该岛。此役开创了以空降兵为主实施岛屿进攻的先例,也是迄今为止全世界唯一以空降兵为主实施的进攻战役,对以后的作战及军事理论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1)建筑等艺术 克里特岛与爱琴海许多岛屿一样,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居民,大约在公元前3500至前3000年间逐渐由新石器文化转向早期青铜文化。约公元前2000年,克里特岛形成了非常有特点的文明。公元前16和15世纪乃是爱琴文明的高峰,也是克里特岛古典黄金时代。这是一个以宫殿为中心的文明,原来分散在农村的居民开始聚集居住在宫殿周围。而宫殿也不同于一般帝王们的宫殿,它是规模巨大的建筑群,集政治统治、经济和社会管理的功能于一身。整个克里特岛有许多个这样的宫殿中心了,最重要的有克诺索斯(Cnossos)、法伊斯托斯(Phaistos)、马利亚(Mallia)、扎克罗斯(Zakros)等。这些宫殿和宫殿周围的建筑几乎靠在一起,很难将之归类于村庄或城镇。 克诺索斯宫殿是最为典型的宫殿,我们对此作一简单解剖有利于我们了解克里特文明的重要特点。整座宫殿的中央有一个长方形的院子,围绕着院子建造了许多二层以上的楼房,楼房连着楼房,用回廊和阶梯连通。整座宫殿规模宏大,结构复杂,千门百户,曲曲折折,不对称且不规则,神话故事中的迷宫可能就是对这一宫殿的神化。就功能来说可分成三大部分,即官方建筑、私人建筑和王家工场。官方建筑是克诺索斯王举行各种政务活动和公共活动的地方,其中有王座大殿、圣所、会客殿等;私人建筑即为私人住宅;王家工场包括手工作坊、商店和仓库等。宫殿没有围墙,更不要说坚固的城墙了,这可能与克里特岛有大海作为屏障而不必设防有关,不过也反映出克里特文明的和平特征,该文明不尚武,这与它后来的继承者迈锡尼文明形成鲜明对照。宫殿应该是统治中心,但我们对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结构仍然知之不多,在国王的周围可能聚集着一批贵族,同时社会上有一部分人专门从事手工业劳动,还有一部分是务农的农民。克诺索斯的经济活动完全是由宫殿组织的。宫殿负责管理全部手工业和农业的生产,负责分配土地和手工业生产的原材料,负责工具的发放了,负责产品的分配,宫殿的泥板文书中有这些内容的记载,而且所有商品上都有宫殿的印章,盛物的容器也都有宫殿的标志。其中一个典型的事例就是克诺索斯宫殿拥有10万头羊,以此垄断了羊毛的生产。 克里特岛的宫殿本身是克里特文明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的体现。建筑结构奇特,功能齐全。回廊 3 石阶,曲径通幽,红色廊柱,上粗下细,别有情趣。宫殿内有完善的引水排水设施,厕所中甚至有抽水马桶~建筑的墙壁上布满了壁画,这些壁画不画令人敬畏的神祗,也不画威严的王公贵族,画的是大自然的动植物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生动活泼,情趣盎然,浑然天成。其中有在大海中嬉戏的海豚,也有种田返家的农夫和打鱼归来的渔民、有面容姣美举止优雅的女郎、也有体态健壮与公牛杂耍的男青年。这一切都体现了米诺斯绘画独特的精美和写实风格。 克里特绘画的独特特征是精美、浑然天成和写实风格。它不是用来称颂傲慢的统治阶层的抱负或者宣讲某一宗教教义,而是用来表现单个人面对克里特世界的美的喜悦心情。克里特绘画大都是壁画,偶或也有彩绘浮雕。克里特王宫的壁画展现出表现戏剧特征和格调优美和谐的天赋以及捕捉千变万化的自然的才干。精致、优美的人物造型可比“巴黎女郎”。 还有一幅著名的壁画——“侍酒者(司酒者)”这幅与真人大小相当的画像在大腿以上部分都保存完好,它被收藏在克里特岛上的坎蒂亚博物馆中。画面上,年轻的侍酒者双臂前曲托起一尊细长形状的尖头容器,容器表面用金银来进行装饰,瓶口泛起“酒沫”似的流体,青年侍者一只手举起握住容器的手柄,另一只手则抓在容器底端的末梢上。画面上的青年是一个侧立的轮廓,从身材比例特征来看,完全是现代人类,此外他的胡须也剃得十分干净;他的额头饱满,长着深黑色的眼睛,黑色的卷发。他的脖子上戴着一串银链,在惟一能够看得见的这只耳朵上戴着耳环,看起来上面似乎镶嵌着一块蓝宝石。在他右臂的肘部以上戴着一只臂环,而在其左腕上套着一只印章似的手镯,看起来就像今天人们戴的腕表。他的身材修长而健美,腰上束着一根腰带。他穿着一身十分得体的紧身衣服,上面还带着十分精美的装饰。 从这些壁画中可以看出,克里特人面容清秀而高雅,头发和眼睛黑得发亮,就像今天的意大利人一样,这些都显示他们是地中海组的一支。男女的头发部分在头上或颈间盘成圈,部分在额上成小圈状,另一部分则垂于肩上或胸前。女人用丝带装饰她们的卷发。从掘出的遗物中,可以发现许多种类的珠宝——赤铜和黄金发夹,饰有黄金动物或花朵的领针,水晶或石英的钱币人像,金丝及头发编成的戒指或螺旋状的饰物,用贵重金属做成的发带与冠冕;耳环和其他垂饰,挂于胸上的珠子、饰板和链子、手臂上的手镯和箍条,用银、冻石、玛瑙、红玉髓、紫石英或黄金做成的戒指。男人也带一些饰物。穷人带普通宝石做成的项圈或手镯;如果花的起钱就带刻有战争或打猎的大戒指。在克里特人服装的设计及穿着上,可以看出颜色的调和,线条的优美,格调的景致处处显示出这是一个精于技艺和花样、富饶且奢华的文明。但是这些方面,克里特人会希腊人毫无影响,他们流行的样式,到了现代才在各大都会流行。 米诺斯雕塑最引人注意的方面也许在于其规模总是按比例缩小。米诺斯的人物雕像总是比真人要小;他们靠天然自成和雅致来引发观众的想象力。与此类似,雕琢的宝石、金器、青铜器和陶器,乃至最不起眼的瓦器都一无例外地加工精细,有时滑稽幽默。 除了建筑和壁画外,克里特岛的艺术中还有泥塑和陶器。例如那尊陶土制的蛇神女塑像(高约28.8厘米)至于克里特岛的陶器也非常奇妙,陶器表面一般多以海洋生物为装饰主题,还绘有章鱼、鹦鹉螺属的贝壳、海星之类,瓶体往往有三、四种色彩之多,学者们称这种陶瓶为“海生物风格”。 4 克里特岛人的生活处处表现出人类那自负且高贵的情操——对美的热忱。 克里特文明的这种艺术特征可能是源于他的社会生活和生产活动的独特风格: (2)社会生活 克里特村社似乎都比大陆上的村社更奉行平等主义。克里特岛主要由村庄组成,村庄很大,进行宗教礼拜的地点在室外,是村社生活的中心。各家各户通常住在用木头和灰泥造的单独的房子里。可能已有家庭奴隶,不过数目不会多,至今岛上还没有发现专门供奴隶住的房屋。城市最贫穷地区的住房也建造得非常坚固宽敞,通常有六到八个房间,但不清楚有多少个家庭住在里面。 各城市都不设城防,这表明克里特岛人认为自己的海上力量足以保护本岛的安全而且还表明克里特的各个村社和平相处。古代作家把克里特岛称作“伟大、富有、衣食充足”的有福人之岛。 妇女似乎享有与男子同样的自由和社会地位。米诺斯时期的女人不能忍受印度或伊斯兰教女人深居简出、与外界隔离的生活;没有任何迹象可以显示他们被局限于屋内那些范围。而恰恰相反,古代克里特岛几乎是女家长制的社会。女人们像男人一样工作,看戏或比赛时坐在前排,在社会中他们的姿态就像是厌倦与奉承的贵妇人;当克里特创造出其众神时,神像通常是依女人容貌而塑。 (3)生产活动 克里特岛人中种田的无疑占多数,除种植粮食外,还大量种植葡萄和橄榄。手工业也很发达,考古发现了许多金属手工制品,如剑、斧和匕首等兵器,还有金银制作而成的生活用品和 工艺 钢结构制作工艺流程车尿素生产工艺流程自动玻璃钢生产工艺2工艺纪律检查制度q345焊接工艺规程 品,彩陶技艺也十分精湛。不过确切地说,他们的文明具有水陆双重性。他们建立起强大的舰队,掌握了制海权,他们的文明是海上文明。他们驾着单桅海船,满载着埃及的粮食、象牙和玻璃,叙利亚的马和木材,爱琴群岛的银、陶器和大理石,塞浦路斯的铜,自己岛上的橄榄油和陶器,往返于地中海。只要有机会,克里特岛人无疑还大肆进行海盗活动。 (4)文字和宗教 克里特岛已存在书写文字。它的文字经历过一定的发展阶段,最早为象形文字,文字符号有如图画一般,以后演变为抽象的线形文字,初步断定为表音符号。克里特岛的线形文字有两种形式,分别被学术界约定俗成为“线形文字A”和“线形文字B”。线形文字A除个别符号外,总体上还不能释读。线形文字B类似希腊语,已能释读。根据留在泥板上的文书,当时这些文件所记述的内容较多地是宫殿内财产清单、帐单和各种经济往来的记录。 克里特文明在宗教方面仍存在多种解读。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克里特岛人没有为神建造宏大的神庙或竖立巨大的纪念碑。克里特人的祭祀活动一般在广场和房前空地上举行,家里保留有私人祈祷处。克诺索斯王宫有一间用于祭祀的房间,相对其它房间而言,比较宽敞。进行宗教礼拜的主要地点在自然界——山顶、森林或石灰石的山洞。最重要的神可能就是那位持蛇的女神。她原先是被安放在王宫神龛里的,女神双手各持一条蛇,身穿长裙,胸乳裸露,头梳高髻。这位女神可能是生殖女神,因为蛇与裸露的乳房都是生殖力的象征。有人认为它是古老的大地之母。没有任何用人或大批动物作祭品 5 的迹象,最普通的祭品为农产品。祭祀大地之母时由女祭士而不是男祭士充任辅祭。人们普遍认为,那些由壁画表现出来的斗牛场面,其实也是祭祀活动的一部分。 (5)毁灭 克里特岛的宫殿约在公元前1700年曾遭到一次原因不明的大规模破坏,但这次破坏并不是灾难性的,不久,这些宫殿得以重建。约公元前1600年,克里特文明进入它的鼎盛时期,人口众多,财富增加。克诺索斯宫殿的地位比以前更为重要,可能是克里特岛的中心。对外联系也进一步加强。克里特文明的影响超越了本岛范围。现在考古发现,克里特商人和水手们的足迹到达过希腊半岛(伯罗奔尼撒半岛和阿提卡半岛),甚至远止近东和埃及。有人根据我们上面提到的那则希腊神话,甚至推测,克里特岛曾经在一段时间对希腊半岛曾经拥有某种统治权。一些希腊历史学家如希罗多德等认为 大约在公元前1450年,几乎所有的克里特当时克里特岛建立了一种海上霸权(thalassocratie)。 岛的宫殿遭受毁灭性的打击(克诺索斯宫殿稍迟一些,约为公元前1375年),此后来自希腊本土的居民开始占据该岛,克里特文明就此衰落。 克里特岛遭受毁灭性打击的原因,存在很大的争议。以前略占上风的所谓桑托林火山爆发引发海啸摧毁宫殿的说法,由于年代不符和地质学的发展,现在已被否定。 但2006年4月美国科学家宣布他们根据在爱琴海锡拉岛上发现的距今约3500年的一节碳化橄榄枝测算,是桑托林岛上一次灾难性的火山爆发毁灭了克里特文明,时间大约在公元前1627年-前1600年间。(这次爆发威力是如此强大,其喷出的烟柱上升到高空,数千吨火山灰甚至随风飘散到格陵兰岛、中国和北美洲。火山喷发还引发了大海啸,高达12米的巨浪席卷了克里特岛,摧毁了沿海的港口和渔村。而且,火山灰长期飘浮在空中,造成一种类似核大战之后的“核冬天”效应,造成这一地区在以后的几年时间里作物连续歉收。克里特文明可能因此遭受了毁灭性打击,迅速走向衰亡。科学家从遥远的格陵兰岛、黑海以及埃及都探测到这次火山喷发产生的灰尘。他们还从爱尔兰和加利福尼亚发掘出遭到这次爆发引起的霜冻破坏的植物化石。从考古物证可以看出,锡拉岛的火山爆发导致克里特文明消失的时间比过去的记录早了一个世纪左右。科学家认为克里特人在火山爆发的冲击下还能生存下来的可能性几乎没有,这意味着他们的文明灭亡的时间要比现有记录提前100~150年。虽然只提前了100多年的时间,但其给历史学界带来的影响却不容小觑,西方文明史的起源部分可能要因此改写。它否定了克里特文明受古埃及文明影响的说法。古埃及新王国开始于公元前16世纪,而那时克里特文明已经不复存在了。) 可能的解释是地震引发社会动荡,加之希腊本土人趁机而入,对之进行征服。宫殿虽不再存在,但其他文明成果却通过其他民族得以保留,并被希腊文明所吸收。克里特文明的第一继承人就是迈锡尼文明。 3、迈锡尼文明 (1)迈锡尼文明的产生 在克里特文明开始走向繁荣时,有些印欧人开始侵入希腊半岛。最早侵入希腊的印欧语系的入侵者是亚该亚人(Achaioi) ,他们在公元前20世纪不时地侵入希腊。他们总的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米诺 6 斯文明的克里特岛人,但到公元前1600年,这些新来的人已吸收大量的传入大陆的米诺斯文化,从色萨利到伯罗奔尼撒半岛南端建立了许多小王国。和克里特文明不同,迈锡尼文明可以看作是希腊人的文明,因为建立这一文明的是和后来希腊文明建立者是同种族的。这一时期的希腊人分为三支: 亚该亚人(Achaioi) ,爱奥尼亚人(Ionic)和伊奥利亚人(Aeolian) ,以亚该亚人为主。创造迈锡尼文明的是亚该亚人,因此也有的书上把迈锡尼文明,称为亚该亚文明。他们受到克里特文明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克里特文明的成果,如他们的书写文字是线形文字B,他们的国家结构、社会结构和宗教形态与克里特人相似,他们掌握了克里特人的一些生产技术和手工工艺等。但由于他们的民族性以及所处的地理位置的差别,他们的文明与克里特文明又有较大的不同,拥有自己的特点。我们的教科书常常将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通称为“爱琴海文明”,有可能忽略这两者的区别。 (2)生活和生产活动。迈锡尼是伯罗奔尼撒半岛的中心。迈锡尼希腊地区的居留地与克里特岛上的城市不同,都设有牢固的工事。通常是,巨大的城堡建筑在山顶上,供国王和他的臣僚居住;平民们的住房建在城堡外,遇危险,平民们便躲入城堡避难。 迈锡尼人的经济活动也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主,也有商业活动,可能还从事海盗的行当,其实在当时海盗和经商一样是一种行业。迈锡尼人与定居中东和印度河流域的印欧语系的其他入侵者不同,他们尚武,仿效古时的克里特岛人,面向海洋,建立起一支可怕的海上力量。他们视各种机会,进行劫掠或经商活动,到公元前15世纪,他们还劫掠了克里特岛本身。没有城墙的城市,包括都城克诺索斯,均被攻占、摧毁。迈锡尼人为了获得金、银、铜、铅等金属,他们的足迹遍及葡萄牙、布列塔尼、阿提卡、色雷斯、以及地中海沿岸,甚至东方各地。 (3)文字。迈锡尼人在公元前15世纪占领克诺索斯王宫后,在米诺斯的线形文字符号基础上发明了线形文字B,并把线形文字B带回希腊本土,在各地广泛使用。 考古学者在迈锡尼、派罗斯王宫和诺萨斯等古城遗址发掘出了大量线文B泥版文书。1952年前后,英国学者米开尔•文特里斯和查德威克经过艰苦的努力,使线形文字B释读成功,这为人们研究迈锡尼文明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经过研究,人们明白了线形文字B,实际上是希腊文最早的一种写法,从使用范围可以看出,当年克里特岛与希腊本土的联系是很密切的,因为在克里特文明消失后,人们在岛上也发现有线形文字B的存在。 (4)建筑和艺术。迈锡尼文明在建筑艺术方面成就突出。迈锡尼文明在国家形态和社会管理结构上类似克里特岛,各地分散的宫殿构成地域中心。著名的宫殿有迈锡尼(Mycenae)、提林斯(Tiryns)、皮洛斯(Pylos)等。不过,迈锡尼文明的宫殿有自己的特点,它们的宫殿都是设防的,即周围建筑起坚固的城墙,它更像一座城堡,所以人们也称之为“城堡宫殿”。围墙用巨型的石块垒成,城墙有若干城门供出入,其中最著名的是迈锡尼城堡的“狮子门”。(配图与解释文字:狮子门以它门楣浮雕而成为迈锡尼文明的艺术品,也是迈锡尼文明的重要象征。狮子门上方有一三角形门楣,它是用巨大的砾石石块筑成的。在这块三角形大石板中间,刻着一个祭坛和两边两根柱子,柱子的形状很容易使人想起克诺索斯宫殿的廊柱,柱的两旁各有一只用前爪靠在柱子上的狮子,威风凛凛,傲视群雄,显然是守卫者的象征。)城墙内部有宫殿、王室墓地、侍从住宅以及大片的空地,迈锡尼城墙所围面积 7 4公顷,提林斯达2公顷。宫殿的核心是它的内庭,主要是王室成员的住宅,周围还有一些仓库。城堡周围有一些居民点,是依附于宫殿的,城堡宫殿内的空地就是当战争发生时用来庇护那些周边臣民的。迈锡尼王宫是国王阿伽门农的住所,位于山岗顶上。王宫内装饰豪华,宫内生活设施齐全 。 绘画和美术也反映出迈锡尼文明的成就。迈锡尼壁画题材广泛,有的和克里特壁画内容相同,有的表现当地风光。 在迈锡尼发掘中,还有一些精致的工艺品,它所体现的高度技巧和雕刻、绘画艺术密不可分。最能反映雕刻技艺的是一些金属工艺品上的装饰雕刻。在迈锡尼墓穴中发现了许多如金面具等黄金制品。他们的陶器非常有特色,从色彩上看与克里特岛陶器相似,但图案和造型都有迈锡尼的特色。图案不再是海生物风格,而常见一些持矛的战士的形象。迈锡尼的金银器特别精美,如著名的那对华菲奥金杯上有精细的浮雕,表现农人征服野牛和驯养牛群的场景,形象生动传神。还有所谓的国王的金面罩雕刻得也非常细致和写实。(金面具是丧葬品,模仿死者的面容制成,一般是罩在身分高贵的死者的脸上,这些面具实际上就是氏族部落首领的遗像。所以每个面具的面型都有特点:有的浓眉大眼,有的淡眉微现,有的嘴唇紧闭。)还有鎏金嵌成猎狮图案的铜剑更上艺术上的精品。 (5)在宗教方面,迈锡尼文明是克里特文明到希腊文明的桥梁。在他们的泥版文书上,人们发现许多神祗的名字,这些神后来进入希腊人的万神殿,其中就有酒神狄奥尼索斯等。可以认为迈锡尼人已经奉行一种多神教。在祭祀方面,迈锡尼人也没有大型神庙,祭祀在空地野外或宫殿内的某些厅举行。迈锡尼的的墓葬有一定的时间变化,但通常采取一个大家族几代公用一个墓葬圈和墓室的做法。早期墓葬采用墓葬圈,墓地周围用石块垒成围墙,墓葬圈内有若干个甚至二三十个墓不等,应该同属一个家族,由于一个墓葬圈年代往往跨越数百年,所以延续数代人。单个墓葬为竖穴墓,在地下数十米深处以石砌成方形墓室,顶盖石板或圆木,地面部分有土隆起,建有墓碑。当迈锡尼文明进入成熟时,墓葬式为圆顶墓,在地面凿岩和垒石筑成圆形墓室,墓前有通道,经过墓门进入圆顶厅再通墓室。圆顶墓不像竖井墓那样只在地下构筑简单的竖穴墓室,而是在地面凿岩和砌石筑成圆形墓室,前有墓道,上覆高冢,室内以叠涩法砌成圆锥状屋顶,形如蜂巢,故又称蜂巢墓。构筑这类陵墓需要较高的石砌工程技术,它的形制虽源自克里特,在迈锡尼却规模益趋宏大。最宏伟的就是“阿特柔斯王的宝库”。阿特柔斯王是特洛伊战争中的英雄,亚该亚人的领袖和国王阿伽门农的父亲。这座墓葬由德国考古学者谢利曼发现,当时里面出土了大量的金银财宝,他就推测是阿特柔斯王之墓,因此得了“阿特柔斯王的宝库”的美称。其实墓室并不会一人专设,里面葬有若干死者,可能是几代人。这座墓高13.2米,直径为14.5米,墓门高10米,门内过道以一块重达120吨的巨石为盖,可见其工程的艰巨,是现存最大的一座圆顶墓。迈锡尼墓葬中有大量的随葬品,也有后人祭祀供奉的遗迹,所以可以推知,迈锡尼人有来世或另一个世界的概念。 (6)迈锡尼文明在公元前13世纪开始走向衰落,在该世纪末,大部分宫殿遭到毁坏。但随后迈锡尼的人生活有所恢复,最后到公元前12世纪末,迈锡尼文明被最终摧毁,几乎所有的居民点都荒芜了。这一文明衰落的原因仍是讨论的问题,由于这一文明的衰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们相信造成这一文明衰落是各种灾难长期作用的结果。原因:a、这一时期,与迈锡尼商贸频繁的埃及、赫梯等 8 国家也面临由盛而衰,迈锡尼贸易减少,经济受到影响。b、迈锡尼常常遭受外族侵扰,引起社会动荡,c、国内阶级矛盾日渐加剧,政局不稳。d、经济上的衰败必然导致武力掠夺。希腊各城邦之间的战争不可避免,其中最大的一次战争就是特洛伊战争。战争的最后结果是特洛伊毁灭,迈锡尼文明日渐衰落。大约于公元前11世纪,希腊人的另一部族北方的多利亚(多里安,Doric)人从希腊北部乘虚而入,逐步征服了迈锡尼等国,迈锡尼文明随之中断。其中还有自然灾害,如气候的变化、地震等。 随着迈锡尼文明的消失,希腊半岛进入了将近3个世纪的没有文字、考古成果寥寥无几的所谓“黑暗时代”。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也不再为人所知,这两个文明直到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初才经过德国考古学家谢利曼和英国考古学家伊文斯等人的发现而重见天日。 4、黑暗时代(荷马时代) 迈锡尼人最终败在新入侵者多里安人(Dorians)的手下,遭到了与克里特岛人相似的命运。多里安人出现于公元前1200年前后,他们用铁武器装备自己,一个接一个地攻占了迈锡尼的城堡和城市。因为多里安人在发展阶段上要比半岛上的希腊人原始得多,于是,随着希腊的行政制度瓦解,农业人口消散,对外贸易萧条,希腊又回复到较原始的农业和畜牧的经济状态——原始氏族社会。以前的文字失传了,以前的文明被湮没了。希腊进入所谓的黑暗时代。这一时期一直延续到约公元前800年早期城邦崛起。由于这一时期正好是荷马史诗形成的时期,所以我国的教科书上也把它叫做荷马时代。 (1)希腊人的分布。多里安人的入侵引起了希腊的民族迁移。这是一种互相换位的缓慢的迁移运动。多里安人征服了迈锡尼。于是亚该亚人只好躲到阿卡狄亚高原,或前往塞浦路斯。爱奥尼亚人则蜇居于阿提卡地区和埃维厄岛。有些人甚至渡海到基克拉泽斯群岛,再渡海到小亚细亚西海岸的中部,在那里建立起以爱奥尼亚闻名的居留地。许多人甚至移居到爱琴海诸岛。 约在公元前900年,希腊占据了希腊本土、爱琴海诸岛、克里特岛、塞浦路斯及小亚细亚西部(沿海)。柏拉图曾说:“我们就像一群青蛙围着一个水塘,在这个海的沿岸定居了下来。”根据希腊人所使用的方言,可以将他们分为亚该亚人(阿卡狄亚和塞浦路斯)、爱奥尼亚人(阿提卡、爱琴海诸岛、小亚细亚沿岸的中部)、伊奥利亚人(比奥提亚、色萨利、小亚细亚的北部)、多里安人(拉哥尼亚、阿哥利斯、克里特岛和小亚细亚的南部)和北多里安人(埃托利亚和亚该亚)。他们的大致分布是,亚该亚人主要在阿卡狄亚和塞浦路斯,爱奥尼亚人散布在阿提卡、爱琴海诸岛、小亚细亚沿岸的中部,伊奥利亚人主要居住地为比奥提亚、色萨利、小亚细亚的北部,多利安人则占据了拉哥尼亚、阿哥利斯、克里特岛和小亚细亚的南部,还有一支北多利安人在埃托利亚和亚该亚。 (2)日常生产、生活。多利安人(Dorians)没有继承迈锡尼的文字,他们也没有自己的文字系统,他们似乎对书写并不感兴趣,至少在公元前1200年至公元前900年,情况就是这样。正因为这段时间没有让人们解读的文本,我们对此时期知之甚少,以致历史学家们只能称之为“黑暗时代”,有些史家甚至将之等同于罗马帝国崩溃后的欧洲中世纪。近几十年来,随着考古发现的增加,人们的偏见有所改变。希腊这段所谓的黑暗时代与其说是与迈锡尼文明断裂的时期,还不如说是迈锡尼文明的延续,而且在许多方面超越了迈锡尼文明,为希腊文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9 虽然当时没有文字,从考古遗物和文献资料中可找到这方面的踪迹,找到了了解希腊早期的历史和文化的线索。其中较重要的是希腊人自己留下的宝贵遗产——四大史诗,即荷马的《伊里亚特》和《奥德赛》,以及稍晚一些的赫希奥德(Hesiod)的《田功农时》(《工作与时日》)和《神谱》(后面讲解)。《荷马史诗》记载了古希腊先民在同异民族的战争中和同大自然的斗争中所创造的英雄业绩。它分为两部分:一是《伊里亚特》(Iliad),叙述了古希腊人征服特洛伊人的经过;二是《奥德赛》(Odyssey),描写了参加特洛伊战争的希腊英雄奥德修斯在班师途中迷失道路、辗转漂流了10年重返故乡的经过及其沿途所见所闻。《荷马史诗》就向我们展示了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9世纪时希腊人的社会状况、以及希腊人从氏族公社进入奴隶制社会的过渡形态。这些诗篇展现了那些世纪中原始的农牧业社会的生动画面:自给自足,铁器大量使用,专门经商的都是些外国人——腓尼基人或塞浦路斯岛人,这种单调沉寂的田园生活有时也为偶尔来访的行吟诗人所打破,他弹唱着战争的荣耀和杰出先人的丰功伟绩。从《荷马史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古希腊在从氏族公社向国家转变的过程中,没有受到任何来自外部和内部的暴力干扰;古希腊的国家组织纯粹是通过私有财产的产生和阶级分化、直接从氏族公社中产生出来的。这两部史诗是希腊初期文明的百科全书,正如柏拉图所说,“荷马培养了整个希腊”。 换句话说,不了解荷马史诗也就无法理解希腊文明。这又必然涉及到希腊神话,因此又可以说,如果不了解希腊神话就无法鉴赏希腊雕刻艺术。马克思曾说过,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宝库,而且是它的土壤”。荷马时代正是希腊神话的形成时期,略知一些希腊神话,对于探讨、鉴赏希腊、罗马乃至后来的文艺复兴美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不过近来的研究已经表明,两大史诗的形成经历了漫长过程,由吟游诗人集合民间传说进行重新创作,“荷马”也可能不是一个人,而是一批人。荷马史诗中英雄传说和神话传说的许多部分在迈锡尼时代已经存在,在迈锡尼文明衰落后,这些故事被诗人和歌手保留下来。当生活渐趋稳定后,一些吟游诗人将这些相对独立和零星的故事组装起来,围绕特洛伊战争构成结构完整、人物性格鲜明丰满的壮丽史诗。荷马史诗最终可能在公元前9世纪成型,公元前8世纪在希腊出现文字后,形成书写文本。史诗产生的过程本身表现出迈锡尼文明的一种延续。不过,当把史诗作为历史文献进行解读时要格外小心。史诗叙述的故事发生的公元前13世纪,也就是迈锡尼文明后期,它们具有一定的真实性,考古学家们,如德国的谢利曼和英国的伊文思就是根据这些故事发现了特洛伊城和迈锡尼城。但由于史诗最终形成于黑暗时代,当时的诗人歌手根据他们生活的时代的情况对故事进行了改造,因此这些史诗所反映的情况夹杂着从迈锡尼到公元前8世纪各个时代的因素,而且有许多是诗人根据自己的想象而杜撰的,不能完全看作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而且,当时时代一些重要的特征,如铁器的使用迈锡尼时代没有铁器)、向外移民、文字书写等却未能在史诗中反映出来。 ( 多利安人侵入伯罗奔尼撒半岛后,原来的宫殿城堡被摧毁。但不久多利安人就开始建造一些新的城市中心,多利安人在伯罗奔尼撒半岛学着原来亚该亚人的做法,建立和扩大自己的居民点。在这些中心,迈锡尼文化和多利安的文化结合形成新的希腊文明。迈锡尼恢复得非常缓慢,但在它的旁边, 10 亚哥斯(Argos)从公元前10世纪起脱颖而出;阿米克雷斯(Amyclees)消失了,但斯巴达很快取而代之。 从公元前12世纪至前9世纪,希腊半岛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那时的家庭大多自给自足,自己生产粮食,用羊毛织成衣料。航海和经商成了腓尼基人或塞浦路斯岛的专利。腓尼基人这时控制了海上贸易,他们经常为希腊人带来各种生活日用品。正是在这样的经济交往中,放弃迈锡尼文字的希腊人接受了腓尼基字母,到了公元前9世纪,经过对腓尼基字母的改造,加入了元音,创造出希腊人自己的文字。 这一时期还不乏有新的发展和新的景象。迈锡尼文明是青铜文化,而在这所谓的黑暗时代,希腊进入铁器时代。铁逐渐取代青铜成为制造工具和武器的主要金属。铁矿的开采以希腊本岛为主,因此比铜更容易获得。青铜的铸造仍旧存在,但主要用于贵重物品。阿提卡、阿哥利斯、以及埃维厄岛上的勒夫坎第(Lefkandi)成了冶铁中心。 另一个新变化是丧葬习俗的改变。人死后采用火葬,代替以前的土葬。荷马史诗用极其悲壮的笔调描述了英雄的火葬场面。不过一些小孩子死后延用土葬习俗。从考古发掘看,当时人们将尸体火化后,仍下葬,但陪葬品一般不太多。唯一的例外是在埃维厄岛上的勒夫坎第发现的一座墓葬,规模较大,并用马殉葬。 这一时期的陶器以几何图案为特征,人们甚至用这一时期的陶器图案来确定当时文化的分期,如早期称为“原几何陶纹期”。陶器上的图案多为圆圈、半圆圈、直线和回形纹等几何图纹。公元前9世纪至8世纪,这种几何纹有了变化,被称为“几何陶纹期”。这时候的陶器上出现了人的形象,不过人像也具有抽象特征,呈现的是变形的人体剪影,比例扩张,一般身体修长,上半身多呈三角形。人像周围仍是大量的几何直线与曲线。这些图案表现了一些生活场景,有些人似乎在参加葬礼,有些则驾车持矛投入战斗。以前,人们认为这是黑暗时代文化与迈锡尼文明决裂的标志,然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陶器图案的抽象变化在迈锡尼文明的晚期就已开始,黑暗时代的这种变化其实是这种变化的延续。 图:古希腊几何纹陶器 荷马时期的雕刻主要是供祭祀和随葬用的赤陶和青铜小雕像。《赫剌克勒斯与萨提洛斯》是这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作品取材于希腊神话:赫剌克勒斯是希腊神话中最负盛名的英雄和大力士,萨提洛斯是神话中最低级的林神,专司丰收,在神话中把他描写成懒惰、淫荡的半人半兽的怪物。 小雕像的造型单纯简练到几何化,形象裸体,有意突出性特征,可见是氏族社会性崇拜的延续。形象虽然简括但并不死板,富有动态感和情绪传达。萨提洛斯双手拉着赫剌克勒斯好像在说些什么,很有人情意味。 还有一个重要的进展是在宗教方面。在这一时期,在希腊各地产生了一些专门供奉神和神话英雄 11 的圣所。这些圣所开始是一些特定的地点,人们将供品摆放在那里。供品中有动物的骨头,有一些用泥烧结而成的泥俑,也有一些三角青铜锅。这些特定地点后来出现了建筑,这些建筑最初的功能可能是为了祭祀的集会,或为吃牺牲的肉而举办宴席,后来才演变为供奉神和英雄的庙宇。严格意义上的庙宇出现在约公元前800年,这就是萨摩斯的赫拉神庙,它为一座37米长9米宽的长方形建筑,周围有木柱支撑。(公元前776年,第一届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这里举行,从而拉开了奥林匹克运动长达2000多年的历史序幕。发掘后的运动场,曾在公元前4世纪得到扩建。它坐落在长满橄榄树、柏树、桂树的丘陵地带,长200米、宽175米。而现今仍保留完好的则是石制看台的一侧,这里还能依稀看见原来由石灰石铺成的起跑点,周围建筑物的石柱直径都在2米开外。站在看台高处往下看,只见层层石阶,好似涟漪层层的水面。古希腊青年早在公元前1000年前后,就在这里进行竞技。在高大的石基上,迄今仍残留着几根灰褐色的高大立柱,暗示着昔日的壮丽。神庙东面的赫拉祭坛,是现代奥运会圣火燃起的地方。奥林匹亚的考古遗迹中的许多建筑和设施,都是为体育比赛修建的。位于原来的宙斯庙附近的运动场,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运动场。运动场旧址和周围的许多建筑因长期遭受泥土的堆积,现在都被埋藏于5,7米厚的泥土下面。 )圣所的出现标志希腊宗教开始形成。 (3)社会发展阶段。当时希腊处在部落联盟阶段。氏族已发展到父系氏族阶段。每个公社均由贵族家庭和平民组成。前者居统治地位,并领导战争;后者包括自耕农、佃农、为数不多的工匠、雇工和奴隶。地位最高的是国王,其实当时的国王还不是真正的国王,不过是一些部落首领。国王的权威取决于他指挥战争和领导贵族院会议的才能。偶尔,国王也召集包括全体成年男子在内的民众大会,但召集大会的目的通常是动员人民支持已由国王与贵族们共同作出的决定。这些简单的制度在处于这一发展水平的印欧语系的部落中具有典型性,表明了希腊城邦的政府机构处于萌芽状态中的情景。 二、古希腊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及特点 从公元前8世纪起,希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脉络就比较清楚了。它的后期发展大概可以划分成下列三个阶段: 1、古风时代,公元前800,前500年; 2、古典时代,公元前500,前330年; 3、希腊化时代,公元前330年,前30年。 其中,公元前八世纪至公元前四世纪是希腊文明最重要的发展时期,最具特征的希腊文明高峰期为古典时代。这个时期希腊与印度、中国等国家和地区相继进入了文化的发荣时期,或称为“轴心时代”。我们对希腊文明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的重点就放在这一时期。在涉及希腊文明艺术、哲学、文学、宗教等方面之前,我们先看一下希腊文明非常有特点的一个现象,那就是它的城邦制。 (一)古风时代 在讲解城邦制之前我们简单的说一下古风时代。古风时代有四个要点:城邦开始出现,诗人赫西奥德,殖民运动,早期僭主政治。 12 赫西奥德和城邦 公元前8世纪是希腊地区在爱琴文明灭亡后重新普遍出现国家的时期,此时的国家皆以一个城市或市镇为中心,结合周围农村而成,一城一邦,独立自主,故称希腊城邦。留传至今有关这一时期的文献史料较多集中于诗人赫西奥德(约生活于公元前750—700年间)的诗篇中,史学界遂称之为赫西奥德时期,这是希腊城邦最初形成的时期。 在荷马时代之末,随着铁器的普遍使用,希腊社会发展速度加快。从公元前9世纪晚期到8世纪初,雅典和希腊中部的优卑亚岛已有贵族(甚至称为“王族”)的豪华墓葬,铁器和青铜生产大有发展,优卑亚岛的勒夫康迪且在叙利亚的阿尔?米纳建立商站,恢复了和东方的海运贸易与文化联系。在希腊社会内部,阶级分化明显,奴隶逐渐增多,终于达到建立城邦——早期的奴隶制国家的程度。首先建立城邦的是邻近东方文明的小亚沿岸和爱琴海诸岛,以及希腊本土的雅典、优卑亚岛等文化最发达地区,继之而有多利亚人占据的伯罗奔尼撒半岛和克里特岛等地,中希腊和北希腊也迅速赶上,纷纷建城立国。因此,在公元前750到700年间,众多的城邦涌现于希腊世界,如满天星斗般闪现文明的光辉。 这时,希腊各地生产力有新的增长。铁制工具普遍使用,农业中有装铁铧的重犁及铁锄铁斧铁锹施展威力,希腊多山而贫瘠的土地因之成片地得到开垦与深耕。各地除种植葡萄橄榄两大经济作物外,粮食生产也有较大增长,而手工业中制陶、造船、冶金业的发展尤为明显。对希腊城邦的形成具有特殊意义的因素则是和东方的联系。这时希腊和东方的商业联系已恢复甚至超过爱琴文明时的水平,小亚各邦和优卑亚岛最为活跃。希腊本土和东方交往并不限于商业,希腊对东方文明先进遗产的吸收也硕果累累,希腊这个后起的文明很快就利用了东方文明历经数千年才取得的丰盛成果。这些发展表明希腊城邦形成之际已站在较高的历史起点上,和数千年前古代东方文明最早建立国家时不可同日而语。 在赫西奥德时期,与城邦建立同时,希腊世界出现了标志希腊文明光辉的一系列重大发展:?希腊人袭用腓尼基字母,创造了自己的文字;?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于公元前776年举行,使希腊各邦有了共同的传统节日和历史纪年;?继荷马之后,赫西奥德这位农民诗人开展了诗歌创作,不仅为希腊文学揭开了新的篇章,也为世界文学宝库留下了不朽的典范作品。 赫西奥德出生于希腊中部的彼奥提亚(他经常去海利肯山(Mt Helicon),按希腊神话海利肯山是缪斯的住地。赫西奥德自己说,有一天他在放羊时缪斯给予他写诗的本事。),有《神谱》和《田功农时》(《工作与时日》)等诗篇传世,前者记述了希腊的神话传说(描述希腊神话中众神的起源。讲述从地神该亚诞生一直到奥林匹亚诸神统治世界这段时间的历史。内容大部分是神之间的争斗和权利的更替。),后者则抒写农业劳作和农村生活,是了解当时社会状况主要的、最生动的材料。他以农民的朴质和真诚描述小农的辛苦劳累,也揭露社会的贫富分化和土地兼并。诗中以鹰隼欺凌夜莺的寓言揭露贵族对小农的残酷压榨,他说当时“强权就是公理”,揭示了文明社会阶级压迫的本质。他以告诫兄弟的形式劝谕世人务农要勤苦操作,最好设法弄到一头耕牛和一两个作为助手的奴隶,必要时还须出海做点生意,表明了这时希腊的小农经济和奴隶制以及商品经济的联系。但其将人类社会历史划分为依次倒退的黄金、白银、青铜、英雄、黑铁五个时代,反映了其复古倒退的历史观。《工作 13 与时日》与《荷马史诗》不同,是古希腊第一部现实生活为题材的长诗,风格简洁朴素,清新自然。荷马描写了战争、冒险以及贵族和国王的生活,而赫希奥德则描写了农夫的生活和知识以及众神的家谱。 海外殖民(公元前750年至前550年) 这一轮移民潮是希腊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向外移民运动。希腊城邦建立以后,便有海外殖民运动的开展,前述最早在叙利亚建商站的优卑亚岛,在公元前750年左右又向西远航,来到意大利那不勒斯附近的皮提库萨岛建立了殖民点,组成一个最早的殖民城邦,其后不久又在此岛对面的意大利土地上建丘米城。这些殖民活动已为近年的考古发掘证实。从此直到公元前6世纪的200多年间,希腊殖民者开疆立国多取扬帆渡海之路,在地中海区域广泛开展殖民活动。除了在东面因有东方各国存在仅于埃及、叙利亚建立少许商站外,他们在南面达到非洲利比亚至突尼斯沿岸,在西面进入意大利,伊利里亚(今南斯拉夫和阿尔巴尼亚)、西班牙和法国南部沿岸,在北面进入色雷斯,并通过赫勒斯滂海峡而入普罗朋提斯海,又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而入黑海广大地区(包括今土耳其、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乌克兰、俄罗斯及高加索等地),在这些比希腊本土不知大多少倍的海岸地带建立了众多的殖民城邦。据统计,在此期间参加殖民的希腊城邦(包括殖民城邦又进行新殖民者)共有44个,在上述各地共建殖民城邦至少在139座以上。用希腊人自己的比喻说,这些新邦为数众多地分布于地中海、黑海地区,犹如雨后池塘周围此呼彼应的青蛙一样。这种海外殖民活动,其范围之广泛与影响之深远在古代是没有先例的。 希腊的海外殖民不仅和古代一般的民族迁移不同,更与近现代的资本主义殖民侵略有别。从过程上看,海外殖民通常是由某一城邦发起,它就称为母邦;母邦把部分公民迁移到海外某地另立家园,它就是子邦——殖民城邦。因此,这种殖民活动是城邦(母邦)为解决自身发展问题而采取的措施,也可说是古风时代希腊国家形成和扩散过程的一种表现形式。参加殖民的是母邦公民团体的一分子,殖民后便是新邦公民团体的成员,而殖民城邦和母邦在政治经济关系上都是平等的。所有子邦都是希腊世界的新成员,它们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和希腊本土诸邦相类似(到海外的移民通常携带希腊的泥土),殖民城邦最集中的海外地区——意大利南部且有“大希腊”之称。 海外殖民不仅缓解了希腊城邦发展过程中的内在矛盾,还大大促进了整个希腊世界的经济发展、尤其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殖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常见的是由于人口增加、耕地有限而到海外寻找土地,也有因土地兼并破产失地而到海外另谋生路;经济上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商业发展谋求原料和开辟市场,它在早期不太明显,愈到后期便愈为重要。也有在政治斗争中失败而被遣送出国或安插于外者;在遇到严重灾荒时,也有殖民海外以求渡过难关者。因此,总的说来,海外殖民是为了解决城邦内部的困难,但它是城邦有组织的活动,移民往往由母邦提供领袖、船只和所需各项生产资料,这样到殖民点后可较顺利地进行农工商业活动。于是子邦和母邦、殖民地区和希腊本土之间展开频繁的经济往来,希腊的商业贸易受惠良多。希腊本土可从殖民地区获得粮食及铜铁锡等原料,同时以本土所产工业品和油酒之类相互交换,双方皆获利而使希腊世界的奴隶制商品经济获得较充分的发展,这可说是海外殖民为希腊文明作出的最大贡献。 广泛密切的贸易联系还进一步扩大了海外市场,使希腊世界向东连接埃及、叙利亚、巴比伦等东 14 方文明地区,更南通非洲,北出黑海,西及中欧西欧内陆,构成了一个海洋与大陆交错、东方与西方联结的前所未有的地中海最大贸易圈和经济圈,远远超过爱琴文明的规模。这个更大的活动天地在政治和文化方面对希腊城邦的影响也是很积极的。它有助于公民集体的稳定和城邦制度的巩固,而随着经济发展而出现的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壮大,也加强了平民阵营的力量,有助于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和民主政治的建立。几乎和殖民运动同步发展的文化交流对希腊吸收东方文明成果大有促进,不仅使殖民兴盛的公元前7世纪在希腊史上有“东方化时期”之称,而且扩大了希腊人的眼界,丰富了他们对世界和历史的认识,有助于他们探索到一条通过比较分析而获得智慧的科学之路。 早期僭主政治 随着海外殖民的开展,希腊城邦形成初期普遍存在的贵族专权的局面受到挑战,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渐趋激烈。这时的贵族多靠古老的氏族关系而确立其特权,他们的主要工具是从氏族部落议事会演变而来的贵族会议,凭此而掌握城邦的军政财权,公民大会形同虚设。他们拥有众多奴隶和大片土地,还通过土地兼并和高利贷剥削压迫以小农为主的平民群众。当时债务奴隶盛行,负债和破产的公民往往沦为债奴,甚或被卖到国外。由此可见,平民反对贵族压迫是城邦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何况殖民引起的经济发展还使少数经营工商业的平民致富而成为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他们一般不能参加贵族会议,政治地位比较低下,对贵族专权也很不满,故在政治斗争中往往接近平民而反对贵族。但是,在当时具体条件下,这种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尚不能直接导致平民当政的民主政治,却使那些利用平民力量建立个人统治的僭主得到了机会。 僭主一词来自小亚,本与君王同义,这时被希腊人用来专指城邦政治中依恃武力和非法的手段僭越夺权的专制头领。("僭主"其实是学术界为了翻译希腊文Tyrannos(英文Tyrant,"暴君"的词源)生造出来的一个词。对这个名称的研究是古希腊历史中甚为关键而复杂的一点。)他们把公民大会抛在一边,不经过公民选举而握有终身独裁之权,还可将僭主之位传于儿孙。这些僭主为了取得群众支持以巩固统治,往往奉行打击贵族、争取平民的政策,重视殖民活动并推动工商业发展,因而受到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欢迎。当然,僭主独裁终究与城邦公民政治的原则背道而驰,何况后代僭主多属骄奢残暴之徒,更遭人民唾弃,所以僭主统治皆不能持久。但在它的早期阶段,僭主政治客观上还有一定的进步作用。从公元前7世纪中期到公元6世纪中期,是这类早期僭主政治比较盛行之时,建立了僭主统治并使国力强盛的城邦有阿哥斯、科林斯、麦加拉、西息温、那克索斯和萨莫斯等等。 总的说来,早期僭主统治促成氏族贵族衰微并推动了工商业的发展。在麦加拉建立僭主统治后,它的贵族诗人色奥格尼斯曾哀叹道:“城市依然如故,人却换了面目,换成旧时此辈,不知法为何物,身披破烂羊皮,野居宛如麋鹿,此辈今成高门,高门于今为庶~”倒是很生动地反映了僭主政治造成的新形势。 (二)城邦制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城邦。城邦制是古代希腊奴隶制文化在政治上的一个显著特点,城邦是古希腊人创造的惊人的政治成就。 1、城邦的含义和特征 15 城邦的希腊语为“polis”,它的原意是堡垒,是在危难之中避险之地。后来在堡垒周围形成了村庄或城市,逐渐成为一个政治组织,产生了国家。于是“polis”不仅指城堡,而且也包括城市和它周边的地区,甚至它也是一个政治概念,它的含义包括一个群体的独立和主权,以及这个群体的政治管理机构,相当于我们当代“国家”的概念。英语中的“政治”和“政策”等词都来源于希腊“polis”这一词。希腊城邦最早产生于何时,史学界还存在较大的争论,关键是定义的问题。如果将城邦定义为政治主权的出现,那么,城邦的历史可能要晚得多;如果把它看作是有政治功能的城市,那么它出现的时间可能要早多了。不管怎么说,到了古风时代,我们通常提到的城邦名字已经存在了,比如大陆上的雅典、底比斯和麦加拉;伯罗奔尼撒的斯巴达和科林斯;小亚细亚沿岸的米利都;爱琴海诸岛上的米太林和萨摩斯等。现在能看到的最早具有政治意味的文本是发现于克里特岛德雷洛斯的一块碑文上,它的时间是在公元前7世纪的后半叶。这是一道关于城市行政官员行使权力的法规,其中有一名话提到“polis已经作出决定”。 希腊城邦在许多方面都不太一样,不过也存在一些共同的特征: 首先,它们可以称得上“小国寡民”。城邦中最大的要数斯巴达(Sparta),它几乎占领过整个伯罗奔尼撒半岛的一半,占地总计约为8400平方公里;稍大一些的还有雅典,它曾占据阿提卡(Attika)半岛一部分和萨拉米(Salamis)岛,总计2650平方公里。但与当代希腊近13万平方公里的面积相比也还是小国。而且,这两个城邦应该算作特例,一般的城市则要小得多,某些城市甚至小得出奇:底比斯(Theben)大约为1000平方公里,科林斯(Corinth)只有800平方公里。小岛上一般只有1个城市,例如在85平方公里的埃伊纳(Aigina)岛和各约为450平方公里的纳克索斯(Naxos)岛以及萨摩斯(Samos)岛上。较大的岛中,只有罗得岛(Rhodos)( 46O平方公里)于2世纪末将岛上的3个城市统一起来。莱斯沃斯(LesbOS)岛为1740平方公里,岛上有5个城市,而面积为8 6O0平方公里的克里特(Kreta)岛上则有50多个彼此独立的城市。城市的人口也非常有限,如果不计妇女儿童(希腊人计算人口的习惯),一般城邦在10000人至50000人之间,有些城邦人数在10000万以下,雅典在它最为繁荣时曾接近40000居民。 第二,城邦是城堡和城市的结合、城市和乡村的结合体。城邦保留了原来的城堡,一般将之称为“卫城”,多设置在小山和丘陵之上,通常是一个较大的建筑群,包括庙宇和一些公共建筑。城邦也包含城市周边的乡村地区,城邦的领域一般以山为界,每个城市几乎都有自己的港口。然而,港口通常与城市不在一起,为了防御海盗的进犯,极少将城市直接建在海岸边。 第三,城邦有公共集会的场所。集会广场也被称为“阿果拉”(Agora),公民大会在此聚会听取首领所作的决定或自己作出决定。在民主时代,城市中的市政厅和元老院议事厅总是设置在集市广场的附近。集会广场周围还有一些非常重要的建筑,如公共“火场”,它是保持一个城邦火种的地方,火种是永不熄灭的,如果有人迁出此城而在别处定居,则从故乡的火场中取出一些炭火,用来点燃新城市政厅中的火焰。这个公共集会场所在平时也是集市场。 在公元前750年至前550年,希腊城邦不断向外殖民,移民在殖民地依照本土城邦的模式,建立起新城,将城邦的制度和宗教文化都带到那里,扩大了希腊的文化圈。 16 除了少数例外,希腊诸城邦经历了相同的政治演进道路。它们从君主制开始其历史。这些君主制实际上是黑暗时代君主制的延续,当时君主远不能与后来封建君主相比。这些所谓国王,叫做巴希勒斯(basileus),实际上是部落贵族的首领。他不是世袭的,王位继承通过贵族间的竞争来实现。巴希勒斯拥有一块领地,在战利品的分配上有额外抽签的权利,他决定战争和领导军队,负责召集公民大会。他的特权也就仅此而已。在公元前8世纪,王权衰落,君主制转变为寡头制,政权由少数氏族贵族掌握。大约一百年之后,一般说来,绝大多数的寡头制又为独裁者所推翻,希腊人称这些独裁者为“僭主”,意谓没有合法权利的篡位君主,有些书上把这些人称为“暴君”,这是不确切的,因为这些独裁者有些是比较开明的,当然也有较为暴虐的,因人而异。最后,在公元前6和5世纪,希腊许多城邦过渡到民主制,有时也称荣誉政制,即政府基于公民财产资格行使政治权利。不过有些城邦没有沿着这样的道路发展,它们长期处在政治寡头的统治之下,这些例外包括色萨利和伯罗奔尼撒较为落后的地区。 在文化进程上,希腊文化中心在古风时期曾有过变迁。约在公元前800年,伯罗奔尼撒的科林斯是文学和艺术发展的领袖。在公元前7世纪,斯巴达超过了它的许多竞争对手,成为文化之都。公元前6世纪,辉煌的哲学和科学之花开始在小亚细亚沿岸的米利都吐蕊。最后,文明的中心才轮到雅典,不过这已经是希腊的古典时期了。 两个典型城邦:斯巴达和雅典 在所有希腊城邦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斯巴达和雅典。它们同样都是建立在奴隶制的经济和政治的基础之上,但各自代表着一种类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两者又是希腊城邦的两大霸主。 2、斯巴达 是希腊最大的城邦之一。它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南部,由多利安人建立的。斯巴达的早期历史与其它希腊城邦并无二致,它也出现过文化繁荣时期,大量的诗人和音乐家会聚斯巴达,其中就有著名的诗人提尔泰奥斯。一些技艺高超的金银器制造匠和陶工也在斯巴达从业,许多庙宇由当时著名的工匠建造和装修。斯巴达人也向外移民,在亚平宁半岛的南部建立了新城。不过后来斯巴达的文明发展却与大多数希腊城邦不同,它没有沿着民主的方向前进,而是出现了寡头专制的政治体制,公民生活军事化,文化上在公元前6世纪以后也停滞不前。 对于斯巴达这种变化的原因是非常值得研究,人们的解释也多种多样。但我们认为有三点最为重要: 第一,是地理方面的原因,斯巴达东北和西面为群山围绕以及缺乏良港,斯巴达人在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中有点夜郎自大,也较少受邻邦政治发展的影响。斯巴达城不设城墙,他们一位首领曾认为,城市最好的防护是“人墙”,而不是“砖墙”。 第二,斯巴达通过对外扩张而壮大,对外扩张加强了斯巴达的黩武精神。斯巴达人到公元前9世纪末只局限在拉哥尼亚地区,随后他们开始向西扩张,在公元前740,720年间征服了肥沃的美西 17 尼亚平原。约公元前640年,斯巴达人镇压美西尼亚人的起义。斯巴达人对被征服者实行特殊的统治,他们没收了美西尼亚人的土地,杀掉或放逐了他们的首领,把平民大众变为奴隶。为了维持对这些人数超过斯巴达人的奴隶统治,一方面用平等主义消除斯巴达人内部的阶级冲突,实行一些带有平等原则的改革,另一方面用加强专制统治,实行政治上的保守主义,加强国力,保持对奴隶的警惕性,保持他们的既得领土。 最后,斯巴达社会中缺乏一个有政治权力的中产阶级,来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斯巴达城邦采用贵族寡头政体。城邦有两个国王,他们分别属于两个家族,职位是世袭的。两个国王具有同等的权力和地位,他们是高级祭司、最高法官和军队统帅。国王和另外28名元老组成元老会,他们年龄都在60岁以上。元老院可以提出法律草案和国家政策,交公民大会批准。公民大会由全体30岁以上的公民组成,主要职能是选举官员和批准法律。约公元前五世纪以后,由五人组成的一年一任的监察官(ephors)成为斯巴达国家的事实上的统治者。 斯巴达居民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斯巴达公民,为原多利安人的后裔,是征服者。他们是国家的主人,有权参政议政。在斯巴达,土地和奴隶归国家所有,国家将土地在公民中平均分配,土地不准买卖转让或分割继承,以此达到经济上的平等,为了耕种这些土地,国家又将奴隶分配给斯巴达家族。所以斯巴达公民就是奴隶主阶级,他们大约有9000户,人数不超过全国总人口的百分之十。 斯巴达城邦第二部分的居民是庇里阿西人,也称为“边民”。这个阶级的起源尚不明确,但有可能由那些曾一度与斯巴达结盟或自愿屈从斯巴达统治的人民组成。庇里阿西人人身是自由的,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或商业,向斯巴达人纳税,有些人甚至非常富有,但他们没有公民权,无权过问政治。 第三部分居民是奴隶,称为希洛人(helots)。他们耕种斯巴达人的土地,并将一半收入交给主人。希洛人的生命财产没有保障,斯巴达人可以任意虐待、迫害甚至杀戮。在希腊各城邦的奴隶中,他们的处境可以说是最悲惨的。 图1:斯巴达妇女 2:克瑞普提亚社 整个斯巴达社会如一个军营,全国实行军事化。所有的规定都为了一个目标,就是要将斯巴达公民训练成国家军事机器的一分子。这架军事机器可以用来控制被征服的居民,扩张斯巴达的权力。斯巴达的婴儿一出生便受到官员的审视,那些畸形的、病态的、体质差的婴孩就被从Taygetus山的悬崖扔下,死在悬崖下的尖石山(另一说为弃婴场,或路边)。斯巴达男性从7岁开始被编入军营,他们要学会阅读和书写,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接受军事训练,他们要学会使用各种武器,同时还要培养他们的武德:勇敢、力量、毅力、机智和对斯巴达的忠贞。对他们的教育非常严酷。为了培养毅力,男孩不论是夏天还是冬天都只穿单衣。他们经常被当众鞭笞,还不准喊叫,以培养他们忍受痛苦的能力。为了教会他们在战时生存的本领,当局不提供足够的食物,而让这些男孩去偷食别人的东西。公民从20岁起开始服兵役,直到 60岁,男子几乎把所有时间都交付给为国服役上。30岁后,斯巴达公民应该结婚,但结婚后,却几乎没有家庭生活。他们大部分时间从事军事训练,仍须在军事食堂中吃饭,余暇时间也在军事俱乐部里度过。丈夫要在新婚之夜通过武力表演将妻子带走。由于他们几乎看不清她们,有时会发生这种情况,男人“已经同他的妻子有了孩子,却不曾在白日见过她的面。” 18 在斯巴达,公民除了军事活动以外,不得从事其他任何职业,因为斯巴达人认为从事经济活动和追求金钱财富会败坏军事纪律和战斗力。斯巴达年轻女子是斯巴达战士未来的母亲,生育壮健的后代是妇女的主要义务,因此这些女子也必须身体健康。她们也要受力量和耐力的训练,也要接受对国家忠诚的教育。母亲必须接受这个事实,即孩子实际上是国家的财产。斯巴达模式由于后来被希特勒法西斯所推崇而遭到许多历史著作的批判,但在当时希腊还有不少的思想家给予高度评价,如柏拉图就把它作为理想国的一个范本,历史学家色诺芬也非常欣赏斯巴达的治国之道。斯巴达人服从法律上可称楷模,而且视死如归。然而,无论如何,他们在文化上的贡献是微小的。 3、雅典 (1)特色:雅典的历史与之完全不同。雅典位于希腊东南部的阿提卡半岛,居民为爱奥尼亚人。雅典是唯一可和斯巴达相比的领土面积最大的一个希腊城邦。它在荷马时代已是铁器文化和几何形风格陶器生产的大中心,但对海外殖民运动雅典却以其国大地广而始终未积极参与,因此早期雅典的历史比较沉寂,有关资料也较贫乏。一般认为雅典国家大约是与斯巴达同时建立的,但标志其建国立邦的古代传说却比较含糊。传说在公元前13世纪,国王提秀斯兴建城邦。而实际上雅典统一城邦的建立约在公元前8到7世纪。因为后世按托古改制的惯例把雅典城邦建立放在一位传说中的英雄身上,编造出“提秀斯改革”的故事,遂使问题复杂化了。按古代神话,提秀斯是属于迈锡尼时代的人,距离建立城邦的时间有好几百年,显然名不符实。但若把改革看作城邦建立的一种活动,则有其历史内容。因此,可以说所谓提秀斯改革是指当时雅典某位头领和民众共同进行的创建城邦宪制的活动,它的中心内容是联合境内各村社建立中央议事会和行政机构。这一过程希腊人称之为“塞诺西辛”,意为联合一统。雅典是以协议方式建立国家,和斯巴达之通过征服立国不同。通过塞诺西辛而建立的中央议事会和行政机构,便是城邦国家的雏形。 雅典周围的土地多岩石,不太肥沃,因此被迫面向大海,通过海外贸易来谋生。雅典出口以油、酒为大宗,进口商品的种类也很多。为了能够与其他民族交换他们所需的粮食和原材料,雅典发展特色手工业。手工业种类有榨油酿酒业、陶业、雕刻业、青铜制造业及家庭消费品制造业等。手工作坊往往设在家庭内,作坊主、学徒、工匠和奴隶一起劳作,在同一作坊内,除奴隶外,皆同工同酬,表现了雅典人彼此之间的平等。雅典主城设在内陆,并建造围墙以防入侵,主城内部还有卫城。出海的港口设在比雷埃夫斯,有专门通道与主城相连,后来专用通道两则也建有城墙。 可以发现其特色:a:重视工商业。b:资源丰富。除了农业资源,阿提卡还有充足的矿藏和出色的港湾,这些使雅典有可能发展出繁荣的贸易和城市文化,而不是像斯巴达那样继续维持一个农业占优势的国家。 c:民主制发展的典型。 图:古代雅典 (2)社会 雅典社会大致也有三个阶级组成。第一部分为公民(demos)。在早期,公民的条件为男性,父亲 19 为公民,年龄在18岁以上。到雅典伯里克利时代,公民条件进一步严格,只有父母双方均为公民者才能成为公民。成为公民要经过严格的程序,首先由最小的居民单位进行两轮投票,确定申请人是否年满18岁,确定他的父母亲是否是公民,通过后再逐级上报登记。如果不通过,可以向上级法庭申诉,但发现有假将承受沦为奴隶的处罚。公民资格可以被剥夺,那些在战场上临阵胆怯者、债务缠身者、不孝敬父母者、挥霍家财者,以及阴谋反对国家和其它违反城邦规定而犯罪者有可能被剥夺政治权利,成为消极公民,甚至情节严重者可以剥夺公民资格,卖身为奴。公民有选举和被选举权,可以担任执政官,可能参政议政。第二部分是外乡人,被称为“梅狄克”(Metics)。这一词的原意是“与某某人一起居住的”,原为外乡人借居在雅典的意思。大部分梅狄克从事商业和手工业活动,他们不能拥有土地,不能参政议政。但他们要和雅典公民一样纳税,并有迁陡自由。第三部分人是奴隶。奴隶被看作是财产,任主人差遣。不过雅典法律规定,主人不能虐待奴隶,也不能随意杀害。奴隶可以申诉,但法庭听信的是主人之言。如果主人认罪,奴隶有可能获得财产和自由。奴隶获得自由后成为梅狄克。 (3)政治:雅典的政治发展在希腊具有典型性,它的一些政治模式后来对西方政治制度有深刻的影响。 直到公元前8世纪中期,雅典还像其它希腊国家一样,有一个君主制的政府形式。在接下来的那个世纪里,贵族议事会或称战神山议事会,逐渐剥夺了国王的权力,形成寡头政治,也就是少数贵族的统治。当时的希腊公民根据他们土地的收益分为四等,只有前三个等级有选举权。前三个等级集合于公民大会选出9名执政官,只有第一和第二等级的公民,也即贵族才能充任执政官,执政官的任期为一年,其中一个执政官具有“巴希勒斯”(国王)的头衔,不过最重要的执政官是掌管军队的执政官。与执政官分享实权的还有贵族议事会,它由古代的议事会发展而来,其成员皆为贵族,终身任职,执政官卸任后可进入贵族议事会。他们挑选官员,制定法律。最初的这些法律都是非成文法,解释法律和执行法律的权力交由法官,法官一般都从第一等公民中产生。 这种少数贵族的寡头统治在雅典经过一系列改革后走向民主。公民之间的等级差别逐渐缩小和消除,公民的政治权利得到保证和加强。这一改革过程经历四个时期。 首先是德拉古(Draco)的改革。德拉古在公元前621年任执政官,他在任时制定了成文的刑法,以便让所有的公民都能了解和知晓。他制定的法律据说十分严厉,“德拉古式的法律”就成了当代严酷法律的代名词。不过,在保留的一些法律残片中,我们看到法律对有意谋杀和过失杀人作出区别。这一改革非常局部,没有消除当时雅典日益激化的阶级矛盾。土地缺乏和贫富分化是阶级矛盾激化的根源。一些贵族和梅狄克通过贸易日益富裕,而一些小农才却日益贫困。越来越多的公民由于负债而沦为债务奴隶。于是这些贫困的公民要求豁免债务和平分土地。迎合这些要求,雅典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改革,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梭伦改革。 在贫困农民和贵族发生激烈冲突的形势下,梭伦(Solon)于公元前594年被所有派别一致推举 20 为执政官,赋予实行改革的绝对权力。梭伦改革涉及到许多方面,我们现在知道其实有些改革措施并非梭伦所为,只是后来一些希腊学者希望将梭伦塑造成“民主之父”的形象,就把梭伦以后的有些改革也归到梭伦名下。所以,所谓梭伦改革是梭伦及其以后一系列改革的总称。比较确定的由梭伦本人实行的改革集中在债务和债务奴隶方面,颁布《解负令》。他宣布废除现存的所有债务,标志土地抵押的界碑被拔除,债务奴隶获得人身自由,并禁止今后再有债务奴的存在。 另一些归于梭伦名下的改革包括政治、经济、法律和道德多个层面。?按土地收入的财产资格划分公民等级,取消以前的贵族、农民、手工业者三级之分。这个政治改革自然使工商业奴隶主大得其利,因为他们按财产必居第一等级和第二等级。同时,对贵族也并非彻底打击,因为贵族以其财产仍可列第一和第二等级,只是他们的特权受到削弱,不能再独占政权了。具体细则是第一等级的财产资格为每年收入按谷物、油、酒等总计达500麦斗以上(每麦斗约合52公升),称“五百麦斗级”;第二等级是收入300麦斗以上者,称“骑士级”;第三等级的标准则是200麦斗以上,称“牛轭级”(有牛耕田者);其余收入不及200麦斗者统归入第四等级,他们靠打工为生,故称“日佣级”。分等级的目的是为了分配政治权利:第一级可任执政、司库及其他一切官职;第二级与第一级同,惟不得任司库;第三级可任低级官职,对执政官等高官则无缘;第四级则依旧不得担任一切官职,但可和其他等级一样充当陪审法庭的陪审员。由此可见,梭伦使工商业奴隶主以第一和第二级而获得掌握政权的机会,把他们上升为统治阶级。他给予平民的政治权利却有一定限度,反映他的改革始终保持着他自以为荣的“中间路线”。 ?设立新的政权机构,贵族会议大受限制。新机构中最重要的是四百人会议,由4部落各选100人组成,除第四级外,其他公民都可当选。四百人会议获得原属贵族会议的众多权力,如为公民大会拟订议程,提出议案,成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等等。贵族会议虽然保存,却没有原先的威风与实权了。对比于贵族会议权力地位的降低,公民大会却从原先的形同虚设逐渐恢复了它作为城邦最高权力机关的威严,因为选举梭伦和通过各项改革法令都必须在公民大会进行,公民群众参加大会的积极性空前提高。梭伦建立的另一新机构是陪审法庭,它不仅参与例行审判还接受上诉案件,等于雅典的最高法院。梭伦规定每一公民都有上诉之权,而陪审法庭是以陪审员当法官,人数在数十甚至百名左右,各级公民都可通过抽签任职,审案时投票作出判决,因此比较民主,打破了贵族垄断司法的积弊。梭伦还制定一些较进步的法律,规定除杀人罪外其他罪犯不得处死、任何公民皆有权提出控告、禁止买卖婚姻、保护孤寡妇孺等等。 ?包括那些促进工商业的法规,例如奖励国外技工迁居雅典,对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雅典公民必须让儿子学一门手艺,否则儿子可拒绝赡养其父;禁止除橄榄油以外的其他粮食出口;对度量衡和币制进行改革,使雅典更好地开展对外贸易。这一系列发展工商业的措施突出体现了工商业奴隶主的要求。 另外,在社会道德上,对婚姻、妇女奢侈和丧葬等都作了规定。 梭伦改革意义重大,它为后来雅典实行民主奠定了基础。在解救人民疾苦、消除贵族特权方面迈了很大的一步,同时也为工商业奴隶主掌握政权准备了条件。总的说来,它是把雅典引上了建立奴隶制民主政治和发展奴隶制工商业的道路,这也是符合当时希腊城邦发展要求的康庄大道。但它的改革 21 没有解决少地和无地农民的问题,中等和低等公民仍然不能担任官职,贵族却因为部分权利受到削弱而大为不满,因此引起社会动荡,为僭主政治铺平了道路。亚里斯多德说梭伦“采取曾是最优秀的立法,拯救国家”是很正确的评价。在梭伦改革后的百余年间,雅典始终遵循着他开辟的这条道路,继续进行一些民主改革,终于使雅典成为一个经济繁荣、国力强大、政治民主、文化昌盛的居领导地位的希腊城邦。 约公元前560年,雅典的第一位僭主庇西特拉图(Pisistratus)上台。梭伦肩负仲裁制宪大任的执政任期只有一年,届满后便飘然离任,出国远行,此后始终未入政坛,直到公元前560年去世。据说改革后期曾有人建议他搞僭主政治,被他婉言拒绝,以示他对城邦政治的忠诚,反对个人独裁。但是,梭伦以后雅典公民内部派别斗争又趋激烈,出现了平原、山地、海岸三派相持不下的局面。从阶级背景看,大体可说平原派代表贵族,山地派代表农民,海岸派代表工商业者。按希腊城邦的惯例,派别斗争激烈时,往往有利于执政者加强权力,走上僭主政治的道路,而僭主政治一般有反贵族的倾向。何况,在雅典梭伦改革已为反贵族阵营奠定了基础。因此,长期斗争的结果,是山地派的领袖、曾为梭伦之友的庇西特拉图在雅典成功地建立了僭主统治。他依靠农民支持以武力夺取政权,给贵族一定打击,从公元前541年开始牢固统治雅典。他于527年逝世后,其子又继而统治了18年,直到510年被人民推翻。将近半个世纪的庇西特拉图僭主政治在雅典历史上也写下重要的一章。 庇西特拉图具有其他城邦僭主的一些共同特征,如出生贵族家庭,开始是合法出任执政官,执政官到期后,通过武力非法保有权力,实际专制统治等。不过他统治时期也实行了改革,因此可以看作雅典改革的第三阶段。庇西特拉图在公元前560年上台后,统治了6年,然后遭到放逐,11年后重回雅典统治,几年后又遭放逐,随后第三次执掌政权,直至公元前527年。庇西特拉图的统治总的说来对农民比较关怀,也支持平民势力而反对贵族。他继续执行梭伦的立法,使雅典仍然按梭伦改革确定的路线发展。公民大会和执政官的选举照常进行,只是担任官职的人皆属他的党羽。他帮助农民发展生产,提高其政治地位,以低利贷款支持农民种植葡萄。在把司法权集中于城邦政府的同时,又设立乡村巡回法庭,就地解决纠纷,削弱贵族对地方司法的干扰。他还经常四处视察,解决僻远山区农民提出的问题。尽管他组建私人卫队并过着豪华的生活,平民对他的僭主政治犹有好感,他掌权期间雅典的经济和文化都有较大发展。因此亚里斯多德评述说:“庇西特拉图处理国政是温和的、而且是宪法形式的;他每事仁慈温厚,对待犯法的人尤其宽大„„在他统治时期,从不与大众为难,总是致力和平,保持安靖;所以人们常说庇西特拉图的僭主政治有如黄金时代。” 在僭主统治的公元前6世纪后半期,雅典工商业有显著发展。雅典陶器生产在希腊世界位居前列,畅销于地中海东西各地,也深入黑海沿岸,随着精美陶器外销的还有酒与油,这两项农产品也居雅典外贸的大宗。由于庇西特拉图与邻邦和小亚、黑海一带国家皆保持友好关系,雅典对外联络方便、商路畅通,它铸造的钱币在国际市场上开始受到重视。庇西特拉图特别注意控制雅典通往黑海的商路,在小亚西北角建立了雅典殖民地西吉昂,并支持雅典商人开发色雷斯的金矿。他在雅典大兴土木,既促进了建筑业和有关行业的发展,也使雅典开始成为希腊建筑和雕刻艺术的中心。他还注意提倡文艺, 22 出资组织隆重壮观的节日庆典,把许多诗人请到雅典,礼遇优渥,荷马史诗的整理写定便在雅典进行。因此,总的说来雅典在僭主统治之下仍是按梭伦期望的那样繁荣起来了。 庇西特拉图可以称作为仁德的专制君主,但继承他的儿子希庇阿斯(Hippias)却是一位暴君,公元前510年,希庇亚斯的僭主统治被斯巴达支持的贵族推翻。派系冲突又持续了两年,直至一位开明的贵族克利斯梯尼得到大众的支持取得政权,才结束了冲突。 克利斯梯尼上台后进行了一系列民主改革,最终将希腊送上民主的道路,从此,他以雅典民主之父而著称于世。克利斯梯尼本人来自富裕的贵族家庭,但他是得到中下层大众支持通过内战获胜后而获得政权的,因此他的改革更多地反映了大众的要求。他的改革措施包括以下几点:(1)拆散血缘部落,打破血缘家族的裙带联系,消除公民的等级。他将原来雅典的四个血缘部落拆分为十个地缘部落。每个部落(tribus)包括三大部分的人口(trittye),即沿海人口、内陆人口和城市人口。每个地域人口再细分为若干个居民单位(demes)。这样,从事各种经济活动的人混编在一个部落里,减弱了古老贵族家族左右部落事务的影响,削弱传统公民的等级观念,为扩大公民的参政权打下基础;(2)扩大参政公民的人数,自此,所有20岁以上的男性公民都可以参加公民大会,有了投票权。原来四百人会议扩大为五百人会议,由每个部落50名代表组成,任何年满30岁的公民均可以被选入五百人会议,成员通过抽签选出;(3)扩大了公民大会的权力,它具有挑选执政官和军队将军的权力,并有权惩罚他们的过失。它具有讨论、通过或否决五百人会议提案的权力;(4)创制了陶片放逐法。依据此法,如果多数公民认为某公民有可能危害国家和民主制度,该公民就要被剥夺政治权利,被放逐十年。它的程序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公民大会每年要征求全体公民的意见,要不要启动陶片放逐程序,这项提议由举手表决通过。第二部分,公民将自己认为应该放逐的公民姓名秘密刻在陶片上,被多数公民提及者,遭放逐。陶片放逐法是为了排除那些被怀疑有独裁野心的人而设置,但其后果往往排斥一些有才能并有政治影响的人物。(公元前415年春,雅典著名平民领袖海柏波拉斯因党派斗争无辜被逐,而后海柏波拉斯被迫远走萨摩斯岛,结果他在那儿遭到支持寡头政治的激进分子杀害。这一事件在雅典平民当中造成极大影响,民众俨然将陶片放逐视为一出闹剧,因此此后不再援用,陶片放逐法在雅典城邦的适用自此终结。) 克利斯提尼改革是继梭伦之后把雅典民主政治推向高峰。此后,雅典城邦的民主洪流便不可逆转地向前猛进,因此亚里斯多德说这一改革“比梭伦宪法要民主得多。”恩格斯也认为它是雅典国家建立过程的完满结束,而且,“现在已经大体上形成的国家是多么适合雅典人的新的社会状况,这可以从财富、商业和工业的迅速繁荣中得到证明。”雅典在将近百年之间由于一系列民主改革而跃升为希腊世界中居领导地位的城邦,其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实力已可使它在即将到来的波斯帝国的入侵中接受空前严重的挑战。 雅典民主制在伯里克利时代(公元前461一429年,著名演说家、政治家)达到全盛。?各级官职向一切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方式产生。当然,抽签方法也依职位轻重而略有区别。?民主政治的 23 主要机构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民众法庭握有充分的权力。特别是公民大会,这时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所有公民都是大会成员,都有参加讨论发言和投票表决之权,它实行的是直接民主制,即所有公民都直接参加握国家最高权力的公民大会。据估计,当时公民大会每隔八九天便召开一次,讨论国家安全、对外政策、粮食供应、国家债务、官员审核、惩罚和罢免;执政官抽签和十将军选举也在公民大会上进行。公民大会除了批准或否决五百人会议提案的权力,又获得立法权。执政官的权力进一步削弱,执政官不再由选举产生,而是由最上等的500公民抽签产生,执政官的职能只局限于宗教和司法方面,如主持某些宗教仪式和作为某些法庭的主持人。原来执政官的一些职能让位给十将军委员会。将军们(strateges)由公民大会选出,每部落一名,任期一年,并且可以无限期地再度当选。将军们不单是军队首脑,而且还是国家的主要司法和行政官员。许多雅典古典时期的重要人物都出自该委员会,比如伯里克利位居首席将军或十将军委员会主席之位达许多年。将军们尽管行使巨大的权力,但受到公民大会的监督,他们的政策要受公民大会审核,一年任期终了时公民大会可以轻易撤换。最后,在伯里克利时代,雅典还建立了较为民主的司法体系。法庭不再有法官,法庭由陪审员组成。每年年初,通过抽签在全国各地挑选出6000名公民充任陪审员。数百名陪审员组成陪审团,每个陪审团就构成一个法庭。陪审员听取原告和被告的陈述和证人证言,然后通过秘密投票决定是否有罪。尽管有一名执行官主持法庭,但他没有任何法官的特权。陪审团自身就是法官,其判决不得上诉。 这样,原有的氏族贵族势力则被铲除殆尽。贵族会议丧失了一切政治权力,只处理与宗教有关的事务。而且,由于贵族会议成员照例由卸任执政官终身担任,此时执政官已向一切公民开放,出身平民的公民也能通过担任执政官而在贵族会议据有席位,这个会议也逐渐变质。因此,总的说来,旧日的氏族贵族奴隶主不再成为一支政治力量,贵族特权也烟消云散,这就是伯里克利津津乐道的“任职优先不属某一特殊阶级”。但这不等于上层奴隶主被赶出政治舞台,雅典国家仍是奴隶主阶级的国家,只不过取消了贵族左右政坛的特权,让工商业奴隶主得到掌权的机会,并将政权向广大公民开放而已。伯里克利是整个奴隶主阶级“最优秀”的代表,他仍属上层奴隶主,偏重代表工商业奴隶主。 另外,还为担任公职和参加城邦政治活动的公民群众发给工资和补贴。 (注意:雅典民主在许多方面不同于民主的现代形式。首先,它完全排除了妇女。其次,它也没有扩及到全部居民,仅仅局限于公民阶级。公民显然是少数人。然而,在这一范围内,或许有理由说,雅典民主比其现代形式运用得更充分。除十将军外所有官吏均通过抽签选出,所有公职的任期均限定 一年,甚至在司法审判中也无条件地服从多数统治的原则,堪称信赖公民政治能力的楷模。就其是直 ) 接的而非代议制的这一事实而论,雅典民主也不同于当代的理想。 雅典民主是希腊民主制的缩影,他在城邦范围内实现了公民的民主,掌握政治和军事实权的重要官吏由公民选举产生,受到公民的监督,并有不太长的任期。大多数普通官员和陪审员由抽签产生,面向所有公民。各种权力之间有制衡。这些原则都影响了以后西方民主制的发展。然而这一民主制是奴隶制下的民主制,它没有扩及到全部居民,仅仅局限于公民,而在古希腊,公民显然是社会的少数,同样广大妇女也完全被排除在政治生活之外。虽然雅典民主政治在古代历史上确实发展到空前绝后的 24 地步。但作为奴隶制民主政治,它的局限性也相当明显。奴隶制经济在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已得到相当充分的发展,学者们公认希腊为古代最突出的奴隶制社会之一。 (4)希波战争和伯罗奔尼撒战争 在希腊文明成长过程中,发生过一场非常重要的战争。这就是希腊人与波斯人的战争,史称希波战争,这是两大文明发展相遇相交而形成的冲突。战争始于公元前490年,中间穿插着数次停战,一直持续到公元前479年。战争的结果是希腊人取得了史诗般的胜利,这一历史事件挫败了波斯征服希腊的企图,它带给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是深远的,试想一下,如果波斯最终征服了希腊,我们就看不到许多希腊的成就了,后来被称为“西方文明”的东西可能面目全非。就当时近期的结果看,希腊的胜利将希腊文明推向了顶峰,希腊进入到古典时代,也就是希腊文化的黄金时代。 ?希波战争(为自由而战)。战因:波斯扩张;公元前500年,小亚细亚希腊人城邦——爱奥尼亚诸邦的斗争得到雅典的支持,惹怒了波斯。战争始于公元前492年,中间穿插着数次停战,一直持续到公元前479年,这次战争通常被视为世界历史上最重大的战争之一。公元前492年,第一批以海陆军组成的波斯问罪之师沿色雷斯海岸南下,但由于波斯海军在北希腊的阿多斯海角遭飓风袭击,几乎全军覆没,没有交战就退回亚洲。历史上一般便以此役作为希腊波斯战争的开始(也有以米利都起义之年作为战争开始的)。主要的战斗发生于公元前490年和480—479年的两次波斯大军入侵期间,但波斯都遭到失败而退回亚洲。以后战争仍时断时续,直到公元前449年希波双方缔结和约才告结束。 希腊人在诸如马拉松(公元前490年,雅典人在其他各邦还没有动员准备好的时候,独自以2万兵力,对抗了大流士一世亲率的十万波斯军)、温泉关(公元前480年,波斯新王薛西斯来犯,在温泉关,斯巴达国王李奥尼达率领的一支1400人的部队与波斯大军狭路相逢,斯巴达将领全部壮烈牺牲,然而战斗也使波斯人遭到重创,损失2万人。 接着薛西斯的军队带着强烈的报复心理扑向底比斯和雅典,底比斯屈服投降,而雅典人则弃城转移,雅典城被纵火焚毁)和萨拉米(公元前480年,海战,希腊舰队以只有波斯军四分之一的舰船战而胜之)、布拉底之战(公元前479年,该战役入围世界上最致命战役之列,同时也是对西方早期文化影响最深的战役之一。1万斯巴达军与约3万希腊军出战迎击了估计达12万之巨由薛西斯一世麾下的漠多尼将军率领的波斯侵略大军。布拉底战役的胜利,使希腊本土从波斯蹂躏下完全解放出来。这时的波斯帝国财源枯竭(兵力耗尽,无法再组织力量西侵。从此以后,全体希腊盟邦,每年十二月初都要在布垃底举行大会庆祝他们的“解放大节”。)之类的战役中所取得的史诗性的胜利,结束了波斯征服的威胁,使希腊的自由理想免遭波斯专制的摧残。 意义:西方文明没有被东方文明取代;雅典确立海上霸主地位和希腊城邦中的盟主地位。这场战争不但对古代希腊而且对历史学本身有重要的意义。它本身是第一次科学地、历史学地被记录下来的史实: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他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详细地记录了当时的事件。 ?伯罗奔尼撒战争。是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与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联盟之间的一场战争。 25 原因:a:最首要的原因当属雅典帝国主义的成长。公元前478年,雅典联合大量希腊国家组成以提洛同盟著称的攻守同盟。雅典逐渐将同盟变成发展自己利益的海上帝国。b:第二个重要原因可以从雅典和斯巴达之间社会和文化的差别中得出。雅典是民主制的、进步的、城市的、帝国主义的以及文化艺术繁荣的国家。而斯巴达则是贵族制的、保守的、农村的、地方性的以文化落后的国家。(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区别:雅典此时正处于其文化的顶峰,其政治结构是一个民主社会。斯巴达的政治形式是一个混合宪法。外交上斯巴达传统比较喜欢寡头政治。两个联盟的同盟者在政治形式上也有这个区别。两派之间的意识形式上的区别对双方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斯巴达战胜后立刻在雅典引入了寡头政治。值得注意的是对当时的人来说民主的雅典代表着压迫、征求自由的城市国家,而反对民主、军国主义的、压迫本国内的大多数人(黑劳士)的斯巴达则是自由的希腊的保卫者。)两强相争,必有一战,这是奴隶制国家对外关系的必然规律,但此次伯罗奔尼撒战争除了一般的奴隶制强国争霸之战的意义而外,还反映了希腊城邦体制的危机:它既不能阻止战争的爆发,战后又无法导向稳定的联合,于是战乱频仍,表明城邦制度已难以适应希腊奴隶制进一步发展的要求。此战以雅典失败为结束,更使处于上升阶段的古典文明顿遭挫折。 时间:战争爆发于公元前 431年,持续到公元前404年,其中421—415年一度休战;重要的战役:十年战争(公元前431,421年)、西西里战争(公元前415,前413)、德凯利亚战争(公元前413,404) 结果:对雅典是一场可怕的大灾难;同时导致了全希腊的政治灾难。伯罗奔尼撒战争在古代军事史上占有相当地位。 4、希腊人的一般生活 古代希腊人的生活非常简朴,有人研究过他们的食谱,一般情况下,只在晚饭时吃得比较好些,饮料是葡萄酒加水。偶而,他们也吃一些鱼和牛肉。他们穿着简陋,披长发,很少穿鞋戴帽,只在隆重的场合和特殊的礼遇时,或出席公民会议时,才穿上一身白的服装,穿上象我们夏日里穿的那种凉鞋。冬天时,他们也穿一些羊毛的服装,战士头戴头盔,皮制的或金属制的护胸。希腊有学校,教授音乐、文学等课程。 三、古希腊宗教、哲学和政治学 1、希腊神话和宗教的特色 希腊宗教与希腊神话联系在一起。一切神话都不过是现实生活在人的头脑中歪曲的、虚幻的反映。希腊人创造的许多关于世界起源和世代交替的神话传说,实际上反映了城邦形成前后人们思想观念包括宗教观念演变的过程。希腊人的宗教观念以及关于神、英雄和世界的观念都是随着社会经济的演变而演变的。希腊早期的宗教里还保留着图腾制度的残迹,后来有了城邦,部族和政治分离主义孕育了多神主义思想,而使一神主义无法实施。 (1)特点: 首先,希腊宗教是多神教。我们只要看一下帕特农神庙三角墙上的雕塑,读一下《伊利亚特》,就会看到许多神的形象,了解到他们拥有的神力。希腊的神非常多,每个城都有自己的保护神,但最 26 重要的神据说有十二位:他们各有自己的区域和职责。宙斯(Zeus)为众神之父,居住在奥林帕斯山上,闪电霹雳是他威力无比的武器,也是他的象征物,他是万物的救星,也是财产和城邦的保护者;宙斯之妻赫拉(Hera)兼为天空之神,也掌管着人世间的婚姻;海神波赛东(Poseidon)统管海洋;谷物女神得墨忒耳(Demeter)保佑人们获得好收成;阿波罗(Apollo),英姿勃勃,魅力四射,是男性美的化身,喜欢诗歌曲乐,不仅保护农业和畜牧,而且能预告人间的吉凶征兆;月神阿耳忒弥斯(Artemis),她同时也是狩猎之神;战神阿瑞斯(Ares)勇敢且风流;爱与美之神阿芙洛狄特(Aphrodite“出自海水泡沫”即后来罗马人所称的维纳斯),主宰着人世间的爱情,是温柔和美丽的化身;商旅之神赫尔墨斯(Hermes),是众神的“信使”,掌握着国家间的贸易和外交;智慧之神雅典娜(Athena),平时保护着人们的幸福,主宰着战争胜负,为雅典城的保护神;火神赫淮斯托斯(Hephaestus)面目丑陋却心灵手巧,成为许多手工行业的保护神、灶神女神赫斯提亚(Hestia)是家庭的化身。这12天神,统称作“奥林帕斯神系”。不过由于各城邦对神的喜爱不同,十二神的名录也有变化。除了这些神之外,希腊人还供奉英雄。英雄与神不同,神不会死,而英雄是在死了以后才成为英雄的。这些英雄在死了之后被抬高到神的地位,而英雄通常具有很大的地域性,对他的供奉不超出村庄或城邦的范围,但有些也受到全希腊人的崇敬,比如赫拉克勒斯。 第二,希腊的多神并不是孤立的,互不关联的,希腊的神构成体系,他们互相依赖,也常有争斗。希腊诸神的这种联系是通过希腊神话来编织的。希腊神话最初通过口头流传,希腊语中“神话”(muthos)一词的原意,就是“口头编造”的意思。不过,我们今天看到的神话已整理成文,它们散布在许多文学作品中,在荷马两大史诗和赫希奥德(Hesiode)的史诗《神谱》和《工作与时日》里,在希腊的抒情诗歌和希腊的戏剧里,在编年史家的著作和哲学家的议论里都可以看到这些神话,所有这些文本构成了“希腊神话”。其中赫希奥德通过他的《神谱》,梳理了神的谱系,理清了神的位置和相互的一些关联。在希腊人看来,最初的宇宙是一片混沌,然后有了天地之分。地母该亚(Gaia)是众神和万物之源,她生了天神乌拉诺斯(Uranus),天神和地母结合再生众神及万物。第一代主宰乌拉诺斯被自己的儿子克洛诺斯(Cronus)阉割了,克洛诺斯与自己的妹妹瑞亚(Rhea)结合(这可能是族内婚时期的印记),生下6儿6女,宙斯是他们最小的儿子。克洛诺斯害怕自己也像父亲一样被儿子阉割推翻,决定吞食自己的所有子女,瑞亚生下一个他就吞吃一个。当宙斯(Zeus)出生时,瑞亚瞒过丈夫,只身逃到克里特岛上,生下了宙斯。宙斯长大后,把那些受到父亲压制的天神组织起来,推翻克洛诺斯统治,救出那些已被吞食的兄弟姊妹,建立了新的神界秩序,自立为神界无上主宰。希腊人所信奉的新神就是从宙斯开始的。宙斯建立了以他为首的奥林帕斯山诸神的统治,奥林帕斯山(Olympus)遂成为希腊城邦宗教信仰和活动的核心。 第三,希腊宗教思想的一大特色:神人同形同性。希腊诸神都有姓名、象征物和自己的故事,他们拥有人的身材,有男女性别之分,同时也具有人的意志、欲望、性格等,他们和人一样具有七情六欲,既有成功也有失败;既有正确的一面,也有犯错误的时候;既干出一些荒唐绝伦的事情,也免不了各种风流韵事;他们也贪图眼前享受和现世快乐,如遇不快也常常发怒和施威。神之间也有高低之分就像人类社会一样。所以希腊的神不像东方的神那样至高无上,威严而神秘,他们被看作是人类的 27 保护者和城邦的保护者。人与神彼此照耀,相映生辉。这样的宗教思想也是希腊人本主义精神的体现。 第四,希腊人对神非常虔敬,但没有宗教狂热。希腊人有许多神,所以对神的祭祀也非常普遍,小到个人的祈祷,大到节日庆典,希腊人都不会疏忽。祈祷是最基本的宗教 礼仪 关于商务司机的礼仪须知经典商务礼仪礼仪中的美术巫鸿教师职业形象与礼仪文明礼仪主题班会 ,他们的祈祷不是小声细语,而是站立着高声向神请求或作出承诺。伴随祈祷的是酒祭,当许愿后要用酒洒在祭坛上或土地上。隆重的祭祀活动要有祭品。祭品分为两种,一种为不沾血腥的,包括除动物以外的一切食物,如面包、糕点、水果、蔬菜、香料等,这些祭品放在祭坛上焚烧给神(赫尔墨斯首先交给人们的),通常在家庭祭祀中采用这样的祭品。另一类祭品为带血的牺牲。在祭拜英雄和死者时,这些牺牲品也焚为灰烬。不过,更多带血牺牲是用于祭神的,在祭神时,动物被宰杀后,只将骨头和脂肪焚烧献祭给神。而动物的肉则烧煮后由人分食之。肉的分配最先关照的是勇猛立功的战士或后来的城邦领导人,随后才在公民中平分,奴隶、未成年者和妇女都不在分配之列。希腊人祭神的地方不在庙宇之中。祭祀一般在空地上举行,家庭可在院中设祭坛。公众祭祀的地方可以是林中空地,也可以是山泉之所,或是空旷的草场,最重要的设置就是祭坛。祭坛建造比较简单,有用石块垒的,也有的干脆就是灰烬的积累。重要的祭坛可以设置在庙宇之前。希腊人对神非常尊敬,他们豪华的建筑不是政府大厦,也非官邸,而是庙宇。但宗教生活不是他们的全部,而且他们的祭司不是社会占主导地位的阶层。希腊的祭司仅仅管理庙宇和祭祀的一些具体事务而已,却不对希腊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2)希腊神话与宗教对文化生活的影响 希腊神话对文化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希腊神话是希腊文化艺术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源泉,直到“文艺复兴”时期以至近代,许多艺术大师们以希腊神话故事为其创作素材。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许多著名学者的著作中,也常常引用希腊神话典故。在希腊人看来,神能主宰人间祸福。为此,他们大肆进行宗教崇拜,举行各种祭奠神的庆节,其中对文化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而又最负盛名的是在祭神时举办体育竞技和文艺表演。由于这种体育运动会具有敬神祭神的意义,因而特别隆重和神圣,得胜者得到很大殊荣。各城邦都有体育场馆,各地、各城普遍举行运动会,其中最著名的是在奥林匹亚举行的奥林匹克运动会。这是全希腊国际体育盛会,为敬奉宙斯专设的祭典,每4年一次。这种仪式不知起于何时,但第一次有记载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在公元前776年举行的,希腊人以这一年作为公用纪年的元年,以此来计算年代,记载历史。奥林匹克运动会异常隆重,每逢举行期间,各邦若遇战争必须立即停止,因为神在赛会期间是不喜欢有战争的。各地选出最优秀的运动员前来参加,一些音乐家、诗人、绘画雕刻等艺术家和政治上的权贵要员,也都到场参加盛典,进行表演。也有一些商贩赶来做小生意。竞技运动的主要项目有竞走、持械竞走、战车竞赛、骑马表演、角力、赛跑、跳高、投际枪、掷铁饼等。竞赛中优胜者被戴上桂冠或橄榄冠,受到各种名誉和实物嘉奖,受到英雄般的尊敬和拥戴,并可以享受当时只有神才能享有的立像权利。此时,不但获胜者及其亲属,而且整个城邦和部族都会欢欣鼓舞以示荣耀。此外,还有对阿波罗神、雅典娜神的祭典盛会,也相当隆重热烈。奥林匹克运动会对希腊民族和文化发展起了善要作用,具有宗教、体育、文化经济、政治等多方面的意义,促进了希腊各城邦和部族间的团结,推动了希腊文明的进步,以至现在国际性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仍然沿用古希腊时期运动会的名称。 28 2、早期哲学流派 (自然哲学:有关宇宙本质的新争论) 希腊古典时期在哲学上出现了三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阿里斯多德。然而,希腊哲学在这以前已经有非常重要的发展,对此,我们需要回顾一下。苏格拉底之前的希腊哲学被叫做前苏格拉底哲学。 1)米利都学派:最早的希腊哲学关注的是有关宇宙本原的问题。米利都学派如泰勒斯(Thales,学派创始人,生活于公元前七世纪末到六世纪初,确切年代不详)、阿那克西曼德(Anaximander公元前 611一前545)和阿那克西美尼(Anaximenes)等人相信,整个宇宙及其不同的物质都有一个最初的实体本原。有的认为,这世界的本原是“水”;有的认为是虚无的“以太”;也有的认为是“空气”等等。 (2)毕达哥拉斯学派:以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为首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则主张万物的本质不是物质的实体而是抽象的原则——数。 (3)辩证法:在关于世界本质的辩论中,有人提出了辩证法的思想,最著名的就是赫拉克利特(Heracleitus),他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火,同时他认为世界万物是在不断地变化着的,他提到“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之中”。 赫拉克利特还提出了“逻各斯”(logos, 指蕴藏于宇宙之中,支配宇宙,并使宇宙具有形式和意义的绝对的神圣之理,也译作“道”。包含真理、真相、玄机、规律,中介等意思)的概念,认为要“按自然行事,听自然的话”。此概念后被基督教神化。 (4)爱利亚派 古希腊最早的唯心主义哲学是由爱利亚派明确表达出来的。毕达哥拉斯的思想虽有唯心的成分,但分野并不清晰。爱利亚派得名于意大利南部岛屿爱利亚,其代表人物为巴门尼得(约公元前6世纪或5世纪人)。巴门尼德反对赫拉克利特的两种认识观,认为一切皆流之类辩证认识只是感性认识或经验认识,没有从思想上说明道理,因而只是一些假象。把握真理必须同感性经验相脱离,依靠纯粹思想、逻辑思维。只有思想是真实的,是达到真理的唯一道路。这种主客观相分裂的认识标志一种与原始朴素哲学不同的新哲学形态,即逻辑思维的出现。巴门尼德头一个明确划分出思维与存在的区别。他认为世界明显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人的主体认识,另一部分是作为人们认识对象的客观世界。在主体认识方面又分作两种,一为感官经验,巴门尼德称之为意见;一为思想认识,巴氏称之为真理。他的哲学思考就建立在两种认识的对立基础上,而不是赫拉克利特的对立统一。在他看来,真理性认识表现在“存在就是存在,不存在就是不存在”,绝不是赫拉克利特那种既存在又不存在,一切都向自己对立面转化。他认为赫氏的这种思想只是意见,是虚假的感觉。他还认为我们经验感受到的 外部世界千变万化,处处呈现出不真实。与之对立的必有一个真实的世界,纯粹的存在,它只能通过逻辑思维去发现。所以人的精神思维就等于纯粹的存在。巴门尼德是主观唯心主义的最早的主要代表,他的思维方式使希腊哲学到达逻辑思维的新高度。 由于爱利亚派的出现,哲学解释上的唯物和唯心、运动和静止的分野开始明确化。唯物就是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精神,存在决定意识。唯心就是认为人的思考法则即逻辑思维规律高于物质存在,客观存在需要思维来确定,思维不通就不可能存在。这种基本的分歧贯穿着西方哲学的始终。 29 (5)原子论:在世界本原的讨论中,甚至有人提出了世界本原为原子的理论,非常接近我们现在对世界的科学认识。此人就是德谟克里特(Democritus),他主张宇宙的基本要素是数量无限、不能毁灭和不可再分的原子。宇宙中每个单独的物体或有机物因而都是原子偶然集合的产物。人和树的唯一区别就是构成他们原子的数量和排列方式的不同。 、关于真理和认识问题的讨论 3 (1)诡辩家 随着雅典民主制的发展,良好的口才成为民主政治和法庭辩论的重要条件,人们开始热衷于修辞学和演讲辩论,表现在哲学上,一些希腊哲学家放弃了对物质世界的研究,转而思考与个人关系更密切的题目,探讨真理的标准问题。人们把最早的这些哲学家叫诡辩家(Sophists)。这个词原义为“智者”,但后来逐渐被用于贬损那些使用似是而非推理的人。诡辩家们首先是一些教师,他们帮助训练那些希望在政治辩论中有更多影响力的公民,他们的学生往往非常有钱,而且有一定政治影响。在此基础上,诡辩家们对现行的一些社会、政治、宗教的规则提出疑义,他们强调人们认识和真理标准的相对性,一切以人的喜好为转移。最为重要的诡辩家是普罗泰戈拉(Protagoras),他的名言是“人是万物的尺度”。 (2)三大哲学家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苏格拉底(Socrates,公元前469一前399)应运而生,他关注的问题与诡辩家相似,他讨论人生,关注社会。不过他却是诡辩家们最坚定的反对者。他在世时没有留下什么著述,他的思想仅仅通过他学生柏拉图和色诺芬等人的著作才为人所知。根据柏拉图的记载,苏格拉底认为诡辩家经常夸大其辞,他们培养的学生巧言令色,背离正道。他自己反对人家称他诡辩家,而自称“智慧的热爱者”,这一词后来演变成西方语言中的哲学家(Philosopher)。苏格拉底希望人们关心现实问题,而不是一味地模仿先人。只有这样人们才能获得智慧,找到正确的生活道路。他承认人为万物尺度,同时认为是理性而非感觉是人的最重要的品质。苏格拉底反对真理的相对性,他认为人们能够发现独立于人类欲望之外的正确和公平的恒久原则。他在教育方法上也与诡辩家迥异,他反对死记硬背,而是不断地提出问题让人们去思考。“认识您自己”是他的至理名言,通过不断回答所提出的问题,认识人类本身,认识什么是爱情,什么是友谊,什么是义务,什么是爱国,什么是荣誉,什么是正义等等。每个人通过思考都可以找到他自己的答案。苏格拉底在政治上采取一种反民主的态度,因为他认为挑选一些毫无能力和才干的人管理国家愚不可及。由此,他与当时的主流社会格格不入,也树立了不少政敌,当时政府以毒害青年和亵渎神圣的罪名对他进行审判,最后被判死刑,迫他饮鸩而亡。 苏格拉底的思想被他的学生继承。他最出色的学生就是后来成为希腊大哲学家的柏拉图。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9一前347)出身于雅典贵族之家,曾从苏格拉底求学十年。苏格拉底死后,他在雅典的公园“阿卡德米”(Academie)创办了一所学校,“阿卡德米”后来也就有了“学院”的意思。他有很多作品,最重要的作品是一些对话,如《辩诉篇》、《裴多篇》、《理想国》、《帕门尼德》、《智者篇》等等,是希腊古典哲学家中留下著作最多的一个。在哲学方面,他明确地提出现实客观世界之外, 30 还有一个超经验的理念世界,现实是理念派生出来的,现实世界变动不完,而理念世界则是永恒的。在宗教上,他认为神是宇宙最高的主宰,相信人生可轮回。在政治上,他在《理想国》中将国家中的人们分为哲学家、武士和劳动者三个阶级。人们应该从事他最适合的工作,英勇善战者可为武士,关心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者可以经商和从事体力劳动,治理国家的任务交给少量聪明、能干、富有正义感的人,这些人就是哲学家。所以他在政治上主张贵族治国,不过这些贵族不是凭出身而是凭他们的才干获得治理国家的资格。他的理想国是人类最早具有乌托邦性质的构思,所以人们常将柏拉图看作是乌托邦思想的先驱。 希腊第三位伟大的哲学家是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一前322),他是柏拉图的弟子,曾在柏拉图学院学习和执教二十年,后来担任过马其顿王亚历山大的教师。他在世界观方面是个二元论者,摇摆于唯物论和唯心论之间。他曾批判柏拉图的唯心主义学说,认为理念世界不能成为现实世界的本原,承认物质的客观存在性。同时,他又主张推动物质发展、决定物质形式的世界最终动力是神。亚里士多德的成就绝不局限在哲学方面,他是当时古希腊最博学的科学家和最伟大的学者,他的研究范围涉及哲学、逻辑学、修辞学、心理学、生物学、物理学、历史学、伦理学和美学,其主要著作有《工具篇》、《物理学》、《论灵魂》、《政治学》、《伦理学》、《诗学》和《形而上学》等。他将许多事实组织在一起,给相似的事物下定义,指出它们的关联,形成较为系统的理论。这种系统思考的方法,在欧洲中世纪时被当时的欧洲学者所继承,成为以后西方文明最主要的特征之一,这是亚里士多德留给西方文明最为重要的遗产。比如他研究了150个城邦的政治组织,在《政治学》中作出他自己的结论。他通过研究个人的行为和信仰,在《伦理学》中提出他关于道德和幸福的思考。在《诗学》中,他通过研究希腊悲剧指出好的剧本和差的剧本的区别。当然由于涉猎广泛也难免有不少错误的论断,尤其在科学领域许多说法在今日看来非常荒谬。 四、古希腊的文学和艺术 1、文学 希腊文学到古典时代也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发展。希腊的文学作品种类繁多,有史诗、抒情诗和戏剧。 (1)诗歌 希腊文学最早阶段以史诗为标志,除了我们前面提到的荷马史诗外,还应包括赫希奥德的作品,特别是他的《工作和时日》开始描写农家的生活,显示出文学的新变化。在史诗以后,希腊进入抒情诗繁荣的阶段。抒情诗是从民歌发展而来,可分为哀歌(或称双管歌)、琴歌和讽刺诗三类,诗歌常以歌唱的形式或朗诵的形式表现出来。哀歌一般用双管伴唱;琴歌有独唱和合唱,以竖琴伴唱;讽刺诗用双管或竖琴都可伴唱。抒情诗与史诗不同,它们的题材完全与现实生活有关,表现当代人的情感和事件。抒情诗多半以爱情为主题,但也有不少反映当时的政治斗争。双管歌以公元前7世纪末的阿尔开俄斯最为著名,讽刺诗最著名的代表是阿客罗科斯,他的作品讽刺尖锐,激昂有力。在琴歌创作中,女诗人萨福的独唱琴歌最负盛名,萨福的诗大都用简洁自然的语言写出自己复杂的心理变化,感情真挚动人。阿那克瑞翁是另一位琴歌著名诗人,是典型的宫廷诗人,大量的诗歌用来歌颂醇酒和爱 31 情,不太关心政治,反对战争。 (2)戏剧 到了希腊的古典时代,希腊最具代表性的文学形式是戏剧。希腊戏剧是希腊文学对世界文明作出的最为重要的贡献之一,世界文学宝库可列举的文学精品中,希腊戏剧占有很大的比重。早在公元前六世纪时,雅典就有戏剧表演,戏剧是从祭神颂歌发展而来,以后成了祭神节日庆典的重要仪式。公元前五世纪时,雅典戏剧空前繁荣,其形式有悲剧、喜剧、讽刺剧和酒神赞歌等。戏剧演出实际上是若干部戏剧的竞赛,一部戏剧要有若干制作人(choregie)、剧作家(诗人)、演员和合唱团这样一套班子。制作人由城邦在富人中挑选,由他们出钱组织剧本、合唱团和演员。戏剧首先要由诗人写成剧本,希腊人是最早创作剧本的民族。剧本以诗歌的形式写成,一般由三个演员和合唱团来演出,演出班子由清一色的男性组成,三个演员轮流分担各种角色,包括女性角色,他们脸带面具,模仿不同的声音,服装和鞋子相对夸张,以显得他们比常人要大一些。戏剧演出一般从天亮开始一直演到太阳下山。评议团从参演的戏剧中评出最佳制作、最佳诗人和最佳演员三大奖。剧场是露天的,最初就设在山脚下的斜坡上,后来为便利观众,在斜坡上用石块垒起座位。希腊剧场呈圆形,一般倚山坡而筑,没有真正的舞台,演员在观众座位前面一片开阔的场所演出,合唱团所围的范围就是舞台。人们时常在剧场也讨论政治问题,使剧场成为当时公民的政治讲坛和文化生活的中心之一。希腊观剧的票价非常便宜,从公元前355年起,雅典政府认为戏剧对公民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就开始发放观戏津贴,穷人可以免费观剧。 悲剧是希腊文学的最高成就。希腊悲剧是从赞美酒神的颂歌和祭祷发展而来的。悲剧一词原意为“山羊之歌”,因为歌咏者披着山羊皮扮演半羊半人的角色(酒神的随从),另一种解释是,在表演比赛中歌者争取得到的奖品为山羊。希腊悲剧与莎士比亚或现代剧作家的悲剧显著地不同。首先,舞台上的动作很少,演员主要通过歌唱和朗诵诗歌来展开情节;其次,希腊悲剧很少注重研究复杂的个人性格。没有性格的发展变化,人物恶就是恶,善就是善,没有人物内心矛盾的斗争;第三,人所遭遇的悲剧性结局,不是人与人矛盾冲突的结果,而是人与宇宙矛盾发展使然,是人性的弱点加上外在的力量将主人公推上悲剧之路,是神对人性弱点的惩罚。由此,希腊悲剧通过描述正义的胜利来教育观众,要求克服人类的弱点,以此达到纯洁观众情感的目的。 雅典最有名的三大悲剧作家是埃斯库罗斯(Aeschylus)、索福克勒斯(Sophocles)和欧里庇得斯(Euripides)。现今留传下来的仅为他们三人一小部分的作品。 ?悲剧家中第一人是埃斯库罗斯(公元前525—456年),他被认为是希腊悲剧的奠基者。据说他写了大约80部戏剧,但完整保留下来的不多,其中最为著名的有《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和《俄瑞斯特亚》三部曲(《奠酒人》分为三部,首部为《阿伽门农》,第二部为《奥瑞斯提亚》,尾部为《报复神》呌呌内容主要讲述俄瑞斯忒斯的母亲谋杀了父亲阿伽门农,为了替父亲报仇,于是又杀死了母亲克吕特美奈斯特,但俄瑞斯忒斯这一举动却触怒了神,于是受到神的处罚。)。前者涉及人与神的关系,后者则是强调罪与罚。?第二个重要的悲剧家索福克勒斯(公元前496—406年),常常被认为是三大悲剧作家中最伟大者。他一生创作了100多部戏剧,得过二十四次戏剧奖,是得奖最多的悲剧诗人。 32 与其先驱者相比,他的风格更精致,他的哲学也更深奥。他捍卫传统的社会价值观,热爱和谐与和平,尊重民主,同情人类的弱点。他的戏剧中最著名的是《俄狄浦斯王》和《安提戈涅》。其中《俄狄浦斯王》被亚里士多德赞誉为悲剧最完美的典范。?最后一位伟大的悲剧家是欧里庇得斯(公元前480,406年),他的作品与前两位不同,更具现代主义色彩。他关注现代问题,对一些传统的观念提出怀疑,他喜欢贬低骄傲者而抬高位卑者。对一些普通人甚至奴隶表示同情。和希腊人将战争看作是勇敢和光荣的行为不同,他展示战争的悲剧一面。他还对希腊社会将妇女排除在社会和文化生活之外提出抗议。欧里庇得斯最著名的悲剧中包括《阿尔克斯提斯》、《美狄亚》和《特洛伊妇女》。 除了悲剧作家外,希腊也还有喜剧作家。公元前五世纪,喜剧得到充分发展,古希腊喜剧起源于祭酒神的狂欢歌舞和民间滑稽戏。喜剧内容大半是政治讽刺剧和社会讽刺剧。当时的喜剧一般由六个部分组成:开场、进场、对驳场、评议场、插曲和退场。主题思想主要表现在对驳场中,斗争一方胜利之后是一些欢乐的场面,显示胜利的后果。亚里士多德将喜剧定义为对丑的、滑稽的事件和人物的摹仿。雅典最杰出的喜剧家是阿里斯托芬,他出身于贵族家庭,交游甚广,是哲学家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朋友。他写过44部喜剧,现存11部。有《阿卡东人》、《和平》、《骑士》、《女公民大会》、《云》和《财神》等。几乎当时所有的名人和制度都遭到过他的嘲笑,如他曾嘲笑过苏格拉底的教育理论,他也嘲笑妇女介入政治。 (3)寓言 伊索寓言虽然冠以伊索的名字,但究竟哪些是他写的,现已无从稽考。因为最早的伊索故事集大约成书于公元前3世纪,那时伊索已去世很久了。公元1世纪有人把所有的寓言故事都汇集在伊索名下,统称为《伊索寓言》。其中《狼和小羊》、《农夫和蛇》,《农夫的儿子们的争吵》、《龟兔赛跑》和《狐狸和葡萄》等,直至今日仍广为流传,被人作为比喻和借鉴。 (4)历史。最著名的史学家有希罗多德、修昔底德和色诺芬三人 。 在悲剧和喜剧产生的同时,希腊出现了正式的历史著作,从文学角度来说,它也意味着散文的发展。希腊人在历史学上有伟大的创造,历史著作非常丰富,为后来的欧洲史学打下了基础。最著名的史学家有希罗多德(Herodotus)和修昔底德(Thucydides)。 希罗多德(约前484一前425)生于小亚细亚西海岸的哈利卡纳苏城。曾游历埃及、腓尼基、巴比伦以及黑海北岸一些地区。他著有一部记述直到公元前479年为止的希波战争史《历史》,“历史”希腊语的最初意思相当于“调查”,主要记载亲历者的所见所闻,所以这部著作留下了大量的、珍贵的历史资料。希罗多德的记叙非常吸引人,也有较强的故事性,有时难免有夸张的地方,但他常常注明哪些是他自己亲见的和调查所得,哪些是道听途说等,表现出历史学家的严肃态度。这部著作的重点虽然在希波战争,但为了更深刻理解这场战争,他将视野扩展到希腊古代的历史,扩展到非希腊国家的历史,所以它也是第一部世界史著作。他是欧洲第一个伟大的历史学家,欧洲人尊之为“历史之父”。由于这部著作还涉及到地理描写和世界许多民族生活方式的描写,希罗多德还被认为是最早的地理学家和民族学家之一。他的《历史》到了亚历山大帝国时期(公元前4世纪中叶后)就已经按缪斯九神的名字分为九卷,可知当时此著作就已被人当作经典了~ 33 修昔底德(约前460一约前400)是雅典贵族出身。他本人曾任雅典将军,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作战失败,被放逐多年,后回到雅典。他根据自己的经历,写了多卷本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他的著作不像希罗多德那样简单地转述别人的叙述,而是试图从人的行动中寻找历史事件的原因。他首先严格按时间顺序将事实排列,然后让许多亲历者表达不同的观点,最后提出自己的解释和见解。由于作者希望他的著作能成为未来政治家的指南,所以他的分析主要集中在政治层面上,在描述战争的过程中穿插了大量政治人物的鼓动宣传和演说,最终将雅典战争的失败归之于党派之争。这本书只写到公元前411年就戛然而止,原因至今不明,令人不免叹惜。 色诺芬(Xenophon, 约430,354BC),苏格拉底的弟子。公元前401年参加希腊雇佣军助小居鲁士(Kurush,约前424~前401年)争夺波斯王位,未遂,次年率军而返。前396年投身斯巴达,被母邦判处终身放逐。著有《远征记》、《希腊史》(修昔底德《伯罗尼撒战争史》之续编,叙事始于前411年,止于前362年)以及《回忆苏格拉底》等。尽管色诺芬在研究和理解历史的深度上不及修昔底德和希罗多德,但是在观察和表现历史的广度上却有他自己的特点:角度新、视野宽。与此同时,公元前5世纪末至4世纪初的希腊史事,主要是靠他的记载才流传下来的。因此,色诺芬在西方史学史上的地位和贡献是不容抹杀的。色诺芬的史学特点和贡献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扩充了历史著作的记述范围。色诺芬博识善文,他的著作涉及到政治、哲学、军事、经济等诸多领域,成为后人综合研究古希腊社会的必读文献。? 草创了以人叙史的新体裁。色诺芬在《希腊史》中就非常注意集中叙述历史人物的活动。他的《阿格西拉于斯传》和《居鲁士的教育》等著作,更是初步形成了比较典型的传记体体裁。后来,古希腊的史学家们开始逐步把传记作为史学著作的一种形式,认识到叙述历史人物事迹的重要性,最后终于达到了普鲁塔克《名人传》那样的高峰。? 重视经济生活。色诺芬比当时的任何一个史学家都要重视人们的经济生活以及经济因素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他的2部经济专著中,最早使用了“经济”这个词汇,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奴隶主经济理论,详细地记述了古希腊城邦的经济事务,为后人研究和了解古希腊的社会历史提供了方便。马克思在《资本论》的第1卷中,为了说明古希腊的社会分工情况,就大量地引用过色诺芬的著作。 2、艺术 (1)建筑 由于雅典在希波战争中发挥了领导作用,雅典在各城邦中的地位大大提升,在随后建立的反波斯联盟――提洛同盟中占据盟主地位,雅典也成了整个希腊的文化中心。可以说,古典时代的希腊文化主要以雅典为代表。 在希波战争中,波斯人曾经攻陷过雅典,雅典卫城被彻底摧毁,庇西特拉图时期建造的雅典娜神庙也遭火焚。战后,经过30年的准备,在公元前449年,在伯利克利首席将军的领导下,雅典人开始了对卫城的重建。当时具体负责卫城重建的是最著名的建筑家和雕刻家菲迪亚斯(Phidias),在他下面集合了一大批非常有才能的艺术家和工匠。重建的卫城是希腊建筑艺术和雕塑艺术发展的集中体现。卫城中集中了一批建筑,最为重要的当然是帕特农神庙和伊列克提翁神庙。 人们通过希腊建筑中的柱式来区别希腊的建筑风格。希腊建筑主要有三种柱式:多利亚式,爱奥 34 尼亚式和科林斯式。多利亚式产生较早,形态厚重朴实,石柱无柱础,柱头亦无装饰,也被称为“男性柱”。爱奥尼亚式典雅秀逸,石柱有柱础,柱头刻有涡旋卷形装饰,尽展女性体态的清秀柔和之美。科林斯式风格趋于华丽,柱头刻有精美的叶状装饰,宛如满盛卷草的花篮。从比例与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来看: 多立克一般是柱高为底径的4—6倍,檐部高度约为整个柱子的1/4,而柱子之间的距离,一般为柱子直径的1.2—1.5倍,十分协调、规整而完美。 爱奥尼克,柱高一般为底径的9—10倍,檐部高度约为整个柱式的1/5,柱子之间的距离约为柱子直径的两倍,十分有序而和美。 科林斯,在比例、规范上与爱奥尼克相似。这些比例与规范,与这些柱式的外在形体的风格完全一致,都以人为尺度,以人体美为其风格的根本依据,它们的造型可以说是人的风度、形态、容颜、举止美的艺术显现,而它们的比例与规范,则可以说是人体比例、结构规律的形象体现。这种样式因为装饰过分在希腊古典时期很少被采用,直到希腊化时代和古罗马时才被大量采用。 图:古希腊建筑柱式 帕特农神庙外部为多利亚柱式,所以公认为多利亚式的建筑,但其内部廊柱则为爱奥尼亚式。它的特色主要表现在它的和谐和富有节律。“帕特农”意为“处女宫”,即处女雅典娜,这是一座供奉雅典主神雅典娜的神庙。神庙长70米,宽31米,庙高和底宽之比接近0.618的黄金分割比例,正面看去非常和谐。东西两侧各8根立柱,南北两翼各17根立柱,柱高为10.4米, 大石柱稍向中心倾斜,使柱子显得更轻快协调,也使整座建筑更富有韵律感和节奏感。东西两边的三角墙上刻满了装饰性的雕刻,神庙上的装饰雕刻是在当时最著名的雕刻家菲迪亚斯主持下完成的,有些雕塑不一定是他亲历亲为,不过根据总体风格的一致性来判断,雕塑的草图或构思可能出自他本人。东面三角墙的高浮雕描写雅典娜诞生,其中脍炙人口的作品有“命运三女神像”(现存大英博物馆);西面三角墙雕像描写雅典娜与海神波赛冬争做雅典的保护者的故事。神庙上的雕像每一组看似独立,但总体上起伏有致,非常协调。这些浮雕雕刻得栩栩如生,薄如蝉翼的衣衫紧贴于身,衣褶的线条轻快流畅,将这些神的身体曲线隐隐地构勒出来,很难想象用大理石还能表现如此柔软的物体。希腊神庙内部不是祭祀的场所,而是一个供神的大佛龛,帕特农神庙内庭有一尊菲迪亚斯雕刻雅典娜巨像。这尊雕像高12米,由木头雕成,外用象牙和金片镶嵌,光彩照人。我们今天看到的帕特农神庙遗址是一座白色的大理石建筑,其实在古希腊时代,这座神庙是彩绘的,它的三角墙和上面的浮雕都被绘以各种颜色,其主色调可能为蓝红两色。 图:左为帕特农神庙;右为帕特农神庙东面山墙上的一组浮雕(三女神) 雅典之雅典娜胜利利女神神庙与伊瑞克提翁神廟也是著名的愛奧尼亚式的神庙。伊瑞克提翁神庙与帕特农神庙相对,它东西两面为秀美的爱奥尼亚柱式构成的柱廊,为典型的爱奥尼亚式建筑。它的建成年代要晚于帕特农神庙,是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即雅典与斯巴达之间长达27年的战争,自公元前431-前404年)时期建造起来的。它最为人们称道的是它的南墙,在这面墙上有六根女像柱。从艺术处理上看这些女像柱是属于菲迪亚斯的风格。女像柱立于高台上,头顶石梁,呈稍息姿态,身上衣褶自然下垂, 姿势优雅且端庄,十分优美,毫不做作。以人体作为柱子,也不失为希腊雕刻家的一大创造。 35 图:左为伊瑞克提翁神庙,右为神庙南墙的女像柱。 宙斯神庙位于奥林匹亚村,是为了祭祀宙斯而建的,也是古希腊最大的神庙之一。宙斯神殿建于公元前470年,于公元前456年完工,由建筑师Libon设计,宙斯神像则由雕刻家菲迪亚斯负责。宙斯神庙是按照伊奥尼亚风格的建筑,后来改用了科林斯式石柱风格,而且一概使用大理石。整个建筑坐落在一块205米长,130米宽的地基上,神庙本身长107.75米,宽41米,共有104根科林斯柱。每根石柱高达17.25米,顶端直径达1.3米,约计用大理石1.55万吨。和众多的古希腊神庙一样,宙斯神庙也遭受严重的破坏,104根柱子中仅存13根。宙斯神庙和哈德良拱门隔路相望,宙斯神庙位于路南,而哈德良拱门则位于路北,这两座建筑都是由距今1900多年前的罗马帝国国王哈德良时期修建的。现在我们已经无法看到宙斯神庙和哈德良拱门的原始形态,只能通过断壁残垣来回忆当时的辉煌。 宙斯神殿是古希腊的宗教中心。神殿位于希腊雅典卫城东南面,依里索斯河畔一处广阔平地的正中央,为古希腊众神之神宙斯掌管的地区;目前这地方尽是一片黄澄澄的丘陵,但是在古希腊时期,四周环绕翠谷和清冽溪水,景境幽雅,不远处更有一座密林,绿意浓郁,林中小径两旁更是花木扶疏,争奇斗妍,美不胜收,更是当时的宗教中心。在古希腊时代,那地位于雅典城墙外,到了哈德良帝时代为了扩大雅典城规模,将城墙往外扩展,才把神殿纳入城内。 直到公元前86年,罗马指挥官苏拉(Sulla)攻占雅典,破坏了尚未完成的建筑,将一部分石柱和其他建材拆下来之后,运到罗马。直到今天,在罗马市中心的古罗马广场遗址上,还能看见它们。神殿是以表面铺上灰泥的石灰岩建成,殿顶则使用大理石兴建而成。宙斯庙尤以象牙和黄金的塑像而闻名于世。 图:宙斯神庙及科林斯柱式的柱头 (2)雕刻 希腊艺术中最重要的成果表现在他们的雕刻上。我们上面看到,希腊的雕刻与建筑是紧密结合的,到了古典时代,希腊的雕塑也发展到它的黄金时代,涌现出一大批精美的杰作。我们现在看到的希腊原作并不多,大量的希腊原作是用青铜浇铸的,年长日久,青铜或被锈蚀,或被移作他用。我们现今所见的希腊作品青铜的较少,许多可能是古罗马时代的复制品。 古典时代的雕刻作品已经摆脱了古朴时代的程式。在古朴时代,希腊的雕刻表现出古代埃及的一定影响,男性雕像的典型是裸体青年男子雕像,希腊人认为男人的身体是神圣的,众神喜欢目视他们。这种男子裸体像古代统称为“库罗斯”(kouros,意即“小伙子像”),几乎都呈同一类型的姿态:直立、左腿前伸,两臂垂在身旁,两手握拳,头发梳成辫式,垂在颈部两边,与埃及雕像的正面律相符。女性雕像则表现出一种“古典式微笑”的程式,都穿着打褶的连身长衣,衣服上充满色彩和装饰,头发梳成两条辫子,身体姿态也比男性雕像自然得多,有时还伸出一只手。古典时代的作品与此大不相同,它们更突出人性,人体比例匀称,姿态强调一种动态平衡,庄严而不失优雅。古典时代最著名的雕塑家有菲迪亚斯(Phidias)、米隆(Myron)、普拉克西特勒斯(Praxiteles)、波里克里特斯(Polyclitus)。 36 ?菲迪亚斯是伯里克利同时代人,二人为好友,前面已经提到他主持了卫城的重建工作。确定是他本人作品的有两座巨大雕像,一座是前面提到过的帕特农神庙内的女神雅典娜的雕像。另一座是奥林普斯山上的宙斯神庙内的宙斯神像,在古代这座宙斯神像曾被看作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米隆与菲狄亚斯处于同一时代,他的作品素享盛名,代表作为《掷铁饼者》。《掷铁饼者》高173厘米,塑造得极其生动,它表现运动员即将掷出铁饼的瞬间姿态,掷者弓腰扭身,右腿弯曲,左脚拖后,重心落在右脚而使左手自然地往右膝方向摆动。整座雕像本身就像一把弓,极富张力。同时突出希腊古典雕塑的理性特征,运动员面部表情镇定肃穆,与那紧张的肢体形成对比。?普拉克西特勒斯的代表作品《赫尔姆斯和小酒神》是仅存的古希腊古典大雕刻家的原作,其姿态极富表现力表现力。他的另一代表作《克尼多斯的阿芙洛蒂特》被认为是最早的裸体女像。这是希腊雕刻艺术史上第一件以全裸体形态来表现女神的惊世骇俗之作。作品问世时曾引起极大的非议,然而却清楚地表明时代的个性:诸神灵已开始从偶像的地位坠落,成为人类情感的象征。这种人文主义经过后来“希腊化”的发展而成为欧洲优秀的艺术传统。(古罗马学者普林尼记载说,普拉克西特列斯曾为科林斯城雕刻两尊维纳斯像,一尊着衣;另外一尊为裸体,标价相同。可是科林斯城为那尊裸体像惊恐万状,坚决拒收裸体的而选择了着衣的维纳斯。可是大胆的克尼多斯城毅然选择了全裸体维纳斯,并且郑重地安放在中心广场上。这引起了邻近国家地区人们的极大好奇,从此来克尼多斯参观的人络绎不绝,过去一向无人问津的克尼多斯由于这尊裸体维纳斯而名震希腊,一下子竟成了人们“朝圣”的地方。)他的传世复制品《捉蜥蜴的阿波罗》、《萨提洛斯》和《阿尔忒弥斯》,都有这一特点。普拉克西特列斯在希腊雕刻史上可与菲狄亚斯相提并论,他同菲狄亚斯创立的“崇高的样式”相对抗,以创立“优美的S形样式”而饮誉希腊,并且影响了后世的艺术创造。 ?波里克里特斯也是公元前五世纪时的人物。他一心追求人体最完美的表现法的理论,专长雕塑人体像,以表现人体健康美著称。代表作品为《持标者》。这座持标者雕像非常典型地阐述了希腊雕塑的范式:身长与头的比例是7:1,头比真实的人体比例要小;雕像的真面姿态为反“S”型或“S”型,以显出动态中的平衡。他归纳整理了一本著作《规范》,Kanon,,这本书将理论具体化,因为书内表现了人体解剖学与人体美学的典型,由此可看出希腊人理性的特质。 《掷铁饼者》 《赫尔姆斯和小酒神》 《持标者》等 我们大致可将希腊雕刻艺术分为三个阶段: ?从公元前七世纪到公元前六世纪。这一时期的雕塑并不成熟,带有埃及雕塑的痕迹。作品很呆板。如公元前七世纪的“青年男子像” 基本上是模仿埃及作品。最初的雕刻是古朴的。人的形状表现得很拙劣,人像的四肢是僵硬的,脸上有一种人为的,固定的露齿笑。这种微笑被称为古典式的微笑。最初流行的题材是一个覆着布的女人,伸出来的手握着献给女神的祭品。 ?公元前五世纪。此时的雕塑艺术趋于成熟,形成了希腊自己独特的艺术特点。如米隆的“掷铁饼者像” 和“驾车者像” 代表了有希腊特征的雕塑艺术的形成。伯里克利时期雕刻更显得生动活泼,接近于自然的人。雕刻家普拉克西特勒斯雕刻了第一个大型裸体的妇女像“克尼多斯的维纳斯”。 37 ?(希腊化时期)从公元前四世纪至公元前三世纪。这一时期雕塑技巧趋于完善,但思想性却不如前期。 (3)绘画 古代希腊的绘画也非常有名,不过现在存世的大多是瓶画艺术,即绘制在陶器上的图案。古希腊在公元前7世纪末,其陶绘艺术就开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出现了一种被称为黑绘式的陶瓶。所谓黑绘式,就是在红色陶器底子上画上黑色釉料的图形。以后又出现了红绘式陶瓶,这种风格恰好同黑绘式相反,将底子徐上光亮的黑釉,让图形留为赭红本色。这些陶瓶上的绘画内容大多都是希腊神话及传说,也有关于人们日常生活的描写。人物接近写实的手法,带有一些装饰性,线条流畅活泼,非常富有特色,体现了希腊艺匠们的创造与技艺。 从一些文献和罗马的复制品中我们还知道,希腊也有壁画艺术。壁画所画的常常是希腊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中的一些场景。 我们在罗列了希腊艺术的一些作品后,有必要概括一下希腊艺术的重要特征。首先,第一个特征是它非常重视人类本身,将人类看作是宇宙间最重要的创造物。虽然希腊艺术大量的作品是表现神的,但希腊人认为神具有人性,他们是为了保护人类而存在的。因此他们完美地表现神,也就是完美地表现人自己。为了完美地表达神,他们又必须通过对人体理想化的表现来实现,他们的作品源于对人体的观察和模仿,但又将希腊人关于美的理解集中地反映在他们的作品中。力量、智慧、光荣、优雅、勇敢既是神的写照,也是他们认为人类最值得推崇的理想。与第一个特征相关联,希腊艺术的第二个特点是对作品比例的独特关注和重视,追求视觉上的和谐。希腊人始终在寻求一种美的客观标准。他们认为美可以通过和谐的数量比例来表现。因此希腊艺术家不断地在雕刻和建筑中探索寻找完美的比例。经过大量的实践、概括和抽象,他们终于创造出了黄金比和1:7、1:8(头与整个人高之比)的人体比例,从而在形式方面确立了美的客观规范。希腊艺术的第三个特点是强调和突出理性精神。希腊民族是善于进行理性思考的民族,他们在艺术中始终把体现理性精神作为最高的原则。这种理性体现在艺术上,就是强调和谐、平衡、节制、典雅和静穆,所以希腊的雕塑在人体表现上常常姿态优雅,但面部表情始终是不动声色的。第四个特征,希腊艺术不是唯美主义,它所强调的是美与实用性的结合,它认为美、善和实用性是结合在一起的,因此它们的艺术品不仅仅是用来观赏的,许多艺术品也是实用品。 五、希腊化时代 在公元前4世纪的城邦危机时期,希腊奴隶制经济在战乱之中仍继续有所发展,因为从实质上说,城邦危机本身就是奴隶制发展的结果。奴隶制经济要求建立大国甚至帝国,原来小国寡民的希腊城邦却和这一要求背道而驰。城邦体制要被奴隶制的进一步发展所抛弃,于是出现了城邦危机,而在危机中,奴隶制经济仍将不断取得进展。危机引起的战争虽然破坏生产,却对奴隶制发展不无好处,因为战争提供了滔滔不绝的奴隶来源,还使许多奴隶主借战争大发横财。另一方面,奴隶制的发展又破坏了城邦的经济基础,公民中的小农和手工业者在战乱之中纷纷破产,进一步加深城邦的危机。上述各 38 种因素加在一起,就说明曾作为古典城邦体制基础的小农与手工业者的经济以及兵农合一的公民兵制此时已遭严重破坏,广大贫民(破产小农、手工业者和无地公民)与大奴隶主的矛盾日趋尖锐,城邦内部的阶级斗争再次高涨起来。许多城邦都爆发了贫民起义,有时奴隶亦响应参与,共同开展反抗大奴隶主的斗争。北非的殖民城邦昔兰尼、斯巴达、科林斯、阿哥斯“棍棒党”起义。尽管起义最后仍归失败,但群众的激进却表明城邦民主政治体制再也满足不了贫民的要求。奴隶制国家的安全和奴隶主阶级的利益现在已不能靠日趋薄弱的公民武装来保护,代之而起的是雇佣兵。到公元前4世纪,希腊各邦对外作战对内镇压便主要依靠雇佣兵,这些雇佣兵的头目成为风云人物,更使城邦政治有名无实。为了壮大自己的力量,希腊奴隶主阶级想到只有向东方侵略、掠夺东方财富才是唯一出路,可是指挥各路兵马向东方进军仍得依靠国王之类专制势力。于是,无论从加强对内镇压和对外侵掠说,希腊奴隶主都感到城邦无用而把眼光转向王权统治。前面提到的演说家伊索克拉底就曾代表这种思想致书马其顿国王腓力,希望他领导希腊各邦“把战争引向亚洲,把财富夺归希腊。”这一口号,不仅反映了希腊奴隶主的野心,也透露出他们对城邦体制的深刻失望。伯罗奔尼撒战争不仅结束了雅典的霸权,而且使整个希腊奴隶制城邦制度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另外,各城邦间开始了争霸斗争。城邦危机既由奴隶制发展而引起,势必导致各大邦为争霸而混战不已、愈演愈烈,最后是把希腊纳入奴隶制发展所要求的建立王国和帝国统治的轨道。伯罗奔尼撒战争,使得斯巴达称霸于全希腊,使其寡头政制得以推行;各邦民主势力同时遭到迫害。寡头政制的蛮横统治又引起各国的强烈不满,许多城邦起兵反抗,伯罗奔尼撒同盟趋于瓦解。接着,几个比较强大的城邦如底比斯、雅典又为争夺希腊霸权继续战争。在公元前395—387年间、公元前357—355年爆发了两次大规模的争霸斗争。各邦的混战和同盟的分合层出不穷,始终未能找出摆脱战乱和危机之路,可见城邦体制的生命力已濒枯竭,而城邦危机却为马其顿王国的兴起及其控制希腊提供了方便。 马其顿位于希腊北部山区,在公元前4世纪时,这里居住着一支粗野好战的民族。他们和希腊人关系密切,受到希腊文化的影响。马其顿人以村落为单位,每个村落由一位强大的贵族进行统治。它有国王,但国王的权力取决于他本人的能力和贵族的支持。公元前359年,一位名叫腓力(Philip)的年轻人登上王位。这位国王年轻时曾作为底比斯的人质在希腊生活过三年,对希腊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有了较深刻地了解,希望将马其顿改造成希腊那样的国家,并最终将希腊置于他的领导下。他在国王任上,加强国王的权力,建立了第一支不依赖于贵族的常备军,随后统一了马其顿王国。腓力治军非常有一套,他将步兵编成方阵,称为马其顿方阵,并与骑兵和弓箭手配合,大大加强了战斗力。在力量增强以后,他开始觊觎希腊城邦的领地。首先控制了爱琴海北部沿海的一些希腊人殖民地,然后逐渐南下,准备将整个希腊统一在他的领导之下。 当时希腊人对马其顿腓力的态度并不一致。有些城邦的居民将腓力视作振兴希腊的救星,认为由他统一希腊可以使希腊结束战乱,重回和平;而另一些居民则认为马其顿的胜利会扼杀希腊的民主和自由。在雅典,将马其顿视作死敌的是一位著名的演说家德摩斯梯尼(Demosthenes),他在公民大会上进行鼓动演说,号召雅典人民起来抗击马其顿人,再次担负起领导希腊的责任。尽管他雄辩滔滔, 39 但未能赢得雅典人的一致赞同。当雅典人在彷徨犹豫之际,马其顿腓力国王以他卓有成效的行动不断南下,征服一个又一个希腊城邦。有些屈服于他的武力,有些是由于内部的人被他收买而陷落。而当雅典最终决定拿起武器的时候,大势已去。腓力在公元前338年克罗尼亚(Chaeronea)的战役中大败雅典为首的盟军,希腊不得不臣服于马其顿。就这样,希腊许多哲学家们统一希腊的梦想在他们预想不到的情况下实现了,但这是怎样的一种代价~希腊的自由由此也化为乌有。腓力将希腊城邦组织起来,要求他们支持他对波斯开战,以征服亚洲。但公元前336年,就在他的军队越过海峡到达亚洲的时候,腓力被王后奥林匹亚斯(Olympias)唆使的凶手暗杀。这位王后,由于腓力娶了新的妻子而心生忌恨。由于腓力提前退出历史舞台,就给另一位更年青的君主创造辉煌的历史提供了机会。继任腓力王位的就是日后震惊世界的亚历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 (一)亚历山大帝国与希腊化时代 亚历山大继任马其顿国王时年仅20岁。这位年轻人英俊潇洒,风流倜傥,精力旺盛,他很快用事实来说明,他在各方面都将超过他的父亲。在作风和行动上,他与他的父亲有几分相似,但双方往往发生争吵。亚历山大看到他父亲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后,曾忌妒地想他父亲会把他想做的事都做了,留下的是一片无用武之地。不过,他的父亲一直想将他的儿子培养成一位伟大的君王。为此,他将亚历山大编入军队进行军事训练,聘请希腊当时最伟大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担任他的教师。正是由于接受了这样的教育,才使亚历山大开始热爱希腊文化,他最爱读的书据说是《伊利亚特》,最崇拜的英雄就是远征特洛伊城的战将阿喀琉斯。 亚历山大上台后首先镇压了希腊各城邦的叛乱,巩固了他在希腊和马其顿的统治地位。公元前334年,他留下一名亲信代为统治希腊,自己亲率一支由48000人组成的军队,渡过海峡杀奔亚洲。亚历山大在公元前334年格拉尼库(Granicus)河战役初胜波斯军队,然后夺取了小亚细亚的一些沿海城市,剥夺了波斯的港口,以防波斯人从海路切断他的后路。随后在公元前333年伊苏斯(Issus)战役中,他的军队以少胜多,重创波斯军队,迫使波斯国王落荒而逃。亚历山大乘胜前进,在征服整个小亚细亚后,再取叙利亚,进军埃及,然后再挥师北上向美索不达米亚挺进,在公元前331年高加美拉(Gaugamela)战役再次大败波斯军队,最终攻下巴比伦城。最后整个波斯帝国都处在亚历山大的控制之下,由此建立了地跨欧亚非,包括小亚细亚、埃及、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和波斯的宏大的亚历山大帝国。 图:亚历山大远征与亚历山大帝国 不过,亚历山大并不因此而感到满足,他再次挥戈东向,准备将帝国的版图扩展到当时地中海边的人认为的世界尽头印度。他在征服了巴克特里亚(大夏,今阿富汗)后,率军渡过印度河,进入印度,在那里用了两年时间(公元前327,326年),企图消灭装备着战象的印度军队。这时他的土卒开始厌战,长期远离故土使他们越来越思念家乡,亚历山大最后只好班师回到原波斯腹地,但即使往回走,他也不愿从原路回去,而是顺印度河南下至出海口,再沿海岸绕道而归。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在巴比伦突患重病,仅几天就高烧而死,年仅33岁。亚历山大在短暂的人生中创造了不少奇迹, 40 他在短短的10年里征服了当时西方人所知的整个世界,所到之处,他播撒了希腊文化的种子。他到处建立以他名字命名的新城,将它们建设成帝国的文化中心,这样建立的新亚历山大城有70多座,而其中最著名的是埃及的亚历山大城。他与波斯公主结婚以促进民族融合,他手下的军官也都以他为榜样与外族女子通婚。最后他自己迷恋上东方君王被视同神祗的权势,也要他的下属尊他为神王,自封为他是宙斯和阿蒙神的后代,由此他实际上成了一位东方式的专制君主。然而,他的庞大帝国却在他去世后不久就开始分崩离析。 亚历山大病死后,除了一位低能的同父异母兄弟外,他没有留下任何合法的继承人。根据传说,在亚历山大弥留之际,朋友们请他指定继承人,他回答说:“王位属于最强者。”在他死后,他的一些高级将领企图瓜分帝国。一些年轻的军官对此表示不满,接踵而至的便是一连串的战争,公元前301年最后一位试图保持帝国统一的将领战败,三位幸存下来的将领将帝国一分为三,他们自己都尊为神君。塞琉古(Seleucus)控制原波斯、美索不达米亚和叙利亚的大片土地,建都叙利亚的安条克,被称为塞琉古帝国,或塞琉西(Seleucid)帝国,这是三块土地中最大的一块,但由于民族众多,君主很难实行有效的统治;托勒密(Ptolemy)王朝掌握了原埃及的土地,同时还曾据有腓尼基和巴勒斯坦,建都亚历山大城,通过对埃及的有效统治和治理,成为希腊化时代最富庶的国土之一;统治马其顿本土和原希腊的则是安提戈诺斯(Antigonus)王朝。三大王国时常互有战争,与此同时,多数希腊城邦也常举行反抗马其顿统治的起义。这种争斗消耗了大量的财富和精力,各国在此过程中都日渐衰落,正在这时,迅速崛起的罗马人开始介入希腊事务。最后,在公元前146至公元前30年之间,除最靠东的部分外,几乎整个希腊化世界都处在罗马的统治之下。 从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东侵远征,到公元前30年埃及被罗马帝国完全吞并的300多年,希腊以及希腊统治的东方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代,史称希腊化时代(Hellenistic Age)。所谓希腊化,主要是指希腊文明随着希腊统治的扩张而传播到东方各地,东方被希腊化了,比如中近东的上流社会接受了希腊的生活方式,希腊语成了政治、商业和文化上的通行语言,一些体面的当地人都取希腊姓名等,但事实上,在这一传播过程中,希腊文明也接受了东方的影响,可以说到了东方的希腊人也东方化了。比如当时的政治形式都是东方式的、君权神授的专制政体,完全有别于原来希腊的政治形式。因此,希腊化时代是东西方文明交流融合的时代,这种文明的交流使各自的文明都发生了变化,由此产生了与原希腊文明有密切关联但又有区别的、更为独特的文明成果。特别重要的是这一交流过程,大大促进了科学的发展,这一时代成会人类科学思想第一个飞跃的时代。 (二)新风尚、新思想、新发现,还有„„ 1、在希腊化时代,东西方的交流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商业成为有利可图的事业。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小亚细亚海边的罗得岛以及叙利亚的安条克成为主要的商业中心,商路连接了整个地中海世界,甚至向东延伸到达了印度,形成了最早的世界性贸易圈。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少量极富有的人掌握大量财富、大多数农民和奴隶仍然贫困的社会格局并未改变,不过处在中间阶层的人数却有了增加。随着中间阶层人数的扩大,教育更得到社会的重视,教育面扩大了。在希腊化的过程中,有些古典时期 41 的希腊价值观受到了动摇,妇女比以前有了更大的自由,她们可以在公共场合抛头露面,在财产和婚姻方面也有了更多的权利。此时希腊人的概念也发生了变化,一位希腊化的埃及人和叙利亚也可以被看作“希腊人”,而且随着希腊人与非希腊人交往的增加,希腊人对非希腊人的态度也有了改变,他们不再把外邦人当作野蛮不开化的人了。在此过程中,希腊所信仰的神也和原来当地的神逐渐同化,原来的神被同化成希腊的神,如埃及的阿蒙神被等同于宙斯,伊西斯当成了得墨忒耳,俄赛利斯成了狄奥尼索斯,古巴比伦的伊什塔尔就是阿芙洛狄特等等。 2、在这种新的社会风尚下,人们关注的问题也发生了变化,由此引起了当时希腊哲学新的讨论。当时的哲学家开始偏离社会现实政治问题的讨论,更多地将关注的中心转向社会伦理问题,集中关注人们的处世态度,人们称之为处世哲学。这一时期的哲学大多抱有玩世不恭的态度,对社会进行嘲讽和提出怀疑的观点。不过与这种倾向相反的另一个极端是要克制人们的物质欲望,而这种主张节制的哲学最终在罗马时取得支配地位。 ?希腊化时代有一新哲学流派称作犬儒学派,但这一学派的创始人却不是希腊化时代的人,他叫安提斯梯尼(Antisthene),是苏格拉底的学生,比柏拉图年长。苏格拉底死后,他经常在雅典的“快犬”健身房召集他的同伴进行讨论,由此获得“犬儒”的称谓。也有的人说,因这个学派中的人过的生活和行为方式在当时与狗无异而得名。的确,从安提斯梯尼开始就奠定了犬儒派的生活方式。他主张清心寡欲,“宁可做疯子也不追求感官的快乐”,认为生活越简单越贫困就越快乐。他们嘲笑现实社会,嘲笑人们对物质享受、财富和社会地位的追求。这一派人的哲学到了希腊化时代才渐成气候,当时该派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第欧根尼(Diogenes),他从母邦西诺卜(Sinope)来到雅典,拜师安提斯梯尼,随后他进而把安提斯梯尼的主张发挥到极点。第欧根尼主张过一种“自然的”生活,批判一切相沿成习和矫饰的东西,蔑视人类的一切生活享受。他衣衫褴褛,四处为家,遍地游荡,以乞讨为生。他的思想主张和处世态度,通过他的许多奇闻故事表现得淋漓尽致。据说,有一天第奥根尼斯在街上晒太阳,正好亚历山大路过那里,这位大帝站在他面前说:“哲学家,你对我有什么要求,我可以满足你的一切欲望。”狄奥根尼斯瞥了这位大帝一眼,平静地说:“我所要求你的,就是你走开,不要挡住我的阳光。”这表现出他对世俗的现实生活消极和不满。 ?无独有偶,与犬儒派的思想与许多共同点的还有怀疑主义。怀疑主义与犬儒主义一样反对柏拉图式的理想主义,追求的是一种清心寡欲,宁静灵魂,无所事事的境界,主张解放内在的人性。他们拒绝就真和假之间作出选择,因为他们认为区分真假的标准无法让人信任,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都是值得怀疑的。因此,是非曲直无从判断,只要对现实一切漠不关心,自然达到灵魂的宁静。怀疑主义的创始人是皮浪(Pyrrhon,约公元前 360一前270),有一则生动的故事,充分表达了皮浪的处世态度。一次皮浪乘船遇到大风暴,同船的人无不惊恐万分,而船上的猪却没有异样,依然平静地在那里吃食。于是,他便指着猪说,哲人就应当像它那样遇险境而不为动,心静如止水。 ?这时候追求内心宁静愉悦的另一个重要哲学流派是伊壁鸠鲁派。这是希腊化时期最为重要的哲学流派之一,主要代表人物就是伊壁鸠鲁(Epicurus,约公元前341年,前270年)。他出身于教员, 42 后在雅典创立了哲学学校,称为伊壁鸠鲁学园。遗留著作仅剩下些残篇和若干件通信。伊壁鸠鲁和伊壁鸠鲁派以早期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为其哲学基础。他们认为世界是由原子构成的,但这些原子的运动不是机械的,所以他反对宿命论。他认为人生最高的幸福就是快乐。各种快乐中居至高地位的,是心灵明澈宁静,是完全没有精神的和肉体的痛苦。要达到这一目的,最好的途径是消除恐惧,尤其是对于超自然力量的恐惧。在伊壁鸠鲁看来,所谓快乐是精神的快乐,而不是追求肉体的快感。但在他死后,他的信徒将快乐扩展到肉体感观,他们的信条是在人死前尽情地吃喝玩乐。伊壁鸠鲁哲学也就成了享乐主义的代名词了,这无疑是伊壁鸠鲁本人的悲哀。 ?与以上具有非理性主义倾向不同的哲学是斯多噶派(Stoicism)。“斯多噶”(Stoic)一词来自雅典市民广场上的那座有浮雕的柱廊(Stoa Poikile),因该派哲学家经常在廊下集会、讲学,故人们称他们为斯多噶派。斯多噶派发端于公元前300年左右,其创始人是芝诺(活跃于公元前300年之后)。早先曾师从一位犬儒学者,所以他一直保留智者贤人应该自然生活的主张。他的后继者继承和发展他学说,逐渐形成体系。斯多噶哲学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是它的系统性和综合性。它实际上将古希腊最原始的哲学与它在希腊化时代的发展结合在一起,将希腊哲学、希腊的逻辑学和神学进行调和综合。它也关心世界的本原和原动力问题,接受赫拉克里特关于“活生生的火”是世界本原和动力的观点,但它进一步认为这“火”其实是理性“罗各斯”(Logos)的最原始表现形式。所以这派哲学认为,理性是世界的原动力,理性是内在于世界的,它决定了事物发展的因果链。同时,它认为“神”实际上是理性的代名词,理性决定了人类的未来,就如神能预见未来一样。这样理性就具有了希腊至高无上之神的传统属性。将这些理论扩展到伦理学上,他们认为世上发生的任何一件事都是根据理性目的而严格确定的。人只能接受命运的安排,去顺从理性确定秩序,对于人生遇到的悲伤、恐惧、痛苦和快乐都应坦然面对。通过这样一种顺从态度,人自然心灵平静,由此可达最高的幸福境界。因此斯多噶派强调禁欲,他们认为人的幸福源于灵魂中理性部分对感情的控制。斯多噶派由此成为禁欲主义的代名词。斯多噶派与犬儒学派一样赞成人按照自然状态生活,但与犬儒学派不同,他们所指的自然状态是由理性决定的生存状态,因此他们不赞成游离于社会之外。斯多噶派认为人人在社会中有特定的地位,因此每个人应该履行社会应尽的义务。在现实社会问题中,斯多噶派强调平等,反对奴隶制和战争,是现代平等、自由、和平的思想来源之一。 3、希腊化时代最辉煌的文明成果在于这一时期的科学发现,这可以说是现代科学开始萌芽的阶段,是17世纪科学革命前人类科学发展的第一次飞跃。这一时期科学发现的进步无疑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结果,希腊人对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与埃及、美索不达米亚科学结合,大大刺激了希腊化时代人们对于知识的探求。同时一些文化中心城市的形成,为这种文化交流和汇合提供了重要的条件。这方面埃及亚历山大城的中心作用非常明显。当时该城居民达30多万,是地中海地区人口最密集的城市。随着商业贸易的发展,许多哲学家、诗人、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也汇聚到这座城市,使之成为十分繁荣的学术研究中心。托勒密一世在亚历山大城设立了一座“缪斯神宫”(museum),它是埃及托勒密王宫的一部分,包括一座宏伟的图书馆,供研究用的动物园和植物园,还有供学者们 43 进行学术活动的报告厅、展览厅以及有关生活设施的建筑物。我们下面提到的科学家大多是“缪斯神宫”的常客。亚历山大图书馆对当时学术研究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据说藏书在50万册左右,许多已知的希腊文著作和东方典籍收藏其中。图书馆的馆长都是学识很高、成果丰厚的著名学者,在语言学、目录学等方面做了开创性工作,贡献颇大。这些学者不仅是图书馆的管理者,而且是学术研究的组织者,在科学研究中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在这样良好的条件和氛围下,亚历山大里亚学术研究十分繁荣,并且带动了整个希腊化世界文化的发展,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在数学和物理方面,亚历山大产生了两位极富盛名的科学家。数学家欧几里德(Euclid,约公元前33O,一前275)总结了前人的数学研究成果,写出了重要著作《几何原本》,建立了几何学论证体系。他从几个公理出发,用严密的逻辑思维推演出一系列定理,形成一个完整严密的逻辑体系。此书后来成为欧洲大学经典的教科书,也是当今许多几何学著作的基础。另一位数学和物理学家阿基米德(Archimedes,约公元前287一前212)可能是希腊化时代最伟大的科学家。阿基米德在数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几何学,他着力研究了球面积、体积与其外切圆柱的面积、体积之比,找到了求弓形面积、抛物线和阿基米德螺线所围面积的方式。他从埃及人用沙杜夫杠杆提水的现象中发现了杠杆原理,阿基米德曾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托起这地球~”,并发明了杠杆、滑轮、提水螺旋等许多器械和生产工具。他应用穷竭法把圆周率的计算精确到了3(1428571和3(14O8451之间,虽不及我国公元前5世纪大数学家祖冲之所计算的圆周率(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那样精确,但也代表了当时西方的数学水平。 天文学和地理学在希腊化时代得到了较大发展。他们在中近东和古代希腊观察天象的基础上,用数学方法计算出日月星辰每一天的变化。公元前3世纪中期,希腊天文学家阿里斯塔克(Aristarchus,约公元前31O,一前230)已经提出“太阳中心说”。他认为,地球和行星都绕着太阳旋转。然而这一极其超前的发现却未能说服当时的人们,所以很快就被扼杀了。在阿里斯塔克以后,希腊化时代最著名的天文学家是伊巴谷(Hipparchus,又译作喜帕恰斯,希帕库斯等,约公元前190,一前120)。伊巴古计算了日食和月食发生的时间,并根据日月的变化计算了回归年的长度,测定一回归年为365.2467日(今测得正确数值为365.2422日),一朔望月为 29.5306日(今测得正确数值为 29.530589日)。他甚至大致正确地计算出月球的直径及月球至地球的距离。 希腊化时代的地理学家们已经知道地球是圆的。曾在亚历山大里亚城图书馆担任馆长的埃拉托色尼(Eratosthenes公元前275一前195)是古希腊一位最博学、最伟大的地理学家。他学识渊博,文史兼通。他著有《地理学》、《对地球大小的修正》等重要著作,建立了较完备的地理学知识体系。他对地球的周长进行了科学测定。他根据夏至日正午在亚历山大里亚城和尼罗河中游昔恩尼(在北回归线上)两地日影的差异,用三角测量法计算出地球周长为39690公里,与现今测得的准确数值40075.13公里十分接近。他还提出了世界各大洋互相连接、实际为一的学说,同时是最早提出向西航行就有可能抵达亚洲东部的人。他的一位继承人把地球划分为五大气候带,至今仍为人沿用;他还把潮汐的涨落归因于月球的影响。 希腊化时代在医学和生物学方面也有新的成就。亚历山大城是当时的医学研究和治疗中心,一些 44 希腊医生对被处决的罪犯进行解剖,在人类解剖学上取得了重大进展。希腊解剖学家赫罗菲拉斯(Herophilus)对血液循环、神经、眼睛、肝脏等器官进行过详细描述。后来,以他为首创立的赫罗菲拉斯派,在医学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另一位活跃于公元前3世纪中叶的医学家埃拉西斯特拉塔(Erasistratus),被认为是生理学的创始人。他不仅进行过人体解剖,而且据说从活体解剖中获得了大量关于人体机能的知识。他发现了心脏的瓣膜,区分出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同时指出动脉与静脉的最后部分是连在一起的。希腊化时代的生物学是在亚里土多德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托勒密王朝的君主们在亚历山大里亚建立了动、植物园,集中了各种珍禽异兽,果木花卉,专供学者实验和研究。亚里士多德的学生狄奥弗拉斯特还对植物进行了分类,并对植物分布和植物生态等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许多有科学价值的史料和成果。 在列举了希腊化的科学成果时,有一点遗憾不能不说。虽然希腊化时代科学发现层出不穷,但它们具有局限性,在时间方面,科学的繁荣时期集中在托勒密一世和托勒密二世的几代人,以后这种科学热情就减退了;在地域上,主要集中在亚历山大城,而且更局限在“缪斯神宫”(现译博物馆)内,对一般民众的影响微乎其微;在与实践的关系上,大部分的科学成果没有与应用结合起来,科学家们的科学研究更多地是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个人兴趣。这些科学的种子播下以后,长期不发芽,一直过了1000多年后,才重见天日,引起世人重视,继而结出近代科学果实。 4、在艺术方面,希腊化时代的成果似乎不能与古典时代相提并论,但它们所反映出的一种清新的艺术风格却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些作品在罗马时代被不断复制,也表现出它们的生命力。希腊古典时代的雕刻表现得庄重典雅,追求人性的理想化,这是与当时希腊人的节制观念相联系的。希腊化时代时尚的变化也反映到当时的雕刻作品上,作品开始强调自然主义与不加拘束的奢华。雕刻家尽其所能再现人物面部的皱纹、发达的肌肉、多样的面部表情以及复杂的衣纹褶皱等,人物的姿态也更生动活泼。我们在此不妨列举一下希腊化时代三个最著名的雕刻作品,它们揭示了该时期 人们审美观念的不同方面:《垂死的高卢人》,公元前220年左右完成于帕加马,它显示出娴熟的刻画发达的人体的技巧;《萨摩色雷斯带翼的胜利女神》,完成于公元前200年左右,刻绘飘逸的衣纹细致入微,逼真动人;《拉奥孔群像》,完成于公元前1世纪左右,是着力表现了人类情感、构图复杂的作品之一。 《垂死的高卢人》 《萨摩色雷斯带翼的胜利女神》 《拉奥孔》 古代希腊文明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重要篇章,它并不是原发性的文明,但它吸取了前人的优秀成果,并用自己的民族性改造了这些成果,加入了自己的创造,从而产生出一种全新的文明体系。这一文明体系对西方现代文化的影响是深远的:希腊抽象的思维方式,对理性的阐发,对灵与肉的赞美,对个人尊严和价值的高度尊重,在近代西方文明引起巨大反响。雅典的民主制也是西方民主制的滥觞。希腊建筑和艺术表现形式也影响了欧洲的近代建筑和艺术表现。然而希腊文明并不完美,它对奴隶制的宽容,对民主的限止,对战争的纵容其实都为它的衰落埋下了伏笔。随着希腊化时代的结束,它的 45 辉煌被另一重要文明――罗马文明取而代之。 46
本文档为【西方文明 古希腊文明.doc】,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9113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43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8-11-08
浏览量: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