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音乐史PowerPoint 演示文稿

中国音乐史PowerPoint 演示文稿

举报
开通vip

中国音乐史PowerPoint 演示文稿中国音乐史讲授人:杨佳怿2010年3月目录第一章远古及夏商的音乐第二章西周与春秋、战国时期第三章秦汉时期第四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第五章隋唐五代时期第六章宋辽金元的音乐第七章明、清时期第八章 中华民国 第一章远古及夏商的音乐(约8000年前—公元前11世纪)第一节历史概述一、历史发展:1、原始社会时期170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2、夏朝的建立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3、商朝的兴起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二、商代音乐发展条件:1、手工艺的进步2、青铜铸造业的发展3、文字的使用4、音阶观念的成熟三、为以后...

中国音乐史PowerPoint 演示文稿
中国音乐史讲授人:杨佳怿2010年3月目录第一章远古及夏商的音乐第二章西周与春秋、战国时期第三章秦汉时期第四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第五章隋唐五代时期第六章宋辽金元的音乐第七章明、清时期第八章 中华民国 第一章远古及夏商的音乐(约8000年前—公元前11世纪)第一节历史概述一、历史发展:1、原始社会时期170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2、夏朝的建立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3、商朝的兴起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二、商代音乐发展条件:1、手工艺的进步2、青铜铸造业的发展3、文字的使用4、音阶观念的成熟三、为以后的音乐发展提供条件商代音乐的发展为以后周代盛大的礼乐活动提供了条件。第二节 音乐的起源一、我国音乐可考历史:我国是世界上音乐文化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我国的音乐可考历史可上溯至新石器时代.二音乐的起源1、作为精神力量的需要而产生(巫术起源说)2、为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达感情和娱乐而产生3、模仿大自然与鸟类的鸣声(模仿自然说)4、在集体的生产劳动中产生(劳动起源说)三用历史唯物主义观考察音乐起源:音乐的起源是复杂的,可谓众说纷纭,但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考察音乐的起源,则应相信它与人类劳动有着最为密切的联系。第三节 古歌与古乐舞一原始音乐的形式:原始音乐的形式是歌、舞、乐三位一体的乐舞,主要是歌舞或乐舞的形式。二古歌1、反映狩猎生活2、反映农牧生活3、反映古代祭祀4、反映爱情生活三古乐舞:1、《云门》2、《咸池》3、《韶》4、《大夏》5、《大濩》第四节 远古及夏商的乐器一乐器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乐器是音乐表现的手段和工具,是音乐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有着鲜明的时代属性,与生产力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二吹奏乐器1、骨哨2、骨笛3、埙4、籥与龢三打击乐器1、鼓2、磬3、钟返回目录第二章西周与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21年)第一节历史概述一武王伐纣二西周灭亡三概况:由于政治、经济出现新的不平衡,各诸侯国文化获得空前发展,音乐在更加广阔的范围内扩散和传播,造成了各诸侯国的音乐文化趋向繁荣的局面,为我国古代音乐多元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二节西周的礼乐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与音乐教育一统治手段:礼乐刑政二礼乐制度统治者为了推行“礼治”,制定了一整套严格而完整的君臣、父子、兄弟、尊卑、贵贱有别的等级制度,再依照等级地位的不同,制定十分繁琐的礼仪和与之相配的音乐,这就是礼乐制度。1、与典礼相配的礼乐祀天神: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祭地示:奏太簇,歌应钟,舞《咸池》两君相见:用大雅《文王》诸侯招待他国使臣:用小雅《鹿鸣》、《四牡》、《皇皇者华》二礼乐制度2、歌舞队的编制天子用六十四人,列成八行,称“八佾”;诸侯用三十六人,列成六行,称“六佾”;大夫用十六人,列成四行,称“四佾”;士用四人,列成二行,称“二佾”。注:佾(yi)指行列二礼乐制度3、乐队的编制王:乐队可排列在东南西北四面;诸侯:可用三面之乐;卿和大夫:乐队可排成两面;士的乐队:只能排成一面。所有这些关于礼乐的规定,是为了加强人们的等级观念,最后达到巩固其统治的政治目的。二礼乐制度三音乐教育1、音乐机构2、教育对象3、教育科目●乐德:乐的思想●乐语:乐的表现形式●乐舞:大型乐舞●小舞:规模较小的乐舞第三节春秋战国的音乐美学思想一儒家1、孔子2、孟子3、荀子4、《乐记》:我国最早的一部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音乐理论著作。   a音乐的本质和特征   b音乐的社会功能   c音乐与政治关系二道家1、老子:老子认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他的音乐观念是“大音稀声”,认为最美的音乐是一种自然的,无声的境界。2、庄子:主张“清静无为”。否定人为造作的音乐。他把音乐分为“天籁”、“地籁”和“人籁”三类。三墨家墨子对于音乐持否定的态度,他认为王公贵族爱好音乐,就定会“厚措检平民”。第四节音乐家与乐器的发展一春秋1、晋国音乐家:师旷2、卫国乐师:师涓二战国时的民间音乐家秦青韩娥伯牙金:钟铃石:磬鸣球土:埙缶革:鼓丝:琴瑟木:柷匏:簧笙竹:箫三、乐器返回目录第三章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第一节 概述一 秦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结束了几百年来的割据局面,建立起统一的封建帝国。二 楚汉战争:公元前206年,秦二世被农民起义推翻后,经过五年的刘、项之争,最后由刘邦统一了全国。三 东汉建立:公元25年,刘秀重建汉政权,定都洛阳,史称东汉。第二节 乐府一乐府1、机构2、诗歌3、体裁二李延年:根据少数民族《摩诃兜勒》,改编成《新声二十八曲》。第三节乐府民歌一、相和歌:民歌经过乐府整理,加上管弦乐器伴奏,就是所谓的“相和歌”。徒歌——〉但歌——〉相和歌《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二、鼓吹乐秦汉时得名并发展起来的鼓吹乐,是一种以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兼有歌唱的器乐合奏形式。1、鼓吹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和,乃敢与君绝!2、横吹第四节 民间歌舞和百戏一歌舞:1、巴渝舞2、巾舞3、盘舞4、踏歌二百戏:汉代的百戏,上承周代的“散乐”,是多种民间艺术的汇合。第五节 乐器的发展一乐器:1、吹管乐器:排箫笛羌笛笳角2、弹拨乐器:箜篌琵琶古琴二琴曲1、具有情节性2、在演奏形式上,琴的演奏开始与歌唱相结合《广陵散》《胡笳十八拍》十大名曲1、夕阳箫鼓2、十面埋伏3、阳春白雪4、汉宫秋月5、平沙落雁6、梅花三弄7、渔樵问答8、高山流水9、胡笳十八拍10、广陵散返回目录第四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589年)   第一节历史概述一三国鼎立魏(220年—265年) 蜀(221年—263年)  吴(222年—280年)二西晋建立公元265年,司马炎废魏自立,建立晋朝,史称西晋。    三东晋十六国 南方建立起东晋政权,北方先后建立起十六个割据政权,形成了东晋与十六国对峙的局面。四南北朝 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南朝:宋齐梁陈五音乐大融合 第二节 清商乐东晋南北朝间,承袭东汉、魏相和诸曲,吸收当时明间音乐发展而成的俗乐说称。一清商乐燕歌行         --曹丕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 念君客游多思畅,慊慊思归念故乡,君何淹留寄他乡。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抚琴鸣瑟发清商,短歌徽音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二吴声歌   子夜歌    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    我心如松柏,君情复何在?吴声歌也称吴曲,原是东晋以来采自江南一带的明歌,流行于以健康为中心的地区,一般用篪、箜篌、琵琶等乐器伴奏。1、舞曲:均为集体歌舞,其音乐特点是常用“送和声”,多半是由众人齐唱的,而且不一定是虚词,有些歌曲的和声部分发展的相当长大。2、倚歌:一种独唱性质的歌曲,主要用笙及铃鼓等乐器伴奏,风格比较豪爽、奔放,其情趣与“吴声歌”颇有不同。三 西曲歌:又称“西曲”第三节歌舞戏歌舞戏是指南北朝末年兴起的一种有故事情节、有角色化妆表演、载歌载舞、或同时兼有伴唱和管弦乐伴奏的戏曲雏形。一、《代面》:又称《大面》,是一种戴面具表演的歌舞形式。二、《拨头》:是一种有故事情节的歌舞形式,表现的是西域胡人的故事。三、《踏谣娘》:是一出讽刺喜剧,表演形式为且步且歌,载歌载舞。第四节魏晋时期的文人音乐家一文人音乐家的特点1、有很高的音乐天赋,但不以音乐为职业2、多数擅长于弹琴3、兼及音乐创作和理论著述4、往往是音乐世家5、具有忧国忧民的思想二代表人物1、阮籍:三国时代著名的文学家和音乐家,曾任步兵校尉,后世称阮步兵,他有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代表作《酒狂》2、嵇康:三国时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音乐家,他创作的《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四首琴曲,被称为“嵇康四弄”。嵇康弹奏的嵇康《广陵散》最负盛名。他有两篇著名的音乐论著:《琴赋》、《声无哀乐论》。第五节乐器及乐曲一打击乐器类 方响:由16块定音铁片分上、下两层,  锣:后魏开始有铜锣出现,当时称为大沙锣。  钹:随着“天竺乐”由印度传入,北魏时民间十分流行。  星:即碰铃,南北朝时已有之。二琵琶类乐器 曲颈琵琶:我国现通用琵琶的前身,曲颈,梨形音箱,东晋十六国时经印度传如我国。五弦琵琶:与曲颈琵琶相似,略小,直项,五弦,与曲颈琵琶同时传入。三吹管乐器木制管子:也称筚篥,有九个按指孔,管上口插一芦哨,约在公元384年随着《龟兹乐》传入内地。四《碣石调.幽兰》:《幽兰》是我国唯一的一首用文字谱记写的琴曲。全谱分为四拍,224行,每行20—24字不等,共有4954个汉字。返回目录第五章隋唐五代时期(公元581年—960年)      一隋朝的统一:公元581年北周隋王杨坚称帝,建立隋朝.它的建立实现了南北的统一,结束了从东汉末以来近四百年的分裂局面。第一节历史概述 二唐朝的繁盛:大唐统治近300年.尤其是自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到唐玄宗的“开元盛世”的100多年间,国家强盛、民族和睦、经济繁荣使唐王朝一度成为我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稳定的朝代。三五代十国:唐朝灭亡以后,北方黄河流域相继出现了五个朝代,与五代并存的先后由南方和陕西的十个割据政权,合成五代十国。第二节宫廷燕乐1、七部乐1)国伎:即西凉乐,泛指流行于甘肃一带的音乐.2)清商伎:又名“清乐”,是汉族传统的民间乐舞。3)高丽伎:古代朝鲜的乐舞。4)天竺伎:古代印度的乐舞。5)安国伎:当时中亚细亚地区的音乐。6)龟兹伎:古龟兹国的音乐,在燕乐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7)文康伎:又名“礼毕”是汉族的一种面具舞。一隋的“七部乐”和“九部乐”2、九部乐增:疏勒即今新疆喀什噶尔一带,乃是维吾尔族聚居的地区。康国位于乌兹别克境内,规模小。             3、唐的“九部乐”和“十部乐”1、九部乐:贞观十一年,废除“礼毕”,十四年,增设“燕乐”。2、十部乐:贞观十六年,加奏“高昌伎”。三“坐部伎”和“立部伎”:是晚于多部伎形成的唐代宫廷音乐。它共有十四部乐舞,有着各自的表演特色。第三节 民间俗乐一曲子:隋唐时期一种新兴的民间歌曲。《杨柳枝》是隋唐著名的曲子。二变文:唐代佛教寺院用于宗教宣传的一种说唱形式,其名称来源于佛教语汇。它是一种散文和韵文交替出现的说唱形式。三散乐:包括杂技、武术、幻术、滑稽表演、歌舞戏、参军戏等形式在内的乐舞杂技表演的总称。第四节音乐机构一 太常寺:是掌管礼乐的最高行政机关.由太常卿主管,隋代太常寺有很大扩展,是监管雅乐和俗乐的机构。1、大乐署:兼管雅乐和燕乐,是太常寺所管辖的主体机构之一。2、鼓吹署:专门管理仪仗中间的鼓吹音乐和一部分宫廷礼仪活动.唐代的鼓吹署是由“清商署”和“鼓吹署”合并而成。二 “教坊”与“梨园”:唐代由宫庭直接管辖的音乐机构有“教坊”和“梨园”,乃是适应唐代宫廷燕乐高度发展的客观需要而建成的。1、教坊:宫廷中训练、培养乐工,传习、管理宫廷音乐的机构。2、梨园第五节著名音乐家一万宝常:在隋代,被誉为“识音人”的著名音乐家。1、优秀的理论家2、杰出的作曲家二、李隆基:天资聪明,具有多方面的音乐才能,他擅长于作曲,而且才思敏捷,随意即成,一生中,作曲从未断过。1、擅长作曲2、热衷演奏3、杰出的排练者与指挥者2、念奴:天宝年间的著名歌手,“飞上九天歌曲,二十五郎吹管逐”念奴卓越的歌唱技艺,千百年来为人所津津乐道。三歌手1、永新:开元年间著名的宫廷歌手,本名许和子,“喉啭一声,响传九陌”永新声腔委婉激越。四乐器家:唐代的乐器艺术以丰富多彩著称,琵琶是唐代最时髦的乐器,琵琶名手也灿若繁星。1、贺怀智,琵琶名手2、段善本,琵琶名家返回目录第六章宋辽金元的音乐(公元960年—1368年)第一节历史概述 一辽、宋、夏的并立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经历十几年的时间,北宋陆续消灭其他割据政权,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当时,与北宋并立的有北方的辽和西北的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北宋与它们之间发生过多次战争,后来通过和议维持了和平局面,各民族间进行着经济,文化交流。二金与南宋的对峙   女真族于己于11世纪勃兴于白山黑水之间,他的首领完颜阿骨打于己于115年称皇帝,建立金朝。三元朝的统一(元曲四大家)   十二世纪末,十三世纪初,蒙古族崛起于北方蒙古高原,先后灭掉西夏和金,127年,忽必烈正式定国号为元,几年后,元军占领南宋都域临安,南宋灭亡,1279年,元朝统一全国。第二节宋代曲子与元代散曲一、宋代曲子:在隋唐燕乐中孕育而出的曲子词,至宋代盛极一时,民间歌曲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艺术歌曲。1、概念:曲子是在民间歌曲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艺术歌曲,音乐部分称“曲子”,歌词部分称“曲子词”,简称“词”。2、成分:曲子词的音乐成分大致包括传统古曲、外来乐曲、民间曲调和自度新曲四个方面。3、体裁:主要有令,慢,引,近等.4、名称:“小唱”、“吟叫”、“嘌唱”5、唱赚:1)缠令结构:引子—A—B—C—D—尾声2)缠达结构:引子—A—B—A1—B1—A2—B21、概念:近人根据曲牌的用途将“曲分为两种不同的文学体裁,用于抒情,写境,叙事等且采用清唱形式者称散曲,用于演奏故事且采用代言体者称杂剧。2、体制1)小令2)带过曲3)散套3、特点二金元的散曲第三节宋代的说唱音乐一鼓子词:鼓子词流行于宋代,因主要用鼓伴奏而得名。二诸宫调:北宋时期,在汴京瓦子勾栏中有一位来自泽州的民间艺人孔三传创造出一种新的大型说唱音乐形式,即诸宫调,从而使我国说唱音乐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三陶真:是流行与农村的一种说唱艺术,大约起源于北宋而盛行于金元。四货郎儿:它最初是流行于民间的一种歌曲形式。后又演变为一种说唱艺术。第四节戏曲音乐的成熟和发展一杂剧1、宋代杂剧1)概念:宋代杂剧是一种戏剧艺术形式,又是各种伎艺(如:滑稽戏、傀儡戏、皮影、说唱、杂技、武术等)的统称。2)结构A 艳段(正剧前表演的日常生活琐事)B 正杂剧(情节完整的杂剧主体表演)C 散段(又称散段,是滑稽表演)3)形式2、元代杂剧1)概念:一种包含有“唱”、“念”、“做”的戏剧样式。2)结构3)艺术形式(七个方面):A.“四折一楔子”B.音乐曲调方面C.杂剧角色D.主唱E.宾白F.科介二南戏南戏又称戏文或南曲,是北宋末叶到明初流行于我国南方的戏曲,以唱南曲为主的一种戏曲形式,明代又称“传奇”。随着南戏的发展,产生了在我国戏曲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优秀作品。如《荆钗记》、《拜月亭》、《刘知远诸宫调》等。第五节乐器的发展一笙:在宋代较流行有竽笙,巢笙,和笙三种,均为本19簧.二琵琶:琵琶在宋元时期已出现很多“品”,音域较宽.宋代时期出现新的乐器:   1、三弦之名,始于元代  2、云锣 3、火不思  4、兴隆笙返回目录第七章明、清时期(公元1368年—1911年)      第一节历史概述一明朝建立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   随着城市的扩展,人口的增加,适用市民生活的戏曲,说唱艺术在宋,元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二清朝统治1644年,清军入关占领北京,清朝把都域迁到那里,从此开始了对全国的统治.清中叶至末期,清政腐败,闭关自守政策,使中国科技日趋落后,民间音乐却仍自由发展。 明清时期,传统音乐中的说唱,民歌,戏曲歌舞音乐,预期五大类均已形成自身特有的体系,这是本时期音乐发展的重要特征。第二节戏曲的发展一、四大声腔1、海盐腔:产于浙江海盐,音乐风格文静、优雅、伴奏用罗锣、鼓、拍板等打击乐,不用弦管。2、余姚腔:产于浙江余姚3、戈阳腔4、昆山腔:它是四大声腔中流传最广,留存最久的戏曲音乐。二、“乱弹”诸腔1、梆子腔2、皮黄腔三、梆子腔的形成梆子腔也称西秦腔、乱弹、秦腔,是起源于陕西、山西、甘肃一带的古老戏曲曲种。音乐特点:声音高亢激越,气势雄壮。梆子腔使用的乐器各地不同,但击节均用木质梆子,主奏乐器用音色高亢的拉弦乐器,其他打击乐器则大同小异。四、京剧的形成清代中期,北京是全国戏班荟萃的地方,1790年,乾隆皇帝诏令四大徽班进京,进京后的徽班艺人与其他剧种艺人进行频繁的交流,吸取各种剧种的艺术营养,逐渐演变成京剧。京剧是板腔戏曲中最完整的戏曲腔调,以原板为基础,衍化出一系列不同的板式,使京剧音乐更为丰富。京剧问世以后,在许多著名演员、琴师、剧作家的努力下,艺术上愈益成熟。汤显祖及其代表作1、汤显祖(1550-1616):我国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戏曲家。2、代表作:一生写诗2000多首,辞赋文章600章,以戏曲《临川四梦》名闻天下,“四梦”是《紫钗记》《还魂记》《南轲记》《邯郸记》,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还魂记》(即《牡丹亭》)第三节民间歌舞、说唱一、歌曲明清歌曲极为丰富,特别是民歌,在明中叶以后得到很大发展,其内容十分广泛。明清民歌中词字的安排既不受格律诗的束缚,又突破了词牌的框架,往往根据内容的需要灵活运用,音乐较为自由、丰富。明清时期的艺术歌曲也有部分遗存,明末移居日本的音乐家魏双侯,带去了200余首曲谱。二、说唱1、鼓词:明清时期流行于我国北方诸省的说唱艺术,它的前身是宋、元鼓子词、词话。它的演奏形式是演唱者自击鼓板掌握节奏、伴奏为大三弦。唱词以七字句为主,辅以十字句,念白常用诗词格式,不论说唱都很注重吐字行腔。2、子弟书:它虽然是从鼓词派生出来的,但词语过于雅训,音乐沉于和缓,缺乏广大群众所需要的开朗、明亮、活泼的情趣,流行不到百年就衰亡了。3、西河大鼓:在唱腔中糅进从戏曲、民歌里吸收进来的新腔和新板式,伴奏改小三弦为大三弦,以铁片代替木板,使西河大鼓日趋完善,不久由农村进入城市,象京调西河就出现在天津、北京等地。4、梨花大鼓流行于山东城乡的梨花大鼓,受益于西河大鼓它的曲调刚健、明快、唱腔委婉,华丽、长于抒情,属“南口”,另一派称“北口”,创始人何老凤,曲调浑厚朴实,咬字有力,富于乡土气息。5、京韵大鼓亦称京音大鼓,主要流行于北天津一带京韵大鼓是在木板的基础上,与子弟书相结合,并不断吸收京剧,梆子腔等声腔发展而成。它的曲调流畅明亮、跌宕起伏有致强调字正腔圆,后来刘宝全、白云鹏、韩永禄等再次革新,以北京话作为说唱的标准语言,伴奏除三弦增加四胡,吸收戏曲唱腔进一步丰富了说唱艺术。6、弹词主要流行于我国东南沿海的江浙江地区的说唱曲种,与陶真有直接渊源关系,明代中叶,弹词已在江南流行,清代中期,除苏州、杭州、扬州、南京等广大城乡外,还流传大北方大中城市,同时出现了一批有成就的弹词艺术家,1840年后,弹词进入上海,女艺人增多。为适应市民需要,产生“弹词开篇”,“拆唱”等短篇演唱形式,唱腔流派也越来越多。第四节乐器的发展一、古琴艺术明清时期,各地琴人因受民间音乐、地方语言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各自的风格,产生了不同的流派,各流派有自己的曲目、剧本,有各自的审美要求和欣赏情趣,理论著作也日益增多。(一)琴派1、浙操徐门:浙江宁波著名琴家徐冼,继承家学,琴艺高超,创作《文王思舜》等曲艺以歌颂最高统治者。2、虞山派:创作人是严澂,曾主编《松弦管琴谱》,收入他弹过的29曲和撰写色文论《琴川谱江论》文章强调琴艺应发挥音乐本身的表现力。3、广陵派在清初至太平天国这一段时间,徐常遇、徐祺秦维瀚等琴人,形成了以江苏为中心的一大琴派等广陵派。徐常遇为清初著名琴家,编有《琴谱指法》,他强调“古人本来所有”。(二)琴曲1、《平沙落雁》2、《渔樵问答》曲谱最早见于明万历四十二年严澂刊印的《松弦管琴谱》,它短小精致。但“起承转合,井井有条,浓淡合度,意味身长”。3、《良宵引》二、琵琶与三弦明清时期是其我国琵琶艺术的又一高峰,这个时期出现了一批卓越的演奏家。《十面埋伏》乐谱最早见于《华秋萍琵琶谱》卷上,乐曲按楚汉相争的历史故事,将各乐段用琵琶技法贯穿起来,成为武套琵琶大曲。《月儿高》最早见于明代抄本琵琶谱《高和江东》是一首文套大曲。三弦又名弦子,方形大三弦以粗犷,豪放流行于北方,圆形小三弦以柔婉,纤丽流行于南方。三、民间器乐合奏明清时期,民间的鼓吹乐,丝竹乐等形式遍布全国,每逢节日或婚丧喜庆时,专业或业余艺人便集会演奏,重要乐种如下:1、十番锣鼓:它的曲调源于元、明南北曲曲牌和地方民间小曲,所用乐器较多,按演奏形式可分笛吹锣鼓、苼吹锣鼓。粗细丝竹锣鼓和清锣鼓等多种编制,演奏是管弦乐更番迭奏,形成音色变化丰富、情绪热烈的风格。2、潮州音乐流行于广东潮州、汕头地区的民间乐器乐种。分广场乐和室内乐两类,潮州乐器的曲调源于当地民歌小调。3、福建南音又称南曲,流行于闽南泉州、晋江厦门、龙溪、台湾等地和东南亚一带。南音的乐队编置分为上四管与下四管,上四管比较清闲淡雅,下四管较活泼流畅。4、西安鼓乐流行于陕西西安地区的民间乐器乐种,鼓乐的曲调源于宋词,无杂剧曲牌、南北曲,亦有少量民间小曲,器乐曲牌,演奏形式分坐乐,行乐两种。5、山西八大套俗称八大套,主要流行于山西五台,定襄两县的民间乐器乐种,其曲调源于民歌,民间乐器曲,戏曲曲牌和宗教音乐,演奏风格简朴清雅、快板部分情绪欢快,气氛热烈。6、辽南鼓吹流行于辽宁省海城、牛庄、南台、鞍山和沈阳等地区的民间鼓吹乐种,曲调源于元、明以来的南北曲和民间乐器曲牌和民歌,演奏风格热烈、高亢。思考:明清时期说唱音乐的形式与流行情况怎样?返回目录第八章 中华民国(公元1912年—1949年)第一节历史概述1912年1月1日在南京成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帝制,实现了社会的历史变革。1912年至1949年的37年间,中国音乐与中国社会文化的发展趋势大体一致,而且形成了其独有的特色。第二节传统音乐传统音乐一般是指世代相传,具有民族特色的本土音乐。一、戏曲音乐戏曲是这一时期传统音乐中对社会艺术生活影响最大的部类,也是受到城市文化和市民意识影响最为突出的一类。1、辛亥革命至20年代是京剧的黄金时代,在北方尤其繁盛,30年以后,京剧每况愈下,由于城市商业化的影响,未了适应当时市民的欣赏趣味,在表演艺术上出现了破坏京剧艺术体系的现象。2、平剧约于1910年由河北莲花落子与东北的“蹦蹦”合流而成。1935年定名为“评剧”,农民剧作家成兆才为评剧写了近百个剧目,为评剧奠定了基础,其中《杨三姐告状》在北方轰动一时,成为评剧的重要代表剧目。3、越剧发源于古越国所在地浙江嵊县一带,故名。它最初是男演员组成的“的笃班”.1916年入上海演出,1921年改称“绍兴文戏”,这是男班的黄金时期。1936年后,女班盛行于浙江、上海,时称“女子之戏”,约在此时,开始用“越剧”之名越剧以其优美、抒情、文雅的风格,在近代成为拥有众多剧团,观众,有全国性影响的剧种,在南方尤其繁盛。二、说唱音乐:说唱音乐在近代的继续发胀,使之有着比以前更大的社会影响。1、河南坠子是由河南的道情与“颖歌柳”、“三弦书”等合流而成,在三、四十年代,已遍及全国许多大城市,是近代流传最广的说唱曲种之一,以坠胡为主要伴奏乐器。2、四川清音原来是流行于农村、乡镇的曲种,原名“唱琵琶”或“唱月琴”,30年代进入成都,重庆等大城市,并成立“清音歌曲演唱会”,四川清音的曲目丰富,以女演员为主,坐唱自弹乐器者居多。3、苏州弹词在30年代,随着广播、唱机的逐渐普及,弹词进入了鼎盛期,许多艺人对老唱腔予以秒的发挥,形成了近代弹词音乐流派纷呈,风格各异的繁荣局面。4、京韵大鼓在近代有重要的发展,30年代在前辈流派的基础上,白凤鸣创超了以苍凉悲壮见长的“少白派”,骆玉笙创造抒情宽阔的“骆派”,京韵大鼓的板式以一板三眼和有根无眼的板式为主。三、传统乐器近代传统乐器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民间乐器社团地方性乐种,以及一些流浪艺人的创作、演奏的等方面,从总体上看,传统合奏音乐的社会影响和艺术的发展都大于独奏音乐。1、江南丝竹是中国传统乐器中丝竹类的重要乐种,它原先流行于苏南、浙江一带,近代在上海获得大的发展,并进一步扩大其影响,成为全国著名的乐种。2、广东音乐是在近代获得迅速发展,令人瞩目的乐种,最初流行于广州,20年代,开始采用粤胡主奏,辅以扬琴、秦琴的“三件头”为主的形式。3、弦管在近代的发展,十分显著,民国期间,各曲集搜集了当时的指、谱类弦管乐曲,对弦管的传承与流播起了重要的作用。4、汉乐具有潮州音乐风格,在近代也有大的发展,20年代这个乐种由“外江弦”改称“汉乐”。主要在客家人中流传,汉乐由“和弦索”,“清乐”,“锣鼓吹”三类构成,分别为丝竹乐、弦索乐、吹打乐性质。5、华彦钧对近代传统器乐作出较大贡献的还有一些民间艺人,华彦钧是其中突出的代表,它的二胡、琵琶演奏都有深湛的技巧,他创作了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和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第三节声乐中国近代创作的声乐作品是近代新音乐文化的主体,近代声乐创作的发展和声乐作品的广泛传播是新音乐文化逐渐成为近代中国音乐主流的重要原因。近代声乐在发展历程中主要经历了两个音乐潮流的洗礼,就是学校音乐和抗日救亡歌咏。一、群众歌曲群众歌曲是为大众歌曲而创作的歌曲其内容多与政治、社会活动有关,常在群众性生活中演唱,群众歌曲的音乐结构以简单,小型者为多,音域不太宽,多采用齐唱或简易合唱的形式。(一)填词的群众歌曲旧曲填词,是早期群众歌曲最常用的一种创作方式,通常根据现成曲调调配以选择或创作歌曲,为了适应歌曲的内容和形式,也常调整原有曲调,近代,以填词方式创作的歌曲,大多是群众歌曲。(二)改编的群众歌曲现代改编歌曲始于学堂乐歌时期,清末民初的乐歌,军歌有不少是改编而成的,20年代,黎锦晖在儿童歌舞音乐创作中,把采用传统民歌,戏曲音乐予以改编,作为一种重要的创作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三)创作的群众歌曲近代群众歌曲创作的源头,也可以追溯到清末民初的学堂乐歌,当时的不少学堂歌曲是适于群众歌唱的,但是,完全由作曲家新创作的群众歌曲直到20年代才开始有较大的影响。1、“五四”时期的群众歌曲创作2、日救亡时期的群众歌曲创作3、全面抗战爆发后的群众歌曲创作4、儿童歌曲的创作二、独唱歌曲独唱歌曲是代表近代歌曲创作艺术水平的主要部类,这类歌曲,在“五四”前后开始其初创阶段,萧支梅、赵元任等人在这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独唱歌曲在30年代逐渐成熟,不仅油料专为音乐会而作的优秀独唱曲,更有一大批既在音乐会又在各种社会活动中经常演唱,流传全国,不仅为音乐界接受,也为人民群众欢迎的佳作。三、合唱歌曲中国的多声部合唱歌曲创作约从清末民初开始陆续面世,在30年代以后获得了日益显著的发展,抗日救亡和全面抗战爆发后的几年间,合唱作品大量出现。四、电影、戏剧歌曲话剧自“五四”以来,电影从30年代开始在中国文艺生活中占居重要地位,话剧加唱,电影配乐的形式,也随着这些艺术的发展日益为人们所重视。近代电影歌曲在20多年间取得了许多可喜的发展,成功地运用了几乎所与歌唱形式,不仅丰富了电影的艺术表现力,而且促进了以电影歌曲为主的电影音乐艺术的发展,促进了歌曲的创作。五、作曲家与作曲家辞近代声乐创作的发展是与近代作曲家的成长密切相关的。(一)二十年代著名作曲家萧友梅中国近代专业音乐教育的先驱,杰出的音乐教育家,对于中国新音乐的贡献以音乐教育最为突出。赵元任歌曲创作鲜明地反映了“五四”时期科学,民主精神,在音乐写作方面有重要的创新。(二)救亡歌咏作家群聂耳近代作曲家音乐创作成功率最高者之一,他的歌曲音乐在表现内容与艺术形式方面都体现了时代精神与革命倾向,他是左翼音乐的主要骨干,也是中国无产阶级音乐的重要奠基人。冼星海音乐创作涉及当时新音乐的众多体裁,由于在近代音乐创作、音乐教育、音乐活动等方面的突出成绩,逝世后被誉为“人民音乐家”。第四节器乐近代乐器是由新型器乐与传统器乐两部分组成,新型器乐的发展比传统更丰富多彩,与传统器乐具有许多历代流传下来的作品不同,新型器乐的各类作品几乎都是新创作的。一、中国乐器音1、二胡代表人物:刘天华代表曲目:《病中吟》《良宵》《光明行》2、琵琶代表人物:刘天华代表作品:《歌舞引》《改进操》《虚籁》3、合奏器乐刘天华:丝竹合奏曲《变体新水令》朱践耳:《南泥湾主题变奏曲》聂耳:《金蛇狂舞》任光:《彩亡追日》二、西洋乐器音乐1、钢琴音乐:最早的钢琴音乐作品赵元任:《和平进行曲》(1915年)贺绿汀:《牧童短笛》(1934年)2、小提琴音乐马思聪:《摇篮曲》(1935年)、《第一回旋曲》(1937年)、《绥远组曲》(1937年)、《牧歌》(1944年)第五节音乐教育一、普通音乐教育:是指在中、 小学 小学生如何制作手抄报课件柳垭小学关于三违自查自纠报告小学英语获奖优质说课课件小学足球课教案全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校中,通过音乐课向少年儿童进行的美感教育。中国近代普通教育的兴起和发展,大体可分为以下两个阶段.1、清末民初学堂乐歌阶段2、“五四”后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阶段二、社会音乐教育社会音乐教育,在提高人民音乐文化素质方面,与学校音乐教育有着类似的功能,并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清末民初,随着学堂乐歌在中国推行,早期的社会音乐教育也同步地开展起来。“五四”前后,随着各种新式音乐社团的建立,社会音乐教育较前更加普遍地得到的开展。30年代及抗战时期,通过各种宣传,服务性艺术团体的音乐演出、 培训 焊锡培训资料ppt免费下载焊接培训教程 ppt 下载特设培训下载班长管理培训下载培训时间表下载 、出版音乐书刊等活动,展开了多种形式色社会音乐教育工作,使社会各阶层的人从中受到音乐的激励和熏陶。三、专业音乐教育中国专业音乐教育始于本世纪20年代之处“五四”后,在蔡元培的积极倡导与萧支梅等归国留学生的努力开拓下,中国开始出现最早的几所专门音乐教育机构。抗战期间,教学活动难以正常开展,有的学校被迫停办,但新的音乐院校与系科,依然不断兴建,体现出专业音乐教育之所以有如此进展,仍是时代潮流的需要。思考题1、近代说唱曲种的发展趋势2、《牧童短笛》在中国钢琴音乐史上的地位3、中国专业音乐教育的兴起与发展概况返回目录程砚秋返回阮籍返回程砚秋关汉卿华彦均返回京剧四大名旦李隆基李隆基返回梅兰芳梅兰芳尚小云尚小云元曲四大家返回刘天华返回聂耳返回冼星海返回嵇康返回萧友梅返回赵元任返回孔子返回孟子返回荀子返回原始人常以守猎为主,因此反映狩猎内容的比较多:   例如:黄帝时作的《弹歌》   断竹,续竹,飞土,逐穴.     反映原始农牧生活的有: 《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的“八阕”:《载民》 《玄鸟》 《逐草木》   《奋五谷》《敬天常》《达帝功》 《依地德》《总禽兽之极》      《礼记.郊特牲》记载的一首祭歌,歌词的是这样的:土返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传说中的情歌以写禹的妻子等待他回来而唱的一首为最早,禹行功,见涂山之女,禹未之遇而巡省南土,涂山氏之女令其妾往返于涂山之阳,女乃作歌,歌曰:“侯人兮猗” 黄帝时的《云门》,传说中的黄帝氏族是以云图腾的,图腾,是原始社会中最早出现的宗教信仰,原始人相信每个氏族都与一些动植物有着特殊的关系,因此常举行崇拜仪式,即图腾崇拜,《云门》就是一种崇拜云图腾的乐舞。 尧时的《咸池》,咸池是天上西宫星名,古人称它是太阳落山后洗澡的地方,人们祭祀它是认为它主管五谷,为了祈求五谷丰收,《庄子天运篇》对咸池之乐有着非常出色的描绘。所谓“充满天地,苞裹六极”,洋溢着浪漫主义气息。 舜时的《韶》是一部反映原始社会最高水平的乐舞作品。它由编管乐器箫作为主要的伴奏乐器,称为《箫韶》,乐舞有九个段落,又叫《九韶》,有九次歌唱,也称《九歌》,有九次变化,所以又叫《九辨》,后来孔子在齐国看到了“韶”乐陶醉得“三月不知肉味”,并且给予了“尽善尽美”的高度评价。 夏时的《大夏》.内容是赞颂禹治水功绩的.古乐舞以颂天、颂神转向颂人,是内容上的重大变化,这个乐舞用籥(古代一种乐器,形式像笛)伴奏,故又称“夏籥九成”。商汤的《大濩》,是歌颂商汤武功的乐舞。帗舞:执彩绸而舞羽舞:持鸟羽而舞旄舞:拿牦牛尾而舞干舞:持盾而舞皇舞:持五彩羽而舞人舞:徒手凭袖而舞黄帝《云门》尧《咸池》舜《韶》夏《大夏》商《大濩》周《大武》梨园梨园是唐玄宗在宫廷设立的音乐、歌舞机构,以教习法曲为主,因地点设在禁苑宫中的梨园而得名。“四折一楔子” 是元杂剧最常见的剧本结构形式,合为一本,每个剧本一般由四折戏组成,有时再加一个楔子。所谓的“折”相当于现在的“幕”,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全剧矛盾冲突的自然段落;四折即是开端、发展、高潮、结尾四个阶段。元杂剧在四折戏外,为了交代情节或贯穿线索,往往在全剧之首或折与折之间,加上一小段独立的戏,称为“楔子”。安排在第一折之前的,称为开场楔子;置于在各折之间的,称为过场楔子。楔子本义是木器榫合处为弥缝填裂而楔入的小木片,在元杂剧中它所起的是绵密针线或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本四折的形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如《赵氏孤儿》五折,《秋千记》六折,《西厢记》五本二十一折,吴昌龄的《西游记》六本二十四折。  音乐曲调方面  元杂剧以北方音乐为基础,采用的是北曲联套的形式。每一折用一个套曲,每一个套曲一般都连缀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牌组成。每折一个套曲,常见的是第一折用仙吕,第二折用南吕,第三折用中吕,第四折用双调。少数剧本的各折,也有使用其他宫调的。在每一宫调之内,各有数十支曲牌。曲词就是按曲牌填写,一折之中的每支曲牌都压同一韵脚,不可换韵。有时又有向其它宫调借用一支或几支曲牌的情况,称为借宫。杂剧角色  分为旦、末、净、杂。旦包括正旦、外旦、小旦、大旦、老旦、搽旦。正旦:歌唱的主要男演员。外旦、贴旦次要女演员。末包括正末、小末、冲末、副末。正末是歌唱的主要男演员,外末、副末是次要的男演员。冲末是首次上场的男演员。净是地位低下的喜剧性人物。杂是除以上三类外的演员。有孤(当官)、驾(皇帝)、卜儿(老妇人)等。主唱 元杂剧一般是一人主唱或男、女主角唱,主唱的脚色不是正末,就是正旦,正旦主唱称旦本,如《窦娥冤》窦娥主唱。正末主唱的称为末本,如《汉宫秋》,汉元帝主唱。一般来说,一剧中一人主唱到底,这是通例。但也有少数剧本,随着剧情的发展,人物也有所变化。如《赚蒯通》,第一折正末扮张良,二、三、四折正末扮蒯通。这就出现了主唱人物的变换。宾白  在后世的戏曲中也叫道白或说白,前人对元杂剧的宾白大致有两种解释:徐渭《南词叙录》:“唱为主,白为宾,故曰宾白,言其明白易晓也。”单宇《菊坡丛话》:“北曲中有全宾全白。两人对说曰宾,一人自说曰白。”后者从训诂角度说明可能更准确些。它是曲词外演员说的话、包括人物的对白和独白,由白话和部分韵语组成,又称韵白和散白。对白与话剧的对话相似,独白兼有叙述的性质,在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塑造上起着重要的作用。科介 也称科范、科,指唱、白以外的动作。一般来说,元杂剧剧本中的科表示四个方面的意思。一是人物一般的动作,如《汉宫秋》第一折写王嫱迎接汉元帝,注明“趋接科”二是表示人物的表情,一折毛延寿定计,注明“做忖科”三是表示武打动作,高文秀《襄阳会》四折“四将做混战科”四是指剧中穿插的歌舞动作。《梧桐雨》二折玉环舞蹈,“正旦做舞科”有时也表示剧中的舞台效果。《汉宫秋》“雁叫科”。南戏南戏又称戏文或南曲,是北宋末叶到明初流行于我国南方的戏曲,以唱南曲为主的一种戏曲形式,明代又称“传奇”。骨笛古琴笙钟,古代打击乐器。盛行于青铜时代,这与当时乐律学、声学和青铜冶铸技术的高度发达分不开。由于青铜钟质料坚实和耐腐蚀,至今虽已历经两三千年,仍能给我们留下古代真实的音响。钟在古代不仅是乐器,还是地位和权力象征的礼器。王公贵族在朝聘、祭祀等各种仪典、宴飨与日常燕乐中,广泛使用着钟乐。笙琵琶曲颈琵琶骨哨钹钹1方响埙鼓中国古代乐器,以玉石所制,作板样中曲,两头垂下(へ)字形,属礼器之一。磬钟柷筚篥笛子笛子1返回二胡古筝葫芦丝葫芦丝1火不思返回焦叶式古琴锣返回碰铃返回五弦琵琶返回箫返回云锣返回云锣1紫檀骨雕筝返回
本文档为【中国音乐史PowerPoint 演示文稿】,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机构认证用户
夕夕资料
拥有专业强大的教研实力和完善的师资团队,专注为用户提供合同简历、论文写作、PPT设计、计划书、策划案、各类模板等,同时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
格式:ppt
大小:9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理学
上传时间:2021-03-26
浏览量: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