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共政策分析陈庆云(整理)

公共政策分析陈庆云(整理)

举报
开通vip

公共政策分析陈庆云(整理)Fourshortwordssumupwhathasliftedmostsuccessfulindividualsabovethecrowd:alittlebitmore.------------------------------------------author------------------------------------------date公共政策分析陈庆云(整理)第一章导论:公共政策第一章导论: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分析陈庆云(整理)
Fourshortwordssumupwhathasliftedmostsuccessfulindividualsabovethecrowd:alittlebitmore.------------------------------------------author------------------------------------------date公共政策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陈庆云(整理)第一章导论:公共政策第一章导论:公共政策----------------------------------------------------------------------------------------------------第一章导论:公共政策--------------------------------------------------第一章    导论:公共政策    第一节    公共政策的本质        一、中外学者对公共政策的界定   1、伍德罗。威尔逊认为,公共政策是有政治家,既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而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这个定义对政策内容规定得太窄,并受到政治与行政二元论的影响。)2、戴维·伊斯顿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有权威的分配。(这个定义侧重于公共政策的价值分配功能,但对价值可以有广义的理解)3、拉斯韦尔与卡普兰认为,公共政策是一种具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这个定义强调了政策作为一种以特定目标为取向的行动计划,以及与一般计划的区别,但内涵过于笼统。)4、托马斯·戴伊认为,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者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这个定义强调了政策的表现形式,特别提出了"不做"的形式,但它没有严格地指出政府要做的事情与决定做的事情之间存在的偏差。)5、詹姆斯。安德森认为,公共政策是政府的一个由目的的活动过程,这一过程是有一个或一批行为者为处理某一问题或事务采取的。(这一定义强调公共政策是政府官员的活动过程,是政府实际做的事情而不是政府打算或将要做的事情,指出了公共政策的动态性和实证性。但这种理解忽视了价值判断与政策方法的重要性,尤其忽略了政策执行的重要性。)6、国内学者张金马认为,公共政策是党和政府用以规范、引导有关机构团体和个人行动的准则或指南。其表现形式有法律规章、行政命令、政府首脑的书面或口头声明和指示以及行动计划与策略等等。(这个定义比较全面地指出了公共政策的表现方式,而且突出了它是一种行为规范。但定义没有把公共政策的本质反映出来。)  第二节    公共政策的特征与功能,,        一、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1、整体性政策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完整性;政策的过程具有完整性等.2、超前性政策是对未来的一种安排与指南,所以必须具有一定的超前性.3、层次性不同的主体制定的不同政策是有主次之分的.4、多样性由于政府职能管理内容的扩大,而引发的政策问题页涉及到诸多领域,从而变得多元化和复杂化.5、合法性政策体现着政府的行为,在法治国家,政府的行为必须依法而行.        二、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1、导向功能政策的导向功能是指政策引导人们的行为或事物的发展朝着政策制定者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如改革开放初期,党和国家制定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引导成千上万的城乡居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2、控制功能政策的控制功能是指政策对社会中人们的行为或事物的发展起到制约或促进作用。政策控制功能的典型例子是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它通过政策的控制功能把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增长率控制在一个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水平上。3、协调功能国家的管理活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其申有许多利益关系需要协调,以保证整个国家社会生活的和谐进行。比如"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就是协调执政的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关系的基本政策;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策,反对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是我国协调各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4、象征功能政策的象征功能是指政策仅具有符号意义,不产生实质性后果,主要发挥象征性作用。例如在我国推广使用普通话的政策。我国地域广阔、方言众多的国情决定了这项政策仅具有象征性的意义。但是,这项政策的意义就在于它具备的象征功能表达了人们应当以此为努力方向的目标趋势。    第三节    政府    市场    公共政策        一、公共政策形成的逻辑起点        二、政府干预政策及其缺陷        三、政府、市场、公共政策相互关系的再分析第二章    公共政策分析及其历史沿革    第一节    公共政策分析的框架        一、公共政策分析的内涵        二、公共政策分析的三种模式        三、综合分析框架    第二节    公共政策分析要素        一、政策问题        二、政策目标        三、政策方案        四、政策模型        五、政策资源        六、政策评价标准        七、政策效果        八、政策环境        九、政策信息    第三节    公共政策分析原则        一、系统原则        二、预测原则        三、协调原则        四、必要多样性原则        五、分解综合原则        六?⒚裰髟?    第四节    公共政策分析历史沿革        一、政策分析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政策科学的诞生与发展        三、后工业社会的政策分析第三章    公共政策分析方法论    第一节    现代科学方法论        一、科学方法的三个层次        二、现代科学方法论的内容        三、现代科学方法的认识论原则    第二节    公共政策分析方法论基本内容及其相互关        一、事实分析        二、价值分析        三、规范分析        四、可行性分析        五、利益分析    第三节    公共政策分析的模型方法论        一、关于模型方法的基本思想        二、政策分析中的数学模型        三、建立数学模型应该注意的问题    第四节    系统方法与系统分析       第一节系统分析方法一、什么是系统分析(一)系统的概念美国韦氏词典把系统定义为:是有组织的或被组织化了的总体;又构成总体的各种概念、原理有规则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形式组成的诸要素集合。系统包含三大基本特征:第一,系统是由要素组成的;第二,各要素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第三,由要素及要素间关系构成的整体具有特定的功能。(二)系统分析的概念系统分析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至今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国外学者对系统分析有不同的看法,例如:政策科学家克朗认为,系统分析可以被视为由定性、定量或两者相结合的方法组成的一个集合,其方法论源于科学方法论、系统论以及为数众多的涉及选择对象的科学分支。应用系统分析的目的在于改进公共的和私营的组织系统。贝塔朗菲认为,系统分析提出一定的目标,为寻找实现目标的方法和手段,又要求系统专家或专家组在极其复杂的相互关系网中,按最大效益和最小费用的标准去考虑不同的解决方案并选出可能的最优方案。费茨杰拉德认为,系统分析方法是分析和评价系统中各个决策点就系统的效果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制约。在系统分析中,一个系统的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是以各种决策点为依据。切克兰德认为,系统分析是系统观念在管理功能上的一种应用。是一种科学的作业程序或方法,考虑所有不确定的因素,找出能够实现目标的各种可能方案。然后,比较每一方案的费用效益比,通过决策者对问题的直觉与判断,以决定最有力的可行方案。美国兰德公司认为,系统分析对于运筹学的关系犹如战略之于战术的关系。综上所述,系统分析是一种系统研究的方法,他运用现代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对构成事物的系统的各个要素及气象和关系进行分析、比较、评价和优化可行方案,从而为决策者提供可靠的依据。因此,可以将系统分析看作根据客观事物所具有的系统特征,从事物的整体出发,着眼于整体与部分、整体与结构及层次、结构与功能、系统与环境等方面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以求得最优化的整体目标的现代科学方法及政策分析方法。二、系统分析的特征1、以整体为目标2、以特定问题为重点3、运用定量分析方法4、凭借价值判断三、系统分析的基本原则1、内部条件与外部条件相结合的原则2、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相结合的原则3、局部效益和整体效益相结合的原则4、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四、系统分析的内容(一)整体分析的运用1、系统的各个要素和单元对系统整体均有其独特作用,突出整体中的任何局部的作用都将影响到整体效果的发挥。2、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必须按照系统的整体目标进行有序化,偏离系统整体目标或分散目标都会增加系统的内耗。3、必须不断调整和处理系统的各个要素和单元中不合理或相互矛盾的成分。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二)结构分析作为系统分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寻求系统合理结构的途径和方法,目的是找出系统结构上的层次性、相关性和协同性特征,使系统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联在分布上达到最优组合和输出。1、层次分析(analyticalhierarchyprocess,AHP)的运用是美国著名运筹学家萨蒂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是分析多目标、多准则等复杂的公共管理问题的工具。是以用于解决那些难以完全用定量方法进行分析的公共决策问题。运用层次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首先,明确问题中包含的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把要解决的问题分层系列化,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达到的目标,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组成因素,按照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隶属关系将其分层组合,形成一个递阶的、有序的层次结构模型。其次,对模型中的每一层次因素的相对重要性,一举人们对客观现实的判断给与定量表示,再利用数学方法确定每一层次全部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权值。最后,通过综合计算各层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权值,得到最底层相对于最高层的相对重要性秩序的组合权值,以此作为评价和选择方案的依据。具体可分解为五个步骤:建立层结构模型;构造判断矩阵;层次单排序;层次总排序;一致性检验。(第200页)2、相关分析的运用相关分析的原理要求在政策研究的过程中重视在问题界定、目标却和方案规划中,应充分注意到各种问题以及问题的各个方面之间、各个目标之间、各个方案之间、字母表和总目标以及自方案和总方案之间的关系,注意问题、目标和方案与社会、经济和政治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考虑各种因素对政策执行效果可能产生的影响,从而设计出理想的或较优的政策方案。3、协同分析的运用协同形势之系统发展变化中各部分发展变化的同步性,即系统变化引起系统各要素或单元及环境的变化的必然性和规律性。协同性关键在于对矛盾进行及时处理,避免出瞎闹顿尖锐对立的局面,防止系统本身走向分裂解体。(三)逻辑分析是指对系统的实质内容进行逻辑的分析,以揭示系统逻辑结构的方法。主要范畴和过程:1、目标,即为解决公共问题所要达到的目的和指标。2、备选方案,即为实现目标而设计的具体 措施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软件质量保证措施下载工地伤害及预防措施下载关于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 和方案,并对此进行可行性论证。3、模型,即按照原有方案设想建构分析模型,以找出说明系统功能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包括系统的输入、输出、转换关系,系统的目标和约束等。4、费用,即政策方案实施过程中各种成本开支的总和。5、效果,即政策方案的实施在社会环境里产生的反应和效果。6、评价,按照一定价值标准对政策方案进行的价值评估。7、优化,为实现最优效果而对这个方案进行的优化排序和选择决策。以上过程见下图:分析求解费用、效果目标备选方案模型评价优化排序、选择决策逻辑分析过程(四)环境分析(详见政治系统分析)环境因素主要有:物理技术环境;社会经济环境;文化心理环境。五、系统分析中的定量技术和定性分析(参见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案例:计划—项目—预算制度(PPBS)引自[美]费斯勒、凯特尔:《行政过程的政治状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理性途径凭借其逻辑而拥有许多追随者。然而,正如PPBS案例所表明的那样,理性决策直接明了的逻辑在现实中存在相当大的变动,而且,系统分析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可能会导致其最终失败。1961年,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麦克纳马拉(RobertMcNamara)在五角大楼里推介使用了PPBS。这项方法分三个步骤:(1)计划。高层官员制定国防活动的五年战略。(2)项目。将战略转化为对国防部的需要的具体说明,包括应在何时购买何种武器系统。(3)预算。将项目转变为每个年度的预算要求,其基本思路就是要将年度预算过程与长期计划相挂钩,而不是与随意性要求相联系。而且,每个分支机构都要根据规划而不是单位编制来制定预算。如五角大楼会根据国家的战略要求决定是否需要喷气式战斗机,如果需要的话,它要具备什么性能。而在预算方面,麦克纳马拉希望规划预算能够通过减少机构间为其特有的武器系统而进行的竞争来压低开支。约翰逊总统对国防部所取得的成效甚为满意。1965年,他将PPBS推广到几乎所有的联邦非军事部门和机构,每个机构都要以计划的形式向预算局提交预算。计划预算要有大量的论证资料,这些资料包括"所有相关的结果、费用、资金需要"以及"解决问题的各种途径所需的成本和收益"。此外,各个机构还要为未来计划和资金拟定一个五年规划。然而,这些规划往往是"冗长的愿望清单,列明了机构在没有被施加财政约束的情况下想在它们的计划上所做的投入"。PPBS文件和机构实际计划之间的联系往往很模糊。同时,由于国会仍沿袭旧的方式来操作拨款程序,PPBS与国会决议间的联系实际上也很模糊。PPBS没有对总统及国会的预算决议加以结合和改进,反而创建了自己的文案工作领域,PPBS最终不堪重负而失败。1971年6月,当行政管理与预算局停止要求各机构将常规预算申请同PPBS文件一起上交时,联邦政府的PPBS也就宣告终结了。从其最初的目标来看,PPBS是个失败的例子,它未能改变政府计划的基础,也未能真正把预算——政府的投人——和它的产出联系起来。在尝试过该方法的外国政府和美国几乎所有的州及地方政府中,其结果都是相似的。PPBS的失败部分归因于预算者无法应付该制度在分析上的负担,从根本上讲,它的失败是因为设计上存在明显的缺陷:PPBS没有根据它要运作的组织环境来设计。首先,PPBS的设计者将国会排除在外,而且PPBS的实施者"拒绝向国会透露依据PPBS所做的研究和有关信息。。。。。(可是)缺少这种信息,国会甚至连针对项目进展提出恰当问题的能力都会受到严重削弱"。其次,虽然PPBS仅是行政机关的一种工具,但甚至连这种有限的环境因素也被忽略掉了。PPBS实施者对如何化解行政抵制准备不足,任何创新都会招致这样的抵制,但PPBS实施者似乎对许多其他政府官员显得相当傲慢。PPBS的实施使下层组织非常不安,因为PPBS看起来要夺走他们的权力(权力被集中到机构负责人和预算局手中),使分析工作从深明政策领域的机构人员手里转移到那些擅长量化却不熟悉政策领域的PPBS技术人员手中,同时它要求的大量文件报告却对决策无任何明显的作用,PPBS仍具有相当大的成效。它把大量能干的分析者引入政府,其中的许多人仍在为政府效力。它使许多高层官员和职业公务员熟悉了一种论述问题的新风格:强调解释目标、形成实现目标的各种途径以及在适当的时候使成本收益量化。现在,制定项目成本的多年规划已成为国会预算程序中的例行部分。此外,五角大楼现在仍积极地实施一项修正过的PPBS。国防部官员继续制定长期规划,将这些规划转变为具体计划,然后再形成预算。这一过程的运作方式因行政方面的差异而有相当大的区别。共和党政府倾向于授予各个机构更多权力,而民主党政府则将权力更多地收归于国防部长身上。尽管PPBS持续存在,但结果却仍令人失望。原助理国防部长劳伦斯·J·科伯(LawrenceJ·Korb)认为在里根时期,高层官员采取的PPBS使得国防部的合理预算近乎崩溃,并是对国家一致性的进一步破坏。事实上,当1987年末温伯格(Weinberger)离开五角大楼的时候,预算程序近乎一片混乱。科伯认为,国防部的规划对"预算程序几乎毫无影响",规划会议的参与人数过多以致根本无法做出有意义的决策,而前期的决策从来不会促成最终预算决策的形成。案例分析,指出PPBS最终失败的原因。第四章    政治决策与数学分析的基本模型    第一节    政治决策模型        一、理性决策模型理性决策模型,也被部分人成为科学决策模型。他的基本出发点是,人们在决策是遵循最大化原则,抉择最优方案,谋求最大效益。作为决策的主体,始终坚持理性化活动,不存在任何非理性成分。(一)这种模式通常包含了下列基本内容:1、决策者面临的是一个既定的问题,该问题同其他问题的区别非常明显,或者至少同其他问题相比,它是最重要的。2、决策者选择决定的各种目的、价值或目标是明确的,或是希望利益最大,或是希望损失最小,而且可以依据不同目标的重要性进行排序。3、决策者有可供选择的两个以上的方案,面对着这些方案,通常在逐一选择的基础上,选取其中一个。假如方案基本是相同的,通常会作相同的决定。4、决策者对同一个问题会面临着一种或多种自然状态。它们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不可控因素。5、决策者会将每一个方案,在不同的自然状态下的受益值(程度)或损失值(程度)计(估)算出来,经过比较后,按照决策者的价值偏好,选出其中最佳者。(二)理性决策在实际中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决策过程中必须获得全部有效的信息。2、寻找出与实现目标相关的所有决策方案。3、能够准确地预测出每一个方案在不同的客观条件下所能产生的结果。4、非常清楚那些直接或间接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人们的社会价值偏向及其所占的相对比重。5、可以选择出最优化的决策方案。(三)评价理性决策模型所要求达到的基本条件,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是无法实现的。因此它遭到了许多学者的强烈批评。其中最突出的是查尔斯·林德布洛姆与赫伯特·西蒙。林德布洛姆指出:决策者并不是面对一个既定问题,而只是首先必须找出和说明问题。问题是什么?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认识与看法。比如物价迅速上涨,需要对通货膨胀问题做出反应。首先,明确这一问题的症结所在,往往十分困难。因为不同的利益代表者,会从各自的利益看待这些问题,围绕着通货膨胀存在不存在,若存在,其程度和影响怎样,以及产生通货膨胀的原因是什么等问题,人们都会有不同的回答。其次,决策者受到价值观的影响,选择方案往往会发生价值冲突。比较、衡量、判断价值冲突中的是与非是极其困难的。靠分析是无法解决价值观矛盾的,因为分析不能证明人的价值观,也不可能用行政命令统一人们的价值观。再次,有人认为"公共利益"可以作为决策标准,林德布洛姆批评了这种认识,认为在构成公共利益要素这个问题上,人们并没有普遍一致的意见,公共利益不表示一致同意的利益。第四,决策中的相关分析不是万能的。决策受时间与资源的限制,对复杂决策讲,不会做出无穷尽的,甚至长时间的分析,也不会花费太昂贵代价用于分析,或者等待一切分析妥当再作决定,否则会贻误时机。西蒙进一步补充,决策过程中要收集到与决策状况有关的全部信息是不可能的。决策者处理信息的能力十分有限,不可能对信息做出最优化的处理与分析,因而不能获得百分之百的最佳决策。        二、渐进决策模型渐进决策模型最初是由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和政策科学家林德布洛姆于1959年发表的《“渐进调适”的科学》中提出的。渐进决策模型也是从批判理性决策模型入手的。(一)渐进决策提出的社会背景林德布洛姆关于渐进决策的思想,在他的早期著作《政治、经济、福利》一书中己具雏形。他在书中提出了社会政治过程有四种基本形态:1、价格体系对政治领袖来说,只有服务而无权力,他们不会屈从;但只有权力而无服务,又会失去大众的支持。如价格体系一样,政治领袖控制着社会大众,同时又被社会大众控制,两者相互控制。2、层级体系层级体系是政治领袖为实现其目标,由上而下,层层控制的工具。3、多元体制在美国多元化的政治体系中,存在着多元政治权力中心,并各有其自己的政治领袖。决策经常是在各党派公开地相互竞争中进行。各政治领袖受到多元体制形态的控制。4、议价市场买卖双方要相互讨价还价。妥协的结果是互相退让,选取折衷方案作为成交的价格。在政治上,各政治势力团体,如政党、政治派别与利益集团等等,相互妥协、交易,取得一种能牵制各政治领袖的"议价"。因此,从价格体系角度上看,价格不可能单方面决策;从层级体系角度看,除最高层外,其他层次也无法单方面做决定;从多元体系看,决定是各政治权力中心互动的结果;从议价的角度看,决定又是双方妥协的产物。这样,决策是彼此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无一方可以单独做决策。(二)渐进决策的内涵与特点由于多元主体的参与制衡,政府的公共政策实际上只是过去政府活动的持续,只是根据过去的经验而对现行的政策做出的局部的、边际性的调适。这种调适源自渐进的政治、渐进的政府决策,并主要通过政党政治来实现。调适的成功与否则取决于是否能够在一种渐进演变的过程中逐步寻获关于既定政策的公共看法。因此,关于政策的社会趋同程度是这个成败的关键。林德布罗姆认为的渐进政策如图所示。新增加的政策过去的政策承诺19401950196019701976渐进主义政策分析模型概括地说,渐进主义政策分析模型有以下特点:1、因为现实政治所推行的是渐进政治,对政策问题,各政治领袖与政党的看法大致上达成共识,所能调节或改变者,只是在小的支节问题上,因而是渐进的。在实际政治中,不一定需要用许多理论。2、尽管政策分析或制定也会经常出现许多变量,但渐进分析只注重几个重要变量,方案的考虑也只限于少数几个。3、价值与事实在渐进分析中交互使用,互为一体。现实政治中的基本价值已达共识,无需再寻求各种不同的价值标准作为决定的标准。4、渐进分析着重己有的政策为前提,这样的政策更可能被社会上一般人所接受,并且与实现差距不大,不至于冒险。按照上面的想法,林德布洛姆认为渐进决策需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1)按部就班原则(2)积小变大原则(3)稳中求变原则(三)渐进分析的合理性:1、渐进政治的基本特征是政治领袖对基本国策的看法是一致的,仅对每项政策提出渐进修改而已。每一个竞争政党也只是渐进地改变本身的政策,因而某项政策是在解决某一个既定问题时,经渐进修改而达到完善地步。2、渐进决策模型基本是保守的,它以现行的计划、政策、消费为基础。决策者既没有足够时间、智慧或经费,用以调查所有的政策方案,也无法在多种不同的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价值相互交错作用的情况下,评估出每一项方案的成本与利益。只好以接受以往政策为理由,只审查不至于造成自然、经济、组织与行政失调的方案。3、人的智慧与能力是有限的,作为现实主义者,人们不会经常追求唯一的最佳途径,一旦发现有可行的途径,就会停止追求。决策者只有在那些自己熟悉的方案中,不能再满足需求时,才会冒险寻求较根本性的政策改革。4、社会由各种不同的阶层,甚至不同的种族组织而成。不同的团体,各有其既定目标。在现阶段多元的社会环境下,为维持社会稳定,政府希望保持现行的计划,不太愿意从事全面性的政策改革。为保证现行计划的连续性,决策过程只能是渐进的。综上所述,渐进决策模型从认识论与方法论的角度,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从认识论上讲,它在于以历史和现实的态度将决策的运行看成是一个前后衔接的不间断过程;从方法论上看,它注重事物变化的量的积累。以量变导致质变,主张通过不间断的修正,达到最终改变政策之目的。(四)评价优点:1、决策所选择方案与现实状况相差不大,可以预测;2、在一时无法搞清人们的各种需求时,渐进方案会以不断尝试的方式,找出一种满意结果。3、易于协调各种相互冲突的目标,不会因远离原有目标,搞乱了原目标间的秩序。4、渐进方式可以帮助人们检验所做的抉择是否正确,特别在复杂条件下,可以孤立某些因素,比较其利弊。5、渐进方式比较稳妥,容易控制,能及时纠正错误,不会造成大起大落的状况。批评:这种模式在社会稳定,变迁速率缓慢时还比较适宜。但社会条件与环境发生巨大变革时,需要彻底改革现有政策,这种模式非但起不到应有作用,很可能阻碍社会的变革。理性决策模型所要求的过于理想化,在现实世界中是无法达到的,而渐进决策模型虽与实际决策过程相近似,但只适用于稳定的社会中。        三、精英决策模型精英决策模型,是将公共政策看成是反映占统治地位的精英们的价值和偏好的一种决策理论。又成为杰出人物模型,是托马斯·戴伊(T.R.Dye)和哈蒙·齐格勒(HarmonZeigler)于1975年在《民主政治的讽刺》中提出来的。其基本点是,不是人民大众通过他们的需求与行动决定公共政策,而是占统治地位的精英们决定了公共政策,然后由政府官员和机构加以实施。(一)精英决策模型的基本内容1、社会分化成掌权的少数人和无权的多数人。只有少部分人才有权为社会分配价值,而群众则不能决定公共政策。2、少数的统治者与杰出人物不是被统治的群众代表,他们主要来自社会中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那个阶层。3、非杰出人物向杰出人物的转化必然是一个缓慢而又持续的过程,从而才能保持社会的稳定并避免发生革命,在非杰出人物中,只有那些接受了杰出人物的一致意见者,才被允许进入统治集团。4、在社会制度的基本价值观和维护这一社会制度方面,杰出人物的看法是一致的。5、公共政策所反映的不是大众的要求,而是反映了杰出人物的主要价值观,公共政策的变化将是渐进性的,而非革命性的。6、活跃的杰出人物很少受群众的直接影响。相反,杰出人物影响群众远远超过群众对他的影响。(二)评价戴伊等人的理论,把政策看成是杰出人物行为的产物,只反映他们的价值观,并服务于他们的目标,有其合理性。迄今为止,人们不难发现,现今在任何政治制度下,总是少数人统治着多数人;其次,在任何社会中,政治精英对政治参与的态度可能是影响该社会政治参与性质的一个最具决定性的因素,对大多数政治精英来说,政治参与至多是一种手段,而不是一种基本价值;(亨廷顿《难以决策》)另外,人类政治民主的理想形式是最广大的人民直接管理国家,但政治民主的内涵在本质上是由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所决定的。只要代议制民主制依然是现阶段人类政治民主的主要形式,精英决策就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在任何一个大众参政议政程度较高的社会里,人民群众的影响仍是占主要地位的。从发展民主政治的要求看,政府最基本的目标,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其决策既要真正能代表并反映他们的需求,又要获得他们的支持和拥护,否则任何一个政治系统不可能稳定和发展。        四、集团决策模型假设:这个模型的基本假设是,集团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斗争是政治生活中的根本事实。在如美国的那样的多元化社会中,存在着大量的政治利益集团。尽管这些利益集团,在利益、规模、结构和活动方式上是多样化的,但一般地说,某一利益集团往往关心的是影响与某一具体问题相关的政策。不同的利益集团对同一个政策,常存在着相互矛盾的理解与追求,因此政府就有必要从相互冲突中进行选择。内涵:集团决策模型将公共政策看成是集团斗争的产物,正如厄尔·莱瑟姆指出的那样:"所谓公共政策,是指某一特定时间里,团体间的争斗所达到的平衡,它体现了那些一直试图获取优势的并相互竞争着的党派或集团之间出现的均势。从集团模型看来,集团是个人与政府间发生联系的纽带,集团间的互动是政治生活中的基本特征。作为一种政治行为,这种体现了个人的愿望和利益间的集团的互动性,将不断地影响着政府制定公共政策的动机。评价:按照集团决策模型的理解,政府在制定政策过程中,完全处于被动地位。集团决策模型过份夸大了集团的重要性,既低估了决策者在政治过程中所起到的独立的又富有创造性的作用,又没有充分认识到政治生活中其他因素的重要影响。但这种模式把注意力集中到决策过程中集团的作用上,并以此去认识、分析和处理具有利益冲突的各种政治经济和社会行为,从这点上讲是富有启发性的。        五、系统决策模型系统决策模型是一种视公共政策为政治系统对来自环境需求反应的决策模型。是美国著名学者戴维·伊斯顿于1979年在《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中提出来的。它将公共政策的制定放在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环境中进行考察和解释,强调政治系统的环境作用,将政策看成是环境对系统作用下的产出。(一)政治系统模式的几个主要概念:输入表示政治系统与其他环境之间的概括性变量,这种变量在最广泛的意义上“包括了系统外部以一切可能的主要方式改变,修改或影响系统的所有事件”。在所有事件中,要求和支持变成主要的输入方式。要求表示构成政治系统环境的个人和团体为了得到一定的利益或实现一定的价值理念而以政治系统为诉求对象提出的采取行动的政策主张。一般地说,环境因素的要求尤其是那些代表广泛或者表现强烈的要求,会直接影响公共政策的规定性。支持表示,个人和团体遵从约定的政治民主方式——选出的结果,遵守法律、缴纳税收,接收政治系统为满足要求而做出的权威性的价值分配,即遵从政策决定。输出表示,政治系统制成公共政策(完成了关于价值的权威性分配)并以此影响环境,改变环境因素提出的要求,增强或降低环境因素的支持。从一般系统论的观点看,系统的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因为政治系统的复杂性,人们视它为黑箱,一般不需要仔细研究清楚它的结构,只求对输入(投入)、系统、输出(产出)之间的关系搞明白就行。它们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也可以用图表示:环境环境政治系统输出输入要求支持环境环境政治系统的简化系统(二)政治系统的内容公共政策制定系统与环境的作用,是个互为影响的动态过程,在反复循环中产生公共政策。对系统来说,保存自己的机制是:产出要符合民众利益;本身要不断完善具有法律支持的强制力;对冲突性的投人要有协调措施。对反馈来说,有效的机制是:实施公共政策后需要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叠加到输人中,达到影响输出之目的,即修改和补充原有的公共政策。(三)评价利用系统决策模型,若能对下列问题做出圆满解答,会对政策分析提供有意义的成果:1、需求和支持(投入)会在什么样的政策环境下对系统发生影响?2、政治系统本身所具有的哪些重要特征,得以将需求和支持转化为公共政策,并使公共政策具有持久效用?3、环境的投入,如何影响政治系统的特征?4、政治系统的特征,如何影响公共政策的内容?5、环境的投入,如何影响公共政策的内容?6、公共政策如何作用于环境并反过来对政治系统发生作用?系统决策模型虽没有很好地说明一项决策中的决定是如何做出的,但它能很好说明政治现象的复杂性和动态性。无论在何种环境里,它都可以解释复杂的社会现象,因而它有广泛的应用性。在稳定的环境里,需求和支持变化不大,政治系统只需渐进地修改公共政策的内容;在快速变迁的环境里,需求和支持变化很大,为适应变化获得自身生存的需要,政治系统必须实行彻底改革,使系统的产出,即公共政策符合新的需求和支持。    第二节    数学分析模型数学分析模型,在公共政策分析中运用很广。仅运筹学的内容中,如规划论、排队论、决策论、对策论等,都是经常用到的方法。本节仅介绍规划论,主要是线性规划,以及决策论、对策论的基本内容。        一、规划论作为规划论中最基本的内容,线性规划是一种合理利用资源、调配资源的应用数学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在满足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实现目标的最大化,即以消耗最少的资源,实现最大化的社会经济效益目标。这个目标既可以使产出最大,也可以使投入达到最小。线性规划模型结构有三个基本要素:1、决策变量在给定的政策问题中,要确定其值的变量,它们与问题的目标和从事的活动有关,是非负数变量。2、目标函数是决策目标的数学描述,主要是求得目标的极值。3、约束条件实现政策目标的客观条件和限制因素。对模型中的决策变量起约束作用,可分为资源、需求、结构、边界约束等。为说明线性规划的基本内容,举例如下:某条河流经两个城市A与B,流经城市A的河水流量是每天500万立方米。在两个城市之间有一条流量为每天200万立方米的支流,城市A每天排放污水2万立方米,城市B每天排放污水1.4万立方米。从城市A排出的污水流到城市B之前,有20%可自然净化。依据环保要求,河流中的污水含量应不大于0·2%。若两个城市都各自处理一部分污水,城市A处理污水的成本是1000元/万立方米,城市B处理污水的成本是800元/万立方米。问要满足环保的要求,两个城市各自处理多少污水,才能使两地总的处理污水费用为最小?A:500万立方米/天B200万立方米/天河流流量显然本题所要求的控制变量是城市A与城市B应处理的污水量,分别用X1与X2表示。目标函数是要求两城市所用于处理污水的总费用为最小,以Z表示。按照给定的条件:Z=l0Oox1+800x2约束条件是要符合环保要求,河流中的污水量不能大于2%,因此得出:2-x1/500≤2/10000.8(2-x1)十(1.4-x2)/700≤2/1000综上所述,该环保问题可归纳为满足如下约束条件的一组线性方程:x1≥10.8x1+x2≥1.6x1≤2x2≤1.4x1,x2≥0使得:Z=l0OOX1+800x2最小本问题是我们假定这条河只流经两个城市,若这条河流经若干城市,每个城市都可能会向这条河流排放污水量。在保证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前提下,如何治理各城市的污水,而使总的处理污水的费用达到最小?根据这一思路,可以做出抽象,并从数学上列出这两类优化问题的共同特征:(1)用一组未知数(x1,x2……Xn)表示政策分析中的一组决策变量,体现这些变量的未知数值是非负的;(2)用若干个线性等式或不等式来表示约束条件;(3)目标可以表示为若干未知数的线性函数,并求出最大化值。所以线性规划标准的数学模型为:目标函数max(min)Z=c1xl+c2x2+……cnxn约束条件a11x1+a12x2+……a1nxn≤(=,≥)b1a21x1+a22x2+……a2nxn≤(=,≥)b2┊┊┊┊┊┊am1x1+am2x2+……amnxn≤(=,≥)bmx1,x2,……xn≥0如何求解一个线性规划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其中图解法既直观又简单。在前面所举的例子中,我们可以依据条件画出图来,并由此获得最优解。Z=l0OOX1+800x2x1≥1∵已知条件为:0.8x1+x2≥1.6x1≤2x2≤1.4x1,x2≥0∴在以x1,x2位坐标轴的直角坐标系中,非负条件x1≥0代表包括x1轴和它的右侧半平面;非负条件x2≥0,代表包括x2轴和它的以上的半平面。在两个约束条件同时存在时,实际是指坐标系第一象限。同理x1≤2,是包括x1=2的左平面;x1≥1是包括x1=1的右平面;x2≤1.4是x2=1.4的下半平面。特别0.8x1+x2≥1.6是表示以0.8x1+x2=1.6为直线边界的右上方平面。综合上述条件,必然得出以上多平面相交而成的区域,即图中阴影部分(见下图)。在这个区域内,每一个点都符合上述条件,即它们是问题的可行解。x1(万立方米)2x1=1x1=20.8x1+x2≥1.6x2=1.41x2(万立方米)12污水处理费用本题是求最小值问题,由图可知,在x1=1,x2=0.8时Z=1640位最小。即城市A每天处理污水量1万立方米,城市B每天处理0.8万立方米,则处理污水中费用最小。尽管线性规划在政策分析中有一定的应用,但却存在着局限性,首先在实际问题中,各种变量之间的关系并不一定都是线性的,以及过份苛刻的限制条件会使目标函数得不到满意解。其次,由于人们在不同价值观上的差异所造成的目标冲突,使目标函数的设置产生了困难,若不采取一定的妥协,就难以设立目标函数。如果目标函数或约束条件中,有一个或多个变量是非线性函数,这种规划问题称为非线性规划。自然解非线性规划问题要比解线性规划问题困难得多。在政策分析中,还会遇到这样一类问题:它把整个决策过程划分为若干互相联系的阶段。在每一个阶段都需要作出决策,并且在一个阶段的决策确定后,会影响下一阶段的决策,以至于影响到整个活动过程。如果每一个阶段选择了最恰当的决策,这样可期望获得整体上的最优化。正由于每个阶段是以时段表示的,各阶段所采取的不同决策都随时间而变化。这类规划又称为动态规划。   二、决策论公共政策是政府决策的产物。决策论与规划论一样,也是运筹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决策是为解决目前或未来可能发生的问题,选择最佳方案的一种过程。在政府的决策中,比如做一项设计或计划,常会面对几种不同的情况,有可能采取几种不同的方案,最后从多种方案中选定某一个较为理想的方案。在决策论中,把所面临的几种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自然情况,称为自然状态,又叫客观条件,简称状态(或条件),这是一些不可控因素。把那些为实现目标的各种方案,称为行动方案,简称方案(或策略)。每个行动方案在不同的自然状态下受损或损失的值,大致可以依据经验或其他资料计算出来,这样,决策论中的基本模型为:Q=F(Ai,Qi)式中:Q为价值,是Ai与Qi的函数Ai为行动方案,称为决策变量Qi为自然状态,称为状态变量人们依据政策问题性质的不同,把决策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确定型决策通常具备四个条件:(1)存在着决策者期望实现的明确目标(收益大或损失小);(2)只存在一个确定的自然状态;(3)存在着两个或两个以上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4)不同的行动方案在确定自然状态下的益损值可以计算。风险性决策通常具备五个条件:(1)存在着决策者期望实现的明确目标(收益大或损失小)?(2)存在着两个或两个以上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状态;(3)存在着两个或两个以上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最后只选定一个方案;(4)不同的行动方案在不同自然状态下的益不确定型决策的条件,前四条与风险性决策相同,唯一不同的是各种自然状态出现的可能性(概率)也不知道。本文重点讨论风险性决策,或称为概率分析性决策。依据风险性决策的界定,决策者可以把政策分析中若干行动方案的集合视为一个向量,称为方案向量。同样把自然状态的集合成为状态向量;把状态发生的概率集合成为状态概率向量。分别记为:A=(A1,A2……Ai…Am)Ai是分量(I=1,2…m)θ=(θ1,θ2……θj…θn)θj是分量(j=1,2…n)P=[P(θ1),P(θ2)……P(θj)…P(θn)]Pj(θj)是分量(j=1,2…n);∑(j=1…n)Pj=1当自然状态是θj,采取方案的Ai的益损值是a(Ai,θj)=aij,Ai的益损期望值则为E(Ai)=∑(j=1…n)Pjaij。把状态、方案、概率、益损值、期望之间的关系,可用矩阵表示如下:状态θ1θ2……θj…θn状态概率益损期望E(A)益损矩阵P1P2……Pj…Pn方案A1a11a12……a1j…a1nE(A1)A2a21a22……a2j…a2nE(A2)┆┆┆┆┆┆Aiai1ai2……aij…ainE(Ai)┆┆┆┆┆┆Amam1am2……amj…amnE(Am)决策Ar=max[E(A)](As=min[E(A)])为说明风险性决策在政策分析中的实际应用,试举一例:某地方政府为实际解决某个问题进行决策,其方案、状态、概率、效益值如下图:单位:百万元状态θ1θ2……θ3…θ4状态概率益损期望E(A)益损矩阵0.20.4……0.1…0.3方案A145……6…75.5A224…6…95.3A357355.6A435……6…85.6A535554.6通过E(A)=益损矩阵*概率矩阵求值,最终益损期望值见上表。合理决策是可选取方案A3,又可选取方案A4,最终选取哪个方案可以再比较。        三、对策论对策是决策者在某种竞争场合下为战胜竞争对手所做出的决策,是在选择的策略集合中选取对付对方的策略。军事对抗、政治对抗等问题,无疑都是典型的对策问题。1944年著名学者冯·诺依曼提出了系统的对策理论后,人们不断利用对策论,分析军事政策与外交政策,成功地解决了许多重大的政策问题,以下举例说明对策论内涵。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获悉日本舰队准备从南太平洋的一个岛上,向新几内亚进发。为阻截日舰,美国西南太平洋空军受命执行轰炸任务。从该岛到新几内亚有南北两条航线,航程都是三天。根据气象预报,提供的北线阴雨,南线能见度高等资料,以及美军先需派飞机侦察然后再轰炸的要求。针对日舰将走南线或北线两种可能策略,美军经过分析获得四种结果:日舰走北线,美机大多飞北线,可能有两天轰炸时间;日舰走北线,美机大多飞南线,可能有一天轰炸时间;日舰走南线,美机大多飞北线,可能有两天多的轰炸时间;日舰走南线,美机大多飞南线,可能有三天的轰炸时间。从战争的需要分析,美军策略目标是要获得更多的轰炸时间,而侦察机也有搜索南、北两线的飞行策略。美军究竟应采取何种策略?美、日双方策略以及实际效果可用表说明:美方策略的条件收益日方策略(即美方未来客观条件)航北线航南线美方策略(即日方未来客观条件)大多北飞2天轰炸2·2天轰炸大多南飞1天轰炸3天轰炸对美方来说,一旦日方策略确定,总想在可供选择的策略中,找效果最好的策略。比如日方北航,美方想采用效果好的北飞策略,因为它能获得两天的轰炸时间,而南飞却获得一天的轰炸时间。同理,日方若南航,美方就想采用效果好的南飞策略,因为它能获得三天的轰炸时间,而北飞却获得两天多的轰炸时间。对日方来说,一旦美方策略确定,总想在可供选择的策略中,找效果最好的策略,即损失最小的策略。比如美机南飞,日方想采用效果好的北航策略,因为它只被美机轰炸一天,而南航则被轰炸三天。同理,美机北飞,日航则采用北航策略,因为它只被美机轰炸两天时间,而南航则被轰炸两天多的时司。历史事实是日军走了北线,美机也把大部分力量放到北线的搜索上。这个案例实际结果十分简单、明显。在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对策案例,要比它复杂得多。该案例是"两人零和对策",即竞赛双方必有一方是赢者,另一方是输者。双方的利益得失之和为零。事实上在各类政治系统的竞赛中,不一定双方得失之和一定为零。有时双方都是赢者,有时双方都是输者。为研究方便,我们先从零和对策问题谈起。因为在大量的政策分析中,决策者面对着总资源有限,并且在总量一定的条件下,两者竞争的对策分析,可以简化为零和对策分析。从对策现象的分析中,对策状态包含三个基本要素:局中人在一场竞争或斗争中,那些具有决策权的参加者。为在对策中争取好的结局,他们必须制定对付对手的行动方案。而那些在一局对策中,既不参与决策而结局又与他们的得失无关的人,就不算局中人。局中人可理解为个人,还可理解为集体,也可以把大自然看成局中人(在人与自然的斗争中)。为简化研究,经常把那些利益完全一致的参加者,看作一个局中人,凡有两个局中人的对策现象,为"两人对策",而多于两个局中人的对策,为"多人对策"。依据局中人之间是否存在合作关系,还分结盟或不结盟对策。策略决策者为战胜对方所选择的一套行动方案,它不是某一步行动方案。策略可以由有限的"步"组成,被称为有限策略。但对每一个决策者来说,可能采取的策略必须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由若干策略组成的全体,称之为策略集合。如果在一局对策中,各局中人都有有限个策略,我们称之为"有限对策",否则是"无限对策"。局势从每一个局中人的策略集合中,各取一个策略组成策略组。于是"得失"是局势的函数。若全体局中人的得失相加总为零,这样的对策为零和对策,否则称为"非零和对策"。在对策论中,有一种对策十分值得研究,这就是有鞍点的对策。比如已知决策者为应付对手采取的策略集为A=(a1,a2,a3,a4),对手的策略集为B=(b1,b2,b3),这样它们由此组成的支付矩阵为:blb2b3a1-61-8a2324G=f(ai,bj)=a39-1-10a4-306从支付矩阵可知,决策者A的最大赢数为9,故选取的策略为a3,然而对手知此策略,绝不会选取b1策略,而耍选取b3策略,使决策者非但不能赢,而且要输掉10。同样决策者还会选取a4策略,使对手得不到10,反而输掉6。双方都要想到,自己既不冒风险,又要想到对方会使自己得利最小。双方都要从最坏处争取好的结果。对决策者A来讲,分别采取a1,a2,a3,a4策略,其最坏结果分别是损失8,赢2,损失10和损失3。在所有这些坏结果中,最好结果是赢2,决策者不论对方采取何种策略,总能赢2。同理,对手分别采取策略b1,b2,b3,时,其最坏结果是输9,输2、输6。其中以损失2为最好结果。这样,决策者只要选择a2策略,都可以使之获利;而对手只要选取b2策略,其支付不会大于2。决策者与其对手在最坏情况下最好结果是绝对值为2,是等值的。我们把局势(a2,b2)为最佳局势,在为“2”值的那点又称为鞍点。在对策问题中,决策者面对决策矩阵寻找鞍点的方法是:1)求出策略集中每一策略的最大损失值。2)求出各种策略的损失值中的最小者。为验证其结果,可按同样方法,先求出对手每一策略的最大损失值,再求各损失值中的最小值。在有鞍点的情况下,双方的最优纯策略具有绝对值相等的支付值。很显然,鞍点存在的意义是:对决策者来说,先从行中求最小,再从列中求最大;对对手来说,先从列中求最大,再从行中求最小。若双方取值相等,则表示有稳定解。这类零和对策问题,除遵守最大利益原则外,所施展策略会受到对方策略与行为的影响,且前提是双方必须了解对方的可行策略及其条件效果;双方在许多零和对策中,不一定都存在鞍点,即不可能出现既定型的零和对策。一方不会死守一策略,一旦得知对方决策要改变,就马上改变自己的策略,从而出现无穷回合的改变策略的局面。所以凡不存在鞍点,对策双方首要做的是保守自己选取的策略秘密,不让对方掌握到自己选择策略的规律。这时采取的策略是随机的,这种随机性服从自己损失最小原则。那末,双方应以何种概率出不同策略,使之损失最小?由于各方都以一定比例混合采取各个纯策略,所以这类策略又称混合策略。比如决策者的策略集为A={a1,a2},对手的策略集为B={b1,b2},在支付矩阵为:0-43G=这时本例是无鞍点的混合策略问题。若决策者选取a1策略的概率为P,选取a2策略的概率为1-P。同理,对手选取b1策略的概率为Q,则选取b2的概率为1-Q,在决策者与对手的策略及所组成的支付矩阵为G的条件下,决策者的期望赢得值是E(P,Q)=1*P*Q+0*P*(1-Q)+(-4)(1-P)*Q+3(1-P)(1-Q)=8PQ-3P-7Q+3分别用E(P,Q)对P、Q求偏导数,以求期望值E(P,Q)在P、Q为何值时有最大值。得8Q-3=08P-7=0求值为P=7/8Q=3/8对决策者来说,应在平均8次选择中,有7次选择a1,1次选择a2。而对手是在8次选择中,3次选择b1,5次选择b2。他们最佳的期望值可求为0.375。可见混合策略中,决策者与对手都并不是单一地选择一个策略为对策,而是按一定的分配概率随机地选择策略。市场经济下,存在着大量的竞争现象,因而使得不少公共问题都可以从对策角度加以研究。不仅如中央与地方关系、政府与企业关系等一些明显存在竞争的例子可以通过建立对策模型,从一个角度去反映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且可以把社会某一组织(或群体)看成一方,把大自然看成另一方,组成一种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讲,凡带有竞争性质,或至少包含竞争成份的现象,都可以视为对策现象。比如,某乡政府在秋天要决定冬季为居民取暖的煤贮量问题决策。在正常气温下冬季要消耗15000吨煤,但在较暖与较冷的冬季则分别需要10000吨与20000吨。假定煤的价格随温度下降而变高,设在较暖、正常、较冷的冬季气温下煤价分别为100元/吨、150元/吨和200元/吨。又设秋季煤价为每吨100元。在没有关于冬季准确气候预报的条件下,秋季贮煤多少吨才较合理?这一贮量问题可以看成是一个对策问题,政府有关部门为局中人,它有三个策略,分别为a1、a2、a3其数值是10000、15000、20000。大自然也有三种策略,较暖、正常、与较冷的冬季,分别为b1、b2、b3。先把该政府冬季取暖所用的煤费(秋季购煤时的用费,与冬季不够时在补购时的费用总和)作为局中人的赢输结果,其支付矩阵为:b1(较暖)b2(正常)b3(较冷)a1(10000)-1000000-1750000-3000000a2(15000)-1500000-1500000-2500000a3(20000)-2000000-2000000-2000000依题可解得秋季贮煤200
本文档为【公共政策分析陈庆云(整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5.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清风浮云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51KB
软件:Word
页数:178
分类:
上传时间:2022-08-05
浏览量: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