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庄子寓言故事

庄子寓言故事

举报
开通vip

庄子寓言故事Documentserial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LGG08】庄子寓言故事庄子寓言故事  庄子寓言故事  庄子寓言故事  庄子寓言故事  1.随珠弹雀  道之真以治身,其绪余以为国家(8),其土苴以治天下(9)。由此观之,帝王之功,圣人之余事也,非所以完身养生也。今世俗之君子,多危身弃生以殉物(10),岂不悲哉!凡圣人之动作也(11),必察其所以之与其所以为(12)。今且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13),世必笑之。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14)。夫生者...

庄子寓言故事
Documentserial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LGG08】庄子寓言 故事 滥竽充数故事班主任管理故事5分钟二年级语文看图讲故事传统美德小故事50字120个国学经典故事ppt 庄子寓言故事  庄子寓言故事  庄子寓言故事  庄子寓言故事  1.随珠弹雀  道之真以治身,其绪余以为国家(8),其土苴以治天下(9)。由此观之,帝王之功,圣人之余事也,非所以完身养生也。今世俗之君子,多危身弃生以殉物(10),岂不悲哉!凡圣人之动作也(11),必察其所以之与其所以为(12)。今且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13),世必笑之。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14)。夫生者,岂特随侯之重哉(15)!(《庄子&S226;让王》)  【注释】  (8)绪余:余,残余。(9)土苴(zhā):糟粕。(10)殉:逐。殉物:追逐名利权势。(11)圣人:指得道的人。(12)所以之:所以往,所追求的目的。所以为:所以这样做的原因。(13)随侯之珠:随侯的珍珠。一颗名珠被随国的诸侯得到而得名。  (14)要:取得,求得。(15)随侯:指随侯的珍珠,有的版本“侯”后有“珠”字,可供参考。  【译文】  道的精髓可以用来修身,它的残余可以用来治国,它的糟粕可以用来平天下。由此可见,帝王的功业,是圣人的余事,  并不是用来全身养生的。现在世俗的君子,多是危害身体抛弃生命以追求物欲,难道不可悲吗!凡是圣人的行动和作为,一定要观察它所追求的目的和所以这样做的原因。现在如果有这样一个人,用随侯的珍珠做弹丸去射千仞高的雀鸟,世人一定会嘲笑他。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他所用的是贵重的东西而要求取的则是非常轻贱的东西。生命这东西,怎么能赶不上随侯的珍珠贵重呢!  【寓意】  做什么事,都得讲究得失轻重。为了没什么价值的东西而丢掉十分宝贵的东西,这是一种十分愚蠢的行为。  2.猴子逞能  吴王浮于江(1),登乎狙之山(2)。众狙见之,恂然弃而走(3),逃于深蓁(4)。有一狙焉,委蛇攫(5),见巧乎王(6)。王射之,敏给博捷矢(7)。王相者趋射之(8),狙执死(9)。王顾谓其友颜不疑曰(10):“之狙也,伐其巧(11)、恃其便以敖予(12),以至此殛也(13)。戒之哉!嗟乎!无以汝色骄人哉(14)!”颜不疑归而师董梧(15),以锄其色(16),去乐辞显(17),三年而国人称之(18)。(《庄子&S226;徐无鬼》)  [注释]  (1)吴王:吴国的君主。浮,泛舟。(2)狙(jū):猕猴。《齐物论》有狙公赋茅的故事。(3)恂(xún):恐惧、害怕。弃:弃地。走:跑,逃跑。(4)蓁:通榛。(5)委蛇(yí),同逶迤,  庄重而又从容自得的样子。一说作曲行解亦通。攫(juézǎo):攀搏。(6)见:通现。(7)敏给:敏捷。博捷:接取。矢:箭头。  (8)相(xiàng)者:随从打猎的人。(9)执死:抱树而死。一作既死。(10)颜不疑:人名。(11)伐:夸,矜。(12)恃:依靠。便,轻便。敖:通做。予:我。(13)殛(jí):死。(14)汝:你。色骄:骄做的态度。人:指别人。(15)董梧,人名,吴国的贤人,一说吴国的有道之士。(16)锄:锄草一样。一本作助,通锄,除去。(17)去乐:去掉享乐。作抛弃声乐解误。辞显:辞谢显贵。(18)称:称赞。  [译文]  吴王泛舟于江上,登上猕猴山。群猴看见他,恐惧地弃地跑掉,逃到榛树丛中。有一只猴子,从容自得地攀搏抓取,向吴王显示灵巧。吴王射它,敏捷地接取箭头。吴王命令随从者上前一齐射它,猕猴中箭抱树而死。吴王回头对他的朋友颜不疑说:“这只猕猴,夸耀它的灵巧依靠它的灵便来傲视我,以至于这样死去!要引以为戒啊!唉!不要用你的骄傲的态度对待别人啊!”颜不疑回去而拜董梧为师,除去傲色,去享乐就贫苦辞显贵甘淡漠,三年而国人都称赞他。  【寓意】  不管有多大的本领,也不可当作骄傲的本钱。谦虚谨慎,才能获得人们的敬重。  3.邯郸学步  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40)?未得国能(41),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42)!《庄子&S226;秋水》  [注释]  (40)寿陵:燕国邑名。余子:少年。邯郸:赵国都城。(41)  国能:赵国人行路的本领。(42)直:竟然。匍匐:爬行。[译文]  难道你没有听过寿陵少年去邯郸学习走步的故事吗?没有  学会赵国人走路的技艺,反而把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记了,只好爬着回去!  【寓意】  全盘否定自己的传统,生搬硬套别人的经验。不仅学不到别人的优点,反而会丢掉自己的长处。  4.魏王召见庄子  庄子衣大布而补之(1),正緳系履而过魏王(2)。魏王曰:“  何先生之惫邪(3)?”庄子曰:“贫也,非惫也。士有道德不能行,惫也;衣弊履穿,贫也,非惫也,此所谓非遭时也(4)。王独不见夫腾猿乎(5)?其得柟梓豫章也(6),揽蔓其枝而王长其间(7),虽羿、蓬蒙不能眄睨也(8)。及其得柘棘枳枸之间也(9),危行侧视(10),振动悼栗(11),此筋骨非有加急而不柔也(12),处势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今处昏上乱相之间而欲无惫(13),奚可得邪?此比干之见剖心征也夫(14)!”(《庄子·山木》)  [注释]  (1)大布,粗布。穿粗布制作又带补丁衣服。(2)緳(xié):通絜。带子。正緳,整理扎束好腰带。系履:鞋子已磨穿,用麻绳扎牢。魏王,魏惠王。过:至,去。(3)惫(bèi):疲乏困顿。(4)非遭时:生不逢时,没有遇见好世道。(5)腾猿:善于腾跃之猿猴。(6)柟(nán):楠的异体字。柟树为产于四川云贵各省的常绿乔木。梓:梓树,又称揪树,生长于长江以北的落叶乔木。豫章:即樟树,亦为高大乔木。(7)揽蔓:把捉牵扯。王长:恰然自得的样子。(8)羿:古代传说中善射的英雄。曾协助尧上射十日,下射凿齿、九婴、封稀、修蛇等害兽。蓬蒙:羿之弟子,亦是善射之人。眄睨(miànnì):斜视瞄准。言腾猿善跃,羿与蓬蒙也难于瞄准射中。(9)柘(zhè  ):桑科灌木。棘:带刺的小型枣树。枳拘:桔科带刺小灌木。(10)危行:心存畏惧,行动谨慎。(11)悼栗:畏惧战栗。  (12)加急:过分紧张。(13)昏上乱相:对当权君臣之责骂。(14)比干:殷纣王之臣,因忠谏不听,被剖心而死。见:先见。征:征兆。言比干己先见将被剖心之怔兆。  [译文]  庄子穿着带补丁的粗布衣,扎好腰带系好鞋子去魏王处。魏王说:“先生为何这样疲困呀?”庄子说:“是贫穷啊,不是疲困。志士有道德不得施行,是疲困;衣服破烂,鞋子磨穿,  是贫穷,不是疲困,这是所谓没遭遇好世道。王难道未曾见过善于腾跃之猿猴吗?它们在柟梓豫章之类高大树林中,把握牵扯树枝而怡然自得于其间,就是羿与蓬蒙之类善射者也不能瞄准射中它们。及其在柘棘枳拘之类带刺的灌木丛中,行动谨慎而左顾右盼,内心震惊畏惧战栗,此时井非由于过度紧张而筋骨不柔软灵活,所处形势不利,不足以施展其本领啊。现在处于昏君与乱相之时而想要不疲困,怎么可能呀?这就是比干被剖心前己已见征兆了啊!”  【点评】  表现庄子对生不逢时、生活潦倒的极度不满。“今处昏上乱相之间”,就是对当时统治者的斥责。  5.螳螂捕蝉  庄子游于雕陵之樊(1),睹一异鹊自南方来者,翼广七尺,目大运寸(2),感周之颡(3),而集于栗林(4)。庄周曰:“此何鸟哉!翼殷不逝(5),目大不睹(6)。”蹇裳跛步(7),执弹而留之(8)。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而搏之(9)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10)见利而忘其真(11)。庄周怵然曰(12):“噫!物固相累,二类相召也(13)!”捐弹而反走(14),虞人逐而谇之(15)。(《庄子·山木》)  [注释]  (1)雕陵之樊:陵园内植栗树,外有篱笆围护。雕陵为陵园名,樊与藩通,藩篱之类。(2)异鹊:异乎寻常之鹊。广:长。运  寸:径寸,指鸟眼睛很大,直径有一寸。(3)感:触碰。颡(sǎng):额头。(4)集,群鸟栖于树上。泛指鸟儿落下。(5)殷:大。逝:往,飞走。(6)不睹:看不见人,以至触碰庄周额头。(7)蹇(qiān)裳:提起裤角。躩(jué  )步:蹑足而行,生怕惊动鸟儿。(8)留之:伫立伺便发弹而射之。(9)执翳(yì  ):用树叶遮蔽自身,以便偷袭猎物。翳,遮蔽。(10)从而利之,指随之从中得利,可趁机捕到螳螂。(11)真:真性,本性。忌其真:忘掉自己的本性。如鸟目大能视而下见,翼长能飞而不逃,不知避险保身,即是忘其真。(12)怵(chù  )然:惊惧警惕的样子。(13)相累:相互牵累。蝉为美荫所累,螳螂为蝉所累,异鹊为螳螂所累。万物皆为利累而忘害。二类相召:不同物类相互召致。利与害、祸与福、忧与乐、得与失等等相与为类,相互对立,又是召致对方的条件。如螳螂之利在捕蝉,专注此利忘记异鹊在后;异鹊之利在螳螂,专注于此而忘记乎持弹弓藏在树下的庄周。此利便成为召致彼此的条件,只有无求才能远害。(14)反走:返身跑回去。  (15)虞人:看管陵园之人。逐:追赶。谇(suī):责骂。以其为偷栗之人。  [译文]  庄子在雕陵里面游玩,看见一只奇异的鹊鸟从南边飞来,翅膀长有七尺,眼睛的直径有一寸长,触碰庄周之额头,而落  在栗树林中,庄周说:“这是什么鸟啊!翅膀长而不飞去,眼睛大而不见人。”便提起裤角蹑步而行,拿着弹弓伫立伺机发弹击之。看到一只蝉正在浓密树荫下而忘记自身的危险,螳螂躲在树叶后伺机偷袭,见得而忘记自身的危险;奇异之鹊随之而从中得利,见利而忘记其真性。庄周惊惧警惕悦,“唉!物类本来是相互牵累,二类对立而又相互召致。”丢下弹弓返身跑回去,看管陵园的人以为他偷了东西,在后面追赶责骂。【点评】  逐利忘形,只顾眼前利益,必有后患。  6.拊马不时  夫爱马者,以筐盛矢(30),以蜄盛溺(31)。适有蚉虹仆缘(32),而拊之不时(33),则缺衔毁首碎胸(34)。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35),可不慎邪!”  (《庄子&S226;人间世》)  【注释】  (30)矢:屎,粪便。(31)蜄(shèn):大蛤,这里指蛤壳。溺:尿。(32)蚉:“蚊”、“虻”两字之异体,即牛虻。仆缘:附着,指叮在马身上。(33)拊(fǔ):拍击。  (34)衔:马勒口,“缺衔”指咬断了勒口。首:辔头,“毁首”指挣断了辔头。胸:胸饰,“碎胸”指弄坏了络饰。  (35)亡:失。“意有所至”是说本意在于爱马;“爱有所亡”是说失其所爱,适得其反。  【译文】  爱马的人,以精细的竹筐装马粪,用珍贵的蛤壳接马尿。刚巧一只牛虻叮在马身上,爱马之人出于爱惜随手拍击,没想到马儿受惊便咬断勒口、挣断辔头、弄坏胸络。意在爱马却失其所爱,能够不谨慎吗!”  【点评】  爱应有恰当方法,否则,事与愿违,适得其反。  7.胠箧探囊  将为胠箧、探囊、发匮之盗而为守备①,则必摄缄縢、固扃鐍②;此世俗之所谓知也。然而巨盗至,则负匮、揭箧、担囊而趋③;唯恐缄縢、扃鐍之不固也。然则乡之所谓知者④,不乃为大盗积者也?故尝试论之,世俗之所谓知者,有不为大盗积者乎?所谓圣者,有不为大盗守者乎?(《庄子·胠箧》)【注释】  ①胠(qù):从旁打开。箧(qiè):箱子一类盛物器具。探:掏。囊:口袋。发:打开。匮(guì):柜子,后代写作“柜”,今简化为“柜”。句中两个“为”字前一读去声,讲作“为了”;后一读平声,是“做”的意思。②摄:打结,收紧。缄(jiān)、縢(téng):均为绳索。扃(jiōng):插闩。鐍(jué):锁钥。③揭:举,扛着。④乡(嫏):通作“向”,先前的意思。  【译文】  为了对付撬箱子、掏口袋、开柜子的小偷而做防范准备,必定要收紧绳结、加固插闩和锁钥,这就是一般人所说的聪明作法。可是一旦大强盗来了,就背着柜子、扛着箱子、挑着口袋快步跑了,唯恐绳结、插闩与锁钥不够牢固哩。既然是这样,那么先前所谓的聪明作法,不就是给大盗作好了积聚和储备吗?所以我曾试图讨论这种情况,世俗所谓的聪明人,有不替大盗积聚财物的吗?所谓的圣人,有不替不盗守卫财物的吗?  【点评】  小偷须提防,大盗更警惕。  庄子在这里讨论各种防盗的手段最终都会被盗贼所利用入手,指出当时治天下的主张和 办法 鲁班奖评选办法下载鲁班奖评选办法下载鲁班奖评选办法下载企业年金办法下载企业年金办法下载 ,都是统治者、阴谋家的工具,着力批判了“仁义”和“礼法”。  8.已陈刍狗  孔子西游于卫,颜渊问师金曰(1):“以夫子之行为奚如(2)?”师金曰:  “惜乎!而夫子其穷哉(3)!”颜渊曰:“何也?”师金曰:夫刍  狗之未陈也(4),盛以箧衍(5),巾以文绣(6),尸祝齐戒以将  之(7)。及其已陈也,行者践其首脊,苏者取而爨之而已(8)。将复取而盛以箧衍,巾以文绣,游居寝卧其下(9),彼不得梦,必且数眯焉(10)。今而夫子亦取先王已陈刍狗,聚弟子游居寝处其下。故伐树于宋(11),削迹于卫(12),穷于商周(13),  是非其梦邪?围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死生相与邻,是非其眯也(14)?(《庄子&S226;天运》)  [注释]  (1)卫,春秋时国名,在今河南一带。卫国在鲁国西,孔子由鲁去卫,故称西游。师金:庄子虚拟人名。也有人以为鲁大师名金,恐不确。(2)奚如:何如,怎么样。  (3)穷:困穷,不通达。(4)刍(chú)狗:用草扎成的狗,古人祭祀时,用作祭物。陈:陈列、摆设。(5)盛:装也。箧(qiè  ):竹箱之类。衍:箱子。(6)巾:覆盖。文绣:绣有文饰的盖巾。  (7)尸祝:古代祭祀时对神主行祝祷之人。齐戒:古人于祭祀前,清心寡欲,沐浴更衣,不饮酒,不吃荤,不宿于内,以示诚敬,称斋戒。齐,同斋。将:送。  (8)苏者:打烧柴的人,取薪曰樵,取草曰苏。爨(cuàn):炊火做饭。(9)游居寝处:漫游归来就寝睡觉。  (10)彼:指拾回刍狗特加珍贵的人。数:多次,屡次。眯(mí),梦魇,梦中为鬼物惊扰。  (11)伐树于宋:指孔子途经宋国,在大树下与弟子们演习礼。宋司马桓魋欲杀孔子,孔子化装逃走,桓魋把那棵大树砍倒。  (12)削迹于卫:指孔子到卫国,卫灵公派人监视,经过匡地时,又被包围五天,放走后被警告不许再到卫国来。削迹即  绝迹之意。  (13)商:指宋,周指东周。  (14)陈蔡:春秋时二个小国。火食:熟食。邻:近也,此讲孔子与弟子们行于陈、蔡之间,适逢吴楚战争,陈蔡也被波及,形势混乱。他们被乱兵包围七日,粮尽炊断,随行之人都饿得立不起来,快要饿死了。  [译文]  孔子西去卫国游历,颜渊问师金说:“您认为先生此行会怎么样呢?”师金说:“可惜呀!您的老师将困穷不通!”颜渊说:“为什么呢?”师金说:“刍狗在未陈列之前,用竹箱子装起来,用绣有文饰的盖巾覆盖着,尸祝斋戒之后将其送上祭坛。等到陈列完之后,被丢弃,走路的人践踏它的头与脊背,打柴的人拣了去当柴烧而已。如果有人又把它取回来,用竹箱装起,用绣有文饰的盖巾覆盖,漫游归来还要睡在它的下首,这样的人即使不作恶梦,也一定屡次为梦魇困扰。现在您的老师也取回来先王陈列过的刍狗,聚集弟子们漫游归来睡在它下首。所以在宋国受到伐树之辱,在卫国被拒绝入境,在宋国与东周遭到困穷,这些不就是恶梦吗?被乱兵围困在陈蔡之间,七天吃不到熟食,已临近死亡边缘;这不就是梦魇吗?  【点评】  被淘汰的东西不能奉为至宝。师金对孔子周游列国推行礼制  的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指出古今变异因而古法不可效法,必须“应时而变”。  9.列子为射  列御寇为伯昏无人射(1),引之盈贯(2),措杯水其肘上(3),发之,适矢复沓(4),方矢复寓(5)。当是时,犹象人也(6)。伯昏无人曰:“是射之射,非不射之射也(7)。尝与汝登高山,履危石,临百仞之渊,若能射乎?”于是无人遂登高山,履危石,临百仞之渊,背逡巡(8),足二分垂在外(9),揖列御寇而进之(10)。御寇伏地,汗流至踵(11)。伯昏无人曰:“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12),挥斥八极(13),神气不变。今汝怵然有恂目之志(14),尔于中也殆矣夫(15)!”。(《庄子·田子方》)  [注释]  (1)列御寇:即列子。见《逍遥游》注和《列御寇》诸篇,伯昏无人:虚拟之人名,又见《德充符》篇。(2)引之:拉弓弦。盈贯:弓拉满,箭头已靠近弓背。  (3)措:放置。(4)适矢复沓(tà):言箭射出后,又有第二只搭于弦上。适,往;沓,合。  (5)方矢复寓:刚刚发射一矢,复有一矢寄于弦上。言其一支接一支,连续发射。寓,寄。  (6)象人:木雕泥塑之人,形容其精神高度集中,身体纹丝不动的样子。(7)射之射:有心于射的射法。无射之射:无心之射的射法。  (8)背逡巡:背对深渊却退。逡巡,却退。(9)垂:悬空。后退至悬崖深渊边,脚下有三分之二悬空于石崖之外,惊险至极。  (10)揖:揖请。进:让。这句是说,让列御寇退到相同位置表演射箭。  (11)踵:脚跟。这句意思是吓得冷汗流到脚跟,可见惊骇之极。  (12)窥、潜:皆为探测之意。黄泉:地下之泉水。比喻地底极深暗处。  (13)挥斥:纵放自如。八极:八方。  (14)怵然:惊惧的样子。恂目:心惊目眩。志:意。  (15)中:心,即精神。殆:疲困。  [译文]  列御寇为伯昏无人表演射箭,把弓拉得满满的,放一杯水在左肘上,发射出去,箭射出后又有一只扣在弦上,刚刚射出又一只寄在弦上,连续不停。在那个时候,他就像一个木偶一般纹丝不动。伯昏无人说:“这是有心于射的射法,不是无心之射的射法。尝试和你登上高山,踏着险石,对着百仞深渊,你能射吗?”于是伯昏无人就登上高山,脚踏险石,背对着百仞深渊向后却退,直到脚下有三分之二悬空在石外,在那里揖请列御寇退至相同位置表演射箭。列御寇惊惧得伏在地上,冷汗流到脚跟。伯昏无人说:“作为至人,上可探测青  天,下可潜察黄泉,纵放自如于四面八方,而神情没有变化。现在你有惊恐目眩之意,你于精神已经疲困了!”  【点评】  有高明的技术,若瞻前顾后,患得患失,就会一事无成。10.豕虱濡需  濡需(4)者,豕虱是也(5),择疏鬣自以为广宫大囿(6),奎蹏曲隈(7),乳间股脚,自以为安室利处,不知屠者(8)之一旦鼓臂布草操烟火(9),而已与豕俱焦也(10)。此以域进(11),此以域退,此其所谓濡需者也。(《庄子·徐无鬼》)  [注释]  (4)濡需:苟且偷安。(5)豕虱:猪身上的虱子。  (6)择:选择。鬣:(liè):猪领上的长毛。广宫:大宫殿。大囿:大园子。(7)奎:两腿之间。蹏(tí):同蹄。曲隈(weī):猪身上皱折的深曲处。(8)屠者:屠夫,杀猪的人。(9)鼓:摇动。操,拿起。  (10)焦:烧焦。  (11)域:界域,境域。  [译文]  苟且偷安的人,像猪身上的虱子,选择稀疏毛长之处自以为广阔的宫殿和大的园圃,腿蹄皱折深处,乳间股脚的地方,自以为是安全居室有利住所,不知道屠夫一旦挥臂摆开柴草操持烟火,而自己和猪一起烧焦。这就是随境域而进,这就  是随境域而退,这就是那种叫做苟且偷安的人。  【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旨】  苟且偷生,自我陶醉,命运可悲。  11.任公垂钓  任公子为大钩巨缁(1),五十犗以为饵(2),蹲乎会稽(3),投  竿东海,旦旦而钓(4),期年不得鱼(5)。已而大鱼食之(6),  牵巨钩,錎(7)没而下鹜(8),扬而奋鬐(9),白波若山,海水  震荡,声侔鬼神(10),惮赫千里(11)。任公子得若鱼,离而  腊之(12),自制河以东(13),苍梧以北(14),莫不厌若鱼者(15)。已而后世辁才讽说之徒(16),皆惊而相告也。夫揭竿累(17),趣灌渎(18),守鲵鲋  (19),其于得大鱼难矣,饰小说以干悬令(20),其于大达亦  远矣(21),是以未尝闻任氏之风俗(22),其不可与经世亦远  矣(23)。(《庄子·外物》)  [注释]  (1)任公子:任国的公子,缁:黑绳。(2)犗(jiè),阉牛。(3)会稽:山名,在今浙江省中部。(4)旦旦:天天。  (5)期(jī)年:一周年。(6)已而:不久。以后。  (7)錎通陷,陷没。(8)鹜(wù):奔驰,乱驰,一本作惊。  (9)鬐(qí):鱼脊、腹之鱼鳍。(10)侔(móu):齐。  (11)惮(dàn):通但,震撼。(12)离:剖开。  (13)制河:浙江。  (14)苍梧:山名。在今广西省。  (15)厌,通餍,饱食。  (16)辁才:小才,才浅。辁,无辐的车轮,讽说:诵说,传说。  (17)揭:举。累:细绳。  (18)趣(qū):通趋。灌渎:灌溉的沟渠。(19)鲵鲋:小鱼。  (20)小说:闲言碎语,即小言詹詹。悬令:国家悬挂的功令。  (21)大达:显达。  (22)风俗:传闻。(23)经世:治理社会。  [译文]  任国的公子做个黑绳的大鱼钩,用五十头阉牛做鱼饵,在会稽山上蹲着,投鱼竿于东海,天天去钓鱼,一年也钓不到鱼。不久大鱼食饵,牵动大钩深陷水中,没而向下奔驰,上翻而奋鳍,白色波涛如山,海水震荡不已,声音等齐鬼神,震撼显赫千里。任公子钓到这条鱼,剖开而做腊干,从浙江以东,苍梧以北,没有不饱食这条鱼的,后世那些浅薄之人和喜好品评议论的人们,都惊讶而奔走相告,要是举着细绳的小鱼竿,到灌溉的小水沟,垂钓小鱼,那要想钓到大鱼就困难了,粉饰闲言碎语以求悬赏功令的高名,那就和大智明达也相距太远了,所以没有听到过任氏的传闻的人,离开善于治理社会的目标也相差太远了。  【题旨】  要树雄心,立壮志,开拓进取,干前人未曾做过的伟大事业。  12.二儒发冢  儒以诗礼发冢(1)。大儒胪传曰(2):“东方作矣(3),事之何若(4)?”小儒曰(5):“未解裙襦(6),口中有珠。《诗》固有之曰:‘青青之麦,生于陵陂(7)。生不布施(8),死何含珠为!’”“接其鬓(9),压其(10),儒以金椎控其颐(11),徐别其颊(12),无伤口中珠!”(《庄子·外物》)  [注释]  (1)儒:指盗墓的儒士。发:发掘,冢:古墓。(2)大儒:盗墓的大儒士。胪(lú  )传:按礼的规定有秩序的向下传话。胪,从上向下传话。  (3)东方作矣:天要亮了。(4)事:指盗墓的事。(5)小儒:盗墓的随从者。  (6)裙襦,指衣裙。(7)陵陂(bēi),山坡。(8)布施:施舍,把财物送给别人。  (9)接:接引,拖曳。鬓:鬓角,鬓发。(10)压:按。  (11)颐:面颊的下部。  (12)徐:慢。别(biè  ):别开,撬开。  [译文]  儒士用诗礼盗墓。大儒士传话说:“东方亮了,事办得怎样了?”小儒士说:“衣裙还没有脱下来,口中含有珍珠。古诗中有一  首说:‘青青的麦苗,生在山坡上。活时不接济别人,死后何必含珍珠!’”“拖住他的鬓发,按住他的下巴,你用铁锤敲他的面颊,慢慢地别开他的两腮,不要损伤口中的珍珠!”【题旨】  伪君子满口仁义道德,行为却卑鄙龌龊。  13.畏影恶迹  人有畏影恶迹而去之走者(5),举足愈数而迹愈多(6),走愈疾而影不离身(7),自以为尚迟,疾走不休,绝力而死,不知处阴以休影(8),处静以息迹(9),愚亦甚矣!(《庄子·渔父》)[注释]  (5)畏影:畏惧自己的影子,恶迹:厌恶自己的足迹。去:脱离、摆脱,走:跑。(6)数(shuò):屡次,频繁。作快解牵强。(7)疾:快,急。  (8)处阴:在阴暗无光的地方。休影:止影,没有影子。(9)处静,处在静止不动的状态。息迹:灭绝足迹,没有足迹。[译文]  有人畏惧自己的影子、厌恶自己的足迹想离开它而跑,举足愈频繁而足迹愈多,跑得愈快而影子却不离开身形,自以为还慢,快跑不止,绝尽力气而死。他不知道到阴暗的地方影子自然消失,处于静止状态足迹自然消灭,愚蠢到极点了!【题旨】  神经过敏,疑神疑鬼,自遭其害。  14.牺牛衣食  或聘于庄子(16),庄子应其使曰:“子见夫牺牛乎(17)?衣以文绣(18),食以刍叔(19)。及其牵而入于大庙(20),  虽欲为孤犊(21),其可得乎!”(《庄子·列御寇》)  [注释]  (16)或:有人,指楚成王使使厚币聘庄子为相。(17)牺牛:  祭祀用的纯色牛。  (18)衣以文绣:穿的衣服绣以花纹。  (19)食:喂养。刍:草。叔:大豆。  (20)大庙:帝王的祖庙。  (21)孤犊:无人豢养的牛犊。  [译文]  楚国有人来聘请庄子。庄子回答使者说:“你见过祭祀的牛吗?披着纹彩锦绣,喂着饲草大豆,等到把它牵入太庙去,要想做只无人豢养的牛犊,怎能办得到呢!”  【点评】  说明得到君主的宠爱、看重,必有大祸。高官厚禄,表面上很高贵,而实际上只不过是君主的牺牲品。  15.庄子将死  庄子将死(1),弟子欲厚葬之(2)!。庄子曰“吾以天地为棺椁(3),以日月为连壁(4),星辰为珠玑(5),万物为赍送(6)。吾葬具  岂不备邪(7)?何以加此!”弟子曰:“吾恐乌鸢之食夫子也(8)。”  庄子曰:“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9),夺彼与此(10),何其偏也(11)!”以不平平(12),其平也不平;以不征征(13),其征也不征。明者唯为之使(14),神者征之(15)。夫明之不胜神也久矣(16),而愚者恃其所见入于人(17),其功外也(18),不亦悲乎!(《庄子·列御寇》)  [注释]  (1)将死:将要死去。有人据此征《庄子》书非庄子着,非是。  (2)弟子:弟子们。欲:打算。  (3)吾:我。以:用。(4)连璧:两块并连起来的玉璧。(5)珠玑:珍珠。珠,圆的为珠。玑,珠不圆的为玑。(6)赍(jì):通斋,一作济。送葬品。(7)备:齐备。(8)吾,我们。恐,恐怕。乌:乌鸦。鸢(yuān),老鹰。(9)蝼蚁:蝼蛄和蚂蚁。  (10)彼:指乌鸦和老鹰。此:指蝼蛄和蚂蚁。  (11)偏:偏心,私心。  (12)平:公平。  (13)征:征验,引申为可信。  (14)明:聪明,之:它,指天道。  (15)神:神人。  (16)不胜:不及。  (17)所见,偏见。入于人:溺于人事。  (18)功,功劳。  庄子将要死时,弟子们打算为他厚葬。庄子说:“我把天地当作棺椁,把太阳和月亮当作连壁,把星星当作珍珠,把万物当作陪葬品。我的丧葬用品还有什么不齐备的呢?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呢!”弟子们说:“我们害怕乌鸦和老鹰吃掉你呀!”庄子说:“天葬让乌鸦和老鹰吃,土葬让蝼蛄和蚂蚁吃,从乌鸦老鹰那里夺过来给蝼蛄蚂蚁,为什么这样偏心呢!”用不公平来公平,这种公平不能公平:用不征验来征验,这种征验不能征验。自认聪明的人唯有被人支使,神人可以验证。聪明人不及神人很久了,而愚蠢的人还依靠他的偏见溺于人事,他的功劳建筑于外物,不也是可悲吗!  【点评】  儒家主张厚葬,墨家主张薄葬,庄子主张不葬。庄子认为不仅要把人生看破,还要把死后看破,把一切人事看破,那才是修道的实在功夫。所谓的“齐生死”就是这个意思。  16.屠龙之技  朱泙曼学屠龙于支离益(5),单千金之家  (6),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7)。(《庄子·列御寇》)  [注释]  (5)朱泙(pēng)曼:人名。支离益:人名,复姓支离,名益。屠龙:喻为道。  (6)单:借为殚,尽。家,指家产。(7)技:技术。巧:技巧。  朱泙曼跟支离益学屠龙,花尽了千金的家产,三年学成技术却无处使用这种技巧。  【寓意】  学习必须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如果脱离了实际,再大的本领也没有用。  17.庄子借粮涸辙之鲋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1)。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2),将贷于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3):“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4)。周顾视车辙中(5),有鲋鱼焉(6)。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  ‘我,东海之波臣也(7)。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8),激西江之水而迎子(9),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10),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11),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12)!”(《庄子·外物》)  [注释]  (1)贷:借贷。粟:谷子,亦粮食的通称。监河侯:监理河道的官。(2)邑金:一邑租赋的收入。  (3)忿然:不高兴的样子。作色:变色。(4)中道:道中。(5)顾视:回头看。(6)鲋鱼:鲫鱼。  (7)波臣:波荡之臣,波荡冲来而失水的水族臣仆。(8)且:  将要。(9)激:引。西江:指蜀江。(10)常与:恒常共处,指水。  (11)乃,竟。(12)曾:乃,就。索:寻找。枯鱼之肆:干鱼市场。[译文]  庄周家庭贫穷,所以向监河侯借粮。监河侯说:“行。等我得到一邑租赋金,借你三百金,可以吗?”庄周不高兴的样子脸色一沉说:“我昨天来时,在中途有喊叫我的,我回头向车辙中一看,有条鲫鱼,我问它说:‘鲫鱼呀!你在这里做什么?’回答说:  “我是东海波荡冲来而失水的水族仆臣,你难道不能用升斗的水来救活我吗?’我说:‘行。等我游历吴越说服两国的国王,请他们把西江的水引来迎接你,可以吗?’鲫鱼不高兴地改变脸色说:‘我失去与我常处的水,我没有容身的处所,我得到:升斗的水就可活命,你竟这样说,就不如早点到干鱼市场去找我!’”  【点评】  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诚心诚意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决不能只说大话,开空头支票。  18.无心才能得道  黄帝游乎赤水之北(1),登乎昆仑之丘而南望,还归,遗其玄珠(2)。使知索之而不得(3),使离朱索之而不得,使吃诟索之而不得也(4)。乃使象罔(5),象罔得之。黄帝曰:“异哉!象  罔乃可以得之乎?”  [注释]  (1)赤水:虚拟的河流名。(2)玄珠:玄色宝珠,比喻大道。  (3)知:虚拟人名,代表有智慧的人。(4)离朱,又名离娄,古代传说中的明目者。吃诟(chīgòu  ),虚拟人名,代表能言善辩者。黄帝派有智慧的、聪明的、能言善辩的人去找回遗失之大道,都没有成功。(5)象罔,虚拟之名,或作罔象。恍惚迷离,若有若无,代表无心、无形、无声、无迹的浑沌。  [译文]  黄帝在赤水以北漫游,登上昆仑山而向南眺望,旋即返回,丢失了玄色宝珠。派知去寻找没有找到,派离朱去寻找也未找到,派吃诟去寻找,还未找到。就派象罔去找,象罔找到了。黄帝说:“多么奇怪啊!象罔怎么就能找到呢?”  【点评】  这则寓言,以玄珠喻道,说明靠聪明智慧,根本无法达到与道相契之境,只有去除机心而顺其自然才能得道。  19.骷髅之乐  庄于之楚,见空髑髅(1),髐然有形(2)。撽以马捶(3),因而问之曰:“夫子贪生失理而为此乎(4)?将子有亡国之事(5),斧钺之诛,而为此乎?将子有不善之行,愧遗父母妻子之丑而为此乎(6)?将子有冻馁之患而为此乎?将子之春秋故及  此乎(7)?”于是语卒,援髑髅(8),枕而卧。夜半,髑髅见梦曰(9):  “子之谈者似辩士(10),视子所言,皆生人之累也(11),死则无此矣。子欲闻死之说乎(12)?”庄子曰:“然。”髑髅曰:“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13),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庄于不信,曰:“吾使司命复生于形(14),为子骨肉肌肤,反子父母、妻子、闾里、知识(15),子欲之乎?”髑髅深矉蹙额曰(16):“吾安能弃南面王乐而复为人间之劳乎!”  [注释]  (1)髑髅(kū  lóu):骷髅,死人的头骨。(2)  髐然(xiāo)然:尸骨干枯的样子。有形:有似生人头颅之形状。(3)撽(qiào):敲打旁击。马捶:马鞭。捶同棰。(4)贪生:贪图享乐,纵欲无度。失理:背弃养生之理。为此:成为这样,即死亡。(5)将:抑或,表推测。  (6)遗:通贻,遗留,留下之意,这句话的意思为,做了见不得人的事,怕给父母,妻子留下耻辱。而羞愧自杀。  (7)春秋故:年事已高。享尽天年,本应如此。春秋,年纪。故,同固,本来。(8)援:牵到,拉过来之意。(9)见:现,显现。  (10)辩士士:名辩之士。善辩之人。  (11)累:牵累、负担。  (12)说:同悦,愉悦、快乐。  (13)从然:放纵自如的样子。从,同纵。以天地为春秋:与天地同寿同在,一样恒久。  (14)司命:主管人生死之神。  (15)反:通返,归还,知识:朋友。  (16)膑(pí  n):通颦,皱眉头。蹙额(cuè):蹙为皱,额同额。蹙,为愁苦的样子。  [译文]  庄子到楚国去,见到一颗死人头骨,干枯而有生人头颅形状。庄于用马鞭子敲打着骷髅问道:“先生是由于贪图享乐,放纵情欲,丧失养生之理而成为这样的吗?或是遭遇亡国之事,为斧钺诛杀而至于此呢?或是你作了不善之事,怕给父母、妻子留下耻辱而自杀的呢?或是你因为挨饿受冻而成为这  样呢?或是你年事已高本该如此呢?”就这样讲完,拉过骷髅,枕在头下睡去。半夜时,骷髅显现在他的梦中,对他悦,“听您的言谈好像是位善辩之士,看你所说之事,都是活人的负担,死人则没有这些。您愿意听听死人的快乐吗?”庄子说:“是的。”骷髅说:“死人,没有君在上面,没有臣在下面,也没有一年四季的操劳之事,放纵自如与天地同在,虽然南面为王的乐趣,不能超过呵。”庄子不相信,说:“我让主管生  死之神复活你的形体,还给你骨肉肌肤,归还你父母、妻子、邻里和朋友,你愿意吗?”骷髅深深皱起眉头,现出愁苦的样子说:“我怎能舍弃南面为王的快乐而再次去受人间的劳苦呢?”  【点评】  说明死了比活着还要快乐,因为死了可以摆脱人生的忧患劳苦。体现乐庄子极端的厌世思想。  20.得意忘言  荃者所以在鱼(17),得鱼而忘荃(18);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19);言者所以在意(20),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21)!”(《庄子·外物》)  [注释]  (17)荃:诸本多作筌,捕鱼工具。(18)忘:遗忘。下同。  (19)蹄:捕兔的网。  (20)言:语言。意:思想意识。  (21)安:怎么,哪里。  [译文]  竹笼是用来捕鱼的,捕到鱼就遗忘了竹笼;兔网是用来捕兔的,捕到兔就遗忘了兔网;语言是用来表达思想意识的,掌握了思想意识就忘了语言。我到哪里去寻找遗忘语言的人来和他交谈呢!”  【点评】  人们往往被形式所迷惑,忘记乐目的与达到目的的手段和途径之间的主从关系,以至于把手段和途径当成了目的本身。庄子以类比的方式,揭示了语言和语言所表达的意义之间的关系,提醒人们不要落言筌,被形式所左右。相关文档:更多相关文档请访问:
本文档为【庄子寓言故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lc_leng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62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21-09-07
浏览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