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等教育]教育学课件

[高等教育]教育学课件

举报
开通vip

[高等教育]教育学课件教育学铜仁学院教育系田印红第一章绪论——教育和教育学一、什么是教育1、教育的本质: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2、广义的教育:凡是能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无论是有组织的还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碎的,都是教育。3、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需要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身心的影响,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4、教育的三要素:教育者---教育影响----受教育者二、教育的产生1、产生教育的条件(1)人由古猿的无意识发展到猿人的有...

[高等教育]教育学课件
教育学铜仁学院教育系田印红第一章绪论——教育和教育学一、什么是教育1、教育的本质: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2、广义的教育:凡是能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无论是有组织的还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碎的,都是教育。3、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需要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特点,有目的、有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身心的影响,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4、教育的三要素:教育者---教育影响----受教育者二、教育的产生1、产生教育的条件(1)人由古猿的无意识发展到猿人的有意识状态,提供了进行教育的一项最基本条件(2)伴随劳动产生的语言,可使经验积累和传递借助于第二信号系统去完成。语言使进行教育的另一项基本条件也已具备,故进行教育有了可能。2、产生教育的需要(1)劳动过程中人们传递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实际社会需要。(2)教育也起源于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三、教育的起源有几种说法:1、神话起源说。2、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法国的利托尔诺和英国的沛•西能。他们认为,人类的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的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3、心理起源论: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孟禄,其主要观点是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4、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劳动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具体地说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的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总结归纳:教育起源于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的需要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四、教育的发展过程(一)古代教育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其特点主要有:1、学校产生和发展的条件。学校教育产生于奴隶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的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人类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飞跃。一般认为在原始社会就有了学校教育的萌芽(庠),但是,作为独立存在的社会实践部门的学校教育则是在奴隶社会才出现的(夏商时期)。学校教育的产生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第一,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第二,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第三、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程度,是人类的间接经验传递成为可能;第四,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2、与生产劳动相分离3、阶级性和等级性4、内容丰富,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落后、刻板5、官学和私学并行的教育体制等(二)近代教育十六世纪以后,世界进入到了近、现代。社会制度、思想观念等的一系列变化引起了教育的巨大变化,这种变化特别表现在: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教育的世俗化;3、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三)20世纪以后的教育(现代教育)1、教育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五、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是研究教育事实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阐明教育原理的一门科学。教育学的研究对象,除了学校教育外,也包括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在内。教育学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的目的,在于揭示教育的客观规律,阐明有关的教育原理,明确教育本质,并对教育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六、教育学的产生、发展概况1、萌芽阶段:这一阶段在我国是从春秋战国到清朝末年,在欧洲始于古希腊到资产阶级革命以前,教育学尚未形成独立的科学。成书于战国末期,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学记》。对教育的作用、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学和道德教育的原则与方法、课内外关系、教师和学生以及教和学的关系等诸方面作了比较系统的论述,如:"教学相长"、"及时而教"、"不陵节而施"、"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相观而善"、"长善救失"、"禁于未发"等,已成为千古传诵的教育格言,至今仍有指导意义。另一本是第一个教育学理论家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的名著《论演说家的教育》2、独立形态阶段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到19世纪中叶,教育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7世纪初,教育开始从哲学知识体系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科学。英国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培根的《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把教育学作为单独一门科学提了出来夸美纽斯于1632年发表的《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独立体系的形成。夸美纽斯为适应新兴资产阶级对教育的要求,提出了学校教育目的、作用、组织方法,论述了班级授课制,正式提出并论证了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等一整套系统的教育理论。18世纪赫尔巴特发表的《普通教育学》,试图在伦理学的基础上建立教育目的论,在心理学基础上建立教育方法论,并创造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课程体系3、科学教育学的建立马克思主义为科学教育学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这一阶段教育学理论的特点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一是教育学和心理学高度结合。二是一切教育理论都要以教育实验为依据。三是重视发展,重视研究教育对象,强调才能的培养。四是教学方法建立在现代化教学物质手段上。七、学习教育学的意义(为什么要学习教育学)[讨论]不学习教育学照样可以当好教师,你同意这种看法吗?1、教育学将使我们具有新时代的教师资格——具有科学的教育理念2、教育学将告诉我们如何成为一个好教师——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八、学习教育学的方法(怎样学习教育学)[讨论]有的同学说:我的教育学成绩达到90分以上,教育学就可以学到手了。1、根本方法就是理论联系实际2、讲解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3、博览与精思相结合4、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好自己的整体学习计划、学习策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练习题:1.简述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2.什么是教育?有哪三要素?3.试述20世纪以后世界教育的特征?第二章教育与社会、人的发展第二章教育和社会、人的发展教育从其产生以来,就具备两大最根本的规律:教育必须适应并促进社会的发展,教育必须适应并促进人的发展。第一节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一、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1、社会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推动和决定教育的发展。(1)生产力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教育目标的制定。(3)生产力的发展制约教育的结构和教育的内容。2、教育对社会物质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通过劳动力的再生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2)通过科学知识再生产及生产新的科学技术,促进生产的发展,科学技术的继承发展需要通过教育实现。二、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集中体现在决定教育的性质即教育培养什么人和培养的人为谁服务上,具体地表现在:(1)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决定受教育权;(3)决定教育目的2、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1)通过培养人来为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服务;(2)通过传播一定的思想意识影响社会的舆论、道德风尚,直接间接地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三、教育与人口的关系。1、人口的再生产推动或制约着教育的发展。2、教育可以提高人口质量,调节人口数量。四、教育与其它意识形态的关系教育除了与政治经济制度、生产力有密切联系以外,还与政治、法律、道德、哲学、艺术、宗教等社会意识形态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社会意识形态影响教育的思想、内容和方法2、教育对社会意识形态的传播起重要作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人口、环境等“教育与社会其他子系统的关系”五、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独特的发展规律和能动性。最主要表现为教育与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还表现为教育发展本身所具有的继承性上,具体表现在:1、教育内容的继承;2、教育方式的继承;3、教育理论与教育经验的继承。六、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1、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2、教育是实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第二节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人的发展的概念人的发展:指个体从出生到死亡身心两方面的积极的变化过程,教育学要研究的是个体从7岁到18、19岁即个体从儿童期,少年期到青春期这个阶段,即个体的基础教育阶段人的发展生理发展心理发展物质基础影响作用人的发展内容关系图二、影响人发展的因素及各因素的作用1、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什么是遗传:个体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点等。这些遗传的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这里的生理特点是指功能的特点,解剖的特点是结构的特点。(2)人的哪些因素能遗传,哪些不能?(3)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如何?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生物前提和发展的潜在可能性,没有这个前提就无法发展。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环境在人发展中的作用(1)、什么是环境:环境是指直接间接影响个体形成和发展的全部外在因素。这些外在因素主要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之环绕着人类并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自然界,主要由大气、土壤、水、岩石、植物、动物、太阳等。社会环境主要指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创造和积累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社会关系的总和。(2)、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作用如何?环境对人的影响的特点带有一定的自发性和偶然性。对人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方面。但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有主观能动性,人对环境的作用和影响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人在接受环境的影响的同时,又凭借自己的经验和创造能力,积极地改造环境,利用环境。3、教育在人发展中的作用(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与遗传因素和自发的环境影响相比,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着主导的作用。原因在于:第一,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是专门培养人的活动;第二,学校教育还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系统性,有高度的组织性;第三,教育可控制和利用各种环境因素对人的影响,充分发挥个体遗传上的优势,限制和排除不良因素。4、主观能动性在人发展中的作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只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外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也只有通过学生身心的活动才能起作用。所以,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其身心发展的动力。人的主观能动性是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离开人的活动,遗传素质、环境和教育所赋予的一切发展条件,都不可能成为人的发展的现实。个体的活动是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三、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1、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有顺序的,持续不断的发展过程。在生理方面;心理方面。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决定了我们的教育活动必须根据身心发展的这一特点循序渐进的进行。无论是知识技能的学习,还是品德的发展,都应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等。2、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岁)、儿童期(6、7岁——11、12岁)、少年期(11、12岁——14、15岁)、青年初期(14、15岁——17、18岁)年轻一代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教育必须针对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内容和方法。3、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由于人的遗传、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主观能动性的不同,使其发展的速度、水平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千差万别,彼此间表现出发展的个别差异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差异性决定了教育活动要因材施教。4、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1)在生理发展方面,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生长不均衡。如青少年身高体重有两个增长高峰期,(2)在心理发展方面:儿童的发展存在关键期和最佳期。5、个体的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四、教育对人发展的影响。1、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自然人---社会人观念、能力、身份、职业等的社会化2、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主体性---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个体特征的发展----兴趣、爱好、性格等第三章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第一节教育方针一、教育方针概述。教育方针是指导教育领域工作的路线。教育规律是指导教育方针的依据和基础。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政治性、阶级性、时代性、法令性、纲领性)二、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1、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1)经济建设是我国现阶段的中心任务(2)生产和经济发展对教育有依赖性。(3)现代教育必须为经济的发展服务。2、教育为政治建设服务。3、教育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教育本身就是经济建设的一个基本内容)三、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1978年,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宏观结合:整个教育事业应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专业、层次、内容等)微观结合:普通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生产劳动与成人教育的结合。(两者必须统一进行)第二节教育目的一、教育目的的概念广义的教育目的: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对所要造就的个体的总的设想与规定。狭义的教育目的:指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广义的教育目的的具体化。二、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关系。(讨论)第一层次为教育方针(教育工作的总路线)第二层次为教育目的(对人才培养的总要求第三层次为培养目标(某一级、学校、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第四层次为各育目标;第五个层次为单元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的具体化)第六个层次为每节课的目标。培养目的教育目的它们的区别与联系?教学目标教育方针三、教育目的功能导向功能——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方向标调控功能——教育活动过程的调控器评价功能——教育结果的评价指标体系四、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指教育目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作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最有代表性的有两个对立的派别——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你更赞同哪一种观点?为什么?)个人本位论:教育目的的提出应当从爱教育者的本性出发,教育的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人,充分发展受教育者的个性,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他们认为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评价教育价值也看它对个人发展所起的作用来衡量。社会本位论:教育目的要依据社会需要确定,个人只是加工的原料,他的发展必须服从于社会需要,教育目的在于把受教育在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他们认为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个人的存在与发展依赖并从属于社会评价教育价值也只能以它对社会的效益来衡量。五、教育目的确定的依据(1)教育目的的确立首先要符合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2)要反映生产力和科技发展对人才的需求。(3)要符合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需要。六、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人的发展同社会生产的发展相一致。现代工业要求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是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2)邓小平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整个教育事业应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教育要“三个面向”,要培养“四有新人”七、我国的教育目的。“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第一、要求培养的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是反映教育价值取向的具有核心意义的部分;第二,教育目的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第三,培养受教育者的独立个性和创造精神。第三节学校教育制度一、学校教育制度。1、学校教育制度的含义:简称学制。指各级各类学校系统,包括学校的性质、任务、教育结构、培养目标、入学条件、修业年限等。是教育制度的核心。1903年,清政府颁布《癸卯学制》,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付诸实施的学制。1913年《壬子癸丑学制》,使得女子有受教育的权利。2、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改革的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教与职教朝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类型日益多样化。(5)终身教育受到重视。二、教育体制改革。1、什么是教育体制?国家各级各类教育事业的机构设置和管理权限划分的制度。其核心是教育管理体制。2、教育体制改革的内容。(1)教育管理体制:(谁来管教育)包的过多----简政放权(2)办学体制:(谁来办教育)政府包揽----政府为主,社会为辅。(集资办学、捐赠办学、私人办学)(3)教育投资体制:保证教育投入,落实发展教育。(4)招生就业体制:扩大招生。双向选择。(5)普及义务教育: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给予保证的国民教育。(强制性、免费性) 案例:成都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基础教育办学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规定:“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近免试入学,任何公办、民办和各类进行办学体制改革的小学、初中不得以考试的方式择优选拔新生,也不得以小学阶段各类学科竞赛(如小学数学奥赛等)成绩作为录取新生的依据。”   问题:你对成都市教育局的规定有什么看法?请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出发对奥赛进行评价。 案例分析:我认为成都市教育局的规定除了进一步规范基础教育的办学,避免教育偏离它的轨道,成了变相教育。这个规定也促进了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实现。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必然要求。全面发展教育由德、智、体、美、劳动技术教育等五育组成。在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面前,注重智力发展是当代世界各国教育的共同趋向。奥赛正是发展学生的智力,用知识的精华去武装学生,迎合教育的趋向。但许多人却一味地为了奥赛。只注重去发展学生的智育,而忽视其它四育的发展,厚比薄彼,有所偏废。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知竞赛,而不知其他是不是健全案例:从2001年秋季开始,江西省的小学生们告别沿袭了一贯的百分制,实行新型的成绩考核评价机制——“等级+特长+评语”。   目前,山东潍坊市小学已经取消各种形式的统考,废除了“百分制”,代之以“评语+特长+等级”的新的评价标准,严禁以升学率作为考核、评价学校、教师荼的唯一标准   问题:你对江西和山东潍坊市所开展的教育评价改革持什么态度?案例分析:江西和山东潍坊市所开展的教育评价改革是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需求,废除百分制,使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用“等级+特长+评语”,因材而评价,面向全体学生,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才是教育的目的所在。第三节师生关系第一节教师一、教师的概念:广义:凡是把知识,技能,技巧传授给别人的人,可以称为“师”,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狭义:指经过专门训练,在学校里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二、教师的作用[讨论思考]人们常说:“教师是春蚕,是蜡烛,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于这句话,你有什么理解?教师的作用到底在哪儿?1、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1)赫尔巴特----教师中心论(德国)杜威----------学生中心论(美国)(2)教师在教育过程上中应居于主导地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衡量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程度的重要标志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是为了不教,怎样理解?)2、教师的社会作用“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1)传递人类文化的成果。(2)促进社会发展。(3)塑造年轻一代心灵的作用。(4)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保证。三、教师的劳动特点1、复杂性(1)是由教育对象的复杂性决定的。(2)是由教育任务的复杂性决定的(3)是由教育过程、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的复杂性决定的。2、创造性(1)教师劳动本身的创造性。(2)教师面临的教育对象是经常变化的。(3)教育过程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3、示范性(劳动手段是言传身教)是由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的主体化及其与教育结果的一致性决定的。4、长期性教师劳动培养人才的周期长。5、群体和个体的统一性教师的劳动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上,在一定的目标上,都具有很强的个体性特点。同时,教师的劳动成果又是集体劳动和多方面影响的结果,具有群体性。四、教师的素养1、教师的职业道德。(1)热爱教育,忠诚教育,献身教育。(2)热爱学生,尊重学生,诲人不倦。(3)热爱集体,团结互助,互勉共进。(4)严以律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2、教师的知识结构(1)精深的专业知识。(2)广博的文化修养。(3)丰富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知识。3、教师的能力结构。(1)了解学生及与学生交往的能力。(2)教育传导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非语言表达能力)(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4)组织管理能力。(教育机智)(5)教育科学研究能力。(6)创新的能力。五、教师的身心健康教师的良好心理素质包括认知过程中的良好心理品质,也包括情感、意志过程的心理表现,更反映于个性心理特征中。主要为:情绪乐观、心胸豁达、爱好广泛、有坚强的毅力等。六、教师的角色扮演。(讨论)“教员”、“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心理医生”、“青少年朋友”、“榜样”——学习的合作者、指导者;学生成长的促进者。七、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职业是一项专门的职业。(实行教师资格证制度)专业发展之路:准备期-----适应期-----发展期------创造期1、准备期:教师从事教育工作以前的阶段,是接受教育和学习的阶段(基础学习、专业学习)2、适应期:毕业后持教师资格证而走上岗位的新教师,由没有体验---初步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具备最基本的教育教学能力。表现在:由学生向教师的转化;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变;了解学校,对学校文化产生认同。3、发展期: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后,继续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素质,使之达到熟练的程度。4、创造期:由常规的工作进入到创新的时期,是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教学风格的时期。 案例:读者者薛女士反映,转学还不到一学期的10岁儿子小雷(化名)跟过去比好像换了个人。以往由于喜欢做小动作,小雷没少挨老师的骂,结果看到老师就害怕,不得不转学。到新学校后不久,小雷在上课时又忍不住做起了不动作,被老师发现了。新老师什么也没说,只是微笑着轻轻拍了一下他的背,便继续上课了。以后,每次新老师走过小雷身边,如果小雷没做小动作,老师就会对他微笑并点头表示赞许。很快,小雷改掉了坏习惯,还爱上了学习,自信心大增。问题:请从该案例分析,对待有问题的学生新老师的教育机智。请从小学生的生理及心理发展特点来分析。 案例分析:小学生身高体重处于两次增长高峰期之间,是相对稳定发展时期。他们的有意注意已开始发展,但无意注意仍占优势,他们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小学生的情感不稳定性以及不善于控制的特点也很突出,特别是小学低年级还是依据他人的要求评价自己。这些都是小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的发展特点。   上面这位新老师正是正确认识到了这点,并机智地运用这个特点来引导小雷,既纠正了他,又不伤害他的自尊心,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情感,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更为重要和紧迫。第二节学生(讨论)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学生观”?一、学生的本质属性。(一)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思想感情和独立个性的人。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也是社会成员。(因材施教)西安一小学英语老师用近2厘米粗的铁棍对十几名没有把课文背下来的学生进行殴打。导致孩子屁股红肿像紫茄子,不能坐下,并跪地祈求妈妈不去上学。据医生说,如果喷涂药物治疗没有好转,就得通过手术取出淤血。(二)学生是发展中的人。生理上、心理上(可塑性)学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学生:“老师,请你不要单看我的成绩,而更要看我所做的努力。”(三)学生是完整的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重)知识、技能、能力生理、心理的发展学生:“老师,不要期待我只喜欢你教的课,对我来说,别的课可能更加有趣。”(四)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在短时间里掌握大量的间接知识。(教是为了不教?)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学生:“老师,请帮助我学会自己思考自己判断,而不仅是背诵答案。”二、学生的权利与义务:1、学生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生存的权利,安全的权利,受尊重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2、学生的义务:遵守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努力学习。(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如义务教育。)三、学生的时代特征。1、主体意识增强。(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2、信息获取方式多样。3、受多元文化冲击较大。4、同辈群体的影响较大。四、中学生的年龄特征主要表现在生理发展、心理发展。1、初中生的生理特征:2、心理特征:五、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复习)六、学生的学习。1、学生的学习是一种特殊的认识。特点:以书本知识为主。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是一种规范化的活动。2、学生学习成功的因素:智力因素:包括思维、想象、记忆、注意和观察。非智力因素:是除智力因素以外的对学习有影响的一切心理因素。包括动机、态度、习惯、方法、兴趣、意志、情绪、性格等。案例:新学期开学的时候,经常听到送孩子的家长对老师这样说:“我把孩子交给您了,请您严加管教,孩子不听话,要打要骂随您的便。”请用所学教育学理论分析这一现象,看看它在哪些方面违背了现代教育思想。案例分析:学生是有个性的独立存在的人,但整个社会并未彻底把儿童本身看做是有个性价值的存在,要改变这种状况,关键是承认和确立青少年、儿童在社会中的主体地位并切实保障青少年、儿童的合法权益。从观念的层面上讲,要正确认识学生的身份和法律地位,树立现代的学生观;从制度层面上说,要懂得法律规定的学生的权利和义务,尊重学生的权利,确定恰当的学生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科学地教育和管理学生。第三节师生关系案例:零距离沟通拉近师生关系你怎样看待这种关系?每当午休时,哈尔滨市第六中学的各个教研室内都被学生围得水泄不通,老师们对学生每个问题都耐心细致地解答,这是哈六中今年新推出的“拉近师生距离”的新举措。老师针对现在学生的特点,尽可能多地接触学生,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和心理发展动态,对症下药。此举一推出立刻受到学生的欢迎,学生们课堂弄不懂的,课余时间可以与教师交流直到弄懂为止;学生们在家不便和家长交流的话题,课余时间可以敞开心扉与老师进行交流。经过这种零距离的接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去了,另一方面老师又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变化。一、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辩证关系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简称师生关系。它是教育教学过程中人与人关系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方面,是学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也是社会关系一种特殊表现形式。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维系和发展,既是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保证教育教学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1、教师与学生在角色上是相互依存的。2、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相互促进、共同成长。3、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表现为一种平等互尊的关系。4、教师与学生在人际关系上表现为民主合作关系。5、教师与学生在心理情感关系上表现为互容互信的关系。二、良好师生关系的特征。(讨论:你认为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有哪些特征?)1.民主平等2.尊师爱生3.教学相长对立型:教师简单、粗暴,学生畏服学生情绪不愉快,师生相互疏远、紧张、对立教师不允许学生有不同意见,往往以教师的主张、决定为准。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受到压抑,独立思维受阻师生交往呈明显单向型,易发生冲突,教学效果极差。依赖型:教师以领导者自居,学生习惯采取服从态度师生之间感情平稳,无冲突教师包揽一切活动,学生跟着教师设计的路子走,明显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从知识的掌握看,有一定的教学效果,但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差自由放任型:教师对学生没有严格要求,放松指导责任,学生对学习采取自由态度课堂气氛淡漠教师允许学生自主学习,学习能各行其是,教师能够解答学生的问题,但不能给予及时的正确指导,不认真检查学习效果,教学效果明显下降。民主型:教师对学生严格要求,热情、和蔼、公正,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学生尊敬教师,接受指导,主动自觉进行学习情绪热烈和谐,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之间呈现双向的积极交流,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各抒己见,教师注重引导教学效果良好三、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方法:1、理解学生,善于同学生交往,发扬教育民主。2、建立教师威信。3、转变角色,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在美国,什么样的教师是好教师?请看下文,谈谈你对美国好教师标准的看法。美国优秀教师行为守则26条1.记住学生的姓名。2.记住参考以往学校对学生的评语,但不持偏见,且与辅导员联系。3.锻炼处理·问题的能力,充满信心,热爱学生,真诚相待,富于幽默感,办事公道。4.认真备课,别让教学计划束缚你的手脚。5.合理安排课程教学,讲课时力求思路清晰、明了,突出教学重点,强调学生理解教学意图,布置作业切勿想当然,且应抄在黑板上。6.熟悉讲课内容,切勿要求学生掌握你所传授的全部内容。善于研究如何根据学生需要和水平进行课堂教学。7.教室内应有良好的教学气氛,教师应衣着整洁,上课前应在门口迎候学生,制止他们喧哗嬉闹。8.课前应充分准备,以防不测。9.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把学校规章张贴在教室内,并解释说明,让学生知道学校规章。10.步调一致。对同一错误行为,采取今天从严、明天应付的态度会导致学生无所适从、厌恶反感。11.勿使用不能实施的威胁语言,否则将会言而无效。12.不能因少数学生不轨而责怪全班。13.不要发火。在忍耐不住时可让学生离开教室,待到心平气和时再让他们进来上课。教师应掌握一些基本原则,不能在家长面前说的话也决不能在学生面前讲。14.在大庭广众下让学生丢脸,并不是成功的教育形式。15.有规律地为班上做些好事。协助布置教室,充分利用广告栏来传达信息。注意听取学生的不同反映,但应有主见,不随大流。16.要求学生尊敬老师,教师也需以礼相待。17.不要与学生过分亲热,但态度要友好,记住自己的目的是尊重,而不是过分随便。18.切勿使学习成为学生的精神负担。19.大胆使用电话,这是对付调皮学生和奖励优秀学生的有效手段,欢迎学生家长与教师保持联系。20.在处理学生问题时如有偏差,应敢于承认错误,你将得到的是尊敬,而不是其他。21.避免与学生公开争论,应个别交换意见。22.与学生广泛接触,互相交谈。23.避免过问或了解学生的每个细节。24.应保持精神抖擞,教师的任何举止都会影响学生的行为。25.多动脑筋,少用武力。26.处理学生问题时,要与行政部门保持联系,当你智尽力竭时,会得到行政部门的帮助。问题:如果你是一位教师,想一想怎样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第五章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全面发展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内容或途径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目标或落实第一节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二.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1、德育;(道德----品德)形成学生一定的思想品德的教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品德教育等。一.全面发展教育的含义:指为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而进行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2、智育:(教是为了不教、学会学习)是指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训练技能,并发展智力和能力的教育。3、体育:向学生传授健身知识和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体质,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教育。包括学校体育和卫生保健。4、美育:(什么是美?)也叫审美教育,是通过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具有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发展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的教育。5、劳动技术教育: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念和习惯,珍惜劳动成果。三、德智体美劳五育的相互关系:渗透性:互相关联、互相包含、互相渗透促进性: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不可替代性:有各自特定的教育目的、内容、方法和规律第二节素质教育一、素质教育出现的背景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提出“提高学生素质”,掀起了素质教育的高潮二、素质教育的内涵从社会和受教育者长远发展的要求出发,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素质为根本目的,引导受教育者主动、活泼、生动地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教育。分为三个层次:即身体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与社会素质教育。理解:1、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2、宗旨:全面提高全体学生及整个民族的素质。3、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特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素质生动、主动、活泼发展三、素质教育的目的:1、素质教育强调为受教育者的一生幸福打下基础。2、素质教育努力为学生打下做人的基础,使学生成才之前先成人。3、素质教育努力为学生继续发展、长远发展打下基础,使学生能更好的适应社会。抓住一个关键——转变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四、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项目应试素质教育对象少数尖子生全体学生教育内容掌握知识五育教育方式被动接受主动、活泼机械训练生动地发展教育目的提高升学率素质的全面提高应试教育:教师为了考试而教,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以提高分数为目的的教育。五、素质教育中遭遇的问题1、素质教育的社会大环境还未完全形成。2、学校的校长和教师有不少对实施素质教育还存在着在思想认识上、业务水平上、工作方法上不适应的问题。3、实施素质教育需要的某些基础设施,在不少地方还相当匮乏。案例:当代有一位教育专家兼作家这样叹息中国的教育:“要想使中国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好前程,现在中国父母唯一要做的恰恰不再是帮助学校把他们的考分再提高一些,而是保护好自己孩子的天赋别再受学校的侵害吧!”   问题:这段话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你从教育的根本目的出发对中国当前的教育进行反思。案例分析:这段话指出了当前中国教育的弊端,当前中国教育趋向于分数教育(即应试教育),都是以分数来衡量一个学生的好坏,学生已经变成读书机器,而失去了本身拥用的天赋,没有自我了。   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必然要求,全面发展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等部分组成要能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中国教育已经开始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解放人的自我了。第六章课程一、课程的涵义广义: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狭义:指某一门学科。(2)课程的类型:a、根据学生的学习方式,可划分为:学科课程:从各门学科中选取最基本的知识。活动课程:从需要和兴趣出发,以活动为中心。b、根据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可划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校本课程)C、根据是否列入学校课程计划显性课程隐性课程(3)课程的结构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a、课程计划(教学计划):是指导和规定学校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三个基本特征: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一个中心问题:开设哪些科目b、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学大纲:又称学科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c、教材教科书: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其他教学参考书、辅助工具。(4)新课程的理念核心理念: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基本理念:a、关注学生作为“整体人”的发展b、统整学生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c、寻求学生主体对知识的建构d、创建富有个性的学校文化(5)课程改革的趋势:a、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b、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c、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d、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e、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f、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案例:对学生来说,由于知识基础的差异和个性品质的不同,对课程也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比如,新课程提倡的研究性学习,就有很多学生不知所措。一个班少则有四五十人,多则六七十人,要进行有效的合作的探究,难度很大。椐上课教师分析,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有哪些主动性强的学生受益,三分之二的学生是跟着走或跟不上。在众多的课堂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只是那些性格外向的学生,性格内向的学生只能做旁观者。这种善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两极分化。   问题:对于新课程改革者遇到这个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采取臬的方法,才能使所有学生在教改中收益?案例分析:对于新课程改革遇到这个问题,应该重视智力开发与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中,重视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特别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还应重视个别差异。加强个别指导,每个学生已有的经验及其天资、禀赋、兴趣、性格等心理品质差别很大,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第七章教学第七章教学第一节教学(上)[讨论]请看下面三位教师的教学,你认为哪一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教学内容“水可以蒸发”。第一位教师告诉学生水加热可以蒸发,并要求学生记住水蒸发的原理;第二位教师给学生做了个实验,让学生看到水加热后变成水蒸气,然后让学生记住水蒸发原理;第三位教师问学生水杯子里的水干了,是什么原因?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说被小动物喝了,于是教师引导他们证明是否被小动物喝了,学生在杯子旁放上许多沙子,看有无动物脚印,结果证明不是。另外一个学生提出是蒸发了,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证明是蒸发,把水加热....一、教学的含义1、什么是教学教学是在教育目的规范下,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教育活动。理解:(1)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活动的过程,是学生特殊的认识过程。(2)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不能缺少任何一方,不能相互代替。(3)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4)教师代表社会提出的教学要求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之间的矛盾是推动教学的基本动力。2、分清几个概念(1)教学=教育?(2)教学=智育?(3)教学=上课?教学与教育: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育——教学教学与智育:教学是为了实现教育目的所进行的工作途径,主要完成智育的任务,但除了完成智育任务外,还要完成其他方面的任务。教学与上课:不能以上课代替教学的全部。二、教学的意义3、学校工作要以教学为主。2、教学是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形式。1、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地位)。三、教学的任务。1、引导学生学习,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双基、两基)贵州省“两基”攻坚从2001年全面启动以来,经过八年来的“两基”攻坚和巩固提高,2006年全省“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100%,比2000年提高65个百分点;与2000年相比,2008年初中阶段在校生增加64万人,增长45%,初中阶段学生毛入学率提高了22个百分点,青壮年非文盲率提高4.6个百分点;小学、初中教师增加6万人,学历合格率分别提高8和15个百分点,其中去年就一次性补充15578名义务教育阶段教师。2、发展智力与创造力。(创造性地学习)3、培养情感态度,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独生子女)“教是为了不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会学习”四、教学过程的要素。1、教师和学生。(启发式提问)2、课程。(教育的心脏)3、教学调控措施。教法、学法。物质具的准备运用。五、教学规律。教学规律是教学现象中客观存在的,具有必然性、稳定性、普遍性的联系。是制定教学原则的主要依据。为了处理好教学中的关系,必须掌握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1、教与学辩证统一的规律。教师是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教,学生学”不可分割,相互依存。2、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但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直接经验为基础。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培养个性相统一。(1)知识是智能发展的基础。(2)智能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3)知识掌握与智能发展不同步。要把知识、智能、个性的发展统一起来。4、知识教育与思想教育辩证统一。(教育性规律)(1)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以掌握知识为基础。(2)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是掌握知识的方向和动力。(3)掌握了知识不等于提高了思想觉悟。因此在教学中要把二者统一起来。六、教学原则(一)什么是教学原则教学原则是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它是在总结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二)教学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讨论]为什么要教书育人?要求:1)教师对教材内容的讲解必须准确无误。2)教师要使知识教育和思想教育互相渗透,3)教师本身的思想品格影响着学生。4)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科学地从事脑力劳动。2、启发性原则[讨论]“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对吗?要求:1)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2)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探究的能力。3)教师要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不断改进教学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要求:1)切实加强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教学。2)从教学的实际出发,把教学与实际密切联系起来。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4、直观性原则[讨论]直观呈现得越多,越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要求:1)运用感知规律,加强直观教学效果。2)在运用直观手段时,要适当地配合讲解。3)根据教学目的、教材性质和学生特点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5、循序渐进原则[讨论]循序渐进的“序”是什么意思?要求:1)教师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教科书的系统进行教学。2)教学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6、巩固性原则[讨论]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我们应当去巩固建筑物,而不要等待去修补已经崩溃了的建筑物。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要求:1)引导学生理解知识,为牢固地掌握知识创造条件。2)组织好复习和应用,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7、因材施教原则[讨论]你知道“因材施教”的由来吗?要求是:1)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承认个别差异。2)深入了解学生的一般情况和个性特点,处理好一般与个别的关系。3)教师通过备课处理好教材与学生已有知识的差距。案例:一位物理教师在课堂上问学生:“把一块铁块和一块木块放在水里,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回答:“铁块下去,木块浮在水面上。”“为什么呢?”“因为铁重。”“而钢铁制的巨轮也很重,为什么却浮在水面上呢?”这一问,学生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开始积极地思考,之后,教师再引出“阿基米德原理”,这一教学实例体现了什么教学原则?你有什么感想?案例分析:(1)这一教学实例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2)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启发性教学原则的贯彻要求: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③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④发扬教学民主。第二节教学(下)一、教学的组织形式在教学工作中,为了达到教学的目的,教学活动应怎样组织、教学结构与方式应怎样设计、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应怎样有效地加以控制等问题,这些就是教学的组织形式要解决的。教学组织形式概括起来主要有班级授课制这一基本形式,个别教学和现场教学的辅助形式以及复式教学的特殊形式。1.基本形式:班级授课制17世纪初,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总结了当时的教学经验,完善并发展了班级授课制,并在《大教学论》一书中给予了明确的阐述。我国采用班级授课制,开始于1862年的京师同文馆,至1902年颁布《钦定学堂章程》,才明令全国学校实行班级授课。讨论: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各有什么?(1)班级授课制作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具有很大的优越性:第一,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第二,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第三,有利于多快好省地培养人才。第四,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2)局限性:第一,它最明显的缺点就是对全体学生采用统一教材、统一要求、统一的方法来授课,不能充分照顾学生个性差异和创造力的培养。其二,它以班级为主要教学场所,不利于扩大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领域,难以使学生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3)课堂教学改革问题当前,在国内外的课程与教学改革问题中,人们对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中,突出了以下几个重点:A、适当缩小班级规模,使教学单位趋向合理化B、改进班级授课制,实现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的综合运用C、多样化的座位排列,加强课堂教学的交往互动2.教学的辅助形式(1)分组教学。所谓分组教学,是在班级授课的基础上进行的能力分组和作业分组,既能保证人才的批量生产,又能因材施教。(2)个别指导。个别指导是指教师在课内或课外对个别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3.特殊形式:复式教学复式教学——教学的特殊组织形式。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程度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用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交替的办法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4、特朗普制。20世纪80年代,美国教育家特朗普提出了一种把大班、小班和个人三种形式结合起来额的教学组织形式。实行大班上课(两个以上的平行班)---小班研究,讨论大班讲学内容---学生个别完成作业(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时间分配为:大班上课40%,小班讨论20%,个别作业40%。5、几种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自学)道尔顿制、文纳特卡制、圣巴巴拉制(180页)二、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备课—是上好课的关键。备课要“三备三写”三备:(1)钻研教材懂透化(2)了解学生个体集体(3)设计教法三写:(1)学年教学进度计划(2)单元计划(3)课时计划(即教案)内容结构:班级、学科名称、授课时间、教学内容、教学目的、课的类型、教学方法教学过程2、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课的类型:根据一节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的多少而划分的课的种类。单一课;一个任务综合课:多个任务课的结构:指一节课的组成部分以及各组成部分进行的顺序和时间分配。检查复习组织教学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一堂好课的标准:明确的教学目的正确的教学内容恰当的教学方法语言表达准确、清晰、流畅整洁的板书师生互动强、气氛热烈教态自然处理得当的教学组织3、布置课外作业—课堂教学的延伸加强课外辅导—实施因材施教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中小学课外作业和辅导存在些什么问题?4、学业成绩的考核与评定—衡量教学质量的依据。考查和考试。分数记分法、等级制记分法。三、教学方法。1、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启发式教学填鸭式教学(满堂灌)(1)以口头语言为主的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2)以演示为主的方法演示法参观法(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练习法研究法实讨论:各种教学方法的优、缺点以及对教师的要求有哪些?2、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1)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2)学生年龄特征(3)教学实际。(4)教师能力3、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发展趋势(1)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通过从心理机制的角度科学地选择和组合,发挥教学方法系统的整体功能。(重心理趋势)(2)重视对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自己去学习的探索,把教法与学法辩证地统一起来。(重学生趋势)(3)着眼于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和创造力,不仅注意控制学生的外部活动,而且更加重视学生的内部活动。(重能力趋势)(4)注意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广泛应用。(重机辅趋势)四、教学模式。1、涵义:在一定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的相对稳定的教学程序或阶段。2、国内外流行的主要教学模式。(1)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模式。(2)奥苏伯尔的讲解教学模式。(3)布卢姆的掌握学习教学模式。(4)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模式。(5)段力佩的“茶馆式”教学模式。(6)魏书生的六步课堂教学模式。五、让学生学会听课1.让学生学会观察,在观察中思考问题。2.利用心理学的知识指导学生识记,教给学生有效的记忆方法3.教给学生思维的基本方法,由感性认识上到理性认识,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4.在课堂上紧跟教师的思路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重要条件。5.指导学生记好课堂笔记,案例:某小学四年级语文老师对某课题深钻教材,引经据典,上课滔滔不绝讲解课文,偶尔只喊个别学生起来回答问题,而学生不知所云,使原本成为一堂儿童主体活动的课效果事与愿违。请问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可能有哪几种?试用儿童主题活动理论分析。案例分析:该四年纪语文老师教学效果事与愿违,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有如下几种情况:⑴尽管该老师深钻教材,可能没有科学地处理教材。⑵尽管该老师引经据典,滔滔不绝讲课;可能没有针对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实际的知识水平讲课;⑶尽管该老师偶尔也喊个别学生回答问题,而
本文档为【[高等教育]教育学课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20.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机构认证用户
爱赢
公司经营范围:网络软件设计、制作、图文设计、影视制作(编辑)
格式:ppt
大小:9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教育学
上传时间:2021-02-19
浏览量: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