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富硒农业科技产业园建设规划

富硒农业科技产业园建设规划

举报
开通vip

富硒农业科技产业园建设规划青海高原富硒农业科技产业园建设规划青海省平安县人民政府安徽大学校友企业家协会二〇一〇年十二月十五日目录前言3第一章项目区概况立项背景4一、项目区概况4二、立项背景13第二章项目建设必要性、可行性14一、项目建设必要性14二、项目建设可行性16第三章指导思想、规划原则与规划依据20一、指导思想20二、规划原则21三、规划依据23第四章园区功能、建设规模与规划范围24一、园区功能24二、建设规模25三、规划范围25第五章园区特色、主要目标25一、园区特色25二、主要目标27第六章核心园区项目设置与规划内容29一、高原富...

富硒农业科技产业园建设规划
青海高原富硒农业科技产业园建设规划青海省平安县人民政府安徽大学校友企业家协会二〇一〇年十二月十五日目录前言3第一章项目区概况立项背景4一、项目区概况4二、立项背景13第二章项目建设必要性、可行性14一、项目建设必要性14二、项目建设可行性16第三章指导思想、规划原则与规划依据20一、指导思想20二、规划原则21三、规划依据23第四章园区功能、建设规模与规划范围24一、园区功能24二、建设规模25三、规划范围25第五章园区特色、主要目标25一、园区特色25二、主要目标27第六章核心园区项目设置与规划内容29一、高原富硒农业产业园核心区29二、富硒农产品产业化生产种植区32三、富硒农产品生产辐射区33四、富硒畜禽养殖区34第七章建设期限与年度建设内容35一、建设期限35二、年度建设内容35第八章投资概算与资金来源36一、投资估算36二、资金来源37第九章园区综合经济效益分析38一、经济效益评价38二、社会效益分析38三、生态效益分析40四、环境影响评价41第十章经营思路、管理架构与运行机制41一、经营思路41二、管理架构42三、运行机制与模式44第十一章保障措施46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46二、加强组织领导,举全县之力推进富硒农业产业规划实施46三、推进土地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改革,促进土地流转集中47四、建立完善的金融保障机制,多渠道筹集发展资金47五、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体制,完善技术支撑和培训体系48六、提高认识,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49七、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园区发展的支撑力50八、加快组织体系建设,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51九、健全生态环境保障制度,促进可持续发展52十、强化建章立制,确保富硒开发企业合法权益52前言硒是人类身体健康必须的微量元素之一,人体通过富硒农产品适量补硒,可以有效提高肌体免疫能力,抑制肿瘤,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延缓衰老,抗氧化,保护、修复细胞。据统计,全世界42个国家和地区缺硒,我国有72%的地区处于缺硒和低硒生态环境之中,这也是导致慢性病和癌症高发的重要原因之一。2010年2月25日青海省国土资源厅召开“青海东部富硒土壤调查成果”新闻发布会宣布,“青海东部地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调查工作获得重大地质成果,首次在平安——乐都一带发现840平方公里富硒土壤资源,其中平安县富硒土壤面积达到500多平方公里(75万亩),小峡、洪水泉富硒地区的硒含量一般在0.23-1.5mg/kg,平均0.44mg/kg,高于全国土壤背景值,接近于已开发利用的浙江瑞安、上虞、江西丰城富硒土壤含量水平,达到足硒或中等富硒的水平。平安县富硒区不仅富硒面积大、地层较厚,还具有硒含量深度适中、宜于开发利用等特点,是青藏高原一个较好的富硒区域。为高起点定位、高效能运作、高规格推进富硒产业的发展,以富硒种植、养殖产业为依托、富硒精深加工产业为支撑、富硒高新技术转化为突破,加大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力度,打造集富硒产品生产加工、出口贸易、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沿湟百里农业长廊高原生态富硒产业带,推进富硒产业开发,建设青海高原富硒农业科技产业园。青海高原富硒农业科技产业园由核心区、示范区与辐射区三部分组成。核心区位于平安县小峡镇,占地3000亩,种植示范区以洪水泉乡、三合镇、平安镇为中心,面积10万亩。辐射区包括全县各乡镇和周边乐都、互助县,面积100万亩。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品牌、统一管理、统筹发展”的设计思路,深度挖掘硒资源优势、自然环境资源优势,总体形成集科技创新性,技术示范性、效益性、生态性与休闲性于一体的格局。在本《规划》实施过程中,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产业关联互动发展,使得园区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国内知名特色农业园区。第一章项目区概况立项背景一、项目区概况(一)地理位置平安县位于青海省东部,属海东行署管辖,是海东地委、行署所在地。地处湟水中游,北隔湟水与互助相望,南接化隆县以青沙山为界,西与西宁、湟中接壤,东与乐都县相连。地理座标为东径101°49′-102°10′,北纬36°15′-36°34′之间,南北长33.6公里,东西宽为23公里,总面积为769平方公里。海拔2066--4167米。(二)地形地貌平安县大部为山区,地形复杂,沟壑纵横,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由西南向东北倾斜。高山分布在本县南部自西向东横亘的有阿伊山、泥旦山、顶帽山、青沙山、八宝山。海拔在3100米以上,最高的阿伊山脉顶峰为4167米,起伏连绵的地势,使境内气候复杂多样,构成了农业生产在空间上比较明显的地区差异,最终形成了被当地群众习惯称谓的川水、浅山、脑山三大地貌类型区。川水地区:海拔在2066米至2400米之间。主要分布在湟水南岸的平安镇、小峡乡,境内湟水穿境而过。其次是三合、白沈沟、巴藏沟等沟岔低位地区,由于长年雨水冲刷,河床不断下切,成为明显的河漫滩。由一级阶地、二级阶地和三级阶地组成。总面积为0.73万公顷,占全县9.49%,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气候温和,灌溉便利,多为耕地、生产水平较高,是本县粮食高产区。浅山地区:位于海拔2400米至2800米之间的广大黄土陵丘区,主要包括洪水泉乡的全部和三合乡的上半部和石灰窑、寺台、古城、沙沟、巴藏沟的下半部。属我县中高位浅山,面积为5.18万公顷,占全县67.34%。由于强烈地壳运动,加之大小山沟长期水流切割,形成沟谷纵横,支离破碎的地形。该地带大部分地表上复盖有第四纪黄土,在沟谷两侧已侵蚀露出第三级红土,呈现出黄土高原中期侵蚀地貌。该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壤侵蚀模数达2000至5000吨/平方公里/年。是全县面积最大的旱作农业区。脑山地区:位于本县南部山区,主要包括石灰窑、寺台、古城、沙沟、巴藏沟的上半部,总面积1.78万公顷,占全县的23.17%。海拔在2800-3100米之间。坡度一般在15°-45°之间。局部高差450--700米。土层较薄,约0.15米-0.50米。水土流失较轻,土壤侵蚀模数为400-800吨/平方公里/年。自然植被较好,有小块山地草原和灌丛草甸。这些地带气候冷凉湿润,地域宽广,适合农、林、牧综合发展。但因热量不足和生长期较短,发展粮食生产受到制约。(三)土地资源1、土壤全县土壤类型比较复杂,呈垂直性与水平性分布特征。全县共有7个土类,17个亚类,27个土属和57个土种。大体分布是:高山地带-高山草甸土类;中山地带(脑山)-山地草甸土、灰褐土、黑钙土类;低山丘陵地带(浅山)-栗钙土;河谷地带(川水)-灌淤型灰钙土。多数土壤类型物理性质较好,绝大多数类型土壤都可利用。黑钙土、栗钙土、灌淤性灰钙土等农业土壤适宜性强,适种性广,保肥供肥和适耕性质较强。全县耕作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脑山为2-3%,浅山为1-2%,川水地为1-3%。全县土壤有机质2%以下的占45.5%;有机质较缺面积占45.5%;碱解氮较缺面积83.4%;速效磷较缺面积93.4%;碳酸钙含量普遍较高(10%)。2、耕地全县土地总面积为769平方公里,折合7.69万公顷(115.35万亩),其中农用耕地2.14万公顷(32.1万亩),占土地面积27.8%;有林地0.25万公顷(3.75万亩),占土地面积3.25%;水域面积0.15万公顷(2.25万亩),占土地面积的1.95%;其它面积5.15万公顷(77.25万亩),占土地面积的67%。(四)气候资源1、光能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由南向北递增在2462.4-2880.8小时之间,平均每天光照6.8-7.9小时,≥10℃期间的光照为299.6-1175.3小时,平均每天达7.0-8.2小时,基本上能满足小麦、青稞、油菜等作物的需要。全县年总太阳辐射变化在140.3-152.5千卡/平方厘米的范围内,≥0℃期间的总辐射量为85.7-113.6千卡/平方厘米,农作物生长季期间总辐射量为79.8-110.4千卡/平方厘米,生长季期间的生理辐射也在74.5-79.5千卡/平方厘米间。2、热量分布,北部偏多,南部不足,温度的变化由北向南递减。本县年平均气温在0.3-6.4℃之间,高于西宁、低于乐都。最冷为一月,平均气温在-12.9--7.2℃之间,最热七月,平均气温在11.3-17.7℃间。平均气温年较差为24.2-24.9℃,日较差13.0-17.9℃间。县城平安镇最高气温24.7℃,最低气温为-14.4℃,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4.8℃(1966年6月20日),极端最低气温-23.7℃(1967年1月2日)。农作物生长季以春季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作始期,到秋末日平均气温出现-2℃作终期计。80%保证率的无霜冻期,川水地区为179天,脑山地区为85天,这说明我县热量资源川水地区比较充足而且有余,对农作物稳产高产有利;浅山地区热量基本能保证中熟或早熟春小麦、蚕豆、洋芋、豌豆等作物的生长;脑山地区热量条件较差,因气温偏低,无霜期短,使农作物对积温的利用受到限制,热量普遍不足,只能种植青稞、洋芋、小油菜等。3、降水季节,地区不均,旱涝俱存。本县降水主要受高原季风和南部山区地形影响,在地区和季节上有着明显差异。多雨中心在拉脊山一带,年总降水量为600毫米。降水的时间分布很不均匀,一般夏末中秋较多,晚冬春季偏少。全年12个月中降水集中在5-9月,降水量占全年总量的81-87%,11-3月降水甚微,降水量只占全年总量的3-6%。(五)水资源1、过境客水:本县属于黄河流域湟水水系,湟水自西向东穿境而过,过境长达31.2公里,过境段径流为12.14亿立方米,给我县湟水两岸土地提供了极丰富的水资源。其利用主要通过平安渠和小峡渠两个引水工程以及张家寨、下红庄两灌渠引入,其中平安渠引水量为2.6立方米/秒,小峡渠引水量为0.7立方米/秒,共灌溉农田面积0.13万公顷,占全县农田灌溉面积的40%。2、地下水:主要由河床表水,农田灌溉水和渠系水下渗等形成。全县有利用价值的地下水年平均为3200万立方米,农作物年利用875万立方米。目前可利用的地下水资源(除湟水河谷外)已开采完毕。3、地表水:主要分布于祁家川、白沈沟和巴藏沟三条水源,年平均来水量6500万立方米,全县蓄水工程蓄水的有效库容为666万立方米,可利用的冬季淤冰水概算为100万立方米,灌溉季节直接利用的地表水约2000万立方米。(六)生物资源1、主要农作物:本县为一年一熟的农作区,主要粮食作物为春小麦、青稞、豌豆、蚕豆、洋芋、油菜等。经济作物山区以油菜为主,川水地区以蔬菜瓜果为主。饲料作物山区种玉麦、燕麦以及豆科青饲草;川水地套种甜菜、胡萝卜,复种豌豆、荞麦等。2、森林资源目前,全县有成片林0.45万公顷,其中天然林0.025万公顷,人工林0.425万公顷,四旁植树460万株,另有封山育林1.67万公顷,林木覆盖率为12.48%。本县乔木适生树种较少,天然用材林主要是云杉、山杨、桦树三种,分布在海拔2800米以上中高山区,人工栽植速生用材树主要为青杨,但是只能在海拔2800米以下较温暖的川水、浅山地区栽植,灌木适生树种较多,分布在浅山的主要有耐旱的黑刺、柽柳、柠条等;在脑山的主要有高山柳、杜鹃、黑刺等;经济林主要有苹果、梨、杏、花青、花椒、沙果等,其中苹果较多,现有经济林面积30.7公顷。3、畜禽资源本县畜禽种类主要有马、骡、驴、牛(黄牛、犏牛、牦牛、良种奶牛)、羊、猪、鸡、兔等,其中发展前途较大、商品价值较高的畜禽主要是猪、鸡、牛、羊四种,生猪杂食性强,可以综合消化农村产品,不需要强壮劳力饲养,除禁猪民族外,一直是本县的主要舍饲肉畜和商品畜;鸡和奶牛适于舍饲,商品价值高,近期发展较快。4、野生动物、植物资源有商品价值的蕨菜、发菜、蘑菇分布星星点点,野生中药材种类较多,秦艽、羌活、党参、黄芪、大黄数量尚可,药用植物主要分布在中、高山地带。野生动物有:野鸡、野兔、旱獭和少量狐麝等等。(七)农村能源资源平安县太阳能资源丰富,太阳能年总辐射量在585.5-635.36千焦耳/平方厘米,年接受量4.67×1015千焦,折合标煤16亿吨;生物质能可利用量为67088.98吨,折合标煤34289.28吨;小水电理论蕴藏量3.52万千瓦;境南的东沟煤矿年产煤8000余吨,折合标煤4200吨;1999年农作物秸秆资源量为46269吨,折合标煤231345吨。全县畜粪实物量为17310吨,可开发实物量8655吨,折合煤4203.72吨;另外,可开发的薪柴资源为12164.98吨,折合煤6951.06吨。(八)社会经济概况平安县现辖5个乡和3个镇,总共有111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12.36万人,其中农村总人口8.1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66%。农村劳动力4.36万人,占全县农村人口的35%。全县总耕地面积31.33万亩,完成各类农作物播种面积31.11万亩。其中粮食作物18.63万亩(小麦9.19万亩,青稞0.17万亩,豌豆1.26万亩,蚕豆0.8万亩,马铃薯7.2万亩);油料作物7.9万亩(油菜6.9万亩,胡麻1.1万亩),蔬菜2.35万亩,其它作物2.2万亩。全县优势特色作物播种面积19.61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63%,其中完成马铃薯、油料两大优势作物15.11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48.6%;特色作物播种面积4.5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14.5%。全县农作物总产量达到11875.4万公斤,较上年的11875.4万公斤增加434.4万公斤,增长3.8%。其中:实现粮食作物总产量5.15万吨,较上年增长5.7%;油料作物总产量1.18万吨,较上年增长10%;蔬菜作物总产量5813.9万公斤,较上年的5555万公斤增加258.9万公斤,增长4.66%。到2009年底,实现畜牧业总产值达(现价)1.05亿元,畜牧业人均收入880元。存栏牛0.84万头、羊9.05万只、猪存栏4.17万头、家禽存栏12.07万只。出栏牛0.62万头、羊7.67万只、猪4.83万头、家禽16.38万只;肉类总产量达到5844.9吨(其中:牛肉620吨,羊肉1227.2吨,猪肉3622.5吨,禽肉245.7吨),牛奶产量达到4976吨,禽蛋产量达到786吨,羊毛产量达到204吨。全县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26494.46万元,农业收入达到6884.07万元,较上年增加590.9万元,增长了9.4%,其中种植业收入5989.25万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3960元,较上年的3385元增加575元,增长17%,种植业人均收入769元,占到19.4%。畜牧业收入880万元,占到22%。(九)科技水平平安县现有农业及相关产业科技人员300余名,主要从事农业种植、畜牧养殖、农产品加工等,其中高级职称12人,中级职称186人。同时,平安县长期与甘肃农业大学教授、著名葡萄专家常永义、山东烟台市果树研究所大樱桃首席专家张福兴教授、中国农科院武汉油料研究所王汉中研究员、中国农业地质大学专家杨忠芳教授等着有很好的合作关系。对平安县富硒产业开发与技术推广工作将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十)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近年来,平安县认真贯彻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和青海省黄河、湟水流域特色农牧业发展规划,立足资源比较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不断调整和优化农牧业结构,特色农畜产品产量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明显增长,在发展现代农业、生态农业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特色农牧业发展在优化资源配置、深度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接二连三”与关联互动等方面还面临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1、生产规模小,产业链条短特色农牧业发展总体上处于“小而全”的经营格局,生产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不高,尚未形成产业优势。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大部分农畜产品还停留在生产环节。现有的大部分龙头企业规模小,技术装备水平不高,农畜产品加工停留在初级加工阶段,精深加工品种少,产品档次低,附加值不高。加工企业新产品研发、技术创新能力薄弱,带动力不强。2、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差特色农牧业的发展过程中,省上虽然对设施农牧业、种养业良种工程、重点技术推广等有专项投入,但投资总量小,与特色农牧业发展需求缺口大。地、县由于地方财力困难,对蔬菜、果品、奶牛、肉羊发展投入不足,设施农牧业建设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低,蔬菜保鲜、贮藏设施建设滞后,生产条件差,缺乏发展后劲。同时,市场信息体系建设滞后,许多农户不能及时获取市场信息,在生产安排上往往彼此模仿,盲目跟从,导致市场供求失衡,生产效益低下。3、优良品种推广慢,科技含量低种植业生产中,繁制种面积小,工厂化育苗空白,特色精细菜比重小。地方特色果品的品种更新和提纯复壮工作滞后,没有形成规模和品牌。畜种改良工作跟不上,良繁体系不健全,优良品种少,产量低。特色农畜产品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专业技术队伍素质不高,科技含量低。4、富硒特色农业产业整体竞争力不强,农业资源要素没有得到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虽然平安县富硒特色产品资源富集,但要素禀赋优势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农业资源亟待深度整合和优化配置。尤其是农户分散化的小规模经营,很难形成整体性的产业竞争能力,不能适应竞争日趋激烈的挑战。缺乏富硒特色农业的品牌营销战略,尚未整合县内特色农产品供应链,影响农产品品牌效应的发挥。5、富硒农业产业组织体制和机制不健全当前,农业发展模式依然是传统的粗放型农业,以企业和种植大户为经营主体的富硒特色农业经济体制和机制尚不健全。农业专业协会、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市场中介组织、农业经纪人队伍等发育不充分,现有产业化组织运行机制和利益调节机制不够完善。支撑特色农业发展的管理服务平台发展滞后,农业社会化服务与农产品的售后服务水平低,尤其是不能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在市场信息上的对接,这些都将严重影响平安富硒农业产品的发展。二、立项背景针对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社会结构加快转型,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城乡差距持续扩大的现实,十六大明确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十七大进一步指出“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战略举措,彰显出国家对农村地区发展的重视与支持。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出台的六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以及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显示了国家加快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我省东部地区发现富硒土壤资源,平安县地处浓集中富硒区这一重大地质成果的发现,为有效促进平安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统筹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富硒农产品的开发对改善农产品品质、提高农产品品位和我县农产品的大幅度增值、农民增收开创了一条新的路子。尽快把富硒土壤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做大做强富硒产业将带动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也必将对推动青海省东部地区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为青海省“四区两带一线”发展战略和河湟流域特色农牧业“百里长廊”的建设作出巨大贡献;也将对青海省把握绿色发展大势,有效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实现“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统筹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有着很重要的意义。第二章项目建设必要性、可行性一、项目建设必要性(一)是新时期加快富硒产品开发,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大举措我国农业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发展现代农业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现代农业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调优农产品、调高单产、调活农村经济、调富农民。而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加速农业产业化与现代化进程,就必须加强科技引导与示范。目前,平安县农业经济总量小,生产力水平低,具有富硒特色的优质农产品规模较小,市场占有率低,缺乏对市场的调控能力;农业区域性结构雷同,比较优势不突出;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产、加、销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尚未形成,农业整体效益不高。在这一背景下,全县也急需利用当前西部大开发和支持青海藏区发展的有利时机,整合各种资源,综合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农业整体水平不高,综合生产能力不强,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示范带动作用不强等突出问题。而通过建立富硒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进行农业技术组装集成、科技成果转化及现代农业生产的示范,以科技开发与示范应用为依托,以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目标,能够为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示范带动。(二)是探索富硒特色农业发展模式的有效途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从我国农业实际出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建立健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任务”,这表明建设现代农业,不仅要开发农业的农产品供给功能,还要注重挖掘资源,拓展农业的文化传承、生态保护等其它多种功能,注重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平安县处于我国内地又一个新发现的富硒区,富硒浓度适中,富含钙、钾大量和中量元素,还伴生锌、锶等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属于青藏高原难得的土壤富硒且易于被植物吸收的富硒区域。全国其他一些富硒区往往有汞、铅等有毒重金属的伴生和超标情况。因此,以平安小峡为中心的地区,应该是一个“优质、环保、安全”的富硒区域,在该地区种植蒜、小麦、油菜、青稞、西红柿、蔬菜等高原作物天然含硒,而且无公害、无污染,既是功能食品,又是绿色食品,这对显著提升青海东部农作物的经济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对西北地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资料的开发利用发挥很好的典型示范作用。(三)是加快优势资源开发,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硒资源是大自然赋予平安县的宝贵财富,“富硒”作为平安县的城市信息识别载体和一种身份象征,是一种无形资产,能大大提升平安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通过平面立体、网络信息等多种手段和途径扩大宣传,把有机富硒农产品综合开发和平安旅游、餐饮、文化、招商等有机结合,打造平安崭新形象,不仅可以吸引更多的客商到平安观光休闲、投资兴业,而且对于扩大城市知名度,整体提升我县城市形象具有重要意义。全县大面积的土壤、多数的农作物、畜产品、果品的硒含量均显著高于一般地区,为富硒食品产业开发奠定了独特的资源基础,富硒资源开发比较稳定,易于聚集、形成规模,取得规模效益,富硒食品国内外市场需求旺盛,富硒食品产业是富民强县的产业。开发利用好这一不可替代、最具特色的资源,大力发展富硒食品产业,全力打造“高原硒都、绿色平安”城市名片,既是我们加快优势资源开发的现实选择,也是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的必然要求。富硒食品产业和农业、畜牧业关联度大,带动力强,特色优势明显,是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可以说,富硒资源就是平安县脱贫致富的“绿色金子”,我们必须打好“富硒”这张特色牌,形成竞争优势,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夯实农民增收致富的产业基础。二、项目建设可行性(一)富硒产品市场优势富硒产业以富硒农产品原料及加工产品为产业末端产品供应市场,包括富硒大蒜、富硒油菜、富硒马铃薯、富硒蔬菜、富硒食用菌、富硒西红柿、富硒禽肉、富硒蛋、富硒鱼类、富硒林果等原料产品,以及以这些原料加工生产的保健品、药品、饮料、小食品等。硒是一种人体生命必需的微量元素,成人每日的需要量为40—400ug,硒参与细胞代谢,并保护细胞膜的完整性,硒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心中心元素,缺硒时该酶功能受阻,活力下降,导致人体免疫力降低,诱发多种疾病发生。有证据表明,人类有80多种疾病在发生过程中,人体内的硒水平下降,用硒治疗和辅助治疗有效。尤其是我国从东北到西南,延绵15个省市缺硒区的人类克山病、大骨病,从1962年开始用补硒防治,已运用40多年,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效果,并两度荣获了每四年颁发一次的国际生物无机化学界的最高奖,克劳斯、施瓦茨奖励。中国在硒对人类疾病防治研究方面,一直处于国际领先地位2003年5月美国乔治亚大学willTaylor博士公布了他的研究成果,发现SARS病毒中有硒结合蛋白质存在,并推测该蛋白可能与病毒的致病力有关。尽管还没有直接证据证明硒可以治疗SARS,但从已掌握的科学证据看,适当补硒至少在三个方面有益而无害,一是硒能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增强人体的抵抗病毒能力;二是硒的抗氧化功能,有可能防治和减轻SARS病毒对肺组织造成的损伤;三是可以预防因硒缺乏而使SARS病毒突变,而毒力增强,补硒可提高疗效。在中国广大的低硒地区日摄入硒仅20—40ug,这个标准与40—400ug的需要量差许多倍,每日补硒已成为当务之急。由于硒的缺乏,全世界已合成的硒化合物已超过2000种,然而由于各种原因除少数产品外,人们一致寻求高效低毒低成本硒产品,而天然有机硒产品则为补硒的便捷途径之一。(二)平安县发展富硒产业的优势1、富硒面积较大,富硒地层较厚,硒、钙、钾等元素富足,土壤中重金属含量低于国家安全标准,土壤综合优良品质全国领先。平安县富硒土壤带以小峡镇、洪水泉乡为浓集中富硒区,辐射三合镇、石灰窑乡、古城乡、平安镇等全县境内,其中洪水泉乡硝水泉、洪水泉,三合镇索尔干等村达到了峰值。同时,富硒地层较厚,硒资源丰富,开发富硒食品产业具有持久性;富硒品质好,富硒浓度适中,还伴生锌、锶等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与国内其他省份富硒地区相比,硒土壤含量不仅高于全国土壤背景值,也远远高于青海省内其他地区土壤平均值,是一个“优质、环保、安全”的富硒土壤区域。2、地理位置优越平安县属于西宁市的卫星城市,离西宁市22公里,离西宁机场8公里。109国道、平阿高速公路、兰西高速公路、兰青铁路、兰新铁路穿境而过,交通发达,是海东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理位置得天独厚。3、有很好的自然资源优势平安县地处高原内陆,海拔高、光辐射强,具有典型的“冷凉性”和“多样性”气候特征;同时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气候干燥,热量适中,土壤气候无污染的特点,有利于果蔬果实的着色和有机干物质的积累,适宜发展富硒紫皮大蒜、葡萄、小麦、油菜、马铃薯等多种产业。平安县所产大蒜营养成份是内地其它省份所产大蒜的2-10倍,其中富硒区大蒜中的硒含量是普通大蒜的2.59倍,蒜头直径4—7cm,蒜头蛋白质含量6.78%,维生素C203.25mg/kg,维生素B14.78mg/kg,维生素B28.79mg/kg。蒜头排列紧密,适于运输,耐贮藏,不易出芽;瓣大肥厚,辣味、香味浓厚,食后口感好,品质优,具有高原独特风味,有很高的保健作用和药用价值,蒜苔黄绿色,纤维少,品质优,深受国内外客户的青睐。目前,海东地区紫皮大蒜种植面积6万亩,平安县大蒜常年种植面积7000多亩,产品远销日本、韩国、俄罗斯及兰州、西安等国家和地区。全区适宜种植大蒜的耕地面积10万亩,地势平坦,土质肥沃,适宜集中连片,规模发展,发展大蒜产业具有较强的资源优势。平安县耕地富含马铃薯所需的钾元素,其中:含钾20—25g/kg,速效钾150-200mg/kg,十分有利于马铃薯生长,这些条件都优于周边地区,在全国也是独一无二的,是马铃薯生长发育的最适宜区之一。全县马铃薯适种面积在20万亩左右。平安县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健全、技术力量较强,所生产的种薯质量好,成本低,种薯可保持在3—4代内不退化,内地省份制种只能做到1代不退化。因此,平安县是全省重要的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年繁育青薯168、青薯2号、青薯5号、青薯9号等马铃薯种薯2000万公斤。繁殖的青薯9号,具有抗旱、高产、优质、高效、全营养,菜用型、加工型兼备的特点,2007至2008年进行试验田种植,每亩产量高达5681公斤,创下了全省旱地种植马铃薯的最高产量。平安县地处东部农业区中心地带,制繁的油菜籽粒饱满,千粒重一般都在3.5克以上(长江流域的冬油菜区的千粒重一般为3克左右),另外,油菜苗期到花期的气温是平稳上升的,且花期的温度较高,因而特别适合一些温敏性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保持不育的稳定性,由于油菜花期长(30天),花器外露,利于传粉结实,产量高而较稳定,增产效果大,一般可增产25—30%;一亩制种田产杂交油菜种200公斤左右,可供300多亩大田种植,繁殖系数高,种子成本低,所产油菜品质好,市场价格在每公斤2元左右,比冬油菜产区每公斤价格高出0.2元左右4、有一定的农业基础资源优势现有国营良种繁殖场2个,耕地1400余亩,且生产、加工、贮藏设备完善,全县现常年杂交油菜制种面积1万亩,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1万亩;现有水库6座,涝池16座,总库容666万立方,改善灌溉2.4万亩。有苗圃160座,建立有优质牧草种子基地1400亩。全县有草场6.13万公顷,各类草食畜9万多头(只),每年西繁东育牛羊2万头(只),肉、奶、禽、蛋等副产品的加工有良好的基础。种植业中粮食总产3000万公斤,油料400万公斤,作物秸杆和粮油渣等副产品可供深加工。全县木材蓄积量10万立方米,可有计划地采伐加工。还有一定的沙棘、蕨菜、发菜、鹿角菜、山野水果等可供开发利用。总体来讲,由于富硒产品的独特性,研究开发富硒农产品市场潜力巨大,形势看好。第三章指导思想、规划原则与规划依据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为目标,紧紧围绕平安县“十二五”发展总体规划,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和模式,坚持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推动、集群化发展、园区化承载的发展路子,围绕富硒特色农业品牌营销战略,整合富硒特色农产品供应链,创建高原富硒农业科技产业园,立足青海,带动青藏高原,辐射全国,接轨国际。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业规划为引领,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品牌建设为重点,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以富硒特色农产品产业化经营为重点,集富硒农产品高效生产、富硒农产品加工与贸易、农业休闲娱乐为一体,使农业高新技术开发、示范推广应用、农业生态建设相呼应;综合产业基础、市场需求、企业发展等因素,采取差异性竞争策略,着力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大力开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富硒产品;着眼于产业链的延伸、供应链的完善,采取“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规划、高品位开发、高效益经营”的发展理念,倾力打造“高原硒都、绿色平安”品牌,引入现代企业制度的组织与管理模式,采用“产业园+基地+农户”的运作方式,带动农村整体经济发展。二、规划原则(一)统筹发展原则。坚持把技术研究与科技示范、资源开发与资源保护、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近期效益与长远效益统筹发展的原则;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与推进农业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与循环经济、生态农业和环境保护结合起来,统筹考虑,综合推进。通过项目建设,推进农村城市化、农业现代化、环境友好化的进程。同时,要注重原料生产、产品加工、市场流通等产业发展各环节的相互配套和相互促进,促进农业产业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二)市场导向原则。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效益为中心,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和产业结构,重点发展市场前景广阔、产业覆盖面积大、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的农业深加工产业以及物流、旅游等服务业。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进行运营和管理,实现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化生产、标准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市场化经营、企业化运作、产业化发展的模式,以深度开发有机富硒产品、发展生态规模化农业种植为重点,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农业整体效益,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三)科技先导原则。强化科学进步,技术创新。综合运用国内国际现代农业科技成果、现代农业生产手段和现代农业经营管理模式,加强新工艺、新品种、新技术、新体制的引进、集成、提升、展示和推广,优化种植模式、产品结构和经营策略,建立高效有机富硒农产品生产体系,提高有机富硒农产品附加值,提升农产品竞争力,促进主导产业升级,实现科技化、集约化、高效化。(四)机制创新原则。富硒产业发展是新时期平安县发展现代农业的一项基础性、前瞻性工程,带有一定的试验示范性质,要通过大胆探索,创新土地流转制度、利益分配制度、投资融资制度、资金使用与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项目审批与管理制度、科技支撑与服务制度等,增强发展活力,实现良性发展,并为省内外农业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五)多元投入原则。在富硒特色农业产品开发中,应当突出特色化、市场化、公益性、基础性的特点。政府的主要任务是制订政策、引进战略投资者、协调搭建运作平台,提供政策支持和服务,建设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园区要以产业为平台,以项目为载体,多元化融通资金,引导和鼓励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外商资本、科研单位以及其他社会力量投资开发农业,推进农业项目建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同时,充分发挥企业、农户在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中的主体地位。(六)生态循环原则。强调和谐自然的现代农业生态系统建设,推进环境友好农业发展,农产安全和农业安全齐头并进,实现农业持续发展战略。在园区发展中,按照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标准,根据资源环境承载力,决定种植业发展规模,控制土地开发强度。规划将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合理利用相结合,在尊重周围生态环境和生态格局的前提下,以“绿色生产、绿色营销和绿色消费”为宗旨,利用地域、资源优势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高效利用,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三、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7、《基本农田保护条例》;8、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9、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10、青海省委、省政府有关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11、《平安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第四章园区功能、建设规模与规划范围一、园区功能1、科技创新与富硒农产品深加工结合富硒农业及其加工业等主导产业,以有机富硒农牧产品深加工为核心,采取“统一规划、统一品牌、统一管理,统筹协调”等的运作模式,开展富硒农牧产品深加工和富硒保健用品的开发等工作,带动特色富硒种植和养殖业的规模化发展,形成工业带动农业,农业升级改造,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社会综合效益成倍增长的局面。2、采用农业新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聚集农业高科技新成果,引进富硒大蒜、富硒西红柿、蔬菜、果品及特色农作物新品种和栽培新技术,建立温室大棚设施类型、设施环境管理设备、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新型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技术与生产效益。3、带动高效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以高科技为引领,以市场为导向,以标准化、绿色化生产为核心,大力发展特色富硒优势产业,形成知名品牌,实现农业高效和农民增收;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将种植和加工转化紧密结合,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和农业结构优化,形成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高效率的循环农业经济体系,实现农业生产良性发展。4、着力发展循环经济,围绕有机富硒概念,大力发展富硒畜牧养殖,消化富硒深加工副产品,提升富硒产业链价值。5、探索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改革现代农业科技体制,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的工业化,管理方式的现代化,经营模式集约化和规模化。二、建设规模青海高原富硒农业科技产业园由核心区、种植区与辐射区三部分组成。核心区位于平安县小峡镇,占地3000亩,种植示范区以洪水泉乡、三合镇、平安镇为中心,面积10万亩。辐射区包括全县各乡镇和周边乐都、互助县,面积100万亩。三、规划范围该项目规划主要针对核心区和示范区进行,位于平安县各乡镇和周边乐都、互助县。第五章园区特色、主要目标一、园区特色青海高原富硒农业科技产业园将充分挖掘海东地区独有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人文资源,按照产业结构互补性、项目发展持续性、生产效益高效性、产品定位特色性的建设思路,将园区打造成立足青海、带动青藏高原、辐射全国,接轨国际的一流的富硒农产品特色农业园区。1、高原有机富硒特色与整体协调发展园区以“高原有机富硒”为特色,统一规划、统一品牌、统一管理、统筹发展,产业整体协调优化,逐步延长和增粗产业链,使园区内科研开发、规模化生产、市场化推广和产业化种植相互协调,园区与其他园区之间实现经济要素的相互流动与优化组合,最终实现园区总体发展目标。2、有机种植基地、富硒深加工、高原特色生态观光产业的紧密结合充分发挥海东地区的地理优势、高原生态环境和富硒区域资源,用工业化、规模化、产业化的思路,发展高原有机富硒农产品发展基地、富硒农产品深加工基地、有机富硒科技转化研究基地、有机富硒保健品及药品生产研发基地、高原生态农业产业园观光基地。3、“研、产、学、销、游”产业一体化的结合园区通过打破产学研相分离的体制性障碍,大力实施富硒科技价值链系统创新战略,突出高原有机富硒的概念,构建研、产、学、销、游紧密结合的现代农业产业链。园区不仅是高原有机富硒深加工基地,而且是依循现代农业生产全过程,统筹农业产业的各个环节,如科技研发、品牌营销、旅游保健等新兴产业,实现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研、产、学、销、游等各个环节的产业化,弥补目前农业产业的弱势性,提升产业比较优势和增强产业竞争优势。4、“政府、战略投资、产业实体、农民”组织一体化的结合园区以政府、战略投资、产业实体、农民构成的载体链或组织链为基础,使不同产权关系的经营主体既高度专业化分工,又高度协同化合作,从而整合成为自主、平等、互补、联动、多赢的法人一体化产业经营共同体。在政府的引导下,采取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品牌,分项实施的原则,形成政策引导战略投资、地方配套资金、金融资本相融合,科研机构、产业实体、市场分销渠道共同参与,地方三农资源构成支撑的多方合作模式,共享高原有机富硒资源和权益,共担风险和责任。通过明晰产权关系,健全治理结构,从实际情况和具体条件出发,以金融资本为引导,产业实体为龙头,统领一体化产业经营共同体,从而实现政府、投资资本,产业实体农民的有效结合。二、主要目标1、总体目标青海高原富硒农业科技产业园以投资主体多元化、产业结构高级化、技术装备现代化、经营管理科学化为主线,充分发挥园区区位优势和农业自然优势,大力发展富硒大蒜、富硒西红柿、富硒马铃薯等富硒农产品、富硒大棚蔬菜果品、富硒畜牧养殖,同时赋予高原有机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规划建设富硒产品深加工基地,利用技术优势和市场渠道优势,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形成以“高原富硒农业产业园”规划建设为核心,以辐射带动为主线,着力打造高原富硒农业产业长廊。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开展产业化经营的示范、带动基地;推进科技创新、探索科技体制改革的实验基地;富硒农产品精品的生产基地和现代化农业方向的展示基地。到2015年高原有机富硒农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有机富硒农产品种植基地建设,有机富硒科研开发、富硒农产品深加工、富硒保健产品开发及产品出口初具规模,产业综合价值全面显现,产业资本、地方财政、农民增收等经济指标明显提高,基本形成产业布局合理,生态环境优美,新农村建设初具规模,农民生活富裕,初步实现规划目标。2、具体目标(1)加速富硒产品生产技术和国内外领先产业实体引进,合作开发,解决当前有机富硒农牧产品产业化开发问题;(2)建立一套有利于促进富硒农副产品科技成果转化、示范、推广与应用的新机制,提高富硒产品生产科技整体水平;(3)成立高原有机富硒科研中心,加快富硒农业深加工产品的开发和富硒保健品、药品的科研公关和市场推广工作。(4)建设高原有机富硒农业产品产业基地,带动本地和周边地区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质高效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5)促进休闲观光产业发展。抓住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园区区位、交通和农业资源优势,大力挖掘休闲观光农业资源,努力打造休闲观光品牌,着力推进休闲观光农业发展;(6)培育和孵化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型农业产业集团,利用工农业核心区的产业带动效应,辐射周边农业资源,提高农民收入和农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同时加强园区人才培养、技术培训、信息网络建设、社会化服务体系等基础性工作,使园区成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的样板,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典范。(7)建立畜牧业养殖基地,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改善,加大农业生态建设,发展农业清洁生产,推广循环农业模式,实行农业循环经济,建设自然优美的农业生态环境,综合开发生态农业的潜在经济功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第六章核心园区项目设置与规划内容一、高原富硒农业产业园核心区(一)富硒产品技术创新中心1、投资规模:3500万元2、面积:200亩3、功能:该园是生产与加工基地技术源泉。主要进行主要进行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研发和试验,现代设施农业的培育与展示,产业实用技术的集中培训,以及园区管理、专家技术人员的工作生活区域等。包括园区的整体规划的实施,企业引进,产品推介,参观接待,旅游产品开发,园区品牌打造和宣传推介等工作,协助政府职能部门对园区所产产品进行质量检测、认证等工作,为企业和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信息和政策等方面的指导和培训等服务。4、建设内容:该园区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科研区和管理区、功能区占地面积190亩,道路及水电配套设施占地10亩。包括管理与培训区、科研人员办公与实验室区、产品加工试验区三部分。占地面积10亩。其中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包括管理与培训室400平方米,科研人员办公与实验室区300平方米,产品加工试验室200平方米,生产资料与产品贮藏库房等100平方米。需配套办公设备、培训设备,必要的实验设备等(二)富硒产品产业化生产区以企业或科技人员为主体,采用新技术进行富硒产品的粗加工与深加工生产。扶持发展相关加工企业10—20家。主要进行富硒大蒜、富硒西红柿、富硒蔬菜、富硒饲料添加剂的生产与加工,包装与销售。预计生产建设用地2300亩,投资总额57545万元,实现综合产值209532万元。规划内项目1、年产20万吨大蒜深加工项目项目情况:项目总投资2.75亿元(含建设资金1.6亿元,流动资金1.35亿元),占地500亩,主要生产经营蒜油、蒜汁、蒜素、大蒜胶囊保健品等。效益分析:蒜油、蒜素等是天然杀菌、防腐保鲜剂,可直接用于医药制剂,保健食品添加剂和化妆品工业中,其国内外内市场非常广阔。目前国内外生产的大蒜素总量,十分有限,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市场潜力巨大。项目投产后,年销售额可达8亿元,年利税16000万元。2、西红柿深加工基地项目概况:项目总投资:2800万元,占地200亩,项目加工的主要产品为番茄酱、番茄莎司、番茄饮料、番茄粉、番茄红素,年加工番茄5万吨。项目达产后年销售产值8000万元年利润可实现800万元人民币,项目投资回收期5年(含建设期)。3、有机蔬菜加工基地 项目概况: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占地200亩,主要产品为速冻风干各类蔬菜10吨,项目建设期限一年,静态投资回报期2.8年,投资回报率36%。项目建成后,年可实现产值3000万元,利税360万元左右。4、洋葱深加工项目项目概况:投资总额:5000万元,占地面积250亩,新建年产5万吨生产洋葱粉、洋葱酱生产线及配套工程。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3亿元,年实现利润4500万元,利税600万元。5.9万吨马铃薯淀粉和全粉项目项目概况:建设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年平均销售收入:5000万元;年平均利税总额:500万元;,配套3万吨鲜马铃薯贮藏库,以保证生产期内原料供应。6、富硒菜籽油深加工项目项目概况:项目投资8000万元,占地面积300亩,项目建成后年可加工油菜籽6万吨,生产菜籽油2.4万吨,脱毒高蛋白菜粕3.2万吨,年产值可达4亿元以上,利税总额8000万元以上。7、枸杞深加工项目项目简介:总投资额:2845万元人民币,占地面积150亩,年加工枸杞饮料、保健品3万吨,预计年销售收入5892万元,利税总额1200万元。8、沙棘深加工项目项目概况:总投资5500万元,厂区总占地面积约200亩。生产车间约10000平方米,冷冻库约1000平方米,冷藏库约2000平方米。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8200万元,实现利税1800万元 。9、富硒矿泉水项目项目概况:项目投资1200万元。年产高原富硒矿泉水1800万瓶,可实现年产值2200万元,预计年利税可达460万元,投资回收期3.5年。拟规划项目1、富硒综合养殖及深加工项目2、富硒饲料添加剂项目3、富硒大蒜素深度科研开发项目(药品)(三)富硒产品文化观光区1.面积:贯穿于富硒产业(500亩)。2.功能:展示平安餐饮文化,品尝富硒产品、体验富硒产品健身等文化内涵。3.规划内容:分别为餐饮区,富硒产业体验区,生态田园风景区。二、富硒农产品产业化生产种植区(一)面积示范种植富硒大蒜4万亩,蔬菜标准化种植基地3万亩(其中富硒洋葱1万亩,富硒葡萄300亩,富硒食用菌300亩),富硒马铃薯标准化种植基地1.5万亩,小杂粮标准化种植基地0.5万亩,富硒油料标准化生产基地1万亩。(二)功能优质富硒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为富硒农产加工提供原料产品,为拓宽富硒产品市场奠定基础,全面营造富硒产品强县。(三)规划内容以洪水泉乡、三合镇、石灰窑乡为中心的富硒马铃薯、富硒油菜、富硒小麦生产区;以平安镇上庄、东庄、大路、张家寨,三合镇张其寨、骆驼堡为主,辐射白沈沟流域的川水乡村的无公害富硒紫皮大蒜生产区;以小峡、平安两镇为中心的富硒葡萄、樱桃西红柿、黄瓜、食用菌等果蔬菌产业区。建立富硒农产品生产基地,推广应用优质的富硒作物良种,配套新型机械,实行整地技术、机械化精播技术、机械化半精播技术、低毒无公害农药拌种技术、种衣技术、平衡施肥技术、地膜覆盖技术等多项技术集成配套,实现标准化生产,全面提高富硒产品生产效益。三、富硒农产品生产辐射区(一)面积富硒农产品生产辐射区面积100万亩,其中富硒大蒜6万亩,富硒蔬菜种植基地12万亩(其中富硒洋葱2万亩、富硒葡萄2000亩,富硒食用菌500亩),富硒马铃薯种植基地40万亩,小杂粮标准化种植基地2万亩,富硒油料标准化生产基地40万亩。(二)功能用最新品种、最好技术培育和生产优质富硒精品,增强本地产品的竞争能力,通过对农民的培训以及农业新设施、农业新科技的开发应用,为推进全县富硒产业发展提供经验并起到示范辐射作用。(三)规划内容以平安县平安镇、乐都县高店乡、雨润镇为中心,建立富硒大蒜种植基地6万亩,以平安县小峡镇、乐都县碾伯镇、互助县曹家堡镇为中心,建立富硒蔬菜生产基地10万亩(其中富硒洋葱2万亩、富硒葡萄2000亩,富硒食用菌500亩),以平安县洪水泉乡、三合镇、古城乡、互助县东山乡、西山乡、乐都瞿坛乡为中心的富硒马铃薯种植基地40万亩,富硒油料生产40万亩,富硒小杂粮生产基地2万亩。四、富硒畜禽养殖区1、城郊奶牛产业区:以平安镇为中心,在半径8公里的张家寨、中村、南村、西营、古城崖、石家营等村为重点,发展良种奶牛建立富硒奶源基地为主功方向,大力推广荷斯坦奶牛细管冻精,构建城郊奶牛产业区。2、川水生猪产业区:继续以白沈沟流域和祁家川流域以及平安镇、小峡镇湟水河流域养猪业发展条件较好的沈家、白家、石沟沿、张家寨、祁新庄、张其寨、骆驼堡、上下店等村为重点,发展富硒生猪生产,引进杜洛克、约克夏、皮特兰等优良种公猪,与当地母猪进行杂交改良,建立瘦肉型良种仔猪繁育基地,构建川水地区瘦肉型富硒商品猪产业区。3、浅脑山富硒肉牛肉羊产业区:以上下郭尔、树尔湾、牙扎、六台、角加、翻身、拉树岭、洪水泉、下河滩、唐隆台等20个重点村为基地,开展“西繁东育”和“自繁自育”相结合,大力发展富硒肉牛肉羊生产,继续引进推广皮尔蒙特、西门塔尔、陶赛特、夏洛来等优良肉牛、肉羊品种,积极开展人工授精,积极推广“拉树岭式牛羊育肥法”,进一步扩大牛羊工程的规模,建立一批牛羊贩运育肥基地,构建浅脑山地区富硒肉牛、肉羊产业区。4、109国道沿线禽兔产业区:在109国道沿线的平安、小峡二镇选择有发展潜力的村和农户,扶持、培育以海东鸡保种场和迪生獭兔养殖公司为龙头,在现有平安镇13个规模养鸡大户和下红庄等养兔基地规模村的基础上,以项目建设为依托,继续扶持发展规模养鸡、养兔,积极引进良种鸡兔,采用先进的饲养方式,提高禽兔饲养量,构建109国道沿线禽兔产业区。第七章建设期限与年度建设内容一、建设期限根据规划,高原富硒农业产业园规划建设期限为五年(2011年—2015年),分三个阶段完成。第一阶段为2011年度上半年,该阶段按照规划超前引导、区域功能清晰、产业布局合理、交通便捷通畅、配套设施完善的原则,遵循“论证、可研、设计、招商四位并举”的工作思路,完成园区总体规划、控制性
本文档为【富硒农业科技产业园建设规划】,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机构认证用户
精品文库a
海霄科技有卓越的服务品质,为满足不同群体的用户需求,提供制作PPT材料、演讲幻灯片、图文设计制作等PPT及文档优质服务。
格式:doc
大小:8M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其他高等教育
上传时间:2021-02-04
浏览量: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