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红楼梦书评-黛玉与竹

红楼梦书评-黛玉与竹

举报
开通vip

红楼梦书评-黛玉与竹《红楼梦》书评——黛玉与竹潇湘馆中最典型的代表是竹,“凤尾森森,龙吟细细,一片翠竹环绕”。黛玉因“爱那几竿竹子,隐着一道曲栏,比别处更觉得幽静”,便选中此处为其居所,并在这里伴随着修竹、诗书、幽怨,在泪水中度过了短暂而又凄美的一生。翠竹“竿竿青欲滴”,修长、纤细;黛玉身段婀娜,步态轻弱。形似,赋予黛玉完美的外表,几分高贵,几分淡雅,超凡脱俗。无怪乎宝玉一见,便觉是个“神仙似的”妹妹。竹不着艳丽的色彩,仅仅守护着生命的那抹新绿;黛玉不慕富贵,显示出绝世而独立的高贵。在贾府这个书香门第、官宦之家,并不缺乏才女佳人。迎、...

红楼梦书评-黛玉与竹
《红楼梦》书评——黛玉与竹潇湘馆中最典型的代表是竹,“凤尾森森,龙吟细细,一片翠竹环绕”。黛玉因“爱那几竿竹子,隐着一道曲栏,比别处更觉得幽静”,便选中此处为其居所,并在这里伴随着修竹、诗书、幽怨,在泪水中度过了短暂而又凄美的一生。翠竹“竿竿青欲滴”,修长、纤细;黛玉身段婀娜,步态轻弱。形似,赋予黛玉完美的外表,几分高贵,几分淡雅,超凡脱俗。无怪乎宝玉一见,便觉是个“神仙似的”妹妹。竹不着艳丽的色彩,仅仅守护着生命的那抹新绿;黛玉不慕富贵,显示出绝世而独立的高贵。在贾府这个书香门第、官宦之家,并不缺乏才女佳人。迎、探、惜三春,再加之薛宝钗、史湘云、薛宝琴等,都是才貌双全的女子。而在“群芳争艳”的贾府,宝玉却唯视黛玉为知己。从小“一处吃,一处住”不是重要原因,黛玉才华过人也不是根本原因。宝玉选择的依据,是黛玉的内质。黛玉不慕富贵,贾府的华丽、仕途的荣耀,她都不与理会,安居于幽静的潇湘馆,守护着与宝玉一尘不染的爱情。宝玉贵为史太君的嫡孙,受到贾府上下的尊宠。而柔弱的黛玉却成为了这个高高在上的贵公子唯一的知己。她从不劝他踏如仕途,她重视的是人性,是宝玉同样不慕富贵的本性。如果经过险恶仕途、人情世故的磨练,宝玉将不是再宝玉,黛玉也再无需这个知己。竹有节,有千节,虽清瘦,却挺拔,风过不折,雨过不浊。黛玉孤高、小性,甚至尖酸刻薄。然而在有权有势的贾家,即使是自家亲舅舅,黛玉也不免有寄人篱下的烦恼。故面对凤姐的冷嘲热讽、姐妹的打趣,甚至是丫鬟婆子的指指点点,有时一笑了之,有时却争锋相对。她虽淡泊,却还是要“争”,争的是自己的尊严。她的孤高,她的小性,她的尖酸刻薄只不过是一种武器,是维护自身尊严,乃至反对封建主义的武器。不管这种武器在当时的贾家、当时的社会是怎样的苍白无力,黛玉依然义无反顾地进行着这场危险的战役。失去双亲不等于失去一切,她要保存自己的尊严,“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竹,隐于山林,“无意苦争春”,却甘愿为大自然奉献绿色的青春。黛玉的才华过人,元妃省亲时命作试,黛玉替宝玉作的一首“杏帘在望”被元妃推为“三首之冠”。有此等文采却无心炫耀,琴技高超也未急于展示,直到宝玉无意中听到琴声看到琴谱才得知黛玉原会拂琴。除此之外,“诲人不倦”也是黛玉的品质之一。香菱学作诗,在选择老师时,她的两位候选老师表现出不同的态度。宝钗称香菱为“得陇望蜀”,黛玉却说“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一为亲密的主仆关系,一为普通得甚至称不上是朋友的关系,而结果却恰恰相反。这种对比,更显示出了黛玉“诲人不倦”的高贵品质,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了那种认为黛玉目无他人、孤高自诩的误解。“斑竹一枝千滴泪”,竹,又成为了对黛玉悲剧命运的暗示。在《红楼梦》开篇部分第五回中,黛玉的判词有这样一句“玉带林中挂”。此“林”当为一片竹林,正如潇湘馆中的“千百竿翠竹”。一丝飘带孤独地挂于寂寞的竹林,此句本身就为黛玉的命运笼罩上了一层悲剧的色彩。《红楼梦》第34回黛玉有诗: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当时宝玉挨了暴打,怕黛玉担心,便让晴雯以这两块手帕为借口,去看看黛玉,以便让黛玉放心。黛玉由此大受感动,既为宝玉的知心而喜悦,也为爱情的结果难料而伤悲,为又为无故恼宝玉而惭愧。一时难以控制自己的感情,含泪题诗手帕。这是其中的一首,黛玉将自己喻为“湘妃竹”将泪水洒满窗前千百竿“绿竹”。全诗流露的是声泪俱下的感伤情调。曹公将此典故运用于塑造林黛玉的形象与性格,不仅以“斑竹“的来历解释了绛株草的“还泪之说”,还以娥皇女英的故事暗示了黛玉的悲剧结局。在三十七回起诗社时,众人给黛玉起雅号为“潇湘妃子”,黛玉随即默许。这样便将“竹”,更准确地说是“潇湘竹”,顺理成章地贯穿在了黛玉的整个命运中。不得不赞叹曹公的慧眼匠心,在群芳争艳、万木皆春的大自然中选择了隐于深山的“竹”作为黛玉最重要的象征。也许,是竹在黛玉的性格形成中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也许,是黛玉的悲情故事为竹更增了几分动人。对林黛玉来说,她最为人注目的特点,不仅在于她的聪明过人和知识渊博;更在于她那浓郁的诗人气质。通观她的言行举止、追求向往都会使人强烈地感到这是一个实实在在富有诗人气质的少女或者说是个女性气质的诗人。这倒并不因为她能做诗而且能坐出好诗。宝钗虽然也是个做诗的好手,其水平似乎也不在黛玉之下,但她身上却没有半点诗人气质。所以重要的是:黛玉的思想追求、生活情趣和精神气质各个方面都洋溢着一股强烈的诗情画意。林黛玉的绝美形象,也许正是应了“没有缺陷的美本身就是一种缺陷。”这样一句话,曹雪芹于是给林黛玉加上一段凄凉的身世和一副孱弱弱的病体,并将这绝美毁给人看。这也许就是悲剧的动人之处吧,被毁灭的愈美,给人的冲击就愈深刻,就愈能引起人们深层次的共鸣。
本文档为【红楼梦书评-黛玉与竹】,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2157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5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21-06-30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