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梁祝爱情故事的悲剧属性_美学价值与人学内涵

论梁祝爱情故事的悲剧属性_美学价值与人学内涵

举报
开通vip

论梁祝爱情故事的悲剧属性_美学价值与人学内涵 2007年第 2期 No. 2 2007     暨南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Journal of J inan University (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总第 127期 Sum No. 127  [收稿日期 ] 2006 - 12 - 13  [作者简介 ] 於贤德 (1950—) ,男 ,浙江宁波人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论梁祝爱情故事的悲剧属性、美学价值与人学内涵 於贤德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 广东 广...

论梁祝爱情故事的悲剧属性_美学价值与人学内涵
2007年第 2期 No. 2 2007     暨南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Journal of J inan University (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总第 127期 Sum No. 127  [收稿日期 ] 2006 - 12 - 13  [作者简介 ] 於贤德 (1950—) ,男 ,浙江宁波人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论梁祝爱情故事的悲剧属性、美学价值与人学内涵 於贤德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 广东 广州 510420)   [摘  要 ] 梁祝爱情悲剧能够从古老的民间传说走进电影、小提琴协奏曲和芭蕾舞这些新兴艺术样式 , 能够从江南一隅走向全国乃至世界 ,这充分说明她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对于梁祝爱情故事的研究 ,应该通 过对它的悲剧属性及其内在意蕴的深刻揭示 ,进一步挖掘它的美学价值和人性内涵。这一古老的爱情故事 深刻地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了人类在舍生忘死地实现自己的理想时爆发出来的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 ,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所显示出来的伟大与壮丽 ,以及肉体生命的毁灭与精神力量勃发与高扬所形成的反差 ,正是梁祝爱情悲剧的 人学内涵。 [关键词 ] 梁祝故事 ; 悲剧属性 ; 美学价值 ; 人学内涵 [中图分类号 ]  I0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0 - 5072 (2007) 02 - 0013 - 06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在中国可以说 是家喻户晓。聪明伶俐的祝英台女扮男装外出 求学 ,并爱上了品学兼优、年轻俊秀的同窗梁山 伯 ,虽然祝英台积极主动地追求梁山伯 ,向他作 出了许多大胆的暗示 ,但梁山伯却陶醉在同窗 友情的表面现象之中 ,始终不解风情。最终英 台的父亲将女儿另许他人 ,英台不从 ,两人先后 殉情而死。喜剧的幽默风趣和悲剧的壮烈惨痛 相互交结 ,把青年男女为了追求爱情不惜献出 宝贵生命的勇敢精神演绎得淋漓尽致 ,这一具 有震撼人心的爱情悲剧 ,使梁祝的故事能够从 民间传说走进高雅艺术的殿堂 ,并且随着新的 艺术媒介走向世界。对于梁祝的爱情悲剧能够 历久弥新 ,能够在时间上永恒延续和空间上不 断拓展 ,以往的研究更多的关注它在控诉包办 婚姻的罪恶 ,提倡自由恋爱的合理性与必然性 上所显示出来的反封建意义 ,也有人通过青年 女性在恋爱过程中的积极主动看到了女性争取 男女平等和妇女解放的自觉性。这些观点都是 值得肯定的 ,但是 ,随着时代的进步 ,我们对梁 祝爱情悲剧的理解不能老是停留在原来的水平 上 ,必须通过对她的悲剧属性、美学特征的深入 阐释 ,从人学的高度去揭示它的深刻内涵 ,使这 一具有永久魅力的民族艺术瑰宝 ,在时间和空 间两个维度上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一 “人民是艺术的母亲。”[ 1 ]5梁祝爱情故事是 以民间传说为范本的 ,它那精美绝伦的艺术造 诣充分显示了人民群众的审美创造力。尤其是 它在悲剧艺术上表现出来的巨大震撼力 ,使这 一民间传说能够历久弥新 ,并且能在新的艺术 媒介中保持与时俱进的生命力 ,在新的时代不 断地焕发出巨大的艺术魅力。马克思在谈到古 希腊的艺术成就时曾经提出过这样一个问题 : “困难不在于理解希腊艺术和史诗同一定社会 发展形式结合在一起。困难的是 ,它们何以仍 然能够给我们以艺术享受 ,而且就某方面说还 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 2 ]535梁祝的爱 情故事就是这样的“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 本”,而它在悲剧艺术的审美创造上所达到的可        於贤德 :  论梁祝爱情故事的悲剧属性、美学价值与人学内涵 2007年 3月   以跟世界上任何经典相媲美的水平 ,正是它具 有“永久的魅力”的内在依据。 “戏剧诗是诗的最高发展阶段 ,是艺术的冠 冕 ,而悲剧又是戏剧诗的最高发展阶段和冠 冕。”[ 3 ]83别林斯基这句名言对于我们深刻理解 梁祝爱情故事的审美特征 ,具有重要的启迪意 义。梁山伯求婚被拒 ,精神受到巨大打击 ,在悔 恨交加中一病不起。祝英台为了履行爱的诺 言 ,出嫁那天路祭山伯 ,最终却在狂风暴雨中跳 进山伯的墓穴。一对如花似玉的年轻人 ,以生 命为代价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情悲歌。鲁迅先 生说过 :悲剧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 人看”, [ 4 ]143人生最有价值的就是生命 ,而生命 的毁灭往往是为了追求比生命更加重要的伟大 目标 ,在梁祝故事中 ,对于爱情的追求的坚定性 所迸发出来的力量虽然使年轻人艳丽的生命之 花过早的凋谢了 ,但是 ,正是这种为了自己的理 想、信念的实现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的献身精 神 ,使得我们清楚地看到这场悲剧的本质属性 , 它是一场悲壮悲剧。  ①参见拙文《悲剧分类研究述评》,《审美文化丛刊》,汕头大学出版社 1994年版 , 110 - 114页。 从悲剧类型学的角度说来 ,传统的分类方 法往往从悲剧主人公的身份来划分它所从属的 类型 ,即把悲剧分为英雄人物悲剧、小人物悲剧 和反面人物悲剧这三种。也有从悲剧发展的历 史形态来分类的 ,就是以古希腊悲剧为代表的 命运悲剧 ,以莎士比亚的作品为代表的性格悲 剧 ,再就是以易卜生的作品为代表的社会悲剧。 笔者认为这两种分类方法未能深入把握悲剧艺 术的审美特征 ,这些尺度往往不能深刻揭示不 同类型悲剧的本质差异 ,提出应该从审美心理 效果的不同进行分类 ,建议把悲剧分成悲壮悲 剧、悲愤悲剧、悲哀悲剧和悲叹悲剧这四类可能 更加合适。①一般来说 ,悲壮悲剧应该具有这样 几方面的特点 :一、它的主人公都是勇敢地向恶 势力展开坚决斗争的英雄 ,他们在思想上具有 较高的觉悟 ,在斗争实践中表现出坚强的意志 , 具有不达目的死不罢休的顽强毅力 ;二、导致主 人公被毁灭的悲剧冲突 ,不是由于主人公的本 身品德上的弱点或者行为中的错误所造成的 , 而是由于正反两种力量较量中 ,正面力量还比 较弱小 ,还不可能战胜反面力量 ,但义无反顾、 勇往直前的性格使他们决不会跟反动势力妥 协 ,唯一的选择就是在战斗中倒下 ;三、悲剧主 人公所表现出来的奋不顾身的战斗豪情和舍身 求义的人格力量 ,给人以壮怀激烈的激情 ,英雄 人物被毁灭确实能使人产生巨大的悲痛 ,但他 们超过常人的强烈的意志力量却激励着人们前 仆后继为正义而奋斗。对于悲壮悲剧的基本特 征的阐述 ,已经让我们清楚地看到 ,梁祝故事完 全应该归于悲壮悲剧的范畴。 在梁祝故事中 ,男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 , 充分显示了他们追求真善美的自觉性和坚定 性 ,他们的意志是坚强刚毅的 ,行动是勇敢决绝 的 ,那种“宁为玉碎 ,不为瓦全 ”的崇高精神 ,那 种为了实现美好理想敢于以命相搏的壮烈气 概 ,他们跟那些为国捐躯、舍己为人的勇士有着 同样的精神品格 ,同样堪称人间英雄。尤其值 得注意的是 ,梁祝二人 ,一个是读书人 ,一个是 弱女子 ,他们确实属于那种手无缚鸡之力的弱 者。然而 ,就是这样两个弱者却在一场根本无 法获胜的斗争中爆发无所畏惧的强大力量 ,这 跟他们的身份似乎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正是这 样的壮举 ,使他们在爱的柔情的表象之下 ,让人 看到了精神世界的无比坚强 ,人格力量的何等 巨大 ,从而给人以崇高、壮美的情绪感染和心灵 启迪 ,极为有效地激发人们为真善美奋斗献身 的斗争激情。 传统悲剧理论认为 ,主人公对于悲剧冲突 的产生与悲惨结局的形成虽然不负主要责任 , 他们往往是弱者、受害者 ,但也会由于性格上的 弱点及由此造成的某些不适当乃至错误的行 为 ,也是导致悲剧发生的原因之一 ,并且认为这 样的悲剧更加能够触及人的灵魂。亚里士多德 在《诗学》中曾经表达过这样的看法 ,悲剧“不 应写好人由顺境转入逆境 ,因为这只能使人厌 恶 ,不能引起恐惧或怜悯之情。”[ 5 ]37这一在悲 剧理论中有较大影响的“过失说 ”,它的核心是 要求悲剧人物和我们普通人一样 ,也是有自己 的弱点、缺点和错误 ,但是 ,那些有缺点、错误的 好人却受到了不应有的惩罚。然而 ,这种看法 ·41·  第 29卷  第 2期 暨南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不适宜用来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悲壮悲剧的主人公 ,因为他们 本来就没有什么缺点错误 ,近乎完美的品质不 会妨碍人们对于他们为正义而牺牲的勇气的敬 佩与理解。非常美好事物被丑恶势力所毁灭 , 只能激起人们对丑恶的更大愤怒。梁山伯祝英 台就是属于这类具有完美品质的悲剧主人公 , 这样的人物还是遭受到被毁灭的厄运 ,就有助 于悲剧艺术更强有力的揭示社会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和思想观 念的不合理性 ,就能够更有力的召唤人们勇敢 的去和丑恶势力作坚决的斗争。陈瘦竹先生在 论述悲剧精神时指出 :“悲剧精神的实质是悲壮 不是悲惨 ,是悲愤不是悲凉 ,是雄伟而不是哀 愁 ,是鼓舞斗志而不是意气消沉。悲剧的美 ,属 于崇高和阳刚。”[ 6 ]5这就深刻地阐明了悲壮悲 剧的审美效果和社会作用 ,为我们理解梁祝这 类悲壮悲剧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①欧洲喜剧常用“乔装”、“错认”作为讽刺的手段 ,如博马舍在《费加罗的婚礼 》中让伯爵错认他夫人乔装的苏珊娜并且大出洋相 ,就 是一个经典的例子。而中国的轻喜剧像《乔老爷上轿》、《五朵金花》、《今天我休息》,都是以赞美人们美好的心灵和行为为基调的。 二 梁祝爱情故事为了充分暴露反面力量毁灭 美好生命的深重罪恶 ,它首先用细腻的笔触、柔 美的情调 ,甚至还运用轻喜剧的手法塑造了两 个年轻人美好形象。从祝英台用巧计说服父 亲 ,到同窗共读中为自己找到终身伴侣 ,又在十 八相送中频频暗示自己的真实性别 ,最终在楼 台相会时袒露心扉 ,整个过程自始至终贯穿着 力求主动把握命运航船的自觉性、主动性和顽 强性。一个养在深闺无人识的千金小姐 ,她的 求知欲望的强烈 ,为实现理想所采取的果敢行 动 ,以及在遇到无法跨越的障碍时的镇定坚毅 , 多角度、多层次地表现出英台的美丽聪慧、温柔 多情、伶俐机智、果断刚毅的美好品德和高贵气 质。梁山伯的形象虽然不如祝英台那样鲜明生 动 ,但一个才貌双全、好学上进、知书达理的青 年男子 ,赢得英台的爱情也在情理之中。由于 对友情的忠诚到了近乎迂腐的地步 ,使得他对 两性之间的情感火花的察觉 ,表现得实在是太 麻木了 ,然而正是这种诚恳、质朴的品德 ,使英 台对他的爱恋一往情深 ,矢志不移。但这样一 对年轻美貌的有情人 ,不但没有能够结合在一 起 ,反而被陈腐的传统观念的软刀子戕害了。 美好的生命被无情地摧残 ,美好的爱情被无理 地毁灭 ,美好的理想被无端的践踏 ,人生有价值 的东西就这样被撕得粉碎。梁祝的爱情故事正 是通过对美好事物的生动描写和大力讴歌 ,以 及对扼杀这些美好事物的恶势力的入木三分的 刻画 ,显示出民间文学家们对真善美的充分肯 定和高度赞美 ,对假恶丑的强烈仇恨与愤怒鞭 挞。把美与丑放在一起 ,两者在相互对比中各 自显示出越发鲜明的本质特征 ,这样一些表现 手法的合理运用 ,充分说明民间文学的创作者 能够自觉地运用艺术规律来从事审美创造 ,他 们所创造的作品同样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梁祝爱情故事的美学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 三个方面 : 第一 , 梁祝爱情故事十分重视文学作品情 节的生动性与丰富性 ,在戏剧技巧的运用上可 以说达到了炉火纯青的水平 ,英台女扮男装 ,故 事中的丫环银心、老父亲祝员外和老师、师娘都 知道底细 ,听故事的人也早就懂得这是英台的 智谋 ,唯独梁山伯对英台的性别假象深信不疑 , 他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被蒙在鼓里 ,由此形成的 单向的“误会”,为山伯一系列乖张的行为创造 了条件 ,由于不了解英台的真实身份 ,必然使山 伯产生了一个又一个“以女为男 ”的错误言行。 祝英台的“乔装 ”和梁山伯的“错认 ”虽然是喜 剧中常用的手法 ,但梁祝故事中用得合情合理 且饶有风趣 ,不但有效地强化了故事的喜剧性 , 而且它不是像欧洲喜剧那样用来讽刺、鞭挞那 些丑陋现象的 ,而是让人们在善意的笑声中对 人物的行为加以同情、理解和赞美 ,可以说梁祝 开了中国赞美性轻喜剧的先河。① 同时 ,“突转 ”手法的合理使用 ,也为增强 悲剧效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突转 ”这一手 法在古希腊悲剧中就开始出现 ,亚里士多德给 它下了这样的定义 :“‘突转 ’指行动按照我们 所说的原则转向相反的方面 ”, [ 7 ]33在梁祝故事 中 ,由于祝员外把英台许配马家这一事件 ,首先 ·51·        於贤德 :  论梁祝爱情故事的悲剧属性、美学价值与人学内涵 2007年 3月   是梁祝两人的命运发生了“突转 ”。原本向着 有情人可以成为眷属的方向发展的事件被突然 逆转了 ,一对倾心相爱的人硬是被活活拆散 ,并 且最终被逼上了绝路 ;其次是人物性格发生根 本变化。尤其是祝英台的性格从柔美向刚强的 转变 ,她对“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 ”的坚决反对 , 对自己心中的爱情坚定不移 ,提出带有最后通 牒性质的出嫁要求 ,直至献出宝贵的生命去捍 卫神圣的爱情 ,都显示了性格的坚定、沉着、刚 毅 ,跟早前的伶俐、活泼、随和完全不同了 ;再次 是作品的审美格调发生了根本转折。祝英台在 送别梁山伯时对美满爱情的憧憬 ,在反复暗示 自己的女性身份 ,多次婉转的表达爱恋对方的 强烈愿望 ,在没有得到正面的回应的情况下所 表现出来的似嗔非嗔的轻松谐谑的轻喜剧色 彩 ,跟后面楼台会的痛苦悲怆 , 山伯去世后英 台祭坟时的撕心裂肺的哀伤 ,英台用生命作最 后抗争的惨烈 ,形成了作品美的形态的突然转 折。这样几个层面的“突转 ”,使作品的悲剧美 感达到了最高层次。 第二 ,梁祝的故事自觉地把审美价值作为 创作活动的最高追求 ,就是说尽可能地实现艺 术表现的完美性。尤其是对于现实生活中那些 丑陋、残酷的否定性事物的表现 ,不是采用自然 主义的态度 ,让它们赤裸裸地出现在文学艺术 当中 ,而是按照审美化的法则加以改造 ,通过艺 术形式的特定作用去转化丑陋事物的外在表现 形式 ,但仍然对这些事物的否定性加以深刻地 揭露和尖锐的批判 ,努力把现实生活中的丑恶 转化为艺术美。如祝英台在祭坟后壮烈殉情 , 民间传说中没有把这一情节表现为以头碰碑的 惨烈景象 ,而是通过虚化的手法 ,让她跳进在狂 风雨中轰然开裂的墓穴。这样就能使英台那年 轻美丽的形象始终保留在人们的心目中 ,不至 于被最后的悲剧结局所破坏。 这样的艺术处理既是为了维护悲剧主人公 的形象的完美 ,又能让人们在欣赏文艺作品时 避免受到那种血淋淋的感官刺激 ,使作品能够 通过人物命运的展开始终吸引人们的审美注 意 ,不让那些否定性的生理刺激干扰接受者对 艺术美的品味和享受。这种审美追求对于民间 传说来说 ,确实显得难能可贵 ,说明民间艺术家 早就知道“美是艺术的灵魂 ”这样一个真谛 ,并 且在自己的创造活动中加以实践了。这说明人 民群众在艺术审美创造中体现出来的把握艺术 规律的自觉性 ,是值得充分肯定的。这样的审 美趣味和美学传统对于今天的文艺创作来说 , 仍然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 第三 ,梁祝故事是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爱 情悲剧。然而 ,这一悲剧的结局又带有明显的 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它不像西方的悲剧艺术 那样 ,常常在“大流血 ”的刹那间结束 ,而是在 主人公已经被毁灭之后 ,还要让故事情节再有 一段短暂的延续 ,梁祝的“化蝶 ”就是这种基本 情节结束之后的尾声。对于这样的结尾 ,过去 有许多人是不以为然的 ,曾经有人用“光明的尾 巴”来加以讽刺 ,也有人认为“大团圆 ”的结局 就像给人开了一张空头支票 ,用虚无缥缈的心 理抚慰来化解受众对悲剧制造者的强烈仇恨和 不可遏止的愤怒 ,消释了正义的人们由悲剧所 激发起来的斗争精神 ,最终削弱了悲剧的美感 作用和社会效果 ,甚至有人从这一点出发 ,否认 中国有真正的悲剧。 其实 ,悲剧的两种不同的结局是由于两种 不同的艺术精神的产物。以古希腊悲剧为源头 的欧洲悲剧 ,更多的强调艺术对于客观世界的 关注 ,无论是亚里士多德主张的“模仿说 ”,还 是列宁提出的“反映论 ”,都高度重视艺术与客 观世界的关系。但是 ,中国的艺术精神看重的 是人的心灵世界的抒发和表现 ,中国艺术所描 写的社会生活往往是经过心灵熔铸之后所形成 的意象与境界 ,因此就带有更多的情感色彩和 心理内涵。所以 ,中国的悲剧艺术也就特别重 视结局所呈现的美的意象 ,而不是那种强烈的 心灵震撼。虽然“大团圆 ”的结局方式在某种 意义上说确实会削弱悲惨性的刺激强度 ,但它 把情节的发展作进一步的延伸 ,用幻想的形式 表现人们美好的愿望 ,通过提供未来的希望来 激励生活勇气 ,鼓舞人们对真善美最终战胜假 恶丑的斗争充满胜利的希望 ,由此实现匡扶正 义、反抗邪恶的社会目的。如果说“大流血 ”的 结局更多是着眼于激发当下的复仇冲动 ,那么 , “大团圆”则通过昭示希望去争取未来的胜利。 艺术作品表现未来的希望所蕴涵的重大意义是 ·61·  第 29卷  第 2期 暨南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不言自明的 ,只有更多的人对斗争的胜利充满 希望 ,胜利才有可能成为现实。鲁迅先生说过 : “希望本是无所谓有 ,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 的路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 ,走的人多了 ,也变成 了路。”[ 8 ]295梁祝的爱情故事用“化蝶 ”这样一 个富有诗意的幻想作为结局 ,让那些为争取自 由恋爱的后来人充满希望 ,同时又使整个作品 贯穿了强烈的审美追求 ,这在社会效果和美学 价值上都是值得肯定的。 三 优秀的文艺作品往往是深刻的思想内容和 完美的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 ,梁祝爱情故事同 样如此。民间文艺家经过千锤百炼的创造 ,不 但在作品的艺术表现上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而 且在他的思想内涵方面也表现出深邃的人学 意蕴。 首先 ,通过祝英台一系列机智果断的行动 , 表现了一个年轻人力求主动把握自己命运的自 觉性。这种在人生历程中自由自觉地展开生命 活动 ,实际上是人的本质特性的具体表现。马 克思早就指出 :“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 觉的活动”。[ 9 ]96这种“自由自觉 ”的特性也就是 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它的具体表现是多层次 的。第一个层次是人类在跟大自然相处时获得 的自由。动物与环境的关系被大自然规定的死 死的 ,无论是生存习性还是在食物链中的位置 , 都是固定的。这就是说 ,动物只能凭本能生存 , 它的各种器官只能适应于每一种特定的生存条 件的要求 ,生命的机能与环境的特性是紧紧的 胶合在一起的。所以 ,动物只能依赖大自然所 提供的现成材料来维持生命 ,它只能被动地适 应特定的外在条件。跟动物这种对于外界特定 的生存条件的高度依赖、完全被动的情形相反 , 人类早在人猿相揖别的上古时代 ,尽管自身的 发展还十分幼稚 ,生产力水平还非常低下 ,就已 经通过劳动迈出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 :即 不再完全依赖自然界某些特定的对象 ,不再满 足简单地使用原有的环境提供的现成的条件 , 而是开始尝试着把周围各种资源变为生存条件 的艰苦努力。第二个层次是指实践活动中合规 律性的自由。大自然没有给人安排一个完全现 成的生存环境 ,因此 ,人类只能通过自己的创造 性劳动来改变外在条件 ,为自己建造一个能够 较好地生存发展的环境。正如恩格斯所指出 的 :“动物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 ,单纯以自己的 存在来使自然界改变 ;而人则通过他所作出的 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 ,来支配自 然界。”[ 10 ]517正是由于人具有自由的对待客观 世界这样一种最基本的前提 ,所以 ,人类能够通 过探究大自然的奥秘 ,不断掌握并驾驭外在事 物的客观规律 ,在合规律性的实践活动中获得 改造世界的自由。再一个层次就是人类在社会 生活中的在特定的政治、法律、伦理规范允许的 范围内自由的活动 ,这就是一般所说的人权方 面的自由 ,这一方面的自由主要体现在人与人 的关系上面 ,通过自觉的社会规范为创造活动 的自由展开提供保证 ,使人类的思想能够在相 互摩擦、撞击中产生艳丽的火花 ,以便实现促进 社会进步的根本目的。 人的各个层次的自由首先要通过精神世界 表现出来 ,精神的自由、思想情感的灵动和想象 幻想的大胆展开 ,才有可能造就自由自觉的活 动。而个体对自己命运的把握所显示出来的主 体性 ,正是精神的自由和活动的自由的中间环 节。梁祝爱情故事特别深刻的表现了青年男女 为了实现主动掌握命运的艰苦努力 ,甚至不惜 牺牲最宝贵的生命 ,通过他们对爱情自由的强 烈渴望 ,充分显示了他们对于生命活动的主体 性的坚决追求。裴多菲把爱情和自由看作是两 回事情 ,他写道 :“生命诚可贵 ,爱情价更高。宁 为自由故 ,两者皆可抛。”其实 ,真正的爱情必然 是自由自觉的精神追求的产物 ,生命、爱情和自 由原本就是人的基本权利 ,只是由于社会上各 种反面力量对于人的正当权利的扼杀 ,才造成了 三者分离的悲剧。梁山伯祝英台为了自觉把握 自己的命运 ,追求真正属于自己的爱情 ,这种精 神核能所爆发出来的巨大的反抗力量毁灭的不 仅仅是他们自己的生命 ,同时也是对黑暗势力、 腐朽制度的沉重打击。这样的人学意义就是梁 祝的故事能够从古到今永远传颂的内在依据。 其次 ,梁祝爱情故事对于人类智慧的赞颂 , 生动描写了祝英台在争取自己掌握命运的斗争 ·71·        於贤德 :  论梁祝爱情故事的悲剧属性、美学价值与人学内涵 2007年 3月   中善于运用智谋去达到胜利的目的。从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说 服老父亲赢得离家读书的权利开始 ,一直到最 后表面上同意了结婚 ,实际上已经做好了最后 的准备 ,要在出嫁的路上以死抗争。所有这些 行动都显示了智慧的力量 ,充分表现了一个弱 女子心灵的聪慧、思维的敏捷。智谋是人类的 专利 ,是衡量人类社会实践能力发展水平的重 要尺度。所谓智谋 ,就是人们在从事社会实践 的过程中 ,在某些方面达到炉火纯青的自由状 态 ,这就是孔子说的“随心所欲不逾矩 ”的境 界。因此 ,善于用智谋来实现活动的目的 ,确实 体现了人类在掌握客观事物规律的基础上表现 出高度的自觉性、创造性 ,这样一种高超的能 力 ,正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具体体现。对于文学 艺术作品来说 ,能够通过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 性刻画出鲜明的人物性格的基础上 ,进一步展 示人物性格中所包含的那些表现人类共性的本 质特征 ,就像梁祝的故事把智谋的运用描写得 丝丝入扣 ,肯定会引起广大接受者的共鸣 ,并且 会引导他们在社会实践中刻苦学习 ,努力 掌握 以智取胜的方法 ,在各种各样的人生活动中尽 量以较少的付出去获得较大的收益。在这方 面 ,梁祝的故事确实给了后人很多智慧的启示 , 这也是它在民间能够长久流传 ,历久弥新的又 一重要原因。 再次 ,梁祝故事在爱情描写中重视人性美、 人情美的表现。以爱情为题材的文学作品 ,没 有涉及性的内容 ,这既不是出于清教徒式的禁 欲主义 ,也不是那种视女性为洪水猛兽的陈腐 观念在作祟 ,而是广大民间文学家从审美的高 度出发 ,充分关注人的感情生活的丰富性 ,关注 人的精神世界的深邃性 ,重点展现了男女两性 在相互爱恋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性美、人 情美的巨大价值 ,这种深入人的情感世界的文 艺作品 ,必然会体现出尽力追求人学思想高度 的自觉性。 我们肯定梁祝故事以展示人性美、人情美 为作品重点 ,并不是简单反对性爱在爱情整体 中的地位 ,因为爱情的正常发展的合理结果 ,肯 定会涉及到两性肉体的结合。只有精神交往没 有肉体结合的柏拉图式的爱情 ,不是对爱情的 解构 ,就是对婚姻的亵渎 ,因为没有情感相悦的 性爱 ,两性的结合也就只能向着动物那种纯粹 为了传种接代的生理行为蜕化了。反过来 ,男 女之间纯粹在情感领域相爱 ,其实只能是一种 虚幻的梦想。男女两人只是在精神世界遨游 , 他们的嘴唇从来不会碰在一起 ,他们的双手总 是拥抱着一无所有的空间 ,感情只是在虚无缥 缈的云里雾里漂浮。任何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 决不会这样恋爱 ,任何真正美好的爱情也是决 不会放弃对生命本身的热爱。但是 ,爱情的精 神内涵必须得到高扬 ,文艺作品中舍弃那些跟 情感生活没有必然联系的性爱过程 ,是自觉追 求艺术美的应有高度的具体表现 ,也是考察文 艺创作的思想境界的重要尺度。尤其是今天 , 那些泛滥着色情内容的所谓文学艺术 ,如果能 从作品实际出发 ,学习梁祝爱情故事深刻展示 人性美、人情美的优秀传统 ,使“文学是人学 ” 的旗帜飘得更高 ,使艺术作品关注更深刻、更充 实的人文精神 ,这正是梁祝爱情悲剧的人学意 蕴对我们的重要启迪。 [参考文献 ] [ 1 ]邓小平. 邓小平论文艺 [M ].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 1989. [ 2 ]马克思. 马克思恩格斯论文艺和美学 [M ]. 北京 :文化 艺术出版社 , 1982. [ 3 ] (俄 )别林斯基. 诗的分类 [ C ] / /伍蠡甫 ,主编. 西方文 论选 (下卷 ).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 1979. [ 4 ]鲁迅. 鲁迅论文学与艺术 [M ].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 社 , 1980. [ 5 ]亚里士多德. 诗学 ·诗艺 [M ].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 社 , 1982. [ 6 ]陈瘦竹 ,沈蔚德. 论悲剧与喜剧 [M ]. 上海 :上海文艺 出版社 , 1983. [ 7 ]亚里士多德. 诗学 ·诗艺 [M ].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 社 , 1982. [ 8 ]鲁迅. 鲁迅著作全编 (第一卷 ) [M ]. 北京 :中国社会 科学出版社 , 1999. [ 9 ]马克思.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 C ]∥马克思恩格斯 全集 (第 42卷 ). 北京 :人民出版社 , 1979. [ 10 ]恩格斯. 自然辩证法 [M ]. 北京 :人民出版社 , 1972. [责任编辑  吴奕锜 ] ·81· 2007年第 2期 No. 2 2007     暨南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Journal of J inan University (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总第 127期 Sum No. 127 English Abstracts A Com par ison of Poetics Va lues between “The Poetic Remarks of the Human W orld”and“Comm en ts on‘The D ream s of the Red Cham ber’” RAO P e n2gz i1 , L IL i2 1. College of L ibera l A rts, J inan U niversity Guangzhou 510632, Ch ina 2. Guangdong U niversity of Foreign S tud ies, Guang2 zhou 510420, Ch ina Abstract: Both“The Poetic Remarks of the Hu2 man World”and“Comments on‘The D ream s of the Red Chamber’”are not only the beginning of modern Chinese poetics, but also poetics text ex2 pected to change the traditional modality of literary theory. The latter is the common value of the two books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ry theory. “Comments on‘The D ream s of the Red Cham2 ber’” expounds a new literary criticism while “The Poetic Remarks of the Human World”states a set of new standards on literary app reciation and critique. It is just the difference of poetics values between the two books. Key words:“The Poetic Remarks of the Human World”; “Comments on‘The D ream s of the Red Chamber’”; literary theory; theory of app recia2 tion and critique The Va lue of Tragedy, Aesthetics and Human ity of the L egend “L iang Shanbo and Zhu Y ingta i” YU Xia n2de Guangdong U niversity of Foreign S tud ies Guangzhou, 510420 China Abstract: It is the legend of L iang Shanbo and Zhu Yingtai that can become the new arts from the ancient times, and sp read all over the world from the area of southern Yangtze R iver, which p roves the eternal artistic charm of the legend fully. W e should study deep ly the nature of tragedy and aes2 thetic value through the legend itself . The legend sharp ly shows the huge strength when human be2 ings struggle selflessly to achieve their targets, e2 ven sacrifice their lives. The destroying of body stands in stark contrast to the thriving of soul in the tragedy. Key words: the legend of L iang Shanbo and Zhuyingtai; tragedy; aesthetics; humanity On the hybrid Character of Japanese Culture IWAKI Ke n2ich i, LUO Xiao 2ho ng N ationa l M useum of M odern A rt Kyoto, Japan College of Foreign stud ies, J inan U niversity, Guangzhou, 510632 Ch ina Abstract: There is no“fixed essence” in Japa2 nese culture that is featured with hybridization. W ith Chinese culture as its background. Japanese language is not‘pure’because two form s of the Japanese alphabet ( hira2gana and kata2kana ) as well as Chinese letters ( kanji, han zi) were used to suit the situatio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Europe2 an philosophical term s into Japanese, to be exact, are the new combination of the Chinese letters. Japanese culture and art cannot be reduced to one essence. Therefore, the aesthetic theory, which stresses the cultural essence, will not go far. Key words: Japanese culture; hybrid ( zation) ; literature of kana; aesthetics; essentialism
本文档为【论梁祝爱情故事的悲剧属性_美学价值与人学内涵】,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41151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304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7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1-11-02
浏览量:157